初中运动员

2024-06-01

初中运动员(共12篇)

初中运动员 篇1

力量素质是决定各运动项目成绩的要素之一,它是掌握、发展、提高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初中田径运动员的特点就是年龄小,力量素质较差,所以对初中田径运动员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还要做到因人而异,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训练水平的高低来安排基础力量训练内容和强度,通过训练使其机能各器官系统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训练时不能急于求成,最好是用三年的时间进行有计划的、扎实的基础力量训练,发展支撑运动器官、肌肉的拉伸能力、稳定的平衡力,有目的地完成练习技术。笔者根据多年的田径队训练经验对初中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进行了总结,与同仁共享。

一、初一年级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的练习方法

(一)徒手练习方法

1. 手推墙20次×4组。

2. 腕力顶桌30次×3组。

3. 俯撑、指撑15次×4组。

4. 跳山羊10次×5组。(图1)

5. 台阶交换腿跳30次×6组。(图2)

6. 仰卧举腿15次×4组。(图3)

7.俯卧挺身25次×4组。(图4)

8.仰卧起坐20次×4组。(图5)

9.收腹跳10次×4组。(图6)

10.后摆腿20次×4组。

(二)轻器械练习

1. 高翻5公斤哑铃15次×4组。

2. 俯拉5公斤哑铃20次×4组。

3. 仰卧侧上举5公斤哑铃20次×4组。

4. 仰卧侧平举5公斤哑铃10次×4组。

5. 提拉5公斤哑铃25次×4组。

6. 负重2.5公斤杠铃片仰卧起坐25次×4组。

7. 肩负杠铃杆左右转体20次×4组。(图7)

二、初二年级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的练习方法

(一)徒手练习方法

1. 手撑台阶收腹跳30次×5组。(图8)

2. 直臂侧平举和上举2分钟×3组。

3. 仰卧车轮跑30次×5组。(图9)

4. 仰卧引体15次×5组。

5. 脚放高处仰卧起坐20次×5组。

6. 单腿深蹲10次×5组。

7. 提踵立30次×5组。

8. 团身坐10次×5组。

9. 双脚跳梯架1 0次×5组。(图10)

1 0. 跨步跳15步×5组。(图11)

(二)轻器械练习

1.持哑铃5公斤屈、伸腕30次×5组。

2.哑铃5公斤弯举15次×5组。

3.推10公斤壶铃15次×5组。

4.外展哑铃5公斤15次×5组。

5.提拉10公斤壶铃20次×5组。(图12)

6.负重4公斤元宝举腿20次×5组。

7.负重4公斤俯卧撑25次×5组。

8. 持哑铃4公斤冲拳30次×5组。

9. 持杠铃片2.5公斤仰卧起坐20次×5组。

1 0. 肩负杠铃蹬腿跳1 5次×5组。(图13)

三、初三年级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的练习方法

(一)徒手练习方法

1. 仰卧头后弯举20次×6组。

2. 侧弯举30次×6组。

3. 仰卧两头起20次×5组。(图14)

4. 仰卧侧平举25次×5组。

5. 背人上台阶×5组。(图15)

6. 双杠臂屈伸8次×4组。

7. 单杠引体向上10次×5组。

8. 推小车上台阶15米×5组。(图16)

(二)轻器械练习

1. 持壶铃5公斤深蹲20次×6组。

2. 负铃5公斤下蹲20次×6组。

3. 负重50公斤提踵40次×6组。(图17)

4. 持哑铃4公斤双臂上举20次×6组。

5. 持哑铃4公斤扩胸25次×6组。

6. 持哑铃4公斤摆臂40次×5组。

7. 实心球2公斤后抛10次×3组。

8.杠铃抓举40公斤15次×6组。(图18)

9.肩负杠铃40公斤弓步走10步次×5组。(图19)

10.杠铃卧推20公斤25次×5组。(图20)

总之,中学生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有很大的区别,中学生的文化学习任务很重,训练时间短,所以每一次训练都要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一份适合初中运动员的计划,训练时要求所有的运动员都要全力以赴,顽强拼搏,记好训练的日记。在递增、持续不断地、周期性地增强负荷的训练下不断增大负荷量。同时进行力量训练时一定要做好各种形式的准备活动,要求技术正确,注意防止受伤,训练结束后要做好放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身心得到恢复,尽量不影响到文化学习。

初中运动员 篇2

1.合理利用课外时间,紧抓训练工作,提高训练质量,尽量少占用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我校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安排在早读前一小时、大课间、放学后一小时以及学校体育课,几乎与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冲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效率。

2.体育教师加强与文化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取得他们对训练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文化课教师在态度、语言、行为上多给于运动员关心、帮助、指导。

3.坚持对队员进行德育教育,传统教育和思想教育。努力做到提高足球队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利于足球运动员升学和学校足球队的梯队形成。

初中运动员 篇3

铅球训练力量训练初中生在过去旧教材当中,铅球这一体育项目被列于一定要学习内容的范畴之内,而目前在一些有关于保健以及体育的教材上,所讲述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难度较低,其主要内容是进行实心球的相关学习以及训练,但是考虑到铅球项目也在运动田赛比赛当中,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可以看到初中生普遍都有比较好的投掷基础,从小学一直到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都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有过一定程度的接触和训练,并且中学生对铅球的相关信息也有很深入的了解。要想在投掷铅球的项目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首先考虑到如何处理铅球推出时的初速度这一主要因素与最终成绩之间的关系,而铅球推出时的初速度和学生的出手力量以及蹬、转、送髋、挺胸挥臂这一套整体动作是否连贯、合理、协调具有很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体力量对爆发力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一般情况下仅有高超的铅球投掷技术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推出的初速度的提高还需要很好的力量素质。因而,在铅球投掷的过程中对力量的正确认识,将会对最终训练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力量训练的方法以及分类,应该能够被相关教练和老师熟练地掌握,从而能够让学生有效提高成绩和掌握铅球投掷的技术。

一、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采用了查找和阅读文献资料的方法,找到有利于初中生进行铅球力量训练的方案,从而进一步归纳提高力量训练方法当中所存在的科学依据。

二、分析和研究

(一)铅球投掷当中力量训练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对力量的定义是,人体肌肉收缩或舒张来克服阻力能力的大小,而在铅球投掷的过程当中,中学生最终的投掷效果以及成绩的优劣都是由学生的力量来决定的。所以可以说力量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重要的基础。学生的力量如果太弱小,则手持7.26kg的铅球会导致学生不能正常地施展动作,不能使身体协调地动作,也就无法完成投掷铅球的整体动作。因此如果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技术,那么下一步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手段就是对其进行力量训练。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利用几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推铅球技术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之后开始徒手进行练习,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持实心球或者3千克球进行训练,在这样的方法之下可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但是学生的力量进步速度是比较缓慢的,需要投入一定程度的时间和精力。

(二)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及教练要能够结合中学生有强烈求知欲、模仿能力强以及好动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所制定的计划也要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很好地分析和总结,计划的具体内容要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教练或老师要通过有效地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使其乐于主动参与到训练的过程当中,从而确保训练的持久以及全身肌肉的协调、综合发展。具体的方法包括间接性的训练方法、针对性力学训练法、建立练习点从而提高学生力量训练兴趣的方法以及合理地利用器材进行训练。

(三)铅球力量训练的主要方式

肌肉迅速爆发出力量的能力即所谓的速度力量,联合了力量和速度两者。快速力量的体现方式之一即是爆发力,主要是指张力增加的肌肉在速度最快的情况下对阻力的克服能力,力量和速度两者的结合形成速度力量,而耐力和速度两者的结合则组成速度耐力。而在铅球投掷训练当中的技术层面上,速度力量之中的爆发力是最被需要的。所以,所有增加最大力量的方式和方法对于训练爆发力也是十分合适的,其练习过程中有如下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采用70%~90%的负荷强度,每次要练习3到6组,其中每组练习的次数为5到6次,组间休息3min。一般情况下,对于运动员要安排18周的力量训练,跳绳练习的时间为前6周,大重量杠铃训练在中间的6周,深跳训练在最后的6周进行,此方法使按照前苏联运动员的训练方式進行的。结合初中生的具体身体素质,可以对他们安排不同程度的模仿训练。练习方法和方式如下:第一点,安排立定跳远、交换跳、跨步跳、弓箭步跳以及跳绳等练习;第二点,安排学生进行头后双臂屈伸的运动,让学生双手持杠铃片或者哑铃片(女生持重为5~10kg,男生持重为10~15kg),运动过程中确保动作到位、屈伸协调合理。

(四)辅助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力量进行训练,同时也要实施辅助教学的办法。由于很多教师只注意加大负荷训练而导致很多学生受伤的情况发生,并且对训练质量和进度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果最终结果是教学的失败。类似的问题应该为相关的教育人员敲响警钟,为了训练的有效和安全应该在其中加入辅助性练习的环节。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和发展肌肉力量。

辅助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下:角力。将两个学生分为一组,两个人面对面站好,呈弓步站立同时右手互相握住。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手臂的力量,尤其提高学生的全身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灵活性。单脚跳和蛙跳等趣味力量辅助的练习游戏。这类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的相关肌肉力量的目的。

(五)有针对性的投掷力量练习

铅球投掷是一种重器械运动,投掷的专项力量的要求主要在腿、腰、上肢以及手腕这些关键部位上体现。整个动作要求力量迅速、连贯,能够把上述部位的力量相结合、连贯,从而形成同一个方向上的合力并作用在手中的铅球上。因此,在铅球投掷训练的过程当中,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着最终成绩的好坏。

三、建议和结论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在整个中学生田径运动员的铅球投掷训练的过程中,把速度和力量进行有效、合理地结合是力量训练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速度力量。此外,在相关的教学训练过程当中,教师或是教练应该对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加以考虑,相应教学方法的开展要能够将学生全身速度力量与身体局部力量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同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思考,而不能急于很快就取得明显的效果。教师或者教练应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且逐步发展成为自主地参与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达成教育者最初所期望的目标。

其次,在整个中学生田径运动员的铅球投掷训练的过程中,技术的训练和相应的力量练习要进行充分和有机的结合。教师或者教练应该意识到力量训练的教学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技术和学生的成绩而服务的,所以,一定要确保力量和技术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防止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如果学生有了力量却缺少技术,将会导致依旧不能提升成绩。

第三,在整个中学生田径运动员的铅球投掷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或者教练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的身体情况有选择地制定或是模仿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做到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灵活地安排训练项目,进行多样的变化,从而促进中学生能够在训练当中进行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为培养体育类型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丽君.论初中田径运动员铅球投掷力量训练\[J\].文理导航,2014,(01):84.

初中运动员 篇4

无球跑位接应是指在本方进攻时, 无球队员根据本队的战术部署及场上情况进行及时的跑位, 为自己或同伴创造进攻机会,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对方使本方获得较好进攻得分机会的一种战术方式。在一场40分钟的篮球比赛里, 每个队员控球时间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其他时间都在做无球跑动。进攻中的传切、突分、策应和掩护等基础配合都是通过队员的无球跑动来完成的。在进攻中, 无球队员应该根据本队的战术部署及场上情况进行及时的跑位, 才能给持球队员提供传切、突分等配合的多种选择。因此, 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通过积极跑位, 及时摆脱, 多点接应, 才能使得进攻更加流畅, 才能更好地掌握比赛的主动权。然而, 在篮球教科书上列举的战术配合大多是固定的基础配合, 对于无球队员具体如何跑位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在训练实践中如何选择跑动路线让无球队员能更好地根据持球进攻队员的意图来进行有规律地跑位接应进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 笔者查阅各种专业文献资料并通过本校篮球队的训练实战检验, 摸索出了一套无球跑位接应训练方法, 旨在进一步探索无球跑位接应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研究和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乐清市中学生元旦篮球赛第11-16届初中组比赛的各校代表队。本校在训篮球队员2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收集有关篮球无球跑位接应意识训练和培养的资料。

2.2.2 观察法。

对乐清市中学生元旦篮球赛第11-16届初中组比赛的各校代表队的比赛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2.2.3 实验法。

根据本人总结出的无球跑位接应训练方法对本校在训篮球队员20人进行了分组训练实验, 即把学生分成实战水平大致相同的AB两队, 每队10人, 对A队进行了为期6周共18次课的训练, 训练过程严格按照训练程序, B队则只是进行基础战术配合 (传切、突分、掩护和策应) 练习, 然后再通过两组之间的全场对抗比赛和与本校教师篮球队比赛分析, 以验证训练效果。

3 实验过程

3.1 确立训练方法的思路、原则和形式

3.1.1 设计本套训练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篮

球比赛中常用进攻路线来布置相应的接应点, 让无球队员能清晰地根据持球进攻队员的意图进行跑位接应, 做到有章可循。在篮球比赛中, 一般以正面和两侧发起进攻为主 (包括中锋内线策应) , 因此可以根据发起进攻路线来布置接应点位置, 从而解决了接应点不清楚的问题。

3.1.2 无球队员跑位接应的基本原则是明确进攻路线, 预留接应空间, 及时跑位, 点面结合。

也就是要求无球队员根据本队战术部署明确发起进攻路线, 与进攻发起点同侧队员提前拉开空间或者跑到异侧, 异侧队员原地伺机等待, 拉空限制区附近区域, 为跑位接应进攻留下空间, 等到进攻发起后通过调动防守牵制防守注意, 再通过有规律的跑位在以进攻队员为中心布置两到三个接应点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接应面, 使进攻队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传球或者自己投篮完成进攻。

3.1.3 无球队员跑位接应的基本形式有四种:

跟随跑位接应、相对跑位接应、绕前跑位接应和绕后跑位接应。跟随跑位接应是指当持球进攻队员从正面突破时无球队员随后积极跟进接应进攻或者冲抢篮板的跑位。多用于快攻中前锋之间的配合和阵地战中后卫与中锋之间的配合。相对跑位接应是指当持球进攻队员在两侧突破时, 另一侧无球队员横切到罚球线或者篮下的跑位, 多用于前锋与中锋或者前锋之间的配合。绕前跑位接应是指当持球进攻队员突破时无球队员绕到持球队员前面接应进攻的跑位。多用于后卫与前锋和中锋与前锋之间的配合。绕后跑位接应是指当持球队员突破时无球队员绕到持球队员后面接应进攻的跑位。多用于中锋与后卫和后卫之间的配合。四种基本形式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在一个进攻点周围形成至少两个接应点的攻击面。

3.1.4 无球队员跑位接应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先

使球动起来, 对防守形成压力, 比如通过突破或者传球吸引防守队员的注意力, 从而为无球队员摆脱防守提供机会。当训练中出现两个队员同时往一个接应点跑动时, 要求后到的无球队员马上改变路线。如果没有好的接应点选择, 应该撤到三分线外等待。

3.2 具体训练过程和要求

3.2.1 四种基本形式的跑位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不同位置发起进攻的接应跑位路线。

3.2.2 半场2打1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防守人的位置合理地选择跑动路线接应完成进攻。

3.2.3 半场3打2练习,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掩护和无球掩护做出2点接应完成进攻。

3.2.4 半场4打3练习,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基

本战术配合做出至少2点接应参与进攻, 如果遇到传球后进攻机会不好, 要求根据场上变化及时做出再接应直到较合理地完成进攻。

3.2.5 半场5打4练习, 要求同上。

3.2.6 半场5打5练习, 要求同上。

3.2.7 全场5打5练习, 要求同上, 强调先快攻后阵地, 加快攻守转换。

4 结果与分析

4.1 观察结果

通过对历年初中生篮球比赛现场的观察发现, 因为在实际比赛中真正可以完全按照教练员赛前计划布置的战术实施的机会往往很少, 大部分时间都是要求运动员自己根据场上的变化及时做出选择, 因此学生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中普遍会出现不知道怎样根据场上的变化进行及时跑位接应进攻, 要么站着不动看着队友进攻, 要么无规律跑动乱作一团, 很少有出现明确的战术进攻。如果哪一支球队获得胜利, 一般都是这支球队有一两个队员的个人技术比较突出, 靠的是个人单打而不是集体配合。说明我们教练员在训练中确实存在着对队员无球跑位接应意识培养的忽视。

4.2 实验结果

经过为期6周共18次分组训练, A队队员普遍掌握无球跑位接应规律, 在每次进攻训练时基本都能形成两个以上的接应点, 进攻明显流畅起来。在与B队的全场对抗比赛中优势明显, 经过三场比赛平均胜B队13分多。通过两队分别与本校教师篮球队的比赛中发现, 因为与教师对抗存在明显的身体素质差距, B队很难形成有效的攻击, 而A队通过灵活的跑位则能相对容易地获得较好的得分机会。本校教师赛后反应A队配合更加默契, 在进攻处理球上明显灵活。

4.3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分析和对比实验发现, 经过上述训练方法训练之后学生的确能更加容易地根据场上情况找到接应位置, 为本队的战术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本套训练方法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篮球比赛中常用的几条进攻路线来布置相应的接应点, 让无球队员能清晰地根据持球进攻队员的意图进行跑位接应, 做到有章可循。从而避免了常规基础战术配合中接应跑动路线的模糊, 让学生在实战中能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如果要这个位置发起进攻的话本方队员会在相应的什么位置出来接应, 从而让持球队员进攻的自信心也相应的得到提升。

5 结论

在篮球比赛激烈的对抗当中, 无球队员的合理跑位往往能起到牵制对手的作用, 为自己同伴创造有利进攻条件, 使集体配合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基层教练员在进行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的同时, 应该重视对学生运动员无球跑动接应意识的培养。

通过篮球比赛中常用进攻路线来布置接应点的方法进行训练能有效地强化无球队员的跑位接应意识, 对于初中篮球运动员规范进攻跑位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11.

[2]周洋, 刘冰.试论如何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意识与训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14) :200-207.

初中生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 篇5

中长跑运动是一项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心肺功能是一个运动员能否出好成绩的基础。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必要手段。当一位运动员已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这时就需要有先进的训练手段来提高其运动成绩。于是努力提高其运动成绩成了我们基层教练员迫切的任务,我就以近几年自己的带训体会谈一下自己对初

中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认识。

一、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

(一)身体形态

在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上要选择身体形态“干瘦”形者,身体匀称、腿长、体轻、骨盆小、胸围大,膝、踝关节围度小,跟踺明显,足弓较大者。男运动员预测身高在175cm左右,女运动员预测身高在165cm左

右为佳。

(二)生理机能

在选择运动员时还要注意其心肺功能指标。我们可用简单的方法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进行测验。

1、测运动员安静时的脉搏;

2、负荷后的即时脉搏;

3、负荷后3~5分钟脉搏。以即时脉搏较低和脉搏回降较快者

为优。

(三)心理素质

中长跑运动员不仅要有超人的心肺功能,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选材时要相应考虑那些性格活跃而又沉着,有吃苦的毅力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能力的运动员。

(四)动作技术

技术方面着重观察运动员自然跑的技术,跑动中动作自如,后蹬快速有力,节奏明节,富有弹性的运动员。

二、专项训练

(一)一般耐力练习

中长跑运动员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与无氧的训练水平是中长跑运动员努力的方向。中长跑各个项目的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比重不同,距离越长,有氧训练比例越大。我们初中生的练习项目800米和1500米,有氧供能占50%左右。一般耐力练习就是有氧训练,它是持续时间长、速度慢、强度小的跑的能力。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 ①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左右的长距离跑5~10公里。②强度在79%以下间歇跑,如(400m跑+200m走)×10次。

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的比重较大;由于练习比较单调乏味,因此,可穿插越野跑,图形

跑,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

(二)速度耐力练习

速度耐力是运动员在整个跑的过程中保持速度的能力,速度能力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速度耐力练习可称为无氧练习。在全年的训练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速度耐力练习。其训练强度以80%~

94%,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持续跑的方法

要求运动员在85%左右的强度匀速跑完4~6公里。

②重复跑的方法

如5×400米要求运动员每400m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间歇5分钟,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应短于专项

距离。③间歇跑的方法

间歇跑与持续跑、重复跑的区别在于训练的休息时间。间歇跑的休息时间短,体力不能充分恢复。

如6×200米,要求每200m在30秒完成,每个之间慢跑200米作为间歇。

(三)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径赛运动员的基本素质。速度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跑的专门性练习30~100m的加速跑练习。②借助外力的短距离跑,如牵引跑、下坡跑。

速度训练应贯穿于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四)身体训练

1、力量练习

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练习在初中阶段可采用长时间的跳跃,如100~200米单步跑,跨步跳,也可采用多级跳、蛙跳等多种克服自身重量的跳跃练习进行。

2、协调性、柔韧性练习

在训练课开始前让运动员通过各种球类、体操或田径的其它项目练习,发展运动员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五)技术训练

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让运动员学会在跑的途中尽量节省体力,适宜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因此合理的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在技术练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动作。还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情况利用跑的各种专门性练习改进技术,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

跑等。

步幅与步频,腾空与支撑之比,呼吸与跑的节奏,上下肢的配合,跑的距离与步长的关系等,都是在技术练习中不可忽视的。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节省体力消耗,完善动作技术。

(六)战术训练

中长跑比赛时的战术非常重要,在运动员实力相近时,正确的战术是取胜的关键。

战术训练的内容:

①能合理分配体力和速度,具有良好的变速跑能力和速度感、节奏感。

②通过平时的测试来丰富战术实践经验。

③在比赛中能保持清醒头脑,根据比赛情况和自身能力灵活运用战术。

(七)恢复训练

恢复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消除运动员因训练或比赛引起的身心疲劳,充分恢复体力和精神,以迎接新的训练和比赛。恢复训练的内容: ①拉伸韧带。②放松跑、球类活动。③积极的休息或听音乐。

④各种按摩。

⑤及时适当调节运动负荷量。

初中女生运动兴趣培养途径探析 篇6

摘要终身体育和新课程标准都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本文通过提高重视、建立良好关系、因材施教和教材教法四个方面探析了培养初中女生运动兴趣的方法,以期在实际教学中达到效果。

关键词运动兴趣初中女生 培养途径

一、新课程标准对运动兴趣的重视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的内容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新课标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在体育课程的三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中,对运动兴趣做了明确的要求:对于课程目标,要求: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对于领域目标,在运动参与目标中要做到: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于水平目标,强调:学生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

二、培养初中女生运动兴趣的途径

(一)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初中女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由于初中女生生理、心理方面、兴趣爱好以及学业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她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和各类体育比赛关注不够,导致女生体育兴趣普遍偏低。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在平时工作中,要重视转变女生的思想,提高她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女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初中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示范和宣传教育,有意识地向女生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宣传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让女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功能和目的,明确“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 生命力的体现。[1]”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对女生普遍关注的形体和身体发育方面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女生转变以前对体育锻炼所持的错误思想,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培养兴趣,从而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关系

阳光体育运动强调,体育课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现代教育和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重视,在中学阶段,许多地区每周都开设三节体育课,并且采用小班授课制,再加上运动会和各个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如体育节等,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接触越来越多,

因此体育教师在初中女生运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民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女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热爱、关心、了解和理解、信任和尊重她们,对于女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素质和特点,予以正确的评价和引导,以平等的身份和她们相处,并且和她们交朋友,这样女生自热会尊敬和拥戴体育老师。教师再用广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饱满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美标准的示范,给女生以积极的影响,女生通过体育教师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燃起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

体育课教学既有教师指导又有学生自主练习,既有分散练习又有集体练习、既有个人练习又有小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都会有许多不同的交叉结合。在这么多形式的活动中,不同女生的个性特点和运动能力都会表现出来,教师要尊重女生的不同个性,并根据她们的爱好特点和运动能力,为每个女生量身打造几项体育项目,对她们以后的体育锻炼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要求,还可以建立不同的运动兴趣小组,依靠小组的力量,逐渐让女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并从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初中女生的运动兴趣。

(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

初中女生对体育模式的选择是:活动有同伴参与、运动量适中、活动属于消遣娱乐性[2]。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普遍要求,钻研教材特点,多开发教材的娱乐性,提高初中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和调动女生,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根据女生不同的运动能力,采用分层教学,为每个女生设置她们可以达到的练习目标,进行成功教学,让她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教师对她们的进步和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轻松、欢乐和成功的氛围中,不断地激发初中女生的运动兴趣,让她们爱上体育课,爱上体育锻炼。

三、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初中女生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身体素质,确定终身体育思想,就必须从培养运动兴趣入手,这是终身体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目的,更是我们这些一线体育教师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当我们的学生从我们这里得到的不仅是体育知识,更是一种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的方法,那我们的体育教学就是成功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锦辉,沈艳华等.有效备课.体育(义务教育阶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145.

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初探 篇7

一、对于运动技能的理解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系统地传习运动技术。这里强调系统地传习, 有两层含义, 其一要求运动技术传习的完整性, 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掌握如何学习和灵活运用这些运动技术的方法;其二是领悟每项运动技术的背后有其所蕴藏的思想和体育文化。

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既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学习其他目标的重要载体, 学生主要是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情感体验的。因此, 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既是体育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 也是体育教师职责的主业。运动技能一旦被淡化, 体育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将失去载体, 体育教师的主业也将会被模糊。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新课程的理念, 需要体育教师更重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解和内化。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运动技能、体育知识,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身体练习去实现健康目标。而体育教师传授的运动技术是根据各种原理设计的最佳组合, 学会这些能提高技能的身体练习或动作方式, 学生才能受到运动项目的吸引从而具备自我体育能力, 形成体育习惯,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初中学生运动技能教学是为了提高其掌握运动技能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实效性是为了贯彻和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养目标。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加快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

二、初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策略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课程标准》都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 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一味的鄙薄和削弱运动技能的学习, 就会导致运动技能这一体育最本质的教育价值, 淡化或退化。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 不可能有什么正确与成功的运动体验, 不知道自己该练什么, 更不知道该怎么练。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运动技能教学, 提高学生体质。

1.精心选择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是基础的、必需的、恰当的, 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而又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 考虑对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进退自由, 各得其所。对于那些锻炼价值高而娱乐性较差的内容, 可以通过组织教法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而不是简单地弃之不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对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地改造, 从而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比赛规则和媒介物, 以使体育教学的实施更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并使每个学生在心理上都具有同样的进取态度, 从而消解竞技运动的区别性和教育要求平等性之间的矛盾。

应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特点与教学模式的协调、分解法与完整法的结合、教法和学法的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等方面来考虑, 从而谋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教学实验的结果表明, 在球类项目的运动技能教学中, 采用“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方法组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2.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特定种类的运动技能

对于初中以上的学生来讲, 掌握必要的、适用的运动技能是第一位的。在实际教学中, 教什么体育项目, 教多少体育技能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体育教师的问题, 运动项目过多, 势必会影响到学时, 致使学时不足, 学生不能掌握运动技能;但运动项目过少, 却又涉及到竞技运动的普及, 学生素质是否全面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选择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基础的、必需的、实用的、学生喜欢的,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各学校、各教师、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等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这样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目标明确, 计划措施得力, 有着科学、完善、有效的管理保障体系, 让全校每一名学生在初中三年体育课中能够真正掌握一项体育技能, 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3.给学生选择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的机会

初中女生的体育运动倾向研究 篇8

一、现阶段初中女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

在当前, 我国初中女生对待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不高。在初中, 各个年级的体育课中总会有女生因故请假不进行体育运动。初中女生是初中学生整体中的重要部分, 她们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对整个初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造成初中女生对体育运动“热情度不高”的现状和初中体育课课程单一、授课效率低下、初中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等密切相关。初中阶段, 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多在学生的文化成绩方面。中考分值比例的差异性也会导致重视程度的偏差。初中女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使得初中女生对于男女生相同的体育运动产生了排斥的心理。

二、初中女生对体育运动态度的调研和分析

为了对初中女生的体育活动倾向有一个明确的研究, 笔者特针对某中学的女生体育运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1.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上来说, 初中女生是主要的访谈调查对象。在这次调查之中, 调查的初一女生共有125人, 初二女生共有110人, 初三女生共有145人, 教师共有115人。他们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25%、22%、30%、23%。

从职业构成来说, 调查对象共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此次调研中教师所占比例为23%, 学生所占的比例达77%。此次调查是在某中学进行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从对某中学的学生的调研中了解我国初中女生体育运动的倾向表现和情况。

2. 调研实施情况

共发放出去600份问卷, 回收495份。通过访问学校的一些教师和学生得知, 初中女生对于上体育课的期待度往往都是比较高的, 但对于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却更多地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在上体育课的时候, 女生经常会以生病、例假等借口逃避体育运动。

3. 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该初中有很多女生排斥体育运动。在对各个年级的女生进行调研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初一女生排斥体育运动的比例是16.3%, 初二女生排斥体育运动的比例是21.4%, 初三女生排斥体育运动的比例是35.3%。由此可以看到初中学生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加, 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逐渐降低。

三、贴合当代女生身心健康, 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1. 初中女生的身心成长现状

造成初中女生通有的“喜爱上体育课, 但是不喜欢体育运动”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和体育课在整个中学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 学校是体育课开设的重要外部条件, 它可以从经济、政策、师资等方面对体育课予以支持。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学校对于体育课能否开设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开设的体育课中, 有的学校存在着“体育课没有文化课重要”“体育课不考试”“体育课是文化课的附属”等观点。这些学校对于体育课的开设不重视, 配备的教师不专业, 教学不认真, 流于形式。正是由于体育课在学校教学中不受重视, 因此在师资配备、教学资源上以及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不能和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这阻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也进一步导致女生排斥体育运动, 造成了初中女生不喜欢体育活动的现状。其次, 据研究表明, 当代学生由于物质、精神环境的影响, 成熟较早。初中阶段, 女生们进入了生理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 她们的第二性征发育已经大致完成, 外形发生变化, 有些女生由于外表特征的变化便羞于进行体育运动, 尤其在遇到例假时更是懒洋洋地不愿意运动, 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体育运动。内外因作用之下, 造成了初中女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现状。

2. 促进初中女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教学策略

(1) 师生角色互换

师生角色的互换是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主性得到全面发挥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的模式是经常看到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产生极大的“依赖”心理, 从而激发了学生懒惰之心。反映到体育课的学习上就是学生没有自己运动的兴趣, 只是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课。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得教学活动枯燥, 女生的厌学情绪加重。通过师生角色的互换, 可以让初中女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同时, 学得好的学生还可以对学得不好的学生进行帮助, 促进整个班级体育运动情绪的共同提高。

(2) 引入竞赛机制

比赛是促进初中女生学习体育课的又一个有效手段。通过竞赛机制的设定, 使得初中女生产生一种荣辱感, 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体育运动是具有竞赛性的运动, 故而将竞赛机制引入到初中体育课中可以体现体育运动精神。关于竞赛的内容有很多, 例如, 可以进行乒乓球颠球接力跑比赛, 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按照性别分为两组, 每一组的学生派出三名学生轮流以正面、正反面和反面三种方式来进行乒乓球颠球。第一名学生以正面的颠球方式到达目的地将球传给下一个学生, 直到三种方式全部用完, 便算一轮完成, 先完成的组可以获得奖品。这种比赛,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握拍技能,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从而激发初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

众所周知, 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方面。有的女生力气大, 有的女生身手灵活, 有的女生耐力很好, 有的女生弹跳力好, 等等。此外, 每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也各有不同, 不可能每个女生都对同一项活动感兴趣。面对不同女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女生的不同兴趣, 体育教师要善于用心发现, 根据女生的特长设计活动。比如, 可以让耐力很好的女生去跑步, 让动作灵敏的女生分组打网球, 让性格活泼、喜爱展现身材的女生去跳健美操, 等等。设计适合她们的运动, 以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从而起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锻炼身心, 我们要在加强锻炼的目的之下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适合女生的角度去合理安排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受环境影响较大。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必须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初中女生是中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初中女生的身体发育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初中女生的体育运动倾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摘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喜爱上体育课, 但是不喜欢体育运动。”这个问题并不是出现在极个别的女生身上的问题, 而是整个初中女生群体都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坚持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锻炼身心发展, 在锻炼的目的下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适合女生的角度去合理安排体育活动, 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初中女生,体育运动,合理

参考文献

[1]徐志红.浅谈如何调动初中女生在体育课中的积极性[J].运动, 2011 (10) .

[2]刘正茂.花开有时, 青春有约——影响农村初中女生体育学习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6) .

[3]林淑琼.初中女生体育锻炼兴趣和动机的调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2) .

[4]张明珍.浅谈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03) .

例析初中课余篮球运动发展现状 篇9

篮球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为篮球运动参与性、技术性、对抗性和娱乐性高的特点,它吸引了不少学生。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了解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现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学校业余篮球运动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初中业余篮球运动的开展概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体育活动。通过调查访问我发现,选择篮球运动的学生远远多于选择其他运动项目的学生,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篮球运动这个项目的喜爱,这与篮球运动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篮球不像乒乓球、排球那样隔网对抗,它有大量的身体接触和力量对抗,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学校篮球运动在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到篮球运动中,但是很少有初中学校能够开展正规系统的篮球训练,很多学生非常喜爱篮球运动,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偶尔打一打篮球,而只有高中的篮球队才能进行充分地训练,而这还只是为了高考。

2.初中篮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校方和家长对学校篮球运动开展和训练的认知和态度。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否是运动训练能否正常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在教学成绩获得保证的前提下,广泛开展篮球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知名度,提升声誉,对学校的招生有间接的强化作用。队员在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下训练,成绩也会得到更快的提高。只有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学校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对课余训练没有清晰的认识,未能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去考虑他们的发展,学生锻炼的空间不足,支持不够,这样就抑制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2)运动训练经费、场地器材情况。训练的经费是运动训练开展的物质条件,是训练顺利开展的保障,训练经费能否落实关系到训练的质量和比赛能否正常进行。据了解,我市中小学篮球训练的经费主要是学校的专项拨款,而且专项拨款也仅仅维持在最基本的开支上,还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课余篮球训练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训练的前提,没有场地器材的保障就无法正常地开展体育训练,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运动训练的规模和训练效果。在我市只有少数学校有较好的场地器材,绝大多数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条件都比较差或者缺乏。

(3)训练时间的安排和锻炼次数。时间是训练的保障,没有时间作为前提,篮球训练便无法开展,况且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从进攻技术到防守技术,从上肢力量到下肢力量再到核心力量,还有复杂多样的技术、战术要求,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训练时间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而调查显示能保证每天训练的学生基本都是高三学生,能每天参加训练的初中生微乎其微。训练时间不足导致训练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成绩提高是天方夜谭。

(4)课余篮球运动教练员现状。在篮球训练中,教练员是引导者,在学生取得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教练员的认知水平及训练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训练成果。一支篮球队能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除了要拥有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之外,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位出色的教练员。教练工作和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只有好的教练才能带出一批好的篮球苗子。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的教练员都是来自学校的体育教师,有许多教练员仅仅是篮球爱好者,他们没有丰富的运动经历,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篮球教练员培训,缺乏有力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3.对初中篮球运动发展的建议

(1)篮球运动的提高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国家体育发展的生力军,很多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已经跟随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但是在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如领导与大众的认知,场地设施经费的制约,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冲突,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等。只有将运动训练的路铺好,学校体育、篮球训练才会走上正轨,才会更高效、更快速地发展。

初中运动员 篇10

中长跑项目是典型的体能类速度耐力性竞技项目, 是现代田径运动重点项目之一, 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以北京市海淀区明光中学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将悬吊训练方法手段运用于其体能训练中, 从力量素质训练的原理、要求及悬吊训练的特点出发, 阐述了悬吊训练法对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作用、训练原则和方法, 与传统的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增加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积极性, 达到提高训练成绩的目的, 以期为广大教练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使悬吊训练在中学体能训练中得到广泛推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明光中学三级水平800米中长跑运动员20名为实验对象, 并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10人 (男女生各5人) , 实验组10人 (男女生各5人) 。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中国知网、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关体能训练、悬吊训练的资料和书籍, 结合有关的论文及国内外与体能训练和悬吊训练的相关文献,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2.2.2、问卷调查法

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研究, 设计了科学合理的问卷。问卷共20份。当场发放、当场回收, 有效率为100%。

2.2.3、访谈法

通过对海淀区明光中学田径队教练及有关专家进行访谈, 了解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基本情况, 为实验提供参考。

2.2.4、实验法

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明光中学20名800米中长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其中男女各10名) , 并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10人, 实验组10人。两组分别训练, 由同一个教练员指导, 为期12周, 实验组每周的一、三、五利用悬吊器械进行力量训练, 以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 每次训练时间为90分钟, 力量训练方案采取由易到难、先内后外、先小后大、先稳定到不稳定的训练原则, 主要利用悬吊进行上肢、下肢及核心部位等多种力量素质练习, 然后测出训练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中长跑运动员800米成绩, 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及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悬吊训练在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验

3.1.1、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象基本情况

利用随机分组形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对象的年龄在13-15岁, 实验组平均身高在166cm, 平均体重在49.5kg。对照组平均身高在165cm, 平均体重在50.3kg。

3.1.2、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安排情况

训练的时间是从2014年月3月到5月, 共计12周, 每周训练两次, 并且每周的周六下午在操场进行3000米慢跑及趣味游戏, 边游戏边练习, 恢复及保持身体素质。其中实验组训练中加入悬吊训练内容, 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实验组体能及力量训练采取从静到动、从稳定到不稳定, 从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等形式的训练, 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逐渐加大训练动作难度, 以适应训练的需要[3]。实验组中长跑运动员运用悬吊器械进行训练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周主要是身体的恢复性训练、一般身体训练、速度、力量训练、站立式起跑、途中跑及终点跑技术。使运动员的心肺功能、速度、力量素质等得到锻炼与提高。初步掌握中长跑基本技术;第二阶段:4-8周学习中长跑全程跑技术及利用悬吊器械进行各种速度、力量练习, 旨在巩固运动员的短中长跑:8-12周主要是改进中长跑技术, 其次利用悬吊器械进行各种综合性练习, 全面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并对运动员进行800米专项测试。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运动员训练中由于加入悬吊训练, 学生训练积极性更高, 不但激发了运动员的练习兴趣, 运动成绩也提高显著。可见, 将悬吊训练运用于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是可行的。

3.1.3、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效果分析

3.1.3.1、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积极性 调查分析

据调查显示, 实验组运动员中有88%的同学认为非常喜欢利用悬吊进行力量训练;只有12%的同学认为采用悬吊进行力量训练保持中立态度。悬吊训练使运动员的各关节、器官力量得到全面提升, 使运动员员跑起来动作更加协调美观, 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兴趣大幅度提升, 使原来讨厌体能训练的部分运动员不在逃避训练, 变得更加积极, 并在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悬吊训练方法多样, 内容丰富, 手段新颖, 又可与垫子等其他相结合, 使越来越多中长跑运动员自愿参与其中, 与传统训练形成鲜明对比。而对照组学生只有25%的运动员比较喜欢, 其他75%的运动员认为传统训练枯燥乏味, 训练手段单一, 表示不愿意参加训练, 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也就是说, 实验组运动员利用悬吊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上利用悬吊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 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 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1.3.2、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训练实验 前后速度、耐力指标分析

实验前, 通过对学生身体形态的测试,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均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正常训练, 无明显的差异。在保证两组运动员水平相当的前提下, 对照组运动员采用传统训练方法手段进行训练, 虽然传统的训练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大部分教练员都能意识到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强调要重视力量、速度和耐力三大基础素质, 特别是对力量素质的训练还存在很多误区,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 各项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成熟, 教练员容易过早对其进行力量训练, 使很多有天赋的中长跑运动员承受其身体难以承受的力量训练, 导致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过短。而实验组中长跑运动员采用悬吊组合器械进行力量训练, 无论从身体形态、运动员练习的动作还是学生的测试成绩看, 发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协调素质、速度素质等均有明显的提高。并且随着悬吊训练在中学体能训练中的不断应用, 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相比, 悬吊训练不但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及练习兴趣, 很好的锻炼了运动员的基本动作技术, 使动作更加的规范, 从而在跑的过程中, 肌肉能正确发力, 使运动员的力量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运动成绩提高显著。

3.1.3.3、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实验 前后中长跑技术与成绩的分析

经过12周的训练, 实验组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而对照组学生成绩虽有所提高, 但不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运动员的中长跑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动作看上去更加协调、舒展、规范。对照组的运动员的中长跑技术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提高并不明显, 一些基本的中长跑技术动作看上去还是很生硬不协调。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传统体能训练的排斥心理, 不利于学生形成的技术动作。实验后实验组学生800米跑平均成绩是:220.63s。技评最高成绩是88分, 对照组学生800米跑的平均成绩是:219.56s, 技评最高成绩是81分, 两组运动员经过12周的训练以后, 800米成绩均有所提高, 但实验组由于利用悬吊器械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 与对照组相比, 提高的更加明显。由此可见, 将悬吊训练应用于初中中长跑项目的体能训练中是切实可行的, 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及训练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明光中学初中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悬吊训练, 他们的速度、力量和协调等素质大幅度提升, 且中长跑技术也有明显改善, 逐渐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4.1.2、实验证明利用悬吊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 还有效增强他们的体能能力, 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 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4.1.3、在初中中长跑运动员中应用悬吊进行训练, 可以创新中长 跑运动员训练的手段方法, 并让他们在艰苦的训练中体验训练的乐趣。

4.2、建议

悬吊训练只是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一种, 并不能使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得到全面的锻炼, 还需要其他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一起配合训练, 只有将多种训练方法手段相结合, 才能使运动员的体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从而更好的达到提高训练成绩的目的。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以北京市海淀区明光中学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将悬吊训练方法手段运用于其体能训练中, 从力量素质训练的原理、要求及悬吊训练的特点出发, 阐述了悬吊训练法对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作用、原则和方法, 与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训练形成鲜明的对比, 希望为广大中长跑项目教练员提供参考, 使悬吊训练在中学体能训练中应用的同时得到广泛推广。

关键词:北京市,中学,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手段,悬吊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230.

[2]邵云.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任坡.中学中长跑训练方法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4]何绍平.中长跑专项训练方法分析[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3.4.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篇11

关键词 初中生;篮球;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13-02

1 前言

篮球运动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特别是篮球比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及其协调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念。在篮球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不断反思和总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 明确教学任务,制订训练计划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的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知识,提高篮球运动技能和身心素质。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光靠体育课是不行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各学科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一是要培养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二是要加强战术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四是要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五是要注重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技能

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是一项基础任务,一般包括基本功和常用技术两个方面。篮球的基本功包括手功、脚功、眼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巧。常用技术训练包括移动、传接球、运球、突破、防守及投篮等内容。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要让学生确立以基本功为基础、以快速为关键、以投篮为重点的思想。

一是运球。运球在篮球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带球进攻、带球防守及带球投篮等环节具有关键作用,是篮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可首先从运球的手法方面进行教学。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学生往往使用手腕力量按拍球,而不是用小臂的力量按拍球;运球时用眼睛看球,而不是用手感来控制球。为此,在训练中可安排大量的运球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手法。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些技术后,再把运球练习运用于比赛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加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逐步提高运球的速度。

二是传、接球。传、接球也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配合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如果传、接球技术掌握不非常熟练,就容易造成失误和被动。因此,在训练中重点要求学生在球的落点和接球的手法上加强练习。传球的手法主要有双手传球、单手胸前传球和单手肩上传球,传球时要用手指发力。接球也是如此,易犯的错误是全手掌触球,手心没有空出,导致手指不灵便,无法用力,造成接不住球。在训练时可先从原地传、接球开始,再进行移动传、接球的练习,逐步使传球、接球与脚步动作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学生传、接球的效果。

三是防守。防守技术是队员为了阻挠和破坏对方的进攻,以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种动作。由于初中生篮球运动水平较低,因而在比赛中往往只注重进攻而忽视了防守。因此,教师在训练中要强调防守的重要性。在防守时,关键要注重人盯人防守、协作防守和站位等几个内容。在进行防守练习时,一方面可先学习防守无球队员,把防守中的位置选择和移动作为重点;另一方面,可先在消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学生之间发生碰撞等意外伤害事故,同时纠正错误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积极对抗的练习,巩固防守步法,让学生随时都能保持正确的防守位置,把自己的防守对象负责防好。还可进行一防二、二防一的攻防练习,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在赛场上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做到随机应变,保证在赛场上的灵活性。

四是投篮。在进行投篮训练时,要重点掌握两个方面,即投篮时的身体姿势和持球手法。原地投篮时,两脚要前后站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微前倾,以便于投篮时集中用力。如果是在移动中接球跳投,或运球急停跳投篮,要注重跨步接球与起跳等动作连贯衔接,以保证身体重心与投篮出手的方向一致,保持身体平衡。投篮时,五指应自然张开,让掌心空出,用手指触球,以保持球的稳定性,控制球的出手方向。进行这项训练,关键是提高双臂的力量,锻炼双臂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用杠铃锻炼,尽量把杠铃举到极限;也可以在双手上吊上沙袋进行投篮训练,以增加双手的臂力,提高命中率。

战术训练 战术包括个人攻守战术、全队配合战术以及快攻战术等。由于在比赛时双方互相制约,配合性较强,因此在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领会篮球运动的对抗规律,在体验中加深对篮球规则的运用。

身体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体力消耗很大,这就需要加强身体训练,增强学生体质。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身体训练应以提高速度和灵活性为主,注意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有机结合。每次训练前可进行跑步、双腿蹦、单脚跳和沙坑跳等练习,以促进学生提高速度和敏捷性。

心理素质训练 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重点要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行为文明,能在赛场中经受考验。

4 合理使用教具,丰富教学方法

录音机的应用 初中生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情绪不很稳定,如果每次训练开始都是跑步或做热身操,没有新意,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能根据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在训练时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与篮球运动有关的歌曲,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训练。而在比赛训练时,用录音机播放一些活泼欢快的音乐,则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放松情绪,激发训练热情。

小黑板的应用 篮球训练一般是在室外进行,因此,小黑板的应用比较突出。如在进行攻守训练时,可利用小黑板辅助教学,通过简笔画进行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攻守概念,然后再进行示范。

教学挂图的应用 教学挂图也是一种辅助工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在室外练习时应用。如在进行投篮训练时,可对照教学挂图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该项动作的分解动作产生记忆,在记忆中领悟,然后在实践中模仿,以改变不正确的动作技术,效果较好。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对于一些技术比较复杂的动作,如传、接球技术,在训练前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慢镜头来展示正确的传、接球方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在学习投篮动作时,让学生观看有关录像,通过观察和模仿,达到准确掌握投篮技巧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重大比赛的录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合作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

5 进行比赛,增加经验

初中健美操运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12

一、初中健美操教学的状况与问题现象

从校园观察和教学实践情况来看, 健美操运动以其情感艺术和健康审美的属性特征, 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欣赏和青睐。然而, 相对于教学发展的目标要求来衡量, 依然存在认知程度不高、形象内涵不深和发展速度不快等诸多不足之处。细加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因素:一是虽然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为主, 但是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影响还是很深, 学校及社会依然重视文化教学而轻视体艺发展。二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宣教力度, 学生对健美操的概念比较模糊, 认知程度较低甚至存在错误意识, 因而学习态度也就不够积极。如许多男生认为健美操属于女性舞蹈, 不适合男子运动;而一些女生觉得练习健美操之后会长肌肉, 反而影响体形美感。三是师资力量和水平等因素跟不上发展要求。如许多学校没有配备专业性健美操教师, 没有可供健美操训练的相关设备和基地场所。四是由于学业负担较重, 对于健美操运动而言, 许多中学生存在“想爱却很难”的心理。五是以健美操运动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少之又少, 缺少大力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文化活动氛围来进行积极推促和有效支撑。以上五种问题现象, 自然成为健美操运动取得大发展和快进步的障碍性因素。

二、新形势下推动中学生健美操教学的对策

认知决定层面, 意识决定行为。本文从大力发展初中健美操运动的角度, 根据教学实践和初步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 要认真把握健美操运动的根本属性和特点。

作为一项校园体育项目运动, 健美操使得学生在有氧代谢过程中, 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还可以表现出独特的形体美。一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练习形式多样, 一般不受场地、环境等的影响, 练习的随时性和随地性较大。二是具有较强的个异性。健美操因其活泼生动、轻松大方、表现自如而被深受青睐和推崇。除了一些集体性健美操的发展要求之外, 对于个体而言, 可以根据性别、年龄、情趣和身体特征等因素, 自由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和形式, 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三是有明快的节奏感。这是其显著特点。强弱有致的音乐旋律能让人置身于动感十足的节奏中婉转联动、活力四射、畅快流连, 能促使人行随意动、心行和谐。四是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健美操的表现形式乐观开朗、形体大方, 能够把人体的美感得以充分体现, 显现出“健力美”的艺术性, 无论对于表演者还是观赏者, 都具有相当的形象吸引力和独特的内在魅力, 有健体健心的功能。

2. 要在循序渐教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运动技术。

健美操教学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合格乃至优秀的健美操教师既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有一定的技能技巧, 更要通晓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健美操教学首先要从基础开始, 做到循序渐进, 同时逐步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 这样才能取得扎实有效的训练效果。如形体训练是健身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形体训练则是以舞蹈基训为主, 一般分为把杆训练、“地面”训练、离杆姿态训练和舞姿组合训练直至专项的身体素质形体训练 (如平衡、转体等) 等内容。对此, 既不能揠苗助长, 又不能超越脱节, 而是要稳扎稳打、平步实行。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训练技术呢?本文认为, 除了语言讲解法和动作示范法 (包括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 之外, 多媒体演示比较法和观摩启发式相当重要。就是借助多媒体演示, 组织学生观摩大型健美操比赛;或者把训练中的重难点动作要领进行“慢放”、“定格”、“回放”;或者把一些容易出错的技术要领通过正误对比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深刻领悟。如此, 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 要在活动氛围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健美意识。

上一篇:涉农营销专业下一篇:高职体育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