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教学纪实(共5篇)
《诗二首》教学纪实 篇1
教材解析:《春望》这首诗写国破家散, 物是人非的殷忧极痛, 伤时和恨别交织, 抒情于写景交融, 语言沉着而意脉贯通, 章法严谨而字句凝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一扫杜诗平素的“沉郁”, 八句联蝉而下, 句句含喜悦之意, 一气贯注极淋漓痛畅之致。
教材目标:1、诗意的赏读。2、从诗歌形象中找寻寄托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诗歌的诗意与情意。
教学难点:如何还原诗歌的形象。
教学方法及理念:提取信息法———形象复原法。
学法:想象、联想、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A将要学习一首诗, 板书学诗方法:知人论世, 语言品味, 形象复原, 情意探究。B引领学生走进历史隧道去感受一位苦难诗人, 人民诗人, 伟大诗人杜甫的心路历程 (板出杜甫) 。C讲解写《春望》时的时代背景及杜甫的个人情状 (完成知人论世这一学诗方法) 。
二、教师范读, 学生充分朗读, 板书思考点: (1) 注释:国、时、破、深、烽火等词。 (2) 从“破”“深”二字中找感觉。 (3) 赏析“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一联。
三、学生试读全诗, 对学生进行字音、重音、节奏、停连、语气的简要评点。
四、学习《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过程。
《春望》主问题设计:1、春天见到了什么景象?2、改诗题。3、拍短剧场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问题设计:1、 (1) 他听到喜讯后, 情感凝于哪一个字?2、此时他流的是什么泪?
分析题目后, 让学生思考, 春天见到什么景象?再让学生谈谈一二句的诗意, 这时可将思考点中“国、时、破、深”等词的意思疏通。评点诗意后, “让学生”从破深二字中找感觉。在“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岁月里, 诗人最盼望什么?过渡到后二联的学习, 先用原句作答, 然后设计一个主问题, 试改“诗题”的“望”字, 可能会有“盼、思、愁”等字。
教师再点拔:盼家书, 家书比黄金万两珍贵, 是因为家书能知道家人的平安与健康, 最后一句一个衰老憔悴的形象能知作者愁, 愁到连发簪都别不住头发了。
小结诗的内容:所有的忘情悲怀都浓缩于一个愁的搔首踌躇憔悴衰老形象之中。板书:
我设计了一个过渡:诗歌是抒情性的, 但形象性很强, 能有的思想内容都蕴含在形象之中, 借助形象来表达情感, 接下来通过一个活动感悟《春望》之“风力”。
如果你当导演, 把《春望》拍成电视短剧, 你选择拍什么内容?说说你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然后展示。
预设:选择国破城荒, 画面上突出对比, 由壮丽的山河到破败不堪的都城, 由繁华的长安城的春景到眼前的荒草遍地, 不见一人。
选择拍摄花鸟泪惊的一幕, 特写花上的泪珠和诗人痛苦的表情。
过渡: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 为家人平安担忧, 他朝也盼, 晚也盼, 希望哪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家乡。7年后, 杜甫逃离了长安城, 住在四川, 有一天, 他得到一个惊天的喜讯, 叛军被消灭了, 他挥笔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然后老师领读全诗, 解读诗意, 解读诗意时, 我读一句诗意学生齐读原诗。
让学生思考 (1) 他听到喜讯后, 情感凝于哪一个字? (喜字, 可能“喜”“狂”之争。教师明确, “喜”为情, “狂”为喜之态势) , 为何而喜?有四喜, 一喜官军平定, 二喜国家安宁, 三喜家人能团聚, 四喜能回故乡, 真谓是“千里洛阳一日还, 千舟已过万重山”。 (2) 此时他流的是什么泪?高兴的泪, 激动的泪。 (3) 小结, 这首诗闻喜讯而流喜泪, 流喜泪而呈喜态, 呈喜态而唱喜歌, 唱喜歌而喝喜酒, 喝喜酒而思喜归, 喜始喜终, 是杜甫平生的一首畅快诗。
五、品评两首诗千古流传的原因。一首忧伤, 忧伤到“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一首喜悦到极点“漫卷诗书喜欲狂”。能让学生体会到感情是诗歌的生命。
在这里设计一个积累板块, 师生共读。豪极时可以写出“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喜极时可以写出“漫卷诗书喜欲狂”。忧极时可以写出“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怒极时可以写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愁极时可以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六、全课结语:杜甫不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 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圣。他的血脉感情总是随着国家的命运跳动, 他的诗中有很多都渗透着强烈执着的爱国之情。请大家课后多读读杜甫的诗篇, 进一步去感受杜甫、理解杜甫。
《诗二首》教学纪实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象。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的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出示课件
2、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纸船—寄母亲》。
3、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补充、整理。
4、出示课件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步朗诵,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用什么一个形象来表作者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2、自读诗歌,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图画的内容。出示课件(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
3、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出示课件)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思念的?出示品读诗歌的课件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来是一直都这样,从不破例。“从来不肯”了体现诗人对母亲的深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时的冲动。)
在朗读中这个词应如何处理才能表现情感?
(这句话的重音也应放在“从来不肯”,“从来不肯”的语气要坚定而深沉。)“总是留着——留着”、“一只一只”:(表明所叠纸船之多,对母亲思念之深。)“每天”、“总希望”:(体现思念的执著、诚挚和永不改变)“含着泪”、“求”:(体现了思念之强烈已达顶点。)
2、三个小节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
讨论小结并板书:“思念之深——执著诚挚——强烈”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领悟诗情)
3、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出示课件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出示课件读《纸船》加深体验。(深情、柔和、低沉,表现出爱与思念)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1、诗人用小纸船来寄托自己的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学生自己举例感受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作者为什么选纸船作为抒情的凭借,而不选择千纸鹤、月亮、星星呢?
(纸船可以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可以象征诗人的纯洁之心,符合当时海上的情境,纸船带着童稚气,适合儿女表达思念母亲之情。)
3、出示课件用借物抒情地方法,说一段话。
五、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童趣、充满和谐的文学世界,让以其为代表的小诗体广为流行,使许多的读者爱不释手。出示课件鼓励阅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冰心给泰戈尔信件的课件:有冰心奶奶给泰戈尔的书信引出课题泰戈尔的诗歌
《纸船》。
2、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对泰戈尔的了解,教师介绍作者。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
2、思考:“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希望什么,梦想什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1、默读诗歌,评点,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1)你觉得诗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限制、修饰性的词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限制、修饰性词语的作用,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做到边品边读。)
诗人在水边放船,眼睛应该注视水里,为什么会“仰望天空”? 出示课件 “我”在纸船上运载了些什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出示课件(3)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时间、地点、人物、氛围)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1、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奶奶的《纸船》有哪些异同?
诗二首 篇3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五大连池风景区, 在1 060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矗立着14座新老期火山, 镶嵌着5个串珠状的火山堰塞湖, 80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上, 置放着众多的天然冰矿泉, 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无题诗一首
你从火山飞来
喷腾烟火冲天的熔岩
你向原野滚去
酿造康体健身的神泉
你是天设的敖包相连
让200万年前的阿哥
与280年前的阿妹
相互记下彼此的容颜
你是地造的烽火台绵延
让人类史前社会的历史信息
与21世纪的时代脉搏
共同感受沧海桑田
你是欧亚大陆桥上璀璨的项链
世界名泉欢涌流淌
饮用医疗效神奇圣验
人类最珍贵资源在这里蕴涵
你是守护大自然的明镜高悬
铜镜可以辨善恶
人镜可以识兴衰
水镜警示生态安全
你从远古漂来
向世人展现优美神奇的大地景观
你向未来走去
给世界留下弥足珍贵的自然遗产
火烧山
火山环型摆放
石河石海翻浪
石兽任凭君想象
天工令人神往
三池八卦耳意
鼠跃兔跑马翔
松杨柳柞桦林密
革命烈士诗二首(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棺、叛、乾、坤、罕”,会写“囚、躯、棺、叛、逆、颠、罕”。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两首诗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2、学习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了解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诵读欣赏两首革命烈士的诗。
2、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囚歌》,体会创作意图
1、学生互相交流诗题的含义
师:“囚”字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揭题、解题
(1)师: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 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出示叶挺图片。
(2)师:大家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的斗争事迹?请向大家介绍。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高尚品质。补充:叶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将敌击退。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入狱,在狱中写下有名的“叶挺囚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1946年3月4日获释。
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适当地补充介绍一些皖南事变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体会叶挺将军英勇的革命壮举。
3、自由读课文(1)学生轻声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初步解决疑难问题。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感悟,深入学习
1、指名读《囚歌》一至四行。引导学生体会“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2、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再指名连贯说说体会。
(“为人进出的门”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为狗爬走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
3、从这四行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者的处境怎样?(敌人对其威逼利诱,一面是释放,给与自由的承诺,另一面则是酷刑的折磨。)
4、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 对叛徒的厌恶的感情)
教师小结:这四行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选择哪一条路呢?作者在五至八行诗里明确地作了回答。
5、轻声读五至八行,思考: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者态度怎样?(革命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穿敌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诱,革命的气节坚定不移)
7、第四、五行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自由的态度?
(作者想得到自由,从“渴望”一词看出作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
8、体会关键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一句表现了什么?
板书:坚贞不屈
说明:第1节诗,教师抓住几组鲜明的对比,展开教学。重点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中,“人”与“狗”、“门”与“洞”、“紧锁”与“敞开”,由于鲜明的反差,形成了诗的独特风格。只有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对比的写法及其意义,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深深的内涵。
9、自学第二节,总结学法(1)出示自学提示:
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词句——弄懂诗意——体会感情(2)自读课文、讨论交流:你觉得这一小节哪句写得好 为什么?(3)师:“有一天”指什么样的一天?“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4)试讲诗意。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维护了谁的尊严?
师:作者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把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一起烧毁,他虽然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但他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万古长青,永世长存的。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
小结:这是被囚革命者的信念、意志、人格、生命价值的记录。板书:献身革命
9、有感情朗读。
四、总结学法,自学拓展
(一)自读《我的“自白”书》,总结学法
1、自由读,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2、学生质疑。
(二)精读感悟
1、再读诗歌,细细品味,思考:他们为什么“对着死亡放声大笑”?
2、学生讨论: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革命,要扭转颠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3、师:“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表示他们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明:在第二首诗的处理上,教师可以适度“放手”。通过学生的自学,交流感受,让他们依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我表达。
五、复习巩固
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诗句最让你感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紧锁着,敞开着,„„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将我连这 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
3、背诵其中的一首诗歌。
六、拓展练习
出示:
1、像诗歌中这样的革命烈士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准备召开故事会。
2、写几首小诗,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坚贞不屈
囚歌·叶挺{ }自由 永生
献身革命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革命烈士诗二首》是小学语文第10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革命烈士叶挺和陈然同志,在狱中写成的。这两首动人的诗篇,虽然出自于不同的作者,却诠释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笑对死亡,视死如归,愿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献身。叶挺和陈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跃然纸上。
两首诗歌在反映的内容和情感基调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课文的处理上,可以通过“教师引导赏析”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因此,在字词教学上,教师不用面面俱到,可以联系文章具体的语境,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
由于这两首诗都是简洁明快的现代诗,学生在阅读时,对全诗内容的梳理、把握上,难度不大。但要真正通过语言文字,体验诗歌中的某些具有特别含义的字眼,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囚歌》中,叶挺两次所提到的“自由”,对于语文学习力较弱的同学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指导。
此外,由于课文中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于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破裂而导致的革命者被捕被迫害的事件,学生可能不一定完全理解。这就需要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感悟。
三、教学目标 目标一:
认识“棺、叛、乾、坤、罕”,会写“囚、躯、棺、叛、逆、颠、罕”。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结合字形,在具体的诗歌语境中,重点理解“囚”的写法与含义。通过重点字的点拨,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对于《囚歌》中两次出现的“自由”,则通过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目标二: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以《囚歌》为例,教师在对课文第一节的处理上,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些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如在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一句中,“人”与“狗”、“门”与“洞”、“紧锁”与“敞开”等词语,都蕴含着两层意思。这是诗歌中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写作手法。如 “人”这个词语,表面看指的就是人这一个体,实际更是指像叶挺这样坚贞不屈的革命者。所以,通过对比与分析,学生只有在弄清这些关键词含义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感知诗歌的写作特色。
目标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囚歌》和《我的“自白”书》是革命者坚定意志的赞歌。教师应借助朗读,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句,感受叶挺与陈然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息牺牲的伟大精神。
关于训练材料
一,辨析组词
囚()
刑()凯()葬()因()
形()
改()莽()
二、近反义词近义词:
敞开—— 高贵——
永生—— 反义词:
沉重——
高贵—— 敞开——
三、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阅读
(一)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 着,为狗爬出的洞 着,一个声音高(唱 叫)着: ——(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词语。
2、划去错误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狗”指的是,“为狗爬出的洞”指的是。“(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意味着。
4、你是如何理解“永生”的?结合革命者的经历写一两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
(二)把牢底坐穿 何敬平(1918-1949)1948年夏于渣滓洞: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1、“叛逆者”本来多指与公认的习惯或传统决裂的人,在文中指()A、与反动势力抗争的革命者 B、国民党反动派
2、“颠倒”指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乾坤”本指天和地,那么在诗中“颠倒的乾坤”指的是。
3、为了,作者愿意。对这首诗表达情感表述错误的是()
A、表达了革命者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
关于孩子诗二首 篇5
孩子
站在掀翻的教室前
我在等你
等你背起书包
走出残垣断壁
等你挽着弟弟
走出废墟瓦砾
孩子
站在推倒的青山下
我在等你
等你在蓝天下
共同呼吸
等你在阳光中
一起嬉戏
孩子
站在温暖的家门口
我在等你
等你伸出小手
牵着爸爸的衣襟
等你张开双臂
扑进妈妈的怀里
一家人相偎相依
在月圆的夜晚
幸福团聚
孩子, 我想你
孩子, 你已经走了49天了
你可知道, 我天天都在想你
孩子, 你可知道
你走时, 巨石从山上飞滚
尘土在地面飞扬
校园霎时变成了废墟
朗朗书声已化为片片泪雨
孩子, 你已经走了49天了
你可知道, 我天天都在想你
我想你稚嫩的嗓音
它总在我的耳畔响起
我想你灿烂的笑容
它总在我被泪水
浸湿的梦里
孩子, 你已经走了49天了
你可知道, 我天天都在想你
你留下的课本
还残存着美丽的诗句
你遗失的书包
【《诗二首》教学纪实】推荐阅读: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10-23
李白诗二首10-21
白鹿洞诗二首09-12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06-14
苏教诗经二首教学设计08-18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07-28
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现代诗歌二首)11-17
诗经二首10-17
三上古诗二首07-05
解闷十二首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