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2024-09-25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通用12篇)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1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 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 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 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 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 尽量减少污染, 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 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一、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 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二、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 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 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三、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 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渗透环境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又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CO2污染。结合讲CO2的性质, 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

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 使全球气候变暧, 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未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5.5℃, 将使冰川融化, 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 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 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 如取之于水发展H2能源

2.在化学试验过程中, 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 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 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 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 测定雨水的pH值, 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 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 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 (如SO2、CO等) 放出的试验时, 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 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 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 从自身做起,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 在化学课外活动中, 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 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 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 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 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 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 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从自身做起,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节约能源, 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 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之, 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 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几年、几十年都能快速健康发展, 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的错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平时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够, 有些学生动手之前也没有好好想一想, 因而做化学实验时, 就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虽然简单, 但易被人忽视, 又对实验有相当大的影响。本人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员, 现罗列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 以资参考。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实验完毕, 先移酒精灯, 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 使水倒流, 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 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 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 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 用量具 (量筒和滴定管等) 量取液体时, 视线往往在上方, 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 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 或插入水中太深, 气体无法逸出。

6. 使用滴管时, 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 在做实验时, 试剂瓶塞张冠李戴, 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 或者相反, 造成试剂污染。

8. 药品用量太多, 如硝酸与铜反应, 铜量太多, 生成大量的毒气, 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 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 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 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 就去取另一种药品, 造成严重污染。

1 0. 试验氨的溶解性时, 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 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 1. 做中和滴定实验时, 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 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 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 造成误差。

1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 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 3.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 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 4. 实验结束时, 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 桌面也没有整理好, 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 5.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用手拿着酒精灯, 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 不做好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2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1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2.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3.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3.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4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篇3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必须从中学生抓起,让环境教育早日走进课堂,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对环境保护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下面我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在化学课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

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近几年的沙尘天气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及至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二、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环保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上课效率。在实验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掌握了科学的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和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目前地球的状况,了解了环保方面的国情,了解了身边的环保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社会针对性原则。在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三、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产生及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二氧化硫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0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在短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一两百年走完的发展路程,但我们不能再走他们那条“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老路,我们要走出一条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齐头并进的新路。落在我们每一个化学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是沉甸甸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懂得去爱护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国家和我们共同的地球。

参考文献:

[1] 李建伟.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学周刊,2011:07.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4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初中教材内容, 将环境污染大概分为三大类: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应加强和拓宽环境保护教育内容:

1.水污染

明确对学生指出, 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十大水系, 普遍受到污染, 辽河、海河、淮河等污染严重, 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程度不同的污染;特别是饮用水, 我国城镇附近受污染率高达90%。同时我国的用水还很浪费, 主要表现在农业占全国用水量70.4%, 利用水率较低, 工业上, 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单位产量的耗水量高, 生活用水的浪费随处可见, 学生浪费水的现象也很多。在讲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第四节《爱护水资源》时, 我们要教育学生“以节约为荣”, 节约每一滴水。提倡在农业上设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灌溉效果;工业上改进工艺, 提高水循环利用率;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不用含磷洗衣粉, 不要随便将有毒有害的废水倒进下水道。

2.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有三种:①生活污染:人们由于烧饭、取暖等生活上的需要向大气排放烟、尘等造成的污染。②工业污染:火力发电、钢铁、水泥、化工等工矿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烟、尘、无机或有机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③交通污染: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排放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这些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 与水汽结合, 形成硫酸和硝酸, 造成许多地区降酸性雨。

根据教材的第六单元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的《燃料及其利用》等章节的学习及联系生活实际, 向学生重点介绍燃料燃烧后的产物等对环境以及人体的危害的情况, 对学生强调要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保护大气环境的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 如减少人为排放污染物;减少生活用煤;对煤和石油进行脱硫处理或将煤转为气态或液态再进行燃烧;控制不合理的燃烧, 改进燃烧条件, 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出;改良汽车的尾气排放, 或者使用无铅汽油;使用和开发新的清洁燃料及能源, 如氢气、地热、太阳能等等。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来源很广, 种类很多, 大致分可为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 与大气、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许多是相同的。对于农药和有机污染、病原菌等其他类型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目前尚难以估计, 污染情况在国内已经相当严重。另外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 (作) 物体中积累, 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 危害人畜健康, 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通过学习第十一单元的《化学肥料》, 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土壤污染情况, 教育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乱丢生活垃圾, 特别是一些“白色垃圾”, 动员学生自觉地将垃圾分门别类收集, 合理处理能再利用的垃圾;将不可降解、有害有毒的物质放置固定地方再处理;减少农药的施放等。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 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 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 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 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等等。另一方面, 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 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 在做有毒性气体 (如SO2、CO等) 放出的试验时, 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 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 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 从自身做起,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三、在化学课外活动中,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 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 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 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 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 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 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 如节水、节电, 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不乱倒污水等,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 如含磷洗衣粉、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5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的宣传教育,我们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都需要使用到化学,对于我们化学教师来说,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环保课题是我们化学课程一个重要组成,其意义远比教会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来的重要!当然学习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实践,没有好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我们化学教育要在基础知识教育中把环保概念融入进去,把理论教学、环保实践结合一起。

关键词:环保意识;化学;教育教学;渗透;策略;探析

一、现状

环境保护教育非常重要。如何科学的保护环境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环保化学教育,了解其原理才能补救和保护。我们要在化学的课堂里、活动课里和实践课中不断研究如何使用化学知识以保护好环境,提高学生环境保护能力与意识[1]。

二、具体措施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我们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土壤沙漠化这些问题与化学都息息相关,从污染物成分来看百分之九十其实都是化学物质,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必然要采用化学手段[2]。那么我们化学课程设置里就应该把环保知识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二)让学生重视化学对于环保的重要

经济、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出现酸雨,酸雨又让土壤酸化,植物存活率降低,植被面积减少,二氧化碳不能及时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分解,这又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上升,又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失调等,一个环境因素被破坏往往会导致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人类、动物、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一定要先让学生理解学好化学才能正确的保护环境。

(三)利用环保知识在高考中及平时教学中的习题进行教育

教师应该利用好平时的教学习题,将环保知识与考试和作业联系起来,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能关注环保、关注自然。教师鼓励学生去了解环保常识、知识,把理论与环保实践结合起来。

(四)多开展环保课外活动

比如说在一些环保日,像植树节,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去森林里知识,顺便讲解植物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随后可以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化学知识也能理解植物在人类生态环境中有多重要,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五)结合当地区污染实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城市污染很严重,几乎每一座城市会有工厂,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染地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环境污染有多可怕,才能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环保问题,并讲解污染原理,与学生讨论,制定环保策略,进行深入的环教育,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想要保护好环境,就好有强大知识储备,让学生能更用心的学习化学。

三、结语

虽然我们化学教学的.环保内容与考试的联系不大,但是保护环境,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这不是一场考试可以决定的,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保护教育力度必修加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才能让世界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何晶.浅析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247-248.

[2]郭艳涛.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121-122.

[3]许元明,韦友欢.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2013,04:49+51.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1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向自然索取资源,但是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污染,自然环境的污染,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化学物品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是长期的,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防范的根本措施在于防范于为然,要使得我们在向自然索取的时候,树立一个保护环境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年轻一代人的时候,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意思,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一、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乡镇企业也越来越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带了新的挑战,八五”期间报道,我国当前环境的污染问题相当于发达国家污染最严重的时期。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近几年,各大城市都面临着雾霾的威胁,特别是北京等这一类城市,常年处在雾霾的笼罩中,这都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当前社会要加强环境的管理,从而降低三废污染,进一步减低其对我国环境的危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所以,加强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教育,务必要走中小学抓起。

二、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学是为了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后继人,中学化学对于环境学科的教育有着启蒙的作用,我们应该强调这门科学和实际生活中环境之间的一些关系,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得同学很好的掌握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得中学生在后期生活中,能够注重保护环境,从而使得我国的环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應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

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合现有城市创卫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城市创卫宣传,加强城市管理,创卫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5.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青海黄水河游污染情况?青海湖水位下降成因?青海草原荒漠化成因?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四、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2008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6万吨以上,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多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3~4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以上。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牛方颖.唤醒学生心灵培养环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6,04:46-47.

[2]周瑶,刘克文.我国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现状分析[J].化学教育,2016,17:9-13.

[3]李兆允.新媒体应用背景下探究如何提高社区公众环保意识[J].新媒体研究,2016(15).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7

一、让学生清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事实: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中, 由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 治理起来费时费力, 非常困难。因此, 在环境保护方面, 我们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正因为环境问题一旦发生, 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人们所获收益全部用作治理的费用都很难使环境恢复到原样, 所以, 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 而根本大计还在以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要使人们树立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 在建设的同时就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 不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经济建设仍是兴国之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在改变农村生活面貌, 改变人民生活, 使人民实现了温饱的同时, 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据数据显示, 我国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 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 大气污染程度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的最严重时期。到本世纪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机动车普及率越来越高, 由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近些年来, 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天气频发, 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如若我们仍不警醒, 环境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会因为环境形势的恶化变得黯然失色, 人民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所感受到的幸福感也会大大降低。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1. 通过课堂教育,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 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当前, 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 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 NO2, 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 应强调使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 (尽量采用微量, 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 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 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可回收的尽量回收, 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 结合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 第二课堂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每个星期的周五下午第八节课, 各个学科都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在化学课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 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国情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并让学生了解我国所采取的积极的应对举措。比如, 我让学生搜集环境保护领域, 我国都实行了哪些法律?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手段了解到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 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其中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构筑了一个环境保护的强力的法律网络。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积极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 让学生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 积极走向社会, 向人民群众宣传自己了解到的这些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8

绿色化学实验,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指导实验工作,使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如何实施绿色化学实验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力求避免环境污染

有些化学反应,本身就需要一些有毒的化学药品,或者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对这些实验要精心设计,选择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反应物,淘汰或改进对健康危害大的实验.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按人教版《必修1》提供图示实验,实验过程中,由于蔗糖及浓硫酸用量的偏多,炭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使教室里浓烟弥漫、气味刺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苏教版第84~85页(取2 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约5 mL浓硫酸,迅速搅拌,然后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的改进实验比较适用:这样用大试管代替小烧杯作为实验仪器,实验中蔗糖的用量由10 g减至2 g,浓硫酸用量由10~15 mL,减少为5 mL,甚至2~3 mL.试管代替了烧杯,虽然反应物用量减少,但由于实验仪器的高度的增加,生成的碳块儿沿着试管壁“长”高,反倒增强了实验的演示效果,现象明显且很有趣,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例如,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 mL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 g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 mL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

二、循环使用实验试剂和产物,实现实验末端绿色化

在绿色化学思想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我认为在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中,可从两个方面去落实这条原则.

1. 做好实验“三废”的回收利用

如“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后的四氯化碳(溶有碘单质),就可以通过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再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碘化钾溶液;高一学生实验中钠和水反应的溶液收集起来做高二中和滴定实验中的待测溶液等.

2. 尽量设计“成品化”实验

用密封有化学药品的成品化的仪器来完成的化学实验,这种化学药品和仪器可以循环使用,真正做到零污染.如“碘的升华实验”,可用成品化的“碘榔头”(两头向内凹陷,其内密封有碘晶体)来完成.如“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选用“成品化”的二氧化氮双连球,用密封有NO2气体的“双球反应器”完成该实验,防止了二氧化氮气体逸出.

三、依托多媒体辅助,贯彻绿色化学思想

对于毒性、危险性较大,成功率较低的演示实验,可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模拟功能,进行模拟实验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次氯酸的光照分解实验速率很慢,很难观察到有氧气气泡放出,倒可闻到氯气刺鼻的气味,所以可利用视频技术拍摄反应过程,“加快”反应速率,还可局部放大,显示气泡的生成;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如,浓硫酸的稀释等.

绿色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合理地应用绿色化的措施,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将绿色化学的思想真正渗透到新时代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他们的环保紧迫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建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反思.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合期).

[2]程玉珊.微型化学实验初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11).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9

1 废液回收再利用

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废液中含有毒性较强的物质,如“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实验后废液中含有重金属铬,六价铬具有强的致癌和致突变性。一种是废液中的物质毒性虽不强,但是利用价值较高。如“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实验后废液中含有的氯化银沉淀可以转化成硝酸银或银单质。无论是哪种情况,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倾倒于水池中的方法都是不合适的。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分析化学实验“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中所测的铅和铋都属于环境化学中的重金属,教学过程中我提前让学生在预习实验内容的同时查阅关于铅、铋对环境的危害效应,待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废液收集到废液桶中。我们再将含有铅、铋的废液拿来给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做科研训练使用。莫尔法测氯也是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测氯后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银沉淀,而原料硝酸银的价格也较高,因此银的回收就非常有必要。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废物资源化”的环境意识,我们也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内容中要包含查阅或设计“氯化银转化为硝酸银的方法”。学生对这个内容兴趣比较大,总结出回收硝酸银的方法共两大类:(1)沉淀转化法。如将莫尔法测氯时的废液、废渣转化生成Ag2S,再在马弗炉中高温灼烧成Ag。硝酸和银反应生成硝酸银,蒸发,结晶得硝酸银晶体[3]; 或者用热的浓硫酸溶解氯化银沉淀,在冷水中生成硫酸银晶体。用硫酸银晶体与等摩尔的硝酸铅反应生成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铅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可得硝酸银晶体[4]。(2)氧化还原法。如在pH为8.0左右时用硼氢化钠还原废液,得银单质。过滤,洗涤后再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蒸发、结晶后得硝酸银晶体[3];或用浓氨水将氯化银沉淀溶解,再加入过量锌粉还原沉淀后得银单质[4]。银单质与硝酸反应后可得硝酸银。

有些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我们先要求学生用废液桶盛放,然后再由学校送到专门的部门处理。如“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实验后废液中都含有重金属铬,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中铁与邻二氮菲生成的橘红色配合物直接排放会影响水体的色度。诸如此类的废液,我们均会要求学生统一收集,而不是直接倒入水池中。这样的要求和做法就是培养学生明白化学物质更容易污染环境,从事化学专业的工作者更需要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节约使用,减少浪费

环境保护不仅指减少环境的污染,也包含了资源的合理使用。我们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学生回收没有被污染的自配样品,如“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束后,常会剩余较多的高锰酸钾溶液,我们将回收的高锰酸钾溶液留给其它专业的学生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还有化学专业的“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实验后也会剩余较多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统一回收的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不确定,我们用分光光度法确定其准确浓度后,可以作为标准溶液继续供其他同学使用。分析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后剩余的3%的过氧化氢可以在无机化学元素实验“铬、锰、铁、钴”中作为氧化三价铬的氧化剂,学生稀释后的浓度较小的过氧化氢可以用来浸泡洗涤过滤高锰酸钾溶液的砂芯漏斗。分析化学实验的“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剩余的还原剂氯化亚锡也可以在无机化学元素实验“铜、银、锌、汞”中还原HgCl2。节约使用化学试剂,既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又合理利用了资源,是我们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3 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环境知识

在本科生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内容是和实际紧密相连的,如分析化学实验“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仪器分析实验“离子选择性电极测水中氟离子含量”等。对于这类实验,我们任课老师会在讲解实验内容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环境知识,并鼓励学生用实际测得的结果和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去对比。在测水硬度的实验中,我首先介绍硬度的几种不同表示方法,特别是以“度”表示的方法。通常根据硬度的大小,把水分成硬水与软水:8度以下为软水,8~16度为中水,16度以上为硬水,30度以上为极硬水。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总硬度不得超过25度(以CaCO3计,不得超过450 mg/L)[5]。一般饮用水的适宜硬度以10~20度为宜,历届学生测得的自来水硬度的结果基本上是在13度左右。学生进行结果对比后对水的硬度有了很深的认识。在测氟离子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自己查阅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含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测得结果给出我们的饮用水氟含量是否合格的结论。学生查得水中氟离子合适浓度为0.5~1 mg/L,大于1.5 mg/L时易得斑齿病,小于0.5 mg/L易得龋齿病,高于4 mg/L易得氟骨病。学生对这类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经常会主动拿来几个不同的水样进行测定比较。同学们在学习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环境知识,加强了环境意识。我们任课老师在选择学生的实验题目时除了考虑所涉及的理论外,也应尽量和实际生活,环境保护等内容紧密相连。

4 结 语

意识决定行为,在当前我们国家甚至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刻,人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身为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培养学生特别是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既要“言教”,更要“身教”,通过化学实验课中点点滴滴的要求和示范告知学生“保护地球义不容辞”。

摘要: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鉴于化学物质和环境污染的关系,本文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得出总结,从以下三个方面:废液回收再利用,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和理论联系实际等做起,提出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节约使用化学资源。

关键词:化学,环境保护,污染物质,资源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朱美静.加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科技信息,2010(7):120.

[2]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3]丁彦庭.化学实验后废液处理转化再利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增刊):93-94.

[4]姚福琪.从化学实验废液中回收银[J].化学教学,1994(1):49.

化学环境意识教育管理 篇10

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如今, 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类共同的任务。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是学校教育教学推卸不了的责任。在所有学科中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最近20年,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要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但是, 遗憾的是一些学生乱扔废电池、食物包装塑料袋, 乱吐口香糖, 乱放鞭炮, 乱排污水等, 这些都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表现。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要求重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 教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强调要强化人文教育。所以, 化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合课堂教学切实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对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几点建议

1. 在平时教学中强调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说明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空气”时, 可以给学生强调“在英国伦敦因有毒性烟雾照成无数人死亡的事件”,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空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烟、灰尘等污染着空气。受污染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害, 破坏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素材, 具体说明环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师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表率

曾有学者说过“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这说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深刻, 学生在无形中模仿着教师的言行 (特别是行为) , 所以教师要带头做好环境保护的榜样。例如, 化学实验结束后要妥当处理垃圾, 预防污染;不要吸烟等等。

3. 组织参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实践活动,

开拓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认清环境污染问题,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 在“爱护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江、河、湖等地调查分析水的情况后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水污染的信息, 把这些以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分类后整理并交流。通过这些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生存必须的物质, 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爱护水资源, 即节约用水的同时要防止水的污染。

教师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开展学生的研究活动, 时刻关注环境科学的动态, 把它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而在环境保护过程中, 经常会用到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当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 学生往往引以为豪, 并获得一种满足感。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去参观, 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 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 让学生开动脑筋, 设想对尾气的处理和废液的转化利用, 如何变废为宝;另外,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和交流等方式, 查找废旧电池的资料, 分成小组实验并要求写成小论文;让学生设计环境调查表, 发放给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有些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用生动的动画片呼吁人们增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这些都将极大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 从而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引导学生去分析, 使学生边学边解决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 并转化为其强大的求知欲。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化学教育中怎样渗透环保意识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一、通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潜在的环境教育因素很多,把它们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要多举例子,以生动、活泼的形象适当地进行环保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曾经从几方面尝试进行环保教育,自己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1)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除了给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还列举各国出现的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说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来源和危害;(2)在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后,说明大量空调、冰箱的使用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有增无减,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人类生存。还利用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在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据专家评估报告表明,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4)在讲水资源危机和污染时给学生介绍:发展中国家约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面临水危机,其中有3亿多人处于缺水状态中。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匀,水污染加剧,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5)在学习“化学肥料”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千百来,我们的祖先对土壤的态度是尊重和爱惜的,中国人知道怎样保护土地。

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地清晰实验现象,增强直观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意识是必要的。具体做法是:

1、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例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时,可用一只10毫升的注射器代替试管,只需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再废弃物倒入指定容器,然后再吸入空气,观察到气体由无色变红色。改造后的实验就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同时又能防止有毒气体排放。实验完毕,提示学生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2、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减少药品的使用,还要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后中的氯化钾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肥料,要回收。很多化学实验后的废弃物中的物质都可以回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在试验中自觉养成环保行为。

三、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

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的情况,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文化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课堂内教学知识点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形成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环保意识。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针对不同的污染方式,做出不同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良好而完善的知识体系。

3、利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环保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者污染严重地区的餐馆来加强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在对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存在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是可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进行参观过程中,教师应在化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用丰富的知识来对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结合学生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知识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 篇12

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我国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 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 淮河水无法饮用, 大运河鱼虾绝迹。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 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环保意识一旦形成, 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2 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 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 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3 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 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3.1 结合化学教材内容, 培养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 适当。在教学进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 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煤、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明白, 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 拓宽视野。

如在学习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时, 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 例如, 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 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 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 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 (如NO、NO2、可用Na OH溶液吸收) 。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 (如NH3用浓H2SO4吸收) 。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 (如H2S可通入Cu SO4溶液中, 转化为Cu S沉淀) 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 既要消除污染, 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变废为宝。

此外, 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 单元练习, 单元测验, 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 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3.2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 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 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 在初中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地学习。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 就应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 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讲解如何避免SO2和CO的产生及SO2和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 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3.3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 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 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 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空气的污染指数、测定雨水的PH值等等。另一方面, 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 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CO放出的试验时, 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 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 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 从自身做起,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4 在化学课外活动中, 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 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附近河、沟水的酸碱度, 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 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 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 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从自身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节约能源 (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 , 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 ,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 (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 , 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上一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下一篇:创业型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