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技能型

2024-10-13

复合技能型(精选8篇)

复合技能型 篇1

一、复合型人才定义

复合型人才应该是不仅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做到出类拔萃, 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具备一定能力的人。也就是说, 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储备, 还应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这些相关技能, 不止包括那些与专业相关的, 还有一些基本职业素质:包括数字化办公能力、公文处理能力、与同事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等。

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专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 技术集成, 知识融合, 所以,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匹配社会人才需求, 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就显得日益突出了。

二、针对行业特点实现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 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 是高层次的, 专业化的教育。因此, 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需要的预测, 决定各个专业类别的招生数量, 各个学校就按照招生的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技能教育, 毕业后, 学生按照专业方向“对口就业”成为了高等教育运作的基本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 这种办学模式为我们培养了一千多万各类专业人才, 对促进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当今的时代, 任何高科技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因此, 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技能型创新人才,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已经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这就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深层次的变革。许多国家的教育纷纷摒弃了专业化教育模式, 把高等教育转移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轨道上来。例如图形图像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一) 知识要求。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美术和外语知识及相关知识;掌握素描、色彩、平面与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平面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二维动画设计制作、三维动画设计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及构造;具有室内环境设计和一般建筑设计的必要知识及表达技能;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掌握软件开发和实现的基础知识;掌握网页制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游戏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图形图像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二) 能力要求。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精神;具有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运用能力;具备绘画素描、绘画色彩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平面设计能力;具有动画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图能力、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室内设计及建筑环境设计能力;具有网页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备较强的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审美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 具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三) 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文化修养和美学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这些必备素质我们可以看出, 单纯的计算机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了, 在高职教育中, 专业技能教育是每个学生的专业选择教育, 是学习的主体专业。通过2~3年的专业教育与训练, 最终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知识与技能。那么, 除了专业技能,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学生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社会能力或是人文素养, 通过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 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 最终形成就业的职业能力。

就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来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经系部申报、教务处初审、课程负责人试讲、听课人员评议, 确定5门课程作为学院第一批人文素养公选课列入2013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学院将以服务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重点, 继续遴选公共选修或讲座课, 打造名师名课, 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除了人文素养的提高外, 针对专业特点, 还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其他的相关知识, 比如说美术, 或者建筑知识, 产品包装, 书籍装帧等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也要加入这些知识的讲解。

三、高职教育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反思

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不一样, 它是立足职业技能, 面对社会, 直接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职业教育是开发实践性人才资源的手段, 是把先进的科技和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它同时又具有促进人的智能优势发展的功能, 是提高人的个性优势发展的活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社会变化越来越快, 信息产业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从科学技术的发明到产品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缩短, 机器设备的更新和产品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 面对多变和动态的社会, 我们更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到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在对计算机行业相关企业调研中, 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必须适应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需要实行一定范围的跨专业, 开发一些针对性强的基于工学结合和以项目、案例为学习目标的课程和教材, 促进学生潜在复合技能的形成。

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动, 要紧跟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变化, 及时听取来自一线企业专家的意见, 并且要考虑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学习模式的创新以及丰富学习资源等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问题上, 善于思变、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 在实施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中, 课程改革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并且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 改革成功与否就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的更新与提高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 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新的挑战, 也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师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需要教师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跟得上新的形势。相信经过社会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将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锁庆, 蒋玲.高职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5

[2] .张碧君.浅析高职院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今日财富, 2011, 11

[3] .刘尔, 郭培华.对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思考[J].高职教育, 2007

复合技能型 篇2

本文摘自《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3年6期,作者新疆葡萄瓜果开发中心白世践等。

雷力2000功能型复合液肥为纯天然营养剂、病菌抑制剂和植物助长剂,喷施处理浓度分别为500、1 000、1 500倍液,以喷清水为对照,供试材料为无核白葡萄,各处理于5月17日、6月5日、7月5日喷施,共3次。8月15日果实采收时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总量分别为1.27 mg/g、1.12 mg/g、1.16 mg/g、1.03 mg/g,单粒重分别为2.7 g、2.4 g、2.4 g 、2. 1 g,单株产量分别为7.4 kg、6.7 kg和6.7 kg、4.4 kg,鲜果硬度分别为1.5 kg/cm2、1.8 kg/cm2、1.8 kg/cm2、1.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2.0%、23.1%、23.6%、22.3%,可见,以喷雷力2000液肥1 000倍液效果最佳。

本文摘自《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3年6期,作者新疆葡萄瓜果开发中心白世践等。

雷力2000功能型复合液肥为纯天然营养剂、病菌抑制剂和植物助长剂,喷施处理浓度分别为500、1 000、1 500倍液,以喷清水为对照,供试材料为无核白葡萄,各处理于5月17日、6月5日、7月5日喷施,共3次。8月15日果实采收时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总量分别为1.27 mg/g、1.12 mg/g、1.16 mg/g、1.03 mg/g,单粒重分别为2.7 g、2.4 g、2.4 g 、2. 1 g,单株产量分别为7.4 kg、6.7 kg和6.7 kg、4.4 kg,鲜果硬度分别为1.5 kg/cm2、1.8 kg/cm2、1.8 kg/cm2、1.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2.0%、23.1%、23.6%、22.3%,可见,以喷雷力2000液肥1 000倍液效果最佳。

复合技能型 篇3

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指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 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同时, 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 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 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 特别指出,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中特别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 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 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

同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 当今世界,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 人才是根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定意义上讲, 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2 我国人才数量缺口分析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 以现代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发达国家, 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一般以高中为起点,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至少要达到人口总数的25%以上, 本科以上的比例不少于15%。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 但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对从业人口而言, 2000年, 我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0%和26%。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 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左右, 如美国为13.4年、爱尔兰为11.7年、韩国为12.3年。显然, 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民整体素质不高, 导致了我国人才严重缺乏。

2.1 各类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据一些调查研究表明, 我国许多行业都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 比如金融人才, 从业人员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我国为2.7%, 而美国为11%, 日本为8.67%, 德国为9.9%, 英国为13.7%, 法国为11%, 加拿大为12.6%, 韩国为8.5%。再比如WTO专才和国际经贸法律人才, 全国精读过全部WTO文件及中国入世法律文件外语原文文本的人不足10人。在国内, 全部通读WTO全部法律文件、欧盟全部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区条约和东盟条约体系的英文文本的人士几乎为零, 摘要泛读过的人士不到100人。其它部分专业人才的缺口参见表1。

2.2 高级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技能型人才是指, 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 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 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 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 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 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 年轻的少。我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23%, 其中高级技工仅占5%, 中级技工占35%, 初级技工占60%, 而发达国家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高达75%, 其中高级技工占35%, 中级技工占50%, 初级技工仅占15%。据测算, 到“十五”末, 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 其中, 高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为了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启动实施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 目标是从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内, 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 培训50万技师、高级技师和其他高等级职业资格人才。

注:数据来源于政府网站及新闻媒体

2.3 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 就是指掌握两个专业以上的知识、技能、技术等的人才, 比如技术与管理复合、双专业复合, 以及技术、外语、法律等与计算机复合的人才等。复合型人才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 是一种稀缺资源。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为例, 据《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在分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 (信息产业) 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普通劳动力过剩, 管理人才、技术带头人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其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 人才所占比例偏低。高端人才缺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在高端信息人才中, 中国信息产业尤其急需“软件系统分析员”和“高级软件设计师”等专家人才, 以及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部分行业人才缺口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 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立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 三类人才匮乏原因分析

3.1 高等教育发展明显滞后

我国正规教育已取得的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基础教育巨大发展。而除基础教育外的正规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则明显滞后。1990年, 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大学生粗入学率至少是我国的2倍以上。2000年, 尽管我国大学生粗入学率仅为7.5%,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才发展的速度。以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例, 实际每年毕业的技工学生数量非常少, 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技工学校数量和学生数分布如表2所示。

注: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3.2 职业教育人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而2002年, 我国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仅为48.75%, 学历层次偏低。而且由于在计划体制时期, 中等职业教育长期不关注社会需求, 始终采用“教师、课堂、书本”传统教学模式, 这不仅导致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而且也导致教师不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存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甚至在当前仍不能转变教学观念, 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3.3 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在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 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和科研优势, 采取重金收买、高薪聘用、就地利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实施高科技移民和绿卡政策等一系列手段, 从世界各地争夺人才, 一场无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人才争夺的目标, 在发达国家享受人才流入收益时, 我国面临的则是人才大量流失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有资料显示, 1985年以来,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分别有76%和82%去了美国;美国签发的H-1B签证达11.5万, 其中, 中国大陆就占了10%。从1978年到2003年, 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02万人,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7.28万人。

3.4 人才培训落后

很长一段时期, 我国的许多企事业单位把教育培训、薪酬福利等支出当作纯成本, 不舍得把它作为重点投资与投入对象, 对人才培训重视不够。因此, 一直坚持的是以节约为原则, 而不去考虑边际产出。多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招聘录用、考核评估、报酬分配及开发培训的管理仍处于机械的孤立状态, 并没有将四者依照它们的内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 而我国若想造就一大批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队伍, 仅凭员工入职之前 (下转第91页) (上接第181页) 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许多的知识需要通过各类培训来系统的学习与掌握。

4 应对措施

针对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改变当前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现状。

加强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作用。企业是培养和使用技能劳动者的主体, 是聚集高技能人才的载体,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企业。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 大力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 建立技师研修制度, 并通过技术交流、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 促进职工岗位成才。企业应建设学习型组织, 加强人才的在职教育。在此基础上, 大力加强员工岗位轮换和交流的力度, 为培训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同时, 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加入行业技术创新联盟, 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行业技术联盟为中介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可以解决企业所担心的“高投入, 低回报”的问题。行业技术联盟的成员企业共同承担与高校合作办学的成本, 共享收益, 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加强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和培养作用。高等院校是高等人才先期培养和持续提高的基础,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 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同时, 高校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 要明确校企合作对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打破传统, 更新观念, 重视校企合作工作, 放下架子, 积极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充分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

总之, 我国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我国人才工作正来自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的挑战, 我们只有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走人才强国之路, 才能快速、可持续地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全社会都应该提高对校企合作的意识,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创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从根本解决我国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 解决应届毕业生与企业结合困难的问题。

摘要:文章从我国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三类人才数量的缺口调研入手, 分析了三类人才匮乏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以应对我国人才工作所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挑战。

关键词: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宁.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 10.

[2]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复合技能型 篇4

一、理清英语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关系

1. 学习英语以方便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

当前, 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人在学习英语。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 英语早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出席国际会议, 人们用英语;阅读外国的文献资料, 人们用英语;即便在国内,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深入, 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涌入, 人们在工作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可以说, 英语已成为和外界沟通的桥梁。因此, 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 并努力使之为我们所用, 我们需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2. 学习英语以推广中国文化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但是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并为我所用, 更重要的是要将我们的文化通过英语推广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出国门槛要求的降低, 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前往国外继续深造, 在带回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将我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推广到了国外, 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或者了解部分中国的文化, 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 中国文化也被潜移默化地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 英语的学习不但不会使我们脱离民族精神, 正确的英语教学和教师良好的引导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 强化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尽管民族精神是一个抽象概念, 但是它的载体和展现形式却是丰富多样的。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风俗、道德习惯到民族成员的行为实践等都能够表现其民族的特性, 也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其民族精神。那么, 如何在职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呢?我们以苏大版高职英语第一册为研究对象, 尝试从以下教学法的角度进行探究。

1. 通过设疑法, 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意义

以本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 第一单元是围绕为什么要学第二语言以及为什么要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 第二单元是围绕图书馆的馆藏设置及功能展开。我们设计了图表展示数据, 通过数据对比, 并伴以语言介绍, 让学生了解学习江苏无锡●袁苑

英语的重要意义:我们都知道全世界人们说得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全世界有超过9亿的人使用汉语, 大约占全球人口的15%。那么说英语的有多少呢?现在使用英语的人超过4亿, 但正在学习英语的人超过10亿。那么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把英语作为他们的官方语言呢?是75个, 在全世界有75个国家把英语作为他们的官方语言, 也就是说他们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都是使用英语的, 如果以后大家要和外国人交流, 我们要通过什么语言呢?对, 还是英语, 我们可以在至少75个国家和别人用英语交流。虽然说汉语的人比较多, 但在世界范围内, 除了中国人之外, 说汉语的人还不够多, 大部分人还是用英语。显而易见, 英语是我们能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最重要的语言工具。更重要的是, 掌握了英语这种工具, 借助网络图书馆的资源, 我们可以更好地和外国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 并努力使之为我们所用, 并将极大地提升自我价值。除此之外, 通过英语的交流也会使别人能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

2. 通过分析比较法,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本教材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 第三单元是围绕Disney (迪斯尼) 其人及其动画作品展开。动画, 这个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陌生, 甚至很多中外优秀的动画作品的名称、内容都能脱口而出, 耳熟能详。基于这种熟悉, 我们更注重引导学生在横向比较中深入学习, 以便于学生更密切关注与了解本民族的特色产物的发展态势。“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有自己的动漫主题公园呢?”“什么时候老师也带我们去无锡的动漫基地去实地观摩呢?”“去年我们的动画作品比迪斯尼的要多呢!”这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潜移默化之中,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3. 通过直观教学, 培养民族自豪感

以本教材第十单元的教学为例, 第十单元是围绕奥运会的发展历史展开。教师利用学生熟知的2008年北京奥运及其成功举办的实例, 可以充分将我国艰辛的申奥之路融入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去, 作为整个奥运历史发展的一部分, 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奥运精神, 体会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其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4. 通过开放式教学,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以本教材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 第七单元是围绕Christmas (圣诞节) 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展开学习。我们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西方常见的各种节日的一些信息, 包括节日的由来、风土习俗以及意义。在教学中了解了国外的一些为我们熟悉的洋节后, 自然引入中国的传统节日, 学生们比之以往更为积极, 不少学生甚至能主动用英语介绍Dragon Boat Festival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是吃棕子、赛龙舟;Mid-autumn Festival是秋天的重要节日, 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 人们以祭月、拜月的活动来表达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还有Qing M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等其他节日的由来、意义、文化背景等。有的学生还自制了一些简单的PPT课件, 将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用图片或是视频的方式更生动地展现给大家。在这种开放性、自由的学习过程中, 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深邃含义, 也更容易引发共鸣。

三、结论

结合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手段, 把优秀的民族精神渗透进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

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哑巴”和“聋子”英语现象普遍严重、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落后、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等现状的分析, 给出了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普通高校;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我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大致如下:教育发展不均衡, 使得普通高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 普通高校中“哑巴”和“聋子”学生普遍存在, 教材内容设置及课时安排不科学, 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缺失, 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落后, 无法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普通高校英语教师综合素质欠缺,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导致校内英语与就业英语严重脱离。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创新英语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采取亡羊补牢的策略

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具有了较高的能力, 才能培养出有较高能力的学生。针对普通高校教师们专业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 各院校管理人员应该采取鼓励措施, 用亡羊补牢的策略, 哪儿有漏洞就补哪里。同时让英语专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 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修学习。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 把培训师请进院校里面来, 也可以采取自学和进修培训的方式, 让教师们走出校园去到相关的学科专业部门学习。

二、创新教学模式, 变课堂英语为实用英语

1.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 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次教学模式要有针对性,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考虑分层方式。一是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学校可将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到不同的班, 针对不同的基础配备不同的材料, 进行分层教学。二是根据毕业后的走向进行分层。有的学生毕业后要考研, 也有的会到各行各业去就业。由于这两个方向的学生所需要的英语知识也大不相同, 学校可以针对情况特别进行分层教学。第一种分层方式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开始, 第二种分层方式可以在大三时进行, 因为大三之后, 学生基本决定了毕业走向了。分层教学时, 从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安排、课时的分配等都要有针对性, 切不可换汤不换药, 搞形式主义, 做纸面文章, 应增加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2. 创新课堂教学体系, 改变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抄, 争取考试得高分, 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化、简单化。如今, 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广开更多的信息渠道, 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各行业对英语的不同需要。为此,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体系必须变简单为多元。

3.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创新并完善英语学习的外界条件和语言环境

教师要把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和校外,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创新并完善英语学习的外界环境和语言环境。教师要通内容, 而且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职校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注:本文为第一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年浙江宁波●赵晶晶

过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英语原版的电影、学唱最新流行英文歌曲的方式等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让他们感受生活英语与课堂英语的区别。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英语协会, 并通过协会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会、英语小品比赛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英语的听、读、说的能力。

三、创新英语考试模式, 促进师生共同努力

1.授课、出题、判卷教师应该分开并各负其责

目前, 各高校采取的考试方式多半是授课教师自己出题并为学生判卷。虽然试卷是封着的, 但是在考试之前, 授课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把考试重点直接在授课时有所体现,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顺便过关, 题型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甚至是平时训练过的原题。这样的考试方式, 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紧张感。创新考试模式, 就是让授课教师和出题、判卷分开。授课、出题的教师都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就可以。而判卷教师只要按正确的答案和分值进行判卷、评分即可。这样做, 可以使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有紧张感, 促使教师努力地去教好, 学生努力地去学好, 不再指望通过投机取巧就能过关。

2.创新考试内容和形式, 增加英语社会实践的权重

第一, 将传统的一张卷子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变为:平时分、笔试分、听力分、阅读欣赏分以及社会实践测评分相叠加的形式。这些成绩的组成部分, 可以加以不同的权重进行处理后计入总分, 促使学生在平时养成听、说、读、写、看的良好习惯, 改变“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状, 为实现课堂英语向实用英语转变奠定基础。

第二, 学生英语社会实践的考核成绩可以因其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难度不同给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将这一成绩加上相对应的权重后, 列入学生的综合考评分值内, 而不是把这些社会实践当成一个参加分数处理, 更不能让学生只是为了积学分而去做。

第三, 笔试、听力和阅读欣赏的考试和测评可以多备几套试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难度系数不同的试卷, 然后按不同的难度系数的得分折算后计入总评成绩。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是仅凭单一某个环节稍加改革和创新便能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全面实施实用英语教学, 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必须在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完成高校英语教育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伊晟.大学英语教学中几种数字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研

究·高等教育, 2009 (3) .

[2]王妍.探索“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

式[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5) .

(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系)

制高职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研究》 (编号ZYE22) 阶段性成果]

摘要:职业学校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了解异国文化的人才, 但也不能忘记或忽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尤其是民族精神。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理清英语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关系, 其次要通过设疑、分析比较、直观教学、开放教学等方法, 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复合技能型 篇5

由中航工业基础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空学会, SAMPE北京分会, SAMPE上海分会共同主办, 美国波音公司,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赞助支持的超轻复合材料制造学生竞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 大赛旨在普及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知识, 提升大家分析、优化以及动手制作复合材料构件的能力。

复合材料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组分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 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各向异性、材料和结构的可设计性和良好的加工工艺性等特点, 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造船、汽车、建筑、化工、体育等部门。

与传统材料相比, 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主要体现在结构的设计和材料的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的多层次性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 都可按照结构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要求, 通过组分材料的选择匹配、铺层设计及界面控制等材料设计手段, 最大限度的达到预期目的, 以满足工程设备的使用性能, 因此, 在工程实践中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常, 复合材料结构的受力及应力应变情况非常复杂, 并要考虑各种应力应变的耦合和相互影响。而传统复合材料的设计主要采用等代设计 (等刚度、等强度) 、准网络设计等方法, 依据积累的经验、归纳的实验规律和总结的科学原理, 通过合理组份的选择, 制备出预先确定性能的复合材料[1]。设计过程中涉及复杂的高阶偏微分方程等数学运算和塑 (弹) 性理论, 且只有少数简单结构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ANSYS软件是美国ANSYS公司研制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 (FEA) 软件, 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医学、轻工、地矿、水利、日用家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ANSYS功能强大, 操作简单方便, 现在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之一。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能够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优化、性能进行分析、对应力的传递和承载受力破坏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 可以获得难以用传统设计获得的一系列数据, 且可以通过适当的验证方法来对模型进行检验[2]。ANSYS软件的使用, 使材料在未生产之前, 就可以预测出其力学性能, 因此, 可以节约实验成本, 缩短试验周期。使复合材料应力分析变得更为简单、方便, 对开发新的材料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途径, 由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具有试验方法和理论解析无以伦比的优势, 现已成为复合材料研究结构行为的重要方法。

1 竞赛实例

桥梁所有结构如图1 所示, 所用材料由组委会统一发放。桥梁的最小尺寸为长600mm, 宽100mm。桥梁路面宽度90mm而且路面一定要是平的, 连续且不透明, 必须能够承受一辆90mm宽、100mm长和75mm高, 重量为5kg的“小车”连续运动。必须保证小车从桥的一头运动到另一头不能损坏桥梁的桥面。桥梁是可以有拱的, 但是桥面上“拱”的垂直高度变化不能超过50mm。整个桥梁净高度不能超过230mm。为了保证配合测试端柱, 任一结构的宽度不能超过150mm。桥梁的中间必须无障碍, 以便测试仪器杆和“小车”可以定位施载。注意:对支撑点以下的结构不作要求。桥梁跨距的中点或者四分点处不允许设置支撑柱。

碳纤维桥梁组竞赛规则是:桥梁载荷在满足8k N的前提下, 按照重量的增加排列名次, 即重量越轻的作品获胜。天然纤维桥梁组竞赛规则是:作品按照载荷/重量比值排名, 即载荷/重量的比值最大者获胜, 桥梁最大重量为750 克。

传统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杂, 计算量大,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且很难得到精确而系统的结果。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其强大的优化设计功能应用于超轻复合材料桥梁的结构设计, 为制备超轻复合材料桥梁竞赛提供有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强大的优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目标函数最优设计”和“拓扑优化设计”。

“目标函数最优设计”是指状态变量 (设计变量的函数, 因变量) 在满足一定条件时, 通过改变设计变量 (自变量) 的数值, 使目标函数 (因设计变量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的值最小。也就是说, 在满足所有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所需的方案最小 (如质量、面积、体积、应力、费用等) , 即目标函数值最小[3]。如第六届超轻复合材料桥梁竞赛中碳纤维桥梁组竞赛规则要求桥梁载荷满足载荷为8k N的前提下, 按照质量的增加排列名次, 质量越轻的作品获胜。因此, 采用目标函数最优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在桥梁载荷 (状态变量) 满足8KN的条件下, 使目标函数 (质量) 最小。

“拓扑优化”是指形状优化。用户只需给出结构的参数 (材料特性、模型、载荷等) , 即可通过优化计算得到结构的最佳形状设计。拓扑优化的目标是在满足结构约束的情况下减少结构的变形能, 从而提高结构的刚度, 所以在优化中表现为即载荷“最大刚度”设计。如天然纤维桥梁组竞赛规则是:作品按照载荷/重量比值排名, 载荷/重量的比值最大者获胜。可以采用拓扑优化设计, 根据材料特性、模型、载荷等参数对桥梁形状进行优化。

2 结束语

ANSYS优化设计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发挥着相当重大的作用。用ANSYS软件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ANSYS软件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可提高制品的设计效率, 减小设计周期, 可预测最佳制品设计方案, 使制品材料用量降至最佳点, 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将ANSYS软件引入复合材料专业技能竞赛, 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结构的优化问题,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ANSYS软件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能够根据要求采用“目标函数优化设计”或“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快速准确地对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对应力的传递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ANSYS软件应用于复合材料专业技能竞赛, 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结构的优化问题, 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ANSYS,复合材料,技能竞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顺林, 王兴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M].湖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

[2]廖英强, 苏建河, 柯善良.ANSYS在复合材料仿真分析中的应用[J].纤维复合材料, 2006 (1) :63~66.

复合技能型 篇6

关键词:蛇形管蓄能换热器,蓄能,空气源热泵,实验分析

目前,空气源热泵存在着低温结霜的问题,而分散性、不稳定性、效率低和成本高又是太阳能热泵的突出问题,随着蓄能技术[1]的发展,把蓄能技术、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泵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陷。笔者设计并搭建了蓄能型蛇形管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实验台,通过实验分析了该系统在常规空气源热泵供热模式、蓄冷模式、取冷模式、蓄能热泵供热模式和边蓄热边供热模式下的性能特性。实验结果证明蓄能型蛇形管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运行高效、安全、稳定可靠。

1 系统实验台的基本组成

蓄能型蛇形管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台主要有空气源热泵系统、蛇形管蓄能换热器、太阳能热水和用户用水水源模拟设备和温度、压力等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图1是实验台示意图,图2是实验台的部分实物照片。

蛇形管蓄能换热器如图2b所示,其中一组蛇形管走制冷剂,另一组走水,两组蛇形管交叉组合放在箱子中,然后把液体相变蓄能材料倒入箱子里面。在夏天,通过制冷剂与蓄能材料之间换热可以蓄冷,在冬天,可以把蓄能材料吸收的低位热源——太阳能取出来供热;而通过蓄能材料与水之间的换热,夏天可以把蓄冷量取出,冬天可以对蓄能材料蓄热。笔者选择的相变蓄能材料为德国进口的Rt6,其相变温度为6~8 ℃,相变潜热为175 kJ/kg,导热系数为0.2 W/(m·K)。

通过控制该实验台角阀的启闭来改变制冷剂的流向从而可以实现十种运行模式[2],功能广泛,可以全年运行。与文献[2]中的运行模式不同的是:本文采用了电热管加热制取低温热水,用来模拟从太阳能集热器出来的热水;并通过蛇形管蓄能换热器蓄热。其既可以作为制取生活热水的热源,又可以作为空气源热泵的低温热源,有效地解决太阳能的间歇性、不稳定和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工况下制热效率低等问题。蛇形管蓄能换热器是本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本系统能否可靠运行的关键是看能否有效地实现蓄能、释能等功能,所以做了大量相关模式下的实验,并且为了做比较,增加了在常规空气源热泵模式下的实验。

1—压缩机,2—四通换向阀,3—风冷冷凝器,4—7—热力膨胀阀,8—套管式蒸发器,9、10—蓄能蒸发器, 11—13—玻璃转子流量计,14—25—角阀, 26—28—干燥过滤器,29—36—水阀门, 37、38—水泵,39、40—电加热管,41、42—水箱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蓄能热泵供热模式与常规空气源热泵供热模式

图3反映了在供水温度、流量(80 L/h)相同的情况下,蓄能热泵供热模式下系统的COP比常规空气源热泵模式下要高;且前一种模式的压缩比比后一种模式要略低。在流量一定,随着供水温度的升高,两种模式下的COP都下降,压缩比都升高。图3说明通过蓄能材料Rt6吸收的热量可以有效地释放出来,在室外温度很低的恶劣情况下导致空气源热泵运行效率很低甚至无法运行时,可以采用蓄能热泵供热模式向用户供热。随着供水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也会提高,导致冷凝压力增大,压缩比继而增大,而压缩机输气系数减小,因此制冷剂流量减少,削弱了换热效果,制热量减少。由于压缩比的提高导致压缩机耗功增加,所以系统的COP随着供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2 蓄冷模式

实验时的环境温度为14 ℃,冷凝器供水温度为37 ℃,流量为90 L/h。

图4a给出了在蓄冷模式下压缩机排气压力(近似等于冷凝压力)、吸气压力(近似等于蒸发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启动压缩机,冷凝压力迅速提高,蒸发压力迅速降低,约1 min后冷凝压力停留在1.7 MPa附近,蒸发压力停留在0.42 MPa附近,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随着实验进行,蛇形管周围的相变材料逐渐降温并缓慢凝固结冰,增加了传热阻力,削弱了换热效果,导致蒸发压力进一步下降,蒸发温度继而下降,压缩比缓慢增大,但是其范围在3~4.5之间,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图4b给出了蓄冷模式下能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在实验起初,制冷循环刚开始,冷凝器进出口水温变化不大。根据冷凝热是由冷凝水流量、进出口水温逐时值计算所得,因此冷凝热较小,近似等于压缩机耗功。随后,冷凝热达到最大,因为蛇形管中制冷剂首先吸收相变材料的显热,温差大,热交换效果好;但是两者温差会慢慢减小,冷凝热也随之减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相变材料逐渐降温并进入相变温度区间,放出相变潜热,这时的冷凝热减少放缓。在40 min后,蓄能箱的相变材料全部凝结并放出固相潜热,此时冷凝热稳定在990 W左右;压缩机耗功随着压缩比的增大略有升高,维持在330 W左右,但系统COP可达2.1左右。

2.3 取冷模式

做完上述蓄冷模式后,马上开始取冷模式,如图5所示,为蛇形管蓄能热泵系统模拟夏季用户为13 ℃时的取冷模式下,蛇形管换热器出口水温及取冷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蛇形管换热器进口水温为13 ℃,水流量为120 L/h。在初始4 min,由于水温与相变材料温差大,显热换热量大,取冷量也达到最大1 100 W,所以换热器出口水温下降迅速,随着相变材料温度升高,温差减小,导致换热量变小,出口水温逐渐上升;随后相变材料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释放相变潜热,相变材料温度变化趋缓,换热器出口水温温升亦减慢,取冷量亦平缓下降,这个阶段平均取冷量为400 W;19 min后,当相变材料已完全融化,换热过程以显热换热为主,取冷量也逐渐降低,出口水温逐渐上升,接下来的20 min平均取冷量扔维持在200 W左右。把总的取冷量和上述蓄冷模式的蓄冷量相比较,除去在实验过程中的热损失等因素影响,可以认为蛇形管相变换热器在蓄冷、释冷过程中的能量是平衡的。

2.4 边蓄热边供热模式

如图6所示,为模拟太阳能热泵供热模式和空气源热泵供热模式(简称边蓄热边供热模式)下压缩比、能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变材料初始温度为25 ℃,蛇形管换热器进口水温为20 ℃,流量为120 L/h。

实验开始2 min后系统的压力基本达到稳定,压缩比维持在3.7左右,系统运行良好。实验开始4 min后,系统冷凝热量达到最大值1 400 W,随后冷凝热在1 350 W上下小幅波动,并且冷凝热基本等于相变材料吸收低温热水的热量与压缩机耗功之和。这说明实验台保温效果好、运行过程热损失小。压缩机耗功和相变材料从低温水吸收的热量全程稳定不变,所以系统的COP变化趋势与冷凝热变化趋势一致,4 min内,COP快速上升到最大值4.0;随后变化缓慢,全程COP稳定在3.8左右,说明系统可以高效运行。

3 结论

笔者设计并搭建了蓄能型蛇形管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实验台,着重研究了在蓄能热泵供热、常规空气源热泵供热、蓄冷、取冷和边蓄热边供热模式下的运行特性。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蓄能热泵供热模式下COP可达3.8,比常规空气源热泵模式下要高10%,蓄冷模式下COP可达2.1,取冷模式下取冷量可达到蓄冷量的90%以上,边蓄热边供热模式下COP可达3.6,整个实验过程,压缩比在3~4.5之间,压缩机能够稳定正常运行,证明了蓄能型蛇形管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运行高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Mehmet Esen.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olar-aided latent heat storeused for space heating by heat pump.Solar Energy,2000;69(1):15—25

复合技能型 篇7

文章结合武广客运专线和汉宜铁路桥梁施工的工程实际,分析比较萘系高效减水剂与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不同特点,以及它们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提出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对减水剂选择与应用的指导原则,为今后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复合功能型减水剂的特点

萘系减水剂是用萘或萘的同系物为原料,经磺化与甲醛缩合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芳香族磺酸盐醛类缩合物,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萘系减水剂对水泥有强烈的分散作用,一般减水率大于15%,但在适当的掺量下,减水率也可以达到25%以上,因此,萘系减水剂也称高效减水剂。萘系减水剂pH值为7~9,大部分品种属于非引气型,或引气量小于2%;此外,采用萘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还具有坍落度损失大的特点。由此可见,要采用萘系减水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进行复配,即:以萘系减水剂为主,辅以少量的引气剂和缓凝剂,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含气量、保坍型高效减水剂。由于萘系减水剂生产工艺不同,产品有高浓与低浓之分,即使是高浓型的萘系减水剂,也会含有较高的硫酸钠、碱与氯离子等杂质,要满足客运专线混凝土对减水剂的技术指标要求比较困难。

聚羧酸减水剂是继第一代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和第二代萘系减水剂发展的第三代减水剂[2],是由含羧基的不饱和单体与其他成分接枝共聚而成,具有高减水率,较小干燥收缩, 且具有一定引气性能,并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流动性保持效果的复合型高性能减水剂,其作用机理为:空间位阻、静电斥力、润滑作用、引气阻隔以及络合作用[3],对水泥有强烈的分散作用,在1%的掺量下(液态,对胶凝材料),减水率可达25%以上,甚至达到30%。由于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温度低,生产能耗小,生产过程没有异味、环保,且产品中含硫酸钠、碱和氯离子等杂质少,与水泥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聚羧酸减水剂也被称为高性能减水剂。

由于每一种减水剂的功能单一,要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都需要采用复配工艺,聚羧酸减水剂也不例外。同样,以聚羧酸减水剂为主,辅以少量的其它外加剂,使其具有一定功能,所以,聚羧酸减水剂通常分为早强型、标准型和缓凝型。

2 萘系与聚羧酸减水剂技术指标的比较

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减水剂的原则首先应考虑减水剂的性能与水泥的相容性,即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比、强度比等技术指标,以及能否满足混凝土施工需要(流动性与坍落度损失),其次是经济性。减水率是减水剂的最主要指标,其它指标也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表1是萘系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最基本的技术指标要求[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萘系减水剂相比,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高的减水率,抗压强度比高,所含杂质(硫酸钠、氯离子、碱含量)都比较低,混凝土收缩比明显减少;采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好,具有更高的相对耐久性。

3 复合功能型减水剂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耐久性,铁道部经过五年的工程实践,将原来《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技术条件》不断完善,已正式作为《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4],其中对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选用减水剂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下面结合武广客运专线和汉宜铁路桥梁桩基混凝土的应用作进一步的探讨。武广客运专线(滠口段)和汉宜铁路(东西湖段)桥梁桩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都是C30,灌注桩,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在170~200 mm,表2是实验室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有关试验,水泥采用的都是武汉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水泥;而粉煤灰有所不同,编号A采用阳逻电厂Ⅱ灰,编号B采用汉川电厂Ⅱ灰;碎石和河砂分别来自阳新采石场和洞庭湖。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主要通过坍落度、泌水率与粘聚性进行综合评价,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通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评价。表3是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与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泌水率与粘聚性都较好,尤其是60 min的坍落度损失小;而采用萘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有明显的泌水现象,粘聚性不好,60 min的坍落度损失也较大;对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言,采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也明显高于采用萘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从表3还可以看出,采用聚羧酸系缓凝型与标准型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初始流动性都较好,但60 min的坍落度损失却不一样,缓凝型的坍落度损失明显小些,3 d早期强度也低些。因此,在夏季施工时,选择A1与B1的配合比方案是合理的(减水剂采用缓凝型),在冬季施工时,可采用A2与B2的配合比方案,即减水剂采用标准型,并且还需适当增加水泥的用量(每方混凝土增加30~50 kg)。

4 结 论

a.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相比,减水率、抗压强度比高,收缩率小,所含氯离子、碱含量、硫酸钠等杂质少,生产过程无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产生,节能环保,性能更适合运用于客运专线等重大工程。

b.减水剂的功能一般都较单一,在实际工程应用时,都要与缓凝剂、引气剂等外加剂进行复合。

c.采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混凝土的性能明显好于采用萘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无论是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尤其是坍落度损失、泌水率与粘聚性,还是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都是采用前者比采用后者好。

参考文献

[1]铁道科学研究院.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S],2005.

[2]苏瑜,庞浩,蒋冰艳,等.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现代化工,2011,31(4):11.

[3]杨凤玲,侯贵华,徐风广,等.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11,24(16):436-439.

[4]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标准[S].

复合技能型 篇8

1 创建一种复合型高端技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1) 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服务系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立足我校现代服务系的实习实训基地, 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 不断探索数字传媒时代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转变, 成为以理论为基础、应用能力、技术能力更强的双师型教师, 在教学改革与研究, 通过组建工作室、外出培训、参加项目等方式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 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技术理论相结合的教师。

(2) 课程设置应该从单学科教育转变为多学科综合教育, 课程类型多元化, 聘请行业专家进课堂。通过短课程、微课程和学术讲座, 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听社会生产一线的经验知识。

2 改革评价机制

2.1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考核原则为: (1) 考核要客观、要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对于学生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切勿偶然任意主观的评价。 (2) 实训指导教师坚持经常地、有计划地对实训项目进行考核, 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3) 老师在评定学生成绩过程中要公正、准确, 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 同时公开每一个学生的实训课成绩, 要将成绩变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评定要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使学生的成绩具有真实性和严肃性。

2.2 推行成果评价方式。

新闻采编专业要一改往日以期末试卷定成绩的评价方式, 而是要将项目验收、作品评分等作为成果评价的方式。学生成果的展示能够很好地鼓励他们更努力的学习、创作。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安排, 系部可以与教务处协商自行调整课时, 设计"学生技能训练展示周", 可以通过技能比赛、成果展示、成果汇报、成果交流等形式, 对学生作品和训练成果集中评价和验收。三五个学生们可以组成工作室或进行校外采访、或进行网络电台的组建、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评语变为成果评价, 同时学生的这些成果也可以接受收回到评价, 如若产生经济效益, 学校要给予更大的鼓励。对于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成果要结合实习单位的鉴定及学生互评给予评价。对于学生的成果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教师进行评价。另一部分成果可由师生评价, 这种评价是柔性的, 通过受众信息反馈和受众调查获得。

2.3 考核内容

(1) 考核评分结构:考核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平时所考核项目及所占比重下图所示:

考核名称:出勤率日常作业项目过程考核项目结果考核理论考试成绩

考核代码:A BCD E

考核占比:5%5%10%60%20%

(2) 考核内容: (1) 出勤率:本指标满分为100分, 缺勤率超过20%的学员, 取消考试资格。作为考核学生基本学习素质的一项指标, 考核标准要求要严格, 迟到3次算做缺勤一次。 (2) 日常作业:本指标的满分100分, 根据学生日常的作业表现情况, 作业的认真程度及优劣程度由老师给出具体分数。 (3) 过程考核:本指标的满分为100分, 每个学习阶段完成后, 老师都会布置一个项目进行实际演练考查同学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期末进行全部项目的考核。 (4) 结果考核:本指标的满分为100分, 期末进行全部项目的考核。 (5) 考试成绩:本指标的满分为100分, 主要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来考查学生在整个学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人才培养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过程中, 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作为高职院校的现代服务系的核心专业, 新闻采编专业技能型人才模式思路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在借鉴其他院校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 在实践中,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所要走的路会更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指标化模式下一篇:软件测试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