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方法

2024-09-27

修复方法(精选12篇)

修复方法 篇1

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就是看修复工作完成以后土壤是否还能够作为农业建设和工业用地建设。中国修复污染土壤的标准和效果的评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环境。现阶段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与进步, 污染土壤修复工作也迅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土壤修复方面由于起步比较早, 再加上有效的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及人力进行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 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目前, 我国的土壤修复工作对于清洁土壤的程度没有明确提出确切的标准, 所以制定修复标准的工作一直进展缓慢。然而在国际上, 此标准是一块新大陆, 许多发达国家也在实践中摸索, 逐步制定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比如美国和丹麦已经有了相关的标准。

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各方面影响导致我国在污染土壤修复这块领域还不是很成熟。土壤环境质量现行标准和修复标准在实际中还存在着巨大差别, 现行的土壤质量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土壤修复的评定需要。并且在修复工作完成后, 能否达到预期的要求标准, 修复结果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何种的影响和危害, 这些都要有可行有效的诊断对修复的最终成果进行评定, 因此我们需要加紧对该领域的深入探究。

1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研究

在一般情况下, 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是通过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或者生物方法等修复清洁, 最后将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降到危及不到人们健康和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标准。此类标准是在通过对污染土壤进行人为改进修复后达到的阶段标准象征。关于“清洁”这个词的意义, 通常比较主观和具有相对性, 若要以“清洁”为测定程度, 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 如: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社会实际能力, 可接受的经济力度, 及土壤本身的性质, 地球自然生态的平衡等。所以, 要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 必须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实践情况等多方面考虑, 多方位结合, 深入探究污染土壤的修复及评定工作。

1.1 国内研究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修复土壤成效评价报告显示, 我国土壤环境的质量标准都是将标准 (GB15618—1995) 作为执行根据。在没有建立修复污染土壤的标准之前, 我国在果园、菜地、林地等多种用地上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此标准编写的途中, 将“七五”中的相关于生态容量及土壤的背景环境相关内容加入。时代变迁, 日新月异, 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和重复利用越来越关注。此前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尤其对那些参数较小的污染物, 如“DDT”等, 虽然它们已被列入禁止使用的范围, 但是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浓度却依然很高, 甚至还有些更为严重的有机污染体并未被包含进来, 污染物中重金属也不全面。在此前的标准中重金属污染物只包含了八种, 所以很难应用于现在的污染土壤修复评价中。

1.2 土壤污染修复标准制定的影响因素

该领域研究人员及学者经过长期深入探究, 已经形成了现有的修复体系, 包含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生物和植物修复, 以及各种修复方法结合的有效技术。

经过在不同污染场地进行实验, 积累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宝贵经验, 探究出了新的基点:原微生物的修复方法和自然修复方法, 自然修复是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实施。

清洁技术因素主要包含有两方面, 一是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所能到达的技术水平, 二是现行的技术手段可以检测出的最低限值污染物。

1.2.1 修复技术水平。

制定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 我们应当将基础作为现行的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水平, 根据需求提高技术手段, 将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和提高。虽然现在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手段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并且不断发展进步, 但是依然离我们所预想的目标差得很远, 依然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高要求以及还无法实现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1.2.2 仪器可检出水平。

无论什么标准制度, 其可行程度要得到过硬的技术保证。也就是说, 土壤环境中, 其所包含的污染物的浓度过高不能被检测仪器合格通过, 下一步的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没法施行。所以, 要想精确识别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 准确测定污染物量值进行准确测定, 就必须使得分析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⑴土壤背景值因素。没有人类的生活影响或者受到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小的土壤, 其基本状态和自然浓度的元素被称为土壤背景值。通常情况下, 将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改进后, 能够下降到土壤背景值程度最为安全, 此时才能有利于土壤对环境的净化。⑵标准法规可调控因素。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一直是大力支持非常关注。经过这长期的进步发展, 以我国国情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社会情况的环境法规俨然形成, 由于我国环境领域法体系起步比较晚, 所以我国环境法方面还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根据调查表明, 我国在这方面的质量标准上还有很多漏洞, 所以, 建立一个修复污染土壤的标准必不可少。⑶污染生态毒理评价。制定修复污染土壤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土壤生态效应, 土壤生态效应又是通过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确认修复污染土壤的基点。主要观念是通过污染物对土壤组成成分影响不可逆的域值, 判断修复污染土壤的“清洁”程度。一般根据人体健康的两种标准:普通类型健康标准和污染型健康标准。同样, 也分为暴露评价和毒性评估这两种评价方法。

2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的研究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评定是该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然而, 修复土壤时只通过化学方法的评定, 是无法表示整体的土壤质量, 所以要用生态毒理诊断的方法进行说明补充。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评定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观察土壤中的不同组成成分, 合理推测修复和土壤中污染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需要把化学分析与生物分析共同结合, 相互协同, 相辅相成, 这样做可以降低修复的污染土地再利用时候的风险系数。

2.2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主要方法

⑴植物毒性评定法。用植物来检测土壤质量的实验, 通过观察种植在土壤中植物的生长状况, 来检测土壤的污染程度, 这是从植物角度来评定的一项重要方法。植物在土壤中的受害情况主要是根据肉眼观察, 其受污染后的形态变化。通过植物的受害程度来反映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

⑵陆生无脊椎动物评定方法。将不同的陆生无脊椎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尤其是对土壤有敏感指示的动物, 将它们放于污染土壤上, 通过记录土壤对无脊椎动物的危害起到指示土壤修复的作用。

⑶土壤微生物评定方法。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并且种类较多, 参与土壤中气体交换、降解土壤肥料等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微生物的相关参数可用作修复污染土壤的指向。

3 存在问题及研究热点

⑴因为我国在修复污染土壤方面起步较晚, 在该方向的研究也较为缺少, 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系统深入地探究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问题。

⑵责任承担的对象不好确定, 没有长期的、系统的统筹规划, 缺乏研究资金;缺乏保障基金, 地方相关部门关注投入较少。

⑶政府没有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修复污染土壤进行一定规范与约束。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全球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工作上, 都取得许多成效, 并且逐渐加大修复力度。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有卓越成绩, 但是现行的评价方法大都是污染土壤方面的, 在修复污染土壤这方面的评定方法还是较为缺乏。关于修复污染土壤的评定方法中, 目前只能针对某一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余进行评定。混合污染的概念及修复办法人们认识还比较欠缺, 土壤污染不仅和污染物有密切联系, 还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甚至不同的污染物浓度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不同。

总结

制定修复污染土壤的标准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任务, 不仅要关注土壤本身问题, 还要在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临界水平的系统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水平、仪器检出水平和当地土壤的背景含量水平等各种因素。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修复污染土壤进行一定规范与约束。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修复技术和评定方法, 弥补和改进我国这方面的不足, 从而使我国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评定方法上能不断提升和发展。

摘要:污染土地的修复工作就是以被污染土地再利用为基础, 降低已经严重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 或者将危害物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因此, 我们需要有效的制定土壤修复的标准。结合我国的土壤利用实际情况, 主要阐述了修复污染土壤的标准和效果评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污染,评定方法,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崔芳, 袁博.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及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2]周启星, 滕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与标准值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5 (01) .

修复方法 篇2

对于疤痕的预防与治疗

对于疤痕,大部分人是认为去不掉的,所以对疤痕的态度就是任其发展置之不理,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和愚昧的。大家对于疤痕的预防与治疗有太多错误的观念,所以导

第一.预防疤痕,其效果和意义远胜于对疤痕的修复疤痕形成一般在伤口愈合2 周之后,刚开始变红、变硬,然后慢慢生长,如果我们在伤口修复时及时做好疤痕预防,注意饮食,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大部分患者看到伤口快愈合

时病没有形成疤痕,就放松了对伤口的保护,导致最终留下了疤痕的悲惨结局。所以与其长

疤再祛疤,不如做好疤痕的预防。

第二.有疤痕时,早期修复更重要。

疤痕的早期即创伤愈合后3-6 个月内。早期疤痕处于不稳定期,伴有红、痛、痒等症状。如果在不稳定期及时分解,抑制快速生长的胶原细胞,则事半功倍,能够退红,止痒、止痛、软化,最后仅留一点痕迹,效果相当好。有很多非疤痕专业人士说,过一段时间再说吧,以后自己会好的,其实不然,这样大大加大了疤痕修复的难度和时间。

第三.时间较长的疤痕特别是在暴露在外的化学物质烧伤的疤痕更要修复。这类疤痕对人体的威胁更大。

第四.疤痕修复时应注意饮食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各部分生理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全身影响局部,局部联系整体。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牛羊肉、狗肉、动物内脏、猪头肉、兔子肉不吃。海鲜、辣椒、大蒜、瓜子、桔子、南瓜容易上火的东西少吃。

第五.疤痕的治疗

卡芭迪祛疤组合是中国中医药专家协会一致推荐的祛疤产品,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是最有效的祛疤产品。卡芭迪取材于天然深海生物、三七、玫瑰果、蜂胶等多种名贵药材研制而成,不添加化学物质,能有效修复各种疤痕,不刺激皮肤,无任何副作用,是祛疤的最好选择!

浅谈泥质文物的修复方法 篇3

关键词:泥质文物;修复技法;方案

1 泥质文物的修复原则以及方案选择

我国现存以及刚刚出土的泥质文物的共同点在于易碎、硬度差、易受潮,同时容易受到风化影响。由于泥质文物在国内考古领域出土文物中占据比重较大以及现存与民间、庙宇等地泥质文物的濒危状态。因此,对泥质文物这类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朽瑰宝的保护与修复,是考古领域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同时,泥质文物的修复方法也是相关文物修复人员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

1.1 泥质文物修复原则

由于泥质文物易碎、易受潮等特点,对这类文物的修复需要遵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章程与条例作为主要原则以及法律依据,在进行泥质文物的修复方面。首先,需要根据文物的遗存状态以及历史环境为基础进行保护,以延续泥质文物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价值,泥质文化的原本形态以及所处地形是保护的首先目标;其次,则是根据文物历史信息对濒危文物进行的抢救工作,需要根据文物的实际状态采用相应的修复技术。

1.2 泥质文物修复的主要方案

(1)残片搜集并进行分类拼接。在残损程度较轻的泥质文物修复中可以使用这类修复方案。因为在长期封存的地形环境中,泥质文物与空气的接触周期较短,所以不会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但由于封存空间较为潮湿,空间内的土质砂石较为松软,在坍塌后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砂石之类的物质坍塌所造成的破坏力有限,泥质文物的大体结构不会被破坏,被破坏的部分也会存留在封存空间内。因此,这种修复方案主要就是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搜集,按照搜集部分的色彩进行分类,并与文物的整体结构进行比对、进行拼接。然而,在该方案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大小在1cm以上的文物残片都需要进行搜集,以确保修复后泥质文物的完整性。例如,对中宁石空寺中观音像的修复,就是采用残片搜集并按色彩分类进行拼接,从而完成修复工作。

(2)刚柔并济加固文物受力点。泥质文物在出土后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科学的放置环境,便有可能因为风化以及雨水侵蚀导致严重的二次破损,而受到二次损害的影响,质地疏松的泥质文物便是加固文物受力点方案的主要对象。以石空寺几尊泥质石像为例,由于管理资金以及保护措施不到位,石像内部呈现中空,同时手臂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首先需要绘制出石像的全部受力点,在主要受力点上派生支受力点减少主要受力点的压力强度,并在内部寻找整体石像的支撑点进行加固,避免因为不均匀受力以及局部高强度受力导致的文物二次破损。在加固的材料方面应选用强度符合標准的松木条、桦木条等木质骨架,使用木座将加固材料进行固定,并使用调制泥将其与文物进行黏合。

在泥质文物的修复方案选择过程中,文物的破损程度以及保存状态是主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对文物前期的观察、研究是选择修复方案的重点所在,细致入微的观察步骤是保证方案最符合文物实际状态以及修复需求的关键,不成熟的方案选择是泥质文物修复工作中需要避免的严重现象。

2 泥质文物的修复技法

2.1 古今结合法

泥质文物由于制造年代的泥土质地与现代泥土质地有着较大区别,经过长年的风化影响以及潮湿环境的侵蚀,会在文物表面位置或是残损部位产生腐殖层,文物的氧化反应以及不同程度的腐蛀程度都会使泥土表面产生生物及微生物,从而导致腐殖层的产生,而产生的腐殖层的泥土与修复工作中新调配的泥土的可粘接性很差,使古代泥土质地与现代修复工作的泥土质地相结合便是古今结合法的重要目的。同时,使用古今结合法还需要根据严格的流程进行操作。

(1)除垢。该步骤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包括狼毫毛笔、竹钳、长毛刷等不会对泥质文物表面造成损坏的柔性工具,主要清理包括文物的细微连接处、断茬处在内的积淀灰尘。除垢阶段也是开展古今结合修复技法的基础所在。

(2)刷胶矾水。该阶段主要是对文物进行初期加固,使用不会与酸、碱物质产生化学反映的白矾作为加固原料,胶矾水不仅不会对文物表面造成腐蚀破坏,同时还能够直接渗透到文物的断面位置,使脆弱的断茬质地木质化。但是,通常胶矾水的调配需要鸡蛋清、无污染的清水以及少量白矾,胶矾水容器的直径也不大于15cm,保证清水与白矾的比例为10:1。同时,在使用毛笔在文物的断茬处刷胶矾水后,能够使断茬处产生白矾与蛋清混合而成的过渡带,现代修复工作调配的泥土便能够与古代泥土相结合。

2.2 土洋结合法

根据多年的泥质文物修复经验,采用与古代文物制造相同的手法及工艺进行修复工作,是粘接效果最好、最实用的修复技法。以石空寺空心像的修复工作为例,按照文物的制作工艺,首先计算出文物与底座之间的受力点位置,使用木桩将需要修复的文物整个套住,采用骨胶、木条加固底座与柱桩的连接强度,而在文物脖颈位置以及其他的结构连接位置需要使用泥土进行加固夯实,确保其支点的稳定性。在加泥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水分作为粘接的材料,水分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文物表皮的颜色淡化,甚至表皮在水分作用下脱离文物表面,为了在修复过程中保护文物的原本色彩,要尽可能地避免人体直接接触,而使用干燥的橡胶手套开展修复工作。对底座的加固,首先需要凿刻出深浅不一的凹槽用于加固文物,在底座钉上木钉,并且对木钉进行防锈防潮处理,然后使用细丝将木钉连接为丝网,加泥工序就在丝网之中进行,在加泥结束后根据文物的整体形态对泥进行精准微调,在泥固定后拆下一系列加固物体。

2.3 软硬结合法

该修复技法是泥质文物的修复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也是贯穿了修复工作全过程的方法。软硬结合法采用钢筋、木钉与稻草、棉花相结合的方式,两类物质虽没有共性,但通过科学的使用方法与组合方式,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泥质文物的修复质量。在躯干部分风化严重的文物修复工作中,由于易碎的泥质以及脆弱的结构很可能出现捏碎、碰触损坏等情况,就可以采用软硬结合的修复技法。首先,对文物的中心桩以及主要受力点进行加固,使用棉花塞进文物的躯干部分,将钢筋作为主要材料,将需要大面积加泥的部分进行加固,保证泥土不会变形,调配的泥土软硬程度需要根据实际修复的文物情况而决定,残损的部位是修复的重要对象,对其他细节部位的修复则根据文物衣饰和动作形态的走向进行再塑。

3 结语

泥质文物的修复除了需要遵照基本的修复原则、根据经验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案以及采用符合文物实际状况的修复技法之外,还需要注重开展修复工作的季节等相关因素。一般来说,春季和冬季的修复工作的最佳开展周期,秋季是进行文物敷色工作的最佳周期,季节的周期变化是考验文物强度热胀冷缩的最佳措施。目前,泥质文物修复工作强调就地取材和传统技法,最大程度的接近文物的制作工艺以及使用材料,是保证文物修复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由于文物修复工作包含了大量专业性知识,修复中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文献制定文物修复原则,对濒危文物进行全面保护、对不修复则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文物,根据同时期文物结构进行相应还原,最大程度的延续文物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积淀,是文物修复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活塞的检查与修复方法 篇4

一、活塞外表面磨损的检修

1. 活塞外表面磨损部位与测量

活塞裙部外表面磨损后, 裙部直径减小, 活塞与气缸的间隙增大;横截面产生圆度误差、纵截面产生圆柱度误差, 这些都直接影响活塞的工作性能和柴油机的功率。用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活塞的上部、中部和裙部的外径, 有减磨环的还要测每道环的外径。测量每一测量点的横截面上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首尾方向和左右舷方向。将测量值记录在表格中, 计算出每个横截面的圆度、纵截面的圆柱度, 以其中最大值与说明书或标准比较, 以确定活塞的磨损程度。

2. 活塞外表面磨损的修复

磨损不严重时, 光车裙部外圆, 消除几何误差, 满足活塞—缸套间隙的可继续使用。否则按材料处理:铝活塞换新;铸铁活塞热喷涂、镀铁恢复尺寸;铸钢活塞镀铁、堆焊恢复尺寸;减磨环过度磨损、严重拉伤或松动时应换新。

二、活塞环槽磨损的检修

1. 活塞环槽磨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环在环槽中相对运动:往复、径向、回转和扭曲;其次是进气中灰尘硬粒、燃气中的炭粒, 特别燃用重油, 炭粒更大更坚硬;燃烧室高温使活塞头和环槽变形, 材料性能下降, 环与环槽之间的油膜破坏, 环槽磨损更加严重。

环槽磨损使其与环的配合间隙增大, 活塞环的密封性下降, 产生漏气、压缩压力和爆发压力降低和进入环背面燃气增多, 高压燃气将环压向缸壁致使环容易折断。环槽磨损使环槽截面形状由矩形变为梯形或出现磨台, 且以第一、二道环槽为重为快, 一般活塞环槽的磨损量在0.01 mm/kh以内为正常磨损。

2. 环槽磨损的测量与修复

环槽磨损情况是通过样板和塞尺测量环槽高度的变化来确定。样板是以新环环槽高度为准制作的, 也可以用一只新环作样板。测量时, 将样板水平插入环槽并紧贴环槽下端面, 用塞尺测量环与环槽上端面之间的距离, 即配合间隙, 称为平面间隙。测量值与说明书或标准比较。当超过极限值时, 说明环槽磨损严重, 应予以修复。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以下方法:

(1) 光车或磨削环槽端面, 依此修理尺寸配以相应加大尺寸的活塞环, 保证平面间隙符合要求。采用此法时应考虑到环槽加大将使槽脊厚度减小、强度降低。为了不使槽脊过分减薄, 要求槽脊减薄量不得超过原槽脊设计厚度的20%~25%。另外, 要求同一活塞上不得有两个环糟采用此法修理。因为各环槽的修理尺寸不同, 新配活塞环尺寸不同, 同一活塞上有多种规格的活塞环将给备件供应和管理带来麻烦。

(2) 环槽镶垫环。低速柴油机钢制活塞的环槽端面严重磨损可用镶垫环修理:首先光车环槽端面消除几何形状误差, 然后在环槽下端面上镶耐磨垫环, 使环槽恢复原始高度尺寸和恢复与环的配合间隙。垫环采用焊接工艺焊于环槽下端面上形成永久性连接, 称为镶死环法, 此法连接牢固, 使用中不会脱落, 但垫环磨损后难于修理;采用过盈配合将环镶于环槽端面上, 称为镶活环法, 由于环不固死在端面上便于再度磨损后更换, 但也易于松动脱落到缸内引起事故。

三、活塞裂纹的检修

1. 活塞头触火面裂纹

活塞头部触火面裂纹一般指在活塞顶面产生的径向或周向裂纹、起吊孔边缘裂纹及第一道环槽根部裂纹。

活塞头部裂纹主要是热应力引起的, 同时还有机械应力的作用。柴油机运转时, 活塞顶部温度分布不均, 顶部中央或边缘温度最高。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活塞头部各处存在着温差应力和高压燃气作用的机械应力等, 而且这些应力又都是周期性的;当喷油定时不正、燃油雾化不良或火焰直接触及活塞顶面就会造成局部过热, 引起热应力;当柴油机超负荷运转或活塞顶部冷却不充分也会引起热应力。因此一旦柴油机频繁启动、停车就会在活塞头部产生热疲劳裂纹。活塞顶面的起吊孔和环槽根部等处都存在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

活塞顶面冷却不充分是水冷活塞冷却侧结垢严重或油冷活塞顶面积碳严重的结果, 都会使活塞散热不良引起局部过热, 导致裂纹。通常, 结垢层或积碳层厚度超过0.5 mm时, 就会使因过热产生裂纹的可能性急剧增加。所以, 柴油机应定期吊缸检修、保养, 防止裂纹产生。

2. 活塞冷却侧裂纹

筒状活塞的活塞销座、顶部冷却侧产生裂纹很多见, 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过大引起。活塞顶部裂纹较轻时可采用焊补或钢活塞顶部局部更换;活塞环槽根部裂纹、活塞上穿透性裂纹及冷却侧裂纹因无法修复时应换新活塞。

四、活塞的选配原则

1. 换用新活塞, 同时选配新的活塞环和活塞销。

2. 同一台发动机, 应选用同一厂牌的同一尺寸组的活塞, 以使其材质、性能和尺寸一致。

3. 同一台发动机, 同一组活塞直径差不能大于0.025 mm, 质量差不得超过活塞平均质量的2%。

脸上疤痕修复方法介绍 篇5

脸上疤痕修复的方法是什么?人的皮肤是脆弱的,所以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和威胁,加入我们保护不是很及时的话,那么,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疤痕,那么,脸上疤痕修复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脸上疤痕修复的方法是什么?点痣留疤不会完好如初。

一旦点痣留下疤痕之后,皮肤是不能回复到手术前的肤色的,无论你选择了哪家点痣去疤医院,还是哪种去除点痣留疤的方式,点痣留疤不会完好如初,只能尽可能地去修复点痣留疤皮肤。

点痣留疤怎么办?点痣留疤可以淡化

点痣留疤怎么办?脸上疤痕修复的方法是什么?发出这个疑问的人,已经对去除点痣留疤痕迫切了,但是,大夫提醒你,点痣留疤是可以淡化的,所以,有了点痣留疤的人,不要过于着急紧张,急就容易盲目,而去除点痣留疤是盲目不得的。

脸上疤痕修复

点痣留疤怎么办?多吃水果和蔬菜!

脸上疤痕修复的方法是什么?可能因伤至皮肤真皮层而导致留疤,这种疤痕需要较长时间慢慢恢复,平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含维C的食品,少食色素食品,有助于点痣疤痕的淡化和修复。对于“点痣留疤怎么办”,大夫只能告诉你这么多,想知道更多点痣留疤怎么办,点击疤痕专题寻找答案!

脸上疤痕修复的方法是什么?疤痕的修复只要是掌握了一定的修复方法才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最后,专家提醒,在治疗疤痕之前,或者之后,能不能有个好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治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修复方法 篇6

关键词:图像自动修复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19-02

The Theory of Digital Image Inpainting and Application in Prepress

CHEN Hong-yan

(Institute of Jingmen Vocational Education,Jingmen 448000,china)

Abstract:The image inpainting technology is a complex work which needs the experienced engineer to process by hand operation. Now, the hot discussion of image inpainting technology in computer image process area provides the new methods and orient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paint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in printing industry.

Key words:image inpainting;application

1 引言

图像修复是一项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老的艺术行为,起初是为了恢复美术作品中丢失或被损坏的部分,同时保持作品的整体效果,通过手工描绘来填补美术品上所出现的裂痕,使图画得到翻新。这种工艺手法叫做“Retouching(润饰)”或者“Inpainting”(修补或修复)。如图1所示。

图1 手工修复艺术作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作为视觉信息获得和传播的主要载体,已经得到飞速发展,而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则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图像修复是指恢复图像中破损区域的颜色信息或除去图像中的多余物体,在文物保护、影视特技制作、虚拟现实、多余物体剔除(如视频图像中删除部分户物、文字、小标题等)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数字图像待修复区域的邻域或前后帧信息填充数字图像待修复区。研究者们现在正在开发自动的图像修复技术,用户只需简单的选择要恢复的区域,计算机就会自动完成余下的工作。这样就能够显著地减少处理数字图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一些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也可以完成这样的处理工作,但却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复杂的手工处理,用户必须区分要修复的区域,并要仔细考虑要填充什么样的颜色、格式和纹理。

2 图像修复的方法与技术

在设计Disocclusion(遮蔽物去除)修复算法之前,首先考虑一下人的视觉是如何来修复图像的。计算机视觉中有一个结论,即人是根据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感知世界的。人们经常根据其经验对周围环境中被遮蔽物体的形状做出一个最佳猜测,如图2所示。

对于图2(b),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字母E,而对图2(a),人们的感觉可能是两个字母E,同理,人们对被遮挡物的猜测也存在这样不确定的结果,这就说明人的猜测是通过尽量延长图像中的边缘来恢复被遮蔽物体的形状,同时,遮蔽物体的大小也可能影响人的判断,因此,修复算法应该尽量模拟这种效果。

图2 被遮挡物体的猜测

计算机图像Inpainting技术正是从人的视觉心理学角度模拟这种效果,根据被遮物体的边缘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延伸扩散、边界连接,填充遮蔽部分,达到视觉上的连通。当然,由图中我们也看出图像的被损信息大小(障碍物大小)也直接影响人们视觉上的连通判断,从数学的角度看,这种由于被损图像周围信息不充分情况下导致的图像修复结果不唯一的现象属于病态问题,因此,图像Inpainting技术还需根据计算机视觉理论,通过一定假设条件的限定设计修复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数字图像恢复技术就是建立模拟的图像退化模型,根据被遮物体的边缘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延伸扩散、边界连接,填充遮蔽部分,达到视觉上的连通,获得原始影像的估计值。

根据图像信息特征,目前,现有的图像修复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扩散(Diffusion)的修复和基于纹理合成(Texture Synthesis)的修复两种方法。

2.1 基于扩散的修复方法

基于扩散的修复的方法己经有了很多,对去除图像中的裂缝、污点和覆盖在图像上的文字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些算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物理学中计算热流的偏微分方程来做图像修复。通过求解偏微分,计算出要填补的空洞处的线性结构(在图像修复中称作等光强线(Isophote) ),然后通过扩散把周围的颜色填入空洞中。这种基于扩散的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会使填补的部分产生一定的模糊,而且填补的空洞越大,模糊的效果越明显,不能对很大的空洞进行修复,或去除图像中比较大的物体。Bertalmio等采用偏微分方程的方法进行图像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户需指定需要修复的区域,该算法将图像分为三个独立的通道,对每个通道,算法将待修复的区域边界的等值线外部的信息沿轮廓法向扩散到中间待修复的象素上。该算法用2D拉普拉斯算子方法估计局部颜色的光滑度,利用这个光滑度沿着等值线扩散,考虑了各向异性的扩散和轮廓的几何信息,以保证边缘处的边界连续。基于扩散的修复的方法的缺点就是对大面积的破损区域修复效果还不够理想。

2.2 基于纹理的图像修复方法

基于纹理的图像修复方法可以弥补基于扩散的修复算法无法较好地修复大面积破损区域的缺陷,但是往往需要很多的人工交互,对于单一纹理结构的图像,如岩石,土地,花纹等,其核心思想是仿真并生成局部纹理进行填充。因为纹理是物质构成成分的分布或特征的反映,它的局部性状信息能够表现相同纹理的共性。对一张纹理图,任取其中两小块纹理都是相似的,所以利用纹理合成的方法修复图像;对于多种纹理并存的图象上,修复的顺序十分重要,一般不同纹理的交界处是一些线性的结构(等光强线Isophote),如果能优先修复这些地方,结构信息就能比较好的保持下来。如果考虑样本纹理的颜色信息和结构信息对纹理块相似度的影响,就能更好地保证合成图像在结构上的一致性,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3 图像自动修复技术的应用

图像自动修复技术的对于印前图像处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3.1较好的修复效果

在印前,对于存在裂纹、破损、划痕的静态图像,如破损或折叠过旧照片,有划痕或被污染的透射原稿和反射原稿,或是要复制再现一些美术作品或古玩图像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人为或其他种种原因,遭到部分损坏,对这些资料进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时就可以通过图像修复技术自动修复。(见图3)

图3 基于扩散的修复方法修复划痕

3.2 提高修复效率

在一些资料中,经常由于一些特效原因,需要隐藏其中的某个目标或者去除其中的多余物体,或是在图像中去掉与图像内容无关的障碍物,以达到一定目的的,都可以通过图像自动修复技术简单的修复,用户只需要简单的选择修复范围,计算机就会自动完成对划痕、空白区域的填充,或是去掉障碍物后填充背景图案,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印前图像处理的时间和手工工作量,也可根据修复的结果进行更进一步的图像处理。(见图4)

图4 划痕填充、障碍物去除效果

在上面的修复的修复实例中,需要强调的是,用户只需要简单的选择要恢复的区域,图像修复软件就会自动完成填充,修复等处理的工作,这样显著地减少了人为处理图像的时间和精力。

3.3 解决远程传输问题

图像修复技术可以解决用户在向印刷企业远程传输印刷内容时,由于网络或其他原因,导致图像信息在远程无线传输中发生图像信息残缺,或是数据解压后发生损失等问题。

3.4 图像高分辨率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当图像从低分辨率放大到高分辨率时,会出现严重的马赛克现象,图像修复技术可以将低分辨率的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能够有效减少由于放大过程中必要的插值引起的图像模糊的方法。图5中,运用图像修复技术,将左边的小图放大4倍成为右图,图像的质量基本没发生变化。

图5 图像修复的高分辨率处理

4 结束语

总之,图像修复技术作为图像处理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在考古、军事、政治、科研、印刷、影视业,广告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INPAINTING的技术优势势必能很好地改善人的视觉效果,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减少工作量,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威威 ,潘志庚,张学敏. 一种基于整体变分的图像修复算法.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J]. 2002.4

[2]王毅,周世生. 图像INPAINTING自动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 印刷杂志. 2005.5

[3]Bertalmio, M., A.L. Bertozzi, and G. Sapiro. 2001, "Navier-Stukes, fluid dynamics, and image and video inpainting". 2001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Decemben Kauai, Hawaii.

井壁修复常见方法的探讨 篇7

关键词:煤炭资源,立井井筒,井壁修复

0 前言

近几十年里, 立井井壁破裂现象在我国经常出现, 例如江苏徐州和安徽淮南淮北等地区煤矿。井壁一旦破裂, 会极大限制井筒的提升能力, 随之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 甚至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给煤矿的安全运营带来严重危害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怎样正确安全有效地修复井壁也显得格外重要。井壁破坏的原因纷繁复杂, 针对不同的破坏机理所采用的修复方法也有所区别。因此, 区分不同的井壁修复方法的使用条件就显得分外重要。

1 井壁破坏的特征

1) 地域方面。井壁破坏现象主要集中在我国江苏以及淮南淮北等地区。

2) 破裂条件相似。井壁破坏多位于底部疏水不畅的厚冲积层地区。

3) 反复破裂。井壁破裂后通过加固, 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很大可能会再次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4) 破裂形态。破坏位置多在表土层与基岩交界面附近, 与压裂破坏形态相似。现在有大量已建成的井筒穿过深厚表土层, 都可能面临着井壁破裂的威胁。当井壁刚开始发生破坏的时候, 常用手段是对破坏的井壁进行套筒或注浆等加固方法来处理。加固后一段时间内破坏井壁都会趋于正常,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已经加固后的井壁又会出现变形, 并且变形速率会比第一次变形速率更快, 甚至可能发生二次破坏现象。

立井井筒破裂机理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前提是必须先弄清楚立井井筒的破裂机理, 确定引起井壁破坏的主因,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破裂井筒进行修复加固。

2 井壁破裂原因的研究

煤矿开采的主要对象是露天或浅层煤矿, 然而近些年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时常出现井壁破裂的情况。因而, 与之相关的煤矿井壁破裂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多进展。其实在国外很多国家也出现过立井井壁破裂情况, 但是国外的立井破裂情况与我国黄淮地区出现的并不相同。所以对立井井壁破裂的相关研究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内, 总结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新构造运动说。新构造运动说认为井壁破坏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产生水平挤压, 致使第四系地层与基岩交界处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的。然而这种观点只能部分解释井壁破坏发生的一些现象, 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2) 井壁施工质量说。井壁施工质量说认为井壁破坏现象是由于施工质量差而产生的, 然而破坏的井壁经过再次加固后, 破裂情况仍然会发生。显而易见, 这种观点也不具备足够说服力。

3) 地震学说。地震学说认为井壁破坏现象的发生地区相对集中, 有可能是由于地震带来的副作用。然而根据查阅资料发现在井壁破坏情况出现的时间段内, 有些地区处于地震平静低潮期。因而地震学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4) 竖向附加力学说。崔广心为代表提出的“竖向附加力学说”被广泛接受, 此观点认为, 由于深厚表土层底层失水, 上层土体固结沉降并相对井筒向下移动, 对井壁施加一向下的负摩擦力, 井壁中产生应力集中, 超过井筒中混凝土的承载极限时, 井筒发生破坏。目前此种学说被广为接受, 对井壁破坏的情况解释较为合理。

3 井壁修复的常见方法

1) 注浆加固法。注浆法也常称为灌浆法, 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 通过注浆管将各种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到地基土中, 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的方式, 将土颗粒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排除后占据其位置, 经过一定时间后, 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胶结成一个整体, 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注浆加固主要分为地面注浆和破壁注浆两类。

( 1) 地面注浆: 为加大地层注浆加固地层的范围或井筒内部没有施工的条件, 可以采取在地面钻孔至冲积层的主压缩层, 对其进行注浆加固, 通过减少地层的竖向压缩量, 从而减小井壁的竖向附加应力。

( 2) 破壁注浆: 在井筒内打钻穿过井壁对地层进行注浆。壁后注浆的地层加固范围较小, 对于减小井壁的压缩变形并不显著, 并不能作为长期治理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漏水量, 施工费用低, 较常使用。

2) 卸压槽法。卸压槽指的是沿巷道两帮预先切割出一定宽度的缝槽, 保持一定的超前距, 使巷道前方一段距离内的煤体与煤层母体部分脱离。在卸压槽的保护范围内掘进, 可以避免煤与瓦斯突出。井壁修复中的卸压槽法和这有些类似。

在内层井壁合适位置开切环形卸压槽, 这是最简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利用卸压槽内可压缩性材料的可压缩的特性, 保证井壁具有竖向可压缩性, 使井筒随着周围土体同步下沉, 减小井筒周围土体下沉而随外层井壁造成的附加力, 防治井壁的进一步破坏。此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成本较低。缺点是卸压槽处管线与管道很容易被压弯, 可以使用可压缩的管线及管道来解决; 开切卸压槽处的防水性要求较高, 尽量避开含水层, 可以安排在黏土或者基岩中, 否则将进行壁后注浆后方可。

3) 套筒加固。套筒加固是在附加应力大的井壁段和破裂井壁段, 在井筒内再套一层混凝土内壁用来加强井壁的强度, 一般厚200 ~ 350 mm, 套筒加固需要井壁有富余的断面面积。初始阶段井壁破坏具有突发性, 采用内壁加固可以尽快控制井壁破坏的进一步发展, 可提升短期内的安全运行。

井壁加固法只能约束井筒径向变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井壁加固后的井壁变形初期发展缓慢, 随后, 变形速度日益变大, 变形量越来越大。

4 结语

井壁修复对煤炭开采的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际中井壁的修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仍然要从理论着手, 再从理论联系到实际, 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ID:002627]

参考文献

[1]吴娟.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井壁设计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3 (1) :55-57, 70.

[2]姚直书, 程桦.复加卸压槽法修固破裂井壁的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 2002, 40 (10) :34-36, 38.

[3]程桦.横河煤矿主井破裂井壁的修复治理[J].煤炭科学技术, 1999, 27 (10) :

[4]荣传新, 史忠引, 程桦, 等.沉降地层破裂井壁修复治理工程设计原理[J].煤炭科学技术, 2004, 33 (7) :18-21.

[5]程德全.邱集煤矿井筒破裂机理分析及修复加固设计[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 2015.

[6]王学.双卸压槽法修复破裂井壁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 2008, 30 (2) :76-77, 92.

自修复效果在线检测方法 篇8

润滑在线自修复技术是一项针对设备零部件摩擦副磨损表面进行修整复原的技术, 它是一项新型技术。特点是在机械设备不停机、无需解体的情况下, 对摩擦副表面进行修复。通过对磨损表面微损伤的原位动态修复和补偿, 达到预防或抑制部件失效的目的。

传统设备零部件摩擦副修复效果的检测, 一般是检测摩擦副表面的平面度、粗糙度、硬度和摩擦副之间间隙的大小等项目, 以及用修前、修后数值的变化来评定修复后的效果, 而对磨损的摩擦副表面自修复效果的检测, 主要采用自修复膜的测定、自修复膜表面分析和摩擦因数的变化, 来判断自修复效果的好坏。这些检测方法, 都需要将摩擦副拆解后才能进行。

自修复效果在线检测, 无需拆卸设备, 无需停机就能进行检测。

二、在线检测方法

1. 振动检测

设备上运动的零部件, 会引起设备的振动。有相对运动的摩擦副零部件之间的配合, 是一种有间隙的配合, 而有间隙就会在运转过程中增大设备的振动量。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 摩擦副表面磨损也增加, 摩擦副相互之间的间隙也相应增大, 进而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量也将增加。在零部件转速不变的情况下, 振动频率不会改变, 但振幅将产生较大变化。用Ti-Si复合超微粒子作为自修复添加剂, 选用智能信号采集处理器, 在线采集试验件 (止推环) 在模拟正常工况、磨损工况及自修复工况条件下的振动信号。

在磨损工况下, 测得振动最大峰值已超过注意量级和危险量级。在自修复工况, 振动检测最大峰值超过注意量级, 但未超过危险量级。说明经过自修复作用后, 自修复添加剂将危险量级的工况修复至注意量级, 达到自修复添加剂阻止磨损扩展、修复磨损部位的作用。另外, 在检测振动信号的同时, 采用测定摩擦因数设备, 考察自修复工况时摩擦因数的变化情况。在自修复工况下, 摩擦因数先明显减小, 后逐渐趋于平稳, 到20min时基本完成磨合过程, 进入稳定磨损阶段。试验进行到70min时, 摩擦因数虽有小幅起伏, 但变化不大, 这是摩合期的正常波动。说明止推环经过Ti-Si复合粒子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作用后, 抗磨减摩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修复作用明显。

2. 噪声检测

振动和噪声是反映设备零部件动态特性的指标, 是相互关联的物理量。随着摩擦副磨损量的增加, 摩擦副间隙增大, 振动也相应增大, 设备的噪声也相应增大。采用测声设备, 如传声器、声级计、频谱分析仪、校准器和记录仪、示波器等, 对在正常工况、磨损工况和自修复工况下的噪声检测, 然后进行检测数值的比较分析, 就能反映出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能力, 即自修复效果。当然, 测量噪声时, 电源、风、气流、磁场、温度、湿度及环境噪声, 都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另一方面, 由于噪声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 有些场合不一定适用。所以, 采用噪声检测时, 应考虑实际环境的适应性。

3. 密封性检测

采用密封性检测方法, 对润滑油添加剂自修复性能在线检测。选择反映发动机环、套摩擦副密封性能的曲轴箱漏气量, 作为密封性检测的检测数值, 分别检测发动机机油中没有加入和加入自修复添加剂后, 发动机在相同运转条件下曲轴箱的漏气量。试验结果表明, 没有加入自修添加剂时的曲轴箱漏气量较大, 加入添加剂并进行磨合处理后曲轴箱的漏气量明显减小, 在高转速时表现尤为明显, 漏气量最大减小达7.7%。说明摩擦副表面发生了物质及体积的增长, 从而减小了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间隙, 提高了密封性, 证明添加剂具有明显的自修复作用。因此, 密封性检测同样是一项自修复效果检测的有效方法。

4. 润滑剂温度检测

设备摩擦副表面, 随着磨损的增加, 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增大, 摩擦因数增加, 摩擦力增大, 发热量也将增加, 最终引起润滑剂温度相应升高。根据这一原理, 在相同的运转情况下, 分别检测润滑剂中没有添加和加入自修复添加剂时润滑剂的温度,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当润滑剂中加入自修复添加剂后检测的温度, 低于润滑剂中没有添加自修复添加剂时检测的温度并且检测温度较为稳定时, 就证明摩擦副表面的粗糙度、表面的摩擦因数有了下降, 摩擦力也相应有减小, 自修复添加剂发挥了作用。

使用温度检测方法, 应根据设备工况、精度要求和检测仪表量程等进行选择, 可选用接触式如热膨胀式、热电偶、热电阻, 或非接触式如热敏电阻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等进行温度检测。

5. 润滑剂中金属元素检测

随着设备零部件摩擦副表面摩擦磨损的增加, 润滑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会有所变化, 当润滑剂中加入自修复添加剂并经过一段自修复运转后, 持续检测润滑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当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趋于平缓时, 就证明摩擦副表面的磨损已减少, 即证明自修复添加剂发挥了自修复作用。

采用检测润滑剂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来判断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效果的试验, 在三台内燃机车润滑油中加注自修复添加剂, 在机车行走8000km、15000km、25000km及30000km时, 分别对三台机车润滑油中的金属含量进行原子光谱分析。试验表明, 随着内燃机车的运行, 润滑油中铁、铜、铝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 其中铁含量增加最明显, 铝含量次之, 铅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当机车运行至8000km及15000km时, 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 即铁路企业规定的机车润滑油中铁的含量<40mg/L, 铜含量<30mg/L, 铅含量<20mg/L以及铝含量<10mg/L。当机车运行25000km及30000km时, 各金属元素的磨损量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且各金属元素的浓度变化趋向平缓, 说明金属元素磨损量的变化趋向平缓, 自修复添加剂发挥了自修复作用。由此也证明, 通过检测润滑剂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 能判断自修复添加剂的修复效果。

6. 润滑剂中磨粒检测

设备零部件摩擦副表面由于摩擦磨损会产生磨粒并进入润滑剂中。通过检测润滑剂中磨粒的数量和特征, 可以获得摩擦副表面磨损状态的信息。为此, 可以通过检测润滑剂中磨粒在加入自修复添加剂前后两种情况下的不同特点, 来判断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效果。根据上述原理, 采用铁谱分析方法, 来检测润滑剂中磨粒的变化, 在机车润滑剂中加入自修复添加剂后运行8000km时, 磨损磨粒浓度未有较大变化。当机车运行15000km时, 磨粒浓度有较大程度的增加, 分析铁谱谱片上可观测到磨粒粒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在粒度增大的同时还有较多的切削磨粒。当机车运行至25000km和30000km时, 磨粒浓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 粒度较15000km时有所减小, 分析铁谱谱片上磨粒粒度也呈细小而均匀的链状分布。说明当机车行驶到25000km时, 磨粒粒度在载荷作用下已逐步细化, 金属接触表面的磨损没有进一步恶化, 说明自修复添加剂修复后形成的保护层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 起到了自修复的作用。

7. 节省润滑剂效果检测

设备零部件摩擦副表面随着摩擦磨损的增加, 摩擦因数增大, 相应摩擦功增大, 产生的热量也增多。而随着润滑剂温度的升高, 氧化和轻组分的蒸发也加快, 戊烷等不溶物增加, 使磨损加剧。另外, 润滑剂氧化后的高分子混合物使润滑剂的黏度、酸值、机械杂质增加, 也将增加摩擦副的磨损, 并产生结胶。这些都将增加润滑剂的消耗。还有一种情况, 随着发动机内缸套与活塞环磨损的增加, 相应的配合间隙加大, 作为润滑剂的机油吸附在缸套内壁上, 由于间隙增大, 活塞环不能将润滑油很好地密封在缸套的摇杆端, 使较多的润滑油进入缸套的压缩室, 随同燃油一起燃烧, 形成烧机油现象, 造成润滑油大量损耗。为此, 可以将自修复添加剂加入机油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修复运转后, 检测润滑油的消耗情况, 并且将自修复添加剂加入润滑剂中的前后润滑油消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添加自修复添加剂后, 润滑油消耗呈现减少和稳定的状态, 就证明摩擦副表面的磨损没有进一步恶化, 同时也证明自修复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建立了自修复层, 起到减摩抗磨作用, 并同时降低了润滑油的消耗。可见, 通过对节省润滑剂效果的检测, 也能判断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效果。

8. 节能效果检测

设备零部件摩擦副表面随着摩擦磨损的增加, 摩擦因数、摩擦阻力也相应增加, 为此设备为克服摩擦阻力会无形增加功率的损耗, 当自修复添加剂加入润滑剂中, 在零部件摩擦副表面形成了自修复膜, 降低了摩擦因数和摩擦阻力, 设备就会相应减少功率的消耗。北京铁路分局内燃机务段在北京型内燃机车上进行了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应用试验, 机车运行了28万km, 在此期间油耗由每万吨公里51.2kg, 减少到每万吨公里46.5kg, 油耗下降9.2%。同样,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在北京交运七公司17台公交车上进行试验, 运行4个月后, 所有试验车的汽缸压力平均上升20%, 基本恢复到标准值, 尾气平均值下降50%, 节油率7%以上。由此可见, 自修复添加剂在起到自修复作用同时, 能产生节油节能效果。故此, 从节油节能效果的统计分析, 可判断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效果。

9. 接触电阻检测

设备零部件摩擦副在润滑剂的充分润滑条件下, 由于摩擦副表面被一层润滑膜隔开, 如果润滑剂不导电, 摩擦副零件之间的电阻值应趋于无穷。当摩擦副表面润滑膜产生破坏, 两配合件直接产生金属接触时, 电阻值将会变得非常小。如果在润滑剂中加入自修复添加剂, 设备运转过程中, 随着自修复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新的自修复润滑膜, 由于其成分既不同于纯润滑剂, 又不同于纯摩擦副材料。摩擦副之间的电阻值会产生变化, 通过检测这种接触电阻有无变化, 就能判断摩擦副表面是否形成新的润滑膜, 进而证明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效果。根据上述原理进行试验, 结果证明, 通过检测接触电阻, 能够适时体现自修复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的成膜过程。

摘要:自修复效果在线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不同, 它无需拆卸设备, 无需停机就能进行。自修复效果在线检测的项目不能直接反映摩擦副表面自修复层的特征参数, 但能检测项目参数的变化, 与摩擦副表面自修复层的生成有对应关系。所以,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 能够反映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效果。

滚珠丝杠副修复方法研究 篇9

1.1 摩擦力矩的组成

滚珠丝杠副的摩擦主要来自以下方面:材料弹性所引起的纯滚动摩擦;在滚动接触面上的差动滑动所引起的摩擦;滚动体沿接触面中心法线的自旋滑动所引起的摩擦;滑动接触部位的纯滑动摩擦;润滑剂的粘性摩擦。

1.2 丝杠的结构形式对摩擦力矩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结构形式,摩擦力矩相差很大。滚珠丝杠在某一位置反复摆动而使钢球相互靠拢时,钢球之间摩擦增大,加上钢球中心的移动而向滚道楔入,这两方面相互影响,就使摩擦扭矩变得很大,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为“摆动扭矩”或“球阻”现象;单圆弧滚道的滚珠丝杠,钢球中心的移动量比较大,“摆动扭矩”的增大表现得明显;双圆弧状、单边间隙很小的滚珠丝杠,钢球和螺纹滚道3点接触,摩擦有所增加,但钢球向滚道楔入的现象比单圆弧形的少,“摆动扭矩”增大的程度不明显。

1.3 丝杠的尺寸和球径大小对摩擦力矩的影响

摩擦力矩M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μ为摩擦因数;P为丝杠负荷;d为丝杠内径。

摩擦力矩与丝杠外形尺寸成正比,也和球径成正比,因此修复丝杠时更换滚珠直径越大摩擦力越大。

1.4 加工精度对摩擦力矩的影响

当外负荷相同,接触的变形和圆度相同时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加工精度。

2 滚珠丝杠副的润滑方式及使用注意事项

2.1 润滑方式

为使滚珠丝杠副充分发挥机能,必须润滑。其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润滑脂的给脂量一般是螺母内部空间容积的1/3,滚珠丝杠副出厂时在螺母内部一般已加注GB7324-942号锂润滑脂。

(2)运动粘度为(2.8 5~7.4)×1 0-5m2/s的润滑油,给油量随使用条件(加抑制量)等不同而有所变化。

2.2 使用注意事项

(1)滚珠螺母应在有效行程内运动,必要时在行程两端配置限位,以避免螺母脱离丝杠轴而使滚珠脱落。

(2)滚珠丝杠副由于传动效率高,不能自锁,在用于垂直方向传动时,如部件重量未加平衡,必须防止传动停止或电机失电后因部件自重而产生的逆传动。

2.3 工作环境

在丝杠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因素(振动、温度、湿度等)不断变化,将影响到丝杠的使用寿命。所以,一般滚珠丝杠副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为±60℃。

滚珠丝杠内进入污物及异物很快就会被磨损。因此,必须采用防尘装置(折皱保护罩、丝杠护套等)将丝杠轴完全保护起来。

另外,如没有异物但有浮尘时可在滚珠螺母两端增加防尘圈。

3 滚珠丝杠修复方法

3.1 滚珠的更换

在更换滚珠时,滚珠的直径很重要。选配滚珠丝杠滚珠的直径时要精确到0.01 mm。而生产厂家选配滚珠丝杠滚珠的直径时精确到0.001 mm。

3.2 返向器的修理

在内循环的滚珠丝杠副中,通常借助于返向器将相邻的螺纹滚道连接起来,构成一条滚珠内环回路。为了使工作滚道上的滚珠能够连续循环工作,在内循环滚珠丝杠副中返向器非常重要,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实践表明,滚珠丝杠的损坏,大多数是返向器先损坏,造成滚珠破裂,可以利用补焊、手工修磨的方法修复返向器。

3.3 预紧力的调整

因为滚珠丝杠总是存在轴向间隙的,滚珠丝杠在轴向工作载荷作用下,滚珠与螺纹滚道相接触部位产生弹性变形,当滚珠丝杠反向转动时将产生空回误差,从而影响滚珠丝杠传动精度,降低滚珠丝杠的刚度。因此,在对轴向间隙和刚度有严格要求的精密滚珠丝杠必须采取消除轴向间隙和提高轴向刚度的措施。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双螺母调整预紧装置。对于滚珠丝杠,当采用双螺母预紧时必然增加摩擦力,可见预紧力很重要。修理时根据经验调整,而在生产厂是按给定预紧力进行调整的。

3.4 润滑剂的选用

对滚珠丝杠进行润滑可以降低滚珠与螺纹滚道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磨损;同时润滑剂还可以起冷却、防尘、防锈和防振等作用,即通过润滑可以提高滚珠丝杠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且有利于减小启动力矩。根据摩擦力矩的性质和不同的测量方法,可将滚珠丝杠副的摩擦力矩分为启动力矩(即静摩擦)、最大力矩和平均力矩(即动摩擦)。另外,润滑剂的种类及用量也影响启动力矩,由于脂的粘性阻力较仪表油增大许多,脂润滑较稀油润滑的启动力矩急剧增大,因此采用稀油润滑可减小启动力矩;滚珠丝杠的启动力矩随润滑剂用量的增多而增大,润滑剂过少不足以润滑,反之,润滑剂过多,多余的部分被挤在滚动体内,阻碍了丝杠的转动,因而润滑剂用量应根据丝杠的实际工作条件确定。

3.5 滚珠丝杠的安装

(1)滚珠丝杠副仅用于承受轴向负荷。径向力、弯曲会使滚珠丝杠副产生附加表面接触应力等负荷,从而可能造成丝杠的永久性损坏。因此,滚珠丝杠副安装到机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丝杠的轴线必须和与之配套导轨的轴线平行,机床的两端轴承座与螺母座必须三点成一线;

b.安装螺母时,尽量靠近支撑轴承;

c.同时安装支撑轴承时,尽量靠近螺母安装部位。

(2)滚珠丝杠安装到机床时,请不要把螺母从丝杠轴上卸下来。如必须卸下来要使用辅助套,否则装卸时滚珠有可能脱落。螺母装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辅助套外径应小于丝杠底径0.1~0.2 mm;

b.辅助套在使用中必须靠紧丝杠螺纹轴肩;

c.卸装时,不可使用过大力以免螺母损坏;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其修复方法 篇10

一、公路桥梁病害分析

从病害的形成原因分析, 公路桥梁病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二是由于设计、施工、荷载作用等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病害。

(一) 自然环境引起的病害

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内的碱性物质反应, 生成了碳酸盐和水, 降低了混凝土的碱度。化学反应式为:Ca (OH) 2+CO2=CaCO3+H2 O。引起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原因有: (1) 混凝土的含水量。 (2) 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当空气湿度达到50%时, 此时水没有充满混凝土的空隙, 二氧化碳便可以向混凝土内扩散, 使得二氧化碳与混凝土内碱性物质的化学反应加快。若湿度较大, 接近100%时, 则水充满了混凝土的孔隙, 二氧化碳向混凝土内部的扩散很少,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碳化也就基本中止。 (3) 外界温度。温度也是影响混凝土碳化的重要因素。如果温度低于0℃, 液态水则变成固态冰, 化学反应便无条件进行, 碳化也就停止了;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碳化的进行加快, 因为此时,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都加大了。混凝土碳化的危害是降低了混凝土的碱度, 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大大降低, 还会引起混凝土收缩, 产生裂缝。

(二) 结构病害

1.桥梁上部结构病害。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病害有:裂缝;渗水;冻裂;混凝土强度不均;梁的拱度过大或过小;钢筋外露及锈蚀等。造成这些病害的原因是综合的。钢筋锈蚀、混凝土风化剥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上部结构、桥墩、盖梁等构件上, 一种是先裂后锈, 即混凝土脱落后造成钢筋锈蚀;一种是先锈后裂, 这个是由于渗水或者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钢筋锈蚀, 进而膨胀, 导致了混凝土的剥落。主筋锈蚀的危害是很大的, 因为锈蚀会使能够利用的有效截面减少, 而混凝土的剥落开裂后使钢筋更易锈蚀;如此恶性循环危害很大, 及时的修复加固非常必要。另外还有的桥梁是由于施工质量差造成的钢筋外露。再如, 一些运输车辆不按照限高标志行驶, 或者一些桥梁限高标志不明显, 造成桥的边梁遭到车辆撞击, 轻则混凝土脱落, 重则主筋崩裂;梁底如果被剐蹭或有严重划痕, 某些桥梁还长期受到渗水的影响, 这些因素都会危害结构的耐久性和桥梁的承载能力。目前高速公路桥面铺装大多不够耐久, 有的通车一、二年就破损不堪, 对通行安全舒适十分不利, 并会造成社会影响, 因此, 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要特别重视, 改进设计, 加强施工管理。路桥面铺装大多不够耐久, 有的通车一、二年就破损不堪, 对通行安全舒适十分不利, 并会造成社会影响, 因此, 对路桥面铺装要特别重视, 改进设计, 加强施工管理。水泥混凝土桥面裂纹有纵横向裂纹、有龟裂、有表面微小裂纹, 出现的原因多数是施工造成的非荷载裂纹, 主要是混凝土过稀、空气湿度低、风天、气温变化大, 防水剂或其它外掺剂拌和不均, 钢筋网没有放好等所引起的。

2.下部结构病害。下部结构主要是指桥梁的支座及桥梁。桥梁支座主要有油毛毡支座和橡胶支座两类, 油毛毡支座的主要病害形式是滑动面不平整和破裂现象;橡胶支座的病害主要是老化开裂、脱空、变形等。支座的病害危害很严重, 可以使上部结构失去活动能力, 进而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 影响桥梁的使用。

主梁病害主要是由于水的长期渗透作用引起的。雨水或者雪水等渗入主梁后首先会锈蚀主梁的钢筋, 这是极其严重的。另外铺装层如果遭到破坏也会改变设计荷载的横向分布, 横向刚度变小, 受力不均匀, 减小了主梁的实际高度, 防水功能失效后, 雨水渗入主梁中, 使主梁受力钢筋锈蚀, 这一点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危害尤其严重;铺装层的破坏还会改变设计荷载的横向分布状态, 使得横向刚度变小, 各梁板受力不均, 并使主梁实际高度变小, 挠度增大。

伸缩缝的常见病害有:软性防水材料老化、脱落, 接头活动异常, 锚固构件损坏, 伸缩缝凹槽填入其他硬物, 不能自由变形, 构造部位下陷或凸出等。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伸缩缝施工条件不适合, 混凝土强度不够, 梁头或者台背预留钢筋缺损, 安装开口预留伸长量或闭口的压缩量不足, 伸缩缝选型不合理等。伸缩缝如发生损坏, 严重影响路面行驶的舒适度, 还会造成桥台和盖梁位置的漏水, 进而引起桥梁主体结构和支座的腐蚀。

二、常用病害修复方法

(一) “壁可”法

壁可法目前在很多国家都有广泛应用, 其施工方法是采用橡胶管注入器将树脂材料自动注入到裂缝中, 过程无需人力干预。注入材料可达到裂缝的微细末端, 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最佳方法。如下图所示:

壁可法的施工过程如下:

(1) 对作业表面进行处理, 主要是去掉裂缝周围的杂质, 如果有油污注意用稀料擦除;

(2) 用BL—SEAL密封胶将注入座粘在裂缝中心, 并进行密封;

(3) 把注入器与注入座牢固的安装在一起;

(4) 准备好注入材料, 开始注入;

(5) 注入材料后进行养生直至凝固硬化;

(6) 清理作业表面, 打扫现场。

(二) CFRP (碳纤维复合材料) 加固技术

这种方法是将CFRP布紧密包裹在混凝土表面, 通过固化后对柱形成有效约束机制, 以提高混凝土柱的抗压强度和延性, 能够有效降低柱的轴压比。

其施工工序如下:

(1) 清除被加固的构件表面的劣化混凝土, 去除表面杂质, 将混凝土结构层表面修复平整并清洗干净, 待干燥。

(2) 进行找平处理。将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的地方都进行找平, 不能存在棱角和表面凹凸等现象。

(3) 按照规定配置底层树脂, 并涂抹于混凝土表面, 待干燥后进行下一工序。

(4) 按照相关规程粘贴碳纤维布, 自然养护约2小时, 在固化期间禁止外界干扰。

(三)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其原理是将预应力钢束设置在混凝土构件的外侧, 穿过构件端部的挡块和中部位置的转向块进行张拉, 从而使构件获得预压应力。目前主要应用于大跨度的桥梁加固工程中。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可提高结构构件的受弯承载力。预应力筋布置应符合优化布置原则, 即加固筋外形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图形相似。因此, 加固梁式结构时, 体外预应力筋多采用折线形连续筋, 以充分发挥加固筋的抗拉强度。体外筋的灵活布置, 可以有效地补强加固不同受力情况的简支梁和连续梁。若连续梁中仅有个别跨需要加固, 则可采取在这些跨上单独布置预应力筋进行局部加固;若连续梁普遍较差, 则可用各跨布置给予整体加固, 若连续梁普遍较弱, 但个别跨更弱, 则可采取通长布置与局部布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加固。

三、结语

修复方法 篇11

故障现象描述

这台胶印机的供水系统使用6年多来一直非常稳定,只需定期对喷嘴用超音波清洗器清洗,对供水管道进行必要的维护,即可确保正常印刷。但从2011年4月份开始,在正常印刷过程中,版面某个部分突然会产生水量变大、图文严重发虚发白的现象,又在极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众所周知,轮转印刷设备运转速度非常快,该机的正常速度高达7万印/小时,而这种间歇性故障最难预防,极易造成废品外流,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

故障原因分析

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这种故障与水辊关系不大,如果是水辊调节不到位或轴承等原因造成的转速不匀,应该是整个或至少一半版面出现问题,且以上脏现象居多,有水量突然增大的现象应该是控制问题。由于水量的大小是由电磁阀控制的,经分析我们推断可能是电磁阀的问题。

从这个思路入手,在我们更换了对应的电磁阀后版面恢复正常,故障解决。可大约半个月后,该故障在其他版面大面积出现,较以前更加频繁,且呈爆发态势,完全无法控制,对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带来了巨大的质量隐患。如果依照先前的处理方法继续更换,本机为2个塔16个色组,每色组6个电磁阀,共96个电磁阀,大家都知道,进口机器配件价格贵得惊人,如果全部更换费用太高。

于是,我们立即与日方供应商联系寻求技术支持,日方回复设备使用一定年限后出现这种故障属于正常,以我们的业务量及设备使用率来说,这种问题的出现时间已经算迟了。由于电磁阀元件比较精密,只能更换,但更换的手续繁琐且费用高。虽然我们可以与日方供应商在中国的代理商直接联系,但现货不够,如果从日本调货至少要等一个月。

实际解决过程

公司经研究后决定采取以下解决方法:一边先购买少量电磁阀应急,让代理商加紧备货,一边要求车间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攻克难关,找出原因尽快修复。

于是,我们先把故障电磁阀安回机器上,开动手动喷水,连续观察几个小时,目测没有发现异常,再停止供水,令电磁阀单独工作,试图从声音上找出异常,虽未发现异常,但根据测试我们可以肯定电磁阀线圈正常。

之后,我们将电磁阀彻底解体(如图1),发现阀体良好,各部件未损坏,但经过对每一部件的多次分析和仔细检查之后,一位技术人员发现:所有电磁阀弹簧上都有锈渍,阀口存在少量微小杂质。因为直动式电磁阀通电后产生电磁力,动铁芯克服弹簧力同静铁芯吸合,阀开启,润湿液呈通路;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动铁芯在弹簧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复位,阀关闭呈断路,停止向版面供水。这位技术人员推测,在这一过程中,少量杂质和锈渍可能会使得弹簧弹力动铁芯复合不到位,不能关闭从而不停向版面供水,造成版面水大的故障。

大家觉得这一推测很有道理,因为润版液属弱酸,有一定腐蚀性,进入电磁阀体的润湿液虽经过几道滤网,但总会有少量杂质。轮转机高速印刷时,电磁阀每秒开闭达数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小杂质(如图2箭头所示)可能对电磁阀瞬间的工作造成影响。于是我们拆开阀体放到超音波清洗器中清洗,清理完毕把弹簧来回拉伸,组装好之后发现电磁阀的声音比修复前更清脆、更有节奏。

我们用相同的方法把所有电磁阀处理后,不但印刷正常,而且水量比以前更稳定,水墨平衡也更容易控制,印品色彩更加饱满鲜艳。故障终于在电磁阀代理商发货前解决了,为公司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修复经验总结

接下来,我们对机器全部的喷水电磁阀进行了处理,收获颇佳,到目前为止不仅工作正常,还带来意外收获——报纸印刷质量提高,纸张、润湿液和油墨等材料消耗下降。

虽然这起故障的原因并不复杂,解决方法也简单,但找到原因再经过实践检验却不易。在印刷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故障,多是微小的细节造成的,只有静下心来追根溯源,找到原因亲自动手解决,才是印刷从业者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巷道修复维护方法与安全措施探讨 篇12

1 巷道修复维护与安全的重要性

巷道的主要功能是在煤矿开采中用于通风、运输、排水、照明及动力供应的主要通道, 因此保证巷道的安全也就是保证了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巷道是煤矿开采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同时, 一但巷道在煤矿开采中出现任何的安全性问题, 都将会引起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另外, 在煤矿开采中, 瓦斯所排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性是十分大的, 如果在整个开采过程中没有一个安全性较高的巷道做为支撑, 很容易使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因内部空气通风效果不好而引起气体中毒事件。除此之外, 照明设备与动力运输设备是煤矿开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 一但巷道出现安全隐患, 就会使照明设备与动力运输设备无法供电运行, 严重阻碍了煤矿开采工作的进行。

2 巷道的修复维护方法

保证巷道安全是整个煤矿开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因此要根据煤矿开采区域性的不同以及煤矿规模大小的不巷道进行修复和维护工作。

2.1 巷道修复维护中支护材料的选择方法

在整个巷道修复维护中, 支护材料的二次选择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要在选择与原来支护结构相同的结构的基础上, 对巷道某些特殊点采用树脂锚杆进行固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锚杆固定的间距要大于75×75cm。同时, 钢筋的选择上要采用直径为6cm的圆钢管进行固定。另外, 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要选择C 35型号强度较高的混凝土, 以最大限度保证巷道结构修复的安全。

2.2 巷道修复维护中工作平台的搭建方法

在巷道修复维护中工作平台的搭建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必备措施。首先为了使矿车可以正常运作, 所搭建的工作平台不得低于2米, 同时所搭建的工作平台立柱断面的平面积不得小于20cm, 以此来保证施工人员工作时的人身安全。另外, 修复维护工作平台搭建时必须保证立交处位置用扒钉固定坚实。除此之外, 在工作平台搭建完成后要在表面铺设厚度为70cm的木板, 并用扒钉进行固定。

2.3 巷道顶板的修复维护方法

巷道由顶板出现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断层位置的严重变形以及顶板有煤层的位置中。在巷道的出现问题的这些部位中, 一般都是受力较为集中的地方。虽然煤矿开采前对巷道的挖掘中所采用有技术手段与材料设备都是十分严谨的。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使顶板锚固网产生严重的裂痕现象。因此在对顶板进行修复维护时, 首先要用巷道专用工具将风镐处断裂、掉块的位置彻底清理干净, 然后方可进行锚网的喷枪工序。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顶板过行喷枪时, 要选择受力较为集中的地方, 并采用4~6根锚索进行固定。

2.4 巷道侧板的修复维护方法

如果巷道两侧出现断裂或掉块等现象, 则需要对其进行结构的支护工序。首先, 要选用与之前结构相同的搭建方式对两侧断裂部位进行二次固定, 然后利用粘合度及弹性强度均较高的混凝土对断裂部位的表层进行修复, 以确保巷道两侧壁位置安全性。

2.5 巷道底板的修复维护方法

巷道底板是巷道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部位。而就目前的调查来看, 由于矿井内岩石层的物理性质不同, 使巷道经常因地下水渗透而产生澎胀现象, 造成巷道底部严重变形。另外, 矿井内岩石风化所造成的巷道轨道变形十分严重, 使工作人员无法通过巷道进入施工现场。因此在对巷道底板进行修复时, 首先工作人员要先将巷道底部已风化的岩石彻底清理掉。然后对矿井内的水位引入到事先预定的路线中, 断绝下地水位对巷道底板的影响。最后, 利用专用的喷枪工具将已经清理干净的巷道底板进行修补。

3 巷道施工的安全措施

巷道施工是一项要求技术含量十分高的工作。同时由于巷道施均是在矿井内完成, 一但施工中出现任何安全性问题, 都将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 在施工前必须制定出一套完善健全的安全体系。首先, 要求工作人员在巷道作业时一定要按照施工专业性技术及要求进行作业。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在作业时一定要佩戴安全帽。如果在进行巷道顶板修复时, 要系好安全带, 并将安全带的挂勾与巷道顶板稳固的结构支柱坚实连接在一起。从而确保工作人员作业时的安全。另外, 巷道施工前施工人员要仔细检查好工具的完好性, 如果发现施工工具中有任何问题, 要及时进行更换, 严禁携带有任何问题的工具进入施工现场。除此之外, 在巷道施工前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考核以及安全作业教育培训, 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作业重要性的认知。从而降低在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4 巷道维修应注意的措施

维修前先检查待维修巷道的通风与瓦斯情况, 若通风不良, 应安设局扇通风, 排出巷道内的瓦斯后方可施工。维修时, 先把后路的积水、淤泥杂物清理干净, 保持后路畅通无阻, 修复时落下的物料等应及时清理运走。维修工作应由外向里依次进行, 不得分多茬维修, 若是两头有通路, 可以从两头向中间修复。维修工作应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更换巷道支架时, 在折除原有支架前, 应先加固临近支架, 折除原支架后, 必须及时排除顶帮活矸, 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斜巷维修时, 一般应由上向下进行, 并且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设置挡矸帘、护身排柱, 增设拉杆, 加大柱腿窝深度等。新支护应按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的规定施工, 支架的腰帮背紧, 肩窝应严实有劲。维修时应设专人观察顶板, 发现有情况立即撤人。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 巷道修复维护对提高矿井生产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作业时要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以及巷道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操作, 以保证巷道修复的有效性。另外, 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措施, 保证人员的人身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吴玉学.巷道修复维护方法与安全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 2014.

上一篇: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下一篇:浅层地震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