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与控制系统

2024-11-08

装备与控制系统(共11篇)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1

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器正逐步地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和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能避免事故的产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愿景, 分析设计了一套智能运动控制系统, 在高频辐射等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去控制微型测量装备, 以避免对人产生的危害。

1 设计方案

本系统采用以AT89C55微处理器为核心, CNY70为方位数据采集器件, 以L297驱动的步进电机为执行设备, 键盘和液晶显示为人机接口的结构方式。算法方面通过以微小直线为单位的策略, 完成较为复杂的长直线、圆周和不确定曲线。系统软件将物体运动的坐标转化成悬绳伸缩的距离, 进而计算出步进电机的步进频率。对于系统自定的确定线型 (直线和圆周) , 通过调整2个步进电机不同的步进频率的搭配, 可以控制物体的运动方向。而对于不确定的曲线, 由光电传感器得到路线信息, 经过单片机的处理, 给出物体运动方向的指令。

2 控制算法分析

2.1 小线段的移动方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 首先研究物体行走小段直线的情况。

如图1所示, 物体从坐标 (X1, Y1) 经直线运动到坐标 (X2, Y2) , 建立物体位置坐标与悬绳长度A1、A2、B1、B2之间的关系, 根据基本的几何学原理, 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

可见, 用A1、B1、A2、B2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参数X1、Y1, 是一一对应的。由于A1、B1、A2、B2是步进电机的直接度量, 所以这样的转化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假设物体从坐标1运动到坐标2, 左边的悬绳变化了A2-A1, 右边的悬绳变化了B2-B1, 设步进电机的半径为r, 左边电机转动的步数为n1, 右边的电机转动的步数为n2, 图1小线段的移动方法则有:

B2-B1=K2πrn2, A2-A1=K2πrn1。

K为步进步数与绳长度变化的比例系数。策略是:构造一个函数, 其输入是物体的2点坐标值, 通过上式转化为步进电机在一定时间内转动的步数, 通过步数/时间就可以得到步进电机转动的频率, 这个频率也是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脉冲的频率。

2.2 直线、圆周、圆弧、不确定曲线的移动方法

设小线段的起点坐标为 (xi-1, yi-1) , 终点坐标为 (xi, yi) 。

2.2.1 直线采用插补法完成设

ax=|x1-x2|, ay=|y1-y2|,

dm=x2>x1, dm=-x2<x1

dn=y2>y1, dn=-y1>y2,

m=max{dx, dy}, xi=yi=0。

从起始点 (x1, y1) 开始, 即令 (x, y) = (x1, y1) , 直至终点 (x2, y2) 为止, 做如下操作:xi=xi+d, 若xim, 则xi=xi-m, x=x+dm, yi=yi+dn, 若yim, 则yi=yi-m, y=y+dn, 然后求出坐标 (x, y) 。

2.2.2 圆周采用分段法

对于半径为50 cm的圆周, 可以将其等效成若干段折线, 每段折线由描点法完成, 圆周上的坐标按下列步骤来生成:

① 设当前点A的坐标为 (x1, y1) , 运算下一点B的坐标 (x2, y2) 。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 (此时在第2像限) , 存在邻点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上式只适用于第2像限的点对于其他像限, 步进方向和横纵坐标的符号还有进一步的改变;

② 选择初始点。若选择圆周的初始点在坐标轴上, 画点180°, 会使圆弧的衔接处不清晰, 原因是圆弧的衔接处的斜率较大, 使点的纵坐标的值变化较大。所以采取半径与坐标轴呈45°角的点作为初始点, 单独画4段弧, 将其拼接成一个整圆。

2.2.3 不确定线型的处理方法

对于不确定的线型, 经由传感器反馈回的方向信息经过单片机进行处理, 断定出下一步物体的运动方向。

当物体沿着不确定曲线沿折线行走时, 必然有一些传感器没有信号, 但在路线边缘处的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并不确定, 采取的策略是, 对于有传感信号的传感器, 采用空间上的平均。当然, 这样会产生2个方向 (方向1和方向2) , 选择与当前物体的运动方向呈锐角的方向 (方向1) 作为物体下一步的运动方向。

采用对8个传感器进行编码处理, 把每个传感器的状态看成一位二进制数据, 这样就有256种可能组合。8个传感器在实际上对应8个方向, 但需要在2个相邻的传感器之间也扩充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取决于它相邻2个传感器的与, 从而使处理更精确。按照如上规则, 将传感器的亮灭表示成16位的“0”或“1”信息。根据这16个方向的状态得出最终的2个步进方向。每次单片机把传感器反馈来的信息查表得到对应的步进方向数组, 给出下一步的方向指令。例如, 如果只有传感器1和2看见路线, 那么转换为方向就是1, 2, 3变换为数组即 (1, 3) , 那么传感器把信息反馈给主机, 然后主机调用数组找到方向1和3中与原来方向呈最小角的方向走。实际上, 物体在寻轨时走的是1 mm长的小段直线, 到达指定点时每一毫米就采取上述方法来查对数组, 所以看起来就是沿轨迹走。

3 硬件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电控部分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主微处理器模块、键盘、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模块和传感器模块。主微处理器采用89C55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 分别控制键盘、显示模块和传感器模块, 并能与显示系统通信, 配合驱动电路提供步进电机相应的驱动电平。系统总体组成如图2所示。

4 软件设计

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本系统采用液晶显示模块提供了一个简洁直观的界面, 来显示当前物体的坐标值和参数设置, 界面第一行显示的是当前坐标值, 并有6个选项:调整坐标、移动坐标、画到指定点、画设定曲线、画圆和跟踪曲线, 通过上、下键和确定、取消键进行选择。然后进入参数设定界面, 通过输入数字键来设定各种坐标参数值。

另外软件又对传感器采集和键盘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 控制步进电机的脉冲频率来伸缩悬绳的长度, 经过一定的坐标转换, 从而控制物体沿一定的轨迹运动。

5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经测试, 本系统能够通过键盘或其他方式任意设定坐标点参数控制物体在80 cm×100 cm的范围内做自行设定的运动, 运动轨迹长度不小于100 cm, 物体在运动时能够在板上画出运动轨迹, 限300 s内完成;控制物体作圆心可任意设定、直径为50 cm的圆周运动, 限300 s内完成;控制物体从左下角坐标原点出发, 在150 s内到达设定的一个坐标点 (2点间直线距离不小于40 cm) , 并且能够显示物体中画笔所在位置的坐标;控制物体沿板上标出的任意曲线运动, 曲线在测试时现场标出, 线宽1.5~1.8 cm, 总长度约50 cm, 颜色为黑色;曲线的前一部分是连续的, 长约30 cm;后一部分是2段总长约20 cm的间断线段, 间断距离不大于1 cm;沿连续曲线运动限定在200 s内完成, 沿间断曲线运动限定在300 s内完成。表1为运动到指定点测试结果, 表2为圆运动测试结果。实验证明系统对各种功能均具有较好的支持功能。

6 结束语

本文对智能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 较好地完成了对较为复杂的长直线、圆周和不确定曲线的智能运动, 具有精度高、耗时少等优点, 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危险场合的操作,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可进行很多优化和改进, 可以对算法的模糊估值进行研究, 进一步提高精度和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东杰, 谭杰, 林红权.应用先进控制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221-229.

[2]韩宗昭.泛函分析及其在自动控制中的作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57-60.

[3]张雄伟, 陈亮, 徐光辉.DSP集成开发与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169-176

[4]KAYS M.统计信号处理-估计与检测理论[M].罗鹏飞,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22-126.

[5]李广云.工业测量系统进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0:126-132.

[6]HONGJia-sheng, LANCASTER MJ.Microstrip Filters for RF/Microwave Applications[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 2001:31-160.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2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对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剖析装备指挥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装备指挥人才培养“教员为主手一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系统,对装备指挥人才培养教学系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资源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教学系统设计;装备指挥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已经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新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着眼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装备指挥人才。搞好装备指挥人才的教育训练,必须紧跟世界发达国家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和教育教学理论发展步伐,以培养高素质装备指挥人才为目标,对装备指挥人才教育训练进行科学设计。

一、当前装备指挥人才培养存在的若干问题

对于普通学校而言,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学对象应当有大致相同的学习基础,有相同的培养目标。但是对于培养装备指挥人才的军事任职教育院校而言,教学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对象和培养目标的双重多样性。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我军必须培养大批联合作战装备指挥人才,联合作战需要联合保障,人才培养要求陆海空二炮联合训练,同时由于装备指挥人才的工作性质属于调配供应、维修保养、装备管理、组织训练一体,因此教学分班不能将学员分得过细,必须强调合训,以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装备指挥人才的任职培训必须在统一组织教学的前提下解决个性化教学问题。必须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认知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员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员的自我学习。

二、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一)信息时代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催生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训练、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主要发展趋势是:

1以人为本

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重心应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效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另一方面,教学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从以学科知识为逻辑体系转变为以学生活动为逻辑体系,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和瑞士的皮亚杰。

2学会学习

现代教学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来追求,这也是区别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具备学习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具备了终身的生存适应能力;二是要具备学习兴趣,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使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会学、爱学、乐学。

3教学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化教学出现了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启发式教学等先进方法可以很方便得到实现,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和人机交互能力,为“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支持,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学从视、听、触等多个维度展开,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网络教学还使个别教学成为可能。

(二)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主要有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设计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有瑞格卢斯的精细加工理论(ElaborationTheory,简称ET),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有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教学内容两个维度,然后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能力进行对应来设计教学。仔细分析国内外在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虽然名目繁多,但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三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三)“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1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就是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涉及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主要包括:(1)学习者分析,(2)学习需要分析,(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4)教学内容的分析,(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6)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7)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随着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学结构设计。

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习的实践性,将专题作为学习的载体,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其实施一般可分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3“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其缺点则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甚至可能偏离教学目标。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其缺点则是强调传递一接受式学习。忽视发现式学习,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兼取两大模式之长并弃其所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

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一接受”教学分支。双主教学设计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较科学全面。

三、装备指挥人才培养教学系统设计

“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要求确立教学目标,提供学习内容和教学信息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设计,最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一)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装备指挥军官树立牢固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增强其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其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要打牢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理论和能力基础,在战时能够逐级逐层实行联合,要提高其装备保障信息的获取、综合与分发能力,通过互联互通实现联合保障,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要以信息网络运用为突破口,形成满足作战要求的一体化精确保障系统,与其他作战及保障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作战保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资源

1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知识

现代作战理论,复杂电磁环境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战场电磁兼容分析,电磁资源的利用和管控知识。复杂电磁环境对现代作战的影响,对作战行动、武器装备的严重威胁。

军兵种内部外部连、营、团、师、军级相互之间或越级之间的信息获取网、信息传输网、信息分发与交换等网的互联互通;军兵种之间相同或不同层次之间遂行不同作战任务时相互协调方法与手段的训练。不同层次部队配属的不同功能模块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训练。

2装备管理、装备保障与指挥知识

武器装备的接装、启封动用、日常管理、退役报废,装备训练管理,装备战备管理,装备人才管理、装备信息化管理等,装备保障体制,装备调配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战场装备管理,装备动员,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装备指挥体制,装备指挥训练,装备指挥手段。

3军事信息技术知识

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超导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能源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控制技术、信息进攻技术、信息防御技术等,系统结构技术、互联互通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仿真与评估技术、综合应用技术等。

侦查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夜视技术、军事激光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网络对抗技术、军事航空航天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核生化武器及新概念武器等的基本原理、作战应用、对抗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4所辖用频装备知识能力

以信息网络运用为重心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技能训练,在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部队实际,重点学习侦查预警网、指挥控制网、通信网、保障网等网络的连接、配置、分布,主要信息化装备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网络入侵的检测及防护,不同军兵种部队相关网络的互联互通,网上信息的获取、综合、分类等,要使装备指挥军官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网络,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构造原理和具体的技术参数,充分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效能,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5模拟仿真和作战效能分析知识

信息化战场是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组成的一体化战场,而智谋是多维一体化战场的活的灵魂,因此,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谋略训练必须在仿真对抗环境中进行,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训练和提高,才能创造出新的谋略艺术。

在仿真对抗环境中进行以战例为牵引的谋略基本理论研究,以网络攻防为核心的谋略运用,以高技术兵器使用时机和使用种类的选择研究,兵力兵器伪装与欺骗研究,利用对抗仿真系统,设置多课题、多背景的专题训练,通过平战一体的信息网络进行对抗性训练。

(三)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学员的自学、研究问题和自我训练,突出学员的自学心得的研讨交流和学员工作当中的经验体会交流。课堂教学要区分为几种类型,可分为综述性讲授、导学式讲授、工作方法与程序介绍等,以达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学员的能力训练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如学员自行组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记者采访训练、讲稿撰写训练等,教员组织想定作业、案例教学、综合演练等。在自学和教员组织的教学活动中都必须将网络化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训练。

在自学和教员组织教学中要注意集中学习训练与分散学习训练相结合。对于同一层次的人员进行信息技术与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共性理论知识,如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综合与分发技术、信息作战理论、联合作战理论,对相同内容的技术与理论学习,可以在指定学习教材、参考书目、研究范围与主题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学习与研讨,解决在自学中存在的重大技术与理论难题。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装备电子履历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3

装备履历记载着装备从生产、列装、使用到退役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及质量信息,是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1]。目前,装备的履历信息大多是通过手工方式在履历簿上进行登记的,对履历信息的登记、管理、查阅等方法落后,更不具备信息统计、在线查询等功能,针对现有装备履历信息手工登统计效率低、不及时等问题,研制基于C/S结构的装备履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装备操管人员可以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在线信息登记,装备管理单位可以查询本单位所属装备的履历信息,领导机关可以及时对装备维修、维护、当前状态等履历信息进行查阅、监督和检查,同时可实现对装备操管人员、单位装备管理工作业绩的统计,可以适应装备质量管理体系需求,提高装备管理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1 系统功能组成

装备电子履历系统包括装备信息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管理员管理功能、数据导入导出功能、综合统计查询功能、日志管理功能和数据备份恢复功能。其中装备信息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类别信息管理、字段信息管理;用户管理用于定义操作各系统的用户属性及其相应的操作权限;管理员管理包括管理员级别管理、管理员变更管理[2];数据导入导出可以实现导入、导出格式管理以及数据库数据的导入和导出;综合统计查询可以根据权限进行查询,对于领导查询应能反映某一类别信息的总体情况,并实现一定的分析统计功能。日志管理指所有的功能操作随时生成操作日志,在此可以对操作情况进行查询;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功能提供自动和手动的系统备份功能,提供手动系统恢复功能。

2 系统功能设计

2.1 用户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用户身份认证、用户信息维护(如增加、修改、删除等)用户权限划分(如针对不同职能用户设置不同权限的客户端,如装备操管单位对操管装备维护维修情况及时进行登记、随时查看历史记录、提交信息修改申请等功能,业务机关可以浏览、检索、查询、统计、检查所有装备维护维修信息以及答复修改申请)等功能。

2.2 信息录入维护模块

该模块包括装备简介、定岗定位情况登记、岗位人员交接登记、装备交接登记、仪器仪表登记、工具器材登记、软件资料登记、其他物品登记、备品备件登记、日常维护物资消耗登记、配套物品借出、归还登记、装备运行、维护登记、装备转场登记、装备任务(合练)登记、技术状态检测登记、关键、重要部件运行登记、装备故障登记、装备事故登记、上级检查情况登记等现有试验专用装备履历簿的全部内容的信息录入维护功能。

2.3 检索、统计、报表模块

该模块包括数据库内数据的分类检索、统计、报表功能。

2.4 数据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含数据备份(手动、自动备份相结合)、数据还原、日志管理等功能。

3 系统功能实现

3.1 用户身份认证功能

考虑到部队装备管理安全保密的需要,本系统基于角色进行管理。根据管理职能划分权限边界,依据定义的不同角色,在程序中根据角色控制到字段级权限,通过对用户赋予不同的角色来控制用户的权限范围,对应不同的功能模块。用户登陆时,仅可以看到其权限范围内的页面,并使用权限范围内的功能。整个系统的权限可以设置到字段级,具有清晰的权限划分和高度的操作安全性。考虑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角色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

C/S客户端需该项功能以核实管理员用户身份,密码输入后经MD5加密,并与数据库存储密码进行比对,如有空项或错误,弹出提示框进行提示,用户重新输入个人信息。其流程如图2所示。

3.2 数据库客户端查询、增加、修改、删除记录管理

C/S客户端数据库常用操作主要有查询、增加、修改、删除、更新等操作,本系统主要通过ADO技术实现上述操作,大致流程如图3所示。

3.3 数据库手动备份、恢复

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具备备份/恢复数据库功能,备份数据库以文件形式存储到指定目录下,还原时选定备份数据库文件,将数据还原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备份/还原数据库过程如图4。

3.4 数据库操作历史记录、日志管理

日志管理主要针对管理员和各级用户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及时记录,如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等,随时生成操作日志,日志内容以表格形式存储到数据库,可以对操作情况进行查询,方便日后的业务查证、数据库事件记录;历史记录主要用于记录各级用户的登录、更新、上传、下载、时间、对象等信息,便于软件问题分析等相关操作。

4 关键技术

4.1 信息安全

为保障装备履历信息安全,在系统设计上研究和应用多重信息安全技术,硬件上基于现有成熟技术,采用了防病毒网关、入侵检测、防火墙等设备确保运行网络安全,在系统软件设计上,在实现了用户身份认证、权限划分、日志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履历信息的内容也进行了多重保护。具体做法如下:

在任何用户增加任何履历信息时,不仅在系统日志的中记录用户名称、IP地址、MAC地址、增加的项目名称等信息,同时在履历信息数据中也记录了该信息创建的时间、创建用户等标记,且该标记会始终存储在相应的履历信息中,除系统管理员外无法修改;

在修改履历信息时,为保障信息的真实性,系统软件不仅会对修改过的信息打上修改标记,还会记录修改时间、修改者用户名、IP地址、MAC地址等标记;

在删除履历信息时,除记录执行该操作的各项标记外,一般用户只能将信息放入回收站中,无法彻底将信息清除,系统管理员可以浏览回收站中的履历信息,并可将其还原。

基于以上的方法和技术,既保证了履历信息的防外部攻击、泄漏,同时又防止内部篡改,具备一定容灾备份能力。

4.2 快捷统计查询

除根据关键字、单位、类型等进行查询需求外,对于领导机关查询应能具备快捷查询功能,并实现一定的分析统计功能。本课题设计通过关键字、单位、类型等进行查询的程序界面,为满足领导机关快捷查询需求,增加快捷查询窗口,编写相应的程序算法,实现本月已经维护装备、未维护装备、存在故障装备等信息查询统计,并可根据具体需求通过程序后台对快捷查询的项目进行增加。

5 结论

研制的基于C/S结构的装备电子履历管理系统,实现了装备使用人员可以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在线信息登记,装备管理单位可以查询本单位所属装备的履历信息,领导机关可以及时对装备维修、维护、当前状态等履历信息进行查阅、监督和检查,同时可实现对装备操管人员、单位装备管理工作业绩的统计,可以适应装备质量管理体系需求,提高装备管理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可以满足研制要求。

参考文献

[1]丁伟.以电子履历为中心的车辆装备管理[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5-6.

[2]陈超,张瑞霞.基于VB程序数据库登录权限问题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2(6):28-3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论文 篇4

论文题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历史发展浅析》

学 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 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教 师:

2011年

贵州大学论文

第I页

目录

一、摘要

二、前言

三、正文

1.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的历史背景 1.1早期化机专业的发展 1.2化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1.3化机专业加强教学内容 1.4专业调整中的化机专业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专业内涵 2.1过程工业

2.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3化工过程机械 2.4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

四、结束语

I 贵州大学论文

第II页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历史发展浅析

摘要

本文围绕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从其历史背景和专业内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做一点展望。历史背景主要论述“过控”专业的前身“化机”专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到“过控”专业的过渡和调整。专业内涵方面主要论述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所属的一级和二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工过程机械。最后论述“过控”学科。由于“过控”专业的历史特殊性,要全面了解“过控”专业的发展进程,其历史发展历程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其历史的讨论就颇有意义。所以本文着重以“过控”专业的历史为重心展开论述。

关键字: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历史发展 专业内涵 化工机械 专业调整 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 过程工业

II 贵州大学论文

第1页

前言

经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过控”专业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而来的综合型专业,它经历几十年的不断变革和创新,吸收和融合了众多相关行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它的交叉渗透性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不同于其它专业的工程专业。如今的“过控”专业与其历史发展密不可分,从其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可以窥见该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重点以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浅析。

正文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的历史背景

1.1 早期化机专业的发展

我国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为“化工机械专业”,它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自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建立以来,走过了近50年。专业创立初期,以前苏联为蓝图,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化工机械类教学、科学研究、设计制造与使用的优秀人才,“化工机械”规模已初步形成。

1951年第一个“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在大连工学院首先成立。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大调整,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成都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中专班)等,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简称为“化机专业”。化工学院一般设有化工机械系,其中设置“化机专业”,1957年增设了“化学工程学专业”,1958年又增设了“化工机械制造”和“化工自动控制”两个专业。研究生招生恢复后,华东化工学院和浙江大学的化工机械专业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定名为“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早期的化机专业基本上以化工为基础再加机械。六十年代以后化学工程专业的兴起,使不少学校淡化了化工的基础。与此同时,西方压力容器技术的蓬勃发展又为化机专业展现了一个崭新宽广的前景。各校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有些学校以研究压力容器为主,有些学校仍然继续过程设备或化工机器的研究。

英美国家的化工系一般分成两个专门化方向:一部分搞工艺,一部分搞设备。当时按照苏联的模式,化工与机械并重,既要读机械系的机械,又要读化工系的化工。专业课读化工设备,但是其中化工机器的内容较少。

1954年,苏联教授杜马什涅夫赴大连工学院进行讲学。全国各校选派了12位教师贵州大学论文

第2页

和10位研究生去进修,与杜马一起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化工机械的教学计划。

1.2 化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早期的思路是培养大量能够从事化工设备运转并具备一定设计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零配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自1952年专业调整以来,化工专业分为两种类型:工艺类和机械类。工艺类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类知识,机械课程不多,而机械类刚好相反。1956年教育部与各部委联合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计划编写自己的教材。同年,教育部在北京石油学院等院校又增加了一批化机专业。这样全国的化机专业已增加到十几所院校。

从五十年代开始,化工机械专业根据社会的需求,经过20年的文革,再直至八十年代达到鼎盛,再到后来经过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洗礼,经过几十年年的摇摆和曲折,在不断改革的一次次教学计划、大纲和统编教材中,演变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如今的“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着重培养具备机械热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涉及领域广,接触面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融入很多专业助其发展。它的专业特点使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以服务其它行业。这也决定了它必定用不“过期”。

1.3 化机专业加强教学内容

八十年代初重建化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时,许多学校已开始招收化机专业硕士生。当初的化学工程专业已经成为规模很大的专业。化机专业要加强机械,教育内容要现代化,于是专业课程内容大大增加。压力容器、化工设备、化工机器及化机制造这四门课独立设课。此外还增加了断裂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进一步削弱了化工而加强了机械,内容实现现代化。又为了保存好这个专业,增加了自动控制及仪表专业。根据当时的状况,懂压缩机的人不懂编程,懂编程的人不懂压缩机,懂自动控制和仪表的人不懂化学反应。而企业需要既懂工艺又懂设备和控制的复合型人才,于是这一要求就历史性地落在化工机械专业的身上。

1.4 专业调整中的化机专业

九十年代末期,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从一千多个专业,减少到二百五十个。在这次调整中,化工部化工机械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广泛的调查研讨,分析贵州大学论文

第3页

了国内外化工类和机械类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向教育部提交了把原“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改造建设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总体设想和专业发展规划建议书。1998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并归入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此后,一批院校利用原有相近专业(如真空技术及设备、粮食机械、轻工机械、食品机械、造纸机械、制药机械等等)的办学条件,也纷纷成立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使全国具有该专业的院校由1998年的43所发展至2003年的72所,大大加强了该专业的培养规模,扩大了该专业的专业内涵、覆盖领域和影响力。化机专业为新中国的化工、石油化工和相关流程工业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专业内涵

1.1过程工业

1998年教育部进行了专业调整,将化工机械专业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学科属于机械领域为机械类学科的一个分支,自身发展需要机电控制,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包括:工艺过程(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材料等),以及装备控制(重点在流程性参量,不同于机械行业的位置、位移和速度的控制)。过程工业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以改变材料性能的加工工业,它涵盖了化学、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甚至冶金等众多行业部门。过程工业研究对象为流程性材料,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生产需经过复杂的工艺,因此整个过程需要由为数众多的单元组成,而每一个单元又需要装备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将这些设备连在一起便构成过程装备。要保证每个设备直至整个过程能正常运行,必需对其流程性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如压力、温度、流量和液位等。

在研究生招生目录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一级学科归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为化工过程机械。

1.2动力过程及过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按此规律有效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它不断升华和扩展,容纳了物理学的多个分支及近代进展,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贵州大学论文

第4页

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它不断在冶金、电子、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农业工程、兵工科学、核科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行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在环境及现代高新技术中处于支撑学科的地位。同时,本学科又反过来受到极大的推动与促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中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程学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又几乎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密切有关,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1.3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主要研究化工、石油化工、炼油与天然气加工、轻工、核电与火电、冶金、环境工程、食品及制药等过程工业中处理气、液和粉体等流程性材料必需的设备与技术。本二级学科是一个专业面广,为国民经济多个行业服务的涵盖多种学科的交叉型学科。流体力学、热力学、粉体力学、燃烧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工程热物理和化工过程原理的科学基础为本二级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

1.4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在化工机械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融合了炼油机械、轻工与食品机械,又增加了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和核电工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科的内涵和深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和本一级学科中的其它二级学科有着相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并和其它一级学科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以过程工业为专业背景。过程工业所涉及的一些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有传质过程、传热过程、流动过程、反应过程、机械过程、热力学过程等。正是这些物理和化学过程构成了过程工业的生产过程。而要使这些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就需要配备相关的满足生产条件的过程工业设备。这些设备组合拼接起来便构贵州大学论文

第5页

成了过程装备。过程装备的高效运行,不仅取决于构成生产装备的各个单元设备的性能以及这些单元设备的组合方式,而且取决于对单元设备及成套装置的控制水平。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及控制理论,对生产过程及设备实行实时监控与自动控制,使处于最运行状态,是过程工业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融“过程”、“机械”和“控制”为一体,将“化工”、“机械”和“信息”学科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化—机—电”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本专业涉及领域广,接触面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融入很多专业助其发展。它的专业特点使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以服务其它行业。这也决定了它必定用不“过期”。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高效节能装备的开发,成套装置的开发与设计,成套工程,设备结构及强度理论,过程安全理论、技术与装备,流程参数控制理论与技术,制冷技术与装备,粉体理论与技术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首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些国家支柱产业如石油化工、能源、动力的支柱学科,这些行业的发展以工艺过程为先导,以先进的装备和控制技术为保障;其次,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以过程装备和控制技术为前提;第三,我国的石油化工装备经历了成套设备引进,主体设备引进、辅助设备国产化,核心设备引进、配套设备国产化等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凝结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员的心血。今后还会经历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国产化、全盘国产化和技术设备出口等阶段,该专业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束语

由历史发展来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经过曲折的发展,经历了从“化机”到“过控”的历史变革,可以说它是化工乃至其它相关领域近几十年经验和需求的总和。本专业涉及领域广,接触面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融入很多专业助其发展。它的专业特点使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以服务其它行业。这也决定了它必定用不“过期”。因此,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时期会面临新的挑战,要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宏伟目标,就要求“过控”不断改革和创新以保持先进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过控”专业发展的好坏可以反映出我国整体工业发展状况。化工机械的基本原理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过程以及相关工业,把“化工机械”拓贵州大学论文

第6页

宽为“过程装备与控制”,为我国工业发展开辟了新前途,必将在新时期焕发出无限活力。

郎宇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5

摘要:

生产实习与实践:

生产实习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本专业生产实习的全程参与,针对生产实习过程的特点和现状,从改进实习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实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管理和完善实习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生产实习特点与现状: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在化工机械厂进行,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车间现场实习、实习自测和考试等三部分内容,其中现场实习地点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关于化工机械厂生产车间,其特点是车间内临时设施多,边角料多,噪音大,常有有害气体产生,易造成意外人身伤害。而学生初来工厂时,自身习惯往往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常是安全隐患的诱因,再加上工厂要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讲解,或多或少会影响车间的生产进度,造成很多工厂不愿接收在校学生的实习活动。

生产实习不但是一门实践课程,而且也涉及学校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实习内容包含了“过程设备设计”、“金属材料学”、“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制造工艺及检测”等课程的内容。初到实习工厂,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实习教师将现场的情况同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能从眼前的工程实例与课本知识找到联系。实习教师的及时指导和提醒,诱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习兴趣,提高实习信心。但是,这些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对年轻教师往往也是一个考验。

生产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过控专业一般是到炼油厂或化工设备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经济效益、生产任务等原因,实习单位并不愿承担大学生的实习任务,主要是学生实习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反而增加企业的安全隐患和管理上的风险。学校的有限的实习经费又不能给予足够的补偿,学生实习时间又短,不能尽快上手工作而为企业带来效益。只能靠学校与企业良好交往来联系实习。此外,随着高校学生人数增加,学校用于实习经费的投入相对滞后,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实习经费明显不足,还有实习人数的增加,能承担的实习企业相对有限,这给联系实习增大了难度,并影响了实习地区和实习企业的择优选择,进而影响了实习效果。

到炼油厂实习,我们希望在设备大修或装置开车期间实习,但企业往往出于安全和生产任务的考虑不允许学生进厂实习的,我们只能在正常生产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区间参观实习,使实习质量大打折扣;到化工设备制造厂实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使实习仅限于参观的层面上,难以深入,影响生产实习效果和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实习方法与实习模式: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训和科研方面的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服务,通过厂校联合,如共建立培训中心的模式,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积极稳定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小企业灵活安排,确保实习任务,提高实习效果。我校过控专业建立的实习基地有:大连西太平洋炼油厂、大庆石油化工设备制造厂、大连齐化等8家企业。

·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工科院校一般都设有校内实习金工厂,主要是由于投资少,维护成本低,而且能创造效益;而化工实习厂由于投资大、维护成本高,建校内化工实习工厂难度很大。

过控专业发展前景:

过控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基础为主体,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学科交叉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較强的过程装备、机械基础、控制工程、计算机及其它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是具备过程机械与设备设计及其控制理论,并具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等综合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技术人才。培养具备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从事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设计、研究、制造、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由于该专业已经渗入到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工、制药、石油、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中真空技术和过程装备的设计与控制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只要是与化工设备机械有关的单位,该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去就业。与化工设备有关的公司或者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化工设备制造企业,比如压力容器制造,空分设备制造;第二类是化工厂,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承担设备管理工作;第三类就是化建公司(专门负责建立化工厂),毕业生主要负责所建化工厂的整体规划布局以及化工设备的安装工作。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都在上述三类企业之内。

从名称上就不难看出该专业各学科的交叉性,曾经有人这么解释过过控专业:学过控的比学化工的多懂些机械,比学机械的多懂些控制,比学控制的多懂些工艺,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过控学子具有综合型人才的特点,可以涉及与这四个工程相关的工作,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国的化工类行业是相当繁荣的,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化工企业,过控学子可以在这两类企业中大显身手,很多毕业生分配到企业的管理机构工作,特别是在中层的管理方面凸显出本专业的优势。就业形式在近几年来都比较乐观,基本能达到90%以上。但是高薪的工作不是很多,就业面比较广。

所以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个专业有很大发展空间,也要学会去尝试去实践和探索,每个人都是发展的潜力股,也不断努力的去学习按自己的潜能。

作者简介: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6

1 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参与国防建设的各工业企业已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为国防服务不再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盈利是任何企业不可回避的现实要求。我军维修器材采购在市场环境下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大部分装备维修器材筹措布局沿用计划经济时代分工负责方式,许多器材按照定点负责方式生产,缺乏竞争活力,存在采购效率低、效益差和舞弊隐患,维修器材采购中的拖进度、降指标、超经费现象时有发生。

(2)维修器材涉及专业众多,一种大型复杂装备维修器材数以万计,而多数的维修器材年度需求量在个位数,因而造成品种多、批量少的现状,工厂因为获利少不愿组织生产。

(3)多数器材只有一家生产工厂,即使某种器材有多家工厂生产,但往往同一种器材各军区采购价格相差很大。

2 美军维修器材采购现状

2.1 管理体制

美军的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属于美军物资补给工作的一部分,其装备维修器材属于补给品中的第九类,即修理各种武器装备用的零件、部件、总成、配件、附件、工具等。

美军物资供应工作中的一大原则,是“一体化物资器材管理”,即任何一种物资和器材在全军范围内只由一个归口部门管理。目的是避免机构重复和工作重复。根据此项原则,美军在物资供应上形成了通用物资统供和专用物资专供的采购体制。在零备件采购上也是如此,国防后勤局与美国政府系统的联邦勤务总署保持联系,掌管联邦物资目录,负责三军通用零备件包括通用五金、电子器材等的采购;而各军种的专用器材装备的零备件,则由各军种的相应机构(如陆军器材司令部)自行负责。

2.2 运行机制

美军在维修器材采购中非常重视采购活动的军事经济效益,并制定了单一来源价格监控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保证采购活动的有效实施。

2.2.1 单一来源价格监控机制

美军维修器材采购中,合同官将对器材采购活动负责,对于单一来源维修器材实施严格的价格监控机制。具体内容包括:

(1)对于任何单一来源维修器材,如果器材在最近的一年时间内价格增加了25%及以上,合同将不得授予。

(2)如果价格超出增长限制,合同官也可以授予合同,但必须在合同首页注明合同符合以下条件:

(1)合同官已经评估了备件价格,并推断价格增长是公平合理的;

(2)尽管价格上升,但出于国家安全利益需要购买。

(3)如果价格没有超出增长限制,合同官仍需对以合理价格采购器材负责。

(4)在计算目前价格与原先价格增长百分比时,必须考虑采购数量、物价增长的影响,平衡达成比较的所有因素。

(5)在采办金额限额以下的采办活动中,对于25%的增长限制率,各采购部门和机构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增长限制浮动率。

2.2.2 竞争采购机制

为了节省经费提高采购效益,美军在采购活动中历来重视引入竞争机制,自从1947年颁布《武装部队采购法》正式拉开竞争性采购的序幕以来,美军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深化完善竞争采购实施。在维修器材采购领域,为解决单一来源采购种种弊端,美军除了按《联邦采办条例》(FAR)第六部分竞争采购要求实施采购外,设计开展了备件突破计划,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备件突破计划中,美军将对各物资供应中心所辖器材实施筛选,并将筛选后的器材分类,标识采购理论编码AMC'S(Acquisition Method Codes),AMC'S赋码1-5,其中代码1、2即表示备件属可竞争类。器材选按时间限制分为两类,即全筛选和有限筛选,其中有限筛选只适用于全筛选时间不充裕或紧急采购情况。筛选将主要从经济效益、技术数据获取性、质量保证等方面考虑,以有限筛选为例,其考虑技术数据、质量要求等因素过程如图1所示。

3 装备维修器材采购设计

一方面,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我军维修器材采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以美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军队在维修器材采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用了许多方法与手段,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虽然我军与美军相比,在人员编成、机构设置以及武器装备配备方面有诸多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也有较大差异,但其追求采购军事经济效益的方式、方法对我军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结合维修器材采购特点,针对我军维修器材采购存在问题,并参考美军维修器材采购方法,对我军装备维修器材采购进行了设计。

3.1 采购系统结构设计

鉴于目前装备维修器材采购面临的问题,应当对目前的装备维修器材采购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顺应军民一体化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兼顾当前的维修器材采购现实环境。应以“发展集中采购与竞争采购”为指导思想,构建以总部为主导的集中采购和以部队为辅助的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系统结构,取代现行的三级采购体制,突出强调对器材采购的统筹统管,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军器材采购采用的两级负责制,将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分为总部、部队两级。由总部构建维修器材采购中心,下设通用器材组和若干专业组,并开发装备维修器材采购信息数据库,统一管理器材采购活动。部队采购的装备维修器材为标准零件或部队可自制的器材,总部采购器材为除部队采购外的各类专用器材和通用物资,总部器材采购系统结构如图2。

较以往采购系统结构而言,总部、部队两级采购体制有如下优势:

(1)较之三级采购体制,两级体制更能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形成数量规模积累效益,利于器材购置经费的统管统用,可有效防止经费的挪用闲置问题。

(2)两级体制,便于将同种同类器材的集中采购,杜绝同种器材不同价格的问题,使有限的维修器材购置经费发挥更大效益。

(3)两级体制,便于总部控制全军维修器材资源数量,规划维修资源,建立军民一体化的装备保障体系。

(4)两级体制,将更好地发挥器材采购的竞争性,总部器材采购系统将包含各类维修器材部队使用方需求、工厂供应方资源、仓库存储方资源等相关信息,便于打破器材按照定点方式生产现状,有效促使工厂供应方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总部、部队两级采购体制的实施存在以下难点:

(1)两级体制将使总部级维修器材采购任务加重,涉及专业众多,器材来源广泛,如果没有统筹规划,不能建立起全军统一的器材采购管理系统,千头万绪的采购工作很可能造成采购活动的混乱,达不到最初目的。

(2)总部和部队维修器材采购分工方面,虽然已按筹措难度及经额大小简单分为部队采购标准件、自制件,但如何建立起区分器材采购任务的标准仍需要做很多工作。

3.2 采购系统运行设计

采购系统需要正常运转,必须用一套有效的机制加以引导、约束,要实现采购军事经济效益,必须围绕“发展集中采购与竞争采购”的指导思想建立起同类器材集中机制、竞争采购识别机制、采购行为监控机制、采购效益激励机制。

3.2.1 同类器材集中机制

按照三级采购体制,虽然是同种维修器材,但由于需求部门不同,维修器材采购价格差别很大,全军维修器材由于分散采购而使得经费不能有效利用,实行同类维修器材集中采购,要求任何一种总部级器材在全军范围内只由一个归口单位采购,必将便于监管并取得数量规模积累效益。

3.2.2 竞争采购识别机制

竞争是我军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维修器材有其本身的特点,并非所有的器材都适合竞争,建立维修器材竞争识别机制,判别竞争的必要条件,如采购竞争节省费用可观性、竞争实施的技术可行性、竞争实施的军事安全性等,将进一步深化我军维修器材竞争性采购实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3.2.3 采购行为监控机制

维修器材采购各组织的行为以及采购活动实施应该受到必要的监督和控制,监控组织挂靠总装审计部门,可由审计部门临时抽调组成,设置年度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监督,检查采购组织是否尽职尽责,采购活动是否满足条件要求,采购程序实施是否规范,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徇私舞弊行为等。

3.2.4 采购效益激励机制

系统结构设计下,维修器材采购是由各采购组织分头实施的,在各级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各级工作的积极性,也将形成一种争先评优的竞争氛围,如甲部队与乙部队的采购效益比较,总部A采购组与B采购组的比较。

4 结束语

集中采购和竞争采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购的基本形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采购效益的保证。建立两级采购体制,并形成有效运行机制,打破维修器材各军区分散采购,指令性采购程度严重的状况,将保证维修器材采购资源的合理获取,最大限度地发挥采购的军事经济效益。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了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美军的维修器材采购现状。最后,在借鉴美军做法并结合我军实际的基础上,以“发展集中采购与竞争采购”为指导思想设计了装备维修器材采购系统结构与运行。

关键词:维修器材采购系统,结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Defense Procurement Acquisition Policy Office.Acquisition of Replenishment Parts[EB/OL].(2008-01-10)[2009-01-12].http://www.acq.osd.mil/dpap/dars/dfars/html/current/217_75.htm.

[2]Inspector General Dept of Defense Arlington va.The Spare Parts Breakout Program[R].ADA385997,1990.

[3]曹小平,路广安.装备维修器材保障[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

[4]梁海斌,高崎,等.军械维修器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张双平.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方法研究[D].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7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专业实践环节是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需要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石油化工装备等行业加快专业建设,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本文探讨了专业建设中的实践环节问题,方法措施行之有效,达到社会对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1 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1 专业知识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普通高校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5],长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意识非常弱,造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从学生就业情况可以体现出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

1. 2青年教师工程训练意识薄弱,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被轻视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背景[6]。目前,高等学校教师队年轻教师所占比重呈递增趋势,引入的年轻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基本都是由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和企业工作经历。在讲授专业课时,这些教师不能用工程实例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不立体,不丰满,实践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1. 3 课程偏重学科知识体系,面向应用型的程度不够,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高等学校重视课堂教育,从规模上发展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实践教学环节办学条件不足问题,极大的制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限制了过控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教学环节质量的提高。近些年的实习环节如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实践内容演化成往往只是学生单纯的认识实习,只能简单了解设备加工工艺及化工炼油工艺,对生产现场产生感性认识,但对设备内部结构的学习,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如何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理工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7]。

2 改革措施

2.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1) 教学中充分利用建模方法,多用实物及动画CAI电子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深入认识及学习兴趣。

( 2) 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基地。利用学校已有专业实验室、拆装基地等教学资源,增设校内专业实习,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同时开设专题实验,让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梳理和相关基本技能的训练,体验完整的专业和实践转化的经历。学生可以自愿做教师的助手组成项目小组,了解学科前沿,开阔视野、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实验条件、自主完成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生产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在提高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的思维等方面,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改为开放实验室模式,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

( 1) 优化实验内容

全面整合专业实验,加大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比重,专业实验室建设如表1 所示。

( 2) 积极推动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以开放实验方式进行创新性实验教学,为了发挥开放性实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加大了开放性实验在学生中的宣传,加强专业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对开放性实验的共同指导,加强了对传统开放性实验改革的探索,不但要解决实验从 “封闭”到 “开放”的形式问题,提出从实验内容设计中注重基础强调应用、加强实验环节中逻辑思维的训练、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科交叉和对实验项目的系统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开放性实验的改革,同时,加强实验仿真和实际实验结合。

2. 3 师资力量

鉴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企业人才及市场需求,学院必须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为提高教师的任课水平和增加教师的工程技术经验,采取如下措施: ( 1) 引进人才最好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经历; ( 2) 结合校企结合,将教师送入企业,担任技术、生产等岗位工作,选派专业课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到企业锻炼,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 3) 基础课教师实行导师制,即通过 “传帮带”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 ( 4) 在武汉工程大学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进行设计训练。通过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师工程意识和处理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培养学生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

2. 4 实习基地

实习是工科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其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 1) 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现有实践教学实习基地8 个,有协议的实习基地4 个( 表2)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本专业实习经费充足,实习组织管理落实到位,实习效果良好。丰富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从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装备成套使用技术、设备维修等方面有了崭新的认识,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成功的过渡到实际工程应用中。

( 2) 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开设一些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也可以根据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确定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 3) 改革传统生产实习,实现学生综合能力训练。

针对传统生产实习中实习联系难、接收单位提供实习内容简单等问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专门举行相关专业教师研讨会,提出对实习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将传统单纯的校外生产实习,改为校外生产实习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所拥有的实习相结合,将传统的只能看,改成既能看又能动手、动脑和分析,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 4) 生产实习采取企业与学校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从2006级开始,将4 周生产实习分为校外企业实习2 周,校内结构实习2 周,取长补短,保证了实习时间和质量。

( 5) 在毕业实践环节中,针对不同的毕业设计题目,多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也为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2. 5 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借助于武汉工程大学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的工程设计项目以及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设计要求学生使用最新标准或规范。加强校企合作,我院与东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计划,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学生的定岗实践,以特色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设备主要参数,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锻炼,自己设计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参数条件,学生完成相关的设计后,在该试验台自己操作进行验证,对比设计结果,尽早地体会工程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动力。

2. 6 科技竞赛

( 1) 引领学生接触科研任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举行学术报告或讲座,把工程案例带进课堂,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分享科研工作体会及工程实践经验,启发学生思维。

( 2) 开展生动的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在制定相应培养计划时纳入创新学分,以竞赛为载体,丰富以创新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机电学部已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以学科为基础的各类校内、学部内竞赛,成立各类学生学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重点支持机械设计、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等高水平国内比赛及国际竞赛。教学计划设定24个创新学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结语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结合学院情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教学计划,特别是专业实践环节的体系建设和实施,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实践环节是全面检验、总结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实践环节质量的提高无论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对学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文章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发展现状,论述了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师资建设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闫绍峰,廖国进,熊晓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16-118.

[2]张慢来,张琴,周志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28):122-123.

[3]毕明树,俞建良,李志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课程体系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2001(4):22-25.

[4]闫建新,刘雯,罗彩霞,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6):62-64.

[5]石涓力.浅谈如何有效监控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J].科技资讯,2012(13):216.

[6]罗嗣海,王祖麟,周立功,等.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2):23-25.

[7]闫绍峰,熊晓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2-15.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8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 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势必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大的背景下, 网络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以其服务多、资源丰富、适用范围广、浏览方便等特点, 吸引了大量的青睐者, 同时也满足了各行各业的需求。网络技术提供的服务可根据不同机构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开发研制。灭火救援装备器材管理与查询系统 (简称FFAREDB系统) 就是根据消防部队进行消防装备器材信息查询、管理时发现的诸多不便而开发研制的网络服务软件。该软件提供了对各厂家及各中队消防装备器材的浏览服务、查询服务、消防装备器材性能参数及图片上传服务和资料的管理等多项服务。适用于各大中型城市的消防机构, 便于消防支队对各种消防器材信息进行查询, 了解器材发展的动态, 对中队消防装备器材进行科学管理, 随时了解各中队装备器材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做到及时调整, 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 FFAREDB系统组成

“灭火救援装备器材管理与查询系统”的最终研究目标, 是根据国内各大中城市消防部队对消防器材管理的实际需要,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 开发出一套能够浏览各消防器材厂家的产品、查询某种器材的性能参数、查阅和管理各消防中队消防装备器材的配备及使用情况的计算机软件。因此, FFAREDB系统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1) 登陆系统。登陆系统主要负责整个软件的安全性, 设置不同页面所需求的访问级别, 它可以添加、删除、修改管理员, 并且可以对管理员的级别进行设置。

(2) 上传系统。上传系统主要负责把文字上传到数据库、把图片资料重新命名并上传到服务器相应的目录。

(3)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负责所有文本信息的储存。装备器材的文本信息包括它的功能特性、性能及技术参数、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厂家信息和部队配备情况等。

(4) 文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文件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5) 查询系统。查询系统主要负责在数据库中查询用户所需求的信息。

(6) 显示浏览系统。该系统可以显示浏览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2 FFAREDB系统功能

灭火救援装备器材管理与查询系统具有如下几项功能:

(1) 访问浏览。FFAREDB SYSTEM是以网页形式运行的, 所以要先登陆系统所在的网站, 网站也可使用域名解析系统进行命名。浏览方式大概可分为按类浏览和查询浏览。按类浏览主要是根据装备器材的不同分类进行浏览, 例如浏览所有的消防车, 还可以具体到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登高消防车等。这样的浏览方式可满足用户对某一类别的消防器材全部的情况进行浏览;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需要利用查询系统进行浏览, 例如, 支队想要浏览某中队的器材配备情况, 可以在查询方式中选择按所属单位浏览, 然后在文本框中输入“X中队”。系统便可把该中队所有的消防器材列举出来, 供用户浏览。还可以按类别、按器材名称、按参数说明内容等方式来查找所需要的器材。

(2) 查询功能。用户查询系统是为了方便用户, 利用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找到用户所需的信息。例如, 要统计某消防支队配备徐工集团生产的消防装备有那些, 可以在查找方式列表框中选择生产公司一项, 然后在文本框中添入徐工集团即可。查找还可以根据产品说明、产品名称、列装单位、所属类别进行查找。

(3) 管理功能。所有的装备器材都进行了两级分类, 第一级分类主要有消防车、呼吸保护器具、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器具、抢险救援器具、消防泵和其他装备等7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分成若干二级类别, 如消防车大类里又包含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举高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等12个二级类别的消防车。该管理功能实现了装备器材的增添、修改及删除, 第一级类别内容和所属单位的增添、修改及删除, 以及第二级内容的增添、修改与删除等项功能。

(4) 登陆管理。管理页面连接了所有有关系统设置的页面, 所以要求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够登陆。

(5) 其它功能。系统为了方便用户和管理员的沟通和联系, 可以在其它功能中添加邮件服务、BBS服务等, 可以让管理员及时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 这对消防支队对各中队列装的装备器材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 FFAREDB系统特点

(1) 信息量大。

FFAREDB 系统初步录入500余种主要的消防装备器材 (其中包含图片信息和文本信息) , 该系统可容纳的数据量完全可以涵盖全球主要的消防装备器材。

(2) 交互性强。

FFAREDB 系统采用的是ASP技术, 其目的主要是发挥其交互性能。它包含的上传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登陆系统、查询系统全部属于交互性范畴。

(3) 操作简单方便。

用户进行装备器材浏览时, 只需要在导航上点击相应的类别, 信息便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出来, 供用户选择。用户也可以通过查询系统, 键入关键字来查找所需要的项目。管理员进行管理时只需在管理页面的文本框中添入相应的内容, 便可把数据上传到数据库。

(4) 充分利用了消防部队现有的网络资源。

目前, 消防部队均已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网络系统, FFAREDB 系统实现了消防部队利用网络对消防装备器材进行选型、配备、查询、管理和调配。

4 系统操作平台与安全性处理

4.1 系统操作平台

(1) PC机主频500MHz以上, 建议1GHz左右;内存

64MB以上, 建议128MB左右;最佳配置为服务器;

(2) OS: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或Windows 2000 Server;

(3) 服务平台:

Microsoft IIS Web服务组件。

4.2 安全性处理

ASP技术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的安全漏洞, 这也是非常普遍的问题。黑客可以通过ASP代码入侵Web服务器、窃取服务器上的文件、捕获Web数据库等系统的用户口令, 从而破坏服务器上的文件。针对这一漏洞, 可以通过以下的防范措施来尽量避免问题的出现。

(1) 采用NTFS硬盘格式。

NTFS是Web服务器安全性的基础, 它定义了一个或一组用户访问文件和目录的不同级别。当拥有Windows NT 有效帐号的用户试图访问一个有权限的文件时, 计算机将检查文件的ACL (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表) 列表。该表中定义了不同用户和组所被赋予的权限。如果用户的账号具有打开文件的权限, 计算机则允许该用户访问文件。Web服务器的管理员需要有“更改”权限来查看、更改和删除应用程序的.ASP文件。访问该应用程序的公共用户仅被赋予“只读”权限, 以便将其限制为只能查看而不能更改应用程序的Web页。

(2) 维护Global.asa的安全性。

为了充分保护ASP应用程序, 一定要在应用程序的Global.asa文件上为适当的用户或组设置NTFS文件权限。如果Global.asa包含向浏览器返回信息的命令, 而没有非常好地保护Global.asa文件, 则信息将被返回给浏览器, 即使应用程序中的其它文件被保护。

(3) 设置Web服务器权限。

通过配置Web服务器的权限来限制所有用户查看、运行和操作ASP 页面的方式。不同于NTFS权限提供控制特定用户对应用程序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方式, Web服务器权限可应用于所有用户, 并且不区分用户账号的类型。

(4) 使用脚本映射文件。

ASP脚本是纯文本格式, 所以“用户” 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源代码看到原本限制看到的页面内容 (例如:用户的名称、口令等) 。应用程序的脚本映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它保证了Web服务器不会意外地下载ASP 文件的源代码、即为包含了ASP 文件的目录设置了“读”权限, 只要该ASP 文件隶属于某个脚本映射应用程序, Web服务器就不会将该文件的源代码返回给用户。

摘要:灭火救援装备器材管理与查询系统是结合当前消防部队发展需求, 制作能够提供各厂家及各消防中队装备器材信息的浏览与管理、消防器材的查询、消防器材数据及图片的上传和资料管理等多项服务的计算机软件。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灭火救援,技术装备,数据库,管理系统,查询系统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标准[S].2013-1-10.

[2]公安部消防局战训处,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消防特勤队 (站) 装备配备标准 (试行) [S].2006-04-28.

[3]公安部政治部.消防技术装备[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4]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5]高成.ASP动态网站建设[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6]谭浩强.网页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7]王永辉.Photoshop6.0技巧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9

中国气象局非常重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综合气象探测系统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气象装备的种类和规模逐步增加,但在省级技术保障部门还未完全实现气象装备的动态信息管理。 目前气象装备管理体系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偏低,不仅耗费人力,其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也难以保证。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动态信息跟踪系统对气象观测站网的装备进行科学管理,使器材供应更加及时高效,避免因得不到真实需求数据造成的无谓浪费,保证超常规消耗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设备检定计划的合理安排,设备维修和配件高效流转。本系统力求实现气象装备管理信息化,为决策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本系统通过结合《气象装备编码规范》行业标准在省级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的实现与业务应用,利用二维编码、射频识别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气象装备信息采集技术,将气象装备状态和属地的动态变化信息与网络数据库结合,进行气象装备和逻辑储备库之间的信息交换,建立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的全寿命管理流程;提供入库、出库、备件申请、调拨/订购、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需求的网络化操作功能,实现省级气象装备动态化管理。

1系统设计

1.1需求分析

气象装备保障工作涵盖采购、供应、检定、维修、调拨/流转、 报废、统计和分析评估等各个方面。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保障范围内的物品数量庞大、种类型号多样,涉及的业务单位和人员众多,物品在生命周期内的状态和所经历的流程复杂多变。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省级气象物资装备保障工作除少数装备类型和个别基层单位在局部范围内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外,大部分情况下仍然以人工登记式管理为主,物资装备管理职责不清晰、流程不连续,物品状态信息不完整。

在物品的种类上,人工观测仪器仪表、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高速公路气象站、土壤湿度观测站、雷达站备件、 探空站备件、各类消耗性器材分别由不同的科室人工管理,分散入库、分散发货,这使得省级物资装备使用和库存总量不清、状态不明,备件申领随意性大,影响总体使用效率。

在物品的生命周期中,备品备件采购、检定、故障、维修、报废各个环节互不联系,物品状态信息记录不全面不连续,不能跟踪监控,难以实时准确地分区域分类型地统计消耗量、故障率,不利于备件采购计划的拟订和设备选型,不能高效规划检定时序, 无法考核供应和维修响应时效。

这种局面造成省级装备保障部门无法对保障对象进行跟踪监控,清点统计工作量大且时效性低,电子化程度不高。本系统试图将省级气象装备统一纳入虚拟的网络化逻辑储备库,实现对气象物资装备全寿命跟踪监控,可以使各级气象部门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气探测保障工作。

1.2设计原则

(1)建立气象装备编码方法,实现对各类设备单品的唯一性标识。

(2)气象装备动态管理作为省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平台之一, 其应用贯穿于装备供应、技术保障和计量检定业务环节,跟踪业务流转中的气象装备动态信息。

(3)通过对业务流转中气象装备状态、属地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分析出反映省级技术装备动态变化的特征,可以成为省级气象装备业务管理的决策依据。

(4)系统在数据采集和推送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在软件结构上以省级用户需求为落脚点,可分省部署、全国推广;在基础信息方面,建立气象装备编码方案和装备信息数据字典,用户可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相关公告,自行修改。

1.3省级装备保障业务流程

收集省级气象装备类别信息,包括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雷达、 高空气象观测等类型的传感器、采集器,天气雷达国家级、省级和台站级备件,探空器材及计量检定标准器等气象装备。梳理省、市、县三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流程,以及省级气象装备供应、 技术保障和计量检定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设计气象装备业务流程逻辑数据库。逻辑数据库分为若干子库,包括备件库、在用库、待修库、待检库、消耗品库、废品库等。气象装备在生命周期开始时,由省级气象装备供应部门或市县级用户进行首次入库操作,其余状态变化均在子库中流程操作。

1.4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利用二维编码方法和射频识别技术对设备进行全寿命跟踪与管理,能够将设备所有的状态变更、设备流转等信息进行记录、展示,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跟踪与管理,还可以将设备信息同步到国家级气象装备保障部门。为了便于业务人员到台站对现场设备进行检定或替换时,能够快速采集设备信息,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现场设备的更改信息更新到系统中,可通过移动终端软件的研发实现该功能;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各种查询统计,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当行业标准发生变化时,系统对行业标准进行快速、方便的更新;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设备网上申请、设备告警等功能。

省级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1.4.1应用软件

主要包括个人事务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设备申请管理子系统、预警管理子系统、检定管理子系统、维修管理子系统、数据同步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

1.4.2移动终端

通过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如图2所示,实现站点在用设备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主要功能包括设备检定、设备维护和系统管理。设备检定模块可以让检定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录入设备的检定结果,并可以更改设备的状态;设备维护模块可以让维修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将替换下来的设备状态改为待修且选择设备的故障类型,同时将替换上的设备状态改为在用。

1.4.3数据库

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主要由设备信息库、业务信息库、监测信息库、基础信息库和用户信息库组成。数据库建设,一方面,需要建立信息标准来统一指导数据管理,在建立统一合理的数据库规范基础上,指导基础数据库建设,确定采集和传输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整理和分析。

1.4.4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统一身份认证、审计日志、系统安全管理。

1.5系统功能

1.5.1信息收集与录入

在本地计算机浏览器通过身份验证后编辑信息内容。人工录入时,考虑到信息的差错率较高,允许信息录入人员进行即时或事后的修改。如果编码标签标识无法识别,可以通过人工使用设备编号检索,然后修改相关属性信息,重新制作原编号条形码。

1.5.2汇总发布

发布全省计量标准器、仪器仪表检定监控信息;器材消耗、备件库存信息等。

1.5.3网上订购备品、备件。

各区域用户实行网上备件申请、调拨。

1.5.4统计和分析评估

提供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对全省在用仪器进行分类别、分状态、分站点查询统计;按类别、地域和时间分析在用和库存仪器仪表数量、消耗量、故障率和维修时效;统计结果可以柱状图、 圆饼图、Excel表格等方式输出,如图3所示。

1.5.5监控和告警

全程监控传感器的检定有效时段,合理安排检定周期。对全省在用和备份的仪器仪表、传感器等检定周期和储备量按设定时限及数量阈值进行提示和报警。告警与提示信息可调整告警门限阈值,超检定周期仪器信息向主页面传递。通过短信息方式将告警和提示信息通知台站仪器责任人和市、县局业务管理人员。

1.5.6系统参数表管理

可以对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表进行设置与增加、删除、修改操作。各类参数表包括设备类型和名称表、故障类型表、各种警示阈值表、各种业务规则表(如检定日期、维护周期等)。

1.5.7用户管理

具备不同类别用户的创建、删除、级别、操作权限的授予和管理。不同的用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产品处理、装备状态处理、计量/检定处理、装备供应处理、系统维护操作。

1.5.8日志管理

对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进程、主要运行情况、数据库主要操作和数据库登录等进行记录。

2系统实现

本系统通过对气象装备管理的国家和省(市)两级部署业务需求分析,研究省级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的业务流程、气象装备二维编码方案、射频识别和跟踪技术、基础信息数据字典结构、便携式移动终端设计和定时统计数据集汇交的等具体环节的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气象装备编码方法,即: “版本号+装备类别+厂商代码+品目码+校验码+型号+序列号”, 建立省级气象装备动态变化跟踪编码体系。给各类气象装备分配一个二维编码,每个编码关联的信息字段包括:生产厂家、名称、型号、设备编号、设备图片、入库时间、参考价格、检定日期、到检日期、检定证书编号、当前状态(库存、在用、待检、在修、在检、 报废)、所属站号、所属站名等,实现气象装备跟踪的数字化,代码以电子标签的形式标识在气象装备表面上,便于标签读写器采集气象装备动态变化信息。在气象装备业务流转的各个环节,装备编码信息均是跟踪的依据。

(2)针对气象装备特有的属性特征,实现二维编码和射频识别技术在气象装备全寿命动态跟踪的应用。因气象装备有在室内、野外业务运行,统筹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和气象装备表面特征对电子标签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遴选适宜的电子标签和读写器。

(3)分析省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流程特点,设计便于系统移植或业务推广的基础信息数据字典,包括省级行政区划、气象装备型号等。设计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气象装备属性变更跟踪子系统,系统与手持终端采用Web Service模式进行数据交互。

(4)设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功能模块,对省级气象装备进行分类别、分状态、分站点查询统计;按类别、地域和时间分析在用和库存数量、消耗量、故障率和维修时效;统计结果可以柱状图、圆饼图、Excel表格等方式显示或输出。制定定时统计数据文件上传规范,与国家级装备业务部门的开放式统计数据库系统同步。

3系统应用展望

气象装备编码体制的建立可实现单体设备的唯一定位和动态跟踪;二维编码和射频识别技术使得设备清点统计更为快捷高效,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远程手持终端可满足现场维修日志与数据库信息交互;各类报警功能保障实际业务总体运行稳定、 可靠;数据字典的应用使得系统应用灵活,维护方便。全寿命跟踪各设备的运行情况,不仅为供应、检定、维修各环节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客观评价生产厂家的产品优劣提供依据,为日后的产品选型、采购提供参考。

对于非跨省流动设备定时向中国气象局汇交分项统计数据, 对大型专用设备和配件的全国流转信息全程记录,为全国装备保障管理提供分析数据。

本系统依托省级气象装备供应、检定、技术保障各个业务环节,实现装备信息的全寿命动态管理,并逐步向其他省份进行推广,可实现如下目标:

(1)促进气象装备基础信息管理的进一步信息化和规范化, 增强气象装备专用编码的通用性,逐步实现全国气象装备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寿命周期的编码信息化动态管理,促进全国气象行业及相关行业所用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2)实现各省气象局对其物资装备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监控, 高速有效地统计出各省气象局物资装备的情况,能够对整体的设备运行情况有宏观的把握。

(3)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完整的气象物资装备保障电子化业务信息管理体系,将全国气象物资装备统一纳入虚拟的网络化逻辑储备库。

摘要:我国各省级气象部门还未完全建立专用技术装备可追溯系统,物资装备使用和库存总量不清、状态不明,不利于气象装备保障工作高效运行。本系统在建立《气象装备编码规范》基础上,详细梳理气象装备从采购、供应、检定、维修、调拨/流转直至报废的工作流程,利用二维编码、电子标签为载体,跟踪记录气象装备状态、属地变化信息,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及Web技术服务手段,进行气象装备和逻辑储备库的信息交互,建立集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多位一体的全寿命管理模式,实现省级气象装备动态化管理。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卓越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随着高校扩招,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使得各个高校工科专业在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等与学生人数的增长不成比例,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实践教学环节缩水等现象突出。所以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此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制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它是国家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是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工程师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对象,对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进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制订针对卓越计划的各方面制度

“制之有衡,行之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建章立制。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好坏,制度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出台了相关人事与财务办法,建立必要的人事与财务制度。我专业对企业教师采用聘任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给予企业教师一定的财务报酬。做到薪酬次结、月结、学期结等不同的模式。

二、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实施效果的好坏,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按“学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走出去”,就是有计划的选送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比如根据需要把讲过程装备制造工艺的教师安排进重力机械厂,对制造过程各道工序进行现场实践性学习;把讲过程设备设计的老师安排进设计院,使他们更熟悉标准、规范的使用,更加与工程设计实际接轨;把讲腐蚀与防护的教师安排进炼油厂、乙烯厂某套装置或在装置检修期间全程跟进,使教师更加丰富腐蚀案例与实践经验等等。

“请进来”,就是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比如,从茂名重力机械厂、茂名石化等聘请企业人员承担过程装备制造工艺、过程机器、过程设备设计的教学任务;从茂名石化聘请工程专家进行RBI知识讲座;从各个企业聘请工程师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等等。

三、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企业实践环节,根据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工程技术必备技能,采取“时间集中、地点分散、分组进行”的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合作制定实践课程、合作制定实践课程内容等形式,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校专业教师为辅,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规划。我校请茂名石化、重力机械厂、设计院等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大学每一个学期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进行研讨。

四、构建课程体系和灵活的授课机制

对于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重新组合课程,构建基础理论平台、专业理论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职业素质平台。在各平台中,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新组合课程。

授课机制要区别以往的理论授课体系,即要改变传统的基础专业课、专业课的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加入多元的授课形式,尝试理论课堂—企业现场实践授课—课堂讨论总结模式。在这过程中,注重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的配合,使学生对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达到无缝对接的目的。

五、建立多元化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利用学校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以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实训、机泵拆装实训等实训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把学校的实训平台利用好,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企业因为生产和安全考虑,在有些时候教学实践计划落实不到位,对于实践环节为了不打折扣,必须要建立校内的实习基地,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二个实践场所,来保障卓越工程师教学。

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积极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共同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使企业真正负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的问题。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根本,要想让企业在“卓越计划”中能配合学校做好培养工作,并且形成制度地配合,是需要国家给予企业以政策支持和保障的。

学生在企业的安全同样是个重要问题。学生安全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关心和顾虑的问题,要做好卓越工程师培养,就必须把学生送进企业,送进企业后担心的问题又来了。所以,国家需要建立在企业学生的保险制度给予支持。

七、结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要、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育改革。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会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推进工程教育的发展。希望通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深度校企合作的实施,能培养出大批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 罗晓燕,刘宏伟,任福正等.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5):5-9.

装备与控制系统 篇11

一个软件系统是否具有较好的质量、较高的开发效率依赖于软件开发的方式[1]。软件工程以工程的思想、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 有效地合理组织软件的整个开发过程, 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开发的成功率。Internet应用是指在Internet 环境下或以Internet 为媒介提供服务的系统;以后台软件系统为主体, 控制前台页面为界面, 页面动态生成。网站就是Internet 软件通过Internet浏览者发出的请求, 经后台软件处理后产生结果, 再生成合适的页面表达形式的返回。Internet对象模型的核心是页面及所表达的数据中所具有的功能, 其页面是动态生成的, 需要对页面上的数据进行处理。页面的访问可以看作是对一个对象发出的请求。

Internet应用工程与软件工程不同之处在于其开发对象是Internet 软件[2,3]。该类软件运行于Internet环境。考虑到Internet的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布性等特点, 开发此类软件, 需要对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进行改进。分析、建立模型阶段同样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但其界面是网站形式, 故操作的开放性、交互性更强, 更重要的是它极大方便了各系统机构的信息交流。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更多的特定因素, 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及远程管理。页面及其所表达的数据中所具有的功能用对象模型进行描述, 有以下三种: (1) 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型; (2)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型; (3) 以内容构件为中心的模型。

本系统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型, 即Internet软件看作是信息系统。数据库是系统中心, 通过录入/ 发布流程控制将录入的文档及发布模板按目录结构存储在数据库中。当Web 服务器接到录入/发布浏览器请求后, 执行服务器端程序, 根据数据库中内容及模板生成静态页, 通过发布控制返回给用户。实现页面数据与表达形式 (对象界面) 的分离, 以及页面数据的处理与对象语义的联系。

2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系统设计背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得现代战争越来越呈现出快节奏、高不确定性、高复杂性和高风险的特点。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C4ISR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不仅在和平时期担负着国土防空任务, 更是战时敌方军事打击的首要目标。战场消耗大, 技术保障复杂, 实效性要求高, 对装备保障依赖性大, 成为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装备保障的突出问题。因此, 如何管理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中各类装备及备件, 及时掌握各型系统作战实力, 有效提高该系统装备的生存能力和战备完好性,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技性能, 是当前雷达部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建立一套完善、高效、可行的装备管理系统, 是保证现有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在现代战场环境下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从总体上而言, “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系统”的功能就是要对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装备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显示、传递和使用, 为上级、本级指挥员及时掌握装备状况提供有效信息支持。本系统应用于军用专网上, 主要面向雷达部队各级自动化装备维修保障单位, 在各级单位之间搭建信息的交流平台, 不仅可以实现大量信息的网上发布, 而且能够提供动态的信息查询和数据处理服务。

2.2 系统功能需求

该系统的设计准则是在满足战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 性能稳定可靠、功能合理、经济实用、维护方便、界面友好、扩充能力强。

实现的主要目标有:

(1) 用户管理:

对用户名称、口令、权限进行管理, 确保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2) 库房管理:

包括设备入库、出库、借库、退库、报废、检查日志的建立、浏览、修改、删除、打印等仓库日常业务。

(3) 维修管理:

进行维修登记、送修登记和报废管理。

(4) 实力分析:

对部队装备的雷达组网设备状态进行监控, 查看部队的装备实力、器材实力、维修实力。

(5) 数据上报:

统计并生成本单位器材实力、装备实力、维修实力、自动化系统工作月报表、器材请领单等。

(6) 查询:

按条件查询入库、出库、退库、借库、库存、维修、送修、报废和检查日志信息, 查询下属单位、生产厂家、维修人员等信息。

2.3 系统的性能需求

本系统为作战部队服务, 所以应当保证系统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

(1) 安全性

软件质量好坏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系统运行是否安全可靠。本系统是一个网上信息管理系统, 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安全性相对较差。为了系统信息的安全性, 必须有选择地发布信息, 采取措施, 防止用户越权使用或非法用户的侵入, 防止工作数据被非法篡改、破坏。

(2) 易维护性

在设计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运行、管理和维护问题, 尽量使其运行速度快、管理方便、容易维护, 要考虑未来技术和发展的需要, 包括数据库设计、管理模式以及开发技术发展等未来的可能性。

(3) 实用性与保密性

系统提供信息的同时, 应当实现实用性与保密性。在保证信息可用的前提下, 还要注意信息的保密性, 防止泄密情况的发生。

(4) 可靠性与一致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证一致性、准确性, 必须对数据及时更新。提供备份和恢复方法, 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进行有效地即时修复。

3 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B/S模式, 用户接入专线军网内, 然后与本系统的Web Server相连, 可浏览本系统的公共访问界面, 根据各自的授权查询浏览动态Web页面[4,5]。系统管理员可使用管理界面进行系统地管理。

3.1 系统硬件结构

“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运行。雷达部队建立服务器与所属雷达分队进行信息传递、管理, 并可向基地级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系统上传数据信息报表。如图1所示。

3.2 系统信息流图

系统的信息流图如图2所示。

3.3 用户管理模块

由于系统是基于Web的系统, 为保证信息安全, 将系统用户分为普通用户、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不具备这三种登录权限的使用者不能进入系统。各级用户不论权限只能修改本用户密码。普通用户只能浏览系统信息, 没有数据库增加、删除、修改权限;管理员能进行系统各项业务, 具有对数据库增加、删除、修改权限, 可以添加、删除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除具备管理员所有权限外, 还可以对管理员、普通用户进行增加、删除及权限设定, 可以对系统所有数据库进行数据恢复及备份, 通常系统管理员账户只有一个。

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添加、删除用户, 修改用户密码以及更改指定用户权限等功能。

3.4 库房管理模块

库房管理模块是系统信息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它业务的起点。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所有设备均由设备入库操作分配唯一的库房编码进入库存表。库存中所有设备经由出库、借库操作下发至下属单位, 并经由退库操作返回库存等待下次使用。定期对库存中的设备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日志, 发现故障设备应进行详细记录。到保质期或故障不能修复的设备应进行报废操作从库存表中移出, 进入报废库。

库房管理模块主要实现设备入库、设备出库、设备借库、设备退库、设备报废、检查日志业务。并提供以上信息的浏览、新建、修改、删除、打印操作。

3.5 维修信息管理模块

维修信息管理是对系统中故障设备进行本级维修登记、送修维修登记进行管理的模块。其故障现象、解决办法等信息可为以后系统拓展故障诊断功能提供信息支持。

维修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填写维修登记、送修登记业务。并提供对维修信息、送修信息的浏览、新建、修改、删除、打印操作。

3.6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系统装备、系统使用管理、空情保障、器材消耗、故障情况等雷达组网自动化系统工作情况的记录与管理, 并为统计填写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工作情况月报表提供依据。

3.7 实力分析模块

实力分析主要包括器材实力、装备实力、维修实力, 为生成相关实力统计表提供依据。

3.8 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系统基本信息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各信息库没有逻辑联系, 为库房管理、维修管理、实力分析等业务提供基本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生产厂家、下属单位、维修人员、批准人、经手人、保管员信息等。

4 系统的实现

“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系统”是基于Web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组网雷达综合保障系统, 通过Access数据库系统建立关系数据库, 实现对装备保障信息的收集整理及表示, 使研制的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采用OLE技术, 能自动生成基于Word格式的各类表单和报表;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 能在具有.net框架的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环境下运行, 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

客户端的网页制作, 采用Microsoft FrontPage 2000和Visual Interdev6.0相结合的开发方式, 在HTML文件中运用VBScript脚本编辑语言增强网页的动态性和可观性, 并利用ActiveX控件来扩展网页的功能;在服务器端, 用Visual Interdev6.0来开发后台活动服务器页ASP (Active Server Page) 文件, 对数据库的访问运用了数据访问对象ADO (ActiveX Data Objects) , 通过ADO连接ODBC (Open DataBase Connection) , 对SQL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 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 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语法, 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 验证其合法性, 并进行数据处理, 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 变成HTML文档形式, 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5 结束语

基于Internet软件工程方法设计的“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系统”, 提高了雷达部队装备信息收集、存储、处理、显示、传递和使用的效率, 为上级、本级指挥员及时掌握装备状况提供了信息支持。

摘要:针对雷达情报自动化系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系统的特点, 采用了Internet软件工程方法设计并实现了该系统。通过实际应用, 表明了基于Internet软件工程方法设计的系统运行稳定, 交互性、开发性、分布性都较好。

关键词:Internet软件工程,维修保障,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Reger S 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黄柏素, 梅宏,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曹勇, 吴功宜.开放安全的Internet/Intranet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0 (1) :108-114.

[3]夏骄雄, 陆菊康, 施振夏.Internet与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0 (3) :142-147.

[4]罗运模, 等.完全掌握SQL Server2000[M].北京:人民邮件出版社, 2001.

上一篇:花卉园艺技术分析下一篇: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