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装备

2024-10-18

工程装备(共12篇)

工程装备 篇1

人本管理工程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以及员工参与管理、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又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影响, 这以人为本的管理, 涉及到人的培育与成长, 人的选聘与任用, 人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可见, 人本管理, 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本管理工程作为总的系统, 包括一系列分系统, 每一分系统有不同的功能和目标;在各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上, 使之互相协调, 互相配合, 形成人本管理总系统的更大的整体功能, 以达到人本管理的预期目标。这些分系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为规范工程。没有人喜欢生活在吵吵闹闹之中, 也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片混乱之中。制度、秩序是一种文明, 也会产生效率, 是人们行为合理化的保证。我军一直是纪律严明的部队, 军械工作人员遵守条令条例和军事法规。

(2) 领导者自律工程。机关单位领导人的德才学识, 关系到单位建设的成败。那些全身心投入事业的后勤机关单位领导人, 其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工作的狂热, 会使每一位军械工作人员受到强烈感染, 使整个机关充满朝气。即使是工作落后的单位, 如果领导能与各级军械工作人员同甘共苦, 也会激起所有人的热情。同样在基层中更需要干部自律。基层干部是基层各项活动中的领导者, 在武器管理工作中更要率先垂范, 带头开展爱护武器装备, 带头开展“三熟悉”、“四会”训练, 带头擦拭保养和维护武器, 带头开展武器装备技术革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战士管好武器装备, 用好修好武器装备。

(3) 利益驱动工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是基本需求, 因而对一般军械工作人员来说, 利益驱动仍是最重要的努力因素。我军目前在部队内部, 依然主要是平均主义;在部队外部, 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和畸形现象, 也必然影响到军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一是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 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称;二是实行弹性工资制, 使员工收入与其实际工作的实际效益紧密相连;三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四是以工资为杠杆, 引导人们积极解决部队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 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显著贡献的人, 加大奖励力度。

(4) 精神风貌工程。这不仅是指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 如给予表扬、荣誉称号或肯定、尊重、信任、赏识等等, 还包括更为广泛、丰富的内涵。

(5) 军械工作人员培育工程。全面提高军械工作人员的素质, 不断培育军械工作人员的成长和进步, 这是部队军械工作发展的长远大计, 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目前我们武警部队军械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据统计, 现有所有军械工作人员中, 60%多人对军械工作没有专业知识, 很少一部分参加过军械培训, 而军械专业毕业的干部又少之又少。这种状况, 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知识化、智能化社会的要求, 更不能够实现新军事变革实现部队装备的信息化。这一问题, 既要引起部队的高度重视, 也应引起每一位军械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军械人员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要在任用、选拔上严格把关;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各级军械人员的培训。培训人员自己要努力的同时, 组织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培养。就像“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就是很好的培训方法。

(6) 集体形象工程。没有人愿意在一个集体形象落后的集体中工作, 人人都愿意自己所在的集体是最优秀的。一个好的形象有利于应用一切外部有力的因素。如果军械工作部门的形象好, 那么领导会重视, 同时相邻同级部门也会给予更大的支持。集体形象是对一个部队的整体评价, 集体形象工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程。集体形象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大系统, 这三者是统一的整体。视觉识别, 给集体以外在的包装, 给人以鲜明的特色和个性, 这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 集体理念是一个集体的灵魂, 是内在的形象, 理应受到更大重视。有些单位过分重视外在包装而忽视内在形象, 这是片面的。军械管理中就必须切忌仅仅以装备的数量种类新旧来评价整个管理集体, 还必须对人员的理念和素质进行考虑, 而且应当作为集体整体评价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7) 凝聚力工程。凡是成功的企业, 都是凝聚力很强的企业。部队的军械装备管理更是如此, 必须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工程。影响集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标的共识;明确的责任;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威望;严明的纪律;员工的参与度;对人的责任与尊重;利益共同体的形成状况;企业绩效的增长;员工的理想、追求与思想境界;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本身的吸引力;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

(8) 部队创造力工程。在任何管理中, 创新是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企业管理中,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 一般的厂长、经理, 不能称之为企业家, 只有能持续创新的经营者, 才能称之为企业家。也只有这样的企业家, 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向前迈进。例如, 丰田汽车公司由于创造了准时制管理, 大大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才挤进世界市场, 成为强大的汽车集团。任何单位的发展都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创造力, 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 没有前途。军械装备管理作为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更加要走在社会的前列, 就更加需要有创造力的思维需求。

激发全体军械管理人员的创造力, 是开发军械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的目标。一个部队, 需要塑造激发人们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一是创造一个鼓励所有军械员工和战士及干部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 特别反对那些无事大吉的保守得不思上进的思想;二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的军械工作人员或使用官兵们, 让那些墨守成规, 无所作为的人难以立足, 部队更不能让一件事故抹杀所有的成绩, 也不能让成绩抵消过错;三是强化单位内部的竞争机制, 激励人们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 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四是要求军械管理单位必须组织人员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 并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军械管理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 研究现实部队发展工程中所提出的种种挑战。

工程装备 篇2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粉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设计、测控技能和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对化工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和新型化工装置技术开发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主要课程: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粉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装置设计、控制与管理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化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35~45周。

主要专业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热力学实验、粉体力学实验、设备强度实验、微机测量与控制实验、化工装置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发展与维修工程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管理;维修工程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87-2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农机维修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降低农业机械生产成本的功能和作用,切实的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农业机械的寿命周期费用最大程度的经济化,以促进农业的稳定生产。农机维修工程的研究不只在于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作出合理调整,同时还要了解农业机械设备技术发展的情况,熟练掌握新的维修管理技术,将农机设备技术与农机维修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协调发展。引进和发展农机装备的同时也要注重与之相适应的维修理论与维修技术。

1 简述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高新科学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是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农业机械的使用将融自动型、自動化、舒适和方便性为一体,同时与农业环境及农业资源的新技术、新装备也将得到更广泛的高校综合利用。信息科学技术、高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和更为精确的农业技术体系的完善将会带动现代农业设备的巨大变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其中主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提高农业作业性能及操作性能而使用的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比如在农用拖拉机的使用上,为了有效地调整机器速度,提高其作业的效率,很多技术设备上已经普遍使用电子油压式三点连接控制系统替代原来的机械油压式三点连接的力调节装置与位调节装置,采用水平和耕深自动控制系统体改耕田机作业的精准度,拖拉机中采用的速度控制系统在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有效地调节机器的速度,使得作业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还有为了更好的进行农作物收割在联合收割机上设置高度自动控制的割茬系统,在脱粒机上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等。

(2)一些建立在软件控制的基础上,能够在各种作业,能够感觉到作物种类的变化,能够自动适应农作物环境的变化,甚至具有自动检测识别功能和演算功能的高智能人工科技,比如说现代化的农业机器人。国外很多科技发达的国家已经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比如说蔬菜的采收、筛选,农药的喷洒及土壤样本的采集等等都开始使用软件控制的人工智能科技。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GPS和GIS计算机网络为典型代表的科学化信息技术让农业机械化已经从传统的粗犷型作业方式转换为知识性、管理生产作物及多种学科知识集为一体的集成技术系统。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及工农业生产结构也不断地随之发生调整和改变。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使得很多的大型农机装备得到广泛的使用和发展。比如在我国的南方城市和北方的农业产业区域等都使用合适的农机设备进行蔬菜生产机械化及水稻生产机械化。

2 农业机械维修工程具体分析

2.1 故障性维修管理

设备的管理最为关键的在于维修管理。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尽管和工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不尽相同,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甚至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将会把其他工业较为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维修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技术逐步引入,使得自身的维修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工业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对机械装备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就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在当时普遍采用故障维修方法。

2.2 预防性维修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的逐步解放和提高,机械的维修管理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也得到提高,同时生产力也对机械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粗放型的等待式 的故障维修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需要。西方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容形成一种新的维修管理方式——预防性维修管理。预防性管理维修相比较于故障性管理维修,能够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被动停止工作之间就能发现问题的存在而采取有效地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因为故障维修而导致的各方面的损失。预防性维修能够在最小程度中断生产的状态下,利用灵活的工作进行维修,但是这种维修方式不太对单个机器的状态进行考虑,容易在维修的过程中出现维修过度或者是维修不到位的情况。

2.3 预知维修管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科技技术和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可以进行在线故障检测。在美国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已经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设备预知性维修管理。预知性维修管理在设备的性能测试方面根据生产环境和作物种类进行较为精准的动态模型。这从根本上使得机械维修率得到提高,让生产综合成本达到最低化。

3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机械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逐步得到提高,因此,农业机械的技术管理在机械使用的过程中的地位更为重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吸收汲取国外的先进的维修理论和技术结合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使用现状,加强农用机械设备管理,这对于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万章,刘仁鑫,洪英.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发展与农机维修工程[J].中国农机化, 2005,(02).

[2] 张晓燕.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

[3] 关盛富.新时期农机维修工作的探讨[J].湖南农机,

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需求分析 篇4

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 各类工程装备都具备相应的作用, 装备保障属于物资保障的范围, 物资的需求预测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智能优化算法[1,2]常被用来解决需求量预测问题, 特别是神经网络[3,4]在物资的需求量预测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为相应条件下的物资需求量预测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工程装备需求是物资需求最重要的部分, 本文主要定量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需求量问题。

1 工程装备种类

以工程装备现有专业标准、参照工程装备的主要功能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的类别进行划分, 可将其分为交通保障结构工程作业装备、救生救援工程装备、爆炸物探测与排除工程装备、抗洪抢险工程装备、核化事故救援工程装备和维稳防暴工程装备6大类, 这些工程装备在各类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均有可能运用, 如此分类可增强研究分析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2 工程装备需求预测模型

工程装备保障物资需求必须以工程任务量为基础, 但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对应大规模的突发事件, 在应急情况下, 地方装备保障工作在组织上相对部队较慢。因此在某一地域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 相应任务区域相关专业应急专业部队将受领任务, 启动应急预案, 进行工程装备保障任务。工程装备需求量预测应该在工程勘察的基础上进行, 并且考虑装备的损耗数量和装备机动数量。综合考虑装备损坏、周转等因素后装备数量需求可以按下式预测:

其中:E为工程装备需求数量;α为装备的储备系数;S为装备实际工作需求量;H为装备的报废数;M为工程兵部队的机动数。

各种工程装备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所担负的任务不一样, 其任务需求量也有较大的不同, 具体装备需要具体分析。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必须先确定装备需求种类, 然后才是装备需求数量。例如, 在任务区域没有河流和湖泊或者是沼泽区域, 那么对渡河装备和江河侦察装备的需求量就会非常小;如果任务区域本身桥梁数量非常少, 那么在保障过程中对桥梁装备的需求量也会较少。装备需求种类和数量与任务区域对应的需求样式和破坏程度相关。

现以道路装备中的压路机为例进行需求分析, 压路机需求数量主要与其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量有关。在此预测压路机需求量是建立在压路机的结构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压路机实际工作需求量为:

其中:Ceiling为取整函数;Gt为任务总量, 在此代表任务区域内破坏道路公里数;β为任务总量调整系数, 道路破坏程度不同, 其任务完成难度会有所增加;Gh为装备平时每小时工作量, 在此代表每小时的任务完成公里数;tk为装备每天工作时间;Tz为一个行动周期的天数;Ts为装备修理时间;K为工作调整系数, 用于调整人员休息、设备展开和收拢等时间占每天工作时间的比例。

装备需求量除与任务量相关以外, 还与装备损坏量息息相关, 特别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 装备损坏量相比平时装备损伤数量有较大差异。装备损坏是指装备由于意外事故、操作使用技术和自然等原因造成装备机件破坏和功能下降而影响使用效能的一种状态。工程装备的损坏形式通常有意外事故损坏、技术损坏和自然磨损损坏3种。另外, 根据装备的损坏和修复的难易程度, 工程装备的损坏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损坏和报废4个等级, 工程装备损坏程度修复时间如表1所示。

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损坏预测, 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 而且还应进行定量分析。装备损坏率是表达装备损坏情况的重要参数, 它是指完成某一阶段救援任务后, 工程装备损坏数占参加作业的工程装备总数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ηs为工程装备损坏率;Ns为装备在统计期的损坏数量, 包括意外事故、技术和自然磨损等原因造成的损坏;Nt为统计期内装备动用总数。

意外事故造成的装备损坏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法、案例法和仿真模拟法等。在此意外事故率由以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

非意外情况造成的损坏与装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密切相关, 根据可靠性理论, 工程装备在使用期间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其装备故障率可以表示为:

其中:λ为工程装备平均故障率。装备故障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曲线称之为浴盆曲线, 如图1所示。

图1中, 曲线中部为使用寿命期, 装备故障率较低且比较稳定,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 装备基本处于这个时期。在已知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装备各阶段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统计数据后, 则可以得到相应的装备故障率。

3 需求预测实例分析

以某保障单位保障区域内压路机需求为例进行分析:已知一个保障作业周期Tz=3d, 任务总量Gt=450km, 由于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道路平整难度较平时相对有所增加, 因此取任务总量调整系数β为1.25, 装备平时每小时工作量Gh为0.9km, 该装备每天工作时间tk为16h, 工作调整系数K为0.1, 该装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100h。根据以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保障资料统计, 在此实例中各级别损坏程度所占比例和单装修复时间如表2所示, 且取一个行动阶段装备意外损伤率为10%, 装备机动系数取为0.1, 装备储备系数α取为1.1。

根据现有已知条件, 装备损伤数量为:

装备报废数量为:

在装备动用过程中, 装备损伤将造成装备实际参与工作时间有所降低, 整个行动周期内装备修理所占用的时间Ts为:

装备实际工作数为: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

解得E=18.9。

取整后为19台, 所以该装备需求量E为19台。

4 小结

本文研究的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物资需求问题, 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征, 描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物资需求的特征。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行动背景下, 根据物资需求特点, 考虑装备的自然损坏和意外事故损坏, 定量分析了工程装备需求量。

参考文献

[1]吴斯亮.大型地震应急物资动态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11-16.

[2]乔洪波.应急物资需求分类及需求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19-25.

[3]张俊才, 黄万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器材需求预测[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26 (10) :156-15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简历 篇5

性别:女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本科

专业:财会专业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

联系地址:

邮编:100007

Email Address: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业务及特长  *助理会计师职称,熟悉国家财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

*英语六级水平,熟悉各种英文商务书函的`写作格式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Powerbuilder、SQL语言、FOXPRO、Powerpoint、office97、Foxbase等进行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并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

*头脑灵活,性格稳重,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工作经历  .3---至今 XX集团公司 出纳、会计

*负责工业企业材料成本核算,销售往来帐目核算,应收、应付帐款核算,各项销售指标核算、统计

*协助主管会计进行其它日常工作,现金管理  .9---1999.1 XX科技有限公司 助理会计

工程装备 篇6

关键词:生产实习;实践改革;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5-02

生产实习是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四年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了全部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的、所学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未来工作预期进行的一次感性认识和检验。但是,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结合本专业具体的实习过程,初步探讨一些生产实习中的经验。

一、生产实习特点与现状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在化工机械厂进行,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车间现场实习、实习自测和考试等三部分内容,其中现场实习地点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关于化工机械厂生产车间,其特点是车间内临时设施多,边角料多,噪音大,常有有害气体产生,易造成意外人身伤害。而学生初来工厂时,自身习惯往往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常是安全隐患的诱因,再加上工厂要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讲解,或多或少会影响车间的生产进度,造成很多工厂不愿接收在校学生的实习活动。

其次,生产实习不但是一门实践课程,而且也涉及学校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实习内容包含了“过程设备设计”、“金属材料学”、“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制造工艺及检测”等课程的内容。初到实习工厂,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实习教师将现场的情况同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能从眼前的工程实例与课本知识找到联系。实习教师的及时指导和提醒,诱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习兴趣,提高实习信心。但是,这些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对年轻教师往往也是一个考验。

另外,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也有一定差距。在实习现场,实习教师一般在实习开始时才接触学生,再加上对工厂及周边环境的不熟悉,如何合理组织安排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习也是实习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生产实习的实践

1.改进实习组织形式。随着实习学生的增加,一个教师在现场往往要带领三十多个学生实习,再加上周围环境嘈杂,不安全因素多,实习教师很难接触到每个学生,这种情况下实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在传统实习模式下,根据实习班级的大小,把学生小组化,即将传统的车间集体实习方式改变为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每组5~6人,每组一个小组长)。实习时按班级统一进车间,车间技术人员统一讲解结束后,按小组进行参观、讨论和学习。这种实习组织方式有下述好处:(1)避免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独自为战,遇到意外情况可相互提醒和帮助,有助于提高实习的安全性;(2)安排实习任务后,这种自由结合的方式能提高学生进入现场的积极性,促进对实习过程发现的新现象进行交流,有助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提供了相互讨论的平台,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2.突出现场实习重点,发挥学生主动性。合理安排实习内容,突出现场实习的重点,强调要看懂施工图、掌握设备加工工序、熟悉关键工艺和设备等。比如每天实习进入现场前强调实习重点,每天实习结束前组织学生按小组和班级讨论实习发现的现象和所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这种实习形式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他们会有目的地通过现场参观、观察、提问和向现场师傅学习,去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请教技术人员等方式去探究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形式,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讨论,可以对实习内容进行巩固,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班级的集体讨论,有助于扩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不同对象的了解,同时开拓视野和积累知识,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习过程中学生管理。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安全教育、纪律考勤、成绩评定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安全教育通常有两方面工作,一是学院的实习动员,二是入厂时厂方进行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促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不但在观念上树立自身安全,而且还要遵守工厂操作规程,确保生产现场机器设备的安全。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遵守纪律严格考勤是确保实习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考勤能保障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考勤一般是进厂考勤、出厂考勤和夜间考勤。为了实习安全,尤其要关注出厂考勤和夜间考勤,避免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安全隐患,避免外出学生夜不归宿而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

成绩评定包括平时纪律、实习内容掌握情况和考试等内容。其中平时纪律成绩通过考勤来体现;实习内容掌握情况通过实习笔记和每天实习结束时小组讨论情况给定,这部分工作能体现学生的实习态度,反映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考试通过开卷的方式进行,了解学生看到、听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释实习现象的能力。

4.其他方面。生产实习是一个系统工作,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对本专业固定基地的实习,可通过收集和积累实习授课资料,通过提前发放文字材料的方式来提高实习理论学习的效果。再如前几年带实习时,发现生产车间噪音很大,车间技术人员在现场讲解时,学生根本听不到所讲的内容。后来,通过给技术人员提供便携式扩音设备,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收听效果,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三、总结

总之,生产实习是一个系统工作,实习效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通过近几届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和途径,改善和提高本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找一个更加符合本专业生产实习实际情况、更能满足培养目标的生产实习模式,为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环节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支持。

工程装备光学仪器的防霉防雾研究 篇7

工程装备光学仪器大多是光、机、电的综合体,其中光学系统往往为仪器的核心部分,是仪器的“眼睛”。光学仪器在长期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由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方式不当、使用后保管方式不合理或者天气潮湿等原因,其光学表面(镜片)会缓慢地生成霉和雾。光学表面一旦生霉、生雾,就会使光线在玻璃表面发生散射,降低仪器的透光率和鉴别率,从而导致目标成像模糊不清,甚至使仪器完全丧失其使用能力。光学仪器生霉生雾是一种缓慢出现并且不断发展的疵病,最终将导致仪器报废,因此分析光学仪器生霉生雾的原因,正确合理地对光学仪器进行使用、存储和维护保养是保证光学仪器精度和延长其寿命的重要方法。

1光学仪器生霉的原因及危害

光学仪器生霉实际上是一种蜘蛛丝状微生物,即霉菌在光学表面上蔓延繁殖的菌丝体。用显微镜观察,这种蜘蛛丝状物是由菌丝、菌丝的分泌液和凝聚在外层的雾状物组成的(见图1),它比菌丝本身大100倍以上,并能腐蚀玻璃[1]。

霉菌在光学仪器中的繁殖过程和一般农作物(如小麦)相似,生活周期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发现,两者所不同的是,农作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依靠光合作用来维持生命,而霉菌只能依靠动植物身上的某些东西或它们的尸体残骸来生活,并且霉菌的体积小,生活周期短,繁殖比较快。

光学仪器的生霉过程必须具备4个基本条件,即霉菌孢子、温度、湿度和营养物,具体条件如表1所示。

光学仪器镜片生霉后会降低仪器的透光率,影响观察(如分划镜上生霉),使视觉疲劳(如目镜组上生霉)。轻度生霉会影响仪器的观察(观测)效果,重度生霉将使仪器无法使用,需重新抛光镜片,因而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2光学仪器防霉的方法

霉菌孢子、温度、湿度和营养物是光学仪器生霉的4个基本条件,一般而言,只要控制或者去掉霉菌赖以生长的条件中的一个,霉菌就无法生长和繁殖。

2.1 抑制或杀死孢子

孢子进入光学仪器的途径一般有3种:①在光学仪器装配或待装配时,孢子落在仪器内部的零件上,随后被“装入”仪器;②霉菌孢子随着空气的流动进入仪器内部;③寄附在一些小虫身上,当这些小虫进入仪器寻找食物、水源和脱壳地点时随着一起进入。

孢子进入仪器是一种自然现象,要完全防止孢子进入仪器内部是不现实的,所以使用化学药品(杀菌剂)杀死或抑制仪器内部的孢子是较好的选择。用以防霉的杀菌剂基本上有两类:熏蒸杀菌剂(水杨酸甲酯、2.5二甲苯、对硝基甲醛等)和接触性杀菌剂(五氯酚苯汞、醋酸苯汞等)。

2.2 控制温度

霉菌最宜于生长的温度为25 ℃~35 ℃,如果将温度降低到12 ℃以下或升高到40 ℃以上,就可以抑制大多数霉菌的生长。但这种方法对工程装备光学仪器的防霉并没有使用价值。

2.3 控制湿度

霉菌最宜于生长的相对湿度为80%~90%。如果使相对湿度降低到70%以下,就可以基本上抑制霉菌的生长。具体的做法有:①尽可能在相对湿度低于70%的条件下装配仪器;②在仪器内放置可更换的干燥剂(如硅胶),但由于数量小,硅胶本身的吸湿能力有限,需要经常更换;③仪器装配时,采用良好的密封材料,如用温室硫化硅橡胶代替原来的地蜡性密封油灰,但在工艺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④仪器装配好后,充灌干燥空气或氮气,但由于仪器“呼吸”导致内外气体交流,有效期也不很长;⑤改进仪器的密封结构,这属于设计制造新仪器的问题。

2.4 控制营养物质

在无营养物的条件下,孢子只能发芽而不能继续生长,因而不会造成对仪器的危害。要控制霉菌营养物的来源,重点应放在仪器的生产制造和修理过程,要点是保证仪器内部零件清洁、使用经过防霉、脱脂处理的材料、副料以及在装配过程中防止使已擦干净的零件重被污染。

3光学仪器生雾的原因及危害

雾是指光学零件的抛光面上呈现出“露水”似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油质点子构成的,称为油性雾(见图3(a)),有的是由水珠或水与玻璃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堆积物构成的,称为水性雾[2](见图3(b))。一般情况下,水性雾和油性雾同时混合存在。

光学仪器生雾和自然界生雾的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即空气中的微尘将多余的水蒸气聚集成雾滴。刚开始形成的雾,随着仪器的受热,内部的湿度降低是可以蒸发的,并且这种雾也可以擦掉。水汽的凝结不仅会在化学零件上发生,更多的是发生在镜筒的内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器内部潮湿的水汽和光学零件上的雾滴与玻璃表面进行化学作用,使光学零件腐蚀。这时形成的雾就不能蒸发,也擦不掉,需要重新抛光。此外,由于仪器内部的油脂的某些成分在受热后蒸发或扩散,在光学零件上凝结的雾,同样能在光学零件表面上进行一系列的化学作用。

光学零件上的生雾是与玻璃成分、凝结核心、潮湿的空气和油脂蒸发及扩散密切相关的。生雾的各种因素见表2。

光学仪器生雾后会严重影响视线,阻碍对目标的清晰观察。在大多数情况下,光学仪器生雾和生霉是同时存在的。长时间生雾会引起光学仪器生霉,生霉后的光学仪器,在菌丝壮大后,便在菌丝体周围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有的是液状的,在液状分泌物外围便形成雾,生雾和生霉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仪器的报废。

4光学仪器防雾的方法

针对引起光学仪器生雾的主要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容易挥发或蠕散的油脂物质,使油性雾减少。其方法是使用质量好的油脂、油灰,要求其挥发度低、蠕散的成分少。目前试验使用的硅油型防尘脂性能较好。

(2) 减少或清除滞留在光学零件表面的油脂,使擦拭印痕引起的生雾现象减少。其方法是使用合格的擦拭副料、正确保管和使用副料、精心擦拭光学零件、采用清洗光学零件的新工艺(如酸洗-蒸汽清洗、超声波清洗)等。

(3) 提高光学玻璃表面的化学稳定性。具体采取的方法有:①在光学镜片上镀高化学稳定性的膜层,如对光学玻璃进行微酸处理、酸—石蜡处理、镀有机硅的憎水膜(乙基含氮硅油和KH-550,乙基含氢二氯硅烷等);②改进光学玻璃的成分,提高其稳定性。

(4) 减少仪器内部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在玻璃表面上的凝结。其方法是:①加强仪器密封,使用较好的密封材料,如室温硫化硅橡胶,采取良好的工艺措施;②在使用保管中,应尽可能满足湿度低、温差小的条件,注意防止温度的突变等;③尽可能在干燥的条件下进行装配或对装备好的仪器进行干燥处理,如充干燥氮气或空气,以及放置干燥剂。

5结论

光学仪器生霉、生雾的机理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按照规律办事,严格合理地使用与保养光学仪器,大部分的霉雾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

摘要:工程装备光学仪器是指供作战和训练人员观察、测量和瞄准用的侦查器材,光学零件生雾、生霉为光学仪器的一种常见疵病。光学零件表面一旦生霉、生雾,就会使光线在玻璃表面发生散射,降低仪器的透光率和鉴别率,导致目标成像模糊,甚至使仪器完全丧失其使用功能。探讨了仪器生雾、生霉的原因及产生发展的条件,并从霉、雾产生和发展条件入手,研究防霉防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光学仪器,防霉,防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车船部.光学仪器防霉防雾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76.

[2]陈宗华,钟嵘.光学仪器的防霉防雾保养[J].品牌与标准化,2010(24):16-17.

工程装备 篇8

装备制造业承担了为各行业提供装备的重任, 带动性强、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 其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了各行业竞争力的强弱, 而且决定了未来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传统的装备开发模式主要依靠开发企业自身, 在设计与工艺、制造与管理方面没有进行共享与集成, 开发过程往往陷入设计、试制、修改设计、再试制的大反馈, 致使开发周期延长, 成本提高, 开发出的产品失去竞争力[1,2]。须知, 技术开发的目的是快速解决问题, 失去了时效性, 技术开发得不到市场认可, 就会成为消耗资源的无用劳动, 因此需要变革装备开发的方式。

由于大型装备的开发具有技术跨度大、集成度高的特点, 需要企业集成材料、工艺、控制、系统等内容, 从市场、设计、生产过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 从而创新性地开发设计技术先进且经济合理的产品,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扩大市场占有率。不难发现, 此开发方式与工程开发极其相似, 即以工程建构与解构、工程创新为核心, 具有多维、动态、开放的特征, 涉及多种资源的调配, 大量与系统外界进行知识和技术的渗透。可见, 工程开发所具备的理念正是现代装备开发设计所需。因此, 从现实背景和应用环境考虑, 本文运用工程开发理念, 提出基于工程原理的大型装备开发模式, 以指导制造企业高效整合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 实现大型装备的设计与开发。

1 基于工程原理的大型装备开发理念

1.1 工程原理阐述

工程开发是工程项目按照系统功能和要求分解为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细分单元, 将细分单元作为控制目标, 在空间上分离、在时间上有序地完成施工项目的行为过程, 其原理从流程和组织方式上得到体现[3]。

1) 从流程上来讲, 工程开发的原理如图1所示。该流程具有明显的开放复杂系统特征:包括工程规模和时空跨度大、项目结构复杂、项目参与主体众多、社会开放性强、项目内外环境持续变化等。由于项目动态控制的要求较高, 还需在满足标准或业主要求的质量、工期、造价和资源等约束条件下, 实现预定的使用要求。

2) 从施工组织来讲, 工程开发是创意者自己寻找专业队伍并达成预定目标的一个过程。创意者的工作重点是发现机会, 选择合适的规划者、设计者、施工者组织实施, 并协调各方关系。在开发过程中创意者不仅利用社会的专业化队伍和多方资源, 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主体, 创造社会财富, 而且享受了创意生成、组织实现的过程。

1.2 装备开发模式的理念体现

基于上述分析, 工程项目开发与大型装备开发均为多方参与资源分配与关系管理, 多模块并行工作, 是一种技术与管理集成的开发过程[4,5], 体现了系统的分解与集成, 且都以“总—分—总”方法为总纲:总——详细制定整体规划, 对项目全过程总体把握;分——明确分工, 按区域、阶段、类型合理分解;总——按施工顺序逐级整合。从二者的契合点考虑, 运用工程原理进行大型装备开发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开放式组织引导开放式创新

大型装备开发模式应充分利用开放式组织的优势, 从产品型的集中管理转变为对单个模块的分散管理, 有利于扩大管理组织的灵活性, 节约组织资源, 提高开发效率。

(1) 大型装备开发单位不需要对装备的所有结构、全部功能进行一一开发, 而是根据装备开发的目的, 保留关键结构和核心功能进行完全自主创新, 其余功能和结构外包生产, 以提高开发效率, 节省时间和成本[6]。

(2) 大型装备开发过程的实现需要多个组织的协作以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因此协同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先进技术的组织和个人, 建立与动态环境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保证组织的自我调整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下完成开发任务。

2) 创新的持续注入促使装备持续更新

大型装备的开发过程涉及多领域的专业知识, 创意者通常难以控制所有的领域[7]。而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下, 企业可以高效整合外部创新资源, 使创新元素持续注入, 不仅在装备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可以持续更新, 甚至在装备生产出来之后也可以凭借新元素的增加逐渐提高装备的技术含量和差异度, 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发挥和提升, 竞争能力得到了提高[8]。

3) 创意归属明确

在开放式的创新环境中, 树立创意首功的理念:即谁创意属于谁, 谁发现属于谁, 创意者拥有对成果进行分配的权力。因为在开放式产品开发过程中, 普通功能和结构的外包涉及多个企业和个人, 关键结构和功能的研发需要多个技术人员合作, 整体过程涉及范围较广、单位个人较多, 成果完成之后的知识产权或者使用权的分配容易产生纠纷。因此, 在大型装备开发过程中, 关键功能和结构要争取进行自主研发或签订技术归属合同, 核心创意和设计要提前进行专利保护, 让创意者对成果进行分配, 避免了在后续成果分配中产生纠纷, 保护了创意者的权益, 使创意获取必要的回报, 形成激励效应。

2 基于工程原理的大型装备开发模式

大型装备开发模式以工程原理为支撑, 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效率、成本、质量改善和过程控制, 通过多组织合作,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优质高效实现装备开发, 其原理在装备开发流程与组织方式中得到体现:在装备开发流程方面, 以需求为起点, 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和企业互动的模式来集成各种技术资源, 把握企业已有技术存量, 积极争取新领域的技术与知识支持, 提高装备开发绩效, 创造符合需求的装备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的匹配, 实现装备开发的经济价值[9]。在组织方式方面, 从众多技术和专业团队中挑选出最适合的技术与团队, 进而将参与开发的上下游团队有机联系起来, 通过研究、开发、制造等人员的共同努力, 将创意转变为满足用户需求、开发设计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产品,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扩大市场占有率[10]。

2.1 大型装备开发模式流程

基于上述原理分析, 创意者将装备的功能结构分解细化, 交付给具有相应设计制造能力的厂商设计生产, 再将生产的各个模块组合形成最终产品, 形成以开放与合作创新、人与人高度互联、人与知识高度互联为基础的开发模式[11,12]。装备开发新模式运用系统化创新理论, 涵盖了从创意产生到装备成型上市全过程中所有步骤、行为, 通过对装备的实体结构以及功能结构进行分解, 在整个流程中按单元组织研发和生产, 进而把装备生命周期各组成部分的创新主体、要素等进行集成, 以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 其流程如图2所示。

利用该开发模式, 通过企业内外的设计融合、制造融合, 充分发挥开放式创新的优势, 在横向和纵向上把装备生命周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行制造, 体现了创新的持续性、集成性、系统性和结构化特征, 形成了开放、交互的创新系统和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又好又快的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装备。

2.2 大型装备开发模式特征

大型装备开发模式考虑到了装备生产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要素, 确保开发出的装备满足市场需求, 整合了来自装备开发价值链上相关企业和人员, 该模式的特征体现在:

1) 企业内外环境沟通流畅。大型装备开发模式打通了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 由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得以向外扩散, 来自企业外部的经验和理论可以对装备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工艺设计过程进行反馈指导与支撑, 形成企业内外技术创新交流的局面。

2)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中, 企业与外界的技术与知识交流发生在装备开发的任何一个环节, 利用来自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用户甚至竞争对手的技术, 不仅克服了制约产品开发和能力成长的技术瓶颈, 更保持了企业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主动权,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

3) 便于成果控制。装备开发的概况和组成明确、清晰, 这使得装备开发的管理者, 甚至是不懂项目的业主、投资者也能把握整个开发过程, 方便观察了解和控制整个项目过程, 保证了对最终成果的控制。

3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工程开发过程与装备开发过程的关系, 提出了大型装备开发的新模式。该模式既适用于大型装备定制化的特点, 又可在保持企业技术选择决策主动权的同时, 高效整合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 实现研制周期更短、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协同设计与加工生产, 以及多企业加工生产与管理协作的目的。大型装备开发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突破创新瓶颈, 促进装备制造行业将创意快速形成产品, 转化为生产力, 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由低端到高端的跨越提出了一种创新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峰, 郭为忠, 宋清玉, 杜凤山.重型制造装备国内外研究与发展[J].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 (19) :92-107.

[2]AehaVetal.Exploring the capital goods economy:complex product systems in the UK[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4, 13 (3) :505-529

[3]LakhaniK, PanettaJ.The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Innovation[J].Innovations:Tec hnology, Governanee, Global ization, 2007, 2 (3) :97-112.

[4]萨日娜, 张树有, 裘乐淼.面向制造装备加工工艺与性能需求转换的质量屋依赖与反馈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 2012, 15 (8) :52-58.

[5]陈卫敏, 李彦, 李文强, 熊艳.基于流通强度的产品创新设计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 19 (2) :244-252.

[6]刘善仕, 彭娟, 张光磊, 周燕.基于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演进研究[J].管理学报, 2013 (7) :73-80.

[7]魏学哲, 戴海峰, 孙泽昌.汽车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体系架构和流程[J].同济大学学报, 2012 (7) :106-113.

[8]解雪梅, 曾赛星.基于分类回归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测评[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 14 (9) :77-84.

[9]张莉, 耿子扬, 顾新.集成创新的组织间技术转移效率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2, 30 (3) :9-12.

[10]王国红, 邢蕊, 唐丽艳.区域产业集成创新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33 (2) :74-81.

[11]林向义, 罗洪云, 王艳秋, 韩晓琳.集成创新中的知识整合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1, 29 (3) :16-20.

价值工程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篇9

长期以来,装备科研项目存在重战技指标、轻经济指标的现象,由此导致研制价格和购置价格大幅超预算的问题[1]。根据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理论,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绝大部分取决于研制阶段的决策,做好研制过程中的战技指标和各研制阶段预期成本的论证和控制,就能有效降低寿命周期成本,提高军费使用效益。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装备不仅注重战术技术指标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也注重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在2011年出台的军品价格工作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装备购置目标价格(以下简称目标价格)形成机制、过程成本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即在研制立项综合论证时,强化军品的经济性分析,确定目标价格,对供需双方进行约束;在研制技术方案、工程研制转阶段、研制定型等重大节点,进行专项的成本评估,形成成本评估报告,作为目标价格调整的依据,必要时优化调整研制技术方案,实现对技术状态和成本的双控制;在装备定型后,形成的成本价格方案与目标价格对比分析,对差异部分按适当比例增加或扣减,激励承制单位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显然,在三个机制中,装备的目标价格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因素。如何利用目标价格这个因素进行过程成本监控,如何在目标价格的约束下和保证装备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优化调整目标价格和研制技术方案就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装备研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装备价格机制,利用目标价格这个核心因素,探索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提出了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的调控方法,从而有效控制装备成本,实现技术与经济双控,为提高装备经费使用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1 目标价格调控和价值工程

1.1 装备研制特点

装备研制生产一般包含立项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设计定型四个阶段[2]。即立项论证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军事需求和主要作战使用性能、初步总体方案等论证;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依据装备研制立项批复,进行初步设计,形成总体技术方案,制作协调样机或者原理样机;工程研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依据装备研制总要求,进行装备的详细设计、试制、和科研试验,提出设计定型试验申请;设计定型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设计定型试验,全面考核装备的各项设计指标,确认其达到装备研制总要求、规定的标准和研制合同要求,完成设计定型。

1.2 目标价格调控原理

根据装备价格改革工作思路,加强目标价格论证与管理工作可促进军地双方在研制中重视成本控制工作,有效缓解当前装备仅靠“事后审价”带来的价格超计划等不利影响,实现有限购置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装备研制的特点,装备目标价格调控是一个随装备研制的进行逐步细化的过程。由于装备目标价格是在论证阶段进行确定的,而论证阶段的装备技术状态的不确定性和成本信息的不充分使得最初的装备目标价格只能是初略的测算,因此,装备目标价格作为设计的约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自身也可随着研制的深入进行优化调整。即一方面,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应对装备目标价格按装备组成或功能进行分解,从而制定各分系统或组成的成本设计方案,随着研制阶段的深入,装备的组成和技术状态越来越明确,成本设计可更加细化和准确,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装备研制的进行,装备的成本信息逐渐增多,成本评估也越来越准确,根据装备的成本评估和技术状态情况,就可以逐步优化调整技术方案和目标价格。

1.3 价值工程

装备目标价格调控与价值工程的思想很相似,价值工程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活动,而在装备目标价格调控中,是以目标价格为约束,实现技术和成本的双控制。由于军品的特殊性,目标价格在除去按成本5%比例提取的收益之后就是目标成本。价值工程中的最低成本从改进方案的成本实现目标这个角度,也可认为是目标成本[3]。

价值工程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美国,它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价值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4]。价值工程中所述的价值是只指对象具有的必要功能与取得该功能的总成本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其中,V代表产品的价值;F代表产品的功能;C代表产品的成本。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对产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来提高产品的功能,降低产品造价。显然,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实现对装备目标价格的调控。

2 基于价值的装备目标价格调控方法

2.1 装备目标成本分解

为了使装备的目标价格有效约束研制单位的成本设计,首先要将装备目标价格(成本)按装备组成或功能分解为分项目标成本,形成对各组成单元进行方案设计的经济指标约束。各研制部门按不同的分项目标成本制定目标成本设计方案。目标成本分解方法可以采用功能系数法或类比法,类比法主要是利用相似装备的历史成本比例数据,结合新的技术水平进行调整确定。下面主要介绍功能系数法,并根据装备研制的特点,对传统价值工程中的功能系数法进行改正。

2.1.1 功能系数法

传统的功能系数法是根据功能的重要程度,对各功能评分,以某功能的得分数与产品所有功能的得分总和之比作为该功能的系数,以此作为标准进行目标成本的分配。功能系数法的假设前提是功能越高,成本越高,且近似成正比关系。这种功能系数对于评价简单产品是比较有效的,但对于系统复杂、技术密集的装备研制而言,各功能的成本不仅仅由功能重要程度决定,还决定于实现该功能的复杂性,以及技术的创新程度,显然,复杂性越高,技术创新越多都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因此,在应用功能系数法进行目标成本分解时,宜对评分的指标进行改进。

2.1.2 改进的功能系数法

改进的功能系数法在评分时,不仅按功能的重要性这个指标,还按其复杂性和创新性这两个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如功能得分总分为30分,其中重要性满分为10分,按重要程度的高低在1分到10分之间进行打分,重要程度高的,打分高;复杂性满分为10分,按复杂程度的高低在1分到10分之间进行打分,复杂程度高的,打分高;创新性满分为10分,按创新程度的高低在1分到10分之间进行打分,创新程度高的,打分高。

各组成的功能得分=各组成的重要性得分+各组成的复杂性得分+各组成的创新性得分

假设n个专家对m个组成功能进行评分,第i个专家对第j个组成Aj的评分为Wij,则第j个组成Aj的功能总得分为

对各专家的评分进行统计,各组成功能总分合计为

第j个组成Aj的功能系数为

2.2 目标价格调控方法

2.2.1 计算价值系数

通过在研制过程不断收集到的成本信息,可以得到或预计第j个功能的现实成本Bj,求得其成本系数Cj

由此,求得第j个组成功能的价值系数Vj为

根据价值系数的高低确定各组成功能是否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一般价值系数不小于1的可认为是先进功能单元。

2.2.2 成本控制

对价值系数小于1的功能单元,对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装备研制特点,价值工程应用于装备研制可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VE的应用对象(装备)。装备研制过程的对象主要是装备的各分系统(设备)和其它相关产品。常用的对象选择方法有:经验分析法、价值系数法和ABC分析方法等。根据方法的特点,在早期阶段,主要采用经验分析法和ABC分析方法,在工程研制阶段和设计定型阶段可采用价值系数法。

(2) 收集与装备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历史上和研制阶段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情报资料。情报数量多、质量高,对提高装备价值的效果越有利。

(3) 装备功能分析。通过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和功能评价确定装备的功能及其类型和重要程度,分析出不必要、不正确和可以简化的功能,以找出低价值区域。

(4) 新方案的设计。在装备功能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选出需要改进的功能,探索和发展新的设计方案进行替代。

(5) 方案的评价优化。对多个新的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价,方案的评价包括概略评价和详细评价,从而选出满意的方案。

(6) 试验与审定方案。对所选方案开展试判试验和必要的改进,最后作出详细评价。

(7) 方案的报批和实施。

2.2.3 目标价格调整

利用先进功能单元的目标成本和功能得分计算平均先进成本分值,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先进成本分值D=Σ先进功能单元的目标成本/Σ先进功能单元的功能得分

由此,可计算项目在某一研制阶段的期望总目标成本值为

期望的总目标成本=D×W (7)

此期望的总目标成本作为下一阶段研制阶段的目标成本。

装备目标成本分解和调控在装备研制过程中是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在研制各阶段不断进行,从而在有效控制装备成本的基础上,形成了合理的装备目标价格。

3 结语

本文在分析装备研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过程成本监控机制的思路,应用价值工程,在研制过程中不断对目标价格的调整和控制,实现技术和技术的双控制,并最终形成合理的目标价格。

参考文献

[1]白丁, 辛克革.装备价格审核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2]王汉功, 罗云.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3]王美清, 秦海平.面向航天研制型号体系的质量成本管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 37 (5) :619-625.

工程装备 篇10

装备封存, 是指将暂时或长期不用的装备进行科学化包装和封存保管, 避免装备因环境因素或防护手段缺失造成的装备故障、系统或零部件锈蚀、损坏, 达到降低维护成本, 节省装备投入, 延长装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确保装备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的一种方式。

《装备管理工作条例》规定, 对长期不动用的装备均需采取封存处理。但由于管理、防护技术及手段等原因, 具多种军用装备的统计资料表明, 约60%的常用零件失效是由于腐蚀引起, 控制腐蚀成为装备防护的首要手段。因此, 迫切需要在搞清造成装备腐蚀的关键性因素的基础上, 如何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措施对装备进行有效的防护, 寻求一种封存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功能全面、操作简单的技术方法运用于装备的封存防护。深入研究民用领域成熟封存技术和手段, 对军队装备的封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汽车的腐蚀与防护

腐蚀体系通常由三个基本方面构成:发生腐蚀的材料、引发腐蚀的环境以及发生腐蚀的位置, 其中材料和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

虽然汽车所处的环境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在贮运过程中的环境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改善, 甚至汽车零部件发生某些类型腐蚀的环境都可以消除, 为此发展了多种防护技术, 对提高汽车的耐蚀性能极为有效。

任何腐蚀都是在材料与环境介质的界面开始发生, 为阻隔材料与环境的联系, 防止腐蚀的发生, 常常采用防锈密封、包装技术, 有效的防止零部件发生锈蚀。防锈包装技术就是使用各种防锈材料对机械产品进行密封, 使金属基材表面与引起锈蚀的各种因素隔绝, 达到防止金属锈蚀的目的。一般采取的方法有的两种, 一是物理阻隔技术, 二是表面处理技术。

物理阻隔防护技术通常有五种, 一是采用防锈油防锈, 通过刷涂或喷涂防锈油, 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 阻止水分、腐蚀性气体等与金属接触, 进而达到防锈目的。二是干燥密封包装, 是指在密封的包装空间内放置足够多的干燥剂, 通过干燥剂吸收包装空间的水分并利用包装材料的高阻隔性来阻止外界水分的渗透。三是将密封包装有限空间抽真空, 使零部件处于真空环境;四是将密封包装有限空间充填惰性气体, 如氮气、氩气等, 使零部件处于一个惰性环境;五是在密封包装的有限空间存放可挥发的气相缓蚀剂, 使零部件长期处于气相缓蚀的环境中。

表面处理防护技术有很多种, 如电镀技术、热浸镀技术、涂装技术、化学转化技术、热喷涂技术和达克罗技术等等, 通过以上阻隔防护手段和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避免或减缓了材料在多种自然环境下受到的腐蚀影响, 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抗氧化能力、防电偶腐蚀势力, 耐蚀性、耐候性。

汽车产生的腐蚀有不同的类型, 如斑状腐蚀、缝隙腐蚀等, 它们产生的条件和环境不尽相同。例如缝隙腐蚀是汽车腐蚀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一种腐蚀, 发生缝隙腐蚀必须以缝隙环境的存在作为前提。人们开发了许多密封缝隙的涂料和技术, 有效解决了汽车结构缝隙环境问题;开发了许多高质量涂装材料和工艺, 延长了涂装涂层抗老化寿命。同时, 采用合理的设计, 规范管理, 定期清洗, 可以减少污垢在汽车零部件上的沉积, 有效地减弱污垢沉积引发的腐蚀。再比如, 汽车不同金属电偶腐蚀是以金属连接接触构成了电偶的环境为前提, 采用绝缘技术、封闭技术可消除这种电偶环境, 起到有效防腐保护作用。

在汽车一些有限空间密封系统内, 如冷却水循环系统、制动系统, 添加适量的水性缓蚀剂或油性缓蚀剂, 能有效地减弱冷却水、制动油对容器和管路的腐蚀。

民用领域封存工程应用对装备封存防护的启示

我国军用装备种类繁多、储备量大, 而在长期的保管和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到外界环境 (如氧气、温度、湿度、海水或微生物等) 的影响, 装备不可避免的产生腐蚀、老化、生霉、起雾等不良结果, 尤其是在我国东南沿海, 由于作战、训练的特殊需求, 装备长期经受高温、高湿、高盐度的考验, 造成技术状况下降, 甚至导致装备失效, 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力损耗, 更重要的是威胁到部队的战备、训练和作战。

虽然军用的封存技术起源于民用技术, 但由于需求不同, 功能特点也不同。通过研究民用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借鉴其防护理念, 对军用装备的封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民用设备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其后期的防护问题。如汽车在车体的选材上不但研发类别不同的防腐保护的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进行试验, 综合各种功能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还根据防护需要适当调整车体结构。出于多种原因, 我军前期装备的制造, 作战车辆车体出于战斗防护能力的考虑, 材料选择大多均是防锈能力一般的金属材料, “反应装甲”的出现也只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它的防弹性能, 而对其它防护需求几乎没有涉及, 对车体材料的选择也就缺乏深入的探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装备由于受到腐蚀, 从表面上看只是表层受到影响, 实质上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微弱变化, 相应的战斗防护性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 必须将装备材料的防腐蚀能力纳入装备设计、制造及使用过程, 研发多功能抗氧化、防电偶腐蚀, 耐蚀性、耐候性材料, 使得装备的防护性能和指标贯穿装备的全寿命。

军用装备为了战场上的特殊防护需求, 外表均喷有伪装涂层, 用于隐身、防可见光、红外线和毫米波探测, 由于装备制造、涂层功能特点、涂刷工艺等原因, 装备防腐蚀性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尤其在东南沿海, 装备大都处于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恶劣气候天气下使用和保管, 使得装备表面涂层的防腐能力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因此, 装备在使用表面涂层时, 也应将涂层的防腐蚀能力一并考虑。

装备封存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装备封存期间必须进行严格监管, 以应对各种人为或气候环境变化。

负责装备封存质量的人员应全程参与封存实施的过程, 以便监督和了解封存质量。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装备封存前的检修保养情况, 是否符合封存条件;封存方案是否适合该装备, 实施过程是否合理可靠;封存时选用的封套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封存施工的各个环节是否科学, 检验是否合格;干燥剂、气相防锈剂的用量及放置位置是否合适等。整个封存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并记录, 对不满足封存条件的进行相应处理。

利用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封存环境的温湿度, 出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置, 确定是封存质量出现问题的要组织启封, 排除后再次密封。

封存信息化是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封存技术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形成的一种新兴技术, 主要用于封存期间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感知、分析、传输、显示和智能处理等。随着军队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 信息化条件下尖端高薪装备的运用对装备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装备封存规模的也在逐渐加大, 同时对装备封存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现行封存技术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部队的封存需求。因此在科学合理的运用有效的先进封存技术基础上, 迫切需要建立装备封存信息化平台, 实现装备封存监控的智能化和动态化, 为装备的使用、维护及封存期间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装备 篇11

关键词:校企合作;卓越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随着高校扩招,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使得各个高校工科专业在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等与学生人数的增长不成比例,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实践教学环节缩水等现象突出。所以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此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制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它是国家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是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工程师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对象,对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进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制订针对卓越计划的各方面制度

“制之有衡,行之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建章立制。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好坏,制度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出台了相关人事与财务办法,建立必要的人事与财务制度。我专业对企业教师采用聘任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给予企业教师一定的财务报酬。做到薪酬次结、月结、学期结等不同的模式。

二、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实施效果的好坏,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按“学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走出去”,就是有计划的选送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比如根据需要把讲过程装备制造工艺的教师安排进重力机械厂,对制造过程各道工序进行现场实践性学习;把讲过程设备设计的老师安排进设计院,使他们更熟悉标准、规范的使用,更加与工程设计实际接轨;把讲腐蚀与防护的教师安排进炼油厂、乙烯厂某套装置或在装置检修期间全程跟进,使教师更加丰富腐蚀案例与实践经验等等。

“请进来”,就是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比如,从茂名重力机械厂、茂名石化等聘请企业人员承担过程装备制造工艺、过程机器、过程设备设计的教学任务;从茂名石化聘请工程专家进行RBI知识讲座;从各个企业聘请工程师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等等。

三、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企业实践环节,根据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工程技术必备技能,采取“时间集中、地点分散、分组进行”的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合作制定实践课程、合作制定实践课程内容等形式,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校专业教师为辅,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规划。我校请茂名石化、重力机械厂、设计院等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大学每一个学期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进行研讨。

四、构建课程体系和灵活的授课机制

对于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重新组合课程,构建基础理论平台、专业理论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职业素质平台。在各平台中,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新组合课程。

授课机制要区别以往的理论授课体系,即要改变传统的基础专业课、专业课的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加入多元的授课形式,尝试理论课堂—企业现场实践授课—课堂讨论总结模式。在这过程中,注重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的配合,使学生对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达到无缝对接的目的。

五、建立多元化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利用学校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以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实训、机泵拆装实训等实训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把学校的实训平台利用好,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企业因为生产和安全考虑,在有些时候教学实践计划落实不到位,对于实践环节为了不打折扣,必须要建立校内的实习基地,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二个实践场所,来保障卓越工程师教学。

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积极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共同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使企业真正负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的问题。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根本,要想让企业在“卓越计划”中能配合学校做好培养工作,并且形成制度地配合,是需要国家给予企业以政策支持和保障的。

学生在企业的安全同样是个重要问题。学生安全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关心和顾虑的问题,要做好卓越工程师培养,就必须把学生送进企业,送进企业后担心的问题又来了。所以,国家需要建立在企业学生的保险制度给予支持。

七、结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要、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育改革。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会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推进工程教育的发展。希望通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深度校企合作的实施,能培养出大批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 罗晓燕,刘宏伟,任福正等.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5):5-9.

工程装备 篇12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 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1]。齐齐哈尔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成立之初是“以过程装备为主体, 以机械和控制为两翼”的专业建设方针, 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即要加强化工过程和控制方面的教学内容, 又要掌握过程设备方面的知识, 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面,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为了培养出高专业素养的人才, 针对本专业教学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培养出高专业素养的人才, 本文提出了以下关于理论教学的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1教学现状和问题

在走进多个本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课堂和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综合分析, 得到本专业的教学现状是:专业教学内容得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 教师工作态度认真负责, 教学材料齐全, 课堂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 大部分课堂学习难度大理论深奥, 教学与实践脱节, 教学效果一般, 学生积极性不高, 毕业设的题目较单一, 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 很多学生对毕业的就业方向和规划没有足够的信心。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把难度较大的机械、化工、控制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容易接受;如何不断扩展新的技术、更新理论知,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建设实验室, 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发展本校过控专业特色。如何建设过控专业师资队伍, 改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和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的现状。

2社会发展专业需求和学生性格特点

齐齐哈尔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紧密结合石油炼制装备、制药装备和食品装备, 是就业面宽广特色专业。本专业毕业学生在工作中有的从事机械结构设计, 有的从事整套装备工艺计算和工作流程设计, 有的管理设计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经济腾飞的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快速更迭,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能独挡一面, 多种技能[2]。

3理论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古语有云:大学除了有大楼, 更重要的要有大师[3]。所以针对本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师专业背景不够的现状。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 除此之外应该多给与专业老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精神, 充分利用有经验老师的优势和专长, 通过交流使老师之间建立一个或几个团队, 针对专业的某个点进行创新改进或针对某个专业方向深入研究和学习。还应积极邀请省内外高校高级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专业科研专家来学校讲学, 为老师订阅专业的科技报纸、杂志,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 开阔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课堂上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 认真观察学生, 并把学生分为几类:比如科研型学生、动手实践型学生、思维活跃型、创新型等类型的学生。根据各种类型的学生的优缺点, 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活动或者是启发式互动教。关注课堂细节, 要把课堂中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再下一堂课程中改正缺点, 在不断尝试与总结中, 找到属于自己课堂最佳效果点。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从问题的引出到问题的解决都尽可能的与学生在互动中完成, 这样是学生记忆深刻, 较容易的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例如:应该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布置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主动解决问题,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教学是高校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实验室教学比理论教学更接近实际, 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相对课堂教学有比较更直接和形象, 记忆更加深刻, 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 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引进一批生产一线常用的设备, 最好模拟一种流程性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高度仿真生产线, 为学生实验课堂增加设计、组装、拆卸设备或控制系统的内容, 解决学生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加强实验室教育最主要的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对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势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以期达到过控专业的培养目标, 突出我校的特色即以机械大平台为依托, 以粉体工程为主线, 加强粉体装备和流体机械设计和过程工业控制的创新培养。

参考文献

[1]裴俊峰, 张炳生, 卓霞, 等.“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00 (4) :39-42.

[2]毕明树, 喻健良, 李志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课程体系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 2001 (4) :22-25

上一篇:电源防御系统设计下一篇:常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