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24-09-1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精选11篇)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1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呈现出了制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瓶颈,存在办学经费、办学场地、特别是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不足问题;存在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尤其是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存在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等等。因此,如何创造条件和改革教育模式来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理工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1]。

针对这些制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改革并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2]。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2003年提出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付诸实施,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申请了中央财政和北京市财政专项资金的资助,开始系统地、全面地,多角度地开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建设与实践,针对现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提出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包括:过程装备系统设计,塔器、压力容器、换热器等设备的设计,加工制造、安装、维护运行,测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能力和解决关联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文化背景的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探索、建设和实施,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处理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总体水平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并且通过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 研究内容

坚持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贯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原则,深入开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有效解决办学条件、培养模式和毕业生就业3个制约专业发展瓶颈问题。

1.1 建立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与运行模式

根据“以石油石化为依托,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体现课程优化”的原则,分析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和内容,制定并实施了实践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系统化、整体化,建立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

基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具有的化工工艺、化工装备、过程控制等要素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将原分散在专业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集中设置成独立的专业实验课,整体规划专业实验内容,确定了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机泵拆装实验、毕业设计和设立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等实践教学内容,赋予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时代特征。与生产实际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对原来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建立了系列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分为流体机械性能测试实验、过程控制实验、设备运行监测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五大模块。并确定了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内容。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以工艺流程、设备运行、过程控制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对学生进行从工艺流程方案设计、设备组合选择、控制方式选择、工艺参数设计、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式选择、实验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形成整个过程的综合训练。增加实验学时比重,开设选修实验,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学时,经测试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1.2 建造和完善了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验室

从2003年至今已经逐步建设和完善了流体综合测试技术、压力容器、过程控制、微制氢技术、可靠性技术、过程控制仿真、无损检测技术、腐蚀与防护技术、机泵拆装等9个功能各异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特点是:具有行业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和拓展性,并突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和反映当前的新技术。特别是独具特色的流体综合测试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它是由教师自行设计、组织施工和监造的集光、机、电、液、气、监测、数据采集和数字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测试技术实验室,打破了原有单一验证性实验系统格局。该实验系统主要由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两大模块组成。基本单元由动力驱动与传动、液体输送、气体输送、气液混输、固液混输、数据采集与数字控制等多个子系统构成,扩展单元由三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粒子成像测速系统(PIV系统)、机械振动故障监测系统和声发射检测系统组成。流体综合测试技术实验室可开设出11个教学实验项目,其中设计性实验2项,综合性实验5项,此外还可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10多项综合性实验。实验室照片见图1。

1.3 编写和完善了满足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与实习指导书和教材

组织编写和完善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机泵拆装实验指导书》和《临氢异构单元实习教程》四部实践教材。这些实践教材的特点是:在满足实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等正式出版了四部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参考书。

1.4 建立和完善了独具特色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

分别建立了以燕山石化集团公司为典型代表的5个实习基地,解决了学生实习和工程训练场地不足,到企业实习只能以参观形式进行的问题,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和保障。燕山石化实习基地见图2。

1.5 建立和完善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建立了12个独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共建研究开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企业借助学校人力资源进行研发工作,学校利用企业条件培养人才,互利互惠,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作为生力军,直接参与工艺设计、产品研制、科技开发工作,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了特色。

1.6 建立了校内工程应用软件培训基地

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依托,全面拓展专业技能,除了进行计算机绘图、三维造型和应力分析等工程软件的常规教学课程外,还建立了工程应用软件培训基地,率先开设了管道应力分析(AUTOPIPE)、三维工厂设计(AUTOPLANT)、管网流动设计计算(FLOWNEX)、旋转机械数值模拟平台(NUMECA)和原油长输管道与油库仿真等工程应用软件培训课程,为学生掌握具有特色的应用技能提供培训基地,有效提高就业竞争力。

1.7 建设了一支胜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与燕山石化集团总公司联合建立了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机制,每年有2~3名教师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2~3周的工程实践培训,并通过自行设计、组织施工和监造的流体综合测试技术实验室等实际应用,建设了一支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能胜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施应用效果

截止2008年,已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01级试行,在02、03、04和05级近500名学生进行了推广应用。

2.1 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实施效果

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完善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启用试行结果表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得到了综合的实验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建设和完善的流体综合测试技术、压力容器、过程控制等9个功能各异的实验室,每年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和环境工程4个专业8个班240多名学生共开设教学实验项目23个,此外还可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教师的科学研究开设近30个实验项目。每年有近20名学生通过实验室完成URT项目的相关试验研究工作,每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有40%以上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试验条件来完成。

近3年专业教师利用建成的实验室,主持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9项,项目金额达500多万元,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被EI收录10多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多名。

实验室建成后先后接收了新疆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到实验室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化工大学、石油大学、辽宁化工大学和茂名石油职业学校等院校先后到实验室参观访问,编写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室建设相关资料为多所院校推广应用。

实验室还为化工大学、石油大学等院校教师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流体测试实验条件和技术,使建设成果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应用,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2.2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根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工程设计基础和将来所要面对的实际工作,系统地进行了《塔器设备综合设计》、《压力容器综合设计》、《换热设备综合设计》等课程设计的改革,强化训练工程设计的基本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地按教师制定的程序进行设计的模式。教师提出设计题目和要求,由学生自己制定设备设计方案及工艺设计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完善并进行设计。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获得工程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技能。

2.3 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专业实习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炼油厂生产实践第一线,安排学生跟班劳动,利用实习基地的“催化裂化”生产工艺流程装置及大型机组状态监测仿真系统,使实习真正实现与实际生产流程完全一致的生产岗位操作培训,并进行生产过程设备维护与维修训练。使学生对常减压和催化裂化工艺、设备、车间布置、劳动组织、设备运行维护和设备检修等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建立“大工程”意识。

2.4 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

针对毕业设计期间存在由于择业和研究生入学面试等造成学生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等问题,尝试毕业班一年导师制,并与企业合作强化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与指导,在毕业设计选题中,设计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选题超过了80%,研究类选题大多选自攻关项目、重点项目、基金项目,与科研工作相结合的选题达95%以上。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工程计算、工程设计、技术开发逐步建立了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及其工程领域重大问题的现代工程概念,受到了工程能力相关内容的综合训练。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了解学科前沿,受到了良好的科研素质训练,并撰写和发表了学术论文。

3 改革的创新点

3.1 自行设计、组织施工和监造了具有特色的流体综合测试技术实验室

建设了集光、机、电、液、气、监测、数据采集与数字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一体的流体综合测试技术实验室,打破了单一验证性实验系统格局。具有液体输送、气体输送、气液混输、固液混输、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性能测试等多种功能,并配套了三维粒子成像测速、机械振动故障监测和声发射测试三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扩展单元。可实现多模式实验数据采集、设备控制和运行状态监测,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和拓展性。

3.2 强化专业工程应用软件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依托,全面拓展专业技能,率先开设了管道应力分析、三维工厂设计、管网流动设计计算和旋转机械数值模拟平台等工程应用软件培训课程,为学生掌握具有特色的应用技能提供培训基地,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3 实现与实际生产流程完全一致的上岗操作训练

利用燕山石化实习基地的“催化裂化”生产工艺流程装置及大型机组状态监测仿真系统,真正实现与实际生产流程完全一致的生产岗位操作培训。

4 结 语

本项目成果包括实践教学方案一套,建成专业实验室9个,实习基地5个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12个。研究成果已在01级开始试行,并在02、03、04和05级的4届学生中应用推广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仍然使毕业生签约率连续几年超过83%,毕业生签约率连年名列学校前茅,化工机械系连续3年被学校评为就业先进集体。

参考文献

[1]闫绍峰,熊晓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2-15.

[2]钱才富,段成红,马润梅,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2(03):21-2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2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简称过控) 大化工 大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1BY60);榆林学院教学研究项目(No:JG1530)。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工程教育认证提出的背景下,对地方高校来说,如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是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1]针对本专业重点服务于榆林及周边地区的能源化工企业,构建了“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大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体现大实践、大工程观,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了市场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

“三位一体”大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我校地处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腹地,过控专业自建立起便承担着主要为基地建设培养人才的责任,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涉及当地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大化工”等行业。根据人才定位的要求,学生应熟悉装备、工艺、控制原理、装备的操作、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素养,能够在过程装备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中发挥专业特长,[2]处理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专业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实验体系、实习体系及实训体系,并将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分数所占总学分数的比例从25%提高到35%,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结合工程实际,优化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起到补充和强化作用,并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

1.部分实验独立设课

在实验教学改革时,协调课程内容需求,对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弥补专业课课时的不足,加大了实践力度。如,为了体现专业的机械装备、过程工艺及过程控制“一机两翼”的培养模式,在实验安排中重点将化工原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实验和化工机械安装及修理实验独立设课。

2.开发实验项目,所有专业实验引入工程背景

教师在实验指导书编辑及实验教学讲解过程中,针对每个实验从实验涉及的工程背景的理念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改观以往认为做实验只是一种任务,为了完成实验而去做实验的认识。这样一来,在做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职业认知感。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引入工程背景后,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索积极性,培育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开放课题研究项目

按规定教师工程类的科研项目必须向大三以上的学生开放,学生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后,可参与到实验项目中来。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增强对专业知识有用性的认知感,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可随同教师到野外的工程现场,调研工程实际问题,探索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重视实习环节,培育工程素养

在四年的专业培养中保证实习不断线,形成以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为主线的实习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动,构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习基地。

1.金工实习,培养专业学生机械工程素养

金工实习是专业必经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可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及工程理念。在大一期间,学生被安排进入机械加工、制造厂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学习车、铣、刨、磨、镗等机械加工工序,进行焊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段的实操训练,学生深刻了解了装备机械零部件从设计、加工、制造、检验到出厂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对机械在专业中的基础地位认识更加深刻,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

2.重视认识实习,开拓学生行业视野

认识实习对于学生全面认识和专业有关的行业及其发展情况、树立专业就业取向、增强大工程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与专业相关规模较大、生产工艺先进的能源化工企业,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工艺及设备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课堂步入工厂,建立了学生的“大化工”观念,对学生学习后续的装备控制类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化生产实习,培养以机械为基础的大化工类应用型人才

生产实习基地是专业实现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实践性教學场所,影响着实践的质量。我国开设本专业的兄弟院校的生产实习场所大多数都建立在化工机械厂,重点培养学生的装备加工、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由于我国开设的专业以服务地方企业为主,经广泛讨论,将实习地点选择到具有代表当地主产业的煤化工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根据专业特性,学生在充分了解生产工艺后,被分配到“维修、仪表、控制”等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并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行全程指导。

全面加大实训项目,增强操作能力训练

当前的大型化工企业即使允许学生到现场跟班学习,学生也只能以看、想、问、听为主,企业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阻止了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问题的行为。[3]鉴于此,为了全面提升我校化工类人才与企业的对接,我校建设了集实物、仿真为一体的60万吨煤制甲醇实训工厂,借助实训工厂,过控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优化了实训项目。

1.将课程设计融入实训项目

专业教师借助于实训工厂,把课程设计教学搬入工程现场进行。在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课程设计中,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个生产工艺、设备、管路及控制,这样可增强感官认识,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这种做法让工程设计融入到现实工厂,工厂又充满着设计元素,形成特色互补。

2.增设拆装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增加了过程装备模型认知及拆装实训,实训室中有大量的过程装备模型及实物,如化工中常见泵、压缩机、换热器等设备,学生走进实训室可以对典型的过程单元设备进行拆装、测绘训练,了解其原理、结构,训练装配技能,让学生实训时有一种进入了工厂检修车间的感觉,为学生后期从事大化工过程装备的维修、维护、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3.依据建立在实物模型基础上的实训工厂,加大化工实训力度

煤制甲醇实训工厂实现了工厂实际的煤浆制备、气化、合成、净化、精馏工段等整套工艺,配以按照合适比例缩小的设备、管路、结合仪表及控制系统,学生可实现化工生产真场景实训。克服了生产实习过程中不能动手操作的缺点,学生通过开停车、阀门改变、事故分析等实际操作,感受到工艺参数复杂性的实践经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化工生产的兴趣,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也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

以“大化工、大工程”理念构建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大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指挥棒。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对实验、实习、实训这三个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并赋予新的内容,紧紧抓住能源化工装备这一特色,结合工艺及控制,培养学生的大化工、大工程意识,使我校过控专业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对知识的综合驾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录、孟波、戴静君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化工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第53-54页。

[2]陈国华、梁俊:《培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年第2期,第46-47页。

[3]宋永辉、兰新哲、张秋利等:《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化工高等教育》2007年第6期,第90-92页。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3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专业实践环节是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需要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石油化工装备等行业加快专业建设,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本文探讨了专业建设中的实践环节问题,方法措施行之有效,达到社会对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1 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1 专业知识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普通高校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5],长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意识非常弱,造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从学生就业情况可以体现出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

1. 2青年教师工程训练意识薄弱,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被轻视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背景[6]。目前,高等学校教师队年轻教师所占比重呈递增趋势,引入的年轻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基本都是由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和企业工作经历。在讲授专业课时,这些教师不能用工程实例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不立体,不丰满,实践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1. 3 课程偏重学科知识体系,面向应用型的程度不够,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高等学校重视课堂教育,从规模上发展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实践教学环节办学条件不足问题,极大的制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限制了过控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教学环节质量的提高。近些年的实习环节如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实践内容演化成往往只是学生单纯的认识实习,只能简单了解设备加工工艺及化工炼油工艺,对生产现场产生感性认识,但对设备内部结构的学习,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如何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理工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7]。

2 改革措施

2.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1) 教学中充分利用建模方法,多用实物及动画CAI电子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深入认识及学习兴趣。

( 2) 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基地。利用学校已有专业实验室、拆装基地等教学资源,增设校内专业实习,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同时开设专题实验,让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梳理和相关基本技能的训练,体验完整的专业和实践转化的经历。学生可以自愿做教师的助手组成项目小组,了解学科前沿,开阔视野、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实验条件、自主完成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生产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在提高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的思维等方面,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改为开放实验室模式,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

( 1) 优化实验内容

全面整合专业实验,加大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比重,专业实验室建设如表1 所示。

( 2) 积极推动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以开放实验方式进行创新性实验教学,为了发挥开放性实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加大了开放性实验在学生中的宣传,加强专业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对开放性实验的共同指导,加强了对传统开放性实验改革的探索,不但要解决实验从 “封闭”到 “开放”的形式问题,提出从实验内容设计中注重基础强调应用、加强实验环节中逻辑思维的训练、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科交叉和对实验项目的系统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开放性实验的改革,同时,加强实验仿真和实际实验结合。

2. 3 师资力量

鉴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企业人才及市场需求,学院必须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为提高教师的任课水平和增加教师的工程技术经验,采取如下措施: ( 1) 引进人才最好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经历; ( 2) 结合校企结合,将教师送入企业,担任技术、生产等岗位工作,选派专业课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到企业锻炼,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 3) 基础课教师实行导师制,即通过 “传帮带”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 ( 4) 在武汉工程大学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进行设计训练。通过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师工程意识和处理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培养学生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

2. 4 实习基地

实习是工科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其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 1) 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现有实践教学实习基地8 个,有协议的实习基地4 个( 表2)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本专业实习经费充足,实习组织管理落实到位,实习效果良好。丰富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从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装备成套使用技术、设备维修等方面有了崭新的认识,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成功的过渡到实际工程应用中。

( 2) 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开设一些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也可以根据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确定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 3) 改革传统生产实习,实现学生综合能力训练。

针对传统生产实习中实习联系难、接收单位提供实习内容简单等问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专门举行相关专业教师研讨会,提出对实习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将传统单纯的校外生产实习,改为校外生产实习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所拥有的实习相结合,将传统的只能看,改成既能看又能动手、动脑和分析,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 4) 生产实习采取企业与学校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从2006级开始,将4 周生产实习分为校外企业实习2 周,校内结构实习2 周,取长补短,保证了实习时间和质量。

( 5) 在毕业实践环节中,针对不同的毕业设计题目,多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也为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2. 5 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借助于武汉工程大学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的工程设计项目以及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设计要求学生使用最新标准或规范。加强校企合作,我院与东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计划,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学生的定岗实践,以特色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设备主要参数,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锻炼,自己设计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参数条件,学生完成相关的设计后,在该试验台自己操作进行验证,对比设计结果,尽早地体会工程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动力。

2. 6 科技竞赛

( 1) 引领学生接触科研任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举行学术报告或讲座,把工程案例带进课堂,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分享科研工作体会及工程实践经验,启发学生思维。

( 2) 开展生动的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在制定相应培养计划时纳入创新学分,以竞赛为载体,丰富以创新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机电学部已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以学科为基础的各类校内、学部内竞赛,成立各类学生学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重点支持机械设计、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等高水平国内比赛及国际竞赛。教学计划设定24个创新学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结语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结合学院情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教学计划,特别是专业实践环节的体系建设和实施,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实践环节是全面检验、总结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实践环节质量的提高无论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对学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文章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发展现状,论述了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师资建设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闫绍峰,廖国进,熊晓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16-118.

[2]张慢来,张琴,周志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28):122-123.

[3]毕明树,俞建良,李志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课程体系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2001(4):22-25.

[4]闫建新,刘雯,罗彩霞,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6):62-64.

[5]石涓力.浅谈如何有效监控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J].科技资讯,2012(13):216.

[6]罗嗣海,王祖麟,周立功,等.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2):23-25.

[7]闫绍峰,熊晓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2-1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论文 篇4

论文题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历史发展浅析》

学 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 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教 师:

2011年

贵州大学论文

第I页

目录

一、摘要

二、前言

三、正文

1.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的历史背景 1.1早期化机专业的发展 1.2化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1.3化机专业加强教学内容 1.4专业调整中的化机专业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专业内涵 2.1过程工业

2.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3化工过程机械 2.4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

四、结束语

I 贵州大学论文

第II页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历史发展浅析

摘要

本文围绕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从其历史背景和专业内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做一点展望。历史背景主要论述“过控”专业的前身“化机”专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到“过控”专业的过渡和调整。专业内涵方面主要论述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所属的一级和二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工过程机械。最后论述“过控”学科。由于“过控”专业的历史特殊性,要全面了解“过控”专业的发展进程,其历史发展历程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其历史的讨论就颇有意义。所以本文着重以“过控”专业的历史为重心展开论述。

关键字: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历史发展 专业内涵 化工机械 专业调整 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 过程工业

II 贵州大学论文

第1页

前言

经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过控”专业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而来的综合型专业,它经历几十年的不断变革和创新,吸收和融合了众多相关行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它的交叉渗透性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不同于其它专业的工程专业。如今的“过控”专业与其历史发展密不可分,从其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可以窥见该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重点以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浅析。

正文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的历史背景

1.1 早期化机专业的发展

我国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为“化工机械专业”,它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自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建立以来,走过了近50年。专业创立初期,以前苏联为蓝图,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化工机械类教学、科学研究、设计制造与使用的优秀人才,“化工机械”规模已初步形成。

1951年第一个“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在大连工学院首先成立。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大调整,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成都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中专班)等,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简称为“化机专业”。化工学院一般设有化工机械系,其中设置“化机专业”,1957年增设了“化学工程学专业”,1958年又增设了“化工机械制造”和“化工自动控制”两个专业。研究生招生恢复后,华东化工学院和浙江大学的化工机械专业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定名为“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早期的化机专业基本上以化工为基础再加机械。六十年代以后化学工程专业的兴起,使不少学校淡化了化工的基础。与此同时,西方压力容器技术的蓬勃发展又为化机专业展现了一个崭新宽广的前景。各校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有些学校以研究压力容器为主,有些学校仍然继续过程设备或化工机器的研究。

英美国家的化工系一般分成两个专门化方向:一部分搞工艺,一部分搞设备。当时按照苏联的模式,化工与机械并重,既要读机械系的机械,又要读化工系的化工。专业课读化工设备,但是其中化工机器的内容较少。

1954年,苏联教授杜马什涅夫赴大连工学院进行讲学。全国各校选派了12位教师贵州大学论文

第2页

和10位研究生去进修,与杜马一起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化工机械的教学计划。

1.2 化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早期的思路是培养大量能够从事化工设备运转并具备一定设计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零配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自1952年专业调整以来,化工专业分为两种类型:工艺类和机械类。工艺类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类知识,机械课程不多,而机械类刚好相反。1956年教育部与各部委联合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计划编写自己的教材。同年,教育部在北京石油学院等院校又增加了一批化机专业。这样全国的化机专业已增加到十几所院校。

从五十年代开始,化工机械专业根据社会的需求,经过20年的文革,再直至八十年代达到鼎盛,再到后来经过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洗礼,经过几十年年的摇摆和曲折,在不断改革的一次次教学计划、大纲和统编教材中,演变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如今的“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着重培养具备机械热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涉及领域广,接触面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融入很多专业助其发展。它的专业特点使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以服务其它行业。这也决定了它必定用不“过期”。

1.3 化机专业加强教学内容

八十年代初重建化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时,许多学校已开始招收化机专业硕士生。当初的化学工程专业已经成为规模很大的专业。化机专业要加强机械,教育内容要现代化,于是专业课程内容大大增加。压力容器、化工设备、化工机器及化机制造这四门课独立设课。此外还增加了断裂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进一步削弱了化工而加强了机械,内容实现现代化。又为了保存好这个专业,增加了自动控制及仪表专业。根据当时的状况,懂压缩机的人不懂编程,懂编程的人不懂压缩机,懂自动控制和仪表的人不懂化学反应。而企业需要既懂工艺又懂设备和控制的复合型人才,于是这一要求就历史性地落在化工机械专业的身上。

1.4 专业调整中的化机专业

九十年代末期,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从一千多个专业,减少到二百五十个。在这次调整中,化工部化工机械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广泛的调查研讨,分析贵州大学论文

第3页

了国内外化工类和机械类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向教育部提交了把原“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改造建设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总体设想和专业发展规划建议书。1998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并归入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此后,一批院校利用原有相近专业(如真空技术及设备、粮食机械、轻工机械、食品机械、造纸机械、制药机械等等)的办学条件,也纷纷成立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使全国具有该专业的院校由1998年的43所发展至2003年的72所,大大加强了该专业的培养规模,扩大了该专业的专业内涵、覆盖领域和影响力。化机专业为新中国的化工、石油化工和相关流程工业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专业内涵

1.1过程工业

1998年教育部进行了专业调整,将化工机械专业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学科属于机械领域为机械类学科的一个分支,自身发展需要机电控制,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包括:工艺过程(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材料等),以及装备控制(重点在流程性参量,不同于机械行业的位置、位移和速度的控制)。过程工业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以改变材料性能的加工工业,它涵盖了化学、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甚至冶金等众多行业部门。过程工业研究对象为流程性材料,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生产需经过复杂的工艺,因此整个过程需要由为数众多的单元组成,而每一个单元又需要装备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将这些设备连在一起便构成过程装备。要保证每个设备直至整个过程能正常运行,必需对其流程性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如压力、温度、流量和液位等。

在研究生招生目录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一级学科归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为化工过程机械。

1.2动力过程及过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按此规律有效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它不断升华和扩展,容纳了物理学的多个分支及近代进展,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贵州大学论文

第4页

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它不断在冶金、电子、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农业工程、兵工科学、核科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行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在环境及现代高新技术中处于支撑学科的地位。同时,本学科又反过来受到极大的推动与促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中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程学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又几乎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密切有关,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1.3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主要研究化工、石油化工、炼油与天然气加工、轻工、核电与火电、冶金、环境工程、食品及制药等过程工业中处理气、液和粉体等流程性材料必需的设备与技术。本二级学科是一个专业面广,为国民经济多个行业服务的涵盖多种学科的交叉型学科。流体力学、热力学、粉体力学、燃烧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工程热物理和化工过程原理的科学基础为本二级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

1.4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在化工机械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融合了炼油机械、轻工与食品机械,又增加了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和核电工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科的内涵和深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和本一级学科中的其它二级学科有着相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并和其它一级学科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以过程工业为专业背景。过程工业所涉及的一些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有传质过程、传热过程、流动过程、反应过程、机械过程、热力学过程等。正是这些物理和化学过程构成了过程工业的生产过程。而要使这些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就需要配备相关的满足生产条件的过程工业设备。这些设备组合拼接起来便构贵州大学论文

第5页

成了过程装备。过程装备的高效运行,不仅取决于构成生产装备的各个单元设备的性能以及这些单元设备的组合方式,而且取决于对单元设备及成套装置的控制水平。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及控制理论,对生产过程及设备实行实时监控与自动控制,使处于最运行状态,是过程工业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融“过程”、“机械”和“控制”为一体,将“化工”、“机械”和“信息”学科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化—机—电”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本专业涉及领域广,接触面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融入很多专业助其发展。它的专业特点使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以服务其它行业。这也决定了它必定用不“过期”。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高效节能装备的开发,成套装置的开发与设计,成套工程,设备结构及强度理论,过程安全理论、技术与装备,流程参数控制理论与技术,制冷技术与装备,粉体理论与技术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首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些国家支柱产业如石油化工、能源、动力的支柱学科,这些行业的发展以工艺过程为先导,以先进的装备和控制技术为保障;其次,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以过程装备和控制技术为前提;第三,我国的石油化工装备经历了成套设备引进,主体设备引进、辅助设备国产化,核心设备引进、配套设备国产化等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凝结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员的心血。今后还会经历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国产化、全盘国产化和技术设备出口等阶段,该专业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束语

由历史发展来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经过曲折的发展,经历了从“化机”到“过控”的历史变革,可以说它是化工乃至其它相关领域近几十年经验和需求的总和。本专业涉及领域广,接触面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融入很多专业助其发展。它的专业特点使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以服务其它行业。这也决定了它必定用不“过期”。因此,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时期会面临新的挑战,要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宏伟目标,就要求“过控”不断改革和创新以保持先进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过控”专业发展的好坏可以反映出我国整体工业发展状况。化工机械的基本原理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过程以及相关工业,把“化工机械”拓贵州大学论文

第6页

宽为“过程装备与控制”,为我国工业发展开辟了新前途,必将在新时期焕发出无限活力。

郎宇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5

摘要:

生产实习与实践:

生产实习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本专业生产实习的全程参与,针对生产实习过程的特点和现状,从改进实习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实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管理和完善实习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生产实习特点与现状: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在化工机械厂进行,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车间现场实习、实习自测和考试等三部分内容,其中现场实习地点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关于化工机械厂生产车间,其特点是车间内临时设施多,边角料多,噪音大,常有有害气体产生,易造成意外人身伤害。而学生初来工厂时,自身习惯往往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常是安全隐患的诱因,再加上工厂要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讲解,或多或少会影响车间的生产进度,造成很多工厂不愿接收在校学生的实习活动。

生产实习不但是一门实践课程,而且也涉及学校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实习内容包含了“过程设备设计”、“金属材料学”、“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制造工艺及检测”等课程的内容。初到实习工厂,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实习教师将现场的情况同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能从眼前的工程实例与课本知识找到联系。实习教师的及时指导和提醒,诱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习兴趣,提高实习信心。但是,这些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对年轻教师往往也是一个考验。

生产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过控专业一般是到炼油厂或化工设备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经济效益、生产任务等原因,实习单位并不愿承担大学生的实习任务,主要是学生实习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反而增加企业的安全隐患和管理上的风险。学校的有限的实习经费又不能给予足够的补偿,学生实习时间又短,不能尽快上手工作而为企业带来效益。只能靠学校与企业良好交往来联系实习。此外,随着高校学生人数增加,学校用于实习经费的投入相对滞后,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实习经费明显不足,还有实习人数的增加,能承担的实习企业相对有限,这给联系实习增大了难度,并影响了实习地区和实习企业的择优选择,进而影响了实习效果。

到炼油厂实习,我们希望在设备大修或装置开车期间实习,但企业往往出于安全和生产任务的考虑不允许学生进厂实习的,我们只能在正常生产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区间参观实习,使实习质量大打折扣;到化工设备制造厂实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使实习仅限于参观的层面上,难以深入,影响生产实习效果和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实习方法与实习模式: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训和科研方面的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服务,通过厂校联合,如共建立培训中心的模式,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积极稳定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小企业灵活安排,确保实习任务,提高实习效果。我校过控专业建立的实习基地有:大连西太平洋炼油厂、大庆石油化工设备制造厂、大连齐化等8家企业。

·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工科院校一般都设有校内实习金工厂,主要是由于投资少,维护成本低,而且能创造效益;而化工实习厂由于投资大、维护成本高,建校内化工实习工厂难度很大。

过控专业发展前景:

过控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基础为主体,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学科交叉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較强的过程装备、机械基础、控制工程、计算机及其它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是具备过程机械与设备设计及其控制理论,并具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等综合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技术人才。培养具备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从事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设计、研究、制造、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由于该专业已经渗入到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工、制药、石油、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中真空技术和过程装备的设计与控制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只要是与化工设备机械有关的单位,该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去就业。与化工设备有关的公司或者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化工设备制造企业,比如压力容器制造,空分设备制造;第二类是化工厂,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承担设备管理工作;第三类就是化建公司(专门负责建立化工厂),毕业生主要负责所建化工厂的整体规划布局以及化工设备的安装工作。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都在上述三类企业之内。

从名称上就不难看出该专业各学科的交叉性,曾经有人这么解释过过控专业:学过控的比学化工的多懂些机械,比学机械的多懂些控制,比学控制的多懂些工艺,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过控学子具有综合型人才的特点,可以涉及与这四个工程相关的工作,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国的化工类行业是相当繁荣的,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化工企业,过控学子可以在这两类企业中大显身手,很多毕业生分配到企业的管理机构工作,特别是在中层的管理方面凸显出本专业的优势。就业形式在近几年来都比较乐观,基本能达到90%以上。但是高薪的工作不是很多,就业面比较广。

所以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个专业有很大发展空间,也要学会去尝试去实践和探索,每个人都是发展的潜力股,也不断努力的去学习按自己的潜能。

作者简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6

1 建立健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的革新首先要立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 并基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情况来明确课程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 以“教学要面向市场”来优化课程设置, 以适应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弹性大、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建立起新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

1.1 课程体系优化

针对现目前化工原理课程存在的课时少、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进行优化改革。

1.2 增加课时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专业性较强,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其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学, 通过转换教学的重视专业意识来控制专业课程总学时, 将学时分配到化工原理课程中来, 以此来增加专业的柔性。

1.3 计算机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该门课程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来掌握化工原理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人文基础教学的教学力度, 通过让学生更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来提升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综合能力, 从而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教学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1.4 教材的选用

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将引起教学整体的革新, 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首先要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和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教材选用, 将国家“十五规划”编写的新教材与本校教学实际和教学特点进行整合优化, 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教材的编写, 让教材更加适用于实际教学。

1.5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内容的革新也要立足于教学总体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理念来灵活选用适合教学实际的内容, 一方面充分征求校外企业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期望和建议, 另一方面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 通过综合二者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优化更新。

在教学方法上的革新要坚持全面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为指导, 通过比较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来削减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抽象困惑, 从而起到进一步完善课程革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作用。

1.6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时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需要学院建立起一定的实验室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通过增加新的实验项目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 充分掌握和了解该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和实际价值。

2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

教学的革新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建设过程, 即既需要学校对大的教学环境进行革新, 也需要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来共同完成,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该门课程的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就需要学校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 通过引进部分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来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再者, 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教育培训来提升整体的素养和技能, 达到拓展和更新教师知识面、教学科研能力的目的。再者,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通过从企业邀请知识经验丰富的专家、工作人员等来对实际教学进行指导, 并为教学提出见解, 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

3 结语

加强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需要从学校主体来进行改革, 通过规划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教材使用与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增强教学实践等方面来实现课程教学改革, 才能实现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培养出面向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与其它专业的重要连接纽带, 其以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蒸馏、干燥、吸收等化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对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过程的分析研究促使教学内容向工程学过渡, 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关系密切的基础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其理论性较强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简要探讨如何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教学,革新

参考文献

[1]张伟光, 邸凯, 邢进, 李金龙, 吕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化工时刊, 2013, 27 (3) :48-5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7

对于和笔者一样,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而言, 往往有这样的感觉, 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 好像是在进行一项重复叠加而无创新性的体力劳动。同时, 科研任务又相对繁重, 是项不折不扣的脑力劳动。而众所周知, 大学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个“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其中,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大职能, 二者本应相互依赖, 相互依存。因而为了避免前述的现象, 开展基于科研反哺式教学, 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就显得尤为必要。再者, 随着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大型化的不断强化, 以及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学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 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专业就其重要性而言, 在任何热工相关的工程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 过去的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的课程往往偏重于基本物理规律和理论的教学, 缺乏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在我国过程装备逐渐走向世界的今天,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要想站稳脚跟, 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相关的过程设备和控制系统做出最优秀和最先进的设计。因此, 在过程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领域更快更好地普及科研反哺式的教学方案就成为我们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基于科研反哺来设计优化课程的教学, 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较好地掌握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

此外, 高校的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目标。通过在学校中对大学生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使其具有较为广阔的科学视野、坚毅的科学精神和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因而, 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弱。而基于科研反哺的教学是大学生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体会, 提出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科研反哺式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1 专业教学分析

本节主要分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特点, 反映了我们在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专业特点

相对于一般的工科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应用背景极为深厚, 其培养人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能源和化工行业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过程装备日益趋向于大型化、多元化、精细化和自动化, 过程装备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就需要更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这使得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热工和化工行业中, 具有纯机械学科或者纯动力专业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本专业的理论框架既包括了以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过程原理和燃烧学等为基础的过程装备设计和制造知识, 又辅以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和管理学的理论。因而, 本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学科交叉多, 信息含量大。其培养目标是本专业的学生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综合和系统性知识和理论, 并能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于能源、化工、轻工、环保、医药和食品等部门, 将学生培养成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的统筹性人才。

1.2 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由前述可见,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与其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是不同的, 它有着自己特殊的问题和需求。

本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因为知识点非常多, 学科交叉多, 信息量大。而同时相关专业课与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流体力学, 化工原理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本专业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 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公式, 尤其是数学规划理论的公式推导比较复杂, 部分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有畏难情绪, 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科研反哺发方式, 引入横向科研工作的工程案例的讲解, 使他们懂得学以致用,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 本专业的本科生还特别关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在这方面, 他们不但希望教师能在学期开学前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 而且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完备的教材、讲义, 并能适时地介绍一些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的发展情况。同时, 他们也希望教师最好能对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既要涵盖学科基础知识, 又要反映学科前沿内容, 从而使他们懂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也同样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科研反哺的方式, 结合自身科学研究以及中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的发展情况, 反映学科前沿内容。

最后, 当前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也对本专业的本科生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需求:创新能力。而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部分本专业的学生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较强, 但其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发挥出来, 其学习和科研仍处于被动的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或者说抑制了他们创新潜力的挖掘。可见,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尤其是科研反哺的方式与他们多进行沟通和探讨, 从而形成互动, 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和保持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改革

根据上节所分析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性质, 结合社会对本专业本科生教学需求。可以发现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求, 结合作者的教学体会和经验, 提出了基于科研反哺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议。

首先, 要实现科研反哺于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及时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把握学科发展动态, 不能只顾埋头苦干, 更需注重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不断提高和改进自身科研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成果。最终将这些相对完善的研究内容、成果和研究方法带入教学领域, 不断地充实教学的形式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这样一来, 一方面使得科研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服务本科教学, 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科研前沿方向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 同时以实际行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 科研反哺与教学的灵魂在于科研精神融入高校教育理念的过程, 其本身就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而不是单纯和机械的重复和模仿, 这样也就避免步入把高校教学工作当作一项重复叠加的体力劳动的误区, 体现了高校教师的个人价值。

其次, 不可否认, 国内许多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科研先行”的发展理念。而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缺失, 尤其是对教学工作评价存在一定的盲区。而近期, 四川大学设立了数百万的“卓越教学奖”, 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教师将科研反哺于教学的考核和奖励的机制的必要性。因而要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学校的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教师将科研反哺于教学的考核和奖励的机制, 体现公平和公正。通过制度, 一方面鼓励和帮助高校教师将科研工作融入教学过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另一方面, 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目标管理, 而非只专注于日常事务管理。具体机制可包括:

(1) 鼓励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特色和优势 (横向或纵向项目, 工程案例或理论成果) , 将科研工作中掌握的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课堂教学中,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设立相应教案评估制度的自主性, 并将其与教学考核相结合。

(2) 建立科研成果进教材的工作机制, 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逐步、有序地融入教材, 同样辅之以相应相关的考核、评估和奖励。

(3)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支持高校教师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进行拆分、细化和简化, 从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

(4)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科研哺于式教学在探索阶段的不确定性, 让参与教改的教师吃“定心丸”, 从而提高教师相关工作积极性和可行性。

最后, 还要注重科研反哺是教学工作的实物载体, 其主要体现在教学实验条件的改善和设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项目两个方面。高校可以将相关科研项目作为依托, 使相关的纵向项目科研经费固化为实验仪器设备, 再以工程实践为基础, 应用相关的科研成果, 自行设计和建设相关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同时, 在校内外培育一批集科研、产业、教学、实习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这些基地不仅是学校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的场所, 更是科研反哺是教学中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练兵场。此外, 高校还应设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项目, 目前本校有例如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海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诸多实践项目, 而且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经验亦可供其他院校借鉴。

3 结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8

1 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特征应突出专业特色和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办学理念比较落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较差,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没有很好的贯彻课程目标实用性与发展性的结合,学校对高等工程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实践经验少等问题,使学生工程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

(2)高校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理论基础不扎实,工程能力弱。由于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够,学习兴趣不足,自主实践欲望低落,加之多年来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的教育思路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习方法不对的现象大量存在,大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职业生涯感到迷茫甚至困惑,因此使其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比较被动和排斥,影响了工程能力的提高。

(3)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大多来自于高等院校的学科型教师,由于缺乏对工程教育的了解,加之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参与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较少,造成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使他们与工程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学表现上仍沿用原有的教学体系,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工程能力培养。同时高等院校也存在着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致使工程型教师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偏重理论教学,不屑于教授实践技能,影响了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

(4)教学模式尚需改进。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其方法和手段较为先进,水平较高;英美等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由发展能力。英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实行“三段制”教育体制,工学交替,使学生能在所选择的典型工业生产环境中学习;美国大学将实验单独设课,甚至列为核心课程;德国高校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磨炼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习题课、讨论课、实践课占较大比例。而国内高校的实践教学被置于次要和服从地位。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设施不健全,教师不匹配,管理不严格,造成工科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严重影响了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5)实践教学设施不健全。由于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激增,学校的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训练较少,影响了工程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展缓慢,设备陈旧,台套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要求。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足够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地点有的靠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过于分散,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也无法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监督考核难度较大,学生不参加实习或不遵守实习纪律的情况较为突出,这不仅导致了实习效果差,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良好学风的形成。

由于国家目前尚无在企业中建设本科教育实训基地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企业没有建设的责任和义务,致使高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很难落实。学校与企业、行业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高等工程教育的定位不够科学,部分院校与企业、行业缺乏良性互动,导致院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教学大纲等与生产实际相脱节。一些企业重视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观念,未主动与高等学校建立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的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

2 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对策

2.1 结合对企业的需求调研确定“3+1”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情况,我们对国内四十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基础较好,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企业要求毕业生上岗后能尽快适应生产实际需要,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我们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针对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能专家一道确定了“3+1”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实训计划、实训大纲,详细确定了学生第三年实训的项目、内容和要求,并共同编写了《机泵检修实训指导书》、《联轴器找正实训指导书》以及《离心式压缩机机组结构与检修》、《机械密封》等实训讲义。制定实训考核标准,改革考核方式,与企业人员一道对石化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资料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实训考核试题库。该题库汇集了历年全国化工行业协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单位举办的钳工、铆工技能大赛的相关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难易适度,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聘请企业人员来校针对题库内容作专题讲座,以使学生实训期间工作量饱满,目标明确。实训结束时,进行上机测试。与此同时,大力培养实训教师,让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为“3+1”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以相关企业为依托,大力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要以产学研结合为桥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与周边大型企业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解决缺少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场地和设备不足等问题。同时,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我们在毗邻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典型化工设备制造、检修期间,尤其是大机组检修期间,带领学生到制造、检修现场,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了解化工设备制造、检修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对设备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检修过程的技术要求、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标准规范有更深入的掌握。由于企业的大机组不经常解体检修,因此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看到大机组的解体检修过程非常难得,对今后从事化工设备检修、管理工作十分有利。

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曾荣获全国化工行业协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单位举办的钳工、铆工技能大赛状元的技能专家为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讲授化工容器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典型化工设备检修方法,目的是让生产现场最新的制造、检修技术直接进课堂。

我们还开设了《大机组检修规程设计》等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聘请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完成设计题目,并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学习了解大机组检修过程,撰写实训报告,编制完成大机组检修规程。实践证明这类毕业设计题目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非常有益[2]。

2.3 开设专业导论课,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的总体了解比较模糊,对所开设的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在新生中开设了专业导论课,主要介绍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过程工业的主要内容以及典型过程装备。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和规划未来效果十分显著[3]。

2.4 开设企业岗位需要的课程和实验

针对企业岗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要,我们开设了《化工设备安装与维修》、《化工设备密封技术》、《化工设备管理》、《化工管路与阀门》、《过程装备安全技术》及《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等课程,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上述课程,并开设了《离心泵拆装实验》、《换热器拆装实验》等,编写了实验讲义。通过以上改革使学生对离心泵、换热器等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检修技术、测量、拆装工器具的使用及技术要求有了深刻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5 多渠道建设校内实践基地

在积极建设企业实践基地的同时,应着力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为节省资金投入,应通过多种渠道将企业中闲置或报废的典型化工设备搬迁至校内建设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种专项建设资金在校内建设学生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既解决了年轻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也避免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的现象,解决了校外实习住宿、交通、实习费等因素的制约,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4]。

2.6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年轻教师要进行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使其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给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为了解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定期到有关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以增加实践经验;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酬金计算标准,吸引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定期为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聘请企业、人员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5]。

2.7 增强课外实践活动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和相关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开阔视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来共同培养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亲自参加设备检修、制造、生产过程。

采用开放式教育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其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动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实现 “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实施“教学——实践”双循环的“工学交替”模式。

3 结 论

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其性质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灵魂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同时也决定了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必须结合生产一线,而评价学生综合质量的最终因素也是生产实际。因此高等院校要尽快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国家及社会应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健全资金保证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参与本科院校办学的义务和责任,出台有关鼓励支持企业参与高等院校办学的政策,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双赢”机制。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工程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学生工程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普遍。本文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象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工程能力,企业需求,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国华,梁峻.培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1(2):45-5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3]苏兴冶,赵丹,王圆圆.试论激发教育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广州化工,2012,40(12):185-187.

[4]苏兴冶.试析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9-12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简称过控。这个专业简单来说就是把机械装备和控制工程进行改造,让它们共同为过程工业来服务,过控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联系很密切。 过控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过程装备或配套装备的设计制造、 节能设备的研制、过程安全的理论研究、流程参数控制技术及理论研究等。可应用于机械、制药、生物工程、石油开采、 能源开发、轻化工、食品生产等诸多领域[1]。

过程装备设计基础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基本内容, 以过程原理和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作为补充的内容,形成的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过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是要培养出研发装备、控制工程以及计算机机械和其他一些相关专业知识扎实,拥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能型人才。此外还可以进行机械设备的设计和控制在理论、应用、研制、设计等科研人员或技术人员。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由原来的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很快,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加大了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机械方向的技术装备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装备的需求都与过控专业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我国的各类化工基础建设与规模已经相对完备,已经是国内生产的种类全、数量多、设施大体完备的工业。但在盐化工、 化学工程、化肥、石化等众多大项目中还需要众多的技术人员,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过控专业人员。近年来的电力等能源工业也在快速发展,未来能源工业也会面临诸多的困难[2]。

3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发展趋势

3.1信息服务业将成为动力源

过控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要进行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以往的制造业的生产的过程、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也使得制造业在经营上进行了应有的改革,对制造生产效率的大幅度的提升,制造品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也更加完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3.2人才是过控的基础

我国现在已经处于资源密集、技术人才密集的发展状态, 高新技术与工业化产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时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培养、吸收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对我国教育体制、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科学文化等方面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3.3服务业与制造业将有融合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下,制造业已经不能仅仅以制造为发展方向,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出现了相互“耦合”的现象,这样的融合现象就是制造业已经在向服务业方向发展,服务业不断和制造业“耦合”。伴随国家对专业的分工愈来愈明确,以及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当今社会的服务业对新型的工业制造业的影响也愈发的深远[3]。

3.4服务业全球化成为趋势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多数跨国公司已经在进行全球产业调整的新布局。制造业在产业布局中一直是调整的重点,服务行业转移到具有新兴市场的国家的趋势不断显现出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的热点方向。服务业在进行全球转移基本上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 项目的外包,简单来说就是将不涉及核心技术的产业转移到非本土的海外其他国家的公司进行生产。其次,跨国公司的转移,也就是跨国公司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中进行生产或服务。最后,部分与跨国公司有合作的一些其他国家的企业,为开发合作国家的市场和国际市场将部分产业进行转移。此外,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全球化日益加剧、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平发展的呼声等都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影响。

4结束语

过控专业涉及面很广,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方面进行分类。设计、选型设备的人才为研究型的人才,多数在环境较好的科研院校或机构进行研究工作。另一类就是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的专业型人才,大多在条件较差的工厂内。这个行业的薪资普遍低于其他行业,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专业的发展,薪资也会有所增加。综上所述,在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行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良好。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飞速发展,过程装备也愈来愈大型、精细以及自动化,流程的进行要求精细的自动控制,保证过程装备可以安全、高效的运行。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既包含设备机械又有工艺加工,还有控制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是一个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就现阶段过程装备与控制发展的趋势进行简单的探讨,望对本专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过程装备,过程控制,发展,新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仕仙,卢霞.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8)24:171-172.

工程施工过程监理的管理与控制 篇10

关键词: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96-01

一、目前存在的制约监理作用发挥的不利因素

(一)业主行为不规范

业主在工程建设中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监理单位则是受业主的委托,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理,因此业主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决定着工程监理的成败或成效。目前的工程实践中,业主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部分业主对监理单位的认识存在误区,对监理工程师按合同约定的委托和授权认识不足。虽然在合同委托书中写上了“三控两管一协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不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控制权力和手段,多数业主只将质量的控制权交由监理实施,主要承担工程质量施工监理工作,而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则由业主方实施控制。其次,有的业主认为委托监理就是找了一個质量责任承担者,权利是业主的,责任是监理单位的,名义上是“全权委托”,而实际上形成“做决策时无监理,出了问题找监理,承担责任归监理”。第三,有的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经常派甲方代表亲自做些属于监理业务的工作,并经常不通过监理工程师而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监理工作的被动,并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二)监理市场竞争不规范

由于初期监理企业成立门槛较低,造成目前监理企业过多,良莠不齐的局面,致使监理市场由过度竞争演变成为不正当竞争,甚至发展成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监理行业的竞争基本上处于标价竞争的阶段,多数业主仍把价格作为衡量取舍监理单位的重点,甚至是谁低价谁监理。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表面看来使业主省了钱,但最终很可能是以牺牲工程质量,甚至造成更大的浪费为代价。同时也严重挫伤了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监理企业的积极性,破坏了监理市场的有序竞争。

二、加强工程建设过程控制管理的思索与设想

随着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些人概括性地提出了要加强监理工作的三控制(即质量控制、工期控制和投资控制)、两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和一协调。本人认为,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安全及生态环境的今天,工程建设也应将人身安全及现场的文明施工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并付诸实施,应将其纳入监理的职责范围,将“三控制”更新为“五控制”(质量、工期、投资、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监理工作的“五控制”是互相矛盾又互为补充的,按照各自的控制原则为共同的目标开展工作,对搞好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当然监理增加的职责也应在监理费上反映出来。

(一)重视旁站监理在质量和工期中的地位

在工期控制方面,现实状况是监理的控制力度不大,工期问题扯皮严重,在工期上各方企业管理责任分界不明的现象普遍存在。旁站监理如果缺乏监督检查和督促,不能做到跟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进度控制方面存在等靠业主的话,容易出现工期失控的情况,且一旦出现工期滞后问题时,容易引起承包方提出工期索赔,此时监理单位因旁站监理的失职而无足够的理由反驳承包方,从而很自然地造成监理单位为逃避自身责任而将“这笔账算到业主头上”。在质量控制方面,监理工作仅仅依赖于试验数据和测量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监理单位具有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试验检测手段和测量检测手段是必要的。测量放样的准确性控制及试验的数据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中很重要的环节,在做好这两项工作的同时需重视并加强质量控制的现场监理工作,要求监理人员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等形式。按施工程序及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旁站监理不仅要具备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相应素质,加强合同意识,避免人为因素,而且需吃透合同规定,避免出现问题措手不及,要及时果断地处理质量和工期的矛盾。

(二)监理工作要突破“要我做”,而更新为“我要做”

不要转嫁责任,放弃职权,尤其对于“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更应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管理边缘遗漏和忽略问题或无法明确界定职责归属问题。此时业主对整个工程都往往希望由监理承担起该部分职责。监理要管别人不去管、别人不愿管的事,这对减少扯皮,做好控制和发展自己极为有利。

(三)监理工作要及时、规范、准确

市场经济人员流动性大,及时处理往来问题,不仅有利于工作交接,更有利于解决业主和承包方的经济问题。及时解决经济问题可提高承包方的资金利用效果。规范地做好工作的交接,可防止因人员变动而导致资料的丢失,提高处理遗留及后续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的准确性。

(四)监理在协助业主的投资控制中要着重做好索赔处理和结算工作

监理人员需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索赔和反索赔事宜。坚持“三不结算”《即无测量资料不结算、质量不合格不结算、单价与合同不符不结算)原则。以“既严格按合同管理,又热情帮助:既监督,又服务:既向业主负责,又维护承包方合法权益”。

(五)安全及文明施工

控制建筑工程从起步就是一项飞砂走石的“粗活”,安全问题伴随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理应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应认识到现场的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有其独特的间接效应。工程的实施、机械的使用均掌握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之下,现场文明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控制着人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力度和质量。习惯的改变基于督导,监理在工程中的督导作用势必有相当的分量,所以,本人认为将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纳入监理的职责对工程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篇11

一、“卓越计划”下需转变教师角色

作为工科出身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师, 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 就必然造成在教师职业训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现阶段的“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 对直接从学校走进学校的青年教师在工作几年过程中积累的相关教学经验、教学模式等已不适用于“卓越计划”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所以青年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转变成更好地成为“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师。更好地为师, 此为教师必须坚持的根本。只有不断地适应形势、适应工程教育的培养主流, 才能更好地为师。

二、“卓越计划”下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根据“卓越计划”提出的“3+1”模式的要求, 即在四年本科阶段, 在学校学习3年, 在企业实践环节累计1年。在这种形式下, 同样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 与“卓越计划”要求相接轨。那么在新的“卓越计划”体系下, 必须要注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一, 掌握教学重点及难点。按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认真研究每门专业课程的自身教学特点, 明确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透彻了解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第二, 正确利用教材。目前卓越计划教材匮乏, 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有针对性选取教材。更要明确大学课程的教材只是参考书的理念。大学者不能拘泥于一两本教材来学习知识, 要懂得将各种参考书拿来为已所用, 这是培养未来工程师自我学习能力的基本信条。教学者更应深悟此中内涵, 才能将更加广泛、灵活的知识拿到课堂。第三, 按“卓越计划”要求备课。会备课的标志, 要有讲稿与教案, 而且讲稿与教案要与原来培养计划下的课相比有所不同。所写出的讲稿或教案、课件与课本或教材要有区别。区别之一是要把学生看到的教材层次和讲解过程中的层次区分开来, 尽量做到用最好理解的层次与语言来说明知识点;区别之二是结构有调整;区别之三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也就是语句较短且通俗易懂;区别之四是内容不同[6], 讲义里教师要查阅大量资料, 特别是“卓越计划”体系下要对知识更新, 避免教材观点陈旧不符合工程教育实际。第四, 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备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不同时代的学生各有其特点。青年教师要在为师之初学会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与思想状况, 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等。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来制订及调整教学, 使之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五, 要探索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卓越”课堂。目前的学生, 思维敏捷、眼界开阔、自信心强, 常规的讲授式教学法往往容易让他们对课堂形成一个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印象。所以, 将一些非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如合作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 与传统讲授法结合会达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青年教师要从以上五个方面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以更好地符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精神和培养目标。

三、“卓越计划”下处理好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的关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老师必须要同时完成工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止要求青年教师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需要青年教师要以不懈的努力从事科学研究。为了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工科大学教师的传授者角色, 要更偏向工程应用实际, 以更好地为“卓越计划”教学服务。钱伟长说:“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 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 没有灵魂的教育”[7]。所以, 研究者这个角色同样重要。青年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做到既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卓越计划”下的教学要求, 又做到教学与科研互相补充, 互为提高,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

四、“卓越计划”下走进企业岗位提高工程实践水平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工学专业, 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现场经验与水平。作为年轻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师, 他们大都是属于从学校走进学校, 从学生变成老师的类型。现场知识的缺乏, 严重与所学理论脱节, 势必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 在“卓越计划”培养体系下, 青年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 这样才能将理论所学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以更好地服务于“卓越”教学, 服务于科研, 最终培养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毛坯———学生。

未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 在于本专业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提高。思考青年教师自我提升问题也正是思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问题, 国家“卓越”发展计划, 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这个典型的工科专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也为本专业青年教师的自我提升指明了方向。希望“卓越计划”下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青年教师, 都能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提升成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合格之师。

摘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融合过程、机械、控制领域内容, 是典型的工科交叉专业。依据其专业特点, 本文主要研究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青年教师在角色转变、专业教学能力、科研与教学、下厂提高工程水平等方面自我提升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青年教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R].教高[2011]1号.

[2]陈国华, 梁峻.培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2) :45-50.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4) :10-17.

[4]武锦涛, 银建中, 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13, (2) :11-14.

[5]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2) :51-60.

[6]谷清水.如何提高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J].池州学院学报, 2008, 22 (1) :120-124.

上一篇:乳腺癌保乳手术下一篇:泵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