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景的营造

2024-05-18

园林水景的营造(精选12篇)

园林水景的营造 篇1

1 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性

1.1 立体效果的应用

水元素是现在的景观园林里最重要的元素。根据现代园林建设的具体要求, 以及水景在营造设计的应用上, 具有变幻无穷的立体动态效应。水的流动性和艺术性可以让人们更亲近自然和保持精神上愉快的享受。它可以带给人类源远流长的创作灵感, 让人们创造了更巨大的文化财富。艺术品的宁静致远, 无异于就是实现了水景立体化的美感。比如:在湿地公园创造了人文和自然风光的元素结合, 构建出一幅幅山明水秀的美丽人间画面。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斗转星移, 在人们住宅区的小花园里, 或者是街头小巷人们休息和娱乐的地方都可以享受到鱼翔浅底、细水长流、鸟语花香的美好自然风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和闲情雅致。利用水的流动跳跃性刻画了优美清新的花草树木等元素, 让这些自然元素与水元素相互衬托和相互交融。例如:在杭州九溪玫瑰园, 自然的水与植物的形、色很和谐地融合起来, 一片水生植物遮掩了大片水域, 水系的尽头与植物的天际线一同隐于远处。

1.2 全新效果的应用

设计师运用高端的现代技术和丰富的灵感, 将视觉、嗅觉、听觉充分地利用水元素的变化多端的全新效果, 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让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与负氧离子亲密接触, 感受这全新的效果。灯火璀璨的街头夜景下, 或是在熔岩的屋顶与墙壁造型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影像都直接映入眼帘, 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效果。

2 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必要性

2.1 柔化自然空间, 增加艺术气息

水景的营造艺术具有流动性、柔和性、真实性的整体艺术效应, 增加了自然空间的紧密性、欢乐性、活跃性。利用水变化多端的倒影, 让人们身临其境却又拥有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水全新的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主题, 柔化了自然的空间, 增加艺术作品的闪亮点, 营造了清新欢快的自然环境。利用水的动静和声色结合, 让人流连忘返。在公园中, 水景的营造的表达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山山水水、溪流泉眼、奇形怪石都让人们悠然自得。例如:在杭州九溪玫瑰园, 放眼望去, 全然的绿色植物, 将瀑布掩映其中, 自然的味道, 一丝丝地随着汨汨流水一同流淌进人们的心田。

2.2 保护生态多样, 还原自然风光

水景的形成维持了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景观结合文化, 突出地方性特色, 并且绿化了当地的环境, 利于人们统筹兼顾、合理科学地开发自然资源。水景艺术的元素离不开溪流、瀑布、湖水、鱼池等, 这就是生态的多样性, 满足了现代化文明构建的需求。比如, 在隆重的奥运会和亚运会中, 可以应用水的重叠和雾化的效果、历史悠长的石头路、生态湿地的结合, 还原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特色, 蕴含着中华名族上下5000年源远流长的名族文化。体现出自然界生态的多元化, 创造出无限的自然风光宝藏。

2.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体无非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的综合体, 水养育了人类, 蕴含的文化底蕴即是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水的文化构建形式具有哲理性、文化性、艺术性。它的文化性体现在“有德、有勇、为善、循理、智慧”的文化特色;一句自古以来的“上善若水”充分地体现出了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哲理性;“海上明月共潮生”水与月地交融都是水的赞歌。

3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3.1 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水景的营造主要有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有:流水、喷泉、湖水和压力水等。宁静明朗的水净化了自然空间和增加了美妙的气息。喷、涌、溢泉、间歇泉等压力水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美。水的时而宁静, 时而欢乐的声势和千姿百态地变化都富有动静结合的美感。结合音乐、光线、水射的提点, 在一些博物馆、展览馆以及风景区设定了一些音乐喷泉, 演绎了水火相容的艺术效果。无限的音乐带来无尽的激情燃烧, 给人们营造了清醒超然物外的最高境界。在溪水、泉水、池水等静态的水流中让人心旷神 (下转第95页) (上接第93页) 怡, 欣赏静止的绿色植被, 慢慢地品味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3.2 绿意盎然的艺术氛围

经过仰视、俯视、远观近看的欣赏角度, 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氛围。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种植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比如:在湖面上荡漾的荷花, 映衬着的水里环游的鱼类, 形成了和谐美好的局面。清澈透明的水在阳光照耀下折射的效果, 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美感。湖上垂直的杨柳、还有水杉、月榕树等和假山完美的融合, 形成了鲜明的错落感, 造成了完美的审美情趣。例如:杭州九溪玫瑰园, 自然山水与居住环境得到了和谐的共存。完整的小瀑布、绿色的屏障、石头上攀援而出的羽毛枫, 形成了美好温馨的画面。

3.3 水中享乐的艺术活力

水是万物之源。为了适应城市的生活、工作、娱乐的需求, 可以开展更多的活动乐园, 展示水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于山水之间也。在湖水的两边可以通过榭、舫、廊、榭等建筑的创建,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让人可以倚栏赏景、拍照留念。全面地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丰富变化的水元素, 将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融合起来。在一些地质公园地设计中, 利用水的倒影, 扩大人们的视觉空间。“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水孕育生机, 滋润万木, 是生命的源泉和人类的艺术财富。

3.4 半城山水、半城繁华的艺术价值

在城市园林的营造中, 山山水水的结合是这座城市最完美的结合, 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有鲜明效果的表达方式, 它突出了水的惟妙惟肖和城市生命力的浑然天成的艺术价值。在一些风景区里, 将一些具有审美意义的石头与伟岸、水流相互重叠和相互映衬。寄意于形, 在水的旁边可以安置一些类似动物的雕像或者是相关的历史人物造型, 让人不仅欣赏到环境的优雅, 还可以增长见识。在漂流的两道, 通过对奇山怪石和悬崖的应用, 更加赋予了这座城市多层次的艺术魅力。

4 结语

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的具体需求, 水景工程成为了点缀现代园林画龙点睛的重要突出部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水景特色的现代营造, 不但可以柔化自然空间, 增加艺术气息、保护生态多样, 还原自然风光, 还符合了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文化底蕴。让水景通过与其它自然元素设计的相互交融, 让人们享受精神上的追求和视觉上的享受。通过探讨水景营造的的各种各样的方法, 不仅是让环境更加环保和创造更加的艺术财富, 而且持续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如今丰富的现代设计的审美观念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拉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发展。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造地形的植被、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渠道来创造大自然山明水秀的的艺术价值, 以及展示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姿态。水景地营造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依据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 同时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 体现了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感。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营造方法,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王吉.试谈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义[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7)

[2]胡清坡, 杨永涛, 方伟迅等.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3]韩煜, 张志伟.蓝湖景苑西湖海岸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传统理念及应用[J].绿色科技, 2011 (3)

园林水景的营造 篇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使得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设情况已经成为了国家相关部门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园林景观对于提高城市环境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将水作为一种元素与园林景观进行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要点。将水景与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结合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自然美感。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水元素,将其以景观的形式融入到园林当中,是二者能共同发挥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园林建筑人文氛围的营造 篇3

【关键词】园林建筑;人文氛围;旅游经济

昔日,能令古人从园林景观中获得安抚和感悟;今日,能使人感受到先祖的胸怀和意境,使无言的花卉楼台渗进了浓浓的人情。因而,“园林景物”也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入人们的心中,同时炒起了一方的旅游人气。显而易见,在造园过程中,“人文氛围”的营造是不能忽视的一环。

1 “沈园”的文化积淀

一提到园林的“人文氛围”,不少人会想到绍兴的“沈园”。因为沈园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南宋词人陆游那篇优美,凄切婉转的《钗头凤》,及百年来人们根据陆游原作改编的戏剧,使沈园声名远播,百年流芳。

陆游作为一代文豪,一生坎坷,饱经风霜,忧国忧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词。但是在个人情感上,竟然也会和普通人一样有着抱恨终生的遗憾!寻常的花卉树木、寻常的楼台庭院,也因之添彩生情。无言的园林,因陆游诗文、戏剧的流传而成为“千古名园”,成为众多游客注目的旅游沸点。可见文化内涵、历史沉淀的挖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2 寻找“文化底蕴”

一个园林建筑,一座楼台,或者仅仅一条长廊的设计或修建,需要耗费人们大量的心血和资金投入。我们建造的许多事台楼阁,外观秀雅,融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风格于一体。不少园林建筑,中西结合,甚至搬来了欧洲、印度、俄罗斯或中东的造园风格,创意别出心裁,不可不说是“精品”之作。但是名气不大,游人廖廖,很难形成一方的旅游气候,达到预期的人气和经济效益。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缺少人文沉淀的挖掘,缺乏有创意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可以“创造”的,是可以“臆想”的,也是可以“寻找”的。比如,杭州的雷峰塔,游人一到那里就不由想起白娘子的故事;飞来峰,人们马上会记得济公的传说。但是雷峰塔下是否真有白娘子?“飞来峰”是否真从印度“飞”来?无人追究。不言而喻,那是子虚乌有的事,是前人臆想出来的。但是这些曲折离奇的传说,就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就能够炒起一方的旺盛旅游人气,能成为当地财源滚滚的“源泉”,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每一块土地都有厚实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地区都有特殊的人文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一段感人的传说,能让一座楼台、一个亭子、一所庭院,名扬四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海市蜃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进而带动一方经济。就看我们怎样去利用和创造了。

3 刻意挖掘有创意的“人文源泉”

近代以来,许多地方建造了众多颇有特色的亭台楼阁、园林庭院,但是不少园林建筑人气不旺,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有的秀雅楼台,竟然只能作为旅游景点附设的小卖部或者茶室来处理。也有的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只是还没有被人“发现”。 如,杭州的“望海楼”,地处湖畔凤凰山麓,其山襟江带湖,楼阁立于山巅。游人登楼、前赏西湖秀色,后观大江东去。古人称之:“临镜映西子,听涛倚钱塘”。

厚实的人文环境、动人的史实,为园林造景衬托了浓浓的人文氛围,如同沈园、如同望海楼、如同雷峰塔一样源远流长。使游人进入园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然而,一些历史名园现在大多处在闹市之中,寸地寸金,周边高楼林立,噪声不绝于耳,商业气氛浓厚,破坏了传统庭院刻意营造的氛围,使人感到格格不入。

4 结论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篇4

园林空间景观是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改造, 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 将它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空间组合。而在这个园林空间的建设中, 园林植物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园林绿化的不断发展, 人们逐渐意识到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 园林植物在建设中被广泛的使用, 但是在营造园林景观时, 要注意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特殊的生态条件, 合理地选择植物, 探究如何运用园林植物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为园林景观增加生命力。

1园林空间景观应用和规划的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 我国在园林建设方面就颇有建树, 园林设计不只是环境设计, 还包括空间设计, 这一点可以从古典园林的空间组合搭配中发现, 营造出的古典园林层次感强, 让人叹为观止。在现代园林建设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对艺术和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空间景观的营造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园林植物的应用对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能够丰富园林空间景观

由于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很多, 形态多变, 而且会随着季节变化, 因此可以结合其他要素丰富和完善园林空间景观。例如:可以将植物与地形结合, 除由于地形变化导致的空间感;还可以将植物与建筑配合, 以此来消除建筑物过于硬直的轮廓结构;与水和岛屿结合, 可以丰富水面的层次和色彩。除此之外, 通过不同的配置方式, 形成不同的轮廓线就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要想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感觉, 就要采用一小丛的自然式种植方式;要想协调建筑环境, 就可以采用直线、矩形等比较规矩的种植方式;要想营造一种开阔的空间气氛, 就要采用草坪或花坛等形式。

(二) 能够协调空间环境

因为植物是绿色的, 所以在空间营造中可以使园林整体的色彩统一, 除了能够美化环境外, 还能给人以轻松舒适的感觉。而且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不同, 选择适合的植物, 在大的空间用高大的植物, 在小的空间则选用精致的物种, 能够很好地协调空间尺寸和比例。

2园林植物中空间景观营造的技术

园林植物能够根据不同空间景观营造技术, 结合各种空间形式, 产生不同的效果, 从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植物造景可以形成多样的园林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中空间景观营造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横纵空间的营造

横纵空间的营造包括单点式的景观空间营造、对称式的景观空间营造、群丛式景观空间营造、植坛式景观空间营造、块平台式景观空间营造。单点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在比较开阔的空间环境中, 用单独的一株树木造型, 主要是想表现树种的姿态, 以观赏功能为主;对称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用两组效果相同的植物, 配置成具有轴对称关系的结构, 形成半敞开的空间, 它主要是作为夹景, 增强整体的延伸感, 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群丛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用多株植物进行不规则的近距离种植, 形成一簇, 为整体造景, 常用在庭院、广场和河畔等, 主要体现出自然界的群体美;植坛式景观空间营造是将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在一定范围内以固定图案种植, 形成花坛, 主要是为了表现植物个体的美感和整体组合后的美感, 常常用在道路两侧和交叉口、建筑物前、广场等地;块平台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人工种植的草地, 也就是人工铺植草皮或是播种草籽, 它是一种十分开阔的园林景观, 与自然地形相结合, 主要起到烘托建筑的作用。

(二) 不同场景的空间景观营造

根据不同的场景, 要选择不同的营造方法, 不同场景可分为建筑、水体、道路等。围绕园林建筑, 应该使空间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软化建筑的硬直, 使建筑空间融合于自然空间。对于体型较大并且风格庄严的建筑要选择枝干粗、树冠大的高大型植物;对于体型小巧、精致的建筑要选择枝态轻盈的小型植物;此外, 在庭院周围可以利用全封闭的植物空间来营造幽静的环境;对于一些如雕塑、花台、喷泉等建筑小品, 可以用篱笆点缀, 起到烘托的效果。围绕水体进行景观营造的时候, 要将植物和山水景观融为一体, 要以高大型的树木为主, 形成半敞开的空间, 树木的倒影与水景相呼应, 从而增加水体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引导观赏者对水景进行观赏。除此之外, 对于园林中堤岸的空间营造要以杨柳为主营造垂直的植物空间, 而对于岛屿的空间营造则要通过多种植物配置, 增加岛屿的层次, 形成覆盖型的植物空间。围绕道路进行空间景观营造, 要使道路两侧的植物与道路的变化相一致, 不但能够组织游览路线, 还能起到引导交通的作用。对于主路旁的植物, 主要选择较为高大的树木等间距的种植, 形成垂直的空间, 以达到林荫夹道的效果;对于次路和小路旁的植物, 主要要营造出自然的风格, 营造方式灵活多变, 可以根据视觉要求来选择树丛、花丛、草坪等, 形成美观的半敞开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剑, 张志国, 隋艳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01.

营造优美环境建设园林企业 篇5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即115厂)坐落在兴平市西城工业区内,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大型重点企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公司已成为我国航空电源系统和航空发动机系统设计和批量生产的重要基地,是我国航空电源系统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公司的园林绿化工作也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司绿化面积从2002年约1万平方米,到目前约13万平方米,厂房绿化面积达到95%,建成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优美环境。公司曾荣获陕西“园林式工厂”咸阳市“花园式工厂”称号,咸阳市首批“绿色文明示范企业”。多次荣获兴平市绿化先进单位。特别是自2003年3月启动的一流环境建设工作,历时三年的艰苦努力,工厂面貌及员工素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公司的园林绿化工作实现了质的跨越。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我们深深体会到,不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肯定能做成而且能做好。几年来公司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公司总经理杨宏岐、党委书记郭廷仁及公司主管领导,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工作,经常过问、召开专题会,对各节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定期检查,极大的促进了公司园林绿化工作,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园林绿化部门根据公司一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制度出园林绿化工作计划和阶段计划,采取措施,层层落实。

为了使公司园林绿化工作不断上台阶,公司制定了园林绿化工作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目标。年初,根据集团公司一流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B版要求,制定每年工作计划。根据公司一流环境整体规划,制定出中、长期规划,确保环境版块一流建设标准。

二特色管理健全制度

物业部园林绿化管理室的前身是绿化科,成立于1984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于2000年成立园林绿化公司,属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运作模式的单位。2006年随着公司资产整合,园林公司归属物业管理部,成立园林绿化管理室。现有员工26名,其中管理人员5名,工程技术人员2名,根据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的需要,目前该室已发展成为绿化设计、工程施工和绿化养护、花卉培育和苗木种植为一体的新型的绿化部门,并配备国内最新型的园林机械和浇灌机械。目前,我公司有剪草机5台,绿篱机1台,油锯1台,打药机1台,洒水车1辆。

园林管理室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每年定期组织去外地和其他单位学习,并请有经验的专家来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多方位的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

为了促进哦你公司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改善公司绿化面貌,美化职工生活、共走环境,公司先后制定了《园林绿化管理制度》,《绿化养护管理办法》。园林绿化部门制定了各岗位职责,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为公司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西北地区种植养护草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为此,公司《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草坪养护标准是,草坪生长良好,整齐雅观,绿色期200天以上,覆盖率95%以上,杂草率低于5%,无裸露土地。定期进行修剪、灌溉施肥、除杂草、补植及病虫害防治。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已初步掌握了草坪的养护办法,从基本上做到了一年四季草坪常绿。

同时,公司加强园林绿化的创新管理,以适应企业一流环境建设的整体要求。针对生产区,公司首先对厂房的绿化重新布置,在保持原绿化风格的基础上,本着“超前、新颖、合理、美观、节支”的原则开展工作,同时既要突出企业文化,又要体现企业的时代风貌,2004年我们对475厂房周围的绿化体现了一个“新”字,一改过去那种一种植高乔木作为行道树,小灌木进行点缀的较为粗放的绿化格局,以科学的绿化管理栽培技术为指导,取得了令人年满意的效果,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其次,以战略的眼光发展绿化事业,充分利用现有空地作为绿化发展基地,大搞种植业,在保证自己用苗的同时与市场接轨,仅这两年就开垦闲置地50余亩,种植各类商品苗木6万余株,每年相当一部分苗木可供绿化工程使用,这种做法不仅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净化了环境,同时为今后的工程用苗打下了基础。

第三,合理种植和科学管理一体化

过去搞绿化志种不管,造成大量的苗木死亡,给工厂造成极大的损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管理模式,采取工效挂钩、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的办法,绿化工人分片包干,各负其责,出现问题经济上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这两年我们对生活区的绿化也下了大力气进行了改造,从楼房的设计开始就考虑留足空地,使房屋建设和绿化等公益设施一体化,近几年,我们先后对“941—956”集资楼及欧瑞苑等住宅小区周围进行绿化,生活区绿化覆盖率达80%,给广大职工家属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规划与整治相结合努力营造企业优美环境

进过多年努力,我公司厂区及厂房内、外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厂区高大的雪松耸立在办公楼前和道路两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绿树与厂房错落有致,每年春天玉兰、樱花、桃花盛开,夏季丁香、玫瑰姹紫嫣红,九月桂花飘香,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目前我公司厂区面积45.86万平方米,可绿化面积15.34万平方米,已经绿化了13万平方米,已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95%以上。过去我公司厂区东南部有一片大约70余亩的闲置土地,到处长满了杂草与野树,堆满了建筑垃圾,从2003年开始,我公司三产中心下属的园林绿化公司进行大规模清理,先后投资约60余万元运走垃圾,回填新土,建成了多品种的苗圃基地;公司动力站内的氢气站,在安全管理上属于1类危险点,站内占地20亩,过去杂草丛生,割掉一茬又一茬,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动力厂将这20亩地无偿提供给园林绿化公司开垦后做苗圃,现在也变成了绿茵茵的苗圃。2006年他们还将厂区其他荒地、有裸土的地方逐渐都改造成种苗培育之地,这样一来既美化了厂区环境,有节约了资金。另外公司出资约90万元购买树苗、草皮、种花,组织专门人员常年对厂区花草、树木和绿化带进行修剪、维护保养。各单位也每周定期对卫生责任区进行打扫清理。

厂区内绿化带各具特点,根据厂区内不同的路段种植不同的树种,并以树种名称命名道路,如棕榈大道、樱花一条路、雪松路等,并在29#厂房北侧制作园林景观一处。

自2003年3月,公司根据中航集团统一部署,全面展开了一流环境建设,三年来共实施一流环境建设工程300余项。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立体规划,实施绿化工程改造13万平方米,使公司厂内绿化面积达95%,生活区绿化覆盖面积达80%以上。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一个清新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为了绿化美化环境,今年来园林公司加大花卉种植养殖力度,从2004年2万盆至2006年的6万盆花卉,有效地满足了公司绿化地美化需要。园林公司除加强日常的摆放需要,逢年过节,厂区、家属区的花卉摆放已成为职工工作、生活中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每年都在厂区、家属区摆花5万盆,办公室摆花3万余盆,受到了职工家属的普遍欢迎。

四、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 再创辉煌

多年来,公司领导始终将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新建了约5万平方米的航空广场,改建了憩园,种植了大面积草坪,引进种植了大量名贵树木,为员工提供了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绿环面积从2002年的约1万平方米,到目前的约13万平方米,营造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优美环境,漫步在花草绿地之中,身心格外舒畅,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爱厂如家”的情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新形势下的园林绿化工作,广大干部职工没有止步,又瞄准了新的目标。

第一、保持园林绿化成果 搞好绿化养护工作

历经三年的“6S”管理工作使我公司的园林绿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言说的好,三分种植,七分养护,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绿化养护上,从水、肥的供给和病虫害的防治上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

第二、注重细节管理 突出企业文化 走乔、灌、草相结合的道路

园林水景的营造 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意境;营造;环境

一、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概述

优秀的园林景观主题意境要具备氛围融洽、主题突出和意境丰富等特点,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出无限的精神内涵,因此它需要设计时能够充分提炼和把握自然景观的形象、特点与特征,在设计者脑内形成具有一定精神寄托并且被景象化的概念,然后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形式将这种概念具体化,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使观赏者在欣赏时能够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感受到这种主题意境下设计者所要表达的精神理念与情感观念,甚至体会到某些人生哲理。这种主题意境的营造是抽象化和具象化的有机结合,在表达上倾向于含蓄,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异曲同工之妙,调动人们的想象力来实现主题精神的传达。

二、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追求外观而忽略了主题及意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园林外观美化程度如何已经成为了该地方文明程度的体现。当人们出门散步、逛街、旅游之时,就会看到许多新建的草坪、景观大道或者城市广场,这些虽然给城市增添了许多景点,但是也拉开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许多园林景观建设盲目追求外观和视觉刺激,认为大片草坪的绿色效果就是城市园林需要的关键,而忽视了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很多广场大多没有大树遮荫,游园内设置的座椅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看到的都是昂贵的铺装、繁华的罗马柱、华美的色块等,并没有体现出具体的功能主题、担负起应有的文化职责。

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其设计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因此许多城市或地区纷纷开始效仿,然而推崇它的人只是看中了其块状的广场分区、大片方格路网的草坪、纵横的步道设计、大理石的铺装等,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晨钟暮鼓”这一主题,也没有感受到古都的魅力,享受宝贵的休闲时间,更无法感受到晨钟暮鼓当年的恢弘气势,现在的钟鼓楼广场充斥着繁华之景,没有遮荫大树,也没有谈天说地的休闲座椅,游人们在这里实在是无法将 14 世纪的文化底蕴与这座古都联系起来,只是匆匆的来、匆匆的去。

(二)主题过于繁多

不同的园林景观作品体现的心境是不同的,有些附庸风雅,注重诗画情趣,为了强调文化传播而设计了太多的主题。观赏者往往这一步还在缅怀古人怀才不遇的心境,下一步就跨入了开拓进取的时代浪潮;现在还在体会着中国江南小桥流水,转眼间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繁华。这种园林景观作品使得观赏者看到的文化信息太过于凌乱,也让他们失去了探寻和挖掘该景观主题和文化的兴趣。

(三)文化品位亟待提高

园林景观就如同所有的艺术品一样,需要人们的鉴赏,有些园林让人感到恬静而舒适,有些则感觉清冷而宁静,也有些会让人感到端庄而华丽,这主要是根据设计者注入景中之情不同而引起的感官和视觉差异。一些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大多就灌注了设计者的审美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真切感受。但是也有一些“味俗”的景观作品急需要提高其文化品位。笔者看到有些城市甚至出现许多令人费解的雕塑,例如苏州金鸡湖畔前段时间就出现了 2 组 6 尊裸女座椅雕塑,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现已经被当地城管局移走。不仅如此,一些县城入口处也不乏有一些或“一手擎天”、或“搞怪抽象”的雕塑作品,都无法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联想和高雅的情趣,甚至没有办法让人享受到艺术之美。

(四)忽视主题和环境的融合

园林设计者需要根据园林对功能和性质要求的不同,对其布局也要赋予不同的特点,然而目前仍然有一些园林作品的主题和环境无法真正融合在一起,只是盲目的追求大胆创新,而忽略了场所的功能要求和环境特征,从而使得该园林景观反映出的主题及文化都大失水准。

例如,陕西的森林公园建筑风格就缺失了自然的审美情趣,许多森林公园大理石的山门上用瓷砖镌刻出景点的名字,服务区内的酒店也为瓷砖地面、铝合金窗户,与其他城市宾馆相比并无独特之处,就连景观内的指示牌都是用现代材质制成,公共厕所、果皮箱等都无不透漏着现代化气息,人们身临其境并不会感受到山中之景。

三、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营造方法

(一)融会贯通、统筹全局

园林景观规划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不仅把握设计总体,也要合理布局细节,在规划过程中,规划设计者需要借鉴西方表现形式,但是也要遵循我国文化底蕴,重视古今结合、洋为中用,将现代化园林融合中国特色。与此同时,设计者也需要有一颗满足社会大众审美的平常心和诚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园林景观作品。

(二)要针对园林主题进行景观规划

一般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大多会突出园林中的一个主题,并由此主题来对园林进行命名。对于现代园林设计,设计者需要根据城市原有基础建筑风格来决定园林设计的主题风格,并在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在设计之前,设计者也需要对设计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园林原有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历史和文化底蕴,并为园林设计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形态特点、植物生长特点等也需要纳入到分析范围以内,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该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并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工作。

(三)重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设计除了要带给现代人更好的自然之美享受外,还要兼具现代艺术特色,在设计过程中要将人文与自然做到和谐统一。意境的设计和营造要人性化,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合现代人心理审美需求和行为心理特征,在保留自然美感的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设计时,注意景观的开放性与外向性特征的把握,合理运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实现设计上的创新,将文化之美蕴含其中,给人以丰富多样的精神享受。营造主题意境时,要注重自然精神的渗透和融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现代艺术设计形成更加具有欣赏性的优秀园林景观。

(四)古今结合,中西合璧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西方先进的园林设计思想也不断地深入国内。因此,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时,需要吸取西方园林设计的优秀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从而创造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园林景观。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金鸡湖,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其中,湖岸上的“圆融”雕塑成为了金鸡湖的一大特色,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志,而且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象征。城市广场以对称的形式与苏州市核心区域遥相呼应。水巷邻里则彰显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特色。我国传统文化崇尚与自然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西方园林则更多侧重的是一种对称美,讲究规则均衡的布局思想。金鸡湖区的景观设计在传承我国私家古典园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还积极地引进了西方现代园林景观建筑的技巧,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苏州。

(五)园林设计要融入生态保护的思想精髓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直接关系到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能否顺开展。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些景观仅仅只是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并没有认识到园林中的植物是否会对该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设计者不仅注重景观主题及文化凝练,也需要注重园林内种植的植物是否会对该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此来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最好能够使用本地植物,避免使用引入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为该城市打造特有的城市景观和植物景观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主题与意境是园林景观规划的灵魂,对园林景观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规划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统筹全局,做到中西合璧与古今结合,从而为人们创造更多优秀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瑶.园林景观相关概念的综述[J].价值工程.2010(33)

园林水景的营造 篇7

1 园林水景的营造概述

1.1 园林水景的营造原则

1.1.1 必须符合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

园林中要不要设计水体, 设计什么样的水体, 取决于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一般在大的自然式园林中均应设置较大型的水景, 以自然式的大面积湖泊形式出现, 有的还与瀑布、溪流相结合, 形成模拟自然的丰富水景体系;在小的规则式园林中或城市广场、大型建筑广场中, 多设置规则式水景, 一般以喷泉与规则式水池相结合造景。

1.1.2 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设计水景。

水景是园林中的用水大户, 一般在设计前必须考虑水的补充和排放问题, 最好能通过天然水源解决问题。对于小型水体, 可用人工水源, 做到循环利用。

1.1.3 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尽量丰富水景层次。

由于大面积的水体缺乏立面的层次变化, 不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意境, 通常可通过在水中设立岛、堤, 架设园桥, 栽植水草, 在岸边种植树木等多种手法, 达到分隔空间、丰富层次的目的[1]。

1.2 水景营造的基本形式

自然界中有江河、湖泊、瀑布、溪流和涌泉等自然水景。园林水景营造既要师法自然, 又要不断创新。水景设计中的水有平静的、流动的、跌落的和喷涌的4种形式。平静的一般包括湖泊、水池、水塘等, 流动的有溪流、水坡、水道等, 跌落的有瀑布、水帘、叠水、水墙, 喷涌的有喷泉。当然, 在水景设计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 可以以一种形式为主, 其他形式为辅, 也可以几种形式相结合。另外, 水的4种基本形式也反映了水从源头 (喷涌) 到过渡 (流动或跌落) 再到终止 (静水) 的过程。在水景设计中可以利用这种运动过程创造水景系列, 融不同的水的形式于一体。如我国某中心城市公园, 采用流水、喷泉、跌水等多种形式, 不仅形成水景与静止空间的融合性, 而且增强了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提高了城市的品味。

2 水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2.1 亲和性和延伸性

通过贴近水面的汀步、平曲桥, 映入水中的亭、廊建筑, 以及又低又平的水岸造景处理, 把游人与水景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 水景与游人之间就体现出一种十分亲和的关系, 使游人感到亲切、合意、有情调和风景宜人。

园林建筑一半在岸上;另一半延伸到水中;或岸边的树木采取树干向水面倾斜、树枝向水面垂落或向水心伸展的态势, 都使临水之意显然。前者是向水的表面延伸, 而后者却是向水上的空间延伸[2]。

2.2 暗示性和迷离性

池岸岸口向水面悬挑、延伸, 让人感到水面似乎延伸到了岸口下面, 这是水景的暗示作用。将庭院水体引入建筑物室内, 水声、光影的渲染使人仿佛置身于水底世界, 这也是在水面空间处理中水景的暗示效果, 利用水中的堤、岛、植物、建筑。各种形态的水面相互包含与穿插, 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景观层次丰富的复合性水面空间。在这种空间中, 水景、树景、堤景、岛景、建筑景等层层展开, 不可穷尽。游人置身其中, 顿觉境界相异、扑朔迷离。

2.3 隐约性和藏幽性

使配植着疏林的堤、岛和岸边景物相互组合与相互分隔, 将水景时而遮掩、时而显露、时而透出就可以获得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水景效果。水体在建筑群、林地或其它环境中, 都可以把源头和出水口隐藏起来。隐去源头的水面, 反而可给人留下源远流长的感觉;把出水口藏起来, 水的去向如何, 也更能让人遐想。

3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3.1 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静止的水面和紊流水可将周围景观映入水中成倒影, 形成景观的层次和朦胧美感。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 有托浮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当水面不大, 但在整个空间中仍具有面的感觉时, 水面仍可作为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基底, 产生倒影, 扩大和丰富空间[3]。

宁静的水面具有一定的倒影能力, 水面会呈现出环境的色彩, 倒影的能力与水深, 水底和壁岸的颜色深浅有关。紊流水略有波动, 细微涟漪, 趣味感倍增, 能强化池水的充氧作用, 以防池水缺氧发臭。水本身透明无色, 但水流经水坡, 台阶或水墙的表面时, 这些构筑物饰面材料的颜色会随着变化。因此, 对水景的设计, 除了关注水的形态本身, 还应密切关注水所流经界面的设计。

3.2 与周围建筑相结合

利用天然地形的断岩峭壁、台地陡坡或人工构筑的假面山形成陡崖梯级, 造成水流层次跌落, 形成瀑布或叠水等景观。跌水最终的形状和模式都由所流经的物体决定, 落水的速度和角度, 也是影响瀑布形式和声音效果的决定因素。在园林设计中, 跌水的形式极其丰富, 也是最能体现设计者或园林主人想象力及艺术品位的设计元素之一。

急速流动的、喷涌的水因混入空气而呈现白沫。流速与水压的设计决定了水沫的形态。落水具有形、色以外的声音效果, 其飞落的变化体态感染力很强, 形式则千变万化:如丝带式瀑布、幕布式瀑布、阶梯式瀑布、滑落式瀑布等, 在日式庭园中还模仿自然景观, 设置各种主景石, 如镜石、分流石、破滚石、承瀑石, 并出现有形无水的枯瀑等。叠水则通常指在欧式园林中常见的呈阶梯式跌落的瀑布。

管流跌水的水柱, 一般透明规整, 多个连排具有阵列感、气势感, 单个布置具有朴质感, 适宜与雕塑配合, 艺术效果强烈。

3.3 水石相结合

水石相结合创造的空间朴素、简洁, 现代水景设计中用块石点缀或组石烘托的手法很常见。水池面设计装饰小品, 诸如雕塑小品, 具有特色的造型、增加生活情趣的石灯、石塔、小亭等, 结合功能需要而加上的拟荷叶、仿树桩的汀步、跳石等, 结合系船缆绳之需的模拟动物的小憩座椅, 这一切都起到点缀园景和活跃气氛的作用。

3.4 水草相结合

水景设计离不开水生植物的设计。不同的水草生活在不同的水环境中。例如, 鸢尾草、蝴蝶花生长在靠近水池的陆地上;玉蝉花、菖蒲、水芹、芦苇、莎草等生长在水边;燕子花生长在水深7~8cm处:蔗草、茭笋、灯心草生长在水深5~10cm处;睡莲所需水深为30cm, 而它的种子发芽则需10cm水深:莲花、慈姑所需水深为20cm左右。萍蓬草则适合在1m左右深、无暗流的地方生长。凤眼兰则一般漂浮在水面上。小型池塘般可利用瓦盆栽种水草, 长成后再植入水中。较大的种植池在铺筑池底时, 就要考虑种植穴槽的位置, 可以选用盆栽或是砖砌水泥池槽。

4 结语

总的来说, 水的景观的营造, 是其本身的形体和变化并依赖于外在的因素。故在设计时, 应首先研究容体的大小、高度和容体底部的坡度。还有些不能加以控制的因素, 如阳光、风和温度, 它们都能影响水体的观赏效果。平静的水在园林景观中能起到倒映景物的作用, 流动的水则表现环境的活泼和充满生机感。综合运用水的这些特性, 同时深入研究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 才能充分发挥水元素的效用, 创造更多的艺术财富, 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要:无水不成园, 水文化、水环境和园林建设就必然有紧密融为一体的结合, 建设成其景无限, 其妙无穷的园林。本文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原则和形式, 分析了园林水景观营造的方法, 旨在为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营造,方法

参考文献

[1]罗金亮.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分析[J].现代园艺, 2012 (6)

[2] 胡清坡, 杨永涛, 方伟迅等.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园林水景的营造 篇8

1.1 柔化自然空间, 增加艺术气息

水景使城市园林景观整体上具有柔美性、流动性、现实性的艺术气息, 在原有基础上, 增加了与自然的联系性、清新性和快乐性。利用水变化自如形成倒影的特点, 让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又可以为人们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水作为新型的艺术形式, 其表达主题内容十分独特, 柔化了自然空间, 增加了景观的艺术气息, 营造了清新自然的艺术氛围。利用水的声色结合以及水的动静结合, 常常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公园里, 水景营造的氛围使其要表达的内容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假山、清水、泉眼、怪石组成的和谐画面总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体的正常活动主要依赖于碳水化合物, 水哺育人类成长, 其内容和意义蕴含着中国人民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力量, 水的文化底蕴具有艺术性、神秘性和哲学性的特点。它在文化方面的综合表现为有勇有谋、持之以恒。古人有云“上善若水”充分展现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哲学理念, 还有其它古诗句, 都表现了对水的追求与喜爱。

1.3 保护生态多样, 还原自然风光

水景的设计保持了生态资源完整性和多变性。景观结合人文理念, 凸显出地方文化特色, 并且为当地创建了人工绿色环境, 有助于人们合理有效的开发自然资源。水景的艺术组成部分离不了鱼池、湖水、假山、溪流、绿树等, 突出了生态多样性的特点, 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需求。

1.4 水景设计符合国人人为审美观

在我国古园林的建设中, 水景设计早就被应用了, 并且对水景的构建技能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把水景设计和我国古代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其中主要融合了古诗词文化, 其营造的意境美轮美奂, 意义深远, 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2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方法

2.1 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水景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营造出艺术氛围。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山川、流水、喷泉等。清澈见底的水净化了自然空气, 增加了审美气息。喷泉等压力水具有鲜活的生命了以及动态美。水时而温柔时而奔放的千变万化都极富有动静结合的美感。配合了光线和音乐, 在一些公园、展览馆、会议中心以及风景区建立了特色音乐喷泉, 彰显了动态水景特有的热情奔放。变化的音乐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使人们都能放松身心, 共同体验水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在溪水和池水等静态水流中, 人们沉浸在诗情画意的景象中, 欣赏这山山水水, 细细品尝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2.2 水景设计中的动植物搭配

(1) 对于植物的选择:第一, 确保水质健康干净, 要求在水中植物安置上尽可能使用与水体形态和水体规模相适应的植被。第二, 在进行搭配植物过程中, 要注意植物之间的疏密情况, 对植物需要的生长和蔓延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 避免分布不均和间隙过小。

(2) 对于动物的选择:在水中通常可以饲养一些水中动物, 一方面增加了水景的审美强度, 另一方面维护了水中物种多样性的特点。水中动物尽量选择当地的, 根据水域的区域面积确定饲养动物数量, 特别要强调的是, 要在水中建立一定的食物链。

2.3 园林水景的设计中高科技技术的运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各种现代技术的产生都能达到人们对水景设计的高标准。各种光、声、循环技术以及生态材料在水景中的综合应用, 促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

2.4 水景构成及设计方法

(1) 人工瀑布。在所有园林景观设计中, 水景中的瀑布基本上都是人工建筑的, 主要表现形式有阶梯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

(2) 人工喷泉。在比较大的广场上, 人工喷泉是最常见的, 其主要是由地下喷头自动感应大小不同的压力将水从地下喷到地上来, 再加上不断改变的灯光效果, 共同构建出五彩斑斓的场景。

2.5 水景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

给水方式是营造特殊水景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水景设计时, 要根据具体的水景效果需求和水景在园林景观中所处的位置, 选择恰当的给水方式, 偶尔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 对水景的给水方式进行特殊设计和特殊安排。

总而言之, 结合我国目前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需要, 水景工程已经成为园林景观特色部分的突出要素。水景特色的构建不仅可以营造艺术氛围、保护生态多样性, 还可以柔化环境空间, 还原自然风光, 符合了景观设计的发展要求。通过讨论水景设计的各种要素和方法, 不仅能让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而且还能创造艺术财富。现如今千变万化的现代设计的审美理念有效地促进了水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名蔚.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J].技术与市场, 2011 (7)

园林植物的空间营造分析 篇9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营造

园林空间是经久不衰的一门艺术, 是将植物, 山水, 不同的建筑等诸多元素进行组合, 以形成极具美感的艺术景观。园林的空间结构随着不同的时间变化形成奇妙的空间组合, 利用时间、空间、植物等形成为四维空间, 以体现季节的变化所带来的美感。园林植物造型的出现使得典雅细致的风格逐渐成为了大众中的流行, 作为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植物在整个空间的构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园林景观搭建的过程中, 通过将植物的季节性以及外形进行完美结合, 可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样式。目前大部分的园林景观主要是以古典的园林为主要表现点, 而对于相关的空间营造理论研究不足, 这使得理论引导实际在园林植物上出现不足。在这种大背景下, 只有将我国现有造景方法与先进的园林理念进行完美的结合, 才能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的景观特点。

1 园林植物的空间构成

园林植物的空间构成在理论上分为4个部分, 分别是虚实对比, 多功能性, 动态变化以及实用性。

虚实对比是整个园林空间中存在的一个重点, 是将整个植物的形象分为“虚”与“实”两大部分。“虚”是指所有的植物在空间上的构造所达到的具体意象, 而“实”是指真实存在的植物的实体。专业人士在进行园林空间的构造时, 以一定的美学意象为主体, 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形体进行美化, 以达到美学的意境效果。例如, 在进行植物园林构造方面, 其主要的实体是整个树冠的完整部分, 而虚体则是树木的枝干合成部分, 这两者加起来可营造出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美妙场面, 给人带来无尽的美好感觉, 以营造丰富的成长空间。

多功能性是园林植物发展的主旨, 利用其绿化作用以及不同的生态功能, 进行植物的观赏, 可以起到改善土质, 水土环境以及涵养水源的良好功效。同时, 通过对植物的不同形态进行完美组合, 把握植物的形态, 大小, 以及色彩等多方面的因素, 对植物的整个生长的空间以及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 以改变植物的生长特点。

动态变化是园林景观的一个特点, 是指园林的植物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的形态, 大小, 色彩组成特别的色彩。同时, 这些构成的空间并不会一成不变, 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四季美景, 丰富了景观的单一色彩。

经济实用性是园林景观一个独特的地方, 通过构建简单的园林群落以形成丰富的自然特色, 地方植物的选择可以增强地方的特别性, 使得整个植物的生长更具有特色。当地植物的选材也大大降低了植物运用的成本。乡土植物的选择可以实现整个园林的复杂化, 加大了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完美匹配和运用。

2 植物的空间营造方法

“园林空间”是由园林各要素通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加工, 所营造的不同尺度、不同效果的空间围合形式;从园林植物本身而言, 主要是利用顶平面、地平面和垂直面营造空间。人们对空间的体验或感知依靠的是感官, 滨水景观要素主要由软质景观 (如植物$水体) 和硬质景观 (如建筑物$构筑物) 构成。因此, 把握不同的材质对园林的美观影响, 可以极大程度地完善整个园林结构。

2.1 植物空间结构关系

园林植物的实体结构与空间形态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3个主要的部分:相生关系, 图底关系, 积极与消极的关系。这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的组合可以烘托出园林植物的不同特点, 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美感。相生关系是指园林中不同的植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相生相克的关系, 可以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图底关系是一种较为难以理解的关系, 是指将园林空间看作底, 而将植物看作是图, 在整个空间上进行植物的构造以及描绘, 以察觉整个植物的形态。积极与消极的关系是指外部空间不同的塑造感给人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觉, 当人能够察觉到整个外部边界时, 具有一定的围合感, 使得在这种空间生活的人感到愉悦, 这称为积极空间。而在一定的空间下让人感觉到这个空间无法判断, 虚无缥缈, 给人带来不安的感觉, 这称为消极空间。

2.2 乔灌草藤相结合

乔灌草藤是园林空间营造中常见的方法, 是利用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以及藤本植物4种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园林空间的整体组合, 以形成与自然亲近的植物群落的景观。这种设计方法能调和不同植物之间的属性, 使得植物的空间结构与四季的景观完美结合。同时, 由于植物在进行搭配过程中多样性, 决定了城市的景观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十分丰富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增强植物景观的生态性结构以及生态群落的稳定, 使四季的景观与空间的结构完美结合。这种塑造方法不仅提升城市景观的美观, 也加强地方经济的生态效应, 将城市的稳定性大大地进行提高, 减小了病虫灾难。科学地搭配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科学地引进外来物种, 进行不同冠状的植物剪裁, 形成出色的群落类型, 增加当地的生态安全性。

2.3 艺术化打造

艺术化的打造对于园林植物来说必不可少, 可以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以及进行一系列的明暗对比, 打造具有层次感的艺术效果和感觉, 使得整个空间极富有吸引力。专业人士通过打造极富曲折蜿蜒的道路, 不断变化的乔木植物以及整个河道空间进行丰富的变化。而植物之间由于气候日照等外界因素使得自身的花草树木更加鲜明, 提高了自身的空间特征以及结构。同时, 可以运用时下最流行的空间栽植技术进行艺术化的打造, 这种技术的相对尺度较大, 对于层次的配置要求也相对较高, 通过对不同的灌木数量进行搭配, 从而找到主次分明的感觉。例如, 在园林中间区域线性或成片种植统一形态的树种, 从而营造出开敞或是覆盖空间, 在空间的边界处相对错落有致地种植乔灌木, 形成整体空间形态上的繁简对比。除此之外, 还可通过空间对比加强各植物之间的艺术搭配, 拓宽植物表现的空间, 使得植物本身的形态与配置能够符合丰富的空间意象, 加强整个艺术的感染力。同时, 在植物的选择上, 应选择当地常见的物种, 以乡土植物以及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为主题, 去呼唤当地的人们对家乡的那一份感情, 也能突出当地的地方文化, 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 充满高尚的艺术气息。

2.4 人对空间的影响

营造好的园林景观不仅需要高超的艺术能力, 也需要与人的活动空间进行结合。综合来说, 城市的不同生活环境决定了不同的配置方式。对于有水资源的区域, 对于人们的流动性以及停留时间更为关注, 因此, 这类地理特点需要更好的遮荫空间, 以充分满足人们休憩的需要。譬如, 在有水的地方丰富城市的绿地效应, 通过建立不同的凤凰花以及羊蹄甲等观赏性植物, 使得整个空间更加亲切。积极地掌握人工打造的三种主要的空间类型, 协调人与空间的关系。下图显示了垂直、覆盖以及半开敞空间3种类型, 不同的类型对于园林空间的构造起着互补的作用。垂直空间地平面是草坪, 垂直面由乔木构成 (如水杉、银杏等) , 这种空间重点凸显在竖向与上部的围合感。半开敞空间主要是三面 (如乌桕、垂柳) 围合成竖向分割面, 基面最好是草坪或矮小灌木 (如贴梗海棠、月季) , 尽量不要影响视线, 覆盖植物空间是利用植物的树冠或形成绿色走廊式。 (如图1) 是由行道树形成的“隧道式” (绿色走廊) 空间, 导向性及运动感较为强烈。

3 结论

通过对植物空间的合理化打造, 使得植物自身具有更强的多变性以及可塑性, 使得植物能与空间结构进行完整地整合, 产生多样化的效果, 加强园林植物空间的更进一步发展。同时, 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植物的选择, 考虑不同季节的植物落叶情况, 使得园林植物的空间营造符合观赏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园林植物的空间构造时, 不仅要考虑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也要考虑植物与人物活动之间的关系, 使植物之间的构造符合人类的美学要求, 从而营造更科学, 更美丽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吴妍, 孟祥庄, 赵培培, 戚澍.寒地植物景观的营造——红旗岭南湖公园植物种植设计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1)

[2] 吴仁武, 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 2011 (2)

城市生态水景的营造探究 篇10

1 国内水景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园林水景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设计和管治两方面。

1.1 水景设计的问题

1.1.1 水景设计与污水治理缺少同步考虑。

在水景设计时, 注重景观手法和景观文化方面的表现, 缺少对水质污染治理问题的考虑。

1.1.2 破坏水岸生态。

硬质化的池体结构及生硬的驳坎设计, 破坏了水岸的生态系统, 消灭了人的亲水性, 使得生态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

1.2 传统水景污染的治理方式及问题

1.2.1 物理方法。

(1) 引水换水。将原水体中变质的水排出, 灌入水质较好的清水。但水资源在我国相当匮乏, 一次性换水必然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因此此法不能用于长期的水体治理。 (2) 循环过滤。在水景设计初期, 设置配套的过滤系统和循环水泵。但如果水体面积较大, 定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 使得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且费用也较高。 (3) 底泥疏浚。疏浚是指挖泥增深, 排除水体中过多的淤泥。但不能达到水质更加清澈的预期目标, 不能彻底地清除污染源。 (4) 曝气充氧。多采用自然跌水曝气和机械曝气, 能够及时处理污染;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1.2.2 化学方法。

主要是投加化学灭藻剂来杀死藻类。短时间内效果明显, 但时间长, 富集作用明显, 对水质的污染也会不断的增加, 使一般的水生植物无法生长。

2 城市生态水景的营造

2.1 配合生物多样性规划, 强调水系的连通性

天然水系为城市的整体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蓝本, 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廊道, 可以有效加强物种、物质的空间运动和原本孤立缀块间物种的生存和延续。所以, 强调水系的连通性, 必须站在绿地系统规划的高度, 结合物种多样性规划综合考虑。

2.2 生态驳岸设计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岸坡植被及水生植物种类要丰富多样, 结构要完整, 使得水岸自身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水岸设计曲折有致, 深浅有度, 岸坡适当的入水等都大大地增加亲水性。生态驳岸可以充分保证水岸与水体间的水分交换与调节, 对水岸生态系统有很好地促进及平衡作用。

2.3 利用雨水, 规划设计水景

雨水资源是维系包括水资源环境在内的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景观设计师通过设计生态集水区收集、贮存和处理雨水, 并将它同城市公园等结合起来。这种方式简单可行、效率高, 而且花费低, 节省水资源。

2.4 恢复水体的“生物自净”功能

水污染的治理是城市生态水景营造最突出的难题, 传统的治理方法很难有好的效果。在自然水体中, 动植物、微生物、有机及无机物相互间构成一个循环的食物链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 水体具有了“生物自净”的功能。所以恢复城市水景的水体“生物自净”功能就能很好解决水景的污水问题。因此, 水景营造过程中, 通过合理配植水生植物, 适时投放水生动物、微生物及有机无机物, 是目前治理水污染较有效、也较经济的办法。

2.5 设置涉入系统

人的介入使水的景观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但作为一个生态环境, 过多的人为行动必将使生态遭到破坏, 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涉入系统, 限制人的行为。如限制临水路宽及临水建筑规模等。

2.6 使用绿色环保建材

在河道、岸线等的改造和临水建筑、桥梁等景观建筑物的建设中, 应选择天然的或无污染的建筑材料或装饰物, 尽量不要使用辐射性强、易污染环境的化学合成材料。

3 展望

城市水体景观是整个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景观的闪耀点, 水是城市的一切源头。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水景, 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一个生态的水景必须通过生态状况、景观效果、亲水程度、健康性质、经济成本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测评。城市生态水景营造中水景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大量科学试验表明, 传统的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和底泥疏浚、投药等物理化学方法都是对污染后的水体进行治理, 没有从成因即水体富营养化生成机制上进行治理, 故用不了多久势必会引起重新污染。我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治理污染, 缺少一个系统全面合理的构建体系。城市生态水景建设是摆在城市规划者和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应把现代科技与师法自然相结合、水处理设备设计与水环境景观设计相结合、人工设计和生态恢复相结合等理论模式用于城市水景的设计中, 如此营造出的水环境, 不仅节约了建设和维护费用, 而且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水系的生态结构。

参考文献

[1]金元欢.城市生态水景的生态设计和综合治理[J].浙江: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谢小萍, 李文驹.结合雨水利用的小区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3 (5) :94-99.

[3]刘滨谊, 周江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 2004 (3) :49-52.

[4]崔心红.建设湿地园林, 改善生态环境—上海市湿地园林建设的探索[J].中国园林, 2002, 18 (6) :60-63.

[5]肖笃宁, 李秀珍, 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江南古典园林营造特征分析 篇11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环境美;人文美;空间美;意境美;工艺美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2-06-26

修回日期:2013-05-20

江南古典园林精巧别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园林造景艺术逐渐现代化、商业化的今天,分析总结江南古典园林的特征,深入挖掘和继承江南园林独特的造园手法,使之古为今用,对延续江南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江南园林大环境的美学特色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有自身独特的地域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人文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1.1自然环境条件

江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非常适合花草树木的生长;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则分布着一些山地、丘陵;河道棋布、湖泊众多,降水充足,物产丰富。在这样的自然地域条件下,江南一带便呈现出风景山水清幽淡雅,草木温润清净,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独特景观,这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

1.2人文环境条件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宋朝以后,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使江南地区的商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为造园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南宋建都临安以来,有大批文人士大夫因逃避社会而南下江南,丰富了江南地区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为以后江南地区古典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1.3思想环境条件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而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因在当时的社会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借助老庄与佛教思想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从而形成了江南地区老庄与禅宗合为一体的“隐逸”哲学体系[1]。老庄思想推崇无为浪漫、纵情山水的人生态度,禅宗理念则以清净淡泊、随缘无求为最高人生境界,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文人士大夫们将“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精神生活理念赋予传统园林之中[2]。展现出江南传统园林平淡清深、幽雅脱俗的意境之美。

2 文化意境与游赏情趣的美学特色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常借助自然山水这一载体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这种山水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学思想也渗透在古代江南造园活动中,对江南造园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1立意高远、追求意韵的艺术境界之美

造园立意犹如确定文章的主题,正如清代钱泳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3]。只有确定立意之后,才能通过特定的营造形式表达出造园者的思想和情感。江南古典园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所以只要片石勺水,丛花数竹,就能表现出进退自如、宁静自然的野逸境界,还可以通过园景表现出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园中花草山石的选择搭配、亭台楼阁的组合布局宛若立体山水画,描绘出空灵隽永、脱俗清新的自然意境,让人感觉如在画中游,并体会闲静清和、澄怀忘机的空间氛围,这是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2.2诗画情怀、追求雅趣的养性畅神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的风格多受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影响,所以园中的景物搭配、草木栽植都力求遵循传统山水画创作的立意和构图原则,使整个园林的构思、布局富有人文底蕴。特别是园林中的意境常常借助诗词匾联来体现,这种形式就像绘画中的题跋,很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加强感染力。如网师园中的待月亭,其匾额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自唐代文人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对景品联确实别有一番诗意。将这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用于园林之中,使得江南古典园林并非只有自然山水之美,还上升到一种高雅的情操与意趣。

3 选址和布局的美学特色

江南地区城镇繁荣,为园林叠山理水提供了理想的建造场所。同时手工艺人技艺高超,能工巧匠辈出,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江南园林虽然占地不广,但也有千岩万壑,清流碧潭,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选址”是造园的第一步,“相地合宜”则是造园的基本原则。江南地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所以南方园林通常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不规则的平面形状,自由灵活。既不追求对称,又很少考虑外向要求,建筑风格轻巧通透。最为典型的是苏州畅园(图1),因为身处闹市,为避免外部干扰,采用内向布局的形式,以水池为中心,并环绕水池四周布置建筑,从而具有向心和内聚的感觉。

4 建筑空间与组成要素的美学特色

江南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理念指的是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无限的自然,从模拟山水的“形似”,升华为写意式的“神似”,创造出无尽的流动空间,这种“以小见大”的造景手法是江南古典园林设计突破空间局限的特殊方式。

4.1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流态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组织呈现出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的变化特征,表现手法上由起始、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阶段组成,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艺术形式和内涵。同时,整个园林空间的组成非常精巧有序,大空间中包含若干个子空间,并且相互连通,前后呼应,园中建筑布局、山石草木的安排也做到了错落有致,别具韵味,游人往往几经曲折才能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以苏州留园的局部建筑空间为例,自入口进入古木交柯处,然后向西经绿荫至明瑟楼,向东经曲古楼、五峰仙馆至石林小院,整个空间形态都是借助自由转折的曲廊来连接各单体建筑,或由建筑物互相交错来分隔空间,形成了极其曲折多变的空间序列,极大地增强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化感。这样的空间设计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可以使城市空间表现避免平铺直序之感,让空间真正流动起来,创造出“活”的空间。

4.2层次分明,渗透相连的灵通之美

江南园林通过分隔与联系等方式来处理空间关系。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划分院落和空间层次,因此江南园林在空间上关系分明,层次清晰。空间之间通过影壁、廊桥等互相延伸与渗透,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图2)作为架空的廊桥,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又使两侧的空间互相渗透,从而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4]。站在桥上桥下能充分感受到近景远景的相互转换。另外,江南园林还借用大量镂空的门、窗使分隔的空间形成对景,加强了园林空间之间的呼应关系,如从狮子林中立雪堂前院的复廊看修竹阁一带的景物,因为廊的侧墙上有若干连续的六角形窗洞,透过窗户向外部取景,有忽隐忽现,步移景异的感觉。这种普通的处理手法,对丰富空间效果的作用十分显著。

4.3含蓄内敛,对比和谐的旷奥之美

江南园林呈现出来的是封闭、内敛的空间形态,注重园内空间和景观之间的关系。观赏者游览园林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园中,园内与园外空间几乎隔绝,并不发生关系。这种造园布局源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因此江南园林经常采用这种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藏于偏僻幽深之处,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表现了含蓄收敛的建筑特色。

另外,为了解决江南园林空间的限定性问题,造园也时常采用对比手法,将园内大空间分成若干个不等的小空间,通过运用回廊、漏窗等加强空间渗透和对比,使景观因空间不同而产生变化,最常运用这种对比手法的案例是苏州留园的回廊(图3),从平面图看,入口曲折狭长,十分封闭,但又由于处理得十分巧妙,不仅没有使人感觉单调乏味,相反还能与园内的主要空间形成强烈对比,有效地突出了主要空间。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空间,丰富了空间层次,消除了空间的约束感和限定性,以达到旷奥和谐的效果。

5 植物配置和理山叠水的美学特色

造园最重要的要素是山水、建筑和花木,这些元素互相关联和渗透,共同构成了园林景观的有机整体。江南园林经常利用花草植物为整个园林添加幽雅气韵。

5.1合理配置,尊重自然的生态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种植,遵循以地方树种为基础、外引树种为调剂的基本原则;选用的植物品种比较丰富合理,充分考虑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不同层次植物的组合搭配。对植物种植的设计手法自由灵活,组合方式随意,避免出现较多的人工痕迹,如拙政园中(图4)的梧竹幽居、远香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观赏花木为主题,园中花木有的群植、有的孤植;有的密植,有的散植,并不刻意追求均衡整齐,通常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使前后左右形成不对称形式的均衡。植物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无多少人工的痕迹。这种自然的种植手法在今天的景园设计中也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5.2造型秀美,季相分明的时序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主要通过对植物枝、干、冠的形态塑造,使植物景观呈现出优美的形态,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使人更易于理解造园者的思想与内涵。如狮子林古五松园庭院(图8),有桂花Biodeterioration、柏树各一株,前者袅娜窈窕,后者苍劲挺拔。另外园林中植物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并随四季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季相效果。留园五峰仙馆前庭院的植物栽种方式以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种植品种采用多种花木间种的配置方法,有柏Sabina、榆Ulmaceae、罗汉松Podocarpus、紫藤Leguminosae、梅Philadelphus、石榴Punicaceae、海棠Begonia、玉兰Magnoliaceae、夹竹桃Apocynaceae等十几个品种,其中有常绿树、落叶树,有属乔木,有属灌木,栽种方式以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一年四季均有变化。因此,现代庭园设计中也可以参考这种种植方法,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疏与密、主与从的排列,花木品种则可以兼顾四季景致。

5.3山水相应,动静结合的哲理之美

江南园林的山和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理山叠水更是江南园林的重要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堆叠山石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主从分明,错落有致;其次是选址恰当,避免构图直线化,注意外轮廓的虚实变化;最后是所选择的山石要玲珑剔透,即符合“透、漏、瘦、皱”的原则。如留园中的石林小院(图5)是一个以山石为主题的小庭院,园中耸立石峰,形态极其秀美。庭院理水多采用集中理水的方式,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建筑,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可使有限空间显得开朗幽静,水池本身多采用自由曲折的形状,并辅以山石,富有自然情趣。如江苏常熟赵园的中部庭院(图6),集中用水,水池偏于一侧,从而留出较大面积用于堆山叠石,并在其上广种各种乔、灌木,与水池对比衬托,形成山林野趣。

6结语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在园林之中,表达了以老庄为代表的先哲们的哲学理念;体现了中国美学最丰富的意境文化。对江南古典园林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将对当代园林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曦阳.“隐逸”思想与江南古典园林审美[J].设计,2011(5):77-78.

[2]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93-100.

[3]钱泳.覆园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审稿编辑:杨学成 杨宏烈

作者简介:

郦文俊(1980- ),男,浙江诸暨人

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与营造 篇12

1 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

园林植物空间是用各种具有观赏或实用价值的植物, 运用造景艺术的布局手法适当地配置其它园林要素而形成的。园林植物空间主要由底面、竖向分隔面、覆盖面三个维度构成, 三个构成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植物可用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面。

1.1 基面

凯文·林奇说过, “空间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 但唯一的连续的面却在脚下”, 可见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的暗示, 保持着空间视线与其周边环境的通透与连续。在园林设计中, 可用作基面的植物材料是各类低矮的草坪、花卉和地被植物。当基面上覆盖有不同种类、不同高度的草坪或地被植物时, 这个区域平面范围的界限是明确的, 不同植物之间的交界线暗示了空间的领域性, 而其竖向面上的界限则是模糊的, 不具备实体的视线屏障空间通透, 一览无余。

1.2 竖向分隔

竖向分隔面是由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构成的一个面, 是园林植物构成空间的最重要表现。竖向分隔面形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的空间围合感。树干如同直立于外部空间中的支柱, 他们多是以暗示的方式来表现竖向分隔面, 其空间的封闭程度随树干的大小、疏密以及种植形式而不同。同时, 叶丛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影响着空间的围合感。阔叶或针叶越浓密、体积越大, 其围合感越强烈。而落叶植物的封闭程度, 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夏季较封闭, 冬季较开敞。落叶植物是靠枝条暗示着空间范围, 而常绿植物在竖向分隔面上能形成周年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

1.3 覆盖面

大中型乔木的树冠相互连接, 构成了园林植物空间的覆盖面。植物空间的覆盖面通常由分枝点高度在人的身高以上的枝叶形成, 即h≥1.8m~2.0m, 它限制了伸向天空的视线。覆盖面的特征与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相关。夏季枝叶繁茂, 遮荫蔽日, 封闭感最强烈, 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条组成覆盖面, 视线通透, 封闭感最弱。种植时植物树冠之间至少重叠1/3, 覆盖面相接, 形成整体, 更易创造出封闭感。

2 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

园林植物空间以时间维度为导向, 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三个构成面通过多样的变化方式组合, 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

2.1 完全封闭植物空间营造

垂直向上类植物枝干相互交接, 形成了紧密的竖向的空间边界, 当此类植物和低矮的水平展开型植物配植时, 人的视线被封锁严密, 围合感更加强烈, 而高大的乔木作为上层覆盖整个空间时就形成了完全封闭空间。这类空间的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均由植物覆盖, 空间无方向性, 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

2.2 覆盖植物空间营造

覆盖植物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 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 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高大的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 此类植物不仅分枝点较高, 树冠庞大, 而且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 树干占据的空间较小, 所以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 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此外, 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 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2.3 开敞植物空间营造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时形成的植物空间, 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开敞空间。这种空间没有覆盖面的限制, 四周开敞、外向、无私密性, 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空间范围的限定是比较明确的。人处其中, 视线通透, 视野辽阔, 心情舒畅, 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

2.4 半开敞植物空间营造

半开敞植物空间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四周围不全开敞, 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 方向性强, 指向开敞面。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 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 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 达到“障景”的效果。

2.5 竖向植物空间营造

用植物封闭竖向面, 开敞顶平面, 中间空旷, 形成了一个方向竖向、向上敞开的竖向植物空间, 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竖向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上面是敞开的, 使人翘首仰望, 将视线导向空中, 能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和隔离感。此类空间在纪念性园林中常出现, 人在竖向的空间中走向目的地瞻仰纪念碑, 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崇敬感。

3 结语

在园林设计中, 借助植物材料作为限制空间的因素, 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园林植物空间。这些植物空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生改变, 原本的开敞空间可能最终会成为覆盖空间或封闭空间, 竖向植物空间亦可能成为封闭空间。因此, 在进行植物空间营造时, 要充分了解植物在分布、习性、花期、体量、形态、色彩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还应对植物的空间特性、色彩属性等艺术构素的特性有熟悉的了解, 并挖掘其形态及组合的可塑性及多样造型, 使各类园林空间巧妙组合, 有开有合, 有明有暗, 有虚有实, 相互流通, 相互渗透, 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 是园林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园林植物是空间的弹性部分, 是极富变化的动景, 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 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空间构成的三个维度, 提出了五类植物空间及其营造手法。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构成,营造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第2版)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赵爱华, 李冬梅, 胡海燕, 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19 (3) :136~138.

[3]凯文·林奇[著], 黄富厢[译].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通信技术工程下一篇:类比思想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