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住区

2024-05-09

水景住区(精选7篇)

水景住区 篇1

1 引言

随着房地产的迅猛发展,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已经从“居者有其室”。上升到“居者优其室”, 由此可见,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将是以后房地产开发和设计的一个重点内容。目前从商业步行街到城市广场、再到居住区, 都在加大水体、水景的设计, 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的水景住宅和喷泉广场。驳岸作为居住区水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材料的选用, 形式的把握都将成为其设计的重点。

2 居住区水景驳岸设计的现状

现今的水景驳岸设计打破了原有的硬质铺装驳岸设计的基本形式, 通过设计不同种类的驳岸形式, 充分体现了居住区水景的自然性和艺术性。同时利用水景植物、动物等造景形式, 使得水景驳岸变得更有艺术性。部分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审美需要, 结合现代人的生态理念, 设计出了一些原生态的水景驳岸, 使得居住人群更加的能够体会亲近水和戏水。尽管如此, 在现今居住区水景驳岸的设计上还出现了一些缺点和不足, 具体表现如下。

2.1 驳岸设计缺乏整体性

近年来一些驳岸设计当中, 忽视了水、岸与动植物的生态关系, 从而破坏了生物链和生态系统, 使水成为死水、臭水, 最后导致水景的荒废, 也就形成了现今大多数小区水景的“无水之景”的现状, 如一些居住区水景驳岸设计为了片面追求外在的美观程度, 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 再加上大量的硬质铺装, 这种设计形式虽能解决其稳定性, 但是却使得居住区的水景的生态系统被彻底的破坏, 水景的景观作用、空气净化作用等也就无从体现。

2.2 亲水性环境营造不足

居住区的水景是营造小区景观环境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水景驳岸作为水景设计的载体, 在整个景观环境的设计上以及亲水情怀的体现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诸多的居住区水景的驳岸设计缺乏设计的合理性, 有些设计在尺度的把握上缺乏合理性, 有些在形式的设计上缺乏变化, 水景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性也就无从谈起。

2.3 缺乏地方景观特色

居住区的水景设计为了追求“高大上”的外在设计形式, 大量的使用国外植物品种和国外设计表现形式, 使得驳岸建造一味追求异地景观特色。虽说这种设计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居民的眼球, 但是缺乏本地资源利用、无法体现地方特色的驳岸设计, 最终加大了后期的驳岸维护的难度, 同时也降低了相关材料的使用寿命, 在设计的持久表现力上无法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

2.4 忽视了驳岸的景观营造

在现今的居住区水景设计上, 大多数的设计师把大量的精力和设计构思投入到了驳岸的设计上, 而忽视了驳岸周围景观环境的营造, 这也就造成了驳岸设计与周围的景观环境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 也因此使得景观环境缺乏艺术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景观设计师和植物造景师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 在设计上各自为政, 导致周围植物和水体都是单一的景观, 无法融合。二是景观设计师在垂直景观的设计上搭配不合理, 因此毫无美景可言。

从以上的居住区水景驳岸设计的现状可以看出, 有些设计师花费了较多的精力来设计驳岸, 但仍存在不足和缺陷, 结合现今人们的审美趋向与生态观念, 本文提出了水景生态驳岸的设计理念。生态驳岸设计作为居住区水景驳岸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形式, 具有以下的内涵和意义。

(1) 生态驳岸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上维持居住区水景生态环境的平衡, 让水景体现艺术性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2) 提供链接水陆的纽带。驳岸作为水的载体, 限制了水景的形态, 同时也隔断了水陆的联系, 生态驳岸能够较好的完成水土交换的功能。

(3) 节约建设水景成本。生态驳岸的体现一种地域性的设计理念, 要求设计者最大程度上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 植物的种类等, 这样就能够节约建设成本, 同时也能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提升植物的成活率, 并体现地方的景观特色。

3 居住区生态驳岸设计形式

通过对水景驳岸设计现状的分析和生态驳岸内涵的提炼, 结合笔者的相关实际工作经验, 总结设计了适合居住区水景景观营造的生态驳岸设计类型。

3.1 台阶式生态驳岸设计

此类型的生态驳岸设计采用了块石结构, 但是在相关分块石缝隙上做了渗水处理, 这样既能够提供水土交换的空间, 同时也能较好的提供驳岸的稳定性, 此种生态驳岸适合落差加大的水景驳岸设计 (图1) 。

3.2 自然形生态驳岸设计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者冲蚀较为严重的区域, 我们在驳岸的设上可以用一些石材作为护坡, 在石材之间留出一定的缝隙, 再集合乔木、灌木的防护作用, 既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景观群落, 同时也可以形成比较合理的生态系统 (图2) 。

3.3 自然原型驳岸设计

对于临近自然水域的居住区, 可以利用周围的水生植物作为驳岸的构筑材料, 这样既能进行合理的材料利用, 同时营造了自然生态的驳岸设计。

4 结语

本文主要设计了3种生态驳岸的设计形式, 设计的原则和出发点是为了满足当今生态理念设计的需要和居住区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护。

生态驳岸设计是驳岸和水相连, 能否让受众人群一目了然, 这也说明了水景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生态设计的必要性。本文中, 通过归纳分析, 阐述了一些原则和方法, 也设计了一些新的形式, 希望能为居住区水景驳岸设计提供一些设计的思路和借鉴。总的说了, 生态驳岸设计需要紧承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多做研究和调查, 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为生态环境的营造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伊红珊.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施工设计[J].河北林业科技, 2009 (6) .

[2]李海琳, 刘立钧.浅析驳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 2008 (11) .

[3]肖观秀.园林水体生态驳岸设计探讨[J].节能环保, 2014 (7) .

水景住区 篇2

1尺度不当使活动体验质量下降

同一活动在不同环境中发生给人的体验不同,如划船,在城市河流、公园湖泊、山区河流中划船,给人体验完全不同,一个游憩地应能满足多种体验,在这些体验中,生理和心理体验占的份额很大。户外体验质量与游憩空间密切相关,任何活动都需要使用空间,空间面积多大,什么性质的空间取决于活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同样大小的空间,其背景不同,在里面活动的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这说明活动空间的外围环境对使用者的体验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外围空间即影子空间〔penumbra of space),这种空间需求随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在活动体验评价中有重要作用。

现今居住区的建设多为一次性规划,在短期内分期实施,居住区建筑风格相对同一。由于从设计到建设的时间紧迫,在居住区水景空间的设计上,往往没有太仔细的推敲。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尺度过大,且没有人活动的水景空间。

2不适当的建设

正确认识居住区水景空间,是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对居住区水景空间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角度的“风景如画”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居住区水景空间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因此,一个好的居住区水景空间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它是居住区中理想的生态带,

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目前一些居住区的水岸设计,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排污等。将滨水区的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居住区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即截湾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此举确能立竿见影,使水岸看上去显得很“整洁”、“干净”,但是却忽略了许多缓慢而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典型的“U”字形硬质岸线结构,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使水景空间这个居住区中最具生态价值的环境失去了活力,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渠道。 设计者必须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已有环境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景观规划,把居民们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把居住区的其它空间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真正意义的居住区水景空间。

3与居住区特有的文化气息相背离

浅谈居住区中的水景设计 篇3

关键词:交往;水景;空间1当下居住区的发展现状

伴随快速城市化进程,我国居住区景观建设正蓬勃发展。在继对居室内外环境品质的要求逐渐得到满足后,关注点正悄然转向居住区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同时,高层甚至超高层住宅已占据了大部分的城市住宅建筑用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对生活在这种“高耸入云”的建筑中的人们的感受乃至社区交往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总体要求

现代景观设计包括分区功能流线、视觉审美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四项方面内容。综合这四项方面进行设计能为人们带来愉悦的户外交往感受。同时,对于人们感受景观环境、促进交往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使用功能的了解、借助于景观视觉形象的感知、体验物化了的景观生态环境,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共鸣,即所谓情景交融、触景生情,都是一个优秀的居住环境所具备的吸引力。通过各类造景元素,充分展现地方特色、实现人性化和生态设计理念,达到舒适性要求。其中,水体要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3水体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象征着豁达智慧的人生态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天生具有亲水的行为习性行。因此,水体要素在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中作用不可小觑。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核心是要将有限的场地规划出尽可能多样的空间,水景作为一个潜力非凡的造型媒介,能对空间加以组织和丰富,并创造出促进交流的活动场所,使居住人群产生归属感,加大外出活动的概率,增进人们交流的动力。(1)限定空间。水元素对空间的限定方式主要有竖向和水平两种形態。竖向方式主要以垂直的形态为特征,如喷涌的喷泉、跌落的叠水、徐徐的水幕等;水平方式的限定应用更为广泛,如深邃的湖泊、宁静的水池等。对空间的限定可以通过用一种方式进行,或以一种限定方式为主,别的形式为辅的结合方式,营造出或轻松愉悦、刺激震撼或开阔静谧的空间氛围。(2)镜像空间。水体自身的特性能将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实景,形成镜像交错、虚幻与真实的画面,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营造出画境般的效果。通过这种视错觉产生的审美,吸引人群的自发活动。(3)引导空间。人往往对线状的水体有溯源的心理。在空间中,水体和其他构筑要素组合运用,形成空间动态序列,达到连续的引导作用,营造出宛若自然、层次丰富的空间环境。

4案例分析

(1)项目概况。“百洋·欧典”位于襄阳市襄州区,南临航空路,由两个地块组成,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容积率3.0,绿化率37%,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建筑规划结构简洁,海外异域风味浓厚,带有新古典建筑特征。整体体现楼盘高雅尊贵的品质。(2)设计构思。本方案设计理念的核心是“绿色生态·邻里交往”,为体现这一主题,景观构架是以中心湖为核心景观轴线向四周延展,将水景观作为联系整个居住区的纽带,使居住区空间的层次围绕水景观展开。在本方案中以带状溪水形式展现源源不断的理念;面状池水的形式来象征百川归流的喻义。通过亭桥廊架、漫步道、林荫广场、亲水平台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中央水景花园。(3)水体要素营造交往空间。通过不同的水景处理营造出交往空间不同的主题和感受,在注重环境整体性的同时,通过不同的水体的组织形式,形成各组成环境的独立语言和设计立意。1)入口水景区——强化区域感。入口处采用动态水体的形式,用音乐喷泉结合层层跌水处理,一方面突出了入口强烈的导向性。另一方面在联系和引导居住区景观空间层次中起着重要作用(见图1)。两侧高大的香樟行道树、色彩丰富的灌木花坛、镂空的金属球雕塑和精致醒目的logo标志,强化引导性(见图2)。这些景观要素与动态水景相结合,突出了入口处的欢乐活泼的气氛,一方面比较吻合周边的商业氛围。另一方面,作为居住区的入口节点,标识明确、区域感强,能增强小区居民的认知同一性,强化归属感。2)中心水景区——形成向心感。中心水景区形成居住区的开放空间,设置面积适宜的开阔水景,岸边设亭、廊架,用于观景(见图3)。亭廊本身也成为水景的主体,形成相对独立的景观空间。采用自然式驳岸处理,使得水岸线层次更加丰富,令人仿佛置身野趣田间,配合仿欧建筑形态,呈现出英式风景园般的油画效果,营造“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见图4)。由此美景,人们的交往行为得到强化,场所的向心感显得更加亲切和自然。3)组团水景区——突显领域感。美国建筑师纽曼在分析高层住宅区犯罪率高于低层住宅区的原因时,指出高层住宅居民感到户外空间与己无关,结果互不相识,从而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由此可见领域感对于居住环境安全、和谐的重要性。组团水景区形成了居住区内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集中体现该空间的领域功能。通过营造宅间的溪涧景观,结合小体量的动态水活跃邻里氛围,促进住户之间的交流活动,突显领域感。

图1入口水景区平面图图2入口水景区效果图图3中心水景区平面图图4中心水景区效果图5结语

对特定空间的建构不仅表现在实体围合上,还可以通过水体要素的设计来传达空间的本质。水景的设计对空间有限定、镜像和引导的作用。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是首要问题,从人的心理尺度和行为需求出发设置景观资源和要素,以水景设计为载体,尽可能创造亲和力强、充满互动感的邻里空间气氛,力求表现大自然返璞归真的形态和意蕴。参考文献:

[1] 陈金顺,陶勇,马冬梅.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08(12).

[2]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丁绍刚.风景园林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陈鹭.居住区景观的若干思考[J].建筑学报,2008.

[5] 吴忠.居住区景观空间营造中的水景设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探讨 篇4

它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是人类喜水这一天性的驱使所致。但随着以水景取胜的居住小区的相继建立,人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水景设计往往以观赏为主,忽视人的参与性;水景的设计缺乏生态性,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等。那么,在生态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应该怎样来创造一个平衡、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正是文中所要探讨的话题。

1 目前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重形式轻内涵

现在水景的设计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其实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比如在实际的设计中就往往为了追求图面效果,获得房地产商的认可而常常是不顾实际的地形地貌状况和需要而生搬硬套一些水景体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设计趋同,缺乏整体性,缺少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更有悖于传统理水造景理念。这样的设计在国内目前还是有一定比例存在的。

1.2 重人工轻自然,忽视生态原则

水景设计建造未能很好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及地形特点,忽视那种天成的田园式魅力和近人优势。如现在很流行的溪流设计,几乎所有的水景住宅都有,有些甚至被用在了自然河流的旁边,可谓是东施效颦了。

1.3 缺少对人们需求的尊重

其实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设计中急功近利,不顾现实需要,只是为了完成设计任务而去设计,缺少调查分析,对水景设计的细节与原则不了解。

2 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

2.1 尊重人们亲水的权利,给人以享受的空间

1)亲水平台的运用。由于人具有亲水性,在小环境中缩短人和水面距离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置亲水平台和亲水栈台,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亲水平台是一个人可以最亲密地接触水的场所,可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

2)亲水步道的设计。亲水步道一般是紧贴河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级沿河岸的台阶组成的,有些台阶淹没于水面以下,有些则高出水面,这样,就可以使人们的亲水活动不受水面高度变化的影响,沿着石阶在水边漫步的同时,只需弯下身子,就可接触到水,与水的亲近程度非常密切。

3)重视人的全息性。人的全息性反映在两个方面:a.不同的年龄段。居住区环境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认知自然的环境和景观;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娱乐和健身的场所;为老人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和精神回归的家园。同时,居住区环境要为不同兴趣的人群提供丰富的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b.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环境和景观。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有一种内在向往自然的需求。

4)注重人际关系的水景设计。中国人很重视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大多通过场所的合理布局才能体现出来。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区中,邻里关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水景正是可以通过“水”这一特殊的媒体,起到沟通邻里关系的作用,因为人天生的趋水性,使得水可以较容易地成为人们联系的纽带,由于水的存在,人们更加乐于外出,乐于在水边游戏、休憩。

2.2 师法自然,丰富水景内容

滨河景观生态规划总的目标是改善河道景观结构,加强景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滨河景观的持续发展。

3 具体水景设计中的空间类型

3.1 点状空间的水景设计

点状空间一般可布置在居住区的楼间绿地,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一种向心的、内聚的空间特性。水景形式可采用涌泉、小型喷泉或者结合小型的雕塑作水景。整个水景的气氛不可过于喧闹,水面周围一般配以常绿的耐修剪的绿篱,修剪整齐以与人工水池相配,不采用落叶植物以免污染水面。

3.2 线状空间的水景设计

线状空间的水景形式一般采用自然河体、人工溪涧(见图1)。利用水体的联系作用,各种不同要素都可以依水而建,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由于线状空间的水面可起到系点的作用,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的要素可以统一在水面的基底之上。线状水面可根据不同空间采取多种分隔手段,小的水面可采用水陆相互萦回的方法,造成引人入胜和无穷无尽的幻觉。相对集中的小块水面,则可以形成多个小局部的中心,使得空间丰富并富于变化。在线状空间的水景设计中,可灵活运用汀步。由于线状空间的水深有不同的变化,可根据水深的不同种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群落可以以莲、睡莲、菱角等一些水生植物为主。挺水植物群落通常可由芦苇、香蒲、水葱、荸荠等水生植物组成。溪涧沿岸应尽可能地种植当地的野生花卉,构成不同的色彩群落,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3.3 面状空间的水景设计

面状空间的水景可布置在中心绿地或外围公共绿地。按“大空间宜分,小空间宜聚”的原则,大的水面可用岛屿、桥堤、建筑、垂柳等不同构成要素进行空间的分隔,利用透视线的变化,来加强水面的宽阔和深远,形成一派壮丽的水面(见图2)。根据水面体量大小,水边建筑可采用单体的亭、榭、桥,也可采用组合的亭桥、廊桥等。桥可有汀步、梁桥、拱桥、平桥、曲桥、折桥、浮桥和吊桥等多种形式。这些桥在长堤游览线上起着点景休息作用,在远观上打破横堤水平线构图,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的作用。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周围景观的视野相协调,尤其不要妨碍倒影产生的效果。

4 住区水景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强化生态环境理念,注重整体布局首先要注意住区水景在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中的位置与所处地域及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对居住区中原有的水土资源要加以保护和利用。对原有天然河道、洼地等要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并尽量保护和改善原有动植物生态环境。利用原有地形合理安排供、排水及净化循环系统。对水的应用,不论是作为主景或配景,均应把握好水景的形式与尺度,布置时应考虑与建筑群落布局的协调及对居住环境的作用。临水住宅应控制滨水岸线的过度开发,注重岸线原始风貌的延续;住区中等水景宜有聚有分、动静结合、自然曲折,避免单调、呆板;小尺度的水景较亲切怡人,适合于要求安静且不大的空间。总之,应通过合理的布局,使水景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外部空间。

2)满足“以人为本”的功能性需求,重视公众的参与性及安全性除满足传统的观赏价值外,还必须满足前述现代人类所需的其他功能以及利用其对小气候的调节功能而予以针对性地选择水景形式。对不同人群要区别对待所以应提倡“用景”与“看景”并重。应将水景与绿化相结合,组织公共开放空间,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性,同时必须注意保障亲水者的安全。无论从水深、岸坡设计,还是临水防护及警示设施等都应给予认真考虑。这些都能增进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搞好社区建设,而且也可视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3)增强水景的个性以及与整体景观的统一性水景营造最忌形式化的摹仿,而要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水的诸多特性,以及水景构成手法,创造独具匠心和始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景观。

4)注意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增加水景时代特色,增强维护治理手段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今后,天然的造景材料会逐步减少,而各类新型建筑材料及声、光、电等新技术、新产品却层出不穷,运用得当,有利于增加水景时代特色。

5 结语

水景使住宅建筑与居住环境提高层次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其营建应坚持一些共通的原则,但逐渐增多的水景设计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与污染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水景生态设计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扬杰,谢鲲.景园水体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柳骅,夏宜平.水生植物造景[J].中国园林,2003(3):59-62.

[4]陈能场,郑煜基.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生态规划——以东莞“森林.湖”小区为例[J].生态环境,2004,13(4):532-534.

水景住区 篇5

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从古至今, 人类的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发展, 城市的建立, 经济的增长, 均是从河流开始向外辐射, 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中的建筑越来越密集, 逐渐形成混凝土森林, 汽车越来越多, 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对所居住的环境景观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不仅仅要求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 比如生活区四季常绿, 三季有花, 更对整个居住区的内外环境景观提出高层次、多方位的功能要求。人们希望走出房门即可拥有小桥流水, 假山亭台;而水作为园林中的重要载体, 它的灵性, 它的柔美, 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更在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 增加空气负离子、除尘, 降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居住区中设置的水景获得了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同时也成为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亮点”的重要元素。随着各地房地产业的兴起, 各种以水景为题的楼盘项目层出不穷, 衡阳市也不列外, 笔者有幸参与了好几个大型楼盘的规划, 设计, 施工跟进, 如衡阳市湘水明珠小区、北城明珠小区、世纪新城小区、华瑞园、御江帝景、都市村庄等一些地产项目, 它们无一例外, 均是以水景作为园林特色。水景不仅供观赏外, 同时起到了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比如水景形式不合理, 建设及养护成本过高, 运行不良等方面的问题, 笔者就衡阳园林水景中的问题加以分析, 且提出部分改进意见, 以供同行参考。

2 居住区中水景的类型

现代居住区常见水景, 从外形上来区分, 有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从形成上来分, 则有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之分;而从形态上来分, 又有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之分。

2.1 静态水体的设计

水景设计中的静态水大多为池塘和湖泊, 造型多为不规则式, 主要通过自然蜿蜒的岸线来围合水体, 在边界多点缀自然山石、木桩等天然材料来建造驳岸边, 或直接以草坡入水, 周边搭配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通过水体的镜面效果, 映射周边景物的倒景, 赋予静水以特殊的景观, 有时水体中也会点缀大型喷泉设计, 做到静中有动。如衡阳市湘水明珠小区、北城明珠, 都市村庄、世纪新城等小区, 区内有天然水体, 利用地块内天然的水体加以改造, 形成双湖一湾为心的格局, 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的水源, 可节约不少成本。

2.2 动态水体的设计

园林水景中的动态水体, 强调的是“动”, 如居住区中的小溪流和喷泉、瀑布及跌水等形式的动态水。其中溪水蜿蜓曲折.时隐时现, 时宽时窄, 占用的空间且小, 小溪两侧还栽植有绿化花木、又置有自然山石等, 与其它景观设施一起, 共同营造出多姿多彩、细腻生动的自然空间, 从而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如衡阳市香江水岸新城、珠江棕榈园、华瑞园、御江帝景、湘水明珠等居住小区。喷泉也常应用于居住区园林水景设计中, 特别是以意大利, 法国等欧式园林风格的园林中, 喷泉是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 因喷泉在居住区不仅可单独成景, 也可与其他园林小品配置成景观。同时, 喷泉具有灵活多变, 可采用不同形状的喷头, 表现出观赏性极佳的立体而动态的喷射效果;喷泉还可采用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 给人们带来欢悦的声音和丰富的听觉享受。喷泉所形成晶莹剔透的水花;夜晚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 可以表现出梦幻般的效果。垂直形态的水体, 如造型有多种类型的澡布和跌水瀑布, 其中常见的澡布有直落式、盈落式、散落式、喷射式等, 再与配山石、植物配置, 可构成极特的景观, 雄伟壮观, 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而居住区的小型瀑布与水池、小溪相连, 也令人感受到亲切、自然, 独具韵味。要获得瀑布佳音, 也可通过调整水流和水面的高度, 改变一下瀑布下方石头的摆放角度来获得。

3 水景设计及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1 水景形式不合理

3.1.1业主不考虑实际情况, 片面追求大面积的水景, 追求开敞、壮观的气势。3.1.2部分水景驳岸设计平直, 呆板、僵硬,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严重脱节, 自然式置石随意摆放, 岸边岩石大部分裸露, 没有布置植物进行柔化, 没有达到设计目的。3.1.3风格混搭, 欧式园林风格的居住区水景在用材, 布置方法带有明显示中式的处理手法, 显得不伦不类, 笔者曾经见过一个设计图纸, 在欧式风格的规则小水池中散置中式水景中常见的大块景石。3.1.4水池放空后, 水池中水管及景观灯具裸露在外, 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3.2 水景投资建设不系统

3.2.1设计时, 业主不考虑实际情况, 一味追求大而壮观的水景效果, 要求设计大面积的水面, 设计及施工时投入大, 在投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 只能减少其它景观方面的投入。3.2.2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不够充分, 比如缺水地区设置大型的水景, 在水源补给等方面成本增加。3.2.3对项目用地内的场地情况研究不够深入, 场地标高处理不太合理, 园治中讲, 高处可筑亭台, 低处可挖池沼, 但设计中有时考虑不太到位, 往往适得其反。

3.3 水景运营不良

3.3.1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 很多水景在建成后, 只在节假日才适当开放 , 平时基本关闭, 利用价值不高。3.3.2由于水资源越少越紧张, 各地缺水现象严重, 如果水面过大, 水分的蒸发也随之加大, 对水资源是一种巨大浪费。3.3.3后期养护跟不上, 有些项目人工溪水量不足, 慢慢形成死水, 成为蚊虫, 病菌的滋生之处, 水质变绿, 变黑, 气味难闻。

4 完善水景设计的建议

4.1完善水景形式设计

4.1.1运用中国园林中对水景的诸多造景手法,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重点位置重点打造。比如居住区原始地貌中本身拥有天然湖泊、池塘, 河流等天然水面, 可以对现有天然水景加以改造, 局部位置可以根据设计进行扩大, 做到阔者辽阔, 狭者萦绕, 通过塑造半岛、滩涂, 湖中小岛等景观丰富水面层次, 使水面形状蜿蜒曲折, 做到师法自然,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比如在入口以及中心景观区考虑布置水景等等。4.1.2水景设计时可考虑布置景亭、廊架、景桥, 亲水木栈道, 水中汀步, 绕湖游路, 喷水雕塑, 人工及自然式跌水等诸多景观元素, 水边布置多层次, 多组团植物, 多设置一些的休闲、活动空间。比如在水边设计景亭的, 本身就可以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同时又可以给人们提供了供人们休憩、交流的空间场所;景桥的设置, 既分隔了空间, 增加水面层次, 又可以丰富游览路线, 创造出步移景异的景观, 同时桥梁本身就是园林中的一道景观;水中汀步, 水边木平台, 曲折的木栈道, 入水台阶等可以满足人们赏水、 (转下页) 嬉水的需要;喷水雕塑, 跌水等可以增加水的灵动, 比如诗文中形容的清泉石上流, 让人通过聆听水的声音, 使身心得到放松, 心灵得到净化。4.1.3注重园林驳岸的处理手法, 应该尽量少有采用生硬的混凝土驳岸, 多采用自然式坡岸, 可以采用水坡入水, 自然岩石护坡, 点缀水生植物等多种形式对水边进行处理, 特别是采用景石的时候, 应注意景石的合理搭配, 或立或卧, 成簇成群布置, 置石应埋入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上, 并布置多层次的, 成组团水生植物对其进行柔化处理, 让人感觉置石本身就应该出现在此位置, 当然这样做有不小的难度, 对景观设计及施工人员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4.1.4水景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可参与性, 人类对水本身就有一种喜悦性, 看到水就希望去触摸水, 这更多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居住区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园林水景中也可设计戏水池、沙滩、亲水平台、水雾等活泼、自然的水景元素, 创造出既自然, 又生动, 且丰富的室外景观。4.1.5水景中如果布置有给水管, 灯具等, 应尽量对其隐蔽处理, 比如水底灯可以采用暗埋式灯具, 给水管也可以尽量埋入水池结构内部, 或设计中就考虑设置管沟, 上面采用活动盖板遮挡, 这样可以方便今后的维修养护。

4.2 合理进行水景投资建设

4.2.1设计时应该做好投资成本, 设计目的, 景观效果, 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多环节的论证分析, 不要一味追求大而壮观的形式主义, 可以在主入口位置, 中心景观区等人流集散位置, 设置适当规模, 形式的水景。从一开始就对成本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4.2.2如果项目所在地水文源丰富, 可能适当加大水体面积, 充分利用当地水文条件, 否则应减小水体面积和数量, 重点位置设置水景, 可以利用中水作为水景用水, 不得直接利用自来水作为水源补充。比如东莞海逸豪庭项目, 地块内就存在天然湖体, 因此设计时只在重要位置点缀适当水体, 而不用另行设计大面积的水面, 有效的降低投资。4.2.3如果要涉及大量的开挖土方, 尽量通过挖湖堆山, 地形塑造, 做到地块内的土方平衡, 减少土方外运, 降低工程造价。

4.3 确保水景良性运行

4.3.1加大后期养护力度, 可以设置生态净化区, 放养观赏鱼类等, 水边的植物多勤修剪, 以免拥塞水道, 种植水生植物比如狐尾藻等, 能有效净化、修复受污染的园林水体, 这不仅投资少, 而且运行成本也低, 且易管理、景观效果佳等优点;同时, 为这保证植物景观次影响水体岸边其它景物倒影的观赏, 一般水生植物的面积不宜大于水面的三分之一, 比如根系发达的睡莲, 荷花等宜采用种植盆进行栽植。4.3.2有条件的项目可以采用膨润土防水垫等柔性材料作池底, 上面再回填300厚左右的掺砂的土壤, 利于水中植物的生长, 而不是单纯的采用混凝土结构, 这样既可以降低造价又可以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生态环保。

5 结论

居住区中的水体设计, 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 且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如要设计大型的水景, 前期及后期在资金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 需周密计划, 慎重考虑。作者经过多年工作体会, 综合比较所经历的一些案例, 认为衡阳市有些居住区水景设计, 尚存在水景形式设计不太完美, 水景投资建设不够系统, 水景运营有待完善。在居住区中的园林水体设计中, 要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重点位置重点打造, 完善水景形式设计;合理进行水景投资建设;加大后期养护力度, 确保水景良性运行。创造既自然、生动、环保且丰富的室外景观。

参考文献

[1]吴为廉.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6.

[2]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3]赵金盘, 王美娟, 尹红等.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合理运用[J].现代园艺, 2011 (3) .

水景住区 篇6

1.1 地域生态水景内涵

地域生态水景主要是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能够充分适应地域气候条件, 发挥景观中水景的最大效能, 使水景内外环境中的要素、信息、能量能够最大程度地循环高效的使用, 它自身也是一个能维持生态平衡、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1]。地域差别对景观环境设计影响很关键, 要想发挥理想的水体景观效能, 就必须考虑生态水景的地域性。

1.2 水景植物的分类

根据植物与水体的相对位置, 可以将水景植物分为3大类[2]。第1类, 水生植物, 指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 统称为水生植物。主要有:荷花Nelumbo nucifera、菖蒲Acorus L.等。第2类, 湿生植物, 指生长在过度潮湿地点的植物。主要有:莎草科Cyper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第3类, 滨水植物, 指能临水种植的, 耐潮湿或在浅水中都能生长的植物。主要有:三角枫Ace buergerianum、垂柳Salix babylonica等。

1.3 水景植物的景观功能

水景植物可以丰富水体周围的环境, 活化环境、模糊景观空间的界限, 突出景观主体, 给人造成连绵不断的空间印象。再次, 水景植物可以划分空间的层次, 赋予水景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 配合空间上纵横向断面的叠合及时间差, 构成立体三维空间, 借助水景中其他要素制造景深。另外, 水景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消除水体当中的许多污染物, 起到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3]。

2 目前居住区水景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 目前昆明多数居住区水景过分追求植物的景观效果而忽视生态净化功能, 长期下来, 水景渐渐干涸或者消失;另外一方面, 设计中对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认识不足, 种类不丰富, 植物配置仍显单调, 植被过渡僵硬, 缺乏自然感, 尤其是在立面设计和季相变化方面尤为突出。

3 生态水景植物造景

3.1 植物选择

植物是生态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水景植物选择以昆明当地水体中存在的植物为主, 另外, 尽可能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态水景的净化能力[4,5]。从地域生态性、气候环境、净水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 筛选出昆明居住区生态水景推荐使用的植物有以下几类:

3.1.1滨水植物 (35种) 。黄连木、池杉、水松、水杉、垂柳、清香木、朴树、小叶榕、海棠、羊蹄甲、滇合欢、鸡爪槭、三角枫、枫杨、滇润楠、叶子花、迎春、芭蕉、黄槐、鱼尾葵、棕竹、火棘、云南含笑、刺葵、八角金盘、南天竹、冬青、天门冬、吉祥草、满天星、蜘蛛兰、肾蕨、凤尾蕨、三叶草、常春藤。

3.1.2 湿生植物 (17种) 。

毛茛、驴蹄草、水芹菜、八仙花、马蹄莲、龙胆、红莲子草、象草、金丝草、水麦冬、黑麦草、藨草、龟背竹、美人蕉、野芋、水芋、花叶芋。

3.1.3 挺水植物 (30种) 。

水花生、黄花蔺、石龙芮、千屈菜、丁香蓼、香蒲、花叶香蒲、黑三棱草、蓖齿眼子菜、泽泻、泽苔草、慈菇、灯心草、香菇草、水葱、旱伞草、芦苇、斑茅、鸢尾、燕子花、空心菜、菖蒲、花菖蒲、石菖蒲、雨久花、海寿花、再力花、纸沙草、荸荠、鸭舌草。

3.1.4 浮水植物 (12种) 。浮萍、紫萍、满江红、丽藻、菱、荇菜、荷花、睡莲、亚马逊王莲、芡实、莼菜、萍蓬草。

3.1.5 沉水植物 (11种) 。

水鳖、孤尾藻、菹草、伊乐藻、马来眼子菜、小茨藻、海菜花、波叶海菜花、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

3.2 植物造景

水生植物造景时, 要注意改善水面构图, 适应水体的边界形式, 植物占池面的1/3为好;植物的组合和搭配, 充分考虑水中和驳岸边缘, 兼顾水生植物品种和水景组合的季相搭配[6]。沉水植物要配植在浮叶植物与挺水植物之间的空隙处, 将水生植物通过水面的大小、空间开合程度利用植物不同形态、色彩、隐喻相互搭配、对比,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构成统一的居住区生态小环境。另外, 应注重植物构成形式的稳定性以及体现景观的自然美, 力求模仿、再现自然水景之美。

3.2.1 静态水景植物造景。

静态水景植物配置除了满足一般的种植设计要求外, 还应结合水域景观的空间特点, 强化其作为软质景观的效果。主要采用配置绵延的湿地植物群落带, 结合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搭配。另外, 根据水体由深到浅, 依次选择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岸边选择配置滨水植物, 丰富驳岸景观层次。

3.2.2 动态水景植物造景。

(1) 河流的植物配置:滨水植物采用垂柳、水杉、美人蕉, 水生植物采用野菱、睡莲、荷花, 湿生植物采用菖蒲、旱伞草、芦苇、千屈菜、驴蹄草、萍蓬草, 形成高、中、低3个植物层次, 丰富岸边景观。 (2) 溪涧的植物配置:滨水植物采用三角枫、鸡爪槭、红枫等体型不大的植物, 营造静谧的空间;水生植物采用睡莲等;湿生植物采用水葱、再力花、花叶芦竹、泽泻、旱伞草、鸢尾等。 (3) 喷泉的植物配置:喷泉应配置多样甚至杂乱的多种植物混合, 深绿色或暗色的树作为晶莹水体的背景;另外, 植物配置应突出水源头神秘感, 水源处配置低矮的地被植物为佳。 (4) 瀑布叠水的植物配置:瀑布周围适合配置喜湿植物, 如:苔藓类植物等。小型瀑布周围的植物一般追求简洁的效果, 能很好地烘托瀑布主景;另外, 为了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通常配置高大的树木作为背景, 通过种植乔灌木增加水体背景的高度, 给人一种地势高低起伏的景观视觉体验。

3.2.3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种群应丰富多样, 可以丰富植物林冠线, 与建筑的整体轮廓线相协调, 注重植物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层次的运用, 实现乔、灌、草、藤相结合, 增添视觉景观。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 合理配置, 不仅能够提高生态效益, 而且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3.2.4 驳岸的植物配植。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 自然式驳岸要求布置精细, 与各种水生及岸边植物花草、石块等相结合, 形成精巧雅致的景观。自然式驳岸:营造自然缓坡, 利用沙子、卵石形成漫滩驳岸, 让水缓慢延伸。 (1) 通过植物组成丰富、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带, 从而形成自然驳岸。 (2) 自然式种植, 忌成排、成列规则种植及整形式修剪。 (3) 岸边植根系发达的植物来稳固堤岸。 (4) 与水边、水中的植物群落的协调。 (5) 不同的水位深度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品种配置栽种。

4 结论

综上所述, 生态水景植物造景就是将水景与植物的生态存在及生态过程进行协调, 采用时间、空间、植物景观等混合配置形式, 营造水景植物的季节互补。⑴以上筛选出的105种昆明居住区水景植物符合昆明地域生态性的要求, 保留并展示原有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类型, 具有净化和景观双重效果, 能够反映生态和景观同一共存体。⑵水景植物造景应综合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间、个体、群落等因素, 重视物种间的生态景观的合理搭配, 注意控制优势种, 预防生物侵害, 构建动态循环系统, 促进水体生态的平衡, 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潘召南.生态水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4-46

[2]何绪钧.居住小区生态水景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3.24 (14) :72

[3]陈跃中, 唐艳红.生态水景——规划设计是关键[J].中国园林, 2011.12 (10) :34-37

[4]边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0-19

[5]苏晓毅.居住区景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121-123

水景住区 篇7

从园林的发展史来看, 一开始便注重理水,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魂所在。古人在数千年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理水经验。例如:将自然水体引入园林之中, 融合为完善的循环系统;“一池三山”的传统理水模式以及“曲水流觞”的风雅佳话;师法自然的自然山水模式与空间构造手法等都是理水艺术中的瑰宝。这在崇尚自然人居环境的今天, 对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及营造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遵从“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受到了当时诗歌、绘画及社会人文风气的影响。为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理想效果, 景点常利用真山、真水, 以及自然生长的植物, 加之灵活处理的布局, 将独具匠心的意境融入自然之美当中。

2.1 先秦时期

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周文王所造的“灵台、灵沼、灵囿”。 囿即为游玩休憩的园子, 囿中的沼为人工挖掘的池塘, 池水在为植被灌溉提供水源外, 还能饲养用来赏玩的鱼类, 而挖沼产生的土方则用以修筑为台, 这种挖池筑台的修建方式在后世得以广泛的运用。

2.2 秦汉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在秦朝。此时, 始皇帝一统天下, 大量的离宫别苑开始被兴建。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 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然毫无结果, 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 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 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此“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对后世的皇家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武帝在秦代一处旧苑址上扩建的上林苑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园林, 此园纵横300里, 苑中的昆明池更是烟波浩渺, 其在具备浏览渔猎的功能之外, 据传还具有模拟天象的神奇之处。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皇家园林的主要功能转为满足游园及赏乐的需求。这个时期, 私家园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隐逸思想使得造园者将自己的情思寄托于山水之间, 并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文人雅士借以传酒酬诗的活动——“曲水流觞”, 亦演化为一种水景模式, 被引入皇家园林之中。该时期园林用水依旧沿袭“一池三山”的模式, 例如:位于邺城的华林园, 就将漳水与宫城的御沟相连, 构建出完整的水系。

2.4 隋唐时期

时至隋唐时期, 园林的发展进入了全盛阶段, 除了以传统的方式采集地下水外, 也经常将外部沟渠中的活水引入园中。园林中的水体往往磅礴浩大, 除供游园赏乐外, 亦连通了城市的水脉, 与城市的供水系统融为一体。同时, 水景的形式也越发丰富——既有安静的池塘、深幽的水潭, 亦有欢快的溪涧、热闹的飞瀑。如以大兴苑为基础修建的禁苑之中, 就把灞水引入园中, 凿鱼藻池、筑鱼藻宫, 皇族常常在此观看竞渡抑或赏鱼嬉水。而唐朝年间更是开公共园林之先河, 长安城东南方位的曲江池就在平时开放给当地居民游乐, 而每逢会试放榜之时更是形成了宴游曲江的盛景。

2.5 宋明清时期

到了宋明清时期, 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 意境的营造以及道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已逐渐形成。宋代皇家园林的理水代表首推宋徽宗所筑的良岳。良岳的水东奔西流, 入池入涧, 入溪入谷, 构成了一个形态各异 (河、溪、涧、瀑、潭、湖、池、沼等) 的完整水系, 为宋代园林水景之集大成者。当时的私家园林亦出现多种多样的动态水景。时值明清时节, 园林的建造技艺己高度成熟, 园林理水方法向多元化发展。江南水乡的私家园林水源丰富, 结合山石创造各种各样的水态与水景。而皇家园林亦是包容了江南明媚、秀丽的水乡情境, 在原来浑厚、质朴、大气的山水风姿里揉入了几分婉约。

3 水景在城市居住区中的功能与作用

3.1 水景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空间构成的意义

居住区空间主要是通过道路、绿化带以及建筑的墙体等手段来进行限定与划分。尽管这样的方式较易实现空间的理性管理与秩序感的营造, 但却难免显得有些沉闷与单调。那么, 在空间中合理的组织和运用可塑性强且具备趣味性的水体, 就能够有效的活跃气氛, 避免空间的单调感;同时, 相较于墙体及绿化带, 水体能为自然的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且不会影响视觉的连续性, 即:水只区划空间, 而不影响视野。

3.2 水景在现代居住区中的视觉与心理作用

以水为主题的景观, 往往具有特殊的美感, 其在景观功能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古人有云:“水能淡性为吾友”, 水的宁静能慰藉人们浮躁的心灵, 水的灵动又能激发人的热情。静态的水景能够在无声无息之间平复内心的躁动, 如“心灵鸡汤”一般带来满足与安顿感;动态的水景则能够激活人的情趣, 唤醒内心深处的渴望, 使人精神振奋。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 在邻水的环境中, 人的体温会有所下降, 脉搏会趋于平稳, 从而对放松精神, 释放压力有明显的帮助。

3.3 水景在现代居住区中的生态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 自然界中水的存在会带来盎然的生机。在局部环境里, 水体还能调节环境温度、改善区域小气候。水分的蒸发在降低了附近气温的同时, 还能增加空气的湿度;此外, 无论是平静的水平还是由动态水景产生的细小水珠都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埃, 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并延长了负氧离子存在的时间, 使之通过神经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起到镇静、催眠及降血压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 水体的存在, 为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是现代的住宅区微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3.4 水景在居住区中的社会、经济价值

自古以来, 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休闲娱乐活动都是围绕着水展开, 如:垂钓、划船、观鱼、嬉水等。水及水景所具备的无形的引力能将人们吸引到一起, 使其周边形成一个既能释放压力、愉悦心情, 又便于社交的公共空间。从而促进居民们相互间的交流, 增进了解, 有利于小区的和谐安宁。

景观、生态优势, 使水景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开发中体现出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上海临黄浦江一带的住宅能否看见江面的滨江住宅至少差别3000元/m2;香港维多利亚海湾旁的海景住宅与同地段普通住宅相差近l倍价格;东京的东京湾、悉尼的黄金海岸、纽约的哈德逊等水岸住宅, 售价都要高于同质量楼盘至少10%以上, 甚至达到50%。

4 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理水方式的现代应用

4.1 空间的营造:师法自然, 因地制宜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里, 对自然界的崇尚一直是一条中华民族亘古未变的信仰。无论孔孟的儒学, 还是老庄的道家, 都大力提倡“天人合一”的处事哲学。“师法自然”不单单被视为是一种方式或者方法, 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一种境界, 从中衍生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营造理念, 并为诸多现代城市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及构筑所遵从。

有的居住区将大型的湖面作为整个小区设计和建设的中心, 而供居民居住和使用的建筑皆临水而建, 错落有致的布置各式水景。深圳的波托菲诺·纯水岸就是沿水岸线布置住宅, 使住户能够将湖区风景一览无余, 被奉为经典。

也有的居住区根据实际地形、地势, 巧妙的通过线性的水景延伸出别致的空间序列, 如:以一条小溪为主体水景贯穿整个小区, 所有的建筑皆依溪而建、伴溪而修, 从而形成别有情趣的线性空间序列, 杭州春江花月就是其中的精品。

4.2 意境的营造:画意诗情, 悦目赏心

所谓意境, 即通过模拟一些特有的情境, 唤醒记忆、激发联想, 达到以小见大、触景生情的效果, 使游者感受到特定的氛围。意境虽然没有自然界中的山水、植被那么真切, 但它依旧是客观实在的投影, 他能够勾勒出存在于主、客观之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不少居住区利用水景与建筑的有机融合, 赋予充分的民族地域特征。深圳万科第5园就是近年来较为优秀的设计案例。园内, 无论是流水、小桥、青砖铺就的道路还是碧绿的水草、疏密有致的青竹, 都体现着中国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住宅的建筑设计风格透着徽派建筑元素的气息, 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漏窗也出现在细节之处。进入园中, 让人如同置身于温婉的江南水乡, 成功的意境营造让现代住宅与古典元素完美的融合, 在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建筑中散发出浓浓的中国风情。

摘要: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 其如诗如画的水环境, 让世人叹为观止。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入手, 通过分析水景在城市居住区的功能及作用, 结合创作实践, 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式给予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居住区水景,理水方式,意境营造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2]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 2001 (6) :3~11.

[4]斯蒂芬·R·凯勒特.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超声造影的意义下一篇: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