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中心点

2024-10-03

虚拟中心点(精选11篇)

虚拟中心点 篇1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大流通、大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农产品专用物流设施极为缺乏,致使交付前腐烂变质的农产品比例高达25%-30%,仅此一项造成损失每年就达6亿多元,导致我国农业物流分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美国、日本、欧盟等有些国家的农产品到岸价甚至远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农产品在储运与销售等物流环节中的成本过高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为此,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农业物流与供应链整合,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可行方法。

虚拟物流中心实现了物流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充分共享,拓展了现代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虚拟物流中心,农产品生产者与其供应商、销售商、客户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利益共享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推进了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变革。但是,目前关于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研究尚未展开。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与物流效率,使得我国农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信息流来管理、监督与控制农业供应链全流程,构建与外界需求及环境相一致,实现农业物流高效整合与运作的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

一、农产品物流发展对虚拟物流中心建设的需要

亟待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原因首先在于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对农产品物流的需要。现代农业主要由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现代商贸业三部分构成,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出售主要农产品数量特别是粮食产量呈迅速增加之势,主要畜产品、水产品特别是猪肉与蛋类也迅速增加,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同时,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对物流的及时性、准时性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是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要求。例如,水产品的冷冻运输,牛奶制品的恒温运输,粮食的散装运输,肉类制品的冷藏运输等。因此,农产品物流难度远较工业品为大。

随着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及其它初级产品有着越来越大的进出口要求,农产品进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形成了大量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进出口物流。同时,从我国物流总体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呈持续增大趋势,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大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现代专业化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依然步履蹒跚。目前大量的所谓第三方物流企业脱胎于传统运输、仓储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实力较弱,物流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自主物流品牌,对农产品特殊物流需求满足率不高。一些农业物流企业自身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重复配置,业务交叉重叠,市场无序竞争、秩序混乱,地方保护、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映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与现代化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农产品生产、流通的虚拟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物流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装卸、包装、仓储、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主体,而进行的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一系列实体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技术、管理活动。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化的特征,长期以来的小农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但恰恰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大量性、分散性、小规模性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的长度,使得其对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具有特殊依赖性。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供应链管理技术,及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虚拟物流中心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供应链全程至少包括有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加工商、农产品及由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销售商以及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组成(值得指出的是,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本身也是供应链网络的一员,物流供应商为其它企业供应的是物流服务)。同时,所有这些企业/农户又由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统一进行信息流管理,构建以信息流监控实物流、服务流为特征的虚拟供应链网络。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虚拟供应链网络的组织者,担负着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组织任务。

在这个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网络示意图中,就包含了农产品生产商(农户及农业生产企业)、供应、加工、销售企业、物流企业、最终用户以及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牵涉面广,供应链长度长,地域分布分散,只有在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组织管理下,才能充分实现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组织作用,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优化,实现信息流对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的有效监控。

三、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系统结构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巨大,着力实现供应链网络的虚拟整合,建构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可行选择。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基于互联网软、硬件环境,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销售等复杂供应链网络物流信息的高度集成、监控、交互、反馈,实现农产品物流交易与物流运作的自动分析、撮合、管理、服务等功能的中心控制系统与节点-网络系统。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具体功能包括根据农户/企业的需要,将采购、供应、销售、储运、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农户———企业、企业———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交互活动,提供物流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匹配,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活动,跟踪在途货物、实施物流路径规划、智能物流调度等。涉及的操作流程包括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发布、交互,农产品物流交易的匹配、撮合,以及农产品订单管理、渠道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现为农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加工商、销售商等提供系统物流解决方案及物流增值服务的目标。从实施构建的角度,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应把系统平台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信息流与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农产品物流交易环节与物流运作管理环节的协同分析、调度、处理。

(一)信息发布/输出子系统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前端应是一个信息发布/输出子系统,组成一个由农户与各级农产品生产商、加工商、销售商、物流商、金融服务商、最终用户以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等参与的网络平台界面。

(二)农产品物流交易智能处理子系统

农产品物流交易智能处理子系统是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核心子系统之一,负责处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自动分析、筛选、匹配、撮合,由数据交互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与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在线物流交易撮合系统等模块组成。数据交互系统与中心数据仓库进行智能数据交互,当农户/企业需要物流匹配服务时,一般情况下,交易可在IDSS与DDSS支持下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撮合,只需企业确认生效,特殊情况下,农户/企业可自主设定交易要件,寻找供应链匹配方,手动完成物流交易撮合。

(三)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

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是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另一核心子系统,该子系统由GIS、GPS系统、物流智能规划调度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配送服务系统、金融服务系统、海关、商检服务系统等模块组成,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在农户-企业、企业-企业间物流交易形成后,在交易要件规范下,完成物流及供应链作业的处理、控制,完成物流信息集成、监控、交互、反馈,实时监控、协调、管理物流作业。最后将物流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导入中心数据仓库。

(四)中心数据仓库子系统

在农产品物流交易及物流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都储存于中心数据仓库子系统,以供以后使用。同时,有关过程与结果的数据信息由中心数据仓库进入信息分布/输出子系统,由信息输出模块向交易各方输出,最后由单证形成模块形成各种所需单证,交付各方农户/企业。

四、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实施方略

我国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益的重要推动作用。应认识到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优化,取得我国农业生产战略性优势的重要工具。我国应尽快制定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技术发展框架与战略,处理好基础与应用、政府与企业、开发与引进的衔接关系,加强技术研发与资金投入,使我国在这方面尽快形成突破,获得农产品物流的战略利益。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近年来有了不少进步,但由于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金融电子化程度差,现代物流意识差,我国发展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目前尚处于概念阶段。有鉴于此,以下几个层面当前尤其应加快进行。

(一)加速农村信息设施与物流设施建设

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首要前提。应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大力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形成我国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发展的瓶颈。现在我国正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物流基础设施近年内有明显提高。

(二)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

建设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应采取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的方针。为打破原有的行政分割、地域分割,在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所要做的,主要应集中在政策法规制定及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即应在项目可行性分析基础上,首先由政府出台相关法规及管理政策,并进行相关平台设施、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运输仓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搭建好平台。然后,由企业来实施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具体运作。各企业/农户可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关系,自主选择参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农户参与,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就织成了一张越来越大的网络,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三)构建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网络系统

农产品生产涉及地域广阔,因此其虚拟物流中心的软硬件网络系统必须分布广泛、功能强大、通信快捷,既有高效率的中心处理系统,也有深入各个成员企业/农户的广泛客户端触角,形成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信息化虚拟物流节点-网络系统。为此,整体应使用客户端-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C/S/S)三层结构,中心设置多台大型服务器,以满足大量用户并行处理交易项目、物流运作管理及数据备份的需要,并实行多机容错机制及数据备份机制。虚拟物流中心与客户端之间基于Internet/Intranet进行连接,通过交换器实现与各个客户端之间专用包交换的连接机制。

(四)虚拟物流网络与实体物流网络相配合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以网络信息流价值的充分发挥为特征的,以信息流为主的虚拟物流网络必须与实体物流网络相配合。应充分发挥全国31 275座粮库、3 400多个年经营额超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00多万平方米冷藏库等现有农业物流设施的作用,并加以信息化改造,实现各节点间物流的高效、敏捷、低成本处理。根据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尚不完善的特点,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必要时可组建自己的物流运输/配送中心。该运输/配送中心应具备保税仓储、分拨配送、产品熏蒸、简单加工、检测报关等功能,并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业务融合与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分布广泛、反应敏捷、功能强大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虚拟化、网络化、现代化管理。

摘要:农产品供应对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具有特殊依赖性,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基于虚拟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构建应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实现大规模并行处理,构建分布广泛、反应敏捷、功能强大的农产品物流网络。

关键词: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虚拟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

参考文献

[1]张思华.创建现代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之研究[EB/OL].[2003-03-25].湖北农业信息网.

[2]丁俊发,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5-25].物流天下网.

[3]三山国际物流网专稿.农业物流蓄势待发[EB/OL].[2007-10-16].三山国际物流网.

[4]丁俊发,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4-16].人民网.

[5]黄少达,何雨欣.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达74.8万亿元[EB/OL].[2008-01-11].新华网.

[6]黄少达,何雨欣.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达74.8万亿元[EB/OL].[2008-01-11].新华网.

[7]刘长忠.专家预测2008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将达16%[EB/OL].[2008-01-21].中新社.

[8]丁俊发,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4-16].人民网.

中企开源 用虚拟化建数据中心 篇2

互联网也为虚拟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化能大大降低构建的成本,保护CIS应用的数据质量与使用效果,投入产出比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韩燕波博士认为,互联网环境为资源虚拟化带来了新的推动力,电子政务“虚拟资源中心”和在线事务处理应用都非常适合使用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

而据中企开源技术经理王猛介绍,在中企开源设计的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中,虚拟化技术能通过发现服务器库存、收集服务器利用率数据、选择整合对象、自动生成整合计划、配置作业、配置目标资源、整合、持续服务器整合等8个步骤,将服务器整合到物理或虚拟环境中。并且,还可以通过发现服务器库存、计划、配置、初始系统备份、持续递增备份、演习、单击故障切换、恢复等8个步骤,将灾难备份到虚拟化环境。

凭借这一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将高成本、烟囱式的传统数据中心打造成低成本、共享IT资源式的智能数据中心。实现虚拟化后,数据中心长期面临的业务发展、IT基础设施、设备资源和服务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虚拟中心点 篇3

在此背景下,作为输变电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变电站,其环境影响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电压等级110 k V及以上的变电站在开工建设前均需履行环保审批手续,这其中,除电磁环境影响外,噪声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影响因子。因此,应选取合理的预测参数和计算方法,对变电站主要声源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科学预测。

1 变压器噪声的声源解析

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的噪声包含了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其中,变压器铁心励磁时产生的磁致伸缩会引起空气振动,冷却风机叶片旋转时产生气流漩涡,这些均能产生气流噪声; 线圈导体间的吸力和斥力,变压器油箱壁和散热管的振动,这些均能产生振动噪声。

因此,变压器是一个包含多种类型噪声的复合声源,本体辐射的噪声属于中、低频噪声,频段在100 ~ 500 Hz为噪声水平贡献值最大[1],通风散热系统的风机噪声则以中高频噪声为主[2]。

2 变电站声环境影响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对变电站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主要评价依据为HJ 2. 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评价标准包括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

对变电站运行期声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在确定评价等级后,首先应了解变电站内主要的噪声源种类、数量、源强、分布情况、至厂界距离等参数,并进行工程分析。同时,调查变电站周围500 m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类型、数量、相对位置、建筑物情况等。

取得上述基本资料后,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式对声源进行简化,通过类比分析或理论计算,预测声源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厂界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受噪声影响的程度。必要情况下,根据声环境技术导则一级、二级评价等级的要求,绘制等声线图,用以直观显示工程投运后噪声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遇到高度较高、楼层数较多的环境保护目标时,还应对垂直方向上噪声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环评单位在进行噪声衰减的计算时,一般都直接将变压器简化为点声源,利用设计单位或主变压器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即距离主变1 m或2 m处的声压级直接进行计算。该方法对于整个评价范围内的预测来说,是可行的,因为与整个变电站和评价范围比较可知,主变的尺寸相对较小,这种简化是合理的。但对于近距离范围来说,这种简化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根据HJ 2. 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点声源的定义,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 倍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3]。

在满足以上距离要求的前提下,可将主变视作点声源,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是:

式中: Adiv—几何衰减量,d B;

r—预测点至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距离,m。

但在距离主变较近的区域,如仍按照点声源进行计算,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若主变安装位置靠近厂界,可能引起厂界噪声预测结果的偏差。因此,在预测过程中,不应直接将r0取作1 m或2 m,而应找出其声源虚拟中心点,以该虚拟中心点到厂界、环境保护目标处的距离进行计算,能尽量避免偏差,使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地区某220 k V变电站内已投运的1 台变压器( 1#主变) 为范例,对其进行了详细测量,讨论声源虚拟中心点的取值方法,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3 利用包络表面法计算声源声功率级

设计单位一般给出的是距离主变1 m或2 m处的声压级,为求得声功率级,采用包络表面法计算声源声功率级[4]。

该1#主变位于某220 k V变电站西南角,主变全户外布置,主控楼等建筑物集中布置在变电站北侧,2#主变尚未进场安装,因此1 #主变周围可以认为是空旷地带,且没有会产生明显干扰的噪声源。经实地测量,1#主变外形尺寸约为9. 2 m × 7. 6 m × 7. 5 m( L × W × H) 。

考虑布设监测点位的可操作性,在距离主变4侧1 m处,设置3 条轮廓线,3 条轮廓线在垂直方向上等间距分布( 包络线3 离地约1. 9 m,包络线1、2、3 间距1. 9 m) 。各个测点等间距布设在轮廓线上,每个测点间隔1 m。轮廓线示意见图1。

在符合测量天气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测量以下量: 主变正常运行期间的A计权声压级L'p A; 背景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L″p A。

测量共分两阶段进行。主变安装完毕但未投入运行时,先测得L″p A; 第二阶段,1#主变已投入运行且仅有这1 台主变投入运行时,测得L'p A,测量时主变处于正常运行工况。

每个测点的监测时间为30 s。可以近似认为,上述测点将主变围成了一个包络面,用包络面上测得的数据计算该主变的声功率级LWA。

3. 1 测量表面平均A计权声压级的计算

测量表面平均A计权声压级和测量表面平均背景噪声A计权声压级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被测声源工作期间的测量表面平均A计权声压级,d B;

—测量表面平均背景噪声A计权声压级,d B;

L'PAi—在第i个传声器位置上测得的A计权声压级,d B;

L''PAi—在第i个传声器位置上测得的背景噪声A计权声压级,d B;

N —传声器数量,即测点个数。

3. 2 背景噪声修正

修正值KA用下式计算:

式中:

若,△LA>10d B不需修正,当△LA在3~10d B之间,应根据公式(4)加以修正。

3. 3 声功率级的计算

表面声压级按下式计算:

声功率级按式( 6) 计算:

式中:—A计权表面声压级,d B;

S—包络面包含的表面积,m2;

S0—1m2。

由上述公式得1#主变的声压级为94. 2 d B( A) 。

4 声源预测虚拟中心点的确定方法

主变可视作放置在刚性地面上的声源,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声音只能向半空间辐射,用声压级表示,可得r处的声压级:

式中: Lp—声源声压级,d B;

Lw—声源声功率级,d B;

r —预测点至声源的距离,m。

采用包络面法计算声功率级时的监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取高度居中的轮廓线上,主变东侧和西侧同一条直线上的各一个测点的测量结果Lp1和Lp2,由于Lw固定不变,可知:

式中: r1、r2—虚拟中心点至变压器外廓东侧和外廓西侧的距离,m;

Lp1、Lp2—在同一直线上测得的声压级,d B。

( r1+ r2- 2) m即为设备外廓宽度,对确定型号的主变设备来说,该值为固定值。

计算方法示意见图2。

由上述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求得r1、r2,则虚拟中心点的位置可近似确定。

主变可将其视作由多个小体声源组合而成的一个大体声源,且排列组合不均匀。因此,虚拟中心点的位置往往不是主变的几何中心点。

将Rc定义为虚拟中心点至设备实体边界的距离,受限于本次测量工作的测量组数,计算得到1#主变虚拟中心点Rc为3. 95 m,离地高度为3. 80 m。

在同一条直线两侧取点测量、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考虑到各小体声源布置的位置和密度,应尽量将实测点位设置在主变中间高度的水平面上。而虚拟中心点的精确确定,还需要增加测量组数,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5 衰减距离不同取值情况下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在与Rc相同的直线方向上布点测量噪声衰减情况,测点至设备边界距离记为D,测量项目为连续等效A声级LAeq,每个测点的监测时间1 分钟,测量结果记为Lp。

根据式( 2) ,Lw已由包络面法求得,r的取值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 1) r = Rc+ D; ( 2 ) r = D。因此,每个测点均可分别求得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记为Lm和Ln,与实测结果的差值分别为( Lm- Lp) 和( Ln- Lp) 。计算及比较结果见表1。

由上表的比较分析结果可知,在距离小于20 m的测量区域内,声源不能被视作点声源,衰减距离r的取值应为Rc+ D,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结果相对较小,最大误差值为1. 0 d B( A) ; 产生误差值可能是如下两个原因: ( 1) 计算确定的虚拟中心点位置仍有偏差,可通过增加测量组数来获得较为准确的位置; ( 2) 主变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吸收作用。

如直接以测点至设备外廓距离D作为r代入计算,误差较大,最大可达6. 3 d B( A) 。

在距离20 m之外的区域,声源可简化为点声源,此时,衰减距离可直接取值为D,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6 结论

本文通过包络面法计算出声源声功率级,并根据点声源衰减公式,比较了r不同取值情况下,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差值大小。

在测点距离声源较近,尚不能视作点声源的情况下,r的取值应为测点至声源虚拟中心点的距离,不能简单使用测点至外廓边界距离作为r,否则会使预测结果偏大。

在满足大于声源最大尺寸2 倍距离的要求下,衰减距离r可直接使用测点至外廓边界距离,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中,设备尚未安装投运,本文使用的声源虚拟中心点的计算方法较难实现。为提高预测准确度并简化预测步骤,可参考同电压等级、相同主变容量、相似型号的主变,选取已经投运的主变,通过多组不同方向直线上的测量确定虚拟中心点至设备实体边界的距离即Rc进行预测分析。

摘要:在变电站声环境影响评价中,未满足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的情况下,仍简化为点声源进行预测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以杭州地区1台220 k V已投运的变压器为例,使用包络表面法测量其正常运行时的A计权声压级和背景声压级,计算该台主变的声功率级。根据半自由场声源声压级与声功率级的数量关系,推导声源虚拟中心点的位置,并通过实测数据与两种不同衰减距离取值下的理论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测点距离声源较近区域内,衰减距离的取值应为测点至声源虚拟中心点的距离,不能简单使用测点至外廓边界距离。

关键词:变压器,噪声预测,包络表面法,虚拟中心点,衰减

参考文献

[1]闫维明,李振海,张志强,等.高压输变电设施低频噪声特性研究与限值的确定[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3,33(1):168-172.

[2]周建飞,周年光,阳金纯,等.城区变电站噪声控制典型技术[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1,31(5):173-177.

[3]环境保护部.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S].2009.

虚拟中心点 篇4

变更及延期公告

中兴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受新乡医学院委托,对新乡医学院医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已于2018年7月24日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政府采购网》、《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发布采购公告,因故现发布变更及延期公告。

一、项目名称:新乡医学院医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18-1034

三、变更及延期内容:

1、原公告内容“

二、招标项目简要说明:

2、采购内容中采购预算金额:包一:55.72万元,包二:86.48万元;”

2、原公告内容“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5、具有由投标人注册地或项目所在地检察院机关出具的有效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证明;”

3、原投标文件接收截止时间及投标文件接收地点:2018年8月15日上午10:30分,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10开标室(郑州市农业路与经一交叉口投资大厦A座)

4、原投标保证金的递交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15日上午10:30分; 现变更为:

1、“

二、招标项目简要说明:

2、采购内容中采购预算金额:包一:52.78万元,包二:79.68万元;”

2、因自2018年8月1日起,全国检察机关停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故本项目“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5、具有由投标人注册地或项目所在地检察院机关出具的有效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证明;”取消,投标人无须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告知函,招标文件同步更正。

3、投标文件接收截止时间及投标文件接收地点:2018年8月22日上午9:00时,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14开标室(郑州市农业路与经一交叉口投资大厦A座);

4、投标保证金的递交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22日上午9:00时。

四、招标文件有关内容作相应变更,其他内容不变。

五、本次采购项目联系事项: 招 标 人:新乡医学院 联 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373-3029880 地 址: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招标代理机构:中兴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联 系 人:秦国荣 联系电话:*** 地 址:郑东新区农业东路与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200米建业总部港D座501室

Visa借助虚拟化改造数据中心 篇5

Visa借助虚拟化改造数据中心

《Network world》Jim Duffy

2008年7月,Visa在自己数据中心的工作公告栏上发布了一条信息,招聘一名可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工作的高级设施工程师,这名工程的主要职责就是为Visa能够顺利启动及运行新建的先进数据中心做技术支持工作。

虚拟化成为数据中心管理核心

2006年,Visa在丹佛启动的中央运营中心(OCC)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Visa期望自己其他数据中心也能像丹佛的中央运营中心那样成功,因此Visa正在将虚拟化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充分运用到自己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中。

Visa丹佛中央运营中心的全球工程部门主管Andy Lewis说:“中央运营中心是一个长期项目,就在我们完成了这个项目的一部分时,我们发现虚拟化还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时还能管理风险。”

Visa在全球有16亿持卡用户,他们每年的交易额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该公司的全球网络VisaNet充当了交易骨干网的作用,美国消费者大约七分之一的交易支出是通过它进行的。

包括丹佛的中央运营中心,Visa在全球一共有三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每年处理的交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Visa建立这些数据中心的目的,就是在将来保证能够满足对电子信贷、计账和预付等日益增长的交易需要。而很显然,网络、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Visa的这些中央运营中心运行着在全球各地处理的交易的单一同步镜像。每个中央运营中心在各自的数据中心运行该单一镜像的多个实例(即虚拟镜像)。这就为Visa在借贷授权方面提供了“冗余中的冗余”,并且提供了发生故障时切换至同一数据中心内部以及切换至另一个数据中心的功能。这样任一中央运营中心的工程师通过公司的VisaNet全球支付网络来连接,可以管理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数据中心。

虚拟化技术帮助管理成本

Visa的CIO Michael Dreyer在今年夏天出席一个IT会议时表示,通过合理分配或复制处理周期,Visa的IT预算仅增加了3%或4%,单位成本从2000年至2007年减少了大约50%,而交易额却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Visa对虚拟化技术采取了富有条理的做法,采用了各大厂商各不相同的方法。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Visa就开始使用IBM多重虚拟存储系统(MVS)和虚拟机(VM)大型机。Lewis表示,公司还使用了惠普/天腾、VMware及其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厂商的虚拟化产品,以便复制、划分及分配资源,不必购买及部署额外的物理硬件和软件资产。

Lewis承认,实行虚拟化,关键是企业的IT环境一定要适合虚拟化。他表示,Visa在生产、核心系统中就还没有完全采用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是我们用来帮助自己降低资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资源灵活性的其中一个工具。按使用量付费的定价模式,以及确保我们与软硬件厂商之间落实了合理的条款与条款,这些都为提高利用率及提高单位成本的价值发挥了作用。你如何管理资产及资产的利用率?我们就看你如何利用虚拟化技术、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及使用这些资产。”

现实面临阻碍

Lewis表示,不过有很多虚拟化方面的因素阻碍在数据中心内部或之间资源都可以与宿主机器实现物理分离。这些阻碍因素包括:

•缺乏标准:Lewis认为这是最大的阻碍因素,因为市面上存在好多“小众、专有的解决方案”。

•不够成熟:许多传统的虚拟机管理程序产品都是较低级的虚拟机环境,在硬件和防火墙层面加以集成。较新、较高级别的软件和应用程序虚拟机管理程序“比较吸引人”,但“风险也比较大”。

•成本分摊机制:Lewis表示,在虚拟化环境下,管理平常的工作单位、为此向公司各部门分摊成本显得难度更大。

•共享环境:虚拟化的关键是你如何与公司里面的其他部门共享环境。从组织上来说,这可能是个阻碍因素,因为提供单一的同步镜像会消除各部门之间的壁垒。

•缺少“聚合协议”:数据中心里面需要类似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及其隧道机制的协议,以便把企业系统连接(ESCON)、光纤连接(FICON)、光纤通道、SCSI和以太网汇聚成一个运行效率更高的结构(fabric)。

说到具体的标准问题,Visa必须定义自己的内部标准用于管理及保护虚拟环境。现在许多厂商提供的只是单点产品。

Lewis说:“我们使用VMware公司的VMotion产品取得了进展。该产品提升了我们了解自身环境利用、耗用及配置状况的能力。无论是存储、服务器还是网络,每家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这就存在令人担心的一些问题,比如谁的策略最终能够胜出?谁会成为管理者的管理者?谁会共享自己的知识产权、以便在全球和客户层面保证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管理?”

至于聚合协议,许多厂商正在为统一的数据中心结构(fabric)制订标准,比如信息技术标准国际委员会T11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规范,以及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BM、思科、英特尔、EMC及其他厂商共同制订的融合增强以太网/数据中心以太网标准。不过这些还都是准标准,而Visa不愿意采用没有正式成为标准的任何技术。

Visa也在评估思科公司比较新的虚拟化产品,包括VFrame数据中心资源编排设备和Nexus 7000交换机。但Lewis表示,价格和容量问题以及大型机遗留问题使得这家公司眼下无法部署这些设备。“我们确实使用大型机、非标准系统,用于数据中心的资源编排。我们部署了惠普/天腾、IBM和Sun等各大厂商的系统,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让自己拥有竞争力。”

Visa采用了思科Catalyst交换机,但目前还不需要Nexus 7000交换机具有的1.7 Tbsp的超强能力。Lewis表示,纯粹为了技术而采用一项不确定的技术不在Visa的计划之内。

物流中心虚拟设计方法研究 篇6

当前,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分析、研究各种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和非工程领域。随着对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仿真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没有实际系统的情况下,把系统规划转换成仿真模型,通过运行模型,评价规划方案的优劣并修改方案,是系统仿真经常用到的范畴,这可以在系统建成之前,对不合理的设计和投资进行修正,从而避免了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1.物流中心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传统布局方法没有形成对不合理布局的预知能力

传统布局规划设计方法从初始资料的分析到最终方案的确定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以特定的理论为依据的,最终布局的合理与否也就取决于每一种理论对相应问题描述的准确性,所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产生的误差都有可能被放大并且导致整个布局方案的不合理。也就是说,传统的仓库布局方法没有充分考虑仓库建成后可能产生的不合理的布局,没有形成对不合理布局的预知能力。同时考虑到仓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较高,而且一经建成就不能轻易修改,传统的布局方法就会存在较大的资金浪费风险。

(2)传统布局方法是一种静态的布局方法

仓库的能力不能满足峰值日的发货要求,由于拣货作业花费很多时间,不能满足发货要求,是仓库布局失败的两个主要表现,产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布局方法的静态化。传统的布局方法虽然已经考虑了仓库内的物流作业流程,但在对仓库进行布局时,没有考虑各个作业流程的特殊要求以及各个作业区内部作业方式会对整个仓库布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传统的布局方式是就布局而布局,是一种静态的布局方法,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当仓库正式建成运作后,仓库的运作和仓库内作业区以及通道等设施的布局会产生较多的冲突,影响整个仓储物流系统的效率,并可能造成仓库布局的失败。

(3)传统布局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

作为仓库布局的核心环节,仓库作业区域布置的三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各个物流作业区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的,然而相关性分析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这就决定了仓库的布局存在着较大的主观因素;另一方面,仓库布局方案的评价方法目前也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评价是否客观的问题。

客观而言,传统的仓库布局方法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但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因循传统布局方法所产生的布局方案还存在着资金浪费、运作效率低、运作成本高、仓库物流冲突点多等缺陷,这就严重影响了仓库布局方法的应用,所以迫切需要对传统布局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虚拟化仓库布局方法由此应运而生。

2.虚拟化物流中心布局特点

针对传统的仓库布局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仿真的虚拟化的布局方法,所谓虚拟化的布局方法,就是通过系统仿真,反复模拟特定仓库布局方案下的仓库运作状况,通过对仿真动画的直接观察和仿真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该布局方案的改进措施,并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正,最终获得较优的布局方案的仓库布局方法。

(1)将系统仿真技术应用于仓库布局

虚拟化布局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数学规划法、统筹法和系统优化法等系统分析的方法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对仓库进行形象化描述的系统仿真的方法。将系统仿真技术应用于仓库布局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具有可视性的特点,通过对模型的动画描述,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仓库的运作情况

*有利于解决随机因素的影响

*对仓库的运作进行足够长时间的模拟,有利于系统优化

*具有柔性化的特点,系统参数改变简单,利于方案的比较

*以定量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

(2)与传统的布局方法相比,虚拟化布局方法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布局方案的评价中定量化方法的使用比重大大提高。如上文所说,传统的布局方案评价方法如优缺点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都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通常根据设计者的经验对布局方案的优劣进行判断;虚拟化布局方法则建立了一系列对仓库布局进行评价的指标,对每一个指标都设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通过仿真的数量化的结果综合考虑方案的优劣。在以定量分析的同时,在虚拟化的布局方案的评价中,将定性的评价融入定量的评价中,使布局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3)对方案进行反复修正,逐步逼近最优方案

虚拟化布局方法的第三个特点是:虚拟化布局方法对仓库布局的设计不是一步就到位的,通常是对初始方案进行若干次修正,反复迭代后才得到一个较优的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寻找在该方案中的瓶颈环节,同时提出对这些瓶颈环节进行改进的措施,将这些措施带回原方案中,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方案,利用仿真方法对新方案再进行评价,会发现新的瓶颈环节。也就是说,每一次的方案评价就是对原有方案进行改善的过程,这样在若干次的评价与修正后,所得的方案会越来越接近于最优的布局方案。

(4)更加接近仓库实际的运作,降低了投资风险

虚拟化的布局方法将系统规划变成了仿真模型,通过运行模型,评价规划方案的优劣并修改方案。这样可以在系统建成之前,对不合理的设计和投资进行修正,避免了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也就是说,虚拟化的布局是“将明天的仓库放到了今天’”,通过改变参数对未来仓库的运作进行准确描述,有效地提高了仓库布局方案的可靠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5)提供了将仓库中各个考虑因素有效结合的方法

传统的仓库布局方法无法将仓库布局和仓库运作的各个因素放在一起统一考虑,而基于仿真的虚拟化布局方法既可以将仓库的运作包含在仓库布局中考虑,在仓库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又可以将仓储、拣货、搬运以及加工等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既可以对各个子系统建立独立的模型来研究其它系统对该系统的影响,又可以将各个子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从整个仓储物流系统的角度来选择仓库运作的合理策略选择。

(6)虚拟化物流中心布局步骤

①根据传统的布局方法确定初始的布局方案。虚拟化的布局方案初始方案的确定与传统的布局方法确定初始布局方案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通过收集、分析与仓库建设相关的资料,确定仓库需要具备的物流功能、物流功能区域的作业能力和面积、仓库的物流流程,通过相关性的分析,确定各个功能区在仓库内的位置,并合理配置仓库的通道、装卸平台和工作人员及设备。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为后面的仿真提供一个初始的布局方案,是仿真运行和评价的基础,所以初始方案也要尽量做到合理,减少方案评价的工作量。初始方案确定后,将明确以下的基础资料和设计结果:

*储存的主要商品类型、货物数量、货物特性和储存形式及其变化趋势

*订单的品项和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仓库内具备的功能分区

*各个功能区的作业能力及功能区面积

*各个功能区在仓库内的布局,包括物流通道的布置和装卸平台的设计

*仓库内一般的作业流程

*仓库内配备的设备和人员

②确立合理的算法和假设条件。初步的仓库布局方案的确定勾勒出仓库的总体框架,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初步的布局方案在仿真模型中准确地表达出来,并对方案进行评价。但由于新建仓库通常存在若干的不确定因素,所以需要借助一系列合理的算法和假设来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模拟,同时尽量简化问题,因此,算法和假设条件的合理与否是仿真模型准确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建立算法和假设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鉴其它类似仓库的经验数据,同时要借助于概率论等数学体系。

③确立对方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仓库布局方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实现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体的布置评价指标、主要作业区能力评价指标、运行评价指标和费用评价指标,每一类指标中都包含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指标。其中总体布置评价指标主要评价各个作业区布置的合理性、通道的布置合理性等方面;作业区能力评价指标主要评价各个作业区的面积是否合适、作业区的作业能力以及作业效率;运行评价指标主要评价整个仓储物流的运行效率、人员和机械运行流畅性等方面;费用评价指标主要评价在特定仓库布局条件下的仓库初期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④对布局方案进行仿真。以初步设计的方案为基础,根据仓库布局及算法假设,同时本着尽可能多的体现和包含评价指标的原则,利用仿真软件对布局方案进行仿真。对于一般的仿真来说,仿真的时间是可以任意长的,而且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仿真,才能排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所以在对仓库的布局方案进行仿真时,仿真的时间通常选择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

⑤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方案的优劣。

在虚拟化仓库布局方法中,对布局方案的评价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观察的方法;二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

*仿真过程的直接观察法

利用仿真模型的直观性的特点,在对仓库的布局进行仿真的过程中,直接观察仓库内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运行的顺畅性,找出比较明显的瓶颈环节。

*指标评价方法

通过研究仿真结束后的评价指标,找出仓库布局的不合理环节,找出相对过大和过小的指标,如找出作业能力不足以及过剩太多的作业区,成本过大的环节,影响物流效率最大的因素,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数量是否合适等。

⑥对系统的瓶颈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对仿真模型的直接观察和对指标的评价,可以分析出影响仓库内物流效率的环节、物流设备和人员配备的满足率、各作业区之间衔接的顺畅性、作业区作业能力的满足率以及增加仓库运营成本的因素等,对产生瓶颈环节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通常考虑的改进方案包括:

*调整作业区间的位置关系

*调整作业区内部的布局方式

*调整作业区的形状

*改变作业区的面积分布

*调整作业区间的通道尺寸及通道布置

*调整出入库站台的数量

*调整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数量

⑦将改进方案带入仿真模型中,进行反复修正,获得较优方案。对方案改进后,将仓库中作业区布局的调整以及各参数的改变重新体现在仿真模型中,建立新的布局方案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得到新的仿真结果,然后重复第5步,对新的方案进行评价,如此反复修正,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较优的布局方案。

虚拟化布局方法的步骤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虚拟化布局方法虽然在布局手段和评价方法中都有很大的改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得的方案是最优方案,或者可以说,仓库布局没有最优方案,只能根据仓库布局的实际要求选择较为合理的方案。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物流中心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中心虚拟设计的方法及其优点,重点研究了物流中心虚拟设计的步骤和流程,并以物流仿真软件乐龙为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物流中心,虚拟设计,乐龙

参考文献

[1]艾小玲,城市物流空间布局方法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

[2]王战权,杨东援.物流园区规划初探.系统工程,2000(1)

[3]牛慧恩,陈璟.物流用地与物流园区.规划师,2001(2)

[4]彭建真.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四个城市的物流中心建设发展情况分析.中国经营报,2001(9)

[5]林立千.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378- 379

加工中心的虚拟建模仿真分析 篇7

1 虚拟加工中心仿真系统

数据机床中的一个部分就是加工中心,而我们常说的数控机床指的就是机床中装有数控系统,针对数控加强过程,主要是以制造为中心,是当今虚拟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建立出来的几何模型需要具备加工零件毛坯和夹具以及刀具等,随后快速运算所建立的几何模型。其技术主要是利用真实的感图形进行显示,显示出加工中心的零件模型和夹具模型以及刀具模型,对于模拟零件的实际加工过程进行有效地利用。

针对整个加工中心主要是由四个模块组成,建立虚拟加工中心建模和刀具库,设计出NC代码编译器;家农历出毛坯模型;对加工中心仿真进行有效的模拟;还包括加工中心的显示和毛坯的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有效显示。

2 虚拟加工中心的几何建模

完整的铣削加工中心结构,结构比较复杂,但是其结构和功能都是比较独立的,其部件组成的数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针对虚拟模型,需要将加工中心的具体形状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有效的表达,需要针对具体的床身、立柱、主轴等进行建模,一些具体的部件和仿真没有什么实际联系,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考虑,这些具体的部件例如电气系统和保护罩以及排屑系统等等。

针对虚拟数据加工中心的实际几何模型,主要是由机床、底座以及各种运动组件形成,利用Pro/E进行建模,随后将其导出来,建立人格标准的三维数据格式,在虚拟系统当中,可以将STL文件直接读取出来,随后再进行加工装配,形成虚拟数控的加工中心。对加工中心的结构进行有效的探索,主要的组成部件主要是由具有运动特征的对象和静止对象组成的。

3 虚拟毛坯模型的建立

针对毛坯模型的建立,就是通过加工过程,一种具体几何仿真,对毛坯进行离散的过程,需要利用优化离散矢量模型。使曲面在具体的一个坐标平面当中,具有投影面的包围盒,对于离散精度要严格的遵循,进行均匀的划分,可以划分成具体的网格。以离散网格点的法矢方向为基础,使其可以和原曲面进行有效的相交,进行有效的求交,在原曲面上,将这些具体的离散网格点的实际高度值求出来,对于原曲面的是高度值的离散点,可以被称作Z-MAP点。以这些实际的Z-MAP点,形成的三维包络体,建立出具体的毛坯体。在曲率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可以在其网格边上,将非均匀的离散网格点进行添加。利用将离散矢量进行优化的方法,在局部需要加密的网格边点上进行处理,这样一来,数据的存储量也会得到有效的减少,大大改善了仿真的速度和精度。

4 虚拟加工的关键技术

4.1 几何建模技术。

在单个零件的几何模型方面,其基础就是CSG和B-Rep的结合,针对建模方法中比较简洁和易行的方法,就是平扫和回转法,在主要特征和参数造型方面,很多商用的CAD/CAM软件,还有很多的开源的CAD内核代码,具有比较成熟的零件几何建模。在机械设备方面,因此机械设备是比较复杂的,对其主要的装配关系进行表示,需要利用合适的模型。对装配体中的组成元件的相互关系进行表示,主要是利用两种方法:关联矩阵和存储间间的配合。前一种方法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可以产生浮点数,对误差进行有效的累积,自身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对于任何一种具体的装配关系都可以进行表示。后者这种方法,会存储比较少的信息,还比较精确,主要是对已知的装配关系进行有效的表示,自身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因此前一种方法应用的更加普遍。

针对当前的数控机床的几何表示,缺乏一定的标准模型,数控机床自身具有其结构特点,因此其结合模型要对于其加工过程的快速显示进行有效的适应,对其器主要运动需要进行描述,建立出具体的运动模型,还要针对数控机床出现的几何误差,建立出具体的模型。

4.2 数控代码翻译。

针对数控代码翻译,就是在数控加工程序中,对工艺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操作和运动特征进行具体的描述。在计算机中,对于虚拟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有效的实现,正确的翻译NC代码,在虚拟翻译器的加工系统中,其核心模块就是NC代码翻译器。对于虚拟机床的动作和状态进行有效的智慧,机床任何一种动作和状态,NC代码翻译器都可以进行有效控制。我国数控图形编程和实体的显示技术不断发展,因此我国更是迫切需求NC代码翻译器,虚拟加工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就是NC代码翻译。

NC代码翻译器需要具备NC代码检错和翻译的技能,针对检错技能,就是以数控系统的编程规定,还有数据加工的相关常识为基础,针对NC代码,进行有关语意、语法的分析,将NC代码中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等检查出来。通过实际检错的阶段,可以将未被检查出来的错误做出来,进入翻译阶段。而翻译阶段,就是在NC代码中将有关机床部件的相关信息和动作进行提取,按照实际的位移和速度的实际变化,经过实际划分,可以分成一系列的时间片段,将各个时间段的机床坐标的位移计算出来,使机床模型可以进行实际运动。

结束语

利用加工中心虚拟建模的方法,可以将传统上道具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善,传统的上刀具轨迹显示法只能在二维平面上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真实感不足,会出现刀具和工件的过多干涉的现象,这些缺点还是比较难去发现的,在大型复杂工件中,试切法是比较复杂的,其实际周期也比较长,其实际成本也比较高,利用加工中心虚拟建模的方式,使加工中心的有效工时和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中胜,张磊,刘万普,陈成军,洪军,周宝庆.基于VERICUT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虚拟仿真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1,Z1:106-110.

[2]雷海胜,刘海岷,赵葵.五面加工中心主轴的建模及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3:17-21.

[3]蒋英兰,王大镇,韩荣第.基于虚拟制造的复杂曲面NC程序验证仿真环境的建立[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2,2:100-105.

[4]曹旭妍.基于VERICUT的车铣复合加工技术高效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6,01:74-77.

绿色数据中心虚拟化是关键 篇8

虚拟化技术由来已久, 早在上世纪60年代, 美国的计算机界就出现了虚拟技术的萌芽, 进而应用于商业市场。虚拟化技术最初应用于大型主机, 之后便进一步演化发展即从桌面虚拟化到服务器虚拟化, 再到软硬件虚拟化。短短几十年, 虚拟化的演变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大型机时代, 80年代的客户服务器时代, 90年代的网络年代, 而如今则步入虚拟时代。虚拟化的整个演变过程就是IT技术发展的真实写照。

最近两到三年, 虚拟化技术一直是IT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对虚拟化技术的关注度如此之高, 有多种原因, 除技术本身的发展之外, 最主要是因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迁。众所周知, 随着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各地, 时下如何度过“寒冬”成为企业最关注的焦点。全球企业空前一致地选择了节约成本的道路, 这加速了企业对虚拟化技术的需求。其次, 全球范围能源危机引起了对能耗的关注, 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绿色IT革命, 而虚拟化正是实现绿色IT最重要的基础。此外, 企业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 全球化带来企业全年7×24小时的运营环境, 使得IT运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灾备自然受到重视。建立灾难备份系统的核心之一是保证业务连续性, 而虚拟化成了灾备的实现技术。今天, 虚拟化技术之所以如此受关注, 与其在简化IT管理、提升业务绩效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在帮助企业集中共享资源、降低成本、优化利用率方面, 虚拟化技术可谓企业的不二选择。

数据中心虚拟化建设模式探讨 篇9

目前多数单位的信息化对服务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信息资源服务”、“应用服务”、“网站群管理服务”等方面, 每种应用的部署对硬件服务器设备有着不同的需求:

1. 信息资源服务

“信息资源服务”指的是信息资源汇集的平台, 主要满足最终用户、文档管理和系统管理的日常操作需求, 如电子邮件、门户网站与管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系统集中部署在数据中心机房, 每个信息系统的部署需要独立的服务器系统进行部署, 一般选择配置相当的PC服务器担任, 服务器平台建成后应为系统的资源管理提供灵活、良好的工具。

2. 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指的是“业务”、“办公”、“协作”等方面的业务综合应用系统, 主要包含“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库”以及“办公自动化”等软件系统, 应用的部署对硬件服务器有着提供高效、稳定、可靠等方面的部署需求, 而且需要提供强有效的集中管理手段。

3. 网站群管理服务

“网站群管理服务”指的是由数据中心建立元数据管理平台,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为了满足不同托管单位不同的应用需求, 同时由于托管服务器由托管单位自行远程登录控制和维护, 所以托管服务器应当具备可靠性和灵活性。

二、数据中心虚拟化提出的背景

虚拟化服务是在60年代首次出现的, 当时它可以对大型机硬件进行划分, 而之后虚拟化技术在一些小型机上也有所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平台的应用效果, 虚拟化服务器平台有着明显优势。现在, 虚拟化技术处于信息化前沿, 可以方便的升级和管理各地的IT基础架构并确保其安全, 充分体现管理的灵活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方面的特征。服务器虚拟化可以将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同装入一个可迁移的虚拟机档案文件中, 由此一台机器上就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同时运行, 而不需要重启机器以切换操作系统, 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 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三、高性能虚拟化平台的构想

以下以某单位为例, 因承担该部门主要信息化建设与维护工作, 长期以来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部署, 运行着几十个业务系统。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加, 以下问题日益突出:

第一系统故障隐患大。由于某些生产系统本身耗费系统资源不大, 为节约成本, 采用多个系统部署于同一台服务器的方式;另外, 在新系统的开发测试阶段, 因没有空闲服务器的支持, 只能将测试与生产系统部署在同一个服务器上, 这两种情况严重影响生产环境安全与可靠性。

多个数据库系统共用一套系统, 安全隐患极大, 具体分析如下:

1. 数据库系统是高I/O消耗应用, 多

个数据库系统共用一个系统很容易造成I/O瓶颈, 服务器运行性能导致多个相关系统的性能下降。

2. 多个数据库共用一个系统, 导致

多个数据库管理员同时拥有该系统的管理员权限, 在对自己负责的系统进行维护时, 容易对其他数据库系统造成破坏。当出现问题时, 也很难鉴定责任。

3. 服务器的物理故障, 将直接导致多个数据库系统的不可用, 业务中断范围太大。

4. 每个数据库厂商都不会针对其他

数据库系统做兼容性测试, 这直接导致多个数据库系统的共同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一, 可用性低。每个应用基本都是单机配置, 故障发生时将造成业务中断, 且恢复时间长。如果都配置为双机模式, 将增加更多的成本。系统维护和升级或者扩容时候需要停机进行, 造成应用、业务中断。

第二, 缺乏可管理性。服务器数量太多难以集中管理, 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时间长, 大大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硬件维护需要数天或者数周的硬件准备时间。

第三, 兼容性差。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需要和旧系统兼容的系统。

第四, 负载峰值与平均利用率的矛盾。由于服务计算资源利用是一个突发性的模型, 在开机时和业务高峰期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很高, 过了高峰期, 服务器计算资源的利用率通常低于5%。

为了解决上述数据机房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更好地应对当前业务需求的挑战和解决部署应用方式所造成的弊端, 建议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架构对现有架构进行虚拟化改造, 以此提高服务器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幅度简化服务器群管理的复杂性, 提高整体系统的可用性, 减少投资成本, 实现“绿色”IT。

四、数据中心虚拟化实践

利用虚拟化技术搭建一个虚拟化平台。借助虚拟化, 可以在单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 虚拟机间相互隔离。每个虚拟机都可以在多个环境之间共享同一台物理机的资源。不同的虚拟机可以在同一台物理机上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

虚拟化技术特点:

第一、从基础架构出发, 能将离散的硬件资源转换为共享计算平台, 该平台具有超强的恢复能力, 并且能够以接近本机的性能运行要求最为严苛的应用程序;

第二、跨IT所有环节 (包括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程序) 的优化、严格测试和认证, 可用于实现企业范围内独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标准化;

第三、能优化整组服务器中的资源分配与业务优先级保持一致;

第四、能够跨多个主机甚至集群聚合虚拟网络连接, 提高网络负载和吞吐量, 能够提供用于实现虚拟环境中的最佳网络连接管理的基础架构服务;

第五、能够提供对复杂的底层硬件系统中的存储资源进行抽象化处理, 以实现在虚拟化环境中最高效地利用存储容量的基础架构服务;

第六、与领先的存储硬件和软件产品集成, 可实现数据保护、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仅根据需要使用存储, 可推迟和避免过高的存储成本;

第七、可用性服务使IT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优先级和需要为应用程序提供不同级别的高可用性, 而无需另外购买复杂的冗余硬件或集群软件;

第八、可避免因计划内硬件维护而导致的应用程序中断, 以高性价比的方式轻松地保护应用程序免受计划外停机的影响;

第九、可扩展性服务使IT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以无中断方式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适量的资源。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虚拟化数据中心实践的例子, 分析了数据中心在虚拟化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最新的技术, 通过提供一种整合各种新技术的顶层设计思路, 为数据中心虚拟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设方法论。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据中心虚拟化方面的一些新技术, 探讨了将这些新技术如何组织起来建设新的虚拟化数据中心的模式, 之后介绍了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案例。

关键词:数据中心,虚拟化

参考文献

[1]服务器虚拟化的五大趋势.网络与信息, 2012, (05) :43

虚拟中心点 篇10

融合网络适配器作为行业领先的适配器方案,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在CPU效率、应用性能以及数据备份时间和可靠性方面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融合网络适配器优势

更高的应用性能。正如上表所示,QLogic 8200系列融合网络适配器能够提供最佳的应用性能,对高密度虚拟化和云计算环境而言,该融合网络适配器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由ConvergeFlex所助力的最低拥有成本。QLogic 8200不仅能够提供最低的CPU利用率,其作为业内唯一的一款融合网络适配器,还可以通过一条线缆同时为CP/IP、CoE和iSCSI提供并发的高性能卸载。这使其能够满足拥有最高密度虚拟机的虚拟化服务器环境的性能需求。QLogic所配置的VMflex技术,能够提供诸如通过巧妙地在适配器内嵌入第2层以太网交换机,创建多个分区和灵活的带宽配置等先进的虚拟化服务,并且能够实现物理机内虚拟机至虚拟机的直接通讯,以及支持SR-IOV、NPAR、NIV(VNtag)和VEPA/VEB。

市场领导地位。据Dell' OroGroup称,QLogic是融合网络适配器的市场领先者,领先于其竞争对手最少两位数的销售量。除了已经部署了1000万个FC端口外,QLogic的软件堆栈与所有现有的LAN、NAS和SAN环境具有完全的互操作性,并支持几乎每一种hypervisor、操作系统和启动环境。

透明的可管理性。QLogic的ConvergeConsole提供了FCoE、iSCSI和IP功能的多平台管理,实现管理的简易性和融合网络的部署。

最佳的企业级应用性能。在Microsoft Exchange2007环境中,QLogic适配器的性能效率领先Emulex的同类产品54%,领先Intel软件FCoE起始器189%。在MicrosoftExchange 2003环境中,QLogic适配器的性能效率领先Brocade适配器33%,领先Intel软件FCoE起始器295%。

卓越的业务连续性。QLogic适配器能够显著缩短数据的备份时间,并显著提升数据备份的可靠性。在连续写入操作中,QLogic适配器的性能比Emulex适配器陕71%。

虚拟化数据中心组网方案浅析 篇11

虚拟化数据中心 (VDC) 是将传统IDC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 应用虚拟化、自动化部署等技术构建的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IT设施。VDC将虚拟化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设备作为服务提供, 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和调度, 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服务可靠性。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 虚拟化数据中心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业务部署能力、降低硬件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虚拟化数据中心组网原则

2.1高安全性

按照数据中心业务功能和管理功能的要求, 网络须进行分区设计, 不同网络区域的安全策略明晰, 并且明确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安全关系, 单个区域进行安全策略实施不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

2.2高可用性

组网结构设计最大限度的隔离故障域, 简化数据传送路径, 加快故障收敛时间。

2.3易扩展性

在出现新业务区需求的情况下, 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 根据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功能按需建设, 业务部署灵活。

2.4易管理性

网络结构清晰, 便于维护, 故障定位和解决快速、灵活。

三、组网方案实例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 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例如:某大型通信运营商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以及业务模式转变, 启动了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 规划2个物理区域作为机房空间, 总有效机柜100个左右, 新增设备包括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负载均衡器等, 其中防火墙为用户提供地址转换及网络安全相关服务, 交换机/路由器/负载均衡器为用户提供组网能力和网络带宽。

按照虚拟数据中心业务功能和管理功能的规划, 网络的设计采用分区的形式, 一般可分为接入网络区、网络中心区、出口网络区、业务网络区、存储网络区、管理网络区: (图1)

接入网络区

专线接入交换机承担接入专线和传递路由流量的角色, 相关的专线划分到对应的vlan, 使得能够与专线接入防火墙能够正常通信;两台专线接入交换机之间互联配置为二层trunk, 同时两台接入交换机与两台核心交换机口字型互联, 且互联端口配置为三层接口ip用于隔离其他二层网络;另外, 专线接入交换机与专线接入防火墙、核心交换机之间使用OSPF, 使得核心交换机能够学习到专线网络的网段。

网络中心区

网络中心区包括核心交换机及业务防火墙, 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运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二层组网, 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VPC (Virtual port—channe1) 和VDC (Virtual Device Context) 技术。

3.1 VPC (Virtual port—channe1)

VPC是一个可以跨不同设备的port-channel技术, 跨设备进行端口聚合, 增加链路带宽, 缩短故障收敛时间。

在传统的网络拓扑中一般会使用双链路上连的方式 (如图2) 实现网络的冗余, 这种方式会产生环路, 必须开启生成树协议, 这时会有一种链路是block状态的, 所以这种方式实现冗余并不会增加网络带宽。而VPC技术则允许下行设备通过port channel跨两个不同的上行设备, 部署方式如图3所示, 所有互联链路进行负载分担, 链路利用率100% (全部active, 没有Block) , 同时, 在链路故障时, 实现流量自动切换, 快速收敛。VPC技术本地生效, 对链路对端设备没有特殊要求, 易于部署。

3.2 VDC (Virtual Device Context)

VDC技术可将一台物理交换机物理分区为各自独立的逻辑交换机, 如可将核心交换机虚拟成2台逻辑交换机, 虚拟出的VDC具有独立的容错能力和管理接口, 可以分配独立的地址, 拥有各自独立的接口资源管理。VDC可虚拟出独立的控制面, 如OSPF协议、BGP协议等, 所有软件协议均以VDC为单位进行维护和控制。另外虚拟出的VDC还可以用来满足异地计算资源的跨域互通。

另外, 通过路由策略将需要特殊防护的用户流量穿过业务防火墙, 大大提高业务数据的安全性。

出口网络区

出口路由器上行采用主备链路口字型与上联网络的汇聚路由器连接, 下行也采用主备链路口字型与防火墙互联, 两台出口路由器与上联网络的汇聚路由器之间使用BGP路由协议;两台出口路由器之间链路采用二层trunk互通, 两台设备之间下行对应互联网边界防火墙配置VRRP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协议;为了更好的降低业务中断时间, 需要对VRRP配置相关的跟踪接口进行切换主备模式, 实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另外, 通过部署防火墙有效提高出入口流量的安全。

业务网络区

业务网络区主要部署满足业务系统的事务处理类型应用要求的服务器, 一般要求配置处理能力较强的刀片服务器, 并使用虚拟化引擎, 以实现资源快速和灵活调度。同时, 可根据各应用系统自身安全防护的需求, 将服务器进一步分为核心生产区、测试区、接入维护区、内部互联区等安全域。

存储网络区

存储网络区包括基于IP的云存储网络和FC-SAN的集中式存储。其中, 基于IP的云存储网络能够为虚拟机和物理机等计算资源提供分布式文件存储资源和日志详单类存储资源;基于FC-SAN的集中式存储能够为虚拟机和物理机等计算资源提供较高I/O性能的块存储资源, 以满足业务系统对数据存储的需求。

管理网络区

管理网络区部署网管接口交换机, 主要实现资源池内部管理, 所有的被管理设备都需要独立的管理网络, 以实现设备的管理、调度、监控。所有接入层设备的配置管理均可在管理汇聚交换机上实现, 极大的减少了数据中心设备的管理节点 (为传统方式的1/10) 。在布线上, 实现了机架间一次布线, 后期的布线维护只需要在机架内进行, 大大降低了布线工作量, 便于维护。这是传统的接入方式无法实现的。

四、典型业务流走向分析

1、表示通过出口路由器的流量;2、表示通过出口路由器的明细的公网ip地址段路由, 交互至边界防火墙;3、表示互联边界防火墙通过相关策略控制、查询NAT转化表后将流量交互至核心交换机;4、表示核心交换机查询路由表表转发至与防火墙互联的子接口;5、表示业务防火墙经过IPS入侵检测再将流量转发至相应的器 (特殊客户的服务器网关在业务防火墙上) 。

五、结论

随着数据中心业务的不断丰富, VDC的建设需求将越来越多, 组网方式也将更加多样, 从而使得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可以预见, 未来虚拟化数据中心将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

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高速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建设在慢慢退出信息化的舞台, 同样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本文对虚拟化数据中心组网原则进行了介绍, 结合具体案例对虚拟化数据中心组网方案及典型业务流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虚拟化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VPC,VDC

参考文献

[1]《数据中心与虚拟化技术》, 通信技术, 2013年08期

[2]《数据中心的未来——VDC》, 企业网D1Net, 2014-01-10

上一篇:建筑节能技术展望下一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