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业务需求

2024-05-12

基本业务需求(精选3篇)

基本业务需求 篇1

1 5G概述

5G指的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4G的延伸。2013年2月,欧盟就宣布要研究5G;我国也在2013年6月、2014年3月,先后启动了5G的一期和二期研发课题;在2015年5月28日举行的2015IMT-2020 5G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5G无线技术架构》白皮书和《5G网络技术架构》白皮书,标志我国5G进入新的研究阶段。

5G移动通信将与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构成应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不同业务需求,满足用户更高速率、高效率的空口技术。

2 5G业务需求分析

2.1 5G有多快

我国IMT-2020 (5G)推进组在2014年5月发布的《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中指出,5G网络速率初期下载速率将达到1Gbps,未来更高可达到10~50Gbps,这将为用户提供如光纤般的接入速率。这意味着人们用5G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几秒!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2G、3G、4G,下载速率不断提高,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5G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该推进组是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牵头,联合通信运营商、制造商以及科研机构共同研发中国的5G标准。

5G的网络延迟低于1毫秒,能有效、快速传递信息,对于未来智能社会交互互联提供可能性,便于实现物联网远程控制,真正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

2.2 5G提供的业务

5G主要面向的业务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增加了M2M业务。其中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流类、会话类、交互类、传输类、消息类;M2M业务包括采集类和控制类业务。在5G以前,人们熟悉以手机或数据卡接入移动网络享受语音、数据业务,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通信不在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已逐渐转换为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5G商用以后,物联网设备将全面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让万物互联。

2.3 5G带宽的可能性

移动通信采用的是无线信道,要实现5G的高速率增加带宽是关键。目前移动通信采用的是特高频,5G必须采用比特高频高的超高频甚至更高的频段。国际电信联盟专家预测,将来可能使用30GHZ~60GHZ的频段。由“光速=频率X波长”这个公式知,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如果采用比超高频更高频段,则波长就接近毫米波。而毫米波的频率接近红外线,几乎呈“直线”传播,在移动通信中很难准确传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引入了微基站技术、高阶MIMO和波束赋形技术。微基站技术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微基站来达到均匀全面覆盖,同时还可接入更多的设备;5G采用毫米波传输,手机天线长度将随波长成正比,故天线长度大约几毫米就可以了,还可以布设多个天线为MIMO技术提供可能,使用MIMO技术可提高传输速率;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无线电波束技术提高基站的容量还能使基站定位更精准。

2.4 5G更节能更环保

微基站技术增加了更高密度的微基站,降低了基站的辐射功率,手机的辐射功率也会降低,这样的话,可以大大减少对人体的辐射。而以前使用的宏基站基站个数少,距离远,要实现基站与基站(手机)间的通信必须有足够大的发射功率。另一方面,微基站的架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电杆、路灯杆等户外设施都可能成为理想地点,可以大大节约5G以前传统常用的铁塔基站式架设所需要的昂贵费用和一系列选站、谈站问题。

2.5 5G市场分析

智能终端的价格越来越低廉,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促使移动互联网高速蓬勃发展。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8.34亿户,4G用户净增6423万户,4G总用户数达到3.77亿户,预计2016年4G用户超过5亿户。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占了三大运营商总数近八成。截止2015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亿,而4G用户数还有望增加,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超过22亿户,其中这些用户中M2M数接近15亿,中国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会比2010增长350倍!丰富的用户资源给我们即将到来的5G奠定了基础。用户的需求驱动5G的发展,现有的技术和业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3 5G新技术

物联网成为5G主要驱动力,5G时代物联网设备将全面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为了承载更加广泛的物联网业务、适应这些业务的需求,特别是行业性需求,传统网络架构和技术要做出很大变化。

在无线传输技术上,引进多址接入技术,多天线技术、MIMO技术、波束赋形技术、编码调制技术等;在无线网络,采用超高密集组网、更智能的网络架构,如采用Wi-Fi作为异构网络进行部署。因为目前的智能移动终端,Wi-Fi已经是不可缺少的配置。加上Wi-Fi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传输速度快、省流量费、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非常适合移动用户的需要。

5G与Wi-Fi融合组网的场景应用广泛:如应用于校园、无线办公等终端设备高密度聚集地方;无线社区、高密度公寓等终端设备在单个接入点中低密度地方;远程控制、车载娱乐等吞吐量要求较高的地方……

4 5G发展存在的障碍

目前,5G处于标准的研发阶段,正式被广大用户使用要在2020之后,5G的研发存在很多障碍:如监管和牌照,5G核心技术标准,无线频段的划分和使用,涉及物联网通信的有关法律、安全、隐私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结束语

VOLTE已经正式商用,人们享受着第四代移动通信带给我们的高速率的数据业务、高质量的音视频通话业务的同时,也期待着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强劲推动下即将面世的5G,更高速率,更丰富业务,更广应用,更高智能,环保低耗,这些都给研发5G提供了可能和动力。总上所述,我们需要5G,而且它马上就要到来。

摘要: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正进入研究阶段,预计在2020年商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情况,阐释5G概述,就5G提供的业务和需求进行分析,并简单介绍5G需增加的新技术及发展存在的障碍。

关键词:5G,业务需求,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明等.5G与Wi-Fi融合组网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4(08):99.

[2]尤肖虎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5):551.

[3]王志勤等.5G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标准进程[J].中兴通讯技术,2014(02):02.

基本业务需求 篇2

基本药物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的药物,其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国家有关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供应、使用等项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加强政府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科学管理与宏观指导,合理配置药品资源,提高药品的可供应性、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物质保障。

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权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都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表达了我们党决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强政治意愿。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药品生产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和农村医药卫生发展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医药卫生行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不适应;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的保障水平在城乡、区域之间差异还较大、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用改革的办法,从制度、机制上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保障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权益。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加快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推动医疗保障政策、国民健康政策和制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改革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总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

发展,维护健康公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体目标是:

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的生产供应和使用,药品价格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降低药品在卫生保健总费用中的比重,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药物需求;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形成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城乡、区域之间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水平的差异明显缩小,基本药物得到有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水平、价格调控能力和社会支付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明显改善;到2020年,建立起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主体的、规范的、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并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的各项制度、政策、要求相互衔接,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获得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保证基本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从预防控制疾病发生、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出发,一方面,必须确保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与使用合理;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保证基本药物价格与人民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生产、供应都必须符合国情。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水平必须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相协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药物制度必须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同步推进、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保障基本药物供应的责任,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保障基本药物充足生产,提高医药产品集中度,减少流通环节,引导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的公平有序竞争,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

(四)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与解决当前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持续推进,分阶段实现制度建设目标。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规范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的工作模式,强化部门责任与协调配合,鼓励地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必须强化政府对基本药物的

遴选调整、生产供应、采购配送、规范使用、支付保障和价格控制的监督管理,确保基本药物供给保障,提高医药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立法工作。把法制建设作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重点。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医药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企业与有关方面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中的作用,明确政府、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会第三方、社区及个人在基本用药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管理。根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围绕公共卫生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点疾病及常见病、多发病,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开展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进一步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建立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药物处方集同步调整机制,逐步实现与诊疗指南的制定和修订紧密结合。指导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基本药品的配置使用,形成基本药物目录与临床使用、价格管理及支付报销政策的协调互动机制,促进诊断治疗用药的科学合理与协调统一。

(三)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建立保障供给的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体系,逐步实现基本药物的招标生产和集中配送。建立药物短缺监测报告处理机制,对生产供应不足的基本药物,采取措施确保其生产供应;对因利润低而生产供应不足的基本药物,运用价格杠杆机制促进其生产;对用量小、生产销售成本高的急救用基本药物,可采取政府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政策保障其生产;对治疗特殊病、罕见病的药物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对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基本药物需求急剧增加的,可采取强制许可和进口等各种措施。完善基本药物储备制度,将用量小、生产销售成本高的急救用基本药物,以及治疗特殊病、罕见病的基本药物优先纳入药品储备中。

(四)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强化医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加强生产经营企业责任教育,明确企业是药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药物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杜绝不合格基本药物进入流通环节。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完善储存和配送管理。强化动态监督,定期发布基本药物质量检查情况。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和完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五)健全和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制度与责任。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根据诊疗范围

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管理、处方审核制度,建立基本药物使用和合理用药监测考核评估制度,促使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卫生人员按照诊疗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治疗用药。加快推进执业药师立法,发挥执业药师在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中的作用。发挥医疗保险在规范和监督临床处方方面的作用,促进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和合理用药制度的落实。

(六)加强基本药物的价格监督管理,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完善和规范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价格监督管理,限定最高零售价格和流通差价率。市场供应充分的基本药物,鼓励通过集中招标和充分竞争降低价格。市场供应不足或无供应的基本药物,按照调整价格或“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由政府与企业协商议定价格。健全基本药物价格监测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价格联盟等垄断行为,积极引导市场供给,平抑价格波动。

(七)加强基本药物的支付管理,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不断扩大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对基本药物的支付范围及水平,降低个人自付比例,逐步减少和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保障水平对基本药物的支付差异。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中使用的基本药物主要由政府支付。基本医疗服务中使用的基本药物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使用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不断扩大城乡医疗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基本药物在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支付报销比例,逐步消除地区和不同保障形式之间的差异,使全体公民能公平获得基本药物。

(八)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运行绩效的监测评估。建设覆盖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和支付报销全过程的信息监测网络管理系统,汇集、整理和分析基本药物生产、流通、质量、使用、报销和价格等各方面信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制定监测指标标准体系,采取统计分析和调查的方式,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或调控。

(九)加强全民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人员进行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在全社会形

至强E7:满足关键业务需求 篇3

数据库、ERP等企业关键业务关系着企业最核心的信息资产,要让这些信息资产安全、高效地为企业服务,其背后的平台系统必须在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计算性能上都有上佳的表现。

对此,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Kirk Skaugen表示,英特尔一直致力于为业界提供能够满足企业关键业务应用的处理器产品,提高部署关键业务计算用服务器的经济效益,E7的面世将这一指标提升到了新的水平线上。

性能再提升40%

“ 至强E7处理器最多可集成10个支持英特尔超线程技术的内核,相比英特尔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其性能提升最多可达40%。同时,它新添的节能特性还能降低芯片上待机部分的功耗。”英特尔架构事业部数据中心事业部关键业务部门营销总监Patrick Buddenbaum在发布会上介绍说。

据了解,至强E7处理器分为8800、4800、2800三个系列,包含了18个面向双路、四路和八路服务器的产品型号,经过扩展最多可以支持到256路服务器。一套采用E7处理器的四路服务器最多可以支持2TB的内存容量。

“E7的性能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它运行计算密集型应用的性能比上一代产品提升多达 40%,在视速度为根本的科研和金融服务等领域,能够大幅提高其关键业务应用的运行速度和精确度;它运行虚拟机应用的性能比前一代产品提升25%,这意味着它拥有业界最高的虚拟化性能表现。”Buddenbaum说,那些希望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企业用户完全可以用1台基于至强处理器E7的服务器代替18台基于双核处理器的服务器。

此外,针对困扰企业数据中心用户的能耗问题,英特尔在至强E7处理器中加入了英特尔智能节能技术,该技术可根据工作负载显著降低芯片的待机功耗,同时也提供了高级的处理器电源管理功能。此外,英特尔还在E7家族中推出融合了高性能与低电压优势,以及频率优化的型号,其中10核低电压E7-8867L的主频达2.13 GHz,热设计功耗为105瓦,而8核频率优化型E7-8837的主频高达2.67GHz,热设计功耗为130瓦。

RAS特性

胜任关键业务应用

在去年春天至强7500发布时,英特尔就曾经表示,由于至强处理器所具有的一些全新技术特性,使其能为关键业务的信息系统带来更出色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这些功能可增进对数据完整性的保护,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并最大限度缩短计划的停机时间 (详见本报2010年第13期报道《至强7500:高端精彩》)。由于在制程工艺和微架构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在满足用户RAS要求方面,E7比至强7500有着更佳的表现。因此,Buddenbaum表示:“在至强处理器的带动下,关键业务应用正在发生变革,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的计算都是通过至强处理器来实现的。”

Buddenbaum的这种说法,得到了来自最终用户和系统开发商的认可。

卓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运营商提供支撑业务,公司系统支持部经理周岩表示:“高性能与高可靠性是电信应用的关键需求,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支撑服务,要求我们所提供的糸统能够达到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经过测试,卓望发现至强E7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完全能满足电信应用的要求。”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高级架构师周海鹏也表示,中信银行在业务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过程中发现,后台信息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核心服务处理层向管理层延伸,这使得管理决策类的系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渠道应用类的系统也日益丰富。“基于至强E7处理器的IA服务器在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能耗及成本等方面的表现,完全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

而在用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大瀚看来,来自电信及金融行业的用户对于至强处理器应用于关键业务的认可,正是代表了目前业界的一种趋势。“用友现在也看到了这种趋势,过去,用友的产品线中,中、低端毫无疑问都是选择x86平台,高端产品线的用户往往会选择小型机,甚至有人要用大型机。而现在,随着至强处理器所带来的RAS特性,用户已经逐渐从心理上接受了以x86、IA架构为主的硬件设施的选择。”

对于这种从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迁移的过程,Buddenbaum表示,这需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OEM、系统集成商一起进行合作来促进迁移的完成。“这个迁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从目前服务器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用户必定会经历向开放平台迁移的过程,因为客户已经意识到,在保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的同时,迁移所带来的整体持有成本长期来看是不容忽视的。”

上一篇:法律文秘专业下一篇:中学物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