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2024-08-31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精选11篇)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篇1

学生宿舍分配软件的基本需求

1.背景和意义

很多学校特别是中等及高等院校中,学生在校住宿的情况极其普遍。随着高校的扩招,需要住宿的学生人数和学生公寓楼房越来越多,宿舍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相应地增加。许多高校后勤实施社会化改革,学生住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宿舍安排上打破了原来按专业班级强制集中住宿的限制,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相关部门对公寓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公寓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的手工管理已经无法适应,需要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如何给学生分配宿舍,以使得学生的生活学习、班级的管理、宿舍的管理等更加方便有效,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重要的问题。手工的分配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对于床位的使用、班级学生住宿情况的监控以及宿舍楼的管理都带来诸多麻烦,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学校,学生成千上万,手工分配和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开发一个学生宿舍分配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校院领导、宿舍管理员和学生提供便利,加强学生住宿管理、规范高校公寓日常工作、提高公寓管理效能的有效工具。系统以公寓房间、入住学生为基础信息源,可以对房间和床位分配,可以使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公寓管理中心、财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及学校学院领导随时获得全方位的公寓管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2.参考资料

1)学生宿舍分配原则

本科生宿舍8人/屋,研究生4人/屋。同班学生尽可能住同一间宿舍,且一间宿舍住满再分配另一间。

2)宿舍配套设备分配及使用要求

每位住宿的学生将获得1张床、1个柜子。每间宿舍内部有2张桌子、8张椅子、1台电视机、1台电风扇。所有设备均预先进行编号登记在案,一旦损坏或丢失,需立即报告。

3)宿舍管理员工作职则

每个楼层由4名宿舍管理员负责,且分日班和夜班。宿舍管理员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要分别进宿舍检查,并登记检查结果。

3.与宿舍相关的人员及需要做的工作

学生:若要住宿需提交住宿申请,然后等待分配。如有特殊要求,务必专门说明。一旦得到批准通知,可以查询个人宿舍安排。住宿后若有特殊原因,可以申请调整宿舍或床位,但依然要经过审核、批准。一旦调换了宿舍,其所使用的设备也要随之变更记录。

教师:分为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导员负责查看、初审学生提交的住宿申请,对基本符合要求的,转交给宿舍负责人。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随时查看、了解所负责班级住宿学生的情况。

宿舍负责人:负责对住宿申请进行综合审查,通过的则以班为单位分配床位。可以随时查看和了解宿舍的基本情况、所有住宿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对特殊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并报送相关领导。学生一旦毕业或提出退宿,其宿舍和床位会立即变空,等待重新分配使用。

宿舍管理员:负责宿舍设备情况的记录(购入登记、各建宿舍配置、损坏和修理登记、报废登记)、每日查房结果记录、学生晚归记录、宿舍具体情况管理(新房间登记、房间撤消、格局调整)。

校院领导:可以随时查看、了解学校和学院宿舍的详细信息、学生住宿状况和宿舍管理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每日查房的情况。

4.特殊处理需求

1)宿舍的详细数据、学生住宿的情况以及宿管人员的具体数据要完整保管,且一旦发生变化,必须及时变更记录。

2)上述数据要能够导出到excel文件中,或从excel文件导入。3)分配床位时可以采取二种方法:

● 第1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自动分配,● 第2是针对特殊要求进行手工分配 4)学生住宿需要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

学号、姓名、所属学院、所属系、宿舍房间号、床铺号、柜子号、入住时间、联系电话等。

5)每个房间需要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

宿舍房间号、面积、可容纳人数、目前空床数、6)为简化宿舍分配过程中学生信息的重复录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最好可利用现行的学籍管理系统中的信息。

特别提示:

以上需求只是基本内容,学生务必结合自身感受和实际调研的结果,对需求进行补充。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篇2

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老师,笔者长期在关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情况,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既无名牌大学耀眼的光环,也没有令人羡慕的文凭,其就业状况到底如何呢?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情况不多,有些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到其他行业发展,有些学生工作,重新回到待业状态,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找到工作,也有些学生抱怨学校中所学知识没有作用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应该是最为直接的原因。目前社会就业机会还是充足的,不少企业甚至是求贤若渴,但很多刚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形成了一方面大量刚毕业的学生生在招聘会中无功而返,另一方面企业有很多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了缓解这个矛盾,需要加强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教育[1]。

一、基本职业能力的内涵

基本职业能力也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特点和内涵看,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两类。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理解和感受他人奉献与冲突,负责任的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包括外语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方法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2]。

二、用人单位最关注的毕业生基本职业能力

面对社会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毕业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须先知道用人单位目前的选才标准。研究人员利用高职毕业生回访机会,对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基本职业能力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119份问卷,收回10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8份。以下是调查结果和对

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职业能力不仅等于职业技能,还包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

需求工程师的基本职责 篇3

1. 针对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客户需求进行售前需求支持和技术支持;根据市场和商务人员反馈的各类需求及时进行理解、核实、沟通并形成书面反馈;

2. 针对外部客户问题,及时进行技术定位和理解,识别长、短期技术需求,参与或主导务实的客户沟通;

3. 整理市场需求形成书面文件,以形成产品和开发部们的设计输入;

4. 持续对历史需求进行跟踪、整理和管理;

5. 承担部门内人员的技术支持;

6. 整理技术文档,承担部门内产品技术培训。

任职资格:

1. 本科及以上学历;

2. 软件、通讯、无线电、电子工程、自动化类专业背景;

3. 具有5年以上软件需求,或移动通讯软件或协议,或通讯行业售前支持工作经验;

4. 良好的学习能力,对软件技术和通信网络有深刻的理解;

5.英语6级以上,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

6.良好的沟通能力,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精神;

软件需求分析师的基本职责 篇4

1、对接客户,分析梳理需求,配合技术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沟通;

2、负责项目的报价、工期估算、流程图绘制、实施跟进及进度效果监控;

3、进行整体策划中的分项策划,协调各部门工作人员按照计划完成项目的整体制作;

4、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协助制作人员进行搭建、美化和优化工作;

5、负责项目的客户培训和后期的技术支持工作。

应聘条件:

1、具备良好的需求分析能力,能够整体把控项目流程;

2、熟悉网站制作及软件开发流程,有三年左右的软件开发经验优先;

3、具备一定的文案写作功底,可进行产品说明书以及产品方案等文案的撰写;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篇5

【关键词】创造读者需求编辑活动基本规律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009-5853(2012)03-0037-04

“创造读者需求”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这是我近一个时期以来对编辑基本规律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说老实话,仅仅用此区区六个字,对这样一个论争了近三十年的编辑学基础理论的首要问题予以界说,能否揭示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我着实有点忐忑不安。同时我也感到,目前我国的编辑学理论研究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编辑学研究路在何方?”“编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深入?”研究者们都在反思。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理论研究脱离了实践,或者说是忽视了实践的意义。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编辑实践为基础建立的编辑理论才有说服力。本着这样的原则,下面我就从得出编辑活动基本规律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方面向业内同行做一解释,恳请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1创造读者需求是编辑活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从哲学层面上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不仅体现事物的本质,而且体现本质之间的联系。简言之规律就是关系。欲探讨某一事物的规律,必须从这一事物发生、发展的关系入手。这一看法在编辑基本规律问题研究中得到学者们的共同认可。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点,吴平教授点评说:“王振铎先生主张,编辑规律呈现在编者、作者、读者等主体要素与稿本、编本、文本等客体要素及其六方之间交叉组合起来的种种本质关系之中。同样从关系的角度,邵益文先生认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存在于编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中,编辑和视听者之间的矛盾是编辑活动的主要方面。”那么,在编辑活动中编者与读者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呢?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编者要满足读者需求,在此观点的引领下,我们的一些编辑出版部门一味地迎合读者需要,读者需要什么就编辑出版什么。一本书畅销了,马上就被群起效仿:一种期刊流行了,紧接着相似的面孔便粉墨登场。一时间,我国的出版市场沸沸扬扬,热闹非凡,出现虚假繁荣。但是,很快读者就不满意、不买账了。

事实证明,凡此种种的编辑出版事例,不符合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真正体现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者与读者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跟风”“效颦”者是根本满足不了读者需求的。由此可见,编者要满足读者需求的观点貌似合理正确,其实带有很大的蒙蔽性。因为它没有揭示出编辑活动本质的东西,编者与读者的关系绝不是我编你读那么简单。规律是事物现象中一贯的、稳定的、深刻的,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着现象的法则。顺着这样一条思路,我想:怎么才能使编辑活动保持稳定的、深刻的现象,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利地前行呢?答案是按规律办事。问题的关键在于按规律办事,首先必须对编辑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换言之,在编辑活动中,编者与读者的必然联系是靠什么建立起来的呢?

关于读者需求,我认为包括两种含义:一是物质需求,一是精神需求。读者的物质需求通常表现为读者对各级各类文化媒介载体的需求,意即读者渴望接受规范正确、完善性的、适合于共同使用的文化出版物。编辑活动的工作对象是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他人的作品,原创性的作品通常存在一些知识性、常识性、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编辑需要动用各种工作手段来消灭这些错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编辑加工”。也有的论者将之看作“优化”工作,也就是说使原创作品更加优异化,隐含二次创造之意。规范正确、完善性的文化媒介载体都是由编辑加工、精心制作完成的。“消灭差错率”的口号也是在满足读者需求这一层面上生成的。同时我们也感到这方面工作的高效、优质,无形中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读者的精神需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也存在误区,以为完全听命于读者,只要是读者提出的要求就是合理的,我们就应满足。这种陷编辑主体于被动局面的做法显然弊大于利。读者的精神需求并不是一种自发的意思,而是一种自觉的意思。这种自觉意思的需求,通常不是读者主动自觉地提出来的,而是编辑主体通过市场调查、研究读者,分析、判断得出的认识,并且要仔细研究读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和怎样才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有这样三句话说得很精辟:三流编辑迎合读者需求,二流编辑引领读者需求,一流编辑创造读者需求。读者的需求在于创造,而担当此重任的创造者就是编辑活动的主体——编辑。

这种认识在古今许多编辑实践中也找到了佐证。以孔子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为例。关于孔子是否是我国最早的编辑家业内存在分歧,我认为邵益文先生的见解颇有道理。“必须要有收集整理材料这种起码的编辑实践,进行编辑活动时应有一定的目的和主张,以上两项必须有史书的明确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编辑活动基本符合这三条。”孔子“删诗书、订六经”的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明确记载,抛开其他五经不论,仅以《诗经》来看,孔子在编定《诗经》后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诗三百,一言以弊之,思无邪。”研究者已经证明,《诗经》是在当时流行的十五国风即众多的诗篇中,收集、选择、编纂而成的。孔子编定六经是为他办学授徒,给学生当教材使用。那么,选择哪些内容,如何才能满足学生需求,显然孔子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以“不语怪力乱神”,“取其可施于礼义者”,即符合“仁”为标准,创造了一本思想内容纯正的教材供学生学习。在整个编辑活动中鲜明地贯穿了孔子的编辑思想和政治主张,同时更加有力地说明,《诗经》最初的读者——孔子的学生的需求是孔子创造出来的。因此,使《诗经》这部古老的经典之作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以上述理论依据和编辑实践为逻辑起点来分析,编辑活动迎合读者需求之弊端已不必多说,而创造读者需求,以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出版物占领市场,赢得读者信赖,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迎合”读者与“赢得”读者之间仅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区别。编辑活动中编者与读者的必然联系,是靠编辑主体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劳动赢得而建立起来的。说“创造读者需求”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体现了编辑劳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完美地实现了编辑活动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终极目的。

2创造读者需求反映了编辑活动的本质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集中体现。编辑活动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涉及对编辑概念的理解,触及编辑学科的根基,意义重大。三十多年来,研究者众说纷纭话编辑,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截至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界说,但确认了一个最要紧的论点,即编辑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充满智力

的精神生产劳动,是在他人作品基础之上的再创造性活动,换句话说,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就是一种文化创新。在这个论断定位后,前些年出现的“编辑无学”“编辑工作就是剪刀加糨糊,拼拼凑凑、粘粘贴贴的简单劳动”等说法已不攻自破。

把“创造读者需求”确定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意义有两点。

第一,它完全符合编辑活动实践,创造性特征贯穿于编辑过程始终。这一点阙道隆先生说得很明确:“编辑活动的创造性表现在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环节中,作者最后完成的作品,凝聚了编者的智慧和心血,但不易被外人了解,人们只能从书籍的选题设计和选题规划中,从报刊等总体设计和栏目编排中,从出版物的装帧设计中,看到编辑人员独立的创造成果。”创造了市场传奇的期刊——《读者》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一本文摘期刊,其社会文化资源重组的特征非常明显。怎样赋予这些被重组的文化资源以新意,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是《读者》编辑人三十多年来不断追求、探索的主题。否则,只是简单拼凑、重复出版就没什么意思了。打开《读者》,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创新精神:从鲜明主题的确定到选摘文章的品位、从栏目设计的精巧到版式编排的简约、从封面图案的朴素到文章插图的淡雅,好像有一股儒雅、温馨的文化磁场在吸引着你,甚至产生一种浓郁的情结,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一碗“心灵的鸡汤”。只要它一上市,读者掏钱就买,不需翻检内容,形成了被专家称之为的“读者现象”。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在编辑活动的各个工作环节中都浸透了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编辑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其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这是编辑活动固有的本质属性,你必须这样去做。

第二,它突出强调了编辑主体的能动作用。编辑活动是传播媒介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中介性特征异常明显。作者一编者一读者,编者处于中间位置,其连接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如何解决好编者与读者(受众)之间的矛盾,关涉到对编辑基本规律的理解。因为,要认真解决好编者与读者(受众)之间的矛盾,首先必须对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编辑主体有清醒的认识。“编辑主体作为一切编辑活动的原点、编辑学的关键环节、构建编辑学体系的核心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原点”、“关键环节”和“核心点”,周国清先生把编辑主体的作用强调到了极致,我以为是非常中肯的。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目前已引起业内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据吴平教授统计,2006-2010年共搜集到各类编辑学研究论文613篇,其中研究编辑主体的论文200篇,所占比重为32.6%。以往有关编辑基本规律论争的各家观点中,对编辑主体都有涉及,但强调不够,对编辑基本规律的表述,侧重于描述编辑过程和现象,而编辑主体的核心地位和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准确体现。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担当着“文化选择者一文化创新者一文化把关者一文化推广者”的重要角色,在与读者的关系中,编辑主体绝不是一味被动地迎合读者,浅层次地随声附和,盲目地从众跟风。王云五先生说得好:“一个出版家能够推动出版与否,视其有无创造性出版物。”“头等出版家是创造市场,次等出版家才迎合市场。”只有发挥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出击,积极创造,殚精竭虑,周密策划,切实体现编辑主体在精神文化生产过程中的自主性、自觉性、开拓性和创新性,以高效、优质、优化的文化出版物去赢得读者信赖,占据读者心灵,创造读者现象,才能真正满足读者需求,实现编辑活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才符合编辑活动的发展规律。

3创造读者需求是编辑活动现象抽象的思维界说

规律是从现象当中抽取出来的,突出的表现是把事物最本质的因素和联系抽取出来,然后用尽可能简明的概括将之表述出来,这就是抽象过程。循此规律的抽象阐释,我将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界说为“创造读者需求”,就有了理论支柱。

编辑活动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涉及哲学、社会学、出版学、传播学、文化学等诸领域,其活动现象异常丰富庞杂。于是就有了王振铎先生的编辑活动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之说。外部规律表现为编辑活动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内部规律表现为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鉴于此,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流派纷呈。范军先生在《关于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讨论》一文中,把各家各派的观点大体分为三种:哲学视野中的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社会学、文化学视野中的编辑活动基本规律,传播学视野中的编辑活动基本规律。各家学说都有其科学的内涵和理论依据,对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大家还在论争,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具体表述上自然有偏差。加上有的论者把编辑规律分为三规律、四规律,把问题复杂化了,进而使对编辑基本规律的认识更加扑朔迷离,“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有一句话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编辑活动的现象丰富多样、纷繁复杂,我们从其外部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和内部生成的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来分析,得出“满足读者需求的文化创造活动”是其本质属性的结论。这一观点在以往无论从哪个角度研究编辑基本规律的论争中都有明确体现。如邵益文的“二优律”、全冠军的“价值论”、陈景春的“元规律”说等,他们紧紧抓住编辑活动“选择”和“加工”这两大基本特征,切中要害,立论鲜明、观点明确,无可置疑。特别是邵益文先生的论点:“根据一定的原则,以众多的精神成果为基础,用优选、优化为手段,生产新的精神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视听者的需要,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以为,这个观点已经接近于对编辑基本规律的揭示了,只不过是在具体表述上不够抽象概括而已。还有一个问题是,本质与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不能代替规律,规律不仅体现事物的本质,而且体现本质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对编辑基本规律问题研究的重心,应当放在对这一事物最本质的因素和联系上。如果说编辑活动的本质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话,那么读者需求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上文已说读者需求在于创造而不是迎合,所以“创造读者需求”才是编辑事物必然的联系,必定如此的本质因素;稳定的联系,是编辑活动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因此,它应当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篇6

1、食品动物用药份额大

80年代我国养禽业大发展,所用兽药几乎都是禽药;90年代集约化养猪业、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猪药、水产药产品也随之发展;90年代末期以后,奶牛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用于奶牛的药物又有所发展。以上这些都是食品动物用药。

由于药物的开发和使用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宠物饲养虽然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有一定发展,但毕竟规模很小,宠物药的消费份额有限。这也是我国兽药开发的主要特色之一。

2、抗微生物药占主导地位

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兽药产品中抗微生物药(包括抗菌促生长剂)至少占60%以上,这种状况与我国畜牧业的结构和人们食用动物性食品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我国的养殖业主要为食品动物,宠物很少,而食品动物又以禽、猪为主,牛、羊只是部分区域饲养,数量也不多;禽、猪用药主要是防治群发的细菌性疾病药物。寄生虫病除家禽的球虫病外,其他疾病很少受到关注。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兽药产品中抗微生物药多于抗寄生虫药。

3、兽药剂型和制剂种类单一

基于我国养殖业结构特性,大部分兽用药都是制成方便群体给药的剂型和制剂,最普遍的是采用散剂和饮水剂(包括可溶性粉),虽然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透皮剂、缓释剂、长效制剂等都有,但所占比重很

少。这种情况除与我国兽药的制剂科技水平有关外,主要还是受食品动物经济价值有限的制约,不可能有过高的投入。

4、中兽药是我国的特色

我国兽药约有3000个品种,中兽药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中药制剂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全国兽药产品需求状况

我国兽药企业以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产品质量一般,虽然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在很多高端及细分领域,市场需求强烈,国内产品一时难以满足。

从价格来看,2007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刺激了各厂家的产能扩张。

三、全国兽药行业竞争状况

1、中国兽药行业处于洗牌阶段,知名品牌企业较少。

2006年以前中国兽药企业2700家左右,自农业部强制推广GMP达标工作以来,截止到2007年1月1日,全国共有1328家兽药企业通过GMP认证,未通过认证的企业被迫关门。目前国内的兽药企业没有大的知名品牌;外资在华的兽药企业由于对中国农村了解不深,销量也不大。

2、国内养殖水平较低。

兽药业的发展,离不开养殖业的发展。国内养殖业目前还处在低水平养殖与管理阶段,这同时也抑制了兽药业的充分发育与高水平发展。以前强调的“公司 + 农户”的散养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增收做了贡献,但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尤其是加

入WTO后,中国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就被像放大镜放大了一样,致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畜产品失去了信心。所以,这就逼迫中国进而采取新的措施,包括扩大国内需求,包括扩大熟食品的出口份额,加大检疫 力度,但根本上已经在探讨高级的养殖环境------“公司 + 农场”,通过确保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来改变散养、乱防疫、乱用药等被动局面。可以说,从“公司 + 农户”方式向“公司 + 农场”方式的转变其实也是在实现“失控的散养”向“可控的集中”在努力。

3、兽药企业规模较小,研究力量薄弱。

在通过GMP认证的1328家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不足50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不足100家。

而在2000年,兽药销售额排名世界第一的梅里亚(Merial)公司年销售额1490百万美元,相当于中国所有兽药企业的销售额总和。

四、影响兽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方面主要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把农民增收作为一个重大任务来抓,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而养殖业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增收,意味农村消费市场扩大,为养殖业发展培育了市场,间接扩展了兽药企业的市场空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观念的提升,健康越来越被提到日程,随着人们对肉蛋的消费青睐,必然会刺激畜牧业的发展,加快兽药生产、销售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家相关政策也会相应加大对兽药GMP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安全、绿色是兽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利因素方面在于技术方面的更新的落后,我国兽药行业技术投入远低于国际领先企业,因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还将长期处于落后地位。

五、兽药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兽药行业监管体制严格,主要侧重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兽药行政审批管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2、严格兽药生产企业监管,狠抓源头治理。

3、规范和整顿兽药经营秩序,坚决打击非法兽药产品。

4、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监管,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

5、强化养殖环节用药管理,加大兽药残留监控力度。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篇7

1、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承担有关业务产品的规划、策划和运营工作;

2、围绕产品和用户,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需求,实现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改进战略目标;

3、对竞争产品的战略、商业模式、产品特色、竞争策略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撰写竞品分析报告,为公司产品和市场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并将可借鉴的需求纳入需求池;

4、根据负责产品的内容掌握对应的行业相关知识。

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

2、掌握需求分析方法,熟悉需求管理;

3、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档编写能力;

4、形象良好,大方得体,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较强;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篇8

[关键词]农村 远程高等教育 基本情况 学习需求

[作者简介]陈玉明(1965-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与教务管理研究。(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71-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能否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的关键,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依托全国电大系统,通过广播、电视、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将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到农村,采取在职业余学习的形式实施,尽快为农村培养一批“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了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准确、合理地设定农村远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我们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人数共为512人,回收问卷458份,其中有效问卷389份,有效卷的回收率为75.9%。以下根据调查结果,试对农村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与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一、对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与学习需求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在基本情况方面有以下表现:

1.学习者收入较低,学费承受能力较差。在调查中,有51%的学习者无工作,在家务农;有37%的学习者家庭年均现金收入为1000元以内,为低收入人群;有35%的学习者每年学费承受能力为1500元以内。受经济条件所限,经济贫困的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青年大多不能完成高中教育,更别说继续深造了。因此,经济收入的低下制约了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文化程度的强烈愿望。

2.学习者文化程度偏低。在调查中,有41%的学习者为普通高中毕业,有21%的学习者为职业高中毕业,有32%的学习者为中专技校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都渴望能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希望学到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

3.学习者拥有计算机并掌握操作技能的不多。在对学习者拥有计算机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38%的学习者拥有计算机并能上网,有18%的学习者拥有计算机,但不能上网;有21%的学习者没有计算机,但能在单位或其他地方使用计算机,有23%的学习者很难找到可使用的计算机。另外,在对互联网的了解和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54%的学习者从未使用,有42%的学习者很少使用。在对计算机的了解和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31%的学习者从未使用,有53%的学习者很少使用。这个结果表明大部分学员没有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不能通过网络学习,了解更多的现代信息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这制约了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科技致富的理念,与时俱进的意识。

(二)学习需求

1.迫切需要提高自身文化程度。在调查中,有68%的学习者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社会和经济创造条件;有11%的学习者是为外出工作创造条件;有13%的学习者是为继续深造打基础。由此可见,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明确,追求知识的欲望比较强烈。

2.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在调查中,有54%的学习者要求报读专业与本人现在从事的工作一致,有39%的学习者要求报读专业与本人现在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表明他们都希望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上,为建设现代农业发挥自己的力量。

二、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援助,减轻学习者的学费负担

为了能让更多的农民参加学习,减轻学费负担是首要前提。在调查中,家庭年均现金收入1000元以内的低收入者占了37%。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尽可能在政策、物力和财力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农村远程高等教育教学点的设施设备条件,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习者的学费负担。中央电大可根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开发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农村版”多种媒体教材和学习包,通过电大补贴的形式,使其价格比其他教材价格降低30%,让农村学习者学得起、用得起。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整个学习费用,可以说是所有大学中收费最少的,没有更低的了。

(二)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1.提供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支持服务。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员选择报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原因是其形式适合在职业余学习,且所学专业和课程“适销对路”,满足农村生产和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运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一大特色。高质量的多媒体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学习光盘、CAI课件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等。这些资源的配置,应有主次之分,相互支持。文字材料是所有教学资源的核心,要求在内容上科学、完整、准确地阐述课程的理论体系、知识构架,在形式编排上尽可能做到方便自学、引导清楚。音像、网络及其他教学资源要与文字材料紧密配合,不应过多重复,对于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要力争从不同角度加以阐明。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学员喜欢配备有教学光盘和文字材料的课程学习包。亦可利用卫星电视频道传输教学资源,或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采取网络手段传输教学资源。可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开辟专门时段和栏目播出课程,开通中央电大“三农”远程教育网。“天网”和“地网”结合,使学员既可以通过电视收看课程,也可以通过“三农”远程教育网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网随时点播视频课程。因此,从农村实际出发建设一批适用、实用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调查显示,有35%的学习者没有理想的学习地点,希望教学点能够提供学习场所。由于农村学习者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大部分学员不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教学点应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各种便利条件及相应服务,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保证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建立学习小组,协作学习

调查显示,有86%的学员喜欢班级上课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学员由于专业基础、个人素质、工作环境、生活阅历等存在许多差异,加上在职业余学习会有各种不可预测的困难和问题,只靠自我约束和学习毅力来完成学业比较困难。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其中起到组织、指导、鼓励学习的作用。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可以选派一位组织能力强、富有号召力、有责任心、乐于奉献的学员或者村干部担任小组长,制订科学具体的学习计划,根据教学进程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组建学习小组可以克服工学矛盾,派出代表参加教学点的集中辅导课,并带回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供小组成员使用。可请教师上门指导,也可看教学光盘,还可用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四)对学习者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有84%的学习者从未使用或很少使用计算机,有96%的学习者从未使用或很少使用互联网。这表明大部分学员不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要重视对学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学习的能力。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学习者为35岁以下,年纪较轻,比较容易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因而必须在入学初对学员进行一段时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要求他们学会收发电子邮件,上网查询课程资料和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参加网上学习讨论等,切实解决大部分学员想上网学习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同时,帮助学员学会通过互联网查询农产品销售信息等,让他们从中受益,改变以往由于信息不灵通而导致农产品销售不良的状况。

(五)开展各种有益于农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培训活动

调查表明,有68%的学习者报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社会。因此,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使接受培训的农民能够掌握一两项生产致富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要特别重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培训内容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创业本领。根据具体情况,培训项目可通过卫星电视网、互联网和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网提供教学资源服务,亦可将培训课程刻录成教学光盘提供给学习者使用。

(六)提升考试测评过程的管理,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

调查表明,学习者每天能用于学习的时间1小时以内的有229人,占59%;1~3小时的有39人,占10%;时有时无的有121人,占31%。可见,农村学习者缺乏足够的学习时间,造成教学过程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将考试测评过程转变为以管理和督促学员学习为目标,促进学习过程的落实,赋予考试以一定的“教学管理”职能的过程,其核心功能就是要把学习过程真正落到实处。因而,要将考试测评转变为从根本上关注学习绩效,立足于学习过程而设计,基本标准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同时兼顾对“教”的质量的考查。基于学习者所从事的工作实践性很强,他们迫切需要学习实用的农业科学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而且所学知识与就业创业密切相关。这要求我们的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切合实际,多些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实用案例分析;少些死记硬背、纯理论性的知识,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调查显示,喜欢开卷考试的学习者有257人,占66%;喜欢闭卷考试的有132人,占34%。因此,我们在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中,要多采用开卷考试方式,使考试内容和开卷考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我们要赋予考试测评以新的功能与作用,使之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管工具和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一农村远程高等教育项目正在通过全国电大系统实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尽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2]吴国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一个整体理论架构[J].中国远程教育,2007(1).

[3]张广周.开放教育的小组学习[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4]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学生宿舍基本需求 篇9

关于印发《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

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办事处残联: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按照《全省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方案》和《黄冈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方案》有关要求,经市残联党组理事会研究决定,现将《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1、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实施方案

2、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小组任务分工方案

2013年12月15日

附件1:

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与需求调查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掌握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与需求,推进湖北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按省残联《全省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方案》要求,为顺利完成调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与需求。本次调查的任务是分析湖北省残疾人状况的变化,预测发展趋势,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评估《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执行状况以及为实现湖北省残疾人小康生活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的组织领导

调查工作在市政府、市残工委领导下进行。武穴市残联和调查队负责本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调查范围与对象

调查范围为武穴市内等。调查对象为武穴市内持证与未持证残疾人。

四、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状况,涉及残疾

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区服务、无障碍环境、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状况。调查问卷由湖北省残联与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基地负责修订后统一印刷下发。

五、调查人员组成及培训

各镇处调查员由市残联安排有实际经验的人员担任。村居委会干部担任陪调员。

由市残联承担各镇处培训。每个镇处抽调2至3人参与问卷调查、数据录入的培训。

六、调查的主要实施步骤

(一)技术准备、调查实施

修订调查方案、编写调查工作手册、印制调查问卷、组织调查人员的培训。

组织调查人员入户访问,填写调查问卷、复查,各级调查办公室组织进行质量控制,分级进行质量验收、上报。

七、经费

调查经费由省级专项经费列支和争取市政府配套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制定调查方案、调查人员培训、入户调查费、问卷和资料印制及组织协调等费用。

八、工作进度安排

2013年12月,召开动员大会,完成乡镇、场和村级培训。发放调查问卷,各镇处残联负责组织对调查对象进行摸底,编制本区域调查对象。

2014年01月至2014年4月,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入户访问、参照本区域调查底册填写调查问卷,对调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2014年5月,市残联对填报的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填写调查资料交接单,完成上报。市调查队指派专人负责答疑。

2014年6月,由湖北省调查办组织问卷清点,验收。对差错率超过验收标准的将退回重新返工。各镇处调查问卷的差错率作为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

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完成武穴市残疾人生活状况与基本需求调查报告,由市残工委通报情况并表彰。

调查的时间范围: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

九、调查的组织领导

调查工作在市残工委的领导下,由市残联牵头,各镇处残联具体实施调查工作,市残联成立残情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长春

副组长:吴文俊 刘红妮、周启红、苏年玉

领导小组下设调查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汪济武、陈月娥、胡万鹏。

武穴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3年12月15日

附件2: 第四组

组长:周启红 成员:汪济武 陈丰收 李超雄 调查镇处:龙坪(汪济武)石佛寺(陈丰收)

武穴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小组任务分工方案

根据省、黄冈市残联印发的《关于全省残情大调研方案》的要求和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安排,市残联将开展我市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为切实做好调查工作,确保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市残联派出五个调查组对调查工作进行指导,现制定如下分组方案: 第一组

组长:袁长春 成员:吴春珍 胡万鹏 调查镇处:梅川(吴春珍)四望(胡万鹏)第二组

组长:吴文俊 成员:张慧敏 郭琼玲 调查镇处:余川(张慧敏)花桥(郭琼玲)第三组

组长:刘红妮 成员:陈月娥 黄丽君 刘锐

调查镇处:大法寺(陈月娥)田镇(黄丽君)大金(刘锐)

第五组

组长:苏年玉调查镇处:武穴(桂喜国)

万丈湖(李超雄)

学生宿舍值日制度 篇10

舍长职责

1、遵守宿舍纪律,服从宿舍管理员安排。

2、宿舍设立宿舍长两名,全面负责本宿舍的卫生、纪律、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3、制定本宿舍的周卫生值日表。舍长负责督促本宿舍同学整理好个人内务,每天进行检查。

4、舍长向宿舍管理员及时汇报宿舍内公物的损坏、违纪及一些学生的异常情况。

5、按时参加舍长会议,并能认真带领宿舍全体人员完成各项工作。值日生职责

1、严格按照卫生值日表的顺序值日,服从舍长安排。有特殊情况不能值日者,必须向舍长请假,安排好代班宿舍长方能准假。

2、值日生负责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上课前打扫宿舍卫生的公共部分卫生,先擦桌面、窗户、叠被褥,再扫擦地面。

3、协助宿舍长督促每个宿舍成员在离开宿舍前按文明宿舍要求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包括被子、枕头、床面及床下物品、卫生等。

技工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探析 篇11

关键词:技工院校 宿舍管理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学生宿舍是住校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住校生在校期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是学生的“家”。据统计,技工院校住宿学生一般要占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而且无论是违纪率还是流失率,住宿生明显高于走读生,宿舍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宿舍管理,营造安全有序、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宿舍环境是亟待探索的课题。

一、宿舍管理的突出问题

1.安全意识薄弱,不服从管理

安全重于泰山,各个学校都将宿舍安全放在了首位。学校三令五申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反复强调注意个人财物安全,不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但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宿舍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如使用热得快、电吹风等大功率电器;出门不关窗,宿舍无人不锁门,手机、电脑随意放置;紧急疏散演练过程中嬉笑打闹等。

随着技工院校后勤服务逐步向社会化转变,宿舍日常管理的任务转移到了物业公司。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是缴费住宿,把自己当成了顾客,理应享受服务,而不应是被管理,更不能接受管束,对管理人员的规劝和要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2.学习不努力,沉迷网络

技工院校学生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进入技工院校后,由于培养目标、管理模式和教学形式与初中完全不同,学生在释放了中考束缚、又缺乏高考压力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放松了学习的要求,根本没把学习当回事,得过且过,有不少学生“混日子”“等毕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已经基本普及,学校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通了校园网络信号,在给学生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沉迷在了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对学生来说,课余时间即为网络时间,在宿舍区域随处可见学生躺在床上看手机、趴在电脑面前玩游戏,劲头十足,精力充沛。

3.行为习惯差,违纪现象多

技工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存在着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有些住宿生不愿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宿舍内务,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桌面脏污不堪,室内臭气熏天,很多地方可见到墙面鞋印、球印和口香糖残渣;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公物损坏情况严重,熄灯就寝后仍大声喧哗吵闹等等,宿舍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由于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宿舍成为发生偷窃、抽烟、喝酒、赌博、形成“小团体”等违纪行为的高发地。加上课后时段,大部分班主任老师都已下班回家,学生的心情处于较为放松和自由的状态,此时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也最弱,很容易出现因一些生活琐事引发的打架等严重违纪事件。

二、宿舍管理的制约因素

1.管理理念陈旧

当前一些技工院校在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仍是老模式、老套路,在制度中将学校与学生放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面。只求管理方便,对住校生教室、宿舍两点一线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理解体会不深,缺乏对学生诉求和意愿的了解和响应,不能以人为本,没有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始终跳不出检查督促的小圈圈,一味强调管,哪里都“必须”、到处是“不许”,管理方法死板单一,难以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2.管理队伍薄弱

一是宿管员能力不强。大多数技工院校宿舍采用了社会化管理,宿舍管理人员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年龄偏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日常事务繁杂,也无法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宿舍情况,难以胜任对学生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专业答疑等方面的工作。

二是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工作不深入。宿舍管理社会化后,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在办公室看检查报表多了,深入宿舍实地检查少了;在办公室拍脑袋决定多了,走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诉求少了;后台监督指导多了,现场直接解决问题少了。

三是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积极性不高。为了缓解宿舍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许多技工院校都组织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部分工作。但由于学校缺乏对学生干部的鼓励和指导,学生干部往往两头不落好,认为检查宿舍工作累、得罪人、吃力不讨好,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导致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下降。

3.管理手段落后

宿舍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平台,仍沿用每栋宿舍楼配备若干宿管人员的传统管理模式,运用人工点名、人工登记、人工拉闸等手段进行管理,缺乏监控、门禁、智能楼宇控制等设备。往往一名宿管人员需要负责几百名学生,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况,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宿舍管理效果。

4.住宿条件欠佳

技工院校由于经费有限,在学生宿舍条件改善上能省则省,技工院校宿舍普遍设施陈旧、空间拥挤、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大部分技工院校宿舍内都未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娱乐休闲区域,导致学生在宿舍内无事可干,只能投入到电脑网络的“怀抱”,这样的住宿条件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住宿需求。另外,宿舍文化缺失,大多数宿舍内仅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几乎空无一物,四周墙壁上要么空空如也,要么随意张贴一些明星、动漫海报,甚至有学生在墙壁上随手涂鸦。

三、宿舍管理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从育人为先的高度重视技工院校宿舍管理工作,转变以往将宿舍管理工作看做简单的学生生活问题,转变只要解决学生吃用住行,学生不惹事、不出事就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宿舍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endprint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清责任,各司其职;要本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需求入手,制定覆盖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宿舍管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班主任是宿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围绕宿舍管理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学习、经验研讨;制定考评制度,做到奖惩结合,提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宿舍管理员是宿舍管理的重要力量,是对班主任实施宿舍管理的有力补充。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宿管员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构建宿管员与班主任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机制,发挥好宿管员在宿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班主任和宿管员在宿舍管理中要转换以往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检查者、监督者的角色,转变只管不导的工作方法,摒弃以批评、处分为主的管理手段,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习情况,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感情互动,以情感人,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3.创新管理方法,构建自治体系

要成立“宿舍自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建立一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宿舍学生管理队伍,构建和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如可在宿舍中聘请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辅导员,在辅导员中设立层长、楼长,每个辅导员负责若干个学生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参与宿舍内务评比、纪律纠风、安全防范等工作,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定期组织活动,肯定学生干部的成绩、指出不足,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4.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功能

良好的宿舍基础设施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基本保障,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需求。学校应尽可能地合理规划和设计学生宿舍布局,降低学生住宿密度,对老宿舍进行翻新改造,及时做好宿舍公物的维护保养,以满足学生的住宿需要。可在宿舍区域内设置运动场所,添置健身设施、器材,或开辟学生书屋、学生创业体验室等,满足学生不同的休闲需要。

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安装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水电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效能,及时有效掌握宿舍动态,确保宿舍安全,防患于未然。

5.重视文化建设,营造环境氛围

学校可根据实际对宿舍公共区域进行装饰,设置宣传公告栏,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或展示优秀学生事迹,发布活动信息、海报;在公共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育人的阵地,使走进宿舍的每一位学生心灵都能得到熏陶和洗礼。

学校还应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学习时期自我引导、教育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鼓励和要求各班级进行宿舍环境布置,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宿舍文化环境。

6.大力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宿舍管理工作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感情,全面建设和谐、文明宿舍。可通过举办宿舍文化节、宿舍环境布置竞赛、宿舍乒乓球争霸赛、楼道歌王大赛和学生社团进宿舍等活动,为住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注入新内容。寓教于乐,将优秀的宿舍文化根植于每个住宿学生心中,真正促进技工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宿舍管理是技工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难题,除了有学生层面和具体管理层面的原因,还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其他部门协同不力、学生家长不积极主动配合、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等许多其他原因,是技工院校学生管理难的一个缩影。只有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宿舍管理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宿舍管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雅珍.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构建和谐校园[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董海蓉.试论加强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的方法及途径[J].科技信息,2011(35).

[3]王林,杨小燕.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上一篇: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分中心办事指南下一篇:小学班主任 班级工作安全总结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