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

2024-10-13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精选6篇)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 篇1

“机械优化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优化设计方法和机械优化设计实例等内容。机械优化设计是将最优化原理和计算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领域, 为机械设计提供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采用机械优化设计方法, 人们可以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佳设计方案,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该文简要介绍了“机械优化设计”课程的作用,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和内容等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法与措施, 注重与科学计算软件Matlab的结合, 从实验和考核方式的改变引导教学的改变, 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取得了较好地实践效果。

1课程作用简介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优化设计的思想, 掌握优化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将最优化和计算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 获得解决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能力[1]“。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是中国机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毕业要求“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以获得有效结论”的具体体现“。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重要领域, 所以“优化设计”也是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现状

在笔者所在学院机械类专业的培养体系中,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重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编制优化程序的能力和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包括课堂和上机实验, 通过实验,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能够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 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最终达到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1]。

在近几次的大纲修订中, 为了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的实验学时有所增加, 但实验的内容并没有本质的提升。在机械优化设计原来的教学大纲中, 课程的考核以实验成绩为主, 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所采用的经典教材中常用优化方法的程序是基于FORTRAN语言完成, 现在本科生基本没有学习FOR- TRAN语言。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及其优化工具箱不论是在编写优化程序, 还是在直接使用Matlab软件内置优化函数方面, 都有较大的优势, 很多学生都选修了Matlab相关课程, 但优化设计与Matlab软件的结合不论是在Matlab选修课, 还是在机械优化设计课程中, 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这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3,4]。

3实验教学改进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是实现机械优化设计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1) 在一维搜索方法和无约束优化方法课程实验中, 主要内容包括基于Matlab语言的一维搜索和无约束优化方法程序的编写、 调试和考核, 程序能够求解相应的程序考题。同时要求会使用Matlab软件的优化函数:求一元函数极小值的函数fminbnd, 求无约束极小值的函数fminunc, fminsearch。求解相同的程序考题, 与Matlab语言编制程序的求解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编制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 阅读并理解已有的基于Matlab语言的约束优化算法程序, 了解程序的结构特点, 会用程序求解约束优化方法的程序考题。 同时要求会使用Matlab软件的优化函数——求约束极小值函数fmincon, 求解相同的程序考题, 与Matlab语言编写程序的求解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编写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 在调用Matlab软件中的优化函数fminbnd、fminsearch、 fminunc和fmincon时, 既会使用程序调用, 还要会使用Matlab软件的优化工具箱GUI直接调用, 有精力的学生可以继续通过Matlab软件的帮助功能了解fminbnd、fminsearch、fminunc和fmincon函数的数学原理, 了解这4个函数所使用的优化算法。

(4) 对机械设计问题, 如机床主轴结构优化设计、圆柱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平面连杆机构优化设计、汽车悬架系统的优化设计、 热压机机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月生产计划的最优安排等, 参考教材中建立适当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基于已有的程序和Matlab内置优化函数, 进行优化设计计算。通过与机械专业相关的实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式的改进

针对以实验成绩为主的成绩考核方式很难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问题, 合理分配课程总成绩的构成, 改为平时成绩20%, 实验成绩40%, 考试成绩40%, 兼顾平时、实验和考试各个方面。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 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 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考勤等。考试环节, 以课堂讲解的内容为主, 主要考察学生对机械优化设计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优化设计方法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完成自编优化方法程序的情况, 考核题计算结果及分析, 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等。

对于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布置相应的机械优化设计研究小课题, 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报告, 根据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研究设计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等评定成绩, 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加分项, 加到实验成绩100分止。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现在工程优化的前沿——拓扑优化, 建议学生去拓扑优化的权威OLE SIGMUND教授的个人主页http://www.topopt.dtu.dk/下载拓扑优化相关Matlab程序运行, 培养学生兴趣和科研能力。

5结语

通过机械优化设计课程的实验和考核方式改进, 使得学生不但掌握了优化设计的基础知识, 而且还掌握了使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解决机械优化实例的初步能力。学生可以掌握基于Matlab语言编写机械优化设计程序, 还能掌握Matlab软件的优化设计工具箱的使用, 为今后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课程教改内容在大纲修订中得到体现, 取得了较好地实践效果, 更好地发挥了机械优化设计在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通向“专业应用”的桥梁作用, 加深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迎春, 孙靖民.机械优化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2]温建明, 马继杰, 程光明.基于MATLAB的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 (5) :81-82.

[3]李旻, 黄平.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工程师, 2010 (8) :18-20.

[4]席平原.应用MATLAB工具箱实现机械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3, 19 (3) :40-42.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 篇2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班 级: 机械 1303 姓 名: 明 可 富 学 号: 20132029、20132662

组内成员: 明可富、白成玉

考核时间: 2016 年 04 月 21 日

报告内容需包含上以下各内容点,务删减;本报告每位同学打印一份,以组为单位装订,于课程结束一周内交回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一、实验上课内容

实验项目一 机器人本体实验 实验课程内容:

① 了解机器人本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② 解并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与编程方法;

③ 熟悉模块化拼装组件的各个模块并能熟练的拼接与使用,知道各传感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 机器人功能:

机器人本体是面向教育的新一代能移动机器人,它有一个强大的微处理器系统和传感器系统,而且它还能扩展听觉、视觉和触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编程方法:

利用软件提供的模块化编程软件进行编程,方便理解与快速使用。实验图片:

本节课练习编程,无图片。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红绿灯在程序下运行一次就停止了,解决的办法是添加一个循环,让红绿灯能一直工作下去。2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二 自动导向车实验 模型描述:

该模型是一个自动门控制模型,通过开关来控制门的启闭,同时在启闭过程中保持黄灯亮,当开启或关闭动作完成后绿灯或红灯亮。

设计上,使用电机和齿条齿轮作为自动门的传动原件电机转动带动门的横向左右移动,同时利用磁敏原件来检测自动门是否到达启闭位置,并控制信号灯的动作。模型主要组成零件及数量:

导轨*1;齿条*3;磁敏检测原件*2;变速器*1 信号灯:红黄绿各一个;电机*1;控制器*1;连接件及导线若干 3 实验图片: 小组成员分工:(1)本人承担的工作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编程及调试;(2)其他成员:

装置的组装与调试。模型创新性描述:

使用磁敏元件模拟行人,当感应到有人接近时,门自动开启,较实验要求更加智能化。本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程序初始化并开始运行时会出现错误,经分析后增加初始化复位功能,问题消除。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实验项目三 电梯实验 模型描述:

该模型模拟电梯运行,通过电机正反转控制电梯上下行,根据按键确定欲停止楼层,并通过磁敏检测元件检测电梯当前所到楼层。2 模型主要组成零件及数量:

电机*1;信号灯*2;细线*1;磁敏传感器若干;连接件及导线若干;电源控制器*1。实验图片: 小组成员分工:

(1)本人承担的工作:编程及调试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2)其他成员 :部件总装及调试 模型创新性描述:

改善提升装置结构,使电梯运行速度更稳定,更人性化。本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组装模型过程中,由于不清楚实例内部结构,我们经过多种拼接方法的尝试,最终使模型很好地实现功能。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四 自动车床实验 模型描述:

该模型是一个自动车床的控制模型,由主轴、床身、导轨、刀架组成,模拟了自动车床的控制效果,由主轴输出的功率传递到下方导轨,带动导轨往复运动。模型主要组成零件及数量:

电机*1;磁敏传感器*2;变速齿轮*1;直角齿轮*4;连接件及导线若干;电源控制器*1。

实验图片 小组成员分工:(1)本人承担的工作: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编程调试及部分模型组装(2)其他成员:

车床部件的总装 模型创新性描述:

增加部件时车床主轴旋转更加稳定。6 本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主要在于对程序的编程上并不是太了解,经过检查与学习后得以解决。8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五工业抓放机器人 模型描述(构思、设计、组装、调试):

该模型是一个工业抓放机器人模型,由升降台、床身、导轨、旋转手臂组成,有三个自由度,模拟了工业装房手臂的操作过程。模型主要组成零件及数量:

电机*1;磁敏传感器*2;变速齿轮*5;直角齿轮*4;连接件及导线若干;电源控制器*1;导轨*2。实验图片: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小组成员分工:

(1)本人承担的工作:编程调试及部分模型组装(2)其他成员(如果有):模型的组装与调试 5 模型创新性描述:

三个自由度共六个动作,采用多子程序编程的方法,程序简单明了。6 本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面对抓放手臂多自由度运动,采用多子程序编程,避免了因程序过多而使编程困难,更易实现控制。10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二 课程考核 模型名称:自动搅拌机 2 模型功能:

模拟工地上的水泥搅拌机,当按下启动按钮时,搅拌机开始工作,同时绿灯亮;当搅拌机停止按钮按下或者搅拌机抬起时停止工作。模型照片: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模型的创新点:

① 利用齿轮机构将动力从电机传递到搅拌轴,同时实现转速,实现精确且稳定的传动,克服了电机直接控制造成的不稳定;

② 使用磁敏检测原件,实现搅拌机意外抬起的关停控制,以免伤人。模型的组成部件名称及数量:

电机*1;减速器*2;信号灯*2;磁敏检测原件*2;控制器*1;导线若干;连接件若干。模型未实现的功能:

搅拌机的主轴未能实现自动控制。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考核报告 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1)小组成员名单:

明可富、白成玉(2)本人:

编程及调试(3)其他成员:

硬件的组装、模型功能的设计 作者承担工作情况

(1)完成的工作在模型起的作用:

各部分检测结构及其功能,实现自动控制。(2)完成的工作使用的元器件名称及数量:

电机*1;减速器*2;信号灯*2;;磁敏检测原件*2;控制器*1;导线若干;连接件若干。

(3)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程序的编程问题以及点电机传动部分的设计不精简,参考程序及其他机器模型解决。

(4)本部分工作未实现的功能: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 篇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学生必修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之一, 是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 实践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设计方法;同时可以验证基本理论的正确性, 工程技术的可行性;也可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机械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大作业和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

二、我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 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按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和参数测定”、“带传动”、“滑动轴承”;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只作为课下选做。

实验考核成绩, 一般以基本实验占期末总成绩10-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且作为考核标准, 没完成或实验不及格, 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因此, 这项实验学生必须完成。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没有计入总成绩, 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 一般学生只是来走过场, 敷衍了事, 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大作业由于课程安排没有计划, 只能作为一般作业进行, 学生基本没有进行。

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本还没有开展。

课程设计集中在课程结束后3周时间, 并单独计算成绩。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 而作为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大作业, 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3.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没有开展, 从而使得一方面学校实验设备还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培养。

因此, 深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在实验项目的开发和研制方面, 还是在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与设想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 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努力改变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总体比较单一、落后于课程内容改革的局面, 切实提高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的质量, 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 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加强大作业力度。大作业一方面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应用, ,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措施。通过大作业可以训练学生简单的工程意识, 同时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综合型、设计性实验项目及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这项工作的开展, 很好的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发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 是学生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 也是学生通过设计检验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具体应用的体现。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设想

实践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实践教学不要仅局限于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基本机构, 而要适应当前工业技术和机构学的发展步伐, 加强组合机构及新机构的实践教学。例如大作业可以进行以下题目的训练, 联接件结构设计、传动方案选择综合训练、轴系结构设计、结构分析等。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上述作业, 并利用实验设备搭接出机构模型, 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机械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应用扩展和组合设计、变异等。

教师也可以将科研中新的研究成果, 经过适当的提炼和加工, 转变为适合的学生教学实验或课程设计题目。

四、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

考核激励机制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措施之一, 只是泛泛的提出实验的要求而没有相应的机制, 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因此就实践教学与课程考核办法, 提出以下建议:

1.基础实验和实验考试按10%计入期末总成绩;

2.大作业和综合实验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约占总成绩的30%-40%;

3.减少期末考试一次考试所占总成绩的比例, 约为50%-60%;

4.课程设计作为综合设计仍单独考核。

五、结束语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 篇4

考试是考核学生的主要方式,是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的重要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机械基础 》是非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 是融工程制图、常用机构、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课程[1]。 内容宽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多样性及实践性、 实用性。 目前《机械基础》课程考核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平时成绩10%、实验20%及期末闭卷考试70%。 可以看出目前的考核较传统单一的闭卷考核有很大改进,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第一,评价学生很大程度上依靠期末闭卷考试,没有体现对学员学习过程的考核,学员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内容上, 使得记忆力强弱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造成学员中普遍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 第二,考试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缺乏对学员知识、 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 学员应具备的能力不能在考试中反映出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并未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反而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正值我校积极推进教育转型,大力推广教育教学改革之际,因此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

二、《机械基础》课程考核方案设计思想[2]

课程考核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仅要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而且要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要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育,使考试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挥棒”,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尺子”,又是“鞭子”,科学的考试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的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我们应从改革“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按照“以学员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提高素质、突出创新”的工作思 路[3],对考试方 式、考试内容和考试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通过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全程性、多形式的考试方式,达到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形成对学员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1.考核方式多样化和全程化

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及实践性、实用性强等特点, 采用多样化和全程化的考试考核方法。 所谓多样化,一方面考核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根据各部分内容自身特点采用开放灵活的多种考试考核方法,如大作业、小制作、 实验、调查实践、虚拟仿真、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形式,另一方面考题类型多样化。 增强题型设计的灵活性,少出一些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题目的设计应能使每一位学员在解每道题时都有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 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强调智力开发。 所谓全程化,就是考核成绩不局限于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而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的具体表现、各部分内容采用如大作业、小制作、调查实践、虚拟仿真等的考核。 学员最终考核成绩为全程化、多样化考核成绩的融合。

2.考试内容综合化和实用化

考试内容的改革从考原理、公式、基本知识转移到重点考核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 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拟定, 综合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或工程实例,联系专业出题,这样的考试内容, 要求学员应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避免学员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从而使考试真正成为进一步深化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不再被学员视为沉重的负担。

3.评分方式合理化

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作业、课堂表现等)、实验成绩、动手实践(大作业、小制作、调查实践)成绩、三维造型与虚拟仿真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使学员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 充分调动学员全程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动手实践、软件绘图动画仿真的比例。 另外,在平时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淡化分数,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5分制或ABCD级制度评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课程考核总评成绩100%的组成比例,即由原来的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10%、20%与70%的比例,变为平时成绩10%、实验12%、动手实践18%,三维造型与虚拟仿真20%与期终考试成绩40%。

三、全过程多样化考核的意义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程化 、多样化的 考试形式 ,可以增进 师生交流 ,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全程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需要学员平时用功,主动到图书馆、互联网查阅资料 ,综合运用 知识分析 问题 ,增强创新 意识 ,提高实践 动手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员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善于动脑,有的喜欢动手,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研究,有的善于记忆。 目前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后阶段的临阵磨枪, 考试成绩不能正确反映学员的学习效果,高分低能现象大量存在。 在现行实验教学中发现,确实有一些理论知识较差而实践能力较强的学员,或反之,因而全过程多元化考核模式能更全面地考核学员,可以正确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全过程多样化考核评价模式由于期末成绩比重大幅度减小, 没有了以往考试的压力, 促使他们轻轻松松掌握更多知识,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差,对理论课不感兴趣,惧怕传统考试的学生,在实践操作、小制作、答辩等考核中找到自信,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反而会增强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的信心。

4.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全程性的考试,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同时,在考试改革中教师对学员学习成绩的主观性评价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改革实践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 篇5

一、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理念

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如下理念:

1.提高能力

评价的目的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为前提, 否则, 评价体系的构建则失去真正意义。

2.促进就业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了获得职业技能而进行的教育, 其办学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 为一线岗位输送技能型人才, 因此,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评价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技能人才。

3.满足需求

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不仅为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设立考核标准, 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反省、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4.全面客观

考虑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和机械制图课程的特殊性, 要求我们细化评价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当前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落后

大部分中职机械制图专业的评价方法还停留在用一次考试、一张图纸决定学生整个学期成绩的时代, 存在着目标定位偏差、内容以偏概全、题型陈旧单一、手段传统老套等弊端。这种落后的评价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中职教育的需求, 阻碍着制图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评价主体单一

当前的评价体系之中, 仍然是老师充当评价的唯一主体, 这种老师“一笔定江山”的评价方式无法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也难以令学生信服。

3.评价目的不明

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仅把学业考核评价当作考核学生成绩是否达标的手段, 却忽略了评价在调整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⒋评价效果不好

由于当前评价体系在方法、主体和目的上存在的诸多不足, 导致评价的效果不好, 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能力情况, 也不能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指引方向, 可以说是失败的评价。

三、改进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的策略

(一)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中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 而机械制图课程更是对这一要求甚高, 这就要求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由理论层面升华到实践层面, 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多元性原则

所谓多元性, 是指打破传统的仅以一次或几次测评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 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 可以将课堂表现、笔试成绩、实训表现、实践成果等多种因素纳入评价体系。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突破现有评价条款的束缚, 将学生的个人品行、情感态度、行为操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等方面都纳入评价体系, 以一个评价“人”的开放标准来评价学生。

4.发展性原则

机械制图课程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学生也同样是变化发展的, 因此,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学生, 重视对学生学习和实训的“过程性”评价。例如, 有的学生开始学习不认真, 但逐渐端正了自己的态度, 那么这个学生虽然测验的成绩不如别人, 但是教师对这个人仍然应该给出积极的评价, 肯定他的进步, 这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5.操作性原则

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就需要将评价的标准细化, 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例如, 针对评价的对象、项目、分值、手段等都要有明确规定, 才能使评价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二)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改进策略

1.明确评价目的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因此, 在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让评价成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航向标。例如, 如果在实习考核项目中包含了操作规范一项, 那么学生在工地实习的过程中就会时刻谨记遵守安全守则和规章制度, 在争取获得操作规范分的同时, 也提高了个人素养。

2.改进评价方法

在学业考核评价过程中, 要允许多种方式并存, 将分阶段考试、分层次考试、综合测试、现场测评、模型测绘等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综合到一起, 得到最细致、真实的评价。

3.丰富评价主体

全班几十名学生, 就老师一人而言, 很难做到全面、客观、深入地评价学生。然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此, 可以将广大师生都纳入评价主体当中, 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和评定学生学业。

4.提高评价效率

所谓提高评价效率, 一方面是发挥“评定”的作用, 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专业水平和个人能力, 另一方面是发挥“促进”的作用, 使学业考核评价成为指导教学和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 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无论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对于学生学习都有重要影响, 改进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需求, 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需求。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广大同行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大家交流沟通, 互相学习, 共同促进评价体系改革, 推进中职教育发展。

摘要: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成果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革新与完善,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以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为例, 就如何改善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评价方法,理念,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裴善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 篇6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机电专业群的一门重要的技术专业平台课, 主要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机械图样是学生适应机电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必须掌握的一种语言。所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评价是指判定课程实施的实际结果, 也是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掌握技能的手段。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评价通过具体的、客观的测验所证实的学生成绩来考查学生实际达到课程目标的情况, 纸笔测验仍然是测验的主要形式, 往往采用一次终结性的考核, 作为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程的标准[1]。这样与培养高素质性的技能型人才是相悖的。鉴于此, 本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的改革和实践, 改善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建构课堂内外考核相呼应、过程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补充等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1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项目化

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岗位能力为本位, 本校的制图课程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安排,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为一体, 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识图和绘图技能的培养, 由于软件的三维模型的动态性和可视性, 对于建立学生的空间感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 所以将计算机绘图知识穿插在机械制图内容的教学各环节参见表1。

2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方式, 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尺度之一[2]。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对项目化教学的学生成绩进行有效地考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必须突破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的束缚, 对考试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以多元化为特征的课程评价体系, 其具体内容是综合学生的阶段项目考核、笔试、计算机软件考试、项目成果、互评、小组评价、课堂表现和出勤率等多环节的分数,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处理, 最后得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客观和真实的成绩。多元化考核方式将知识考核为主变为能力考核为主, 注重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3]。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突出实践性,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能力训练, 体现了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初步建立了一套多元化考核方法, 具体内容见图1。

在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中, 过程考核是核心, 它对于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累积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过程考核组成部分, 项目考核占66.7%, 体现项目课程驱动的特点, 部分项目考核内容和方法见表1

多元化考核体系将“以能力为本, 就业为导向”作为指导思想, 满足了工学结合和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引进了“综合标准、严格管理、良性运行”的理念[4];建构了课堂内外考核相呼应、过程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补充等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的相对性和决定性, 结合了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自主性学习、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鉴定资格证书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

3 结束语

本校的制图课程, 在高职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已经实施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比之前而言,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学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构建基于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只是对项目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还有待于在更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云玲.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0 (7) :33-35.

[2]陈光柱, 许娟, 闫海峰, 程志红, 赵子江.机械课程设计质量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06, 24 (2) :104-106.

[3]侯彦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财经类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9 (3) :138-141.

上一篇:自信意识下一篇:语文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