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温和型流感防治

2024-10-25

蛋鸡温和型流感防治(精选3篇)

蛋鸡温和型流感防治 篇1

近年来肉鸡流行的禽流感多为温和型, 血清亚型为H9N2。H9病毒属于低致病力, 低致死率的亚型流感病毒。鸡群发病后, 其死亡率和损失程度与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程度相关。主要通过水平传播, 特别是接触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多发于秋冬季节, 10月份至来年5月份是高发期, 但区域间流行严重程度有差异。多发生在饲养管理差的鸡场, 往往与天气突然变化, 受风着凉有关, 特别是忽冷忽热、干旱少雨、暴风骤雨等天气;鸡群饲养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 有害气体过多, 都易诱发本病。多发于21日龄防疫后及32日龄之前。一旦在鸡场发生, 以后很难消除和净化。

一、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肉鸡发生禽流感后, 精神不振, 或闭眼沉郁, 扎堆靠近热源, 体温升高, 发烧严重鸡将头插入翅内或双腿之间。拉黄白色稀便或绿色粪便, 有时肛门处粘附淡绿色或白色粪便。呼吸困难, 打呼噜, 呼噜声如蛙鸣叫, 有的鸡咳嗽时有尖叫声, 甩鼻, 流泪, 肿眼或肿头。鸡冠和肉垂发绀, 腿部鳞片发红或发紫, 鳞片下层出血。无并发症时死亡率一般为2%~20%, 并发其他疾病时可达30%~80%, 甚至更高。

剖检,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气管栓塞。肺脏瘀血、水肿、发黑;气囊混浊, 严重者可见炒鸡蛋样黄色干酪样物;鼻腔黏膜充血、出血, 气管环出血, 内有灰白色黏液或干酪样物;支气管、细支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病鸡多因窒息蹦高而死亡。二是引起肾肿、花斑肾和严重肾出血, 使用通肾药物效果不明显。三是引发气囊炎, 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物。四是引起肺脏大面积坏死。此外, 病鸡头部皮下胶冻样水肿, 颈部皮下、大腿内侧皮下、腹部皮下脂肪等处, 常见针尖状或点状出血。胸腺肿胀, 有细小出血点。

二、控制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给鸡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批肉鸡出栏后, 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清除粪便杂物, 用消毒液涮洗, 待干燥后, 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毫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 空舍30~60天后再熏蒸一次, 方可进下一批肉鸡。

鸡群在整个饲养过程中, 要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温, 粪便要及时清理, 经常进行带鸡消毒, 水槽、料槽定时用消毒液涮洗。

2. 疫苗免疫

市场上有标准株流感疫苗, 如H9单苗, 新流、新支流等联苗。H9型禽流感标准株单苗在蛋鸡上应用效果很好, 在现代化、标准化完全封闭的鸡场应用效果也明显, 但如果用在靠自然通风为主的普通鸡舍, 这种疫苗就体现不了任何价值。因为, 这种标准株的疫苗对当地流行株和变异株几乎没有任何保护率。大型规模化鸡场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 使用适合本场实际的疫苗进行免疫, 才能真正有效。

3. 加强免疫空白期的鸡群保健

提前用中药 (如黄芪多糖等) 提高免疫力, 尽量选用质量好的维生素、鱼肝油。当鸡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流眼泪等现象时, 应对病鸡剖检, 确诊后, 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给药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损失越小。中药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生地黄、连翘、栀子、生石膏、玄参、黄芩、龙胆、甜地丁、知母、麦冬等, 配合黄芪多糖, 一般有较好效果。

4. 控制继发感染

加强对大肠杆菌、霉形体等细菌病的防治。在选购优质鸡苗的同时, 合理使用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的敏感药物, 减少或延迟呼吸道病的发病时间;在每次免疫前后要注意使用维生素与药物。

肉鸡温和型流感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篇2

1主诉

32日龄大肉食鸡, 共饲养有4600只, 饲养于简易鸡棚。21天后曾有过轻微法氏囊病史, 发病前情况尚好, 后由于气温的昼夜变化大, 通风掌握的不好, 鸡舍要么是“捂”的太严要么是“敞”的过大, 引发鸡群呼吸道炎症。先是少数鸡呼噜、咳嗽, 随后迅速波及大群。部分鸡只眼睛肿胀眼缝细长, 有的眼睑潮红流泪, 闭目呆立。排黄绿色稀便, 采食下降, 每日有10只左右死亡。

2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胸腺红肿、肺部呈灰白色坏死、多泡沫。支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堵塞、气囊壁增厚内容物混浊、肾稍见红肿。法氏囊有的可见萎缩, 有的剪开褶皱内可见有暗黄色黏液, 有的呈紧贴的薄皮状内有稀薄的液体。对本病按温和型禽流感确诊并治疗, 4天后大群采食基本恢复正常, 但仍有少数鸡呼噜、咳嗽、精神不振。又用药三天才至全群痊愈。但是, 这类病症在周邻鸡场仍时有发生延绵不断, 有的还出现反复发病, 颇令养殖户和兽医技术员头疼。

3对当前情况的分析

每年春季都是肉鸡温和型流感的多发季节, 对于兽药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来说, 年复一年的发病形成了这样的怪圈:针对治疗-推出新药-逐渐耐药-病毒变异-出现新症候-总结经验-再推出新药新方案针对治疗。对这类循环往复日益难治的病况, 在诊疗实践中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治疗方案, 但无论用药还是诊疗技术都没能呈现实质性的“过关”式的提高, 没能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科学共识。为什么年复一年的普遍发病?为什么有的病例久治不愈?为什么疫苗免疫和饲养管理都提高了, 可温和型流感还是“老大难”?兽医技术人员感到的仍是疲于应付或不知所措。关于温和型流感的多发原因, 业内有着诸多的解释, 分析起来也都有道理。这其中, 关于免疫抑制的负面影响, 人们的认识正日益加深, 但用于指导诊疗实践尚显不足, 特别是对于兽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说更是如此。由于销售的侧重点所致,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 兽药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侧重于大剂量用药和总结相应的用药治疗方案, 这于行业销售导向来说是正确的但于禽病技术又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 预防性投药和针对性的大剂量用药确实起到了防治流行性疾病的作用;新药的不断研发入市也在不停的追赶疾病的演变态势;但这种追赶是四处“救火”式的。就如同普遍的大量的使用疫苗, 促使一些病毒在强大的疫苗免疫压力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避、基因突变、病毒重组、免疫麻痹等一样;药、苗阻挡抑杀病原的同时也提示病原像火种似的潜伏下来, 伺机而动, 以新的症候随时作乱。应该承认, 目前药、苗的质量和普及程度还有免疫操作水平, 免疫程序的规范, 还有饲养管理水平都比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这个背景下的流行病仍旧多发恐怕是与鸡群自身的免疫力、免疫抑制有很大关系。有人总结说, 肉鸡的免疫系统不健全, 缺乏淋巴结, 对油苗免疫应答不如蛋鸡敏感, 过早的使用油苗其抗体上升慢, 不能获得理想效果, 应配合弱毒活苗使用, 这无疑是正确的。可问题是即便配合做了, 肉鸡的温和型流感仍然多发!兽药的高疗效、疫苗的高效价、老生常谈般的用药用苗程序方案、严格的饲养管理、比较彻底的卫生消毒等, 温和型流感仍然防不胜防, 治不胜治!怎么回事, 是不是鸡群自身的免疫抑制造成的?笔者倾向于是的。这里重点从法氏囊病谈起。

据业内专家的分析, 鸡的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器官, 又叫一级免疫器官, 它通过其B细胞的成熟来大量产生抗体, 这种抗体被及时地转移到外围血液与其他淋巴器官中, 从而形成完善健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法氏囊一旦受损会直接影响其他免疫的效价。按正常的生理发育, 4周龄的鸡法氏囊体积应与脾脏大小近似, 如果在30日龄左右法氏囊小于脾脏甚至明显缩小变性, 那就说明这鸡曾有过法氏囊炎病史, 尽管在饲养过程中未见明显发病。法氏囊是有隐性发病的, 这多于15~25日龄发生。其特点是一过性的精神萎顿、体温一度升高, 采食稍有下降, 但很快甚至来不及用药就转而康复。这种隐性发病越早, 免疫抑制就越重, 鸡的患病易感性就越高, 就越容易造成其他免疫效果差甚至无效。

除法氏囊炎外, 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鸡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病、霉菌毒素中毒、还有低致病性禽流感都属于产生免疫抑制病的病因。值得指出的是, 有研究证明, 不同的免疫抑制类病原体之间有致病的增强作用, 也就是单一的病原感染症状较轻, 而两者以上的病原共同感染则发病症状比较重。有许多时候, 鸡的免疫抑制病还往往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这又会被当成其他病而误诊。

从本文提到的病例可以看出, 鸡群发病的剖检变化中有明显或不太明显的法氏囊曾发病的痕迹, 这可以看做是这批鸡温和型流感发病的主要诱因, 而这两病又有着前者引导协同后者延续叠加的效果。

关于预防免疫抑制病, 目前的办法并不多, 特别是垂直传播的疾病。笔者认为, 除了业内常提到的鸡场疫病监测、检疫净化、正确的免疫预防、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等这些, 对法氏囊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温和型禽流感的重头措施, 这里要特别提及在鸡的15~25日龄间应用免疫增强剂类药物尤其是中药 (如板蓝根类) 清热泻火的有效作用。不要以为鸡没发病就没有用药的必要, 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每批鸡必须要防的。

蛋鸡H9型禽流感的防治 篇3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规模鸡场, 蛋鸡存栏10000只, 产蛋期5000只, 300日龄, 从2009年9月20日开始发病, 产蛋率90%, 9月25日下降到60%。白皮蛋, 软皮蛋增多。有零星死亡。

2 临床症状

初期眼睑变形, 出现结膜炎、流眼泪现象, 伴有肿头、呼吸道症状, 畏寒聚堆, 排水样深绿色粪便, 采食量在发病2~3天后有所下降, 继而出现败血性大肠杆菌病

3 剖检变化

卵巢卵黄树枝状充血, 有个别死亡鸡只腹腔内有新鲜卵黄, 腿肌内侧脂肪出血, 胸、腿肌条纹状出血, 心脏冠状脂肪出血, 心肌出血, 肾脏肿大出血, 腺胃出血, 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肠道黏膜出血, 气管黏膜出血, 有大量黏液渗出。如继发大肠杆菌病, 剖检时可见到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等变化。

通过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初步诊断为H9型温和性禽流感。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4 实验室诊断

发病后15天进行HI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H9抗体水平明显过高, 人工免疫是达不到12个以上滴度抗体水平的, 所以判断该鸡群遭受H9病毒野毒感染。

5 禽流感H9亚型的防制

禽流感H9病毒属于低致病力、低致死率的亚型禽流感病毒。鸡群发病后其死亡率和损失程度与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程度成正相关。

5.1 控制措施

5.1.1 接种H9亚型流感疫苗, 以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这对蛋鸡和种鸡尤为重要, 并且在开产前应接种3次H9亚型流感油乳苗, 在产蛋期至少还要加强免疫接种1次。

5.1.2 提高鸡舍温度。

当鸡群发病后, 会出现畏寒聚堆现象, 应提高鸡舍温度2℃~3℃。

5.1.3 提高鸡舍湿度。

当湿度提高后, 可降低鸡舍内的灰尘, 改善空气质量。

5.1.4 加强通风管理。

适当的通风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 减少舍内病原微生物数量。

5.1.5 带鸡喷雾消毒。

用含碘消毒剂每天带鸡喷雾消毒1~2次, 可有效的净化舍内小环境, 对疫情的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5.2 治疗方案

当鸡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 流泪的鸡只时, 应对病鸡进行剖检, 当确诊为低致病性禽流感后, 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 给药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损失越小。

发病前期, 先用抗病毒药物金刚乙胺饮水, 连用三天控制病情恶化。中期使用抗病毒药加头孢类药物, 同时控制病毒和大肠杆菌, 如果鸡群精神差, 采食量低, 可以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氨基比林, 提高采食量, 降低死亡率。后期主要是淘汰严重的, 没有治疗价值的病鸡, 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的大肠杆菌和呼吸道疾病。

发病严重, 精神比较差, 采食量低的病鸡, 可以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进行联合注射, 效果很好。具体用量如下, 青霉素160万单位, 链霉素100万单位, 地塞米松2毫升, 生理盐水10毫升。这是20只鸡的用量, 每天注射1次, 连用3天。

6 小结

最近两年H9温和性禽流感发病严重, 造成的损失已经非常严重, 疫情呈现扩大趋势。笔者认为这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6.1 H9亚型禽流感死亡率低, 一般以产蛋率下降, 采食量低为主, 养殖场没有充分认识到H9亚型禽流感造成的危害。容易造成防疫上的松懈。大多鸡场都少防疫甚至不防疫H9亚型禽流感。

上一篇:生活中的小故事下一篇:差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