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台

2024-09-29

北京电台(精选12篇)

北京电台 篇1

2009年新浪网推出的“新浪微博”, 迅速席卷神州大地, 它的影响力我们不容忽视, “微时代”正式到来。2011年, 新浪微博又与广播结合推出了“微电台”, 这一新兴的模式, 又给神州大地带来强大反响, 正以一种迅猛状态发展成为广播电台的新宠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 网络的兴起, 传统电台曾一度低迷。由年长人群和车友为听众主体的传统电台,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夹缝中艰难生存。但微电台的到来开启了广播电台的新旅程, 给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收听方式的转变, 收听形式的丰富, 收听环境的提升, 将会给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

一、微电台的发展现状

2011年新浪微博推出了全新应用微电台后, 微电台迅速蹿红, 实现了广播与网络的融合。不同于传统广播, 它不再是传统广播“你说我听”的模式, 它使得受众与受众之间, 受众与主持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 它打破了只是“听”的单一模式, 而达到了“视、听、说”的整体融合。截至2013年3月30日, 微电台已经覆盖34个地区, 拥有435家电台, 已有3511位DJ入驻。通过微电台, 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正在热播节目、本地区节目、微电台排行榜等模块的设置给听众更多的选择空间。微电台已经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 并且随着微电台认可度的上升, 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它的进入方式也非常方便, 为了服务于更多的受众, 微电台目前设置了六种进入方式。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微电台, 这不仅方便了受众还扩大了微电台的知名度以及认知度。“这里总有你喜欢的声音, 让带上耳机的你不再寂寞!”微电台的出现受到了微博用户的青睐, 在微博中上演着广播热。

由于微电台是微博与广播的结合, 所以到目前为止, 其主要的听众还是18-3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它的用户年龄结构还是偏向于年轻化, 这也是微电台与传统电台的区别之一。传统电台的受众更趋向于年长一些的人群, 而微电台的受众群体则向年轻群体进军。年轻人, 活力四射, 有更强的好奇心, 更加注重“视、听、说”的融合, 乐于表达, 喜欢受到关注, 与人沟通的愿望更强烈。微电台的出现让受众不仅能够享受到耳朵的饕餮盛宴, 还能满足受众说与看的愿望, 这正符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并且年轻人是网络消费的主体, 如果微电台能够抓住这个年龄段人的胃口, 将他们吸引为微电台的固定听众, 那么它的发展空间将会不断扩大。

二、微电台相对于传统电台的新突破

微电台作为一种新的收听模式, 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大量受众的认可, 是因为它的某些特点刚好符合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它实现了相对于传统电台的新突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打破传统广播模式

以往的电台广播, 是通过接收频率、信号达到传播的效果。而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只能是收到有限的频率, 这就大大缩小了听众的选择范围。除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个有限的电台能够覆盖全国范围, 大部分的电台还只是停留在地方, 只能被地方的听众收听到。这种地域的限制, 也成为了传统电台发展的瓶颈之一。

微电台产生后, 打破了这一传统的广播模式, 解除了地域限制。由于微电台发展迅速, 现在全国29个省份的电台已经加入到了微电台的行列, 海外的某些电台也已经入驻微电台。微电台的触角遍布国内及国外很多地区。网友可以在上微博的同时, 收听自己喜爱的电台, 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自己所在城市的电台, 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国内的电台, 这就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同时也有利于地方与地方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并且在“切换地区”板块, 网友可以随意切换电台, 直到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台为止。

再者, 微电台的产生改变了听广播只用收音机听的模式。以往收听广播只是利用收音机这个工具, 而微电台产生后, 改变了收听的终端, 丰富了收听的渠道, 扩大了收听的范围, 使收听广播更加方便、快捷。

2. 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传统的电台广播, 是“你说我听”的模式, 受众只是扮演着听者的角色。虽然后来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的方式与主持人沟通, 但普及程度很不明显, 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也只是存在于小部分人的生活中。受众者的单一化特质比较明显。微电台的推出使得听众的收听模式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微电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边聊边听。听众可以一边聊微博一边收听广播, 不仅能够与主持人进行沟通, 跟其他受众进行交流, 还可以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当然微电台的推出不仅满足了听众听说的愿望, 还满足了人们视觉的享受。通过微博, 听众可以发表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等, 让听众在收听广播的同时, 眼睛也得到满足。这样, 听众就不再是广播的收听者, 也可以成为广播的参与者, 舆论的书写者。互动性大大的提升满足了听众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这也是微电台一经推出就很快得到认可的原因之一。

3. 扩大受众群体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传统电台自身缺点的局限, 人们对于传统电台的喜爱程度大大下降。传统电台的主要听众是一些年长的人和车友, 受众面相对较窄, 并且受众类型比较单一。而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这些传统电台的主要受众群体人数也在逐步地减少, 电台广播曾一度被人们遗忘在角落。微电台实现了广播与网络的融合, 它作为收听广播的新模式, 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回归到收听广播的阵营里, 这样, 广播的受众群体不仅有老年人和车友更包括了人数众多的年轻人群体。所以微电台应不断地完善其播放模式, 提高其播放质量, 多做一些个性突出的广播节目, 紧紧抓住年轻人这一收听大军的眼球, 不断地扩大其受众群体。

4. 使广播“有迹可循”

传统的电台广播, 稍瞬即逝。传统的播出模式仅仅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主持人说, 受众听, 一期节目播出完以后很难再找寻其踪迹。很多时候, 听众接收到的信息都很局限, 并且主持人所传达出的信息给听众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微电台恰巧改变了传统电台稍瞬即逝的缺点, 让广播变得有迹可循。由于与微博的深度结合, 听众在听广播的时候可以交流沟通, 可以上传图片或者视频等信息, 并且能够保存下来。比如在在线DJ微博互动区, 在线DJ和听众对于本节目的相关留言都不会被覆盖, 新的留言会出现在旧留言的上方。听众可以回看信息, 这样能够增加受众对信息的印象, 很好地进行双方以及多方的交流, 可以提升电台广播信息的影响力。

5. 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电台, 是线性播出模式。传播者是起端, 接听器为终端。节目按顺序播出, 听众面对自己喜爱的广播节目能做的只是等待。听众对于节目的选择没有主动权, 而只能听从电台的安排。这就不免带有一点强制性, 听众变得很被动。微电台的推出扩大了听众的选择面, 听众如果不喜欢现在收听的电台可以立即更换。并且边听边聊的新模式, 可以让听众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思想。微电台的受众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这个群体喜欢受关注、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 微电台让听与说在一个界面呈现出来, 使广播更加贴切。听众在收听之余, 有了说的冲动, 他们收听的主动性大大加强, 不再是为了听而听, 而是想听而去听。听众在收听微电台时是一种愉悦的心情, 主动性的增强, 会吸引更多人成为微电台的忠实听众, 从而扩大其受众群体。

三、微电台的发展局限

微电台从2011年推出虽然已有将近两年的发展时间, 两年期间根据受众的喜好以及自身发展的一些局限也经过了几次不断地升级、完善, 但其发展空间仍有待提升。

1. 入驻电台仍有提升空间

虽然经过两年的发展, 微电台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 但全国仍有一些省份没有加入这个行列。并且这些入驻电台中大部分都是全国或者是一些省份的大电台, 而地区的一些小电台的加入则比较少。这说明微电台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小电台应认识到微电台带来的积极效应, 如果这些小电台的入驻率提高一些, 不仅能够扩大其知名度, 还能突破地域的限制, 给受众创造更多的交流平台。

2. 容易受到网络质量的影响

微电台是广播与网络的融合, 所以电台的播放质量会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 网络已经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 网络的覆盖面已经很广泛, 但网络的稳定程度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在收听微电台过程中会出现声音小、声音断断续续的情况, 这就是受到网络技术影响的结果。所以提高网络质量对于微电台的发展很是重要。

3. 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微电台的快速发展, 有赖于现代网络的普及广泛, 加之微博这一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交流平台, 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但与网络挂钩后, 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信息, 在收听电台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广播中不良信息的出现, 会引起听众的反感, 会让听众对于电台的信心及喜爱度大大减少, 最终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电台环境的优化是对网络环境的一个新的考验, 所以微电台在以后的优化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某些不良信息的中伤, 对于信息要进行认真的过滤, 营造更好的电台环境。当然电台环境的营造只依靠电台的努力还是不够的, 听众的监督、相关部门的管理也很重要,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 才能给微电台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平台。

四、微电台的发展前景

“微电台的出现正是传统媒体顺应浩浩荡荡的新时代潮流发展, 并与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新兴媒体联姻的时代产物。” (1) 它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终端, 做到了“视、听、说”的完美融合, 迎合了广大受众的精神需求, 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虽然相对于传统电台, 它有了全新的发展, 但我们仍要注意电台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内容取胜。微电台的出现, 给我们营造一个全新的收听环境, 它较之传统电台来说, 只是形式上做出了新的改变。但电台, 最能吸引听众的还是要依靠内容。形式只是一个躯壳, 内容才是实质。微电台的推出完善了形式, 这值得我们肯定, 但也不要忽略了内容的提升。只有做到这点, 微电台才能走得更远。

目前微电台的发展势头还是良好的, 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 微电台若想要立足长远, 就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寻求新的立足点。微电台可以在广告、完善板块设置、与地方电台合作等方面谋求新的发展。

随着微电台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上移动人群的不断增加, 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听众所认知到, 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中。虽然它自身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有些欠缺, 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它正在努力以一种良性的姿态面对受众, 正在不断地进行优化, 并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相信它在新的传播格局这场大雨中, 会茁壮成长, 并会以新宠儿的身份面向大众。■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广播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面孔。为了满足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微电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广播和网络融合的产物, 打破了传统电台“你说我听”的广播模式, “互动”在微电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经过将近两年的发展, 微电台的覆盖面越来越大, 影响力越来越深, 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成为了广播电台的新宠儿。本文从微电台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局限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微电台。

关键词:微电台,新媒体,广播

参考文献

①李俊健、刘同顺, 《微电台:传统广播新突破》, 《声屏世界》, 2011年第12期。

北京电台 篇2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又称先师庙,现在是首都博物馆所在地,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至今已有 600余年历史。光绪三十二年(19),祭孔升为大祀,进行大规模修缮,原来正殿原来正殿七间三进,改为九间五进,工程到民国五年才完成,

资料

北京电台春节系列活动启动 篇3

“广播过大年声动京华情”春节大联欢特别节目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分别被赋予春暖花开、盛世欢歌、五谷丰登、合家团圆等吉祥寓意。在形式上,由“菠萝台”点播人担任总串场主持人,通过“点播”的形式“点”出九个专业广播的名牌栏目和知名主持人,并以原节目形态串联昕有文螟节目。

在文娱节目的选择上,北京电台首次通过语音互动平台向听众征集大联欢节目单。即日起至1月25日,听众只要通过“广播过大年”腾讯微信公众账号和腾讯微博语音平台,向导演组“点播”自己最想听到的节目,这些节目就有可能出现在大联欢的舞台上。届时,北京电台九个专业广播、北京广播网、腾讯视频及腾讯娱乐频道将同步音视频直播春节大联欢。

当广播电台遇到网络电台 篇4

关键词:网络电台,菠萝台,媒体融合

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机制,已经从传统媒体的点对面的传播机制转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始终重视互联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尤其重视以多媒体传播为代表的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并积极探索“台网共做、台网互动”,将互联网作为传统广播的新的承载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放大广播影响力,扩充广播业务的深度与广度,搭建与用户及时互动的多媒体平台。

2001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就涉足新媒体领域,成立“北京广播网”作为电台的网络宣传阵地,不断尝试广播与网络融合的新型传播模式。2011年8月22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打造了国内首家支持多路广播节目混排、自定义各节目播放时间、节目内容时时更新的网络电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是北京电台在十余年的网络化发展之路上,经过不断摸索和时间,在深入考察听众和网友需求的基础上,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所创建的全新网络电台,目的就是用网络的形式还原广播的内容。它打破了传统广播的线性传播模式和各专业台之间的界限,将北京广播网原有的音频、视频的直播和点播服务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呈现的优势,实现了1+1>2的传播效果,不仅延伸了传统广播的传播领域,而且还为北京广播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1 菠萝台的设计构想

北京广播网成立于2001年8月22日,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官方网站,是电台重要的对外窗口,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宣传任务。经过10年的发展,北京广播网的各项业务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广播网现有26个频道,100多个二级页面,2011年世界网站排名平均在3000名。网站坚持“广播为体、新媒为用”的办网方针,在整合音频、加工视频、开拓网络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体现了“汇九台之精华,扬一网之优势”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播传播稍纵即逝的弱点,提高了广播媒体所传播信息的使用价值,延长了这些信息的“生命”,为九个专业广播搭建了全新的宣传平台,扩大和延伸着广播的影响力。

随着传媒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态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不断保持先进性。在做好网站宣传和音视频业务的基础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适时启动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如图1所示,菠萝台拥有庞大的音频资料库,囊括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部16套广播频率的600余档直播、回放节目。用户可在这一大型音频“超市”中自由定制喜爱的节目,形成专属的菠萝电台,每个专属电台都具备与广播节目同步更新的功能。

1.1 用户需求的驱动

北京广播网自创建以来,一直以服务电台、宣传电台为己任,不断改进技术和业务环境,陆续提供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部16套广播频率的在线直播、广播回放、视频直播及视频点播服务。根据艾瑞咨询集团所做的《北京广播网2010年度用户调研》报告,北京广播网的用户中有91.2%同时经常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用户访问北京广播网后,主要点播广播以及补听错过的广播的用户比例分别为65.5%和56.6%。而北京广播网的数据分析系统也显示,“广播回放”、“实时广播”、“视频直播”这三个与广播相关的频道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长期占据着网站各频道访问量的前列。同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发的用苹果手机听广播的应用程序“北广在线”累计已有13万的下载量,安卓客户端的下载量也达2万多次。这些数据都无一例外地表明,随着传媒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用户利用新媒体来收听广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1.2 技术进步的支持

北京广播网拥有Web1.0和Web2.0形态的技术平台,其中Web1.0平台包括新闻资讯、广播回放、视频直播、实时广播等频道,Web2.0平台包括播播视频、听吧、博客、论坛等频道,以及用户中心、聊天、投票等辅助技术平台。根据业务发展的规模,还使用CDN网络对全国访问进行了加速。北京广播网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应用最新手段,在以音频、视频为代表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网站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更加多样化的网络应用。

1.3 网络发展的机遇

长期以来,北京广播网主要是以业务形态来划分频道的,即将视频、音频、互动平台按传统的“直播”、“点播”等形态进行划分,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用户收听广播节目需要找到相应的专业台,并按照节目单进行收听。

进入Web2.0时代之后,用户创作内容和互动功能获得了爆炸性的发展,视频分享、社交网站、微博等不断更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推动着互联网形态的持续更新。这种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而言,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北京广播网“菠萝台”的设计初衷,是要改变北京广播网以往的按业务形态来划分频道的方式,打破用户在互联网上只能按照专业广播的设置来收听节目的条条框框,将用户的被动收听变成主动寻找并编排节目,将个人收听行为变成可以将制作的菠萝台传播、分享给其他用户的互动行为。菠萝台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收听体验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分享、展示以及互动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互动”、“共享”的特性。

2 菠萝台的发展历程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整个市场上没有先例可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项目立项到开发、测试、上线的整个过程,都遵循了“技术领先”及“用户体验第一”的原则,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开发、产品包装、用户测试、市场推广以及持续改进的工作,使菠萝台一经推出即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和追捧,成为电台新媒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2.1 项目论证与正式启动

2010年下半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筹划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并对当时国内外的主流网络电台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12月成立了由台领导亲自挂帅、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项目组,下设策划、设计、技术、测试等几个小组。项目组成立后,首先对项目整体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研究,并编制了设计开发计划书;其次,对项目不同阶段的相关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并将各模块落实到人,确保项目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2.2 技术开发及产品包装

2011年1月,项目组完成了开发任务书,确定了开发内容,正式开始技术开发工作。在此过程中,注重了页面设计及用户流程设计两个方面,力争给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及使用体验。

在页面设计环节,力争突出如下“广播”、“DIY”、“时尚”三大元素,体现“易用”、“好用”原则,使各功能模块划分清晰、明确,一些常用功能(如帮助、意见反馈等)位置显著,并且在最终播放页使用了最简洁的布局,使用户可以轻松上手。

在用户流程设计方面,实现了“实时广播”、“广播回放”、“视频直播”等不同的音、视频内容的统一呈现,使用“时间轴+节目单”的形式,将用户所有操作放在同一用户中心内,使各种操作可以轻松切换。见图2。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与北京广播网的其他频道有着密切关联,在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开发过程中,对北京广播网各相关业务频道进行了改造和整合,建立了统一的用户中心,研发了全新的媒体发布系统,增加了微博、投票等互动平台,为网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网站的各业务模块配合更加紧密,形成整体合力。

在进行技术开发的同时,项目组还对菠萝台进行了全套的产品包装,于2011年3月设计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的VI系统,推出了动感、新潮的菠萝形象,为下一步的产品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图3所示。

2.3 产品上线及市场推广

2011年7月,北京广播网菠萝台进入试运行阶段,广大网友积极参与系统测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2011年8月22日,在北京广播网成立十周年之际,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正式上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宣传,迅速扩大了菠萝台的知名度。

2011年9月23日至11年15日,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举办了“我的菠萝生活,邀你一同描绘”台标评选大赛,邀请网友登陆北广菠萝台页面,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菠萝台,并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再加上一张与之相呼应的图片。活动分为征集阶段、投票阶段和评选阶段三个阶段,共有100多位网友参加活动,最终通过网友投票与专家评审环节,选出了30个优秀作品,这些热心网友所设计的个性台标经过筛选,已进入菠萝台的备选头像库中。

3 菠萝台的技术优势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打破了广播节目的时间限制、频率限制、内容限制,实现了直播与点播混播、音频与视频混排、播放与分享共存,为网友搭建了全新的个性化网络音视频分享平台,其整体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

3.1 技术创新点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集网络音视频技术、在线播放技术、用户互动技术为一身,主要应用了基于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多媒体直播、点播技术,包括音视频直播、录制切分以及针对不同平台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特点:

(1)在同一平台中同时实现音频直播、音频点播、视频直播、视频点播、智能录播服务,并完成自动转码、切分等后期加工;

(2)节目单编辑模块采用可拖拽的“时间轴”样式,用户可以在时间轴上直接拖拽以修改节目播出时间,时间轴支持音、视频直播、点播节目混排,可进行预览;

(3)采取统一的网页版播放器,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及插件即可实现在网页上通过此播放器播放音频直播、视频直播、音频点播、视频点播文件,并可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以及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浏览器;

(4)用户可自主更换菠萝台的皮肤,自由选择各种背景样式;

(5)用户可DIY混编创建自己的菠萝台,将音频直播、音频点播、视频直播、视频点播、智能录播的节目混编到自己的菠萝台,并且可以自己上传音频、视频节目,编排到自己的菠萝台中。

3.2 项目测试及查新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由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安全技术检测中心于2011年6月8日至2011年6月17日进行了全面检测。测试报告显示:检测过程严谨、标准,测试项目完全覆盖测试方案中所包含的需要测试的内容。本次测试共对软件项目的7大部分,15个测试模块,66个测试项,共计457个测试点进行了验证测试。测试结果均与预期结果一致。

2011年10月,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进行了查新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通过1985年至2011年的国内文献检索,使用21个关键词对菠萝台5项技术要点进行认定,目前国内其他网络电台的技术只能满足局部需求,而菠萝台是一个综合性、交互性的网络电台,还没有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技术项目。

3.3 项目鉴定

2012年2月1日,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组织专家对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担任,委员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广电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创造性地打破了视频直播点播、音频直播点播节目的界限,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了传统媒体节目在新媒体上的全新表现形式与组合形式,提高了电台节目的互动活跃度和受关注度,以不同方式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接触广播媒体资源。系统在易用性、稳定性、前瞻性、兼容性方面达到了先进水平,形成了目前国内及已知国外的独一无二的网络电台新技术平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4 菠萝台的发展展望

截至2012年3月,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已经超过了350万次的频道点击率,注册用户数达5260人,建立了2480个自选电台,总播放量接近20万次。菠萝台的资源丰富,涵盖了北京电台16套频率的直播和点播节目,节目时长达11万小时,还包括精品库存节目14万个。此外网友还可以上传自制节目,为网友搭建个性化的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提供了必备的资源支持。菠萝台的节目编排方式类似于传统广播,在使用方式上易于用户接受、独创的时间轴节目排单使用户编辑节目单时更加轻松、便捷;页面设计轻松活泼,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得到了网友的积极评价。

4.1 传播效果突出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形成了传媒机构的分散式网络,并造就了一批非官方身份的“官方”意见领袖。用户建立菠萝台,当菠萝台的“台长”,所使用的绝大部分内容是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通过新的排列组合实现了新的传播效果,从形式上看是分散了广播节目,但从整体上看却是放大了整个电台的传播力,菠萝台的“台长”也作为电台节目的“代言人”和二次传播者,成为新的“官方“意见领袖。

在用户建立自己的菠萝台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熟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使得优秀的内容被用户挖掘出来,并扩散出去。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菠萝台分享给其他用户,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体,无限地传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节目,扩大了电台的传播范围,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4.2 社会效益显著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是一个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产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菠萝台多次代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参加中国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和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借助北京高校青春歌会的舞台走入北京60多所大学,得到广大青年朋友的热烈追捧和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专门介绍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北京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门报导。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菠萝台是主流媒体,是传统广播电台的“二次传播利器”,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被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扩大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2)菠萝台使听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沟通更加顺畅。用户可以主动寻找、编排主流媒体提供的节目,并进行评论;媒体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及反馈了解用户的喜好,改进节目的不足。

(3)菠萝台是文化传媒领域的一次崭新的尝试,将带动传统媒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4.3 经营潜力巨大

目前,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尚处于“试水养鱼”阶段,但其业务形态与技术特性决定了它具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1)菠萝台的“用户参与”特性,使它更容易得到用户的信息,从而更容易进行“精准广告投放”。未来,菠萝台计划建设一个“智能精准广告投放平台”,广告主可以对接受广告的听众进行定义,也可以对投放广告的节目进行定义,从而进行精准广告投放,获得最大的广告效果。

(2)人们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终端收听广播的同时,一部分人群同时希望能够避免广告的打扰。未来,菠萝台将会推出“无广告版”电台,并提供手机、电脑播放器等多种版本,让用户在app store或通过其它途径付费购买收听,给追求收听品质的人群一个“免广告打扰”的选择。

(3)未来的菠萝台将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全国各个广播电台都可以将广播节目汇聚于此,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优秀节目荟萃地,并成为广播节目的交易场所。

(4)菠萝台还将开发独具特色的“智能推荐引擎”,增强应用合理性、后台稳定性、数据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端的收听体验。

北京电台 篇5

各区(县)组织部、老干部局、人事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发〔1991〕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将组织部门管理的军队退休改离休干部移交给民政部门管理,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医疗问题。现医疗体系不变,仍由区县卫生部门负责。

二、关于住房问题。仍居住现住房,现住房确有特殊困难的,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逐步解决。

三、关于服务管理问题。由区县民政局负责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负责业务指导,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仍由现管理的街道(乡、镇)负责。

四、关于经费问题。这部分离休干部的离休金、调整生活待遇、取暖费、医疗费超支等项经费,仍按现行财政体制解决。

五、移交时间。在9月底前完成交接工作。

北京电台春节大联欢即将上演 篇6

2月8日(腊月二十八)14:00—17:00 9个专业广播和北京广播网音视频直播

本报讯(记者陈文)“广播过大年声动京华情”北京电台2013年春节大联欢将于2月8日(腊月二十八)下午上演,相声演员李菁、何云伟、徐德亮、英宁、高晓攀、尤宪超等将和北京电台主持人李莉、郭炜、白杰、戴艺等一起登台表演,麦麦、小丽等现场主持。当天14:00-17:00,北京电台新闻、交通、文艺、音乐等9个专业广播和北京广播网、腾讯视频以及腾讯娱乐频道、DAB数字广播将进行同步音视频直播。

听视觉并重相声歌曲欢乐多

今年北京电台春节大联欢突出广播的声音特色,节目安排多以听众喜爱的相声、歌曲为主。据大联欢总导演张晓菁介绍,今年春晚加大了语言类节目比重,李菁、何云伟、高晓攀等著名相声演员都将登台献艺,为听众带来精彩的相声桥段。

音乐类节目也是今年的重头戏。“中国好声音”学员妞妞、童星小宝等众多实力派歌手将倾情出演。另外,今年恰逢“中歌榜”20年,《不见不散》、《花样年华》等脍炙人口的老歌也会现场演唱。

据介绍,北京电台春节大联欢将在演播厅搭建美轮美奂的直播舞台,精心打造的灯光、布景、声光等力求给现场观众和网友带来视听觉的双重享受。

京味儿十足 跨界混搭献精彩

北京电台2013年春节大联欢在节目编排上具有浓郁的京味儿,整场大联欢分为春暖花开、盛世欢歌、五谷丰登、合家团圆4个篇章,由郝云及其乐队用4首京韵浓厚的民谣串联。而北京土生土长的西游乐队演唱的《老北京》届时也会原汁原味地还原老北京的生活面貌。

除了京味儿十足,今年春节大联欢也流行混搭风。相声演员徐德亮、应宁将和“梦想家组合”合作无伴奏演唱。节目《咱们社区新事多》则糅合了西河大鼓和京东大鼓两个曲种。此外,北京电台的主持人白杰、戴艺、李莉、郭炜等也将加入混搭表演行列,送出不一样的精彩。

惊喜送不停互动形式更丰富

今年春节大联欢首次采用北京广播网新媒体平台“菠萝台”和微信等新媒体,邀请听众参与节目互动。3个小时的大联欢将打造成一个持续播放的大型“菠萝台”,总主持人麦麦和晓丹将成为菠萝台台长,为广大听众和网友依次点播出精彩节目。

北京电台今年首次通过微信语音平台留言的方式征集听众朋友喜爱的节目。在前期的节目征集期里,听众纷纷发来微信表达收听需求。有的网友想听经典相声,有的点播怀旧歌曲,还有听众对喜爱的主持人提出了自己的节目创意。还有很多听众网友发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音新春祝福,届时,导演组将会从中挑选有特点、有创意的新春祝福在春节大联欢现场播放。另外,组委会已经从发来留言的网友中抽取产生了上百位幸运网友。

2月8日大联欢现场互动形式更加丰富。听众和网友可以通过“广播过大年”微信公众账号或腾讯微博,或者发送短信“HD+短信内容”至106288211参与话题互动。现场将有三轮话题互动,每轮将抽取40位幸运听众获得多力葵花橄榄油和朗格斯红酒大礼包。

北京电台 篇7

2012年10月23日, 由北京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2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主题为:“宽带发展与智慧北京”, 200多名青年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参加会议。

北京市经信委副巡视员邹彤, 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文博, 北京通信学会理事、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大唐电信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陈山枝, 北京通信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杨成军, 北京通信学会秘书长张树玺及青年委员会部分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邀请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室主任何宝宏、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欲晓、清华大学教授樊平毅、北京联通公司产品创新部总经理王学毅、北京移动公司高级工程师杨成军、广播科学研究院王晓光博士等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云计算宽带网络的影响思考”、“互联网立法与管理”、“无线信息传输的容量问题分析”、“通信企业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新业务开拓与管理”、“互联网视频应用分析”、“广电云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演讲, 并就当前业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建议。

北京市畜牧业走向“北京创造” 篇8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 2015年北京市75%的种猪、85%的蛋种鸡、60%的父母代肉种鸡、95%的奶牛良种精液销往外埠, 全年销售种猪31万头、种禽1500万只、奶牛良种精液300万剂, 实现畜禽种业收入约23亿元。北京畜牧产业已不再依靠简单的肉制品交易, 而是从“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型, 向科技含量更高的良种繁育迈进。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坐落在延庆妫水河畔、海坨山下。国内外专家称这里是“名牛花园”, 不单单是因为环境美, 还因为这里汇集了几乎所有世界著名公牛的血统和后代, 面向全国提供优质乳用和肉用公牛冷冻精液。该站以种牛繁育为核心, 以种公牛培育及遗传评估、种牛质量安全控制、冻精生产技术创新、胚胎工程技术应用等为主线, 建立并完善了从种牛培育到遗传物质高效生产、再到技术服务推广于一体的综合科研配套体系。2015年销售自产冻精328.75万剂, 对全国奶牛、肉牛的遗传改良及牛群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造了“中国奶牛育种第一品牌”。

北京已成为全国畜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 拥有国家级和市级农业科研机构44家、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工程中心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功能实验室15个、综合试验站15个, 建立了生猪、奶牛、家禽产业体系北京创新团队, 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有科技人员近2万人, 科技人才优势得天独厚。目前, 以北京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为主体, 开展了生猪高产、大体型、节粮等育种方向的选育;开展了奶牛种子公牛培育, 为全国提供优质种公牛;实施了肉鸭北京鸭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北京电台 篇9

8月20日, 作为“2010北京特色商业街消夏节”的活动版块之一——“北京台湾美食文化节”亮相石景山北京台湾街。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市台办主任马玉萍、石景山区区委书记荣华、区长周茂非、北京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林清发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北京台湾街台湾美食文化节由市商务委和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美食节在为期1个月的活动中, 围绕“逛特色街区, 购特色商品”、“进特色街区, 品经典美食”、“游特色街区, 赏古都文化”等几大板块开展活动。使消费者通过逛台湾街、看台湾特色文艺演出、品台湾文化、尝台湾小吃, 将台湾商品带回家, 感受地道的台湾地域文化。

此次活动, 推动了北京台湾街商户持续稳定发展, 着重打造了北京台湾街品牌形象, 提高了北京台湾街美誉度, 促进了台湾特色消费。来到北京台湾街, 消费者可以“吃喝玩乐购”一站式体验, 尽享台湾特色, 领略台湾风情。

北京电台 篇10

一是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4年以来北京市率先实行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执行率达100%, 截止到2009年底, 北京市建造节能住宅累计2.77亿平方米, 占既有住宅74.2%, 建造节能民用建筑3.34亿平方米, 占既有民用建筑55.18%, 居全国首列。

二是加快推进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政府部门率先进行试点, 截止到2009年共完成65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250栋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享计量装置安装, 占全市同类建筑的30%。

三是全面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182.4万平方米, 普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98.1万平方米。

四是积极开展抗震节能新农村住宅改造。截止到2009年共完成新建农民抗震节能住宅9700多户, 实施农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6万户。

五是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浅层地热和热泵采暖民用建筑达2千万平方米,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采暖的农用建筑超过30万平方米, 累计2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六是扎实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达12项, 总建筑面积156.9万平方米。

北京电台组建4支环保创新探寻团 篇11

启动仪式上,著名环保人士黄小山、北京电台新闻广播主持人段玉龙、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关键、人民网环保频道李丽作为探寻团主要成员亮相,通过展示由环保材料制作的“魔法盒子”揭晓了自己队伍的探寻课题——分别是垃圾回收处理、生态环境、生态农业、节能环保四个方向。4支队伍将于7月初出发,分别带着环保课题和环保创新线索走进环保企业进行调研,最终形成环保创新探寻报告。4名探寻团代表现场还发出了召集令,欢迎爱好环保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队伍中来。

现场再现了“科学环保有同必答”的互动环节,环保人士黄小山等以环保专家的身份,解答了现场观众与网友提出的环保问题。

知名音乐制作人常石磊倾情加盟当天的不插电音乐会,他与坡上村乐队合作了一首《歇一歇》,呼吁大家放慢生活的脚步,多留意身边的“美丽”。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乐团、校园歌手也加入演唱阵容,青春阳光的歌声助力环保。

“科学环保有同必答”大型主题活动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共同发起,于4月22日启动,全程“有问必答”百姓的环保问题。截止到目前,千余市民通过“听友吧”微信公众平台与专家团互动,近900个有效环保问题得到收录与解答。活动将于9月22日举办收官典礼,届时将现场公布环保创新探寻报告结果,并将同步发布《科学环保100问》环保科普手册。

北京电台 篇12

一、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培养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的采编队伍是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近距离感受省报的体会

河北11个地级市中有7个是北京和天津的“卫星城”, 由于京、津强大的经济、文化辐射力, 把整个河北报业市场分割得七零八落。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区域要想立足, 不坚持新闻立报, 不打造品牌强报, 不增强报业核心竞争力, 要想生存下来很难。在河北日报我亲身感受到, 为了把报纸办得精彩生动, 兼顾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记者们总是以严谨敬业的精神对待新闻事件, 报社对没有“分量”的稿件根本不予刊发。在压力面前, 记者们采写的稿件必须经过反复锤炼、加工才能上交。在编辑出版中心, 编辑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版面, 不到出版印刷的最后一刻, 第二天的报纸“长”什么样都是未知数, 特别是被称为报“眼”的头版, 大家一定是反复推敲斟酌, 自己不满意绝对不能排版印刷, 这种较真已经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思考河北日报的成功经验, 培养热爱新闻事业和富有责任心的人才队伍是关键。近几年, 河北日报大胆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实施一系列“能者上、庸者下”的考核奖惩办法, 使该报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充满活力, 成为河北省最具权威性且发行量最大、覆盖面积最广、权威性和指导性最强的大型综合性日报。

二、大胆改革创新, 关注社会热点, 贴近群众生活, 力求鲜活生动——新闻立报和新闻立台的平行思考

河北日报是河北省的机关报, 是名副其实的党报。但我注意到, 河北日报并没有多少反映领导行踪和讲话的报道, 更多的版面刊登的是可看可读的消息及深度报道, 力求以权威性和指导性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一般的、泛泛的消息或报道不予刊发。相比之下, 省内的部分市级电台却仍然在“等”新闻, 领导出门就是新闻式的报道还屡见不鲜, 真正鲜活可听的消息及深度报道寥寥无几。

据了解, 河北日报在改版前也曾不招人待见, 观念陈旧, 版面老套、缺乏创意, 但通过新闻改革的探索, 确立了以党委满意、群众爱看、有市场竞争力为工作目标, 坚持新闻立报, 让记者24小时都睁大眼睛, 观四海风云、察社会变化, 重点报道突出, 精短新闻密集, 评论深刻有力。作为党报, 河北日报很少直截了当、平铺直叙地报道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都是通过挖掘新闻“点”用具体的事例说话, 让报道深刻、全面,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2010年4月10号河北日报头版刊发的《一粒小麦的不断升值之旅》就是最好的例证。这篇报道以新闻为依据, 以探寻河南食品工业崛起的路径来反映河北省食品工业现状并用“对标启示”的方法回答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报道不仅读者爱看, 同时也能为领导或者相关企业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河北日报刊登的讨论员文章就曾被省委书记压在玻璃板下成为其执政的座右铭。反观市级电台这样的报道或评论真是少之又少。有的台领导片面认为, 办节目不可能兼顾领导与普通受众,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就是改也应该“顾”前者, 不要让领导挑出毛病。因为忽视了受众期盼得到的那部分精神需求, 忙了半天结果谁都不买账, 有些电台的广告收入长年停滞不前甚至前景堪忧就是评判。

既然河北日报都下决心改头换面, 为什么我们市级电台不能尝试一下呢?其实我们只要坚持新闻“立”台这个硬道理, 就能博得受众的欢心, 得到领导的肯定。尽管改可能会遭遇暂时的挫折, 但不改永远都不会成功, 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三、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新闻资源, 扩大宣传覆盖面——利用新闻资源的纵向对比

河北日报的宣传面覆盖京、津、晋、冀、鲁、豫、辽、内蒙等省、自治区, 内容包括国际国内及省内的多个方面, 尤其对省内的新闻更是“一网打尽”不留“盲区”, 这一点我感受最深, 以该报设在承德的记者站为例, 承德本地媒体记者的“嗅觉”还不如记者站的灵, 有时河北日报驻承德记者站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刊发后, 承德本地记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特别是一些典型报道出来后, 领导阅报做出批示让市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才回过神儿来再报道但新闻已成“旧”闻。

反思近年来部分市级电台的报道, 直接就是领导讲什么我“说”什么, 还有就是县区的GDP及部门的成绩拿来一“播”了事, 反正就是什么稿容易得到我就编什么稿, 特别是所在中心区的稿人家一送我就给上, 不容易得到的稿我就不去采, 结果几年下来, 原来“ⅹⅹ市新闻”功能逐渐萎缩, 一定意义上成了“ⅹⅹ区新闻”。部分县区的新闻资源因为没有很好地挖掘, 结果这里就成为新闻“盲区”。相比之下, 河北日报的记者不管是送什么稿或送稿多少, 都要反复甄别、重新采访, 力求让稿件深刻、鲜活。以该报刊登的《廊坊大厂县小剧团登上“大舞台”》为例, 最早当地送来的稿与现在相差很大, 后来记者重新采访加工才成了很有影响力的报道。

目前, 省级媒体包括省报的要求普遍要比市级媒体的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 新闻制度改革迟早会影响到市级电台等新闻媒体。现在我们还能凑合着播点领导讲话和全市及县区的GDP, 转变一下报道方式我们可以说“不会”, 但新闻制度改革真要“改”到我们头上的时候, 你还能说“不会”吗?看来“改”势在必行, 这不仅是记者的事, 包括市级电台的领导在内, 都要为“改”营造氛围, 刺激记者必须拿出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报道才能在这里安身立命。

摘要:本文以电台记者“逛”报社为由头, 着重从三个方面谈了市级电台与省报在观念上存在的差距。第一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省报培养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采编队伍非常值得市级媒体学习。第二是省报大胆改革创新, 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同样值得市级媒体借鉴。第三是省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新闻资源, 扩大宣传覆盖面的成功经验, 同样是市级媒体安身立命的“法宝”。

上一篇:铠装电缆下一篇:遥测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