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网络化

2024-10-16

电台网络化(精选11篇)

电台网络化 篇1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建立“北京广播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道路, 着重介绍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这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领域的最新产品, 分析了菠萝台的内容特征和技术优势, 并对它的传播效果、社会效益和经营潜力进行了展望, 论证了传统媒体走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关键词:网络电台,菠萝台,媒体融合

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机制,已经从传统媒体的点对面的传播机制转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始终重视互联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尤其重视以多媒体传播为代表的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并积极探索“台网共做、台网互动”,将互联网作为传统广播的新的承载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放大广播影响力,扩充广播业务的深度与广度,搭建与用户及时互动的多媒体平台。

2001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就涉足新媒体领域,成立“北京广播网”作为电台的网络宣传阵地,不断尝试广播与网络融合的新型传播模式。2011年8月22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打造了国内首家支持多路广播节目混排、自定义各节目播放时间、节目内容时时更新的网络电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是北京电台在十余年的网络化发展之路上,经过不断摸索和时间,在深入考察听众和网友需求的基础上,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所创建的全新网络电台,目的就是用网络的形式还原广播的内容。它打破了传统广播的线性传播模式和各专业台之间的界限,将北京广播网原有的音频、视频的直播和点播服务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呈现的优势,实现了1+1>2的传播效果,不仅延伸了传统广播的传播领域,而且还为北京广播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1 菠萝台的设计构想

北京广播网成立于2001年8月22日,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官方网站,是电台重要的对外窗口,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宣传任务。经过10年的发展,北京广播网的各项业务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广播网现有26个频道,100多个二级页面,2011年世界网站排名平均在3000名。网站坚持“广播为体、新媒为用”的办网方针,在整合音频、加工视频、开拓网络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体现了“汇九台之精华,扬一网之优势”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播传播稍纵即逝的弱点,提高了广播媒体所传播信息的使用价值,延长了这些信息的“生命”,为九个专业广播搭建了全新的宣传平台,扩大和延伸着广播的影响力。

随着传媒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态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不断保持先进性。在做好网站宣传和音视频业务的基础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适时启动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如图1所示,菠萝台拥有庞大的音频资料库,囊括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部16套广播频率的600余档直播、回放节目。用户可在这一大型音频“超市”中自由定制喜爱的节目,形成专属的菠萝电台,每个专属电台都具备与广播节目同步更新的功能。

1.1 用户需求的驱动

北京广播网自创建以来,一直以服务电台、宣传电台为己任,不断改进技术和业务环境,陆续提供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部16套广播频率的在线直播、广播回放、视频直播及视频点播服务。根据艾瑞咨询集团所做的《北京广播网2010年度用户调研》报告,北京广播网的用户中有91.2%同时经常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用户访问北京广播网后,主要点播广播以及补听错过的广播的用户比例分别为65.5%和56.6%。而北京广播网的数据分析系统也显示,“广播回放”、“实时广播”、“视频直播”这三个与广播相关的频道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长期占据着网站各频道访问量的前列。同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发的用苹果手机听广播的应用程序“北广在线”累计已有13万的下载量,安卓客户端的下载量也达2万多次。这些数据都无一例外地表明,随着传媒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用户利用新媒体来收听广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1.2 技术进步的支持

北京广播网拥有Web1.0和Web2.0形态的技术平台,其中Web1.0平台包括新闻资讯、广播回放、视频直播、实时广播等频道,Web2.0平台包括播播视频、听吧、博客、论坛等频道,以及用户中心、聊天、投票等辅助技术平台。根据业务发展的规模,还使用CDN网络对全国访问进行了加速。北京广播网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应用最新手段,在以音频、视频为代表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网站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更加多样化的网络应用。

1.3 网络发展的机遇

长期以来,北京广播网主要是以业务形态来划分频道的,即将视频、音频、互动平台按传统的“直播”、“点播”等形态进行划分,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用户收听广播节目需要找到相应的专业台,并按照节目单进行收听。

进入Web2.0时代之后,用户创作内容和互动功能获得了爆炸性的发展,视频分享、社交网站、微博等不断更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推动着互联网形态的持续更新。这种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而言,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北京广播网“菠萝台”的设计初衷,是要改变北京广播网以往的按业务形态来划分频道的方式,打破用户在互联网上只能按照专业广播的设置来收听节目的条条框框,将用户的被动收听变成主动寻找并编排节目,将个人收听行为变成可以将制作的菠萝台传播、分享给其他用户的互动行为。菠萝台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收听体验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分享、展示以及互动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互动”、“共享”的特性。

2 菠萝台的发展历程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整个市场上没有先例可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项目立项到开发、测试、上线的整个过程,都遵循了“技术领先”及“用户体验第一”的原则,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开发、产品包装、用户测试、市场推广以及持续改进的工作,使菠萝台一经推出即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和追捧,成为电台新媒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2.1 项目论证与正式启动

2010年下半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筹划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并对当时国内外的主流网络电台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12月成立了由台领导亲自挂帅、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项目组,下设策划、设计、技术、测试等几个小组。项目组成立后,首先对项目整体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研究,并编制了设计开发计划书;其次,对项目不同阶段的相关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并将各模块落实到人,确保项目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2.2 技术开发及产品包装

2011年1月,项目组完成了开发任务书,确定了开发内容,正式开始技术开发工作。在此过程中,注重了页面设计及用户流程设计两个方面,力争给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及使用体验。

在页面设计环节,力争突出如下“广播”、“DIY”、“时尚”三大元素,体现“易用”、“好用”原则,使各功能模块划分清晰、明确,一些常用功能(如帮助、意见反馈等)位置显著,并且在最终播放页使用了最简洁的布局,使用户可以轻松上手。

在用户流程设计方面,实现了“实时广播”、“广播回放”、“视频直播”等不同的音、视频内容的统一呈现,使用“时间轴+节目单”的形式,将用户所有操作放在同一用户中心内,使各种操作可以轻松切换。见图2。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与北京广播网的其他频道有着密切关联,在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开发过程中,对北京广播网各相关业务频道进行了改造和整合,建立了统一的用户中心,研发了全新的媒体发布系统,增加了微博、投票等互动平台,为网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网站的各业务模块配合更加紧密,形成整体合力。

在进行技术开发的同时,项目组还对菠萝台进行了全套的产品包装,于2011年3月设计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的VI系统,推出了动感、新潮的菠萝形象,为下一步的产品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图3所示。

2.3 产品上线及市场推广

2011年7月,北京广播网菠萝台进入试运行阶段,广大网友积极参与系统测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2011年8月22日,在北京广播网成立十周年之际,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正式上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宣传,迅速扩大了菠萝台的知名度。

2011年9月23日至11年15日,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举办了“我的菠萝生活,邀你一同描绘”台标评选大赛,邀请网友登陆北广菠萝台页面,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菠萝台,并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再加上一张与之相呼应的图片。活动分为征集阶段、投票阶段和评选阶段三个阶段,共有100多位网友参加活动,最终通过网友投票与专家评审环节,选出了30个优秀作品,这些热心网友所设计的个性台标经过筛选,已进入菠萝台的备选头像库中。

3 菠萝台的技术优势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打破了广播节目的时间限制、频率限制、内容限制,实现了直播与点播混播、音频与视频混排、播放与分享共存,为网友搭建了全新的个性化网络音视频分享平台,其整体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

3.1 技术创新点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集网络音视频技术、在线播放技术、用户互动技术为一身,主要应用了基于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多媒体直播、点播技术,包括音视频直播、录制切分以及针对不同平台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特点:

(1)在同一平台中同时实现音频直播、音频点播、视频直播、视频点播、智能录播服务,并完成自动转码、切分等后期加工;

(2)节目单编辑模块采用可拖拽的“时间轴”样式,用户可以在时间轴上直接拖拽以修改节目播出时间,时间轴支持音、视频直播、点播节目混排,可进行预览;

(3)采取统一的网页版播放器,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及插件即可实现在网页上通过此播放器播放音频直播、视频直播、音频点播、视频点播文件,并可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以及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浏览器;

(4)用户可自主更换菠萝台的皮肤,自由选择各种背景样式;

(5)用户可DIY混编创建自己的菠萝台,将音频直播、音频点播、视频直播、视频点播、智能录播的节目混编到自己的菠萝台,并且可以自己上传音频、视频节目,编排到自己的菠萝台中。

3.2 项目测试及查新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由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安全技术检测中心于2011年6月8日至2011年6月17日进行了全面检测。测试报告显示:检测过程严谨、标准,测试项目完全覆盖测试方案中所包含的需要测试的内容。本次测试共对软件项目的7大部分,15个测试模块,66个测试项,共计457个测试点进行了验证测试。测试结果均与预期结果一致。

2011年10月,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进行了查新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通过1985年至2011年的国内文献检索,使用21个关键词对菠萝台5项技术要点进行认定,目前国内其他网络电台的技术只能满足局部需求,而菠萝台是一个综合性、交互性的网络电台,还没有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技术项目。

3.3 项目鉴定

2012年2月1日,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组织专家对北京广播网菠萝台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担任,委员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广电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创造性地打破了视频直播点播、音频直播点播节目的界限,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了传统媒体节目在新媒体上的全新表现形式与组合形式,提高了电台节目的互动活跃度和受关注度,以不同方式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接触广播媒体资源。系统在易用性、稳定性、前瞻性、兼容性方面达到了先进水平,形成了目前国内及已知国外的独一无二的网络电台新技术平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4 菠萝台的发展展望

截至2012年3月,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已经超过了350万次的频道点击率,注册用户数达5260人,建立了2480个自选电台,总播放量接近20万次。菠萝台的资源丰富,涵盖了北京电台16套频率的直播和点播节目,节目时长达11万小时,还包括精品库存节目14万个。此外网友还可以上传自制节目,为网友搭建个性化的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提供了必备的资源支持。菠萝台的节目编排方式类似于传统广播,在使用方式上易于用户接受、独创的时间轴节目排单使用户编辑节目单时更加轻松、便捷;页面设计轻松活泼,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得到了网友的积极评价。

4.1 传播效果突出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形成了传媒机构的分散式网络,并造就了一批非官方身份的“官方”意见领袖。用户建立菠萝台,当菠萝台的“台长”,所使用的绝大部分内容是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通过新的排列组合实现了新的传播效果,从形式上看是分散了广播节目,但从整体上看却是放大了整个电台的传播力,菠萝台的“台长”也作为电台节目的“代言人”和二次传播者,成为新的“官方“意见领袖。

在用户建立自己的菠萝台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熟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使得优秀的内容被用户挖掘出来,并扩散出去。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菠萝台分享给其他用户,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体,无限地传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节目,扩大了电台的传播范围,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4.2 社会效益显著

北京广播网菠萝台是一个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产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菠萝台多次代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参加中国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和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借助北京高校青春歌会的舞台走入北京60多所大学,得到广大青年朋友的热烈追捧和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专门介绍了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北京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门报导。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菠萝台是主流媒体,是传统广播电台的“二次传播利器”,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被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扩大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2)菠萝台使听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沟通更加顺畅。用户可以主动寻找、编排主流媒体提供的节目,并进行评论;媒体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及反馈了解用户的喜好,改进节目的不足。

(3)菠萝台是文化传媒领域的一次崭新的尝试,将带动传统媒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4.3 经营潜力巨大

目前,北京广播网菠萝台尚处于“试水养鱼”阶段,但其业务形态与技术特性决定了它具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1)菠萝台的“用户参与”特性,使它更容易得到用户的信息,从而更容易进行“精准广告投放”。未来,菠萝台计划建设一个“智能精准广告投放平台”,广告主可以对接受广告的听众进行定义,也可以对投放广告的节目进行定义,从而进行精准广告投放,获得最大的广告效果。

(2)人们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终端收听广播的同时,一部分人群同时希望能够避免广告的打扰。未来,菠萝台将会推出“无广告版”电台,并提供手机、电脑播放器等多种版本,让用户在app store或通过其它途径付费购买收听,给追求收听品质的人群一个“免广告打扰”的选择。

(3)未来的菠萝台将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全国各个广播电台都可以将广播节目汇聚于此,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优秀节目荟萃地,并成为广播节目的交易场所。

(4)菠萝台还将开发独具特色的“智能推荐引擎”,增强应用合理性、后台稳定性、数据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端的收听体验。

总之,北京广播网菠萝台的推出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电台频率的限制和听众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整合、盘活了北京电台的音频节目,扩大了电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菠萝台的技术进步也直接推动了北京广播网的业务扩展与管理升级,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媒体创新之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电台网络化 篇2

1、电台信息网络数据存储现状

1.1信息网络构成

自开始,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台信息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已拥有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30余台,服务器20台的网络规模。整个台站的网络被2台防火墙分为了接入网、OA网、技术网3个部分,接入网路由器通过广域网链路与局机关广域网核心路由器相连。局机关广域网通过防火墙与台办公网核心交换机相连,该交换机负责台办公网的服务器及终端的接入。办公网交换机通过防火墙与技术网核心交换机相连,用于技术网服务器和终端的接入,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在此网络架构下,已初步完成了台站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台平台)的搭建,为安全播出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台平台按系统担负的业务性质可以分为生产管理系统和保障管理系统两部分,应用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生产系统运行在技术网中,负责全台广播播出系统的管理。保障管理系统运行在办公网中,主要负责发射台日常行政办公业务。技术网中各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均保存在本地关系数据库中,未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办公网中的应用系统除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外,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量比较大,主要是各种文档、图片等。

1.2数据存储容量计算

(1)技术网运行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容量估算技术网运行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电台安全播出系统调度和管理,实时与各发射机房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各发射机自动化系统按秒实时将发射机的身份信息、上传数据的时间、模拟量表值、状态开关量、故障信息、操作信息等数据(大约0.6k的数据量)上传到运行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按分钟进行数据存储。每天1440分钟则一部发射机每天最大存储数据条数为1440条。以下以一个台站按20部发射机为例进行技术网数据存储容量估算:发射机状态数据容量=0.6k(每部发射机、每分钟)×1440(每天条数)×20(20部机器)×365×5(保留五年)/1024≈30797MB其他业务数据容量=2MB(其他数据增量)×365×5(保留五年)≈3650MB数据总容量=(30797+3650)×200%(增长系数)≈68894MB≈70GB(2)办公网技术业务管理系统估算说明办公网主要运行的是电台日常行政办公业务系统,其中技术业务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电台安全播出的技术管理,如计划检修、报表上传等,同时还可以在办公网中提供对发射机播出状态的查询。同上,以一个台站按20部发射机为例进行技术网数据存储容量估算:发射机状态数据容量=0.6k(每部发射机、每分钟)×1440(每天条数)×20(每台站20部机器)×365×5(保留五年)/1024≈30797MB其他业务数据容量=4MB(其他数据增量)×365×5(保留五年)≈7300MB数据总容量=(30797+7300)×200%(增长系数)≈76194MB≈80GB

1.3数据存储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目前对各业务系统服务器操作系台站安全传输发射管理平台技术业务管理系统生产系统保障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机房运行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发射机自动化系统天馈线自动化系统节传自动化系统电站自动化系统自台质量保证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门户管理系统统的磁盘采用RAID1工作模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即操作系统安装在两块硬盘上,这两块盘的内容相同,任何一块盘损坏,都不影响操作系统的运行,代价是牺牲一块硬盘的容量。对各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存储采用在本机硬盘上建立专用分区,通过备份软件,每天定时备份数据的方法进行数据安全保护。由数据存储容量估算可以看出办公网及技术网中的应用系统所需最低的存储空间也在70GB左右,随着信息系统的增加,所需存储的数据量也会大幅度地增加。目前对这些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系统备份采用的方式都是进行本地硬盘存储,对存储的空间压力较大。一旦发生硬盘损坏或操作系统故障、应用软件启动失败等问题时,造成的数据丢失就无法恢复,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将这些数据资料存储或备份到一个安全、快速、方便的应用环境中,以此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运行。

2、NAS存储方案介绍

2.1方案设计

根据平台现有应用情况,采用三套磁盘存储阵列实现应用系统的存储和备份,其中两套磁盘阵列(每个6TB)分别配置在办公网和技术网,用来做数据存储。用另一套磁盘阵列(12TB)单独搭建一个小型备份网络,专门用作备份功能。技术网应用系统的数据均保存到本地存储磁盘阵列,操作系统和业务数据备份到NAS备份存储磁盘阵列,保证了生产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对现有运行方式没有影响;办公网非结构化数据保存到本地存储磁盘阵列,操作系统和文件数据备份到NAS存储阵列。考虑主要因素如下:(1)存储、备份磁盘独立配置,防止备份应用未及时整理过期数据而带来的磁盘空间争夺;(2)技术网应用均为生产系统,需要保证各系统能够独立稳定运行;(3)技术网现有系统的运行方式不变,只是将操作系统和业务数据备份到磁盘阵列;(4)办公网应用系统如OA、FTP、物资管理等系统,有存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需求。

2.2备份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技术网主要应用为运行管理系统,办公网主要应用为技术业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给技术网、办公网各配置一套磁盘阵列用于存储应用系统数据。同时再采用一套NAS磁盘存储阵列,利用服务器双网卡特点,单独搭建一个专门的存储网络,将台站部署的服务器通过存储网络交换机连接至NAS存储设备。为各应用系统分别建立账号,在NAS网络存储上为每个应用系统划分专用磁盘分区,进行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具体拓扑如图4所示。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系统网络体系架构基础上,通过单独架设的专用备份存储网络,避免了网络存储与广播业务系统使用同一网络时,因备份数据占用主干网络流量造成的网络拥塞问题。数据备份在存储设备层实现,具备与主机“无关”的特点,在整个备份的过程中不影响应用系统的运行。

2.3数据备份流程

技术网、办公网所有应用均将数据定期备份到专用NAS备份磁盘阵列,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建立专用备份目录。具体的备份可以分为,主机到磁盘阵列的备份和磁盘阵列到磁盘阵列的备份。备份流程如图5所示,其中红线表示办公网数据备份,绿线表示技术网数据备份。

3、结语

网络电台掀互黑战 篇3

互联网时代,当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始没落的时候,谁都不会想到电台这种比电视都要古老的媒体竟然成为活得最精彩的一方。如今,移动互联网电台开始崛起,各方资本也相继涌入。依靠不断地“烧钱”,这个行业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同类应用五六年才能积累到的用户量。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车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音频行业已经进入爆发的风口。

互联网这个圈子里,但凡有热度的行业,就一定少不了各种口水战。看似低调和文艺的电台,遇上移动互联网这股风潮,也难耐得住寂寞。不久前,知乎社区里出现了一则曝料贴,称《蜻蜓FM》通过后台程序假造活跃用户数据及广告点击量。喜马拉雅FM团队曾在官方微博发布《四问蜻蜓FM:关于数据造假敢不敢正面回应》,表示之前提供《蜻蜓FM》造假线索,目的是让广告主投资人看到真相。随后,王思聪发微博称“《蜻蜓FM》老板应该坐牢”,并链接了“扒皮《蜻蜓FM》后台作假程序”的文章。至此,《蜻蜓FM》造假事件进一步发酵,逐渐演变为《蜻蜓FM》与《喜马拉雅FM》之间的互黑大战。

据透露,《蜻蜓FM》使用名为“普罗米修斯”的程序自动刷每日活跃用户数,并被扒出带有提高广告展示量和点击量的系统“宙斯”。有业内人士表示,APP的用户活跃度就好比电视的收视率,是衡量一个APP是否受欢迎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最为看重的参数。

面对质疑,蜻蜓FM公司称其为“网络诽谤”,并发表声明表示“任何抹黑和灌水都无法将我们打倒。”而喜马拉雅FM团队显然不会放过打击对手的机会,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陈小雨在媒体沟通会上就热炒的行业数据造假问题进行了说明,表示“我们希望在最短时间内重归平静,但如果《蜻蜓FM》不尽快移除造假代码,我们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就在喜马拉雅FM团队大张旗鼓地指责《蜻蜓FM》造假的时候,事件却来了个大转折。先是知乎上有用户提出,通过《喜马拉雅FM》的APP抓包发现大量广告刷量行为,并找到了刷量的相关代码。此后,网上又出现了《对外谎报融资数据5 000万美元,实则无米下炊》的新闻,直指喜马拉雅FM团队融资造假、B轮融资已经烧光,陷入融资难困境。逮到反击机会的《蜻蜓FM》在给媒体的邮件中表示,“优酷及微博传播开的具体视频证明,从应用市场下载《喜马拉雅FM》的APP开始,通过网络抓包的方式,《喜马拉雅FM》完全没有广告展示的情况下,依然在向第三方检测厂商发送广告统计请求。该行为在页面切换、前后台切换和锁屏开屏时都会触发。”

厮杀升级,进入资本层面的较量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争夺市场,网络电台之间的纠纷由来已久。易观国际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4年至今,喜马拉雅FM、蜻蜓FM、考拉FM、优听Radio、多听FM和荔枝FM等音频公司相继完成了B、C轮千万美元级的融资,其中喜马拉雅FM以6 150万美元居行业之首。业内人士认为,网络电台激烈厮杀的背后实则反映的是市场潜力的巨大,他们都想争夺这块大蛋糕。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而言,互掐已经成为刷存在感最直接的方式。近年来,随着各家网络电台不断跑马圈地,吸引资本,扩大自己的听众版图,市场逐渐进入红海竞争,导致它们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厮杀。在低层面的口水战之后,恐怕还将进入资本层面的较量。不久前,喜马拉雅FM团队表示,目前已经成功拆除VIE架构回归国内,并计划登陆战略新兴产业板。之前,蜻蜓FM公司CEO杨廷皓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目前蜻蜓FM公司已经完成了拆除VIE架构事宜,而目标也是战略新兴板块。杨廷皓表示,谁先上市对于当下的网络电台来说尤为重要,就像当年视频行业的优酷和土豆一样,谁抢占先机,谁就具有先发优势。

日前,第三方营销数据技术公司“秒针系统”发布了国内首个《移动音频媒体价值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音频行业的用户规模已达3.5亿,网民渗透率58.3%。白皮书认为,移动音频行业正迎来爆发期。

虽然发展声势浩大,但目前各家网络电台还处于“烧钱”阶段。目前,广告还是网络电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且广告收入仍以展示类、音频类广告为主,这样的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无法让网络电台实现盈亏平衡。为此,各大网络电台也在寻求差异化的盈利模式。《喜马拉雅FM》此前上线了打赏系统和分成系统,付费收听的基础设施将逐步完善。蜻蜓FM公司运营总监郑毓海也表示,正准备给主播进行分成。考拉FM团队则另辟蹊径,希望进入O2O领域,赚服务的钱。不管是哪种商业模式,对于这个年轻的行业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小编观点

电台网络化建设研究 篇4

关键词:自动播出网,在线广播,办公自动化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种有关广播电台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但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电台自身也在发生着技术变革。这些变革具体表现为:电台节目的制作、保存、播出、传输、监测以及办公管理等多个环节, 因此, 铁岭人民广播电台已然成了一个网络化的电台。

一、自动化播出网

自动化播出系统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广播电台应用的最重要体现。2000年铁岭电台引进英夫美迪公司的air2000音频播出系统, 建成了自己的自动化播出网络。音频工作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能够以数字方式处理节目的计算机。多台各种功能的音频工作站联结在一起, 再加上服务器和节目存储系统, 构成了一个可自动播出节目的局域网。

1、自动化播出网的技术支持

(1) 计算机网络; (2) 大容量存储; (3) 计算机; (4) 专业录音卡; (5) 专业录音及播控设备。

2、自动化播出网的软件支持

(1) Windows NT4.0; (2) Windows98; (3) Microsoft SQLServer 7.0; (4) 专业音频制作及播出软件。

3、音频工作系统的构建

(1) 网络链接:采用以太网技术构建, 应用IP/CIP协议管理。远距离以网线连接。其中主干网交换机采用负载均衡、全冗余主备方式, 以保证高可靠性。 (2) 网络结构:音频工作站由播出服务器、资料服务器、慢录站和其他应用服务器等构成。对于主要直接参与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服务器都采用群集方式进行冗余备份。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98系统, 以域的方式对音频工作站进行管理和监控。

4、音频工作系统主要功能

音频工作站涵盖整个广播内容生产业务流程, 是节目生产且安全级别较高的主要功能网。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录制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审查工作站、管理工作站和四轨录音编辑软件。

5、音频工作系统的功能特点

(1) 安全可靠:安全播出是广播电台的生命线, 音频工作系统承担了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任务。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2) 实时高效:实时性是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特点, 音频工作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技术手段, 以满足广播节目 (特别是新闻类节目) 实时高效的要求。如现场直播、主持人主持节目等。 (3) 运行可控:运行可控是对网内生产业务的运行状态、异态故障等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控制, 是实现广播播出安全的必要条件。 (4) 资源共享:音频资料是广播电台业务生产的重要资源, 通过音频服务器和资料库节目管理工作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 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 有利于挖掘素材的利用和节目生产的潜力。 (5) 流程化操作:广播直播网贯穿了素材采集、节目制作、播出申请、质量审核、节目编排、节目播出、资料管理等的全过程, 是由多个环节构成, 多个岗位协同实现的流程化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责任明确。

音频工作站的引进使得传统的制作播出设备如开盘机、CD、卡座乃至效果处理器等均被取代, 有了这样的网络, 带来了技术方面可喜的变化:节目的录制、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编辑制作可视化;播出自动化、精确化。

二、办公系统网络化

办公管理网这一部分, 是指铁岭电台各系列台及各部门日常办公所用到网络。各办公室所使用的电脑, 通过交换机相连, 这样既可以连接到互联网, 成为电台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手段之一, 又可以成为电台内部信息传送的主要手段。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办公成本。

三、电台搬上互联网

不管是国家级、还是省市级电台, 它的信号覆盖范围都是有限的。如何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也成为所有电台管理者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播出方式:互联网播出。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台都有了自己的网站。2007年铁岭人民广播电台在互联网上安家后, 互联网成为传播自己声音的载体, 全世界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能听到我们播出的信号。全世界数量巨大的网民都成为了电台的潜在听众。互联网不仅给电台提供了一个传播信号的载体, 尤其重要的是给电台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优秀平台。电台可以把所有听众感兴趣的或是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以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在内的多媒体的形式提供给浏览自己网页的人。电台的网站改变了传统方式下听众的收听模式。听众由被动收听变成了主动选择, 形成了一种交互式的联系。

电台网络化 篇5

而近日酷狗干脆直接就将这个“酷狗收音机”分离打包,直接当成一个独立的软件来发布。

酷狗收音机

酷狗隐约2011中的“酷狗收音机”

独立自主的酷狗收音机

“独立自主”后的酷狗收音机与酷狗2011里面的并没有丝毫改变,你可以只安装酷狗收音机,而不需要安装整个酷狗音乐2011就可以收听到国内外、港澳台合共几百个个网络电台。

而且,酷狗收音机不像“老大哥”酷狗音乐,酷狗收音机完全无广告。

“独立自主”的酷狗收音机

虽然只是一款2.38M的小软件,不过酷狗收音机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换肤功能,非常照顾那些喜欢听电台节目的女孩子。

小软件也有换肤功能

电台数量够不够多?

一款网络收音机,最主要的是看你的电台资源数量多不多,电台分类有没有针对性。在这两个方面酷狗收音机都做得不错,默认的电台数量高达851个,只是不知道这851个电台是否每个都能连通。

酷狗收音机电台数量巨大

种类方面,除了有地方广播电台外,还有网络电台、不同流派的电台等分类。

酷狗收音机的网络电台非常有特色

主流的地方调频电台酷狗收音机都有收录,笔者对欣赏的就是港澳地区的电台,比如:新城电台、商业电台、香港电台等等酷狗收音机都有收录,

要知道如果是使用传统的调频收音机,这几个知名的电台只能在国内部分靠近港澳的地区勉强收听得到,信号强度还没有保证。

港澳电台一网打尽

有了酷狗收音机之后,如果你能听懂粤语,想要获取港澳地区的最新资讯就可以更加轻松了;听不懂粤语的话,使用收听酷狗收音机来学习粤语,也是很好的一种途径。

操作方不方便?

想将自己常用的电台都集中到一起,可以右键点击该电台,然后选择“添加到‘我的最爱’”。

将电台加入到我的最爱列表

而且用户还可以手动添加广播电台,前提是该电台有提供在线流媒体播放地址。

手动添加电台

特色功能多不多?

酷狗收音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智能识别。以前经常在电台中听到一首好歌,但却不知道这歌的名字时,没办法将这首好歌“据为己有”是一件非常让人沮丧的事情。不过酷狗收音机的智能识别可以为你消除这种烦恼。

如果你喜欢电台正在播放的歌曲,想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可以点击“识别”按钮,酷狗收音机就会为你自动识别出这首歌歌的名字和演唱歌手。

智能识别

酷狗收音机另一个特色功能就是可以录音,将电台节目或者歌曲录下来,保存到本地硬盘。

电台网络化 篇6

而此时,连续创业者余建军停掉了上一个项目。他希望能够找到新的“风口”,“迅速积累用户规模。”

在移动互联网场景下,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具有“伴随式”特点的音频成为新的想象空间。余建军认定,音频将会迎来“爆发”,于是他进入音频领域创业,成立喜马拉雅FM。

数据佐证了他们的判断。赛立信媒介研究的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通过手机终端收听广播的听众数就已占全国广播听众数的47.8%,是为第一大收听终端,较2011年同比增长近18%。

2014年成为移动音频市场资本集中爆发的一年。喜马拉雅FM当年获得5000万美元B轮融资,优听Radio、窄播、多听FM、荔枝FM等同类产品也宣布融资过千万。

“风口”像是来了。

殊途同归

蜻蜓FM最初的产品形态更像是网络收音机,至今其产品LOGO依然是收音机模样。杨廷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蜻蜓FM通过云端链接电台音频,用户也从云端收听内容,保证了内容清晰流畅。

初期,蜻蜓FM的内容也完全为传统电台的直播。喜马拉雅FM则不同,“一点都没有直播。”余建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喜马拉雅FM最先考虑的并不是传统广播,而是生产新的内容。

余建军希望能把“玩声音的人”聚拢在喜马拉雅FM上,包括配音演员、电台主播、声优,这成为喜马拉雅FM的方向。

“用户需求不止是听广播,而是听书听段子或者其他什么。”他说,事实上,手机移动端已经改变了用户习惯与需求,点播类节目更符合“伴随式”特征,这样的逻辑类似于视频网站对电视的改变。

蜻蜓FM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2014年底,并购有声小说版权商央广之声后,蜻蜓FM又与北京鸿达以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鸿达以太”)建立合作关系,这些都是为了补充点播内容。

网络电台从各自的切口介入,彼此延伸,差异化并不明显。而且音频本身是一个较轻的介质,但平台开始越来越“重”。

“作为创业公司只有把垂直领域做重,其他竞争者才不容易进来。”余建军认为,这是必须做的。

在互联网尚未进入行业之前,音频领域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内容生产体系。由于只有传统广播这一条传播渠道,多数内容都由电台生产。

考拉FM内容总监赵一飞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在有声读物市场,专业演播人只有几百人,而拥有持续生产能力的机构只有三家,包括酷听、鸿达以太、黑龙江龙光之声。

这样的生产能力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电台就像昨天的视频网站一样不得不进入内容领域,以自身平台与资本能力把“市场带起来”。

“通过向上游下游延伸,建立音频生态。”杨廷皓所希望的也是所有网络电台正在做的。

谁是“爆款”

互联网电台打破了传统电台的内容边界,引入更多新内容。现在,音频内容中最受欢迎的类型除了传统的有声读物、段子、情感类节目,还增加了《逻辑思维》《晓松奇谈》这样的节目,甚至直播手机发布会。

不管是郭德纲的传统相声,还是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这些在其他领域的强势IP引入电台,带来的是用户数量的增长与黏性的提升。《逻辑思维脱口秀》在喜马拉雅FM上已累积了近490万粉丝,累积收听超过1.5亿次。

这些内容上的创新固然吸引了新用户,但都是视频行业的剩余红利。基于音频平台本身的内容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音频只能成为附属品吗?

所有的音频产品创始人都知道,音频在接受度、整体流量上不如视频。但是因其伴随式场景、碎片化时间的特点,他们相信属于音频领域的爆款终会出现。

对于网络电台的好消息是,传统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正在向这片热土靠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青音、节目主持人万峰等在蜻蜓FM相继推出自己的专属节目,并与蜻蜓FM合作培育社群,让听众变为粉丝,打造粉丝经济。

杨廷皓介绍,在蜻蜓FM上,以此类形态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主播已超过10人。

当电视台面对互联网冲击逐渐空心化时,广播电台的空心化是否也会到来?从传统广播转型的阿基米德FM的CEO王海滨反问《瞭望东方周刊》:“庞大的蜻蜓生态只能举出这几个人,能算成功吗?”

“目前优秀的主持人依然在广播电台里。”王海滨说,“上海广播台250名主持人,这不是其他平台能够养得起的。”

其实,蜻蜓FM在做的也是阿基米德FM试图尝试的:在阿基米德FM平台上做节目的电台主持人可以成立工作室,通过互动与广告以此给主持人带来额外收益。

但是仅从传统广播挖掘所带来的提升并不明显,更庞大的草根群体是喜马拉雅FM所关注的。为此,喜马拉雅FM特意开设了“喜马拉雅大学”为草根主播提供培训服务。

一本小说想要变成一段可听的有声读物,主播在其中的作用可想而知。他既要具备合格的播音能力也要有传统说书人的节奏。喜马拉雅FM的办法是海选:主播可以录制部分节选进行上传,然后通过审核与评测选定合适人选。

nlc202309090236

网络电台所做的都是为了让音频内容更加丰富,“暂时不考虑盈利,先做大用户规模。”喜马拉雅FM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平台月活跃量3000万至4000万,每天人均使用时间为97分钟。

根据第三方易观国际统计的数字,2015年上半年,喜马拉雅FM、蜻蜓FM、考拉FM、多听FM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5.8%、20.7%、13.8%和9.8%。

下架、纷争与烧钱

在同质化相对严重的互联网电台领域,争吵几乎伴随着整个2015年。

首先是2015年4月,荔枝FM、多听FM在同一天被App Store下架。两家都将原因归结为喜马拉雅FM,认为后者对其实施了“版权问题投诉”。

随后,喜马拉雅FM也遭到了App Store强制下架。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内,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被连续多次下架,其中荔枝FM被下架4次,喜马拉雅FM被下架3次。最近的一次下架事件发生在2015年6月底。喜马拉雅FM、考拉FM、荔枝FM都在App Store消失。

原因只有两点:内容侵权与刷榜。

网络电台并不能保证对平台上所有内容拥有版权,这也是网络电台野蛮生长的真实写照。在埋头奔向用户规模第一的同时,并没有在乎商业法则。

按照美国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在《从零到一》所讲,倘若行业第一占据80%的市场份额,第二占有20%,其价值差距从长远来看不是4倍,而可能是40倍、甚至400倍。在互联网领域,只有占据更大的市场,才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对手竞争是可以理解的,但无底线是不可理喻的。”余建军给本刊记者说这句话时,蜻蜓FM与喜马拉雅FM正在打一场公关战:据称蜻蜓FM涉嫌数据造假,喜马拉雅FM融资困难。

“这样争执的不断继续会迫使广告主、投资机构对目前两家乃至整个音频行业的各个方面重新审视和评估,并不会利于资本对行业的扶持。”考拉FM创始人俞清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烧钱。”这是他对互联网电台发展到现阶段的总结。几大平台每年在内容上的投入都在千万元级别,广告收入却微乎其微,商业路径并不明朗。

而在国外,2013年苹果就宣布了旗下数字广播应用Podcast的订阅总量突破十亿,但空有用户数量,真正的商业化只有顶级播客主可以完成。

毕竟,音频的广告形式注定缺少视觉上的冲击。一条可见的商业化道路便是“上车”,发挥音频的伴随特质。

上车盈利

“不上车的网络电台,不值一提。”在俞清木看来,上车是网络电台商业化最直接快速的路径。

网络电台没能在手机终端商业化的重要原因在于音频广告主。由于广播的地域性,广告主如果投放地方交通台、音乐台会有非常清晰的城市受众人群,到达率也相对较高。网络电台虽然拥有更多的用户,但并不能满足精确定位的要求。

喜马拉雅FM目前的广告都属于品牌广告,而不是传统广播的区域性广告。在广播市场,单体广告价值一般很低,每年100多亿元的广播广告市场多是由一条条信息广告拼凑而来。在细碎的低价值市场,区域性的传统电台依然优势明显。

作为传统电台的管理者,山东广播经济频道总监张新刚担忧的是:车联网。

现阶段多数汽车上的电台都属于FM式广播。但随着智能化趋势,很多新上市的车型配有蓝牙连接,手机变成播放器。

但下一步,整个车联网系统建成,很多广播台就变成操作系统下的一个应用,传统电台在汽车渠道上的优势将不复从前,“最后很可能成为内容提供商。”张新刚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一个有些玩笑似的观点是:滴滴打车正在摧毁传统广播,因为司机会聚精会神地听打车软件信息,以免错过生意。

张新刚的想法是不论“自己造船”还是“借人上船”,传统广播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本土化,提供服务类内容。

就在不久前,挪威宣布2017年将彻底关闭FM广播,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全面切换到数字广播的国家。面对这样一个有些宿命感的消息,张新刚预计,留给传统电台的转型时间只有三到五年。

车联网的到来,正是网络电台的机会。

2015年腾讯推出三款车联开放平台,并发布了车载ROM、车载APP等产品,向汽车从业者开放具备腾讯内容的服务接口,考拉FM成为其音频内容合作方。

除了借助巨头势力,网络电台也在各自寻找办法。

音频上车,分为前装与后装市场。前装更多与车企谈判,在汽车出厂前预装音频应用。赵一飞介绍,前装市场需要与车企对接,而汽车厂商联网的系统并不统一,兼容性依然是个问题,更何况还需要经过安全检验等审核,所以目前整个前装市场量并不大。

发力点在后装市场。现在各家网络电台都推出了车载终端,类似随车听等硬件设备。根据余建军提供的数据,音频后装市场占据了整体市场的80%。

对于“上车”这件事,余建军并不像俞清木那样看重,他考虑的依然是用户规模,“做大用户规模与上车不矛盾,只是先后问题。”

而这个时间节点,杨廷皓认为就是:活跃用户数量达到3亿。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技术 篇7

关键词: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技术

一、广播电台数字网络化发展现状与发展意义

(一) 广播电台数字网络化发展现状

80年代末, 广播电台网络化在我国开始建立, 从刚开始的音频工作站发展到今天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广播, 可以说我国的广播电台网络化经历了相当快的发展历程。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新兴媒体的涌现突破了广播电台传统的模式, 但广播电台的发展还需要总体改进, 尤其是县级电台的技术发展。

(二) 广播电台数字网络化发展意义

首先, 广播电台数字网络化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广播电台实现数字网络化发展可以为各类信息业务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 还可以有效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这对广播电台的经济效益将非常有利。其次, 广播电台数字网络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广播电台的整体发展。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能够适应广播内容信息化以及渠道多元化的发展, 这对广播电台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规范的技术平台。

二、系统的架构与网络化播控系统的模式

到目前为止, 网络化播控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 网络化调音台模式

网络化调音台模式, 是指通过音频网络接口将不同的调音台互相联起网来, 达到各个调音台的信号可以互相转换。其优点:结构简单;其缺点:并不能将所有的调音台互相转换, 因为调音台的网络协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且功能也不能扩展使用。

(二) 引入广播辅助一体化系统模式

本模式是以TDM技术为核心。它的播控系统设备监测监控以及播出环境的监测等都由广播辅助一体化系统得以实现。它不仅具有数字音频矩阵的可靠性, 还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系统变得更为灵活和智能化。

(三) 网络技术的音频传输路由器模式

本模式是基于以太网或ATM异步传输网等网络技术的模式。它可以通过PC对所有的音频设备以及信号进行图形化监测监控, 而且可以给使用者留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前端将模拟和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串行的多路音频信号流, 在以太网或ATM异步传输网上进行信号转换。

三、数字化网络化在广播电台中的应用

(一)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采访中的应用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采访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生活中, 广播记者们通过网络搜阅相关的信息源, 再加上数字录音机能方便快捷的将其处理成文字或声音材料, 这与传统的采访相比极大地提高了采录和制作的速度, 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成品质量与时效。

(二)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编辑制作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今天, 在采集广播新闻时已经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对采访录音进行剪辑加工, 更不需要带着笨重的剪辑设备进行奔波, 数字化网络化采访机的应用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这一工作。应用先进的办公自动化新闻编排系统, 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文字和各种稿件的审阅, 而且无论是手写稿还是打印稿件都可以通过这一技术直接实现电子屏幕报稿。这一技术的应用, 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播出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 先进的电台设备主要包括:数字调音台、专业激光机、数字延时器、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直播系统。传统的手工操作直播方式已经被先进的技术系统取代, 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节目的演播上, 大大提高了节目生产能力, 同时工作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强度和精力。

(四)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播出传输中的应用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套播出机房的输入输出信号, 实现多套录制机房的输入信号进行切换与调度。在这个过程中, 还构建了一条数字矩阵的模拟通道, 实现了两个通道的自动切换与备份工作, 这一技术的实现创造了连接过程中的缝隙填充。

(五)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节目播出中的应用

由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实现, 使得各个频道可以引入短信互动, 这在满足听众能够参与节目的同时, 还加入了服务业务、游戏内容等多种功能。这种功能尤其可以在直播节目中体现出来, 改变了传统节目播放时的单一性。

(六)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产业开发中的应用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实现, 最为明显的就是手机电台与网络电台的出现, 它大大提高了传统电台的使用性, 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更加高科技。手机电台的实现是由广播与移动合作而产生的, 也是服务领域中一种新的受宠业务。而网络电台的实现, 主要是以网站为载体, 运用互联网的特点将多套广播节目进行传输, 与传统的电台功能相比, 不仅不需要占用无线频率资源和发射设备, 还可以创立有特色的网络频道, 将其向全球范围内扩展。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对于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 必须熟练掌握数字网络化技术, 具备高科技意识, 增强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现代技术的能力, 使自己在网络化社会中能够生存。■

参考文献

[1]寿哲男.构建新一代数字化网络化的广播电台播控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 (4) .

[2]夏大强.浅析广播电台网络化智能播控系统的建设[J].新闻世界, 2009 (3) .

电台网络化、智能化播控系统建设 篇8

大连广播电视台 (以下简称“我台”) 利用Cobranet技术 (以太网技术实现多路高质量低延时的数字音频传输) 为架构的网络矩阵, 并结合传统AES/EBU矩阵建设了一套智能化、网络化的播控系统。该系统具有两个以上的完全独立的播出通路。实现了不同平台上的信息数据共享, 可实现智能化的分析、告警、预案及处理;并通过辅助系统动态化的展现在监控屏幕上。该系统使我台播出系统的功能更趋完善、合理, 保证了系统在安全优质播出方面的需求。

1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节目播出和系统监控两个部分。见图1。

1.1节目播出系统

该部分主要由矩阵系统、延时系统、节目传输系统等节目播出路由的设备及控制部分组成。

1.1.1矩阵系统

在播控系统建设时, 建设了完全同步工作的双路由的矩阵系统, 其中一个路由采用传统AES/EBU接口的数字音频矩阵, 另外一个路由则采用基于Cobranet技术为架构的网络矩阵。这样既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又兼顾经济高效。考虑到系统对可靠性、时钟同步、低延时等要求, 我台在多种网络音频路由技术中选择了英夫美迪公司基于Cobra Net技术标准开发的Ether Audio产品, 如图2所示。

1.1.2延时系统

按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中对延时器部分的要求, 我台在总结了以往的经验, 对延时器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将延时器的位置由播出端 (直播间) 移到了播控系统的矩阵系统后端 (播控机房) , 设备由分散式放置变为集中式放置;二是扩展了控制方式及手段, 通过增加7通路控制器和7选1选择器等, 实现了对延时器灵活有效操控。延时器集中放置在总控设备机房, 改善了设备环境条件, 减少了设备故障率, 提高了播出的安全性, 见图3。

1.1.3节目传输

该部分采用分布式的切换方式, 将矩阵及延时器系统分配过来的音频信号连同直播系统直接输出的音频信号, 以目的地为编组进行切换输出, 尽最大的可能降低系统风险。大连台目前共有四组目的需求, 因此在系统中共设计了四组编组。同时为使系统的风险最小化, 在播控终端结合了传输目的路由及相关因素, 在第四组编组后面的终端输出上插入了手动切换直通功能, 通过该功能可以直接将直播间输出的音频信号传输到目的地。通过该环节又进一步降低了系统风险。

该部分的设备采用了智能多选一设备, 该设备的计划任务单经由网络系统上传后, 独立于网络系统之外运行, 可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1.1.4设备控制

直播系统、矩阵系统、延时器系统、传输系统等各子系统是监控网络进行统一控制, 包括XY切换、时间表定时切换、传输系统的切换任务单等。所有的切换指令都是同时下达到矩阵和网络交换机, 操作人员只需一次操作同时控制两个路由同步切换。

1.2系统监控

该系统包含节目信号监测、系统设备的监测、环境视频监测等各种监测信息, 以及监测网络与办公网络的联通等。大连台系统设计中, 针对现有广播系统的设备特点, 并结合系统集成商的软件平台共同开发了Control Master播控软件系统。该系统采取了“核心+驱动”的架构形式, 核心层即Control Master软件是固定不变的, 驱动层数量是随设备变化而变化。

这种方式的特点:1.系统架构稳定;2.系统架构是开放和可扩展的;3.不同型号的设备可以方便的纳入系统中。见图4。

2系统智能化

播控系统的智能化表现在:1.播出节目流的监听、信号质量的监测;2.设备状态的监测、故障设备的应急切换;3.系统应急时的记录及提示。我们的目标是:对信号的丢失能自动查找出哪个设备的哪个部分 (板卡) 出现故障, 通过软件系统分析处理, 由大屏幕将相关告警信息及排除预案显示, 若影响播出的故障即时切换。值班员依据信息及预案去排查故障。信号流程拓扑图见图5。

2.1信号监听监测

整个系统有音频监测点928个, 监测内容有电平、相位、噪声及AM、FM信号场强等。所有监测点可通过2个触摸屏监听界面选择, 送到2路独立的监听音箱进行监听。设有轮询、列表、定义、定点等监听方式, 支持左右声道的叠加监听, 在监听的同时有彩条显示、L/R/L+R电平及相位。

支持局域网内的实时监听, 在办公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可以跨网闸监听实时播出音频和监听慢录音频。监听的音量调节范围由系统管理员设定, 用户不能将音量调节超出系统管理员允许的范围。

2.2设备监测与控制

系统可在线监测调音台、矩阵、Cobra Net设备、延时器、多路切换器、有源音分、服务器、交换机等系统中的设备, 监测内容有:信号、设备、电源、板卡、风扇、光纤等状态, 并监测电源电压、环境温度、湿度等环境状态, 整个系统的设备监测点有82个, 环境监测点37个。

可通过网络监控平台对调音台、矩阵、Cobra Net设备、延时器、音频处理器、多路切换器、有源音分、交换机等设备进行控制。

2.3大屏幕显示

大屏幕墙 (图6) 是电台播出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将总控系统监控网络平台上的音视频图像、控制台桌面计算机界面、整个系统主要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监测点的音频信号及AM/FM开路场强信号、视频监控图像、各种环境参数 (温度、电压等) 、调音台状态等高质量的显示出来。

2.4报警与日志功能

当系统有异常时, 可根据现象发出不同级别的声、色、光提示并能自动弹出告警提示框, 指出故障部位和应急预案, 同时系统有完整记录功能。

2.4.1告警信号

告警信号分为设备及环境参数告警和信号告警。每个告警信号都是经过事先定义, 包括如下属性:名称、编号、级别、性质、告警门限、涉及的设备、设备状态、控制界面、连线图、应急预案、故障定位、机柜号和位置等。

每个信号告警分为3个级别:特别紧急、紧急、普通, 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告警声音和告警颜色。特别紧急:信号中断或是噪声等;紧急:信号电平低于设定值、开路信号调制度和场强低于设定值等;普通:信号单声道以及不影响播出的参数异常等。告警信号界面显示:根据不同级别, 变为不同颜色, 可以很直观地发现问题所在。

每个告警信号都是一个可拖动、缩放、关闭的弹出界面, 都有一个当前和全局哑音按钮, 可针对当前告警信号或所有告警信号哑音。

设备和环境项目告警是出现一个异常就弹出一个告警 (可多点告警) , 而信号告警是一套系统 (如矩阵系统) , 即一套系列节目只显示一个信号告警, 当后级再出现信号告警时, 系统不显示, 当前级再出现信号告警时, 关闭当前告警信号, 显示前级信号告警 (溯源机制) 。

当告警原因解除后, 相对应的告警信号界面、声音和哑音标志随即消失。

2.4.2日志

系统内所有的异常情况和设备操作、状态变化等, 包括监听的选择和监听音量的调整, 值班员身份和值班员处置方式等, 原始记录能长时间保存, 可对日志进行方便查询。

2.5专家库预案

在智能故障判断基础上,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故障判断的准确性, 采用穷举故障判断算法和单点故障判断方式, 建立了系统故障智能处理“专家库”预案系统。当发生故障时, 系统将模仿技术专家的思维过程, 根据相关点的当前状态判断引起故障的原因找到故障的原点并给出排除故障的预案。

服务器端对实时采集记录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 结合专家库给出的符合客观要求的人性化的预警告警和执行方案。每个告警信号都含有解决问题的专家库预案, 能精确的定位故障, 给出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案配有含线号的局部工程图、示意图, 并可以打印。预案中有设备的说明书、系统图的链接, 以指导值班员到故障现场解决问题及采取的应对办法。在设计专家库时我们根据系统内不同类型设备的特点采用穷举方式和单点故障预案方式构建预案。对此专家库中设有753个预案文档。预案示意图见图7。

2.6慢录系统

2.6.1音频

通过IP方式从四选一输出端取信号, 录制为与播出相同格式质量的.s48文件 (48k Hz, 256kb/s) , 保留时间为40天。可通过播出网、办公网、监控网审听, 在指定时间段内, 能搜索停播n秒 (可制定) 的节目, 并能从停播m秒前播放。

2.6.2视频

视频存储采用384kbit左右的码流 (CIF格式, 达到LDTV 340×255质量) 。视频记录时间约为15天。可通过办公网和监控网实时查看监测画面和调阅历史记录, 可以按时间、部位等条件, 方便的从网络上查阅。2.7辅助管理

1.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规定、技术资料库等。

2.值班日志:值班表及工作量统计。

3.通知、公告, 在每次登录时会自动弹出对当日有影响的各项通知。

4.维修日志:日常故障处理记录, 设备更新、维修时间、施工方案、施工人员等记录在案方便日后查询。

5.固定资产管理。

3结束语

建设网络化、智能化的播控系统是广播业界共同面临的创新课题, 我台在这方面进行的创新和实践, 希望能为业界提供一个可具参考的应用案例。系统投入使用近四年, 运行稳定可靠, 极大地减轻了技术人员劳动强度, 使安全优质播出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2007) [R].国家广电总局, 2008.

[2]国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中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及专业实施细则 (试行) [Z], 2010.6.

[3]华蓓, 钱翔, 刘永.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 2008.

[4]陈月昌.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网络化发展趋势[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7.8.

网络电台节目编排策略探析 篇9

一、内容编排策略——海量与质量并存, “广播”与“窄播”并举

目前来讲, 按内容分, 网络电台有UGC和PGC两大类。UGC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 是一种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网络电台展示给其他用户的新方式, 形成了下载与上传并重的局面, 有利于调动网民的积极性去参与音视频创作的热情, 这一类型的电台代表包括喜马拉雅电台、荔枝FM等;而PGC指的是专业生产内容, 它的分类更专业, 内容质量也更有保证, 考拉FM、窄播、懒人听书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不同的内容分类, 使得听众既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又可得到专业化的补给。

网络电台共同打造个性化节目与专属化节目, 合理处理“广播”与“窄播”间的关系。所谓“广播”并不是广播电台意义上的广播, 而是指没有特定的传播指向, 在广阔的范围内, 面向全体听众的节目播出。它内容广泛, 听众面广, 所以称之为“广播”。与其相对应的“窄播”是指有比较专门的传播指向, 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特定听众的节目播出, 内容相对收缩集中, 听众面比较窄。

目前, 网络电台的频道划分便可通过“广播”与“窄播”这两个定义来体现。一是根据内容资源进行分类, 即是“广播”的特性, 其中喇叭电台就是一个典型, 该台储备了丰富的音乐资源, 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功能甚至意境, 设置了华语频道、西洋频道、心情频道、专题频道、环境频道等九个频道, 使听众主观地根据当时的心情需要快速找到喜爱的音乐类别。二是以目标人群的特征和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划分, 即是“窄播”的特性, 这部分听众群体相对稳定, 如电台办的“股市行情”、“股市沙龙”之类的节目, 就是专门为股民朋友服务的。

二、细化受众策略——认识自我, 认识对象

节目编排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安排最合适的节目内容和播出方式, 将节目内容传送给目标受众。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设计出最具有竞争力的时段安排策略, 这种策略不仅体现在依据目标受众群体的特征进行节目内容的划分, 还体现在节目形式上的改变, 这也是网络电台区别于传统电台的关键部分。

喜马拉雅电台的创始人之一陈小雨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互联网创业只有一条, 就是用户的核心需求”。这一定律也体现在喜马拉雅电台创建的过程中:他们将最初的直播类型节目改成点播和推送式的节目, 类似于微博的形态。一方面节约成本, 方便实施;另一方面, 可以让用户充分利用他们的碎片时间。

三、互动策略——用户与电台实时接触

网络电台是一种传者与受者双向的互动式传播, 打破了传统的广播互动交流模式, 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节目与听众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全方位的互动与交流, 信息交流互动的保存与整理也更加方便。

几乎所有的网络电台主页上都开有“直播互动”专栏, 网友可以随时进入互动平台参与交流, 网友与主持人、网友之间的两种互动沟通可以同时进行。网络论坛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平台, 可以作为电台和节目推介的渠道, 在论坛上可以预告节目, 还可以上传往期节目。借助论坛也可以加强与网友的交流, 开设专帖, 引导网友交流节目收听体会, 并搜集节目改进建议。这些人性化的设计是吸引人气的重要策略。

如今, 网络电台也成为一种社交工具, 一方面用户可以一键分享喜爱的热点内容到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进行互动交友;另一方面, 网络电台的主持人也在建立自己的微博, 通过微博的交流和展示, 让听众更便捷、真实地获取信息。

四、合作策略——媒介融合, 共同发展

随着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 互联网已经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时代, 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电台也与移动媒体相融合, 通过手机APP客户端, 实现了用户与网站的实时接触, 打造成随走随听的手机电台, 实现双向甚至多向的跨媒体信息交流模式。

一方面, 在自媒体时代, 网络电台融入移动客户端, 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信息流向的多样化, 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 人人都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另一方面, 在技术上, 网络电台将每天最新、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 精心剪辑, 以更直接、更适合手机观看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降低了用户的观看成本, 同时, 即点即放的回看功能也可以让用户轻松找回错过的精彩内容。

技术的发展, 让信息传播的渠道多样化, 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 融合成为关键。多种媒体形式、多种传播渠道、多种接收终端, 有资源有融合能力才可得天下。

参考文献

[1]王春美.网络电台的内容编排及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广播, 2010 (01) .

[2]关培达.网络广播节目编排中的竞争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陈曦, 杨宇航, 侯涛.“冀事儿”全新上线, 首家开启三屏互动新时代[J].河北电视, 2014 (04) .

[4]曾卫.网络电台, 下一个互联网风口?[Z].央广天下财经, 2015-1-24.

[5]陈小雨.喜马拉雅创始人自述:一年半获取7000万用户, 网络电台颠覆广播业[J].商界杂志, 2014.

电台网络化 篇10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 广播电台设备和系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除了开始大量使用数字设备外, 系统结构也不断向网络化发展。以数字直播调音台、音频工作站、网络化主控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化播控系统, 使电台的数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播出以及节目交换发生根本的变化, 使节目播出模式更加灵活多变, 操作更加简单, 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大大提高广播电台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的地位, 为广播电台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 目前播控系统网络化的现状

音频技术的网络化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技术, 成为目前广播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90年代中后期, 音频工作站、数字直播调音台在广播电台广泛应用和普及, 并基本形成了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的制播网络;进入21世纪, 电台已逐步开始由数字设备、模拟设备混用的过渡性时期转向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音频节目制作、播出、交换和传输的智能型数字音频内网及外网的新时期, 网络的规模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目前, 除了日益成熟的制播网络、办公自动化网络外, 播控系统的网络化也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播控系统作为广播电台音频信号的播出、交换中心, 承上启下地连接着录制、传输和发射系统, 是广播电台的“心脏”, 它的网络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目前, 播控系统的网络化发展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部分的网络化, 即对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监测以及音频信号的监测、监听等采用计算机网络来控制, 而整个系统中的数字音频信号则靠传统的电缆方式来传输。主控接受来自不同路由、不同格式的模拟或数字音源, 加以转换和调整后, 统一采用AES/EBU信号格式和标准的工作电平, 通过数字电缆、模拟电缆与播出机房、录制机房互联, 对音频信号进行交换和调度。这种方式沿用过去模拟系统的概念, 但音频指标大大提高, 能平稳实现模拟向数字过渡。

第二种则是完全的网络化, 采用以相应设备为中心的分布式结构, 整个系统的音频信号的传输、控制、监测和监听等都通过网络来实现, 实现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其特点是广播节目信号的大容量传输, 智能化, 全台全方位信息共享, 集成节目监控功能和数字声音处理DSP功能。由于与播出系统联结紧密, 一般在主控系统和播出系统同时改造时采用, 也因为系统造价较高, 小型市级电台一般较少采用, 但它是电台下一阶段播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3 播控系统网络化技术实现方式

播控系统网络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利用数字广播技术和IT信息技术, 实现广播节目音频传输、交换、分配、调度、监听、监测、应急播出以及相关辅助功能的网络化环境。播控系统网络化给广播电台提供了更灵活、功能更强大的播控传输系统, 使得安全备份系统完善可靠, 节目通道任意调配, 状态信息实时掌握和控制处理手段多样灵活。目前, 播控系统的网络化技术实现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1) 以时分复用TDM技术为核心, 采用光纤TDM、MADI或五类线架构数字音频与控制网络, 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音频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光纤TD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音频信号传输模式, 它与现有的操作理念最为融合, 系统的兼容性最好。若媒体能达到的位传输速率超过传输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技术, 即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 这样, 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 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MADI原设计为多轨录音机 (以前的24轨、48轨) 与录音调音台双向传送的格式, 它采用光纤连接, 传送距离也不会很远, 最大问题是它是1对1的方式传送, 即发送端的信号从第1通道输入, 经过MADI传送到接收端, 在第1通道输出信号, 不能够从第2通道或其他通道输出。

CAT5五类线连接, 这种方式连接多通道音频信号, 一般用在现场扩声系统, 传送也是1对1方式, 虽然强调的是数字化、网络化, 但其核心技术上, 音频并非广播的音频质量。它是基于计算机声卡技术,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传送音频, 很难解决网络堵塞问题。而且这种技术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而更新, 过几年, 可能现有的设备就不能兼容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 可以做到智能化。

(2) 以ATM、以太网等网络技术为基础形成播控网络, 此类网络一般通过自有协议保证音频信号的实时传输。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1988年由ITU-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 针对电信网络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而提出的一种传输模式, 被推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和基础。

ATM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即ATM兼顾了分组交换方式统计复用、灵活高效和电路交换方式传输时延小、实时性好的优点。

以太网是目前最为普及的数据网络, 它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 可以作为音频文件的交换或音频压缩数据流的传输介质, 音频文件的交换和音频文件的网上回放信号可以称之为非实时性音频信号, 而直播室播出的音频信号或转播的音频信号等则称为实时音频信号。由于人耳的高敏感性, 对实时音频信号的连续性要求很高, 反映到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 就要求数据包传输具有很小的时延, 同时高质量音频信号的大数据量传输将占据很大的传输带宽, 但由于以太网本身的竞争机制所造成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时延和带宽的低利用率, 使得在普通以太网上实时地传输多通道高质量音频信号成为难题。为了克服这个难题, 用一种特殊的协议, 使每个数据包的时延控制在3ms内, 网络带宽利用率达到90%, 从而在普通以太网介质上成功实现了多路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

由于播控网络必须同时实现数十路乃至数百路实时、连续音频信号的传输, 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 因此各地广播电台在播控网络技术实现方式的选取上较为慎重。目前省级以上广播电台多采用时分复用技术方式构建播控网络。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 以ATM、以太网等网络为基础的播控网络逐渐为各地广播电台所接受。

4 播控系统网络化的功能特点

播控网络是一个大容量音频信号处理、分配和调度网络, 系统具有如下功能特点:

(1) 高质量信号传输

播控网络由于采用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 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各类环境噪声的干扰。通过光纤、网线或铜缆等介质进行不同距离的传输, 特别是利用光纤传输技术, 由于光纤的信号长距离集成传输优势和抗干扰优势, 使播控系统的空间距离扩大, 并且可以采用单根光纤进行多路音频信号的集成同步传输, 无电磁干扰, 无同步丢失和信号误码, 实现了信号的高质量远程传输。

(2) 灵活调配

播控网络将不同节目播出机房、主控乃至录制机房连成统一的整体, 实现了全台各节点音频信号的共享和灵活的双向调配。主控能自由调配各路信号给播出机房, 各播出机房能够自由共享各路外来信号, 并能便捷地把任何音频输入信号切换到任何指定的输出通道。

(3) 智能化监测监控

播控网络实现对网内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监测监控, 使技术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在任意一台监控PC上对网内任一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对网内设备故障、音频信号异常作出迅速反应, 并且可以灵活地调整系统配置。

(4) 音频处理

此功能基于播控网络内各类设备的DSP芯片, 完成对播控网络内任意一路或多路音频信号的处理, 包括合成、均衡、限幅、增益控制等功能。

(5) 维护便捷

播控网络的建立, 使得系统从功能独立的分立设备走向功能集成、网络控制的一体化设备系统, 从单纯硬件维修维护走向通用板卡更换与系统软件调试, 使得维护更加方便和快捷。

(6) 安全可靠

播控网络担负着广播电台节目信号的调配、传输、监测等重任, 因此必须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 集中管控的网络平台虽然带来了更灵活、更强大的应用, 但是对其安全性要求也更为严格。应考虑通过冗余备份, 避免单点故障造成的网络瘫痪, 并做好完善的应急预案。

5 结束语

与传统矩阵构成的播控系统相比, 播控网络给广播电台提供了更合理、更灵活、更强大的功能, 可实现节目通道任意调配, 状态信息实时掌握和控制处理手段多样灵活。但是与广播制播网、办公自动化网等其他一些网络相比, 播控网络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探索。

在已建成的网络平台的基础上, 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如何谋求网络平台的更多元、更灵活, 如何实现网络平台的持续性发展, 成为了今日广播技术不得不审慎对待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需要广播技术人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摘要:播控系统是广播电台音频信号的播出、交换中心, 它的网络化建设尤为重要。网络化播控系统使得节目播出模式更加灵活多变, 操作更加简单, 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为电台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本文着重阐述播控系统网络化现状、系统技术实现方式及功能特点。

电台网络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 篇11

关键词:带宽,服务器,流量

1 必要性

进入新时期以来,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提升, 是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也使网络办公成为可能, 社交、生活、学习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但不容忽视的人, 网络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便利, 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在单位内, 员工工作时间非工作需要利用网络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基本上每家单位都会面临职工上班时间浏览网页、淘宝购物、应用下载的情况, 这些和工作无关的行为, 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 更占用了宝贵的网络带宽资源, 对正常利用网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广播电视台站这样的重要部门, 信息安全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台技术人员也在很早就意识到建立网络智能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并着手有关问题的调研。根据本台实际情况, 借鉴其它企事业单位的方案, 于网络升级的同时建成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网络智能管理系统。

2 技术背景

当今, 互联网进入了应用级网络时代, 大量未知的内容和信息纷纷涌进网络, 病毒、黑客攻击、内部员工泄密等防不胜防, 然而这些问题的本质是“管理”, 如何管理员工上网行为, 规范上网行为成为了每个企事业单位首要面临的问题。目前,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面临的网络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无法为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随着业务不断的扩展, 工作人员大大的扩充, 现有的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电台对员工上网行为的管理。

2.2 关键业务流量无法保证, 带宽受到严重堵塞

虽然有很高的带宽, 可是网络还是常常造成拥堵,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量应用的P2P软件没有被及时的封堵和停用, 占据了很大的带宽资源, 使得办公软件的运行速度被降低, 制约了正常工作的工作效率。

2.3 发现异常流量无法有效定位

员工不合理访问网络, 带来多种隐患, 导致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病毒 (如ARP病毒) 。病毒在局域网内传输, 制造网络攻击, 常常造成网络的中断, 但却找不到病毒源。

2.4 台里机密数据的保密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

防火墙只能防御外部的侵袭, 对于内部数据的泄露显得苍白无力, 电子邮件、MSN/QQ以及BBS论坛等网络应用固然给台里带来了网络化使用的方便同时也是造成公司机密文档泄密的途径, 必须进行必要的管理。

2.5 非法网站的访问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员工上网不节制的行为如利用台里内部网络访问反动, 色情, 违法等网站, 发表不当的言论等, 这些都会给台里带来负面影响, 严重的可能要肩负法律责任, 需要对这种行为进行限制。

3 关键技术

3.1 强大的上网行为管理及内容审计

提供灵活的基于时间和个人 (或用户组) 的Web浏览、e Mail、游戏、炒股、IM (QQ、MSN、Skype等) 、P2P等的监管。系统可以精细到个人的行为审计, 通过记录的完整性和精确性来保证信息传播的可溯性;采用DPI (深度包检测) 和DFI (深度/动态流检测) 以及人工智能识别、模式识别技术, 可以对业务流进行检测和识别。

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用网络聊天、炒股、玩游戏等, 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员工上网行为分析报告, 方便管理部门了解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上网行为规律。提供数十种统计报表, 可以对单位、部门、个人的上网流量、上网时间、网站访问、邮件收发、聊天信息、财经炒股、网络游戏等网络行为进行分析。按使用时长统计员工行为, 为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实时监控网络外发的信息, 发现机密信息外泄, 及时阻断并予以警告。详细记录邮件, 网页浏览与搜索, 微博、博客、论坛发帖, 各种聊天消息及FTP、Telnet控制命令信息, 并可对其审查。实现事先防范、事中警告、事后追查。实现全方位保障内部信息安全, 减少机密外泄风险, 同时阻止员工访问反动、色情、非法网站以避免法律风险。

3.2 基于应用的带宽管理

提供应用级的QOS优先级。针对重要应用提供带宽优先级保证, 控制其他应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网络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对百余种网络应用进行分类, 包括对P2P应用 (Bit Torrent、迅雷、Emule、Edonkey等) 和即时消息流量进行分类, 可以设定每个用户应用流量并对该用户的应用流量区分优先级;系统采用特有的弹性QOS技术, 能够实时探测网络的出入带宽的利用率, 进而动态调整特定用户的带宽, 既能为用户充分利用带宽资源提供极大的灵活性, 又能保证高峰时段的网络使用性能。

系统对外网访问服务器或者内网服务器的流量情况可以做到实时、多面的监测, 对应用的重要程序服务器带宽优先予以保障, 普通服务器带宽可以进行限制直至断开。对服务器区中任何一台服务器运行状态都能随时监测, 对待出现的异常现象可以及时应对, 迅速判断服务器的攻击源, 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阻断对方的攻击。优化访问服务器质量, 确保服务器状态保持最佳。实时分析网络数据中对带宽的需求状况, 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供可供选择的带宽保障模式, 对广播电视台站关键业务诸如VPN、ERP、OA、视频会议、邮件等业务和重要岗位的带宽提供优先保障, 并且这种保障模式为动态的, 在这些重要软件或者重要岗位其需要使用网络时得到带宽的保障, 优先使用网络;在其空闲的时候, 带宽可以被其他业务或者员工使用。动态带宽管理模式在不增加网络带宽的前提下, 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 提升了被保障业务与岗位访问互联网的质量与速度。

分析系统网络中的数据, 对和工作无关的软件及时的进行管控, 采取诸如关停或者限制流量的措施, 使其对网络带宽的影响降至最小, 提升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质量。

通过网络整体的分析和软件应用分析, 甚至可以定位到相应主机, 通过调阅数据库分析可以对员工相应电脑的带宽利用数值, 软件利用量, 主要流量流向、主要使用端口、员工流量排名、部门流量排名、网络的质量、连接成功率、数据重传率等反映网络真实状况等数据与指标的分析, 可以使主管领导或者人事考核部门及时了解人员的工作状态并为网络带宽合理利用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持, 方便管理者了解和掌控网络。

3.3 丰富的病毒过滤、防火墙、VPN、异常流量定位功能

拥有诸如网页防毒、电子邮件防毒、文件传输防毒、病毒过滤日志等相关防毒模式的功能很完备的病毒过滤技术;可以对URL访问进行管控, 同时系统应拥有抗攻击设置和防火墙日志能;基于路由的SSL VPN, 对经由IP层面的连接提供保障应用兼容的同时, 还提供了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通过这些方式保证用户的全网访问;通过对网络质量管控, 分析数据连接、数据重传率等数据, 这些数据分析功能以5S的周期进行测试, 以利于及时发现网络的不足, 从而快速的提供干预, 甚至可以精准的捕捉异常的主机和程序。

3.4 邮件提醒

可以针对邮件通知和邮件告警事件配置邮件提醒功能, 以便管理员及时获取licence失效, 硬盘使用率超限、外置服务器硬盘使用率超限、审计数据传输异常告警、用户数超限告警、web认证登陆失败、流量告警等相关事件。与手机结合, 可以使管理员随时随地就可以知道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机房温湿度情况, 并且能够远程实现开关机, 使得管理人员不用24小时盯在机房, 减少员工的疲劳度, 提高工作效率。

3.5 角色配置

角色配置使用分级分类分组配置原则, 也可以根据人员分派, 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权限, 使各级领导都能够看到相对应的员工的工作情况, 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 使考核更公平公正。

4 结束语

目前,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网络智能管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 各方面反映良好, 系统运行稳定。自系统投入试运行以来, 办公自动化科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智能管理系统带来的新技术、新设备, 已经完成了全台员工的上网行为规则规划, 已成功阻止员工在上班时间浏览无关网站、QQ聊天、在线炒股等工作无关的网络行为达800余人次, 带宽利用率提升了40%, 重要安全播出期网络故障率为0, 拦截反动、邪教等不良网站攻击200余次。

上一篇:422通信下一篇:企业党务干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