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管道储运(精选4篇)
煤气管道储运 篇1
焦炉煤气中含有氨、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腐蚀性物质, 使煤气管道, 及设施受到腐蚀, 长期运行中, 极易发生泄露, 从而引起着火、爆炸、中毒等事故。为防止煤气外泄, 必须对管道严重腐蚀或开裂的部位进行焊补。在煤气管道上进行动火作业, 经常采取的是停煤气动火, 这种作业需要中断全部或局部煤气, 需要较长时间的清扫, 对工艺的影响很大, 且处理完毕后需要较为复杂的系统恢复过程。
不停气在焦炉煤气管道、设施上进行动火, 从安全技术上是可行的, 带煤气作业已被逐步采用。
然而, 带煤气作业毕竟是一项危险作业, 作业时必须针对煤气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性, 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防止着火, 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本文对煤气作业的安全理论和实践情况进行一些探讨。
1 煤气爆炸极限的应用
爆炸就其本质而言, 与燃烧基本一样, 不同点在于:燃烧是稳定的连锁反映, 在必要的浓度极限条件下, 主要依靠温度的提高, 使反应加速;而爆炸是不稳定的连锁反映, 在必要的浓度极限条件下, 主要依靠压力的提高, 使活性分子浓度急剧提高, 而加速反应。可燃气体的爆炸介于燃烧极限之间。
焦炉煤气爆炸极限为5.0%~28.4%, 这只是一个参考数据, 由于各种炉型, 回收工艺及用煤产地的不同, 生产的煤气爆炸极限也不同。对某一焦化厂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 焦炉煤气的组成和爆炸极限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煤气爆炸燃烧爆炸的理论, 从而实现带煤气作业的实际条件控制。带煤气动火作业时, 应用煤气的爆炸极限防止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对作业空间来说, 实质是控制空间中煤气爆炸的下限, 对煤气管道和设备来说, 则是控制其内的煤气爆炸上限。
2 带煤气动火作业时着火、爆炸事故的预防
焦炉煤气爆炸属于混合气体相间爆炸, 其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 、煤气与空气 (或其他助燃气体) 的混合物处于爆炸极限之内。
(2) 、有能引起爆炸极限内气体着火温度。
带煤气动火作业时, 明火是无法避免的, 防止煤气着火、爆炸只能通过控制作业空间和煤气管道、设施内的煤气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来实现。
2.1 作业空间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的预防
带煤气动火作业时, 作业空间发生煤气着火、爆炸比管道、设施内发生的煤气着火、爆炸的可能性要大。
在露天的煤气管道、设施上带煤气动火作业, 由于作业空间大、煤气扩散的快, 作业空间煤气含量一般不易达到煤气爆炸下限, 而在地下室、地下室管道沟、机房、厂房内带煤气动火作业时, 由于受到环境的制约, 煤气扩散慢, 作业空间煤气含量容易达到煤气爆炸极限。
为了防止作业空间煤气爆炸极限, 动火前应堵漏, 减少煤气的外泄量, 减少动火时泄漏出的火势和着火面积。
动火作业前, 必须使用仪器检测作业空间煤气含量, 既要检测作业点附近又要检测其他可能窝留煤气的部位。必须保证检测结果使空间煤气含量处于爆炸极限之外, 空气中含氧量应小于1%。
2.2 煤气管道、设施内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的预防
在煤气管道、设施上进行, 带煤气动火作业发生着火、爆炸的可能性要比作业空间发生煤气着火、爆炸的可能性小, 这是因为带煤气动火作业时, 预防管道、这是没发生爆炸, 实质是控制煤气爆炸的上限, 以上限34%的煤气为例, 需要66%以上的空气才能达到煤气的爆炸上限, 而焦炉煤气的含氧量一般小于1%, 很难达到煤气的上限。
通常采用控制煤气管道内的氧含量来避免其达到爆炸的上限, 焦炉煤气中的含氧量主要取决于焦炉的集气管压力和负压段煤气管道、设备的严密性, 因此带煤气动火作业时, 应控制集气管压力在规定范围内, 负压段的泄漏处应塞堵, 防止煤气中含氧量波动过大。
3带煤气动火作业时中毒事故的预防
焦炉煤气中含有5%左右的一氧化碳, 作业环境中的一氧化碳如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就会很快的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能使血液丧失输氧能力, 造成人体器官缺氧、窒息、死亡。因此, 带煤气动火作业时亦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煤气中毒的程度主要由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 劳动时间长短所决定的。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业空间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小于根据作业时间所允许的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对作业环境允许一氧化碳含量作了规定, 见表1。
带煤气动火作业前检查煤气含量和堵漏时, 作业空间的一氧化碳含量很可能超过100ppm, 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应佩带放毒面具, 并配置CO检测、报警装置, 及时、准确地反映空间CO含量。
带煤气动火作业是一项危险性作业, 作业前应制定作业方案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煤气安全知识教育, 使作业人员掌握煤气着火、爆炸、中毒的基本知识及防范措施, 克服对作业点煤气扩散燃烧的恐惧感。
4结语
综上所述, 带煤气动火作业, 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地计算和应用煤气的爆炸极限是带煤气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基础, 空间作业空间和管道、设施内煤气不处于爆炸极限是带动煤气动火作业安全措施的核心。作业时正确地使用防护器具就能防止带煤气动火作业时发生的中毒事故, 从而实现安全作业。
参考文献
[1]姚昭章, 郑明东.炼焦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9.
[2]于振东, 蔡承佑.炼焦生产技术[M].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2.
[3]苏宜春.炼焦工艺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5 (2003重印) .
[4]卢永昌.燃气常识[M].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煤气管道储运 篇2
1煤气知识
煤气是有毒易燃气体,经常少量吸入会损害人体健康,超量吸入可以致死,在空气中或氧气中,若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含量时,在明火密封条件下会发生鸣爆。
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占空气的比重是0.967,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成为“碳红血素”使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表面失去供氧能力,造成神经系统严重缺氧,重者很快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程度轻重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大小、呼吸的时间长短、人的身体强弱有关。含量微小则不致引起人体失常,经过改变工作条件到新鲜空气的场所和适当休息后,可以逐步恢复,若含量较浓就容易中毒。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全身疲劳无力、精神不振。
中度中毒,除表现出轻度中毒的症状,会迅速发生意识障碍、瞌睡、全身显著软弱无力,甚至肢体瘫痪、痉挛,并由于精神障碍可引起各种错觉等。
重度中毒,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呼吸微弱,甚至很快停止呼吸,一氧化碳中毒时,全身常显铜绿色,中毒时间长时,也有发生皮疹等症状。
由于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通常用控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来控制煤气的毒性,煤气中的其它气体同样对人体有害,所以煤气设施的密封性十分重要。在工业上,为避免中毒,使用时应使煤气燃烧完全,输送管理应有高度的密封性,另外,在使用煤气的设备厂房中应有通风设施,家庭民用煤气,需尽力采用高、中热值和一氧化碳含量低的能源,并在煤气中加臭,一旦有漏气即会被人发觉,此外,在点火、灭火时须特别留意,以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2安全工作与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明火带入车间及煤气管道前。如烟火等。
(2)无法避免的明火要速战速决,如点火的火把、钳子等在工作完毕后,迅速冷却,以免局部发生煤气事故引起明火。
(3)动煤气的工作,都不得少于两人。
(4)经常注意风向,各种工作尽量在上风头进行,如放散等。
(5)在有煤气的地方工作,需照明要用安全灯泡,并要有保护罩。
(6)进入煤气管道及有煤气的地方工作,要有安全防护工具、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
(7)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任何员工、任何工作必须在“安全第一”的前提
下进行。
3原料车间
(1)检查所有阀门、管道,保证不漏不泄,检查所有仪表仪器是否正常,检查鼓风机是否正常运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部门。
(2)打开放散置换煤气管道中的空气,防爆试验合格后,方可点火操作。
(3)升温要按上级的指令缓慢升温。
(4)严禁只开煤气不开空气或少开空气的违章作业,应风压大于煤气压。
(5)保证烟道畅通,防止热气喷出伤人。
(6)温度一般在1200℃-1300℃之间,要合格的煅白,满足下道工序的用量。
(7)勤观察火焰颜色为透明的淡青色正常,浑浊的火焰是风量小,火焰闪耀夺目是温度超高风量大,一般正常温度为桔黄色。
4还原车间
(1)上岗员工必须了解煤气成份、CO、CO2O2H2CH4 CnHm。
(2)煤气必须按照要求正确使用,有问题及时向车间、调度汇报。
(3)吹扫和置换煤气管道中的空气过程中,严禁在煤气管道上拴、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m内严禁火源。
(4)煤气设施内部气体置换是否达标,必须做防爆性试验,置换时间15-20分钟。
(5)点火前严格检查系统,关闭燃气锅炉炉门、冷风口、清灰口,尽可能减少空气进入烟道,抬起闸板以保证燃烧系统有一定的负压。
(6)点火程序必须先送火种后给煤气,严禁先给煤气后点火,其炉膛温度超过800度时,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应严密监视其是否燃烧。
(7)送煤气时不着火或着火后又熄灭,应立即关闭旋塞,查清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再按程序重新点火。
(8)点火时应先开鼓风机,但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送风,并调整风量和煤气量,使其达到燃烧要求。停煤气时,应首先关闭所有的烧嘴,而后蝶阀、总阀,最后停鼓风机。
(9)风压力和煤气压力配比必须合理,风压必须大于煤气压力。
(10)每个炉子的烟道闸板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并根据各炉的情况调整好炉子的微负压操作。
(11)煤气系统的各种管道送煤气时打开放散,置换空气,待检验煤气合格后,才能关闭放散。
(12)发生煤气爆炸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吹扫净,立即弄清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冒险抢救和事故扩大。
(13)检查煤气压力不低于1000Pa,助燃风压不低于2000Pa,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即停煤气,步骤:先关旋塞→蝶阀→总阀。
(14)每天应用煤气检测仪检查一次支管、旋塞、放散处、取样处、总阀是否漏气,防爆板处是否合格不漏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16)3-5天放一次煤焦油,最少二人操作站上风方向。
(17)调温操作
①班前三检查,检查所有的阀门管道,检查所有的仪表、仪器,检查所有的电器设备(风机),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②接上级通知,煤气化验合格,方可点火操作。
③调节煤气阀门、风阀门使煤气正常燃烧,火焰颜色为透明的淡青色,如火焰色是浑浊黄色有烟,说明风量不足;火焰颜色过于发亮而闪耀夺目,说明风量过足,需及时调整风与煤气的配比。
④缓慢升温,每30分钟最少观察一次煤气、火焰、炉膛温度、热风压力、各测温点、及时调整,并做好运行记录。
⑤严禁总阀调温,严禁蝶阀调温,必须旋塞调温,并观察每个烧嘴。
⑥严禁炉膛内局部温度过高,烧坏还原罐。
⑦配风一般在正常情况下3齿至4齿风,一般不要超过6齿风。
⑧还原炉前期温度1150℃,装完罐开始抽真空,90分钟至2小时内升到1200℃为中期温度,出罐前2小时至3小时温度升到1220℃为后期温度。一个冶炼周期中途禁止温度下跌,要保证恒定为宜,炉膛内热场一致。
⑨绝对禁止弄假温度,绝对禁止不给风、火焰过长操作,造成流镁影响生产。⑩前期炉温偏高,造成大量的镁蒸汽析出,结晶速度过快结在波纹管内,形成假真空,造成烧镁现象或造成卡罐现象。
⑾前期温度偏低,出现结晶器内镁少不均匀,小头镁结晶疏松,影响产量,禁止升温过程中温差大,中途温度下跌,造成二次结晶。
5精炼车间
(1)操作煤气与温度的员工上岗前劳保用品要穿戴齐全。
(2)煤气使用参照还原车间《煤气操作》。
(3)酸洗烘干烧嘴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4)炉膛温度950℃~1100℃。
(5)先给煤气后送风,风压一般在蝶阀的2-3齿处,调整煤气,火焰淡青色,无浑浊火焰炉膛处喷射。
(6)严禁风大操作,以免烧坏坩埚,勤观察一般淡红色的火焰为正常。6车间主任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领导颁发的有关煤气方面的安全制度及规程。
(2)组织有关单位和员工、干部学习煤气安全知识,安全制度及救护知识,组织车间义务救护队培训工作,并定期检查。
(3)经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煤气安全检查,及保护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提出整改措施。
(4)对煤气危险区域定期或不定期的测定一氧化碳的含量,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安全措施并督促按时解决。
(5)审查煤气作业的安全措施,测定危险工作前的煤气含量,并做好防护工作。
(6)负责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的抢救维护工作。
(7)煤气爆炸的处理
①对爆炸的设备或管段应立刻切断煤气来源,关闭闸阀或水封。
②向爆炸的设备或管段通入大量蒸气,将内部残余煤气吹干净,以防止逆火再爆炸。
③急救人员应戴氧气呼吸器,现场监督处理。
④对爆炸现场通风。
⑤爆炸如发生着火,应按火事故处理。
⑦全面检查被爆炸的设备及附属装置,如水封水位是否降低,防爆阀盖是否盖严,火孔是否被喷出等。
⑦未查明发生事故的原因,设备不准送气。
⑧设备爆炸破裂应组织抢修或调整。
(8)煤气着火处理
原因: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若煤气设备管道有不严密处时,因内部压力而向外泄漏煤气,遇高温或明火即能着火,并能引发火灾。
处理:1)管径在100毫米以下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闭闸阀熄火。2)管径在150毫米以上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的蒸气或氮气熄火,但煤气压力不得小于500Pa,同时严禁突然完全关闭煤气闸阀或水封,以防回火爆炸。3)动力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4)煤气闸阀,压力表及蒸气、煤气、管头均应统一编号,并指定专人负责。5)灭火后,用水封或闸门将煤气切断,对着火处进行检修,法兰着火后要换垫,裂口着火后要打卡子或焊补修理。6)煤气管道内焦油着火时可将人孔散管等所有通风口全部密闭,使其窒息,或通入大量蒸气使其自然灭火。7)当发现泄漏煤气时,虽未着火,应立即处理。8)急救人员灭火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站于上风头,以防止中毒及氧气呼吸器的氧气瓶因高温而爆炸。
(9)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急救时,一般采用“输氧”“人工呼吸”“针疚疗法”等办法,因为人体发生中毒,主要是缺氧现象,一氧化碳分离血红素的程度比氧气离开血红素的程度慢300倍,因此要给中毒者吸入纯氧,能消除缺氧现象,使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分解,恢复氧血红素的解离过程,此外CO2尚可刺激呼吸,因而加强肺的换气,也就加速了一氧化碳从肺部排出人体的过程。
针刺疗法是穴位取人中、涌泉以毫针旋转刺入,人中针三分,涌泉针五分,采取强烈的手法,进针后迅速旋转捣动,一般在1-2分钟后起针,然后使中毒者休息片刻。
对任何一氧化碳中毒者,必须立即从危险地区抢救到空气新鲜温暖处,解开衣扣使其呼吸自由,注意检查中毒者的意识状态,呼吸与心脏的活动情况,外伤状态等,查明情况进行急救,各种程度中毒急救。
①轻度中毒:
中毒者尚有知觉,扶中毒者到新鲜空气处,散步和休息,应给其臭氨水,喝浓茶,咖啡或少量白酒,如身体发冷应加盖衣物,暖水袋或磨擦等,使其温暖。
②中度中毒:
中毒者失去知觉,但尚能呼吸,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
方,给臭氨水,清洗中毒者嘴内杂物,给输入氧气,给中毒者保温,不要受凉,当恢复知觉后,给喝浓茶、咖啡或少量白酒,并使其安静休息,请医生诊断。
③重度中毒:
管道储运企业目标成本控制 篇3
一、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管理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我国的管道储运行业整体已经进入了微利化时代。于此同时, 绝大多数的管道储运企业依然在走粗放式经营管理的思路, 而且油气储运这类传统行业在集团企业盈利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也偏小。在加上我们对成本控制管理的规划性、制度性和理念性缺失, 这直接造成了管道储运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性降低。最终将企业生存发展以及企业职员工的生活状态的稳定。因此企业的目标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有利于管道集输企业管输生产, 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周期性效益的实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进而保障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最直接的效益是实现市场经济要求下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二、企业目标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 企业内部各个单位都知道把降成本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亦有不少单位认为他们的成本管理很到位, 并且已为企业带来效益。然而, 纵观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以下误区:
1. 成本观念未与时俱进
由于国内管道储运行业创业滞后于发达国家, 与国外先进管道储运行业相比, 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本身就存在着缺陷, 如:在年度成本预订目标计算的还不够全面, 不够细致, 致使一些粗略马虎现象存在。材料领用消耗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及费用明细台帐, 致使一些材料消耗不能得到有效监控, 造成全年成本升高不可控。企业自身仍存在在采购、验收、保管、盘点等环节没有严格目标成本管理。
2. 整体协同效果差
管道储运企业的目标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集工程技术、预算及结算、管输生产等多方面因素于一体, 现在企业有时老旧思想有体现, 致使将控制成本限制只认为是企业财务的工作范围中, 没有将成本控制明确分项到各个企业基层单位。导致了企业成本控制全盘看财务单位的错误思想。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目标成本控制与其余各单位管理工作上存在矛盾, 不能整合为一个统一体来进行成本控制。导致了整体协同效果差, 成本控制效果理想。
3. 组织宣传力度不够
企业自身要结合生产经营责任, 全面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让企业每位员工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发动并依靠全体员工、各级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组成成本管理体系。现在企业自身存在着不注重学习国内外成本管理的先进经验, 没有有效地组织本单位进行对比分析, 忽略了差距, 没有使企业感受到自身与先进行业的差距感。
三、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管理对策
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全面管理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全员即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全体员工包括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人人都有控制指标, 人人都是一个成本责任主体;全过程即整个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要贯穿于管输生产运行、管输维护保障、工程建设、物质采购、公共服务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即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要覆盖生产、维护、后勤保障、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各个方面。
1. 目标管理策略
首先要认真总结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不断完善和继承, 突破“成本分为可控与不可控”、“存在就是合理”等四位定式的束缚, 引入战略成本、价值管理等先进理念, 创新成本管理思路与措施。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建立健全金属经济指标体系。通过横向对比 (与国内同行业, 集团及兄弟企业水平对比) , 实行全员目标管理, 落实措施, 要以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促进成本 (效益) 指标的好转。以成本 (效益) 指标的改善作为衡量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的重要标准, 通过循环递进的“追标、创标”, 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效益优先原则
实行成本目标管理要兼顾开源与节流、成本控制与做大总量、成本减低与效益提升、短期投入与长期效益, 争取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 不断提升企业经济增值价值。各基层单位在指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在确保企业核心价值持续有效增长的前提下确立积极向上的指标目标。
3. 评价与考核并重的原则
对应指标体系, 要建立环环相扣、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指定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措施, 通过对比、排名和奖惩兑现, 引导改善成本管理;对各项重要指标要纳入各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经营业绩考核进行统一管理, 确保大局稳定和管理目标实现。管道储运专业应补充完善分地区, 分专业的纵向对比指标。
结束语
本文针对石油企业成本控制所面临的诸多因素以及目前管道储运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及需要坚持的原则。希望能对管道储运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有所帮助, 使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石油企业成本管理探讨》--刘迎春, 经营管理, 2012年.
[2]《石油企业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潘忠, 财务与管理, 2008年.
中国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分析 篇4
关键词:中国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分析
一、中国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介绍
目前,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 我国的石油管道建设也逐步步入高峰期, 随着管道建设的不断深入, 管道技术也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本段从石油管道建设的需求和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入手, 分析了目前我国的石油管道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多种油品顺序输送的技术, 从而对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做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介绍。
1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石油是由碳、氢两种化学元素组合而成的碳氢化合物, 这两种元素大约占总体的96%-99%, 其中还包含硫、氧、氮等化学元素, 其含量约占总体的1%-3%。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氯、碘、砷、磷、钾、钠、铁、镍等元素它们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的氢的组成部分,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这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销售及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部分较轻的液态组分气化, 排入大气从而造成油品的损耗和大气环境的污染, 不仅损耗了石油, 而且对环境也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石油的组成和其性质就决定了是有的运输需要较高的技术才能完成, 依照石油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 来解决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的问题。
2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流程
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流程一般是, 首先从油井中产出的油、气、水混合物, 通过油管线进入计量站, 经过初步的油、气、水三相分离后, 计算出油、气、水的日产量。其次再经过集油管线的合并将三者混输进入集油站, 然后再经过终极的油、气、水三相分离和原油脱水净化的过程后, 再经过加热和加压将最后提炼出来的石油输向油库。油井产出的油气产物, 经过上述过程的集输处理后, 作为商品销售或者出口。从原油中净化脱出的含油污水将会送往油污水的处理站进行处理, 经处理合格后再加压回流到地下。这种循环的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既能够的得到人类所需要的石油, 还能够为保护环境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 我们需要将一项技术继续开发下去, 为人类和环境创造更多的财富。
3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的发展状况
20世纪60年代, 我国的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才逐步发展并逐渐完善起来, 这种技术在当时要达到的目标是快速、高效、低成本。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被破坏, 保护环境成为了石油企业所应重视的最大的问题。目前的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 还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当中, 发展无止境, 我国, 也将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 输送更多的科技人员向石油企业,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二、对中国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的分析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管道运输行业呈不断发展的态势,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 亟待我们去完善。以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为例, 此技术在发展的过程的初期, 出现事故的频率较高, 有些具有危险的管道没有进行风险评估, 或者没有被国家安全规范考虑等等, 这些问题只有被引起高度的重视, 才能让石油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段进行对中国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的缺陷和前景分析, 让石油企业在完善自己的同时, 发展的更加迅速。
1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的缺陷
虽然石油管道在设计和铺设时, 把输送危险的介质管线经过敏感的或者人口稠密地区时, 参照了全面的设计验收规范执行, 但在石油管道运行的这些年来, 事故发生率还是比较高, 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中包括在集输储运过程中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等等, 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反应。因此石油管道系统的后期管理, 可靠性分析及风险评价的作用在石油集输储运中也越来越明显。
石油管道在进行集输储运的过程中, 输送危险介质的油气管线的失效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可燃或有毒物质泄漏的为怀更加令人发指。目前, 公众和社会对环境污染和意外事件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 意外事件发生之后, 管理者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与铁路、公路的运输方式相比较, 管道输送的危险系数比这两种运输方式更大些, 因此, 就要对管道运输引起更多的注视。
2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的前景
尽管集输储运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 但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亦是如此, 它的前景依旧是光明的, 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发现, 学习研究, 就一定可以让集输储运技术不断完善。未来的十年, 仍然是我国管道建设的高峰期, 随着管道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 一定能够在未来得到长足的发展。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只有让石油管道不断的完善, 集输储运技术不断发展, 才能够跟得上对石油的需求。我国只有居安思危, 建立充足的能源储备, 找出应对困难的方法, 发展运输技术, 才能让石油企业立足在国际智商。我们应正视集输储运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同时相信我国的集输储运技术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煤气管道储运】推荐阅读:
粗煤气管道系统11-06
工程施工承诺书(煤气管道)06-02
石油管道储运10-24
油气储运管道安全监测论文06-03
煤气脱硫05-12
城市煤气07-31
煤气温度08-19
煤气中毒08-29
煤气泄漏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