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地图

2024-09-03

教学地图(通用12篇)

教学地图 篇1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 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 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 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地图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 江苏高考试卷中, 涉及考题的地图出现多幅, 数量也基本稳定。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 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 因为客体只有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他强调了个人是以本身经验来解释现实、理解世界并赋予意义的, 因此在学习中强调个人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以及重视合作学习;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角度来看, 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前人已取得的, 而应当着力复现人类取得成果的过程,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正确恰当地使用探索型、研究型的学习,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二、地图教学问题模式

基于以上理论创设模式如下:

简而言之:从图中解决某一个问题, 首先设计若干个小问题引导, 问题要有层次性逐步深入,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认真充分备好课:背景资料提供、图例分析;反映图中内

中分布规律;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学生质疑阶段;老师总结;应用。在这个模式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知识点进行重组, 设置一些具有阶梯性的问题, 并为学生准备相应的丰富的材料, 以学生视角来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起着指导和组织工作的作用, 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起主体作用。

三、具体操作

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教学过程中来,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教学地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 找出蕴涵其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 如果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同类地图, 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地图。不少教材都给出了读图指导, 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图指导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活动, 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 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 这样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思考。

2. 提供相关资料背景, 帮助分析图例。

突出一些与题目相关的知识, 引起学生注意, 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3. 描述图中相关事物和现象, 总结规律。

让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地图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特别要注意图中的细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把与解答题目相关的地图信息系统罗列出来。

4. 提出若干小问题, 阶梯式提问。

设置若干小问题, 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靠拢。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花大力气备课, 仔细研究问题, 从学生的立场来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以小问题的形式引导, 让学生学会思考。

5. 及时总结和应用。

当所有问题都解决后, 及时总结。总结形式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 老师从旁纠正;也可以老师在学生的多次问题回答中总结。解决了问题, 再根据情况练习巩固相应的能力培养。

四、总结

1.此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启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

2.该模式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有助于学生科学概念、科学方法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坚定其努力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观点的充分与否进行重新认识, 也有助于培养协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习效率, 加深理解。

3.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问题的设置上, 应当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 易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二是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三是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预见性, 课前能预测出学生将会出现的情况并确定解决的办法;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 要能随机应变, 及时改变教学方法, 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 使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同时, 这也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和谐, 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 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不同的论点, 对于不正确的观点也不能用批评、讽刺的语言进行评判。

摘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 近年来, 江苏高考试卷中, 涉及考题的地图出现多幅, 数量也基本稳定。本文从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对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着手, 提出高中地图教学问题模式, 并有实例资料, 从而让学生具备能够分析地图解答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图教学,问题模式,层次性

教学地图 篇2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

龚小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地图,理解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让学生能正确辨别方向,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探究与互助讨论中,完成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帮助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互相帮助。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重点

在不同地图上辨别方向。

三、教学难点

对同一图幅大小的地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反应的范围大小,描述的地理事物详略。

四、教学用具

贵州省地图、多媒体课件、自制方位指向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帮帮忙,老师下周需要去贵阳,但是老师不知道贵阳在哪?怎么样才能知道呢?需要用什么工具? 学生答(地图)讲新

在地图上老师能找到贵阳、遵义等贵州的各个地区,那么老师想知道,贵阳在遵义的什么方位,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首先确定这幅地图的方向,我们地球上得方向有哪些呢? 讲解基本方位的来历(展示方向坐标)北: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南:与北极星方位相反的方向。东:太阳升起来的方向。西:太阳落下去的方向。这四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在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延伸初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位,和刚才的四个方位合起来就是我们地面上最基本的八个方向拉。那么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下,老师挂在黑板上得这幅贵州省地图,对于方向有没有给我们任何提示呢? 学生回答:没有

但是有些地图就明确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比如(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有指向标的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同学们观察,在哪个地方有方向的指示呢?(提示学生在地图的四个角寻找指向标)学生答:在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在箭头上方写了一个北字,就代表这个方向是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北方。

老师:非常好,那么北方知道后,其他几个方位也可以知道了,回忆刚才老师讲的,与北极星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与南北相垂直的就是东西方向了。我们把这幅地图的方向定好之后就可以回答旁边的提问了。经济开发区在耕地的什么方向? 学生答:正西。

第一次见面,没什么好送给大家的,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吧,你们帮老师这么大忙。(按小组分发自制方位坐标)

同学看第二个问题:经济开发区在城市的什么方向?

用老师发的方位坐标,先定位在指向标,然后平行移动到城市。再观察,经济开发区在城市的什么方向? 学生答:西北

现在老师已经把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别方向的方法教给你了,现在你们讨论课文15页上的活动题。

四人为一个小组,运用老师刚才讲的方法,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完成。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老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别方向,那么思考挂在黑板上的这幅贵州地图,它没有指向标,那我们应该怎样判别方向呢/ 其实,没有指向标的地图,是一种特殊的有指向标的地图。它的北方已经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我们拿地图的时候,要面朝北,背朝南。再根据老师教你们的方位坐标定位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遵义在贵阳的什么方向? 贵阳在安顺的什么方向? 安顺在遵义的什么方向? 分别找同学在黑板上演示。老师:有指向标的地图和无指向标的地图我们都已经会判别方向了,但是有些地图比较特殊,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地图,又该怎样判别方向呢? 展示经纬网地图

复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日本地图,根据老师刚才讲的方位坐标法,完成思考题。广岛在东京的什么方向,北海道岛在东京的什么方向? 帮帮忙:老师有个问题没弄明白,贵州的面积有17万平方千米,怎么面积广阔的地域,是通过什么方法画在这张小小的纸上呢? 学生答:按一定比例缩小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 展示三幅不同地图,让学生观察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

老师总结,比例尺的分子都是一,同样图幅大小,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实地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大。

让学生对比同样图幅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讲解哪幅地图反应的范围大,哪幅地图反应的范围小。

学生思考:老师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和贵州省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我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呢还是比例尺小的呢? 学生抢答。

老师讲解,世界地图上的贵州能体现出来吗?而贵州省地图,能体现出贵阳,遵义,等非常细小的地方。因此,完成相应表格。同样图幅大小,比例尺越大,反应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应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帮帮忙:现在老师已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看比例尺,但老师有个问题,在地图上,贵阳和遵义隔得很近,那老师去贵阳的时候是不是散散步就到了呢? 学生答 老师总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图上距离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这就是比例尺的作用,那算算遵义到贵阳的实际距离吧。看哪组同学最先完成。

帮帮忙:在贵州省的地图上,花花绿绿的地理事物很多,老师看得眼睛都疼了,而且那些花花绿绿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在地图上,用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地理事物,被称为图例,地图上一些表示城市、山脉、河流等的名称,作为对图例的补充,这被称为注记。展示常用图例

考验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看哪个小组的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快和最多。老师在课件上展示部分图例,让学生抢答。看哪组举手的同学最多,声音最洪亮。

老师:同学们表现非常不错,让我们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掌吧。今天你们帮助老师解决了很多难题,谢谢你们,哪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在帮助的老师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答

课间展示板书设计

地图教学“三步走” 篇3

关键词:地图;三步走;圈图;说图;忆图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承载着多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信息,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等。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地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我们地理教师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方向。我经过这两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特别是在区域地理、国家地理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地图教学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借以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步——圈图

圈图就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将教材中所提到的有关地理名称在地图上用不同色笔圈注出来。这个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并加以区分哪些是说明地理位置的,哪些是说明地形的等,用不同色笔在图上圈注出来。这一步是最简单的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高效、有序地进行阅读教材、圈注地图。

第二步——说图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步要求学生将地图上圈注的地理名称有机地串联起来,说明某地区或某国家的地理状况。这一过程通过学生间的“说”,加强学生间的思维交流,合作共进。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旨在让学生揭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存在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地图为载体,以“理”贯穿教材,实现抽象向直观的转换。本过程需要学生间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教师得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三步——忆图

忆图就是让学生看空白板图,回忆、展现各地理事物。此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各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依次在空白板图中说出或在头脑中展现出各地理事物。再进一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此幅地图,回忆各地理事物,以便加深对地图的空间认识及其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空间概念,实现直观向抽象的转换,完成对地理知识的习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升华过程,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和引导。

现以《日本》这节课的课堂实录为例,解读本文所述的地图教学“三步走”的教学方法。

【激情导课】我们知道,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彻底失败了。战后的日本经济一派萧条,几乎和旧中国一样一穷二白。然而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举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什么原因?这与它的地理因素有关吗?下面我们来学习《日本》这节课。

【学前提示】同学们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要认真地、独立地完成圈图任务。注意用不同色笔圈注出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气候及城市等相关的地理名称。

【激励措施】比一比,看一看,哪些同学圈注的地图清晰明了,且速度又快。这些同学将在说图环节给予优先发言权。本环节用时10—15分钟。

【第一步圈图】本环节要求教室安静,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圈图要求。教师静静地巡视,观察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的圈图情况,并确认圈图效果较好的同学(评价圈图效果好的同学,形式可多样化,如教师确认、学生确认、小组评议等。确认同学名单可及时公布,也可延缓至说图时公布,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第二步说图】小黑板展示说图提示:

1.看图3-1说出日本地理位置对日本地形、气候的影响。

2.看图3-8说出日本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分布的影响。

此说图环节又分三步。第一步是学生自说,看图阐述所圈注地理名称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规范本组阐述语言;第三步是优先者发言(有时也可找其他同学),依图阐述各地理名称间的联系,代表本组学习讨论的结果。多位学生发言后,班内学生评价、整合最终学习结果。

小节:(可由教师或学生或师生共同做小节)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我们中国相望。它是亚洲东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地形多山,且多火山、地震。日本是南北狭长的岛国,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北纬25度至北纬45度之间,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日本海岸线曲折漫长,有众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由于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大力发展海运,进口资源,依靠自身丰富的人力资源、发达的科技,发展加工经济、外向型经济。(本环节用时25分钟左右)

【第三步忆图】本环节又分两步。第一步学生看空白板图回忆、自说,内化同学们共同学习的结果;第二步是忆图,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地图,并说或默想地理名称及相間联系。

本环节用至课堂结束。剩余教学内容(如东西融合的文化、主要的城市)及练习在下一课时进行。

通过以上这三步教学,很好地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忆图”,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这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会有深远的影响。

加强地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4

一、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让学生养成正确阅读地图的良好习惯

1.阅读地图中的基本信息。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 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图片大量增加, 分散到各章节中, 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 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其次, 看地图图例, 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 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 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 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 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 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 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最后, 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 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2.掌握阅读地图基本要领。让学生在阅读地图时逐步进行, 了解图名, 认识整个地图大概说明的内容, 做到一看到图示, 就知道地图的表现方式, 能够看到地图内部的各个地理标识, 抓住主题。如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时, 如果看到的是铁路交通分布图, 学生可以知道这幅图主要讲述的重点, 然后是图示, 看铁路线的走向和经过的城市名称, 就能够判断铁路线, 利用图中的标识, 能够看出铁路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周边的带动作用。

3.通过读图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地图的整体性, 也就是通过一个点看到整个地理区域, 配合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掌握的问题。如在京广铁路中需要看周边经过的省区概况, 这样学生把涉及当地的各种地图在头脑中快速地调动出来, 找出该地的矿产、水能、农业资源等, 由此可以想到铁路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设计地理略图, 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 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边讲边画, 学生边听边记, 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 做到了视听结合, 头脑并用, 思维集中, 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并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有关长江的内容时, 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 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 一直画到入海口处, 先画干流, 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 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 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 上游“水流湍急, 水力丰富”, 中游“河道弯曲, 容易泛滥”, 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然后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 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 哪些支流在中游。这样有形有意,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 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 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 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对地图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

1.强化学生的图文结合联系。强化学生的图文结合联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发现很多学生习惯于记忆课文内容, 但是一遇到作图题就束手无策, 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图文结合。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经常看图、用图的习惯, 积极从图中查找教学中所述的地理事物, 加强学生的练图能力, 以达到巩固和升华知识的目的。

2.加强学生的“图导”能力训练。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时要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或引导学生思考, 即质疑读图。如在讲授黄河的知识时, 需要学生认识黄河干流流经的省、自治区等问题, 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 在地图册上描出黄河的主流干道, 然后提问:“黄河干流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流经哪些省、自治区?”学生可以很快地从地图上找出答案。我用鼠标依次点出省份, 通过动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接受知识。

3.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中找到隐性信息。在教学生正确看图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理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能够阐述清楚图像系统反映出的有关地理特征。如在讲授“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时, 我为学生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并提出问题:“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没有差别?”等问题, 学生通过图片可以找出所隐含的信息, 达到学习的目的。

地球和地图教学反思 篇5

教学反思范文一:

上完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收益良多,感触也很多,因此写个教学反思,总结一下这一课内容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本课以两幅精美的华三川唐人诗人画(参考课件)为导入,两幅画分别两首他们小学时背的滚瓜烂熟的古诗《古风》和《静夜思》,立刻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两首诗一首描绘的是烈日炎炎的中午,一首描绘的是虚无缥缈的黑夜,很好的导入了本节课要讲的第一个话题:地球的自转!为什么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呢?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课堂。

(2)创设了探索情景,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过程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课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这种现象;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不断交换的现象等等。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答案。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

2、课堂上能够从多角度关注学生

(1)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六十几名学生在个体上是存在差异的,我在本节课问题的设置上难易结合,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很有可能一个简章的问题会让一个学生产生强大的自信心,成就了一个人材。

(2)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

例如学生在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时,我引导学生从方向、围绕中心、周期、地理意义等几个方面入手。使问题更加清楚、简洁。

(3)课堂我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课活动题有:探讨地球自转的特点;探讨地球公转的特点等。通过活动学生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适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学习更有动力。

不足之处:

1、学生在平时太缺乏课堂探究的机会,已经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喜欢老师把知识都总结出来,自己只要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不愿也不会动脑,懒得动脑,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会学习,从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

2、由于探究活动时间偏短,导致重点知识点强调不够到位,课堂检测仓促。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效果还好一点,对于一些暂时不要求理解的如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规律及因此形成一年的四季以,再如五带的划分依据中的有没有极昼极夜等,从学生课后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容易混淆,

3、提问学生的面还是有限,应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很难一时消化,分成两个课时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短了,建议可以分成3个或者更多的课时。因为学生如果在这个地方纠缠不清,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副作用。

4、难点还没能很好的突破,如太阳直射点还没能想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还有其他的很多难点,学生作业情况反映了几个易错点:节气写春夏秋冬;自转方向不会画;公转自转混淆;公转图没画好等,表明许多学生还没能真正理解掌握本课的内容知识,只是靠记忆。

这部分知识内容重要,又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倦的感觉,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我在这一点上作的不太够,由于害怕时间不够,总是没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观察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想在以后教学过程,应该多增加讨论活动,让学生享受合作研究的快乐,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体现思想教育。通过学生分析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要让学生学会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经纬网的定位作用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我针对此现象,通过学生座位表这一身边的`事物来迁移到经纬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起这部分知识。

从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上课前要看透教参,并深深地领悟其中,而且要多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吸取营养,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教学反思范文二:

听了章纪敏老师的《地球仪和地图》这节课,可以说收获很大。最大的感受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十分准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章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师素质等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评价:

一、教学设计的评价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章老师可以说大胆创新,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尤其是教学情境的设置非常新颖,恰到好处。以漂流瓶作为主线来设置情境,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师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生活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初探 篇6

一、让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地图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在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的转变以及身心发展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地理的学习中,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抽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七年级的学生认识地图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适当运用教学手段和艺术,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本领。

1、学会解读标题。学生要学会解读地理问题,根据问题中需要的地理信息寻找合适的地图。地图标题能够清晰、明确地标注地图的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等信息,使学生对地图分类一目了然,从而能快速地定位问题答案需要的地图。然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不仅学生不会跟据地图的标题进行准确的信息定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忽略了标题教学的重要性,由此造成学生在阅读地图中的错误。

2、学会看图例和注释。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比例缩放在图片中的地理位置信息。只有学会看图例,并对比例数字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心中模拟真实的地理信息。然而在实际的地里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浮躁或者马虎往往在阅读地图时遗漏了图例和注释等重要信息,这就使很多同学在阅读地图的过程中多走很多弯路,甚至让自己的想当然误导了自己,造成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比如有的同学会把大陆名称填在海洋区域上,有的则把国界线误认为了河流。

3、学会获取地理信息。地图教学不同于地理试题中查阅地图信息的问题,地图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地图给出能有效考核学生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地理专业水平。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细致地根据问题选择地图,先阅读标题和和注释,再解读图例,最后从地图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步骤依次进行,力求培养学生能观“图”而知“地”,因知“地”而求“理”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修养。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地图册的作用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具有广阔的空间特征,且内容繁杂,很多教学内容已经完全超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见闻,因此传统的地理教学大部分依靠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和教师的讲述使学生略知一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等手段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因此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地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技术,借助多种教学辅助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促进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大量的有趣的地图,让学生在形象的观察调动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国各省市的地图时,教师可利用中国各省市地图的图形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形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促进记忆。如中国整体看起来像一只公鸡,西藏地区位于鸡尾巴的位置,东北地区则位于鸡头位置,台湾宝岛则是相当于鸡爪部分。在这种形象、有趣的类比记忆中,学生们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并因此而记忆深刻。

此外,教师在根据地图出问题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使地理教学融入具体的生活中。如学习铁路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把铁路教学与同学们的出游需求相联系,用一条简单的铁路线融会贯通同学们关于各省地区位置、简称、省会城市及著名旅游景点的知识。比如同学们从北京乘火车去云南游玩,需要走哪一条铁路线?沿途经过哪些省市?各省市有什么具名的旅游景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巨大用处,并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经验,增强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三、板书中地理略图的设计与运用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图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而忽视教师板书的重要作用。教师板书不仅是展示自身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平台,多媒体虽然有利于地理教学,但绝不可能取代教师板书的作用。由于地图地理信息涵盖量非常丰富,且要求逼真地反映实际信息,因此对教师板书带来极大的困难。教师应学会在地图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抓住某一地图中关键的地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比例逼真地画出来。教师在黑板上亲自画地图,有利于使教材内容随着地图进行展示,学生也能跟着教师手中的粉笔边学习边理解、记忆,教师从而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做到了有效的注意力转移,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授长江时,就可以在黑板上粗略地绘制出长江主干的流向,并简单标注长江的发源地与流经的城市。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沿着长江主干依次进行,并进行上、中、下游的划分,在相应的位置标注出长江的支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让人眼花缭乱的地图变得清晰明确,并在教学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完善地图信息,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地图的地理信息。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在真正把握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理论作指导,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艺术,争取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地理人才。

强化地图教学 提高综合能力 篇7

一、地理图表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图教学的首要任务

地图本身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学生要从图中获取这些知识, 就必须会辨认地图、读懂地图。在具体的读图教学中要抓住以下几点:

1. 紧扣教材, 选取最能反映教学重点的图表。

教材在编排中为了更全面、更详尽地反映教学内容, 往往从多方面设置图表, 但作为课堂教学, 时间有限, 教师应该在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 更突出重点, 选取一两幅最能反映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地图, 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如《水的运动》一节中共有11幅图, 其中图2-2-1、2-2-2、2-2-4、2-2-7、2-2-8、2-2-9、2-2-10和2-2-11这8幅图所反映的内容简单或是非重点内容。讲课时可一提而过或让学生自读, 而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图2-2-5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和图2-2-6世界洋流的分布, 所反映的内容是本节重点和难点, 结构复杂, 应用较多, 所以教学中应紧抓这三幅图, 重点剖析。

2. 分清图的类型, 区别要求, 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地理图表多种多样, 而不同类型图表的构图思路和方法也不同, 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拿到一幅地图, 首先要分清图的类型, 然后区别对待, 抓住各种图的读图要领, 运用各种读图技巧。如地理分布图 (包括地形图、人口图、政区图等) 应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地理界线, 从而读出国家、省区、城市, 读出工农业、人口、矿产等的分布规律;地理坐标图要使学生明确图例, 认识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地理概念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相应概念的形成及其分布特点等。图表类型不同, 所采用的读图技巧就有差异。因此, 每节课教师要因图制宜, 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每幅图, 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3. 启发读图, 归纳总结, 读图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思维总是问题所引起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先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 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授, 也可避免学生读图中的盲目性。

(二)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绘制图表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 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绘制图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填图。

就是将教材中原有的插图去掉一些重要内容, 让学生填充完整, 目的是为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由于初高中地理在课程设置中的断层现象, 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空间概念比较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需加强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训练, 可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填图练习。

2. 补图。

就是对课本原插图加注一定符号、文字, 以补充其不足, 从而突出重点, 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相关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综合和迁移, 重新组成新的图像, 可使繁杂的知识转化成直观图像, 能唤起学生空间想象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增加远日点与近日点的位置, 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对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含混不清的问题。再如, 讲“地球计算”时, 要求学生把题中的地球局部图, 还原成地球的极点俯视图或侧视图, 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解答。

3. 图文转化。

即将文字转化成图像。事实证明, 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记忆与展现,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 除用各种现成图像外, 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进行教学, 使“字”形象化、直观化。如在讲“昼夜长短的变化”时,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容易混淆。我就边讲边引导学生将文字意思转绘成一幅简图, 问题就一目了然, 效果良好 (如下图) 。

4. 图图转化。

在近年的高考中, 常出现一些在教学中、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图表, 但其反映的内容和图表分析的方法则是我们学习过的, 通过不同的图把它展示出来, 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常见图表的基础上要会灵活运用。如下图是两种气候类型图, 与我们平时学习的气候类型图有所不同, 但所反映的地理要素与读图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大小刻度, 斜向坐标轴表示气温划度, 水平坐标轴表示各月份, 三向坐标互相垂直, 但时间 (月份) 是共用轴;还得注意的是气温轴数据的正负大小方向。只要学生掌握了一般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都可以正确解答。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图表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已成为地理教育的必然趋势。而在地理课中, 能否合理、有效地应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图片, 构建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地理数据库和有关地图, 已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结合GIS如Google Earth, 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 让地图颜色更加鲜明, 线条更加优美, 并配以适当的动画展示, 可使地图“活化”, 让动态的地理事象在课堂上动起来, 演示它的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显著加强了地理事物的空间表现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并卓有成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浅谈高中地理地图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地理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对地理成绩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地理是通过地图表达空间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及地理变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 所以, 地图教学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有深刻的影响。

一、地图技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十分广泛, 从某一个区域到全球, 包括人文、地形、气候等。我们通过地图能最直接地将所学的东西尽收眼底。想要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学好地图知识是关键所在。图形让我们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教学。在地理教学中, 图形的表达形式多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也让枯燥的课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习地理地图, 学生想象力丰富了, 思维活跃了。学生通过学习地图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有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在每年高考的地理考试中, 地图知识是必考的, 这就要求学生对地图知识有所掌握。地理图标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性非常强, 它需要学生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进行分析和理解, 还需要学生有对综合事物进行推理的能力。学好地理地图,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

(一) 以图导课, 激发兴趣

兴趣既是富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 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 使其处于兴奋状态并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所言, 此处, “好”与“乐”皆指的是兴趣与爱好。中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 特定的年龄阶段与心理特征使其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 求知欲强, 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 而且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 使学习效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要依据这些特点增加教学的魅力, 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其兴趣。俗语有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好课, 课堂导入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导入环节, 上课伊始, 教师就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而适时借助地图巧妙导入新课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奋点。以《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课为例, 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地图和相关彩图,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地形特征与彩图上的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大草原和柴达木盆地等一一对应, 如此, 那些抽象的文字就变得直观、形象且具体,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紧接着,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壮丽秀美的祖国江山, 多种多样的地势与地形……如此进行课堂导入, 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集中学习注意力, 也可以使其兴趣得到激发, 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 图文结合, 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对于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学习, 地图是学生们最好、最重要的方法。学生们通过经常性的地图阅读并综合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进行归纳总结, 不但有益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地图表现力突出, 它通过形象、丰富的图像表达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简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图, 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读图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 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现象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可采用简化地图与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例如,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教师可借助此事件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酒泉, 进而思考回收地为什么会在内蒙古。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旅游, 在旅游的过程中观察祖国的山川地貌, 将实际事物与地图上的描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有利助手, 也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三) 一图多思, 归纳总结

区域地图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因素的联系与综合。因此, 教师需指导学生对图进行积极的思考, 对每一幅图都进行多次、多方面的思考,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多个问题:是什么?位于哪里?解决什么问题……依次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入深, 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升。有些地理现象的比较需要综合运用几幅图才能说明, 因此, 教师要重视图与图之间的关联, 多图并用,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助其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为例, 从图中学生既能了解其分布特点, 又能分析其成因;学生也可将其与北美洲同类气候分布图进行对比得出二者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如此, 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区别异同, 而且也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地图的学习, 学生借助地图能够逐渐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从而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分析各种地图对学生不同地理知识板块学习的影响, 从而以地图促进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 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 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 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书铭.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高校教育, 2012 (3) .

重视地图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篇9

一、养成良好的用图读图习惯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 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 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地图给人的特殊感受, 在很多方面优越于自然语言, 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 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地图, 没有哪节课能离开地图教学, 可以说地理课上无图不教学。地图的表现力强, 蕴含内容丰富, 是地理教材文字内容最好的说明和补充, 是对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地理事象的扩展显示。通过读图, 既可巩固正文地理知识, 又可适度拓宽知识信息,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地图使教与学融会贯通, 教师要善于抓住地图教学的契机, 重抓学生良好的用图读图习惯的养成, 培养用图习惯, 激发学生的用图兴趣,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 深层次挖掘教材地图的隐性信息, 形成地图分析的基本过程、方法, 教给学生各类图像的判读步骤和技巧, 培养学生图像信息获取能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是在读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在“亚洲地形图”上找一找亚洲都有哪些河流 (读图) , 这些河流的发源地、流向和注入的海洋, 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怎样分析呢?需要通过图例———陆高所代表的颜色分析, 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 还必须有常识性的知识: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在地形图上, 水是从海拔高 (颜色深) 的地方流向海拔低 (颜色浅) 的地方, 顺着河流的流向最终找到河流的入海处,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这种方式方法叫“以图析图”法。还有一种析图方法是“以图析文”或“以文析图”法, 这种方法就是图文对照, 通过对照进行地理信息互补, 前者是用图上的地理信息与课文对照, 把图上反映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补充文中没有指名的地理知识;后者是将课文中的地理信息在图上找到对应的位置。这种图文对照的析图方法一方面建立了地理空间分布的概念,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另一方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认真设计地理略图

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教学, 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还能使学生学会画图的技能。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 边讲述边画图, 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语言和略图转移, 做到视听结合, 从而印象深刻, 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有关长江的内容时, 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 先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 然后画到人海口处, 画干流时, 告诉学生干流就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再讲上、中、下游的划分, 用红笔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标在干流上;阐述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 让学生从图中感觉长江上游“水流湍急, 水力丰富”, 中游“河道弯曲, 容易泛滥”, 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接着用蓝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 再讲述哪些支流在上游, 哪些支流在中游。这样有形有意,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充满了动态的感觉, 体现了长江水流的特征,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巧妙利用地理简图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所以, 新课改理念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淡化对具体地理知识的掌握, 但对绘制地图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本中有许多地方对精确度要求不高, 但出现了很复杂的地图。如铁路、公路干线分布图和河流流域水系图等, 这对学生来说是很难掌握的。因此, 我们应该结合教材, 设计出地理简图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所谓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地图图形, 用最简单的笔画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画出教学中所需要的示意图, 这就是简图。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要讲述的问题上。地理教学更多地要思考如何在以生为本中展开师生双边活动, 把教学与读地图融为一体。另外, 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分布图等, 不妨裁剪地图, 用技能带动知识的学习, 这样可以把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换。

五、学会阅读地图的内容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思考问题, 从地图上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力求做到能观其“图”而知其“地”, 知其“地”而知其“理”,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丰富的石油资源”时, 利用地图册和课本中的插图学习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 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 要求学生在“西亚石油分布图”上看石油分布的国家。通过阅读地图, 大家了解到:西亚的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 除伊朗、伊拉克有丰富的石油外, 向西延伸到叙利亚东部与土耳其的南部, 向东南延伸到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和阿曼。接着学习西亚石油的输出, 要求学生在图上观察石油的运输方向, 原来它们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了。再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 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发现:西亚石油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只是少量的, 而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运输是大量的。但大量的只有两条线路, 一条是向西用巨轮从波斯湾经过印度洋横渡大西洋运往西欧和美国。另一条向东, 从波斯湾横渡印度洋, 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至日本与澳大利亚。

参考文献

[1]袁翠兰.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地图活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

教学地图 篇10

一利用地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 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 激发探究兴趣。

二加强地图的学法指导

新教材中大量的图像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 对学生学好地理很有帮助。但面对大量的图片, 如何从中获取信息、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是许多学生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所以对学生进行读图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比如, 看到一幅地图,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先明确这是一幅关于什么内容的地图, 也就是要先看图的类型。明确地图的主要内容了, 就要了解图中有哪些信息, 这就必须要看图例, 如果不了解图例, 尤其是那些非常规图例, 那么地图中的至少是部分信息将是无效信息。所以, 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的顺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人, 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 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 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 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也牵涉到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 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 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 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 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所以, 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才能符合新形势下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三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析图、读图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教学过程中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教学地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 从中获取地理信息, 也许会错过很好的机会。所以, 教师可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 找出蕴涵其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 如果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同类地图, 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读图能力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 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不少教材都给出了读图指导,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图指导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活动, 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浅谈中学地理地图教学 篇11

【关键词】地图教学 地理课堂 读图能力 图像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037-03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地图是为学校讲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历史学等有关地理空间分布课目时所用的各种地图。是地图按用途划分的一个类型。它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表现力,使学生易于形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概念,理解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规律。教学地图的特点是比例尺小,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密切配合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图上的符号和注记较大,色彩鲜明。教学地图的类型有地图册、教科书中的地图、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填充图册等。教学地图集(地图册),教学挂图,教科书插图和填充图。此外,还有地球仪。各种教学地图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用途。教学地图集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完成课内外作业以及阅读书刊时参考用的;教学挂图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课时用的;教科书插图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课文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填充图是一种作业图,是作为学生和教师填绘各种地理事物的底图。它的基本的特点就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传递地理信息。

学生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资源、广大的森林和草原、无数的工厂和矿山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又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前中国交通运输地图,然后再阅读现代交通运输地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我国交通事业四十多年来的辉煌成绩。同时应指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距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从而实事求是地阐明了国情。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中学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各种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还要注意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地图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之中。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对于地理科学而言,较为重视地理事物的空间属性,包括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显示。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准确的了解地理事物在实际地区中的空间分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地图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广大地理事物的时空位置,比如国家之间的相邻位置,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等。以使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在头脑中对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态有一个宏观的印象。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图像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意境。讲“香港”一节时,我利用地球仪和“香港地图”这样来导入新课:1841~1842年间,英国殖民者多次提出要割占香港。道光皇帝问两广总督琦善:香港是什么地方?琦善答:香港是我国南方海边上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如果把大清帝国比作一只大球,香港只不过是一只趴在球上的“蚂蚁”而已(边讲边手指地球仪上的香港)。道光听后,即暗示琦善在签订《南京条约》时,把香港“赐与”英国。从此,香港“名正言顺”地被英殖民者占领。正当同学们为清朝统治者无能感到愤慨时,我手指“香港地图”提出问题:既然香港只是一只“小蚂蚁”,英国为什么三番五次地要抢占它?同学们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踊跃回答。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强度较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疲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下降等现象。此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投图激疑,再次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讲“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时,当讲授完“纬度和经度地带性的特点、成因和表现明显的地区”后,学生情绪开始回落,这时我利用“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来投图激疑:①理想大陆上横贯大陆东西的自然带有哪些?②自然带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那么不同的气候能否形成相同的自然带?③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在大陆西岸的纬度位置比东岸偏北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投图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发现图像中的深层次信息,加深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理解。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利用,电脑动画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展示平台的使用,使“图”的范围更广,使“图”的直观性、实效性更强,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启发他们去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三性”: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地图图像的强化,也有利于心灵地图的形成。

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地图在辅助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生终究会学会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利用地图分析地理成因,利用地图理解地理原理及规律,并逐步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将使之终生受益。

一节新课结束,教师在进行知识归纳和巩固训练时,恰当地运用地图,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完“洋流”一节时,我利用“洋流图”提出下列两个读图思考题作为课堂小结:①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什么季节启航?什么季节返航?为什么?②在澳大利亚悉尼海滨,有一位旅行家将一封交友信密封在玻璃瓶中,投入大海,数月后,被美国西海岸洛杉矶附近海区的人拾得。请说出该玻璃瓶沿途经过了哪些洋流?同学们兴趣高涨,既感受到了学用结合的快乐,又培养了综合运用能力。

各种地图在地理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不分时机随意使用地图,则有可能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地图的运用要选准最佳作用点,把握最佳作用时机。所谓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宜发挥地图优势的那些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最佳作用时机是指教师事先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上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此时选用地图,促其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转化,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On the map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task of geography teaching is to teach students to the phenomenon of natural phenomena and socio-economic structures, interrel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s well as man-land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map can help us better accomplish this task. Map as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rrier, it expresses the content is quite rich. Any regional distribution with spatial phenomena, can be the performance through maps, which determines the map application in Geography Teaching the breadth and irreplaceable. “No map class can not be called geography class,” These words are not excessive,Because the map is the most common teaching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s, its use of a direct impact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good and bad, from this layer of the sense that the geographical map of the role of teaching is essential.

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教地理, 学地理, 都离不开地图, 这是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教材, 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是学生汲取重要知识的源泉。它不仅是地理学科研究重要对象, 也是学习和研究地理的手段, 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 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联系、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零星的知识系统化。

2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初一学生还很小, 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 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 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 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图片大量增加, 分散到各章节中, 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 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 看地图图例, 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 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 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 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 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 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 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 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 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 教师再归纳总结, 并适时板书, 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 而知其“地”, 知其“地”而求其“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 我在讲东南亚一节, 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 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 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 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 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 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 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 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 而今天看来, 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3 地图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具, 它的作用是有讲究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 教学挂图在悬挂时要遵循“左图右书”, 兼顾全体的原则。地图要尽可能悬挂在醒目显眼的位置, 让全体学生都看得清楚, 与图有关的板书应写在图的右侧。 (2) 教师指示地图要准确到位, 不能只示意大体方位, 让学生产生模糊的印象。 (3) 地图的方位要用“东西南北”, 而不可随口称作“上下左右”。 (4) 教学挂图往往会兼顾全国各地, 内容繁琐, 种类繁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地域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地图。不分青红皂白的只要是相关挂图就给挂上,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不了, 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4 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地图

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 在教学中将世界各国或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点等美丽动感的画面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在教室里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 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不愧为现代教学的首选方法。

例如, 印度一节的教学:我首先利用投影直接展示《印度的地形》图, 并在图中使局部地形区图形由小变大, 由远到近, 由虚变实, 加上插入的许多图片让学生直接看到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富饶的恒河和南部辽阔的德干高原。既提高了图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 又直观地展示三大地形区的自然景观, 加深学生对印度地形区分布的识记与理解,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对印度半岛旱季、雨季的风向转换和降水形成过程的动画展示, 学生分析讨论印度热带季风的成因, 以及西南季风变化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关系。

可见, 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更加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地图, 掌握地理知识, 轻松读图、填图, 实施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加强记忆、发展思维。并且可以少花时间, 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 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板书地理简图

由于师资水平, 学校条件的限制, 许多地区的大多数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且, 即使条件具备, 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地图也有它的缺陷。地理挂图仍然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

传统的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有序性, 但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 不利于学生张扬个性, 开拓创新。因此新课程突出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淡化了对具体地理知识的要求。这要求教师既要将地理事物及其相互联系透彻, 又要自变量缩短讲述时间, 还课堂给学生。这对地理教师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的教学挂图往往信息容量太大, 要素繁多, 不分主次, 而且能见度低,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譬如:铁路公路干线、河流流域水系、国界线、省界线等混合在一起, 学生很难准确掌握。我们可以结合教材, 精心设计和制定地理简图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用简单的笔画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沉闷单调的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老师所引导的问题上来。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 课堂气氛也会十分活跃。比如讲中国地形时, 首先在黑板上描绘出中国版图, 然后边介绍边填注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通过山脉的位置和地形区的海拔特征很自然地导入我国地势的特征和三级阶梯的界线以及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学生通过听讲, 看教师绘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形成长久记忆。可见, 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 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作用。

6 学制简易地图

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书地图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不容易。教师要经常练习, 提高绘图基本功, 还可以利用备课时间自制简易挂图在教学时使用, 既节省了时间, 又可以清楚明了地表达要求的内容, 实现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边活动,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我要求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地图,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 锻炼动手能力。并且, 在制作的过程中自觉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点, 提高学生识记、填注、分析地图的能力。例如:在中东教学中, 我考虑到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复杂, 又是教学重点内容, 于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图。要求描绘出“三洲五海”的轮廓, 标明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及重要城市。同时要求在海洋部分涂上浅蓝色, 国界线、洲界线用红色标注, 河流、运河用深蓝色突出。学生们很有兴致地参与, 通过画图, 愉快地获取地理知识, 热情地相互指正错误, 学习地理的兴趣增了很多。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 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独立发展。愿我们能够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已任, 不断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 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 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 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 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零星的知识系统化。

上一篇:公共科技平台下一篇:低年级写话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