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2024-10-20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共11篇)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篇1

地图可以说是学生获取准确的地理知识, 地理教师能否顺利展开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说到地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地图, 说到地理教学就离不开合理地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表述语言, 其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很多抽象的地理知识, 其浓缩了大量的地理知识。随着新教材的应用, 作为一名高中的地理教师我们必须要看到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比如政区分布图、交通图、地形地貌图、矿产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等地图信息资料。这也就说明了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 性。地理课如果缺少对题图的运用那么也许会是一堂顺利的地理课, 但其绝对算不上是一堂生动的能够让学生记住的成功的地理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工具, 一堂地理课是成功亦或是失败, 与能否正确运用地图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技巧与方法

只是让学生养成运用地图的习惯还是不够的,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对如何正确的运用地图也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要教会学生运用地图来获取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 对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应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解决。首先, 要想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图的正确方法, 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上方向、比例尺、图例这构成地图的三个要素。

此外, 对于如何运用地图的技巧教师也同样要帮助学生们掌握。比如说, 如何利用等高线确定地形种类, 地理事物的具体范围和位置如何根据经度与纬度来确定等;地图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 如何根据图名进行了解;还要学会分析地形的成因, 学会读取地理的分布规律。

总而言之要教会学生对地图解释的深层次的内容, 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和运用各种技巧来进行了解。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训练。从文字到地图, 在图中先知道到文中所涉及到的相应的地理事物的范围、高低、形状、交通、方位等等, 形成依靠文本读图的初步能力。然后可以训练学生将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能力。以熟悉文本的知识为基础, 进一步应用地图来理解地理知识, 借助对地图的应用来归纳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最后再实现从地图到文本的转换, 这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看到的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 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 也能够加强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学习的意识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一些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用图和读图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区域产业活动》中的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这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中的内容, 在进行引导学生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 我们可以适时的将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图示出, 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宝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且靠近消费市场;鞍钢既靠近消费市场, 又靠近燃料和原材料的产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到市场、劳动力、动力、国家政策、原料、水源、交通运输、土体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如学生的分析有所不足, 教师应给予进一步的补充, 如不同的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 对工业区位构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等。区位图在这样的地理探究活动中, 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理解作用。从图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运用具体事例进行了分析, 培养了学生利用事例、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可以认识到运用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用, 与以往仅靠死记硬背, 机械式记忆相比, 运用地图无疑具有更好的的效果。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只要坚持应用地图, 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也能够力利用地图来学习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逐渐养成正确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图标、地图来解决相应的实际生活问题或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 而不是仅仅的片面追求学生用图而已。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地图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逐层深入,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样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 学生也较为容易接受, 同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也都可以有所体验。此外还要训练学生从地图中提炼、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 找到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各种问题进行准确地解决。

总结:地图概括了地理学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以及相应的知识, 其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 与教师如何应用地图进行辅助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学生养成使用地图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地图的重要辅助作用要充分的体现。学习正确运用地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运转, 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扎实, 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蒋敦杰, 杨四耕.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J].海南出版社, 2004 (4) .

[2]龚连河.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09 (9) .

[3]伍惠萍.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 2011 (12) .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篇2

骆志煌

陈至立同志在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如历史教学中的地图运用问题等。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制作了一些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在省市学科会议上交流、演示,并提供给本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使用,从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有所心得,诉诸此文,以供有志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老师们共同商讨。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寻求历史学科教改新模式。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中学历史教学以其内容丰富、手法多样的特点始终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以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得不是很准确,因此,历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大多停留在较浅的水平。经历几年来学科同行们的探索和实践,在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拓和突破,笔者结合我校为申办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提出的“创建现代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主课题,在历史学科中相应提出“现代组合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子课题,以历史地图为突破口,以期由浅入深,逐步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推向深入。

地图教学在历史学科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历史科地图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有时也借助地球仪或幻灯、录相片等媒体,与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辅教手段相比,上述的地图展示法就自然地表现出它的如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但值得指出的是,Cai仅仅是“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而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因为以我们现有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考查中均还不允许淡化教材,相反,是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来强化教材,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表示法不是计算机或其他媒体可完全取代的。因此,我们所开展的探索属于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来促进历史教学的教改模式,而不是寻求一种替代教材的全新“模式”.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开展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也应该体现出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了弥补学生普遍存在的识图能力较弱的不足,历史教师在授课中经常不得不动用大段的时间对地图进行详细的讲授,以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手段以其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同样在这方面起着良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以笔者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在授课中通过Cai课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的地图演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问题。如在讲授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历史录象资料后,演示了自制的解放军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等有关地图的课件(图1为其中一幅),同时引导学生回答诸如解放军的反攻方向的确定、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进攻战略等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演示,模拟实战进程引导学生逐一回答问题。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地图动态表现手法,笔者还动用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室,使所有学生均可亲自动手,以战争指挥员的角度进行地图进程的指挥运作,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地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对这一阶段的相关史料掌握得十分牢固,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同样,只要我们备课时设计合理,提出一些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配合媒体的展示引导思维走向,将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既达到我们历史教学的目的,又使学生在经过思维运作得到答案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同样激发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目前仍普遍存在的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的情况下,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科地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精神。

二、制作Cai课件,开展历史地图教学手段的探索。

目前可用于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很多,历史素材也十分丰富,因此首先要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将制作课件所需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以备利用。如将课件中将要体现到的图片、地图扫描,在这方面可用于图形扫描和处理的软件很多,如Photoshop、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Microsoft的照片编辑器、Windows的画笔等,但据笔者使用经验,Photoshop在图象质量、后期处理的功能和压缩比上均有很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价格贵,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笔者常用的另一软件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 是与扫描仪捆绑销售的,功能足以应付一般的图形处理,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虽然感觉上图形质量(特别是转化为JPEG压缩格式时)比Photoshop有所逊色,仍不失为一款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微软照片编辑器和画笔优在操作简单,但功能较单一,支持格式少。其他软件亦不乏精品,其中的Paint Shop Pro等甚至以共享软件的方式推出,广受好评,但由于没深入使用过,未敢妄加评价。

使用以上软件进行图形采集和处理后,即可利用有关软件进行Cai课件的制作。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同样繁多,功能和易用性也同样繁简不一,笔者所接触到的课件大多采用Authorware、Microsoft PowerPoint97等制作,此外还有一些采用Director、方正奥思平台和新推出的凯迪平台等软件开发。

Authoware和 Director都属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良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良好的人机界面、灵活的多媒体素材编排方式能够集成多种格式的外部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用于编制播放式和交互式教学课件实属上乘之选。但以我省目前的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水平,除少数学校有能力配置了网络教室可供师生使用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进行教学外,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室”的配置,因此对课件的要求仅需实现播放功能和简单的超级链接即可,从这一角度看,PowerPoint(演示文稿)基本具备了这一功能,且此软件操作简单,是目前制作历史教学Cai软件的首选。

在确定了Cai演示课件的工具软件后,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图的演示以点、线、面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形象的图样或箭头指向,如用兵器或爆炸形色块代表战争爆发的城市(如图2淮海战役示意图)。用货币或具体商品代表工商业城市,或直接用色环闪烁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方位,在动态手法上则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以“平行线条”或“切入”、“飞入”等方式展现地名,必要时可打出字幕强调地点的有关史实或需要学生较好掌握的知识点。

2、线路地图。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在制作手段上可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手法上应用“切入”展示较多,必要时可分断拼接,以配合讲述的进程,所经地点、地名的强调可参照上述第2点的方法运行。如笔者在制作三大战役的有关地图时采用此法,将解放军的进攻、敌军逃窜的线路分别用红、蓝两色箭头表示,根据不同进程定义不同的方向,编好顺序,同时在表现解放军包围、歼敌的过程时采用在战争地点制作爆炸形状的色块,配合以“爆炸”声效,授课时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再如笔者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图上绘制几条航路,体现了其延伸的方向和过程(图3),用以配合课堂讲述,与以往采用的挂图方式相比,在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上均有天壤之感。

3、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笔者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中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图4),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的是在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进行简单归类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一些探索。事实上,历史地图形式多样,不少地图无法单纯地用哪一类来归纳,或者是上述几例特征同时体现在一张地图上,因此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作用为目标,方能体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宗旨。

三、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注重Cai课件的“三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分析和评价课件成为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Cai课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可以发现教师在编制、开发课件时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开展充分的评价、交流活动,对优化历史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校际交流,为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将部分中学历史辅教课件和体会通过因特网在个人主页上发布,以期得到更广泛的评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在制作Cai课件时可以从课件内在的“三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性)来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评价。

1. 科学性----课件的灵魂

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标准。仅从历史学科的辅助教学软件的角度看,我认为首先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历史教材的教学目的,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表现形式,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内容要与教材一致,必须正确无误,无任何科学错误,这是一个成功课件的前提。其次要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字幕、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融为一体,但这些都要围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既不可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要体现辅助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因而,科学性是Cai课件的灵魂所在。

2. 实用性----课件的生命力

不言而喻,课件是为辅助教学而用,是教学的工具,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评判课件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要能为教学所用,除上述的科学性之外,有时甚至还可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是要体现出课件的易用性,因为教学过程决定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教材分析、传授和师生交流上,对于软件的演示和操作仅是“举手之劳”,不可占用太多时间或进行太复杂的操作。第三是实际效果,当我们走出仅将多媒体作为“演示手段”的“初级阶段”后,摆在面前的就是开始从形式转向深入,注重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授课过程中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解决、师生交流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甚至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实用性就是Cai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3. 技术性----课件的活力

Cai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载体,其技术的前导性和个体差异的表现性均会得到较充分的展示。课件的技术性首先表现在对教学有关的文字、图形、声音和动画等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的能力,也就是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编制的技能,这是制作课件的前提。一个好的课件由于充分发挥了工具软件的强大功能,其表现能力和演示手法等电化功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以对学生的感官达到最佳程度的刺激,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和注意力。其次是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制作Cai课件的过程不仅是制作者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展示,同时也体现了其审美标准。媒体的呈现是通过视听接收的,因此一个画面组接流畅、节奏适当、声像俱佳的课件除了能配合授课外,还能在德育和美育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布局构图的和谐、声像结合的合理等方面。因此,从外部因素来看,Cai课件的技术性是其活力之所在。

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的运用思考 篇3

【关键词】地图教学;高中地理;地理知识;地图用法;地图运用

地图可以说是学生获取准确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能否顺利展开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说到地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地图,说到地理教学就离不开合理地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表述语言,其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很多抽象的地理知识,其浓缩了大量的地理知识。随着新教材的应用,作为一名高中的地理教师我们必须要看到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比如政区分布图、交通图、地形地貌图、矿产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等地图信息资料。这也就说明了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性。地理课如果缺少对题图的运用那么也许会是一堂顺利的地理课,但其绝对算不上是一堂生动的能够让学生记住的成功的地理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工具,一堂地理课是成功亦或是失败,与能否正确运用地图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技巧与方法

只是让学生养成运用地图的习惯还是不够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的运用地图也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要教会学生运用地图来获取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应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解决。首先,要想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图的正确方法,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上方向、比例尺、图例这构成地图的三个要素。

此外,对于如何运用地图的技巧教师也同样要帮助学生们掌握。比如说,如何利用等高线确定地形种类,地理事物的具体范围和位置如何根据经度与纬度来确定等;地图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如何根据图名进行了解;还要学会分析地形的成因,学会读取地理的分布规律。

总而言之要教会学生对地图解释的深层次的内容,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和运用各种技巧来进行了解。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训练。从文字到地图,在图中先知道到文中所涉及到的相应的地理事物的范围、高低、形状、交通、方位等等,形成依靠文本读图的初步能力。然后可以训练学生将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能力。以熟悉文本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应用地图来理解地理知识,借助对地图的应用来归纳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最后再实现从地图到文本的转换,这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看到的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能够加强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学习的意识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一些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用图和读图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区域产业活动》中的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这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中的内容,在进行引导学生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我们可以适时的将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图示出,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宝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且靠近消费市场;鞍钢既靠近消费市场,又靠近燃料和原材料的产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到市场、劳动力、动力、国家政策、原料、水源、交通运输、土体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如学生的分析有所不足,教师应给予进一步的补充,如不同的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对工业区位构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等。区位图在这样的地理探究活动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理解作用。从图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运用具体事例进行了分析,培养了学生利用事例、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运用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用,与以往仅靠死记硬背,机械式记忆相比,运用地图无疑具有更好的的效果。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要坚持应用地图,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也能够力利用地图来学习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逐渐养成正确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图标、地图来解决相应的实际生活问题或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不是仅仅的片面追求学生用图而已。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地图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逐层深入,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也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也都可以有所体验。此外还要训练学生从地图中提炼、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找到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准确地解决。

总结:地图概括了地理学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以及相应的知识,其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如何应用地图进行辅助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学生养成使用地图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地图的重要辅助作用要充分的体现。学习正确运用地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运转,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扎实,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J].海南出版社,2004(4).

[2]龚连河.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9(9).

浅谈历史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篇4

关键词:地图,历史教学,类别,作用

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 置书于左, 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指出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 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 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 二者互为补充, 能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历史地图册渐渐淡出了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 很多学生也将历史地图册放进了课桌的最深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却深深感到历史地图册在历史教学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知道, 历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和空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地理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历史地图正是表现种种历史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轨迹的载体。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状态方面更具有简明、形象、直观的特征, 它是历史课内容的有机结合体, 是教学的有力工具, 绝不可束之高阁。那么, 上历史课时怎样发挥地图的作用呢?

一、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我们常说“史地政不分家”, 可见历史和地理是密切相关的。学习历史时, 要求记忆的地名很多, 很多学生缺乏地理常识, 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缺乏了解, 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适当运用地图, 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历史教材中, 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中大部分配有1-2幅图, 从这些地图中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发展的态势, 借助这些地图来讲述相关内容, 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利于记忆重点知识点。例如, 甲午战争是教材的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 使学生认识此次战争对中国的严重危害呢?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地图进行分析语综合。教师可以展示《甲午战争形势图》, 引导学生形成“经过甲午战争,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的概念;连同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帮助学生得出“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得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结论, 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 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

一般来说, 凡是教材内容涉及的历史空间概念, 都应当尽可能使用历史地图。例如, 讲述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 首先就必须使学生形成关于“西域”“西洋”的空间概念, 从而为学生掌握通西域和下西洋的前后经过创造条件。在学习元朝行省制时, 参照《元朝疆域图》和必修Ⅰ《清时期疆域全图》, 可以理解行省制设立的作用和对后世所沿用的情况, 以及对元朝行省制的评价等问题。再如, 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 查看地图《美国南北战争》, 对理解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 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等若干问题, 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三)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往往形成不同的民族。地理环境在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可以运用历史地图使学生有所认识。例如, 在讲述新航路开辟时, 通过地图认识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接的地方, 可以直接进入大西洋, 使这两个国家最早开辟新航路。

(四) 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高中学生的学习思维虽有一定水平, 但还需要直观材料的辅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对课本中的一些地图加以深入研究, 就能够运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灵感, 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 在讲述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时, 就可以运用《战略反攻示意图》, 向学生说明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整个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影响时, 如果让学生看《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标出台湾、辽东半岛的位置;结合条约的第一条“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学生分析得出其对中国影响是: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 割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那么,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也就一目了然了。

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适时出示地图

出示地图要把握好时机。过早, 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听课;过迟, 又与教学内容衔接不上, 影响效果。

(二) 边讲述边演示, 讲述与演示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 应当以讲述为主, 以演示辅之。教师不能背向学生演示, 而应当侧立面向学生, 边讲边演示。如讲述新航路开辟时, 就应在地图上准确指示出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位置以及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开辟新航路的路线。

(三) 由简到繁, 由局部到全面

演示教师地图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演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应首先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 再指出三国的都城。随着演示的层层深入, 三国鼎立的形势便逐渐明朗了。

(四) 讲清重要地名的演变

如演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形势》图, 要指出说明:太平天国都城天京, 三国时为吴国都城建业, 东晋、南朝四代建都于此, 均称建康, 元朝命名集庆, 明朝定都时叫做应天, 后改为南京。讲清地名的变化, 既可避免学生认识上及记忆中的混乱, 又可使学生了解地名的历史变迁。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历史地图不断地以新面孔出现在教学中, 以其方便、简捷、实用而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认可和肯定。相信历史地图会呈现出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浅谈历史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篇5

(1)政区或政治形势图,如《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辽、北宋、西夏形势》等图;(2)国内外战争图,如《秦末农民战争形势》、《雅萨克自卫反击战》等图;(3)交通线路图,如《张骞出使西域》、《元朝的漕运图》等;(4)经济发展图,如《关中水利图》。在上述的各类历史地图中,本文选取政区、战争、交通各一图,作为分析运用的实例。

首先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图,这是一幅具有复杂内容的构图,是以两个最重要的都护府为主题的政治区域图。唐代在全国边境地区先后共设置过六大都护府,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是西境最重要的都护府,地图所示,就是两都护府并存的后期情况。唐代的“都护府”,是边疆最高的军事、行政机构,管理辖境防务、行政和各族事务。原图的缺点是我国古今疆域无法在图上看出对比,因此,讲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辖境时,最好能在地图上采取古今对照的方法,将我国目前的边界用虚线作国界符号表示。历史政治区域地图是表明在特定时期内国家领土的空间分布情况的地图,只有在两都护府辖境上勾出今天的国界所在,才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两都护府辖区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这一概念,从而正确理解曾经对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古文化向西传播,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的轨迹。还应注意两都护府图的西半部有焉耆、于阗、疏勒、碎叶四个镇。这都是唐代西部有名的军镇,所在地也正是民族关系复杂,而又处于东西交通要冲的地区。这四个重镇对巩固边防、维护东西交通要道,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师讲解时,除联系课本外,最好能结合亚洲地图等加以说明。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图教学,策略

地图,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必要, 它是连接地域与空间的纽带, 形象而明了的给予了阅读者无尽的多维空间的想象, 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更好的掌握学习。并且地图的趣味性很强,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哪些地图是高频出现的, 需要掌握的, 以及让同学参与到地图的部分绘制中, 这样, 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能更精确的把握地理的知识学习。

一、关于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所在

地图的存在对于中学生学习地理来说有着重大意义的。首先, 一些抽象复杂的地势在通过地理老师对地图的讲解过程中用坐标详细的展示出来, 再加上多媒体的使用, 地图的立体效果化抽象为立体, 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地图, 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记住盆地在哪, 高原在哪, 哪里是山丘, 哪里是峡谷等等。在此, 通过地图, 学生可以更好的解释一些无法凭空想象的到的原理, 比如:为什么发电风车要建在平原地区;为什么造纸厂要建在河流下游;又珠三角地区又是怎样形成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些都是可以从地图上找到答案的, 通过这样, 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也额外拓展了知识面。 此外, 通过地图, 老师是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人们是如何选择生存地区的, 交通的线路如何建设的, 又为什么要这样建设等原理。最主要的是, 题图可以向中学生完整而有完美的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合理有效地将地图运用到教学当中, 创新创优教学方式

1.用地图将文章中晦涩难懂, 抽象的文字用地图展现

在上地理课的时候, 总会有一些抽象, 晦涩难懂的文字, 将本就有点反应不过来的学生给绕的更晕, 而且一点都想象不出来所读文字表达的场景与内容。长此以往, 学生不仅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地理课也会变得越来越枯燥无味。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老师讲这段极具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同学们都能直观理解的内容, 地图, 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用地图来解说课本上的大段文字, 不仅节约了老师的上课时间, 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会渐渐浓厚, 课堂氛围也会渐渐的变好。

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能力

在中学生的中考地理题中可以看到考试纯文字的题目很少, 大部分是给出地图, 让学生根据地图回答问题, 或者根据题目进行手绘或补充地图, 并且这种考试模式最着新课标的改革, 考试分数所占比值是越来越重。分值越来越高就意味着这种考试题型会成为常规考题, 甚至成为压轴题。可见新课标对学生认识地图、看懂地图、自己手绘地图的能力要求逐年增加, 且越来越重视。这就表明了老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引导学生识地图、懂地图、画地图的能力的重要性。此外,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画地图, 既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又从画图过程中开启了想象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 有利于老师达到教学目的和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 在七八年级的地理课上, 重点讲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地势、地形、河海湖泊、气候形成、人口分布及资源的分布范围等知识。 这里面的知识大多数枯燥无味, 难懂, 但却是重点考试内容, 比如学习长江的相关内容时, 我们都知道我国第一大河是长江, 第二是黄河。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 它的主要干流在我国流经了我国青、藏、川、等11 个省, 此外, 因为长江的地势形成, 长江还分上中下三部分。有关长江的知识一直以来都是考试的重点, 所以这一课就要求学生必须绘画长江干流流经图。 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长江干流流经地图的绘画, 加深对长江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从而达到识图、懂图、画图的能力要求。

三、结语

言而总之, 合理科学的运用地图这种工具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协助作用非常重大, 而且多手段、多方面、多角度的运用地图, 是初中地理教学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今, 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发展, 需要我们有更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去最大化的开发和使用地图, 去最大效益的利用好地图。 这条路还很长, 我们还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发展, 开拓创新。 由此可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合理的运用地图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 2011 (12) :84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篇7

一、地图使用的重要性

1.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

由于地理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地理知识的研究离不开地图。研究地形、地质等需要有图像解释,才能直观地看出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也正是因为有了地图的形象描述,才可以了解中国各省市分布方位等。当课本中涉及气候、降水量等问题的时候,也是依靠地图这一重要工具中各种图形标示以及区域颜色深浅变化来直观反映问题。

2.地图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地理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专业术语过于抽象,当学生听过之后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老师的解释有时只会让学生感觉更加混乱难懂。这时,地图的重要性就有了充分的体现,用图像将术语内容表现出来,学生可以从直观上看清楚老师传授的内容。因而学生会加强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有时他们从中学到的可能会比老师讲授的还要多。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的时间与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3.地图可以调动学习兴趣

地图是由图形与颜色相辅相成、共同配合的有机构成,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直观清晰的图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地图的敏感度会更强,换句话说,也就是地图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从而进行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来补充漏洞。

二、地图教学的实施过程

1.对地图有一个大致了解

在初中生中提起地图来,他们对此并不陌生,但也并非完全熟悉,因为好多人拿到地图后都不清楚如何去看,不清楚每一个标志表示的是什么。所以,在地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图,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先给学生展示一下各种地图如何分类,每一类地图包含的内容。

2.学会如何分析地图

学生拿到地图后,想要得到需要的信息必须学会如何分析地图,因此,对于地图的分析就是地图教学中的第二个任务。对于地图的分析,主要是看图表的四个方面:标题、图例、注释、内容。标题会指明图表所属,明确了一个研究方向。图例与注释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帮助学生分析地图的补充与说明。最后是内容,在内容分析中学生首先要了解地图构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比例尺、图例和方向。因为这三者对于学生遇到的比例尺的大小比较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实际面积判断问题来说都是重要的分析工具。之后,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判断地形的方法,其中主要是等高线与分层设色这两类地形图的判断。由于地形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这些判断分析的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3.在实际中正确应用地图

在新课程中,应改变之前以老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独自分析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实际中正确地应用地图来教学与解决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地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使用不但可以缩短学生用于理解的时间,而且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积极度大大地提升。而且,地图的使用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关注到教师想要其关注的问题上。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应用地图,加强学生在地图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画图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让简单的地图成为学生日常使用的基本分析工具,如果遇到复杂地图,例如铁路、河流等相关地图,教师应结合课本设计相应的简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综上情况可以看出,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了一个重要位置。教学进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理解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地图或者使用、制作地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达到可以独立绘制简单地图并以此分析问题的水平,传授给学生在地理中观察事物变化的方法。

摘要:感官视觉上对于图像的敏感度要比对于文字的敏感度高很多,所以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运用了地图这一教学工具。地图的使用不仅将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物像具体化、实物化,而且它为枯燥的文字教学增添了很多趣味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地图帮助学生深化记忆知识,帮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所以现今的教学研究重点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运用地图来帮助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篇8

一、积极引导,正确识图,以图解史

通过仔细观看历史地图和思考可以形成对历史 事件或现象的直观认识,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日常教 学中,教师要积 极引导学 生正确识图。首先,要养成读图先读图例和注记的习惯。图例即地图中各种符号的简单说明。历史图例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统一图例,与普通地图的常用图例基本相同,但被赋予了历史地图中特有的概念,即对首都、国界、河流、山川等符号以 及历史上 的政权部 族界、诸侯国、郡县、行省等做统一定义;另一种是分幅地图,是对历史地图中所用特殊符号的简单说明,这种图例与地图所要表达的历史内容有着 密切的关 系,如军事路 线、阵地等。注记是地图上文字和数字的总称。正确认识图例和注记对获取历史地图中的有效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读图要正确把握历史地图的主题。历史地图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作不同的类型,类型不同其突出的重点就不同,读图的要求和方法也就不同。如疆域图、路 线图和地形图,分别要重点关注边界、方向和河流山川。

二、图文结合,看图叙史,以图释文

人们常说“史地不分家”,可见历史和地理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历史时,要求记忆的地理方位、地名非常多,但是很多学生都缺乏空间概念,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等缺乏了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适当运用地图,使问题形 象化,就有可能 克服这一 障碍。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引导学生思考“中共中央为什么选定中原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时,如果结合《南线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分析,答案就一目了然:原因之一,国民党军队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对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中原是国民党兵力空虚之地;原因之二,中原的战略位置重要,西扼武汉,东下南京,出击中原,就像一把尖刀插进了国民党的心脏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在讲解三大战役时可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辽沈战役中,解放军攻克锦州后,国军中包括五大主力的新一军、新六军在内的数十万大军就被关在东北,后在黑山、长春等地被一一 歼灭。这次战役被形象地称作“关门打狗”。有实验证明,学生对地图信息的接受时间要比对文字快。这样结合历史地图的讲解更加直观、鲜活,不仅有利于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加深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利用历史地图,还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看图问史,以图学史,借图发挥

结合相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历史地 图,比较、总结相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有利于看清历史事实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 民主政治》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古代希腊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1.地理环境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从地图上看,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多,海岛星罗 棋布。虽然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海外贸易发达,但是半岛上山多平原 少,土壤贫瘠,农业耕作 条件先天 不足。其有限的陆地还被山岭分割成小块,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半岛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即城邦。城邦公民可直接参与城邦政 治,有享有民 主权利的 愿望。由此 可见,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为什么古代中国确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呢?结合《古代中国示意图》也不难看出:古代中国位于大河流域,拥有辽阔的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疆域广大,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比较分析以上两个问题可知,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历史地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还能增强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和比较归纳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篇9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首先, 只有学生读懂了地图才能建立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地图是文字的载体, 通过地图可以表示出不同区域里的不同的地理事物, 这些事物通过地图标示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鲜明生动的映像。初中学生大多都对地图有很强的好奇心, 如果老师能开始就引导学生喜欢地图, 让学生对地图产生兴趣, 就必然能够使学生建立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只有能读懂图的学生才能学得好地理。甚至也可以说, 学生怕学习地理的原因大多都是看不懂地图导致的。其次, 只有合理运用地图教学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科学合理使用地图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 运用地图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因为教师边授课边用地图描绘就能使各种各种的复杂地理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记, 这样在让学生不断获得对地图的感知的同时还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如果说在地理教学中忽略了地图的作用, 只是让死记硬背地理知识那是枯燥无味的, 所以地理教学中必须要使用地图,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最后, 通过地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使用地图就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可视和可感的地图形象, 这个时候他们的空间感受就会逐渐增强。学生一旦建立起相当强的地理事物空间感, 就更容易感受到获取知识满足感。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而且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好教材插图及必备的挂图

首先,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材中有很多的各类型的地图。这些地图都大部分是插附在课文中的, 所以又叫插图。这些插图和教材中其他文字介绍共同组成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整体内容。教材插图不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最佳教学资源, 而且又是最直接的教材。插图基本都是与课文紧密配合, 插图都是有着非常鲜明的主题和重点, 如果在教学中能合理科学使用这些插图就可以有效突出教材难点和关键部分。因为教材插图具有非常好的直观性, 正确使用可以不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而且还可以不断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必须要正确合理使用教材插图进行教学, 突出重点难点。另外一方面教师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去读这些插图, 甚至要求学生去尝试画这些教材中的插图, 这样不但能高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直观性,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控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精选好授课必备的挂图。除了教材中的插图, 教学挂图也最重要的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 所以教师要精选好必备的挂图。精选和使用挂图的时候教师必须遵循三条原则, 一是地理教学中要坚决杜绝只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做法, 必须要使用挂图教学;二是在挂图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挂图的方位和顺序;三是必须要根据地域特点, 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挂图。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好地图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习惯。在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习惯, 告诉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所读图的名称和图例, 还要注意图的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读图, 读图要有重点, 观察地图要学会从多角度分析, 面对地理现象要积极思考, 要慢慢能从地图中提炼出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另外还要要求学生能做到准确理解所观察的地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 教会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让学生面对一组不同类型的地图,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等, 然后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运用这些地图提供的信息去解释。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不断深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 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逐步得以提高。

(三) 积极引导学生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 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画图的习惯。首先, 因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载体, 所以地理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 要让学生掌握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理。其次要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画图的习惯。教师上地理课的时候要要求学生一边看书, 一边模仿绘制教材中的重点插图, 然后利用自己所画的地图进行对文字知识的识记, 只有这样手脑并用才能真正的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井发莲:《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浅见---地图教学》, 《教育与管理》, 2010年第五期。

[2]马志:《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10年第五期。

[3]赵占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九期。

[4]周梦飞:《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新教育》, 2008年第九期。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篇10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作用;运用

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由于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地理教学的目的所决定的。地图能概括地反映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地理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经常运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因而搞好地图基本知识和有关地图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培养学生看懂地图、熟悉地图和分析地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空间概念。离开地图,就无法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所以运用地图培养空间概念不仅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地理教学的特点之一。

(2)通过地图有利于学生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观念和概念。由于地图可以表示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各种性状,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理教学中它就成为最常用的象征性的直观教具,也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地理规律是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的感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想阐明这些规律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地图不仅是联结“地”和“理”的纽带,而且是揭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的钥匙。所以运用地图容易使学生理解这些地理规律。

(4)通过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认识地图主要通过下面三个地图标志:一是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等),二是空间关系(如海陆位置、经纬位置等),三是条件记号(如符号、注记和颜色等)。上述三种标志都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地理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所以运用地图是培养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5)通过地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地图上能看到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地理背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而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6)阅读地图也是学生巩固地理知识的必要方法,地图和地理是“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副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学生不会运用地图,就学不好地理。所以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教学地图是指专供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使用的地图,又称学校地图。教学地图种类很多,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分为①教学挂图②桌面地图(书中的插图、附图,暗射地图和地图册)③立体地图(地球仪和地理模型)。课堂教学地图,也叫讲授地图,通称为教学挂图。它是专门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大幅悬挂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具,地理教师必须正确、熟练、合理地运用教学挂图,这是一个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教学挂图的运用,包括图的选择、悬挂、指图和用图等几个方面。

选图:在中学上一节课一般不宜超过三张,所选的主图必须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同一张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应该尽量单一化,自制的挂图也要力求简明、醒目、美观。

挂图:位置要适当,把图挂在教室前壁黑板的左侧或特制的图架上,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高低适中,不反光不背光;在一节课使用两张以上挂图时,如果图幅大小相仿,又不同时使用,可采用重迭式挂图法,为了对照说明,可采用并列式挂图法,一般在需要的时候才挂出挂图。

指图:教师要站在图的一侧,身体不要挡住地图,不能遮住学生视线;指图要及时、迅速、和语言协调统一、快慢适中,讲指一致,切忌不要指空图;指图要正确规范,指示地理事物在图面上的点、线、面的表现形式时,要准确无误,如城市要指代表城市的符号,不要指城市注记;河流、山脉,要顺着河流的流向和山脉的走向;交通线要由起点顺线到终点;大洲、海洋、湖泊、国家和地区,要沿境界线,指明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范围、形状、大小和分布特点,总之要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方向、发展过程等特点指图,要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指图,时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看图。指图找一个一米左右的废旧拉管天线作指图杆,可按图幅大小调节指图杆的长度,又便于携带。

用图。运用地理挂图说明地理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观察分析教学挂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征、规律和成因时,从图上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图解释教材问题,使图文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挂图为中心,必要时要运用地理略图、桌面地图或立体地图等加以辅助,紧密配合,使学生的用图同教师的用图和讲授统一协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结合起来。用图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选用教学地图。低年级可采用以形象化的符号或标记为主的教学用图。高年级可采用比较抽象的符号或标记为主的教学用图。为了减少学生地理知识的淡化,便于识别记忆,可把讲授的教学内容,用特殊的符号或标记从整体的挂图中分离出来,使之特殊化。总之教师在用图时要周密考虑,精心安排,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避免形式主义,达到提高运用地图的效果和地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小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3]《中学地理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 篇11

思维地图包含八种类型,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交流和思考,也能从中了解学习者如何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人类具有最基本交流语言,如:字母,数字,科学符号,音乐符号,软件编码,国际手语,盲文等。所有这些语言都有基本的认知结构,如排序、分类、比较等。思维地图便是基于这种认知结构,发展出来八种基本类型。因此,更加确切地说“思维地图是用来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相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而言,思维地图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思维地图中的四种图示分析它们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一、联想思维图示

所谓联想,就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概念而想起其他有关的人或事物、概念的思维过程。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质上就是联想。而这种联想的发生机制,可以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解释,即儿童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我们可以用圆圈图和起泡图来展示联想这种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

1. 圆圈图(Circle Map)

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来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先前知识。在圆圈中心,可以使用词语、数字、图画或者其他标志或象征物来表示你尝试理解或定义的事物,在圆圈外面,写下或画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1)对于拼音的巩固。拼音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对声母韵母的区分以及拼读方法和拼读规律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用圆圈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学生学完声母韵母后,可以用游戏的方式,以任意声母为中心词,扩散与之相拼的所有韵母和音节。

通过扩散可以发现“q”与“a”“o”“e”是不能相拼组成音节的。与“ü”相拼是需要去掉两点的。这种用圆圈图整理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趣味性。同时真正让学生区分声母和韵母,掌握拼读技巧。

(2)对于生字词的积累。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圆圈图能更有趣地将具有某种特征的生字进行汇总并整理,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案例:学生学完二年级上册所有生字后,可以在期末复习时让学生整理生字表二中所有“氵”偏旁的汉字。

通过汇总整理会发现,这里所有字都跟水有关,由此学生还可以联想到江、湖、河、海这些之前学过或者没有学过但见过的带有“氵”偏旁的汉字。将它们全部添加整理进去就是一种积累。同样还可以整理“扌”“辶”“上下结构”或者读音“ming”的生字。因为外面的大圆圈没有大小限制,所以可以随时添加,有效扩充识字量。

(3)对课文的总结拓展和写作思路的发散。低年级的

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可以用圆圈图对课本内容进行总结拓展,如一年级上册第4课《操场活动》,通过圆圈图将课本内操场上的活动以及自己积累的课外活动填充到大圆圈中,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写话。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有的……有的……实现由课内到课外语言能力的拓展。中高年级的学生写作文没有思路时,也可以用圆圈图进行头脑风暴,思维发散。

案例:如写我的妈妈,可以引导学生把有关于妈妈所有的信息都罗列出来。

通过思维发散,学生可以在这些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主题进行构思审题。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找到共鸣与写作方向,这样就不会言之无物没有素材写了。

2. 起泡图(Bubble Map,也有“气泡图”的叫法)

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与圆圈图不同,起泡图主要增强学生使用形容词描述特征的能力。中心圆圈内,写下被描述的物体,外面圆圈内写下描述性的形容词或短语。

起泡图可以很好地定义名词,使学生更好地去描绘物体,在对文章的整理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案例:一年级下册的《春雨的色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文章中入手,找出描写春雨的颜色。

通过起泡图对文中出现的颜色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还有哪些颜色?为什么?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状物类课文。如三年级上册的《赵州桥》《翠鸟》,四年级上册的《白鹅》《猫》《母鸡》,都可以通过起泡图进行梳理和延伸。

二、比较与类比思维图示

我们可以从《雪梅》这首诗中看出比较的作用:“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表面上是在比较梅花和雪花,实际上是借梅雪争春告诫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的哲思。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出,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无处不在,那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又该如何进行思维?我们用双气泡图和桥型图来展示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1. 双起泡图(Double Bubble Map)

主要用来进行对比和比较。两个被比较的术语放在两个中心圆圈内,外面单独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被比较的术语间的不同点,中间共同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术语通过对比的相同点。

(1)对形近字、近义词的区分。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形近字,近义词很容易混淆,学生在使用时经常出错,主要是对它们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双气泡图能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两者之间的异同。

案例:

通过双气泡图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区别两个词语在同一个维度的差别。学生如果能将这些形近字、近义词做出双气泡图的话,那无论是在理解上还是运用上都没有问题了。

(2)对课文内容的比较。在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通过双气泡图可以更清晰地梳理文章,在比较的过程中,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具体事件和性格特征也一目了然。同时提炼出了他们的共性是都可以为人类作贡献,这也是文章的升华部分。类似的课文还有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

2. 桥型图(Bridge Map)

主要用来进行类比、类推。桥型左边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按照这种相关性,在桥的右边一次写下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以能够形成类比或类推。

(1)词语的积累。小学一到三年级对反义词近义词的积累量十分大。尤其是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用桥形图可以整理识记这些近义词反义词。

(2)创作。语文是一门优美的学科,桥型图可以助孩子诗意地表达。

一二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看图写话。用桥型图首先可以引导孩子在阅读文本中理解某种语言关系,这种关系外显为某种表达方式(比喻、拟人或某个具体的语言点),并把关键要素分解到桥形图中。然后启发学生找出更多类似的关系,例如通过小草和眉毛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柳条和头发的对应关系。最后从“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句课内原句,根据桥型图对应的关系写话“柳条一丝一丝,摇摇摆摆,那是春天的头发吧?”通过对桥形图中关键字词的重组,再现语言生成的思维过程,为下一步的写话提供范例。

上一篇:失地农民子女下一篇:粉煤灰蒸压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