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共12篇)
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 篇1
一、批评教育的基础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实施批评教育的理论基础。
批评教育是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 从反面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手段。由于初中生天真活泼、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 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完全形成, 再加上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更加的“活跃”和“宽松”。所以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而及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警示, 促使学生去克服和纠正。
2. 教师的爱心
批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错误。只有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批评并理解批评的内容, 才能抑制、纠正错误的行为。所以,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教师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自觉地改正错误。
3. 教师的自身形象与威信
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体育教师树立自身形象和威信的保证。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地去认识自己的错误, 教师的教导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诸于行动, 逐步改正错误实现自我教育, 使批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批评教育的作用
1. 导向作用
2. 驱动作用
3. 矫正作用
4. 警示作用
三、批评教育的策略
1. 参与式
批评教育学生时, 教师每次都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进行, 久而久之, 学生会习以为常甚至产生反感, 达不到教育效果。如果教师参与其中, 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50米练习中, 部分学生会偷懒, 不尽全力。这时, 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进行一起练习, 一比高低, 学生必将倾尽全力。
2. 表扬式
表扬犯错误学生的潜在能力或者特长, 学生会自觉地下决心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一位篮球校队的学生在三步上篮的教学中, 认为自己熟练掌握, 竟然脱离集体, 去投篮。这时, 教师表扬他的篮球特长并让他做“助理教练”, 他会欣然接受, 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3. 宽容式
宽容可以给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中学生十分需要理解和尊重, 恶语批评的结果往往刺伤了学生的自尊, 使他们失去自信, 产生自卑感、孤独感, 形成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不满以至逆反心理。如教师在某个特定时刻, 请同学到教师旁或一个指定地点休息, 实际进行的是行为限制和冷静思过。
4. 幽默式
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往往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的情况, 教师一般会采取让学生跑圈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效果一般。这时, 教师提醒学生, 说:“你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一学期下来, 你必将成为本校的长跑冠军”。这样, 学生在笑谈中加深了印象, 接受了批评教育。
四、批评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
1. 要实事求是, 力求准确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当他们犯错误时, 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 了解事实真相, 搞清批评对象的问题和原因所在, 抓住问题的本质, 实事求是的进行批评教育。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 要力求准确, 切忌扩大外延。将事情过分夸大或者否定学生的全部, 批得学生一无是处。按照学生的话说“谁不想改正呢?”“谁不想争优秀呢?”。
2. 要选择适当的环境
一部分教师喜欢当众训斥学生, 而不管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丝毫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应该选择一个单独的环境指出错误的危害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减轻, 反而容易虚心接受批评教育, 纠正自己的错误。
3. 要有针对性
新课标中, 要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切实摸清学生的个性心理, 抓住薄弱环节, 对症下药巧批评,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批评是心理互动的过程,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待批评的心理也不一样。例如:女同学的错误, 不宜公开、激烈的批评, 可多用暗示;性格不同的不一样, 对性格开朗、反应敏捷的学生要进行直来直去式的批评, 三言两语直切要害;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 要婉转, 不能太直接、措辞太尖锐。
4. 要注重引导
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 而应指明“对”的方向。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的是引导而不是批评, 侧重的是正而不是误。
5. 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
体育教师常对体育骨干、班干部有意无意的偏心, 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这种不公平的处理方式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埋怨, 同时这些受到“关照”的学生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 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产生自私自负的心理, 不关心集体的缺点。因此,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
总而言之, 体育教师在批评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建立威信、坚持原则、严格要求,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不同地点采用相应策略, 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批评而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 篇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它以关心同志、爱护同志为出发点,指出党员干部存在的缺点或错误,最终达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自我净化提升的目的。作为一名新时期党员干部,应该传承这一优良作风,勇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保持党员个人纯洁性,推动党组织保持先进性。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优良传统和现实要求 接受批评是评价管理者是否贤明的文化传统。批评即是封建王朝时期的“纳谏”。“闻过则喜,纳谏从流”是人民对执政者的赞扬。古代帝王臵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邹忌讽齐王讷谏》就是讲述的邹忌讽谏齐王,让齐王听进去意见的故事,齐威王虚心听取了邹忌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的意见,制定了赏善罚恶的进谏政策,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中最富庶的国家。相反,《召公谏厉王止谤》一文,讲述了厉王不听召穆公意见广开言路,反而杀掉批评厉王的人,让人们不敢说话,最后仅仅当了三年的厉王,就被人们放逐到彘地去了。历史上能倾听忠言逆耳之言的,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最终造就了大唐盛世。像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等因为偏听偏信而造成重大决策失误,从而导致亡国的例子也不少。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领导干部,要有乐于“纳谏”的精神,让奉承的话弃之于耳外,敢于听一些“刺耳”的意见,并把这种意见当成自我提升和纠正的重要途径,不因“良药”味苦而拒之。
人与人品格高低最终取决能否自省。自我批评即是自省。《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周恩来总理在工作中不仅经常主动地检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还将错误告诉周围的同志,让他们时刻监督自己,以自己为“镜”。“活着的孔繁森”杨善洲同志在推行家庭承包制过程中,曾经批评过一些积极主张推行家庭承包制的同志,事后不仅勇于承认错误,还主动公开在大会上作检讨。人和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到后来每个人都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可能就差在每日的反省与践行上。三省之人每日在小事上都不放过,一点点丈量,日日修正,一辈子下来,离大道也差不了太多。但是随性飘荡的人,今天差一点,明天偏一点,日子久了,一回头才发现:自己什么时候走出了这么远呢?所谓“反省”,既是反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更是在临每件事、每个人的时刻省察自己,让自己面对人和事的每一念都保持警醒,使很多错误与不当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天,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三省吾身,自省追求、信念、情操。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管理干部的成功实践。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就是要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以前的错误不讲情面揭发,以科学态度分析批判,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回顾党的历史,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自觉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武器,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八七会议”批评党内右倾错误,后来才出现了“红旗漫卷西风”的革命高潮;井冈山时期,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思想、对红军内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批评;遵义会议危急关头扭转“左”的错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延安整风运动更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成功典范,通过严肃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初的整风、整党,以及后来的“七千人大会”等,都比较好地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解决了当时党内思想、作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拨乱反正,以及近几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等,都贯穿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求。九十多年党的建设实践充分表明,无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怎么变,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传统决不能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和勇气决不能丢。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异化必须高度警觉
近年来,现实工作中,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嬗变,有被淡化的倾向,甚至走了调、变了味,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宣传,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论功和自我论功。
批评变成了歌功颂德腐化了政治空气。回头看看历史,封建传统的君臣制下,君主多有邀宠之近臣,谄之媚之,淆乱视听,令君主昏庸,终害于国政。近几年,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工作心态影响下,党内也悄然兴起了一种否定之否定式地批评,经常在组织生活会等需要相互拉拉膀子、扯扯袖子的时候,听到的总是诸如“工作积极性太高,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对工作一丝不苟,要求过于严格”、“对待家人朋友严格要求,有些不近人情”等批评。咋一听感觉不出什么:针对个人实际,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但一细想,会发现这是在歌功颂德、是在正面表扬。究其原因,一些同志患得患失思想严重,心存顾虑,批评上级担心领导让自己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担心失去大家的支持。尖锐批评不可行,温和批评也不可行,沉默的无声批评仍然不可行,那就只有歌功颂德了。批评是为了团结,一团和气、好好先生、不敢批评的团结是不牢固的。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讲原则,对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姑息纵容,必然积小过为大失。
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标榜使人走入了歧途。有些党的干部是这样批评自己的:“脾气急躁,心直口快,对工作只要求结果,不考虑过程中的困难,恨铁不成钢。自己说完就忘,但还是无意中伤了一些同志的心。”“理论学习不够,虽然也读了不少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方面的书籍,但结合实际少,遇到具体问题有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手。党性修养不够,自己比较注意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但对社会和党内一些不良现象有时不敏感,有时又缺乏斗争的勇气。”看起来问题说了一大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自我批评少了敢于自我揭短的胆略和心胸。中国人历来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这种让自己在众人面前说自己不足、缺点的行为在有些党员干部眼中无异于是在“出自己的洋相”、“打自己的脸”,所以常常会把问题当做成绩去讲,将缺点包装成优点来说,让所谓的自我批评、自我揭短看上去更像是一场明贬暗褒、隔靴搔痒的自我标榜。时日一长,小问题发展成大错误,小伤口捂出了大隐患,这种保了“面子”失了“里子”的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人有缺点很正常,出现“丑”和“短”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摆正心态,打消顾虑,做到“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保持纯洁和先进 “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是干部必备的胸怀。富兰克林说:“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1949年,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十二条精髓之一,就是“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讨论”。习总书记也指出:“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胸襟气度,党走到今天,更需要党员干部有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的宽广胸怀和担当精神。“打开窗户说亮话”“敞开心扉给人看”“事无不可对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 领导干部当有如此容人容事的气量、敢于直言的担当,对于自己的问题摆上桌面,敢亮丑揭短,诚心认领;对于别人指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他人身上的问题,直言不讳、帮助解决。“人心齐,泰山移”,人人都有坦荡心胸、磊落情怀,大家合起来出谋划策,这样的班子才能有力量、有威信,才能攻克任何坚无可摧的“碉堡”。“话是开山斧”,说开了,说透了,才有共鸣共识。要真把所有的问题都摆到桌面上,也要讲方式方法,要摆得其时,言当其时,言当其是,让人得要领,受教益。要“敢”字当先,敢说批评,敢听批评。在党内,不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不论是谁,只要有问题或错误,都应大胆指出来;领导和同志之间应当襟怀坦荡,敢于接受批评,有些问题和错误自己没意识到,有同志提出来正好予以改正;要以善待人,批判缺点的目的在于救人,既要抓住作风弊病,也要帮助别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亦是一门艺术,要讲究说话技巧,运用得体,让批评收到成效。
“把自己摆进去”是修身不可或缺的勇气。2013年,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狠刹奢华晚会之风,山东省委提出“三个摆进去”把矛头对准自己,中纪委开展纪检监察系统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都表明了一个道理:把自己摆进去,才能把问题找出来;勇于向自己开刀,才能及时为自己治病。那么如何把自己摆进去?必须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的私心杂念,实事求是,出于公心,既要勇于自我批评,深刻剖析,不马虎敷衍,不文过饰非,亮亮丑,排排毒,又要开展诚恳的自我批评,红红脸,出出汗,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要主动揽镜自照,以群众期盼为镜、以焦裕禄精神为镜、以史为镜,自觉晒问题,具体摆问题;要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和党性,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持有偏见,也不能心有余悸,而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把自己摆进去,不是摆样子,不是摆虚浮的形象,不是摆给别人看,不是摆拍摆照,而是要沉下去、潜进去、融进去。
“以自我批评革新进步”是干部彰显人格的途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在今天仍然像汉武帝时一样深刻地警示着我们,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哪我们个人、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取决于我们是不断放大自我尊严需求、自我价值肯定,还是保持谨小慎微、勇于承认不足、敢于自我批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个人需要不断正视自己、革新自己,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比如孔子每天从“替人办事有未曾竭尽心力之处吗?与朋友交往有未能诚实相待之时吗?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有尚未认真温习的部分吗”三方面反复检查自己,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毛泽东同志敢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延安整风运动后期公开向被整错的同志赔礼道歉,1962年1月中央工作扩大会议上对造成三年困难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造就了一代伟人。工作也需要不断反思革新,社会也需要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才能健康持续进步。五年来,也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反思现实、反思工作,才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一个有一个难题。比如正是反思到了XX发展底盘不够牢,才明确一年一个工作重点推进交通、城镇、市场主体建设的思路,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绿色致富夯实底盘;正是反思到了XX山高路远,群众办事难、买卖难,极度生活困难情况突出,才催生了“干部结穷亲”、“农民办事不出村”、“农村信息赶集”、“行政时钟”;正是反思到了XX发展环境不优,才催生出了“五个严禁”“四个不允许”“三个一律”及“干净自强”XX精神,优化政治生态及发展环境;正是反思到干部不想干事、不敢干事,才催生出了“免责清单”“干部能上能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常常反思:组织和领导交给的任务是否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出了亮点?下步还应该做出哪些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上、行为上都受到经常性洗礼!自我批评不是简单地回首过去,更重要的是改进不足,促进未来的工作。自我批评以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使人格不断趋于完善,让人走向成熟;也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过失和问题,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过失,推动工作朝着健康方向不断进步。
素质教育中如何运用批评教育策略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批评教育 建议
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是一种客观存在,智慧、合理的批评教育符合客观实际需要。但是,目前不少学校对素质教育认识偏颇,将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对立起来,在这方面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学校甚至禁止老师使用任何批评类的语言;而且这已经产生了消极影响,不是常看到关于学生因迟到、未完成作业、与同学争执等小事受到老师批评后,做出过激行为的新闻报道吗?古语说得好:“严师出高徒。”素质教育并不是放弃严格教育,更不是不需要批评;而是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单向训斥,需要的是讲究批评智慧,讲究批评艺术,对学生善意的提醒和友好的建议。本文就现代素质教育中的批评教育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适当的批评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我们不要忽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根本是育人为本。科学地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不仅不会伤害学生,反而会成为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一种动力,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素质教育中运用批评的几点建议
什么是批评?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批评源于一个希腊字,意思是作出判断’;因而在广义上来说,批评就是判断。”“作出判断”,应该是批评的本质属性。批评通常是指对人们不正确看法和不良习气的揭露和纠正。批评有助于认识、发现和暴露问题。但问题的认识、发现、暴露却并不意味问题的必然解决。因此,批评发挥功能的前提是对批评功能的充分认识及对其使用限度的合理把握。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未来,应是全面的和动态的。除了表扬之外,批评也是一剂良药,我们要用爱和智慧让学生既接受批评又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1.以尊重为前提,公平公正为基础。有效批评的基础是公平公正。批评对任何人既不能偏袒也不能惩罚过重,不能带着情绪批评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在学生眼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并非易事。现在的学生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很强的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一般来说,批评的言词不必一律委婉,必要时当然可以严厉,但态度必须平和、严肃而不应冷漠、强硬,更不能采取变相体罚、辱骂训斥或挖苦讽刺等侮辱人格的做法,使之当众出丑。
2.注意方法,不能成人化、模式化。批评有法,但无定法。由于学生各自的成长道路存在差异,性格、气质、家庭条件等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情况,充分了解批评对象的特点,因势利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批评才会有针对性,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达到批评教育的最佳效果。
3.批评前要弄清原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必须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知晓学生所犯错误是有意还是无意,明白此事时情有可原还是理不可恕,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处置。
4.目的明确,不接伤疤、翻老账。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乐于追求上进的,都想改正错误,只是因为自制力差,有时难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批评学生时,不要揭学生的旧伤疤,或新帐老账一起算。分析错误时,要喻理于事,切记小题大做、夸大错误的性质。而应就事论事,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启发学生去反省。否则易激起学生的反感,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5.“爱”字当头,以“情”相融。“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怀着爱意和理解,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易于接受,让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地帮他,从而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是爱他的,批评是正确的,自然会心服口服接受批评,并努力地去改正错误,规范行为。
6.选择时机,避开他人。时机不同,则效果不同。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及时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此,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冷处理或热处理的方式。一般来说,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只要有其他人在场,即使是老师的态度再诚恳,批评的方式再温和,也会让学生感到伤面子。因此,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进行。
7.不要动辄就叫家长。现在的学生都希望给自己的父母留一个好印象,他们偶尔犯了错误,最怕让父母知道而对自己失望。这样的心理无疑是善良的,我们必须给予爱护。须知当学生做好孩子的“梦想”被老师给无情摧残后,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因此我们要慎叫家长。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与智慧、艺术、适当的批评教育手段统一起来。我们要用爱和智慧创造更科学、更理性、更文明、更合法、更合情的批评,使学生敢于面向批评,有勇气接受批评,性格更完美,情操更高尚,使他们在和谐教育中成为我们新时代的全新小公民。
表扬与批评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篇4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确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教育绝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参阅相关文献,谈谈表扬与批评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一、表扬方式为主导
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成功的夸奖,在成长过程中,受表扬多的孩子往往容易取得成绩,但也需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性。
1. 善于表扬。
老师应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审视学生,善于发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在表扬中说服教育,效果会更好。在表扬学生时,应该态度诚恳,语言亲切,眼睛应注视学生,切忌面无表情。
2. 及时表扬。
对学生的表扬要及时,以强化刺激,不能时过境迁才表扬,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否则,表扬会使学生莫名其妙,这样的表扬不会有好的印象,更谈不上起到教育的作用。
3. 乐于表扬。
对学生的表扬应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小学生的行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需要表扬学生。须知良好的品质与大的成绩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与环节组成的,要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是不现实的,而只要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顺利转优,老师就应乐于表扬学生。
4. 真实表扬。
为了表现自己尊重学生,不论回答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老师总是表扬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赞美之声络绎不绝,一声声的表扬看上去是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可这样的表扬会让学生沾沾自喜,滋生自满情绪。陶行知说过,当我们在赞美学生如何“了不起”时,要想一想他是否真的“了不起”,不要忘了,我们该做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5. 具体表扬。
表扬越具体越好,如学生这次作业字写得端正,应表扬“你今天做作业字写得很好”,而不是表扬“你真用功”、“你真聪明”,如果笼统地表扬,学生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行。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小孩在受到某些表扬后往往会“翘尾巴”。
6. 多样表扬。
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故老师应因人因时因地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有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可以发笔记本或钢笔以示奖励,等等。
二、批评教育为辅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说过,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不批评,放任自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往往会事与愿违。
提起批评,在人们的脑海中有一种固定模式,那就是教师异常严肃,对犯错学生训斥一顿,学生因慑于老师的威严而收敛。这种批评方式老师们常用,原因是能“立竿见影”,杀鸡儆猴,但这种速效就像西药治病一样,副作用很大。常用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情感由敬到怕、由怕到烦、由烦到恨,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对此学科失去兴趣。因此,老师、家长要善于分清是非,注意掌握技巧。
1. 以理服人的批评。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小学阶段也正是培养他们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事实为依据,用道理以启迪,“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老师要以“爱”为核心,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用和风细雨的手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千万别带有个人偏见,采用粗暴手段。
2. 有的放矢的批评。
学生的个性特征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在教育过程中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对自尊心强的要用“商讨式”,对上进的要用“鞭策式”,对不思进取的要用“鼓励式”,对学习拖拉的要用“触动式”,对好胜心强的要用“冷处理式”。总之,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矫正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错误的性质及危害性,进而引起内心的自责和内疚感。
3. 合适时间、地点的批评。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在批评时应当选择合适时间、地点,目的是既要达到教育作用,又要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考虑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底线是保护他们追求进步的自尊心。
总之,小学教育既离不开表扬,又离不开批评,需要两者结合,而且讲究方式、方法和艺术性,这种艺术全靠为人师者在工作中揣摸,与时俱进,就像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一样,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小学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 既离不开表扬, 又离不开批评, 需要两者合理结合, 而且讲究方式、方法和艺术性, 这种艺术全靠为人师者在工作中揣摸, 与时俱进,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教学中的批评艺术 篇5
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初级中学邢保红
关键词:尊重学生运用策略乐于接受
内容提要: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了错误,老实的教育就离不开批评,但批评不只是难以入耳的言语和粗暴的体罚,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依据,阐述了教室在批评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它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正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些教师对学生总是大声的呵斥、粗暴的体罚,认为那才是教育。殊不知,学生好学、自信、乐观、豁达,甚至创造力往往就在这种教育中走向泯灭。那么,对于犯错的学生我们就不批评了吗?不,要批评。只是批评时要讲究方式。因为批评也是一们艺术。
一、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所以当你在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犯错而批评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认识错误而改正错误。像那种指责学生“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的 恶意伤害绝不能再出现。我们班有位同学经常迟到,多次提醒也不见效。又有一次,当正在讲课的我被门外的报告声打断时,又是他,一股无名之火腾然而起,打开门只见他背着书包、头发凌乱、喘着粗气难堪地站在门口,这时我立刻压下火气,以温和的语气对他说:“快到座位上去吧”。接下去又对同学们说:“我们一看就知道XX同学是一路跑来学校的,他想尽快赶来上课,一定是什么原因使他耽搁了,但他没有在街上逛到下课,而是跑着赶来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当时同学们都很理解老师,也很理解XX同学,于是掌声经久不息。第二天乃至以后的XX同学再也没迟到过。其实我的那番话不仅仅是为了激励XX同学,还想以此告诉班上同学老师是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只有在人与人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之花才会尽情绽放,快乐地接受阳光与雨露。
二、批评要运用策略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时也像军事家作战一样,需要运用策略。实践证明,老师别出心裁的批评教育方式要比劈头盖脸、当面指责的效果要好的多。还是我们班,有位留级生,成绩差、个子大、脾气犟,经常在班上欺负其他同学,大有在班上称王的意思,其他同学是 敢怒不敢言。了解到这个情况,我没有在班上指名数落他的百般不对,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真诚地对他说:“XX同学,老师现在有个难题,你能帮我解决吗?”他疑惑地看着我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我现在需要一位得力助手帮我搞好班级工作,这位同学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深得同学信任,老师经过考虑认为你最合适,你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听了我的话这个同学低下头脸红了。但他随即信心百倍地对我说:“行,我不会让你和同学们失望的”。接下去他不但不再欺负同学,还经常吃苦在前,热心帮助同学。连成绩也慢慢赶上来了,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真正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把表扬和批评有机的结合,表扬中有提醒,批评当中有鼓励。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运用自己的聪明头脑,探索出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去扫平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羁绊之石,让他们顺利前行。
三、批评可以使用适当的惩罚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教师就应该使用惩罚。”恰当的惩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应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受到惩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这样孩子就能从心理上接受惩罚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进而改正。魏书生先生的惩罚措施是:罚唱一支歌,罚讲一个故事,罚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具体的惩罚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择。我们班原来有一个同学有不交作业的习惯,屡说不止,后来我就联系他的妈妈,让她吧刚做好的午饭藏起来。在他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时,迎接他的却是空锅冷灶,就在他暴跳如雷埋怨妈妈时,我出现了,告诉他说:“你身为学生不交作业,就和你母亲不给你做饭一样,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只不过前者影响你的成长进步,后者是影响你的正常发育,损失都不小。”那个学生知道自己的过错会造成不良后果后,努力改正了错误。如此让学生亲身体会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去改正,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
老师对他的罚中有爱,爱中有罚,罚的恰当,爱的深沉,从而立志改正错误,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家长和老师。
四、批评要有幽默感
每个学生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时我们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过于苛刻,要付出真心、诚心与爱心,要运用自己的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感染。特级教师于漪发现班上一个学生写作文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当面指正后仍不见效。便在一次作文辅导课上捧起这个学生的作文读起来,一气读了几百字,脸都涨红了,同学们让他停一停,于老师摇摇头说:“我不能停,要忠于作者的意愿。”使那位同学真是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从此改掉了这个毛病。由此可见“乐于接受”比“强迫接受”效果要好。孔子名言:“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让我们来重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位学生都有光辉的未来,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和创新出灵活的批评手段,以批评这门艺术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好学、自学、乐观、豁达、创造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当代教育学》《新乡教研》《教育时报》。
作者简介:邢保红,出生于1975年3月,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毕业于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后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本科专业,学士学位,现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并致力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研究。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中心校
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 篇6
一、关爱与尊重:班主任行使批评权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夏丐尊也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班级工作的重要性。
1.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社会规范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的深深鞠躬;气候突变,当我们感受寒冷或炎热时,是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或搬去一台电扇,洒上一盆凉水帮助降温;中秋节到了,托班长买上一些学生喜欢吃的糖果、点心,送给每一位住宿生;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全球气候问题,NBA总决赛;在课上和班级管理上,发扬民主作风,不把自己的话当金科玉律,心平气和的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并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批评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宽容的给其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激发其奋发向上,努力改正……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真正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的尊严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应该看到,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人格的意义,并懂得了尊重人格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2.学会尊重学生的感情
青少年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伤了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心。 学生特别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老师。中学生早恋是班主任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而教师对微妙的男女生间的关系也特别敏感。我任初二(6)班班主任时,刚接班,就听有些老师说,你班的某某某以前与某班的某某某关系比较密切。当时我想,作为一个新班主任不能毫无根据的就与学生谈这一敏感问题,等观察观察再说。过了一段时间,果然发现我班这一女生与邻班一男生有意无意地在一起聊天。其中有一次,两个人看见我就躲开回班了。后来我发现我班的那位女生一看见我就有不自在的感觉,我想必须打破这一僵局。但是我并未与她谈及男女生关系问题,而是找她了解一下她初一时的学习、工作情况及家庭情况,并问她对新的班级有什么建议和设想。也许出乎她的意料,也许这一谈拉近了距离,以前见面时的不自在不存在了。一个月以后的一个休息日,我从城里返回,在坐车时,恰好遇到这女生与邻班的那位男生一起乘坐同一辆公交车,上车时他们并未发现我,当我下车时,他们看见了我,我也看见了那女生尴尬的神情。星期一上了一天的课我什么也没说,星期二的课间,我看见这女生时问道:“你想跟我聊聊天吗?”她说:“我都等了一天了,我知道您就得找我。”经过谈心,她告诉我,她只是对这男生有一定好感,愿意与他在学习之余谈论一下课外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我看得出,她象所有中学生一样忌讳说这是早恋,因此,我尽可能回避这两个字。我说:“我能理解你,因为我也有過中学时代,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中学生主要的精力是学习,你要学会对诱惑说不,就象面对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根据自己的财力,要分清主次,该放弃的必须放弃。”最后临走时,我对她说:“我觉得你是个有能力的孩子,我相信明白人不做糊涂事。”事后,我又找了邻班的男生,也从信任的角度告诉他,真正纯真的感情应是经得起考验的,应以学习为重。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了劝告,如今这两名同学都已升入了理想大学。有一次在街上见到我们班这位女生的母亲谈及此事,她对我说:“我的女儿说我们郑老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很尊重我们,所以我愿意和他交流。”
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的感情是纯洁的,不能见风就是雨,更不能任意践踏。如果我们都能够尊重他们的感情,同时用恰当的费事给予正确的引导,是能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反之,如果认为“批判”就是疾风暴雨,就是毫不留情,那么就有可能由于不尊重学生的感情而伤了学生的心,那是很难补救的,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二、严师、慈母、挚友:三位一体批评权行使更有效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要尽可能把严师、慈母、挚友的角色融为一体,促使批评教育权的行驶更为有效。
1.严以“刚”行,批评权更有针对性
我认为“严”除了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外,还应是要求教师要以针对性的手段来施以“刚性”的教育,即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要求与措施。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用心去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理,使他们在爱护、信任的气氛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接受老师的劝说,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开启他们闭锁的心灵,并把班主任的劝说、要求等转化成信念,并逐步付于行动。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翻阅学生档案、审查原班主任的评语、与原班主任交换意见了解情况,尤其是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特征等,使自己做到对新任教的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以便确定对每个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另外,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先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及教育情况,结合社会、家庭一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样,你的班主任工作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2.理智忍让,以慈母心播撒爱心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多一份“慈母心”。记得那是去年的一天,学校定于上午第二节课在我班举行思政观摩课,执教人正是我。我刚抬脚跨入教室,便被门头上方垂下的一段电线给挂了一下。教室内立刻爆发出一片笑声,肯定又是哪个“冒失鬼”的恶作剧。此时,坐在教室后面的领导、教师紧盯着我,看我如何“收场”。我定了定神,沉稳地走上讲台,拢了拢挂乱的头发,然后笑着说:“同学们看到了,今天我们是在‘戒备森严’中上课的!不是吗,门口都拉上了一道电网!”教室内立刻又响起了一阵笑声,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得到了缓解。结果,这堂课上得很成功。下课后我并没有追查恶作剧者是谁,可是到第三节上课时,我发现电线已经接好了。
3.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他们的挚友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初登讲台,学生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心里清楚,那神情分明是说:“你能行吗?”很快我便以严谨而扎实的教学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我常邀学生谈心,一起读书评报,一块打球、下棋。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差生的进步就是在与我下棋的过程中被我“和风细雨”般感化的。
我们常说:“兄弟姊妹间,衣袖手足情。”如果把这种感情融入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开展班级工作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总之,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对学生严于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是我们当代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及艺术。严师、慈母、挚友,可称得上是当代班主任的最佳形象吧。
总之,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行驶,并非依法执行一般简单,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同“警察与小偷”,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情感交流与心灵碰撞的过程,因此,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行驶一定要建立在关爱与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一定要“严而有道”、“慈而有度”、“友而得当”,唯有如此,“情感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才能顺利贯彻!
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 篇7
一、表扬为主体, 批评为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获得老师的认同对于他们来说, 有着非凡的意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希望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 在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就显得格外重要。表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身定位, 并且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表扬为主体, 批评为辅。批评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批评可以及时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并且在指出之后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调整心态。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以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
二、如何更好地应用表扬和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需要表扬和批评, 但是表扬也不可以不分轻重不分原因。所以, 在做到有效合理地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 也需要很多方法, 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教育。
1.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小学阶段, 教师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更了解学校, 从而适应学校, 学会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从而更多的发现学生的优点,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必备的素质, 只有具有这种素质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优点并加以表扬, 以达到更好的表扬效果。
2. 表扬要多面化, 维持公平公正。现阶段, 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心中的“天平”, 不能将一碗水端平,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老师就是公平的象征, 学生会对教师有一种崇拜心理, 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公平公正的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 或是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扬或是批评时, 学生心中的教师形象就会变得暗淡。因此,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主动维持公平公正, 从而保证一个合理的多面是表扬教育。
3. 表扬力度和程度要合理。小学阶段的孩子内心是很单纯的, 有时候教师的适当鼓励确实会对孩子产生相应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表扬的力度不得当都会导致问题的产生, 如表扬的力度过重, 对孩子的表现太过夸大, 会导致孩子产生自满自负的心理, 这样对孩子未来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表扬过程不清晰表扬的力度不足, 会导致孩子产生比较心理, 从而导致落差感, 会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导向是不对的, 对孩子的未来更是有着负面的影响。
4. 表扬形式具体化、多样化。单单的口头表扬有时对孩子影响力不足,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性单纯。因此, 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实物表扬对孩子进行鼓励。例如, 在我们眼里一支笔一个本子不足为道,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 那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这种激励鼓励下可以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向好的方向努力。因此, 教师可以让表扬的形式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
5. 适当合理的批评。在教师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之前, 需要保证问题的真实性。也就是说, 批评孩子之前要有理有据, 不可以一发生问题就对孩子进行直接批评教育。小学阶段的孩子内心是单纯而脆弱的, 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对孩子内心的保护。并且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说话方式,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 切忌咄咄逼人的职责。批评教育是对孩子的指正, 因此批评教育必不可少, 但是同样也需要合适的方法, 以保证可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进行表扬批评教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孩子内心是很单纯也是很脆弱的, 因此一个良好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所以, 在教师对孩子进行批评表扬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再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表扬和批评教育过程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沟通基础之上的, 因此教师应该与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孩子的年级尚小, 不懂得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 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 多去思考孩子会怎么想, 为什么会这么做, 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因此,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形式, 更是一种现阶段的需要, 因此进行良好教学对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
现如今, 教育有了更大范围的普及。因此, 人们更注重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 注重的是对孩子内心和情感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 所以这一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孩子的心性单纯, 希望被人们赞赏和认可, 因此应该注意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管理方式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教学力度, 注意二者有效合理地解决,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 不难发现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逐渐转型。现代人们更注重对孩子心理层面上的指导和教育, 从而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在实践中也可以发现, 对于孩子的教育单单只有批评或者是表扬是不够的, 还需要将这二者进行结合, 进行合理的比例分配,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针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 教学方式更应该严谨慎重, 对如何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表扬和批评方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表扬,批评,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袁臻怡.表扬与批评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2, (15) :183-184.
[2]肖新兴.表扬与批评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1, (14) :201.
[3]胡会玲.小学生教育个案分析[J].读写算, 2015, (29) :60
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 篇8
一、弗莱与U型结构
诺思洛普·弗莱在其新作在《伟大的代码——圣经和文学》一书的第二编“类型的序列”里, 以“神话”为标题展开了对圣经叙事的讨论。他认为, 整部圣经大体上呈现一个“U形”的叙事结构:“把整个圣经视为一部神圣喜剧, 它显然被包含在这种U型故事框架之中。开篇的《创世纪》讲述了人类失去生命树和水, 而最终又在《启示录》末尾重新找到他们。”中西方文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小说的叙事结构与《圣经》这一文学模式遥相呼应, “而文学评论的功能和任务便是揭示文学与神话、仪式及其模式的联系”。
自从八十年代原型批评理论传入中国以来, 一大批学者和专家在运用弗莱的U型结构对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分析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U型结构的运用情况分析
1、《圣经》“心灵救赎”主题的U型结构模式的运用
李孝德和邵平和在《宗教和现实之间的钟摆——析<圣经>对<复活>结构、人物等因素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复活》中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经历可以用弗莱在《伟大的代码——圣经和文学》中提出的最经典的结构——U型结构来分析。作者把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经历总结为“单纯——堕落——反省——复活”这四个环节。这篇文章论述过于简单。冷和平和姚辉在《论<圣经>的叙事结构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一文中结合英国的社会和历史详细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在鲁滨逊的精神救赎方面具有的典型的宗教结构形式。这篇论文结构清晰, 论据充足, 是一篇对U型结构运用自如的一篇优秀论文。
杨荣广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 揭示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这篇论文是对弗莱的U型结构的合理运用。
赵晴的硕士学位论文《劳伦斯三部作品中的圣经原型》第三章详细分析了劳伦斯三部作品《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的原形结构, 并总结出三部作品中“堕落——死亡——新生”这一与《圣经》的结构模式相似的U型结构。赵晴认为作品中的原型主题与U型结构揭示了作者劳伦斯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新生的憧憬和对工业革命的憎恨。作者总结的这三篇文章中的U型结构与弗莱提出的U型结构形成阶段性以及整体性照应, 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在对复杂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 学者采取跳出《圣经》的救赎模式, 而总结出类似U型结构的模式和倒置的U型结构模式。
2、倒置的U型结构模式的运用
在《奥康纳小说对圣经叙事结构的缓引与变异——倒置U形叙事结构的运用》一文中, 殷雄飞在分析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时借用圣经中的倒U型叙事结构, 得出老祖母负罪——赎罪——得救的过程。同时, 他发现奥康纳的小说中救赎阶段比较短。这篇文章的分析详细而流畅,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论文。黄麟斐在《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研究》第三章中着力分析辛格作品中的人物原型、主题原型和叙事策略。他指出, 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叙事采用了圣经中的U型和倒U型叙事结构。
3、U型叙事结构模式的运用
在《<皆大欢喜>的U型结构及其建构基石》中, 作者宋婷分析了弗莱的U型结构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与《圣经》的关系, 并指出莎士比亚的作品结构和《圣经》的叙事结构的共同点——U型叙述结构模式。她指出, 《皆大欢喜》中的三条线索会合于亚登森林, 实现了作品“和谐——不和谐——暂时和谐——不和谐——和谐”的U型结构。这种分析方法是对U型结构的一种合理变形,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的马艳对《所罗门之歌》的分析方法也值得我们参考。马艳在分析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时, 提出其“始于飞翔止于飞翔”的U型叙事结构是圣经中U型结构的变体。作者马艳在分析《所罗门之歌》的具体发展阶段时, 借助希腊神话以及非洲文化扩展论文的深度和文化内涵。这篇论文对弗莱的U型结构灵活运用, 是此类作品中的杰出之作, 也应当成为写作此类论文时的一个方向。
李明轩在《尤金·奥尼尔的宗教观:从圣经结构原型角度解析<天边外>、<无穷岁月>、<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第一章分析《天外边》中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及圣经圆形结构在主要任务经历过程中的体现。李明轩指出, 《天外边》是奥尼尔早期的成熟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 悲剧结构和喜剧结构交织在一起, 形成喜剧复杂的风貌。
作者郝一昌在分析《织工马南》中塞拉斯·马南这一人物使用了《圣经》中的“回头浪子”这一原型;而在讨论塞拉斯·马南身上的U型结构时, 作者又细分为三个层次, 即物质生活环境和条件的U型, 经历精神生活状态包括宗教信仰上的U型历程以及塞拉斯马南其个人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上的U型变化。这篇硕士学位论文对乔治·艾略特的信仰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分析了U型结构模式在《职工马南传》中的具体运用情况, 这些解析是详细而具体的, 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运用U型结构分析的文本中西方文学作品居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则比较少。笔者以为其中的两个原因分别是, 第一, U型结构是弗莱在读圣经时提出的结构模式, 而圣经是基督教文明的源泉之一, 对西方文学的影响直接而深远的。第二, 圣经的模式涉及心灵的救赎, 而在当代中国的文学史中,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内心世界, 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被允许的。可以直接运用圣经模式分析关于心灵救赎的文学作品则相对比较少。宁夏大学的胡笑梅运用U型结构和倒置U型结构对施蛰存的《梅雨之夕》的分析是国内运用U型结构的论文中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胡笑梅在《<梅雨之夕>的U型和倒置U型的原型叙事结构》一文中, 对施蛰存的《梅雨之夕》中的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U型的叙事结构。同时作者还提出, 《梅雨之夕》在其文本之下还隐藏了一个以“反英雄”的小人物为主角的倒置的U型叙事结构。这篇论文采用的文本细读的分析方法分析意识流小说时, 可以理清小说文本中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
同样是胡笑梅的论文, 在《文学的戏剧与戏剧的文学——<榆树下的欲望><雷雨>叙事策略之比较》与弗莱的U型结构没有形成恰当的照应关系, 这种分析是不成功的。笔者以为胡笑梅在对《榆树下的欲望》的U型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如能去掉前半部分——异母兄弟, 抱怨分亲一段, 而选择从母子乱伦开始到母子互相理解、共同接受惩罚结束, 倒是一个以“追求真爱”为核心的典型的U型结构模式。
三、运用“U型结构”对文本进行分析的要点
在对U型结构的具体运用过程中, 李孝德和邵平和在《宗教和现实之间的钟摆——析<圣经>对<复活>结构、人物等因素的影响》、冷和平和姚辉在《论<圣经>的叙事结构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刘国枝和李佳莲在《<人造黑人>的U型叙事结构》、杨荣广的《救赎与再生<重返巴比伦>的神话-原型解读》、赵晴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劳伦斯三部作品中的圣经原型》的第三章中详细分析了劳伦斯三部作品《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堕落——死亡——新生”的原形结构是对《圣经》心灵救赎模式的简单运用。《奥康纳小说对圣经叙事结构的缓引与变异——倒置U形叙事结构的运用》、黄麟斐在《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研究》和胡笑梅的《梅雨之夕》是对圣经的倒U型结构模式的运用。类似U型结构模式的简单叙事模式有:宋婷在分析《皆大欢喜》时总结出“和谐——不和谐——暂时和谐——不和谐——和谐”的U型结构、马艳在分析美国黑人女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时, 提出“始于飞翔止于飞翔”的U型叙事结构、李明轩在《尤金·奥尼尔的宗教观:从圣经结构原型角度解析<天边外>、<无穷岁月>、<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结构和喜剧结构交织的复杂结构等。
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 篇9
一、学生的接受心理分析
1. 批评要满足学生希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有调查显示, 在目前大学生的基本需要中, 排列前四位的依次是求知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友情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希望被尊重、被赏识, 大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更强烈。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批评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批评应以理解、尊重为基础: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待人。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谆谆教导,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味地训斥、挖苦、讽刺只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用尊重学生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是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真心希望他们成才。
2. 批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每个学生在智力、气质、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 批评时更应注意这一点。每个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标准、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因材施教。比如, 对于犯同一类错误而性格不同的两类学生, 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批评教育:对自尊心很强、性格内向、初次犯错的学生的错误要点到为止, 不要对他做过的错事絮絮叨叨、言词过于激烈, 而对于性格外向、经常犯错的学生则可以批评得相对严厉一些。
3. 批评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批评是为了改进, 而不是为了让人难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不能因为学生反复犯某个错误就放弃对他的教育, 也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思想认识偏差和行为缺陷就给学生贴上不合格的标签。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 指出学生行为的不合理性, 而不是强调他这个人的好坏。青年学生因为经验经历的缺乏、思想认识的片面和不成熟, 他们的道德行为也许还存在缺陷, 我们要相信他们能够改正、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 要给学生充分发展、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给他们锻炼和改进的机会。部分学生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他们的这种习惯和行为, 探究这些习惯和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然后把精力集中到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使之加以克服, 而不应简单地追究他们的错误, 更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学生的思想品质不好。
二、批评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界定
1. 师生在批评过程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和学生首先是社会意义上的人, 社会规范对他们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学者陈桂生认为, 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角色概念。角色代表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 故教师是执教的角色, 学生是向教师求教的角色, 师生关系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因为互相之间既有的身份关系, 而且受教育环境心理制约, 故教师“管”, 学生“被管”, 客观上要求批评被接受。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服从, 而是帮助其提高认识, 即教师批评学生, 学生要理解、体会、改正并进步成长。所以, 教师批评学生不可利用双方的地位不平等滥施权威, 而要讲艺术、讲效果、讲可接受性;否则, 教师批评者的角色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 批评本质上是一种差异交往
这是因为批评者教师与被批评者学生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个体 (群体) , 他们又可能有着不同的交往目的。首先, 师生之间存在目的差异。教师在批评过程中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教育和管束学生;学生则可能要向教师表达思想、倾诉感情、寻求理解。其次, 在批评过程中, 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师在知识、能力、社会经验等诸多方面的水平和成熟度高于学生, 这种不平等是教育活动存在和产生的根源。为了达到交往目的, 教师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地位滥用权力, 破坏正常的师生关系。最后, 师生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教师所代表的教师文化与学生所代表的学生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特性, 从文化角度上讲, 师生交往是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撞击。因此, 在师生交往中必然折射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这种差异有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阻力。另外, 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或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3. 师生在批评过程中的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指人们彼此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 也指个人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 人际交往中不仅传递双方的“事件信息”, 同时传递的还有“情感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教师批评学生的背后是其情感态度的展现, 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会随其传达的事件对教师产生影响, 双方的情感交流成为维系师生人际交往的纽带, 而师生人际交往的发起、发展、中断和结束取决于双方情感交流的实际状况。因此, 维持师生双方人际交往的良性发展是达到批评效果的重要保障。
三、批评的方式和策略选择
1. 批评的心理准备
如同为了上好课必须备好课一样, 教师在批评学生前也要“备课”。一方面, 教师首先要弄清学生的过去情况, 了解其近期的表现,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确定与之谈话的方式, 预计批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考虑具体过程应怎么进行等。另一方面,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尖锐严厉的批评, 可能使多血质的学生受到震动, 使其改正自己的缺点, 但会使抑郁质的学生感到恐惧, 更加萎靡不振;胆汁质的学生易激动、易怒, 如果粗声大气地同他们讲话, 就容易惹怒他们, 师生之间产生对立。因而对抑郁质和胆汁质的学生采用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方法就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 批评的时空选择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尤其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批评学生涉及暂时不宜公开的内容时, 要尽量避免当众进行, 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使之产生对立情绪, 影响谈话的继续进行。教师应认识到, 不是只有办公室能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选择另外的、学生心理更容易接受的地方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 有些谈话要注意时效性, 不要错过机会, 如发现学生的动机有问题, 教师要及时找其谈话, 帮助其端正态度或提高认识, 不要等结果出来后再批评学生。还有, 当学生情绪激动时, 教师尽量不要针锋相对地进行批评, 要先进行“冷处理”, 待其平静后再谈不迟。
3. 批评的言语行为选择
在交往意义上, 言语不是一种独白, 而是交谈性的。批评也应是交互的, 批评者应学会倾听, 了解被批评者的心理需要, 然后选择恰当的言语方式和对话策略。在批评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不仅是言语的表达者, 也是一个倾听者。每个人说话都是说给对方听的, 不是说给自己听的。所以, 说话不能光图自己痛快, 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兴趣、特点, 有针对性地说话。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学会倾听。更为重要的是, 倾听能使教师从学生的讲话内容及表情上, 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教育。
参考文献
[1]万晓红.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综合版) , 2006, (5) .
[2]陈桂生.漫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9) .
运用正能量,批评中职生 篇10
一利用正能量,从赞美和提醒对方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艺术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听过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林格也曾说:“人的根本在心灵,教育应回归心灵的深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沟通的原理告诉我们,有时,人们并不在乎信息内容本身,而在于传递的方式。因此,批评学生,哪怕是私下当面批评,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以关爱学生、帮助学生为出发点去批评学生,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批评的艺术在于:一开始要赞美学生做得好的部分,并且说出你很感激他的努力;然后,把重点转至需要他再做努力,以保证事情正确的发展方向,最后,再次赞美他的努力,并说出你对他的信心。
实践证明,无论是私下还是大庭广众之下,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这种批评方式被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劈头盖脸训斥人的方式。
二运用正能量,保全学生的面子
要保全学生的面子,使学生心存感激。就得做到,背后不能批评学生,也就是不能在被批评学生不在场的情况下批评他。被批评学生不在场,你批评他有什么用?再说这种行为也不好。再者,就算你的批评是对的,但几经传递,被批评学生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可能就不是你的原话、原意了,这既容易造成他人对被批评学生的误解,也易使被批评学生对你产生误会甚至不满。因此,背后不能批评学生,而只能表扬学生、赞美学生。背后赞美学生,传到被赞美者的耳朵里,他一定很开心,会继续保持这一优点。教师处理工作也轻松些。
当面批评人,是当着被批评者的面,在只有你和他两人的情况下批评他,而不是当着许多人的面、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批评,即使批评的意见是正确的,被批评学生心里也不会痛快地接受。批评应该在私下进行,因为私下批评,能让学生觉得你给他面子了,你真是为他好。
三释放正能量,提供良好的“药方”
在谈话时,作为教师的我有时只对批评情有独钟,而对学生如何改正错误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沟通谈话一定程度上在教育帮助犯错学生改正缺点,提升素质。因此,仅停留在为学生指出错误根源、分析产生原因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应是为当事学生提供改正错误的路径和方法。换言之,不仅要找出“病源”,更要开出治病的“药方”,从某种意义上讲,提供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较之批评教育更为重要。正确的做法是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更重视为学生指点迷津,传授改正不足、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具体方法。“药方”要因人而异、视其错误程度、认识态度、脾气性格而定,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千人一面,“放之四海而皆准”。还要因材施教,讲究方法,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使其易于接受。
四提升正能量,夸奖学生的微小进步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作为一名中职生,教师也需要多夸奖、多激励。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存在的缺点或是对自己不好的一面,而很少在意或关注学生的优点或对自己好的一面。当中职学生有点滴进步时,你一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学生和解放学生。而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学生,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不过夸奖学生是一门艺术,注意不要过度夸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夸奖学生讲究准确性。老师的夸奖是学生行为的尺子,从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来讲,夸奖学生要有原则性,夸得准。最好是了解学生做事情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再夸奖学生,既要肯定好的方面,又要指出不足,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二,夸奖学生讲究具体性。要有针对性地夸奖,可帮助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所以无论你怎么回答都要有针对性,不要简单地说“今天有进步了”,最好告诉学生,今天的进步在什么地方。
第三,夸奖学生讲究及时性。作为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及时夸奖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对学生进行夸奖的时候,一定要在学生真正有值得夸奖的行为之后,切记不要什么事都夸奖,夸奖过多反而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第四,夸奖学生讲究目的性。夸奖是激励也是暗示,更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不要正面批评,而应对他侧面引导。如学生不爱做卫生值日,你可以跟他说,你在家很勤快,会帮家人生炉子和做饭菜,当然现在在学校也是很勤快的,老师相信你。也可以与其他学生干部商量,夸夸该学生的勤快,这样,学生做起事来会更主动。
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和强迫的效果要好得多,但夸奖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夸奖要夸得准,若夸得不准,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故意损他,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五积聚正能量,运用幽默的语言
幽默能以意味深长、富有智慧的形式,轻松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内在矛盾,营造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老师批评学生同样需要幽默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有快乐的心情面对自己的错误。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的人,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幽默有助于师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如叫学生来办公室谈话,一般都是用“叫他来”,用幽默的语言来说,用“喝茶”,目的一样,但学生的感觉就不一样,到了办公室谈话的效果也不一样。凭借幽默智慧的语言去引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幽默感的老师能让自己有一种无形的亲和力,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间多一分信任,少一些敌意。
总之,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不应疾风暴雨式的批评,而要善于应变,对不同对象、不同事件应合情合理地处理,多使用正能量,激发学生的斗志,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正刚.正能量:职业经理人的养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2012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0
[3]徐清风.你的话语能给人传递“正能量”吗?[J].演讲与口才, 2012 (20)
数学教学中的“无批评教育” 篇11
这里的“无批评教育”并不等于“不批评教育”,而是取代备受学生厌恶的批评教育,是学生在教师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努力争取改正,逐渐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无批评教育”呢?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父母也对孩子娇惯,喜欢包办代替,不太重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许多学生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受到批评就灰心失望,一蹶不振。针对这一现状,采用“无批评教育”的方法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那么,怎样进行“无批评教育”呢?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对后进的学生,要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对他们倾注更深厚的爱——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
学生“学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課比较好动,有的基础较差,有的自卑感强。在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好动的集中思维于学习探求上,让自卑的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当学困生回答正确时,就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他们回答不对,也要加以肯定。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使他们鼓足勇气继续学习。
二、课堂巡视,耐心辅导
作为他们的老师,平时我首先把他们当知心朋友,经常关心、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耐心给辅导,让他们从心里来接受我。比如操作课:141-1+1=7要求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老师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引导,有意识地巡视到学困生座位前,看他是否有困难,听听他的想法,若有困难,我会稍作提示,亲切地摸摸他的头,启发他思考,并鼓励他:“你一定会成功的!”当他苦思正确后,我马上竖起大拇指夸奖他,并请他到讲台前把他的想法和操作过程汇报给大家。在同学们一片赞扬声中,让该生喜形于色,信心倍增。
三、作业要恰当评价
对学困生作业情况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是促进其进步的有效措施。对于他们的作业的批改不能简单地打上一个“√”或“×”便完事,而是在错处写上“想一想”“验算一下”“查一下题目”“运算顺序对吗”等批语,要求学生订正错题并写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正错误。
对优秀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如,某个学生的作业干净,但不够正确,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你的作业真漂亮!如果能做正确就更好了!”某个同学思维敏捷,书上的思考题,让他在全班给大家讲解思考过程,讲述完毕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聪明法,板书于黑板;某个学生自学能力强,我启发他往后边自学,并随时给予“×××小数学家”的光荣称号;脑子聪慧的学生,给足他们课堂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他们做奥数题,老师导之以行,亲切地称他“×××小老师”……一系列的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会不足,奋发向上。在老师的“无批评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
老师必须以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真正做到师生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教育的“热效应”,这是“无批评教育”的关键。
我喜欢“无批评教育”,我愿每个学生都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论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 篇12
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略带夸张的话:“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充分的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有人受表扬的多一些, 被人认同感、成功感容易满足, 往往容易取得成绩;有人受批评多一些, 特别是一部分缺点多的学生身上, 不管在家里, 还是在学校, 可以说极少获得表扬, 久而久之, 失去了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 缺乏自信心。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科学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促使差生树立自信心, 提高积极性;使优等生克服骄傲思想, 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自己。那么, 每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时, 怎样把握好这两把标尺呢?
1要善于经常使用表扬, 尽量少使用批评
表扬是育人一种手段, 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 一句简单的称赞, 一个关切的眼神, 一个小小的鼓励动作, 都会让他们感觉无上光荣。一般来说, 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学困生。俗话说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优生”有缺点, 学困生也应有闪光点, 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亮的一面。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着力引导、渲染, 不惜吝啬的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 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 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所以每个教师都应利用自己的真诚与细心认真去发现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和进步, 充分发挥表扬的教育作用与激励作用。
2表扬和批评要注意时效性
表扬带给人的是一种认可、肯定、鼓励和赞扬, 因此它对成长中的学生起着及时强化的作用, 及时的表扬能促使他们继续用功, 不断努力, 取得更大进步。批评是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评判, 起到警醒和制止的作用。假如拖延的时间一长, 对他们的进步或错误视而不见, 学生没有受到及时地鼓励或批评, 就可能会影响到进步者的热情, 削弱他们的积极性, 而犯错的学生也会仍无所顾忌地继续下去。久而久之, 班内的不良风气就会蔓延开来。因此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要及时, 趁热打铁, 功效更强。
批评是银针, 可以帮人治病。批评是一门艺术。动辄就批评的人, 大多没有掌握批评的真谛, 他所进行的批评, 更多的只是“批”。聪明的批评者正相反, 批评的重心在“评”上, 评得对方连连称是, 心悦诚服。
3表扬和批评要注意时机和场合, 要把握好度
表扬与批评在教育和教学中的运用不是绝对的, 而应结合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不要不分时机和场合, 喋喋不休地表扬和批评。每次在进行表扬或批评前, 教师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 分清事非, 了解当时的背景、过程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原因, 找出督促学生上进或醒悟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 要多摆事实、少加评论, 不要轻易使用结论性语言, 并指明方向, 让先进更加先进、不断努力, 让有过失的将功补过,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注重批评的场合对于学生进行批评, 才能达到教育目的.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 选择不同的批评场合与时机。有些学生, 做了好事或有了过失, 都怕教师当众表扬或批评指责。批评要注重灵活性, 对犯有错误的学生, 一般情况下, 不当众批评。最好的场合是个别交谈, 这样既能消除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贴, 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针对有些自尊心、虚荣心较强的学生但自制力又不强的学生, 可采用旁敲侧击,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过错, 要避免再犯。对于脾气暴躁而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 宜采取讨论式的批评等等。
赞扬学生, 一定注意要就事论事, 让学生自己知道受表扬的真正原因, 不可放大, 否则会适得其反。批评既要把理说透, 又要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放下包袱, 在改正错误的同时, 不留下心理创伤, 永葆进取精神。为了强化批评的效果, 有时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但压力过大会使学生了陷入自卑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 表扬和批评要适度。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每个教师都注意表扬与批评的原则,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 适时、适度的表扬和批评学生, 必然会使学生珍惜赞扬, 乐意接受批评, 从而正确地引导和发展丰富的主体人格。
4表扬和批评要注意公平性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应当没有偏私, 做到一碗水端平。既不偏爱优生, 也不忽视差生。即不能有功不赏, 也不能有错不纠。有的老师对成绩好的, 听话的同学表扬不离口, 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而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进步充耳不闻。对做同一件好事或完成同一项任务, 如果班主任只表扬了好学生的功劳, 而忽视了后进生, 就会造成负效应:被表扬者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未被表扬者愤愤不平、满腹不满。由此产生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也对老师今后开展工作产生不利, 因此, 公平的表扬与批评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表扬要珍视, 批评要珍惜。表扬与批评是教师教学时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 然而不当的表扬与批评不仅无益, 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在教学实践中, 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并运用好表扬与批评这两把教育的标尺, 当用则用, 当弃则弃, 积极地、有效地、巧妙地对学生予以辅导, 最终会使学生不断进步, 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行为习惯良好的人。
摘要: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教育和激励手段。如果能正确地把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融洽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方面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批评运用】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中问题运用06-26
数学教学中隐喻运用10-04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1-06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新理念运用11-18
快乐教学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2-05
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12-19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05-11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8-09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论文09-03
谈分类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