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精选10篇)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1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渝中区枇杷山小学 郑义
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评价体育学习内容考核体系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基础知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许多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也只是看学习是否达到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有的甚至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课堂表现都没有评价,以至于不能真正的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有效的评价设计是体现教师主导下促使学生主体的发挥的根本所在。案例描述:
本学期的一堂篮球教学课上,教学内容是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练习开始前,我将全班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并且告诉他们本节课对各小组的练习状况进行评分,最后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第一个行进中取球并传球的练习中,我设计的评价方法为全部成功无丢球的小组将获得一个奖励加分,各小组为了争取这一分,练习非常努力,全部将近一半的小组在很快的时间就成功的完成了练习内容,在同学们欢呼的同时,有一个女生小组由于有一位身材较小、力量不足的同学无法将球传到指定位置而影响了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时小组出现的埋怨的声音:“哎!都是因为你徐敏”“老师,把她换到其他组吧!完全影响我们的成绩”。这时我并没有跟着同学一起埋怨这两个女生,毕竟她们也尽力了啊!练得满头大汗,可因为基础太差老是完不成任务,她们耷拉着脑袋,像个罪人似的。我开始说话了:“徐敏,你什么项目最擅长啊?”徐敏抬起头来说:“跳绳吧!”“对啊!同学们你们都想想,你们在跳绳项目上有几个能够战胜徐敏的呢?要是现在是跳绳比赛,你们小组还愿意换徐敏吗?”同学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看到同学们的态度有所转变,我接着说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项目,那么我们现在是一个集体了,去完成不同的任务,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擅长,只要为之付出努力了,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在为集体争光。”说完后,同学们很快的安慰起徐敏来。看看她这样瘦弱的身躯,我也发现这个传球的远度的确挺难为她的,“同学们,徐敏原来就是因为力量小传球一般都不超过3米,今天通过练习已经可以传出4米远的球了,证明她已经超越了自我了,是件好事,我们其他同学原来传5米,现在还是在5米这个成绩上,可就是没有进步哦!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练习就以自己的进步来进行评分,上升1米加一分”练习开始了,同学们练习更加卖力了,在下课统计成绩时,同学们都通过练习至少提高了2米以上,大部分同学都达到了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更关注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现在情况,考虑过去,更关注未来。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进步幅度、存在的不足,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当然我们提倡过程性评价,并不排斥终结性评价,在实践评价时注重两者的结合。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也就是说体育学习评价首先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体育与运动技能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另外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为了改进教学,评价是为了改进与提高而评;再次体育学习评价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评价,学习可以从中得到成功和喜悦,这种体验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加强学习动机,挖掘自身的潜能;最后,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与他人,同时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已的不足,改正缺点,提高自身。
在期初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的测试,中期和期未对他们进行相同的内容测试,发现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一学期期初就要给学生介绍考核评价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表现是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培养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体能和技能的评价,以学生进步幅度来评分。因此,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的参与,也要有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增进了双方的理解与友谊,建立了平等友好的评价关系,这样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全面地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已的体育基础运动技术等方面更全面,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认知水平上都存在个体的差异。教师在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时,首先应注意去体验学生的感受,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动的感受,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中队学生的主体言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例如“你真行!”“传的真好!”“真不错!”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的分组练习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平等、信任、双向情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了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索者和设计者。能使师生共享教学乐趣的方法。总之,新课标的学习成绩评定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学习进步幅度等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遵守纪律,自觉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能掌握或学会一门锻炼身体的方法。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篮球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淡化甄别和选拔, 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解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进步方式, 提高成就动机水平, 同样对教师也是一个反馈教学、改善教学的载体。
本文基于上述原因, 探究高中篮球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并将运用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动机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中篮球教学中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用为研究对象, 对运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CNKI数据库, 查阅、收集和筛选相关学术期刊, 全面了解有关篮球教学评价研究的历史轨迹、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2.2 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 对相关课程专家进行咨询, 向黄浦区体育教研员、部分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问,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本文设计了《上海市光明中学篮球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调查表 (学生问卷) 》、《问卷调查表 (BFS) 》、《上海市光明中学篮球教学评价体系的问卷调查》, 3份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光明中学244位2011级高一年级男生, 问卷的效度检验中, 专家意见主要集中在“较高”, 问卷的信度检验中, 相关系数都在r=0.85~0.87间。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中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将实验后所测得的篮球期末成绩、BFS心境量表相关测试指标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5 实验法
将上海市光明中学2011级高一男生分为4个实验班及4个对照班, 其中实验班采用篮球多元化评价体系, 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实验后两组学生的篮球学业成绩、BFS心境量表1相关测试指标的变化, 验证实验效果的有效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的比重, 按照全面性、发展性、多元性和操作性的原则, 将篮球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分为专项体能、运动技能、自我健身能力和健身参与;评价方法分为终结性测试 (60%) 、形成性成绩 (30%) 和理论知识测试 (10%) ;终结性测试包含专项体能 (30%) 、运动技能 (70%) , 分为初测20%, 终测80%;形成性测试包含自我健身能力 (50%) 和健身参与 (50%) 。
同时, 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权重指数重新分配, 确定了终结性测试的评价主体为:“教师评价 (40%) 、学生自评 (30%) 、学生互评 (30%) ”, 形成性测试的评价主体为:“教师评价 (30%) 、学生自评 (15%) 、学生互评 (30%) 、家长 (25%) ”, 情意表现、合作精神 (不占比重, 以评语形式呈现) 最终制定了《篮球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2.2 篮球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评定方法
2.2.1“篮球技术”的动态评价
以“半场往返运球行进间上篮”为例, 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篮球项目, 设计了《行进间上篮时间评价分值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注重时间测试的同时, 结合相关技术动作的测试标准, 设计了《行进间上篮技术评价标准表》。
教师结合考核标准进行教学评价:
如A同学在对照班进行考核, 计时22s, 得分为80分, 技评标准符合D类, 获得70分评价标准, 得分70, 那他的最终成绩为: (80+70) /2=7 5。
通过实验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同这些具体评价方法, 对于考核评价的结果没有异议, 学生能够进行学习和锻炼, 及时获取学习的进展。但是对于篮球运球基本功较为薄弱的部分群体, 会造成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 甚至想逃避考核的情况。
2.2.2“自我健身能力、健身参与、情意表现”的静态评价
原有的评价, 主要把学生在篮球技术与专项素质的测试结果作为学生的篮球学习评价结果。新课则标突出形成性评价,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采用倪杰在《浅谈体育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中构建的参与锻炼情况评价表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表, 制定《自我健身能力、健身参与、情意表现的评价内容及其权重表》, “自我健身能力和健身参与各包含了5个评价内容, 分项权重为0.03, 情意表现不占比重, 以评语形式呈现。
教师结合上面“权重表”中的标准进行“自我健身能力、健身参与、情意表现”评价:
如A同学“往返运球行进间上篮”计时22s, 得分为80分, 技评标准符合D类, 获得70分评价标准, 得分70, 那的得分为: (80+70) /2=75。
假设理论成绩80分, 专项体能80分, 自我健身能力为85分, 健身参与为85分, 那么其最终成绩如下:
(1) 常规评价最终成绩:「 (专项体能80) 30%+ (终测75) 70%」90%+ (理论测试80) 10%=76.85
(2) 篮球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最终成绩: (理论测试80) 10%+60%{ (专项体能80) 30%+70%「 (初测60) 20%+ (终测75) 80%」}+30%「 (自我健身能力85) 60%+ (健身参与85) 40%」=78.14。由此可见, 篮球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最终成绩>常规评价最终成绩。
以上的评价方法对于初试成绩较低的学生, 他们课上如果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合作创新, 其量化的最终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学生通过评价明确了各自努力的方向, 所有同学在评价和展示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营造了积极参与学练的氛围;遇到挫折时则沉着冷静、相互勉励, 减少了一些弱势群体在遇到困难和考核时的退出行为, 最终提高了此类静态指标的总体成绩。
2.2.3 完善多元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在多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黑尔 (Hare) 指数转换法”, 对不同基础水平学生的初测成绩与终测成绩进行比较, 算出其进步幅度并进行等地划分。
具体公式:
具体操作:
通过《原始黑尔指数转换法T分与进步分换算表》将成绩转换为T分, 然后将T分转换为进步分, 再将T终测—T初测所得的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和等地划分 (优秀20%、良好30%、及格40%、不及格10%) 。
以初测、终测成绩差异显著的两位同学 (包承鸣、张毅) 为例, 利用“黑尔 (Hare) 指数转换法”测得他们的进步幅度差距显著, 尤其是包承鸣初测虽然50分, 终测成绩 (85分) <张毅 (90分) , 但按等地划分包承鸣仍为优秀, 张毅为良好, 这提高了包承鸣的成就动机水平和学练信心。
2.3 篮球教学多元评价体系运用的效果
2.3.1 篮球学业成绩得到了提高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实验班的优秀比重、良好比重均大于对照班, 及格比重和不及格比重均小于对照班。说明在篮球教学中运用多元评价体系是可行的, 使学生养成了协作互助、创新实践、勇于拼搏的学习品质, 为自己争取了更多量化的成绩,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项技能的不足。
2.3.2 提高积极的心境状态, 改善学练态度和参与行为
表2说明实验前,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心理各项情绪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3说明实验后, 实验班学生的活跃性、愉悦性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5) , 抑郁性、无活力性测试值明显低于对照班 (P<0.05)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实现了以进步幅度为重要评价内容之一的创新评价, 提高学生积极的心境状态, 降低了部分篮球弱势群体遇到困难和考核时的退出行为。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使学生参与学习评价, 通过组内互评、自评等方式, 更好地促进学生融入整个学习过程, 增强了课堂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改善学练态度和参与行为。
3 结论
综上所述, “篮球多元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兼顾体育课程知识体系“以内”和“以外”综合素质的发展, 评价的主体从单一性转为多向性, 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进行自评和互评, 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提高了学练的积极情绪和自信心, 同时降低了部分篮球弱势群体遇到困难和考核时的退出行为, 改善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
但须注意的是, 在进行评价之前, 学生应充分了解篮球多元评价体系的内容及标准, 在进行评价之时, 教师应规范学生评价的态度和责任感。总之,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一步规范操作的过程, 这也成为了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殷立泉.在体育课评分中运用黑尔指数评定法的尝试[J].湖北体技, 1999 (2) :42
[2]张力为,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伍天慧.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嘉应学院学报, 2007 (6) :34-37.
[4]倪杰.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J].中小学教究, 2007 (12) :46-47.
[5]汪晓赞.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心理障碍及其调控策略[J].体育科研, 2010 (31) :2.
[6]袁红.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报, 2009 (6) :72.
[7]周敏.普通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综合评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11) :34-37.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3
【关键字】案例教学 政治教育 初中 策略
前言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初中政治教育的水平,就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进案例教学的模式。利用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既能破除传统的说教模式课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减少生活与理论的差距,提高案例教学在政治课堂上教学效益。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采取的是说教模式的课堂,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被抹杀,学生轮为抄笔记的机器,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激发,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中调不起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所以改变教学方法迫在眉睫[1]。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
政治课堂本来就比较枯燥,带有说教性,然而教师采取的又是乏味的教学模式,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中的内容不够了解,学生的綜合能力达不到教学水平,所以政治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在政治初中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是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在选择案例是需要注意什么呢?一是与时代同步,案例要跟紧时代的步伐,政治的知识与案例都需要具备实效性,尽量避免选择过时的老案例。二是案例选择时,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要与教学内容贴近,使课堂教学进行时案例更贴近教材主题[2]。例如,在初中政治教育课本中的诚信这一课,可以利用现在相关的名人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可以采用故事的方式,但是内容一定要结合教学知识的相关内容,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不然会误导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进行。
(二)呈现案例
案例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视频教材、文字教材、现场表演、音频等方面。同时带给学生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的教学中,多数案例是采用文字进行呈现,第一是便捷;第二是符合当前教育模式。同时还可以采用其他模式,例如多媒体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模式,通过音频呈现材料,给学生一种视觉效果,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发现问题,
(三)建立讨论组织
在案例的呈现后,就要进入最主要的环节——讨论环节,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充分的时间来相互讨论,自由发挥。教师可以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和给出相关材料,让小组成员自主分析。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和巩固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四)总结
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总结都会放在课堂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不仅是对学生小组讨论的总结同时还是对整节课做一个总结。教师通过学生讨论的结果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等。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对初中政治教学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的改善和发展,通过教育工作不断研究和发现,案例教学一定会越来越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同时在初中政治课改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4(05):137-138.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4
摘要:随着篮球教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探索更适合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最受欢迎也是综合效果比较明显的新型教学方式,它颠覆了传统的“以老师传授为重”的教学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则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本文分为四部分,首先阐述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的益处;最后提出合作学习理论对老师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篮球教学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越发成为各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篮球是很多人都热爱的运动项目,组织好篮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理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它的合作理念与篮球的性质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一、合作学习理念的介绍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中一起学习探讨,每个人有明确的分工去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评估方式为根据小组的成绩来给个人成绩的新型教学理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说过:“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的的方法。把学生分开的小组就相当于是一个社会基本组织单位,学生在这个组织里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来学习基本理论和更高层面的知识,同时完善了自己。”
合作学习理论能被广泛的应用并被不断的发展与它众多的理论支持是分不开的。例如:(1)社会互赖论。认为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互相依赖,使团体变为一个整体。而这种依赖又分为积极依赖、消极依赖以及缺乏依赖。(2)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本身的需要是驱动人发生某种行为的原始动力。学生有三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乐的需要。(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选择理论。换言之,是一种需要满足的理论。学校是满足学生三种需要的场所之一,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5)接触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等。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项目,所以对学习者的互相配合、协作有比较高的要求[1]。因此,这种要求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相符合,为高职篮球运用于合作学习理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交流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1]。在参与篮球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这在篮球的比赛和运动时更加明显[1]。篮球不是靠一个人的优秀就可以完成的竞技性的项目,它需要队员的合作,比如每位队员都自己的位置,后卫、前锋、中锋等,这就要求他们负责好自己的部分与队友合作。其次,当前高职院校的篮球课程教学仍有多个地方亟待改进。教学方法单一不变,乏味无趣,容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其主体地位无法凸显[1]。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高职篮球教育,合作学习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高职篮球教学中的益处
(一)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视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互动交流来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种互动过程的统一体,合作学习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求知欲就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就会乐于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技巧,做到善于学习,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2]。
(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会进行很多的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对交流交际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要共同完成一个大任务,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任务,而这些小任务又会影响大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及时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以免耽误大家的进度,以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在一个组里的队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做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对彼此信任、包容,尊重队友;对于团队里的“领头羊”来说,合作学习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全面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高职学生
由于高职的新生在入学之前,学习情况大多数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在高中的单一的评价体制下,经过多次的学习失败、不如意,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概念:“我就是不行,我就是没有能力,我的缺点就是xxx。”,进而产生挫败式的自我效能感[2]。而合作性学习的评级方式是依托小组成绩获得个人成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队的成绩一定优于个人的成绩,当自己的成绩提高,被压抑很久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也会苏醒,这就很好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合作学习理论对于教师提出新要求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创新型教学理论。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且注意各个细节性的问题。调整好合作、单独、竞争三种状态的教学比例,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以此同时也能够以提高个人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之后从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学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篮球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合作学习方案[3]。这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与被学习关系的促进。就学生而言,学习首先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其次是一个与同伴进行结构搭建并应用的过程,只有自主的去学习,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快的解决问题。而合作学习理论的成果则与这些要求完美契合。
参考文献:
篮球教学案例分析 篇5
案例背景
教材:篮球----行进间换手运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8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了解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并且在实践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能较好地应用所掌握的技术,并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3、情感目标:师生情感融洽,兴趣高,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满足。
一、导入与热身(10′)
1、上课开始:学生整队,师生问好。
2、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导入教学。
A:教师提问:在你们的脑海里有哪几位篮球明星吗? 学生回答:姚明、詹姆斯、布莱恩特等。B:教师问道:“将来谁愿意当篮球明星?” 学生踊跃举手大声回答:“我!”
C:教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心理,告诉学生每一位篮球明星都要通过艰苦长期的训练,要想成为一名篮球明星必须练好基本功!(导入练习)。
评价: NBA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学生,激发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3、个性练习:用一种游戏活动方式,学生在篮球场内任意做各种运球练习,(甚至其他形式的运球等)。
A:教师积极参与,不断语言激励和提示学生:继续!注意球的控制。评价:在练习中去体会,去感受球性
4、运球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在篮球场内随意运球,在自己不失球的情况下,争取打掉别人的球,看谁打掉对方的次数多。
5、学生站成一个圆,跟着老师做不同形式的“耍球”练习,例如:两手弹拨球、球绕环、胯下八字传球、地滚球、高运球、低运球、交叉运球等。评价:在竞争中提高控球能力,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实践与提高(25′)
1、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学生脑海里想象明星运球,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A:推进时遇到“障碍”如何换手运球? B:换手后,又如何快速推进?
C: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体会、去思考。评价:想一想,试一试
2、尝试在不同速度中的换手运球。(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篮球场二个边线之间做横向的练习),3、在设有3个“障碍”物条件下的练习。
4、让学生依据个人的能力和教师的调控下选择练习组,(在实践中去感受、去掌握动作)。A:教师注意观察,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B: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互相纠正。
C: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典型示范,矫正反馈。评价:积极主动,尝试成功
5、设置“障碍”(障碍物间隔距离和数量),灵活应用所掌握的换手运球技术动作。A: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看谁运的好,进步快!B: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协作精神。C: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创设条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团队精神
6、延伸迁移:在有防守人的情况下,教师做行进间换手运球,使学生对由固定障碍到有人防守的技术动作有一个初步印象,导入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有防守人的换手运球。
三、调节与评价(10′)
1、游戏:保龄球
2、游戏方法:摆放不同数量和形状的“保龄球”(饮料瓶内装沙子代替),学生用篮球打向饮料瓶,距离按男女生能力摆放,看谁一次打倒的多,谁就为胜。
A: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打“保龄球”。(调节身心,恢复疲劳)。
2、讲评:师生共同评价。(成散点队形)A:谈学习中的感受,还需要什么? B:教师帮助学生解惑,改进学习方法。
3、收还器材,本节课结束。
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案例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正确有效,主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他(她)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思维的主体,还是身体练习的主体。
(二)、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教学理念
体育“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合理的把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指定的学习内容,使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互动、互助,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及其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正如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好汉三个帮”。这都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科学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也很重要,在分组时,教师应特别留心将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尽可能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而不宜将有小团体倾向的一些学生分在同一组,防止“马太效应”。对于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也不要分在一个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小组的规模以 3到7人为宜,人数过多,学生的参与机会就少了,人数过少,又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实践证明,一般以4到5人较合适。分组从教学形式上分可分为固定分组和临时分组。固定分组是按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以及兴趣等条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固定分组有利于对不同性别,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临时分组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自身条件,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等,对学生进行临时的各种组合。案例(典型部分)分析
在设置过障碍物的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临时分组,共分成 6组,每组5人,并各组命名,给以感性的事物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欲望。在面对过障碍物的时候,学生都表现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火箭队”和“马刺队”的两位女同学,在过障碍物时,不慎球运掉了,在教师没有指示的情况下,在她旁边的“湖人队”同学看见了,把自己的球给了“火箭队”的同学,自己去捡旁边的球,结束后,他(她)们得到的是教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和赞扬。教师还不失时机的奖励“湖人队”为“最佳团队奖”。案例反思 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中,能特别注意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能用亲切和蔼并带有童趣的语言跟他们交流,尽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仅认为教师是他们平易近人的长者,还是他们亲密无间的朋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在过障碍物换手运球过程中,“湖人队”牺牲个体利益帮助他们时,教师不失时机的表扬和奖励“湖人队”,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和认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灵感一现,更是对全体学生心灵的震撼。在教师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品德洗礼。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篇6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此相应,教材增加了有关搜集资料等方面的要求。这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实践的平台。专题学习就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
专题的设计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结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长城》专题的教学,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实践。
课堂上,当我投影出自己去长城旅游的照片时,学生有点兴奋起来。由此,我导入课题,进入第一板块的教学——交流搜集的长城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城。
我首先明确了交流的方法,要求大家选择主要信息讲述,并特意强调:如果需要投影的话,我可以提供帮助。我问:“哪个组愿意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
话音刚落,一位组长拿着几张纸站起来说:“我们搜集的是长城传说„„”于是,便照着纸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冰道运石”、“山羊驮石”的传说。
接着,第二个小组读了一段长城历史的资料,从春秋战国说到明代。
接下来一组则介绍了有关长城保护的资料。他们读道:“大段的长城在被人为地毁坏,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最后他们慷慨激昂地呼吁:“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寻找到可以安慰明天的线索。”课堂内顿时掌声一片。
我又问:“刚才交流的都是些文字资料。还有没有更形象、直观的资料?”
此时,我是多么希望有学生能投影一幅长城地图,将各朝代兴修长城的情况“一网打尽”。最后,以“说说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引发对长城价值的讨论。顿时,课堂又热闹起来。生1:我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长城的英文是“TheGreat Wall”,“Great”就是“伟大的”。这不正说明了它的价值吗?
生2:我也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古时候它起到防御入侵的作用,今天还具有旅游的价值。生3:我认为修建长城没有多大价值。课文中说修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激起了民怨,才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下课了,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
听完课,同行们随即展开了研讨。有的教师说:“学生交流信息时敢讲、愿讲,气氛热烈,但就知道读摘抄的文字,不能很好地筛选信息。”
这堂课结束后,学生围绕各自的话题又进行了资料的加工整理,在交流中,课代表一组的发言令人惊喜。他们从国歌中发现了长城,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长城,从神州五号的发射又看到了中华民族新的长城在崛起。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7
篮球裁判工作对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控制全局的能力要求较高,开展篮球裁判教学必然要以真实赛场上发生的违犯事例为教材,随之剖析具体案例也成为必然。这就为案例教学法在篮球裁判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1 准备教学案例
篮球裁判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规则正确执法比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传统教法中以规则讲述及裁判手法示范为主,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为主。因此,案例内容应来源于实际比赛中的违犯事例。按照所授违犯情况在真实比赛中发生的频度和学习相关规则时的困难度,可将收集、制作的案例材料分为综合分析型和单一练习型两大类。综合分析型案例一般以音像案例为主,通过剪辑正规篮球比赛录像中的真实违犯事例再现违犯发生时的明确信息,目的是藉此训练学生应用规则对比赛中的违犯进行判断分析、决策判罚的能力;单一练习型一般以文字案例为主,学生通过文字阅读了解比赛违犯情景,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判断比赛中的违犯性质、强化对规则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应只有情况没有结果,一般应由学生去决策思考的判罚或倾向不在案例中呈现,否则,案例就将很难引起争论,学生讨论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一般在课前让学生知悉案例材料,同时列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上课准备。学生预习时在熟悉案例材料时需要查阅相关篮球规则、搜集必要信息,通过积极的思考,形成对案例问题的初步分析和决策。
1.2 呈现教学案例
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案例。在篮球裁判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设备将事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展示给学生,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提示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分析教学案例。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所掌握的相关篮球规则,分组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相关篮球规则的兴趣,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理解。
1.3 讨论教学案例
对教学案例深入讨论是中心环节。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对违犯行为的分析结果进行积极的讨论,能让学生最终结合案例并引用相应的篮球规则自主地做出一些尝试性的判罚。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裁判组和球员组,每组由3~6人组成。小组成员对篮球认识的不同有助于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各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师不予干涉。讨论地点的选择应尽量保持各个小组互不干扰。在初步讨论之后,教师收集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归纳和对比,可以提出意见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式,再组织各小组学生对这些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直至引导学生寻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
1.4 评价总结与成绩评定
评价过程主要是通过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之后,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回顾和反馈,以达到总结和提高的效果。教师在得到学生的讨论和判罚结果后,要提供正确的判罚或专家的判罚结果,进行概括性、理论性的总结,学生再对照自己分析讨论的结果予以思考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判罚出错或判罚不完善的原因及细节。
成绩评定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发言次数、解读篮球规则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案例的表现等来确定。其中,学生课堂发言打分的比重应占一定分量,且发言成绩占比应不低于本门功课成绩的1/4。
2 在篮球裁判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案例教学在篮球裁判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防止了滥竽充数,大大减少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相当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课前是否预习、课堂上是否注意听讲等难以监管和考量,案例教学则因提供了鲜活的比赛规则违犯素材,引导学生对积极分析、讨论案例,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2.2 案例教学真正使“思想共享”成为现实
在篮球裁判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实现了“思想共享”,求同存异。在分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直言观点,针对分歧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无形中使学生认识到任何固执己见或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会在与他人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信息和新观点,并进而在这个大家共享的“思想平台”上迸发灵感,得到更多的创新发挥。案例教学应用于篮球裁判教学使“思想共享”真正成为现实,有效地促进了篮球裁判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2.3 案例教学是有限条件下最好的“实战”
篮球裁判工作要求果断、灵活地应对比赛场上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篮球裁判员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应用规则灵活决策的能力,是决策的艺术。案例教学注重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锻炼的就是学生在复杂现实条件下决策的能力。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解读、分析案例和小组讨论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通过特设的各种案例,学生可以充当裁判员、教练员、场上队员、替补队员甚至观众等角色,并依据角色要求,积极参与到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案例教学使得篮球裁判教学与训练在时间和人力物力等现实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有了最省时、最经济的“实战”。尽管这仍是一种“纸上谈兵”,但不失为一条学习篮球裁判技能的捷径,至少为学生未来临场处理类似情况提供了参照。这既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案例教学生命力持久的魅力所在。
3 结语
案例教学在篮球裁判教学中有着独特优势。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关键。课前挑选教学案例,教师应秉承高质量、有针对性、适宜开展教学的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考查,挑选的每个案例都应主题明确,信息量足够。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主,通过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真正进入案例情境。案例教学应用于篮球裁判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方法的掌握、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场裁判能力。案例教学对教学组织形式没有严格要求,教学过程也相对易于控制,符合现阶段篮球裁判教学的实际,具有较强实用性。
摘要: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篮球裁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篮球裁判教学中适当应用案例教学是不错的选择。本文结合篮球裁判教学实际,探讨在有限的篮球裁判教学条件下应用案例教学的情况,以促进篮球裁判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篮球裁判,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斯勤夫.案例教学在篮球裁判法课中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1).
[2]薛誉.篮球裁判员判罚准确性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5).
[3]李杉,邓嘉.篮球裁判员如何提高判罚的准确性[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
[4]吴巍,孔维峰,赵启涛.篮球场上裁判员执法技巧[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
[5]罗立.论篮球裁判员的裁判意识及其形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6).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8
关键词: 职高体育课 篮球科目教学 篮球游戏
1.引言
篮球是一门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在职高体育课中,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在部分篮球课程中,教师还是以传统方式进行篮球教学,由于方式较枯燥、缺乏创新,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学习效果都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通过游戏方式的运用提升教学水平。
2.职高体育课篮球游戏的运用原则
2.1体现教育理念
游戏是一种娱乐性非常强的方式,但教师在通过该种方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时,则需要避免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需要在游戏中融入思想教育的价值,在游戏过程中对教育的作用进行充分体现。如学生在对篮球“三基”进行训练时,就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对此,教师在实际对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应用时,则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形式与内容,在对学生顽强拼搏精神进行培养的同时使其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如“体侧、头上、胯下转球接力”,该游戏不仅能够对学生身体同球协调性及抢篮板的技术进行培养,而且能够以此获得集体主义观念的提升。
2.2紧密结合教材
在篮球教学中,对篮球教学方式进行运用的目的是对教学任务进行良好完成,对此,在实际对游戏类型、内容进行设置时则需要紧密联系教材,在同教学知识点紧密联系的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前考虑,不仅需要对教材技术动作进行充分体现,而且需要较好地体现游戏性,以此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游戏内涵、具有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活动技能进行发挥,以此获得相关技术、知识技能的不断提升与巩固。而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在对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实际应用时无论是规则的制定、内容选择还是流程的组织都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动力。如在对篮球传接球动作进行教学时,则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传球比赛”的游戏,并将学生根据实际数量分为几个组,以比赛、竞争的方式使学生在投入其中的同时获得传球动作的良好掌握。
2.3合理掌握时机
在篮球教学中,并不是随时随地地对游戏方式进行应用,而是需要在充分联系教材需求的基础上对游戏方式进行合理运用。在实际开展游戏教学时,需要保证对教材中的教学任务良好完成,即在篮球教学中,始终是以教学为主、篮球为辅,不能够对二者间的主次关系进行颠倒。在具体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做好课时计划的制订,并在实际课程开展中联系本堂实际及学生身体状况对游戏的运动量及运动密度进行掌握。如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后,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穿插一定的游戏,如“打野鸡”或者“传球赛”等,以在达到热身活动目的的同时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教学主要内容之中。此外,教师也要联系课程目标及教学重点对游戏进行适当选择与应用,如在对篮板技术进行教学时,则可以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打篮板比赛”的活动,以此在帮助学生获得良好抢篮板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对篮板球的起跳时机及动作要点进行掌握;而在传接球练习时,教师则可以开展“传球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同时获得传球技术的提升。可以说,通过这种游戏方式的应用,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赋予学生较高的篮球学习热情。
2.4明确教学目的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对篮球游戏进行选择,使其较好地满足教学效果,避免出现盲目的游戏安排情况。而对于不同篮球游戏方式,其获得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作用也存在不同,有的通过游戏方式的应用,能够在获得篮球运动技术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而有的游戏在应用后,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克服紧张情绪及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可以说具有多方面的应用意义。以“抛球报号”为例,通过该游戏方式的开展,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集中作用,而且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前进行准备,对于整个篮球课程来说具有基础的作用。而“盲人放球入筐”游戏,其主要功能则是为学生缓解疲劳,适合在剧烈活动之后作为放松的方式进行应用。
2.5注重循序渐进
对于篮球游戏来说,具有很多种类型,教师在对游戏进行选择时,也需要能够充分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学生刚刚接触篮球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传接球”的游戏,而当学生对抢、断球技术进行学习之后,则可以为学生安排“打球和保护球”游戏,当学生对运球技术学习完毕之后,则可以进行“曲线运动接力”及“绕园运球接力”等游戏。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篮球游戏设置方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3.结语
篮球是现今职高院校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对职高体育课篮球科目教学中篮球游戏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联系实际,以良好的篮球游戏设置方式的应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炜,于洋.游戏教学法对包头地区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55-56.
[2]康建荣.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课篮球科目教学中篮球游戏的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44-44.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9
所谓案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把众多具有特色的典型案例,生动而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接触到大量的、复杂的管理与服务实际。情景教学法则可在案例教学法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别人的直接经验取得间接经验,再经过举一反三的动脑思考、摸拟操作,加深加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可有效地弥补课堂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的不足,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1.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如:在“前厅服务中客人离店时,各服务部门应该如何操作,怎样处理以些突发事件。
2.方法多样,手段灵活,培养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接上述问题(客人离店办理手续)的分析中,可让学生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第一种,按要素分为结帐离店程序、查房、服务语言技术、个性服务及服务态度五要素;第二种,按角色分为客人组、楼层服务员组、收银员组、接待员组及设大堂副理五个组。再让学生围绕各组要素、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进行知识的串联,在相互的学习下,配合协调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有些分组方式还会出于教授课者的意料之处。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学习效果。为投入到情景训练中做好丰富知识、巩固知识的准备。
3.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融入情景实操。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如在接上述问题分析中,按角色分组法分组后,各组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讨论与综合,并结合呈现的案例中存在的不足与不合理手段(措施)分析讨论,并且可据各个角色的态度变化或方式变化来改变其他角色的应对措施。诸如,客人是按要求程序退房的,那我们的其他角色怎样去办理相关手续,反之,如果客人赶时间、不等查房,而且态度又非常恶劣,那相关服务员又应怎样应对,也就是说,改变几个角色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可能导致(要求)服务员作出不同的应对措施,这样地教学手段加强了课程的灵活性和拓展型,强化服务员(学生)得应变能力,而且配以模拟实训,更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上述的准备,真正投入到情景训练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感知与体验。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专业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情景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并通过情景的融入或再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案例教学是对饭店管理中客观情景的分析,要求指导教师在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应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师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课程后,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加,如果组织不好,引导不力,这一教学方法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不一定高,可能影响教学进程,影响学生学习。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在适当融入情景体验,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当然,案例引入情景模拟的教学法在教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事例运用得越多越好,相反,应围绕所授知识点精选用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我认为选用案例与知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引入情景模拟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选用案例应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加深。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师必须有效的组织,必须能够充分说明问题。
2.案例必须典型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多见于饭店服务过程中最常见的、突发的疑难案例。通过情景模拟能加深和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提高处理问题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案例具有可操作性,情景模拟易于实施。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在以后的饭店服务中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情景模拟在分组、分配任务时有所搭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由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年龄、文化基础等个人特征存在明显层次差异,以多数同学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也要培养少数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的综合、全面的管理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也在默默地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作用。应该在饭店管理教学中不断加以运用、普及和推广,相信通过各地职业学校的重视及教师的努力,它将在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案例情景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 篇10
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的运用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周 漫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案例教学法”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效果,以证明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文章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出发,结合笔者的实践,探索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使生物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将其探索的心得总结为“四步教学法”:1、精选案例,激发学习兴趣;2、运用案例,巩固知识;3、分析讨论案例,提高能力;4、教学反馈、理论升华。通过总结和分析,认为“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特点,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它也有其局限性,即知识点受制于案例,需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和补充。
【关键词】案例教学;精选;运用分析;讨论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10-0001-02
引言:在目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讲授式为主,虽然在一些课中也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但学生主动学习缺少,大多数学生缺少有独立思考,更少有亲身去实践的。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尤其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使生物课的内容趣味化,不再枯燥;内容具体化,不再抽象。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培养具有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 善于信息整合和创新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对于教育案例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多种叙述。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 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986 年,“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倡议将案例方法应用到教师教育方案中,此后,各种研究者及教育者才开始把案例引人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郑金洲博士定义为“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讲授法相对立。”换句化说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标定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个或几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表达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上,就是通过对设计一个具体的生物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本网网 )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恰当地选择信息,主动地采集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必要的准备。
二、案例教学具体应用
2.1精选案例 激发兴趣。
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节,用了动物世界的开头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这样既真实又典型,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所选案例教学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能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讲述我国的动物资源时,用了《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的一个小片段并且讲述了一个故事美丽的可可西里,一位老猎人,清晨起来,走出帐篷,看到了一只肥硕的藏羚羊。出于猎人的本能,他很快取出猎枪,而那只藏羚羊并没有出于求生的本能而逃离。面对老猎人的枪口,藏羚羊两条前腿跪下去,眼里流出了热泪。老猎人开枪射杀了这只跪着的藏羚羊事情本来可以结束了,可是这跪着的藏羚羊怎么也不能拉起。老猎人用锋利的刀子剖开了藏羚羊的腹部,看到了一只小藏羚羊。老猎人什么都明白了,从此在可可西里再也没看到这位老猎人。学生观看后有了很大的震撼……综上所述,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应遵循原则:(1)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2)学生的实际情况(3)当时的教学环境(4)真实性(5)完整性(6)时效性(7)趣味性。
2.2 运用案例,巩固知识。
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的运用的恰当与否是重中之重。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占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占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高达65%。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一个过度时期,而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教师也能更好的缓冲难点和突出重点。因此, 运用案例教学既提供了教学的素材,也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对案例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师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在案例呈现时,教师提供必备的背景材料,建立学生的一个框架。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知识分析说明与复杂多变的生物知识获得,对所学知识的会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是能理解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植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在学习能量转化器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看一个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入手,先请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是谁?让他们讲出这个人物最喜欢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使他们获得了能量的概念,也了解能量可以转化的知识。从而导出“能量转化器”的知识点,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铺设了“平台”。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探究酸雨的危害”案例,通过书上案例让学生了解了酸雨这种自然现象,同时给学生一个信息的传递,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严重影响了生物圈;在人为模拟的情况下,可以再现自然过程,方便观察和实验研究;安全实验的技能。从而使学生巩固了生物圈的知识,并且又明确了在自然界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到结果。因此,案例的运用在学生的生物学习中,既能让学生掌握,又能巩固。
2.3 分析讨论案例,提高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使学生产生疑问,在此阶段,教师要学会设问。设计的问题不能简单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难度适中。案例分析、讨论过程是集中学生集体智慧,解决案例,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
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案例讨论的过程有不可预测性,由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初步领会和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从而获得思维上的深化,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述环境保护时展示了以下案例。
保护我们的“水缸”阿哈水库。
阿哈水库是贵阳的三个“水缸”之一,周边树林环绕,风光如画,景色十分秀丽。鱼类资源丰富,青山滴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阿哈水库的水情况开始逐年恶化,到九十年代阿哈水库水变色,甚至有恶臭散出,一些区域鱼虾绝迹,鱼类资源己近枯竭,两岸出现荒山秃岭,近几年为了保护水库的水资源,也为了保护我们的“水缸”,国家开始治理阿哈水库。阿哈水库的这些变化给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变化。
问题1: 阿哈水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问题2:保护阿哈水库我们该怎么样?
学生通过两个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对其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其能思维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2.4、教学反馈、理论升华。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通过教学反馈,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使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通过前面环节,教学目的己基本达到。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不会涵盖教学内容的所有知识点,需要教师在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对教学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教材中的生物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
当然任何教学的方法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如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也还有待完善。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具有时效性和趣味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Richert, A.E. Case methods and teacher education: using cases to teacher reflection ,in Tabaxhnich, B.R. etal.(des.)。, Issues and practices in inquiry ―― 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1991
2、张奎明,美国教师教育中案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7,(2):47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7
4、陈亚丽,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5、杨宵,案例教学法生物学科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 2009,(03)
6、苏玲丽,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 2005
7、李杰,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06)
【篮球教学中评价运用案例】推荐阅读:
运用领会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的实验研究12-04
初中篮球教学案例分析07-10
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11-17
中学生篮球体育教学案例11-30
篮球教学中的基本功10-27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05-15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11-15
篮球课教学和篮球活动05-26
学校篮球教学10-18
篮球战术教学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