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精选10篇)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篇1
一.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学科,是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目标:包括地理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传授好地理基础知识,将为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即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常用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即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等。
4.情感态度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趣等。
二. 地理导标五曲
地理教学中的新棵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象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的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新课的导语,可结合授课的内容,学生的智力,心理素质等具体情况,采用多变的形式。例如:
1.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这是一种常用的新课导入形式,它具有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枪直入,切入主题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的铁路和公路》一节这样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这值得我们骄傲;现代交通得到空前的发展,更新,我们同样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交通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公路与铁路的发展和成就。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式,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起上挂下联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1)讨论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限以外,还有那些重要特征;(2)讨论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在降水和气温(一月),农作物熟制等自然条件的差异;(3)复习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国几大油田;(4)复习北方农民的生活及爱好的体育运动。通过上述的复习,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为新课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二是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巧用诗歌,激发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形成教学的高潮。例如:讲授中国地理《林业.牧业.渔业》一节时,先提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三青水秀”的标志是什麽?想一想什麽可以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你想美味佳肴吗?它从何处来?这里所提的两个问题,其一是从林业角度发问,让学生思考林业的意义和作用;其二是从牧业和渔业的角度提问,让学生去体会牧业和渔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意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措施。用诗歌创设意境,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节时,先给学生朗诵北朝民歌《敕勒歌》,然后问学生,这首诗描写的是什麽地方?这为学生创设了北方草原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5.运用谚语,通俗易懂。谚语,往往是人民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它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以谚语导入新课,也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讲授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时,就这样引入新课:(1)问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麽?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见解。(2)在学生梢讨论后,教师指出:这句俗语强调了粮食的重要,粮食生产属于种植业,它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他不仅为人们提供吃.穿.用的生活资料,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个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农业分解图进入新授内容。
以上几种新课导入法,都有利于传授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三.组织达标的基本方法
教学工作,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而且是一项艺术事业,方法的好坏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一种艺术魅力 ,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感受。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同时完成应有的能力训练。
地理教学的组织达标,可采用下列一些基本方法。
1.自学达标法。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名词概念,有不少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对于这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学课文,获取这些知识。在组织学生自学是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提纲,或适当的练习题,学生自学课文,独立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读图分析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材中,地图和图示很多,并且形式种多样,其知识容量很大。学生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哦途径。例如:
(1)通过一个地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获得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可知道这个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还可以通过读图,知道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结合地形特点得出此地区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根据此地区的气候.资源条件,得出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学会图读这种图,就可以形成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2)气温分布曲线,降水分布直方图,是学习气候知识的一种直方图。学生通过读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降水的季节分配等知识,总结出该地的气候特征。学生会看这种图,就具备了一种能力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3.对比达标法。对于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运用对比法进行讲授或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比较相关的概念.相关.四区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异同,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学生较透切地理解某些地理知识。例如:
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将南方地区同北方地区进行比较,得出南方地区降水比北方地区多,雨季比北方地区长,因而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是鱼米之乡,得出南方地区能源矿产比北方少,但水资源丰富,以电补充能源不足;同时南方地区耕地比北方少,多水田,因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与北方有所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一样等。通过比较,既巩固了北方的地理知识,又便于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分析世界地理气候类型特征时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对照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异同,达到理解两种气候特点的目的。
4.活动练习达标法。现行初中地理教材,有大量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加上适量.恰当的练习作补充,就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5.纵向迁移达标法。进行地理教学,一是要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础知识体系;二是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要指导学生善于联系旧知识去学习理解新知识,即从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利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反过来又通过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要由原有能力迁移扩展到新的能力。
(1)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指导学生根据一条线索归纳互相联系的有关知识。例如:由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气候的成因。这些知识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讲授每一项知识都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迁移联系。
(2)对学生的读图训练,也可以根据一条线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迁移展开。如由等高线特点的认识-----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看懂分层设色地形图-------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以上就是一个地理能力训练体系。
四.检测补救
在地理教学中,完成了地理知识的传授以后,并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考察教学效果,效果差的还要进行矫正和补救。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的测评和补救,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测评读图。抽学生说出需要识记的地理事物,简答表示的地理现象及地理现象存在的原因。
2.重点知识的测评。重点识记的地理事物,重点知识及原理等,应以选测题..提问简答形式进行测评。
3.从运用知识的角度进行检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练习和反馈,有利于学生个性优良品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篇2
赏识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肯定与鼓励, 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让他们慢慢爱上学习,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一个热爱文学创作、喜欢文学作品的学生, 会非常乐于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而不会惧怕写作。所以,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赏识教育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一、作文教学, 择优评改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作文是广大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很少会有学生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融入写作之中。学生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 毫无真情实感。很多教师都表示, 现在学生的写作都缺少生命力, 常常无病呻吟, 读后难免让人产生反感、厌恶之情。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应及时采取行动, 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让他们明白写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日记, 影片和小说观后感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锻炼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使他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 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使他们乐于写作。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 应该本着突出学生的优点的原则, 尽量多地挖掘学生在作文中的可取之处, 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之处, 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那里获取写作的自信心, 得到不断进步的动力。
二、作文教学, 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为了顺应应试教育的要求, 广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写作个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的整个写作模式都被固定的条条框框限制住了, 写出来的作品毫无新意, 失去了文章本应有的生命力。长期这样下去, 所有学生的写作就都变成了一种风格, 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去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 并从中学习经验;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随笔, 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就会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写作个性。在这一过程之中, 教师需要充当学生的信心“加油站”, 鼓励他们不断地去发现自己的写作优势。
三、将赏识贯穿于整个作文过程中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赏识教育贯穿于这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对于作文题目的命名, 教师需要挖掘学生别具一格的思维潜力;对于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表述方面, 教师需要寻找学生文字组织能力的亮点所在;对于学生写作的整体思想深度方面,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往新颖的立意方向上靠, 而不是总是围绕固定的几个立意去写。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学生不论是在哪个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教师都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他们有继续努力的动力。不过, 需要注意的是, 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 所谓的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赞扬学生, 而是在赏识的同时把握好分寸。当学生的写作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时,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去批评指导, 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足够的认识, 并能够及时改正。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逐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 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消极的否定更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作用。长期的赏识教育, 对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写作风格的确立也非常有利。
四、赏识教育案例
大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并不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潜力, 而是缺少促使他们的学习潜能爆发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是激发他们学习潜能最好的催化剂, 下面就来看看这个现实中的例子:王同学, 班级中最普通不过的学生, 学习成绩平平, 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表现平平, 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很少。总之, 在整个班级之中, 没有人会特别注意到他的存在。可是, 他在去年的高考中, 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原来这一切都归功于班主任对他的鼓励教育。一直以来, 王同学在班级中的表现都不突出, 很难得到各科教师的重视, 再加上他性格比较内向, 使得很少有同学主动与他交流。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班主任发现了王同学的随笔本, 里面是王同学空闲时写下的一些文章。班主任发现王同学的这些文章写得都非常好, 很有文采, 文笔也非常细腻。于是, 班主任决定跟王同学谈一谈。班主任对王同学随笔中的所有文章都进行了点评, 列举出了里面所有写得好的内容, 班主任一方面称赞了王同学的写作功底, 另一方面指出了其中的不足。除此之外, 还对他平常的一些好的表现提出了表扬, 鼓励他继续努力, 不断进步, 争取有更好的表现。
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之后, 王同学信心倍增, 他暗自下定决心, 绝对不能辜负班主任对自己的期望, 他要努力学习, 做一个让班主任为自己骄傲的学生。于是, 他不论是上课听讲还是课后作业的完成都变得越来越积极, 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每天都快乐地学习, 享受学习给他带来的成就感, 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孙汝艳.浅谈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8 (3) .
[2]齐玉珠.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沈阳教育论坛, 2006 (6) .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3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目标:包括地理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传授好地理基础知识,将为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即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常用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即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等。
(4)情感态度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趣等。
二、地理导标五曲
地理教学中的新棵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象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的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1)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这是一种常用的新课导入形式,它具有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枪直入,切入主题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的铁路和公路》一节这样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这值得我们骄傲;现代交通得到空前的发展,更新,我们同样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交通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公路与铁路的发展和成就。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式,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起上挂下联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①讨论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限以外,还有那些重要特征;②讨论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在降水和气温(一月),农作物熟制等自然条件的差异;③复习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国几大油田;④复习北方农民的生活及爱好的体育运动。通过上述的复习,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为新课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二是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巧用诗歌,激发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形成教学的高潮。例如:讲授中国地理《林业、牧业、渔业》一节时,先提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山青水秀”的标志是什么?想一想什么可以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②你想美味佳肴吗?它从何处来?这里所提的两个问题,其一是从林业角度发问,让学生思考林业的意义和作用;其二是从牧业和渔业的角度提问,让学生去体会牧业和渔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意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组织达标的基本方法
教学工作,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而且是一项艺术事业,方法的好坏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一种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感受。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同时完成应有的能力训练。
(1)自学达标法。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名词概念,有不少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对于这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学课文,获取这些知识。在组织学生自学是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提纲,或适当的练习题,学生自学课文,独立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读图分析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材中,地图和图示很多,并且形式种多样,其知识容量很大。学生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途径。
(3)对比达标法。对于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运用对比法进行讲授或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比较相关的概念、及地理事物的异同,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学生较透切地理解某些地理知识。例如: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将南方地区同北方地区进行比较,得出南方地区降水比北方地区多,雨季比北方地区长,因而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是鱼米之乡,得出南方地区能源矿产比北方少,但水资源丰富,以电补充能源不足;同时南方地区耕地比北方少,多水田,因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与北方有所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一样等。通过比较,既巩固了北方的地理知识,又便于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分析世界地理气候类型特征时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对照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异同,达到理解两种气候特点的目的。
(4)活动练习达标法。现行初中地理教材,有大量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加上适量、恰当的练习作补充,就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5)纵向迁移达标法。进行地理教学,一是要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础知识体系;二是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要指导学生善于联系旧知识去学习理解新知识,即从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利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反过来又通过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要由原有能力迁移扩展到新的能力。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篇4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能否成功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现代教育技术已由教学辅助手段演化为融合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信息环境,它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趣,使学生在现代化的环境中感受体育文化,发展身心,提高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信息传递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已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促进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技术动作都是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进行的,就教师示范动作而言,存在诸多不足,如受场地、器材影响较大,对教师的技术水平,示范能力要求较高,复杂技术动作很难示范清楚等。而多媒体技术应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这一难题,能够清楚地展现动作过程和要领,能够变快为慢,变动为静,使一瞬即过的关键动作反复回放,分解观察,促进理解和效仿,以此显著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一、体育教学运用现代技术的目的
当前,现代技术正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之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体育教学而言,它能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具体,把虚的变实,把快的变慢,并能把人的身体形态、练习轨迹、时间、速率、力量、节奏、速度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像,由教学辅助手段演化为融合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教学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声音为主的教学信息,比教科书使用的文字表格符号更形象,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它产生的信息,通过声、光、图的传递,可以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技术关键和细节,学生就会精神振奋,兴趣倍增,全身心的投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能更好的达到体育教育目标。
二、现代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接受教学。在有电教媒体的体育教学中,就可以设计运用各种传媒手段,把学生能接受信息的器官全部调动起来,形成时间、空间、动态的接受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多媒体技术清晰表现瞬间动作概念: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教师讲解是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首要环节,而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是学生感知技术动作的主要过程。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也就是说,通过观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很难通过视觉来感知教师的示范动作,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这是由于体育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很多技术运动的完成是在高速奔跑,迅速起跳的过程中瞬间产生的,尤其是带有腾空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例如,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必须在快速有力的助跑与起跳下,在空中瞬间完成过杆动作。教师不可能用较慢的速度示范清楚“空中过杆”这一技术环节,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先进的规范技术动作用慢放、暂停、重放等技术,全面、完整清楚地展现给每一瞬间动作、技术环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采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大多数技术动作的复杂性,讲解技术要领和示范技术动作是要分开进行的,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时,学生看不到该技术动作的运动过程,而教师在做示范技术动作时又不能讲解。例如:在体操中的腾空动作,旋转动作、技巧中的滚翻等,虽然教师重复示范、仔细讲解,学生仍不能很好的将示范动作与其相对应的动作要领结合起来,对动作的变化和完成时机难以把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大屏幕将复杂的动作用动画或影像展现出来,教师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讲解每个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过程,做到“声”“形”同步,这样更容易抓住关键动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缩短教学过程。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技术在集体项目教学中的运用。集体项目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对如何配合的表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从一个总缆全局的角度来阐述每名学生在集体项目中所处位置及所应发挥的功效,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何作出正确的应对。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之前就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提高训练效率。如在学习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们采用了一款NBAL IVE2005的电脑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级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2.多媒体技术在个人动作教学中的运用。一套运作在教学中要拆分成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教学,最后再将分解动作串联成完整动作,在这一过程中,难点是动作的串联和衔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串联和衔接动作明确的表现出来,提高动作的流畅性。如在进行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课件辅助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首先采用从体操大赛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其次我们把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将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动作拍下来,与教师的正确动作做对比观看。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为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
3.多媒体技术在裁判教学中的运用。裁判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很少,制约学生裁判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录制了省级和校级相关比赛项目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剪辑,去掉裁判评判部分,做成课件形式,在理论教学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裁判,教师根据学生模拟裁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裁判的现场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体育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教学片选择要有示范性、针对性、新颖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恰当配合,取长补短,才能全面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小结
1.现代化手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媒体观和方法观,现代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会利用计算机备课,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现代技术的支持者。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篇5
摘 要
体验式教学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情感,并对幼儿引导,让幼儿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它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主体精神的构建、身心发展的完善、道德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影响幼儿体验生成的原因, 幼儿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幼儿体验的升华, 使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验
体验式教学法
幼儿教育
过去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知识传承,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把幼儿的成长看作可以预设的操作流程, 进而忽视幼儿自身及幼儿的生活体验,而体验式教学法一改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让小朋友在栩栩如生的师生互动以及幼儿间的互动情境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体验的涵义
体验体验是哲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等学科中的重要范畴, 是由“经验”“经历”等概念发展而来。不同学科从不同方面对体验进行定义。从哲学方面把体验定义为体验乃是一种在场方式, 也是一种存在方式”,“是主体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之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从心理学方面出发,把体验定义为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成分在内的复杂心理活动。从美学角度看,体验是读者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产生的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在感受, 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 丰富活跃的想像、热烈欢快的情感。也有学者从教育学角度给体验下定义,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既是一种活动, 也是活动的结果。
本文采用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一是重视实践, 体验是个体的亲身经历, 是动态的过程;二是体验的指向性, 是为了认识周围的事物, 体验最终是对外界的一种认识。
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现代教学逐渐接受。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可以引导教师改变原有的授受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关注幼儿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采取措施,创设情境,以保证幼儿获得亲身感受。让幼儿从心理、生理、身体方面认识实践与活动,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法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呢?,如何让幼儿在快乐学习和丰富的体验中,获得有益身心的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亲身体验
体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验是对生活情境的多次提炼。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给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让幼儿不断地在情境中接触、感知,不断地在情境中去亲历、去思考、去表达,从而不断地加深与扩展他们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对意义的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例如:在幼儿园在园欢度“六一”时,幼儿们参加游园活动,教师用照相机记录了孩子们的开心画面,用各种皱纸、卡纸、泡沫纸等做成许多可爱的装点物,将每一张照片张贴在主题墙上。在这里有孩子们激励竞赛的场面,有孩子们获胜的笑脸,也有孩子与家长共同嬉戏的温馨画面等,幼儿看到主题墙后,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交流、回味、评价。孩子们在照片、教师制作的物件墙饰中,重新感受了“六一”的快乐,同时也让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进了孩子们的欢乐世界。
2.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在体验中学习
每个幼儿都是先天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世界的好奇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问题没完没了,探索接连不断。所以要想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不能不给他们进入实践感受的机会,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去探索问题,体验神奇,发现乐趣。
幼儿好奇心强,控制力差,所以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单一,要经常调整教学方式,采取多种体验交流的形式,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儿童文学为基本教材,一些形象具体、可感性强,篇幅短小、情节单纯以图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不强调统一的故事内容与情节,而是引导、启发幼儿独立的思考与理解,怎么想就怎么讲。教学中也可以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对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等的培养都是较好的手段。
3.运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我们迈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而体验成功又是影响自信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从体验成功来培养自信心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调查研究,自信心发展的关键年龄是3一5岁。卡顿芬(Couington,1984)的自我价值论中提出“儿童白幼就学习到成功后使人感到满足,使人自信心提高,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因此,从幼儿阶段入手培养自信心就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成功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1)提高自身能力,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
要想获得成功体验,归根结底来源于幼儿有较强的能力,并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所以,要想让幼儿获得自信,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人们是喜欢我的、需要我的。其次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以充分的爱和关怀,同时 给予孩子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要根据幼儿原有的水平提供相应的个别活动或环境,让幼儿充分体验自己能行,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在集体中的位置。同时,因为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他们会内化成人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所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也要客观,对幼儿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有能力的人。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地提高要求,帮助幼儿提高能力、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现代教育设备(如多媒体技术)、教具可以把抽象的活动用具体的图像、声音等方式直观表现出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有效地帮助幼儿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为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促进幼儿全面成长。所以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注意给幼儿选择适合的同伴榜样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相同的效能感和成功体验。同时家长和教师自己作为幼儿的榜样也要有自信心。因为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语言的也有非语言的、潜移默化的。事实上,对孩子自信心产生最大影响的正是他们自己。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向孩子传递安全感、价值感和个人信念方面的非语言信息。不自信的父母通常培养出不自信的孩子,因此父母要从自身着手,培养自身的自信,多向孩子讲授自己成功的经历。总之,成功体验对自信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儿童自信的关键就在于让他们拥有成功的经历,体验到成 功的喜悦。家长和教育者要重视成功体验的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加强儿童的成功体验,培育出更自信的下一代。
体验式教学重视幼儿在受教育中的情绪、情感体验,立足于幼儿在教学中的亲身体验,强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凸显对生命的体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人生。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是一种探索,是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篇6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英语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国际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功能,以其 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在努力地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英语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应该说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重大挑战与突破,它的独到之处是能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优化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浪潮中,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需要同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基于这一要求,近年来我校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从实践看,多媒体计算机以其优异的功能,出色的表现,博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成为深化聋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应该说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重大挑战与突破,它的独到之处是能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优化英语教学。
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7
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 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所以, 我们应把赏识教育带入英语课堂, 以情入手, 以情激情。
一、了解赏识教育, 营造赏识氛围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 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 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 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 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它是一种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 顺应时代要求,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 按照学生成才的规律, 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 尊重个性, 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教育方法。
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 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以及升华, 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赏识教育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赏识就是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这种爱, 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 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 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 而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成的合金。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 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从事神圣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爱如花之芬芳、酒之醇香, 芳香四溢, 沁人心脾, 浇灌着渴望成长的学生。赏识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赞扬, 其本源是爱, 真挚的爱, 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 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源与核心理念。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激励学生主动成长并走向成功。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 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 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 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 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 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爱抚、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表扬。
3.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
赏识学生, 还意味着要学会宽容。它要求我们教师理解学生的桀骜不驯, 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 原谅学生的屡屡失败, 赏识学生的异想天开。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当他们犯错误时, 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想, 理解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是非观不明确等问题。只有这样设身处地想一想, 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 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 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用爱去包容他们,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 让他们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来。
比如, 在考砸的学生面前:
1你不能让学生泄气, 所以要鼓励学生, 要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
2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失败是常有的。
3帮助他分析原因, 克服困难。
再如, 对闯祸的学生, 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了不良的影响或教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教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 平息学生的惶恐心理,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依旧充满希望。同时还可以举自己或名人在小时犯错的典型事例加以教育, 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鼓励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这不仅能在知识传授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能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 成为知心朋友, 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 奋发向上。
4. 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
我们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 热情较高, 能够给予鼓励和帮助, 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 就开始失望或怀疑学生的能力, 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 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 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 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5.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赏识更意味着信任。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身上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与缺陷。长其善, 而救其失。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也许他们不是天才, 但他们一定能成才, 从而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赏识同时要求我们学会期待, 给予机会, 相信学生, 让每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环境。班会活动、体育比赛、游戏等都能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这些活动的众多项目中, 每个人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提倡课堂分层分组, 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 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从而增强自信心。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尽量给学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 我在教学过程中, 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如下分层或分组: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分层
A层:领悟差, 厌烦英语;
B层:学习不主动, 成绩不稳定;
C层:基础扎实, 自学能力强, 兴趣浓厚。
这样分层之后, 我就很容易面向全体,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在教“comic strip”中的对话时, 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的要求:
A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对话, 明白其意思, 努力消除学英语的恐惧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一种“我也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B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对话, 掌握其中的useful expressions, 以此来培养英语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讲并运用规律的能力, 达到一种“学好英语其实也不难”的境界。
C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对话, 掌握其中的useful expressions, 并能举一反三。这样, 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种分层主要是把学生的大目标化为小目标,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
2.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性格进行分组
A组:有组织才能的学生, 可以负责活动的安排及开展;
B组:性格内向、善于写作的学生, 可以负责书面作业;
C组:性格活泼、大胆的学生, 可以负责口头作业;
D组:擅长美术的学生, 可以进行美术设计。
这种分组方法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也符合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 让学生在“我能行!”“我真棒!”“我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三、改变教学方式, 创设群体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处于中心地位, 学习的过程以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 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 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 尽量采用“启发式”, 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让学生自己推测、发现、归纳、注意、联想、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的存在方式得到了改变:由原来的“消费者”变成了“贡献者”, 他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 以更饱满的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体验创新、分享快乐。为此, 教师一定要转换自身的角色, 要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结果成绩的评价者”。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 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育, 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其中,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通过课堂中的“教”达到“不教”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效果呢?下面以《牛津初中英语8B》中第一单元为例加以说明:
在学习Reading部分之前, 把全班分为六个小组, 每组各推一名代表, 并布置各组任务:
(1) 调查自己的父辈以前家乡的面貌、交通、人们的居住等情况, 并能展示相关的图片。
(2) 观察家乡的现状, 跟过去做出比较, 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写出。
上课时, 每组的代表以记者的身份上讲台, 对本组的成员进行采访。小组成员向全班展示图片, 用英语陈述家乡过去的情况以及现在的改变。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这项调查活动, 因此, 课堂上每名学生都全神贯注、兴趣盎然。
总之,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给学生设计任务, 使学生在任务中探索, 在争辩中明理, 在合作中进步, 在创新中提高;使他们不时产生一种成功感,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的技巧,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做到人人参与。最后, 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参与的成功,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常写作业评语, 及时赏识学生
除了和学生谈心以交流思想外, 常写作业评语是拉近师生关系的一剂良药, 它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进展, 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为学生写作业评语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优点放大法”的原则。或许学生当时会离教师给他的评价有一定距离, 但绝大多数的同学会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的。正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所说: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这样做, 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时时体验进步与成功, 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二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对那些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要多鼓励、多关怀, 相信他们的潜力, 切实帮助他们,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真情投入。
五、运用赏识教育, 注意方式、方法
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应对学生具有真诚的爱、科学的爱, 这种爱包藏了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的情绪体验, 同时也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英语的喜爱。
(2) 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强化, 但要讲究分寸。
1不要虚假表扬。表扬和鼓励要求发自内心, 要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值得表扬的, 不是故意讨好。
2不要笼统表扬。不着边际的空泛表扬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喜悦和激动效应, 只会产生疑惑。
3不要事事表扬。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做事本身的愉快, 学会自我肯定, 而不是一味希冀得到别人的赏识。
4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动做出恰当的评价。
(3) 赏识教育同样强调严格。
必要时也有批评、处罚, 强调正面强化, 给学生更多的激励、赏识, 并不意味对学生没有批评、没有处分。批评和处分是一种教育手段, 也是一门艺术。倡导“多鼓励, 少批评”, “表扬要当众, 批评要个别”, 严禁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
“赏识教育”应是一种教育思想, 赏识寻优、正面激励则是体现这一思想的主要教育方式, 但不是唯一方式。只要都是从爱出发, 为了学生的发展, 表扬鼓励与批评惩罚并不矛盾,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并不矛盾, 关键是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总之, 在英语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 而是通过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 以强化学生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 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适当提醒, 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 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 提高思想觉悟,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获得知识技能, 锻炼辩证思维, 努力塑造健全人格, 从而打造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王群.试论赏识教育[J].教育艺术, 2004 (8) .
[3] .许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培训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篇8
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偏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而忽视了道德、理想、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因此,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进入“剧情”,就需要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做到情理交融
在培养学生情感情操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育情,做到情理交融,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要充分发挥历史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创设情境,灵活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教师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而且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
教育不仅是传递学科性知识的工具,教育也要追求人的发展与内在和谐,体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情感,进一步实现学生人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学成,胡愈乔著.《论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版
2.余艳著.《浅谈运用情感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3.林洪信著.《浅谈班级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2.05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篇9
——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张湾云湾小学
谢万秀
【摘要】: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让多媒体教学走进幼儿教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既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能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启发幼儿的思维同时,声、画、动感的刺激还激发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现将我在平时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变呆板为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变抽象为具体,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关键词】:多媒体运用
幼儿教育
激发兴趣
幼儿园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为了满足这种教学的需要,使得电教手段在艺术活动中广泛应用。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既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能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启发幼儿的思维同时,声、画、动感的刺激还激发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不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将我在平时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变呆板为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是注意力,幼儿因其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随着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常规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程序、用口语、手势或其它一些方法来调动幼儿注意力,然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电教媒体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兴趣的需要,再配以老师的引导,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有很大地帮助。
如:在教学小班美术活动《画气球》。首先,从网络中搜索出各种各样的气球与有气球装饰的节日场面,配上音乐;然后,投入多媒体,优美、生动的画面犹如幼儿喜欢的动画片,陶冶着孩子的情操,激发着孩子绘画的兴趣;最后,在幼儿的赞叹声中,终于摁耐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小手,找材料,画、剪自己喜欢的气球。一节成功的美术活动课就开始了。
如:我们在班上玩“孙悟空”的游戏活动中,不管我怎么大声唱,孩子们就是提不起劲儿,后来我在班上放起歌曲《西游记》的光盘,那样的音乐效果、节奏和画面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了。他们自发地玩起了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有的小朋友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非常可爱。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个个都在参与。
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刺激幼儿声、画、动感还激发着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如:小班音乐活动课《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认识小动物,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直接给孩子灌输会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与发散型思维。在开展本节活动时,通过多媒体逐一观看画面,配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谁来了?”引导幼儿声情并茂回答教师的提问,即增进了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又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如在小班创编舞蹈《小燕子》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先播放小燕子捉虫的画面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看到小燕子捉虫的优美动作,然后让幼儿欣赏《燕子图》,了解燕子的各种动态,在这时放音乐《小燕子》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幼儿边听歌曲边看着《燕子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编出小燕子飞翔的不同动作、燕子捉虫的姿态及小燕子可爱的样子。小朋友们想出的双手飞,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想象空间得到了发展,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如在教小班唱歌《走路》,按照一贯教学模式都是:教幼儿念歌词,师范唱,然后再教幼儿唱。这种单调的教法,小朋友始终都处于被动状态,效果也很一般。这次再教《走路》这首歌时,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这首歌制成了动画片的形式,剌激幼儿的兴奋点,使其更好地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这种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让小朋友耳目一新,可以同时为他们提供多种信息:(1)视觉:美丽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2)动态: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3)听觉:欢快的音乐,配上歌词(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了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画面随着歌词的内容而变化着,幼儿们情绪很快调动起来,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一起唱歌。不知不觉,当老师弹这首歌的谱子时,幼儿已能声情并茂地唱这首歌了。
三、变抽象为具体,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
如:小班绘画《海龟》,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没有教师示范背对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电脑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___15分钟,而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这便使幼儿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如:在绘画活动《有趣的种子》中,通过观看“种子的自然传播”录像带,幼儿惊奇地发现原来有的种子会自动爆裂,有的种子依靠风或依附在动物的皮毛上进行传播,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接着又通过网络寻找更多关于种子的知识趣闻,如: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椰子,它也像莲蓬一样靠水来传播;可以吃的种子有那些?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幼儿边看边说,边看边画,知识面拓宽了。
因此,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的主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实践证明,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多角度,多方位组织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又促进了教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但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要大量的素材,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让多多媒体教育与幼儿特点、兴趣相结合,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育作用。【作者简介】
谢万秀
女
大专文化
在教育前线工作了12个春秋,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对幼儿教育有丰富的经验,“孩子的进步,就是我的快乐”是我工作的准则。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关键词:赏识教育;大学体育教学;运用
赏识教育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教育方式,它在教育教学当中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还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本文采用多种方法,针对赏识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赏识教育的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其主要将尊重人体作为一个必要条件,使得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能够得到承认,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并给予其充分的激励和引导。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人格健康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不仅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认可程度,也是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与心理认知的比较。学生的自信从何而来,来源于师长的有效的信任,对于学生主体来说,其在听到教师的表扬之后,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心理学上,普遍认为内在动机的核心就是“认知动机”,这样一种形式上的动机会在较大程度上产生驱动力,不仅是追求信息方面的驱动力,也是学习活动本身的驱动力。通过赏识教育,能够不断对于学生进行奖赏,从而较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并且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在学习过程当中具有内在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进步。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处于性格趋于成熟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意识还处于发展当中,并且年轻气盛,难免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来一定的矛盾性,在一些时候,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烦恼,或者进行情感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其本身就是学生的直接接触者,教师的行为会对于学生性格的发展方向带来重要的影响,更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运用赏识教育来营造民主自由的班级气氛,能够强化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走向人生的舞台。
二赏识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适时原
则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情感变化的不同表象特征来进行表扬,譬如说对于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有的同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多年的经验,在成绩评定的时候会拿到高分,难免会喜形于色,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当给予赞扬性赏识,要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自己的情况,认清自己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对于体育这门学科来说,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每个人爱好的运用项目也各不相同,很容易就会出现层次上的分化。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和发展需求,一旦发展某个同学身上存在情感盲点,就应当及时予以剖析和激励。
(二)适度原则
就教育本身来说,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表扬和批评是同时存在的,不能将其分离开来,或者过分偏重于某一个方面。赏识教育的运用要遵循一定的适度原则,就是将表扬放在一个主要的层面上,然后将批评放在一个辅助性的层面上来,使得受教育者的人格能够实现良性发展,使其能够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要想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状态的需要来进行表扬与鼓励,而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勉强进行赏识,这不仅有悖于赏识教育的初衷,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使其认为赏识教育是一种虚伪的教育。
(三)真诚原则
很多研究与调查都能够看出来,过分夸张的表扬对使得学生的耐性降低,失去挑战性与竞争性的意义,有的教师在表扬的时候只会使用几个空洞的词汇,如:你真行、真厉害、太好了、妙极了这样的夸奖,在学生眼里,这样的夸奖无异于一种敷衍的态度。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微微颔首、伸出大拇指,或者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够表达出来教师的欣赏之意。
三赏识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
建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就是将对于学生的上市纳入到教育教学系统当中来,不论学生以往的成绩如何,都应当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念头。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切勿当着诸多同学的面来责罚某一个同学,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得被责罚同学的心灵受到创伤,也会使得其他同学内心感到恐惧。教师本身应当具有较为强烈的进取之心,也要有高超的体育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内心钦佩于老师,才能够接近教师。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让学生看清自身存在的潜力和价值。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爱之中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
(二)充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中的赏识因素
体育作为一种充满着社会文化现象、崭新身体与智力的学科,其中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欣赏体育所带来的美感,无疑能够领略到这门学科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从竞技角度来看,体育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运动员本身所发出的行为共同构成了一种美感,以友谊为主的体育竞赛,彰显了一种情谊之美;以比赛胜负为目标的竞技中,则彰显出来一种斗志。并且运动员在赛场之上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严肃认真的美!从表演角度来看,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还是全运会、民运会等,其开幕式当中都能够看到较为丰富的艺术节目,艺术与体育精神交相辉映,崭新了生命的蓬勃与朝气。通过体育学科的开展,能够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动态和谐之美的世界当中,学生的思维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最佳时期。譬如说,当教师通过图像和影片为学生介绍国球――乒乓球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演示相应的动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教会学生怎样打乒乓球,还能够传递一种爱国精神与竞技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充满激情,带着饱满的精神去进行学习。
(三)教学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
实行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以一个发现的眼光来发掘学生的优点,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那么赏识教育的价值就不能够得到凸显。就高职体育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举止和语言谈吐来发现学生的优势所在。体育教师应当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相信学生有积极主动的热情,并不断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有的学生反应能力较差,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依旧要予以其一定的鼓励。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梦,并且在学生完成动作之后及时给出评价。具体而言,在每一节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找一位或者几位同学带领其他同学做热身运动。当然,由于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并不喜欢说话,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要予以更多的鼓励,多给他一些机会。教师应当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达到自己应有的高度。
(四)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
事实上,对学生的尊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教师会在课堂上以批评和指责学生为主要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不会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厌恶体育这门学科。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起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引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肯定和尊重,并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赏识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得到完美地实现,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作者:蔡广浩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
[2]沈霞.赏识教育实践谈[J].青海教育,20xx.
[3]李彩娥.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预防工作[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
【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善用表扬勤于激励-浅谈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05-21
谈交际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5-13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09-28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餐饮实训中的运用08-01
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0-20
浅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08-01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8-09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7-07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