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景

2024-10-02

社会情景(精选9篇)

社会情景 篇1

护理本科生在健康评估课程学习时除了掌握基本的体格检查评估技巧,对患者的心理与社会评估技巧也必须掌握。文献研究显示关于对学生心理与社会评估技巧的学习,主要是依靠课堂理论讲授,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基本不能掌握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评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评估技巧[1]。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护理是护士工作的重点,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情景教学(Situationalteaching)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2],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内涵、提高能力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某些角色的地位、处境及工作要领,有利于学生通过模拟事件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3]。因此,本研究尝试在健康评估课程中心理社会评估的学习环节开展情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心理评估技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本科生1班、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3月-6月开展此研究。根据抽签法2班学生在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共39名,1班学生实施常规的教学方法,共40名。

1.2情景教学的实施

理论授课:理论授课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概述、认知评估、情绪与情感评估、应激评估、健康行为评估、自我概念评估、精神价值观评估)与社会评估(概述、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文化评估、家庭评估、环境评估)。教师采用讲授、视频、举例、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讲授上述内容。

情景设计:课后教师根据讲授的心理与社会评估内容给出3个案例,案例1:患者,男,20岁,诊断为骨肉瘤,左下肢已经被截肢;案例2:患者,女,36岁,诊断为乳腺癌,双侧乳房切除术后2天;案例3:患者,女,69岁,空巢老人,慢性肾衰。学生被分成13组,每组3名学生,每组随机抽取1个案例。根据案例中患者的病情学生自己设计情景,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包含心理与社会评估的基本内容,学生分角色扮演,时间为10分钟。

学生角色扮演:心理社会评估的第二次授课安排学生进行上述案例的情景演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等给出评分。

教师总结:教师在学生情景演示结束后给予总结,指出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技巧运用及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指出学生演示中的亮点、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阶段:教师自我总结此次情景演练教学中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技巧运用情况,学生设计的情景是否能够涵盖所学的知识。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3常规教学的实施

1班学生实施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理论讲授,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2班学生的一致。课后教师推荐相关学习网站让学生进行这方面内容的巩固加强学习。

1.4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3方面:理论考试、教师评分、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理论考试内容中心理与社会评估内容占12分,总分为100分。教师评分表内容包括情景设计、心理评估内容、社会评估内容、评估技巧应用4个方面内容,总分为100分;学生自我评价表内容包括:心理评估知识应用、社会评估知识应用、评估技巧应用、沟通能力等4方面内容,共18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其心理、社会评估能力越好。理论与实验课结束后,2个班学生统一参加理论考试。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他们发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表,在告知填表要求后,请他们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交回给研究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2个班学生心理与社会评估理论成绩比较显示,2班学生的平均理论得分高于1班,具有统计学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P<0.05

2.2教师评分表分析

2班13组学生教 师评分表 结果显示:总均分为(82.27±11.38),学生在心理评估内容、社会评估内容掌握方面得分较高,在沟通技巧应用方面得分较低。

2.3学生自我学习效果评价

2个班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比较显示,2班学生在心理评估知识应用、社会评估知识应用、评估技巧应用3方面得分高于1班,具有统计学差异;沟通能力、教学适应过程比较2个班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P<0.05

3讨论

现代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针对此目标的教学改革集中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即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执业能力,才能有效地提供给学生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健康评估是教给学生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集病人的病情资料,包括了体格检查、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必须要掌握评估技巧才能获得准确的病人信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患者身体评估技巧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传授心理、社会方面资料收集的技巧,以致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面对患者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难以获得患者详细的心理社会状况。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患者的心理与社会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与社会健康对他们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国际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日益盛行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没有威胁性的、高效的和现实的仿真环境,把其应用于护理教学中是充分运用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推进护理情景教学,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病例和情景中培养观察、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文主义、评判性思维等,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3,4]。因此,本研究在心理与社会评估中开展了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实践应用能力。

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情景设计,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分配角色,避免了以往文献研究中情景设计、角色分配等由教师设计,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5]。本研究的情景教学,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了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要求在设计情景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来展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技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学生设计的病例情景合理,在情景中能基本运用所学到的心理、社会评估内容,并把其融入到案例中。例如学生在设计骨肉瘤患者心理健康情景时,重视患者内心的心理变化,通过仔细问诊,发现患者在面对家长、学生与医务人员接受了截肢的现实,但从患者内心根本无法接受,存在自杀的倾向。在设计乳腺癌患者的家庭评估时,关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经济状况等方面对其病情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与实践性,逐步实现教学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情景教学的学生在理论考试得分、心理、社会评估知识掌握、技巧运用方面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较好,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情景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情景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缩短由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的适应 时间[6]。本研究通过人物、情节和造型的模拟,让学生理解、体验护士、患者角色。参与情景教学的学生表示在模拟演示中,他们真正进入了病人角色,深切感受到不同疾患给患者带来的不同心理反应,他们的家庭状况、工作情况、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对他们的病情、心理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尚未开展模拟教学时,学生只是通过教师讲授初步了解了要对患者要进行心理、社会评估,但不知该从哪些方面评估,要使用什么样的评估技巧,特别是在询问患者敏感性问题时,要通过情景教学使他们的困惑迎刃而解。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有充分机会与病人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创造新的情境,迫使其不断地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技巧与病人沟通,使得语言、非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得到了良好锻炼,使他们在临床实习阶段时能迅速进入护士角色[7]。文献研究显示在临床实习的学生表示,由于他们在学校只是在理论课学习了沟通技巧、心理社会评估知识,在进入临床实习后,他们不敢与患者交流,不知该如何询问患者患病后的心理感受以及他们的家庭、人际关系等状况,在患者提出疑问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求助于带教教师。可见,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情景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病情评估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虽然在本研究中2个班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没有差异,但2班学生沟通能力得分较高,学生表示情景教学促进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4结语

在心理与社会评估学习中开展情景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水平,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本研究为护理学生在学习其他护理领域知识开展情景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健康评估课程在心理与社会评估学习中的效果。方法 对某护理学院2012级本科2班的护理学生在心理与社会评估学习中采用情景教学,1班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析比较2个班学生的理论考试得分与自我学习效果得分。结果 2班学生的平均理论成绩得分高于1班,具有统计学差异;2个班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比较显示,其中2班学生在心理评估知识应用、社会评估知识应用、评估技巧应用这3个方面的得分高于1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心理与社会评估知识学习中开展情景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水平,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心理评估,社会评估,教学效果

社会情景 篇2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吴庆华

仔细翻看近几年各省市的历史中考试卷可以发现,中考命题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少了很多直接式的设问,而代之以大量的情景式命题。以往的命题形式大多是直接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命题形式固然简单,直奔主题,但形式过于单一。

所谓情景式命题,即在试题中使用各种资料创设问题情景,将考查的知识点置于情景之中,在情景中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情景资料,根据情景的提示找出问题,从而解答题目。情景式命题丰富了试卷形式,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而且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研究情景式命题,特别是研究试题中创设情景的形式和技巧,可以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启示,从而使得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目前情景式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以图片为情景进行命题

2010年各省市的中考历史试卷在试题中都大量地运用图片来命题,比如,2009年无锡市中考历史试卷使用了23张图片,2010年山东聊城中考历史试卷中共使用了15张图片。没有使用图片的试卷几乎没有,而且几乎每一种题型中都能看到图片。试题中使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使得整个试卷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生动,一改中考试卷以往单调枯燥的风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解题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可以说,使用图片来命题已经成为中考历史命题的一种趋势。

试题中利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辅助型作用,这样的图片只是将试题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不影响解题,不看图片也可以答题。

比如,(2009年·无锡)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见右图)。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林则徐 D.邓世昌

二是题干型作用,这样的图片直接被命题者作为题干使用,以图为题,考查的历史知识点也包含在图片中,这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图片,从图片中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说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才能解答题目,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就相应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

比如,(2009年·河北)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特别是教材插图,设置教学情景,编制创新试题,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在西方文明之源的教学中,为了突出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类型诞生不同的文明类型,我利用教材插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教学情景。

A

B

C

D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四张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①上面四张图片中所示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哪一项?

②A、B、D三张图片所示的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属于哪一种文明类型?

③图C所示的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插图,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运用图片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和应试能力。

二、以时事新闻为情景进行命题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时事新闻具有很强的即时性,而且很多时事新闻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或者历史背景。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而今天的时事新闻也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历史试题中运用时事新闻来创设命题情景,可以很好地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调动起学生解题兴趣。所以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大量试题都以时事新闻为命题情景,从时事新闻中寻找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点来引出问题。

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无锡)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

2.(2010年·青岛)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克伦威尔 B.圣马丁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3.(2010年·威海)2010年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这些题目都选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平时生活中基本都听说过的新闻作为命题情景,很好地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留心近期发生的时事新闻,寻找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景。

比如,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德国也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当天德国政府向法国政府交付了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根据这一新闻,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教学: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所在的是哪一军事集团?一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决定德国一战赔款的是哪一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订了什么条约?

③东西德统一是在哪一年?是哪一次战争引起了德国的分裂?

④德国花92年还完了一战赔款,你从德国政府的还款行动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以时事新闻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历史的踪迹,思考历史,培养学生政史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三、以影视材料为情景进行命题

随着电视和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优秀的电视剧和电影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在众多的电视剧和电影中,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占了很大比重,为普及历史知识提供了一条大众化、娱乐化的途径,这也为历史试题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在近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很多以影视资料创设情景的题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青岛)有一位外国人搜集了四部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四渡赤水》③《甲午风云》④《重庆谈判》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2009年·无锡)下面四幅电影海报反映的历史主题都是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2010年·安徽)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些题目都是以影视作品为问题情景,将命题者要考查的历史知识用影视作品的名称呈现给学生,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问题。这样的题目不仅吸引人,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激起了学生的解题兴趣,而且在问题设计上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命题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组织学生观看很多的影视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恰当地引入影视作品为课堂教学服务,创设教学情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两种方式将影视作品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一是利用学生所学历史知识对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辨析,判断影视作品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比如,在学习了“三国鼎立”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来寻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不符合历史的情节;在学习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后,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判断电视剧《水浒传》某一片段中人物的衣食住行是否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等等。二是让学生以影视作品为切入点,寻找影视作品背后的历史,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后,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举起手来》、《小兵张嘎》、《南京!南京!》、《亮剑》等等,以《南京!南京!》为问题情景,设问:学生这部电影是以抗日战争中的哪一事件为背景的,以此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知识;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以给学生介绍电影《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电影作品的历史背景,加深对二战重要事件的印象。

四、以乡土史为情景进行命题

乡土史,一般指我国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区、乡等)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着杰出的历史人物。乡土史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很强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中考命题者很好地利用了乡土史这一优势,以乡土史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寻找课本知识与乡土史的结合点,并以此设计问题。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安徽)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学文化大放异彩

(1)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__________

(3)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2.(2009年·潍坊)王尽美是从潍坊大地上走出来的早期共产党人,他的主要事迹是

A.参加了中共“一大” B.领导了潍坊抗日斗争

C.建立了中共潍县县委 D.指挥了潍县攻坚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乡土史创设教学情景,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性作用。乡土史具有很强的地方性,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教材内容与乡土史的结合点,并以此创设教学情景。以乡土史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小到大”,二是“由大到小”。这里的“小”是指乡土史,“大”是指整个历史。“由小到大”是以乡土史为切入点,来分析与之相关的整个历史事件。比如,在学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我查阅了无锡乡土史,找到了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荣氏兄弟。荣氏兄弟是无锡的骄傲,每个无锡人都很熟悉,荣氏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直接围绕着荣氏企业的兴衰来开展教学。通过了解荣氏企业的发展概况,学生也就对整个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有了整体的认识。“由大到小”是通过教材学习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后,让学生来找找乡土史中与之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之后,我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查在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印象和认识,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社会情景 篇3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历史;趣味情景

一、情景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因为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空间历史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体验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遇到和做过的历史大事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适当地运用情景教学法,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历史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记忆历史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陌生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再借助课堂辅助的重点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更加广阔地认识历史世界的过去与发展,展望未来,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谋求以后的更好发展。

二、情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情景教学法举例来说就是要把一些事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上教师的故事性讲解,将历史的教学重点融入历史事件当中。

2.还有的情景教学法是给学生看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信息资料,再配上老师富有感染力的专业历史形象描述,让学生能直观地获取历史知识。教师再从多方面获取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

3.面对历史课本上冗长单调的文字描述会使学生的心理充满抵触情绪,从而不好好学习,导致历史成绩不及格。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慢慢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情和兴趣,加强学生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了解历史,爱上历史。

三、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创设趣味情景

教学的课堂不仅仅只是讲课,也可以让学生做做游戏和活动,为学生创设趣味情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做活动的心理,将课本上的历史教学内容改编成有趣的活动,通过设定真实的表演场景和角色,然后找几个学生上台扮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真实展现历史主题和历史人物,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举例来说,在学习《南北战争》里《解放黑奴宣言》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假扮南方的黑奴,看到了这样的宣言后,会怎么办?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决定立即逃跑,投奔北方。”还有的决定不露声色留下来,等待时机一举摧毁南方奴隶主的势力。发散学生的思维,真实的表演,让学生对黑奴革命的积极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中的运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最终起到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许静.论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化[D].重庆师范大学,2005.

[2]郝建彬.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社会情景 篇4

还拿办公软件模块考证题目来说,

观察书上习题的要求:使用SHEET2工作表中的数据, 以“成绩1”为关键字, 以递减方式排序。

由于我们平时做了很多的练习, 所以学生很快做出来了。

但是, 如果考官问:将本班成绩表, 以总分为主从大到小排一下。

学生:???

我们仔细来看一下, 考官的“本班成绩表”“总分为主”“从大到小”替换了习题中的“SHEET工作表中的数据”“以‘成绩1’为关键字”“递减方式”。虽然有三处不同, 可是表达的意思却一样, 那么学生为什么就“没做过”“不会做”“没学过”了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

很多同事也许会遇到此类问题, 老师很冤枉, 明明成绩那么好嘛!学生也很委屈, 优秀的成绩是我对习题的熟悉, 两遍, 三遍……那我要问:既不是老师的误导, 也不是学生的惰学, 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想想, 有答案了吗?嗯, 我的回答是:环境!绝对是环境!

没错, 其实影响我们最大的, 就是环境。这个答案在郭思乐教授的《基础教育之本:保护和依托儿童学习的生命自然》文章中可以找到, “和谐就是美, 就是自然和社会共同之道。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所有的社会规则总有着一定范围的生活情理性。比如只要你驾车在马路上冲了红灯, 你就立即感到自己处在险境之中, 这种险境还不只是会收到交警的罚单 (规则层次上) , 而是真正的碰车的危险 (生活情理层次上) , 你可以不知道要收到罚单, 但你必定可以看到危险, 前者的规则是社会的, 后者的情景是自然的。”郭老还举了一个例子, 在社会中的婴儿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语言。我想, 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 在中国出生的小孩———在中国语言的环境影响下, 绝对说不出英语。

这统统都是环境惹的“祸”!

现在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问题, 老师教好, 学生好学, 唯独环境忽略了———是在学校, 班级或者是机房, 反正不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社会, 更不是以后所身处的岗位。

为了学生在学校实验中来感受到毕业才有的环境, 我们必须营造一个气氛———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氛围。所以我在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中多选择“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 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

我母亲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情景创设法, 她在教授学生减法, 加法以及四则运算的时候, 将班级创设成市场, 在虚拟购物中, 完成四则运算的教学任务, 效果很好, 学生在嘻笑玩耍中, 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 真正实现所谓的“玩中学”。

说得不是很清楚, 我就拿本人所教授的一个课例来说明下。

此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准备, 实施与评价。

1 准备阶段

1.1 针对学生准备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通过学生内化并显现出来, 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针对学生做细致的教学准备, 创设课堂知识情境的教学行为也必须针对学生做细致的准备。

这节课是在讲完Excel相关的知识点之后, 进行的总结练习, 这堂课有三个目标和两个难点。

知识目标:我们检查下他对表格操作的能力, 根据Excel相关知识点, 并有已经有的知识结构索引, 探究新的知识点。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Excel操作平台获取表格, 筛选表格, 和处理表格的能力。

情感目标或者说觉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的兴趣, 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办公室表格处理事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主要是相关知识点的检查落实和探究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主要是探究任务的完成和任务的评价!

1.2 针对知识的准备

教师一定要熟知所要教授知识的内容, 课堂知识情境的创设不是漫无边际情境渲染, 而是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 立足于知识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有的放矢。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有知识的根据, 根据知识教学目标要求提炼情境, 使情境精炼, 不会占用和浪费课堂教学资源。因此, 课前必须认真研究知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据此创设合理的知识情境。

在这堂课开始前, 我肯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处理表格的能力, 决定来个华山论剑, 比比剑法, 推出一个“老板的任务”, 其实我创设的知识情境问题就是:“怎样理解老板的任务并更快地完成”。在这堂课中, 不仅我和学生的身份变了, 而且我们要以这个身份, 叙述一个故事并完成其任务。

故事是这样的, 在元旦的第二天, 做为老板的我, 非常希望了解上一年员工的工作情况, (对于员工的总业绩, 员工的月工资, 业绩最好的员工的名单等) 我叫来我的一些专门处理表格的秘书们, 限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我所布置的任务。秘书们五人一组, 先完成的秘书组评为今年的优秀组。当然, 这个老板就是我———老师, 手下的秘书就是我的学生们。

公司老板索要的年报表, 为一个大任务, 将大任务分散成为若干相连的子任务, 各个子任务串联起Excel的相关知识点,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 运用启发式教学和联想比较法促进学生去想, 去感知, 去解决问题。

2 实施阶段

开始, 秘书们会拿到一份由秘书长下发的原始数据, 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完成后交由老板。在完成的过程当中, 就会对以前学过的Excel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提升, 我在任务中完全扮演一个老板的样子, 将语言也用那直白的, 比如说, 筛选出业绩大于3万2千的员工名单, 我会说“给我看今年业绩3万2千以上员工的名单, 其他的我一个也不想见!”, 在以‘总业绩’为关键字, 进行递增排序的时候, 我会说“把总业绩排一下, 我要看从小到大的, 前面的三个我要炒了他们!”等等,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老板索要报表———办公室白领处理报表”这样的一条线而展开任务!秘书们争做优秀组, 基于以前综合课来比较, 整个气氛活跃、轻松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施阶段中, 由于我的角色是一位老板, 所以在此阶段“秘书”出现的错误我不会马上当面说出, 不仅如此, 如果有“秘书”来问操作步骤, 我也要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训斥”他:“给你工资干什么去了?”“平时你都在干什么?”“我会做要你干什么?”等等, 课堂的气氛可能会更加轻松。

有的教师会纳闷了, 哪有不回答问题的老师?正所谓,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时, 教师马上点头示意, 并且迅速把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而当学生说出错误答案时, 教师往往往会紧锁双眉。长此以往, 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印象, 凡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都是正确的, 最终产生这样的依赖。试想, 有了这样想法的学生还会有探究的欲望吗?在探究中, 还会有失败的经历吗?要知道, 在真正的社会中, 是没有老师在身边时刻进行评判的。所以我们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充分相信他们, 同时也让学生相信自己, 敢于想, 善于想。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 去证明它们的对与错。证明错误, 是一种勇气, 也是一个锻炼。最后重申:我不是不回答, 而是不立刻做出反应!

3 评价阶段

评价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我在这堂课中采用多元及全评价。全评价即全程评价由秘书长跟踪记录, 主要内容为:个人参与完成小组总进度百分比, 组内最快完成个人, 组内最少出错个人等。公平,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果, 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之则反。所以我对出错最多, 速度最慢, 参与完成最少的个人采用多元评价, 即从多个方面来考查秘书的工作, 例如秘书工作时的态度, 出错是否勇与承担责任等。这种评价麻烦但效果好。因为全面考察我们的学生, 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可见, 多元评价很能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课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

以上就是我的论述, 我们要想让学生在将来的社会选择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以学校的纪律为保证, 以社会的要求来锤炼他们。

摘要:作为一个计算机教师, 在面对社会对其信息技术需要的高要求, 教学内容更新快的情况下,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本文就“情景”教学模式在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课中如何设计, 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出自己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体会。

社会情景 篇5

一、 利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修养, 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

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对学生心理体验能力的培养, 通过情景模式的设置, 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人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所学内容的心理体验,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正是为了强化这方面的要求。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心理能够得到真实的体验, 往往比学到那些僵硬的知识更加有效。 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合了学习体验, 必然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习迈上一个新台阶。

由此可见,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是在心理和对学科认知深度方面的真实体验, 使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 深化对各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为今后的学习道路和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情感目标的实现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之一, 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我发现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一教学技术难点。

实际参观是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手段, 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虎门销烟”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反对鸦片的决心, 课前我围绕教学目标准备了大量的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音像资料以及古代枪炮模型, 将这些教材组成具有连贯性、 系统性、情节性的情景现场展示给学生, 学生可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加以整合, 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获得多少感受, 取决于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情景材料的加工。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正在进入空前的繁荣阶段, 各类文学和影视作品以极快的速度被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来, 出现了大量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化影视作品, 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无疑带来了诸多的学习便利。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 根据历史知识进行剪辑还原, 通过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方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的真实感, 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真正实现认知力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利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真实意义,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真实意义

历史与社会情景体验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意义。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合理性为前提, 紧紧围绕教学要求, 精心为学生设计教学情景, 给学生以体验历史的机会。 如讲解唐朝贞观之治的历史时, 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方式, 让学生扮演李世民和大臣, 就为治理好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展开讨论, 按照书本上的讲述, 用简单话剧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这种课本剧式的教学方式, 可以让学生饶有趣味地投入学习, 体验历史并产生感悟。 为了让课本剧表演得更为真实, 教师不妨先给学生介绍一下唐朝建国之初的历史社会背景, 结合当时唐朝的实际情况, 讲述一些有关唐朝时期人们的装束和简单的礼仪, 这样更能使学生有所感悟, 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再如在讲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时,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秦始皇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他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 自然就走进了历史。 学生在思考时, 可以将自己当做是秦朝时期的当朝官员, 想象需要为秦始皇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对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还需引导学生将现代人和历史人物的思维模式进行科学的比较, 避免将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强加于历史人物, 影响学生的思维角度, 从而有效完成历史和社会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只有体验到才能真正感悟到, 记得也深刻。 诸多教学实践证明, 在进行历史和社会学科教学的时候, 采用口头语言传达的方式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充分利用各类因素来设置科学的情景模式, 通过情景模式和课堂互动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验。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兴趣两个指标来体现, 利用情景体验式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 已经成型的一些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桎梏了教育工作者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致使他们在认识层次和认识范畴方面难以发散。 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挥,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如在评价汉武帝刘彻时, 我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 让学生从自身的思维角度出发, 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汉武帝进行客观的评价。 汉武帝一生的贡献使西汉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但是在位后期他穷兵黩武, 给人民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 通过辩论的方式, 体现历史的真实情况,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好书本中的主要知识点, 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创新、辩证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2) 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绝大多数思维活动都受潜意识控制, 而人的潜意识唯一能读懂的语言就是图像。 因此, 在初中体验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初中学生情感丰富的心理特点, 给学生设置一些动画人物、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故事情节等让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体验感觉, 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设置教学情景的手段多种多样。 比如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 可以采取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来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带来更加真实的教学体验, 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直观接触之后, 切身感受到历史和社会教学的真实意义, 从而在知识的角度和认知的角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 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索兴趣。

实践证明,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 它给了我们一个对以往教学工作的反思契机, 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通过创设历史情境, 启发学生认知的意义所在, 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历史情景中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以及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把握。

摘要:基于“情景”和“体验”的历史与社会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主题、历史事件和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真实意义,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个人修养, 实现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情景,体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社会情景 篇6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人发展模型, 指出个体的发展存在于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之中, 在这些环境系统中, 个体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并影响着每个个体的发展。周围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个体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着较强的积极联系, 比较有利于发展。环境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尤其是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

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要想掌握一门语言是很困难的。然而很多学生很难置身于英语氛围中形成纯正的英语思维。因此, 为了让英语学习环境体现生态性, 即与书本、课堂教学、学生、教师之间产生积极的联系,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让课堂形式多样化, 更接近纯英语语言环境, 让生态系统理论在情景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2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一些有着情绪因素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 帮助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或进入某种心理状态, 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加深感受, 深化认知, 产生联系, 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学内容的一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Swain在他的书《应用语言学》中说:“二语学习者在修补其中介语以加强信息可理解性的同时, 重新组建语言结构, 从而改变对知识的存取行为, 促进二语的习得。”情境模拟教学法集情境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优点于一身, 是注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 让受教育者在体验的过程中达到与微环境的互相联系和统一。

由于商务英语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亲身体验实践的环境。情境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课堂的常见形式有角色扮演、与人谈话、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席发言、系统仿真和辩论、公文处理等, 让学生们体验各种类型的人物和心理, 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获得启示并改进自己行为。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知和领会学习内容, 在这样的环境中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学习对象产生深刻印象, 把教学内容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 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3.1情景教学法实施的条件

实际教学中发现, 情景教学法只有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才能在语言教学中得到最大的运用。第一, 教师和学生具有相对充足的创设情境的时间, 给学生完成前期准备的时间要足, 指导工作要到位。第二, 课堂形式相对自由, 能让老师有更多的空间和选择实施教学。第三,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同时大学的环境比较宽松, 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主动学习和发展自我。

3.2情景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3.2.1实施前

(1) 前导的理论知识要讲授到位。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前导课堂上应该充分地进行基础理论的讲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 为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熟练演示和操作打下基础。

(2) 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对本次模拟任务有明确的目的和重难点, 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将重难点知识告知学生, 不给学生压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 帮助和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并提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提交的参考资料来对这一过程加以监督。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给出正确的引导和提示,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2.2实施中

情境模拟表演正式实施。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 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经营一个公司, 小组成员团队合作, 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经营范围、名称、产品、销售渠道, 设立总经理、销售部经理、研发部经理、营销员、秘书和接待员等。制定相关公司章程, 让小组每位成员熟悉自己的职责所在。每次表演的内容也根据教学而多种多样, 如:

(1) 商务谈判:教师可以设置商务英语谈判模拟情景训练。要求全班学生按各自公司进行, A公司代表和B公司代表, 双方在洽谈会上进行初步联系, 之后开始进入询价、议价等各个阶段, 最后直至谈妥价格。双方公司可以就自己生产的某商品进行商务谈判, 内容包括询价、报盘、付款方式、包装、运输、保险等方面。要求每人在各自公司团队里扮演不同的职务和角色, 了解公司情况、产品特点, 进行议价, 在这些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用到谈判术语、策略和技巧以及语言表达。

(2) 商务辩论:在教材主题章节内容中选择相关案例, 让两组学生根据各自公司的需求以及利益做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 运用到本章节的知识点, 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3) 公司介绍:对来访的公司代表做公司介绍, 从安排会晤、接待、参观公司, 到公司介绍、会议、生产线调查、招待会餐、最后送别、整套完成。

(4) 产品介绍:要求每个小组的公司设计、生产并推出一个产品。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公司的某个职务, 在不同的场景中, 向对方公司介绍产品的工艺、性能、优势和售后服务等, 以寻求合作。

这些情景模拟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到商务知识, 同时增强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运用商务思维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 锻炼反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2.3实施后

(1) 现场评价总结。在模拟表演中, 当进行某一个情景演示介绍时, 教师可引导观看的学生进行点评, 提出疑问, 同时请台上表演的学生谈体会。当整个任务结束的时候, 教师做出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并且请表演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分析和评价。除此以外, 小组间也可以互相评价, 以取长补短。

(2) 教师对任务实施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一方面可通过课堂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现场录像, 以便观察,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4情境教学法模式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在几轮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情景教学法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创设的情境太过单一,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2) 创设的情境和教学内容无关, 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3) 老师过多的指导和提示导致学生思维受限制。 (4) 场面有时会显得混乱, 需要调节秩序。 (5) 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 充当看客。

因此, 我们针对实践教学效果, 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和策略。

(1)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创设情境。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允许学生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表达方式, 以及基础能力的不同。在教学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努力和准备, 不过多评价, 多鼓励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2) 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材是教学的根据, 情境教学必须按照教材知识的逻辑程序进行合理的设计。此外, 还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 即建立教学中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 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思考, 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3) 教师不要在学生演示之前给予太多的条条框框和指示, 也不要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进行点评, 确保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4) 教师应掌控现场。当学生在台上表演时, 教师能合理安排模拟现场的秩序,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掌控整体局面, 保证任务演练正常有序的进行。

(5) 教师根据表演内容给观看的学生布置任务。为避免有的学生一直旁观, 教师应协调场上和场下的互动关系, 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5结语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其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 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情景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的结合, 尤其强调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高校教师要结合商务英语教学的社会需求, 坚持实践创新, 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教学科研体系。

参考文献

[2]胡松华.论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2.

电视情景喜剧的“情景”内涵 篇7

从电视情景喜剧的角度来说,“情景”不仅指的是“环境”、“场景”,应该属于“戏剧情景”(situation of play)的范畴。“戏剧情景”是戏剧情景作为戏剧作品的基础。主要由三种因素构成:1.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2.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情况——事件;3.有定性的人物关系。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景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把人物投入到具体的情景中去,为人物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促使他(或她)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

就电视情景喜剧而言,情景喜剧是基本格局保持不变的系列剧。场景固定为有限的几个,一般不使用外景。人物性格平面、简单,一般没有发展。故事情节上没有明显的推进。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也相对恒定。对“情景”的深刻理解和深入表现在剧作和制作层面,就决定了电视情景喜剧未来的发展走向。

“情景”拓展了电视作品的题材。中国电视情景喜剧虽然从整体内容上,还没有突破家庭和工作这两种大环境,但是随着数量的丰富,题材也越来越广泛,体现出“与社会同步”的审美理想。尤其是近来很多情景喜剧的投资者和创作者除了挖掘家庭戏的潜力以外,还推出了一大批行业内的办公室情景喜剧,在有限的几年之内涉及的范围很广,也算小有成就。

家庭作为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中心情景,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其丰厚的资源,但是,作为情景喜剧的创新,“情景”的创新为首要要素。例如,由尚敬导演的《炊事班的故事》就为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情景”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炊事班的故事》作为中国第一部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2002年至2007年共拍摄三部。该剧以一个空军场站中基层连队的炊事班作为舞台,通过发生在6位年轻炊事兵身上的一件件鲜活生动的日常小事,把绚丽多彩的军营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既符合军营生活的实际,又提炼出生活中戏剧性的喜剧元素,使得这部电视连续剧一改过去军事题材剧的宏大、庄重,与世俗生活的隔绝,而展现了部队富有情趣的生活侧面。

《炊事班的故事》播出之后,反响良好,屡屡获奖。它的成功启示我们:电视情景喜剧的“情景”内涵是丰富的,“情景”与题材的关系处理得好,表现“主旋律”的手段也是十分丰富的,层次也是多样的。如果仅仅强调思想性、艺术性而否定其通俗性、娱乐性,就等于把大众文化产品全部排除在主旋律作品之外,其结果只能是使自己失去可能的提升空间。

《炊事班的故事》大胆在“情景”上进行创新并获得成功,这样的例子说明,对于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创新,对“情景”的深刻理解和深入表现是电视人首先要探讨的命题。

“情景”营造了戏剧化的场景。电视情景喜剧脱胎于美国的“广播情景喜剧”。当时的广播情景喜剧是没有现场观众的。习惯了在喝彩声和笑声里表演的喜剧演员们,面对广播电台直播间那一个静静的麦克风,往往感到局促异常,严重影响了幽默才能的发挥。为此,广播电台在每次演出时都要雇一批观众坐到麦克风后面,模拟酒吧演出环境,这样节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情景”作为创作的特定场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电视情景喜剧往往在作品中掺加进“灌装笑声”,来营造所谓的“喜剧情景”。由此可见,对“场景”的再现,在电视情景喜剧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场景”是戏剧展现的非常重要的环境,电视情景喜剧的“情景”从另一个层面上,集中了戏剧“场景”的内涵。中国电视情景喜剧,主要围绕“家庭”展开,除了家庭伦理道德题材一向是中国文艺传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作为主要场景,更加能够展现电视喜剧的独特魅力。

家庭作为电视收视的主要空间环境,节目内容以家庭题材为主,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熟悉的场景表现也很容易把观众的情绪导入电视作品的观赏之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电视作品中寻找到自身的角色替换的对象,往往在观赏电视剧的时候就把个人体验与情感感受带入过程之中,充分感受到了电视情景喜剧所营造的“情景”效应。

从目前的中国情景喜剧情况来说,大体可以将它所反映的家庭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大家庭模式,即家庭中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以祖孙三代的组合比较常见,比如《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这样老、中、青的家庭在成员的年龄上跨度至少超过40年,代际差别非常明显,观念上的不一致在所难免,朝夕相处共同的生活又使得冲突高度集中,可谓情景喜剧发掘笑料的富矿。

第二种是由大家庭裂变出来的个体小家庭,也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核心家庭。在核心家庭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们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多维关系。在《家有儿女》这部中国版的《成长的烦恼》中,编剧为了三个孩子能出现在同一个家庭中做了精心设计:爸爸夏东海在美国与妻子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回国发展,并与在国内长大的女儿夏雪团聚,后与某医院护士长刘梅结婚。刘梅也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五口之家。这种由“分裂”到“重组”的家庭,在社会观念、生活习惯、成长背景上都有差别,因而能够形成足够的喜剧冲突的情景。

第三种可以概括为“类家庭气氛”的模式。因为生活工作而聚集在一起的稳定的小团体,或者暂时因为某种原因或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团体,不同生活阅历的人群有机组合后可以充分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不同感知,在包容中凸显异同,在对比中显现幽默。此种模式的情景喜剧融合了代际冲突、观念冲突、性格冲突、思维方式冲突等多种看点,结构上也显得更为开放。

小家庭大舞台,这是中国情景喜剧的主要类型模式,而且中国较成功的电视情景喜剧类型都是这种家庭模式喜剧的成功范例。家庭模式的电视喜剧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创造了一个理想化的生活“场景”,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之中,各种人生百味都通过电视艺术的表现力展现出来,从而充分展现出电视情景喜剧的独特美。

“情景”凸显了电视作品的戏剧冲突。“情景”的另外一层内涵,就在于它凸显了戏剧冲突。情景是电视剧冲突双方共处的特定情况、环境和关系等,它是使矛盾对立双方立即行动起来,爆发尖锐和激烈冲突的特殊的条件。②

作为系列剧,情景喜剧区别于一般的连续剧形式。情景喜剧的情节是相对独立的,无论从哪一集看起,都不会影响欣赏的完整性。而为了能够让情节周而复始地发展,往往采取环状结构,即每一个故事的终点,必须又回到起点。从叙事层面来看,情景喜剧总是在一集里首先打破平衡、复杂事态,最后又恢复平衡。“情景喜剧的核心便是对重现情景的不断熟悉——在各种各样的颠覆与背离中,最初的情景反复出现、不断被确定”。③这是情景喜剧区别于情节性喜剧的重要方面,作为电视情景喜剧创作的创新,这个基本的规律尤其要重视。

从具体的叙事来看,电视情景喜剧的叙事结构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封闭性的特征,某些结构片段也具有不完整性、开放性。情景喜剧有可以清晰划分的开头、中间、结尾。情景通常由一个问题展开,在20多分钟的剧集里完成它的复杂化和恢复平衡。情节发展递进式,上下集互为因果关系,每集独立成章,以行动发展线索的结束而结束,以对某种性格的塑造或对心态的透视而告终。而“情景”的作用就在于贯穿整个情节线,凸显某些戏剧性的冲突关系。

就情景喜剧的创作而言,情景喜剧不仅在叙事结构上要做足文章,还要在从原点回到原点的这一过程中力求曲折新奇、引人入胜,备足足够的悬念。很多优秀的情景剧都有这样一个特征:往往是在特定的情景中,慢慢将“包袱”口扎紧,然后加快节奏,最后用一两场戏抖开“包袱”,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中国情景喜剧的情节结构往往就是由小悬念组成的环状模式,完成大悬念的揭秘,在种种出乎意料的情景中,让观众感受到乐趣和夸张的欢悦。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情景喜剧,大多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模式单一,千篇一律,故事都太表面而不深刻,光是在形式上变来变去,局限在了娱乐的表现形式上,而没有真正触及文化的深刻内涵。要想使中国情景喜剧冲破“瓶颈”,首要任务就是深刻认识电视情景喜剧中的“情景”,拓宽视野,挖掘更多更新的题材,灵活运用“情景”的审美表现力,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欣赏需求,不断提高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品位。

注释

1苗棣:《美国电视剧》,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秦俊香:《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社会情景 篇8

特质理论家注重人格特质的内在一致性对行为的重要影响, 社会学家则更多强调外在的环境变量对行为的影响, 究竟人的行为是个人特质决定的, 还是由情境决定的, 这就是争论多年的情境·人格之争, 米歇尔后来提出了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人们对人类行为进行预测的更细致的思考。那就是人类行为既不能由情境决定, 也不能由人格特质预测, 行为是个人的某些特质与特定的情境结合下产生的。

(一) 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家已经从不同角度对人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但综合各家观点可以看出, 人格就是表现于外与表现于内的综合体。近来一项有关行为的跨情景研究将人格的内涵划分为四个层次[1]:1、个体的外显行为;2、个体的内心情感和体验;3、稳定的动机;4、生理生化反应模式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变化。

特质理论家将特质定义为[3,4]: (1) 存在于特定个体中的一种神经生理结构, 而不是用来说明或解释我们行为的一种标签。 (2) 特质决定或引导我们的行为。它并不只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而是赋予我们去寻求合适刺激的动机, 并与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行为。 (3) 特质是一种可以明显加以辨别的特性。通过较长时间对行为的观察, 从个人对相同或相似刺激的反应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上便可以推测出特质的存在。 (4) 一种特质与其他特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5) 有与特质不一致的行为或习惯, 但这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6) 特质可以用连续的尺度来加以测量。

(二) 情景。

情景是外在的, 不稳定的因素, 在以往对合作行为的有关研究中, 大多数都是以陌生情景和熟悉情景作为变量进行的相应研究。在关于行为的跨情景研究中, 是将情景作为一个自变量, 通过它的不同水平来观察行为的一致与不一致, 或者通过这一现象进一步探究行为究竟是由情景决定还是个人的特质决定。

二、人格——情景之争

雷蒙德·卡特尔和汉斯·艾森克认为特质或因素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决定者, 奥尔波特的“个人倾向——即能激发并指导个体行为的人格结构”的研究假定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能预测行为。个人的行为是由他们所处的情景决定还是由他们的人格决定 (而不管情景怎样) ?或者描述为个人的人格可以超越即时情景并且可以在瞬间给他们的行为提供一致的指导, 还是他们的行为完全由那段时间中他们所处的情景决定?这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米歇尔首先引发的“人格——情景之争”。

(一) 情景决定论。

米歇尔在1968年对人格决定行为的假说提出了挑战, 他认为, 人的行为从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景是变化的, 不一致的, 行为是由情景决定的[5]。1968年米歇尔对有关人格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回顾, (用自我报告和投射测验去预测单一的行为) , 发现大多数有关人格特质的测量 (如诚实和责任感量表) 在人格特质和相关的行为之间的相关只有0.2到0.3 (这个数据基本上只在0.1的范围内变化) 。因此米歇尔就得出结论:特质在行为中的概念真的那么有用和重要吗?人格特质并不一贯影响行为的, 我们过度估计了人类行为的一致性, 它不能由人格来直接预测, 人格总可以预测行为这是错误的认知。任何时候, 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情景的力量影响的:诸如角色, 同辈压力, 以及引发特定认知和动机的诱因等中介的影响的……

(二) 人格心理学家对这场争论的回应。

然而, 站在人格决定论一边的研究者争论到:首先, 人格和行为之间的低度相关并不能就此证明情景变量的价值, 原因在于有些人格变量的不可测性, 或者说情景变量和人格变量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其次, 人格和行为之间真正的相关要高于0.4, 由于研究工具导致的系统误差等原因, 0.4只是下限。第三, 0.4已经不低了, 这可以用效应值来解释, 就是说在了解某人的人格特征之后, 对行为的预测可达到70%, 但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偶然的预测, 只能达到50% (Funder, 2001) 。第四, 人格可以很好的预测某人行为的总体趋势, 但不能很好预测某人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第五, 人们选择他们的环境, 这些选择本身就反应了他们的人格;例如:一个性格内向者可能会选择在图书馆工作。第六, 这里没有比人格特质更好的预测行为的工具, 即使它们之间的相关很低, 人格特质仍然是这方面最有用的测量工具。

(三) 米歇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后来的一些研究使得米歇尔终于认识到人们并不是一个没有持久的个人特质的空架子, 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但他坚持认为情景对个人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指出, 一个人所做的并不是只指行动, 它还包括诸如思维、计划、情感和评价此类的认知和情感品质。将近30年的研究使米歇尔和他的同事扩展了这些变量的概念, 他们称之为认知——情感元素 (Mischel, 1999;Mischel&Shoda, 1995, 1998, 1999) 。这些认知情感元素包括:

1、编码策略, 即人们对外界刺激给予的信息进行分类, 并通过认知自我建构, 形成自己的一套看法和行动反应方式;人们选择注意什么, 选择怎样分类和认知就使得外界输入的刺激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从而行为反应方式就会不一致。

2、能力和自我调节策略, 能力指的是人们认为自己能够做什么的一种认知判断, 这种认知能力通常在时间上和跨情境的空间上是比较稳定的。即人的心理能力测验分数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情景会表现出一致性, 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3、期望和信念, 人们如何行动取决于他们对每种不同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所抱有的特殊期望和信念。

4、目标和价值观, 人们不是环境的被动反应者, 而是积极的并受目标指引的反应者, 他们制定目标, 并为达到目标作出计划, 并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出自己的情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选择注意的事件。

5、情感反应。情感反应包括情绪、情感和伴随生理反应的情感。

三、对一致性悖论的解决

人的行为到底是由个人特点 (人格特点) 决定的, 还是由环境特点或环境要求所决定的, 这是20世纪60年代人格心理学领域出现的著名的“个人-情境论争”, 目前这一论争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即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特点和环境特点共同决定的。

首先, 这种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一致性的影响还存在个体间的差异[1]。

其次, 个人的某些特质只在与该特质相关的情境中才会表现出来 (Kenrid et al, 1990) [7]。

再者, 某些情景允许表达个性, 而某些情景则会驱使个体的行为呈现出一致性。

参考文献

[1]王登峰, 崔红.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心理学报.2006, 38 (4) :543-552。

[2]王登峰, 崔红.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中国人人格量表 (QZPS与QZPS-SF) 的常模[J].心理学探新.2004, (24) 4:43-50。

[3]刘惠, 胡振江.人格特质理论述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89-90。

[4]叶卫华.人格特质理论的探讨与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4, 10:200-202。

社会情景 篇9

关键词:情景教学,课堂氛围,创设情境

如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语言课堂学习氛围,已经成为基本的教学要求。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外语课堂学习氛围呢?情景教学弥补了外语教学中缺乏实际的英语语言环境这一不足。搞好情景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灵活激趣,培养兴趣

“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调动,设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比如我会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让学生大声对自己说: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进行热身训练。在这环节也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进行Short play, Daily talk, Making a guess, A spelling match, Singing a song, A chain word puzzle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内快速集中思想,增强自信心,并活跃课堂氛围。

二、通过动作对话,理解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

动作对话的作用在于对动词的运用。通过动作对话的操练掌握动词的用法与时态的运用。另外,在进行情景对话的同时也能掌握新词汇。

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如run, jump, knock (at), lift, ring (up)等引出所要学的单词,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他们在学单词时容易理解和记忆。此外,学习动词时态的运用时,教师可运用动作对话展开。如教师边做跑的动作边提问学生:“what am I doing?”使学生一起回答:“You’re running.”接下来叫几个男女同学分别做不同的动作,如draw, jump, write等,教师在学生做动作时提问学生:“Wha is she/he doing?”使学生一起回答:“She is drawing/jumping.”这样便训练了不同人称在现在进行时里的运用,另外,教师可编制出如下对话:A:What are you doing?Are you drawing?B:No, I’m writing a composition.要求学生同桌之间模仿这则对话,互相轮流提问,通过反复操练使他们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陈述句、疑问句及其回答形式。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操练。例如,蒙上一位学生的眼睛,另一位学生做限定的动作,如jump, run, sit (down), stand (up),要求前一位学生猜:“Are you jumping?”全班同学做出“Yes”或“No”的回答。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把时态、句法和单词都融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且印象深刻。

三、音乐渲染,情景模拟

在教仁爱版初二英语教材中“What sweet music”这一课题时,我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学生被深情优雅的音乐所吸引,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地哼了起来,然后我说: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 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有些知道的学生就说Celion Dion(席琳迪翁)。接着我问:Where did she come from?知道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后再播放几首曲子,问它们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是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了新课学习中。

四、利用图像,情景模拟,展开联想,帮助理解课文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情景,也可在课前画好一幅图,或是通过网上下载,或是通过其他方法取得合适的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图中情景,如学生有困难,则教师可先做示范。例如,在学到关于问路的表达时(如初二英语下册Unit16中的Lesson61),教师可在课前画好一幅类似课文上的街区地图,标上各地方的名称及街道名,要求学生假设自己站在某个位置,描述出通过哪条路、乘几路车,拐哪几道弯,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并标出走过的路线。这样学生就会对图像进行联想,在他表述的同时,复习巩固一些地点名词,如hospital, library, postoffice, etc。

五、设置故事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操练课文对话

现在,我们提倡“精讲多练”的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重要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操练所学知识。如在学对话或故事性课文内容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需要适当地安排任务,或就课文要求实地扮演操练,如Role-play这一语言项目;或另设类似场景,变换形式操练,例如,仁爱版英语有一描述Michael到Kangkang家做客的对话,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到别人家作客的场景,安排几位同学分别扮演host和customer,分组在班上进行表演操练,从而掌握如何招待客人,客人如何提供帮助的表达及客人如何表达告辞等。

【社会情景】推荐阅读:

情景式05-08

情景应用05-28

作文情景06-11

写作情景06-28

情景串07-07

公司情景07-09

情景导向07-12

情景作用07-13

情景感知07-26

情景话题07-28

上一篇:橡胶混凝土性能研究下一篇:汽修专业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