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字管理

2024-07-24

无线数字管理(共10篇)

无线数字管理 篇1

根据3GPP协议的规定, 与RNC设备相关的标准接口包括O接口、Iu接口、Iub接口、Iur接口和Uu接口。通过分析每个接口上所定义的协议过程和消息参数, 可以发现从RNC设备的角度来看, WCDMA FDD、1.28 Mcps TDD和3.84 Mcps TDD三种无线接入技术在Iu接口上没有区别, 在Iub/Iur/Uu接口上与物理层直接相关的处理有所区别, 在O接口上针对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管理信息有所不同, 但总的处理机制是非常相似的。因此, RNC设备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来提供对三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支持, 只需要针对控制面、用户面和操作维护的应用程序来分别考虑三种无线接入技术共用RNC设备时的实现方法。

1 三种无线接入技术共用RNC设备时控制面应用程序的实现方法

1.1 TDD和FDD控制面的主要差异

(1) 压缩模式控制

压缩模式是WCDMA特有的一种模式, 很多过程都与压缩模式相关, 如无线链路建立与无线链路增加, 同步与非同步无线链路重配, 同步无线链路准备取消等。

(2) 共享信道的管理

TDD与FDD有所不同, WCDMA特有的传输信道为公共分组信道 (CPCH) , TD-SCDMA特有的传输信道上行共享信道 (USCH) , D S C H 两者都有但使用上有区别;另外, 与W C D M A 相比, TD -SCDMA去掉了CPCH数据帧, 增加了USCH数据帧。

(3) 同步区别

由于TD-SCDMA系统和WCDMA系统在Node B间同步与无线接口同步方面的差异, 使得以下小区同步过程为TDD所特有:Cell Synchronization Initiation、Cell Synchronization Reconfiguration和Cell Synchronization Adjustment。

(4) 过程区别

TDD特有过程包括Physical shared channel allocation、PUSCH capacity request和Uplink Physical Channel Control;FDD特有过程包括Active set update和Assistance data delivery。

(5) 物理信道管理使用的区别

WCDMA主要分配的无线资源包括频率、扩频因子、信道化码和扰码等, 而TD-SCDMA主要分配的无线资源主要包括频率、时隙、扩频因子、信道化码和midanble码等。此外, TD-SCDMA中特殊的物理信道还有UpPCH、DwPCH、FPACH和PUSCH等。

由于TDD和FDD在物理层的差异导致在信令过程和消息参数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RNC中用不同的CCSS单板分别承担对TDD和FDD的处理, 然后利用他们的相似性共用底层进行传输。

1.2 共用RNC对切换和漫游的影响

TD-SCDMA与WCDMA的UTRA在Iu接口上无差别。假设TDD和FDD共用RNC, 当需要进行系统间切换时即从TDD切换到FDD (或从FDD切换到TDD) , 支持切换控制的是Iu接口的RANAP信令和核心网内部的MAP、GTP信令, RANAP、MAP、GTP信令是不区分TDD和FDD的, 因此, 核心网中对切换的处理与同一接入模式RNC间的切换处理是一样的, 同时系统间切换也变成了RNC内的切换, 处理流程和机制都大大简化。

当双模终端从一个TD-SCDMA UTRAN的覆盖区漫游到WCDMA UTRAN的覆盖区 (或相反) , 将发生位置更新和路由区更新过程, 这些过程由RANAP、MAP、无线接口层三信令支持。如前所述, 我们知道RANAP、MAP、无线接口层三信令是独立于接入网的, 可以实现此种情况下的无缝漫游。

1.3 RRM对于共用RNC的调整策略

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 (RRM) 算法的作用大体相同, 都是要通过分配、使用与调整空中接口资源来达到保证系统的服务质量 (QoS) 、获得规划的覆盖区域和提高容量的目的。由于FDD和TDD物理层的区别直接导致了RRM算法上的差异, 物理层帧结构、资源单元使用、同步方式以及智能天线等不同所造成的, 差别最主要体现在DCA上, 包括快速DCA以及慢速动态信道分配 (Slow DCA) 是TD-SCDMA系统特有的功能。另外, 切换控制功能TD-SCDMA没有软切换, 有更高性能的接力切换;而WCDMA有软切换没有接力切换。其他如功率控制、接入控制、小区选择等由于考虑智能天线的应用在算法和策略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对于接入控制来说, WCDMA系统典型的策略是基于宽带功率 (干扰电平) 或者基于吞吐量;LCR TDD系统典型的策略是基于码资源或者是基于码资源+功率/干扰。

对于功率控制来说, WCDMA系统上下行链路均支持频率为1.5kHz的快速功率控制, 并通过外环功率控制为快速功率控制设定目标SIR值, 例如对上行链路外环功率控制, RNC的处理是在进行宏分集合并后检测上行链路质量, 然后为各Node B设置SIR目标值;在LCR TDD系统中, 虽然总的功率控制思路是相同的, 但由于智能天线的引入和波束赋形的使用, 功率控制相对简单一些, 甚至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SIR目标值。

对于切换控制来说, WCDMA系统支持宏分集、软切换, 而LCR TDD系统支持接力切换, 两者的处理有很大不同;而且对于硬切换或者系统间切换, 由于无线资源参数的不同, 处理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码资源管理、动态信道分配、负载控制和分组调度来说, 两个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需要针对各自的无线资源模型来考虑具体的处理。

在各个模块中针对不同模式进行单独的处理, 处理是根据RRM算法进行调度的, 所以可以将RRM算法划分为资源分配和资源优化两大部分。另外, WCDMA系统允许使用异步基站, 而LCR TDD系统需要基站间严格同步, 这也是RRM算法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 三种无线接入技术共用RNC设备时用户面应用程序的实现方法

在3G的对称语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方面,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产生一个对称双工业务量负载。FDD的操作模式, 由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业务负载的对称性, 对称业务将在成对对称无线频谱上呈现出最佳的频谱利用率。

在3G的非对称包交换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方面, 人们看到所有不对称双工业务的典型特征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业务量负载的不对称性, 负载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业务类型。为了达到最佳频谱利用率, 非对称业务要求每种业务都可灵活地利用频谱资源。然而, 在一个固定的上/下行链路进行频谱分配, 想运用灵活的方法理想地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不可能的。因此, 对对称频带上的FDD模式, 实现对称业务和非对称的上/下行链路业务并不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TDD模式是基于在无线信道时域里周期地重复TDMA帧结构实现的。帧结构再被分为几个时隙, 时分双工模式可以再同一帧结构的不同时隙中发送上行业务或下行业务。也就是说, 根据传输数据的类型不同, 上、下行链路上的频谱可以被灵活地分配。码分多址接入技术 (CDMA) 的特性是在同一时间里同一各传输信道中可支持多个用户, 所传输的信号分布在整个带宽上, 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 这种灵活性使数据的传输速率可达2Mbit/s。TD-SCDMA结合了TDD和CDMA的优势, 能够满足非对称业务的要求。将TDD和FDD有效地结合, 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 利用各自的频率规划提高频普利用率和业务类型的需要。

两种模式根据业务和资源情况进行切换:

(1) TDD:适用于高密度用户地区的局部覆盖。无线传输技术不需要成对频谱, 频谱安排灵活, 适合对称和不对称即语音和移动数据 (或IP) 业务。

(2) FDD:适用于大区域的全国系统, 适合对称业务如话音、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等。

3 三种无线接入技术共用RNC设备时操作维护应用程序的实现方法

3.1 移动性管理及寻址技术

为了提供全球的无缝覆盖,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需能适合工作于多种通信环境, 比如公众电话网、蜂窝移动网、无绳电话网、分组数据网和卫星移动通信网等。因此, 面对这样复杂的综合系统, 为保证移动终端跨网络通信、进行漫游和切换, 第三代移动通信除了依靠软切换与用户位置跟踪等技术外, 还需要解决移动用户的管理问题, 这就必须涉及到号码编号和寻址技术。由于大量的用户信息及业务信息存储于业务控制点的数据库内, 而且对它们的访问存取和查询修改都十分频繁, 所以, 实现高效、易操作、易维护的操作维护系统, 就是要建立科学规划的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网络, 以及研究快速有效的寻址方式, 均是实现共用RNC必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3.2 智能网技术的应用

智能网技术与移动网相结合, 可为RNC移动性管理和多样化业务服务提供主体框架结构, 将网络划分为传输功能和业务控制功能, 使呼叫处理过程同呼叫业务种类无关, 而且同呼叫处理的具体实施细节也无关。因此, 随着RNC功能增强, 智能网可灵活地添加和修改所提供的业务种类, 达到平滑升级的目的。比如, 先利用智能网技术对现有配置做些修改, 然后过渡到智能网中的数据库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中的多种数据库实现有机的结合, 构成统一的分布式数据库网络, 以提供多种智能业务。

4 结论

在TDD和FDD两种模式下共用RNC设备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减少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 加速网络的覆盖进度, 为网络管理、网络优化和提高频谱利用率都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TDD和FDD在核心网无大的差别, 所以系统间的切换可以在一个RNC内完成, 对Iu接口没有特别的影响, 同时对实现无缝漫游也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

此外, 还能够对站址共享、核心网共享和全网共享等提供很好的示范和辅助作用, 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多、更合理的3G组网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海东, 李冶文, 江峰, 宋俊德.一种3G无线网络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8 (10) :326-33.

[2]PAUL K IMBERLEY.E lectron ic data interchange[M].New York:New York M c G raw ih ill Inc, 2006:1045-1049.

[3]LAPID Y, ROM R, SID IM.Analysis of d iscard ing policies in h igh-speed networks[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cia-tions, 2005 (5) :16-20.

[4]International Telecommun ication Un ion.3GPP TS 25.331-4d0:“Rad 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 ifi-cation”[S].Paris, 2007.

[5]International Telecommun ication Un ion.3GPP TS 25.433-4 c0:“UTRAN Iub interface NBAP signaling”[S].Paris, 2007.

[6]International Telecommun ication Un ion.3GPP TS 25.423-4 c0:“UTRAN Iur interface RNSAP signaling”[S].Paris, 2007.

[7]International Telecommun ication Un ion.3GPP TS 25.222-47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 ing”[S].Paris, 2007.

[8]International Telecommun ication Un ion.3GPP TS 25.223-450:“Spread ing and modu lation”[S].Paris, 2007.

无线音乐:数字音乐的未来 篇2

距离7月1日网络音乐全面收费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网络音乐收费状况如何?网络音乐的免费时代是否就此终结?除了在线音乐之外,习惯于免费的中国网络用户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几个月前,音乐人高晓松曾向公众透露,7月1日开始,中国音乐产业将正式走向正版化,在线试听、下载网络音乐或将告别免费。文化部5月初发布的《2012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线音乐目前仍是免费音乐占主流,下载收费等模式已经成为在线音乐市场增长的一个新亮点。2012年我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达到18.2亿元,比2011年的3.8亿元增长了379%,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上升,分别为4.36亿和77.3%,用户年增长率为13.0%。

服务商方面,除了百度音乐、QQ音乐等在线音乐领头羊之外,还有酷我、酷狗、多米、虾米等多家内容提供商,它们不仅提供免费在线音乐收听和下载,也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音乐的收费下载服务,收费多采用单曲下载或包月等会员收费制度。但收费情况并不乐观,有数字显示,只有不足6%的用户为在线音乐付过费。

文化部的《报告》分析了在线音乐市场状况,指出了收费难以推而广之的主要原因。《报告》认为,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目前主要以“免费服务+广告收入”为盈利方式,企业的盈利模式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而版权方和渠道之间缺乏互信,缺少透明、没有规范的收费统计和结算平台,产业内缺乏有效的分配协调机制,使得具体的利益分配难以公平合理地实现,版权方和渠道方更多是通过高额的版权费授权进行合作。

无线音乐是突破

与在线音乐不同,无线音乐以无线互联网为音乐的分发渠道,以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为主要播放工具。

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持续增加、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和移动网络带宽的不断改善,各类移动应用商店的使用率也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出现持续增长。在这些因素带动下,无线音乐的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2年,我国无线音乐的市场规模达到27.2亿元(按内容提供商的总收入计算),比2011年的24亿元增长了13.3%。

在无线音乐用户方面,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和价格持续走低,大幅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迅速增长的手机网民规模推动了无线音乐用户的增长。到2012年底中国无线音乐市场用户数规模接近7.5亿,在移动用户中渗透率为66.9%,排在即时通讯、手机搜索之后。

2012年我国无线音乐市场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商业模式方面,随着运营商不断向其上游及下游渗透、CP与SP相互融合、终端制造商不断地扩张其市场空间以及无线音乐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多,整个无线音乐的产业格局正在不断的碰撞中摸索寻求最优的模式,进而带动创新应用不断增加,行业渗透逐步加强。

另外,在线音乐与无线音乐用户的付费习惯有很大差别,传统互联网用户习惯于免费获取内容,而在苹果App Store、移动游戏行业的教育下,移动互联网用户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可以说付费习惯已经逐步养成。同时,无线音乐可采用直接通过SP扣除话费等方式付费,小额微支付渠道非常成熟便利,这也为无线音乐付费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音乐社交”颠覆市场

移动互联网是音乐行业发展的新机遇。移动化、云服务、社会化3大特征,使得数字音乐的传播、体验和消费方式迅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智能手机将成为获取音乐的最主要方式,用户可在移动中体验音乐;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也催生了新的业态,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从“云端”获取高品质歌曲;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属性与音乐的社交属性也将实现合流,对用户来说,重回以音乐社交、用音乐分享的黄金年代将不再是梦幻。

但目前,我国无线音乐应用产品还处于蛮荒年代。很多产品在开发时都基于PC时代产品和运营的模式,还停留在音乐播放器时代,不具备移动互联网基因,缺乏用户互动设计,提供的是同质化、低品质的内容,用户体验并不被重视。

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决定自己做一个“有社交功能”的音乐平台,让“很多热爱音乐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分享美妙动听的音乐。”这个平台就是网易云音乐。据悉,网易云音乐是直接针对移动互联网开发的产品,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音乐社区和开放平台,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音乐生态圈。网易还与环球、华纳、索尼、金牌大风及滚石等5大唱片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为用户提供超过百万首高质量的正版歌曲。此外,网易还与音乐人、歌手等合作,独家提供自制节目、有声读物等优质内容,并将支持原创音乐的发展。

作为一个特别喜欢音乐的人,丁磊说:“音乐代表着美好的精神寄托,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做网易云音乐最本质的东西。”他本人在网易云音乐以本名出现,邀请中国数亿手机用户跟他一起“发现好音乐、分享好音乐”。

无线数字管理 篇3

1 无线数字管理系统的功能

纵观全球的航空维修管理系统, 基本都涵盖了工程文件管理和生产资源管理这两个层面, 一线的工作者采用传统的纸质文件进行信息传递、工作记录。随着无线网络终端 (如IPAD) 的普及, 给无线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备的支持, 国内外航空维修企业都也都开始着手研发无线终端机 (PAD) 在航空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将数字化延伸到一线工作岗位, 使一线工作者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为航空维修管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管理和工作工具。

针对航空维修的特点通过积极有效的无线数字化手段, 实现航空基地深度维修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无线数字化优化, 从而达到航空维修的资源管理最优化、人力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维修数据最大积累化, 进一步达到维修质量有效提升, 满足客户需求, 为公司带来最大化的维修经济效益。此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 航空现场维修的资料查询。由于维修人员经常需要在停机坪、维修机库、办公室等较大范围内移动, 采用无线数字管理系统可以节省维修人员往返维修现场和办公室之间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减少因维修人员记忆错误或其他影响而看错计算机维修手册进而导致维修差错的风险。

(2) 航空维修现场的实时人力、设施、工具、航材信息等传送。实时的人力信息可以合理调配安排人员, 提高人力利用率;通过信息化的设施定位管理系统快速定位、查找、配置合适的航空维修配套梯架, 以满足生产需求;工具借还无纸化、就近返还、整个工具套件的预约配送等支援性服务延伸至员工就近的工作岗位, 减少人员借用时间;航材信息可以实行“点对点”式、按需配送模式, 减少人员等待时间;各种更新的信息流的运转, 实时反映各类员工所需的物理状态, 提高行政和技术支援系统的工作效率。

(3) 航空维修数据输入及实时传输, 实现工作记录生成的电子化。改变现有的纸张格式及人员传送模式, 实时、信息完善、快速, 减少因多环节的人为差错风险;实时、快速、准确, 提高工作效率。

(4) 航空维修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为航空维修数据的汇总和各种性能参数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同时也为航空维修中各种成本控制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此系统为公司人力、物料、数据、成本分析提供一个基本平台, 促进公司的维修能力, 效率管理, 资源管理, 成本控制的提升。

2 无线数字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凭借无线数字化的时效性、准确性、快速性、信息量大、自动化等特点可以为航空维修工作效率提供极大的提升空间。系统研究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进行:

2.1 无线网络的技术指标实现和优化

无线网络需要满足带宽的需求、统一管理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需求、扩展性需求等各方面的需求。围绕以上需求, 对无线网络建设带宽进行选择确认其基本技术标准;无线部署模式采用智能管理型AP即瘦AP模式, 采用无线控制器+瘦无线接入点的模式组网, 通过对无线控制器的管理完成对全网无线设备的统一管理;从控制层设计、供电、信号覆盖质量等方面确保无线网络的可靠性;考虑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 通过准入技术防止非法接入,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的运营业务;在系统接入能力上, 具备一定的扩展空间满足未来无线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

2.2 航空维修信息的整合

实现维修资料实时查询功能: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飞机制造厂家已经开始发布无线终端版本的飞机维修资料, 比如美国波音的MYBOIEINGFLEET网站以及巴西安博威的ERJ系统飞机的维修资料等, 通过在无线终端上安装相应的APP, 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询维修资料。同时航空维修企业已经积累了庞大的各类机型及其维修资料数据, 由于维修人员移动范围较大, 现有固定式有线网络终端资料查询无法满足现有的工作模式需要,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在无线终端机 (PAD) 上实现实时的维修资料查询是此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2.3 对无线终端 (PAD) 采用有效管理模式

维修地点区域跨度大、维修人员专业性强、维修数据的实时反馈提取及时等内容是航空维修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 行业的特殊性对无线终端的稳定性、实时可用性、无线终端的系统可靠性提出的较高的要求。采取有效地管理模式可使得PAD在实时移动的工作环境下实现其良好的稳定性, 减少其因移动等原因而产生的损坏概率。

2.4 维修软件支持研发

此系统为无线数字化项目, 即利用无线数字化的信息功能满足航空维修工作各种信息化的需求, 实现其信息化的软件必不可少, 软件将涵盖如下功能:

(1) 可实现航空维修现场的实时人力、设施、工具、航材信息等传送。将实时的人力信息可以合理调配安排人员, 以提高人力利用率;通过信息化的设施定位管理系统快速定位、查找、配置合适的航空维修配套梯架, 以满足生产需求;工具借还无纸化、就近返还、整个工具套件的预约配送等支援性服务延伸至员工就近的工作岗位, 减少人员借用时间;航材信息可以实行‘点对点’式、按需配送模式, 减少人员等待时间;各种更新的信息流的运转, 实时反映各类员工所需的物理状态, 提高行政和技术支援系统的工作效率。

(2) 航空维修中的实时技术支持, 将在航空维修的能力、质量及效率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现有的技术支援模式则是采用手写纸张需求人力传送, 技术人员现场勘探后再给出技术支援, 其时效性较低, 其辅助资料人工收集致使其共享性较差。进行E-TAR的软件子系统研发, 实现技术需求资料的实时无线信息传送, 系统自动辅助资料采集, 以及历史数据的积累, 从而解决了技术支援的时效性差, 资料共享性差等问题。同时积累技术维修数据为航空各种性能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实现WEB OFFICE集成功能。利用无线网络终端实现维修现场的非例行数据维修人员实时填报, 可以实现Share Point与Office Web Application的功能集成。利用电子输入表格软件结合积累的十几年的非例行数据实现填报数据时的下拉菜单模式, 以减少维修人员的数据输入量, 同时大量数据选择空间也可为维修人员提供强有力的维修数据支持, 数据填报后自动生成电子版输入表格, 在维修人员确认后可以连接系统一键生成非例行工作单。

(4) 基于移动局域网技术, 提升飞机维修无线数字管理系统的易用性、可访问性和即时性。

(5) 采用安全与加密技术, 建立密钥管理、用户身份认证及权限控制分配等多重安全机制, 可保证整个系统数据的安全与可靠性。

3 无线数字管理系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航空维修业中原有的维修管理和支援模式正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信息化维修管理和支援模式, 系统的研发成功, 将会对航空维修业务信息支援提高一个层次, 减少航空维修中因人为、时间、地点、信息的及时性等而产生的维修风险。无线数字化的时效性、准确性、快速性、信息量大、自动化等特点为航空维修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而达到航空维修的资源管理最优化、人力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维修数据积累化最大化, 能够进一步促进维修质量有效提升, 节省能源和物料消耗, 为航空维修公司带来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蒋方明, 企业级无线网络搭建技术探讨, 2011年.

数字社区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篇4

数字化社区的特点是信息交流非常的广泛和方便,无论是实验室、办公室还是家庭,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社区中的设备也都由电脑控制。如果它们之间的通信仍然采用有线方式的话,这将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blue tooth技术为我们建立一个全无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blue tooth标准已制定了和计算机以及与Internet、OSTN、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LAN、WAN、XDSL (Xdigital Subscriber Loop)等网络的接口协议,其目标是用单一的blue tooth标准来建立起和众多国际标准的连接。目前它用1Mb/s的速率已完全可以胜任这些工作,将来根据IEEE802.15的发展计划,可以将速率提高到20Mb/s以上。

我们可以使用无线电缆来连接办公室和家庭中的电子设备,甚至包括键盘、鼠标等也采用无线传输。我们拥有一个无线公务包,以便携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为代表,采用无线方式和其他设备或网络相连接,使我们拥有一个可流动的办公室。

Internet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电脑以外的各种数据源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装上blue tooth系统,既可免去使用电缆的不便,又可不受内存溢出的困扰,随时随地可将所摄图片或影像通过同样装上blue tooth系统的手机或其他设备传回指定的计算机中。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装上blue tooth系统后,采用无线方式收、发E-mail甚至浏览网页将更为方便。blue tooth的硬件电路可以做到微型化,在headset上应用非常合适。

装上blue tooth系统的headset可以使它和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使人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动地打电话、收听音乐,在较大的范围内召开电话会议。微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给blue tooth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拓了近乎无限的空间。例如:blue tooth构成的无线电子锁比其它非接触式电子锁或IC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各种无线遥控器(特别是汽车防盗和遥控)比红外线遥控器的功能更强大,在餐馆酒楼用膳时菜单的双向无线传输或招呼服务员提供指定的服务将更为方便等。

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可以随时监视家庭中的冰箱存量的变化,从而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物品,如果再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可以实现网上购物。

未来的信息家电将以Internet和家庭网络为基础,以无线连接实现双向传输,是具有一定智能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er)相融合的信息产品。以蓝牙技术设计的数字手机、家庭及办公室电话、小型PDX等电话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车载无线数字通信系统设计 篇5

1 系统设计

根据车载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 本设计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作为系统核心, 并且扩充液晶显示器、触摸屏、键盘、无线对讲模块、RDA5820电台模块、GPS模块、GSM模块等接口电路。系统具体实现功能有车载对讲、FM电台、车载电话、短信收发、全球定位。车载通信系统通过液晶触摸屏以及键盘进行简单的人机交互, 键盘或触摸屏用于选择工作模式, 而液晶屏则可以显示车载通信的内容和实时定位的数据信息。整个系统具有功耗低、集成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 在硬件的选型上要以高效、稳定、性价比高为出发点。系统组成框图1所示, 车载无线数字通信系统节点硬件结构框图2所示。

2 无线对讲模块

为了提高对讲距离以及可靠性, 本系统采用了深圳市尚瑞思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无线语音对讲及数传模块S R-F R S-1W350。该模块性价比极高, 内置高性能射频收发芯片BK4811、微控制器及射频功放。BK4811是一个时分双工的FM无线收发器, 工作频率为127MHz~525MHz。该收发器单片集成了高性能的频率综合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 并具备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该模块提供AT指令接口, 通过这些指令可以对模块进行通讯和控制。外控制器STM32F103可以通过标准的异步串行接口 (RS232) 通讯来设置模块工作参数并控制整个模块的收发。

2.1 FM电台模块

本模块选择由RDA Microelectronics公司研发的RDA5820高集成度的立体声FM收发芯片, 不仅完美地完成电台功能, 而且还可以接收FM广播, 集成度高, 低功耗, 尺寸小。该部分采用以STM32F103为核心的控制器, 通过自带的IIC总线, 编程写控制字实现了RDA5820模块的电台功能 (收发模式的选择, 频率的设置等) 。结合外围电路按键以及显示, 信号放大, 音频的输入输出等。组成简易且性能稳定的FM电台系统。

2.2 GSM模块与GPS模块

为了提高GS M模块的品质, 本系统采用了S IMC OM公司SIM900A模块方案。SIM900A模块支持TTL标准的串口通讯标准, 非常方便地使用STM32F103微处理器来控制, 通过串口向模块发送AT指令就可以实现。AT指令包括一般性AT指令、SIM卡相关指令、网络注册指令、语音功能指令、短信操作应用指令、TCP/IP应用指令、ppp拨号指令、MMS指令、FTP&HTTP等指令。

2.3 软件设计

按照本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车载通信系统各子模块软件设计和系统总体软件设计。各子模块的软件功能分别是无线对讲、FM电台、车载电话、短信以及实时定位。车载系统的总体软件应该具备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即时通信以及实时定位功能。

3 结语

本文从无线数字通信特点出发, 结合工程实际中环境对通信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影响, 介绍了一种车载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功能强大, 基本可以解决车载通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琪, 李茂富, 等.通信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宋宇飞, 沈卫康, 宋红梅.数字信号处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曹雪虹, 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 (第四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 篇6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已经成为我国最常用的广播电视现代化传播体系手段之一。随着电子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地面电视广播技术成处从标清到高清、模拟到数字同播及转变的过渡阶段。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是通过发射站、天线塔等相关构筑物设备发射无线电波, 而电视用户则通过安天线, 接受无线电波的电视信号, 收看电视节目。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了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以及电源配置等设备。

前端系统包括了数字电视点播的编码、SFN适配、复用器以及信号同步基准生成等等, 其中, 复用器是前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放置在前端系统中关键部位, 整个系统的稳定文星对复用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比较强。而传输系统包括了数字微波和SDH网络 (光纤传输系统) 。地面无线数字发射系统就是通过这一系统传输数字电视码流到发射系统的, 同时还可以完成数字电视码流的恢复和同步工作, 但是要注意的是, 发射系统和系统前端并不在同一个地方, 我国一般把发射系统设置在单频网的模式中。

最后, 就是发射系统。发射系统包含了系统的传输适配、发射机、天馈系统以及TS流接收设备等等。其中, 发射机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了功率放大器、输出滤波器、激励器、激励放大器、风冷系统等等。发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同步放大、调制、滤波、变频以及合成输入的数字电视码流。

二、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的优点

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和要求不断增长, 从而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和水平的提高。

一直发展至今, 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类型和数量和过去相比已经增加不少, 节目的播放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 甚至可以二十四小时循环播放, 在不同时段播出不同类型的节目为人们服务。

这种播放方式能够满足人们群众的需求, 但是对于电视广播公司的管理工作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担和困难。在安排电视节目播放的时候, 需要确保整个系统在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得到较高的安全保障。

在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中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而且还可以选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 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 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传统得到电视广播系统相比,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广播技术还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以及前瞻性。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的广泛应用, 解放了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地点, 如今人们不仅能够在家里定点接收, 还可以车载移动接收, 在公共场合分众定点接收等等, 而人们观看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 例如交通信息、电子股票、新闻与股票等等。得以可见,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的广泛应用令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提高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3.1构建并完善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的管理体系

要构建并完善我国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的管理体系,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有序进行。

首先, 如果需要在某些地区开始建设地面无线电视发射建设项目, 那么可以先通过年度招标的计划把全年的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建设及改造工程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分解, 选取合适的中标单位, 通过与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进行全面的商讨, 让双方都能够明确建设和施工要求, 提前做好施工的准备, 方便调配人力物力, 制定可行的施工计划和目标。通过提前计划和分解, 能够便于改造工程的管理, 保证改造质量, 争取好的评价, 并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 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

其次, 就是要做好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施工管理。由于这一建设工程在我国某部分地区的建设时间尚短, 所以对于某些新进的施工队伍来说, 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和指导下来完成工作, 并在建设项目完成后对其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于具有一定建设经验的施工队伍而言, 在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施工技术和知识结构两者之间的搭配, 科学、合理的搭配是确保改造质量的保证书。进行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建设施工的时候, 要严谨根据施工前制定的指导方案, 做好合理的施工规划和进度安排, 明确要求施工的各个环节的相关规定, 并严格把好检测验收关。

最后, 是大力的宣传相关改造知识, 积极鼓励建设当地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用户的支持与配合。把握好建设区域的施工协调工作, 让用户能够充分认识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在进行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可以合理利用已有的有线电视设备进行改造, 节省改造所需的材料, 降低改造成本。同时, 为了避免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建设的成本和工作量加大, 需要提前做好工程材料采购的工作。

3.2对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的相关设备和构筑物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对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的相关设备和构筑物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能够有效提高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检查和维修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系统机房设备的维护、发射设备及相关仪器的检查, 以及对发射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

对于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中发射机的总输出功率和发射功率要定期进行检查, 测试发射机的输出频谱是否发生改变, 并对发射机的实际反射功率和输出功率进行测试和维护。把测试后所得的数据进行抄录和分析, 尤其是对于功放管的电流数据, 通过对比和分析, 对功放模块的相关设备和电源系统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维护, 并对设备中的电路板进行灰尘清理工作。

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 电路板的灰尘清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风道长期积聚灰尘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散热效率, 长久下来甚至还会对设备冷却系统中的某些部件、各种系统和模块中的晶体管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在进行灰尘清理工作的时候, 对于发射机, 激励放大器、激励器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 在检查的过程中, 应暂停被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 一旦发现有损坏的零件和部件, 应立刻进行更换和维修, 才能够确保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稳定运行。

3.3提高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工作技能

由于某部分地区推广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的时间尚短, 所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应该进行相关的培训, 才能够让工作人员上岗工作。由于大部分的系统设备都需要进行接地工作, 所以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要注意接地电阻、主机与安全地的连接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导致系统的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出现危险。

四、结言

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系统得以在我国广泛应用, 主要是因为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其运行成本较低、停播率低、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等优点和特点, 同时, 还可以弥补优点数字电视定点接受电视信号的缺点, 让人们可以随心随地观看自己想要观看的电视节目和内同, 不仅能够挖掘更多的广播电视的潜在观众, 还可以积极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经济收益不断增长, 为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摘要: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电视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不仅是广播娱乐, 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科研管理等工作领域都能够随处可见电视技术的身影。当我国电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就已经成为常用的电视发射系统。本文将会对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 研究出提高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展系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数字发射机,功放

参考文献

[1]曾昭彤.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J].电子世界.2014 (10)

[2]张斌.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3 (07)

[3]罗蕴军.廖庆龙.浅析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建设[J].2015 (08)

浅谈数字无线电广播 篇7

无线电广播是一种传播最广泛的大众电子媒体,在全球拥有数百个节目提供者,数千个高频信号传输器和数十亿的接受者。最早的广播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传统市场已经被AM和FM音频广播服务给覆盖了。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数字通信服务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广播过程都已经开始由传统的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转变。已经有一部分的广播过程完成了数字化的改造,在混音台和传输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另外,随着音乐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其它数字存储媒介,例如CD、Mini Disk和DVD等,还有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传播和下载格式(如mp3),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处理数据的。

因此,广播传输系统的现在趋势是将传统的模拟方式变为数字方式。最先引入数字广播概念的是NICAM 728系统(准瞬时压扩声音多路复用,由BBC开发,使立体声电视实现VHF/UHF波段的声音)、DSR(数字电视广播,已经停止使用)和ADR (阿斯特拉卫星数字广播) 。但是它们中没有一种适合取代传统的广播服务,特别是移动接收技术。直到通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Eureka 147 DAB的出现,人们才看到了完全替代传统广播服务的可能。现在DAB系统已经在全球广泛的推广并应用,广播服务开始进入了数字广播时代。

2 Eureka 147 DAB系统

DAB (数字音频广播,现在通常称为数字无线电广播) 是继AM、FM的传统广播以后的第三代广播系统。DAB是一种非常具有革新意义并且能在很多领域应用的新多媒体广播系统。早在1981年,德国IRT (广播技术研究所) 就开始了DAB系统的研发。1987年,Eureka 147成为欧洲高科技重点开发项目。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和完善,DAB系统于1995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投入个商业使用。DAB的工作方式和传统的广播系统有着很大的不同。大部分的系统构成,比如感知音频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多元化处理或数据传输协议都使用的是新的方法。不久的将来,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DAB会取代现在的AM和FM音频广播系统。

DAB在信源端使用子带编码压缩系统MUSICAM。对于人耳听不到内容不编码传送,只对人能感觉到得内容进行编码。使得声音信号中的冗余大大降低,使比特率明显减少,音质却还能达到近似CD的水平。

在信道端,DAB采用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这是一种多载波宽带传输系统。通过采用“时间交织”和“频率交织”可以避免移动接收时出现的衰落。同时由于采用多载波宽带,每个载波的码率比单载波调制系统的码率要低的多。在1.5MHz带宽中,可以同时传送5-6套高质量的声音节目。

在网络端DAB使用了单频网技术。频率资源的缺乏是现在数字音频广播推广使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了实现大面积的覆盖,传统广播中位置相近的电台是不能使用相同的频率的。使用单频网技术可以使在不同地方的数字音频电台使用同样的频率同时传送节目。多路节目信号调制在同一载频上,这样,可以大大的改善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

虽然DAB系统有这么多的优点,但要全面推广这个系统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的。通常来说要替换掉现有的广播系统需要至少花费10年的时间(接收机的生命周期)。DAB系统的推广者需要有非常让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服运行商和听众接收这个系统。

经过多年的发展,DAB已经发展成为DAB系统系列,包括DAB(数字音频广播)、DAB+ (新的音频编码方案的扩展DAB系统) 和DMB (数字多媒体广播) 系统。

3 HD Radio

美国的广播业者在DAB之后也开始了数字音频广播的研究。但与欧洲不同的是, 美国的广播业者认为电台的技术参数 (AM或FM, 强度, 天线高度) 所造成的不同覆盖范围和音频服务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经济因素, 所以他们认为这些传统电台在

数字化的改革中必须保存下来。尽管DA B系统能通过不同的音频传输速率和编码来实现这些特点, 但美国同行们并不希望将多个电台混合到一个发射频道。于是美国的广播业公司开始研究能兼容模拟信号的数字音频系统。国家半导体公司研发的IBOC DSB (带内同频数字广播系统) , 实现了数字广播对模拟信号的兼容。这一系统的提出, 使得美国无线电广播的数字化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广播业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20世纪90年代早期, 一些美国公司开始将原先的方法替换为数字音频无线电广播 (DAR) , 如IBOC和IBAC (带内邻频) 。90年代晚期, IBOC/IBAC和Eureka 147 DAB系统及卫星系统开始在旧金山地区的实验室和户外进行测试。尽管测试结果明确的显示只有Eureka 147DAB系统能提供收听者希望从新的DAR服务中获得高质量的音频质量和信号稳定度, 但美国的广播行业依然使用IBOC系统, 并且发布了FM和AM的IBOC系统标准。现在, 人们通常将这种系统称为HD Radio。

与Eureka 147 DAB相比, HD Radio有着自己的优势—在传输数字信号的同时还能传输模拟信号。HD Radio有两种传输模式, 混合和全数字模式。在混合模式下可以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同时传输, 两个OFDM块分布在模拟FM信号频带两边。靠近载波中心频率的子载波采用低阶的QPSK调制, 载波中心的子载波上采用16QAM和64QAM等高阶调制方式。这种模式的存在使得数字信号和原有的模拟信号能够很好的兼容。在数字信号接收机普及后, 这种传输模式会慢慢被全数字模式全面取代。这样, 由模拟到数字的替换过程会比Eureka 147 DAB系统平稳的多。

但HD Radio也有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HD Radio信号带宽必须限制在FCC的信道频谱规格范围内, 带宽并不足以克服在VHF频率范围内的选择性频率衰减。对于便携或移动接收设备来说整个信号都会出现衰减。即使采用很强的纠错码和长交织也很难重建信号。每一个HD Radio信号都将在同一个和领近的信道中大幅削弱模拟信号。这种额外的噪声夹杂在模拟音频信号中会对模拟信号接收者产生不同方式的不同影响。因此, 广播运营商并不能控制数字信号对所有使用中的不同的模拟信号接收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将这种噪声的影响降低, 数字信号电平必须远低于模拟信号, 因而HD Radio的覆盖范围会被很大地限制。上述分析结论和实际测试结果相吻合。

4 DRM

由于技术原因, 为了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无线电广播, 使用频率低于30MHz (短中, 长波) 调幅广播频段成为了早期无线电广播唯一方法。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的传统广播使用的是最古老和最简单的可行性传播系统—载波上带有双边带AM。在通讯系统飞速发展、频率资源匮乏的今天, 使用这样落后的广播系统是对频率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 这样古老简单的技术只能提供很差的音频质量, 只在没有其他服务的可用的地区才被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调幅广播的市场开始被FM、电视及卫星电视等蚕食, 听众越来越少, 调幅广播业的处境日益艰难。很明显在这个频率范围内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系统来重新激活调幅广播业的活力。

目前已经成熟的数字调幅广播系统是1996年法国提出的DRM (Digital Radio Mondiale, 全球数字广播) 。DRM标准是作为欧洲电信标准第一次提出的并且现在已经被ITU-R和IEC所认可。DRM的出现, 使得调幅广播有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在低于30MHz范围内可用的带宽通常情况下是很小的, 最常用的频道间距是5、9或10kHz。对于一个新的系统, 它应该能将2个5kHz的信道捆绑到一个10kHZ的信道中。这样的窄带信道, 比起DAB系统需要更多的数据压缩。DRM使用的是MPEG-4先进音频编码 (ACC) 数据压缩方案并结合了一种称之为高频频带复制技术 (SBR) 的新技术, 使得声音质量达到了FM在数据率为20到25kbps时的质量, 这对于传统的AM质量来说有相当大的提高。

DRM十分适合AM广播, 其发射功率低覆盖范围广且能大幅提升调幅广播信号稳定性和音频质量。像HD Radio一样, DRM也与模拟信号兼容, 且对于现有的中短波广播发射机进行数字化改造就能发射DRM信号, 大大节省了数字化的成本。而且DRM是非专利技术, 使得数字化成本进一步降低。但DRM并不能取代DAB或HD Radio, 而是作为对DAB或HD Radio的补充, 在将来取代模拟信号的中短波广播。

为了VFH频段应用, 在DRM的基础上引入的DRM+系统, 并且正在进行实际测试。DRM+使用约100kHz带宽, 并根据调频频段的信道特点重新设计了OFDM系统参数, 信道编码使用卷积码, 子载波的调制方式考虑4QAM和16QAM。

5 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现状

要取代模拟广播,数字广播系统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传送频率的缺乏,研究和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经费,以及是先提供服务还是先大量制造接收设备等。各国处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所采用的不同发展方向造成的国际上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格式的混乱也严重阻碍广播数字化的发展。如前所述,目前国际上采用最广泛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就是DAB、HD Radio以及DRM, 它们的技术特性和采用国家见表1。

6 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对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1992年6月广电部通过了我国开展DAB重大科研的可行性报告。1997年广东省建成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DAB单频网。现在,我国有11个地区在试播DAB广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观众已经可以通过有DAB接收功能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观看比赛。1998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加入DRM国际组织,并开始跟踪DRM的技术研究工作。2002年在中国和欧洲等地进行了DRM开路实验。2007年,广电总局开始进行HD Radio的开路实验。2008年开始在北京、天津和济南进行HD Radio的覆盖和干扰测试。

数字音频广播的出现使得广播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传统广播相比给了广播业更多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使得我国广播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采用何种系统?这种系统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怎样从模拟向数字平稳过渡?过渡完成后原先的频率资源该如何分配?研究数字音频广播技术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该如何使用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发展数字音频广播仅靠广播业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行政,法律等手段来规范这个市场才能使数字音频广播在我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电广播中常用的几种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简要技术, 并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现状, 最后分析了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情况以及所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电广播,DAB,HD Radio,DRM

参考文献

[1]W.Hoeg and T.Lauterbach.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M].John Wiley&Sons Ltd 2009.

[2]邹峰.漫谈数字声音广播技术的发展[J].中国广播2009年第4期.

机场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系统设计 篇8

智慧机场是目前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无论智慧机场如何定义, 均离不开机场范围内各种信息的采集及传递。而目前在航站楼及附属建筑物内, 信息的采集及传递主要是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 如机场内部网络系统、有线通信系统、内部通信调度系统等, 但在机坪及更大范围内还没有一种很好的信息采集及发布渠道。如何搭建一个覆盖全区域、高速、无线的通信系统是目前机场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并建造智慧机场所面临的主要且非常迫切的问题。

在传统模式下, 机坪的通信主要是采用数字800M集群通信系统, 通过手持对讲机与机场管理部门进行通话联系, 而语音信号所占的带宽比较窄, 大约在300Hz~3400k Hz, 而机场数据信号的传递则需要比较宽的带宽, 数字800M系统已无法承载数据信号的传递。目前我国在无线通信技术上从2G过渡到3G, 局部地区已经采用了4G进行通信, 但在企业级专网上建设, 目前还是3G技术为主流。根据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信部无[2003]408号文》, 1785~1805MHz共20M带宽内可以为本地无线专用使用。因此选择工作在1785~1805MHz频段内的无线通信系统是解决机场无线接入最合理也最有效的方法。

2 设计思路

机场范围内采用1800M制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用以替代传统的数字800M实现基本的集群通信调度功能, 同时搭建一个机场无线宽带的网络平台, 实现各种业务数据的采集和传递。数字机场的各项业务系统, 特别是面向机坪运行服务的系统, 可以通过该平台, 使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考虑到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系统必须是企业专网性质的, 与公共隔离, 防止内部信息的泄露, 同时也可以提高本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还需要与机场内部通信调度系统之间建立标准的通信接口, 以实现与内部通信系统的对讲通信及内外部语音通信的统一融合。

3 系统组成

3.1 网络拓扑结构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包括核心层、无线接入层及终端应用层。

3.2 核心层

核心层为1800M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核心, 包括运行维护平台、集群调度通信系统、应用系统、接口以及基础网络系统。

3.2.1 系统运维平台

运行维护平台包括EMS服务器、Radius服务器、DHCP服务器等, 系统运行平台通过IP网络与系统内各个网络单元设备进行互通。其中EMS服务器完成对系统网络单元的管理与维护功能, Radius服务器提供加密、鉴权、认证等功能, DHCP服务器提供动态IP地址分配的功能。

3.2.2 集群通信调度系统

集群通信调度系统包括集群调度服务器、调度台、录音服务器等主要设备。

1) 集群调度服务器

实现对各种调度终端进行语音、指令以及可视化调度, 完成终端的集群调度功能, 实现群呼、组呼、强插、强拆等服务。

2) 多媒体调度台

多媒体调度台可以实现音、视频一体化调度, 极大提高了调度操作的易用性和便利性;可视化图形调度界面, 使调度用户的状态一目了然;一键式语音呼叫和视频调度, 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调度操作;多渠道配置资源, 提高了使用灵活性并丰富了调度手段。

3) 录音服务器

录音服务器不仅可以为多台设备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录音服务, 还可将记录的录音文件进行集中管理;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管理平台, 如提供多种图形化报表信息, 可随时查询、下载、播放录音文件, 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录音管理的需求。

3.2.3 应用系统

包括其他业务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 该部分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以及业务的需要, 灵活增加或暂时缓建;暂时缓建也不影响系统最基本的支持语音调度的功能实现。

3.2.4 接口

通过语音网关与内部通信系统最多可同时实现支持8路连接, 这样航站楼内安装有内部通信系统终端的岗位也可以通过内通话机拨叫移动的对讲终端。

3.2.5 IP网络

IP网络包括企业业务网络、传输网络及相关路由交换设备, 可完成IP数据包的路由交换, 将不同类型数据业务路由至对应的应用服务器, 提供相应的服务。

3.3 接入层

无线接入层设备主要为基站设备, 提供无线终端的接入、空中资源分配、IP业务的透明承载、数据安全、Qo S保证等服务。将终端的业务通过无线空中接口接入到有线网络中, 承载集群调度语音、视频、上网等业务。

3.3.1 室外基站

机场区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地形或地貌:一是面积较大的机坪区域;二是体量达几十万平方米、高度在四五十米的航站楼;三是机场周边配套的货运区及其他业务办公楼。其中航站楼由于体量巨大, 因此采用室内分布系统进行信号的覆盖, 其他区域可以根据空间三维测算, 安装室外基站进行覆盖。

室外基站包括基站单元及室外天线。室外天线高度结合建筑物的情况或单独立杆安装或建在建筑物屋面, 通过调节天线的倾角及发射功率调整其覆盖范围。天线的安装高度一般要求在25~30m之间, 如果覆盖区域较大, 则天线的安装高度也将增高。

3.3.2 室内分布系统

由于航站楼体积大, 其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玻璃幕墙、钢结构支撑网架对无线信号会造成极大的衰减, 因此, 室外基站的信号基本不能覆盖到航站楼内, 所以必须单独在航站楼内建设无线信号室内分布系统, 以达到楼内信号的全覆盖。目前, 国内机场航站楼内均由无线运行商进行楼内无线公网的室内覆盖, 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在楼内设有室内无线覆盖系统, 航站楼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商务租赁或其他商务谈判的方式, 采用与运营商合路的技术, 实现航站楼内的无线信号覆盖, 这样从建设成本、建设周期、建设难度上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无线室内覆盖原理如图2所示。

3.4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各种应用终端, 例如CPE、手持调度终端、摄像头、传感器等。终端应用层将数据、语音、视频等媒体流经由无线基站接入用户业务网络。

4 系统建设

4.1 频率申请

机场建设无线专网, 需先到本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进行申请, 申请批复后方可在本区域使用该无线频率。1800M国家批复的频率在1785~1805MHz, 系统的带宽是5M, 因此, 需要批复至少5M的带宽。对于大型机场, 其覆盖面积大、用户数量多, 应尽量申请3个频段15M的带宽, 同时考虑到中国移动DCS通信制式的下行频率是1805~1820MHz, 如果双方的射频器件存在带外泄露, 则易造成频率重叠, 相互影响通信, 因此, 1800M专网申请的频率范围最好是1785~1800MHz。

4.2 站址选择

站址的初步选择应结合机场需要覆盖的范围、覆盖区内建筑的高度以及基本的空间链路衰减进行规划, 规划好后需进行现场复核。现场复核是采用测试仪进行测量, 测量点包括所有覆盖区域, 对于使用终端比较密集的区域、无线覆盖阴影区、跨基站的切换区等地点则需要增多采样数据。结合测试结果以及安装基站的实际条件, 确定基站安装的位置、天线的安装高度及安装形式。机场范围内天线基本上可以考虑安装在机坪高杆灯、高大建筑物的屋顶、航站楼的屋面等处。由于机场的特殊环境, 基站的选择及天线安装必须以不影响空管通信、空防安全为前提。

4.3 IP规划

在对用户IP的分配管理中, 需要配置DHCP Server, 在DHCP Server为每个BS分配一个IP Pool, 用户接入时, 从中分配对应的IP地址。用户在接入期间将一直使用此IP地址, 即使用户切换到其他BS上去。

为便于管理, 每个BS对应一个子网, 用户从哪个BS初始接入, 就从此子网中为用户分配IP地址。

系统还具备DHCP Relay的功能, 以实现用户能通过标准的DHCP协议获取IP地址。

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整个系统可配置多个DHCP Server, 满足备份功能。

5 系统功能

1800M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基本语音、集群调度、多媒体集群、上网数传、定位业务、即时通信等多种业务功能, 满足机场地面营运管理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定位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提供可靠的语音对讲通话、航班信息及调度指令发布、车辆定位、无线图像及视频传输等多种功能, 从而提升机场在多业务运作模式下的保障能力和监管水平。

5.1 集群调度业务功能

系统具备完善的集群调度业务功能, 满足机场各部门对集群调度业务功能的需求。系统具有通信接续功能、调度管理功能、视频管理功能、语音管理功能、出局呼叫连接功能。其中的调度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组呼、广播、多优先级呼叫、强插强拆、动态重组、呼叫限制、录音等功能。

5.2 视频业务功能

1800M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提供与监控摄像头、视频编码器对接的通信终端设备, 以实现无线、移动视频监控的业务功能, 视频带宽可达到1Mbps以上, 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支持视频会议、视频对话、视频监控以及多媒体调度等相关业务。

5.3 数据接入业务功能

5.3.1 固定上网

为未解决数据接入的区域提供上网服务, 最大下行数据速率应达到18.7Mbps。

5.3.2 移动上网

满足移动人员 (包括工作人员、巡检人员) 的移动上网需求。

5.3.3 数据采集控制

对行业相关的各种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设备提供双向的数据传输服务。

5.4 人员/车辆定位业务功能

在系统终端上配置GPS模块, 通过与GIS平台相结合, 可以实现对工作人员、现场车辆等实时定位管理的功能。系统通过无线宽带网络, 将位置信息传送到网络中去, 并且及时在调度台界面上进行显示;也可以将历史位置信息保存起来, 通过轨迹回放, 获得形象准确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保存的时间, 即可清楚地知道在某个具体位置点的具体时间。

5.5 移动信息发布业务功能

系统利用业务应用平台, 同机场航班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互联, 实时发布航班信息给机场工作人员、机场周边物流及其他服务行业人员。

5.6 终端与调度系统集成

系统支持机场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应用、终端和多种传感器相连, 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 解决一线工作人员的数据采集问题。

5.7 管理功能

系统具备完善的设备管理功能, 能检测整个系统的工作状况, 能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定位和告警, 方便系统维护人员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摘要:智慧机场的一个主要基础平台就是通信的统一平台, 如何在机场范围内搭建一个无线宽带的通信网络是此文所论述的重点。此文通过对1800M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的规划、设计, 为机场无线宽带通信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和方法。

无线数字管理 篇9

无线空间,无限拓展

1991年罗技公司推出第一款采用射频技术的无线鼠标MouseMan? Cordless,帮助用户进一步从有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后罗技一直在无线领域不断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无线设备经历了红外、27Mhz等到2.4GHz和蓝牙技术的一步步进化。现今,罗技2.4GHz技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好的抗干扰性和更远的控制距离,并以较蓝牙更低的成本使更多用户受益。

罗技2.4GHz无线技术的双向传输模式避免了27Mhz单向传输容易出现信号断续的情况,能够有效消除信号的延迟和丢失,并将无线信号稳定传输距离延长至25米之长,真正让用户体验到电脑与外设间的“无缝链接”。正如3G技术的出现激发了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罗技对2.4GHz技术应用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也带来了无线外设产品的普及壮大,为更多用户带来“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

Hello,我的“优联”时代

2007年,罗技开创性的推出第一款配置超微型Nano接受器的罗技?VXNano笔记本电脑用无线激光鼠标。从此超微型NANO接收器便成为笔记本电脑一族便携生活的标志,一时引领潮流。然而,革新永远不会停止,当一根根鼠标线被一个个的NANO接收器所取代,新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一对一的NANO接收器占用了笔记本电脑原本就不多的USB端口。罗技“优联”技术改变了这一尴尬局面,它可以轻松连接多达6个可兼容无线产品,不但节省了宝贵的USB端口资源,还能任意将需要的无线产品连接起来。同时,在不同空间的外设产品,一次设置完毕后,还可以“共享”同一个优联接受器。想把家里的优联鼠标带到办公室用,无须同时携带接收器,只要单独携带鼠标并与办公室里的优联接收器配对即可使用。有了罗技Unifying优联接受器,你的外设全部集结起来一联百通了呢。

罗技“优联”产品均采用了罗技先进的2.4 GHz无线连接,128位AES加密,实现了接收器和电脑之间安全的数据传输。完成安装连接也非常简单,只需安装优联软件,打开无线设备开关,完成匹配简单3步即可完成设置。此外,罗技还为Nano接收器精心设计了内置收纳槽,完全避免丢失的烦恼,为用户提供便捷无忧的无线生活体验。优联技术诞生后,研发团队不断进行升级,同时降低技术成本使更多用户得以户享受便利。现在罗技的入门级产品如M215鼠标都配备了“优联”,无线外设无疑已经进入非“优”勿扰的优联时代!

任我行-—全世界都是我的鼠标垫

球鼠,光学,激光……鼠标的光学跟踪技术在过去二十年已经有了重大突破,但面对一些材质仍然存在挑战。随着装饰品味的提升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在办公区域或居家环境中配置玻璃界面的桌子或茶几。然而没有鼠标垫,普通的鼠标根本无法在这样光滑、透明却优美的桌面上工作。

作为世界领先的外设提供商,罗技从2005年开始挑战这一窘境,通过参考对比现有所有技术,最终研发出独有的罗技?Darkfield无界激光技术。通过改进传统激光鼠标的跟踪原理并优化传感器的位置,它能够让鼠标更准确的捕捉信息,实现了不用鼠标垫在玻璃上也能运用自如的梦想。就像生物实验室里的超级显微镜能够清晰捕捉普通显微镜所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纳米细胞一样,罗技任我行鼠标M905和罗技高性能鼠标M950,作为目前市场上唯一拥有罗技Darkfield无界激光跟踪技术的鼠标,真正做到了玻璃也无法阻挡的“无界任我行”。

小优化,大贡献---智能电源管理

如果说罗技2.4GHz无线技术、优联技术和Darkfield?无界激光跟踪技术使得无线数字生活变得更有乐趣,那么罗技智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则使之更加便捷无忧。不得不说电池的技术发展没能跟上无线技术的发展步伐,那么有效使用电源的节约战略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它让用户避免了频繁更换电池和关键时刻影响使用的噩梦。

为此,罗技采用了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对产品进行优化,同时向用户提供有效的智能管理工具软件。为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延长电池寿命,罗技甚至对每一个产品组件进行智能优化,如:鼠标光学组件可根据环境光的强弱自动调节;而在一定时间不使用时,键鼠会自动进入休眠。正是这些不被我们注意的优化点,使罗技产品电池使用年限最高达到3年,这一长度还在被不断突破。

小飞越,大未来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用户电源使用的便利性,罗技甚至研发尖端产品从而利用先进的新型能源(如太阳能)。自1981年成立以来,罗技一直以行业领先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把技术创新和低碳环保的前沿理念结合,并注入产品的设计生产中。罗技无线太阳能键盘K750作为全球首款太阳能键盘,早已被业界和用户所认可,上市至今已经囊括了包括“红点设计大奖”、“CES创新大奖”、 “iF设计大奖”等众多时尚数码界全球知名设计大奖。它独有的内置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包括日光和灯光在内的环境光转化为电能对其充电,即使在黑暗环境下,K750键盘也能独立使用3个月。业内人士巧妙地总结为:“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光,K750就不会断电。”K750无线太阳能键盘不但环保节能,还能够大幅改善用户使用键盘的体验,堪称是绿色科技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

步步惊喜,引领无线

无线数字电视技术应用研究 篇10

1.1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简介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是我国一种先进实用的数字电视覆盖技术, 其主要实现方式就是通过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利用只有县级以上播出机构 (广播电视台) 拥有的无线频道传送电视节目 (用一个原有的模拟频道就可传送6-10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 。这种电视覆盖技术达到了国家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要求, 它性价比高、可以长距离传输、没有地形地势的要求、操作费用低、传输信息安全等特点, 且办理起来比较方便, 不像其他的那么繁琐, 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

数字电视是指采用数字技术将活动图像和声音信号加以处理、压缩和编码, 经储存和实时广播后, 供用户接受和播放的电视系统。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较, 数字化的图像画面流畅清晰度高, 声音的辨识度也十分明显, 给人的感觉更接近于亲身经历的感觉。无线数字电视不是靠光纤或电缆来传输信号, 也不是靠卫星来中转信号, 而是以微波的形式发送给客户, 这种直接接受的方式使信号在中转途中的损失少, 这也是无线数字电视辨识度高的一个原因;如图1所示。

1.2 无线数字电视优势

随着无线数字电视技术的逐渐成熟, 不仅克服了模拟信号易受外界干扰、图像有雪花、重影明显等缺点, 还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 能达到每秒几兆的传输速度, 提高了利用率。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信号看电视, 打破了传统的必须在家里固定的地方看电视的模式, 随意的享受生活, 而且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不受固定频道的影响, 随时随地查看你想要的信息,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2 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 数字化电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就发展的态势看, 国内电视用户数量达到数亿之多, 电视的销量逐年递增, 需求的种类也在与日俱增, 各种电视充斥着家电市场, 使人们在选购的时候不禁眼花缭乱。但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 电视的种类逐渐趋向数字电视, 因其独特的网络优势和无线的便利条件为客户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3 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1) 采用人工和智能结合的方法。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针对技术不成熟这一缺陷, 我们要采用人工操作与机器设备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 智能监控, 人工普查, 用户监督的三位一体方法, 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 (2) 无线数字电视与卫星电视直播结合。卫星电视直播现在也是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达到全国覆盖网络, 实现全方位、全地段、全时间的电视直播, 从而满足农村人民对信息的需求, 使人们能够最快地掌握时代信息资讯、了解经济发展动向。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无线数字电视发展的一大基础, 掌握核心技术, 安排好无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专业知识, 以促进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 (4) 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农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容易, 消费对于他们而言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农民朋友收看的是免费的电视节目, 在农民传统的观念里“不用花钱的就是好的”, 有了这种消费思想, 想让农民朋友掏腰包来消费看电视, 难度比较大, 单说一个机顶盒的费用就不是小数目, 再加上使用的年费, 合计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想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首先要做的就是思想工作, 大力宣传“紧跟时代潮流, 抓住最新信息”的重要性, 让农民朋友知道信息的快、准、狠是多么的重要, 鼓励农民接受无线数字化电视。

4 结语

数字电视一个频点在通过网络管理和软件的控制下, 可以同时收看多套标清晰度电视节目、调频广播节目及数据广播等, 对电视观众来说, 是质的进步, 而且无线数字电视的传输和使用能克服环境恶劣和从根本上解决了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无疑, 无线数字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推广和产业化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增长。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已经被国家领导人提上了日程, 在农村的扎根趋势已经是势在必得的, 在农村发展的前景很好, 潜力蓄势待发, 数字地面广播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新一轮的发展, 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刻苦学习数字技术, 加强调研研究, 做好知识储备, 积蓄力量,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微博营销团队下一篇:资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