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富民(精选10篇)
创业富民 篇1
艰难创业, 实现农资连锁创业富民梦想
今年48岁的刘振业, 自1979年毕业走出大学校门, 就一直在供销社工作。2009年, 市场经济促使供销社进行体制改革、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资商店零星经营已经不适宜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 必须改革供销体制, 实行农资连锁服务经营。刘振业心中萌发了创办一家农资连锁贸易公司的富民梦想。
他采取吸收民间资本入股, 用自己房产担保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形式筹资100 万元, 在县工商局等部门支持下, 于2010 年成立了正阳县振新农资贸易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300 万元。由于他在基层供销社积累了支农经验, 有农资市场地缘、人缘关系, 很快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资农技双连锁服务网络, 发展乡镇农资连锁店40 个、农资专业村40 个、农资合作社10 个, 扶助农资专业户100 个, 形成了集经营种子、农药、化肥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司。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 200 万元、农艺师和农技师20 人, 安置下岗职工20 人, 年销售农资达3 000吨, 收入600万元。2012年, 刘振业支农成绩显著, 被选举为正阳县工商联合会常委、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在刘振业的精心组织下, 公司又于2013 年投资600万元筹建了正阳县鲁西化工农业植保托管新型合作社, 发展社员400人。
刘振业恪守“诚信为上, 服务为本;支农为根, 富民为果”的农资连锁经营理念, 把支农服务文化贯穿整个农资连锁文化、企业文化的全过程, 为农村开辟了一条“农民无难、政府无忧、企业无险”的农资农技双连锁经营配送服务“绿色通道”。
刘振业还建立农户农资档案和农资连锁配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个性化数据库, 创新了农资农技双连锁“顾问式”的服务模式, 促进了公司农资连锁配送业务发展。从2012年开始, 刘振业就做起赊销农资营销的亏本生意, 采取春季与化工集团签订购销合同团购农资, 等到夏收或秋收后, 以粮食兑现农资形式, 让贫困农户没有现金也能团购到农资, 仅“订单农资”赊销化肥一项, 公司就减少了300万元收入, 却为农民节省开支3 000万元, 确保农户增收1 500万元。
大展宏图, 成就农资连锁服务行业的辉煌
2013 年, 刘振业成功推出“化工集团+连锁农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公司通过整合合作社有利资源, 开始向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进军。
在经营管理上, 他先后组建了土壤测量、农药处方、配方施肥等服务队, 在公司开设农资咨询服务热线电话, 并组建了农资快递轻骑服务小队。目前, 该公司拥有花生专用复合肥示范基地2个, 优质粳稻复合肥示范田10个, 优质专用小麦专用复合肥推广基地4个, 托管耕地6 660多公顷, 被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誉为“种田保姆”。
如今, 与刘振业连锁合作的化工集团越来越多, 农资配送生意越做越大。目前, 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达1 600万元的农资配送集团公司。
感恩社会, 愿将公益慈善之火燃烧燎原
刘振业常说,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 不能只求自己过得幸福美满, 让自己的付出使他人过得幸福美满, 才是最幸福的人。一个企业在市场立足,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赚亏心钱, 必须坚守‘利义兼顾, 德行并重’理念, 企业只有投入公益慈善事业, 才能持续长久地发展壮大。”
他把农资连锁服务公司作为社会化公益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率先设立免费公益咨询台, 开展了免费测土、免费配方处方、免费庄稼巡诊等10 多项公益服务项目。公司接待农民咨询累计8 000余人次, 免费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处方达6 000人次, 免费印发农资新技术明白纸8万余份, 开设农药、化肥、种子田间课堂600多场, 成功推广农资新品种、新工艺600 多项, 帮助10 万农户依靠农资农技双连锁经营和科技致富。
目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 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刘振业农资连锁服务三农的决心没有变, 依旧守着农资连锁服务“三农”这颗平常心。他相信农资富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这才无愧于党员、更无愧于政协委员肩上的那份责任……
创业富民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认真查找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领导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全力推进“一化三基”,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摸底调查
9月25日-10月10日为我社区工作人员发动宣传、全面摸底调查阶段,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对全社区1800余户常住户进行宣传发动和上门摸底,对社区居民积极宣传“道德银行创业分行”的运作模式,从解放思想、转换脑筋入手,传播创业理念,弘扬创业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创业,早日摆脱贫穷,实现发家致富。同时摸清楚社区内下岗失业和就业困难以及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情况。
2、第二阶段:分类整理、确定对象
10月10日-10月20日为分类整理、确定帮扶对象阶段,针对大家的调查摸底情况,确定下岗失业、困难党员、低保户三类人员给予不同的帮扶措施,特别对于有创业技能和创业意愿的人员在核实其诚信度以及具体的情况后,指导其积极向“望月湖街道道德银行创业分行”申请贷款。对于特困人员、就业困难对象社区将此类人员资料上报街道,由街道统一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
3、第三阶段:具体落实、体现实效
10月20日-10月30日为具体落实、体现实效阶段,此阶段将着重开展各项具体帮扶措施,具体落实到个人。社区将依托街道工委搭建的平台,使有创业和就业意愿的人员都得到具体的帮扶。对所有人员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推荐和政策帮扶活动,营造个性化帮扶的创业氛围同时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大家制定创业帮扶计划。对有创业愿望的群体,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对有创业准备的群体,开展创业指导、项目推荐、创业培训等服务,让创业者既有本钱、又有本事。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对象由街道社区进行统一培训后,向我区辖内的各个大型企业进行就业推荐,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将成立以社区书记刘勇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下设工作小组,将“解放思想、创业富民工程”作为我社区今年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
2、加大财政投入。社区对于创业富民工程将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各阶段“解放思想、创业富民”的宣传工作,营造出全参与、全方位、全覆盖的氛围,务求做到家喻户晓。
寻创业梦 走富民路 篇3
首先,做给群众看。我任职的大管村位于利辛县城北部城乡结合处,紧靠宁洛高速公路出口和045县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要产业,是刘家集乡绿色果蔬产业园的重要基地。2011年8月到村任职后,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项目招商和园区管理服务。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虽然产业园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但都是外地客商的投资项目。本地村民只满足于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没有农户进行大棚蔬菜瓜果种植。了解后得知,主要是群众思想顾虑太多、不敢尝试创业。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点燃了我的创业之梦。高亚飞同志的创业历程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从猪倌做起,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养猪场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一跃成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的楷模,造福了地方百姓。作为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致富群众我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为何不能像他那样自主创业,带富群众呢?与其口头劝说,不如用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今年春季,我先期试验性投资大棚西瓜30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夏季的西瓜销售额就达到了15万元,已收回了40%的投资成本。
其次,引领大家干。试验性种植的成功,不仅带动了本村农户就业,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借鉴。大家看到大棚里的西瓜由于上市早、品质好,最高卖到了1.5元一斤,心动了,每天都有不少群众前来咨询。我没有忘记创业富民的目标,联合了6名村民,创办了绿灿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文州”牌商标。夏收后,扩大了种植规模,面积达到了150亩,用于发展延秋辣椒种植和冬草莓观光采摘种植。预计秋季每亩产值可达6000元,可解决40余名本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村民夏振龙退伍后,长期在江苏一家葡萄园务工,学到了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得知这一情况后,我积极与其联系,向他介绍了家乡发展情况和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其返乡创业,帮助他流转土地100亩进行葡萄种植。
最后,带动一大片。示范效应不仅在本村得到了显现,而且带动了我县储效辉、夏晨阳等4名大学生、赵东敏、钟丽军、苏华佳等3名外省大學生加入,组成了绿灿种植专业合作社、丽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五个创业团队,创建了刘家集乡大学生富民创业基地。目前基地已经流转土地900亩,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产业园专门成立了管理服务办公室,各创业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今年3月到阜阳市颍东区参观学习现代农业时,我了解到浙江钟丽军、深圳赵东敏等3名大学生正有意从事观光农业项目,我当即把他们带到我村实地考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项目顺利落地,一个投资规模超100万元的观光采摘式的农家乐项目将于年底前建成。通过近两年来的发展,绿色果蔬产业园面积已达1.2万亩,引进项目11个,一个结构多元、生态环保、设施精良的现代化蔬果生产基地初步建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在创业的历程中迈出了一小步,但距离创业富民的目标还有很远。近两年的创业实践让我深深地地感到,要成功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瞄准项目,务实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创业项目要紧贴农村实际,从自身承受能力出发,从小项目做起,从最能产生效益的项目做起,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创业。正是由于我村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基础较好,群众具有一定种植技术经验,所以经过一段时期的考察,我最终决定将创业目标定位于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创业伊始,由于资金不足,试验性种植大棚采用了简易钢架,每亩节约了30%的投资成本,降低了投资风险。
二是鼓足勇气,不畏艰难。创业之路,一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要勇于面对,不气馁、不泄气,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由于种植技术有限,经验不足,西瓜灌溉水量掌握不到位,致使夏季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辣椒种植容易出现病虫害,我通过实地学习、请教菜农、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途径,掌握了提早预防、田间管理、药剂防治技术。在我们的精心管理和共同努力下,秋季辣椒长势良好,喜获丰收。
三是依靠组织,相信群众。回眸创业历程,虽充满艰辛,但也无比“幸运”。幸运是因为获得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和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办理贷款遇到困难时,是他们多方协调,落实了我的贷款申请。担任村官以来,与群众的朝夕相处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扩大种植规模后,周转资金有限,乡亲们提出了分期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的办法,缓解了资金压力。在设施农业规模剧增后,收获期出现了“用工荒”,看到成熟的瓜果不能及时采摘,我心急如焚,束手无策,还是乡亲们主动联系周边乡镇、村庄的亲友,解决了用工问题。
四是牢记职责,互相促进。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何处理好创业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是一个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作为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我根据村级工作阶段性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将工作放在首位,确保工作创业两不误。作为合作社理事长,我对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分工,按种植品种和区域分片负责,重大事项共同讨论决定,既提高了社员们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智慧,又能不占用过多的精力,保证了村级工作的良好开展。今年7月,大管村党总支被市委评为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
到村任职的日子里,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但梦想一直与我同行。创业的过程中,我满怀激情,脚踏实地,赢得了信任,得到了认可。我始终牢记,我是一名村官,我要把青春奉献给农村,把梦想撒播在这里,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一起建设属于我们共同的美好乡村。
创业富民 篇4
作为面向三农、横跨城乡的农业银行分支机构, 农行内蒙古分行秉承大行的责任担当, 自觉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三牧”不动摇、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服务民生事业不动摇, 发挥城乡并举的服务优势, 与自治区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自2009年以来, 全区农行累放各项贷款2311亿元, 有力地支持了地方产业经济升级, 扶持新兴经济主体,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带动了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2014年6月末, 全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38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1265亿元。
近年来, 秉承服务“三农三牧”的使命和责任, 农行内蒙古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对农村牧区的改革发展要求, 围绕“强农、惠农、富农”, 推进服务创新, 实现了服务“三农三牧”的新突破。2009年以来, 全区农行累放涉农涉牧贷款1325亿元。在强农方面, 围绕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城镇化建设, 累放县域中小微企业贷款158亿元、县域城镇化贷款108亿元,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上下游农牧户贷款610亿元, 支持农牧业企业410户, 综合服务覆盖面达到80%;富农方面, 自2009年发行第一张金穗惠农卡以来, 已累计发放惠农卡113.5万张, 发放农牧户贷款206亿元, 助推全区47万农牧户增收致富;惠农方面, 大力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 在县域地区免费布放各类电子机具近3万台, 设立“惠农通”工程服务点13000多个, 覆盖了80%以上的行政村, 全部服务点开通跨行交易功能, 可为广大持卡农牧户提供查询、消费、小额取款等基本金融服务;始终坚持让利于农牧户的政策, 2009年以来, 累计为农牧户减轻利息负担近7亿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指导下, 农行内蒙古分行以金融扶贫为己任, 将实现金融扶贫富民新突破作为促进全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农牧业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不断探索推进开发式、产业化、商业化扶贫, 2009年以来累计投放各类扶贫富民贷款778亿元, 惠及自治区400万农牧民。
2013年, 农行内蒙古分行与自治区扶贫办联合, 将商业银行市场化机制与开发式扶贫的政策优势相结合, 创新开展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新模式。自治区扶贫办从2013年至2017年5年间, 为全区57个重点贫困旗县合计投入23.75亿元作为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风险补偿金, 农行内蒙古分行作为首家金融合作单位, 在政府建立风险缓释机制的基础上, 扩大信贷投放, 每年投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50亿元以上, 5年拟累计投放300亿元。“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 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农总行党委的高度重视,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亲自批准实施方案;李佳副书记主持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签约仪式;王玉明副主席多次组织研究并推动“工程”研发实施的各项工作。农总行主要领导也多次予以重要批示、工作指导和具体部署。在各界的关心支持下, 农行内蒙古分行举全行之力, 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把“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作为农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 改善经营结构, 实现经营转型的重要工程和抓手, 全面部署57个贫困旗县、59家支行金融扶贫富民工作, 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县域支行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解放思想, 创新模式。推进扶贫机制创新。将政策性扶贫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 由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 通过金融机构放大倍数投放贷款, 发挥“杠杆”作用, 降低了农牧民贷款准入门槛, 使绝大多数有生产能力的农牧民都能得到金融支持, 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将支持农牧民增收致富与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相结合, 专项研发了“金穗富农贷”和“金穗强农贷”两款产品, 满足一般农牧户家庭生产经营, 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和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需求。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总结推广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等6种贷款模式, 农牧户贷款抵 (质) 押担保不作为强制性要求, 对信用村内的信用户可发放信用贷款。创新“阶段担保+仓单质押的‘粮捷贷’”、引入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开展金穗“强农贷”业务, 制订了动物资产 (活畜) 抵押, 土地、草场、林权抵押担保管理办法, 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扶贫担保渠道。
总体规划, 突出特色。在做好金融扶贫总体规划基础上, 抓住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重点,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支持贫困旗县、贫困嘎查村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牧户、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乳、肉、绒、薯、菜、粮油、饲草、瓜果、药材、旅游及民族用品等十大扶贫产业以及能够安置大量贫困农牧民就业的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效满足集中连片、产业链带动、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 、合作社带动下的农牧户和县域涉农法人客户融资需求, 形成了“一村一特色, 一村一产业”。兴安分行科右前旗支行创新“景堂”模式, 结合当地特色, 给巴拉格歹永进村养殖大户刘景堂及其带动的贫困户统一授信, 目前已向刘景堂发放贷款197万元, 目前刘景堂个人羊存栏1670只, 预计年底存栏将达到20000只, 辐射带动农牧户200余户, 有力支撑了该村肉羊养殖产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支行, 通过对四子王旗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等涉农涉牧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授信“金穗强农贷”4000万元以上, 辐射基地农牧户1.3万户, 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实际行动支持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 书写了龙头企业带动扶贫、非公经济带动扶贫、产业化带动扶贫的金融服务新篇章。
提升效率, 严控风险。为了方便农牧民办理贷款, 提高贷款效率, 农行优化内部流程, 合理简化贷款基础资料, 再造信贷业务流程, 将小额农户贷款权限全部下放到了旗县, 提高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工作效率, 并采取客户经理入村入户现场办公的方式, 使办贷效率提高了近60%, 确保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广大农牧民手中。同时, 集中一切资源向基层倾斜, 把有限的信贷、财务、人力资源用于基层服务第一线。严肃纪律, 出台“五个一律”的规定, 严控员工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对“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予以严处。目前, 全区农行农户贷款不良率仅为0.74%。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半年多来,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成效。全区农行信贷投放有序推进, 服务渠道稳步拓展, 惠农措施直接到位。截至9月末, 全行累计投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47.8亿元, 其中金穗富农贷40.4亿元, 覆盖57个贫困旗县, 405个乡镇, 3300个村 (嘎查) , 8.8万户农牧户;金穗强农贷7.3亿元, 支持81户扶贫龙头企业, 带动了广大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指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 合理有效地配置扶贫资源。通过扶贫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用于扶贫, 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 又保证了信贷资金按市场化运作, 有效地解决了扶贫开发贷款少、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 培育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 变输血为造血, 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和农牧民自身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业富民 创新强省 篇5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于昨天胜利闭幕了。在浙江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党代会,是一次团结奋进、凝聚力量、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大会。大会通过的赵洪祝同志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这一奋斗目标,突出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对坚持不懈地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共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和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新一届省委领导机构,必将带领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谱写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崭新篇章。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动员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把浙江未来发展,放在中央要求浙江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合作与交流的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中,特别是要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这个我省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重大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理念和宽广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承担起率先探索、率先发展的责任,为全国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集中到一点,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努力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宽裕,使全省人民步入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富民强省在现阶段的最集中体现。继续走在前列,就要在巩固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加强自主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深化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实现新突破,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全面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激发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热情,通过创业创新的途径来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深化科学发展举措,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坚持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坚持节约集约,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发展。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走在群众前面,扎扎实实带领群众在创业创新的伟大实践中,昂扬奋发,锐意进取。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坚强核心。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要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自觉以优良的作风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切实抓好“作风建设年”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我们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形成团结奋斗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从“强国”到“富民” 篇6
跨入21世纪以来,一面是GDP高速增长的辉煌,一面是收入缓慢爬行的尴尬,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突出表现为国内消费相对疲软。然而,每每提及扩大内需,专家学者总是建议多多,如何扩大的调调也是五花八门,可殊不知,沉默的城乡百姓却是囊中羞涩。归根结底,还是收入增幅有限。收入不增,则内需不强;内需不强,则发展难均衡。而“同步增长”的直接意义,正在于此。此外,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还多处提到,今后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见,处理发展中的“短板”,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失衡问题,亦是今后一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期杂志中,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高伟副教授就提出,我国经济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期失衡和长期失衡问题,而且长期失衡比短期失衡更为严重,政策调整压力更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收入分配体系的完善与启动私人消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提高与出口升级、政府消费的消减与私人投资比例的增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的曾铮博士则做了一则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看成是一幢房子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顶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基是“经济重大转型期”,墙体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梁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值得欣慰的是,本期智库课题中登载的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小城镇中心规划处处长杨晓东博士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讨——以陕西榆林为例》一文,以及《重庆两江新区:未来西部经济起飞的发动机》和《广东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三篇文章,让读者看到了目前地方经济的新气象,以及学界对二三线城市,以及县镇发展的关注。
基地富乡特色富民 篇7
代县胡峪乡乡党委班子紧紧围绕“农业稳乡, 草木兴乡, 林果富乡, 工业强乡”的发展战略, 锐意进取、奋力赶超, 全乡各项事业正朝着跨越式转型发展的方向稳步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 胡峪乡建成了“万亩干鲜果基地、优质小杂粮基地、优良畜牧基地”三大基地, 初步形成了以仁用杏、养殖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末, 胡峪乡将争取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080万元, 年均增长8%, 农民纯收入突破3200元。
在胡峪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全乡“基地富乡、特色富民”的步伐不断加快, 经济社会大转型、大跨越的时代已经来临。
创新发展强村富民 篇8
近年来, 郑各庄村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得实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己任,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大胆实践, 走出了一条“兴企强村, 富裕农民”的发展之路。
一、“兴企强村, 富裕农民”的创新举措
1998-2008年, 郑各庄村自有资产从3600万元增加到35亿元, 增长96.2倍;经济总收入由3500万元提高到20.65亿元, 增长58倍;可支配利润由350万元提高到2.78亿元, 增长78倍;上缴税金由33万元提高到8300万元, 增加250.5倍;农民人均收入从3100元提高到33000元, 增加9.6倍。不仅让村农民演变成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 并且带动6000多当地农民就业。与此同时, 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回顾这些年的发展, 我们主要在“创新”上做文章。
(一) 观念创新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科学的规划做保证, 为了避免无序建设, 1996年, 郑各庄村请来专家, 依据首都发展总体规划, 针对我村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特征和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 制定了《郑各庄村21世纪生态庄园》的远景规划, 将郑各庄村4332亩村域划分为生活居住、文化教育、科技产业、休闲产业等四大板块, 并且把目标锁定在10-15年内。
当该规划出炉时, 郑各庄村杂乱无章的环境引起了一些非议, 特别是对郑各庄村建设“生态庄园”的概念产生质疑。但是, 不管别人怎么说, 郑各庄村的村民们有自己的心路, 并坚信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首先是从改善村庄的基础环境做起。1998年3月, 郑各庄村拉开了旧村改造的序幕, 引导村民搬迁上楼, 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23平方米增至70平方米, 增加了3倍。每家至少有一套房子对外出租, 既改善了的生活住居环境, 又开辟了增收渠道。村民的住宅用地由1050亩减少到250亩, 优化了资源配置。为了留住人才, 我们还建了一部分产业配套房, 用于安置院校教师和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并对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进行了改造, 完善了水、电、气以及银行、邮局、超市等公共设施, 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分类站, 还引进了公交车。这是我们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在建新村的过程中, 我们对规划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特别是通过对外投资置换, 完成了农业用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 为郑各庄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的能力。
(二) 体制创新
1996年宏福集团成立时, 我们将本村集体所有的经济实体以及人力、土地等资源整合在一起, 创立了以村为基础, 以集团为经营主体“村企合一”的经济运动体系, 实现了村级经济企业化。通过不断探索, 建立了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党总支、村委会、集团董事会“三位一体”的决策机制。减少了内耗, 提高了效率。形成了村、企“两池蓄水”, 党总支、村委会、集团董事会“三马拉一车”的有利发展局面。特别是村级班子的相对稳定, 为郑各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 制度创新
为了理清村、企之间的产权关系, 维护村集体的利益, 1999年我们对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 建立了企业法人控股、村委会为第二大股东, 农民为自然人的有限责任制。每年的股份分红, 企业用于滚动发展, 村委会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和维护, 自然人兑现分红。产权清晰了, 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村集体和村民的权益也得到了保证。自产权制度改革以来, 股份分红始终没低于15%, 目前农民人均持有7万元的股份, 2008年人均股份收益超万元。与此同时, 为了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逐步完善了村内福利保障制度, 2008年农民人均从村集体获得的养老、医疗、工龄、农龄、教育以及水、暖、天然气等福利的现金收益达5100多元。
(四) 机制创新
1985年, 郑各庄村生产队解体, 1600亩耕地分田到户, 农机俱、牲畜、马车等生产资料也全部卖给了个人, 集体经济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由于种地成本逐年提高, 每亩地的年纯收入只有200-300元, 部分村民把土地交给村委会, 另一部分村民则因担心以后的生路, 宁可撂荒。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1998年在落实中央二轮土地延包政策时, 我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 推出了“确权、确利、不分地、保收益”的土地流转经营机制。首先, 把耕地量化到每个农民, 引导农民把个人承包的土地以委托经营的方式流转到宏福集团, 用于发展第二、三产业;其次, 向农民承诺, 不论宏福集团自身发展的企业用地, 还是引进的合作企业, 每亩土地的年租金都不低于5000元, 土地租金全部分配给农民, 企业的盈亏, 不影响土地的租金收入, 农民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 并且保证农民充分就业。
在这种机制的引导下, 农民放心地把土地委托给宏福集团, 毫无牵挂地走进企业, 由过去每年靠收成的农民转变为每月领薪水的产业工人。
2008年, 农民仅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达到7000多元, 高于自己经营收入的20多倍。
另外, 在用人机制方面也在不断出新。特别是在“不排外”的用人机制下, 打破了家族式管理的传统观念,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到充分体现。目前, 在宏福集团的3700名员工当中, 有3000人非本村户籍, 在他们当中, 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有300余人, 大专生1100多人;从事中层以上管理的有360多人。来自江苏的商务管理博士刘洋, 2000年入职宏福集团, 2002年成为集团第二大公司即注册资本1亿元的宏福建科公司的法人代表、总经理, 2003年提升为集团总经理, 2009年又当选为集团董事会董事, 成为宏福集团主要决策人之一。
二、“四个创新”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效
目前, 宏福集团有宏福建工开发公司、宏福建科科贸公司、温都水城饭店管理公司、宏福钢结构公司、宏福物业管理公司、宏福科技园公司等为代表的15家全资子公司, 还有北京修正药业公司、金万众空调公司、珠穆朗玛新型建材公司、探路者旅游用品公司、华睿汉能能源公司、亚东广联信息技术公司等为代表的合作企业41家, 还引进了北邮、中戏和安贞医院昌平分院等教育及医疗事业单位。
产业多元化, 涉及建筑、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制造、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后勤保障等诸多领域。按产业类别划分为4大产业版块:
(一) 传统产业板块
传统产业是宏福集团的起家产业, 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市政、保温材料、塑钢门窗、钢结构、商砼、土石方机械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等专业, 具有一级专业资质, 其中建筑专业年施工能力达到30多万平方米。郑各庄村的所有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都是由宏福集团设计和施工。宏福集团还先后参与了首都机场停车楼、奥运地下商城、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反兴奋剂中心、奥运村运动员公寓等重点工程的施工。
2008年, 我们拿到了利比亚5000套住房及学校、清真寺、商店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订单, 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预算造价35亿人民币。7月5日进入施工阶段。宏福集团是目前中国参与利比亚建设工程14支队伍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利比亚政府经过考察, 对宏福集团的实力、品牌、信誉、办事效率印象深刻, 表示愿与宏福集团深度合作。其中造价为15亿人民币的市政工程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有望年内再拿到40-50亿的签单。另外, 我们借助利比亚项目这个平台, 开展了国际贸易, 2009年的出口贸易额有望突破1亿元。
(二) 旅游产业板块
以温都水城为主品牌, 依托郑家庄皇城历史文化、地热资源、温榆河生态景观等资源, 郑各庄村开发了会议会展、酒店客房、温泉养生、水上娱乐、亚健康检测以及国内、国际旅游等方面的业务。目前, 已经建成的主要设施有水城国际酒店、宏福大厦、湖湾酒店、湖湾西区、水空间、温泉养生会馆、红楼选秀基地、文体活动中心等, 硬件总投资达20个亿, 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具有同时接待5000人商务会议和5000人休闲娱乐的服务能力。
2008年奥运会期间, 郑各庄村共接待了50几个国家的11000多名国际宾客, 为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运动员提供了赛前训练保障。
由于温都水城独具特色的品牌, 成为外阜寻求合作的抢手“伙伴”。去年与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合作, 共同投资6亿元开发了五大连池温都水乡国际服务中心项目;2009年, 沈北开发区又前来洽谈合作。
2009年2月, 温都水城被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4月26日, 我们隆重举行“4A景区”揭牌、“郑家庄皇城”开城和“康熙行宫”揭匾大型活动。用“品牌效应”带动旅游效益。
(三) 科技产业板块
科技产业板块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清洁能源、新型建材、户外用品开发等领域, 共有科技型企业40余家。其中, 修正药业北京制药公司这里建了100亩的科研基地。金万众空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技术, 已逐步成为华北地区极具竞争优势的空调设备研发和生产厂家;珠穆朗玛新型建材公司的装配式住宅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实用新型专利10项, 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户外用品系列已成为国内同业的第一品牌。
(四) 文化创意产业板块
文化创意产业板块包括影视传媒、文化活动组织及策划、广告设计及制作、建筑艺术、景观设计以及名家书画作品原创及展示等。其中, 由温都水城与北京电视台合作, 成功策划了“红楼梦中人”、“龙的传人”等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2007年11月完成了20集公益电视剧《真情人生》的拍摄、制作及发行, 并作为十七大的献礼片在北京等多家电视台进行热播;温都水城的建筑项目, 被国家建设部、商务部入选为中国城市建设金牌工程及城市大型生态旅游主题村庄经典案例, 并摘取了阿波罗城市建设桂冠。
为了做强、做大旅游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 集商务会展、影剧院、时尚商品展销于一体的11.5万平方米的主题广场正在加紧建设。计划9月底封顶, 11月份坡顶滑雪场将投入使用。
针对郑各庄村资源现状, 我们确定把总部经济作为一个时期内发展重点。其中4万平方米的总部大厦和15万平方米的总部旗舰正在论证, 将在两年内实施。
惠农富民做贡献 篇9
营口市科技局走进老边区边城镇北于杨村, 根据北于杨及周边村屯淡水鱼养殖户的要求, 邀请营口市水产专家讲解科学养殖技术, 并对淡水鱼养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在盖州市九寨镇, 营口市科技局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 聘请专家教授讲解设施果树病虫害防治、智能温控设备及植物生长灯应用等技术, 当地80多名种植大户、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电”亮富民之路 篇10
1 新电力、新变化
“以前村里的电线东扯西拉如蜘蛛网, 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总是电压低, 啥电器都带不动。经过电气化改造, 现在一切都改变了。”韩村乡前冯家村村民冯建国说。
清丰县供电局对前冯家村进行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 将以前的2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分别增容为160千伏安, 更换和规范了村庄各级电压供电线路和集装表箱, 家家安装了漏电安全保护器。负责该村的农电工冯利军介绍, 该村200多户农户, 有空调、冰箱者达到50%以上, 有电磁炉、电热器者达到70%以上, 家用电器拥有量均较去年有大幅度增加。
为全面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 清丰县供电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积极实施“三高一满意”工作举措。“提高认识”:该局召开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动员会, 制定方案, 强化思想, 明确分工。“提高效率”:实行周例会推进制和倒排工期制, 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施工点进行督导和点评。“提高质量”:按照“技术先进、设计优化、标准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 技术小组从施工工艺入手跟踪指导, 严抓施工质量。“群众满意”:坚持“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原则, 通过电视台、农村广播喇叭等渠道, 大力宣传电气化建设的意义, 并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目前, 清丰县供电局已完成11个乡镇、204个行政村的电气化建设任务, 10万多户农民从中受益。
2 新农村、新活力
“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不仅让农民家庭用电方便了, 而且还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了农民收入。”樊堡村白铁加工厂厂长樊庆普这样说道。
樊堡村是电气化改造较早的村子, 现在发展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白铁加工产业村。刚下106国道, 未进樊堡村, 首先看到的就是排列整齐、布局紧凑的白铁加工和交易市场。在电动机的带动下, 白铁加工车间机声隆隆, 一台台白铁分割机正“吃”着白铁皮, 分割后的白铁片又被瓦楞机用“牙齿”咬住, 轧成各种白铁制品。工人们有的在搬运白铁皮, 有的在把白铁制品装车外运, 整个白铁市场人来人往, 进出的车辆川流不息。据樊庆普介绍, 随着供电能力的不断加强, 樊堡村白铁加工产业由当初的三、四户发展到了现在的40多户, 原来的手工加工变成了现在的电动加工, 以前的分散经营变成了现在的集中经营, 目前, 该村人均收入已达到了7000多元。
此外, 在电力的助推和各项政策的支持下, 樊堡村还发展了彩钢产业, 形成了以樊堡村为中心, 占地面积200多亩的白铁、彩钢加工交易市场, 年交易额达3亿多元。
3 新服务、新气象
大屯乡夏固村是清丰县首批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 近年来, 随着供电质量的不断改善和供电服务的不断提升, 该村加工业和养殖业不断加大, 返乡创业人员不断增多, 清丰县恒聚源木材加工厂厂长王瑞涛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以前, 王瑞涛常年外出务工, 村里进行电气化改造后, 他利用便利的电力条件, 先是办起了养鸡场, 接着又办起了木材加工厂, 收入逐年提高。
为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 清丰县供电局在不断完善农村电网的同时, 还及时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绿色通道”, 24小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用电咨询、查询和报修等多项服务。特别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办厂, 该局优化服务流程, 减少报装环节, 从各个方面给予最大支持。
【创业富民】推荐阅读:
“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宣传口号11-27
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感悟与想法08-30
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度第一批长沙市创业富民专项资金的通知09-23
富民05-30
富民优先11-08
强国富民09-08
农机富民工程12-09
兴边富民行动06-11
富民强县验收总结07-14
富民畅通工程致辞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