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实施方案(通用8篇)
智慧环保实施方案 篇1
智慧城市环保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的建设呼吁智慧环保的同步发展,同时,智慧环保的发展也会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环保从根本上来说,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我国高度重视智慧环保的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个目标之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提出了“坚持共同但有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枪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址、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具体要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用科技手段开发及改善环境,寻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了路。智慧环保的建设,是亟待进行的工作,虽然进展困境重重,但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努力寻找突破之道,相信智慧环保的未来不会太远。
智慧环保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智慧环保的建设虽然受到国家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国家相关政策不尽完善,环保物联网标准未明,概念普及程度不够,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体制、机制不匹配,缺乏统筹规划与组织;第二,行业标准和技术并不成熟,技术的应用和产品都未能普及,环保物联网应用中环境监控、环境信息共享范围与协同能力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应用思路和前景堪忧;第三,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但相关政策及公共服务水平不能有效匹配,参与渠道受阻,难以满足环保相关产业的普及发展;第四,环保物联网应用在环境质量监测、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总量减排等履行环保职责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智慧环保困境的解决之道 智慧环保这一理念是基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比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为智慧环保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智慧环保要想得以发展,首先必须是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都还处于理念到实践之间,离真正的落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智慧环保的建设要落到实处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统筹上下关系。智慧环保的建设是一个从上至下的过程,要充分协调,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做好智慧环保的建设、预算、维持和完善机制,通过层级制度保证政策的落实。
明确指标体系。环保物联网应坚持顶层设计体系,以技术的落地应用为终极目标,将政府环保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及社会机构和公众都囊括起来,共同探讨智慧环保理念及措施。
完善配套设计。环保的技术需要众多相关配套设施,简单的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完成,但还要对其进行制度理念、架构体系、体制建设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断晚上流程体系和系统化建设。
划好应用范围。智慧环保的建设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一定要明确建设和应用的范围,充分考虑智慧环保应用的应用体系、基础设施和管理运营体系,统筹好各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战场和着力点,责任重大。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全国节能减排和污染整治工作的推进,防治大气污染行动、排污总量控制及其配套的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等制度,正在日益受到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正在从污染控制为目标开始向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转变,在这种形势下,现有环境监控模式和能力还存在明显差距。开大智慧环保解决方案,致力于推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保障。智慧环保定义
智慧环保是物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的产物。基于物联网、移动网和与计算技术,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个,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将环境的保护实现最有效化,并通过市场配置机制控制排放、减少排放。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通过建设一个开放性,集只能感知能力、人机互动智能处理能力、智慧专家指挥能力、专业政务工作综合管理能力于一体新一代智慧环保服务平台系统,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及数据利用融为一体,同时辅以排污权交易管理平台协助市场控制排放,做到环境管理体系化、环境监控可视化、环境服务公众化、环境决策科学化和排放减少信用化,最终达到“测得准,传得快,说得清,管得好”的效果,实现环境与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目标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实现了“现状、趋势和预警”结合与“防、控、导”一体,通过智慧环保平台检测现状、分析趋势和风险预警,预防和管控环境资源污染,并且通过排污权交易平台以市场配置环境资源,靠价格杠杆控制污染、推动污染减排,引导企业进行自我良性更新。
本解决方案将支持环保部门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环境保护效果:支持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准确掌握排污数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能很好地满足公众对于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并可以通过举报与投诉处理平台,向环保部门提出投诉与举报,从而帮助环保部门更加有效地管理违规排企业,保持环境良好。
1.在线监测与排污总量综合管理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从国家到地方相应的环境监察工作体系也已建立。但是由于缺少有效技术手段,不少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难以落实的“真空”地带。在环境执法与违法、排污控制与污染反弹的博弈中,环境监察执法这把利剑无法发挥真正的效力。
合肥徽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线监测与刷卡排污总量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是基于排污总量的控制、监测及指标交易而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实现人工管理到智能管理的工具。该系统继承了互联网、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信息安全等多方面最新技术成果,将极大的提高环保领域的管理效率。本解决方案是强化总量减排控制的重要推动手段,对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在线监测数据为总量计算依据,以实时定量检测为目标,通过安装总量计量装置,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计量控制。应用排污许可证IC卡电子证照管理模式,将IC卡作为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副证,记录企业的相关排污总量信息,实现总量排放量化管理。监测企业实时排放量与许可排放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提供预警机制,促使排放量不足的企业通过排污权临时租赁的方式获得排污权指标。总量检测指标为:
废气污染源总量检测指标包括流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三项。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可再扩展。
废水污染源总量监测指标包括流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三项,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可再扩展。
总量数据来源:
已经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企业,数据来源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为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的企业按照要求安装。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不包含上述总量监测指标时,升级污染自动监控系统获得数据。以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数据作为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依据。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包括:总量计划、总量分配、总量监管、总量储备池、排污许可证管理、企业实时排放总量监测功能。
总量控制器:实现定时定量检测总量监测指标和工况检测指标,实现刷卡操作与拍档预警,显示减排效率队排放总量的影响,支持数据查询与报表汇总。
数据采集终端
废水重点污染源监测:流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监测设备 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测:流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监测设备 污染源处理设备状态监测:油烟净化器、阀、泵、反射炉等 2.辐射安全远程综合管理系统 “管核先管源”是环保监测机构的工作原则,目前在放射源监管中主要采用GPS定位技术、位移传感技术、红外探测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固定式辐射剂量率监测、手持辐射剂量测量等监管技术,此类技术都是比较成熟,但对只监测容器,不能从“源”头上对放射源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不良的发展方式,地球生态逐渐恶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智慧环保的四大主题: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以大气环境、水环境为核心的多种环境监测对象,以感知为先、传输为基、计算为要、管理为本,构建环境与社会全向互联的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率先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率先实现环保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率先探索环保物联网系统建设、运维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做成智慧环保总体目标。
方案特点
通过对智能化设备运行状态、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全面感知,给予设备智能化的物联网监控体系。基于软件系统支撑平台快速构建应用,采用高质、稳定、兼容性强的开发技术,快速构建统一的环境软件系统支撑平台;达到将各独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融为一体的目标。
环境数据整合及空间信息共享,采用数据交换、数据整合、数据挖掘、数据展示技术,建设面向全局的数据中心;同时,提供平台开发空间信息共享服务。
“智慧环保”是建立在原有“数字环保”的基础上,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智慧环保在支持环保部门提升业务能力中,可以为环保行政部门提供监管手段,提供新鲜的一手数据,提供行政处罚依据,有效提高环保部门的管理效率,提升环境保护效果,解决人员缺乏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等。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监控企业产生的三废排量,可避免因超标排放或不合格排放所面临的环保部门天价罚单。同时,也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智慧环保可以很好地满足公众对于环境状况的知情权,通过环境污染举报与投诉,从而帮助环保部门更加有效地管理违规排污企业,保持环境良好。
现如今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已成为时下提高生活、生产质量、降低环境危害、促进循环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从国家到个人,从政府到企业,城市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与环保息息相关。人们不能再创造一个适宜人居发展的自然环境,只能对其加以保护和合理开发,维系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保障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智慧环保实施方案 篇2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战场和着力点, 责任重大。随着人们对环境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环境问题不再仅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 而且包括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
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正在从以污染控制为目标开始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转变, 现有环境监控模式和能力在适应这种转变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近年来, 我国环保信息化受到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 国务院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金环工程’, 实现‘数字环保’, 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 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嘉兴港区、苏州工业园区等智慧园区经过智慧环保的建设, 在管理体制、环保信息化、技术创新方面都有长足发展, 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凸显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2 智慧环保系统建设目标
智慧环保系统可真正实现“现状、趋势和预警”结合, 与“防、控、导”形成一体, 通过智慧环保平台监测现状、分析趋势和风险预警, 预防和管控环境资源污染。
智慧环保方案将支持环保部门提升业务能力, 提高管理效率, 提升环境保护效果, 支持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准确掌握排污数据,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能够很好地满足公众对于环境状况的知情权, 并可以通过举报与投诉处理平台, 向环保部门提出投诉与举报, 从而帮助环保部门更加有效地管理违规排污企业, 保持环境良好。
智慧环保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1) 建成安全、开放以及功能完善的智慧生态环境平台;
2) 打造“面向政府, 面向公众, 面向企业”的智慧环保服务体系;
3) 形成“智能监管、决策支持、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的协同管理能力;
4) 实现“测得准、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的环境管理目标;
5) 推动环境保护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
6) 探索信息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融合的新道路。
3 智慧环保系统总体架构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是一套整体的环保解决方案。为了实现智慧环保的总体目标, 我们将依托于整个环保事业的各项保障措施, 从环保标准体系推进、智慧环保平台支撑、环保服务产业持续发展三大方向进行落实。
智慧环保顶层框架的制定, 决定了总体规划的范围和高度。我们将以“整合、服务、协同、创新”为设计灵魂, 进行全面的顶层框架设计。在顶层架构示意图设计基础上, 对智慧环保系统架构进行深化。具体系统架构如图1 所示。
3.1 智慧感知层
感知层由各种感知设备组成, 实现了环境数据的采集及汇聚, 是智慧环保监测监控数据的源头。感知层利用各种传感设备实现对水气辐射源等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监控, 并通过数字采集仪等设备, 将监测监控数据汇聚并上传到数据中心平台;同时, 感知层设备可以被数据中心进行反向控制, 实现中心监管。
智慧环保感知层的建设目标:在现有部署的条件下逐步向智慧感知演进;结合实际情况, 建设一个“广泛感知、准确感知、实时感知、完备感知、智能控制”的感知层, 满足智慧感知的需求, 并为智慧环保应用提供底层支持。
3.2 智慧传输层
智慧传输层是连接感知层与上层应用, 承载监测数据、视频数据、业务数据、控制信令的重要上传下达通道。
3.3 智慧集成层
智慧集成层采集的环境数据, 通过智慧传输层, 进入各个环境信息系统。这些环境信息系统在智慧集成层进行数据抽取、筛选等操作, 进入智慧环保统一平台, 供上层服务使用。
3.4 融合支撑层
融合支撑层是智慧环保系统的核心层, 包括数据中心平台、地理信息平台、服务组件平台。该层下接环境数据, 上承应用系统层的数据支撑服务。整个系统所需的数据都在该层上实现统一建模、存储、检索、分析、发布和管理, 并提供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该层还为应用系统层提供数据访问、全文搜索、地理信息、工作流、统一权限管理及视频解码等服务, 实现业务的连贯性及访问的统一性。
融合支撑层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平台。
1) 数据中心平台
主要实现对数据的统一建模、收集汇聚、存储检索、分析处理、发布管理, 提供不同业务数据间的共享交换平台, 支撑应用系统对规范统一的数据服务需求。
2) 地理信息平台
主要实现矢量地图数据与遥感地图建设, 并结合环保业务需求完成各类专题图 (如污染源专题图、环境质量专题图等) 设计, 为业务系统提供有效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3) 服务组件平台
主要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统一日志管理、数据访问、全文搜索、地理信息、工作流、及视频解码等服务, 为应用系统统一性、连贯性的服务提供支撑。
3.5 应用服务层
本层将环境基础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提炼, 并形成智能监管系统、政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4 大应用系统, 真正实现以服务为向导,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
3.6 终端用户层
终端用户层是整个智慧环保系统的最终使用者, 具体包括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以及公众用户, 使用渠道包括PC终端、Pad终端、手机终端以及定制终端。
智慧环保系统的技术架构就是对系统建设的选用技术进行分析和设计, 对于系统建设起着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关乎系统建设优劣甚至成败。
4 智慧环保主要建设内容
智慧环保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支撑平台、两大感知系统、三大保障系统、四大应用系统及配套内容。
4.1 一个支撑平台
实现对数据的汇聚和分析处理, 为应用系统提供规范的数据和通用的组件服务, 建设重点是环保数据中心和环保服务组件。
应用支撑平台是环保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 它为构建其上的环保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公共的安全以及基础业务服务, 包括: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日志服务、统一搜索服务、数据交换服务、报表服务等;减少业务系统的开发工作量, 使业务系统能专注于业务逻辑的构建。应用支撑平台的系统框架如图2 所示。
4.2 两大感知系统
具体指“环境质量感知系统、污染源感知系统”。
环境质量感知系统, 就是对环境实现“实时、准确、全面”的在线监测, 具体监测项包含“城市空气、饮用水源地”等。
污染源感知系统, 就是对污染源实现“实时、准确、全面”的在线监测, 具体监测项包含“污水、废气、企业排污”等。
智慧环保系统支持现有各污染源监测站点的数据接入, 包括废水、清下水和废气的监测;监测因子包括:COD、氨氮、p H、流量、HCl、HF、氟离子、氨气和氮氧化物等。感知系统支持《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 (监测) 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212—2005) , 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添加对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
4.3 三大保障系统
具体讲就是“责任追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
责任追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各个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跟踪, 全面记录系统运行中的异常运行和违规运行, 确保系统运行情况的可溯源性, 为整个系统有序运行和持续改善提供保障。
运维管理系统是一套为各个系统运营维护提供信息的系统, 用于保障系统运维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以及智慧环保各个系统生生不息的健康运行。
信息安全系统主要功能是为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和便捷服务及安全运行保障, 防止信息泄露、数据破坏、业务篡改等不安全情况发生。
4.4 四大应用系统
具体讲就是“智能监管系统、政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监管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环保感知数据的管理, 并基于这些数据对企业进行环保监管, 且能够实现统一的分析与展现。其中对企业监管是本系统的重要环节, 涉及执法、处罚、监察全过程。
政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环保局各业务处室的业务管理, 涵盖行政审批、实验室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在线办事等多个子系统。
公共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为公众提供环保信息服务, 涵盖“环保通”手机、环保舆情分析、咨询投诉与信访、户外环保信息发布等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功能是基于大量环保数据, 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为政府提供预测预警、辅助决策、以及应急管理等服务。
4.5 配套建设内容
配套建设内容, 概况为一套标准体系、两大设施中心、三大传输网络。
1) 一套标准体系, 具体讲就是“环保管理规范、环保技术标准”。
环保管理规范是环保监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环境监管情况, 制定的环保管理规范, 用以保证智慧环保系统有管理规范可作依据。
环保技术标准是融合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 用以保障智慧环保系统建设有统一标准可作依据。
2) 两大设施中心, 具体讲就是“环保监控处置中心、环保公众宣教中心”。
环保监控处置中心是一个集“环境信息监控、环境信息处置、环境事故应急指挥、环境问题专家会商”于一体的办公场地。
环保公众宣教中心是一个集“环保政策宣传、环保知识宣教、低碳环保意识教育”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场地。
3) 三大传输网络, 具体讲就是“监控专网、业务专网、门户外网”。
监控专网, 就是承载环境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的环保监控虚拟专网。
业务专网, 就是承载环保局与省厅和分局间环保业务办公虚拟专网。
门户外网, 就是为企业在线办事和公众在线咨询等, 提供基于公共互联网的、支持多运营商接入的公共传输网络。
5 智慧环保的应用效果及功能实现
智慧生态环境系统图, 通过将分散于不同位置的环保感知点的数据信息和GIS系统进行交互, 实现一张图直观显示区域内各类环保数据的功能, 如图3 所示。
功能实现:一方面, 直观地显示各类环保数据的实时信息, 并且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各类环保数据的状态, 提高整个区域环保情况的识别率;另一方面, 通过对各个点位设置预警阀值, 在点位数据信息超过阀值时使用各类报警方式, 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6 结束语
“智慧环保”的基础是物联网。鉴于“数字环保”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深入发展, 构建环保领域覆盖全国的物联网系统, 是实现由“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转化的第一步。在智慧园区建立环境物联监测网络, 实时采集污染源数据、水环境质量数据、空气环境质量数据、噪声数据等环境信息, 对重点区域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 对各种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分析, 将为“智慧环保”的全面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茂春, 洪劲飞.智慧园区建设探讨[J].智能建筑, 2014 (9) :34-39.
[2]曹茂春, 齐雄.智慧城市的探讨与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3 (10) :94-100.
[3]刘锐, 詹志明, 谢涛, 姚新, 候立涛.我国“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 (10) .
基于智慧城市框架下的智慧环保 篇3
智慧环保是基于环保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智慧环保的支撑,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以智慧环保为支撑的环境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今后我国环境管理创新发展的杠杆,以智慧环保带动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环保治理的整体改革。本文以“智慧北京”建设的外部大环境为背景,探讨智慧环保建设对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智慧城市的界定
近几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诸多阐述,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目前,关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侧重于技术的概念;第二,侧重于目标的概念;第三,侧重于技术与目标兼顾的概念。以下,对所述的这三大概念逐一进行解释。
第一,侧重于技术的概念,其共同点是:新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智慧城市旨在构建完善、先进的智能化体系,以达到高效、精确、便捷的目的。比如,李德仁先生等提出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互联网”。这类观点将智慧城市看作是数字城市的延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的高级智能化城市。其优点是把握住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突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原发动力;缺点是仅以智能化代替智慧化,忽略了智慧城市的应用和服务;虽然强调了智慧城市的出发点,但是对其落脚点强调不够。
第二,侧重于目标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智慧城市的应用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各类创新,目标是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类观点的优点是体现了智慧城市对人的关怀,更容易被市民和城市管理者所接受;缺点是缺乏实现目标的建设途径。比如,Andrea Caragliu等提出的智慧城市是通过参与式治理,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传统和现代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管理等。
第三,侧重于技术与目标兼顾的概念,主要是从智慧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其基本思路是以智能化为基础,推动城市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最终实现城市和人民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根据IBM在2009年8月发布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的定义,“智慧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地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这类观点的优点是兼顾了“技术”与“目标”的关系,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智慧城市的全貌;缺点是表述内容过于冗长,不具备概念要求高度抽象的特征。
二、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也与日韩、欧美等国家一样,同样遇到了“大城市病”的困扰。即: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污染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理念的新取向。自2009年以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之一。2011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通知》提出,统筹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先导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用领域扩展到环保监测领域。此后,国家从政策层面,从推进信息化、物联网、信息消费、卫星导航、地理信息和老工业区改造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特别是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再次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将智慧城市建设与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并列,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据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100%副省级以上的城市、89%地级以上的城市(241个)、47%县级及以上的城市(51个),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确定了277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三、北京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2012年3月,北京市政府制定和发布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了实施“智慧北京”的8大行动,计划到2015年形成信息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要达到国际一流,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全面跃升。具体到智慧北京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智慧政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智慧节能、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等。北京的城市技术智能化,比如通过手机终端开发,推出第一款应用“我爱北京”,即以数字地图为基础,通过移动应用APP,实现市民参与、咨询、建议等功能,体验“我的城市我做主”的新模式;北京的城市环境智能化,比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工具的应用,提高市民的参与度,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创新,逐步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跨越等。研究表明:北京市全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信息惠民、信息兴业、信息强政等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水平分析,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亟待提速。
nlc202309082347
(一)智慧环保建设现状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内涵的智慧环保是在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管理、保障公众知情权等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对区域环境质量、排污收费、污染源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环境执法、排污许可、机动车尾气治理、环境应急、环境预警、污染减排、环境投诉、建设项目审批等复杂的系统中,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认知与管理;将环境管理的各部门、各领域的各种数字信息,以及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建设智能化应用体系,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处理、分析和管理环境。北京市全面开展大气、水、声、辐射、生态等环境质量监测,对重点污染源开展监督性监测,监测信息对社会公开,要求全市187家重点排污企业要分阶段向社会发布企业自行监测信息。
2012年7月,北京市开展了环境监测“一张图”系统研究,在一套标准、一个系统、一个视窗下,利用多源数据进行数据抽取、关联、异构、挖掘和表达,实现了北京及周边多种环境指标数据(质量、污染源)等的时空、因果联动服务与发布,有力支撑了北京市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
2015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与工程化应用项目构建了大气遥感监测平台,实现了区域大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沙尘等污染物和污染过程的动态监测,拓展了环境监测的数据来源和监测范围,实现了大气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在大气遥感监测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通过该技术的成功实践,已将PM2.5等大气污染物和沙尘、秸秆焚烧等遥感监测与评价列为常规业务,并定期向管理部门通报,为环境执法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虽然北京市在在线监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智慧环保物联网的应用还有一定差距,环保信息化工作仍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1.监测不够全面。目前,北京市的环境监测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是存在信息采集站点内容不够均衡、布设密度和深度不能完全支撑水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设备的完好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和优化。
2.决策不够科学、智能。由于在环境应急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尚未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损失鉴定等方面尚未实现信息化,影响了提升应急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3.智慧化研究不够深入。目前,智慧环保建设主要集中在自能监测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利用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和智能分析模型,以进一步提高对环境的感知深度和决策管理强度。
(二)智慧环保建设发展趋势
北京智慧环保建设的发展趋势应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污染源监测体系、环境信息化的基础上,明确智慧环保建设的核心任务。未来,北京智慧环保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政策方面:智慧环保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智慧环保涉及环境保护的各方面,如何把各方面有机整合在一起,这是智慧环保首先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实践表明,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才能建立整体推进智慧环保的体制和机制。《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建设智能的土地、环境和生态监管体系,实现对全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重点污染源、地质资源和灾害、垃圾处理等领域的动态监测。如何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共享,需要政府加强协调,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协作出台相应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推进智慧环保的建设步伐。
2.标准(规范)方面:近年来,工信部逐步加强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的标准建设,但是智慧环保建设仍缺乏相关标准。为此,尽快制定统一的环境信息标准(规范),才能有助于智慧环保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应用标准、数据和管理规范等方面。
3.技术方面:建设智慧环保体系必须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引入先进的数据(模型)技术,构建环境模型模拟和预测体系,通过利用环境信息感知平台获取的数据,为环境管理提供模拟、分析与预测支持。比如,在GIS平台上显示风险源周围的敏感点信息、环境风险场状况、交通状况等信息,为应急防范及决策支持提供依据;升级空气质量集成预报系统,形成臭氧和PM2.5业务预报能力;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要湖(库)、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与预警系统;建设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平台,实现大气和水污染源数据动态更新等,这些都是建设智慧环保体系所涉及的技术领域。
四、结语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的短板。智慧环保是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智慧城市发展政策和北京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智慧环保和北京智慧环保建设的发展现状,从政策、标准(规范)以及技术三方面,展望了北京智慧环保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 地理空间信息.2011.9(6):1-5.
[2]Andrea Caragliu,Chiara Del Bo,Peter Nijkamp. Smart Cities in Europe. [J] 3rd Central European Conference in Regional Science, 2009, 45-59.
[3]陈柳钦. 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6.
[4]李春佳. 智慧城市内涵、特征与发展途径研究——以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为例[J]. 城市发展战略,2015(5):79-83.
[5]张鑫洋. 北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外资,2012(10):162-163.
[6]“北京市东城区智慧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研究——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指数测算与实证分析[J]. 调研世界,2013(11):8-14.
[7]张新权.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及以湘潭市为例的实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3.
[8]杨学军,徐振强.智慧城市背景下推进智慧环保战略及其顶层设计路径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4(6):22-25
[9]刘锐,詹志明,谢涛,姚新,孙世友,候立涛. 我国“智慧环保”的体系建设[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10):9-14
(责任编辑:李静敏)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篇4
智慧社区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下面是由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一)
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市)及其组成部门、街道和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加快推进,到20XX年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逐步扩大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于确需通过社区受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要精简手续、优化流程,强化协同办理,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公开具体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内容、申报材料、程序和办理时限,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数据支撑,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人、地、物、组织、事件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定向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各地区以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和依托,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支持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各种服务。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2.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所形成的社区服务、党政服务、媒体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按照智慧沈阳建设要求,打造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媒体服务、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到20XX年建成300个智慧屋,并以智慧屋为节点,实现“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社区安全、智慧家居、便民服务等线上功能的线下落地和体验。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一)夯实基础阶段(20XX年1月-8月)。
在全市选择部分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以推进重点项目试点运行为主要目标,梳理各类数据和业务,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建成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率先实现民政、残疾事业、就业创业类事项的一口式办理。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和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基础数据。(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
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二)完善政策体系。
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三)建立长效机制。
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和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和网络实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二)
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
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
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社区网络,结合政务外网提升扩容工程,实现区、镇、社区(村)三级联网。提高社区用户互联网宽带,加快推进公益免费WIFI网络建设,部署信息显示屏等自助设备。(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流程。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牵头单位: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分局、区司法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4、建设社区事务支持系统。建设智慧党建,规范综治三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协商(投票)、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社区事务跟踪管理、社区内部协同工作平台及社区日志、台账等应用系统,整合社区党建、综治等业务系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人员、部件和事件信息的三维、可视、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和引导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星级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8、推进社区商业增值服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规范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建设生活信息发布、搜索、交易平台,提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
END
环保实施方案 篇5
1、成立“河东区城区锅炉烟尘污染整治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李超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李琨区政办副主任
尹伟区环保局局长
成员:蒿海艇区经委纪检组长
李永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秦辉区技术监督分局副局长
顾涌泉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武亚东区工商分局副局长
武春付向阳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
马秀洲河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任大明新华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
姚红军区环保局副局长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姚红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分工
各成员单位要切实重视烟尘整治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具体分工为:
(一)区环保局:
1、牵头协调烟尘整治联合执法活动;
2、对烟尘污染基本情况调查摸底;
3、负责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4、掌握和通报烟尘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5、负责区直单位锅(窑)炉烟尘污染整治工作。
(二)区经委:
负责监督检查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及产品,并依法提请区政府予以关闭、取缔。
(三)区质监分局
负责对锅(窑)炉安装、使用、检验、改造等监督管理,以及锅(窑)炉操作人员的资格考核。
(四)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加强锅(窑)炉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监管,促使锅(窑)炉使用单位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避免或减轻安全事故。
(五)区工商分局
对申办或年审营业执照的锅(窑)炉使用单位,严格进行核查。
(六)区公安分局
保障烟尘整治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制止暴力抗法事件。
三、烟尘污染整治要求
1、按照国家经贸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规定,“0.4-0.7吨/时立式水管固定炉排锅炉”应予淘汰,由经贸部门实施;
2、经检验、检测,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锅(窑)炉禁止使用,没有合法操作使用证件的司炉工不准上岗,由质监部门实施;
3、对现有1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必须改油、改气、改烧无烟煤,1蒸吨以上燃煤锅(窑)炉,还必须配套使用除尘设施,以确保烟尘和噪声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今后,热电厂供热范围外新建或更换的1蒸吨以上燃煤锅(窑)炉,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由环保部门监督实施。
4、对办理营业执照的锅(窑)炉使用单位,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年检;
5、根据锅(窑)炉使用单位的具体违法情节,由具有相关行政处罚权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6、各成员单位要组织本单位执法人员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并积极参加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执法人员要文明执法、严格执法,采取积极稳妥的工作方法,以说服教育、引导为主,防止出现过激行为,保持社会稳定。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建立健全违法案件移送制度,确保烟尘整治专项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实施时间
环保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6
侯家营镇中心幼儿园
2017年9月
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园教师和幼儿儿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与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倡导广大教师和幼儿积极参加我园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珍爱自然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层面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从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具体的小事入手,身体力行参加环保行动,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校园活动对幼儿和社会的影响,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认识并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并指导幼儿参与节约型学校建设,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弘扬环保文化,掌握环保技能,养成环保习惯,以此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为保护碧水蓝天做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宣传环保对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意义,让“零废弃、零污染”的环保理念深植全体教师和幼儿心田。
(二)、在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力求能够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和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中大家的智慧,及时表彰先进、奖励创新。
(三)、把工作落到实处,让幼儿从身边的生活型公害入手,真正认识到地球环保问题的深刻性和紧迫性,坚持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使环保行动真正见到实效。
三、活动安排
(一)开展生态环保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1、全体教师和幼儿发出倡议,动员和鼓励教师和幼儿积极参与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宣传栏、班级微信群、QQ群等开展宣传。
3、开展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进行直接的生态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
(二)开展生态环保体验活动,践行文明生态和谐发展。
1、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要模范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秉持节约理念,养成节约习惯,反对铺张浪费,形成珍惜资源、勤俭治校、和谐发展的风尚。
2、深入开展亲近大自然调查行动。节假日,让幼儿深入到社区、公园等场所开展实践调查活动,体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生态环保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与家长一起努力,共同创建“生态家庭”,为创建低碳生活、生态环保商洛做出应有贡献。
四、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开展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环保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载体。为确保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成立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二)、拓宽途径,突出践行。
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组织活动,在各种主题教育中,要以幼儿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幼儿。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方案 篇7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2 智慧城市意义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意义在于:
为全市建设奠定一个行之久远的基础架构平台。此平台可以支撑全市现有的应用系统及其数据的集成、整合和融合,支撑各类新应用的开发和上线运行。
综合城市现有系统、数据及其他资源,为市长及其管理者提供关于城市的统一视图,方便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方便政府各部门及其操作人员进行跨部门的协作、日常操作和应急事件响应处理;方便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
促进全市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模式,探索有效解决中国同类城市普遍关键问题的创新特性。
3 智慧城市目标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部署并建立全市的基础架构平台,该平台能够有效支撑现有系统的整合和未来应用的开发和运营。
为市长及其管理者提供关于城市的统一视图,实现城市应急事件响应等跨部门的应用,在市民服务和分析决策支持等领域探索创新型应用。
建立全市各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技术团队和运营人才,为建设智慧城市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打基础。
4 智慧城市需求
目前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如下:
当前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不同管理领域的,缺乏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的能力。
城市的管理者需要查看不同系统,以了解关于城市内某个特定时间的实时和历史情况,没有一个集成的支持系统。
传统的系统是针对不同的管理领域设计的,其并不关心特定事件可能对其他管理领域的影响。
当前城市的日常运营会产生大量的运营数据,但目前城市同城缺乏抽取、分析和图示有意义数据的能力。
很多城市的应急响应是基于应变管理理论的,缺乏理解特定响应将产生的后果,并在城市的日常运作中应用预定义的工作流进行处理的能力。
对于城市而言,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拥抱可能的变化,理论上应该建立一个系统,记录和评估所有与跨领域城市管理、应急处理等流程改进相关的活动。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需求如下所示:
4.1 平台需求
有效接入现有应用系统的数据,形成数据中心,并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动协作。整个系统的性能、可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可伸缩性具有极高要求。平台可配置,能够通过配置的方式适应应用的变化。有效支撑新应用的快速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减少新应用上线的时间。不仅支持操作型应用,还要支持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类应用。
4.2 应用需求
智慧城市要求市场和政府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来自于城市各个职能部门和机构的信息;预测问题,并把影响降到最低;并协调资源,迅速和有效地应对问题。因此需要整合城市的各种系统、信息和资源,为市长、城市管理者、城市操作者、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跨领域的创新应用。应用包括:城市统一视图:城市KPI;跨部门的应急事件响应和处理;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协作、市民服务;智能化应用: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等。
4.3 人才和团队培养需求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属于全市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管理。包括IT技术团队和人才,业务运营团队和人才等,以此促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4 未来发展需求
要求智慧城市建设对全是未来发展有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不光是实施一个个的项目,还要求能够激励创新,包括政府、市民和企业的创新,在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新应用和服务。
5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他提供多渠道访问,包括移动端,提供四个门户:面向市民的门户,面向市长、政府和操作人员的门户,面向企业和合作伙伴的门户和面向开发者的门户。从应用角度来看,这些领域应用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与IOC又是充分融合的,共用了一套基础架构、公用模块和流程,这样在此环境下新应用的生长就不那么困难了。当然这里的应用不只是这四个,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新的应用。另一方面,除了操作型应用之外,还重点突出了智能分析类应用,而且他是即时的预测分析,将结果直接反馈给市长、操作者和市民。
6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步骤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智慧城市系统的项目建设需要多方合作一步一步计划、落实、实施。总体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可以分为三步,两个主题。首先建成城市集成的运营处理中心,其次建成城市统一的服务和协作中心,最后建成城市综合的决策支持中心。这个过程是并行进行、逐步迭代的,先把智慧城市系统基本平台部署好了,将现有的部门应用接进来,做数据集成,实现智慧城市基本的应用,如城市KPI和应急响应等,再加上市民协作和市民服务的部分,再加上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有更多的应用和数据整合进来,再做系统整合和特色的应用。
下面就两个关键主题作说明。
6.1 系统集成和数据交换
首先,将集成和整合作为智慧城市系统的重点,突出应急响应。被重点确定的政府部门单位被要求强制性地报告事件、警告和数据到智慧城市系统中,由智慧城市系统自动地或人工干预地生成KPI或告警,启动相应的标准工作流程或应急响应流程,进行处理。以促进市长及其管理者对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和综合决策,促进对整个城市的统一整合和管理。
系统会沿着市委组织机构来梳理哪些应用要与系统内部对接,并决定交换的数据。举例来说,与智慧城市系统对接的系统和数据可以有:地理信息系统、政府网站、统计局的城市经济数据、人口库中的市民信息、其他专业领域的系统及其数据。整合的内容和采用的技术包括消息,数据库,地图,视频,图像,接口,移动应用,物联网等。
6.2 应用开发
在智慧城市系统平台上可以运行各种应用场景,例如城市整体、智慧交通、智慧水管理、市民服务、智慧港口、智慧工业园区等等。目前城市运营中比较重要也比较主流的方面有如下四点,可以放在优先实现的位置。
城市KPI和城市经济BI:包括城市统一的关键业务指标KPI呈现,以及城市经济统计图表展现和分析。
城市应急响应:从治安与维稳、火灾、水灾、交通等应急事件中选择场景,实现城市的应急响应和处理。
服务:建设市民信息库,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协作互动和特色市民服务。
分析预测:从上述应用场景中选取需要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场景,并予以实现,体现智慧城市系统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的特性。
为了完成上述应用开发,需采用的设计思路是:自顶向下的业务设计,首先满足决策层的需求;设计的内容包括:关键业绩指标KPI,标准操作流程,政策,规则,事件,告警,与其他系统交换的数据,用户界面,组织结构和用户权限等。在开发时,可采用国际通用的CAP通用警报协议,该协议可以通过系统配置,减少开发的工作量。
7智慧城市系统IT基础需求
让城市管理者实时访问信息并进行分析对支持整个城市管理非常重要,使用集成式系统环境来支持这种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当城市管理者在管理危机时,这种实时信息需求通常最为强烈。他们需要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智慧城市系统包含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帮助城市管理者获得实时信息,使这些系统变得更加有效,有效支持和满足一个城市管理方面的需求。
为了满足如上需求,IT设备需能处理如下任务:
设计的系统架构非常灵活,能够处理复杂的新工作负载,并影响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增长。
确保所交付的服务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可用的。
提供安全性,防止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和其他潜在的安全漏洞,同时依然支持开放的环境。
处理故障,并从故障中恢复过来,同时使时间和数据的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6.
[2]陈铭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84-89.
[3]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6):10.
智慧环保实施方案 篇8
首创全球“零碳”城市
据《卫报》报道,南澳大利亚州政府近期公布新政,设定了吸引100亿美元低碳投资的目标,意在助力澳洲经济实现去碳化,将阿德莱德市打造成全球首个碳中和的城市。新政策文件将公开以咨询公众意见。
碳中和意味着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当地政府希望,阿德莱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此外,墨尔本和温哥华也希望在2020年前实现同一目标,而哥本哈根则希望在2025年前实现零碳。
目前一支由低碳经济专家担任成员的小组已组建完毕,成员包括前自由党领袖约翰·胡森、弗兰科·卓佐教授和气候工作基金会总裁安娜·斯卡贝克。该小组将在气候政策、清洁能源技术创造就业及其他低碳发展机遇等问题上建言献策。
南澳大利亚州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伊恩·亨特表示,由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力度不够,该政策很有必要。他说:“联邦政府的减排目标非常低,这意味着他们在放弃全球气候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努力。”
亨特表示,在气候变化方面,南澳大利亚州在澳洲居于领先地位,同时该州也在寻求通过参加今年晚些时候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来提升其受认可程度。南澳的目标是2050年前实现减排60%。州政府已经调整了发展规则,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他说:“我们需要继续取得进展,因为未来的就业和行业趋势是可再生以及清洁技术。我们很清楚经济去碳化的必要性,为低碳经济活动准备的40亿美元已经就绪。”
亨特指出,阿德莱德市将把减排重点放在运输和建筑方面,例如为希望节能的房地产所有者提供帮助或安装太阳能板。同时,当地还将尝试推出无人驾驶车辆,废物处理和再生系统的改善也在计划之列。此外,核能或许也将成为南澳大利亚州的未来趋势。
“影子规划”出绿洲
“生态城市”是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概念,对于其含义,不同学者各有看法。原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中国学者黄光宇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目前,世界公认的生态城市包括美国伯克利、巴西库里蒂巴、日本北九州、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以及作为示范案例参加世博会展览的德国弗赖堡和瑞典马尔默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生态城市的丰富含义。其中,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从城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宏观调控层面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原则和途径,并指导和落实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上。
“影子规划”是在理查德·雷吉斯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1992年他在阿德莱德参加第二次生态城市会议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澳大利亚政府的部长和内阁被称为“影子部长”和“影子内阁”,于是提出了“影子规划”的设想。“影子规划”向我们展示了在具有非常清楚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发展框架情况下,应该如何创建生态城市。
阿德莱德就是“影子规划”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它的时间跨度为300年,从1836年早期的欧洲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到2136年的生态城市建成,描述了300年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地区的变化过程。整个“影子规划”由六个板块组成,并针对各阶段性目标分别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体现了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也在环保事业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如大型金融机构建立了“环境会计审计制度”,他们在审核评估新建或已建企业财务收支的同时,还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纳入审计评估范围。一家建筑开发商在设计与建造一座大厦时,重视绿色建材使用、节水、节电、排水生态及土地有效利用,他们完成的建筑被称为“五星级绿色建筑”,得到了澳大利亚绿色建筑管理委员会的认可,从而成为绿色建造商的典范。
全民环保成风
为使城市污染更少,更加宜居,阿德莱德在城市化思路上做出了以下调整:首先,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不一定是土地的城市化。具体来说,阿德莱德市使市区由向“外”扩张改为向“上”伸展,建设更多高层住宅,使中央商务区周边2.5公里范围内能容纳更多居民,这样使办公、居住尽量集中一地,减少了交通流量。这种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展公共交通的压力以及交通污染;其次,城市化并不一定需要把规划内的全部农村土地建成高楼,而可以有计划地保留一部分,以获取多种利益。南澳州议会最近决定,将阿德莱德市附近两个葡萄种植区共19万公顷的面积纳入保护范围,不允许进行城市化开发。这一决定不仅受到葡萄酒商的欢迎,也为阿德莱德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为满足城市化能源的需求,阿德莱德市政府偏向于更多选择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阿德莱德是南澳大利亚州的首府。由于接近南半球西风带,阿德莱德和南澳大利亚州许多地区的风力资源丰富,全国约一半的风力发电机组位于该州。截至2011年,阿德莱德等南澳州地区已经有15家风力发电场在运营,装机容量1065兆瓦。
南澳大利亚州政府于2008年对太阳能发电给予入网补贴,刺激了太阳能发电的迅速发展。在州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阿德莱德市也设立了补贴计划,帮助市内多座建筑安装太阳能屋顶,包括学校、中心市场、汽车站、会议中心、博物馆、议会、图书馆等。
作为世界上拥有第一辆太阳能公共汽车的城市,阿德莱德将继续推广太阳能公共汽车数量。阿德莱德还在市中心以东建设了一座太阳能示范村,所有住宅屋顶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热水器。
发展绿色能源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据官方统计,目前南澳大利亚州34%的电来自煤炭,超过40%来自天然气,24%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电网中风电的比例已接近风电大国丹麦的水平。
节能环保自然使城市更加宜居,阿德莱德市为此对特定项目进行了资金补贴。2008年,阿德莱德市议会批准将地产税收入的1%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项目,设立“气候变化行动基金”,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在资金支持下,阿德莱德市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如中央商务区有20%的办公面积参与全国绿色办公计划,居全国首位;城市照明采用低能耗的LED灯;积极参与南澳大利亚州政府的“300万棵植树项目”;用循环水灌溉绿地;在人口密集社区,提高垃圾管理效率;推动绿色交通,鼓励居民骑车出行,并在市区设立电动汽车充电站。
【智慧环保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实施方案08-11
智慧机房设计方案06-14
智慧广电建设方案07-12
银川智慧城市方案07-29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09-14
智慧农业项目实施方案08-24
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10-13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方案09-21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精编05-14
软通智慧城市方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