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复习材料(共6篇)
行政领导学复习材料 篇1
行政领导学复习材料
1、领导工作的特点是:多因素性、多功能性、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人文性特征。
2、公共行政者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本行业、本领的业务能力。
3、党中央提出干部“四化”方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4、领导活动有三个要素,即领导者、追随者、领导坏境。
5、领导与管理的差异:领导与管理的职能不同;领导与管理的功能不同;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不同;领导者和管理者成长途径不同;领导者与管理者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不同;
6、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追随者与领导者在 人格上是平等的;追随者与领导者在身份上是相对的;追随者与领导者存在着相互追随的关系; 追随者与领导者在权利上是相互制约的;
7、领导体制是个综合概念,一般的领导体制指的是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党委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的体系。
8、所谓领导权利,是一种从行政组织中产生的,得到行政组织合法认可的,为了完成不同组织只能而授予的,影响组织成员和组织行为的能力。
9、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科学化的特点:集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自我适应性、动态平衡性。
10、公共象征领导集体结构科学化的内容: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选加的能力结构、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性格气质结构、高效的工作组织结构。
11、领导者素质结构可以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2、(1)政治素质:政治思想觉悟、政治理论水平、政治品质;(2)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的深度、社会知识的广度、领导和管理知识的娴熟度;(3)能力素质:思维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表达能力;(4)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13、合理用人原则:(1)量才任用,扬长避短;(2)任用授权,放任用人;(3)提携新人,用当其时;(4)监督检查,奖惩严明;
14、领导者授权要把握三条原则:一要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二要按层次授权,考虑到下属的承受能力;三要与指导、帮助结合起来;
15、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为实现领导目标,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规则和途径,他指领导者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决策总和。
16、领导方法可以分为的层面:(1)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基本领导方法和特殊领导方法
17、基本领导方法: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结合;
18、两种对立的领导方法:(1)、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主观、片面、保守、粗暴、追求形式做表面文章、轻视群众)(2)、科学的领导方法(客观、全面、开拓、细致、讲究实效、尊重群众)
19、领导日常工作方法:(1)、制定贯彻目标规划的方法。结合实际定目标,结合实际定路线图;(2)、发挥机构人员效能的方法,(3)安排工作顺序和时间的方法(4)主持召开会议的方法;
20、;领导艺术与权术的不同价值追求;(1)理论依据的真与假;(2)服务对象的众与寡(领导就是服务)(3)运用手段的善与恶(4)表现形式的明与暗(5)实现目的的美与丑(6)历史评价的褒与贬
21、领导者的用权艺术:
1、慎用权:(1)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不对上越权,不向下侵权;(2)不要轻易动用法定权;(3)平时不炫耀权利,关键时刻要果断用权;(4)要妥善使用非权利影响力;
2、授权原则:(1)因事择人,视能授权
(2)明确权责,适度授权(3)授权留责,监督控制
22、怎样的领导受下级欢迎的人:(1)作风正派,办事公道;(2)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3)对工作那拿的起,放得下,敢拍板,敢负责(4)关键时刻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委搪塞;(5)能够发现下属特长并及时重用(6)理解基层,关心下属,关系群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3、科学预见领导的发展趋势:(1)从经验型领导转向科学型领导(2)从个人领导为主转向集体领导为主;(3)从人治转向法治(4)从职权型转向智权型(5)越来越重视信息和咨询,强调“外脑”辅助的作用。
24、艺术与权术的区别:(1)理论依据的真与假(2)服务对象的众与寡(3)运用手段的善与恶(4)表现形式的明与暗(5)实现目的的美与丑(6)历史评价的褒与贬
25、领导就是服务
邓小平领导服务观特别强调以下内容:(1)各级领导要把自己看成群众中的一员,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坚决反对特权和特殊化,抵制和克服各种形式的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
(2)各级领导要改变那种长期形成的领导机关不是为基层和企业服务,而是让基层和企业围着领导机关转的状况。
(3)各级领导要积极改革领导和管理体制,创造一种使人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客观环境,想办法使人们从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4)各级领导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不仅要讲长远利益,而且要讲实惠,真正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邓小平认为,领导就是服务的实现条件关键有三点:(1)要有坚定而正确的群众观点。
(2)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否则就会脱离群众,犯大错误。(3)领导者要加强自律。
26、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都说明领导工作的重要性 P4(辨析题)
行政领导学复习材料 篇2
关键词:领导人才;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69-03
一、领导者时代的到来
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而在诸多类型的人才资源中,领导型人才又是最高端、最难培养和获得的一种资源。“为了不被21世纪淘汰,我们就需要新一代的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1]事实上,国际各著名大学也深谙上述道理,早已将培养领导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宗旨,并且贯彻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各主要著名大学都在培养体系中着重了对学生的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公共行政学》课更应当更好地回应当今世界对于领导型人才的诉求。基于此,目前国际上《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为:第一,课程定位为培养能驾驭未来变革浪潮的领导人才;第二,课程设计以形成领导者各层次的能力为导向;第三,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从而产生最具含金量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洞察力。在这种新的教学趋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现在《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趋势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作出必要的再设计(redesign)。
二、我国传统《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的弊端
现代的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传入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重新复办。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公共行政学》课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学科性质来说,公共行政学应该是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但是,目前《公共行政学》课程所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却离公共管理实践有着相当的距离。这样一来,导致所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实践脱节严重。
2.课堂内容与学生收获相脱节。在课程的设计方面,传统《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教师传授既定的教科书理论,而很少考虑到如何针对学生需要设计课程。如此一来,学生的需求被忽视,学习积极性被抑制,从课程中得到的收获也就少得可怜了。
3.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脱节。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严重的一点,在于没有在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构建起良好的机制。由于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条件所限,《公共行政学》的讲授常常只限于传播知识,使课程教学活动的进行缺乏落脚点,课程体系的设计缺少灵魂。这样的教学现状,显然不利于《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不利于本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长此以往,《公共行政学》课程的地位堪忧。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改革,转变《公共行政学》的教学范式,提升课程的整体价值。
三、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针对前述传统《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当今各著名大学《公共行政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应当构建一种聚焦于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重塑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此,本文就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作一简单的介绍。
1.RTP型领导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理念。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的教学目的就是把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我们认为,本科生层次的领导能力主要集中表现为三种能力,即:专业研究能力(Capability of Researching)、口头表达能力(Capability of Talking)、管理实践能力(Capability of Practicing),也就是RTP型的能力结构。其中,专业研究能力并不是局限于科学研究,而是一种普适性的、一般性的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则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才能;管理实践能力则是指学生在面对具体的管理情景时,可以较快地形成管理方案实现管理目标的能力。上述三种能力是最基本的领导能力构成,是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组合。
2.具体的教学活动构成。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围绕RTP型领导人才的培养,新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多种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已有的课堂实践效果来看,可以开展论文写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策划大赛五种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论文写作主要训练学生选择问题、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形成思路、运用材料,并最后形成书面表达成果的能力;课堂讨论主要训练学生根据既定题目,组合搭配成员,分工协作,当众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能力;角色扮演主要训练学生在模拟的公共管理环境下,针对既定的公共管理问题全面展示个人的思维、决策和表达、辩论的能力;案例分析则主要训练学生对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策划大赛则主要落脚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创新能力,无预设题目与条件,完全由学生设想全新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项目,并各自组成团队进行策划,最后在全体同学前展示。这五种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生的基本领导能力。
3.价值与意义。①有助于探索领导型人才的培养之道。为社会培养领导型人才是世界各著名大学的共同定位与主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内大学也已将培养“领导型人才”作为自己服务社会的重要目标。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将培养领导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融入微观的课程教学中,则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的研究对开发领导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②有利于优化《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国内《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一直面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如何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如何将构建知识体系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的三大难题。本文的研究探索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以便从整体上优化《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③有助于本科生形成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结构。新的时代,高校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科研项目方面,还体现在作为高校“产品”的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评价上。本文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有助于他们形成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结构。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发达、竞争激烈,但同时又因为现代性所内蕴的风险性而存在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在风险社会中,不明的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2]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都需要有领导型人才真正担负起领导者的角色。而对于行使公共权力,对全社会进行治理的公共组织而言,培养和拥有领导型人才则更是十分关键。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的教学应该及时准确地反映这种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此,本文针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弊端,将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出了富有特色的RTP型领导人才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框架,必将对今后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美]沃伦·本尼斯.21世纪的领导[C]//[美]肯·谢尔顿.领导是什么——美国各界精英对21世纪领导的卓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
[2][德]乌尔里奇·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项目《基于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行政领导学(精选) 篇3
一、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哪些?
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1、神权说。这是一种关于权力来源的愚昧主张,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进而创造出“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并服务。
2、德仁说。这一学说主张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中国古代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等思想,都属于此类学说。
3、智慧说: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提出了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的“哲学王”学说;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及现代学者提出的“科技治国论”等主张,都属于此类学说。
4、暴力说:这一观点主张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中国古代的韩非、西方中世纪末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是该主张的重要代表。
5、契约论: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者为卢梭与孟德斯鸠等人。他们认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人民主权学说进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理论基础。
6、资源说:这一学说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这里的资源包括金钱、信息、武力、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等。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便具有了影响他人的力量。
7、接受论:这一观点是由巴纳德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的,他认为“应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此外,在西蒙的权威论中也有接受论的主张。
二、领导权力起源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体说来,权力起源的因素主要体现于人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
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
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三、领导权力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阶段是紧密相连的,它经历了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和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三个阶段。
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主要具备如下特点:第一,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第三,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第四,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其与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第二,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第三,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把握转型期领导权力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现代化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领导权力状况也异常复杂。一方面,领导权力本身的现代化还不够完善,它往往受到各种传统特征的影响,以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类似于行政国家的现象在中国也开始出现,领导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时常错位,导致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五种:
1、力量说;
2、能力说;
3、控制说;
4、关系说;
5、零总和说。
五、什么是领导权力?它大致包含哪些内容?
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领导权力定义大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1、领导权力的主体。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
2、领导权力的目标。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4、领导权力的客体。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可以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囊括了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六、领导权力具有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领导权力的特点主要有:
1、无形性;
2、依附性;
3、可塑性;
4、对象性;
5、强制性;
6、目的性;
7、交换性;
8、垄断性;
9、诱惑性。
七、什么是领导权力的结构?
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
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它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和领导权力载体三种构成要素。
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
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八、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1、权力与权威的共性
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而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在一个现代组织中,领导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法规或组织规章条例的规定,具有外在的、法定的性质。领导权威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影响力,具有内在的、个性化的性质。
(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领导权力主要以职权形式出现,其所发挥的指引与影响作用是以强制性为后盾的。而领导权威则主要表现为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往往是通过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统御被领导者与周围的人。
(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领导权力是通过命令、批示等强制手段产生影响的,具有直观、明显的特点。这种权力随着职位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职务的终止而消失。而领导权威则不同,它来自领导者的自身,通过领导者的崇高威望和优良品行感染并影响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在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这种威望在人们心目中存留时间的长与短,是与此人为人们所做的贡献大与小成正比的。
(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领导权力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在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下,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一般多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有时处于敢怒不敢言或敢言而不敢动的反抗状态。而领导权威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心理上的认可与感情上的接受,在这种“内动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由衷的尊敬与主动的服从和依赖,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
九、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
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国家政治制度即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取得政权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它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结构形式、选举制度、人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首先,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政体下进行,我国的政体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其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相一致。最后,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运用相配套。
(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
我国作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必须遵从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实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运行,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与心理倾向等。民族传统文化对行政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起着长久的、潜在的、无形的与不可估量的影响。
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在组织系统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展开的。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
(1)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
(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
(3)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十、行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正当性原则。正当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
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权力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权力。
3、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中的集体领导原则。
4、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
5、权变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
十一、什么是领导授权?领导授权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领导授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1、领导科学授权是完成领导任务,实现现代领导目标的需要;
2、授权能够减轻领导者的负担,有利于其集中精力抓大事。领导科学授权能够锻炼被领导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下属的锻炼、提高和发展,是培养干部,进而提高整个组织总体水平的需要;
3、领导科学授权能够改善上下级的关系,使之更为融洽,从而营造一种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组织气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整个组织的效能。
十二、领导授权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
2、领导授权实际上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
行政领导学任务2 篇4
组织集体决策是现代领导者的重要职能。一般而言,凡是涉及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影响所有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的决策,都宜于采用集体决策。领导者要组织好集体决策,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各种心理因素保持清醒头脑,并且明确自己的领导责任。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
在集体决策中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参与者不愿意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免感到孤立,而当参与者的态度和见解与其他成员一致时,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或者是参与者对讨论的问题不了解,吃不准,心中无数,缺乏主见,因而在有人发言之后,不认真考虑也跟着附和;或者是参与者看见大多数人的意见都差不多,尽管自己有不同看法,可是担心讲出来不为大家接受,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干脆随大流,人云亦云。从众心理的负效应在于:一方面,当多数人的不正确认识误导集体决策时,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如果有预谋的少数人抢先发言或拿出方案,会使不明真相的大多数人轻易赞同,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集体决策。2.群体压力
从众心理一般起源于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每个群体成员不得不顺从群体的行为。集体决策的顺利进行需要正式的群体规范如议事规则等约束参与者的言行,而由习惯、先例等构成的非正式群体规范也要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反应。并且,非正式群体规范产生的群体压力常常更大。例如,一些集体讨论的发言顺序总是会按照职务等级要么自高而低,要么由下而上,这不是明文规定的要求,而是习惯造成的结果,谁不按惯例打乱顺序发言,马上就会感到群体压力迫使其回归原位。虽然群体压力没有强制执行的性质,但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难以违抗。这就使集体决策的参与者在与多数人发生意见分歧时,迫于强大的群体压力,容易选择沉默不语或放弃己见。在一边倒的情况下做出的集体决策,其正确性和可行性都将大打折扣。3.个人控制
如果决策集体被一个有才干的人所掌握,他可能是主要领导者,德高望重,可能是个性坚强者,很有个人魅力,可能是敢于说话者,能言善辩,总之,他可以左右整个决策集体,对其他人产生个人控制。这样一来,集体决策就会出现如下现象:谁职务高谁说了算,谁资格老谁说了算,谁敢抢先说谁说了算,谁霸道谁说了算。虽然个人控制者的特征没有一个是作出集体决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些外在因素与集体决策质量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却容易制人。而且,个人控制在集体决策中的负效应非常突出,会起到抑制集体讨论、降低其他成员的创造力和妨碍其他成员作出贡献的消极作用。4.小团体意识
小团体意识是指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一旦集体决策被小团体意识所支配,集体决策参与者们就会片面地不遗余力地追求一致而忽视集体决策的质量。他们为了保持一团和气,为了达成形式上的团结统一,有不同意见不愿说,怕伤害彼此和气,有问题不愿争论,怕影响彼此感情,强调大家抱团,什么都要一致,甚至在表面一致赞同的假象下强行通过不正确的集体决策方案。小团体意识最大的弊端是排斥不利于自己意见的信息,按照固定模式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听不进群众和智囊团的不同意见,因而导致阻断决策信息、压抑创造精神和破坏集体决策功能的后果。提高集体决策质量对领导者的要求 1.创造宽松心理气氛
集体决策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在尽可能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决策。然而,要使集体决策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集体决策的参与者们觉得不怕讲话,因而敢说真话,敢讲心里话,敢于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只有当参与者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不同意见,集体决策才能汇聚最新知识、获取准确信息和掌握真实情况。创造宽松心理气氛不仅需要领导者经常公开号召大家打消顾虑、有啥说啥,也要求领导者通过改进信息联系方式、改善讨论会场布置等举措展示虚心听取意见的诚意,从而解除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决策讨论,大胆直抒己见。
2.有效控制决策过程
耗时多是集体决策的一个弱点,而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造成议而不决更会拖长集体决策的时间。例如,有的人在讨论问题时,持有不同见解,可是担心直截了当说出来会得罪人,于是就绕着圈子发表意见,说了半天可能还没有触及实质问题,时间却已经流逝。尤其是当研究重大问题时,许多人害怕说错话被人视为愚蠢或被人笑话,就保持沉默,不表态,不置可否,但当涉及到那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时,他们自信胸有成竹,发言热烈,海阔天空,可遗憾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为了提高集体决策的效率,领导者应当有效控制决策过程,这不是要控制参与者的思想,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保证集体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大问题上,始终紧扣和抓住核心问题讨论研究,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出决定。
3.灵敏捕捉闪光思想
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就要求领导者组织集体决策必须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更不能借多数人的意见压制少数人的意见。应当看到,好的决策方案总是由个别人先提出来。虽然个别人声音微弱,但有价值的思想是很有生命力的。任何高质量的集体决策都会充满每一个参与者的闪光思想,都要充分吸纳每一个参与者有价值的见解。因此,领导者能不能敏锐地意识到、捕捉住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闪光的思想火花,并将其融入最终的决策方案,对提高集体决策质量至关重要。这也就要求领导者时刻注意接受好思想,一发现某人有好的想法,就应让他详细陈述意见,然后再交大家讨论,集中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吸收、扩展、完善好的思想的过程。
4.开发利用不同观点
集体决策过程中出现不同观点交锋是正常现象,是优势所在,是大好事情。如果没有任何不同意见就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一定是好决策,过早一致达成的决策常常隐藏着重大灾难。高质量的集体决策离不开反向思维,欢迎不同意见的争论。为什么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许多重点项目决策的正确性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因为每个项目都是反复讨论的结果,要是没有不同意见,领导者要自己站在反面提意见讨论,要是提不出意见,先放一下,让大家再考虑,看能不能提出不同意见,经过反复考虑才最终拍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这就是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组织对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时,必须高度重视不同意见,要积极开发利用不同观点,不能把不同观点视为麻烦,而是应该看成财富,要鼓励、启发人们提出更多的不同观点,以利于打开决策思路,扩展决策视野,防止决策疏漏,提高决策质量。
《领导学》复习参考 篇5
A卷
一、1,具备何种性格的领导才能高效的领导团队运作?
2,请用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说明如何管理低效能员工。
答1:一个能高效领导团队运作的领导,应该具备“大五”人格,即外向性,包括交,善于言谈,果断,自信,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崇高的个人价值观,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其品德必须超过被领导的下属,越是高层的领导者,其品德要求越高。
第二,一个有效的领导需具备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效的领导者必须通过与下属的交流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同时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不但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第三,良好的沟通是成为一个有效领导的必备条件,领导是一个宣传者吗,他需要将团队的文化,理念和目标传达给成员,让大家了解,同时他也需要与员工随时进行沟通以保证每个成员的需求。
第四,一个有效的领导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作为一个领导必须了解环境的变换和趋势,洞察组织文化、结构、运作、成员的细微变化,形成理念加以引导。
第五,战略眼光是一个有效领导不可缺少的条件。战略远见使领导者能够在竞争对手之前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机会和威胁。
对于领导的性格可以具备下类型:
1、有勇气、有冲劲,谦虚、善于管理。
能够在创业之初勇于冒险,勇于冲破各种现有的障碍。所谓的“善于管理”是指既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或积极、或消极的结果。遭遇挑战时,谦虚的美德只是次要问题。
2、有实力、顽强,灵活、慷慨
重视对自我的不断挑战,把自我的价值同可以量化的结果联系在一起。确定明确的目标,推动自己不断努力,成功的过程中必须小心区分执着与僵化的区别。如果能对变化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领导者的地位就更容易确立。
3、原则性强,承认错误,但无需道歉
当问题发生时,应该勇敢地分析局面,冷静地找出原因,总结经验,避免重倒覆辙,道不道歉并不是最重要的。
4、自信,并不断自我完善
应该不断积累各种经验和技能,技能越多,职业的拓展空间越大。在自信的同时绝不自负,不断吸取外界的精华才是充实自我的关键。
5、坦率、富于创新,三思而行,果断
坦率与创新精神说明你思维活跃,有新意;“三思而行”说明你有节制,不轻狂,做决定之前能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
6、乐观,能够将对事业的热爱转化成强大的进取动力
热爱自己经营的事业,就会有强大的动力支持你不断努力。
二、1,在中国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追随者?
2,在中国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战略型领导?
答1:在中国情况下,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关系取向“的文化,因此在我国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有效的追随者,注重关系取向是很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需要非常清醒的认识到,绩效是领导衡量下属属于“圈内人“或”圈外人“最重要的条件,上下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工作性质的交往关系,下级对上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交往的工作价值,因此良好的绩效是讨好领导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在于领导交往时要保持一定的认知差距。我们切忌不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领导,认为领导的想法与自己的一致,因此在与领导交往的时候一定不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所想就是领导所想,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第三,与领导交往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交往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应该把握双方都感觉到恰如其分的范围内,既要密切又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太过密切有讨好领导之嫌,交往过少也会疏远,造成信息不流畅,容易引起误会。
第四,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加与领导的认同感,搭建与领导交流的平台,作为领导总是希望下属考虑问题的角度高一些,特别是能够领会领导的意图,获得一些新的信息或者是纠正一些失误判断,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如果你的素质得到提高,就会增加你对领导的吸引力。
第五,角色交往与角色交换要适度。在与领导的交往中,既有工作角色也有朋友角色,但要把握好分寸,公事公办,私事私办,公私分明,不要一感情代替原则。
第六,维护上级的举止要适度,作为下级,维护上级的权和尊严是必要的,这也是下机应尽的义务,作为领导也的确需要一部分人作为骨干,围绕自己的周围,贯彻自己的意图。但是要适度,过于奉承,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爱拍马屁的小人。
同样下面具体的做法对成为一个有效的追随者也会有帮助。
努力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勇于承担压力与责任,关注细节,善于学习,说话谨慎,反应要快,保持冷静,切勿对自己的未来预期太过乐观。
三、权力的来源有多种,请进行比较并分析领导者如何有效使用权力?
答:权力的来源有一下几种,1、法定性权力:指组织内各领导所固有的合法的,法定的权力。
2、奖赏性权力:指领导者提供奖金、提薪、晋级、表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
何会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
3、强制性权力:指领导者对其下属具有的强制其服从的力量。
4、专家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形成的权力。
5、参照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
领导者有效使用权力就必须进行授权,做到有效授权必须做到一下:
1、完整计划授权。
在授权前,主管必须先评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之间的关系,检视是否有些执行性或例行性的工作,妨碍了自己投入更多时间在思考性或计划性的工作上。
2、谨慎选择授权的对象。
授权的任务必须和员工的特质相符。要把任务分配给最适合的员工,主管必须对所有员工的技能以及他们对工作内容的好恶有所了解,才能选出具有能力及意愿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
3、充分解释授权内容。
领导要确定下属了解授权的内容、任务在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还要向员工说明之所以授权的原因和对任务结果的预期等,帮助员工全面地了解任务的意义,避免员工只是单纯被赋予任务。
4、给定支持措施。
例如,告知员工,当他们有问题时,可以向谁求助,并且提供他们需要的工具或场所。此外,领导要让员工了解,他们日后还是可以寻求主管的意见和支持。
5、做到真正授权。
授予员工权力和授予责任一样重要。领导应该相信员工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给予员工完成任务所需的弹性和自由,不要处处插手。员工是不同于主管的个体,所以主管不要预期员工会采用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做事方式。
6、定时追踪进度。
成功的授权并非在交待完员工的时候便结束了,主管需要定时追踪员工的进度,给予员工应得的赞赏与具有建设性的回馈,并且传达关心之意,必要时提供员工需要的协助和指导。
权力的来源
1、法定权力,你的权力是根据你在组织中的职位而拥有的,它来源于正式或官方明确规定的赋予。
这样法定的领导权力还可以引申出另外两点,一是奖赏别人的权力,因为有能力控制组织的金融、人力资源,可以对依赖这些资源的人施加影响,包括加薪、改变津贴限额、提供晋升机会、授予官衔、改变福利分配等,如果你按照我的命令完成了任务,我就会奖赏你。被引申出来的另一点是强迫的权力,即通过负面处罚或剥夺其权利来影响其他人。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权力与奖赏性权力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你没有遵守我的命令,没有按照我的命令来做,我就可能会对你不利。过去我们会过多地使用这样通过威慑来强迫别人服从的权力。
2、专家的权力,某些影响别人和让别人服从的权力,来源于你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
非常强的专业知识,你具有专家的权威性,一个最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其他人的服从。
3、榜样的力量。你的做法让别人感到信任和尊重,于是他们就会愿意追随你,这就是一种榜样的感召力。
法定的权力,它是因为你处于这个职位上才获得的权力;后两种则更多是因为你个人而并不是因为你处于某一个高位上而相信你和追随你。
当我们使用法定的权力;奖赏以及强迫性权力时,它带给别人的都是一些短期性的变。后面的两种,就是专业知识和榜样的力量,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变化。比如说在中国,我看到有很多姚明的海报,很多人都认同姚明并想成为姚明这样成功的NBA巨星。还有一些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认同你,但是仅仅是出于信任,他就愿意服从你的领导,这样的认可意味着产生了某一种长期的内在变化。
四、对案例中艾柯卡的管理风格有什么看法,这个案例有哪些方面的启示?
B卷
一、1,请论述在中国情景下建立社会资本对提升领导效能有什么作用?
2,运用实际例子说明作为一个魅力型领导者得特征?
答:作为一个魅力型领导,须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拥用强烈的自信,例如刚刚离世不久的天才企业家——乔布斯就拥用强烈的自信,他对自己的的预见性相当的自信,乔布斯奉信一个观点,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主动告诉消费者他们需要什么,不能消极地等待消费者的信息回馈,因此他从来不做市场分析,这也是他天才般的创想和强烈的自信。其次,魅力型领导要能提出一个与众不同或令人想不到的愿景。例如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就为松下公司提出了很多长远的目标,他甚至为松下公司描绘了250年的发展目标和愿景,这就是魅力型领导构建引人入胜的能力与胆识。
第三,要提出一系列实现这个愿景的办法方法。回顾中国企业巨头联想公司的成长,柳传志收购IBM的pc产业时,带领联想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领先的IT界领导者。第四,要敢于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以及承担个人风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得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危险,他自己和他的家人都作出了很多的牺牲,他的儿子毛岸英甚至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也壮烈牺牲。
二、1,举例领导者怎样授权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
答:1、完整计划授权。
在授权前,领导必须先评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之间的关系,检视是否有些执行性或例行性的工作,即对自己的授权有一个整体的计划。
2、谨慎选择授权的对象。
授权的任务必须和员工的特质相符。要把任务分配给最适合的员工,领导必须对所有员工的技能以及他们对工作内容的好恶有所了解,才能选出具有能力及意愿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
3、充分解释授权内容。
主管要确定员工了解授权的内容、任务在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警告员工他们可能会面对的问题。还要向员工说明之所以授权的原因和对任务结果的预期等,帮助员工全面地了解任务的意义,避免员工只是单纯被赋予任务。
4、给定支持措施。
例如,告知员工,当他们有问题时,可以向谁求助,并且提供他们需要的工具或场所。当主管把自己的工作分配给员工时,确定也把权力一起转交。此外,领导要让员工了解,他们日后还是可以寻求领导的意见和支持。
5、做到真正授权。
授予员工权力和授予责任一样重要。主管应该相信员工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给予员工完成任务所需的弹性和自由,不要处处插手。员工是不同于主管的个体,所以主管不要预期员工会采用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做事方式。
6、定时追踪进度。
成功的授权并非在交待完员工的时候便结束了,主管需要定时追踪员工的进度,给予员工应得的赞赏与具有建设性的回馈,并且传达关心之意,必要时提供员工需要的协助和指导。7、任务完成后进行检讨。
领导及员工都可以藉此了解,下次在授权及接受任务时,各自可以改进的地方。
三、李嘉诚称老板和领袖不同“我常常问自己,你是当团队的老板还是领袖?领袖是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得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分析团队老板与团地领袖的差别。
答:团队型领导与团队型老板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一个可以笼络住下属的心,而另一个确只能留住下属的人。其具体差别在于以下。首先,团队型领导强调鼓舞、激励人心,而团队型领导则是强调约束,团队型领导会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鼓励下属,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鼓舞奖赏下属,并且把成绩归于所有人的努力,让下属也同样能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努力的成果,而这些不是简单的一些金钱就能买得到的;而老板则只会只会在利益上与下属发生关系,成功时候的功劳他们独揽,而且一旦失败,则会严厉的责怪下属,失去人心。其次,团队型领导会构建一个美好的愿景与战略,让下属体会到作为这个实现这个愿景的一员的兴奋,而老板则是自己独自把握住计划,让下属只是成为一个计划的执行者,而不能参与到这个计划的的实质中去。第三,团队型领导具备魅力型领导的特征,当下属认为领导具有魅力时会形成一种信念,希望取悦和模仿领导,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获得领导的认可,心甘情愿追随领导;而对于老板他们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观念,感觉自己的渺小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1,分析乔布斯领导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原因。
答:他的传奇人生和独特魅力辉映苹果的激情与浪漫,他的非凡成就影响整个IT产业和电子世界。无疑,乔布斯是当之无愧的魅力型领导,他巨大的个人魅力让苹果的员工甚至消费者,对他建立了极高的崇拜和忠诚。魅力归因理论认为,诸如坚毅、刚强、自信、执著、强势、果敢、精力充沛、激情四射、强烈的使命感、卓越的演说能力等领导品质和才能,都能增加归因魅力的可能性。乔布斯似乎符合所有这些要素,透过他的早期生活和职业生涯不难看出。
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 篇6
1公共行政是应用管理,政治和法律理论,通过向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某个部分进行管制和提供服务来完成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管理委托。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1)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
(2)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收到影响。
(3)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
(4)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序化”行政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去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
3现代行政精神
主动进去,追求卓越,创新发展
4一般认为,公共行政学发端于19世纪末期,以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为标志。5梅奥主义同泰罗注意追求的是同样的目标,即工业中的协调与合作。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是不同的,但两者预计的结果却都是工人和企业管理当局双方都认识的那种彼此有利的相互关系。
6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
政府,政府行政机关,行政首脑,政府普通公务人员。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
经济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教科文组织,新闻性组织,公民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总而言之,扁平化、均等化、共享化、透明化、法制化与合意化石21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大势所趋。行政权力分配的途径。
行政权力的分配主要是通过逐级授权的途径实现的。
行政权力的分配的另一种途径是所谓权力下放。
行政权力分配的再一种途径就是权力“外放”。
行政权力分配还有一种常见的途径即地方自治。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
程序必须合法、职权必须分明、权责必须一致、权利必须明确、内容必须全面。13 行政授权主体主要的心理障碍有
自负心理、恐惧心理、猜疑心理、权力独占欲。行政权力的负效应的表现为
利益倒错、权力角逐、权力僭越、传统惯性、公共行政学所说的行政组织特指国家行政组织,即侠义的政府组织。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物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国家的职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16 国家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一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依据宪法、法律、一句行政裁量权。一般而论,组织目标合理与否取决与四个方面的认知程度和条件
25社会承认、组织能力、团体状态、成员意识。可以成为模式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一下几种 直线集权制、直线参谋制、直线综合制、直线分权制、多维结构。一般来说,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1)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省、检讨、批评,并对组织的内外环境进行跟踪监视和分析研究。(2)感知、觉察和了解组织的问题所在,进而认识变革的必要性。(3)确认变革的现实条件和理想条件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克服不利条件或创造有利条件。(4)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制定、评价、选择变革方案,同时确定实验性的先行变革模式并检测可行性,在次基础上确定变革计划和制定测量绩效的标准。(5)根据已确定的方案具体实施变革。(6)对照计划予以反馈和评价,如果不合目标,就要按照以上步骤重新循环。一般来说,成功实施变革的条件和原则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组织所面临的情景压力已将组织推到非改不可的境地,除非变革,组织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2)有计划的变革必须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系统的规划和模型,这一规划和模型既要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要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且要同时考虑到目标、结构、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及其综合效应,还要使组织目标与个人母宝作最佳的配合。(3)负责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他们必须了解成员的需要并把需要最终反应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来。(4)为避免重大食物破坏变革的进程和打击人们对变革的信心,应当首先在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待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再向大范围推广。(5)必须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帮助组织内的人们开阔视野、活跃观念、启发创新思维,从而找到改善组织状况和提高组织效益的新途径。(6)组织各级领导曾和变革的主持者应当经常收集他人关于变革的新想法,并将自己关于变革的新想法介绍给他人,以实现互相促进;同时,组织的管理阶层要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肯定人们的变革热情,支持人们为提高组织效益而做出的任何努力。(7)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变革的阻力,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各种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阻力的性质和主要表现形式正确地选择克服阻力的方法,以有效而巧妙地克服阻力,推动变革的不断发展。所谓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法规、制度、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人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出现,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现代人事行政的考核的内容在各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考核和考绩两个方面,其中以考绩为重点。现代人事行政奖励和晋升制 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晋升。我国公务员新陈代谢制度主要包括考试录用、交流、辞职、辞退、退休等内容。我国公务员激励约束制度包括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回避等内容。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包括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内容。28 行政决策定义为具有行政决策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
政方案中做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
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确定决策目标。选择决策方案。监督决策的执行。30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1)收集、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提供制定方案的依据。
(3)帮助今次那个方案比较和选优。
(4)控制决策实施和计划执行的最佳状态。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咨询机构及其人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1)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
(2)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内行的判断。
(3)帮助决策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决策信息。
(4)帮助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
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
(1)决策问题的发现和诊断。
(2)决策目标的确立
(3)决策方案的制定、评估与抉择。
(4)决策的实施与完善。
我过行政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
(1)决策信息的手机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程序的路径(简答题 P255)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常用的行政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强制性行政方法、诱导性行政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行政
责任方法四大类。
强制性行政方法
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37 诱导性行政方法主要可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激励两种方法。
行为激励方法的方式
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39PDCA循环,ABC管理法,平衡计分卡。P315
政府可通过行政法律手段、货币手段、财政手段等来干预市场。其中的财政手段,即通
过国家预算下的财政收支活动来纠正市场失灵,是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由此,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也就成为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41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42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
及社会性因素三大类。
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反方向调节作用,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 财政政策。
依法行政起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其直接的思想理念来自英国。45 真正提出完全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学说并强调其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是孟德斯鸠。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种权力。这三种权力是绝对不能混合的,因为一切权力合而为一是封建专治的特征,所以必须分权。
行政违法的含义:行政违法是指行政行为主题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的特征:一是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行为主体。二是行政行为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或者过失。三是侵害了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四是要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不当的含义:也成为行政失当。指行政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违法、但是违反合理性
原则的不适当的行为。
行政监督由四种基本的监督部类组成。
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特种监督
49法制监督的主体及具体形式。
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检查监督、党的监督。
社会监督的主体及其形式。
社会舆论、公民批评、压力集团、地方自治制度。
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
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内在实施条件
基本权利包括 : 人格保障权、身份保障劝、职务保障权。
一般权利包括:公物使用请求权、行使职务了解劝、执行公务保障劝、行政裁量权、自由申辩权、确认事实权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
(2)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
(3)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事实)。
(4)国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责任。
确立行政责任的依据也包括立法、判例法、检查条例和行政规章制度。
行政组织层面伦理的内容。
程序公正、组织信任、民主责任、制度激励、56公共政策的伦理观主要有四种:功利主义、普遍主义、公平正义论、个人自由论、57 按照学理分析,行政伦理失范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经商型、权力寻租型、公款公贿型、贪污腐化型、卖官卖爵型、渎职型、泄密型、隐匿财产性
现代政府管理能力:
经济管理能力: 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能力。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实现和维护基本社会公正的能力。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能力。
【行政领导学复习材料】推荐阅读: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指导09-25
行政领导学机考汇总小抄08-10
行政领导学国开网备考资料09-21
电大行本《行政领导学》作业1-4答案10-29
[领导发言材料]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07-07
行政领导问责制05-22
领导学复习试题11-04
浅议行政领导用人艺术08-03
领导干部依法行政问题07-24
家长会行政领导发言稿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