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的概念

2024-08-17

生态文化的概念(共8篇)

生态文化的概念 篇1

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目标,并将它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加以强调。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胡锦涛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两个月后,胡锦涛又进一步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内涵作了清晰的界定,即“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十七大上,胡锦涛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层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包括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基本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方法——以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抓手,创新一种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价值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等等。

在十七大后,高层对建设生态文明又有了许多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理论。比如,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致性的强调,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关键。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可持续的环境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为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极易引发环境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激化公民和政府的对立与冲突,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只有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城市居民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和谐相处,并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第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的过程就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过程,也是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它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

最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有助于改善经商投资和旅游居住的环境,有助于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合作,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其主要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既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拓展和匡正。

生态文化的概念 篇2

一、会计生态文化的概念内涵

作为会计工作实践活动衍生的文化现象, 会计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结构有序和功能健全的有机整体。与文化的概念相类似, 会计生态文化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几乎涉及到会计工作活动的所有领域。广义的会计生态文化是指立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持续演进, 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旨在实现企业、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会计工作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会计生态文化是指生态意识指导下的会计工作理念、价值观、精神风貌和会计制度等精神财富。会计生态文化是会计文化发展的较高形态, 它与会计文化存在紧密的关联性, 但又是一种有别于会计文化的新型文化,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会计生态文化的本质内涵方面, 更体现在会计生态文化的结构层次方面。

根据会计文化的结构模式, 结合会计生态文化的内涵, 可以将会计生态文化划分成会计精神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物质文化。 (1) 会计精神文化。主要指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经营理念、会计管理观念、会计创新意识、会计工作风貌和价值观, 是会计生态文化摈弃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改变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发展观, 树立了整体、和谐、文明的生态观, 并且将会计工作目标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本效益的协调统一;由促进企业发展转变为企业、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的协调发展。 (2) 会计制度文化。主要指会计制度、管理章程、服务守则等, 是会计生态文化改变了会计制度中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容、部分, 科学制定现实可行、公正合理的制度, 约束会计活动对社会、自然环境的不利行为。 (3) 会计物质文化。主要指会计工作环境、经营业务等, 是会计生态文化改变了原有会计活动中浪费人财物资源的工作方式, 对会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实行生态化组织、生态化管理和生态化控制, 促进会计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本效益的协同发展[2]。

二、会计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

会计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价值形态, 它直贴并关切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 是对会计活动本质的解读和阐释, 开启着企业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可能性, 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供着有力支撑。除具有会计文化的一般特征, 会计生态文化还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 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会计生态文化是会计文化的新的发展形态,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文化的典型形态。会计生态文化是会计活动长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并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逐渐形成的。企业发展、社会环境变更和其他文化形态演替总是对会计生态文化产生影响, 不断塑造和改变着会计生态文化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机制。 (2) 生命形态的动变性。作为会计文化发展的历史产物, 会计生态文化对其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具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生态文化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功能机理优化和运作机制优化来不断适应和满足环境变化要求, 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外部环境条件、有效变更资源取向, 使得外部环境朝向有利于会计实践工作开展的方向演变。 (3) 结构关系的平衡性。从系统论角度看, 会计生态文化是一个由彼此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并表现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与其他系统一样, 会计生态文化也具有自校稳态平衡机制, 当外部作用力和影响力超过会计生态文化平衡机制的承载力时, 会计生态文化的内部结构关系就会发生转变, 从一种稳态转向另一种稳态, 甚至会出现瓦解、衰退的情况。为了实现内部结构关系的平衡稳定, 会计生态文化要充分挖掘内部构成要素潜能, 及时调整要素之间组配关系, 增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实现与外部环境正常的物能流转。 (4) 功能机理的持久性。在会计生态文化内部, 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会计生态文化的特定结构, 这种结构关系的外在表现体现为会计生态文化的功能作用。一般而言, 会计生态文化的功能机理具有相对独立性, 固然不排除会计生态文化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妨害和冲突的影响, 但会计生态文化的功能机理一旦形成并趋于稳定, 就会对外部环境和会计工作内部环境产生影响。随着会计生态文化的发展演进, 其功能机理就会形成自身的历史专长和特色优势, 这种专长和优势往往能够给会计工作、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带来持久的正向作用。

三、会计生态文化的基本功能

首先, 有利于营造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作为会计文化的构成部分, 会计生态文化是会计实践发展语境中的特殊形态;作为体现会计活动与企业、社会之间交织互动过程的特殊形式, 会计生态文化是会计活动要素实现充分连接和有效沟通的桥梁纽带。会计生态文化的价值语境意义在于它构造了一种多维立体化的关系模式, 改善了会计活动构成要素之间关系, 强化了会计功能机制各层面之间关系, 推动了会计活动与外部环境的深层次互动与协同发展, 营造了一个由会计精神文化驱动、会计制度文化约束、会计物质文化保障的能动场。由会计生态文化所创造的影响效应, 将会计活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置身于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中, 进而突破了若干个会计活动构成要素沟通互动的时空边界与组织边界, 在实现企业内部的发展价值、经济价值和效益目标的同时, 也不断扩大会计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计生态文化不仅仅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其表象的背后还蕴涵着丰富深刻的价值意义。

其次, 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绩效水平。作为生成和发展于会计活动过程的文化形态, 会计生态文化能够增强会计活动的方向性、规范性、有序性和创新性, 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绩效和水平。在方向性层面, 会计生态文化有助于会计工作者充分了解和系统把握会计实践活动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影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和评价, 对会计工作的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各层面及相互间关系进行规范性的协调;在规范性层面, 会计生态文化依据会计实践活动指向的本质要求和特征表现, 通过构建相关的精神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物质层文化, 对会计实践活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引导、控制与规范;在有序性层面, 会计生态文化在明确会计实践活动发展指向, 了解会计工作制度规范的基础上, 借助多层面的管理方式和多样化的管理手段, 对会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和突发性事件, 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与合理有序的管理;在创新性层面, 会计生态文化通过营造有利的创新氛围, 促进会计工作过程内外知识的生产、积累、创新、应用和扩散, 加强会计工作过程内外信息的传播、交流和扩充, 提高会计工作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会计活动的方向性、规范性、有序性和创新性的不断增强, 一方面吸引更多主体参与会计活动, 帮助会计工作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促进与会计活动相关的知识信息的互动沟通与有效转移, 提高会计工作的绩效和水平。

最后, 有利于增强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会计主体在资源因子、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选择等方面的惯例性行为的合理确定, 会计主体的惯例性行为充当着会计活动的记忆载体, 通过复制、学习等方式进行“遗传”, 推动会计工作不断发展和演化。也正是由于会计主体的惯例性行为, 使得会计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能动适应性会相对持久地固化在某一个范围、层次和水平, 当这种固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极有可能产生足够的“刚性”, 进而弱化会计活动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影响会计工作的持续发展, 加之会计活动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变性, 尤其当外部环境变动致使会计工作系统处于不稳定或边缘的临界状态时, 会计工作的发展轨迹便会出现分岔, 极有可能走向退化。可见, 适应能力下降就成为会计活动过程无可规避的生理现象。为了防止会计工作适应能力下降问题的出现及其负向影响, 会计主体需要相机做出优化策略, 依靠会计生态文化各结构层面及相互配合, 不断保持和增强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应当说, 企业竞争优势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构建与保持大都是从企业内外环境系统中, 通过改变企业内部结构功能各层面之间相互联结的关系方式或企业与外部环境关系优化而来的。

参考文献

[1]徐雪霞, 王珍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J].统计与决策, 2006, (6) :153.

陆基生态渔场的概念、理论与实践 篇3

关键词:陆基生态渔场;复合生态农业系统;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197-03

收稿日期:2013-12-02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编号:09DZ120010C);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30702)。

作者简介:管卫兵(1972—),男,江苏淮安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渔业资源生物及恢复生态研究。E-mail:wbguan@shou.edu.cn。近年来,湖泊、近海和海洋资源接近枯竭。无论是传统的池塘业,还是工厂化养殖,或者海区的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业对野生资源及环境的影响都比较大;此外,农牧业的发展对渔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其中畜禽饲料所需的鱼粉成分较高,对野生资源也是较大的掠夺;而水稻等种植业的生产则不但会消耗有限的水资源,而且由于过多氮肥的应用,对江河湖泊、近海的污染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有很大的责任。

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均涉及渔业资源、水产养殖、畜牧业、种植业、生态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只有系统地整合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整体上解决这些领域的共性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或可持续发展。随着过度捕捞的进行,环境污染、全球气候等因素导致世界各个渔场资源在衰退,天然渔业资源已不足以支撑相关农业行业的发展,例如我们很难再用秘鲁渔场的沙丁鱼作为养猪饲料中的鱼粉来源,只能采用蚕豆或大豆等植物蛋白来代替。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继续。在温饱型生产供给的市场模式下,粗放型生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与产品品质,甚至威胁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例如水产养殖业中的高耗能、过度用料、大量排污;水稻种植业中的过度用肥,大量施药;蓄、禽养殖业中的过度速成、高农药残留等不健康的生产方式直接威胁农业发展。

当前,全球可收获净初级生产力(NPP)约47%,人类消耗了约38%,未来人类可利用的NPP空间不足10%。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生态和食物产生了双重挑战:我们需要更好的生态环境来保证净初级生产力规模,又需要更好的效率以保证食品供给平衡。很多人认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很大,为人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潜力非常大,但是在渔业生态系统崩溃的情况下,尽管潜力很大,所有的营养物质是溶解形式的,不能被人类所利用而白白沉入了大海,例如,磷元素从河口流入大海,给近海带来短暂的赤潮以后,就沉入海底,等待下一个地质运动后才能被人类所利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海洋表面的氮循环速度加快,从而减少了氮营养的固定。此外,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也呈现下降趋势[1]。目前,生态力最高的2种海洋生态系统,一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二是河口的盐沼生态系统,但是它们都面临着被严重破坏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海洋固定的太阳能量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农业必将回归提高生态系统效率的理性发展之路。现在的问题不是人类能否达到全球NPP的极限,而是我们能做什么,因此国际社会都在寻求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探求可持续的生态、有机农业是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的农业发展方式是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因为农业生产已脱离了学科发展的本质,正如王松良提出的,传统农学学科与专业源于近代试验科学的还原论思维,并在工业革命巨大成功的推动下不断分化,失去了对农业生物与资源环境关系即农业生态系统机制的整体把握[2];此外,由于过多依赖外源化石能源的投入和若干高产作物品种的单一种植,农业内部的可持续性正在不断丧失,使人类面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双重危机,这是现代农业出现众多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王松良进一步提出,以农业生态学为核心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为核心技术,特别提出了创建生产生态学,认为只有让生态学与农学携同发展,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让人类重新接近食物权利,解除未来粮食安全的威胁,同时能够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对石油、水和表土等资源的短缺[2]。

1新概念提出的背景

新的高效的、生态可持续的农牧业或水产业以复合农林生态系统或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的形式出现,包括海洋或湖泊开放海岸、沿海陆基、淡水陆基等形式。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并不是新的概念,几个世纪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就开始进行池塘混养(poly-culture ponds),但是将单养系统转变成综合系统肯定是困难的。过去30年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独立的单养系统(independent monoculture systems),而不是整合养殖系统(integrated farming systems)或廢物利用等养殖形式。

在渔业资源养护机制得不到有效执行和保证的情况下,开放海区(近海、湖泊、大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得不到有效控制,渔业资源衰竭的命运终将难以改变。对于中国这样的大人口国家而言,这种高强度的水产养殖对野外资源的掠夺,类似的增殖渔业和海洋牧场建设都难以改变现状。此外,由于众多管理上的原因,导致共享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此时,中国面临的唯一道路就是生态的、可持续的水产养殖,而陆基的综合多营养层次的养殖是必然选择,中国传统的稻田养殖就是其中一种形式。历史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实施了稻田养鱼(生态养殖)、鱼类池塘混养(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桑基鱼塘(循环经济)模式[3],这些思想对解决目前的问题肯定是有借鉴意义的。

nlc202309041359

中国稻田养殖有着1 0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稻田养殖理论体系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最近20年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涌现出如盘锦河蟹养殖、潜江龙虾模式、浙江青田稻田养鱼、稻田混养泥鳅和黄鳝等各种形式,为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起了很大的作用。稻田养殖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特点,在陆地资源可利用空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建立“立体复合生态农业”生态模式,实现“水系、陆系、空系”三态平衡生产,可以为构建水产食品安全体系、创新现代渔业发展模式拓展一定的空间。

在这些稻田养殖模式中,都以稻田的混养(连作或共生)为主要形式[4],并没有将稻田系统作用与其他养殖系统并联或串联,从而形成一个更好的IMTA形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稻田养殖中要兼顾水稻水产,往往会施用一定的化肥和农药;同时,中国稻田基本上由低洼地改造过来,已经将原有的池塘填平,难以实现池塘养殖和稻田种植结合的综合营养级养殖,因而很少有类似的报道。另外,有报道表明,稻田养殖者往往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大量投饲饵料[5],稻田养殖系统也会成为富营养化的来源,与历史上环境友好的复合生态养殖方式差别越来越大。在很多单位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时,除了提高了池塘的硬件设施外,还增加了人工湿地的面积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6],如果能够将稻田养殖系统代替这样的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利用,而且能够获得真正的综合养殖效果。

以稻田作为IMTA的前提,首先要实现无化肥、农药的生产方式,其实就是有机水稻的种植生产,这样才能高质量利用鱼类养殖或其他高密度养殖系统排放的污染,最终组合成一个IMTA的养殖系统。同时,在围堤上应开展类似果基鱼塘、菜基鱼塘、桑基鱼塘等形式,而长江和珠江流域原有的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难以继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厂化大棚蔬菜生产方式有更高的经济收入,且操作方便,离城市较近,易于用工和机械化生产,但是如果发展基塘有机农业,将有较高经济回报,能够破解劳动力成本较高的这一发展难题。

研究表明,有机农业和有机水产业是发展有机农业以及我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机农业是人类在反思常规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持续稳定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7];有机水产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有机海水养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效果较有机淡水养殖更明显[8]。因此,开展以稻田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是实现水稻种植的生态化或有机标准生产的基础。

生态农业是第2次绿色革命的必然选择,IMTA就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有利于突破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从而引领世界农业的未来[9]。

生态农业有最大的绿色植被、最高的生物产量、最合理利用的光合产物、最好的经济效益、最佳的动态平衡[10]。对于水产行业来说,健康生态养殖必然带来整个水产养殖业思想观念上的大转变,并可以使其彻底摆脱一直困扰水产养殖业的恶性循环,保证水产养殖走上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11]。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高级形式,它是一个整体管理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人工合成化肥、农药和转基因生物,从而保护水土资源,优化相互依存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及生产力。总体看来,有机农业是可持续的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冲突。

2陆基生态渔场概念及核心内容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陆基生态渔场的基本概念框架。在成功实现有机稻或其他有机水生蔬菜如莲藕生产的基础上,以水稻田或水生蔬菜种养殖池塘作为净化系统,在实现水稻、蔬菜、鱼、虾蟹等共生的前提下,将其他高密度养殖系统中如甲鱼、黑鱼、虾类等高密度养殖产生的池塘污染进行循环利用。同时,其他养殖系统也应尽量以复合生态养殖系统形式出现,如甲鱼和菱角混养,河蟹和水生植物共生,四大家鱼混养;所有养殖系统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生病害、水质恶化时可以自主地进入或退出整个养殖系统。在整个种养殖过程中,可以全部采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IPM)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应减少对增氧机的利用,使得营养物质得到循环利用,避免化肥、农药等试剂的运用,从而减轻农业和水产业的大量面源污染,减少水产养殖业或畜牧业对野生渔业资源的掠夺,从而全面提高生态效益。这一大规模的生产过程被称为“陆基生态渔场”,该模式可以在淡水水域实施,如在稻田中,可以称之为“稻田渔场”;此外,也可以在沿海滩涂上发展海水模式,尤其是海洋模式,使其能够与真正的大洋渔场相比。

该复合生态养殖新模式将实现水产养殖的革命性进步,将资源生态、生态学原理、水产养殖多营养级养殖等理论整合到一起,实现一个陆基渔场的目标。该方式将形成一种真正的健康生态养殖,实现水产养殖高效、生态、节水、有机等众多目标,即实现水稻等粮食的安全生产,也将通过水产养殖的高效益和高蛋白实现经济价值和食品安全。该复合生态养殖新模式包括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海洋和湖沼学、农林科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背景,是交叉学科研究内容,核心是渔场形成机制、生态农业、池塘养殖等领域的基本原理。董双林提出,研究、发展高效低碳的准精養水平的陆基综合养殖模式是中国水产养殖工作者今后的重要责任[12]。陆基生态渔场整合了养殖种类综合型(species integration)、不同水基系统、水基与陆基系统相关融合等方面,这是一种全新高效低碳的养殖方式,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生态系统水循环技术

陆基生态渔场采用独特的水系统规划技术,将资源生态、生态学原理、水产养殖多营养级养殖等理论整合到一起,实现陆基渔场三级(水、陆、空间)立体生态优化的目标。采用专利技术实现大规模的、不同模块的水产、作物和蔬菜、畜禽以及林业的综合生态利用,形成以水产为主体的“立体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从而实现高品质水产蛋白质食品的生产与供给。

nlc202309041359

2.2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陆基生态渔场实现复合式种养循环,构建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生态圈。在此系统中,水生植物为鱼、虾、蟹等水生生物提供饲料和肥料,水生生物在养殖过程中的肥水又成為农业生产中的肥源,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以此提升农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能级,向光合作用系统、产品品质、降低化学能耗要效益。我国1.2亿hm2耕地中66%以上是旱涝、盐碱等中低产地,要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必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陆基生态渔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生态的多样化景观进行复合生态系统地构建,而不需要整理成均一化的土地,因而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

2.3精准养殖技术

陆基生态渔场利用陆源的优势,在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充分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立体农业形式,高效率固定碳源,同时充分利用大豆等豆科作物中的氮源以及饵料鱼中的氮源和磷源,实现最高效率的物质循环利用。例如,现在流行的鱼菜共生系统中,1 kg鱼食至少能生产 0.8 kg 鱼肉,但同时也会生产50 kg蔬菜,其中 50 kg 蔬菜就是IMTA养殖方式比传统单一养殖系统多出的产品或效益。

2.4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陆基生态渔场模仿自然资源生产方式,不使用任何药物,仅靠资源本身的免疫能力抗病,维持自然的死亡过程。该系统探求了一种生物防治法控制稻麦病虫害,通过大量培育蜘蛛(尤其是水生蜘蛛),成功实现对稻飞虱等水稻害虫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通过黄鳝、泥鳅和莲藕的混养,达到控制莲藕种植业主要的敌害金花虫;对于鱼类主要采用天然植物成分,如用樟树皮-杨树叶-楝树果(樟杨楝)组合形成的天然植物原料进行一些病害的防治。

由于不用杀虫剂和除虫剂等农药,陆基生态渔场系统中保持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存在大量蜘蛛、蜜蜂等昆虫,众多的鸟类常年在此栖息,不仅有吃鱼的白鹭、吃粮食的麻雀,还有多种吃虫的鸟类。

总之,陆基生态渔场解决了各种循环农业形式中营养循环效率低、高成本这2个生态循环农业难题。耿晨光等建立了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循环农业圈层发展模式[13],模式为以城乡为中心构建同心圆的圈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以城乡结合部为第1圈层的旱-稻模式,以蚕桑、苗木、经济林等多年生农林产业及水产畜牧业为主的第2圈层的种-养-加模式,以及以优质高产粮油、蔬菜生产基地为主的第3圈层规模农业模式。而如何将这3个圈层整合在一起,就需要陆基生态渔场这种模式来进行生态农业景观的设计和规划。

3初步实践结果

在45 hm2的试验基地上,系统被分成很多模块,以河蟹、甲鱼、水稻为主要产出品种,其他品种还有小麦、龙虾、莲藕、鳜鱼、常规鱼类等。总计投饵约100 t的饵料鱼,可产出55 t水稻、30 t小麦、25 t莲藕,总体植物生产量 110 t;动物品种有7.5 t甲鱼、15 t河蟹、7.5 t龙虾、7.5 t鳜鱼、12.5 t其他鱼类,动物品种总生产为50 t左右。与理想状态相比,动物产能还有很大的提高可能,在75 t左右。所有产品以有机产品形式销售,总体上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产能投入加大、系统物质循环效率提高的情况下,会获得更大的产出。此外,总生产中在堤埂上种植的油菜、高粱、大豆、南瓜、菊芋、牧草等经济植物约有40 t,这样就形成100 t饵料鱼-150 t植物-75 t动物的生产模式。

在本试验中不用任何调节水质的底改或其他试剂、饲料、化肥、农药等,只进外源水,极少排放内源水,仅在洪水暴雨季节排放系统中循环过后的清水。在水稻种植季节以降雨作为主要的水源,实现初步雨养农业功能,从而节约水资源,减少对外源的污染。同时,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大量昆虫、鸟类等天敌的出现,使植物病虫害得到真正的控制,很容易就获得了13.33 hm2规模的有机水稻和小麦的生产。由于田埂上不用任何除草剂,各种杂草自由生长,充满了多样性,同时人工撒播了野绿豆、笤子、紫花苜蓿等固氮植物以增加系统中的氮源,堤埂上植物的大量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

总之,本系统既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又获得了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生态农业的综合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是一种新式的复合生态循环农业形式,是蓝色革命和绿色革命相结合的集成创新的未来可持续农业发展形式。

4结论

当前,世界渔业和农牧业资源的发展处于一种退化状态,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及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资源发展形式,即更高生态效率的农业发展形式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IMTA是一种高生态效率的农业发展形式,是一种真正的生态农业形式。在自然渔场已被严重破坏并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陆基生态渔场是代替海洋或湖泊天然渔场的必然选择。

陆基生态渔场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水产养殖革命性的进步,构建了一种真正的健康生态养殖生产系统,可实现水产养殖节能、高效、生态持续、健康适需的产品价值目标。同时,该模式为市场供给多样性的生态有机产品,其优越的品质更是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在45 hm2研究基地的试验过程中,笔者成功实现有机稻、有机莲藕、有机水芹、有机菖蒲等水生植物的生产;同时生产了如有机河蟹、克氏螯虾、中华鳖、泥鳅、黄鳝、四大家鱼、鲫鱼、黑鱼等众多水生动物;此外,堤埂上还种植大量的作物,如大豆、高粱、菊芋、南瓜等,还有大量的杨树资源。

通过构建高效复合农业生产系统,陆基生态渔场实现了高效率的有机农产品生态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通过降耗、增产,实现了增收,保证了生产循环与发展。本研究还发现,本系统的产量较高,随着农业面源污染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减量或禁用将减少人力和用药成本,从而产生显著的社会综合价值,是生态效率极高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nlc202309041359

[1]Boyce D G,Lewis M R,Worm B. Global phytoplankton decline over the past century[J]. Nature,2010,466(736):591-596.

[2]王松良. 用生態学思维重构传统农学学科:生产生态学的角色[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031-2035.

[3]董双林. 高效低碳——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 水产学报,2011,35(10):1595-1600.

[4]Xie J,Hu L L,Tang J J,et al. Ec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108(50):E1381-E1387.

[5]丁伟华,李娜娜,任伟征,等. 传统稻鱼系统生产力提升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3):308-314.

[6]陶玲,李谷,李晓丽,等.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足迹分析[J]. 渔业现代化,2010,37(4):10-15.

[7]徐田伟. 发展有机农业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4):45-47.

[8]李廷友,林振山,尹静秋. 基于有机水产养殖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2009,2(6):67-70.

[9]蒋高明. 中国未来农业向哪里去——“生态农业:试验与前景”专栏主持人语[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4(1):7-9.

[10]杨挺秀. 发展绿色革命建设生态农业[J]. 水土保持通报,1983(4):43-48.

[11]曹家龙. 健康生态养殖:标本兼治的绿色革命[J]. 内陆水产,2002(10):3.

[12]董双林. 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分类[J]. 中国水产科学,2011,18(5):1202-1209.

[13]耿晨光,段婧婧,王灿,等. 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城郊循环农业圈层模式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7):956-962.陈鹏,郭成金. 金针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探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00-204.

生态系统概念教学反思 篇4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形成生物学概念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界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类事实以及生命现象本质的概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既是生物学新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又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生物学新概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概念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深入地参与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并通过新概念的学习构建学生新的概念体系。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制作生态瓶、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生态瓶中金鱼生活的时间长短不同?”,并应用旧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尤其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3个概念的获得,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池塘生态系统(图片中有学生熟悉的水生植物、动物,如荷花、水草、虾、鱼、蜗牛、昆虫等,并在图中标出淤泥中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创设的情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应用旧知识进行推测,从生态学的角度理解绿色植物、动物、腐生生物扮演的角色,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正所谓温故知新。

2.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课中,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了主要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中,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承担了一定的任务和责任,所以小组内学习有序、融洽、有效,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指导。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在原基础上有所发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尤其在画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学生独立完成的概念图绝大多数包括了生态系统组成的基本概念和一些事实,但对概念间的

生态文化的概念 篇5

从生态位到可持续发展位:概念的演进

摘要:生态位概念是生态学的一大基石,它主要有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和多维生态位三个基本概念.而由生态位概念发展来的生态位理论则是生态学的支柱.由于生态位概念揭示的是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开始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分析工具.由此也有了从生态位到发展位,再到可持续发展位的演进.由生态位概念发展而来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发展位概念,是我们研究全球可持续发展体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由于构成可持续发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子的集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位”概念,主要有可持续发展基本位,可持续发展理想位,可持续发展优势位和可持续发展关键位,它们共同成为“可持续发展位”的不同属性.作 者:庄悦群    ZHUANG Yue-qun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期 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5(4) 分类号:X22 关键词:生态位    发展位    可持续发展位   

生态城市概念演化 篇6

20世纪7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 (MAB) 计划"中提出了进行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的倡议, 旨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生态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落的规划建设与研究。

低碳经济的概念缘起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则出现在2009年8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出版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 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而建立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文化的概念 篇7

在这项报告中,IDC还发表观点认为,与微软合作的公司获得的收入远远超过微软自身获得的收入: 在中国,2007年微软每创造1元收入,与微软合作的其他企业就会创造出合计16.89元的收入。

IDC的报告还显示,在全球,2007年微软及其合作伙伴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一共雇佣了总共1400万名员工,并为全球贡献了5000多亿美元的税收。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刘凤鸣表示,微软生态系统产生的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使其全球合作伙伴在不断创新并体验到业务的显著增长。

又讯 10月19日,微软公司以“携手并进,共向美好未来”为主题,向媒体介绍了Microsoft Dynamics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产品路线图,并介绍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情况。同时,微软还宣布了与中国生物高新企业天狮集团的合作。

生态文化的概念 篇8

(纲 要)

第一部分 定位研究

1、位置与范围:

白鹭湖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西南的胜家桥社区,距离南京城区约40公里,45分钟车程,由板霞路,通过机场高速至禄口机场仅30分钟车程,通过将军大道与江宁高新区、江宁大学城相连。

度假区北至板霞路,南至栗子山山脊线和龙山生态园边界,东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旅游道路,总面积约6.37平方公里。

2、投资单位:

本项目由南京市白鹭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联创集团共同开发建设。

联创集团总部位于江苏南京,1997年5月公司成立,13家控股子公司,子公司亚信联创为美国NASDAQ上市公司,是全球收入和市值均第2大、中国第1大的电信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全球逾10000名员工,11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超过3亿人民币。胡锦涛、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该公司,肯定其科技创新能力及成绩。

在联创集团的13家控股子公司中,联创食为天有机农业公司主要从事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以及全国物流配送网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全国CRM、物流网,开展有机农业网络预定、产品定制等。白鹭湖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区就是其最重点的建设基地。

3、规划期限:2010年-2025年 近期:2010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25年

4、上层区域定位

《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南京市要努力建成“充满经济活力的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江城市”;《南京市总体规划》强调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三条生态走廊,白鹭湖地区属于其中的“云台山—牛首祖堂山—老山”廊道。生态廊道规划将本项目规划区划入限建区和禁建区,白鹭湖水库周边50米划为蓝线,项目的建设强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江宁区将被培育成城市的次中心。目标成为商业服务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住宅社区和南京都市圈的商业副中心。

5、政策背景 项目所在的江宁是南京创新技术、产业开发的最前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

南京生态廊道的设立,说明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生态建设的决心。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作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郑重承诺,“低碳”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6、区块现状

项目区块的资源环境以青山(丘陵地貌)、绿林(竹林、松林)、碧湖(白鹭湖以及大大小小几个水潭)、乡村(江南村落、大面积农田、茶园、菜地)为主,生态环境和用地条件良好,无典型的观光旅游资源。两条高压线穿过规划区。

7、旅游市场

南京旅游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由于价格、知名度、区位等因素,南京市2009年接待量居前5位的景区的依次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雨花台风景区、中山陵风景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统府。

历史文化景点仍占据大半壁江山,对于外地游客具有较高市场吸引力,但是,休闲度假市场正在蓬勃兴起。

南京的休闲度假产品集中在东郊汤山区块、江北区块以及南郊区块。

银杏湖旅游度假区紧靠白鹭湖,从2006年开始接待,目前仅开放高尔夫球场,酒店、游乐场在规划建设。现游客维持在一年14万人次左右。

汤山颐尚温泉度假村以温泉为核心,以上海游客为主,2006年开业以来游客接待量逐年高速增长,现年游客接待量接近40万人次。横溪农业旅游区属于乡村旅游产品,以西瓜等水果为卖点,接待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接待量已超40万人次。

8、综合开发条件分析 优势:

 湖光山色,生态环境优良

 距离主城区只要40分钟车程,享受城市生活方式的40分钟生活圈体系

 江宁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主城以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外部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区邻近江宁区中心,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有30分钟车程,邻近高铁车站,对更大区域的休闲度假目标客户群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投资主体的技术、人才与资金对于本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劣势:

 丘陵地带内部交通不畅

 部分地段的坡度较大,难以利用  水资源不成体系,利用有难度

 缺乏文化资源,核心旅游资源等级不高  属于新开发项目,外部认知度低  两条高压线穿过本区 机遇:

 南京作为国际性旅游大都市,旅游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 政府对白鹭湖的开发极其重视  南京生态廊道的构建

 京沪高铁的全面启动与南京南站的建设将为江宁地区的整体成长带来机遇 挑战:

 作为南京市牛首山-云台山生态廊道上的重要节点,白鹭湖的发展面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 汤山温泉、银杏湖以及天目湖等周边地区高端旅游产品飞速发展对白鹭湖构成极大挑战

9、发展理念

 特色化发展:打造有生态环境特色、文化特色与活动项目特色的休闲度假村产品;

 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优化与培育,充分尊重现有地形,贯彻“低碳”理念,低强度开发建设,分期分步发展;

 市场导向理念:充分迎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对于健康、生态、休闲、度假的需求,适度高端;

 产业联动理念: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和谐互动,互相促进。 创新理念: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与经营创新,发展高端有机农业及相应的物联网,辐射更大区域市场。

10、项目定位

 目标定位

本项目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乡村田园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开发单位的强大科技优势,结合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发展高端有机农业及旅游休闲度假,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农业养生度假示范区以及有机农业物联网基地。

 旅游市场定位

国内旅游市场:以南京为基础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为核心市场,拓展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居民市场,以更大范围的商务客源为机会市场。

国际旅游市场:以在南京和苏州、上海等周边城市工作的海外人员为基础市场,以港澳台客源为核心市场,拓展日韩市场。

 形象定位

“纯净白鹭湖、低碳养生园”  品牌目标

农业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 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国家旅游局“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二部分 规划布局

1、功能分区

根据地块现状,考虑动静分区,将规划区除了白鹭湖水体以外的地块规划为六个大区:

农业科技区:位于规划区的西北部,面积---公顷,以“科技、有机、物流、网络”为主线,以农业、食品的商业、研发为主要功能;

乡村生活区:位于规划区的西南部,面积---公顷,以“乡村、阳光、大地、欢乐”为主题元素,以人类对自然乡村的回归和探索为主线,以种植、观光、休闲为主要功能;

度假酒店区:位于规划区的北部,面积---公顷,以“低碳、历史、人文、成功”为主线,以商务会议接待、度假为主要功能;

滨湖养生区:位于规划区的西北部,面积---公顷,以“健康、禅意、养生、亲水”为主线,以体检、疗养、人居为主要功能;

山地运动区:位于规划区的西南部,面积---公顷,以“团队健身、生态探险、时尚运动、奥运军体”为主线,以户外奥林匹克运动训练和野外拓展训练为主要功能; 森林生态区:位于规划区的南部,面积---公顷,以“森林、氧气、户外、休闲”为主线,以森林抚育、探险、野营为主要功能。

2、各区核心项目

农业科技区——联创物联网产业基地、有机农业物流中心、有机农产品品尝采购中心、产业基地配套科技公寓

乡村生活区——有机蔬菜、有机粮食种植基地、安置住宅、乡村游乐园、乡村美食街、乡村客栈、乡村商业街

度假酒店区——六朝文化主题低碳酒店、会议中心、网球俱乐部、游泳池、独栋式会议度假屋、湖滨木栈道、茶馆、钓鱼俱乐部、游艇码头、湖心彩虹喷泉、滨湖演艺中心

滨湖养生区——低碳住宅、体检中心、亚健康国际康复中心、艺术家度假村、主题酒吧、茶馆、棋牌馆、书画院、禅修中心(宾馆)、太极草堂、SPA俱乐部、美容美体俱乐部(瑜伽馆)

山地运动区——高尔夫练习场、马术俱乐部、拓展训练中心

森林生态区——森林氧吧、森林博物馆、林梢栈道与观景高台、有机茶园、有机果园、森林露营地

3、各区阐释 农业科技区

本区紧靠板霞路,与科技园一路之隔,发展有机农业物流中心、物联网产业基地,有机农产品品尝采购中心为游客提供现场参观、采购体验,配套产业基地配套科技公寓,给科技人员提供居住场所。

项目基地内物联网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有机农业的种植、管理、物流等领域;订购有机农产品的家庭客户的终端体验环节;园区特别是度假酒店区的服务、运营、管理等领域。

乡村生活区

本区既是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有机蔬菜、有机粮食种植基地),为农业科技区的物流提供原材料,也是白鹭湖旅游度假区的餐饮原料基地,为度假区的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有机餐饮。

本区生产与游赏相结合,以乡村田园为背景,为休闲度假游客提供回归乡村的欢乐体验,包括乡村游乐园、乡村美食街、乡村客栈、乡村商业街。游客在这里可以坐马车驴车,玩儿时的游戏,看小猪跳水,租种菜地,购买有机农产品。

规划区目前有众多乡村民居,规划将他们集中安置在本区,提供低碳的安置住宅。

度假酒店区

本区坐北朝南,面湖而居,以六朝文化主题低碳酒店为主体,配套设施有会议中心、网球俱乐部、游泳池等。

在其东北部小湖面环湖发展大体量的独栋度假屋,作为企业会所,内部有小型会议室和小餐厅,视企业需要配套健身房或者游泳池、桌球房、红酒窖、私家视听室、雪茄坊。

大堂及所有客房为新中式风格,内部装修以六朝元素的国画、家具、书法为主,给住客提供六朝文化体验。

在湖滨配套游船码头及滨水演艺中心,丰富度假活动。

酒店为五星级标准,以通过“绿色酒店”认证为目标进行设计与管理。

滨湖养生区

本区东南向临湖,目前有未建成的别墅区,规划对现有建筑进行部分拆除,引水入园,形成滨水度假别墅区,配套体检中心、亚健康国际康复中心、艺术家度假村、主题酒吧、茶馆、棋牌馆、书画院、禅修中心(宾馆)、太极草堂、SPA俱乐部、美容美体俱乐部(瑜伽馆)。住客在本区可以静心悟道,可以享受茗茶、素斋,得到养生教育和各类型美容美体、疗养护理。

本区类似于悦榕庄,是酒店的扩展,也是规划区内最高端的产权式度假区,建筑风格与酒店保持一致,即新中式。

本区迎合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形势,为相对富裕的家庭提供低碳养老社区,供老人长期居住,颐养天年。老人可以在此享受度假区的棋牌馆、钓鱼俱乐部、书画院、太极草堂等项目的服务。

山地运动区

本区位于规划区西南部,包含现龙山上庄园地块,延续已有的CS野战等户外运动项目,增加为团队服务的拓展中心,开展攀岩、岩降等项目。

本区利用本区自然起伏的丘陵山谷地形,发展高尔夫运动,并为热爱马术运动的人士提供马匹代养、马术体育健身和竞技。

森林生态区

本区位于白鹭湖南部延绵山地,目前植被茂密、景色宜人。规划本区保护和抚育森林植被,在林地内开展低强度的建设,让游客在森林博物馆增长对于森林的了解,在品氧中散步、登山,走走架空的特色林梢栈道,登上湖边山顶的观景高台观赏整个度假区的风光。

本区的山谷有一些地块目前植被较差,规划发展有机茶园供游客品茗,以及有机果园供游客采摘。

森林是本区除了农田之外的主要景观,为增强游客对于森林的体验,在森林中建设露营地,提供特色化的住宿体验,如森林中的树屋、帐篷屋、草皮屋、昆虫屋、石头屋、奇妙故事屋。

沿白鹭湖湖岸退让50米的范围内为环湖游憩带,进行环湖生态培育,不进行永久建设,设置自行车/步行游览道、环湖木栈道、钓鱼俱乐部、滨湖酒吧、湖心彩虹喷泉以及游船码头,在湖区的西边保护湿地环境,营造小型湿地公园。

4、道路交通规划(暂缺)

第三部分:规划实施

作为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本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新能源、环保材料、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旅游产业体系和人居消费模式,形成低碳生活示范区。具体措施包括:

1、尽量不破坏山水植被;

2、项目运营中加强对山水植被的保护;

3、充分利用无污染、可循环的产品进行规划和开发。

4、强调对废水、木材的可循环利用,建筑施工材料以及道路、标识皆选用环保节能型材料;

5、不出售非环保工艺、技术、原材料制作的纪念品和商品;不提供、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制品和餐具,不过度包装产品,不免费提供塑料袋;

6、园林用水、景区清洁用水主要利用污水处理站处理过后的中水,利用景区化粪池的粪水对植物施肥。小面积的植被采用水桶浇灌代替水管浇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7、建立“生态监测示范站”,包括环境水质自动检测系统和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系统 大力发展太阳能。建筑顶部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采用自动控制,太阳能发电直接输入电网,补充景区用电。

8、风电联合运用。在主环路上都安装风光互补路灯。不需输电线、不需开挖路面、埋管工程,不消耗电能。

9、沼气的运用。建设沼气池。

10、利用临湖条件使用水源热泵新技术

11、垃圾分类收集。垃圾集中处理站进行处理

12、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在度假区内提倡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

13、以多种形式扩大影响力,举办高级别以及常态化的低碳生活论坛,定期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人士在此演讲,并发布节能小发明等,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和高校、企业的实践基地。

度假区内以酒店为主体,力求通过LEED-CS(建筑主体和外壳)黄金认证(LEED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ND是指社区开发认证):

1、屋顶绿化,采用佛甲草;

2、雨水收集系统;

3、中央供冷供热系统;

4、中空双层LOW-E玻璃的使用;

5、内墙易通砖保温系统;

6、优先选用低能耗产品设备;

7、使用环保材料,例如地毯、外墙涂料和粘结剂等;

8、使用节水洁具;

9、热回收技术;

10、变频设备的使用;

11、施工建筑废料回收和再利用;

12、提供精装修住宅,通过集中施工避免材料浪费,并减少入住后二次装修带来的污染。

13、先进的建筑通风系统

通过以上措施,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主要建筑物通过《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

2、酒店通过“绿色酒店”认证

3、旅游区通过“绿色环球21”认证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规划设计中心

上一篇:我们班的“娘子军”作文下一篇:农信社管理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