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探究版

2024-06-0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探究版(精选5篇)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探究版 篇1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3.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及画法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四、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有一头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二)新课教学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1.“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

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

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 CADBCABDCADB

(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2.“做一做”P141随堂练习第1题

(注意:可先让学生观察,再回答。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培养严谨的推理习惯)3.“想一想”

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a

图2: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画法;①

先作一条射线AC ②

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

(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感念

(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

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

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4.“做一做”P141习题4。2知识技能1、2 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

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 长短?

B

(三)课堂小结: AC 谈谈收获:(由学生总结)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②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③

线段的和、差的概念及画法

(四)作业布置:作业题P(B组视学生定,可选做)

(五)板书设计:

1、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问题1:

问题2:

叠合法:(形)

CADB

AB=CD CACABDAB<CD

AB>CD 度量法:(数)

(板演处)

2、线段和、差:

教学反思:

1.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

2.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

3.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DB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探究版 篇2

从“比较线段的长短”谈教师把握新教材

魏塘镇里泽中学 丁玉林

新教材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新的理念,具体地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有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以原来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展、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新教材实施以来,我们数学教师都在对新教材进行着不断的努力探索和研究,以求尽快适应新教材的要求。由于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了和过去很大的区别,学生的“接受学习”的水平要求更高,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因此,怎么样设计一堂课,或者说一堂课的流程怎么样设计,怎么样来体现新教材的新的标准,成了我们数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这也关系着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设计好我们的数学课,我认为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的理念下,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

所谓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我认为应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的特点,决定着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最基本的方式,例如一些知识是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工作实践的积累中得到的的,即一些公理、基本的定义等,学生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接受”,当然应该是“有意义接受”而不是以往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另外,一些不适宜让七年级学生探根究底的知识,那些涉及到高年级甚至高等数学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应该以有意义的接受为主;其次,教师传授这一知识的基本方法。从新教材的特点来看,教师走进教室,上课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学生探究型”和“教师解释型”;就目前我们农村初中的现实而言,我认为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采用学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适当地安排一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宜。三、教师对课堂上的相关知识的情景设计。四、教师对教材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新的教材中已经删除的那些过繁、过难、要求过高或者已经失去现实意义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宜再把它们重新捡回来。对于教材的难点、重点、关键点的把握也应该是正确的,所谓的“重点内容重点必须教”。

现在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中P:4.2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节来谈谈我对新教材的理解。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让学生从动物小猫和小狗为了吃食而奔跑这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出了“难道它们也懂数学?”这样一个疑问来引入,让学生充分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距离的含义,让学生思考“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样比较的?”由生活实践引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让学生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通过图例引出中点概念。可见,从知识内容来看,这一节教材有三个知识点,即1、线段的长度;2、线段长短的比较;3、线段的中点。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的应用。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线段长短的.比较”。总体来看,这一节内容相对较散,知识点之间缺少有机的条理,这给我们整合教材内容、设计整堂课的流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具体地来看教材:

1、关于线段的长度,学生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至于线段有没有长度,什么是线段的长度则不应该是我们这里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是什么?”类的而不应该是设计成“为什么”类的问题,即,两点之间的连线中,最短的就是线段,而不用向学生阐述或证明为什么最短的的是线段。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是“解释型”的,学生课堂中的活动只需是“直观承认”(包括度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比较两点的两条连线的长短;凭视觉判断)。值得注意的是线段是一个图形,而距离是一个数值这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反复地过分地向学生强调,只要求学生了解“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就行了,淡化一些不很重要的概念对我们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

2、关于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材上提供了两种方法:(1)、度量的方法,即数值比较的方法;(2)、移动的方法,即所谓的叠加后的比较,事实上,在二条线段长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学生还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在这里,学生就有一个“怎么办”的问题,即怎么样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完全可以设计为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怎么样来度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怎么样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怎么样来比较二条线段的长短等)、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得到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锻炼。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又分为两种类型:可以移动的两条线段和不能移动的两条线段。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好有关的问题情景:(1)、比较两根游戏棒(或筷子、两个同学比身高等)的长短(这是两条移动的线段的比较,要点是必须重合一个端点,相信学生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2)、两人合作,每人任意画一条线段,比较所画的线段的长短(不能移动的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 );(3)、利用纵横视觉差加强比较线段长短(线段的长短不是很明显)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的教育,以规避一些因为视觉的偏差而造成的错误。

3、关于线段的中点,教材上对线段的中点作了如下的定义:点M把线段AB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并提出了线段中点的代数表达式:AM=BM=1/2AB。事实上,一条线段是有且只有一个中点,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认识到线段有中点,并能通过用刻度尺找出一条线段的中点就行了,不宜再作更深入的探讨,更不宜在课堂中随意地拓展到去论证线段中点唯一性,也不宜让学生去探讨用尺规求出线段的中点。所以,所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是让学生知道这一个点就是“中点”而不宜是“为什么这一个点是中点”,学生的课堂体验也就是直观承认(体验中点,并用刻度尺作出线段的中点)。

二、对于线段长短的比较的课堂设计

我认为,教师在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了教材才可以进行一节课的课堂设计,课堂设计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核心内容重点设计,这一节课的设计重点就是“比较线段的长短”。

2、力求使教学功能最大化。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都受益的,也是其它学科都必须承担的任务。

3、教学过程的自然流畅,包括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思维的习惯性等。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连贯的,而不能是一个个孤立的。

4、教学方法的选择。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但就教学方法而言,还是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当然,学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水平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发现学习也正逐步的被广大教师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

5、问题与情景的创设,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是让学生发现有问题并进而萌发出解决问题的较为强烈的欲望。而并不是简单地理解成为多几个“为什么”就行了。

因此,我认为在比较线段的长短这一节内容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这两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的“有意义接受”为宜;而“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教学方法却应该以“发现学习”为好。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对“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构思:

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的长度

发现学习:度量法

问题情景:

两人合作比较所画线段的长短

活动:连结两点画线段

线段的中点

发现学习:叠加法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探究版 篇3

1、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独立地给2件同类物体比较长短。

2、引导幼儿描述比较结果,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同种不同长度的铅笔、吸管、标记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视频

二、出示铅笔和吸管,引出课题。

问:这些铅笔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对了,这些纸条有的长有的短。哪根是最长的?哪根最短呢?

二.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长短。

1、学习两支铅笔、吸管比较长短。

这两支铅笔哪支长?哪支短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呢?(把两只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对齐)。

小结:原来比的时候,要把两根支铅笔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支长,哪支短了。

2、学习三支铅笔、吸管比较长短。

问:老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和吸管,哪它是短的还是长的呢?现在又该怎样比了呢?现在长的铅笔和短的铅笔发生变化了吗?长的变成了什么?短的又变成怎么样了?

小结:比的时候,仍然要把铅笔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支长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来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比较的物体不同,长短也不相同。

三、学习按长短排序

1、(出示排队标记),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标记?(排队标记)。怎样排呢?

小朋友想想哪支铅笔排应该排在最前面,哪支铅笔跟在它的后面,哪支排在最后面?

2、幼儿说,教师在黑板上操作,然后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3、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出操作结果。

四、完成书上的操作练习。说课稿

一、说活动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和铅笔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盒、铅笔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铅笔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活动中问题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吸管的长短。

难点:通过比较,能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

五、说教法、学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采用启发探索法、观察比较法与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活动中以多感官观察发现,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征以及用一端对齐比较吸管长短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感受比较的需要,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吸管,了解吸管的外形特征;其次,通过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点,并通过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其次,引导幼儿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强化比的方法;最后,将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分开展示,引导幼儿检查排序情况。

第一环节,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铅笔、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铅笔、吸管各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物体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铅笔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盒铅笔的认知。

第二环节,再次提供吸管盒铅笔,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中,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最后第四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比较长短》教学反思反思: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首先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的操作。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也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和范围让学生操作。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做习题的时候耽误了很长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延长太多,这是我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的地方。

体育《 小兔跳彩圈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在很多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采用游戏的方式活动,以达到教育目的,从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思考。而体育课本身就和游戏密切相连。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能在协助下轻松地双脚跳;能以愉快积极的情绪参加活动。

首先,本次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出愉快、轻松的特点,各环节之间自然过渡,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双脚跳跃的本领。其次,我觉得音乐的选择对于本次活动来说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音乐的选择及运用花了心思,在开场时“兔妈妈”带着“兔宝宝”一起蹦跳着入场,我用了一段听起来轻松又愉快的音乐。中间小兔子们跳彩圈时的音乐,我用的是一段能突出小兔跳跃的形象的音乐,这样为“小白兔”跳彩圈采摘蔬菜,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此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并且先观察后尝试。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丰富游戏情节,我为幼儿提供了与彩圈颜色一致的彩色纸板,引导幼儿看纸板跳进相同颜色的圈中。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变换纸板的颜色,让幼儿在游戏时能适当控制自已的动作,会看指挥进行游戏,加强了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活动中我积极配合幼儿,参与活动,融在幼儿当中,成为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最后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幼儿玩得十分开心。

本次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上肢运动,以及双脚同时向前跳和向上跳。在游戏情节的贯穿下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掘他们的表现技能和自我满足的情感需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幼儿动作不协调,不会双脚同时跳起或是不能同时落地,对于这些幼儿平时应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的动作得到发展。

小班健康《小手真干净》教学反思

为了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组织了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在活动开展前,我先和幼儿玩了手指游戏,以引起幼儿对小手的兴趣,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可以做很多事,但手上也有很多的细菌,所以我们饭前便后都要洗手,逐步引出儿歌《小手真干净》。我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幼儿非常的感兴趣:“拧开龙头冲冲手,(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擦肥皂)搓搓手心和手背,(搓手)换只小手再搓搓。(换手搓)冲冲冲,冲手心,(冲手)冲冲冲,冲手背(冲手)关上龙头甩三下,(抖抖手)擦干手心和手背,(擦毛巾)小手洗得真干净。”为了使孩子不弄湿袖子,我还在儿歌前加了句:卷袖子,卷袖子(挽袖子)。好多幼儿都能自觉的跟在后面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让表现好的幼儿到上面来示范洗手的方法。好多幼儿为了能让自己获得这样的机会,都坐的很端正。但由于前面只放了一个脸盆,洗到第三个幼儿时,有好多幼儿已失去了耐心。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探究版 篇4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二、新授与操练

1.问: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桌子的任意一条边,都是一条线段;我们数学书的任意一条边也都是一条线段;生活中许多直的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2.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量一量数学书上P14最上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

3.练习

①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一个是线段.

②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4.师: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

5.讲解画线段的方法:

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再在几厘米的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

6.练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练习四1,2)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2.操作性练习

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做.

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3.思考性练习

右面给出五个点,在两个点之间画线段.

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画了几条线段?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探究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材分析】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面积和体积的重要知识准备。教材在讲解认识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并通过让学生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使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从而得到线段的特征有哪些。

动手画线段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进一步巩固了线段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线段之前,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的长短,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要使他们对线段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所以教材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构建线段模型。

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并会画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难点: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各种弯的、直的物品若干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量法和画法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5页例6,拉紧一条线叫线段吗?

教师在讲台演示,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线照着操作,指名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感知什么是线段。

师:同学们知道线段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实际投影展示: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师:大家说得很好,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5页上的黑板边、课桌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吗?还有哪些东西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同桌互相交流)

小结:我们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度量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度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过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页做一做。

2.用卷尺量一量跳远距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线段的认识和画法

线段: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长度

上一篇:国家新法律法规汇总下一篇:酒驾的处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