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脚本创

2024-10-18

电视专题片脚本创(通用8篇)

电视专题片脚本创 篇1

现代农业第 期:

(出像)各位观众,欢迎收看本期的现代农业。今年以来,陈洋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发展高效农业“三个一”的目标任务,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亩两千”超额完成。通过订单推广种植的羊角椒、小米椒新品种,覆盖全镇12个村(居),面积近万亩,目前已实现亩纯效益5000元以上。

(配音)陈洋镇为带领百姓走上致富之路,他们大力推行拱棚韭茶、中棚棉套瓜、棚育花卉等种植方式,该镇目前已实施棚育栽培1550户。与此同时,该镇成功引进占地120亩的规模养猪场一个,建成百万元纯效益养牛场一个。总面积2000亩的七埠高效农业示范园目前规划已完成,投资主体已敲定,土地流转已基本到位,今冬明春将全面投入生产。当前陈洋镇正大力度推进羊角椒、小米椒等高效品种的推广、扩种,按照县委书记徐超的要求,将辣椒面积发展到4万亩的规模,形成鲜明的镇域特色。目前推进建设农业示范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重抓责任落实。

[同期声]【镇长】

【我镇已成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指挥部,由镇长任指挥,分管镇长任副指挥,抽调专人,组成班子,专门负责2000亩高效示范园的建设工作。从土地流转的扫尾到基础设施的配套,从建设任务的分解到建成时间的确定,从种植主体的敲定到分块承办负

责人的锁定,环环紧扣,责任到人,加快推进。确保11月份棚架搭建完成,12月中下旬全面投入生产。】

(配音)重抓发动引领。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让本地农民参与进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带动农民致富。该镇的2000亩示范园建设全部由本地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全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组织观摩,深化体验。通过大户的现身说法,群众的亲眼所见,效益的细算比较,任务的细化分解,把任务落实到村组,锁定到人头。干部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全民共参与。今年计划在七埠村发展本地农民种植大棚韭菜800亩以上,其余各村群众种植100亩以上,真正实现创办主体转变为群众,各项效益惠及到群众。

【同期声村民】

1、今年种了多少亩大棚。

2、种的什么。

3、效益怎么样】(配音)重抓配套保障。为了更好地地吸引群众入园,陈洋镇克服财政资金困难,多方筹措资金,科学规划园区,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实现沟渠田路配套,桥涵闸站完善,实现园区建设水平起步就领先。同时,突出强化服务,努力为园区投资主体提供土地流转、设施配套、生产指导、品牌建设、市场对接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全力推动设施农业的大发展。

(出片花)

(字幕:火红的事业热心的人)

(配音)薛峰琴是陈洋镇桃园村人,她和丈夫在2000年双双下

岗。2001年,薛峰琴开始探索羊角椒的种植技术,并在洋马、黄尖等镇承包土地进行种植。由于勤劳好学,科学种植,第一年就尝到了种辣椒的甜头,亩平均收入2500多元。于是,薛峰琴于2009年6月在县工商部门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射阳县峰琴辣椒专业合作社”,次年成功注册了“鹤湘”牌辣椒商标,并投入180万元新建保鲜库一座。目前合作社社员达550人,在本镇及周边乡镇设立辣椒收购点22个,2010年线椒和白米椒种植面积达12000亩,种植辣椒亩平均收入3000元以上。

【同期声薛峰琴】

【 我们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对新发展羊角椒种植的农户,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扶持,采取“五统一分”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药剂供应、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利润分红和社员分户种植”的运行格局,真正做到了民办、民营、民受益。】(配音)为了扩大羊角椒生产规模,培育高品质辣椒生产基地,2010年,陈洋镇出台了羊角椒种植扶持政策,鼓励群众扩大种植面积,明年全镇规划种植面积2万亩,目前已落实面积1.8万亩,确保三年实现4万亩规模。由于经济效益显著,产后服务有保障,周边的新坍、通洋、海河、阜余等乡镇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总面积1万以上。2011年,薛峰琴在本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内承包了300亩土地,从事大棚辣椒种植,镇政府给予了土地租金、“三通一平”等方面的政策扶持。12月底羊角椒示范园的大棚全部搭好,新品辣椒苗入园。

(出像)辣椒已成为薛峰琴一项火红的事业,在她的热心帮扶下,陈洋镇的辣椒生产普遍推开,“鹤湘”辣椒将成为陈洋镇高效农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好,感谢收看现代农业,咱们下期再见。

电视专题片脚本创 篇2

在近日举行的日本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CEATEC)上,日立展出的最引人注意的产品是一款人脸识别电视,这台电视最奇特处在于它可以在用户不看的时候自动关闭画面节约电能。

日立此次在CEATEC展示的原型等离子电视是内置了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以侦测出用户是否在凝视它,或者用户在走神看屏幕以外的其他地方,摄像头发现用户在看屏幕以外的其他地方,电视的节能模式被激活,屏幕就会切换到黑屏状态。

日立的人脸识别电视在节能环保上是相当有意义的。

河南豫剧文化专题片脚本 篇3

关键词:豫剧;发展历程;传承;创新

第一部分:以草台班子为例,展现豫剧文化在乡土之间的影响力;以梨园春悉尼演出为例,展现豫剧在世界的文化魅力。

画面1:

1.初春时节的天气,万象更新的田野。清晨的阳光普照大地,杨柳婆娑吐露出嫩芽

2.静悄悄的乡村里巷,四下无人,唯有微风吹过时,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

3.镜头顺着这声音寻去,停在村中央的广场,画面内顿时熙熙攘攘,在人群的正对过,一个简陋的舞台上,找到了这声音的来源

4.舞台中央一身官袍的男子四平八稳坐在老爷椅上,脸上抹着白“豆腐块儿”,惊堂木一拍,官帽长翅震颤,张嘴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人群立刻响起一片哄笑声。

解说:

农历二月间,中国北方农村正值初春时节,气候乍暖还寒,万象更新。久经农耕的中国人笃信“一年之计在于春”,凡事都想在春季有个好的开头。河南的一个村子新落成了新的小学教学楼,村民为庆祝此事,集资请豫剧草台班子唱七天大戏。今天头一场是豫剧《七品芝麻官》,也是村民们最爱看的一场戏,人群中有老有少,看的皆是目不转睛,各自从戏里找到最让自己享受的那部分。在这里,豫剧已不仅仅是一种地方曲目,它是一种传承,连接着中原人乡土文化意识的桥梁。

画面2:

1.海风扑面,涛声阵阵,夜幕下的悉尼歌剧院灯火辉煌,贝壳型的建筑犹如破浪而去的帆船

2.中国曲剧的声音回荡在悉尼,镜头切换至歌剧院大厅,舞台中央女子全身披挂,头戴金冠,背展披风,威风凛凛不让须眉

3.“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小香玉的唱腔慷锵有力,一双大眼顾盼生姿,手臂舞的虎虎生风,女豪杰风范淋漓尽现

4.观众席上坐满了来自澳洲的民众,第一次领略到豫剧魅力的他们,眼中带着好奇的神采,眼神从未离开过舞台片刻。

解说:

2006年9月,悉尼迎来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妙韵起神州,歌飞海外;奇葩开澳土,春满梨园”。中国河南《梨园春》豫剧节目组,走进了宛如白色风帆的悉尼歌劇院,东方文化的神秘和豫剧文化的浓墨重彩,让《梨园飞歌》戏曲交响音乐会一票难求。作为“中华文化澳洲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赴澳演出荟萃了我国多个主要剧种,而豫剧作为压轴戏,以其婉转清丽的唱腔、辗转腾挪的走位和大气华丽的造型而技惊四座,蜚声海外。在这里,豫剧是中国文化对外的一个窗口,是一种令海外华人热泪盈眶的故土记忆。

第二部分:探寻豫剧的发展历程,展现豫剧文化的丰厚底蕴。

画面1:

1.北宋皇城,夕阳下的古城遗址。画面次第流转至龙亭,开封府,相国寺

2.镜头特写清明上河图,拍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文段

3.切入市井喧闹画面,可用北宋历史资料片段或者水浒传片段。北宋东京城,勾栏瓦舍遍布,繁盛的商业区人声鼎沸,瓦舍中的勾栏热闹无比。

解说:

河南开封,因其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丰沃肥润的土壤,而成为中国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也造就了其七朝古都的历史地位,而豫剧就诞生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中。豫剧发源于开封绝非偶然。从其作为北宋都城的时代里,便可略窥一斑。

画面2:

1.清朝紫禁城,四大徽班进京献唱。民间会馆茶社,戏班子轮番上台表演

2.以“科班”戏曲教育为切入点,拍摄科班学习中的,学员入科,口传心授。

解说:

清代乾嘉年间,戏曲艺术极为繁盛,许多地方戏曲流派获得空前发展,同时也诞生了众多新的剧种,豫剧的主要派别——河南梆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豫剧诞生后不断发展壮大,名家辈出。

第三部分:划分豫剧发展不同时期的名家,展现出豫剧中星光熠熠。

画面1:

1.夕阳下的南京总统府,细雨中的中山陵,抗日战争中国军英勇作战

2.梅兰芳、常香玉、陈素真、赵义庭等艺术家在前线进行慰问,照片依次流转过画面,

中州戏曲研究社的成员旧照

解说:

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战时期,是豫剧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另一个高峰。1935年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将永乐戏院改建为豫声剧院,与陈素真、赵义庭等名角合作,编演了一批新剧目。

画面2:

1.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镜头拍摄中国戏曲研究院,切入毛泽东所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题词照片

解说: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了“改制、改人、改戏”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在这样的形势下,豫剧发展前景喜人,步入了豫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画面3:

1.切入唐喜成版《三哭殿》资料片,选取“但愿得靖边患狼烟扫平”片段,声音逐渐淡化,画面渐模糊。

解说:

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豫剧又迎来历史上最鼎盛时期,这是豫剧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画面4:

1.镜头拍摄河南省电视台第8号演播大厅,观众席座无虚位,老少咸集。

解说:

进入21世纪之后,正当豫剧的发展和市场极度低沉的时候,以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为主导的媒体,再度把豫剧推向了新的鼎盛时期,极大地带动了河南豫剧的发展,特别是对河南以外的地区了解豫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四部分:弘扬豫剧文化,彰显中原地区文化魅力。

画面:

1.一家老少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梨园春》节目

2.小朋友学习豫剧,身着豫剧服装,花脸长须,一手抚须,一脚前踏,摆足姿式

3.一位白人小伙,一手掐腰,一手前伸,练习剧目《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4.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着豫剧剧目。

解说:

电视专题片(西粉营)脚本 篇4

富民兴村谱新篇

——霸州市南孟镇西粉营村增加村级集体财富积累工作纪实

走向文明,走向富裕,是一方百姓的迫切愿望,——这更是村街“两委”班子肩负的神圣使命。正是肩负着这样的神圣使命,霸州市南孟镇西粉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在这一方热土上奋力探索,辛勤耕耘,谱写了富民兴村崭新的篇章。

西粉营村位于霸州市南孟镇西北部,毗邻106国道,地理、交通位置优越。全村耕地2420亩,391户,1729口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蔬菜种植业为主。几年来,该村把抓基层党建工作与发展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增加村级集体财富积累,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村街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推出片名

富民兴村谱新篇

——霸州市南孟镇西粉营村增加村级集体财富积累工作纪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已经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这一要求,归根到底,就是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在不断实践中,西粉营村“两委”班子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从村街各项事业发展的长远看,增加村级集体财富积累,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必须积极大胆地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西粉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星同期声:要带领群众致富,要给村街办实事,打井、接电、修公路、建学校,2 集体得投入,可是钱从哪里来?我们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了近几年村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努力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集体财富积累。

[字幕:瞄准市场,选准发展路子(字幕与解说同步)

西粉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该村不同阶段地种植西瓜、黄瓜、西葫、洋葱、西红柿等露地蔬菜。到了2000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农资价格的提高,单打独斗式的种植模式使收益受到影响,打击了村民种植蔬菜的热情。

为扭转这一局面,村“两委”班子进农贸市场、逛连锁超市,了解市场需求,发现了西粉营村蔬菜种植的两个问题:一是单打独斗“简单粗放式”种植模式导致 3 投入成本增加;二是蔬菜种植没有特色,品牌效应差、附加值低,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和对蔬菜质量的要求。

找准制约村街种植的“瓶颈”后,他们请来农业专家,为蔬菜种植出谋划策,确定了走规模经营,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路子,逐步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2010年,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800元。

[西粉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星同期声:村官不能白当,干就要干出个样儿来。我们靠着“经营村街”的发展理念,带着大伙儿共同致富,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集体也富裕了,两委班子干起事来“腰杆子”也直了。

[字幕:建立组织,壮大产业规模(字幕与解说同 步)

西粉营村“两委”与省、廊坊农科院联系,在2000年初组织成立了“种植协会”,定期邀请专家来村授课。村民们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成功地打开了销售市场,同北京、天津等地的特菜市场挂钩,形成了“订单农业”种植模式。

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后,村“两委”邀请有关部门对全村土地、水质、空气进行省级环评,注册成立了廊坊市第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西粉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7户,其中村委会以提供活动场地、注册的“绿玉田歌”牌商标等入社参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科技推广、信息交流于一体,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5 流通等服务。每年经营产生的利润,40%留作发展基金,60%分配给社员。

微微秋风起,累累硕果香。经过几年的努力,西粉营村增加村级集体财富积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该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2000亩,品种有韭菜、西红柿、黄瓜、西葫、美国西芹等,其中以无公害韭菜种植为主,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

[西粉营村干部同期声:我们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棚菜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我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还通过了全国环评认证并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场地挂钩”对口单位。2010年我们村蔬菜销售及加工等实现农业产值1000多万元。

[字幕:强化服务,打造名牌产品(字幕与解说同步)为支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村“两委”班子提供电教设备、学习场地,建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每逢周六、周日在讲堂内通过触摸屏与专家进行网上交流。

为确保产品优质安全,构建了基地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等“四统一”服务。

为增强无公害韭菜的高附加值,西粉营村注册了“绿玉田歌”牌商标,通过了河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达到国家无公害A级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基地通过了河北省环评认证,顺利打入了北京、天津、廊坊等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

农民持续增产增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街“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西粉营村大力发展村街社 会事业建设。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村街设施改造工程,硬化亮化了街道,建设了图书室、中心公园、健身广场,开办了科技大讲堂。

[西粉营村村民同期声: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我们发展棚菜种植产业,增加了我们老百姓的收入,我们兜儿里有钱了,村里的面貌也是一天一个样。

新型农民技能培训电视专题片脚本 篇5

新机制新农民新天地

——LS区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纪实

(1)

【画面】日益缩小的农田、拆迁中的农居、离乡进城的农民,火车站拥挤的人群,城市工地的绞手架。

【解说】据资料统计,我国务工农民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7.6%,在第三产业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占80%。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占1/3以上。

在LS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务工农民已经占到70以上。他们主要分布在环境卫生、特色农业、园林绿化、餐饮娱乐、旅游营运、物业管理、加工制造及建筑服务等行业。(本段出字幕,请依次敲入。)

【画面】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宣传材料、横幅,区领导现场办公场景。道路施工、园林绿化、茶场采茶等现场镜头。

【解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务工技能,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适应新的形势需要,LS区创新培育机制,突破技能培训的障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术素质,培育了一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使他们走上了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道路,为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出片名】新机制新农民新天地

(2)

【画面】一组城市建设的画面,一组生产建设的画面,一组特色农业生产的画面,大海、沙滩、山影、渔船,海浪追逐、海水拍岸。

【解说】在市场经济建设的洪流中,LS区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转眼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农村经济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传统作业方式迅速向新的产-http:///业、新的行业和新的工种转变。

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受到新的挑战,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民的迫切需要。

【采访】农民甲:LS区旅游业发展很快,农家宴前景很好,想开餐馆俺不会烧菜。农民乙:LS区特色农业有市场,像种茶、种灵芝,但俺没技术。

【画面】区委办公会议、区农村工作会议场面,新农村建设精神传达现场,《意见》特写镜头一组,学习镜头一组。

【解说】在新的形势下,LS区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构筑大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全面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农民的工作部署,以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动素质就业工程,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有效措施,加快了新农民队伍建设的速度。

【采访】分管区领导:新农民的培育是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作出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培育一批适应发展需要的新农民。新农民的培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建立了一个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成长的新机制。

【画面】劳动保障、农林、海洋、教育、工会、妇联等职能部门工作场地,街道办事处,创业大厦、孵化基地。工厂飞速运转的机器,穿梭的工作人员。

【解说】这个新机制就是大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它是全区各职能部门相互联动的新机制。在这个机制下,LS区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形成了集分类指导、严格培训、加强考核、强化监督、完善评估和指导就业一条龙服务的技能培训系统。这个系统如一个强大的孵化器,培训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是这个孵化器上的一个零部件,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为新农村的建设努力地孕育着新的活力。

【画面】物流运输车辆,金融押运车辆,公交车辆,路上行人的脚步,金融部门及其工作场景。

【解说】经费投入是润滑剂。区政府设立促进就业专项基金1100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由政府补贴从该专项资金中列支。根据劳动者的年龄和选择的培训专业内容类别,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和鉴定费用,70%-100%由政府负担。

【画面】街道成人教育中心、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学员学习的场面。

【解说】培训资源是发动机。区政府采取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引进培训机构等方式,认证16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形成了以区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以街道成人教育中心、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培训网络。

【画面】劳动保障、监察、财政、审计等部

门,工作指南,人员办公场景。

【解说】培训规划是方向盘。区政府建立了考核、监督、评估三大机制。由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培训的指导、组织、检查和考核工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由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培训经费的管理和拨付工作的监督检查,明确培训补贴投入的方向;由劳动保障部门对培训资质和培训成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结果真实可靠。

画面】企业厂房、机器运转,茶场、设备、制作现场,工作情景。

【解说】职业技能是驱动器。区政府确保培训机构准入环节,制定严格的资格与信誉标准,严格考核,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更新机制,建立起一批劳动力培训骨干专业和名牌培训机构,为农民输送专业技术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技能培训支撑,提供了无限的力量之源。

在各个环节的协调下,这台强有力的孵化器高效运转,消除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整合了农村有限的培训资源,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培训的积极性,初步建立了信息畅通、竞争有序的培训市场。

【采访】保障部门领导:经过整合后的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的力量源泉。

(3)

【画面】工厂企业、农田、茶场,农业旅游项目、农家旅馆、农家饭店,樱桃园、仙桃园、花卉基地,节庆活动、会展活动,人群。

【解说】新的机制如一剂催化剂,为农村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整个农村如饮甘霖新,勃发出新的活力,迎来了新的春天。新的机制要求培训机构针对地区发展的实际,探索新农村发展的新平台。

LS区旅游资源开发迅速,围绕旅游衍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农业旅游项目、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农村导游竞相登台,需要新的经营理念和技能。

LS区特色农业生机勃发,风光多情的樱桃园、春色宜人的仙桃园、四季长青的花卉基地、风情浓郁的LS区茶场,需要行家里装点浪漫的生活情调。

LS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发展枝繁叶茂,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会展活动好戏连台,第二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需要大批城市管理服务人员。

这些,才是LS区机遇,才是培训工作的着力点。培训机构以此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依托产业发展结构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画面】培训现场,村庄建设、城市建设的新场景、新气象。

【解说】在新的机制下,培训工作红火开展。在培训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级别、不同时期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格局,加强了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剩余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农家宴厨师、“农家旅馆”服务员、茶艺表演员、面点师、炒茶工,为日益兴旺的休闲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的风采;培训了一批“4050”大龄人员,实施就业培训援助工程,使他们走上了新的岗位;培训了一批有创业潜力的人员,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支持,让他们掌握创业技巧,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解说】一批遵纪守法、富有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新农民在LS区产生,开辟了LS区新农村的新风尚。

【采访】农民丙:我通过培训掌握了茶艺表演技术,有了自己的从业本领。农民丁:创业培训让我学会了经营,还找到了一个好项目,现在自己打拼,有了自己的店面。

【解说】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民走进了城市,为部分企事业单位拓展新的空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采访】花乡园林公司负责人:我们在园林绿化工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与70名学员签订了用工培训协议,学员培训考试合格后到公司就业。我找到了一批有技术的务工人员,解决公司用人的难题。

【采访】青岛汽车东站负责人:我们车站需要大量物业管理人员,现在有40余名大龄妇女接受物业管理培训,等车站投入使用,管理人员即可上岗,既解决了车站物业管理的问题,又解决了大龄人员的上岗问题。

【解说】新的力量有如泉水喷涌,有如春笋拔节,有如春花璀璨,推动着城市发展迈向新的起点,为新农村的建设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4)

【画面】流动的人群,涌挤的人群,车站,车轮,走进农田、走进办公室的脚步,太阳升起,红旗招展。

【解说】据统计,2005年,LS区用于农民转移培训补贴支出180.94万元,通过技能鉴定者达3155人,转移就业劳动力6611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713元,同比增长24.7%。(本段出字幕,请依次敲入。)

【解说】新的机制培育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城市化,将人口压力传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大幕,LS区农村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专题片脚本 篇6

——林甸县第四中学事迹材料

绵绵黑土、汩汩清泉,在黑龙江这片沃土上有这样一座城市——中国北方绿色温泉城,在温泉城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她与温泉城血肉相连,见证着温泉城的日渐繁荣,她与温泉城难舍难分,与时俱进,用知识哺育着无数泉城儿女。这里菁菁校园,人才辈出。这里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这里有凝重的人文关怀;这里敦品励学,这里俟实扬华。这是一盏点燃求知心灵的明灯,这是一座走向成才之路的金桥。她就是历经三十载春秋、风华正茂的林甸县第四中学。

似水流逝的岁月,见证着她铸就的无数荣耀,而今,她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正向龙江名校这个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

林甸四中,创建于1979年。成立初期,条件极为艰苦,只有几间低矮的平房,几样简单的设施和为数不多的老师,怀抱着发展林甸教育的崇高使命,他们呕心沥血,用知识哺育了一代代泉城。历届四中人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承前启后,不断发展、壮大着林甸四中的事业。2002年,林甸县第三小学并入四中,发展成为林甸县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林甸县第五小学并入,到目前为止,林甸四中已成为我县最大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370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1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1个,在校生3000余人,教职工191人。为了四中的光荣与梦想,有多少人把自己满腔激情和热血化作一支饱含深情的画笔,拖云带水, 在浓与淡、深与浅之间弄上条条的绿,簇簇的蓝。他们靠一双妙手绘四中锦绣,望一双慧眼成四中光荣。使得今日的四中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成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2008年以来,在校长刘丽波的带领下,领导班子狠抓政治、理论学习,深入课堂调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朝着专家型、学者型、管理型的方向努力。现有五名校级领导干部,全都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四名具备高级职称,他们精诚团结,廉洁自律,专业过硬,谙于管理,不断吸收新经验,接受新理念,为学校管理的上档进位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坚持“人本管理、阳光治校”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决策、执行、反馈系统。校内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机构和工会、共青团、大队部等群团组织,共同组成学校的指挥系统,通过每周一次的班子会总结、研究和部署学校的各项工作。为确保各项管理有序高效进行,依据具体的工作实际,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充分调动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对各处组实行目标管理。

领导班子锐意进取,团结一心,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人本管理、发展个性、创造特色、打造品牌” 的办学理念,坚持四个统一:一是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相统一,二是全面育人与个性张扬相统一,三是学校教育与终身奠基相统一,四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统一。

理念为纲,纲举目张。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以昂扬的风貌,汇入百舸争流的大潮,扎实推进名师工程、质量工程、文化工程和教学设施现代化工程,大力提倡:为师为范、求真求实的教风,勤思善问、励志进取的学风,从而形成了学习环境宽松、教育质量大幅提高的良好局面。2011年10月份,学校通过省规范化合格学校验收。三年来,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国家青少年德育基地;黑龙江省“农村教师进名校”培训基地;东北师大教育实习基地校。先后获得殊荣: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大庆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大庆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大庆市实验教学和双基巩固提高先进单位;大庆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大庆市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大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及先进单位;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林甸县群众最满意学校,学校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

各级各类荣誉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荣誉如同一部部无声电影,记录着四中坚定有力的前进步伐;如同一幅幅流动画面,饱含着教师孜孜不倦的诲人情怀。

在四中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2009年5月12日,我校代表大庆市进行了纪念汶川“5.12”特大地震一周年大型紧急疏散演练,大庆市副市长付淑兰同志亲临现场并做了重要发言。

休说年来蹉跎事,喜看旧貌换新颜。而今,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奋斗下,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2009年建成省内一流的化学物理实验室,2010年,中学部27个班级实现班班通,小学部24个班级全部使用多媒体,2012年实现小学部班班通,51个班级全部配置实物展台,新建一个校园闭路电视台,在硬件建设上已处于林甸县领先地位,步入大庆市先进校行列。

为了给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提出了“着力建设一高(师德高尚)、二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位学生)、三强(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力强)的教师群体”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确立了“阳光、博学、爱生、敬业”的八字培养方针,倡导教师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举办报告会、教学观摩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评比、外出参观学习、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等,在不断增强教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同时,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师”。学校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先后组织和参与林甸县教育局的教育管理年活动,以“我爱我岗、我行我德”“爱岗敬业铸师魂”等为主题师德演讲比赛,以“三项整治”为核心的行风建设活动。同时制定了《林甸四中师德考核方案》,将师德评定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学校还聘任了51名校外师德师风监督员,每学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的评议会,面向全体家长进行两次师德调查问卷,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监督机制。通过师德师风的建设,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把所有的日子串成事业的链条,将浑身的血液化作育人的甘霖。据统计,近年来教职工共有1000余人次为贫困学生、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10余万元。学校在行风评议活动中,家长满意率均达到100%。据统计,近年来荣获师德模范多达42人次,师德先进100余人次。

学校实施名师带动工程。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外出学习等多种渠道和措施,为名师的成长成熟提供机遇和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专任教师165人,已有高级教师32人。他们中有省骨干校长1人,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46人,县学科带头人21人。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现有本科学历 126人,专科学历45人,学历达标率 100%。

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勉励他们“一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出成果,八年成骨干”。借助校内名特教师,开展讲座。实施“师徒结对”工程,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管理,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竞赛,让广大青年教师在学习、实践和竞争中健康迅速地成长。近年来,他们中已有24人次获省市教育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有46人成为市、县级骨干教师。“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教师的迅速成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终生学习,对于教师尤为重要。林甸四中早已不再局限于校内及大庆市内的自我培训,因为领导清醒地意识到闭门造车总有一天会成为井底之蛙。我校积极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姻,2007年,东北师大专门在我校开设了研究生课程班,有101名教师参加了学习,三年里,东北师大的教授利用寒暑假到我校面授、座谈,使我校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已有71名教师获得了研究生课程班的结业证,四人考取东北师大硕士生,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几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纳源头活水,按计划、分批次将各科教师送到上海、长春、哈尔滨等地,让教师们亲耳聆听著名专家的宝贵经验,亲身感受名家大师的教学魅力。学习结束后,每一位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要求写出外出学习汇报、准备一堂汇报课,向全体教师传达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展示最新教育教学方法。

一人学习,大家受惠,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全体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外出学习,是最好的充电;外出学习,是最好的奖励。

这一切让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教师成为学习化社会中的终身学习者,课堂教学的积极实践者,教学材料的主动研究者,教学过程的严肃反思者;学生成长过程的帮助者,知识构建的引导者。教师们以素质教育为己任,积极推行新课标,自觉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强化集体备课—跟踪教学—注重反思—再度实践的教研过程。以“临床诊断”来深入教学过程,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原因,来“医治病症”。以案例教学来修炼教学实践,展示师生间的典型行为。以集体备课来体现集体参与、互动合作,达到共同进步和成长。以反思总结来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的、共性的、突出的问题。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专业理论的加深。构建了全员化、全程化、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他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朝阳与他们同行,夜色伴他们回家。在课堂上,他们以人为本、精心施教,追求高效率的教学效果,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余时间,他们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童心未泯地与孩子们游戏、谈心:他们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他们频频亮像、屡屡获奖。辛勤的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专家、家长、学生的肯定。在软件建设上,无疑更是林甸教育行列的佼佼者。

先进的硬件设施、过硬的师资力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使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学校生源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学生慕名而来。几年来,学生人数始终保持在2000人左右,09年达到3233人,10年已经达到3347人,充分显示出学校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德润人心,文化天下”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要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学校有一支宏大的德育队伍,形成了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学生干部”为主线的德育管理网络和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线的德育环境网络。学校确立了德育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生动和谐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远大的抱负、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热爱生活的态度和求索向上的精神,使之成为会学习、会做人、会发展、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建设人才。

学校坚持以“礼仪养成教育”为载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分年级分步骤实施文明习惯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人格教育。开展 征文、演讲。认真组织一年一度的军训;通过开展周一升旗仪式、国旗、国徽、国歌专题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利用校会、周总结、进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引导。聘请法制副校长,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及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办好校园广播、宏扬正气,组织“校园志愿者”活动,坚持“纪律示范班”、“卫生示范班”的评选,组建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挥三结合立体德育的效应。开展向灾区、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几年来,共捐书籍5000余册,钱15万多元,衣物465件

“蓬生麻中自然直,向阳花木易为春”,学校持久的德育工作,和谐的德育环境,犹如春风化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多年来,学校师生呈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德育工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先后有168名学生被评为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看,每日那整齐的进楼队伍就是学生礼仪教育的缩影,每日家长那赞叹的目光就是对学校育人成果最大的赞誉。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就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生命力。学校将科研定位为提升学校品牌、提高未来竞争力的战略地位。学校委派专人组织实施科研工作,从办学模式这个宏观层面和学科优化这个微观层面上同时进行探索。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发挥师资上的优势,我校开展了以教学为主体的个体科研,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确立对学生学习方法研讨的研究课题,每年都要撰写有价值的经验论文论文1-2篇。一年来,全校教师能主动适应并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有95%的教师参与研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教学改革实验。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科研兴校已初显成效,参加了进修校科研举办的科学研究课程培训,自主编写了《诗文雅韵》、《语文方阵》、《多彩物化生》、《趣味数学》、《英语广角》系列校本教材,印发了《学科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等系列校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在十一五课题研究中,有20多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不同层次奖励。学校新的网站已经建成,正等待省信息中心的批复后正式运行。未来网站的运行一定会使我校的教育科研迈上了全新的平台。

“杨柳春风青满树,一花引来万花开”。深入持久的教科研,犹如源头活水,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2篇,有28节优质课获全国和省市级竞赛奖,并有多名名师应邀到县内兄弟学校授课讲学、送教下乡。全体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铁屋,在民主、和谐、清新的空气中学习、思考和创造,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创新,科技才会成为生产力;只有创造性思维,才会有个性。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彰显自己的个性。“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走进四中,你会处处感受到充满生机活力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在校内,每年的校园艺术节就是精神大餐、成长平台,让高雅艺术播洒校园,滋润心田;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提高每一个学生身体素质,更矫健地迈向未来„„组建“合唱队”、“美术兴趣小组”、“体育特长生培训”,开展“书画展”、“歌咏比赛”、“大型节目汇演”,“案例现场教育”,小制作等活动,在校外,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社会课堂,参与各类社区活动,聘请各界人士(感恩教育、家长课堂等)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为学生成长提供可能多的社会舞台和丰富的精神食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三十周年校庆暨第九届校园艺术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陶冶了学生高雅志趣与儒雅品德。发挥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体验和感悟道德境界。让校园浸润书香,让学生与健康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同行,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花草都能育人,在美的氛围中培养真诚、和谐与善良。“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学校在林甸县中小学运动会上屡屡获奖,校合唱队多次代表教育系统参加县里的大型演出。数百人在国内中小学生书画展上获奖。

寿阳专题片脚本 篇7

——寿阳县语言文字工作纪实

〘说明〙以寿阳主要景观图片为背景,动画飞入标题文字 并配适当背景音乐。

〖解说词〗从省城太原沿国道307线向东,翻过高耸的罕山,便有一座美丽的小城,这就是三晋明珠——寿阳县。

寿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有崇尚文化,重视耕织的优良传统。民风淳朴而敦厚,乡人谦和而知礼。历代文人雅士尽现,县内英雄豪杰辈出。寿阳平舒人祁寯藻,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一生侍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皇帝,曾为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授读,被人称为“四朝文臣”、“三代帝师”。

刘胡兰式的革命烈士尹灵芝,以16岁的年轻生命,面对敌人的铡刀,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穿过60多年的岁月,依然感动和鼓舞着今天的人们。

改革开放以来,寿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寿阳县委、政府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文化名县”四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全市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四年优秀,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十四位,进入全国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县行列。

发展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工作对提高市民的精神境界,提升城市的品味,打造“开放寿阳、魅力寿阳”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工作得到了寿阳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字幕】

一、政府重视是关键 机构健全是基础 〖解说词〗 2008年4月,寿阳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政府副县长侯成元任主任,公安局、县委办、政府办、教育局、人事局等部门的领导任副主任,财政、城建、交通、广电、城管等18个部门成为成员单位。同时成立了语委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县语委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县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初步形成了统筹规划、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单位、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语言文字工作。从而使我县语言文字工作做到了有机构、有组织、有领导、有落实,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使这一工作逐步趋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县委宣传部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语言文字工作和全县的各项精神文化活动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县人大、县政协也下发了相关的文件,并把语言文字规范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的语言文字工作,安排部署下一年的语言文字工作。

【字幕】

二、宣传造势是前提 系列活动是载体

〖解说词〗为了使社会各界都能了解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意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县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宣传造势工作。

每一年的“推普周”之前,县语委都要下发文件,详细安排部署当年的推普周活动。各单位、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进行征文、演讲比赛等各具特色的活动。

学校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教师学生作为宣传语言文字的重要力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啄木鸟行动,手抄报,书法比赛等等,形式多样,师生喜闻乐见。师生在活动中感受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也增进了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多年来,教育局把“三字、一话”即一手规范美观的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严格考核、年复一年、常抓不懈。使广大教师的写规范字水平和说普通话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从2003年起,我们根据上级统一要求,对全县教师进行普通话等级测试,达标率为98%,做到了全部持证上岗。

我县在县城主要街道,行人密集的闹市区设立永久性的宣传标语牌,使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都感受到了推广普通话的浓厚氛围,自觉地融入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行列里来。

寿阳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标语、寿阳报开辟专栏,利用媒体的强大力量,介绍报道我县.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宣传国家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普及普通话、规范字的相关知识,使这一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字幕】

三、制度建设是保证 注重落实是根本

〖解说词〗要想把推普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必由之路,我县县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各单位都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制度。要求把普通话作为会议用语、公务用语和工作用语;要求各部门对公文严格核对,避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现象。对单位印章、标语牌、指示牌、电子屏幕等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因工作疏忽而造成问题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县语委、县人事局、县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公务员不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和测试不达标者不得评优、晋级、晋职。县教育局要求各校把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教师聘任、考核、评优、选先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学校、示范性学校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学校听评课活动、教学能手评选、学生作业和教师教案检查评比中,把“说普通话、用规范字”作为一项基础指标来要求。

寿阳电视台制定《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新闻评审办法》和《播音和稿件用字检查办法》等相关制度,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全体职工业务学习,把语言文字知识作为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对播音员、主持人、广告设计制作人员、编辑、记者、中文字幕操作人员的普通话、文字规范化进行培训。新闻节目、其他专题节目、自办节目都实行三级审稿制度,并强化过程管理,对文稿的用语用字问题、播音中的差错、以及屏幕用字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公共服务行业是语言文字工作的窗口单位,是日常语言交流较为频繁的场所,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县把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与提高单位服务质量,提升行业形象,提高职工素质,打造行业品牌相结合,打开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人民医院建立了病历书写规范化制度和审核制度,把医疗文书规范化作为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个个说好普通话,处处使用规范字”的良好风气。

政务大厅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服务至上”的原则,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大厅服务的一项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博大酒店作为我县接待外来宾客的重要窗口,非常重视员工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严格要求前台接待员、楼层服务员以及其他部位的服务人员都要把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对各类指示牌、标语牌、公文的用字进行严格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而使酒店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酒店形象不断提升,为塑造开放寿阳、文明寿阳的良好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宇商厦是我县最大、最具现代化色彩的休闲购物场所。商厦把标准化、现代化、示范化作为管理理念,力争实现衔接大都市,寿川创一流的的目标。不论在店面装潢、陈列,还是服务流程和服务用语方面,都向都市大型商场看齐,要求员工把普通话作为服务用语,店面用字必须严格使用规范汉字。并制定了检查监督制度,一经发现,立即指出、纠正,并记录在案。对屡犯者给予一定的处罚。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商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档次。

【字幕】

四、检查指导是促进 培训测试是推动 县语委成立以来,语委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印发各类规划、通知等文件,对全县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政策和方向性的指导。几年来,我们印发了《寿阳县语言文字五年规划》,推普工作计划,推普周活动计划等近50个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对全县的语言文字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语委的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到全县的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窗口行业等单位,检查指导语言文字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提出指导整改意见从而使全县的语言文字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思路不断有所推进。几年来,语委办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寿阳的许多单位,经常的交流和往来,许多单位的工作人员、领导都和语委办的工作人员成了好朋友,感情增进了,工作也就能顺利的开展。

县语委办还多次和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对县城各街道的公益广告、标志牌、标语牌、指示牌、名称牌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大大提高了街头用字的规范程度。

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工作,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学校作为推普的辐射示范基地,经过多年来的培训测试,的教师达到了持证上岗,的教师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普通话从娃娃抓起落到了实处,广大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已蔚然成风、毫无障碍。

近年来,县语委把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作为重点。积极组织动员相关人员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语委办工作人员深入各单位、各部门进行上门的培训和指导,并积极组织测试工作,到目前已有 人参加了培训测试,使各单位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寿阳在腾飞,寿阳在跨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创造着越来越好的基础条件;语言文字工作也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光添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未来我们将以奉献社会、立足长远、夯实基础、创新机制为理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使我县的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创造新的成绩,不断跨上新的高度。

村部建设专题片脚本 篇8

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历程

【解说】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俗称村部建设是我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服务人民的重要措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从建国初期到目前,也一直未曾放松过。

从上世纪末期到现在就经历几个大的阶段。1999到2003年,因村级集体经济消赤减债,大多将村部进行了变卖,村级服务场所的拥有度也降到了历史上较低的水平,甚至,农村党员们在一起开个生活会也要在党员家里轮流召开。无意中给党的形象和基层政权建设造成了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税的减免和“粮补”、“直补”的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的恢复性发展等。村支两委服务职能的逐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对村级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省委审时度势,决定从2007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村级阵地建设。2007—2008年,全区新建村部30个,每个90平方米,上级拨款每个5万元;2009—2011年,全区新建村部100个,每个90平方米,上级拨款每个6万元。然而,对于当时下辖610个村(社区)的鼎城区来说,130个村的建设规模和每村90平米的建筑面积,只是部分满足了需求,与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同期声一】支书甲:我们村的村部条件当年还较好,就把机会让给了其他更需要的村。但是现在合村后,村子大了,党员多了,开个党员会都坐不下了。

【同期声二】支书乙:这就是XXX建的村部,现在来说,还是小哒,就一个会议室,两间办公室。而今村里党建工作、新农保、计划生育等等,服务职能又多,来得几个群众,站都站不下。【转场】

2016年,伴随着新一轮合村并乡工作的启动,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国开行湖南分行联合下发《关于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拟在五年时间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国开行湖南分行贷款、投融公司(城投)承建的方式进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2016年11月30日,区委组织部向区委常委会汇报了关于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关意见,区委常委会要求区委组织部拿出具体建设方案。2017年,全区新建、改建、扩建村(居)服务平台255个,建筑面积为300—500平方米,共投资1.25亿。

2017年3月23日,区委组织部再次向区委常委会汇报了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进展情况,商议了《鼎城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卫民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少贤任副组长的鼎城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区21个乡镇及农林场平台、255个村级平台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确立了10月份进行项目建设验收的目标。

按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平台办”和各有关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召开协调会,下村调查,拟定规范,确立原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向全区下发了《鼎城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鼎城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指导规范》、《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工程委托建设管理协议书》等,按照“区委总揽、乡镇主导、部门配合、整体推进”的总体原则,“标识统一、流程规范、满足功能”的总体要求。全面迅速启动全区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各项工作随之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

【字幕】连续单条字幕 快速的 6月7日下午,鼎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全区各乡镇(场)、街道主要负责人、组织委员、部分村支书,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一百余人,赴桃江、汉寿两县考察学习。

6月20日下午,平台办在草坪镇召开建设现场推进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卫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少贤参加了本次现场会。

6月27日上午,鼎城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尹国平到石板滩镇,督导检查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

7月19日,区委常委会就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意见进行了商议。

7月14日,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运华深入十美堂镇秧田村调研基层党建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8月4日,鼎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少贤到镇德桥镇、石公桥镇、周家店镇,实地调研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字幕完,解说】8月8日,区委书记杨易在谢家铺镇主持召开了全区党建阵地建设推进会,对全区255个村级平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杨易强调,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就是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就是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抢速度、保质量、不欠帐,一级一级抓好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威信、树立基层干部形象;要保持清醒头脑,扎实完成区委下达的工作任务。

【动画演示有解说】

截止8月30日,全区255个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已完成一层楼板以上建设的186个村(居)。3个村(居)已完工,6个村(居)已基本完成,39个村(居)已封顶。【转场】

【一组高调画面,阳光下的漂亮的村居大楼,比如朝阳照耀下杨辉公园旁的迎宾社区等】

展望未来,村(居)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后,区委组织部将整合农业林业、卫生计生、民政救助、劳动保障、邮政电信、文化体育等多部门的资源,坚持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的原则,推行一室多能、一室多用,形成了具有鼎城特色的“七室一厅两中心”功能布局,即:农技推广室、卫生计生室、电子商务室、村(居)民议事室、智慧党建工作室、图书阅览室、档案室,服务大厅,视频会议中心和综治中心,确保资源节约、功能完备。

【同期声三】村民一(一群村民在图书室看书,找一个采访,年轻一点):我经常到这里来看书,查资料,现在条件好大,来的人也多,还可以和大家交流

【同期声四】村民二(到十美堂曹医生那里采访,直拍中景和特写,不拍大景,体现村级卫生室),有些小感冒之类的,在这里就可以解决,不用跑到乡里卫生院可,比较方便。

新的村部将是信息化的村部,将把“互联网+”融合到各个服务环节,重点建成党务、政务、商务“三务合一”的综合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上一篇:知人善任历史小典故下一篇:医院院感2月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