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

2024-07-17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共7篇)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 篇1

摘要:伴随媒体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 电视节目类别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其中专题节目制作播出具有较大比例。因此笔者就电视专题节目的编辑制作特征展开探讨, 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 对提升专题节目编辑制作水平, 体现核心宣传价值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编辑

1 电视专题节目灵活性编辑制作特点

电视专题节目形式丰富, 从题材层面来讲包含经济、法制专题、社会、军事、少儿、农业、影视剧与文艺专题等, 而体裁则包含实事、人物、纪实与叙事专题等。基于其丰富的节目类型令文体特性更加丰富, 因此在制作编辑工程中应首先充满灵活性特点, 其代表了电视专题制作节目的良好生命力, 是其丰富节目源泉。电视专题节目具有复杂的结构形式特征, 其骨架倘若构建的良好便会令节目体现妙趣横生之感, 因此在编辑制作阶段中应秉承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科学原则, 同时应做到蓄势待发, 进行伏笔的良好埋设, 进而通过悬念达到良好的引人入胜效果。基于电视专题节目的广泛内容特征, 对于其内容的表达与选取灵活多样, 可涉及国家大事或平民小事, 在编辑制作阶段中应秉承复杂不繁琐的原则, 确保事件的充足性, 同时不应有所雷同, 应在良好的朴实效果中体现一定高度与新意, 令专题节目依从观众、贴近观众, 提升服务舆论效果, 令观众境界思想全面提升, 进而高标准实现电视专题节目的制播创作。电视专题节目具有多样性构成要素, 一般来讲包含人物访谈、串联词、主持人、观众、旁白等要素, 对要素的表达应由不同侧面与角度进行主题深化。要想使电视节目真正的打动观众, 便应在突出事件与人物的基础上进行上述要素的综合调动, 对其展开陪衬与烘托, 由多视角进行事件产生、高潮、发展与结局等过程的反映, 进而令受众明确清楚事件的原委, 进而充分体现媒体新闻的现实特征。选取专题节目的镜头应做到精益求精, 这是由于镜头表达令观众对节目产生了第一印象, 因此应确保镜头类型丰富, 例如可科学运用拉、移、推、摇镜头及近景、远景、特写与中景镜头等, 进而通过复杂交错的镜头画面使用令节目质量与效果体现艺术的完美造诣。对于节目内容的展现表达应确保画面周全, 体现作者核心意图, 令广大受众体味真实的情景事件感受。另外关键镜头应做到精益求精, 分清主次, 应确保深化主题, 体现电视专题节目灵魂。对于人物访谈类专题电视节目应确保编辑制作的精彩性, 对于人物与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主题需求, 可进行主题的扩展、补充、强调与深化, 也可实施就事论事的访谈, 做到有主有次, 集思广益, 不应拘泥于单一的节目形式, 而应围绕主题, 营造多样丰富灵活的节目编制效果。

2 电视专题节目限制性制作编辑特点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编辑的固有限制性是其实践操作的科学纲领, 同时也是节目创作的途径与方向, 其新闻性影响了创作角度固有的限制性。首先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编辑应科学遵守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新闻限制性原则, 具体的新闻事实具有多侧面性, 因此我们应客观准确的进行事实反映, 有效避免编辑主观态度对新闻事实不良的歪曲理解。同时电视专题节目的地点、事件、时间、人物与起因应全面真实, 介绍背景资料应真实客观, 描写事件具体情节、人物语言、运用数字及介绍人物思想变化、心理活动、感情动态应做到客观真实。同时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编辑应科学体现人民与党组织立场, 尊重真理与事实, 树立正确的编辑创作新闻观, 进而确保电视专题节目创作的客观公正, 真实有效。要想成功创作出专题类电视节目, 还应科学应用唯物主义辩证方法与观点, 树立分析、认识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科学新闻角度, 展现与挖掘新闻客观事实, 进而鲜明准确的体现隐含在事件背后的科学新闻价值。对于新闻角度的选择应做到各类关系的正确处理, 即客观事实客体与主体关系、本质与现象关系。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编辑不应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应良好杜绝绝对化与片面化的操作, 进而营造良好的电视节目制播效果。

3 电视专题节目现代化编辑制作特点

近年来, 电视专题节目编辑制作手段飞速发展, 以往主体采用的编辑机对编模式具有较低的工作效率, 主体形式相对简单, 没有体现生动传神的特技效果, 而展示动画更成为一种奢侈。新时期,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编数字化计算机制作系统广泛应用在制作电视节目实践中, 各类编辑软件与非编板卡技术全面成熟, 可创作出策划编辑人员想到的多重丰富特技程序。就此, 大众对电视专题节目的编辑制作标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制作人员则不仅需要其掌握良好的节目制作规律, 同时还应学习丰富的计算机实践技术, 学会熟练应用节目编辑制作软件, 令音频、视频、特技与字幕良好的融为一体, 位于同一时间线之上科学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制作目标, 良好兼顾解说、图像、字幕、动画、音乐、图表内容的科学统筹编制安排, 同时还应提前创作出切实可行的电视专题节目制作方案, 进而循序渐进的逐步实施, 营造良好的现代化编辑制作效果。

4结语

总之, 基于电视专题节目的灵活性、限制性、现代化制作编辑特点, 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创作策略, 秉承人性化、客观性、实事求是原则, 体现节目多元化、丰富性、数字化内涵, 才能真正提升节目制作编辑水平, 营造良好的制播效果, 并令其真正吸引受众, 满足其丰富信息获取需求。

参考文献

[1]董伟.电视专题节目采编浅谈.华章, 2011 (3) .

[2]肖青.电视专题节目中悬念的设置和运用.决策与信息, 2011 (5) .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 篇2

发布时间:2012-2-15 15:40:39

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

你们的信收到了。读着信,我又回想起去年除夕在五龙村同乡亲们一起喜迎新年的情景。从信中得知,五龙村一年来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乡亲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感到非常欣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当年在你们这里召开的古田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希望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大力发扬古田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带领乡亲们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致富步伐,努力把五龙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我去年看望过的革命烈属张唐妹老人,她家人也给我写了信。信里饱含着老区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读后令我十分感动。知道老人身体硬朗,家里办的“农家乐”更加红火,我真为他们高兴。近来南方天气比较冷,请转告张唐妹老人的家人,要照顾好老人身体。

再过几天就是兔年春节了,我在北京提前给全村乡亲们拜年,祝大家生活年年好、节节高!

胡锦涛

2011年1月28日

【解说:东方风来迎盛世,山水有幸记深情。2011年1月28日,对于上杭老区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在这天,胡锦涛总书记为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写来了重要回信,嘱托大家要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让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2月2日,省委书记孙春兰专程到我县古田镇五龙村传达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希望我县人民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推动老区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老区苏区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4月15日,刚到福建履新不久的省长苏树林深入我县,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把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建设好、发展好。

这是激情的号角,这是欢乐的鼓点。一年来,上杭老区人民牢记嘱托,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谱写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推出片头

牢记嘱托 跨越发展

——上杭县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

【解说:春风化雨润心田,不负重托促发展。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上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喜事多、大事多。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胡锦涛总书记来闽来杭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认真打好“五大战役”,着力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县域城市、民生四大体系,扎实推进生态型工贸强县建设,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县十二次党代会、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十一届政协一次会议相继胜利召开,顺利完成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并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妥了一批难事,办好了一批好事,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实现了大的突破、大的提升和大的跨越。

【字幕】2011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6、5亿元,增长13、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8、67亿元,增长28、9%;城乡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7176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在2010年GDP、规模工业产值、工业园区产值、建筑业产值相继突破百亿大关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铜产业产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紫金本土项目产值、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均突破百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先后获得了“中国建筑之乡”等十一个国家级荣誉和品牌。

【字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中国建筑之乡、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中国黄金十强县(市)、槐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闽西南黑兔(通贤乌兔)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古田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步云乡国家级生态乡镇、五龙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镇旅游示范点等国家级品牌和荣誉。

与2006年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等7项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5项指标实现翻两番以上。全县经济总量从全市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小标题:产业发展气势如虹

2011年12月31日,在经历26个月的奋战,作为龙岩市建国以来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阳极铜出炉时刻,实现了成功试产。而作为其配套项目的瓮福紫金磷化工项目也是龙岩市11个特大项目之一,总投资16.3亿元,可年产10万吨净化磷酸、20万吨磷铵等,目前正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海西最大的磷化工基地。正是20万吨铜冶炼、瓮福紫金磷化工等一个个科技含量高、有分量的重点工业项目,有力地提升了上杭县乃至龙岩市铜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今,一个高技术、高起点的国内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正在红土地悄然崛起。

近年来,我县还重点发展以阴极铜及铜杆、铜及铜合金板带、铜管、铜线为原材料的深加工项目,开发铜系列产品。

【字幕】到2011年底,全县已落户铜产业企业总数达20家,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近125亿元。此外,为进一步完善从生产到营销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填补我省有色金属电子交易所的空白,我县又在县工业园区内兴建总投资达25700万元、交易市场面积达24200平方米的福建海峡有色金属交易所,使上杭将成为海西地区有色金属最大的集散地。铜产业从无到有,产业架构不断健全,被列入海西发展规划,成为省、市重点培育产业之一。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增长4%。

(不配音,字幕:培育“一乡一产业”专业乡镇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73个。)

实现粮食总产23.79万吨,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不配音,字幕: 全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19个)

“上杭槐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闽西南黑兔(通贤乌兔)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着力打造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2011年新签约入园企业3家,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12、53亿元,增长17、3%。

【字幕】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7亿元,增长26、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1.1亿元,增长17.3%。全县矿产、冶金和光电完成产值190亿元,跻身“中国黄金十强县(市)”第二位,紫金矿业入选我国100大跨国公司排名第56位;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位列268名;入围福建省纳税百强企业,位列第七位。中国黄金行业首家、福建省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紫金矿业挂牌成立。全县净增亿元企业3家、总数达2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

建筑产业化步伐加快。

【字幕】2011年,完成施工总产值148、3亿元,增长31%。新增建筑资质企业6家、总数达到65家,被评为“中国建筑之乡”。登凯豪庭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闽西建国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房建项目。

2011年,古田会议址5A级、中国虎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稳步推进,五龙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古田镇荣获“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被列入我国第一部红色旅游指南手册。11月26日,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揭碑开园。

【字幕】全县共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7亿元,增长13.6%,金融服务功能持续增强,较好地克服了货币信贷政策趋紧的影响。作为全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福建上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还成功实现跨区域经营,在龙岩中心城市设立支行,经营业绩十分喜人。

【小标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2011年6月16日,作为我县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上杭冶炼厂铁路专用线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它是我县铜产业链主要的物流运输通道,年设计运输量为一百八十万吨,总长度12.7公里,总投资达3.99亿元,占地面积为473亩。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此外,赣龙铁路扩能工程(上杭段)、蛟洋铁路货场等铁路项目建设也全面推进。除了铁路之外,我县高速公路建设也取得新的突破。福建省首条由县级主导建设的高速公路----蛟城高速公路,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8.45亿元,路基工程基本完成,路面铺设已陆续展开,预计今年可实现通车。

2011年,省道308线水西渡至东门大桥段、县道旧白公路改造有序实施,完成农村公路硬化50公里。县工业园区三期开发稳步推进,龙翔大道和黄竹路路面建设全面完成,蛟洋工业集中区1#公路B段和铜兴大桥接线工程顺利完成,加上“十一五”以来,龙长高速、永武高速、省道308、309线、古田大道等交通要道相继竣工通车;上杭大道一期、龙翔大道全线贯通;农村公路硬化和危桥改造、渡改桥、水毁桥梁建设,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我县初具规模。

同时,我县还着力规划建设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通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县域经济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黄竹、南阳、麒龙等110千伏变电站及蛟洋220千伏变电站、旧县至郭车110千伏线路架设投入运行,古田电网改造稳步实施,全县22个乡镇供电实现“手拉手“,双回路,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小城镇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古田、才溪、南阳等6个试点乡镇及旧县乡新坊村、中都镇都康村等9个整村推进试点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旧村改造成效明显。

(字幕,不配音: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1万亩、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6座,新开机耕路500公里,建成山地水利蓄水池164个。完成“空心房”整治29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715户,实施农户改厕2000座,建成沼气池2400口,安装路灯9000盏。)

此外,城乡防洪设施、标准化节水渠道、防灾减灾预警和新一轮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农村客运网络化、“万村千乡”市场、“新网工程”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小标题:县域城市不断拓展

2011年1月1日,瓦子街建成开街,为世界客家乡亲提供了寻根谒祖的平台,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处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10月份,我县又启动瓦子街二期的维修保护工作,规划总面积约31公顷,北至人民路、南临滨江路、东至和平路、西至北大路,并把这项工程作为重点民生项目来抓,努力把瓦子街打造成为一条文化、商业、旅游交相辉映的客家文化商业街。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一年来,我县按照天地人合一、山水城和谐的发展理念,着力抓好县域空间布局规划,大力实施现有景点整治提升和新景点开发建设,积极完善旅游承载功能,重点规划建设新“杭川十景”,每个景区建设一个组团,建成十大组团,全面提升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拉近城乡差距,带动农村地区建设。

(不配音 出字幕:新“杭川十景”包括红色圣地、生态古田;蛟洋生态型工贸新城;红色圣地、建筑之乡;瓦子街文化片区;龙翔新城;汀江揽胜;北部新城;百果飘香;国家公园;万顷绿涛、鱼米之乡。)

2011年,我县围绕“杭川十景”十大组团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先后实施了古田会议旧址群四期维修保护;人民路改造顺利完成,北环路沿街立面改造和上杭大道、三环路、客家缘文化中心、街心花园、卡麦龙家居购物广场等项目按计划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上杭大道二期及杭川公园建设;新建改扩建25所幼儿园;投资近2000万元对紫金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投资606万元新建20座公厕。城市品位和档次不断提高,客家特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凸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城区卫生工程、畅通工程、安防工程和“绿亮美”工程全面推进,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城市管理设施不断完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得到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古田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步云、稔田等一批乡镇分别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9%。空气质量保持国家Ⅱ级标准,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如今,“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这座清代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眼中的美丽山城,正逐步成为海西魅力无穷的现代化江滨园林城市。

【小标题: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2011年1月12日,城区新水源建设工程顺利竣工并正式向城区供水,解决了城区自来水水量不足和水压不够的问题,让城区老百姓喝上了优质自来水,县委、县政府兑现了对全县人民的承诺。

近年来,我县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任务,财政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保持在新增财力的70%以上,每年安排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县出台政策并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了“生老病死苦、吃穿用、住行乐、工学安”等28种社会保障机制。一年来,一大批民生项目在杭川大地落地开花。城区电动观光车、公交车、“的士”等公共交通相继投入使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校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和金秋老年公寓投入运行等等。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创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之“上杭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整乡推进试点县。

2011年,我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三农”综合保险古田镇试点的基础上,又扩大到南阳、才溪等11个乡镇,并进一步探索“三农”保险险种。实行了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固定回报制度。统筹城乡一体医疗保险成为全国先进。我县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和在校孤儿生活补助制度还荣获国内慈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民生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从生到老全覆盖。

(不配音 出字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45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29人。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全年发放养老金2.1亿元、失业保险金194万元、低保金2071万元。)

十七项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实施。28座水毁桥梁重建项目全面完成。黄竹小区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516套,完成“造福工程”搬迁84户400人。“平安上杭”监控系统安防工程、县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及乡镇卫生院建设有序推进。

(不配音 出字幕:新建老年活动室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108个、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点75个、便民超市169个、农村标准化医疗卫生室164个。)

县委、县政府将一个个“民生大礼包”送到了老百姓身边,以实际行动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那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此外,我县还提出“实施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先后投入30亿元用于文化项目建设,这种文化投资力度在整个海西地区也是不多见的。继201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客家缘文化中心之后,2011年又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城区市民服务中心。此前,还筹资近10亿元先后进行了古田会议旧址群等革命旧址的维修保护,广场舞普及到村。同时,我县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建设,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客家族谱馆。编辑出版了《上杭90年》、《民生上杭》等红色书籍20多套,一系列反映红色文化的文学、书画、摄影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多个率先。从而使对台交流、红色文化、客家祖地三大品牌交相辉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杭文化现象。

一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琴韵》钢琴音乐会、纪念丘沺诞辰111周年书画联展、萧山—上杭友好区县书画摄影作品交流展、“艺衡杯”闽粤赣边奇石书画联展、文化广场大家乐活动等;开辟了“客家讲坛”、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上杭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等;开发全市首个县级手机新闻发布平台---《上杭新闻信息》;成立了闽西首家客家木偶艺术协会;建成了全省首家红色影视展播馆-----才溪红色影视展播馆,古田镇五龙村的民俗文化表演已超过千场,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万人次,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精品演出。10月1日,上杭县华喦书画院揭牌成立。10月29日,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我县代表全市设计的主题馆龙岩馆在全省九个设区市综合评比中荣获银奖,受到省长苏树林的好评。12月17日,央视《寻宝》栏目走进上杭,起到了强烈反响,进一步展现了文化上杭的魅力,扩大了上杭的对外知名度。

【小标题:党建科学全面发展

2011年,我县结合庆祝建党90年,充分发挥老区优势,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突出抓好红色主题思想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坚持用人选人民主集中制,坚持在项目和经济工作中锻炼干部,选派干部到县重点项目(工程)、重点乡镇和主要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抽调干部参与项目建设一线工作。在全省率先探索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形成了人人负责任、人人干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此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富民强县建设取得实效。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医院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口计生工作连续21年完成省市下达计划,被评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六五”普法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治水平不断提高。信访条例和接访处置机制全面落实,群众诉求得到妥善处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广泛开展。成立了全省首个“草根网站”党团组织,强化民间社会网络舆论的引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十二五”期间“二三四五”奋斗目标,即:两个突破、三个翻番、四个提升、五大基础工程,从而确保经济实力保持全省山区县领先水平,力争进入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努力让上杭老区山更青、水更绿、人民更安康。

【字幕】“两个突破”:县域城市和中心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铜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三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翻一番。“四个提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全国金铜产业生产加工基地、海西建筑产业基地、海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海西旅游休闲基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县域城市品位,规划新“杭川十景”,建设十大组团,力争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提升民生质量,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城乡安居工程建设、城乡防洪规划建设、城乡电力设施建设。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 篇3

1 细节是新闻故事化的核心

站在新闻写作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我们对于五要素的齐全、运用最简短的话传递新闻的中心思想觉得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的电视传媒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节目的创作和生产也是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对于如何吸引观众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特别站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要想观众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够喜欢, 可观赏性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 很多专家和资深新闻从业者都提出, “故事化”一定要穿插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也就是要将新闻赋予更多的故事内容。

2 细节的定义

2.1 画面细节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细节在画面中可以得到最充分地体现, 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摄录设备直接进行观看。

2.1.1 动作细节

心灵、情感的外化和体现都是需要行为在其中发挥作用, 才能够得以实现的, 将那些偶发因素和个性特点的动作细节抓住, 在这种情况下, 刻画人物的典型性就更强烈, 作品的冲击力也就会更大。在《中华之剑》一片中, 有很多动作细节都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段内容是在叙述意味缉毒战士牺牲了, 在入殓的时候, 母亲赶到现场看到躺在棺材里的儿子, 没有哭泣, 而是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母亲出现的这种反应, 其实在其中的精神活动更为复杂, 这样的动作细节, 整部作品的冲击力就会更强。

2.1.2 神态细节

通过对神态细节的抓拍, 观众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 使观众和主人公可以在心理上产生相同的感受, 共同对喜、怒、哀、乐进行体验。

2.2 声音细节

电视画面只是一瞬间的, 很多重点细节并不是可以明显地显示在观众面前, 通常观众也不会太留意。在这种情况下, 解说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使本身不明显的信息引起观众的注意, 将这些本身很平常的细节着重进行描述, 观众也就会有更大的兴趣。

3 细节的作用

在那些比较宏大和抽象的主题中, 细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很短的时间内, 就可以将其进行具体化和生动化, 也可以将那些并不是具体性的内容灵活生动地表现出来。

3.1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细节虽然是细小的, 但是站在观众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语言之外的内容会得到深入地认识和了解, 如果是在一部片子中, 细节所发挥着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这部片子能够将最真实的状态反映出来。细节在《棉区采访记》中也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其中就是描述一个非法收购棉花加工点, 知道记者要进行采访, 人都走了, 把棉花也藏了起来。但是记者到达现场之后发现了一些细节上的漏洞, 将桌子上的热茶, 没有穿走的衣服这些细节拍摄到, 使受众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离开时的仓皇失措。

3.2 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人物心理的变化和表现都是需要通过细节来进行体现的, 观众可以对画面的细节进行分析和观察, 可以很明确地了解到人物内心的变化。在《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片子中, 记者拍摄了很多细节性的内容, 在大桥上有一个盲人在他人的陪同下, 用脚步丈量桥面的宽度, 用手细细地抚摸锁链, 在这种情况下, 其实不用表现太多的内容, 观众就已经通过盲人的动作、表情等一些细节充分地了解到盲人的内心世界和此时此刻的心情。

3.3 塑造人物形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的人物表现, 情节是不能够完全将其体现出来的, 这就需要利用细节去体现人的形象性格, 这样的话, 人物就会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

4 如何发现细节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 面对自己看到的情况, 一定要用心去感受, 善于捕捉, 只有发现, 就应该不断地进行努力, 直到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

4.1 善于观察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细节, 这就需要记者在其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找到与普通事物不同的内容, 并且记录下来。在一部讲述老人收藏古籍的片子中, 有一个镜头就是特写拍摄老人的脸部, 首先看到的是他脸上的老式眼镜, 在眼镜的中间处会用铁丝捆绑已经断裂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细节描述, 可以充分地体现出老人本身就收藏了很多价值不菲的古籍, 但是却连一副像样的眼镜都不舍得买, 这就说明, 老人对于古籍收藏有着多深厚的爱好。

4.2 细节的选择要精炼

不是生活中所有的内容细节都可以体现给观众, 这就要求记者要有选择性地捕捉一些细节镜头, 使其可以感动观众, 深入人心。在电视片《母亲》中, 主要就是描述一位母亲商界去买菜的全过程, 拍摄到她在小摊前拨弄便宜的豆苗, 犹豫不决, 然后在市场上转了一圈, 发现没有比刚才豆苗更加便宜的菜的时候, 很无奈地回到小摊前, 将豆苗买下, 然后找摊主要回几分零钱……这些下意识的举动都被记者选择性地拍摄下来, 观众通过这样的细节体现, 就可以深入地了解这位目前的生活状态和个性特点。

5 结语

当然, 细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也存在着很多, 但是在节目中, 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够发挥作用, 针对那些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都应该成为重点捕捉的对象。在运用的时候, 不能只在细节的再现和叠加上下功夫, 对于细节内涵的开掘和表现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将细节在节目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与节目的内涵、清节、节奏相符合, 才能将细节的生命力和价值体现出来,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魅力也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邬庆杰.故事中的新闻新闻中的故事——漫谈叙事性电视专题节目.记者摇篮, 2009 (1) .

[2]刘毅.纪实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策划.新闻窗, 2009 (2) .

[3]张迎春.电视新闻专题解说词与画面的“加乘作用”.新闻世界, 2009 (7) .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 篇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电视台借助新技术手段, 在节目策划和拍摄上, 其效果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专题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如何把握专题的特点, 突出专题反映的社会现象, 就需要对专题节目进行深入探究, 从其内涵出发, 以保证专题策划和拍摄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电视台文化类专题策划和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建议。

二、电视台文化类专题策划和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选题策划对主旨把握不当

电视台在进行文化类专题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对文化类专题内涵的把握, 直接影响节目效果。但是在选题过程中, 由于策划对文化类专题的主旨把握不当, 从而弱化了专题内容, 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专题策划的深度, 从而影响了节目的效果。[1]同时, 在策划文化类专题节目的过程中, 缺乏对群众的了解, 使文化类专题节目的政治性较强, 从而背离了群众需要, 导致节目收视率下降。

(二) 对资源利用和人才把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文化类专题节目在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较高, 需要其能够把握文化类专题节目的特点, 能够以“文化类”作为节目策划和拍摄的出发点。但是由于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 不能做到精益求精, 从而限制了文化类专题节目策划和拍摄的效果。[2]

(三) 节目拍摄和策划的方式较为单一、落后

电视台在进行文化类专题节目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并未认识到文化类专题节目的特征, 在策划方式和拍摄方式选择方面, 依旧以传统的拍摄方式为主, 这就导致文化类专题节目的特点无法体现, 从而使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同质化问题。在对节目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缺乏创新意识, 并且宣传形式较为单一, 并未对当下三网融合的发展特征进行较好的把握, 从而限制了文化类节目的收视率。[3]

三、电视台文化类专题的策划和拍摄的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地提升电视台文化类专题的收视率, 在进行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要把握文化类专题节目的特点, 并能够使文化类专题节目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从而吸引观众观看节目, 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促进电视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电视台在文化类专题节目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要注重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 把握策划角度和主旨

文化类专题节目在发展过程中,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何把握文化本质的东西, 是吸引大众眼球的关键。在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就需要把握文化类专题节目的主旨,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题, 使观众对这一节目产生兴趣, 进而实现观众与电视台的互动, 对节目进行深入探究。例如, 在策划风俗类文化专题节目的过程中, 要对风俗的来源和风俗的具体形式进行表述, 从而使观众能够对风俗文化有一个较好的认知。在具体拍摄过程中, 可以截取风俗文化的各个方面, 主要以生活常态为主, 这样在丰富文化类专题节目内容的同时, 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其内涵, 也才能够博得观众的注意。在策划专题节目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节目的深度, 能够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且从生活实际角度出发, 把握专题的核心, 以提升收视率。[4]

(二) 切实、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

在策划和拍摄文化类专题的过程中, 要注重整合资源, 从而保证在策划文化类专题的过程中能够突出“新颖、创新”的东西。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 要注重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能够反映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只有大众生活中的东西, 才是大众关注的东西, 将这些东西搬上荧屏, 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对此, 电视台文化专题节目要杜绝“虚无缥缈”的东西, 注重对文化生活的把握, 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拍摄过程中, 相关拍摄人员要具有专业化水平, 并能够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对文化类节目进行较好的包装, 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下, 使文化类专题节目具有看点。

(三) 文化类专题策划和拍摄要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也是事物能够长久存在的关键。文化类专题节目在发展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创新发展观, 改进传统的策划和拍摄模式, 突出新意, 只有这样, 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化传媒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 呈现出一种“全民直播”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 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电视台在进行文化专题节目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要创新方式, 通过设置故事化的情景, 使节目具有较强的代入感, 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同时, 在文化类专题节目策划和拍摄过程中, 要注重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促进节目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电视台在发展文化类专题节目的过程中, 在策划和拍摄时, 要注重贴近生活, 能够发展生活类的文化, 使文化类专题节目能够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 提升电视台的收视率, 又能够使其播放的文化类专题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促进这一节目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电视台在文化类专题策划以及拍摄过程中, 要注重把握专题类节目的特点, 注重发掘文化类专题的价值, 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 提升电视台的收视率。电视台在文化专题策划以及拍摄过程中, 需要对文化类专题进行深入挖掘, 对其进行详细报道, 并且以多元化的拍摄方式, 更好地提升人们对这一节目的认知, 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文化类专题,策划,拍摄

参考文献

[1]杨尚鸿.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160-164.

[2]顾戈.地方电视台以文化节目树立品牌形象策略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82-86.

[3]袁博.县级电视台专题节目的策划和拍摄[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03) :149.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 篇5

一、前后呼应, 内容充实

自古以来, 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就讲究“凤头豹尾”, 它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漂亮, 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笔者认为, 这与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后呼应, 内容充实是电视专题解说词的必备写作技巧之一。

首先, 一个好的开场白是一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导火线”, 它决定了观众是否愿意继续收看和欣赏这个节目。所以, 这里的解说词应当尽可能地引人入胜,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写作时应讲求短小精湛、新颖独特而又不失创造力。这就要求解说词写作者具备较强的敏锐性, 选择一个恰当的切人点, 并且紧密联系电视专题片的主题思想, 最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也需要一个充实的主体才能凸显出前后的内容与矛盾, 这也是解说词中内容最多的部分。因此, 在写作中应尽可能地写得饱满一些、详实一些, 要综合运用夸张、拟人、象征、隐喻、比拟、烘托等艺术修辞手法, 这样才能使整个解说词显得协调。平衡、充实。最后, 画龙点睛之笔也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这里的结尾应留有余地, 给人以遐想, 只求言尽而意无穷。有时也可以直接抒发情感, 点明主题, 总之只要保证解说词的结尾严密完整即可, 其风格另当别论。

二、关注细节, 形象再现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之细节就相当于人的“血脉”, 任何一个“血脉”破损都可能导致整个解说词不尽如人意。一个优秀的电视专题片一定是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掌握的。因为只有把握住每个细节, 才能使之与画面相辅相成、活灵活现。笔者认为此处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善于运用细节弥补电视画面的不足。我们知道,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相互说明和互为补充的, 抓住细节的解说词往往能起到强调电视画面的作用, 使观众更容易把握电视中的内在逻辑。二是要注意从生活中积累最真实的细节。电视专题片中的人物往往就是我们身边人物的缩影, 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有灵魂,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生活中去发现和积累那些最能触动人心的细节和故事, 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全面构思, 科学布局

在写作电视专题解说词的过程中, 一定要思维开阔, 要结合新闻画面和主题思想对写作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构思, 要高瞻远瞩, 科学布局全篇的内容, 切忌头重脚轻、鼠目寸光。具体来说, 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要能够清醒地进行逻辑构思。一篇好的电视专题解说词一定是逻辑严密、形神俱佳的。在写作时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一些悬念或者提出各种疑问, 但此时要注意掌握“引而不发”的技巧, 这也是为后面的解说做好铺垫工作, 从而彰显出整个解说词的巧妙设计;另一方面, 要学会讲求和谐、量体裁衣。整个解说词的各个部分应该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这样才能使整个专题片在内容、形式以及语言上更加和谐、统一。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写作者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 勇于尝试和创新, 这样写做出的解说词才能与画面等交相辉映、完美配合。

四、紧贴画面, 无缝连接

总的来说,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始终是为电视画面服务的, 所以电视专题解说词不能脱离电视画面而独立存在。因此, 只有紧紧围绕电视画面进行解说词的创作才不至于画蛇添足。通常来说, 电视画面分为两种, 即采访中的电视镜头和当事人的同期声。此时的解说词就要将声音与画面紧密结合并做到“无缝链接”, 这样才能使整个节目具有连贯性和真实感。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在日常的电视专题片中经常会运用同期声来客观真实地反映节目的中心思想, 如果同期声的时间过长, 就很容易造成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疲劳, 而过短又不能完整地说明情况, 所以, 我们在写作解说词的时候应当把握好这个“度”, 笔者认为, 把解说词和同期声高度凝练并穿插运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既能够增加整个专题片的表现力, 还能够使整个片子轻松活泼起来, 营造出一种轻松的电视环境。

五、结束语

写好新时期电视专题解说词的关键之处在于四个方面, 即前后呼应, 内容充实;关注细节, 形象再现;全面构思, 科学布局;紧贴画面, 无缝连接。当然, 我们在写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过程中除了要牢牢把握这四个关键点外, 还要结合当下人们对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的关注度, 以及电视节目的不同题材充分体现出电视人的艺术追求, 发挥出电视人的聪明才智, 这样才能写好一篇又一篇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才能做好一部又一部电视专题片, 为观众创造一个个美妙的视听盛宴。

摘要: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专题片离不开优秀的电视专题解说词, 可以说电视专题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的中心和灵魂, 它能够直观地表现出电视专题的内在艺术, 也可以说是对电视专题片画面内容的补充和说明, 最终实现文字和电视画面天衣无缝的配合, 从而使观众进入最高的视听艺术境界。那么, 作为电视工作者, 应该抓住哪些重点去写好电视专题解说词呢?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 谈谈如何写好新时期电视专题解说词这个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电视专题解说词,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胡贵明.如何写好新时期电视专题解说词[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3 (09) :131-132.

[2]吴亚芳.电视专题解说词写作中的关键点探讨[J].新闻传播, 2014 (03) :29.

[3]李红.电视专题解说词写作技巧[J].新闻前哨, 2006 (Z1) :78-79.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 篇6

1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所应具备的基本编导意识

1.1 新闻意识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必备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主要通过电视画面、声音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 主要新闻内容包括从前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具体事实, 因此电视新闻的主要性质为时间性和时效性,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应当具备传真性特征, 并且追求新闻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以及深刻性, 以为新闻观众提供全面的新闻信息以及新闻背后的原理根据 (1)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应当切实把握新闻信息的新闻价值, 在编导过程中应当根据新闻的具体性质以及类型选择适当的编导策略, 并且善于从既有的新闻素材中挖掘更大的新闻内涵, 并且充分使自己的新闻编导设计符合新闻观众的心理, 通过吸引观众的新闻目光提高新闻专题节目的收视率。

1.2 策划意识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创作成功的必要前提

策划意识是一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创作可持续发展且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应当具备开放的新闻策划思维, 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新闻策划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 从新闻的选题、视频拍摄、后期编辑以及最终编导完成均需要编导人员的技术协助 (2) 。编导的策划工作应当从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生活经验以及新闻编导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渐加深自己对于电视新闻策划的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善于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不断提升自身对新闻现场、新闻背景、新闻内涵的分析研究能力, 对每一项电视新闻项目都要进行策划方案的随时性修改、补充与完善, 保证新闻策划质量。

1.3 责任意识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最根本的精神品质

作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应当端正自己的立场, 确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努力学习并遵守党中央的政策线路, 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理念, 强调社会责任感, 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要求以及根本利益着想, 重视电视新闻的社会效果。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观察与认识, 掌握时代的主流思想, 引领正确的舆论;二是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指向民生, 新闻的策划制作要体现出明确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新闻编导来表现社会责任的方式包括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打假维权以及惩恶扬善等 (3) 。

1.4 法律意识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新媒体时代, 社会上信息量的逐渐加大造成了虚假信息以及恶意信息的出现, 该部分信息如果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往往会对社会安全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新闻编导应当具备充分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 在新闻编导中要区分良莠, 避免各种非法信息进入新闻市场。我国当下电视新闻事业方面的法制建设正逐渐加强完善, 电视新闻编导应当养成学习法律的好习惯, 在工作过程中尽量多地涉及一些法律新闻热点, 通过对法律空白与法律缺陷的新闻报道逐渐推进我国法制建设。新闻编导充分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也会对自身工作提供诸多便利。

1.5 服务意识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应当具备的工作态度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应当具有服务于大众的工作态度。在新闻素材搜寻、新闻选题策划、现场采访拍摄以及后期编辑等基本阶段都要主动参与各种工作, 加强与电视台其他部门的团结协作, 尽量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新闻编导成本。在实地采访拍摄之前, 编导应当妥善联系被采访人, 并向摄像师、录音师以及灯光师、驾驶员等交待好诸项事宜, 做好应急工作。新闻编导的服务意识应当贯穿于新闻编导工作的始终,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本身就应当着眼于服务, 为广大的新闻观众提供“看得见, 用得着”的新闻 (4) 。

1.6 文化意识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提升新闻质量的重要依靠

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 逐渐摒弃传统低俗的新闻栏目, 将发展先进的新闻文化, 提升新闻文化社会质量摆上日程的议题。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需要承担起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重大历史使命。电视媒体经营同其他行业一样, 大体经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的基本历程。电视新闻专题编导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文化素养, 以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文思、巧妙的构思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办好节目 (5) 。

2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的基本职业素质

新媒体发展的时代中,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工作有了更高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要求, 科学正确的编导意识是一个电视新闻编导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体现。当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应当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 了解编导的工作意识对于电视新闻质量的重要意义, 确立自己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 并为了目标而不断地奋进追求, 不断使自己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 实现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在编导工作实践中找到人生价值。

3 结语

总而言之, 新媒体背景之下,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应当深入了解当下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态度, 在充分考察当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市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科学正确的新闻编导意识, 认识到新闻编导的重要性, 在新闻编导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新闻意识、策划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文化意识等, 形成新闻编导的基本职业素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并且注重节目的创新, 充分考虑人民大众的新闻需求, 这样才可以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影响力。

注释

11冶进海.浅谈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的编导意识[J].东南传播:务实探索——新闻采编, 2013, 03 (03) :116-117.

22曾军辉.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和新浪微博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3, 04, 01.

33徐从芬.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以cctv1专题节目《看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03, 28.

44李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与创新研究——以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 2013, 05 , 01

电视经济新闻的采访与制作探讨 篇7

一、经济新闻的社会化

在电视经济新闻中, 往往会有很多重大的题材, 但是对于画面以及表现的形式还不够完善, 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 就是画面的内容与解说会脱节, 即所谓的“声画两张皮”。所以, 很多观众就会觉得经济类新闻很无聊、枯燥, 这些经济新闻中的一些数字以及一些其他的现象与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 普通的观众并不是很喜欢这一类节目。因此, 在经济类新闻的采访以及制作中, 相关人员就应该努力的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能够让经济有趣味, 怎样让它活起来, 怎样让经济新闻更加社会化, 这些都是相关人员要面对的问题。所以, 在经济类新闻采访的过程中, 采访人员就应该做到要从百姓的视角去看待一件事情, 去看待一个问题, 将经济新闻中的一些因素与百姓的生活能够紧密地结合起来, 可以通过来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化, 进而来反映出经济生活的一些变化。要以此为切入口, 用通俗化的形式将经济新闻展示给观众。也可以这样说, 即用拍摄社会新闻的手法, 给观众讲述经济事件, 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经济信息。

二、找准关键人物进行采访

当今社会, 媒体竞争日益激烈, 新闻也越来越追究时效性, 在观众将电视打开之后, 他们总是会想了解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每一家电视台都开辟了一些新闻类的栏目, 将一天所发生的新闻及时地向观众展现。记者要进行对事件的采访, 回来后要进行文稿写作, 对片子进行剪辑、编辑配音、后期的包装剪辑以及终审等等, 所以记者的采访时间并不多。因此, 记者应该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一个新闻事件中的关键人要找对, 进而节约一定的时间。

与其他的事件性新闻并不相同, 经济类新闻比较抽象、复杂, 包含着很多关于政策性以及概念性的因素, 而这些事件与我们的经济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 这就要求记者要从大量的事件中进行区分, 在采访的时候要将关键人找准。因为这些人他本身就是新闻人物, 占有新闻资源, 能阐述新闻意义, 这样就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制作中要善于利用非编辑特技

经济新闻所反映的是在一定的阶段以及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凸显的是经济问题, 而经济新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字比较多, 一些绩效是通过数字来体现的, 一些概念也是要用数字来进行表达, 对于一些典型也是靠数字来进行对比, 而对于一些事例也是要用数字来进行衬托的。在这类节目中, 可以说, 数字无时不在。而电视这种媒介其画面以及声音都稍纵即逝, 所以这就对新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经济新闻中的数据太多, 所以在播报的过程中, 往往是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播放, 假如有特别重要的资讯或者是数据, 记者在文稿中应该加入“满屏字幕”, 后期的包装人员就会将这些重要的信息做成满屏的效果, 再插入进画面中。但是, 还是由于电视的稍纵即逝, 对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是很难的。而利用非线性编辑机来制作, 就能够做出很多种动画的效果, 将那些枯燥的数据用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 这样就发挥出了但是的画面感的优势。比如说, “山东省今年完成生产总值80000亿元, 比去年增长了13.2%”这个新闻画面就可以做成柱状图, 将两年的柱状图都做出来, 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再对图像做渐起的特技, 加上涨幅的字幕, 还可以对字幕进行设置, 改变其大小, 加上特效等等。

此外, 新闻画面也可以进行多种处理, 数据可以以动画效果满屏播出, 如果画面是一个播音员进行播报的情景, 可以添加画面轨, 在画面的右下角播出, 而如果本身就是新闻的内容画面, 也可将它当做背景, 在叠加上有动画效果的一些数据。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电视台经常会与前方驻地记者进行连线, 镜头中出现记者的照片。也可能只是会出现记者声音, 画面是主持人或播音员, 这时, 如果增加一些三维效果的特技, 就会使画面更加活泼。

总之, 经济类信息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电视经济新闻类节目的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努力的将这类新闻做好, 就应该在采访与制作中抓起, 提高节目的质量。促进经济新闻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一林;廖俊玉;;人本化经济新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吴玉兰;;论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策略——以《楚天都市报》为例[J];新闻界;2008年03期

[3]马元和;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和现状[J];现代传播;2009年01期

上一篇:旋挖钻灌注桩工艺下一篇:民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