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的细节描写(共12篇)
电视专题片的细节描写 篇1
在电视专题中, 以人物、事情、环境等方面的刻画来体现其专题片的细节, 综合各方位的融合, 给观众带来是视觉的冲击和语言的感染力。细节的控制与内容结构是相辅相成的, 细节的丰富程度决定了电视专题片的饱满性。以人物专题片为例, 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不同的故事承载着不同的人生。在故事发展的基础上来表现人物称之为人物专题片, 对于多样的叙事方式与特性, 其叙事氛围有利于人物情感的展现。因此, 叙事方式在人物表现中的重要性尤为显著, 提高了编导在叙事方式的要求, 以达到方式与情感的统一。
一、电视专题片的表现手法
(一) 人物专题片的画面感
画面的合理度在叙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保证故事真实性与人物表现力的前提下, 对其艺术的追求也是必不可少。对于画面中剪辑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专题片的整体性效果, 应确保画面间的连贯性, 使其叙述故事显得完整、生动。人物专题片中常用抒情蒙太奇的叙事手法, 其手法能有效增强故事情感的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为形成强大冲击力画面可以相连镜头和结构的呼应来表现, 与较单一镜头相比, 其方式赋予了更多样的情感表达。
(二) 人物专题的声音运用
声音的运用在人物专题中是较画面的第二重要元素。人物访谈是电视人物专题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同期声的长短问题部分人持不同意见, 总的来说, 其运用方式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如采访专题受到大众普遍的推崇, 可以考虑选择同期声来达到节目的真实性, 对于人物专题内容的选择需有针对性, 为使专题片的主题具有鲜明性, 可着重选取人物感情抒发的片段来体现。访谈结束后, 运用场外的现场同期声也是较关键的, 合理运用有助于表现人物情感的真实与自然。
在电视专题中音乐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画面的结合更能突显其艺术形态。在人物电视专题中, 音乐与故事画面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渲染故事气氛, 使观众对情感的表达产生共鸣。人物专题片的整体性需与画面及音乐保持统一, 对于专题片的节奏把控应符合其主题思想。
二、细节把控在电视专题片中的作用
细节在电视专题创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物个性的表现与专题片特有环境都少不了细节的刻画, 观众的感受和专题所具备的感染力是衡量其专题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由此可知,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重要环节是细节把控的好坏。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中, 细节的灵活性对人物个性的刻画、情感氛围、主题的升华都具有关键作用, 有助于专题片生命力的表达。细节处理在专题片创作中, 可以更好的揭示其主题思想, 对其主旨的升华起着推动的作用, 明确的表达使得观众对专题片中情感表达的思想体会更深入。
专题片中的生动性都源于创作者对细节的正确把控, 更有利的抓住观众眼球。其细节对专题片中气氛营造起到重要作用, 营造良好的故事氛围能突显人物个性;在电视专题片中, 吸引观众的是精彩的故事情节, 触动观众的是合理把控的细节, 经典的细节表现不同于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 前者更能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专题片中的细节叙述能增强其传递情感的感染力, 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均是因其生活化的细节, 合理运用细节能促使观众产生共鸣, 是达到最快最有效的节目效果的方式;电视专题片中, 细节的表现符合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 观众易将电视专题片中的细节与自身对生活的体会相比较, 从而会更有利激发观众的认同感;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准确传达故事的核心思想, 让其主体得到深化, 对专题片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三、创作中的细节把握的要求与方法
在电视专题片中对细节把控需具有客观真实性。在我国大部分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与新闻报道的范围是相同的, 电视专题片将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与社会形态总的分为四大专题, 分别为人物专题、事件专题、文化专题和纪录片, 其各个专题普遍具有新闻性质。由此, 真实客观性是细节表现的前提, 正因其客观真实性才使得电视专题片更具有说服力;在电视专题片中对细节把控需具有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主题的丰富力与其细节的纪实性有紧密的关联, 能加强电视专题的引申意义, 且细节的纪实手法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手法对于专题片生活化的特性能更好的体现, 因此, 细节表现中的基本准则以电视专题的纪实性为基础;在电视专题片中对细节把控需具有整体性。整体性的合理运用在电视专题片中, 有助于丰富专题片的色彩, 且以这种整体性的刻画方式, 更能加深观众对专题片所传递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进一步的增强其情感的感染力, 同时为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电视专题片中对细节把控需具有多样性。在电视专题片中, 要充实情节的发展可采取图像和同期声等方式来达到效果。如创作人员在专题节目的开始就利用画面、音乐、同声期、字幕这几方面的细节表现手法, 有利于抓住观众的眼球, 大大的提高了视觉与听觉的冲击, 字幕的提示随着专题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显得愈发精彩, 能触动情节氛围的形成, 故事情节的真实性通过其多样性的细节刻画而更好的体现出来, 对专题片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在人物专题的创作中与写文章用“以小见大”手法是相通的,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对细节的把控应引起重视。从微小的细节可以引申成对事物的认识, 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方式, 编导在创作中对于细节叙述显得更加重要, 由生活的细枝末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 细节把控的成功是塑造真实生动人物的决定性因素。艺术的整体性由故事的细节所构成, 在专题片中组成要素占有重要地位。电视人物专题创作中, 做好细节的把握, 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人物情感的建设
在人物专题片中, 人物抒发情感的画面需要加以更多的细节关注, 可以从细小方面来叙述故事, 为人物情感赋予了更深的灵动性, 与直接抒发情感的方式相比, 大大的提高了人物与故事的触动感。
(二) 人物形象的建设
没有具体的细节会使得人物显得空洞、死板, 而用具体的感人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人物的生动性与性格的鲜明性, 能更有效的触动观众, 从而激发观众的认同感。
(三) 细节的风趣性
在人物专题片中, 参照人物情感的氛围与环境表达的前提下, 加以部分风趣的小细节来表现进行叙事创作, 有利于增加人物专题片的生活性与趣味性, 能有效的避免专题片的乏味枯燥感。
人物专题片中的细节表现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其细节表现来源于创作者对人物形象反复琢磨的体会, 对生活细致观察的体现, 创作者对人物个性化价值评判的准确性能促进专题片更多的表现活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皆是以小事的刻画来表现, 抓住细节性的特性来刻画人物性格, 从而反映故事主题思想, 进一步地加深了专题片的感染力, 其传递方式易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共鸣。
结语:
电视专题片细节表现要求具有真实性是因其与新闻特性的统一, 对于制作专题片的工作人员而言, 更是一项重大的考验。许多电视专题片因其对细节把控的缺失, 不能有效带动观众的心理情绪, 导致电视节目效果不甚理想, 尽管在音乐和画面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但对细节的不重视就不能判定是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总的来说, 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是结合故事的真实性与细节的刻画。对于创作人员来说, 需具备一定的细节运用技巧, 明确电视专题片对细节运用的具体要求, 才能使得电视专题片的感染力与创造力更加饱满。保证细节的真实才能弥补情节的虚构, 情节的简单化对细节的精确化要求会更高, 能使得观众产生较深共鸣的作品, 必然对其细节处理的手法十分讲究, 由此才能创造出鲜活生动的电视专题片。
参考文献
[1]李显宏.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认识[J].中国报业, 2012, 22:88-89.
[2]徐慧, 钮正春.卫生电视专题片中的细节运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1, 04:26-28.
[3]何茜.电视专题片制作中如何把握好细节[J].大众文艺, 2014, 04:187.
[4]孙继勇.如何把握电视专题片创作[J].青年记者, 2014, 14:50-51.
电视专题片的细节描写 篇2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节描写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1奶奶右手拎起水桶,慢慢走到门前的小河边,躬身弯腰低头,“啪”一声,把水桶用力按进水里,“哗啦啦”,水灌进桶里。奶奶右手扶住膝盖,慢慢起身,“嗨”一声,水桶离开水面。奶奶吃力的拎着水桶,牙齿紧咬,脸挣红了,蹒跚着跟前挪动碎小的脚步。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2训练目标:
1、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2、抓住典型人物、事件展开细致描写
3、抒发内心真情实感
训练重点: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展现典型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作前指导:
同学们,请看投影上的两段文字,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老师进来了,并且看见我在补作业,于是老师就非常的生气,并让我下课去办公室。
2、“在干什么呢?”我被这突来的质问声惊住了,不知何时老师进来了。正在补作业的手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慢慢地抽到了桌子底下,手指不停地来回搓着,我的头低垂着,脸上也火辣辣的,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只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星期天在家干嘛呢?玩疯了吧?下课到办公室!”老师生气的说道。我的嘴张了张,想要解释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不争气的泪溢满的眼眶……
指名生发言
师小结:大家都选择了第2个片段,认为第二个片段描写的更加细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可见,细节描写非常重要,它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细节描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概念
细节描写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2、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文章生动传神、形象可感。
3、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
生活细节描写
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你能说出一个吗?
指名生介绍
师投影补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
“干什么?”传达室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甜甜的泥土》
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
1、典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课本中,也出现在我们平日的习作里,请霍琪琪同学上台朗诵上次习作《爱与时间同行》。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观察。
2、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刻画人物细节描写,将朗诵同学上台朗诵的过程表达出来。
3、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1、方法
细致观察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用心突出特征
2、运用所学方法,将下列情景细致描写
(1) 上课他在走神,老师让他回答问题
(2) 他吃了一碗面
3、学生独自描写场景(1——4组描写第一场景,5——9组描写第二场景)
4、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5、师投影自己准备的第二场景的描写,让生欣赏
6、请以《这节作文课》为题,选取课堂上典型人物、情节展开细节描写。
要求:书写要工整,不少于600字。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3他长出一副神采奕奕的大眼 ,一张大嘴巴在脸部分外醒目。他身高高,人体牢固,一双大脚插件能够像离弦的箭那般飞奔。我们是篮球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在赛事中他让我明白:真心朋友是哪些的。
这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四,我俩相聚去打篮球,赶到篮球场地,但见宽阔的场上沥沥拉拉地站着几个人,悠闲自在逛来逛去。此刻,老师来了,数了一下总数,说: 大家如今打大赛吧。你、你还有你打她们!
上场比赛了,我俩变成敌人 我防御他。但见他那雄健的影子在场上摇晃着,大家总算才进了2个球,她们却早已进了七八个了。我不讲道理,看到谁拿球,就瘋狂地冲上去,不顾一切成本想抢回球。
但是另一方显而易见看得出了我的作用,就把球尽可能交给他的手上。终究他是她们队的大神,她们自然要依靠他的能量来入球。我追着他,想抢到球,但是他左躲右闪,不仅沒有让我将球抢到,反倒又进了一个。我一些生气了,只是好朋友呢,真不够意思,一点情面都不给!
因此,我全力追逐他,去抢他的球。可他也绝不相让,也是左一闪右一躲。我急了,就朝他冲过来。但是想不到扑了一个空,刚刚想控住身体,可他却把球往我这边运,我站起不稳,一下子被他撞飞在地,眼巴巴地看见他提前准备投空篮
想不到,他立刻丢弃了手上的篮球赛,走回来将我搀扶,口中不了地说: 抱歉!我把你撞飞了。你伤着沒有?
望着他那担忧的模样,我心中觉得有一股暖流涌过。为什么说他不够意思,这难道说并不是真心朋友吗?
他,便是我最好的朋友沈翰扬。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4今天我们中午12点多到操场上去卖书。
由我负责卖书,陈凯玲收钱,王洁记帐.我大声叫着:“大家快来卖书啊,多看多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4)班地书特别优惠啊!”可是,过来好几个钟头,我们都没卖掉一本书,我难过得看了看别个的班级,他们都在热情地接待每一个人,而我们却说:“你到底卖不卖,不卖拉倒。”那些人都被我们给吓跑了,怪不得我们好久没卖出一本书。
于是,我和陈凯玲他们商量了一会儿,我们三个人决定热情接待,不一会儿,我们就卖出了十几本书。
今天,我们卖书可卖得真高兴啊!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5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在写作中安排细节描写把作文写得真实、生动 。
(二)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
2、感悟细节 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
(三)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生活中细节之美,从而热爱生活 。
教学重点:揣摩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在作文中安排恰当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评析、点拨、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课前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引入。 幻灯展示:留心生活, 关注细节 ,相信 自己。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 由此可见细节的 重要性。在 我们的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安排好细节描写,就可以让自己 的作文增光添彩 ,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细节描写 。
请同学们朗读下面几段文字 说说你喜欢哪几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屏幕显示)
问: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细节描写的分类(见课件)
二、揣摩细节描写之妙
1、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的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2、北方一个学校的一间教室的门。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的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
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
3、一到夏天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 “大”字 挤得我 余地翻身 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又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4、一到夏天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摆成 “大”字 挤得我 余地翻身 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又 烤得那么热推她呢 不动;叫她呢 也不闻 。
思考:作者安排夏天睡觉细节 意图何在?
作者对“阿长”的厌恶 “挤”字表明与前文“她生得黄胖而矮”相照应此段文字又与课文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相吻合
教师讲解: 其貌不扬的人 作者由最初对她的种种 “憎恶”、“讨厌”阿长为 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最后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怀念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 让人过目不忘
三、牛刀小试:你自己再列举一段人物细节描写的例子,并读给大家听。
1.就某一位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2.根据你平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100字左右。
昨天语文测验古诗词,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鼓足勇气,但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我来总结:
1、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细致观察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2、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 ?
要符合生活
新颖要有代表性
有选择的为中心服务
由此可见描写运用的好能 画龙点睛的作用 深化文章主题 生动、形象 让文章富有 力 给读者留下印象
四、写作练笔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等。
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3、文章至少要有一处人物细节描写,拿红笔用曲线勾画出来。
4、不少于600字。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6我的同桌是一个女生,一双眼睛的眼皮都是一只内双,一只外双;水灵灵的眼睛下,有个非常挺的鼻子,鼻子下有着一张可爱的殷桃小嘴。小小的嘴巴;还有她的头发,把整个脸都可以包起来了。!而且她挺有趣,有些搞笑的同学。她“变脸”速度也蛮快的,她有时候不高兴时就不理我,可不到十分钟,脸上就挂满了笑容!
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还算上进吧!偶尔会把一道题目弄清楚,弄仔细。记得那天上数学课的时候,卢老师让我们做一张试卷,做完后给我们评讲。我们自己在下面拿着红笔改,她有一题不会的时候,还问我怎么做,我后来跟她开始认真讲这道题,并告诉他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我跟你讲题你都听得懂,可考起试来却不及格呢!?他说我认真听讲可以听得懂,只是没有耐心把一整节课听完。她还说以后他听不懂的题要我教他怎么做。
所以我觉得我的同桌心里只要想学,就能学好,就要看看她有没有那样的耐心咯!
这就是我的同桌!你们自己猜她是谁吧!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7孩提时,迷恋西瓜,现在长大啦,有时还真怀念那种透心凉的感觉。街头小摊抑或是屏幕画面的瓜影映入眼帘,童年吃瓜的那一刻又浮现在眼前:
夏日里,余日的光辉沉入天角,燥热也渐渐消逝。在晚风的吹拂下,人们的精神格外舒畅。这时西瓜的清香气息弥漫在街道里,时强时弱,若有若无。我(大概五六岁)双手合抱膝盖,如猫逮耗子似的,蹲坐在小板凳上,乌黑的小眼睛瞟着西瓜在水中上下打转儿。透过水面,脸上的汗珠早已风干,一道一道的,像瀑布一样遥挂“前川”。蚊子在耳边“周游”,心里也丝毫不在意。一张灿烂的笑脸下,有一颗期待的心在等待—瓜囊的甜丝丝。
待到西瓜切成一块块的:只见西瓜子如黑珍珠镶嵌在红彤彤的瓜肉中;而瓜肉透着些许凉意;瓜汁顺着明镜似的瓜面流下来,一滴,两滴;瓜面的纹理就像彩瓷表面工笔细描的线条……
最最幸福的时刻是:冰镇的西瓜捧在手里,全身似乎有一股寒流来回飘荡。
细节描写的作文 篇8细节描写的魅力 篇3
著名作家沙汀说过:“故事好编,零件难找。所谓零件者,细节之谓也。”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包括人物的具有深刻含义的细小的动作、服饰及细微的情节或细小的景物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时候,爸爸曾给我讲了一个有关细节描写的故事。30年前爸爸读师范的时候,他的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了自己去买皮鞋的情景:来到百货商店门前,墙上的大红标语非常醒目:“为人民服务”,“顾客是上帝”。走进商店,顾客稀少,只有两个女服务员像上帝一样悠闲地坐在柜台里面,一边打着毛线一边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喊了老半天“买鞋”,好歹有了点反应,其中一个一边说着话,一边磨磨蹭蹭地走过来。她也不问买什么样的,随便拿了一双扔在了柜台上。让她换了几次,她显得很不耐烦。找钱时,她没好气地把零钱甩在柜台上,一个硬币在柜台上打了几个旋,落到了地上,在地上滚呀滚呀,滚得老远老远……这个细节描写对年幼的我特别有魅力,使我至今记忆犹新,10几年过去了,那场面那情景还历历在目,仿佛那个硬币还一直在那里滚动着、滚动着。
细节描写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细细品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真实可感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都是由细节组成的,没有细节不成其为生活,没有细节不成其为事物,没有细节也就构不成文艺作品。细节是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细节也就成为了文艺作品的生命的“细胞”。
鲁迅在《故乡》中对主人公闰土是这样描写的:“……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园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段描写十分逼真,把一个受尽苦难的农民形象全然“拍摄”下来,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
高尔基说过:“作家刻画的形象巧妙到这样的程度,你会感觉到仿佛他的主人公的肉体的存在;他仿佛站在你的面前,你想用手指去碰他。”这里所说的是细节描写的功效,它能使人、景、物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真实性、可感性。应该说,细节描写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真实可感。
生动有趣
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
鲁迅这样描写他的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写了蝉鸣、蜂舞、鸟飞,通过对百草园各种自然景物的具体、细致描写,展现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我们读后,这美丽动人的形象历历如在眼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高风的《金黄的大斗笠》,文中这样描写到:“金黄的伟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网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趾头还在得意的动呢。”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多么温馨、多么优美、多么生动、多么有趣的画面!
细节描写是以艺术的笔触勾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而且在描写中抒发作者美好的情感,使作品具有较大的美学意义,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的一种描写手法。假如作者不是这样具体细致地描写,而是只写出一些抽象的概念,那将不会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更不能给读者以审美的享受。由此可见,具体生动、有情有趣是细节描写的外部引力。
蕴藉含蓄
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意义。例如《孔乙己》,作者在刻画孔乙己这个形象时朋了好多处细节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问时常夹些伤痕;一步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他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他被人打断腿却说是“跌断”,最后买酒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了。”这些细节描写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极其丰富而深刻,作者以他犀利的手术刀把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和整个社会的麻木冷漠的世态解剖出来,鲜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叫人同情,令人悲哀,使人愤怒,进而激发人们向封建主义文化猛烈进击的斗争精神。
可以说,这蕴藉含蓄、耐人寻味的特点是细节描写的内部磁力。
一笔传神
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一个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亚于一场戏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
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蔡老师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个“轻轻地敲”的动作虽然很细小,但极富情趣,它对表现蔡老师对学生的温柔的慈爱,起到了一笔传神、以一当十的作用。再如鲁迅的《故乡》,写杨二嫂在“愤愤的回转身”、“絮絮地说”之后,“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作者对这一细节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一个尖酸而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假如这些地方不是运用细节描写,而是用上许多抽象的形容词,那是一定达不到这样的表现效果的。
因此,细节描写的魅力还特别在于它的一笔传神、以一当十的功效。
总之,一个好的细节描写笔法细腻、耐人寻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具有真实可感、生动有趣、蕴藉含蓄、一笔传神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有这几方面作用才造成了细节描写的魅力。
细节描写的艺术表现力是巨大的,它能奏“以小见大”之效,它能以“一瞬”之笔触给读者带来长久的记忆,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要细心体味和注意使用。
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所写的细节必须真实
如果说文学艺术的生命是真实,那么文学艺术真实的生命是细节的真实。恩格斯在他的关于现实主义著名论断里,就曾经把“细节的真实”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所谓真实,就是所写的细节,必须符合生活现实,不能与生活相左。如果细节描写稍有疏漏,就势必破坏艺术作品的真实性,以致造成虚假。
所写的细节必须有明确的典型意义
有人认为细节描写就是描绘细腻之处,或者认为写得详细就是细节描写,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如果所写的细节不能烘托环境,不能表现人物性格,不能反映主题思想,也不能给人带来审美享受,那将是没有意义的。细节描写虽然有时也不惜笔墨,而更多的是侧重于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瞬,“借一斑以观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这才是细节描写的真谛。
所写的细节必须符合文章的需要
电视专题片的细节描写 篇4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熔炉,但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做——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学,只有要求和结果。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没有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中需要字、词、句、段、篇、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很多困惑。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缺少作文素材、词语积累不够,不知道怎样描述、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我叙我事”、“我写我心”。于是,作文课上有的同学记流水账、东拼西凑、假编乱造,使得作文内容假大空,毫无情感。如此,不仅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学习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 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
细节描写指的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 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情况下,其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细节描写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性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体,记叙文中细节的描写必须通过学生的脑子想、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和手操作才能完成,必须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细节的描写只是一句空话。
(二)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智能、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细节描写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并且最终成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三)开放性
既然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训练时应允许和鼓励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有利于细节描写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四)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细节描写训练中,学生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的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只有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提高,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习作内容离不开事的叙述,而事离不开人,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赵树理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多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练笔,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出 亮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但同学总抱怨生活太单调,我是不同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 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 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有什么心愿?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 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美的朝阳。”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出 绝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 。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就是独特之处。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片段: 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看到那一米六的个头,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
3.出妙招——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
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 :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 ,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 ”的观察方法 , 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撒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 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忍不住心软将窗户打开了罢,树枝变大了胆子放肆了,精致的叶片连带着嫩嫩的枝干,探入房里。颇有些冒失毛孩儿无赖的小脾气,亦是舍不得再关上窗了,怕伤了那能掐出水来的小臂。
(二)赏析经典细节,浓厚兴趣跃 然欲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典型性,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更是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能开拓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他山之石攻玉。
1.品味经典细节,体悟魅力 。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
学生作文片段:每当在卫生间时,妈妈照着镜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会像小孩似的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头发呢? ”于是踮起脚尖,把头贴近镜子,瞪大眼睛,伸手一根一根地拔掉,拔着拔着,似乎觉得越拔越多,竟懊恼地把头发揉做一团, 似乎这样就可以让黑发把那讨厌的白发遮住。
此生通过“照”、“疏”、“抱怨”、“踮起”、“贴近”、“瞪大”、“拔”、“揉”一系列典型性的动作描写 ,把妈妈讨厌白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精读经典细节,模仿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生模仿性、创造性极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 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学生作文是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的做法是学习课文中经典细节必定让学生仿写文中的句子或片段,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训练。
【例如】教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要求学生学习莫泊桑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肖像、语言或动作描写,介绍一个或几个你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作文片段——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穿着打扮,就如她对教学一样——一丝不苟,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步,一颤一颤地,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脸上随时浮现出微笑,总让人想到那和煦的春光,使人心情愉快。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长得微胖,皮肤有点黑,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只要她一走进教师,全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她总能制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静谧得让人敬畏。她一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我们的语文老师,生就一张娃娃脸,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戴副眼镜,更透出文人气派。她的课堂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三)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 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就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有了深度和新意。
1.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 ,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大打折扣,被人怀疑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 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例如】《故乡》一文 ,写迅哥儿在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时,与儿时最好的伙伴闰土相见时,作者没有写他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或没完没了地叙离别后的相思、各自的生活,而是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里对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自卑、麻木的形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同情和感慨。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 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 。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习过耳际, 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地纵横沟壑着;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四)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下面是一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 ”、“走到”等动词很多, 但读来枯燥无味, 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 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体现学游泳时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 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内心的动情点。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心中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地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者、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人物的思想行动,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营造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 ,开头写道 :“初秋 ,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氲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的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及社区为老人带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生在《记忆中那一抹亮色》一文中,写他萨克斯考级失利了,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雨停了,天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澄亮而透明。我走下楼来,想呼吸新鲜空气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楼前,一地支离破碎的花盆渣子,那盆吊兰也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东一枝、西一串,散乱地掩埋在泥土和碎渣中,黑黑的早已黯淡了先前的翠绿和生机。我拾起一枝,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吊兰啊,这可是你的泪? 是叹息老天对你的残忍,还是同情我虽努力付出却无法通过考级的厄运? 我不忍再看,只是轻轻地把它拢在旁边的大花盆里。”这样的环境描写比别的作文只是单纯的描写考级失败要出彩、生动得多。
再次考级时,写道:“我在门前徘徊着,忽然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 竟然是那株吊兰, 在暴风雨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枝干上几株初生的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犹如一群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炫动着青春的活力。几朵小花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白白的花瓣映衬着淡黄的花蕊,朴素却不失高贵,在微风中,袭来阵阵花香。我细细地打量它, 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与反思
实施细节描写训练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经一年多的具体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成果:
该课题的提出和策略构想, 出于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章总显得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现象进行改进,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势,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引发其习作动机、激发其创作欲望的激活素,更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策略的实践研究已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愉快,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写作发展, 并大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优秀率有所提高,这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实施细节描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学生的差异较大,如何分层成为一个困惑,还有待今后探究。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内容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为了给记叙文营造亮点,从体味生活细节,赏析经典细节,明晰细节技巧,练笔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记叙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思考。
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5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二、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细节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三、细节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和自然场景的描写。
例如:(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作用: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简单、真实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2)和(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穿着打扮的描写。
例如:(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作用: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分。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作用: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3.语言的描写。
例如:(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同时又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这是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儿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把她虚伪、吝啬的心理和性格暴露无遗。
4.动作细节描写。
例如:(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作用: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
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3)“„„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诃夫《变色龙》)(4)“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
作用:“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分的象征,是他装腔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理。一“脱”一“穿”的细节,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5)“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用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5.心理细节描写。
例如:(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作用: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激到了极点
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篇6
一、动作描写可细致分解
例:所有队员一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预备—砰!刘翔像平原上疯狂的豹子,开始狂奔,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第一个栏轻松过了…… 又是那凶狠的豹眼,盯住前方,咬紧了牙,似乎用尽所有的劲,开始第二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第二个栏也过了!……第三个栏也过了……(江苏考生《豹子飞奔》)
作者聚焦赛场上的刘翔,把比赛过程细致分解。当起跑即将开始时“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这里“盯”、“拍打”、“扬”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描写出他敏捷而神情集中的特点;跨栏中,作者采用特写镜头聚焦刘翔的“左脚”和“右脚”的起落架势。同时,每一次跨栏不断重复紧张局促的“一步,两步,三步……”的细致描写,强化节奏,催人奋进。
二、语言描写可插入动作神态
例: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几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孔乙己》)
三、写外貌可融入动作情态,体现个性
例: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北京考生《沉默的父爱》)
这段描写充分调用了父亲独具个性的神情与动作,将一位质朴坚毅的父亲浓墨重彩地描画出来,虽然父亲沉默无语,但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与情深意厚的细节动作,是对儿子的嘱托,也是热切的鼓励。文字中蕴含的父爱令人潸然,更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四、心理描写与动作神态相得益彰
例: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止,周围静得可怕,就如同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的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山东考生《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这一段细节描写,犹如电影镜头,将一家三口“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的真切的心理,母亲编稻草绳手的“一颠一颠”以及父亲下决心的“捏”烟的动作,将一个家庭面临的困境与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五、景物描写可层次清晰、角度多样
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沈从文《边城》)
此段观察描写极为细腻,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景有静景,有声有色有形。文章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触,多角度多层次地描摹景物。这对于中学生描写事物单一,角度单一,且次序混乱、不知所云的写作弊病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总之,细节描写的方法有限而运用的组合方式无限,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文体特点、主题表达需要以及自己所长,选取典型恰当的细节描写方法,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电视人物专题片中的细节探究 篇7
细节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 我们通过一部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故事情节和画面的感染力, 来评价电视人物专题片的优劣。在电视节目中, 很多典型的形象都是因为有细节的支撑, 才表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性, 只有细节才能显示出真挚的情感, 才能表现出作品的精致。因此, 细节在优秀地电视人物专题片中具有神奇的效果。
1.能够巧妙地抒发人物的情感
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 细节是人物情感的催化剂, 细节抒发的情感最难呢个波动观众的心弦, 远远超过解说煽情的作用。如2011年一部名为《留守天使》专题片, 讲述的是徐金英老师二十年扎根乡村教学, 并且在节假日中, 义务照顾多达二十名留守儿童的事迹。专题片讲诉的是在1983年的冬天, 新宾满族自治县南窑村的一名小学班主任被调走, 学校没有了老师, 学生面临着失学的危险。当时村主任恳请因病休学在家的徐金英代上几天课。几个月中, 徐金英的尽心尽力, 认真的给孩子上课, 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当徐金英要返校继续学习的时候, 孩子们自发地来找她, 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给他们当老师, 徐金英看着孩子们那祈求的眼神和天真无邪地脸, 最后她决定留了下来……专题片的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通过镜头缓缓地推向一棵大树的枯枝上, 几只小鸟不时地发出几声低沉的鸣叫, 紧紧地攀附在上面。接着, 镜头给了一个特写, 在厚厚的雪地上, 一双脚发出了嚓嚓的声响, 随着渐渐远去的背景, 镜头拉出, 留下的两排足迹。通过这些细节上的处理, 很好地揭示了主人公毅然留下的决心和孩子无助的表情。同时, 为了加强渲染, 恰到好处的配上了音乐, 增强了观众心灵的震撼, 也和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而为了深化主题, 在开篇和结尾的地方, 都用了黑场滚屏字幕, 并且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和画外音, 达到了感染观众的目的, 使观众更加能够自觉的感受到主人公的伟大和平凡。
2.推动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情节发展
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 细节能够人作品的结构更加紧蹙, 脉络更加清晰, 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它不但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还是贯穿全片的主线。如2008的一部《小虎王, 大心愿》专题片讲述的是一位能够画虎的小虎王赵庆业和王建峰的故事, 他们为了庆祝奥运会, 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精心创作了由2008只虎组成的400米长卷, 并且捐给了北京奥组委。故事围绕着赵庆业和王建峰作画、捐画,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细节描述,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只创作画不去卖画的赵庆业和妻子的矛盾, 在创作的时候, 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等。到长卷完成后, 画商利用高额价格诱惑, 软磨硬泡想买此画。经过那么些难题的两位画家开始犹豫了。这时专题片的情节又推进了一步, 矛盾达到了极点, 两位画家下定决心不卖, 而家人却赞成卖。人物行为的细节一直推动着情节前进。因此, 在整部专题片中, 由于这些闪光细节的推动, 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使观众更能体会到两位画家无私的情感。
3.细节能够凸显电视人物专题片中的人物性格
电视人物专题片中具有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刻画手法, 如心理、肖像描写等。而细节能够使专题片更加具有细致入微的表现, 凸显了人物典型和鲜明的性格, 使专题片锦上添花。专题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 为了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一个点上, 通常都是采用细节“放大”的功能, 从而在观众的脑中可以“放大”人物的性格, 使人物瞬间“生动”起来。如《最后的山神》中, 讲述的事主人公孟金福的故事, 为了把人物性格很好的塑造出来, 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如孟金福是鄂伦春族最后一个萨满, 每到一个山林的时候, 他都会在松树上, 虔诚的雕刻山神并顶礼膜拜, 充分的展现了他身上十分浓厚的原始宗教崇拜。他认为打猎有收获是山神的庇护。片子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刻画孟金福的性格特征。如在捕鱼的时候, 他为了不伤及幼小的鱼, 采用的是大眼的渔网, 狩猎的时候, 从不用套锁和夹子, 充分地反映了他爱护幼小生命的品质。片中仅仅用了几个细节, 就把一个充满原始宗教信仰的老人形象刻画的非常真实, 呈现了老人鲜明的个性。
如何运用细节增强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感染力
首先, 要明确一部电视人物专题片的主题是什么, 才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主题。如专题片《北大荒的好女儿——左静》中, 创作者明确了宣传的主题不是北大荒艰苦的建设岁月, 而是左静色彩斑斓的工作历程, 在左静丈夫那一场情景中, 镜头利用特写抓住了左静丈夫满是沧桑的大手和双唇, 在痛失爱妻的悲愤下, 通过细节展示了左静丈夫复杂的心里世界。而伴随着激昂的音乐, 整部专题片在高潮中落幕。在摄制专题片的时候, 要细致的策划每一个镜头, 构图要合理。如专题片中的焦点是作为共产党员的左静, 长期以来一直带病为人民做好事, 最终早早的离开了人间。为了拍摄好这个情节, 摄影师利用她儿子给记者讲述母亲是如何教育他的时候, 把她儿子痛苦的表情都抓拍到了镜头中, 如剧烈颤抖的嘴唇, 捉住胸前的衣襟等, 很好地刻画了亲人对左静强烈的思念。其次, 利用丰满的组合镜头, 完整的刻画人物。一般情况下, 细节在刻画人物的时候, 要用几个镜头的组合, 对人物的仪表、神态、动作等进行多层次、角度的刻画, 从而深刻的剖析专题片主题地内涵, 深化主题。另外, 为了全面的人物刻画, 要充分的展示空镜头的表现力。为了充分地展现主题内容的内涵, 通常都会利用一些表现过去时空的空镜头。如《豪迈北大荒人》中, 主人公吕春东是一个豪迈的军人, 在部队建功受奖的时候, 由于家庭的问题反而被遣送回乡。来到北大荒后, 他不仅入了党还提了干, 因此, 吕春东通过各种行动来报答这片黑土地。在片中, 创作者利用空镜头和人物主体相对应, 重现了部队那段难忘的经历, 通过吕春东手扶树干仰望树冠的拍摄, 充分地展现了吕春东对世事变迁的不解和迷茫。接着, 中坚又插于了空镜头, 香烟的烟灰和烟灰缸, 利用特技转换到了官兵、军装上。通过这一组的空镜头运用, 表现了吕春东的无奈和惆怅, 充分地展示了人物的心内世界。
总结
综上所述, 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 一个个的细节都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通过细节能够很好地刻画人物性格, 从而使电视人物专题片具有了鲜活的内容, 起到了震撼的效果。
电视场强测试细节的探究 篇8
关键词:“村村通”,电视场强,测试条件,测试方法,测试误差
1 引言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和广电总局的精心部署下,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场强测试作为无线覆盖对其终极目标的定量检验手段之一,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 这个看起来似乎简单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着许多的模糊之处甚至是误区。近些年来, 本人在成都市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实践过程中, 围绕着场强测试如何最有效地、最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覆盖效果这方面的问题, 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究和总结。为了有利于交流, 现作一介绍。
2 基本原理
电视场强测试的连接框图如图1所示。
标准测量天线所在处, 标准测量天线最大方向性所指方向来波的某一频道的场强E与电平表读数E0之间有着如下的关系:
E=E0+K
这里的K为标准测量天馈的校正系数, 所有的标准测量天馈都应有相配套的校正系数曲线。电视场强测试中一般使用分贝值, 更多的情况下式中的单位是K为d B, E0用以dBμv, 则E为dBμv/m。
3 测量天线的高度
国标《电视、调频广播场强测量方法》 (GB/T14109-93) 中界定:测量场强时接收天线的标准架设高度为10m, 在一定原因下也可改为4m再加高度修正。我们平常接触最多的标准电视测量天线其最大的架设高度也就是4m。所以, 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以4m的高度来测量电视场强。然而, 这个高度我们是否需要百分之百地去遵循呢?如果我们的测量是误差要求较高的测量, 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去对待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 在没有离开地面足够高的情况下, 接收点空间场强大小随高度而变化主要是受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因地面的吸收而产生的衰减和前方的遮挡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影响;其二为因地面等反射而产生的影响。这里的第一条因素可以在高度修正因子中得到尽可能的修正, 而第二条的影响是高度修正因子中无法得到体现的。地面对斜射其上的电磁波有一定的反射功能, 这个反射波与直射波叠加, 使得接收点场强随高度形成一定周期性的大小变化。在要求较高的场合下,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操作:在架设好4m高的测量天线后, 首先在水平方向上找到最大场强方向, 然后向下试探半个波长左右的距离, 找到极大场强和极小场强, 那么, 它们中间的场强值才是我们需要测得的误差较小的场强值。这种影响与测试点前方平面的物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光亮如镜的大理石平面甚至是金属平面, 或是一静湖水, 这种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干燥而杂乱的泥土面只是中等而已。但如果以这种方法测得的场强值, 为精确起见, 标高也应该是中间值处的高度, 在高度修正时以此为基础加以修正。
4 测试点位置的选择
虽然国标和测试的基本理论都要求测试点应具备空旷、平坦;周围无建筑物等遮挡体和反射体。但当我们需要测定丘陵或山区中的某个村镇或某特定区域受覆盖的场强情况时, 我们往往是很难找到这样的理想测试点的 (大城市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苦恼于找不到这种理想的测试点, 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测得真正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场强情况。所以, 在选择测试点时可以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 (1) 局部的遮挡体和反射体仍然应该力图避开。 (2) 大面积的永久性的遮挡体如土丘、成片树林等如果遮挡了几乎整个村庄, 则应该实事求是的来测。
一般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1) 对于村庄的情况, 大部分情况下村头 (尤其是来波方向的村头) 往往是很好的可供选择的测试点。
(2) 有些村子坐落在丘陵低洼处, 几乎无村头平地, 村中地面上也找不到合适的测试点, 他们的房屋往往只是两层左右高。这时, 我们宁可选择某个合适的平房顶作为其测试点。
(3) 有些村镇略大, 如果需要把工作做细, 可在村镇范围内选择三个不同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把场强居中的测试点记录为真正的测试点, 此点的测试数据作为记录数据。
(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我们确定测试点应该是力图选择来波方向无遮挡, 后方及左右方向无反射的开阔地。
(5) 开阔地如果具备陡峭的边缘, 那么, 最佳的测试点应该是来波方向的边缘处。
(6) 一定要远离高压线。
(7) 远离车流不息的公路。
(8) 远离工业等其它干扰源。
(9) 最终体现在电平表读数上应该是稳定的, 在没有明显干扰源干扰的情况下, 跳变也就0.5dB而已, 如果跳变超过1dB, 可以说明离干扰源还不够远, 应力求寻找到更佳的测试点。
5 测试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测试数据的记录和汇总成表时, 最好能包含如下的内容:
(1) 测试点地名。
(2) 测试点经纬度。
(3) 测试点描述。
(4) 测试天线高度。
(5) 电平表读数。
(6) 测试天馈校正系数。
(7) 高度修正因子。
(8) 场强值。
(9) 图像伴音状态。
在表的总体标注中还应标明:测试时间、测试所用仪器和标准天馈的型号、测试人等。
测试点经纬度的标识有利于日后复核时能准确地找到原测点的具体地址。
测试点描述中应标明如村头、房顶、前方有明显而具体的遮挡体等。
图像、伴音状态栏主要标识有无同频干扰、有无因干扰所致或发射机所致的拉道、滚道、普遍的重影、无伴音、伴音失真等现象, 至于因场强低而出现的雪花等现象则不需在这里记述。
6 小结
重视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9
一.抓住细节解读人物
细节描写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以小说为例:小说的关键是写好人物, 而人物则是靠其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语言表情、内心活动等来展示其性格的。成功的细节描写要能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揭示给我们, 它具体渗透在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中。所以只要抓住作品中对人物各方面的细节刻画, 那么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读就不难了。
如在《芦花荡》一文中, 英雄人物“老头子”设下圈套诱使敌人上钩时, 有两处这样的细节描写:“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 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 只一篙, 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 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 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莲蓬的清香, 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这两个“一篙”看似很简单, 学生也很容易忽略, 但它却是小说的神来之笔, 如果引导得当, 会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这一人物形象。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将两个“一篙”进行比较, 通过学生们的自主讨论、探究, 得出一个结论:前者的“一篙”是老头子“想”走, 却怎么也“走不动”。这笨拙的表现其实是表演给敌人看的, 目的只是为了引掉以轻心的敌人上钩, 结果让鬼子“紧紧”地追在他的后面, 却永远也无法追上。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词语, 却传神地表现出了老英雄与敌人周旋时的自信沉着、勇敢与大智若愚。而后者的“一篙”则是使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使鬼子“捉迷藏”一样在暗藏“杀机”的埋伏地段乱转, 玩弄鬼子于股掌间。经教师这么一引导, 学生立刻能悟出是作者借“一篙”这两个细节描写, 简洁而传神地刻画了老头子高超的驾船技术, 传达了老头子“你什么也靠给我, 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的自信。
二.利用细节塑造人物
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有专家说:“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 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短小的考场作文中, 有时候, 一个好的细节, 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扭结点、升华点、闪光点。
而通常我们的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 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以人为中心话题写作之前, 让学生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外貌特征, 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习惯性的语言和动作, 衣着打扮也与人物性格有关, 只要抓住其中一些带有个性化特点的细微之处进行描写, 人物性格就会凸显出来, 文章也会变得有血有肉。因此在写作前必须对所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 用放大镜和扩音器, 把要写的细节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写作时运用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将人物的一举一动放大或拉长, 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限于篇幅这里只选取期中一些片段:
“……可他说:‘打了药, 吃了针, 七八天后才好’, 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他却瞪着一双大眼睛, 嘴巴张得大大的, 用手推推眼镜, 定格了……”
“站上讲台的您, 一脸随和, 老师最原始的死板严肃的形象被您的亲切冲得毫无痕迹, 眼睛透出孩子般的温情, 在无措地看着我们不顾课堂纪律哄堂大笑时, 总会皱起眉头扶扶镜框……”
“又有英语课了, 张老师又慢悠悠地晃了进来, 慢悠悠地晃上讲台, 慢悠悠地把教科书、参考书、手机等等乱七八糟的东东放上讲台, 然后抖着脸上的‘肉饼’说……”
“筷子落在一盘炒土豆上, 他把无名指与中指分开到最大, 然后两根筷子插进土豆中, 猛地一合, ……他微微抖了抖右手, 抖掉粘附在土豆丝上的汤汁, 将它们扔进了我的碗里。”
可见通过细节描写, 创造一种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感觉, 就能让文章从肤浅走向深刻, 从枯燥走向生动, 这样的作文想不得高分都难。
细节描写的写作指导 篇10
一、让学生读细节
在我们所学的文学作品中, 有许多尤为成功的细节描写, 通过学生读细节, 使他们明确细节对突出人物品质具有重大作用。如在学习《挥手之间》时, 引导学生读主席登机挥手这一细节,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者选取了机场送行这个场面, 着力描写了主席登机之后用力挥动手中军帽这一特定动作, 揭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主席置个人生命于不顾, 为拯救中华民族而赴汤蹈火的高尚品质, 这一品质则是通过挥手这一细节表现出来的。另外, 通过让学生读细节,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 细节不仅对刻画人物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典型的细节在情节中还起到贯串和联结人物的作用。如王愿坚的《草》, 作者写了长征路上周恩来同志发现战士们吃了一种野菜, 纷纷中毒危及生命, 便咬下那野菜的一点, 品尝着味道。然后下达命令, 发出通报, 说明野菜的形状、味道和生长的地点, 提醒全军注意。作品刻画了周恩来同志沉着果断的个性, 表现了他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典型细节“亲尝野草”为情节的中心, 联结其他方面, 从而达到了情节的完整和统一, 揭示了人物性格和主题。
二、让学生说细节
在写叙事性文章时, 要求学生根据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口述, 重点口述能表现人物和事情特征的细节, 然后学生讨论, 看说得细不细, 这里的细节是否对文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抓重点组材的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写细节
在学生明确了细节的重要性和能根据描写对象说出细节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开始写细节。首先, 要求学生观察社会生活, 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激动人心, 能启迪人的智慧的材料。观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仔细地察看各种人物、事件、景物, 在观察中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点、本质和内部联系。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母亲》这篇作文时, 要求学生在众多材料中选出最能体现母爱的材料, 然后就让学生想一想, 如何把这些材料写得生动形象?于是我就引导他们, 向他们讲述细节描写的作用, 向他们介绍写细节的方法。其中一位同学是这样选材的:他选择了准备回校的前一夜, 母亲为他收拾行李的那一个场面, 他写道:“母亲把油灯端来放在灶上, 随手拿起早已切好的几样小菜, 把油倒进锅内, 用铲子翻来翻去地炒着, 油烟、柴火烟熏得母亲不断地喘息, 汗水也顺着母亲的脸颊直往下淌……”这一段描写就把慈母对儿子的爱完全表现出来了, 这令人动情的场面, 就是靠细节表现出来的。可见细节是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是构成形象的必要方面。
附案例一则:读朱自清《背影》片段, 体会细节描写, 然后按要求写作文。
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篇11
关键词:红楼梦;细节描写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以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登上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看似闲笔或赘笔,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实际上却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可谓是窥一斑而见“全豹”,“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1]。下面我就来谈谈细节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把人物性格写得非常突出、非常丰满,象雕塑似的承受着各种不同光线的照射,从而呈现着变态多姿而又统一的形象意义,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的最大特点。作者尤其善于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
在《红楼梦》第五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有这样的描写:“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道……。”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进荣国府前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为了平静自己的心情,她“掸了掸衣服”,并且“又教了板儿几句话”,连用两个“蹭”字把刘姥姥走路的情形勾勒得一清二楚,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刘姥姥此时紧张迟疑、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塑造出一个活脱脱的未经世面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再如告贷时的一段细节描写:“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不待说,今日又为何而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太太,却不该说,只是大老远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儿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得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里怎么叫你来?打发咱们作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这段细节描写,抓住这姥姥先回“也没甚说的”,接着“未语先飞红的脸”,“忍耻说道”,“推板儿道”这样一系列的动作表情,刻划出刘姥姥贫困告贷,羞于启口的窘迫之态,一笔不乱,丝丝入扣,再现出刘姥姥告贷时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求人之难,所以脂砚斋在此批道:“为求亲告友者下一棒喝。”
二、塑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心理描写是塑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中常常通过一些具体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在同一时刻同一动态下不同的心理状态,将他们的精神世界表露出来,达到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目的。一日,晚饭后黛玉去看宝玉,几个丫头没听出她的声音,没给她开门,使她悲泣呜咽,哭得连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也不忍听,“忒楞楞飞起远避”。天人感应,悲得如此浪漫,如此美。黛玉对宝玉这一段情,也太脆弱了!爱得越深、越专一、越成为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唯一寄托与唯一奉献,就越发要求着、期待着对方的全部注意、全部感情、全身心的契合的欢欣,这样的要求和期待既执著又敏锐,既强烈又脆弱,也许可以说这种感情是浪漫的,这种要求是不现实的,结果,这种感情要求必然变得十分挑剔、十分多心,不能容忍不能冷静对待哪怕是最微小的一刹冷淡和疏失。这固然是黛玉处境的脆弱所造成的,却也是少女的痴情所注定了的。
作者还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且看五十五回如何描写探春洗脸:……又有一个媳妇来回事。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环捧了脸盆、巾帕、靶鏡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环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脸盆;那两个丫环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类。平儿见侍书不在这里,便忙上前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探春方伸手向盆中盥沐。那媳妇便回道:“回奶奶、姑娘!家学里支环爷和兰哥儿一年的公费。”平儿先道:“你忙什么?你睁着眼看见姑娘洗脸,你不出去伺候着,倒先说话来!二奶奶跟前,你也这样没眼色来着?姑娘虽然恩宽,我去回了二奶奶,只说你们眼里都没姑娘,你们都吃了亏,可别怨我!”唬得那个媳妇忙陪笑说:“我粗心了。”一面说,一面忙退出去。
我们看见了“大家规矩”的一角;洗脸得有好几个人侍候,而且把人当脸盆架,甚至还不如那站立着的脸盆架!这一细节描写是对封建贵族无情的揭露。
三、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为了表现封建教育的崩溃,封建统治后继无人,作者抓住了荣宁二府淫乱成风的一些细节:第六十六回,湘莲跌足一叫:“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剩王八。”一席话骂尽了宁府。东府如此,西府亦然。贾赦虽然一大把年纪,又做大官,但仍渔色无度,“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红楼梦》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暴露了封建地主贵族阶级内部的腐败,封建统治的黑暗,封建制度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到了崩溃的边缘,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为了表现贾府经济上的崩溃,作者抓住了第七十二回办了一下老太太的生日,就用光了全部家当,竟然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用。为了应付一个太监二百两银子的索取,王熙凤就要当去自己的项圈等细节。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贾府在经济上已到了财源枯竭的地步,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早就尽了上来,跟省亲之时银子花得象淌海水似的相比较,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探春理家时执行的兴利除弊、开源节流的改革措施,不能挽救贾府经济上的崩溃。贾府如此,其他封建贵族又是如何呢?第五十三回领春祭恩赏时贾珍讲了这样一个细节:“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可知这些人家跟贾府相比又更加不如,连上供祖宗也要依靠皇上所赐。全部封建贵族都在经济上走向崩溃,剩下一副摇摇欲倒的空架子。正是这些细节描写的存在,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之上增加了时代的社会的政治色彩。
四、预示人物的命运
《红楼梦》在语言上带有暗示性的特点,通过语言上的暗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而语言上的这种暗示性又是通过一个个的细节描写来达到目的的,因而这样的暗示也就显得非常自然,让人读过之后回味无穷。《红楼梦》里贾雨村访问甄士隐时,描写甄家丫鬟有这样一番心理活动: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的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固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从字里行间看,甄家丫鬟因为欣赏贾雨村的“雄壮”相貌,存了济贫扶困之心,本意只不过是惜贫助困而已。哪知,賈雨村将丫鬟的回头看成是对自己有情,做官后将此丫鬟要去,最后成了正室夫人。甄家丫鬟“偶因一回首,便成人上人”,无他原因,其名“娇杏”——侥幸。贾府里的四位小姐,系“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主要人物,她们的名字依次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因“大小姐恰逢正月初一所生,故取名元春”,余者从其“春”字。“春”字通常被认为是“春红香玉”四个艳字之一。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鲜花着锦,把艳字“春”用在取名上,合情合理,并非故意显现雍容华贵而选用的,算不上“落此俗道”。且在“春”字前加上了“元、迎、探、惜”,使四个字变的别致优雅,委婉清新。仔细听来,四个字连起来恰是一句作者抒发无限深沉感慨之词的“原应叹息”的谐音。原应叹息,深深表达了作者对四位小姐不幸的遭遇的叹息和同情,也是作者对无命补天和对贾府之衰亡的叹息与无奈。贾府里的四位小姐身处豪门望族,她们的首席丫鬟则以“琴棋书画”四字来命名,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这既符合大家小姐的风范,也符合她们的性情,甚至与她们的命运相联系。这样的取名简直是天衣无缝。
五、结语
《红楼梦》在细节描写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吸取了其中有益的东西,加以综合发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正是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使得红楼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顶峰。所以我说抽去了所有细节,也就没有《红楼梦》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2]周汝昌.红楼艺术[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巧用电视新闻细节的作用 篇12
新闻细节同文学细节一样, 也分为外貌细节、行动细节、心理细节、语言细节和环境细节等, 但新闻细节却不等同于文学细节, 文学细节来源于生活, 却可以高于生活, 新闻细节则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忠实于事件本身。电视新闻细节包含在新闻的各要素中, 它可以通过画面、解说、现场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因素来表现。这些貌似平常的生活细节, 抓住了它们, 对新闻作品来说, “就像一只被剥开的石榴那样暴露于众, 易被人们接受。”总的来说, 电视细节的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 电视新闻细节使新闻“活”起来
电视细节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有助于体现深化主题思想,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细节虽小, 但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 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所以细节在电视报道中也就显示出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由此可见, 细节的作用比单靠解说词来介绍要可信得多, 生动得多, 使节目有血有肉, 形成电视报道的兴奋点, 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2000年3月中央电视台对京杭大运河“三乱”现象进行连续报道。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江苏省交通厅、江苏省公安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迅速成立调查组, 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了查处。这组新闻为何会收到如此好的社会效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记者以暗访的形式采录到了大量声音与画面的细节, 披露了水霸为害猖獗的事实。其中最为精彩的是记者暗访时与勒索“买路钱”的村民的对话, 5段对话构成了5段声音细节, 无可辩驳地揭示了当地一些地痞私设浮桥欺压过往船只、恣意搜刮钱财的水霸现象, 充分展现了声音细节在电视新闻中叙述与证实的魅力, 让人觉得新闻生动真实。
(二) 电视新闻细节使新闻“立”起来
众所周知, 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 通过细节的刻画, 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 从而愈加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也放大画面的信息点, 增强观众记忆深度的目的。一些同主题有关的重点细节, 可能在整个画面上并不是特别抢眼, 也不一定处于画面构图的中心, 往往不被一般观众所留意。但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重要信息点, 这就需要借助解说的强调, 将其放大、展开、凸现出来。引导观众的视觉关注, 使他们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如从2005年4月26日到5月13日, 中央电视台每晚50分钟的“跨越海峡的握手———连战、宋楚瑜大陆行”特别报道不仅回顾当日的重要新闻、新闻发布会、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而且对相关新闻事件的细节报道尤为突出, 比如宋楚瑜到湖南湘潭寻根祭祖, 电视新闻记者就敏锐地发现当地的接待人员特意做了两套衣服, 一套是深蓝色, 一套是橘色, 而且车队也是橘色的车队, 因为橘色象征了亲民党的颜色, 可见湖南对宋楚瑜的到访是特别重视的。这个画面新闻细节, 大大深化了画面的内在意蕴。
(三) 电视新闻细节使新闻“深”起来
就电视新闻而言, 由于记者精心选取拍摄角度, 在细节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 细节就被赋予了一种记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 使得画面不但蕴含了丰富的外观形式, 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如1996年, 赤水电视台曾经播出一条新闻《赤水河遭受严重污染》, 当时赤水市人民赖以生存的赤水河被上游的四川省叙永县向林造纸厂污染, 记者成功地运用了几个细节:纸厂排污管排出的浓浓黑水;慢慢推近河面的画面中, 厚厚的白色泡沫下是已变黑的河水;贵州省赤水市与四川省叙永县两省交界的地方, 清澈的河水与被污染的河水交汇奔流而下, 到赤水境内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白色污物漂浮在赤水河上……这些细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新闻增色不少。
(四) 电视新闻细节使新闻“靓”起来
美国著名记者米尔斯洛在讲到自己的写作体会时, 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写新闻最好不要把太多的东西告诉受众, 否则你会失去他的。把小范围内的具体事告诉他, 让他去发现大范围内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例如:在九八抗洪的众多报道中, 记者运用大量镜头报道了一线抗洪战士在水中与凶猛的洪水作斗争的场面, 许多镜头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然而还有另一种镜头, 就是横七竖八倒在堤坝上酣睡的战士, 镜头中有被汗水、雨水浸湿的背心、沾满泥的双脚、手中还没吃完的半个面包, 半瓶矿泉水。这些细节同样充分表达了抗洪战士与洪水搏斗的精神和辛苦, 观众看了无不为之感动。
好的细节是使新闻人物“靓”起来的重要因素。一个感人的细节能够调动人们大脑中原有储存的记忆和感受, 令人浮想联翩, 难以忘怀。一些生动的、有冲击力的细节画面, 如人的面部表情, 如大笑、大怒、流泪, 会议的气氛, 如鼓掌、标语、鲜花, 主持人的特征, 如手势、声调等。这些画面对信息都有增值作用, 有时这些非新闻主体的非语言符号比新闻主体的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还要多。
【电视专题片的细节描写】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细节的特征09-13
电视新闻细节的重要性07-21
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工作10-16
电视新闻中细节运用06-21
电视人物专题片08-05
电视专题栏目10-13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07-17
电视专题节目创作09-06
电视专题解说词08-13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