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的语言要求

2024-10-13

电视专题片的语言要求(精选10篇)

电视专题片的语言要求 篇1

伴随着各种电视新闻节目的不断成熟, 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庞大。如何能让电视新闻节目既适应广大电视观众的审美需求, 又要遵循新闻的特性, 打造有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 已经成为每一名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 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 也是最具有核心意义的特点。而身身处媒体的领域, 或者是新闻记者, 或者是节目主持人, 就是信息最直观的传播者, 在整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从中确定传播内容以及该用怎样的新闻语言将内容传达给广大受众, 因而怎样掌握新闻语言, 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准确无误地将信息传播出去, 这是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思索和学习的技巧问题。

一、电视新闻语言在叙述上必须要生动

电视新闻是视听同步的传播方式, 除了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之外, 还要求电视语言必须生动, 在电视新闻的运用中, 毫不客气的说, 电视语言是这种传播方式的骨架, 只有这个骨架丰满了, 电视新闻这种传播方式才会得到最大空间的发挥, 反之, 如果电视语言不够生动, 观众在看时就会枯燥无味, 甚至会出现乏味和反感的情绪。目前电视新闻节目有一种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就是重视画面信息, 轻视语言信息。2008年5月12日, 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 新闻在报道时出现过很多震撼很感人的场面, 一四川小伙陪在被掩埋的女朋友旁边, 和她聊天、谈未来, 鼓励自己的女朋友要坚强, 最后他们支撑到救援队伍的到来, 挽救了女友的生面, 这是一个几具有震撼力的场景, 但是整个事情都是在夜里发生的, 电视画面上只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和几盏闪烁着的救援人员的灯光, 电视在解说时这样说“就是在这黑夜里, 我们看清了真正的爱情的力量”, 画面很平淡, 没有激烈的场面, 但是生动的解说词让观众们听了之后就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所以仅仅注重画面的新闻也只不过是会移动的图片新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上海某一建筑物爆破时倒塌的那场面, 看着一栋四十多层的楼房慢慢的倒塌, 场面应该是非常的壮观, 但是在东方卫视的一个报道中, 解说词这样写道“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栋楼房被爆破, 全过程只有短短的二十九秒”。两个解说词, 反差如此之大, 让观众会有很大的感觉差异究其原因, 是对语言表述的吝啬。

二、电视新闻语言在情感上必须客观公正

我们知道, 霸道的要求新闻报道不许客观公正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在解读的过程中, 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主观能动的色彩。着名记者阿曼.普尔就目睹CNN蓄意歪曲真实报告的行径, 并披露:“凡是未能与政府保持统一口径的记者、编辑和主管, 都会受到威胁、排挤、请辞直至被解雇。”美国的主要媒体无一例外地都要与政府保持统一口径, 否则只有结业, 这就是美国媒体的价值观, 美国的新闻自由、新闻准则。观察我们身边的新闻报道, 不同的传播者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立场, 如何选择事实?一千个新闻记者会有一千种方法, 这就是记者在起主管作用。同样, 作为辛建文的播报着, 对不同新闻处理的手法也不尽相同。美国学者艾尔费雷德.A.克罗威尔说:“客观性在事实的新闻里是神话而已, 是不存在的, 得不到的。”这样来看, 不应该说是新闻报道的主观和客观保持高度的同意, 应该是新闻的主观应该服从于新闻的客观, 这种统一是强加的统一,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统一。情感因素的主观性和新闻的客观报道必须应该统一起来。如果电视新闻记者带有非客观的、非公正的有色眼镜来报道新闻, 如果记者的个人情感不加节制地随意歪曲有关信息, 那对新闻来说是一个灾难。我们看到, 美国CNN主持人卡弗蒂带着强烈的偏见, 轻率地在节目中发表攻击中国人的恶毒言论, 是失去了主持人应有理智的一种行为。作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 代表的是一种形象, 一种向社会昭示的形象。按照新闻传播的原则, 电视受众需要的是对事件真相的客观、真实的报道, 而不是以自己偏见、无知、愚蠢来攻击。CNN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对西方媒体标榜的“新闻真实”是莫大的讽刺。在情感言语的控制上也需要有很多的技巧, 应该是不知不觉渗入客观事实中, 尽量保证节目的自然得体, 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感染, 比如在报道奥运健儿夺冠时措辞兴奋, 传递扬眉吐气之感, 从而振奋民心;在报道贪官污吏时言语犀利, 从而感化民气, 为民代言;报道汶川大地震时, 语言饱含深情、惋惜和沉重, 唤起民众的情感共鸣。事和情总是相随而生, 相异而变, 受众在接受事实信息的时候也在接受情感信息。关键是这情感是否能沿着事实“自然流露”。

三、新闻报道在语言使用上要平实鲜活

从新闻的传播角度来看, 新闻语言要努力追求与受众的理解上的一致性, 从而使受众对新闻的接受转变为正确的理解和认同。目前国内很多电视媒体流行“说”新闻, 把新闻内容用平和的语言叙述出来, 而不是单一地把稿子陈述出来, 这就是为了使受众能够在平和的语境中接受信息, 在情感的语境中贴近信息。这也是电视新闻的生命力, 这不是简单的陈述, 而是一种展示, 在《电视新闻的语言技巧》这本书中, 对这种展示有很明确的规定, 展示要脱离流水账似的叙述, 要让叙述有生命力、有活力, 能生动、能感人。但是这种展示并不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展示, 而是按照新闻的真实性、围绕着新闻的原则来展示的。如果在展示的过程中丧失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的原则, 那这种展示就事与愿违, 成了假新闻。

四、新闻报道在工作上需要有职业敏感

作为新闻的传播者, 具有新闻敏感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敏感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境界。这种能力非常的关键, 这也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要素, 如果有了这种新闻敏感性, 等于说出自手的新闻就有了生命, 或许是一条简简单单的突发性事件, 但是具有新闻敏感性的新闻工作者能看到事件本身之外的东西, 甚至能套陇上社会法则或者国家的法律, 有的还能触类旁通, 从这个突发事件的本身蔓延到周边, 甚至整个社会上的事情。只有具备了这种新闻的敏感性, 你的新闻在采访、制作和后期的追踪报道的时候才会有深度、有广度, 具有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当这种境界、情怀和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的现实问题时, 一篇好新闻也就应运而生了。

摘要:身处媒体的领域, 或者是新闻记者, 或者是节目主持人, 就是信息最直观的传播者, 在整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从中确定传播内容以及该用怎样的新闻语言将内容传达给广大受众, 因而怎样掌握新闻语言, 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准确无误地将信息传播出去, 这是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思索和学习的技巧问题。

关键词:新闻特性,电视新闻

电视专题片的语言要求 篇2

电视短剧题材的选择

应是题材是作者从客观的现实生活中,历史的资料中选择出来构成影视作品的原始材料,是作者用以构成影视作品的原始材料,是作者用以构成剧本的具体素材,在汪洋大海的生活中,历史的宝库理,一个作者应该根据什么什么去选择她创作的题材呢?可以从以下三点说起:

1.作者最熟悉、了解最透彻、体会最深刻的题材而那些浮光掠影一知半解,不大熟悉的生活是构不成好的剧本的,古往今来,好的剧本都是作者长期深入生活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的结晶,即使历史题材,也是作者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用今天人的生活经历和理解加工而成的。

2.剧作者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有创作冲动与情感的题材,什么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题材呢,这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凡是直接或间接反映当前重要问题的题材都是有意义的,主观方面剧作者对这一题材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真正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并有着独到的见解与表达的热情。3.当前观众所关心、所欢迎的题材,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都应该明确作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关系,观众喜欢才是硬道理。

题材的类别可分为这样几个类别:社会片、乡土片、亲情片、青春片、警示片、无论从什么角度写,都要遵循面广点深的创作原则,使其能最大限度的贴近观众,亲近观众,赢得观众,要回避当前电视剧存在的毛病,诸如矫情,猎奇,追求浮华和注水等。对吸收些姐妹艺术的营养,摆脱以往影视剧创作的陈腐套路。把艺术家独到的哲学思考和美学追求带到创作中来。社会片: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各种社会因素对大众的影响和生活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意识观念对老百姓思想情感的冲击

乡土片:当前农村农民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情感变化

青春片:写好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困惑与思索

亲情片:以情勾勒出普通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老百姓的亲情,恋情,爱情,人情,世情和风情

警示片:普通人在法治社会中社会道德品质以及过失教训等

选材时注意的问题

1.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应该选择最具代表性极具戏剧性,趣味性和具有感染力的一

个点来表达一个社会现象

2.在作品的开端部分很快就要进戏,防止皮厚的现象,要做到有戏则长,无戏则短。要把

戏写深、写细、写透、写细、写的淋漓尽致。

3.结尾要脆,要观众感到言尽则意无穷,给观众留下再创作的空间

4.台词要讲究,人物对话语言要有个性,切记台词过于直白与浅白

5.细节要生动,正如俄国的语言大师屠格涅夫所说的:“必须把握一些代表性的细节,天

才即在此!”

6.生活的真实决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照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反而令人感觉虚假,究其原因

即缺乏艺术的真实,它照搬了生活而已,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把你心中的故事必须用形象思维加逻辑思维,艺术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用画面打动观众接受其教化。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不通过虚构,我们永远也接近不了真实。”

何谓电视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是用文字表达和描绘未来影视剧内容的一种文学样式,一部电视剧电影的创作是从影视剧作者开始的,他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具体的形象之中,并用文学的语言描绘出来,文学剧本是影视的基础,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影视剧创作的第一道工序,更重要的是它是导演再创作的源泉,是影视剧成败的前提,影视剧本的创作是用电影电视的方式思考,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它可供阅读但是更多的目的是为了拍摄,必须符合荧屏表现的需要,影视剧本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此

特征由影视艺术的本性所决定,1.造型性:影视是造型艺术富有造型表现力,这就要求剧本中所描绘的一切可以通过影视的表现手段展现于荧屏,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2.影视也是视觉艺术,声音进入画面非常重要。编写剧本不仅要用台词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要把音乐与音响纳入统一的艺术构思之中,以便扩大和加强画面的张力。3要考虑荧屏形象的逼真性,电影艺术是在照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药真实的再现对象及其运动使他能够在表现形态上大幅度的贴近于生活,荧屏形象不仅是具体可见的而且是逼真的,观众面对荧屏如同从窗内观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或进入私人客厅或密室窥见人物的行为和秘密,因此剧本中所描绘的一切,应该是自然的真切的,大到情节的结构安排人物的设置,小到一个物件、一个台词、一个动作都要酷似生活,力戒虚假和造作,否则便会失去艺术的魅力。4要考虑到蒙太奇技巧的运用,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它符合和适应现实生活中人物观察外界事物的方式和心理需求,这是影视剧典型化的手段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或影视文学剧本应该是影视性和文学性的产物。但在实际创作中有的偏重于影视性有的偏重于文学性,由于体裁内容和个性的差异,影视文学剧本的风格也各不一样,以样式而言,有喜剧、悲剧、闹剧、正剧,以风格而言有喜剧电影,小说电影。

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第一要素

构成故事的元素是1人物2情节3环境

戏剧故事的基本特征

在影视艺术中故事既是形式又是内容,同时还是影视创作层面的主体,戏剧故事是以人为为中心,以故事为纽带,以情节为依托展开的语言艺术,首先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础上做到思想情节与人文内涵的延伸,好的戏剧故事要给人留下想象也联想的余地,具有品味不尽的回味无穷的兴趣,犹如撞钟余音袅袅,戏剧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制作矛盾冲突,也就是我们查过说的要有戏,这种冲突的设置要求作者敢于想象,要有设置悬念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故事中的人物不要多,但是每个人物都要有性格,要有立体感,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有意思绝不意味着复杂,戏剧故事的基本特征1.戏剧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语言艺术,戏剧故事的生命在与流传,一个生动有趣的戏剧故事会在观众与读者中长久的品味,也会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2.一个故事编织的好坏,往往取决于立意,悬念,主题这三个基本要素。

立意:要在故事编织过程中,选取一个具有较强戏剧性格的中心事件,立意要求新奇性,故事讲究超强思维和逆向思维,需要绝处逢生拍案叫绝,故事讲究智慧性,情节性,讲究立意的创新,追求新,奇,桥,趣四个要素,一个号的立意就等于作品成功了一半,立意要求以情见长,以情动人,用情感去感染观众与读者,立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要设置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背景可以假,但是细节必须真。

悬念:即故事的戏剧性,作者要善于设计故事的结构,善于运用悬念去组织安排故事的情节矛盾,铺设戏剧冲突和展开戏剧情境,悬念的设置要注意引人入胜,即故事的起伏性,曲折性与跌宕性,要让观众在思考为什么的同时也要有一种紧张的期待心理,作者要懂得设法吸引观众入戏去品味其中的矛盾冲突和时间的发展。

主题:即故事的主旨,是讲故事的前提和依据,主题同其他要素一样,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观察,其次是对生活中事件与细节的选择与把握。选择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影视创作中,主题的选择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戏剧故事的结构和我们写文章一样,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开端:开端要求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也就是切入点找的准不准2情节即故事的中心事件,3人物,即故事的推动者和发展者,有了人物以后,把人物安排在一些似乎难以解决的难题与逆境之中,面对人和事,即矛盾纠葛也就是必须有矛盾冲突。4.高潮:即故事中矛盾冲突的集合点,事实上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生活,没有了世界,没有了作品5.结局:是编织故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深化主题的点睛之处,它决定着戏剧故事的成败,正所谓编筐

编篓重在收口,收口时一般要用顺理成章的神来之笔,抖出一个谁也料想不到的结局,戏剧故事的结尾要简明扼要,结尾要新颖独特,要使悬念最终被清晰的解开并点明,深化主题,使人有一种恍然大悟或原来如此的感慨且耐人寻味!

今天的导演基础课我们和老师一起看了《西西里美丽的传说》和《当家的女人》这两部片子,感触很深。人性的弱点,嫉妒,恨,那些丑恶的一切。。。

角色的构思

人物的全部生活可以分为内在的(人物的过去)和外在的(揭示人物)两部分

其中内在的指人物小传;外在的包括两个方面1首先要确定人物的需求,也就是他要干嘛 2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的行动。

有效数学课堂对教学语言的要求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要求与典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27-2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有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数”等。

严谨,就是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介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语言,又非口头语言,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以计算100!为例,其结果大得惊人,所以我们使用“!”加以表示。这样的讲解方法可使学生对“数的阶乘”的概念记忆深刻,终生不忘。“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在指定区间[m,n]内的根的分布问题”,一般要等价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在指定区间[m,n]内与x轴的交点个数问题,常需要考查不等式组x=-b2a的范围Δ=b2-4ac的正负f(m)的正负f(n)的正负。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也可以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如课堂教学中,当解题思路受到阻碍,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终于找到精妙的解决办法,此时说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如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来形容某种变形方式的真实目的,可以使学生对这种变形方法产生特殊的兴趣,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这句话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史上的辉煌。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1.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区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如求函数y=sinx+3cosx=2sin(x+π3)在区间[π4,π2)上的值域时,若在“提取系数、设置辅助角π3”这一环节时出现错误,则全盘皆输。因此用“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来提醒学生此时要慢且准,使学生在笑声中增强了防患意识。再如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高中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教者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醒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2.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种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相同。

3.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另外,恰当的比喻还可以将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并掌握。如学习函数概念时,教者把函数符号y=f(x)比喻为“加工厂”,把自变量x比喻为“原材料”,把对应法则f比喻为“加工的方法”,因变量y比喻为“成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对应法则f与自变量x之间的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对应法则f的作用,对进一步学习“已知f(x)的解析式,求f[g(x)]的解析式”和“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两种问题及其变式铺平了道路。

四、要善于总结知识口诀,加深记忆

教学中,经常根据知识的规律总结出琅琅上口的知识口诀,可谓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判断对数函数正负的口诀是“底真同,对数正;底真异,对数负”;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口诀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复合函数增减性符合“同增异减”原则;由函数f(x)的图象变成函数f(x+a)(a>0)的图像时,要进行横向平移,且满足“左加右减”的规律;根据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x=-b2a与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通过“左同右异”来判断系数a,b的符号关系。

又如“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零,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等等。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记忆的长度和深度,简洁易用,效果甚佳。

五、教学语言要使用恰当,恰到好处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名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说眼睛可以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像机械运转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语言力度,强化药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加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1.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让学生感到乏味;

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讲台上装成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扰腮,转移学生的视线;

3.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

4.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电视专题片的语言要求 篇4

1 发展初期主持人的语体特点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借鉴报纸杂志的编排方式,将不同内容、形式、品质的多个新闻节目整合为一个杂志式报道单元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板块。”[1]开创电视新闻新语态的《东方时空》创办之初效仿广播杂志类节目,融合多种电视节目样式,定位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1996年改版之前,4位栏目主持人都是不同组合,没有规律,每次出镜也只是三言两语,起串联作用。虽然栏目在创办时已经力求平等交流的状态了,但主持人难免仍会带有播音员的烙印。节目主持人表达内容和表达态度明显出现改变是在1994年6月上旬的三期节目中,节目快接近尾声时,主持人说:观众朋友,对于我们以上的报道,您看呢?”这一句在现在的新闻节目中很常见的话在当时可谓是新鲜事。当年听惯了说教式新闻的受众,看到电视中的节目主持人和自己互动式的交流,那种感觉应该是新奇和惊喜,双向交流相比单项表达更注重传者和受者的互动,也是给与观众思考的空间,让观众通过思考得出和主持人一样的结论,《东方时空》主持人语言的这一改变,说明了电视新闻节目开始更注重信息传播的完整性和传播效果。此后,《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语言一直将单向表达和双向交流并用,加强传受双方的沟通,增进和观众的感情,保持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

2 强化信息服务与深度报道时期的语体特点

2000年,央视开始尝试将打造早间新闻节目,致力于“新闻详尽,专题透彻”,第三次改版的《东方时空》“早新闻”栏目主持人打破传统播报方式,由4位主持人开聊的方式,用轻松活泼的语态将当天从报纸和网上获取的资讯你一言我一语聊出来,播报样态近乎说和播之间,多用短句,语义明晰,节奏也偏快,主持人之间有交流,与受众也有交流。

2001年版的《东方时空》很好地弥补了国内很多电视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缺乏时效性的问题。但由于2000年版的《东方时空》信息量过大,板块混杂过于繁冗,将资讯类的节目分离出去,新增板块《时空连线》实现了新闻报道中第一时间让观众触及新闻现场,对话新闻当事人目的,在演播室的主持人可直接连线前方记者,栏目的总主持人可以根据热点事件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在语言上也更加灵活。例如,康辉在播报一则矿井事故救援情况时,总主持人张宇问道:现场的救援进展怎么样?康辉也立马做出反应,对事件的细节做出描述,也对这一事件做出恰切的评议。栏目的改版和节目定位的改变以及整个电视新闻界的发展,也让已有将近十年历史的老牌节目《东方时空》强化了演播室主持人串联节目和强化信息传播的能力。

3 转入新闻频道后的主持人语体特点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观众对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挑剔,在信息洪流中国家电视台如何凸显信息视野的广度和专业视角的深度,《东方时空》基于变化适时调整,满足当前受众的心理需求。从2009年开始,《东方时空》主持人的体态语有所转变,用LED屏幕作为实时连线和资讯呈现的介质,开始站着播讲,体现新闻节目的动态性,主持人导语和串联词观点独到,语言组织方式新颖,有声语言表达流畅自如,配合站着讲解式的播报,整体状态有动态感,方便受众全面了解信息,强化接受的兴趣。

在节目风格逐渐趋近世界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后,主持人语言在播讲样式和状态上也是主打亲切温暖的情感沟通牌,在这两年的《东方时空》节目中,对于受众较为陌生的专业术语和法律法规,栏目主持人通常是配合身后的电子屏来讲解新闻背景,这样在电视和手机等各种小窗口媒介中,观众就能很形象的快速知晓新闻,这也是以受众为中心,呈现更符合受众需要的传播样态。

摘要:央视《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改变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语态,二十多年来历经数次改版,主持人语言样态也随节目不断调整而发展变化。本文以《东方时空》栏目主持人语言样态为研究对象,分析语境的演变导致的各个时期主持人语言样态的转变,并分析栏目发展各个时期主持人语言样态的发展和不足,为提升新闻节目主持人核心竞争力,优化当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效果提出思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语境,主持人,语言样态

参考文献

语言学论文的撰写要求 篇5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末开始流行的一种语言理论,关于其应用的研究活动也随之在学术界广泛开展。认知语言学主要以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为主要的表征手法,而可以同时体现这三种表征手法的理论内容,主要有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三种。

1.基本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在人们对周围事物认知的過程中,会将一些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的事物自觉的组织到一起,并且利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对其进行编码,这便形成了不同的范畴。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不同事物理解的不同角度,以此为依据对事物进行分辨和分类。基本范畴理论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基本等级划分理论,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进行匹配和经验的依据。

2.原型范畴理论

人类社会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经历多年的发展,社会事物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并且形成了多个不同的范畴理论,但是对对于人们对于范畴的界定是以原型了理论为依据,这也使得原型理论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中,可以根据某些具有显著特征、抽象特征和具体特征的不同层次范畴进行划分,形成相对应的高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属范畴。

3.概念隐喻

隐喻指的是利用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进行解释,隐喻是一种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方式,其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和思想等不同的方式表达,从广义上说,隐喻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概念领域向另一个概念领域的映射。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中,很多词汇的表达都是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的,所以很多学者也将隐喻的应用认为是语言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如果没有隐喻的应用,便无法利用简单的语言符号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所以将其运用到词汇教学中,可以对学习效率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认知语言学理论针对基本范畴的等级词汇和非基本范畴的词汇建立了相应的区分标准,这与英语教学中先后顺序规律的词汇排列标准是一致的,符合词汇教学的优先原则,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词汇体系;第二,针对一词多义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隐喻理论和语境对其涵义进行拓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上对词汇的涵义进行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作如下分析:

1.基本范畴理论的应用

基本范畴理论的应用可以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词汇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词汇,就无法掌握基本的语言沟通技能。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词汇储备量,而且在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方面也都有一定的基础,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络结构,可以让学生将大量的词汇进行串联,形成多个关联词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词汇的应用能力。比如board的一个意思为“木板”,而另一个意思却为“董事会”,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就形成了同音词,可以加强学生在日常英语交流中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盲目的让学生追求词汇量的多少,却忽略了对学生词汇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虽然靠机械的记忆记住了很多词汇,但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英语写作和对话中,所以,教师要从基本范畴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多个不同的英语词汇的词义和搭配方法按照不同的范畴内容进行划分,帮助学生奠定更牢固的词汇基础,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

2.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原型理论的应用可以将词汇的意义进行分解,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层面对词汇之间的深层关系进行拓展和分析,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对词汇的涵义进行推敲。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所有相关的词汇词义中,都有一个核心或者中心涵义,因此这个词汇可以作为其他词汇的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可以获得一系列相应的词汇。如“arm”一词最先获的义项为“手臂、胳膊”,由此辐射出很多其它义项,例如“臂形物”、“衣袖”、“椅子扶手”、“武装、装备”。

3.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

概念隐喻理论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运用的灵活性。词汇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也需要从表面涵义向深层次涵义转变,所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可以将英语词汇与生活中的词汇相联系,通过词汇的引申意义研究,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总之,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理论体系方面为词汇教学提供更多依据,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大应用教学新成果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强对词汇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词汇学习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慧晶,董君,苏芳.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8-15.

[2]唐树良,马瑞贤.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J].中国电力教育,-03-10.

[3]曹勇波.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04-01.

[4]李念良.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12-30.

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 篇6

我认为, 一个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求:

1. 严谨。

是指教学语言从整体上看要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数学教学中, 个别教师不经意间常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 漏了一个“以”字, 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又如, 有人认为自然数既然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那么“奇数或偶数的个数当然都比自然数的个数少”, “奇数和偶数各占自然数的一半”。其实, 这两句话都违反了科学性, 因而都是错误的。再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 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数学语言的严谨不仅是指少量的词句、个别的片断、局部的亮点, 而且还表现出一种整体的严谨美感。特别要指出, 这种风格, 注重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驾驭、调控语言, 井然有序, 环环相扣, 前后呼应, 巧妙衔接, 构成有机的整体。这一种风格对教学语境的适应比较严格, 往往达到高度切合的境界, 各语言环节的衔接紧密而自然, 浑然一体。

2. 舒展。

是指教学语言整体上具有舒缓、柔和、开放的美感特征。这种风格, 就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又像潺潺小溪, 曲折延伸向远方;还像一幅逐渐展开的山水画卷, 无限风光尽在过程中。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 特别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调动他们的智力、情感并积极参与。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一般都能高度重视语言的严谨, 但往往由于忽视或语言表达功力不够, 导致课堂语言呆板、生硬。

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新课的精彩导入: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话一点不假!这次钱老师到桂林来, 亲眼目睹了桂林的山、水, 我看比文人描写得还美!看, 我一到桂林就迫不及待地在象鼻山照了张相。 (出示自己前天在象鼻山的照片)

师: (在大屏幕上播放六幅桂林山水图片, 边播边有感情地描述) 看, 桂林的山加上桂林的水, 再加上水中那静静的倒影, 简直就是大自然创作的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学生欣赏的同时被老师有感情地描述所吸引, 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师:桂林的美景激发了钱老师的创作欲望, 老师创作了3幅画。 (出示第一幅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画) 你们看老师画得怎样?

生 (异口同声) :很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既然今天是数学课, 老师就提个数学问题。你们大胆估计一下, 这幅图的面积可能是多少?

生:……

师:到底是多少平方分米呢? (教师把这幅画的背面展示给学生, 画的背面有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方格) 你们数一数, 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教师接着出示面积是12和20平方分米的画, 让学生估计面积。教学过程同上)

师:同学们看, 刚才3幅画的面积, 有的大有的小, 凭经验, 你大胆猜测一下, 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舒展的语言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委婉;句式长短参差, 节奏轻松、自由;语言富有启发性, 疑问句成串, 构成问题链索, 形成思考台阶, 诱发丰富想象。钱老师的语言举重若轻, 热情鼓励, 委婉相商, 给人一种舒展的美感, 孩子们在情不自禁中一步步走向教师教学情境之中。

3. 灵动。

是指教学语言表现出灵活、机智、能动的美感。教学语境是错综复杂的, 对语言表达有严格的限制。课堂上的突发、偶发事件是很多的, 常常出乎教师意料。在这些场合下, 优秀教师能够审时度势, 随机应变, 巧妙疏导, 这些场合中的语言特别能够表现出灵动之美。这种风格, 用词造句不一定特别奇, 讲究的是语言的合“人”性、合“情”性、合“境”性, 由此展现出独特的、新颖的思路, 显示出教师的机智聪慧, 能动的驾驭能力, 精湛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教学语境完美融合。来看一个例子:

如在一节《平均分》的教学中, 教师不告诉分的份数, 要求学生讨论如何平均分。在学生提出可以平均分成10份、5份、2份后, 突然一位一年级学生提出了10颗糖果可以平均分成3份, 这是老师始料不及的。教师若以课后讨论之类的话打发了事, 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这位教师先是一怔, 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好大的口气!把练习纸拿上来, 说说你的想法。”先是让这位同学上前阐述自己的想法, 然后又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激烈争论时, 教师有意装糊涂, 顺势引导, 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最后, 教师适当总结点播:“你们不简单, 不但能把10颗糖果平均分成10份、2份、5份, 而且创造性的平均分成3份, 不过最后一颗分的时候要这样分 (师做示范) , 即等分。至于结果是3颗多多少, 它是一个分数, 有待我们今后去探究。”

4. 含蓄。

教学中的幽默艺术是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 是庄与谐、教与乐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教学幽默艺术所激发的笑里, 有诗意的酿造, 有哲理的思考, 如一枚味道醇厚的橄榄, 启发人们咀嚼、回味个中的滋味和魅力。其表达的“曲径通幽”和意境的“别有洞天”, 都使教学幽默艺术带有蕴藉隽永的含蓄美。

一个数学教师如何做到上述方面语言要求呢?

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水平正确定位, 明确属于哪一个层次, 找出薄弱环节, 认清努力方向。其次, 要认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 如阅读积累、掌握语法修辞知识等等。但对教师来说, 尤为重要的是学习活的语言, 向优秀教师学习, 多听示范课, 多看教学实例, 不但欣赏他们怎样表达, 而且更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这样表达。说具体一点, 就是要结合语言表达的相关教学语境来理解, 从中摸索出普遍的规律, 作为借鉴, 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理论的学习不能代替实践的努力, 教学语言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养、获得。

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篇7

一、准确是语言的基础

1.语言准确, 就是在新闻写作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要做到语言准确, 需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修养, 这里单就写作技巧, 谈谈对记者和通讯员的要求。2.少用形容词。新闻语言的美, 不是靠笔下生辉, 而是看记者有没有准确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本领。一位资深编辑曾对一位基层报道员说:“你若要使用形容词, 事先必须要得到我的同意”。形容词往往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使用时要恰如其分, 慎之又慎。3.引用当事人的语言, 文章更为生动。恰当使用引语有时会出奇效, 因为这些引语比笔者自己的话要有力的多。同时当事人往往是事件发生的见证人, 把事件参与者或见证者的话引入报道, 有时一种注明消息来源的做法, 使报道更可信, 更生动具体。4.少用含混不清的、笼统的词语。尤其那些同新闻事实脱节, 容易使读者对新闻事实产生误解的词语, 尽量不要出现在新闻中, 以免产生副作用。

二、简洁明快是新闻的本色

简洁明快是新闻语言的一大特色, 也是对一切新闻体裁的共同要求。新闻贵在言简意赅, 没有废话, 这样才能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语言的简洁不仅指用字少, 而且含义多;扩大语言容量, 言简意赅, 使“要言”突出出来。要做到简洁明快, 就必须直接了当地叙述新闻事实, 不要画蛇添足地穿插一些记者空洞的认识和不必要的解释, 不蔓不枝, 不转弯抹角。为避免写啰嗦文章, 就要下功夫深入采访, 掌握大量素材, 避免“米不够, 水来凑”的情况。同时精心写作。去浮文, 砍赘语, 把文章写得短小些, 精炼些。

三、使报道通俗易懂

通俗的语言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老舍先生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 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 我也这么说, 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新闻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听众, 新闻要传播, 就必须让人懂, 必须做到通俗。

什么叫通俗?实际上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深入, 就是对问题认识深刻, 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浅出, 就是用最简明、最形象、最易懂的语言, 把曲折的事件、复杂的问题、深奥的科技知识表达出来, 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新闻, 应该写得使广大职工看得懂, 喜欢看。写新闻时, 能用常用词说的, 就不用读者感到生疏的词和生僻字, 也不用半文半白的词语;能用短句写的就少用长句;能用单句写的就不用复合句。说话要直截了当, 避免拐弯抹角。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语言, 要尽可能地作些解释、说明, 不要把一些难懂的“行话”照抄照搬到新闻中去。

四、朴实中显生动

生动、具体的东西才能感人。新闻的生动, 主要靠对新闻事实的具体描述。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 都是因为语言具体而不是靠华丽词藻感人的。当然, 具体客观的事实, 需要从深入、细致的观察中得来。

新闻语言的生动不同于文学语言的生动, 它要求使用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 深挖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情节和细节, 也就是使新闻“镜头化”。在描写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时, 要他们像电视或电影中特写镜头一样, 展现在读者面前, 川流不息流动着的活水比一潭死水更有生气。要使新闻生动感人, 就要多运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 这样会使所报道的新闻活起来, 语调也显得生动。常常有这种情况, 同一题材的两篇报道, 一片善于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 使新闻跃然纸上;另一篇却与此相反, 多用刻板的叙述, 将运动状态的事物写成静止状态的事物, 使新闻显得沉闷无生气。可见, 有好的新闻体裁还不够, 还必须选择恰当的语言加以表现。

五、新闻语言要避用生僻字和费解的词语

新闻的语言还要避用生僻字和费解的词语, 并节制使用专业术语、行业习惯语、方言、古词、外来词等, 有必要使用时应作出解释和交代, 帮助新闻受众理解语意。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就是在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中, 特别是在口语广播中, 往往使用“俺”“啥”“咋”一类的方言、土话, 以为这样可以表现农村的特点和反映农民的泥土气息。其实, 表现农村或反映农民的特点, 并不在于用不用这一类方言、土话。在一篇报道中, 整个新闻语言比较规范, 中间冒出“俺”“啥”“咋”一类词语, 这显得很不协调。有时, 处于引用农民对话等特定语言环境的需要, 适当使用土话, 当作别论。

综上所述, 新闻语言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五大特色。掌握这些特色, 遵循新闻语言的规律进行写作, 这必将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新闻报道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庭龙.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D].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电视专题片的语言要求 篇8

电视节目是对现实的再现, 通过机器拍摄出画面。再通过机器设备还原画面, 从而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活生生的画面的过程, 主要分为3个阶段:策划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

电视节目是一种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创作, 技术为艺术提供支持, 艺术则是技术得以发展的灵魂。纵观电视节目制作历程, 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 以电视技术和电视设备为基础, 以技术与艺术的密切结合而发展的。

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的视频/音频工作站。一套完善的非线性制作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高质量的视音频输入/输出功能;支持多种格式的素材采集和存储;灵活、方便、快捷的剪辑功能;简明精确的音频制作和音效处理;丰富的二维/三维特技;出色的图文字幕处理;专业抠像和颜色校正能力;精确的基于色彩点的跟踪稳定功能;强大的基于矢量技术的绘图系统;大量独特的粒子效果;高效的特技合成和网络渲染能力;完善的素材管理;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系统稳定性。

非线编强大的技术功能为电视节目的创作提供了必备的技术基础, 要求制作人员在电视节目创作中, 熟悉和掌握编辑中应该遵循的艺术原则, 这样才能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更好地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1 视频编辑原则及要求

1) 突出主题思想内容, 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离开这一原则, 无论我们使用的编辑手法多巧妙, 选择的特技多花哨, 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应该从主题思想和观众的思维逻辑出发, 对镜头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 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2) 镜头组接时不能出现“跳轴”。这是因为镜头的视角代表了观众的视角, 它决定了画面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及相互位置关系, 如果摄像机拍摄时跳过了物体运动或不同物体之间的轴线, 这样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会产生运动与位置的混乱。

3) 不同景别的镜头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主要表现整体空间环境, 镜头时间应该是最长的。特写是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局部特点, 如人的头部、手部等, 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 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写镜头的时间应该是最短的。全景、中景、近景这3种景别介于远景和特写之间, 包含不同的内容和信息, 表达不同的镜头语言。

4) 景别的变化应该循序渐进。尽量做到舒缓平滑, 避免产生突兀的感觉。

5) 运动图像与静止图像之间的过渡应该比较缓和, 最好是“动接动”、“静接静”。

6) 选择合适编辑点。编辑能否成功, 关键要看每一个画面的转换是否正好落在编辑点上。大多数情况下要按照节目人物的情绪变化或事件逻辑规律来确定编辑点, 只有恰到好处, 才能使画面连贯稳定, 流畅自然。

7) 光线、色调的统一。有时在前期拍摄时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某些镜头的光线与色调有一定的偏差, 在后期非线性编辑时, 应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技术特点对其进行调整, 尽量实现光线、色调的整体统一。

8) 镜头的组接应体现一定的节奏感。

2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及特技转场技巧

1) “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是法语名词的音译, 原指建筑学上的搭配、构成。现在“蒙太奇”则成为影视艺术领域的专用名词。在影视后期编辑方面的主要含义是将不同的镜头按一定的原则组接在一起以表现不同思想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镜头、场景、段落的分切与组合, 对素材进行选择, 使表现内容主次有序, 集中概括;引导观众的思想和注意力, 诱发观众参与思考,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空;形成变化多样的影视节奏, 使影视作品生动自然, 感染力强。我们在进行编辑时, 可以充分利用蒙太奇的表现技法, 利用强大的非线编提供的技术功能来组合素材的内容, 把我们的思想展示给观众, 激发观众参与思考。充分利用“蒙太奇”的表现技法, 灵活掌握和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是关键。

2) 叠画。

叠画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 连接回忆、想象等回叙段落, 是过渡特技中较常用的一种, 由前一镜头的淡出和后一镜头的淡入共同组成。

3) 切换。

切换的组接方法在非线性编辑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它能够使镜头之间的界限分明, 独立性较强, 能突出各个镜头自身的内容, 重点突出。另外, 镜头切换组合在一起, 只要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规律, 就能成为基本的“蒙太奇”手法, 可以表现丰富完整的思想内容。

4) 划像。

划像通常用来表示地点、场合的变化, 表示相同时间, 不同空间平行进展的事件。

5) 无技巧转场。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经常用到无技巧转场, 就是用镜头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段内容。主要有:相同主体转场、遮挡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特写镜头转场、承接式转场、动势转场等。我们在制作节目时不能靠花里胡哨的转场特效吸引观众, 而是努力通过镜头以及镜头之间的蒙太奇艺术效果来震撼观众。

3 声音效果

电视艺术的表现力从根本上很大程度地包含在对电视制作技术和工艺的掌握之中。不仅包含视觉领域, 同样也涉及听觉领域。声音, 作为视听媒介的基本物化元素, 与画面一起构成特定的审美时空。声音的全方位传播使画面的内涵得到伸延, 使人物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展现。电视技术的采录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同步记录和编辑真实声画时空的手段。在声音的编辑过程中, 要根据主题的需要, 把画面和同期声进行优化组合和艺术处理, 力求完善和升华主题思想, 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4 片头艺术

电视节目的片头从总体上展现作品的风格和气势, 展现作品制作水平和质量, 对整个节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片头一般需要由第三方软件完成。所谓第三方软件指的是该非线性编辑系统生产商以外的软件公司提供的软件。常用到的第三方软件有: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Premiere、Bryce 3D、Adobe Photoshop、3D Studio Max三维动画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使电视栏目片头的创意与构思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色彩与材质、构图与造型、音乐与节奏等元素得到有机融合, 技术与艺术达到完美结合。可以这么说, 非线性编辑系统之所以能做到效果变幻莫测, 匪夷所思, 完全取决于第三方软件。此类软件系统代表了后期制作技术的先进水平, 对技术人员有较高要求。熟练使用第三方软件便成为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制作技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技术设备的逐步更新, 为电视节目的创作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对技术制作人员和艺术创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技术制作人员来说, 不仅要不断地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 还需要学习艺术理论, 努力开发技术设备的艺术功能。对艺术创作人员来说, 不仅要把握好整体艺术构思, 还需要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技术设备的艺术功能有所了解, 利用技术手段充分展现艺术魅力。对技术制作人员和艺术创作人员共同而言, 需要互相间经常交流、探讨、沟通、协作。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电视节目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真正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创作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 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对电视作品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谢毅, 张印平.电视节目制作[M].昆明: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杨晓宏.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第2版) [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3]孟群, 伍建阳, 张歌东.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4]孟群, 伍建阳, 张歌东.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5]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小议电视新闻编导的工作素质要求 篇9

建国60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电视也变成人们享受娱乐、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另外,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逐步向全方位发展的时候, 电视不只是百姓享受娱乐, 获取生产、生活信息的平台, 也成为了政府舆论导向与教化的渠道之一。从各个角度综合来讲, 电视编导不只需承担起娱乐人民、服务群众、陶冶情操的职责, 还需承担起鉴别假丑恶、宣传真善美, 维系党与百姓良好关系的社会责任。所以, 电视编导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2. 电视新闻编导需要具备的工作素质

笔者认为, 当前电视新闻编导需要具备的工作素质涵盖了以下几点:

2.1 创新制作能力

创新作为人们的智慧与进步, 创造出有价值的、全新的物质或精神产品,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新闻栏目的运作, 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新, 大忌则为模仿、重复。在电视新闻栏目中, 题材、形式的重复容易让观众的产生厌倦心理和审美疲劳。而且, 电视新闻栏目不管是在前期的策划、编剧、拍摄亦或后期的编辑制作, 都需要编导的创新思维。电视新闻栏目的创新需要编导做到新鲜性。新鲜性是电视编导创新的基本要求, 它是指观点、理念、表现方式的新颖, 需要从以往的、旧的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 需要在对过往作品进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超越, 不可以无端生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鲜性一定要与社会前进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新鲜性的生命力来自于客观生活、真实社会, 编导要在电视新闻栏目中反映时代风貌、要求, 体现时代脉搏、展示时代精神。由此,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电视编导只要在主题上进行开掘, 在形式上发现新招, 风格上拥有新意, 手法上有所开拓, 就能创作出对社会有价值的电视新闻作品。

2.2 知识底蕴基础

变化万千的世界, 多姿多彩的生活都是电视新闻栏目要表现的空间。编导们的工作内容也跟着电视新闻栏目在天天变化, 从而电视编导需要不断地研究新问题, 补充新知识, 做到与时俱进, 与时代同行。同时, 编导作为电视新闻栏目的灵魂与核心, 对新闻栏目风格的形成与节目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 栏目制作中, 编导要负责协调各工种的工作, 保证节目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 从而需要对各工种的工作知识要十分了解。优秀的电视新闻编导知识面必须十分丰富, 要成为各方面都了解的“杂家”。

2.3 思想道德水准

电视新闻代表着国家、人民的意愿, 对于廓清思路、辨明方向、引导世风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职业的特殊性, 对电视新闻编导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必须做到诚实、道德、守法, 信守对国家、人民的承诺。而电视新闻编导的工作目的之一就是建设先进文化, 在我国唯有将社会主义的目标、人民的富裕同个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准确反映各阶层、各群体的合理愿望, 真正讲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 方可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为构建和谐社会输送强大的思想动力与精神能源。

2.4 艺术把握能力

电视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自身的规律, 电视新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观看电视新闻的原因之一是审美需要, 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电视新闻编导需要在把握画面上下功夫, 从而体现节目美学价值。其中, 编导是否可以捕捉到传神的画面,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编导有无艺术领悟见解。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导具备艺术的观察力以及一眼望穿的透视力, 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才可以及时地捕捉到最能打动观众神经的画面。另外, 编导的艺术把握能力还表现在, 在做节目前就已经充分了解了本期栏目的相关资料。栏目若想打动观众, 首先编导自己先被感动, 让自己充分进入角色充分了解节目, 投入真情实感, 才可以及时发现、捕捉到打动观众神经的画面。

2.5 栏目策划能力

当今社会, 许多媒体都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策划能力, 而电视新闻编导正是需要高强策划本领的工作之一。电视新闻栏目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故事型、常规型、谈话型等表现形式, 而每一种形式皆需要编导进行前期策划。依照策划的原则, 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新闻, 编导都需做出合理的判断、选择, 衡量这个新闻的价值是否大, 内容是否重要, 形式是否新颖, 观众是否喜欢。考虑怎样去做这个栏目、这条新闻, 还需哪些帮助与支持, 可能碰上什么困难, 如何去应对这些困难, 栏目、新闻做出来后会是怎样的效果。编导策划得越仔细, 栏目、新闻做出来之后的效果就越好。

3. 结语

如今, 电视新闻编导工作是电视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速电视新闻编导队伍的建设, 要从全面提高编导的工作素质入手, 切实加强电视新闻策划, 抓好电视新闻编导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勇.电视编导的职业作用[J].记者摇篮, 2007, (07) .

[2]邓小刚.略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02) .

[3]杨越明.舞蹈类电视栏目现状及前景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 (02) .

浅析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 篇10

一、出色、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从事一项工作中最不可缺少的, 没有对工作的基本了解, 在工作中就无从下手, 广播电视编导也是如此, 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成为一名编导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具备职业敏感性, 并且还要求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电视语言表述能力, 这是能够让别人懂得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基础。

(1) 职业敏感性。由于广播电视是一种特殊的行业, 所以它要求展现的内容带有时代特色, 能够与时俱进, 特别是对国内与国外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 使内容带有时代特色, 因为这些事件是人们共同关注的, 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具有职业敏感性, 关注人们关心的事件, 要抓住人们的心理进行电视文艺创作, 这样不仅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 还能对社会上的焦点进行及时跟进。例如, 电影《亲爱的》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编导受近年来拐卖儿童事件的启发, 开始了电影创作, 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也启发人们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 提醒孩子提防坏人。

(2) 优良的表述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述能力是一名广播电视编导的基本功。当一个作品被创作出来后, 观看过的人就会产生“这就是我想要的”感受, 这种情况在文学上称之为共鸣, 即这个作品反映人们的心理需要。想要得到观众这种来自心底的认可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具备过硬的表述能力, 这种表述能力通常表现在口语、文字和电视语言上, 在口语、文字的表述上, 通常体现在对编导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上, 可以让他们理解在这部作品中, 编导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自己制作这个作品的目的, 双方共同合作实现作品的完成。在电视语言上, 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对摄像机、字幕等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把握, 从而实现对整个工作进行把控。

二、社交能力以创新能力的培养

(1) 社交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 这是现代人生存的基础。但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对社交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其他的工作, 由于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是要与其他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工作的, 是一团体进行合作的工作, 这就要求其具备过硬的社交能力。曾经有人做过相关调查, 那些尖端人才都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时, 通过良好的社交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如果一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不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 那么, 当他遇到困难时, 会很少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帮他解决当前的困难。但是现在的社交情况显示, 有些人只愿意与有钱或有权有势的人进行交往, 对其他人却不屑一顾,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社交方式。一是谁都不确定在遇到困难时谁能帮助自己或愿意帮助自己。二是这是一种违背人文关怀的行为, 他的这种做法会遭人唾弃, 从而影响其作品在社会中的认可, 没有认可等同于失去了市场。

(2) 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传媒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观众对传媒行业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 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用新的感官视角看待问题, 提出新的理论与观点进行创作。在技术产品上, 要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产品的创作, 提升作品质量与工作效率。在发展策略上, 要将眼光放得长远, 看到未来电视文艺的发展方向。例如, 现在很多真人秀节目的热播, 各个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都在制作这一类节目,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看到这类节目总有不被关注的一天, 电视台工作在那时又要怎样进行。

三、专业的学识

电视文艺是一种对文化要求较高的艺术形式, 它能影响人的思维与感受, 又面向大众, 这就要求在进行作品创作使带有一定的教育成分, 让观看后的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 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要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 编导人员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1) 德才兼备。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要对多领域进行探寻, 所以他在工作中的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他要具备多种技能。例如, 当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时, 他要具备记者的工作能力, 当进行作品拍摄时, 他就要具备编剧的能力, 扮演导演的角色。此外, 他还要精通摄影、写作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是各种技能的集合体。在具备过硬的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良好的德行, 因影视作品在进行商业传播时, 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人民思维, 它反映的内容应是积极健康的, 在反映国家现状的同时, 不给人民群众传播、灌输不良思想。

(2) 彰显自己的长处。术业有专攻, 这句话说的是在学术上各有所长, 一个人不可能对什么都懂, 只能说略知一二, 那些不管对什么事情都要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是不适宜从事编导工作的, 因为他了解的东西只是表面的, 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并没有看到。例如, 文艺导演, 他不仅要具备创作能力, 还要对音乐、舞蹈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刻研究, 因为这是他的工作职责所在, 这是作为一名文艺导演必须具备的能力。

四、结论

由于现在的传媒行业竞争较大, 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较多, 所以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 才能在传媒行业立身, 并且能够及时发现社会中的良好新闻素材, 及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对于传媒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多, 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员也随之增多。因此,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说既有同其他行业一样的职业基本功要求, 还要求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编导,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凯.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分析[J].艺术科技, 2013, 10 (3) :14.

[2]段雨欣.浅析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J].新课程 (下) , 2012, 12 (4) :175-176.

上一篇:生态经济话绿色发展下一篇:升降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