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行为论文

2024-07-31

教师教学行为论文(共13篇)

教师教学行为论文 篇1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效益

(针对最近几次跑的内容的教学反思有感)

目前,在体育教学课堂调查中发现,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存在。一些漫无目的的活动课和“放羊课”也还没有完全杜绝。再加上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兼职体育老师的普遍。导致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很多老师甚至一堂课都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学点什么运动技能,只知道一味的玩耍,因此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体育课堂效益势在必行。根据我自身的教学经验积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大方向来考虑。

一、充分的预设准备

许多老师在如今没有体育教材的前提下,将课堂的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以及年轻教师来说,课的预设至关重要。这里的预设可以分两个方向来完成,一是课前充分备课,理清上课的思路;二是预设课中会产生的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法。这样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中就能得心应手,分秒必争。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如今提倡环保、节约的新时代。体育教科书已经无法下发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手中。这时,对于新教师来言,教什么内容成了一个难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在选择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的难易程度。比如,一年级学生在练习投掷的时候只适合投轻物,而五年级学生则可以投垒球。接着根据新课标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水平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必须理清。新教师可以通过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者翻阅以往的体育教科书来制定。这样为学生量身制定的教学内容,怎会达不到实际的效益呢?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知道了教什么内容还不够,还要研究怎么教。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的内容是不同的,可想而知,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人们常说因材施教,确实不错。比如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如果讲的太深奥,他们完全听不懂,这样如此反复的解释,就浪费了一堂课的时间。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共同点,总结来说可以有一下几点:

1、多一点自由,少一点限制

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教师就可以不管了,而是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少一点死板,有时候四路纵队进行练习看上去很整齐,但是练习效率太低。可以利用场地特点稍加改动,不必为了秩序整齐而忽略了课堂效率。比如,上球类课,有些老师为了容易管理,只用四个球来上一堂课。而此时,学生轮流练习等候的时间太长,以至于一堂课只练习到了几次,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老师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放开一点。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有些学生往往太兴奋,不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的纪律。有些学生体质差,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时。老师们也应该少点批评,多点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将体育这门学科学好。批评的越多反而会让其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

3、多一点讨论,少一点讲解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舞台。教师过多的讲解反而会使学生学的被动。在新课标引领下,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相互探讨去发现问题,真正的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拒绝“苦教”、“苦学”。

4、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

教师们需要多一点思考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更多的游戏融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倡原创,这样既能快速的达到学习目标,更能在学生中树立创新的榜样。

总之,体育课是一门不简单的学科,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怎样才能令每一个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目标。

教师教学行为论文 篇2

一、教学时间的控制

1. 明确目标。

早在1961年, 麦格特和麦卡恩就发现:明确了解教学目标的学生与不了解教学目标的学生相比, 在达到同等学习成就上可节省65%的学习时间。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会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学目标的内容。如果不了解教学目标, 就会平均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不能有意识地向教学目标要求的标准努力。教学目标对教师同样有一种调节、控制教学进程的作用, 教师会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最终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2. 适时而教。

所谓适时,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发展的适时, 即能够按学生身心发展阶段适时安排学习;二是起点的适时, 即开始学习某一特定知识单元时, 刚好符合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三是方式适当及时, 即在最适当的时间把握时机, 并以最适当的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获取最佳学习效果;四是进度的适时, 即能够将一系列的学习单元以适当的速度, 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教学;五是管理的适时, 即在适当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管理。适时而教,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个环节, 精心设计好每项内容, 同时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有一定预测和心理准备。

3. 快慢得宜。

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 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 更强调对教学进程中的时间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重点要突出, 可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 也可慢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 则简明地讲;新课引入要快, 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使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速度, 不致使中差生出现掉队现象;二是使用慢节奏时保证学生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 不致使他们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三是教学节奏快慢交替、时间张弛有度, 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 而不是平铺直叙。

4. 因人而异。

教学时间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教学需要的时间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所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要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另外,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学生的年龄不同, 学习的有效持续时间也不同。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二、教学环境的控制

1. 整体协调。

构成教学环境的要素是错综复杂的。空间环境、自然环境、班级结构、文化氛围等都构成了教学的外部环境。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 经常会借助一定的手段 (物质的、语言的、氛围的、心理的) 实现教学的目标, 这种环境便构成了教学的内部环境。这些内外环境因素都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师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 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及整体效果, 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教师教学中, 必须把内外环境因素作为整体来加以考虑和控制, 并将这些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协调一致起来。

2. 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的教学, 其实质在于创设优化的教学环境, 以改善学生自我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核心,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借鉴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系统”, 概括出体验成功的教学应有的特点:一是突出成功的情感体验。以“美”为突破口, 以“情”为纽带, 以“思”为核心, 以“练”为手段,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二是创设“体验成功”的环境, 包括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三是讲究情致意蕴以孕育成功的体验, 强调情境修辞以及文道、人道合一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中的意境学说, 使知识性、工具性、文化性统一在优化的教学情境中。

3. 问题教学。

教学活动是基于一定的问题情境展开的活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有助于控制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现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往往是教师提供或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 这时的教学环境是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的理想场面。马秋斯金认为, 问题情境应包括三个成分:新的、未知的东西, 对未知东西的需要, 学生已有的水平。基于问题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程序为:一是运用已有方式解决问题, 遇到了困难。二是产生问题情境, 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发现新的关系或原则。三是运用已发现的原则解决问题。四是对答案的正确性进行检验。

4. 反馈调节。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剖析教学, 可以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教师和学生必须有相互的信息交流。教与学活动必须有信息反馈。通过师与生的信息反馈, 实现教学环境的控制,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 及时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要对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价, 并对教学活动做出恰当调节;要重视学生在调节控制环境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控自理环境的能力。

5. 开发资源。

教学具有丰富的资源。从广义上说,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家庭条件、学校及其成员的各种社会关系等, 都属于教学资源。从狭义上说, 学校的建筑、活动场所、各种教育设施、校园风景、校风班风、人际关系、学校历史和现实文化等都属于教学资源。教师开发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是控制优化教学环境的一条有效策略。我国学者吴刚平提出, 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总结和反思学习活动等。

三、教学纪律的控制

1. 果断纪律。

果断纪律理论是肯特夫妇于1976年提出来的。在肯特夫妇看来, 教师对课堂负有管理的责任, 他应该是充满自信和拥有权威的, 应能坚定而清楚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要求, 并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些要求, 他期望学生绝对服从, 但绝不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果断纪律策略的实施要求是:消除消极期望形成的障碍;学会使用果断的反应方式;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期望和非期望行为, 并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追究学生行为的后果;建立积极鼓励制度;取得全方位支持。

2. 非言语线索。

教师教学时运用非言语线索, 既可控制违纪行为的产生, 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教师要注意运用这样几种形式的非言语线索:一是眼神。眼神是教学中师生交流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 通过眼神接触, 教师可以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 控制教学纪律。二是动作。对于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学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只需走近他, 或轻轻地拍一下, 什么也不必说, 就能使其端正行为。良好、自信的姿势能表现出具有领导能力, 从而可以驾驭教学纪律。三是面部表情。在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来代替说话, 因为面部表情在表达控制和不赞同时比说话更具效力。

3. 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非指导性教学中, 教学的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不起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在于尊重、信任和支持学生。非指导性教学是控制教学纪律的有效策略。非指导性教学包括五个阶段:一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 以确定帮助的情境。二是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和探索问题。三是让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形成自己的观点。四是学生自行计划和抉择初步的决定。五是支持学生整合知识并付诸行动。

4. 团体关注。

团体关注指的是使尽量多的学生投入适当的教学活动, 而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 吸引并维持班集体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注意学习, 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 他们就不会分心, 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行为。教师应注意这样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活动的参与率。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让学生负起责任。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课堂学习负有责任。三是提高团体的注意力。教师要通过“团体动力”这一心理势力, 尽量使团体所有成员的注意力, 始终都集中在教学活动上。

5. 行为矫正。

变化教师角色创新教学行为 篇3

一、高屋建瓴的“导演”

以前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象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而我认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个导演,用他那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

作为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其次是还要研究“演员”,要做到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操作,把课堂交给学生。例如:《范进中举》一文,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我在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理解小说大意后,请学生对比分析范进与孔乙己的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以期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完成对课文主题的领悟。可是在学生的答案中,我意外的发现学生一致对范进报以怜悯的态度,却将矛头对准了“胡屠户”。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可真是愧对了吴敬梓老先生的一片苦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在反省的同时我明白了,出现这样的讨论结果,源自于学生对小说细节的忽视,他们只是笼统地去把握了两个人物的性格。因此,我请学生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注意小说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形象,把课文编成适合演出的小剧。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自愿结合,安排角色,深入研究课文,经过一番研讨准备,(这些研讨准备活动已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两天后的语文课上,他们“粉墨登场”,以精彩的表演展现了范进对功名的热衷,受科举制度的毒害。特别是对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疯态的淋漓尽致的表现,让其他同学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支配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以及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深深地体味出吴敬梓试图以文化的力量影响读书人、改变读书人、改造社会的良苦用心。这样学生在表演、观察、比较、评说中完成对小说的欣赏。

二、忠实的“观众”

俗话说:旁观者清。 随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旁观,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看,积极的听,积极的想,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随时考虑下一步如何进行指导。例如《愚公移山》的学习,在探究“愚公精神的意义”时,学生很自然的分成了两大派,甲派认为愚公不愚,精神可佳。乙派认为愚公可以搬家,他移山的办法太愚蠢,不值得学习。慢慢的,讨论变成了辩论,学生们唇枪舌战,辩论异常激烈,乙方学生认为愚公还可以开荒种田,自给自足,何必移山呢?谁知,马上招来了甲方同学的反驳:“愚公毁林开荒,这不是破坏生态环境吗?”这实在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并没有插言,而是耐心的旁观,积极的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偏差。辩论结束后,我首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大胆创新,然后把学生的讨论归结到“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虚心的“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但我们不能否认,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达不到完全领悟教材的水平,会有很多重要的知識点是学生探究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巧妙有效的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他们未涉及到的知识点呢?我认为,老师从“知识权威”的座位上走下来,充当学生是最好的方法,即师生互换角色,老师向学生请教。如《天上的街市》一文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并没有完成这一目标,我灵机一动,便说:“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没能解决,请你们做我的老师,帮我一下好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异口同声:“好!”我顺水推舟:“传说中,牛郎织女的遭遇很悲惨,郭老先生却把它改编得如此幸福,同学们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讨论,此时他们的思维已经汇聚到一点上,那就是意识到了这是作者内心的憧憬,即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问题便迎刃而 解了。

教师充当学生,把学生置于教师的位置,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气氛,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合作的“伙伴”

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分别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对世界意义的认识有差异性,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师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建构“合作学习”的师生关系。

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我们与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教学中,我经常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内容等相关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虚拟校园”,让学生不再受教室的束缚,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对遇到的疑难问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请教我,甚至还与我展开讨论。在这种合作环境中,我不再是一个“独裁者”,而是一个学习者,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合作伙伴。使学生在自由交流、商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智慧共享”。在这种个别化、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加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这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课改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向我提出很多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会认真予以解答,另外我还要进行反思:是否备课环节出现的遗漏,如果是的话,以后备课时务必加以改进;如果是学生思想的火花,我将非常高兴,给学生加以引导,甚至一起查阅资料,直至学生满意为止。

变化教师角色是新课改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实践,用我们多变的角色适应学生多变的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释放,创造性得到真正发挥。

教师教学行为问卷调查 篇4

(3——6年级)

班级姓名日期09.11、课铃响后,老师以身作则不迟到,准时上课。

做得好的有哪些课?做得不够好的有哪些课?

2、课铃响后,老师能按时下课,不拖堂。

做得好的有哪些课?做得不够好的有哪些课?

3、上课中途老师离开课堂,放任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的现象有吗?如果有,请写一写具体什么课,有几次?

4、上课时老师经常有接打电话的现象吗?如果有,请写一写,什么课的老师经常有这现象。

5、老师能做到用普通话上课,音量适中,无特殊原因不坐着讲课吗?

6、哪些课的老师能及时提醒同学们纠正读书或写字姿势?

7、哪些课的老师自己板书时字写得工整、规范?

8、讲课态度非常认真,爱心鼓舞同学,教学方法生动,让你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上的课有哪些?

9、课堂上有出现辱骂学生、把学生逐出教室,体罚学生的现象吗?

10、哪些课的老师能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哪些课的教师作业批改不够及时认真?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承诺书 篇5

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而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十分重大的。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人。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同时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进一步明确教师责任,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的社会形象。现本人郑重承诺:

一、依法执教,忠诚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先进文化,不发表、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任何言论。

二、爱岗敬业,乐当园丁。热爱学校,把教育作为一份提升学生和自己的神圣事业。用心做事,精心教学,务实开放。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需求,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均一视同仁。

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衣着得体,举止端庄,言行规范,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不在教室吸烟及使用通信工具。

五、尊重学生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六、严谨治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照教学要求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遵守工作纪律,准时参加会议,有事请假,不擅自调课、缺课,停课。

七、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团结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不以个人好恶评判他人,不搞人身攻击。

教师教学行为论文 篇6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培训心得

步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社会对于教师业务水平期望愈来愈高,规范化管理教师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教学行为评价已经成为教师不断学习、跟上时代步伐的助推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能够碰上这个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仅靠大学四年里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已经不适应201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教育的改革要求。刚刚毕业的我虽然没什么教学经验,却明白必须虚心向同行请教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在备课的时候想着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积极参与各项评比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更像是一种师德督促。这种督促让我在教学上认真备课,努力给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班级管理上付出真情,切实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其实是一种相互作用,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我也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心灵洗涤。

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行为 篇7

一教师在基础教育传统模式中的角色行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 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并没有在深层次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1. 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角色行为

传统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完成知识性的教学任务, 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课的中心任务为目标, 研究的重点着力于考虑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研究的出发点是教材, 教学过程严格遵循教材的逻辑。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只是简单地套用知识教育的方式和形式, 而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新教材, 关注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2.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行为

在传统教学实践中, 教师认为理想的教和学是完成教案。认为教学与课堂教学完全相等,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全部, 学校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唯一场所, 学生离开了课堂教学就不会有质量, 学生就不会有发展。教师只是机械地对照教材和教参, 完成教案设计, 在教学中期望学生能按照教案设计做出回答, 并努力引导学生, 直至得出理想的答案, 达到预定的目标。却很少从教学实际情境出发调整教学方向, 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是成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 使得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缺乏生机, 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 在现代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与行为, 敢于开拓, 勇于创新, 不断寻求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 进而形成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新角色、新定位。

二教师角色行为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创新与转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行为的阐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教学内容的制订者, 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者。而现在, 教学则是一门艺术, 艺术贵在创新。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 要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科学地把握和组织教学。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把创新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育教学中转变角色意识与行为。

1. 教师导师角色行为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教师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导师”地位逐渐凸显。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导师”角色行为, 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服务者。首先,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以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其次, 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辅导者, 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再次, 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 由“导师”变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构建教学相长、交流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真正服务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

2. 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教学与课程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淡化课程意识。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彻底清除“教材即课程”的错误认识, 树立大的课程观;教师要强化课程开发意识, 善于根据学生、学校、地区和教师自身的实际, 积极大胆地开发和设计课程, 加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 教师在教学中成为研究者、合作者和实践者

研究被称为专家们的“专利”。在教学中,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念与实践, 形成规律性认识。

教师不是孤立性的职业。需要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需要团队精神。新课程的现代教学中, 需要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促进课程的综合化。

现代新课程教学中, 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促进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主动、及时地反思, 能促进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 则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所以, 在现代教学中, 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合作者与实践者, 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现代教育的挑战。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行为;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92-01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在采取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二、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更深入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入、全程参入。坚决废除“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

三、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教育教学 篇9

1、预备铃响后,授课教师应及时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同学做好上课准备,学生必须迅速、安静地进入教室就座,一次性地将课堂所需用品整齐地放在课桌上。

2、上课铃响后,伴随老师进入课堂,学生起立(班长喊口令),待老师还礼后方可坐下。若老师迟到,须向学生说明原因。

3、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一律使用普通话,声音清晰、语速适中。板书设计合理,字体美观大方。教师在课堂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

4、教师上课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教师要准时下课,下课前应对学生课后的作业、复习与训练作具体布置。教师上课时不能无故离开课堂,更不得接听电话,上课时,若有教师、学生手机鸣叫,一律视为教学事故。

5、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中要体现师生互动,留给学生反思空间,避免“满堂灌”,课后作业要形式多样,避免机械化、重复性作业。

6、课堂上,教师、学生均须衣着整洁、朴素大方(不得穿背心、短裤、拖鞋),教师要站着上课。

7、课堂上,教师要有强烈的组织教学意识。凡是要求学生举手发言的,教师要举手示意,要求学生集体回答的,用话语告明,在辩论课或学生演课本剧等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控制音量,以不影响其它班级授课为原则。组织教学用语要简明。

8、下课时,学生应起立,待老师还过礼离开后,方可离开教师。下课后,教师应及时在班级簿上填写教学内容。

9、眼睛保健操音乐铃响时,上课老师应立即停止讲课,负责督促巡视做操,禁止教师擅自关掉音乐,继续讲课。待做操完毕后,应督促学生及时离开教室做课间操。

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精选) 篇10

http://

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并获得技能,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学行为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外显影响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促成学生成长;内隐影响是教师的品德修养、人格特征、职业道德等自身行为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教学目标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采取行动促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从教学效果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强调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表现在与学生成绩高度相关的行为;从学生发展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作为整体计划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的持续成长。因此,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效能、监控能力和综合功能。

1.知识水平。教师的知识水平能保障教师有效地实现教学行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具有三种知识:①学科知识,这是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从事教学的基本条件,使教师能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②教学知识,这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来自于对实践的反思和行动又对新的教学实践产生指导性作用;③条件知识,这是教师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具化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2.教学效能。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对其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满意的评价会促进教师进一步努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效能感,而负向的评价则会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同样实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

3.教学监控。教学监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设的目标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意的和连续的策划、检查和调控。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强弱表明了教师是否有能力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活动,运用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

4.综合功能。不同的教学行为携带各自的教学特点,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场景,但是全部教学行为还应体现出其综合功能,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实施教学行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发展。

文章来源: 外教一对一

http://

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学活动是否合理,教学策略是否恰当;教师是否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行为,并能适时调整自身教学节奏,以适合学生的终身发展。

谈语文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 篇11

一、语文教学应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当代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特点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另外,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语文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的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学中情境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只有从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动态的研究者,才能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和学生成长变化的需要。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主要指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教师在成为动态的研究者过程中,既培养了教师自觉的反思行为,又密切了教师群体间的合作关系,使动态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语文教学应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具体表现有:教师在教学中大量讲授分析文本的结构和思想,重分析轻探究,重结论轻推理,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这种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要和体验,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教材的知识或结论,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得出结论,即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思想观念才能得到提高,只重结论、忽视过程的课程与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语文师不应局限于以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以史论相结合的传统的教授方法,而把教授的重点放在史论结合的过程中或论从史出的过程中,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语文教学应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解放教育思想对传统的主流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其中最主要的有弗莱雷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弗莱雷以“对话式教学”抨击“讲授式教学”,用“解放教育观”来向“储蓄教育观”宣战。“对话式教学”表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平等,而“讲授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垂直的关系,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而客体则是世界,因而,在“对话式教学”中,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在教学中强调提问、对话和交流充分显示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民主与平等。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其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平等为导向的价值观激励教师和学生去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对话式教学”是实施民主平等的一种有效手段。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和体验、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若把理念改变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改变中,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把课堂变成师生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

教师教学行为论文 篇12

马会梅

筅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凤琴

行为主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教师教学行为设计奠定了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及应用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师教学行为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目标、任务分析、直接教学、目标参照评价、行为矫正等几个方面。

一、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 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关键因素。行为目标也称学习目标或操作目标, 指用一种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它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对学科的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一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马杰认为, 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 学生能做什么 (或说什么) ;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行为目标。可见, 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 它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式, 它要求陈述提供什么条件 (刺激) 和学生能做什么 (行为) 。行为目标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被区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 易于教师的控制, 其操作程序通常为:出示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根据目标进行评价;使教学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且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联系起来, 使教学评价得以简化;使传统“模糊的、混沌的、抽象的”教学过程变为具有清晰性、明确性、可控制性特征的过程, 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可预先决定和操纵的机械过程, 极大地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目标完成率,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革命性提高。但是, 行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本质上是“技术理性”的, 它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以对人的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 处处追求效率, 强调目标的达成, 强调学生外在的行为变化结果, 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要重视行为目标的设计, 就应该想办法弥补行为目标之不足。

二、任务分析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 设置教学目标与分析教学任务 (或学习任务) 这两件事是难以分开的。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 接下来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 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 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并据此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任务分析是促使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将教学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生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任务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达到教学目标的先行的内部条件, 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当这些内部条件被鉴别出来以后, 教师就有可能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类型来确定教学的外部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 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关键。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 其最初的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生出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单元教学、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它们都充分体现了任务分析的思想。任务分析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 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直接教学是教学方法设计的重要内容

最能反映行为主义心理学宗旨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教学。这种教学法认为, 学习速度缓慢或学习感觉时常困难的学生, 常常不能与其他学生一起以同一速度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和内容, 或像其他学生那样能够接受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 而是需要教师直接地、透彻地、系统地教授或示范, 例如讲解法、演示法、示范法等。这种方法以教师的活动为主, 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学生比较具有接受性, 适用于教授陈述性知识以及读、写、算等简单的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等。其基本步骤如下:复习已有的相关知识;呈现新知识, 包括陈述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单元并讲授、示范个别步骤和及时检查;指导学生做练习;提供反馈和休整;要求学生独立作业;定期进行总复习和检查。运用直接教学法, 要求教师要将教学方法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及技能上, 注重学生对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教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 以保证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以保证学生具有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原有知识;呈现经过精心组织的新知识, 以保证学生获得所要学习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新知识内部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以此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体;指导学生巩固新知识, 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 但从总体来看, 各种教学方法都可归于直接式教学法和开发式教学法这两大类型之中。这两种方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四、目标参照评价是教学评价设计的重要内容

合理设计教学评价, 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都有积极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倡导目标参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 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目标参照评价的内涵有三点:一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后, 对目标所规定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二是对教师进行目标导向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 以确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在上述两类评价基础上, 对部分学生未达到目标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 并提出补救教学的有效策略。目标参照评价是对照目标进行的, 它提高了教学评价设计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这种评价结果不但为教师检验与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 而且也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了反馈信息。因此, 目标参照评价是教学评价设计的重要内容。目标参照评价要求教学评价目标必须以教育目标为前提和基础, 充分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并通过教学评价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科学地确定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 教师必须深刻认识教育规律, 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方法论的指导下准确描述、表达教学评价目标的具体内容;要求对照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 找出部分学生未达标的原因, 积极进行修正与补救教学。如果学生未达到教学目标, 或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 教师应重新考虑教学设计, 包括考察目标定位是否适当, 教学任务分析是否准确。倘若设计不适当, 则应予以修正, 并重新撰写目标或实施补救教学措施;倘若目标定位适当, 且任务分析正确, 则需要重新考虑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情况, 并进行补救教学, 直到达到原定目标为止。

五、行为矫正是教学管理设计的重要内容

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承诺书 篇13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为了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向光荣的教师职业以及学校、学生、家长郑重承诺:

1、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先进文化,不发表、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任何言论。

2、爱岗敬业,热爱学校,把教育作为一份提升学生和自己的神圣事业。不随意停、调课,不对工作敷衍塞责,不说任何损害学校名誉的话,不做任何有失师表形象的事。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受教育权,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任何学生均一视同仁。

4、严谨治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复合型教师为自身进取目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二职业和有偿补课,在教学活动中不出现使用通讯工具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行为。

5、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坚持家访,讲究方法,妥善处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各种问题和矛盾。

6、自尊自爱,严于克己,讲究礼节,衣着庄重、文雅大方,妆扮符合教师形象。不穿奇装异服,不浓装艳抹,不佩带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饰物。

8、保证安全。尽职尽责地做好安全工作,坚持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防范,落实履行“一岗双责”安全管理责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9、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的原则。坚持做到“八不”,即: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呵斥、讽刺挖苦学生;不将学生赶出教室和赶回家;不以多写作业惩罚学生;不进行有偿家教;不乱收费;不让学生帮老师干活;在交往中不收礼。

上一篇:赔偿押金协议书下一篇:医院护工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