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2024-11-27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定(精选7篇)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的规范化管理,使其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高超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范围内道路、桥架、广场、隧道、公共交通、排水、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凡参加上述工程的有关单位按本规定执行。本规定中未涉及到的或有特殊要求需要增、减内容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执行。

第四条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而填写、收集、整理的文字记录、图纸、表格、音像材料等必须归档保存的文件。

第五条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按本规定的统一表格、表式(见附件)填写;未规定统一表格、表式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作出规定。

第二章 管理与职责

第六条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保存,其他参建单位按其在工程中的相关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建设单位应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要求,于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报送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第七条 实行总承包的工程项目,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汇集、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有关施工技术文件。

第八条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所需表格应按本规定中的要求认真填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记录准确、完整真实。

第九条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中,应由各岗位责任人签认的,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得盖图章或由他人代签)。工程竣工,文件组卷成册后必须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或法人委托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技术文件中按有关规定签署意见。实行监理的工程应有监理单位按规定对认证项目的认证记录。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当地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施工技术文件进行预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在收到施工技术文件七个工作日内提出验收意见,七个工作日内不得出验收意见,视为同意。

第十二条 不得任意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损毁或丢失文件,对于弄虚作假、玩忽职守而造成文件不符合真实情况的,由有关部门追究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三章 内容与要求

第十三条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中型的工程应根据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分部位、分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上一级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批加盖公章方为有效,并须填写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要求办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

(三)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参建单位等。

2、施工平面布置图。

3、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施工阶段、区划安排;进度计划及工、料、机、运计划表和组织机构设置。组织机构中应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责任人、施工管理负责人及其它各部门主要责任人等。

4、质量目标设计:质量总目标、分项质量目标,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措施、办法及工序、部位、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名单。

5、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包括冬、雨季施工措施及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

6、安全措施。

7、文明施工措施。

8、环保措施。

9、节能、降耗措施。

10、模板及支架、地下沟槽基坑支护、降水、施工便桥便线、构筑物顶推进、沉井、软基处理、预应力筋张拉工艺、大型构件吊运、混凝土浇注、设备安装、管道吹洗等专项设计。

第十四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

(一)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会审并按单位工程填写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记录。设计单位应按施工程序或需要进行设计交底。设计交底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要点、补充说明、注意事项等,并做交底纪要。

(二)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各种交底的文字记录,应有交底双方签认手续。

第十五条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

(一)一般规定

1、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出厂检(试)验报告,并归入施工技术文件。

2、合格证书、检(试)验报告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印章方为有效,并注明使用工程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人签名及原件存放地点。

3、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有法定单位鉴定证明和生产许可证。产品要有质量标准、使用说明和工艺要求。使用前应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试)验。

4、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5、对按国家规定只提供技术参数的测试报告,应由使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对技术参数进行判别并签字认可。

6、进场材料凡复试不合格的,应按原标准规定的要求再次沥青使用前复试的主要项目为:延度、针入度、软化点、老化、粘附性等(视不同的道路等级而定)。

(五)涂料

防火涂料应具有经消防主管部门的认定证明材料。

(六)焊接材料

应有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可焊性试验报告。

(七)砌块(砖、料石、预制块等)

用于承重结构时,使用前复试项目为:抗压、抗折强度。

(八)砂、石

工程所使用的砂、石应按规定批量取样进行试验。试验项目一般有: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等。结构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还应按要求加做压碎指标值等相应项目试验。

(九)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

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使用前,应按相关规定中的要求进行现场复试并出具试验报告和掺量配合比试配单。

(十)防水材料及粘接材料

防水卷材、涂料、填缝、密封、粘接材料,沥青马蹄脂、环氧树脂等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十一)防腐、保温材料

其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应标明该产品质量指标、使用性能。

(十二)石灰

石灰在使用前就按批次取样,检测石灰的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十三)水泥、石灰、粉煤灰灯混合料

1、混合料的生产单位按规定,提供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书。

2、连续供料时,生产单位出具合格证书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7天。

(十四)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生产单位应按同类型、同配比、每批次至少向施工单位提供一份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连续生产,每吨提供一次。

(十五)商品混凝土

1、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应按同配比、同批次、同强度等级提供出厂质量合格证书

2、总含碱量有要求的地区,应提供混凝土碱含量报告。

(十六)管材、管件、设备、配件

1、厂(场)、站工程成套设备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等。工程竣工后整理归档。

2、厂(场)、站工程的其它专业设备及电气安装的材料、设备、产品按现行国家或待业相关规范、规程、标准要求进行进场检查、验收,并留有相应文字记录。

3、进口设备必须配有相关内容的中文资料。

4、上述1、2两项供应厂家应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

5、混凝土管、金属管生产厂家应提供有关的强度、严密性、无损探伤的检测报告。施工单位应依照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十七)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材料

1、应有预应力锚具、连接器、夹片、金属波纹管等材料的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

2、设计或规范有要求的桥梁预应力锚具,锚具生产厂家及施工单位应提供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报告。

(十八)混凝土预制构件

1、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板、墩、柱、挡墙板等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应提供相应的能够证明产品质量的基本质量保证资料。如:钢筋原材复试报告、焊(连)接检验报告;达到设计强度值的混凝土强度报告(含28天标养及同条件养护的);预应力材料及设备的检验、标定和张拉资料等。

2、一般混凝土预制构件如栏杆、地袱、挂板、防撞墩、小型盖板、检查井盖板、过梁、缘石(侧石)、平石、方砖、树池砌件等,生产厂家应提供出厂合格证书。

3、施工单位应依照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十九)钢结构构件

1、做为主体结构使用的钢结构构件,生产厂家应依照本规定提供相应的`能够证明产品质量的基本质量保证资料。如:钢材的复试报告、可焊性试验报告;焊接(缝)质量检验报告;连接件的检验报告;机械连接记录等。

2、施工单位应依照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二十)各种地下管线的各类井室的井圈、井盖、踏步等,应有生产单位出具的质量合格证书

(二十一)支座、变形装置、止水带产品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设计有要求的复试报告

第十六条 施工检(试)验报告

(一)凡有见证取样及送检要求的,应有见证记录、有见证试验汇总表。

(二)压实度(密度)、强度试验资料

1、填土、路床压实度(密度)资料

(1)有按土质种类做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试验报告。

(2)有按质量标准分层、分段取样的填土压实度试验记录。

2、道路基层压实度和强度试验资料

(1)石灰类、水泥类、二灰类等无机混合料基层的标准击实试验报告。

(2)有按质量标准分层分段取样的压实度试验记录。

(3)道路基层强度试验报告。

A、石灰类、水泥类、二灰类等无机混合料应有石灰、水泥实际剂量的检测报告。

B、石灰、水泥等无机稳定土类道路基层应有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C、其它基层强度试验报告。

3、道路面层压实度资料

(1)有沥青混合料厂提供的标准密度。

(2)有按质量标准分层取样的实测干密度。

(3)有路面弯沉试验报告。

(三)水泥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抗渗、抗冻性能试验资料

1、应有试配申请单和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施工中如果材料发生变化时,应有修改配合比的通知单。

2、应有按规范规定组数的试块强度试验资料和汇总表。

(1)标准养护试块28天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2)水泥混凝土桥面和路面应有28天标养的抗压、抗折强度试验报告。

(3)结构混凝土应有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作为拆模、卸支架、预应力张拉、构件吊运、施加临时荷载等的依据。

(4)冬季施工混凝土,应有检验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5)主体结构,应有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以验证结构物实体强度

(6)当强度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而采取实物钻芯取样试压时,应同时提供钻芯试压报告和原标养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如果混凝土钻芯取样试压强度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由设计单位提供经设计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处理意见资料。

3、凡设计有抗渗、抗冻性能混凝土,除应有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外,还应有按规范规定组数标养的抗涌、抗冻试验报告。

4、商品混凝土应以现场制作的标养28天的试块抗压、抗折、抗渗、抗冻指标作为评定的依据,并应在相应试验报告上标明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名称、合同编号。

5、应有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的强度统计评定资料。(水泥混凝土路面、桥面要有抗折强度评定资料)

(四)砂浆试块强度试验资料

1、有砂浆试配申请单、配比通知单和强度试验报告。

2、预应力孔道压浆每一工作班留取不少于三组的7.07x7.07x7.07立方米试件,其中一组作为标准养护28天的强度资料,其余二级做移运和吊装时强度参与值资料。

3、有按规定要求的强度统计评定资料。

4、使用沥青马蹄脂、环氧树脂砂浆等粘接材料,应有配合比通知单和试验报告。

(五)钢筋焊、连接检(试)验资料

1、钢筋连接接头采用焊接方式或采用锥螺纹、套管等机械连接接头方式的,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现场条件下连接性能试验,留取试验报告。报告必须对抗弯、抗增试验结果有明确结论。

2、试验所用的焊(连)接试件,应从外观检查合格后的成品中切取,数量要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规定。试验报告后应附有效的焊工上岗证复印件。

3、委托外加工的钢筋,其加工单位应向委托单位提供质量合格证书。

(六)钢结构、钢管道、金属容器等及其它设备焊接检(试)验资料应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七)桩基础应按有关规定,做检(试)验并出具报告

(八)检(试)验报告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出具

第十七条 施工记录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篇2

一、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概述

(一) 项目情况介绍

1. 项目背景。

按照吉林省政府规划要求, 在建设哈大客运专线与长吉城际铁路期间, 长春市政府在充分考察国内外先进枢纽中心后, 综合长春城市实际情况, 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 便于换乘的长春站换乘中心的理念。

2. 项目规划要点。

功能定位为重点体现长春市的城市历史文化, 全面展示城市时代特征, 打造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综合交通环境优美的城市窗口形象。由现状用地构成与规划用地构成相对比可以看出, 该区域在用地调整上很大, 规划减少了居住及工业的用地, 相应增加商业金融及市政设施用地, 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4号线在此汇集, 规划停车用地增加。

3. 项目地理区位及功能定位。

长春铁路枢纽现衔接哈大、长图、长白三条铁路干线, 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长春站目前为枢纽主要客运站兼辅助编组站, 是长春对外发展的窗口, 是长春市一颗永不停止、跳动的心脏。

长春站客运车场有旅客列车到发线7条, 旅客站台4座, 高架候车通廊一座, 旅客地道、行包地道各1座。2005年, 长春站办理旅客列车58对/日, 其中始发终到27对, 通过31对。2005年1月—10月, 长春站日均发送旅客32943人, 比2004年同期增长7.5%。长春站货运车场纵列于客运车场东侧, 分东、南、北三个货场。2005年1月—10月, 长春站货物发送量为113.8万吨, 集装箱发送量为13396换算箱。目前, 长春站所引出的正在使用的专用线共73条, 其中62条是从客车厂专用线引入长春站, 占所有专用线的85%。2005年1月—10月长春站专用线的货运量为89.5万吨。长春站有南北两个广场, 各类候车面积总计7250平米, 最高可聚集乘客9000人, 年发送旅客1200万人次。

4. 项目工程任务。

(1) 编制《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以下简称枢纽。

(2) 具体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对火车站地区的功能需求, 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确定各年限枢纽设施规模;结合火车站枢纽外部交通规划设计, 提出解决枢纽外部交通道路疏解的方案。

(3) 解决枢纽内部结构功能和各种交通模式间的换乘关系及枢纽的建设进度计划和分布实施方案。

具体解决方案:在火车站枢纽南北广场范围内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条件, 在北广场进行轨道交通4号线、1号线车站的建设及对北广场既有地下停车场及地面公交、出租场站的建设。在南广场进行地铁1号线车站建设及对既有轨道交通3号线进行改造, 同时改造既有春华地下商场和地面广场公交、出租场站的建设。

5. 项目工程规模及内容。

枢纽北广场:最小限度拆改既有的地下车库及北广场地面景观, 采用改造既有西侧停车库的部分空间;枢纽南广场:是与北广场相对应的南广场地面交通枢纽, 将对春华商场改造及重新商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6. 项目建设工期。

本工程建设考虑轻轨三期工程建设及地铁一号线火车站南北广场两座车站的建设, 计划于2009年4月开工, 到2011年9月底全部建成并完成设备调试投入使用, 建设总周期约为29个月。

7.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工程总投资为243959.23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为204809.72万元, 根据长春城市开发 (集团) 有限公司的融资方案, 资本金比例为20%, 计48791.85万元, 商业银行贷款比例为80%, 计195167.38万元, 资本金来源与城市维护费等。

二、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一) 项目社会效益

长春火车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工程虽然没有财务方面的收入, 但枢纽所产生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1. 创造就业机会。

(1) 直接就业机会。大型公交枢纽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 它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模式, 项目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 同时对全体职工的劳动素质要求也较高, 正常运营整个交通枢纽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 另外与枢纽相配套的商业开发部分也会增加很多就业机会。

(2) 间接就业机会。火车站枢纽建成运营后, 将促进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周边将建设相关的服务设施。因此该项目在建设期要耗用大量的其他建材, 这些都将间接地创造就业机会。

2. 集约利用土地。

中国人口众多, 土地是稀缺资源。节约土地利用、发挥土地的最大使用价值是每个城市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把轨道交通换乘、公交车站以及铁路客运站组成综合的公交枢纽并综合开发利用是节省土地的一种解决办法, 是发展节约型社会的举措之一。

3. 为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涵养了客流。

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的站点辐射范围之内的人口越多, 可能乘坐公共交通系统出入的人数就越多, 公共交通运营的收入就越高, 同时也必将有效提高周边商业写字楼等商业运营空间。

4. 投资乘数效应。

长春火车站枢纽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运输服务, 属于第三产业范畴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大型交通枢纽的直接后向关联产业有能源、钢铁、建材、建筑安装、机电设备等, 这些部门的有效供给是长春火车站枢纽建设的必要保障, 同时交通枢纽的建设也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型交通枢纽的直接前向关联产业为公用事业 (包括各种交通方式) 、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业。无论向前还是向后大型交通枢纽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即增加投资会引起收入成倍的增长, 最终促进整个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

5. 铁路、地铁、公交客流的便捷切换。

中国人口众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 路客运输在社会经济中承担重要的作用, 众多人口出行是通过铁路实现的。而高效有序的疏散在长春火车站上下车的旅客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铁路客流便捷方便的进入市内交通体系, 在这里建设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二) 项目工程成本预算

1. 项目工程建设期贷款利息。

本工程建设投资按80%银行贷款, 20%企业自筹, 银行年贷款利率按6.12%计算, 建设期三年, 前两年贷款完, 各站总贷款额度的50%, 按年中支用考虑, 建设期共需贷款利息约为23.89亿元。

2. 项目工程总资金。

经计算项目总资金为267851.71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243959.23万元 (不含建设期利息) , 建设期利息23892.48万元。

(三)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思路

长春站换乘中心项目在全面推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 将根据特定的目标成本管理组织架构, 着重把握实施效果, 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将根据工程项目自身各样特点, 切实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措施。

2. 将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内容, 切实优化设计方案, 确保每个设计环节对应目标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3. 将根据项目合同的风险进行识别, 然后进行评价并做出评价结论, 进而对项目合同风险的管理提出有效措施。

4. 将根据二次经营和分包管理经验, 制定切实可以降低工程项目建造成本的有效措施, 项目积极寻求一切可能为项目带来降低成本的可能途径。

5. 将根据考核及激励约束机制将项目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拆分布置到项目实施的每一名员工身上, 以确保本目标的实现。

(四) 项目设计成本优化实施及效果

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 合同总价预计为24.4亿, 所要完成承包范围的工作内容、项目成本控制难度是非常大的, 项目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是项目实施成败与否最重要的工作。在项目业主方确定前提下, 符合合同的相关规定和城开集团公司对工程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情况下, 进行设计优化。

重点将关注以下内容:

(1) 设计优化项目的确定, 专业设计优化的方向及优化项目, 重点是必须优化的项目。

(2) 项目设计优化指标的确定, 前提是确定工程项目成本测算分析报告内容, 以及项目设计优化指标的施工建议。

(3) 项目设计优化工作实施, 需要中国建设集团根据确定的项目设计优化指标, 对内部各专业设计部门下达设计优化指标, 项目部再同中国建设集团签订项目优化设计协议, 通过项目设计优化协议的签订实现项目降低成本目标的目的。

(4) 项目设计优化工作过程管理, 项目部在同中国建设集团签订设计优化协议后, 立即组织各部门和相关人员, 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和强化组织管理, 同时自项目开工到竣工阶段无间断地实施项目设计优化工作。

(五) 项目工程方案优化成效

项目部在实施项目设计优化的同时, 组织项目部及各专业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专业人员通过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工艺, 以实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如, 在施工单位建设项目的土石方和基坑围护、降水工程成本降低额近200万元, 这是通过对工程方案的优化工作, 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的体现。

三、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成本管理的持续改进建议

(一) 项目的价值环节

本文研究的是项目成本控制, 即研究项目管理主体内部价值链的相关问题。从项目内部来看, 价值创造是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活动构成的, 对该工程项目所产生的价值活动开展有效识别并对活动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其中, 在该项目的每类基本及辅助活动中都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直接活动是指直接参与顾客价值创造的各项活动。上述活动中属于直接活动的有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组织以及职员评价等。间接活动是指那些促使直接活动持续成为各种活动, 如项目市场定位、开发土地的取得、物料采购、建设策划与推广等。

(二) 基于价值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开展

长春站换乘中心项目主要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开展项目成本管理, 不是实际全范围综合地应用价值工程, 希望接下来的过程阐述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为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探索项目成本管理新途径提供现实可行的思路, 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制定提高价值的方案, 绘制功能系统图:

按照业主单位对该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 科学应用有关价值工程原理理论, 形成工程项目建设价值最佳方案:

表现形式为:V↑=F→/C↓, 即在充分满足必要功能条件的前提下, 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将根据长春站换乘中心项目的各样特点, 准确定位功能目标。

(三) 项目成本考核的实施

1. 施工项目成本考核的方法。

(1) 评分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定和调整。

(2) 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相结合:确立与成本考核相关的指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标准化管理等。

2. 长春站项目成本管理实效 (详见表1) 。

四、结论

本研究旨在把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目前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案例的实证研究, 有效利用相关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将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及施工企业切实提升成本意识, 最终实现有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立群, 常颖.加强工程项目成本分析[J].建筑会计, 2000 (07) :29-30.

[2]周晓静.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J].建筑管理现代化, 1997 (02) :23-25.

[3]李成水.工程项目如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 2005 (10) :19.

[4]王耀华.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程项目管理, 2000 (11) :27-29.

[5]D.D.Meredith.Design and Planning of Engineering Systems[M].Prentice Hall, 1997:23-32.

[6]王穗明, 蒙了成.浅谈工程项目如何实施成本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 2005 (07) :28-31.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篇3

摘要:城市市政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升,提高城市品味,促进城市化进程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的最终目的。在实际施工中,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范围着手,对强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的措施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化进行,必须高度重视市政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施工的造价与管理是市政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工程造价与管理不仅是群众利益的基础保障,更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市政技术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的现状,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相关单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范围

城市基础设施施工的方位非常广,主要包括城市道路、防洪、污水处理、园林、排水、公共交通、广场以及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对市政技术施工各环节所需要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这个控制过程就是市政基础设施的工程造价,造价控制的内容有项目前期费用、建筑安装工程支出以及工程建设其他支出等。城市市政技术设施工程造价费用的来源有很多,如何对各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是城市市政技术设施施工关注的重点内容。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三边”现象普遍

“三边”是指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同时开展勘测、设计和施工工作。按照建筑施工的实际程序来看,“三边”工程严重违反了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施工过程存在太多不可预见性,导致城市技术设施施工安全隐患较多,施工很难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预算的成本也因此提高,阻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禁止各施工单位开展“三边”工程,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有很多企业采用,这就给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二)投资人与管理者二合一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的主办方是地方政府,这就使地方政府同时扮演着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地方政府很难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问题重重。

(三)现场签证问题较多

受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特点影响,工程监管模式中监理和结算工作相分离,负责结算审核的工程师很少参与施工监督,结算审核工作以施工图纸和监理签证为主,实际施工中,很多隐蔽工程容易发生偷工减料的行为,现场签证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造价与管理存在隐患。

(四)竣工结算中虚报问题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在竣工结算过程中虚报工程量,任意提高工程造价,故意设立施工中不存在的项目,高套定额,扩大取费范围等,导致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造价与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三、强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的措施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存在“三边“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政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开展施工建设,在招投标工作开始之前,提前对建设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下文从多方面对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做简单介绍。

(一)规范招投标活动,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

强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应该规范招投标活动,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首先,对投标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减少不合格施工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其次,合理控制投标控制价是促进招投标活动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提高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编制文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如果投标价由咨询单位定夺,支付委托费用的前提是保证投标限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管理需要施工单位对施工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在严格遵循招投标有关规定和承诺的前提下,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合同价格即招投标阶段的中标价格,竣工结算应该以合同价的变更、索赔为依据执行。另外,合同中与工程造价相关的条款必须表述清楚,如有模棱两可的内容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联系,确保各条款内容合理。

(三)严格控制涉及变更

设计变更是影响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现有需要设计变更的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应变更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变更出现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及时修改设计图纸;如果变更出现在建筑材料的选购阶段,不仅要修改设计图纸,还应该重新采购相关设备和材料;如果变更出现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还应该对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修改,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涉及变更,对容易出现变更的项目设置应急预案;实际工作中可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阶段进行监督检查,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四)严格控制现场签证

施工现场签证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按照相关程序引发的设计变更;第二,通过了政府的要求,导致施工单位需要增加人力、物力或者财力等;第三,勘探报告与实际地质状况存在差異;施工单位以外的因素引发的停建、缓建、返工等问题;第四,合同和工程预算中在经批准项目以外的工程项目;第五,国家法律和政策要求的变更。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满足签证的要求,严格控制现场签证,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与管理的顺利开展。

(五)严把竣工结算审核关

首先,施工单位要禁止竣工后期补办签证的问题;其次,如果由咨询单位进行竣工结算考核,必须有相关负责人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咨询单位与施工单位相勾结而引发的成本控制问题。

结束语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模大、周期性长,建设资金由国家供给,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规范招投标活动,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现场签证以及严把竣工结算审核关等,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琳琳.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发挥[D].郑州大学,2010.

[2]黄佑香.谈如何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理工作[J].广东科技,2014.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篇4

一、管理范围

政务大楼附属市政设施(含道路、排水、园林绿化和照明工程等)。具体范围为:东至经七路西侧红线,南至纬九路北侧红线,西至新城大道东侧红线,北至纬十一路南侧红线。

二、责任单位

市政工程管理处

三、管理期限

自工程保修期满移交之日起(可分步移交)。工程保修期内由工程施工单位负责维护管理,由北部新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督促。

四、具体方案

(一)工作内容及标准

1、道路工程

在日常维护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路面的坑槽、涌包、沉陷、翻浆进行修复。对大面积老化、破损的路面进行局部处理,使道路完好率达80%以上。

2、排水工程

每月至少一次清掏和疏通,及时更换和修复破损的配件。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主干管和拱箱涵的彻底清掏和疏通。遇大暴雨等特殊情况及时疏通,确保排水通畅。

3、园林绿化工程

整体面貌维护、植物保护、绑扎修剪、浇水施肥、花坛花境的花卉种植、环境保洁、日常管理等内容。达到二级绿地养护标准。

4、照明工程

每季度更换损毁的配件,定期检修配电板。保持照明设施的整洁、完好,维护系数不低于0.6,亮灯率不低于95%,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

(二)经费测算

1、道路、排水工程

根据《安徽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程估价表》,参照安庆市通行经验做法,道路工程(沥青柔性路面)使用年限按15年计。每平方米道路(含排水)工程维护费第一年按元/平方米计算,以后每年按10%递增,则整个道路排水工程维护费测算如下:

第一年:1.5万㎡×8元/㎡=万元

第二年:12万+12×10%=万元

第三年:13.2万+13.2×10%=万元

以此类推.......2、园林绿化工程

根据2000年《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估价表》,参照市花卉商情,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按元/平方米/年计,则整个园林绿化工程年维护费测算如下:

万×元/㎡/年=万元/年

(三)、资金拨付方式

正常维护管理费用由区财政按年度拨付给区市政工程管理处。若遇重大维修,则由区市政工程管理处依据实情编制维修预算报送区政府审批同意后,由区财政拨付。

南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办法 篇5

第303号

《南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3月17日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缪瑞林 2014年3月20日

南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提高行政效能,规范市政设施移交行为,提高市政设施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政设施移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其他市政设施。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市政设施建设、移交和养护的领导,协调和解决市政设施移交中的重要事项,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第五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职责以及本办法规定,对市政设施移交实施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水利、人防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设施转为市政设施的,由该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规定组织移交。

规划、公安、财政、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市政设施移交及其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政设施移交协调指导机制,在工程设计和改建、扩建、大修论证中相互征求意见,并监督建设、养护单位移交。

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划、设计、验收等工程建设环节征求养护单位意见。第七条 全市性、跨区域、系统性的垃圾处置、大型高架、大型桥梁、—1—

隧道、路灯、快速干道、主要景观路等市政设施,以及城市设施转为市政设施的,由市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市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养护单位;其他市政设施由区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养护单位。

第八条 本市实行市政设施养护社会化和市场化。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方式确定养护单位,并向社会公示。

养护单位未能确定的,由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代养护单位,直至确定养护单位。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备案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市政设施移交申请书。

申请书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名称、立项编号;

(二)工程概算;

(三)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名称;

(四)开工、完工日期;

(五)申请移交设施的内容及数量。

市政设施分标段施工的,应当整体移交。建设单位应当在最后标段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申请移交。

由多种设施组成的雨水、引水管网、流域性泵站及地下通道等系统性综合性设施,试运行一年后运转正常、满足使用功能的,方可申请移交。试运行费用纳入工程预算。

园林绿化设施养护一年后复验合格的,方可申请移交。第十条 申请移交市政设施,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相关设施专业规划和设计规范要求,手续齐备;

(二)设施整体完工且满足使用安全和功能要求;

(三)订立质量保修合同;

(四)工程图纸资料完整,并经竣工验收备案;

(五)设计配套附属设施符合设置标准,且齐全完备;

(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市政设施,提供养护作业指导资料;

(七)依法应当满足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条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出具市政设施移交受理通知书。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市政设施移交受理通知书五个工作日

—2—

内持通知书向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市政设施基础资料。

市政设施基础资料包括:设施名称、位置、设计标准、结构、数量(长度、面积)、管道内视资料、附属设施等相关技术参数和材料;绿化苗木的品种、规格、数量、面积;开工和完工日期、竣工验收档案资料等。

第十二条 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养护单位了解熟悉市政设施移交的基本内容,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第十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出具移交受理通知书十五个工作日内,组织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建设单位、养护单位、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移交验收。

第十四条 移交验收时,养护单位会同建设单位依据验收标准对市政设施进行现场核查,制作现场核查书,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

第十五条 现场核查发现问题的,由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确认,出具整改意见书,标明整改期限。

建设单位应当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完成后书面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限期完成整改;并在接到整改完成通知后五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确认。

第十六条 市政设施现场核查无问题或者已经整改确认的,养护单位应当接收。养护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市政设施移交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财政部门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确认。

移交文件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名称和资质;

(二)设施名称、位置、设计标准、结构、数量(长度、面积);

(三)相关移交明细材料;

(四)开工、完工、竣工验收日期;

(五)工程质量保修合同;

(六)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 市政设施移交文件签署前,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管理,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市政设施移交文件签署之日起,由养护单位负责养护管理,移交文件另有约定的除外。

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签署市政设施移交文件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将移交情况和核定设施养护工作量函告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移交文

—3—

件及时安排和拨付日常维护费用,并纳入维护经费计划,所需费用从移交之日起计算。

第十八条 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签署市政设施移交文件之日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示接收的市政设施范围和养护单位,接受公众监督。

区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公示市政设施范围和养护单位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市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市政设施工程项目严格执行质量保修制度。市政设施移交后在保修期内,建设单位应当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养护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并告知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应当对设施进行维修,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履行维修责任。

保修期限届满后,养护单位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工程使用情况和质量观察情况函告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作监管考核意见,函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和监管考核意见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尾款,并向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反馈尾款支付情况。

第二十条 城市设施转为市政设施移交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人防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条件会同养护管理、财政、国土部门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材料中应当包括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鉴定合格的证明。

不属于系统性设施和园林绿化设施的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后一年内未移交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重新做出质量鉴定,达到要求的,方可申请移交。

第二十一条 市政设施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不移交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管理。财政部门不再拨付养护管理费用。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和养护单位在市政设施移交中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协调不成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4—

第二十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养护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将市政设施交付使用的;

(二)未及时申请移交或者进行问题整改的;

(三)对符合条件的设施拒绝接管的;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移交的;

(五)未按照规定配合移交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城市道路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规划红线范围以内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带、广场、桥梁、隧道、高架路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轨道交通地面出入口垂直投影的地下部分和人防附属设施除外)等及其附属市政设施;

(二)城市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城市雨水的管涵;引水管道;河(沟)渠、泵站、水闸、堰、坝,起调蓄功能的湖塘等公共排水设施;

(三)城市照明设施,是指用于城市道路、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名胜古迹以及其他公共建(构)筑物的功能照明或者景观照明的照明器具以及配电、监控、节能等系统的设备和附属设施等;

(四)环卫设施,是指从整体上改善环境卫生和限制废弃物影响范围的公厕、中转站、垃圾终端处理厂、果皮箱、垃圾箱等建(构)筑物或者容器导向牌;

(五)园林绿化设施,是指城市道路绿化和广场游园绿化设施,包括行道树、道路附属绿地、广场游园、公园等。

第二十五条 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功能区的市政设施,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已竣工验收合格但未完成移交手续的市政设施项目,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浅谈市政道路设施养护管理 篇6

(1) 面广、分散养护, 存在局部养护频率不到位现象。全区性养护覆盖面广, 设施量大, 且分散在全区各部位, 在有限的养护经费前提条件下, 存在局部养护频率不到位现象。

(2) 多专业、多工种同步管理、同步养护, 不能形成精细化养护。全区性养护涉及到多专业、多工种, 如道路、排水、桥梁等专业, 涉及到道路、下水道、桥梁、泵站以及机械等养护工种。多专业、多工种同步管理、同步养护, 不能形成精细化养护。

(3) 动态管理难度大。全区性养护涉及面广量大, 养护内容多, 且市政设施量损坏具有不定时、不定点的特点, 影响因素多, 相应动态管理难度大。

(4) 应急处置时间上相对滞后。目前发现道路质量、路面积水、窨井盖丢失等问题, 应急处置时间要求在2h内到达现场, 6h内解决质量问题。对交通枢纽区、商业区、旅游观光区等特殊地段, 显然应急处置时间滞后, 不能满足交通流量集中、人流量集中部位快速处置要求。

(5) 新工艺、新材质的运用, 针对性养护相对薄弱。新工艺、新材质现已运用到高等级道路、高等级景观人行道、高等级广场等地段, 如彩色沥青路面、不锈钢窨井盖、花岗岩人行道板、烧结砖人行道板、不锈钢盲道条、鹅卵石路、景观防护钢化玻璃、不锈钢栏杆、铁架木椅、木制箱灯、大理石球等。上述新工艺、新材质, 按常规养护不能满足要求, 进行针对性养护相对薄弱。

2 按市政设施养护等级划分养护区域, 并制订区域化养护标准

目前, 各区功能建设已基本到位, 各功能区定位不一样, 相应市政设施所使用的材质也不一样, 养护频率不一样, 快速处置时间不一样, 好路率标准也不一样, 应按区域制订不同的养护等级。笔者建议按功能划分对应的养护区域:商业区、政治中心区、交通枢纽区、旅游观光区、主干道区、城市一般道路区和郊区城市道路区等。

根据上述市政设施养护区域, 制订与其相匹配的养护作业程序标准、养护质量及验收标准, 以便实施针对性养护、特色养护, 提升精细化养护品牌。

3 市政设施区域化养护特色及优点

3.1 形成专业化养护

根据区域化市政设施养护特点, 配置专业人才, 针对新工艺、新材料, 研究与其对应的养护技术, 逐步形成专业化养护队伍。

3.2 提升精细化养护

由原来大而全的“粗放式”养护管理方式, 转变为区域化、专业化养护, 随着养护频率提升、好路率标准提高, 养护等级相应提高, 逐步将区域化养护提升为精细化养护。

3.3 实现动态管理、跟踪

养护区域化养护相对原全区性养护范围大大缩小。按原来的全区性养护标准, 巡视频率为:主干路每日巡查1次, 次干路每周2~3次, 支路和街坊路每周1次标准;实行区域化养护标准后, 巡视频率提升为每日巡查2次。巡视频率提升, 能及时发现区域内设施完好情况, 现场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均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了有效解决, 真正实现动态管理、跟踪养护。

3.4 实现快速应急处置

原全区性养护应急处置时间要求在2h内到达现场, 6h内解决质量问题。实行区域化养护后, 应急处置时间缩短为1h内到达现场处理, 针对市政设施突发性事件 (如路面下沉、爆管等) , 立即赶到现场处理。实行区域化养护, 应急处置时间大大缩短, 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现场各种市政设施质量问题。

3.5 逐步实现绿色养护

实行区域化养护, 改变以往“等路坏了才修”的养护理念, 积极推进“预养护”, 贯彻“养早、养好、养全、养省”的养护原则。由于区域化养护巡视频率提升为每日2次, 因而能及时发现路面裂缝, 采取路面灌缝措施;及时发现人行道花岗岩松动, 采取基层处理;及时发现防护钢化玻璃松动, 采取拧紧螺丝或更换措施;及时发现不锈钢盲道条松动, 采取灌胶固定等预防措施。由于及时采取预养护, 有效地提高了市政设施使用寿命, 节省了养护经费。这种绿色养护已在区域化养护中逐步得到推广, 并纳入日常养护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实行市政设施区域化养护成功经验及带来的社会效果

4.1 针对客流量大的特点制订相应养护方案

针对客流量大的特点, 制订的养护方案为:白天以预养护为主, 确保不影响交通;晚上末班客运列车离站后, 进行机械化养护为主;并制订应急预案, 以应付突发事件。

4.2 建立新材料及设备保障措施

人行道运用了烧结砖、花岗岩, 南北广场运用大理石地面、鹅卵石路、地面玻璃砖、不锈钢护栏、大理石球、绿化凳、多种材料箱凳、不锈钢椅、不锈钢盲道、不锈钢栏杆、玻璃护栏、铁架木椅、大理石贴面凳等几十种新材料。首先统计市政设施量, 然后根据每种材料易损易坏频率, 仓库备足相应材料, 并与厂家建立长期采购机制, 以满足现场养护需要。根据新材料养护工艺要求, 现场准备与其配套的专用养护设备、机具, 进行针对性养护。

4.3 针对新材料钻研养护

新工艺针对大量采用新材料, 新工艺, 按常规养护工艺已不能满足养护需要。为此, 相关单位选派富有多年养护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 成立新材料养护课题小组, 针对每一种新材料, 研究并制订相对应的养护工艺与方案, 经多次实践, 取得了满意的养护效果。

4.4 培养一支特色养护工艺队伍

实行区域化养护以来, 由原来粗放型、技能单一型的养护人才逐步锤炼出具有多技能、多工艺的复合型养护人才, 培养了一支具有特色养护工艺的队伍, 逐渐适应了新形势下养护需要。

4.5 区域化养护提升精细化

养护品牌实行区域化养护以来, 日常巡视频率由原来全区性1~3天1次, 提高为1天2次;快速处置时间由原来全区性2h到达现场, 6h处理完毕, 缩短为3O~60min到达现场处理;市政设施养护综合完好率直接提升至95%以上, 相应提升了精细化养护品牌。

4.6 应急处置速度快实行区域化养护以来, 向社会公开承诺:

(1) 公布窨井盖失窃等保修电话, 及时联系责任单位, 并在30~60min内到现场处理。

(2) 发现市政设施突发性事件 (如路面下沉、爆管等) , 立即赶到现场处理。

(3) 对市政附属设施如桥梁栏杆不锈钢扣件丢失、玻璃被击碎、花岗岩地砖破坏、木椅破坏、箱凳破坏等现象, 在3O~60min内到现场处理。若遇材料短缺, 现场派人监护, 24h内更换。

(4) 建立24h值班制度, 对各类应急事故24h响应。

(5) 对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并备专业抢险、抢修队伍。

经几年运营, 有效处理了各种应急事件, 应急处置能力比全区性养护大大提高, 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考验, 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4.7 绿色养护逐年在提升

建立了绿色养护考核表, 将“预养护”、“低碳养护”纳入日常养护管理范畴, 并建立奖金分配激励制度, 调动了大家对“预养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日2次巡视, 以及公司组织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解决。如沥青路面裂缝、花岗岩板松动、桥梁混凝土裂缝、对伸缩缝有危害的杂物、不锈钢盲道条松动、木凳螺丝松动、钢化玻璃固定螺丝丢失、雨水口堵塞等问题, 均及时予以处理, 有效保证了市政设施的完好, 延长了市政设施的使用寿命, 节省了养护经费, 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4.8 交通枢纽区特色文化, 培养一支自愿服务队伍

市政设施养护、服务, 是体现公司养护品牌的最佳窗口。相关单位成立了一支自愿服务队, 多年来, 他们放弃节假日, 帮人指路、送茶水、掺搀扶老人小孩、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等, 服务在第一线, 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5 结束语

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 转换养护观念, 逐步将全区性养护过渡到区域化、专业化养护轨道上来。区域化养护的成功经验, 值得总结推广, 并应制定与其配套的养护标准, 予以规范化;还应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养护经费定额。相信不久的将来, 市政设施养护水平和管理水平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在日益更新、日益发展的新形式下, 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 转换市政道路养护观念, 采取区域化养护、专业化养护是一个发展趋势, 也是顺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 值得大家共同探索。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篇7

市政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处理大量的资料,其中包括市政设施的图像、数据统计、图形、文档等众多形式,传统的手工方法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人为的不确定因素,致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很难形成管理的整体性,致使相应的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一、GIS简介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其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并且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相应的空间进行数据的采集、模拟、操作、分析、管理与显示,并通过创建地理模型的方式,实时、准确的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动态与多空间的地理信息。GIS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科技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通过其在市政设施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将市政设施这项复杂的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地理信息局域网平台与信息处理系统,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市政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市政设施管理各部门之间的交换手段与信息共享方式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致使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相对较低。

(2)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投资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3)市政设施管理的投资决策缺乏相应的科学性,致使其信息的一致性存在很大的问题,急需解决。

(4)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难度大,并且缺乏相应的更新与利用手段,给市政设施的信息资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GIS在市政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GIS系统的功能与应用。基于GIS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信息管理与图层管理两个方面,其中信息管理主要是进行整个空间与属性数据的曹组,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完美的结合,而图层管理只进行空间数据的操作。GIS系统的分为许多不同的子系统,主要包括:辅助决策系统、路政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高架大型桥隧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以及道路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都具有相应的专业功能:

1辅助决策系统。市政设施管理的辅助决策系统,通常分为桥梁辅助决策系统与道路辅助决策系统两部分。道路辅助决策系统,其进行整个决策系统的数据处理的依据是系统模块决定的系统原则,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中长期计划的制定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完成对其使用性能的决策排序、预测以及性能评价,然后通过对整个系统的决策分析,将较高层次的分析工具提交给用户,然后将使用性能的整体情况,用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出来、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具体路段的功能而定的,应该根据路段的具体功能与状况,有针对性的对相应的设施进行间隔时机策略的养护,并根据不同设施性能的变化规律,选择最佳的维护与养护时机进行相应决策的决定。桥梁辅助决策系统的与道路辅助决策系统的原理相同,都是根据具体的使用性能,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决策,为桥梁状况的养护与管理者提供相应的辅助,为具体管理决策的决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2建设管理系统。基于GIS的建设管理系统,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将其划分成四个模块:在建项目管理模块、工程立项管理模块、工程计划管理模块以及路网规划管理模块。建设管理系统通过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市政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一方面针对新建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针对扩建或者改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3路政管理系统。路政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的业务有:重车过桥、广告、掘路、占路等危害市政设施的现象,在相应的法律支持下,通过路政管理系统的运作,对这些危害市政设施安全的现象进行整治,必要时予以违法者一定的处罚,通过强制性的措施为市政设施的安全保驾护航。

4高架大型桥隧管理系统。高架大型桥隧管理系统的建立,该系统通过对大型桥隧道的数据进行收集,然后通过自身系统的对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对高架大型桥隧的基本信息与基本设施进行维护与管理,将高架大型桥隧管理的数据化、信息化变为现实。

5桥梁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对地道、天桥以及城市桥梁进行静态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管理系统,其具有桥梁道路报表输出、桥梁道路信息统计、桥梁道路信息查询、桥梁道路信息显示、桥梁道路数据维护等五项功能,并且其根据地道、城市桥梁、天桥等的具体特征属性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在进行桥梁管理系统中,地道、天桥与桥梁三者的功能界面以及数据储存界面都不相同。

6道路管理系统。道路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道路报表输出、道路信息统计、道路信息查询、道路信息显示以及道路数据维护等五大功能,并且根据具体的道路状况,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地图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道路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定期的对道路数据进行备份与更新,这样为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数据的管理提供很大的便利,管理工作人员只需电机任意的道路信息,就能够完成地图查询与打印、图文互访与数据查询等,常用的道路数据管理系统的组合统计有柱状图显示、饼状图显示,常用的报表有打印与定格输出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四、GIS在市政设施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的市政设施管理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就要求进行市政设施的管理的时候,需要进行实地勘察,其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与物力资源,还会影响整个市政设施的管理的进程。此外,传统的市政设施管理的方式主要集中为纸质档案,这种档案的管理方式具有许多缺点,例如,信息表现方式单一、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流手段、信息利用率低等方面的缺点,并且传统的表达方式很难将现场具体的情况描述出来。GIS在市政设施管理应用的意义主要在于实现了市政设施管理的可视化,市政设施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GIS技術的应用,通过数字化、图形、图像等可视化的直观的方式,将市政设施的所有信息呈现在管理者面前,并且随着系统仿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市政设施GIS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GIS的应用逐步的向智能化、可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五、应用案例

2012年3月,某地区三环路东南路面出现的坍塌事故,当地市政工程管理中西采用全兴的市政设施GIS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的侦查到事故的地点,然后迅速的通知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维修单位,然后通过查询相关的排水管网资料,准确的找到引起该路面坍塌的原因,即是由于该地区城市东北地区的某处排水网络的节点位置,由于受到污水的影响,相关部门进行污水干线的排污工作导致的。当确定事故原因后,再由专门的专家团队制定具体的抢险方案,快速的解决了相关的问题。

六、结束语

市政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GIS在市政设施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的管理方式的众多缺点,逐步的实现市政设施管理向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整个市政建设管理过程提供直观、方便、有效科学的管理与设计工具

参考文献:

[1]姚洪春.基于GIS的路桥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11(21);47.

[2]张萍,张毅,洪南.GIS为市政设施应急抢险服务的应用研究[J].市政技术,2008(1);79-82.

[3]王博.谈数字市政与公用设施管理的方法和应用[J].中华民居,2013(21);269-270.

[4]罗来胜.试析市政设施管理中GIS的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2012(13);284.

上一篇: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下一篇:恋人生日祝福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