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

2024-09-24

市政基础设施(共12篇)

市政基础设施 篇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就在不断进行,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可见。比如:城市发展、城镇化建设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有赖于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从当前建设的情况看,生活设施、道路设施、园林建设、生态环卫等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另外,对于公共理念的更新、传播,公共行为的制约与自觉水平也处在不断提高的阶段。总体来看,城市化水平有显著提升,国民素质也得有了明显改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向和谐化方向发展。

1 概述因子分析法

从概念上看,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在主要成分的基础上构筑若干意义较为明确的公因子,以它们为框架,对原变量进行解析,考察原变量间的联系与区别;从基本目的来看,采用少数几个因子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最后用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2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1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计算

首先,在2014年省会城市方面的载荷计算方面,分析样本数据KMO抽样适度测定值是0.542>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是105.226,P=0.002,均通过检验。其次,以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公共因子(均大于0.9),累积方差74.338%。以下对5大因子进行具体说明:

第1个公共因子,是生态环境建设因子—关联到建成区的绿地率、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22.568%;

第2个公共因子,是环境卫生设施因子—关联到建成区水冲公厕比率、人均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14.566%;

第3个公共因子,是生活环境因子—关联到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路网密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14.516%;

第4个公共因子,是道路设施建设因子—关联到人均道路面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12.617%;

第5个公共因子,是生活设施建设因子—关联到用水普及率,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10.432%。

其次,地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计算,在(2014)KMO抽样适度测定值0.665>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849.383,P<0.000 1,均通过检验;以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公共因子(均大于1),累积方差71.115%。与上面的公共因子相同,其方差率不同,地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计算所得的方差百分比分别为生态环境建设因子(方差百分比18.087%)、环境卫生设施因子(方差百分比16.566%)、生活环境因子(方差百分比15.738%)、道路设施建设因子(方差百分比12.194%)、生活设施建设因子(方差百分比8.577%)。

第三,县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2014)KMO抽样适度测定值0.723>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1 235.174,P<0.000 1,均通过检验;其次,以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公共因子(均大于0.9),累积方差71.435%;五大因子对应的方差百分比分别为20.561%、15.956%、12.911%、12.534%、9.474%。

2.2(2014)不同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影响因子差异比较

首先,在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因子突出,贡献率达22.565%,优于地级、县级城市,环境、生活因子贡献紧跟其后,但面临水资源的问题;其次,在地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道路设施建设、公共交通设施三大因子,水平相差结果表明,未能满足公众要求,应该加强后2个因子的建设;在县级城市,生态、生活设施2个方面较为落后,需要重点抓,努力发展;总体分析,交通设施因子对地级城市影响大,但建设不足,需重点改善,道路设施建设因子,对县级城市影响小,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2.3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评价计算

首先,可以通过公因子、方差百分比,赋权重,并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各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其公式如下:

式中:EFI—样本市政基础设施水平;

i—权重,Wi—公因子i的权重(各因子方差百分比/累计方差百分比);

Vi—公因子i的因子得分。

根据公式,可将上面所得数据一一代入,计算出各层级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然后,再进行比较评估,做出特征分布图,最后得出结论。

3 各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分布特征及结论

3.1 从分布特征方面看

在省会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分布方面,东部沿海线区较高,中西部省会城市有西安、银川、合肥排名靠前,重视度高,地区差异性较小;在地级城市,东部高、中部居中、西部最低;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但是,在西部中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关中天水地区明显较高、成渝地区也是如此等;在县级城市,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分布;东部高、中西部较低,但在新疆、青海、西藏部分县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相对高于中西部其它地区。

3.2 结论

首先,不同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会因影响因子的偏重不同,而显出水平差异;其次,有共同的基本因子,分别是生态环境因子、生活设施建设因子;第三,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因子最为突出,整体上东部高于西部地区;地级城市,东部高、中东北部居中、西部最低;另外,中东北部、西部地区内部的城市水平差异比东部沿海地区大;县级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呈自东向西的梯度递减特征,新疆、青海、西藏部分县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相对高于中西部其它县级地区城市。

4 结语

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得到了认可;并且,对国际社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是,在国家发展方面,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城市化水平虽有所提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系统化不强、体系化的构建不完善、市政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总之,还有诸多需要改进和健全的地方。所以,应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理念的宣传,提高国民的素质,推动城市化水平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摘要:文章以中国城市为主题,探讨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的综合评价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概况,主要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初步探析。希望通过文章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为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中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闫萍,戴慎志.集约用地背景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1).

[2]桂明,徐承华,冯一军,等.浅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J].城市规划,2013(12).

[3]严盛虎,李宇,毛琦梁,等.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2(5).

[4]龙志勇.河网型农村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改造探讨[J].规划师,2014(z1).

[5]章蓓蓓,张春霞,佘健俊,等.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系统碳排放计算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2(12).

[6]张小平,庄宝玉.浅谈智慧城市对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以天津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12).

市政基础设施 篇2

摘要:本文分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从更新观念、全面推行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领域类别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和经营管理市场化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市政设施投资体制的思路和措施,指出科学而完善的投资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件 安全鉴定定性分析

市政设施是指由城建部门统一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城市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和城市道路桥梁、城市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资金周转慢、利润回报率低。投资问题至关重要。当前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都在大力推行 “一主三化”的经济发发展战略,事实中,不仅是“三化”中的城镇化很大程度取决于市政设施是否适应城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就是工业化、产业化也需要有配套的市政设施作保障,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也必然会触及民营企业参与市政设施的建设与经营问题,因此、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问题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非常现实而迫切。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体制若干问题提出探讨,求教于热心此问题的同行。

一、市政设施投资传统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传统的市政设施投资体制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市政设施建设资金几乎都来源政府部门,虽然形式上有“收(按政策应收的城建资金)、要(申请财政部门拨款)、集(集资)、贷(贷款)、发(发债券)”等五种。但实际上 “集”的成分占得极少,而“贷、发”最后仍然要靠“收、要”偿还,“收” 的实质也是财政拨款,因为收取的城镇建设附加费具有税收性质,增容费等也要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说来说去仍是一个渠道。

(2)资金循环的脱节性。在一般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本的循环是P→CK→P,即生产资本→商品→生产资本。市政设施生产资金有两种循环方式:第一种是:P(市政生产资金)→W(市政产品与服务)→Pl(使用市政设施企业生产资金)→W1(使用市政设施产品与服务)→G1(使用市政设施的经营收入)→G(财政收入)→P2(市政生产资金),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循环方式。第二种是:P(市政生产资金)→W(市政产品与服务)→G2(市政经营收入)→G(财政收入)→P(市政生产资金).

在以上两种循环中,资金都不能在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后直接回到生产者手中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周转的速度被人为地减缓了。所有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制约关系被人为割裂。

(3)投资性的福利性。长期以来,公用事业被当成福利事业,市政设施产品及服务价格被限定很低,甚至于低于成本,有的甚至不收费,许多市政设施服务有价值但没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规律。

基于上述特点。市政设施建设传统投资体制在历史上虽然起了一定作用,但早已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暴露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弊病:

一是削弱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地位和作用,妨碍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市政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过去,由于投资主体的单一性,这种者的关系变得日趋对立、冲突。近几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城镇的商品集散地地位加强,流动人口增大,经济高速增长,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镇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城镇化进程又极大地推动了城镇道路、房屋等基本建设规模加大、步伐加快,如此一来,基本建设与市政设施两者比例更加失调,基本建设搞得越大,市政设施欠帐就越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让城市基础设施尽可能适应城市发展,市政管理部门只好四处出击,或借或要,争项目,争投资,助长了“钓鱼政策”,也诱发了市政设施建设中的一些不正之风。

二是资金循环的脱节性模糊了投资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压抑了三方的积极性。对于主要投资者的财政部门来说,认为其收入只与税率和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有关,似乎与市政设施无直接关系,市政设施建设只是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直接产出。从不关注其投资效率,甚至把市政设施建设支出当成包袱,千方百计地减少投资。对生产经营者来说,投资多少无决策权,经营好坏与经营者无直接利害关系,相反,在单一的垄断经营体制下,从部门利益角度上说,基础设施条件越差,供求矛盾越大,越能体现出一种行业优越感,甚至形成一种追逐权力膨胀,继而助长了“衙门作风”,改善经营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只是一种姿态和政治要求,而不是一种经营者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市政企业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缺少危机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竞争压力的经营,永远是一种落后的管理体制。对消费者来说,由于市政设施独家经营,无选择产品和服务的权力和自由,消费者在正常使用市政产品(服务)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必然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一方面反映强烈,怨声载道、投诉不断;另一方面,不惜浪费资源或严重超负荷使用设施,或只顾满足狭隘而自私的需求,或发泄一种不满心理,寻求一种平衡心态,不爱护市政产品现象比比皆是,令人痛心疾首。

三是市政设施的福利性模糊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相当一部分公用企业亏损,无法扩大再生产。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市政产品(服务)价格高度关注,任何价格稍作调整即可引起社会的巨大波动,另一方面,市政设施经营者非但难以得到财政亏损补贴。还要上缴税利,这种矛盾状态使市政企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体制的弊病必然造成管理严重滞后,城市供水总是在限量中挣扎,一些城市居民因缺水影响生活,一些城市工厂因缺水而停产;大多数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防洪标准很低,每到雨季,市区积水的现象比比皆是;据调查,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未经处理排放,水体污染极为严重。还有城市燃料结构不合理,大气质量不好,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时候了。

三、市政设施投资体制的改革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市政建投资体制必须改革,而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视为非生产经营性建设,只将其作为城市公益事业。近几年来,许多城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也是将其作为改善投资招商环境或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一项“政德工程”和“民心工程”,于是,口号高喊“人民城市人民建”。实际上是部门一家说了算。这种指导思想不转变,就很难形成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如果仅仅将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公益事业,那么有多少人乐意参与投资?事实上,市政设施是多方面的,完全设有必要将其统统列入公益事业。从使用对象来说,据统计,城市供水的70%、煤气的50%都已用到了工商业生产、经营之中,城市排水约占60%也是排放处理工业废水,就是环保工人清扫的垃圾也要占74%是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因此,市政设施本身就是生产经营琏中的一个环节。从经营模式上说,市政设施并不是也不可能是被无偿使用,它生产出有形产品,提供直接服务,完全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因此,思想观念上必须破除“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口号下那种由政府统一投资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直接投资经营。

2.全面推行投资渠道多元化。

对市建设施建设的投资,必须大力提倡资金来源多元化,既包括财政投入,也包括企业投入,还要大力提倡吸收个人资本吸引一定外资。就财政投入来说,也要坚持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进行投入,且这种投入必须与城镇工商业实现的税收(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维护费)相挂钩。从市场化要求上来说,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后,对市政设施建设维修,扩建,改善,应逐步转向由经营者自身按比例投入,财政审计部门和消费者要进行必要的监管。

无论选取了哪些新渠道,投资主体仍必须以财政投入为主,这并非是社会制度的体现,而是社会管理的需要,主要的市政设施经营管理职责毕竟只能由政府所担负。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市政建设的投资也主要来源于政府,且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市政设施建设的投入越大,如美国绝大多数州每年在市政建设方面的投资都在总投入的27%左右,香港港府每年在城市公益设备、环保、园林方面的投入也要占财政总额的24%以上。

3.投资领域类别化,投资方式多样化。

市政建设的投资渠道来自各方面,但并非所有市政设施都可以实行多元化投资,从实际情况而言,市政设施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提供有形产品、有明确服务对象的,如自来水、公共交通、煤气等;第二类为直接向工商企业提供专项服务的,如污水排放和处理、垃圾运输和处理、特殊道路桥梁和停车场等;第三类为面向社会无特定服务对象的,如雨水排放、道路、街道清扫、绿化、防灾等;第四类为社会公益性

强,如公园等。对前两类应该坚持由经营者自行投资。其投资对象可不作限定,既可以由经营者(含括企业与个人)独立投资或单独借贷、融资,也可以合伙、参股经营,条件具备的股份公司还可以上市。后两类只宜财政投入为主,经营者按规定标准收取一定服务费作弥补。

4.经营管理市场化。

投资多元化的前提条件是经营灵活多样,以确保投资者的收益,目前绝大多数城市的市政设施经营者都是国有企业,有的还定为事业单位,因此,管理体制上的采取传统企业的集权化、行政化管理,这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格格不入。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作风,履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投资者监管和效益核算、分配。因此,市政设施经营企业同样要加快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明晰的原则下,建立决策科学、责任明确、监督有力、制度规范、效率高、机制活的管理组织机构;彻底打破传统的用工制度工资制度,推行竞争上岗和灵活、浮动绩效工资制,使责、权、利有机结合。

市政基础设施 篇3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087-02

任何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历来规定必须建档存档的,因为工程的实施过程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问题,包括检修方法、维护或扩建改建,都必须根据原始的工程技术资料,才能制订符合工程实际可能的最佳方案和实施方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技术资料管理比其他的工程资料更显重要。如建筑工程,它规定的使用寿命为70年,过了寿命期其资料的价值,即随之降低甚至没有意义。但城市的寿命可以说是永恒的,它较少随历史的发展而消失,绝大多数则是与历史同步存在与发展。因此,国家建设部于2002年印发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部门的责任和要求,以及资料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显见不同于其他建设工程。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的整理

1.1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施工图纸

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1.1.2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

填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找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审核的手续。

1.1.3分类存放各种资料

为了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常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就按照档案馆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竣工档案检查清单顺序分类归档;对于施工中与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来往资料虽不归档,也应分类整理;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

1.2工程开工后应着手的工作

1.2.1原材料送检

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1.2.2可进行的收集工作

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1.3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1.3.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会购进各种材料,就需要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

1.3.2填报资料

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需填写监理规范用表,如报验申请表、隐蔽记录与检验批、测量记录、砼浇注记录等。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不同的监理对资料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填写报验资料前应积极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填写。隐蔽记录与检验批应写明具体部位,这样便于日后整理资料时更清晰、直观;其内容应符合实际,不能照搬。

1.3.3收集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工程质量保证材料,70%的试验报告为自检报告,30%为见证取样报告,由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出据,这30%为强制规定,在进入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相应的试验,需要熟悉各种试验,试验完成后的试验报告应收集完整,跟资料中的桩号、时间、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合,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不仅相符,汇总和评定记录也需要根据试验报告进行填写。

1.4工程接近尾声时可提前进行的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1.4.1汇总资料

检查报验资料中有无报漏、书写错误等情况;将所有原材料分类汇总,压实度、弯沉值、试块等试验资料进行汇总。检验批表的点数汇总并计算填写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所有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都在这3种表格中得以充分反映,完成后需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盖章手续。

1.4.2复印装订

复印所需的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监理与设计只看不存档),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需用牛皮纸装订,送档案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

1.4.3竣工图的编制要求

竣工图与施工技术资料、设计变更、洽商等一一对应,市政工程图纸一般为电脑出图,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必须标明变更、修改的依据,凡施工图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有重大改变。就应重新绘制竣工图,不得使用计算机出图的复印件,竣工图还需加盖竣工图章。

1.5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

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放入竣工资料中,就基本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了。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整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1工程技术资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1.1资料与工程不同步现象

这个问题往往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方面是自检资料与工程实际进度不同步,有些工程外场已经过半或接近尾声,而自检资料仅做了一部分或跟本没做,造成内外脱节。另一方面,原材料实验及材料质保资料与工程不同步,如有些工程硷已经开始浇捣使用了,但水泥的复试还没完成或根本没有复试,这样根本就不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2.1.2资料严重缺失现象

有些施工只重视外场,认为只要工程外观漂亮,该工程就能达到优良级标准,从而忽视了内业资料的重要性,自检资料不做或只做一部分,不做技术管理资料,使内业资料严重缺失,也是工程的内在质量是否达标缺乏评定的依据。

2.1.3资料造假的现象

有些工程外场情况一塌糊涂,但自检资料的评分却很高,甚至有些项目明明没做试验,自检资料上却有试验结果,有的工地存在无代表部位、无浇筑日期、无强度等级的三无试块。

2.1.4假供材所引起的内业资料上的问题

假供材一直是施工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方面会影响施工企业效益,使其积极性降低,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工程质量。

2.1.5检测部门不规范所造成内业资料上的问题

少数检测机构管理体制不顺,使施工单位有空子可钻,在一家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重新取样,甚至取假样到另一家再去检测,影响了监督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2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做资料前,首先将总体划分为4类,A类:前期文件,如开工报告。B类:工程质量评定单、隐蔽单、施工记录等。c类:主体结构、技术质量试验资料及原材料试验,各种预制件质量资料合格证明下水道河槽回填土。D类:施工文件,然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这4类将资料收集齐全。

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并做到项目填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

在做技术质量资料及原材料资料时,要与材料员密切配合,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原材料质保,是否有主体结构技术质量试验资料,检查频率是否够以及试验资料是否正确。

同时,不同类资料之间也有关联,如试验资料是否如实地反映到自检资料上,施工记录中记载的情况是否与试验资料及自检资料相一致,都是应注意的问题。

3结束语

资料工作者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因为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市政工程资料内容更加全面、完善,唯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整理方法,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同时,不同类资料之间也有关联,如试验资料是否如实地反映到自检资料上,施工记录中记载的情况是否与试验资料及自检资料相一致,都是应注意的问题。

3结束语

资料工作者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因为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市政工程资料内容更加全面、完善,唯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整理方法,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Sketc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roject Materials

of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Zhang Fengqin

Abstract: The project of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refers to the road in the urban range, bridge, square, tunnel, public transport, drains off water, such projects as water supply, air supply, heating, sewage disposal, garbage disposal are handled. The necessary form of technical data of construction should be filled in conscientiously, the writing is clear, the project is complete, write down accurately, intactly and trully. It is a tedious, complicated work to put the project materials of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collecting the arrangement after project completion before going into operation from the project, work out and bound into book form finally, need to do a good job of each detail, could hand over a set of intact completing the materials.

市政基础设施 篇4

一、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概述

(一) 项目情况介绍

1. 项目背景。

按照吉林省政府规划要求, 在建设哈大客运专线与长吉城际铁路期间, 长春市政府在充分考察国内外先进枢纽中心后, 综合长春城市实际情况, 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 便于换乘的长春站换乘中心的理念。

2. 项目规划要点。

功能定位为重点体现长春市的城市历史文化, 全面展示城市时代特征, 打造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综合交通环境优美的城市窗口形象。由现状用地构成与规划用地构成相对比可以看出, 该区域在用地调整上很大, 规划减少了居住及工业的用地, 相应增加商业金融及市政设施用地, 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4号线在此汇集, 规划停车用地增加。

3. 项目地理区位及功能定位。

长春铁路枢纽现衔接哈大、长图、长白三条铁路干线, 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长春站目前为枢纽主要客运站兼辅助编组站, 是长春对外发展的窗口, 是长春市一颗永不停止、跳动的心脏。

长春站客运车场有旅客列车到发线7条, 旅客站台4座, 高架候车通廊一座, 旅客地道、行包地道各1座。2005年, 长春站办理旅客列车58对/日, 其中始发终到27对, 通过31对。2005年1月—10月, 长春站日均发送旅客32943人, 比2004年同期增长7.5%。长春站货运车场纵列于客运车场东侧, 分东、南、北三个货场。2005年1月—10月, 长春站货物发送量为113.8万吨, 集装箱发送量为13396换算箱。目前, 长春站所引出的正在使用的专用线共73条, 其中62条是从客车厂专用线引入长春站, 占所有专用线的85%。2005年1月—10月长春站专用线的货运量为89.5万吨。长春站有南北两个广场, 各类候车面积总计7250平米, 最高可聚集乘客9000人, 年发送旅客1200万人次。

4. 项目工程任务。

(1) 编制《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以下简称枢纽。

(2) 具体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对火车站地区的功能需求, 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确定各年限枢纽设施规模;结合火车站枢纽外部交通规划设计, 提出解决枢纽外部交通道路疏解的方案。

(3) 解决枢纽内部结构功能和各种交通模式间的换乘关系及枢纽的建设进度计划和分布实施方案。

具体解决方案:在火车站枢纽南北广场范围内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条件, 在北广场进行轨道交通4号线、1号线车站的建设及对北广场既有地下停车场及地面公交、出租场站的建设。在南广场进行地铁1号线车站建设及对既有轨道交通3号线进行改造, 同时改造既有春华地下商场和地面广场公交、出租场站的建设。

5. 项目工程规模及内容。

枢纽北广场:最小限度拆改既有的地下车库及北广场地面景观, 采用改造既有西侧停车库的部分空间;枢纽南广场:是与北广场相对应的南广场地面交通枢纽, 将对春华商场改造及重新商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6. 项目建设工期。

本工程建设考虑轻轨三期工程建设及地铁一号线火车站南北广场两座车站的建设, 计划于2009年4月开工, 到2011年9月底全部建成并完成设备调试投入使用, 建设总周期约为29个月。

7.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工程总投资为243959.23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为204809.72万元, 根据长春城市开发 (集团) 有限公司的融资方案, 资本金比例为20%, 计48791.85万元, 商业银行贷款比例为80%, 计195167.38万元, 资本金来源与城市维护费等。

二、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一) 项目社会效益

长春火车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工程虽然没有财务方面的收入, 但枢纽所产生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1. 创造就业机会。

(1) 直接就业机会。大型公交枢纽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 它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模式, 项目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 同时对全体职工的劳动素质要求也较高, 正常运营整个交通枢纽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 另外与枢纽相配套的商业开发部分也会增加很多就业机会。

(2) 间接就业机会。火车站枢纽建成运营后, 将促进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周边将建设相关的服务设施。因此该项目在建设期要耗用大量的其他建材, 这些都将间接地创造就业机会。

2. 集约利用土地。

中国人口众多, 土地是稀缺资源。节约土地利用、发挥土地的最大使用价值是每个城市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把轨道交通换乘、公交车站以及铁路客运站组成综合的公交枢纽并综合开发利用是节省土地的一种解决办法, 是发展节约型社会的举措之一。

3. 为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涵养了客流。

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的站点辐射范围之内的人口越多, 可能乘坐公共交通系统出入的人数就越多, 公共交通运营的收入就越高, 同时也必将有效提高周边商业写字楼等商业运营空间。

4. 投资乘数效应。

长春火车站枢纽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运输服务, 属于第三产业范畴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大型交通枢纽的直接后向关联产业有能源、钢铁、建材、建筑安装、机电设备等, 这些部门的有效供给是长春火车站枢纽建设的必要保障, 同时交通枢纽的建设也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型交通枢纽的直接前向关联产业为公用事业 (包括各种交通方式) 、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业。无论向前还是向后大型交通枢纽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即增加投资会引起收入成倍的增长, 最终促进整个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

5. 铁路、地铁、公交客流的便捷切换。

中国人口众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 路客运输在社会经济中承担重要的作用, 众多人口出行是通过铁路实现的。而高效有序的疏散在长春火车站上下车的旅客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铁路客流便捷方便的进入市内交通体系, 在这里建设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二) 项目工程成本预算

1. 项目工程建设期贷款利息。

本工程建设投资按80%银行贷款, 20%企业自筹, 银行年贷款利率按6.12%计算, 建设期三年, 前两年贷款完, 各站总贷款额度的50%, 按年中支用考虑, 建设期共需贷款利息约为23.89亿元。

2. 项目工程总资金。

经计算项目总资金为267851.71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243959.23万元 (不含建设期利息) , 建设期利息23892.48万元。

(三)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思路

长春站换乘中心项目在全面推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 将根据特定的目标成本管理组织架构, 着重把握实施效果, 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将根据工程项目自身各样特点, 切实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措施。

2. 将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内容, 切实优化设计方案, 确保每个设计环节对应目标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3. 将根据项目合同的风险进行识别, 然后进行评价并做出评价结论, 进而对项目合同风险的管理提出有效措施。

4. 将根据二次经营和分包管理经验, 制定切实可以降低工程项目建造成本的有效措施, 项目积极寻求一切可能为项目带来降低成本的可能途径。

5. 将根据考核及激励约束机制将项目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拆分布置到项目实施的每一名员工身上, 以确保本目标的实现。

(四) 项目设计成本优化实施及效果

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 合同总价预计为24.4亿, 所要完成承包范围的工作内容、项目成本控制难度是非常大的, 项目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是项目实施成败与否最重要的工作。在项目业主方确定前提下, 符合合同的相关规定和城开集团公司对工程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情况下, 进行设计优化。

重点将关注以下内容:

(1) 设计优化项目的确定, 专业设计优化的方向及优化项目, 重点是必须优化的项目。

(2) 项目设计优化指标的确定, 前提是确定工程项目成本测算分析报告内容, 以及项目设计优化指标的施工建议。

(3) 项目设计优化工作实施, 需要中国建设集团根据确定的项目设计优化指标, 对内部各专业设计部门下达设计优化指标, 项目部再同中国建设集团签订项目优化设计协议, 通过项目设计优化协议的签订实现项目降低成本目标的目的。

(4) 项目设计优化工作过程管理, 项目部在同中国建设集团签订设计优化协议后, 立即组织各部门和相关人员, 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和强化组织管理, 同时自项目开工到竣工阶段无间断地实施项目设计优化工作。

(五) 项目工程方案优化成效

项目部在实施项目设计优化的同时, 组织项目部及各专业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专业人员通过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工艺, 以实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如, 在施工单位建设项目的土石方和基坑围护、降水工程成本降低额近200万元, 这是通过对工程方案的优化工作, 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的体现。

三、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成本管理的持续改进建议

(一) 项目的价值环节

本文研究的是项目成本控制, 即研究项目管理主体内部价值链的相关问题。从项目内部来看, 价值创造是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活动构成的, 对该工程项目所产生的价值活动开展有效识别并对活动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其中, 在该项目的每类基本及辅助活动中都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直接活动是指直接参与顾客价值创造的各项活动。上述活动中属于直接活动的有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项目移交、组织以及职员评价等。间接活动是指那些促使直接活动持续成为各种活动, 如项目市场定位、开发土地的取得、物料采购、建设策划与推广等。

(二) 基于价值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开展

长春站换乘中心项目主要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开展项目成本管理, 不是实际全范围综合地应用价值工程, 希望接下来的过程阐述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为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探索项目成本管理新途径提供现实可行的思路, 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制定提高价值的方案, 绘制功能系统图:

按照业主单位对该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 科学应用有关价值工程原理理论, 形成工程项目建设价值最佳方案:

表现形式为:V↑=F→/C↓, 即在充分满足必要功能条件的前提下, 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将根据长春站换乘中心项目的各样特点, 准确定位功能目标。

(三) 项目成本考核的实施

1. 施工项目成本考核的方法。

(1) 评分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定和调整。

(2) 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相结合:确立与成本考核相关的指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标准化管理等。

2. 长春站项目成本管理实效 (详见表1) 。

四、结论

本研究旨在把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目前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案例的实证研究, 有效利用相关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将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及施工企业切实提升成本意识, 最终实现有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立群, 常颖.加强工程项目成本分析[J].建筑会计, 2000 (07) :29-30.

[2]周晓静.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J].建筑管理现代化, 1997 (02) :23-25.

[3]李成水.工程项目如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 2005 (10) :19.

[4]王耀华.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程项目管理, 2000 (11) :27-29.

[5]D.D.Meredith.Design and Planning of Engineering Systems[M].Prentice Hall, 1997:23-32.

[6]王穗明, 蒙了成.浅谈工程项目如何实施成本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 2005 (07) :28-3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目 篇5

4-1.1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4-1.2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单位)4-1.3 工程竣工报告(施工单位)4-1.4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监理单位)4-1.5 勘察、设计质量检查报告

4-1.6 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4-1.7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并入施工管理资料)

4-1.8 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意见书、档案认可文件 4-1.9 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它文件 4-1.10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4-1.11 创建市政文明工地申报表 4-1.12 竣工决算

4-2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4-2.1 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4-2.2 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4-2.3 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4-2.4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3 分部工程质量检查记录

4-4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记录

4-5 检验批工程质量检查记录 4-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7 工程自检记录、互检记录、中间检查交接记录(自检记录、互检记录在施工单位保存,可不入档)

4-8 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验收记录

路基土方 路基石方 路床 路肩

土质及石质边沟、边坡

预制砼制品边沟、边坡 软地基处理 砂石基层 碎石基层

沥青贯入式碎石基层 沥青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基层 块石基层 石灰土 二灰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

旧路面再生利用基层 水泥砼面层 水泥砼面层 细粒式沥青砼 细粒式沥青砼 天然石材面层 天然石材面层 连锁块面层 路缘石 分隔绿化带 水口、支管 砌体声屏障 金属声屏障

栏杆、地袱、扶手安装 道路工程 隔离墩

波形梁护栏 隔离栅

现浇混凝土挡土墙 预制混凝土挡土墙板

挡土墙板安装 加筋土挡土墙 沟槽开挖 回填土 塑料管道 混凝土管安装 钢管安装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夹砂管道安装 管道防腐 管道支墩

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阀门井 附件安装 管道冲洗 沟槽开挖 管道基础 管道安装 回填土

管道闭水试验 顶管工作坑 顶管安装

渠道垫层 渠道基础 土渠道

现浇钢筋混凝土渠道

装配式钢筋砼渠道顶板预制 装配式钢筋砼渠道墙板安装 砌筑结构渠道 渠道闭水试验 管道接口

排水渠

排水河道清淤与挖土 现浇混凝土护砌

市政基础设施 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事关城市功能、载体能力、政府形象,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是营造和谐人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由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监督管理,增强了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本文依据多年从事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和创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法。

二、当前市政基础设施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在市政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单位的监管上尚属空白,缺失市政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市场准入条件和相应管理制度。江苏省现行《条例》对此也未作规定,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城市建设与日常管理并重的指导思想未能在政府监管体系中得以体现,市政基础设施并联审批制度有待完善。市政部门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设计和竣工验收参与不够或无法参与,造成“问题市政基础设施”成为既成事实,造成“接管即整治”的现象时有发生。

3、市政基础设施监管主体过多、缺位、错位导致的监管效果不佳。从监管主体上看,一方面监督主体的过多容易导致职责不明,互相踢皮球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监督体系方面,自上而下的监督强化,平行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弱化,往往造成监督不力;一些领域监管主体重复交叉,而有些领域监管主体缺位、错位,甚至存在监管主体对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承诺落实不及时或推诿不予以落实的情况。

4、监管过程和效果缺乏成本-效益分析,经济性和科学性不强。没有对监管活动进行专门的成本-收益分析,造成目前高昂的行政监管成本、消费者受到的大量不公正待遇以及监管过多导致的巨大遵守成本等现象。

5、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若干问题。目前,江苏市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存在着如下缺陷:(1)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2)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3)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方面公开少;(4)公众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5)公开政府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公开少。

6、公众参与存在的若干问题。目前,江苏市的公众参与还处于低层次,存在很多不足,广大民众普遍对自己所应该享有的法定权利和社会服务内容等认识模糊,对是否要参与、如何参与、参与的内容等了解的很少。

与城市基础设施经营者相比,广大消费者处于一种天然的劣势,因为需要进行听证的项目通常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消费者在专业方面缺少与经营者相抗衡的知识,因而在意见表达上也苍白无力,信息不对称导致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三、市政基础设施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1、地方性法规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或法规暂时空白。《江苏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运行了很多年,在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等方面变得滞后,诸多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市政基础设施作的相关新的规定,需要在地方性法规中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衔接。

2、政府身兼市场监管、投资主体双重角色,形成依法监督的“瓶颈”局面。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方式主要是政府投资方式,而政府又是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因此,就会形成市场监管和投资主体之间的矛盾。在这种矛盾的约束下,质量监督机构公正执法、依法监督将形成“瓶颈”。

3、城市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性质。由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垄断性质的存在,作为行业主管的政府部门,无法对自己有准确定位,市政工程监督机构的“依法行政”受到干扰,无法真正体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公正执法原则。

4、导致消费者天然的弱势地位。与城市基础设施经营者相比,广大消费者处于一种天然的劣势,因为需要进行听证的项目通常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消费者在专业方面缺少与经营者相抗衡的知识,因而在意见表达上也显得苍白无力,信息不对称导致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四、市政基础设施问题解决之道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市政基础设施作的相关新规定,需要在地方性法规中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衔接。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市政基础设施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针对相关问题会商解决办法或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中取得的制度创新及时总结出来,并能够在地方性法规中加以规范。

2、城市建设与日常管理并重的指导思想不仅体现在立法的体例结构上,在市政基础设施的实际操作中也要充分体现。积极吸纳建设领域并联审批制度的积极成果,提高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竣工验收的参与度,并增补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在某些环节无法参与的相关规定。

3、加快推进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完善社会资本投资激励机制,采取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收益债券、业主招标等方法,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

4、在推行招投标和特许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大市政设施监督检查力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适应市政设施市场化改革趋势。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进行有效的后评估,并推进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化、常态化,及时将经验教训总结,并在其他同类项目中予以推广。

5、建立与各协办部门之间的定期和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建议反馈机制。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介建立相关部门与公众的互动机制及跟踪机制,以解决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行政效率,体现执政为民意识。

6、转变政府信息公开理念。(1)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激励、监督及考核机制;(2)构建政府监管的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3)建立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降低公众参与成本;(4)在必要的时候,扩大公众参与的途径,可借助座谈会、论证会、甚至网络等方式。

此外,听证会、论证会和座谈会等涉及到参与者的选择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因政府监管决策的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还会受到诸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一般来说要考虑“适当均衡性”,一方面可以防止权力寻租,减少监管机关被企业所捕获的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监管机构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科学民主地决策。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督部门强化自身建设,创新改革,转变观念,强化监督工作,做好“监帮结合”,实现“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监督管理。在时机成熟后,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激励方式和协商方式进行监管,通过引入竞争或明确奖惩的方式给予企业提高效率的刺激和诱导,强调的不仅仅从监管的目标出发设置监管措施,同时也参照被监管企业的经营目标,把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市场约束也纳入政府监管的范畴,引导他们来支持监管目标的实现。协商监管,即监管机构与被监管企业之间就如何进行监管达成协议,即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监管转变为主动参与决策,制定监管政策。

五、结束语

相信只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督部门能够强化自身建设,创新改革,转变观念,强化监督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督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狄二平.严格施工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J].今日科苑.2007年06期

[2]高晓东.对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市政基础设施 篇7

本刊讯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乐山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乐山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发出《关于做好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知在编制要求处明确提出“编制通信基站规划要加强与铁塔乐山分公司的协调对接, 由铁塔乐山分公司会同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企业协商后, 提出规划意见报各区县规划编制机构。”

市经信委根据通知要求, 发文并于3月24日组织召开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培训会, 要求各区县经信局、市级通信运营企业、铁塔乐山市分公司负责人参会。本次会议对通信行业的各项建设工作将起到强力推进作用。

市政基础设施 篇8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就

1.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

近些年,我国对城市建设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已经达到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比重的最低标准。此外,对城市建设的投资逐渐向着环境保护相关设施的方向发展。对市政公用事业进行改革,从供气和供水等几个行业逐渐向着公用事业全行业方向推进。进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推进,不但是城市公用企业的运营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使政府的智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使得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高。

1.2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发展,到2009年底,我国用水普及率已经提高到96.12%,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率为91.41%[1]。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集中供热面积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污水处理率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1.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经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单项指数均处于上升状态,但对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无害化处理率呈现出波浪上升情况,这一情况表示,对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无害化处理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难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受到资金投入和政策等的影响。但是,污水处理率和人均道路占有面积均处于上升阶段。站在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表现出城市居民对生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设施的要求逐渐升高。

2.我国城市市政基础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2.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落后

当下,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从总体的角度看,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很早之前,我国城市的各项指标就得到了提高,每个区域也在朝着所制定的目标发展,但仍旧存在着一些更深蒂固的问题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整体进度,使我国城市建设总体水平被拉低。例如,汽车尾气问题,一直影响着城市建设,同时还有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影响城市建设的重点因素[2]。

2.2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差距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范围逐渐扩大,但是农村发展水平和城市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存在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压力较大,农村发展水平低,导致整体发展受到影响。例如,公园和体育设施,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即便城市中有一定数量的公园和体育设施,但是难以供应公民的需求。在农村,公园和体育公共活动中心更是少之又少。

3.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改进对策

3.1全面覆盖,加大投资力度

对城市进行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要保证城乡之间能够和谐发展,并且抓住改革的重点内容,使城市得到全面发展。相关部门可以为城市建设建立专项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向内吸引投资者。此外,还可以向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学习,借鉴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例如,某城市高度重视总体发展,提升建设速度,对城市进行分块管理,把整个城市分成几个大区,同时将每个大区的建设承包给个人或者项目投资者。借鉴发达国家的建设标准对城市进行建设,甚至提出更高的指标[3]。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吸引其他城市建设经验,加上对这些经验的实践,结合每个城市发展具体情况实现建设计划。因地制宜,利用好项目和规划吸引外来投资者,确保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

3.2控制成本,把握市场环境

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城市均具备自身的预算和安排,但好的项目经常会因为预算太高或者比预期投入高而造成项目难以进行,直到被搁浅,这种情况的存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规划人员对成本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市场,并及时了解城市发展时所遵循的规律以及适时行情,结合这些具体情况,及时做出对应措施以及改变,不能仅根据以往经验,同时还要走进市场,查看市场动向,充分了解人们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这对当时的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进行充分充分了解,对基础项目实施过程中,力争取得国家政策的支持,这样做会为项目的进行带来较大的支撑和便利,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顺利。此外,可以和临边城市之间进行交流和沟融,相互借鉴先进经验,使城市的建设得到不断完善。

3.3合理布局,施行科学建设

国家是由不同城市组成的,城市又是自己不断成长而构成的,对绿化的设计、房屋的建设以及工业设施的设置等均需要合理。保证这些内容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使服务机制得到改善。针对商用占地面积较大的城市而言,即便寸金寸土,仍旧需要提高绿化面积,这样做主要是改善城市环境。对于市区而言,需要和布局发展相适应,并且和城乡之间进行结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章设施进行严格管理,降低损失。例如,在人流相对少的地区而言,需要增加基础设施的数量,根据人口分布和距离,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和建设。

3.4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城市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均需要将绿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宗旨,对资源进行回收和运用,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中,PM值要比二三线城市以及乡村高,针对这一情况,城市可以建设地铁,降低公路激动车辆的使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可以提高建设速度,建立电动轨道,实施低碳交通。将人流进行分散,促使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改善。此外,提高节水和节能力度,提高天然气的覆盖率,并进行充分的资源回收,鼓励广大用户提出好的城市建设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城市建立较小的节能减排奖项,对其进行定期评比,使这项措施得到普及[4]。保障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为民生建设带来巨大的利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能力,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管制,从而保障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从而促使城市健康稳定发发展。

摘要:针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同时又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差距大。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策略,其内容主要包括:全面覆盖,加大投资力度,控制成本,把握市场环境,合理布局,施行科学建设,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成就,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程新民.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优化控制对策[J].中华建设,2012,11:154-155.

[2]张志耀.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6-11.

[3]李冬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浅谈[J].太原科技,2003,05:40-42.

市政基础设施 篇9

所谓“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 与传统的能源系统相比, 它更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经济等优势。该系统通过各种一次能源转换技术的运用, 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同时对用户提供冷、热、电等能源供应的需求, 减少了输配系统能源损失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冷热电联产、能源回收系统及就地式可再生能源系统等。该系统的形式多样化, 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分布式储能、燃气动力装置发电等。

2 分布式能源的优缺点

2.1 优点

分布式能源系统最大的特点为节能、减排、低碳、安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 我国要加大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

该系统具备了较好的环保、节能等性能。其为能源的可再生利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由于可再生能源分散性强, 利用率低, 在大型集中供能应用中难以实现, 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对于缺乏电力的地区可以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因为用户可以自己调节并控制该系统, 因此, 该系统的运用也降低了安全隐患。其次, 该系统主要用在冷、热电联产中, 可以实现能源阶梯式的开发利用。当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时, 在燃气轮机组发电的情况下, 该系统可以将余热转换为制冷和采暖为居民服务。

2.2 缺点

目前, 该系统也是存在一些缺点的, 因为它本身并不是集中供能, 单机功率的发电效率与大电厂相比要小很多。因为动力设备的机组大小与效率成正比。因此, 单从售价考虑, 大机组单位功率比小机组要低很多。此外, 当大机组集中在一起时, 有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运行维护, 机组的工作寿命和安全性都能得到更多的保证。所以, 对纯发电成本和单位千瓦投资作分析比较时, 分布式能源系统所要投入的费用肯定要超过大供电系统的, 并且在技术的使用要求上, 分布式能源比大型电网供电要高出很多。

3 国内外应用情况及主要存在问题

3.1 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在我国, 分布式能源的应用起步较晚, 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大城市。该系统的应用也仅限于学校、办公楼、医院等地方。由于在利益、法规及技术等方面上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该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成熟。

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国家能源局曾在2010年提出, 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拟建1 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项目, 并将在全国推广城市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国家级示范区使用。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家关于分布式能源的服务公司, 分布式能源在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随着我国对能源的重视, 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策略针对分布式能源的应用。

3.2 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在国外, 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通过技术支持、政策优惠以及规划指导等机制, 有效地促进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在整个能源系统中,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占比不断提升, 其中在欧盟, 分布式能源占比达到1/10左右。

美国为了提高分布式能源站的利用, 出台了减税, 简化审批等优惠政策。在未来, 美国政府将进一步推广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当前, 美国制定了新的战略目标, 在5年后, “分布式热电联产模式”将会应用在50%的新建商业建筑和15%的现状商业建筑中。

在日本, 以天然气为基础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的项目发展飞快。并且日本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从立法、政府补贴、建立示范工程、低利率融资、建设基金及其他角度促进能源发展和节能企业。

3.3 主要存在问题

在我国, 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余热的利用率过低、机组的容量过大、发电的效率不高等现象。

缺乏可操作的相关法律, 法规以及实施性。其次, 装机容量偏高也导致在目前不允许并网运行的情况下, 发电机组很难实现经济运行。再次, 对于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概念不清。有些人认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小火电相同而排斥, 还有些人盲目的加以推广这种技术。这些情况都有碍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

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在中国很多地区都还是很新奇的事物, 因此, 在环保、消防、电力并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甚至需要一些更改完善。

4 在太原市南部区域核心区市政专项规划中分布式能源的应用

太原市作为一个中部省会城市,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近年来, 太原市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新的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产业转型和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下就太原市南部区域市政专项规划中有关市政基础设施分布式能源应用的规划作以介绍。

本次规划总目标:建成生态低碳的新一代能源供应体系。

4.1 供电工程规划

本次供电工程规划目标为:1) 与负荷增长同步并适度超前, 具备向各级用户供电的能力, 满足各类用户负荷增长的需要, 主配网协调发展;2) 满足中压线路“N-1”准则, 即1回中压线路检修或故障时能够通过联络的中压网转供全部负荷, 可转供率达到100%。显然, 对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规范, 配电网络结构优化, 避免了复杂的布线;3) 提高操作的灵活性:维修或故障条件下, 荷载传递方便, 重建和自愈电网强。自适应网格的灵活性, 长期发展, 促进转型, 考虑到远景电源建设和负荷预测可能的变化, 在一个长时间的发展期内, 电网结构仍旧合理;4) 信息化、智能化、互动化和自动化同步规划智能电网配电环节和用电环节的项目, 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化项目和网格项目的同时、同步设计。

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电网发展的经验, 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先进、规范”的智能型电网。对今后太原市城市的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供电保障。

4.2 供热工程规划

本次供热工程规划目标为:节流重于开源, 低碳化供热应把建筑节能放在首位。本次供热规划现状建筑综合热指标取64 W/m2;规划建筑综合热指标取40 W/m2, 南部区域的综合热指标确定为47 W/m2, 体现了供热的低碳化。

分布式能源就是一个自备电站, 能确保用户实现用电双保险。与燃煤火电机组相比, 固体废物和SO2排放的分布式能源供应几乎为零。此外, 如粉尘、废水、废渣排放也可以很小。随着分布式热源政策环境、技术应用等各方面条件的成熟, 规划建议在金融商务中心将进行建设 (六号线南街以北, 十号线以南, 太茅路以东, 太茅东巷以西) , 作为分布式热源的示范性项目。该项目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建设规模, 规划用地按供热能力300万m2进行预留, 作为集中供热的重要补充。

4.3 燃气工程规划

本次燃气工程规划目标为:以气化太原为契机, 建成以清洁能源为主, 可再生能源为辅, 其他能源调峰的新一代能源供应体系。以改善太原市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建设三个一流”的省会城市为目标, 形成气源多源, 气量充足, 布局科学, 运营安全, 因地制宜、调节稳定、管理高效的燃气供应体系。逐步形成“一网多源, 设施完善, 安全可靠”的运营格局, 促进太原南部区域率先发展, 发挥引领全省的示范作用。

5 结语

在分析了当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前景、优缺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后, 可以看出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及建设还有很漫长的道路。但我们相信,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 分布式能源系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以重用并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利益与便捷。

摘要:主要介绍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前景, 分析了其技术的优缺点及主要存在问题, 综述了分布式能源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并以太原市南部区域核心区规划中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为例, 介绍了该规划中分布式能源的规划设想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系统,优缺点,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贾中汉.分布式能源及微网技术及应用案例研究[Z].2013.

[2]侯健敏, 周德群.分布式能源研究综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4) :27.

[3]鲍泳宏, 杨钟馗, 杨俊.国外能源经济学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6) :52-53.

[4]吴佳祥.智能电网及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概述[J].大科技, 2011 (18) :194.

市政设施建设养护管理 篇10

一、市政设施建设的养护管理的定义

所谓的市政设施建设的养护管理就是一个较为系统化的服务性工作, 是市政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为此, 要想更好地加快城市化的发展速度, 就要把市政设施建设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市政设施建设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管网、路灯、燃气等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养护工作, 其中市政设施管理处负责城市道路、各类桥梁 (包括高架桥) 、雨水管道的养护维修的管理工作;对于每个区的市政设施管理, 由各区城管局负责, 同时接受市政和园林局的行业指导。由于市政设施在管理上还涉及城管、街道等部门管理, 因此, 对市政设施的管理要做到细分化, 责任到人。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就是要每天排查市政设施的养护情况, 经常性地小修小补, 同时对于一些设施年代长, 修补无效的设施要按规范要求进行大中修的养护管理,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下的设施故障, 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的处理办法, 而且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学习, 利用先进的物联网和数字技术, 进行数字化科学的养护管理, 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二、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主观认识上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对于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来说, 主要是负责整个市政设施建设的后期服务性工作, 但现实生活中, 很多的相关领导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而是着重把市政的设施建设放在首位, 只注重建设不注重后续的管理, 导致市政设施养护管理不到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金对市政建设的投入更多, 而造成养护资金短缺, 产生恶性循环的现象。

(二) 市政设施管理和执法部门分离

随着城市管理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导致管理与处罚的相分离, 对于违反市政设施的行为没有加以严惩, 同时市政设施的管理部门也仅有管理权没有处罚权, 而掌控处罚权的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又不到位, 导致市政设施的管理不能落到实处。

(三) 市政设施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许多城市市政设施的管理体制仍存在管理和保养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市政设施的管理者不仅要负责保养, 还要负责管理, 无法做到对市政设施管理的科学性。市政设施长期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 一旦出现市政设施的质量问题, 就相互推卸责任, 无法达到责任到人的地步。同时建设资金的不到位, 新建的道路同各类地下管线配套提供无法实现同步建设, 造成城市道路的重复修补的现象严重, 另外, 市政设施损坏及井盖丢失、缺损现象较为突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 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市政设施管理人员部分的专业素质不高, 很多管理人员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政设施养护管理部门, 有很多不是专业正规的学校毕业, 缺少丰富的养护管理经验, 造成养护设施和养护人的矛盾日益突出。市政设施管理人员没有定期给予培训, 养护技术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新技术无法运用到市政设施的管理上。

三、立足四个方面加强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

(一) 强化领导力量, 提高重视力度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机构针对于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出现的相关问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要把后续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市政部门要以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整改和管理市政设施的养护工作。各部门要把各自管理分配的任务进行绩效考核, 严格执行养护考核, 让管理设施的相关人员及时深入到现场, 排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考核养护单位的巡查和修补记录。对于已经制定的考核管理办法, 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同时还要加快市政设施法制化的管理进程, 不仅要加强管理力度, 还要强化执法力度, 使设施管理部门拥有执法权, 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 第一时间可以有效制止, 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修补, 同时根据市政设施管理的实际情况, 及时出台相关的市政设施管理政策, 利用有效的法律手段加强对市政设施的全面管理。

(二) 建立健全市政设施的管理体系

市政设施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此, 务必要建立健全市政设施的管理体系, 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力量稳抓市政设施的管护工作, 提高环境品质。要细化市政设施的管理部门, 确保责任到人, 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如在道路管理方面, 要采取多种措施, 降低道路挖掘的重复率, 提高道路利用率, 就要对建设管理管线和道路挖掘单位严格管理, 在做出道路规划前要到市政设施的管理单位进行申报, 确保城市道路建设和地下管网配套设施的同步进行, 提高市政设施的管理质量。

(三) 加大市政设施管理的排查力度

市政设施的管理单位要严格管理, 加强考核, 确保养护单位要合理分配工作人员, 要有专人不间断地对市政设施进行巡查, 要对市区重点地段区域、城市主次干道及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桥梁、雨污水管网、河道堤防、城市路灯等市政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及时记录排查情况, 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或督促整改。在市政设施管理方面要做到每日早晚巡查, 定期大范围修补工作, 不仅要做到集中养护工作, 还要结合好分散养护的工作, 确保养护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市政设施管理的质量。

(四) 全面提高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市政设施管理单位要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素质培养工作, 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认识, 全面提高市政设施的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绩效考核, 制定奖惩制度, 定期评比优秀员工, 给予一定的奖励, 充分调动其他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员工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要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市政设施管养的新技术, 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五) 加大市政设施的科技管理投入和水平

对于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 市政设施管理工作是技术性较高的一项管理工作, 对于市政设施的养护要加大政府采购制度, 采用公开招投标来选择能提供更优养护服务的供应商;对于市政道路桥梁的管理, 需要开发针对于自身城市的道路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管理信息系统, 将道路桥梁信息和养护、管养情况在信息系统中一目了然, 同时可以采用GPS技术对养护单位的巡查和养护进行跟踪管理;针对特殊结构桥梁和特大型桥梁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开发桥梁实施监控系统, 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针对雨水管道, 可以运用物联技术和信息手段建立雨水预警系统, 可以选择在易涝片区的雨水主管内设置液位计和流量计, 用于监测雨水管道水位运行情况。通过临界线的预警, 从而提高市政养护在城市道路防汛排涝方面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时调控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管理, 提高市政设施养护的科学管理水平, 使市政设施的管理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

四、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 篇11

【关键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问题;解决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城市建设上下足了功夫,颁发并实施了多项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政策,尤其是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更是加大了建设投入力度,实现并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相比起以前,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但如果细致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如市政公用产品供给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公众要求等等。下面对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体制得到了改革

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我国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当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来看待,并采取实际措施加大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助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目的。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愈发重视,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所投入的建设资金也越多,进而从整体上加大了城市固定资产的投资金额,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银行所推荐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協调发展的最低标准。

2、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近20年来加速改善,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加速提高,市政公用行业供给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行业供给和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总体大幅提升,以1981年指标值为“1”计量,其他各年份指标值除以1981年指标值即为各年份的标准化值。大部分单项指数是线性上升的,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状态,反映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难题,容易受到资金投入和政策等外因影响。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用水普及率指数呈“S”型增长趋势。

二、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面对这些成就我们也不能太过乐观,如果从更细致的方面分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详细如下:

1、重建设而轻管理,资金投入有限

重视建设但轻视管理,这个问题是我国当前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了功夫,懂得加大资金投入,但大多忽视了设施的管理和养护,没有将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提上日程,结果导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使用寿命急剧缩短,短短几年时间就被人为破坏或自然侵害,造成严重的财政损失。另外,在设施管理资金的投入上也有所限制,大部分城市每年用于维护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好度的资金很少,只能小修小补,如果要大修的话,投入资金远远不够,这也一问题也是当前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政出多门,管理不善

需要清楚的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很多,诸如电信、电力、园林、市政等等,这些部门大多只负责自己管辖内的事情,各自为政,缺乏整体上的统筹和规划,极容易造成城市建设工作反复返工,马路被“开膛破肚”的问题发生,比如今天电力刚刚挖开马路,埋设好电力管线,明天市政部门又申请开挖马路清理下水道。这样的情况如果频繁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还会影响城市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

3、投资方式单一

首先,投资资金匮乏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资金不够,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便无法正常开展,设施质量便得不到保证,进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其次,投资方式单一也是一个难题,长期形成的“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大环节为一体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流程使得市政建设的唯一支柱变成了资金,结果产生了没有资金,就无法建设的局面。

三、相应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所提及的市政设施建设问题,现结合实际情况作详细分析,并给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措施。

1、改变现有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模式

解决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难题的首要任务是先改变现有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或者说改变当前现有的投资制度。原因是因为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模式单一,投资力度不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源头入手,改变现有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模式,汲取原来的模式优点,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新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加大市政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投资力度。建立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2、市政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要从现代化的高度,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进行远期、中期、短期规划,综合考虑其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适度的超前建设。现代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横的看,要对新开发区的工业、交通、住宅、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行政及其它建设,统筹安排,配套建设。从纵的方面看,要对建设的全过程即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组织施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续管理等,做到各环节紧密连接,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3、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强城市运行管理

加快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将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打破行业垄断,开放投资建设和经营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和推行特许经营制度,保证公众利益。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运行成本,不论是总体上,还是具体到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小城镇和乡镇,都要讲投资成本、投资效益。

四、结束语

截至目前,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如果以后的市政设施建设工作仍然坚持这样的发展,势必会给国家经济以及人民利益带来更达的损失,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只有解决好了当前存在的市政建设问题,完善好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生活品质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闫萍,戴慎志.集约用地背景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01)

[2]郝之颖.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从国际宜居城市竞赛谈宜居城市建设实践[J].国外城市规划,2006(02)

[3]王发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代意义、科学理念和准则[J].地理科学进展,2006(02)

市政基础设施 篇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加大和楼层的不断加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这就要求市政加强基础性设施, 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也就日益广泛。由于传统的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 具有比较强的局限性, 因此必须对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进行创新, 顶管技术也就应运而生。目前, 世界上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应用比较的广泛, 其应用形式也是千差万别。尽管应用的形式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但是其应用的原理是相同的。随着市政建设工程的不断扩大,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对相关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 希望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受到重视。

一、市政排水管道顶管施工的特点

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 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顶管施工技术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 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也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工程。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不需要开挖而实现排管的技术。具体来说, 管道技术不需要开挖地表层, 就能够实现将排水管道穿过城市建筑物、铁路、公路以及河流等一些开挖起来比较困难的地方,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具备这一个优势。既能够有效的减少资金的投入, 也可以大大的缩短施工时间, 节约成本。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能够减少施工飘飞的粉尘, 能够降低施工带来的噪音, 能够减少对地区建筑物以及公路的破坏, 维持相对顺畅的交通秩序, 属于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地下排管技术。

在市政建设尤其是在地下给排水管道工程中, 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总的来说,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具有的特点有:施工占地面积比较小, 对地面不会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小, 震动不强, 粉尘密度低,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可以进行比较深的地下工作和地下给排水管道工作, 不会破坏已有的管道, 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搬迁, 降低资金的投入。此外, 顶管技术的缺点就是在施工时需要排管地方地质的详细资料, 顶管施工技术比较困难。

二、不同地质条件下,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设置

1. 顶进设备的后背墙设计

后背墙是千斤顶的支撑部分, 对其的要求比较高, 对坚固程度要求相当高, 因为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通常情况下, 后背墙都是采用加宽和加厚的方法来制作的, 用厚度来保证其坚固度。一般用钢筋加水泥工艺来处理后背墙, 让后辈的受力均匀, 再将钢板作为辅助作用, 就能够有效地将使用寿命延长。此外, 后背墙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后背墙的表面与顶进的方向保持垂直。其误差值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 其包括垂直度和水平扭转度。

2.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基坑的支撑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的基坑是进行地下排水管道工程十分重要的环节, 对地下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顶管施工的基坑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在进行市政基础建设中, 对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是进行排水管道的主要方法。在新的经济环境条件下, 对顶管施工基坑强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有在保证施工环境安全的情况下, 才能够减少不安全施工的发生。基坑的制造一般采用的是钢筋和水泥混合浇灌, 在交管过程中保证均匀, 以便基坑在人员操作过程中受到均匀有效的作用力, 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设计好排水管道顶管施工基坑很重要, 应充分发挥出其支撑作用。

三、顶管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控制、纠偏措施及方法

1. 顶管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控制和纠错

在进行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 应该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全套的检测设备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首先, 应该测量顶管向前顶进的频率。一般情况下, 每一次向前顶进的时间大概30 min左右, 定金的距离大概在1 m。在进行检测矫正的过程中, 应该是顶进每半截就进行检测一次。其次, 需要检测的是中心线。检测中心线是否偏离, 应用先进的激光仪和铅锤来对顶管施工过程中的中心线进行检查, 观察两线的中心线是否重合在一起, 表明其方向的精准度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2. 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的方法

市政基础建设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采用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由于在地下进行排水管道所要经过的地区的地质情况各不相同, 对于一些地区的地质中含水量比较大的、土质比较疏松的, 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塌方, 引发安全事故。为了有效的避免和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 避免沙石涌入到已经开好的工程中, 就必须加强对顶管的机头进行防水和加固。由于施工面积相对比较小, 就要求施工的机械设备比较小而且比较灵巧, 就需要采用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来进行加固。在高压旋喷桩机安装就位之后, 就开始边向前旋转边向前顶进, 边射水边插管。同时保证旋转的速度和向上提升的速度, 保证顶进的均匀, 重复此工作以完成高压旋喷桩施工。

四、结语

市政基础建设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是进行开挖埋管的有效方法, 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是进行排管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建设过程中, 顶管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和必需的。不仅能够有效的试管施工范围, 还能够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地下排管。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的成本, 还可以缩短工期, 解决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市政基础建设过程中, 合理的应用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是做好地下排管最根本的工作。只有用好的方法作为指导, 行动起来才能够减少出错的概率, 提供工作效率。

摘要: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安装排水管道技术, 尤其是在需要经过城市的建筑、公路等复杂难以施工的情况下, 更能够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目前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希望使其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市政基础建设,地下排管,顶管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岳兴国, 王培铭, 朱永超.引气剂对不同集灰比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 2009.

[2]张传安.软土地区大口径顶管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 2009.

上一篇:长期资产下一篇:老年公寓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