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新天地读后感

2024-07-23

读写新天地读后感(通用13篇)

读写新天地读后感 篇1

同慧启蒙作文二升三第8课

读写新天地

趣读《三字经》:

wãi xuã

zhě

yǒu chū

xiǎo xuã zhōng

zhì sì shū

为 学 者 必 有 初 小 学 终 至 四 书〖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lún yǔ

zhě

â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论 语 者 二 十 篇 群 弟 子 记 善 言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mâ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g dào dã

shuō rãn yì

孟 子 者 七 篇 止 讲 道 德 说 仁 义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zuî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zhōng bù

piān

yōng

作 中 庸 子 思 笔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启示〗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及,“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zuî dà

xuã

nǎi zēng zǐ

xiū

zhì

ping zhì

作 大 学 乃 曾 子 自 修 齐 至平治

〖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xiào jīng

tōng

shū shú

liù

jīng

shǐ

孝 经 通 四 书 熟 如 六 经 始 可 读

〖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shī shū

chūn qiū

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

诗 书 易 礼 春 秋 号 六 经 当 讲 求

〖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听说过“孟子”、“曾子”吗?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子的故事:

曾子杀猪(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

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一起学古诗: 夏 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古诗人戴石屏的《夏吟》,揭示了夏天生态的特色。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戴石屏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西湖惊奇于她的美艳,粼粼波光,涟漪湖水,她的美美是奇怪而

独特的。从中间分割开来,一边是天下独秀的天然景色,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观。城市的文明美不单单是杭州所有,天然的景色也不单单是杭州所有,而杭州却巧妙的将这两个融合在了一起。万分难得的是,在融合当中,又巧夺天工的隔离开来,无不令人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七月中旬,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定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心醉神驰。

如同西湖美景尽在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里写到了哪些景物?诗里面说谁“醉”啦?是酒醉还是陶醉?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译文】

各色花朵已经落下化作泥土,布谷啼鸣声中夏天悄悄来到。夹道的农田一片片向前延伸,才让自己知道身处太平年景。

【带你读】

绚烂一时的春花早已静静落下,风雨中辗转成尘。山间绿树成荫,稠密枝叶间看不到鸟儿的身影,只听见布谷高一声低一声,自顾自地唱着歌儿。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两边是一块一块的庄稼地。水稻不分昼夜地长高,绿油油的,看上去生动极了。豆角抽出细细的藤蔓,绕啊绕地上了竹竿,粉的、白的、紫的小花一朵朵绽放,不胜娇羞的模样。初夏时节,庄稼们全都生机盎然,它们晒着太阳,一门心思地成长,奔着饱满而去。

走在小路上,眼里全是这样的风景。说不尽心中的喜悦与安然,满足得只想叹上一口气:“唉,太平真好„„”

这首诗出自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之手,他的其他诗作多是慷慨悲歌,壮怀激烈,而这一首却写得如此清新恬淡。或许生于乱世,会格外期盼盛世,又或许,自然的美景暂时让他忘记了愁烦吧。诗的背景无处可考,种种猜测未必准确,不如干脆放下所有的心思,只管静静地欣赏、品味吧。

听说过陆游吗?请老师讲讲陆游的故事吧。

北宋的时候,有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少年时的陆游就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多年过去了,陆游老了,病魔总是缠着他,使陆游常年卧床不起。

病魔的折磨并没有击退陆游的爱国之心,反而使陆游的爱国情感更为强烈。可是祖国一天不统一,陆游就一天比一天更渴望统一。这加重了陆游的病情。一天,陆游觉得自己已时日无多了。但他还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心里一想,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晚上,陆游早躺在床上。在油灯的微照下,陆游费力地坐了起来。他又想到了

祖国,热泪又一次流下。他拿出笔纸,准备写下遗嘱。他心想:“人死去了本来就万事皆空,但我悲伤的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令我感觉到心在隐隐作痛。我一定要叮嘱儿子,在南朝的军队北定中原的日子,拜祭我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啊!”

于是,陆游便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阅读展示台:

信 心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1.找出下列词在短文中的近义词。侵犯(侵略)简直(几乎)勇敢(英勇)率领(带领)

2.文中表现布鲁斯对战争失去信心的词:__唉声叹气__。请用“——”画出表明布鲁斯失去信心的原因的句子。

3.造句:几乎: 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了!

美丽的日光城

拉萨海拔3658米,大气层薄、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空气中含尘量小,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十分好。因此,阳光透过大气照射到地面,在大气层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别少。同时,拉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照射。因此,拉萨成为有名的“日光城”。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拉萨的上空总是那么蓝湛湛、亮晶晶,好

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认真读一读上面的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

蓝湛湛 紫莹莹 白茫茫 黄澄澄 绿油油

二、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纯净:(洁净)(干净)特别:(特殊)(独特)

三、短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 拉萨成为有名的“日光城”的原因。

四、“3658米”是写拉萨(海拔高),“3005.3小时”是写拉萨(日照长)。

五、“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只要到了拉萨,就会觉得蓝天离自己很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蓝天,抓到云朵。

好书推介园——

长袜子皮皮

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把„„举过头顶,还降服了„„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她好开玩笑,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想知道皮皮力气究竟有多大吗?想知道皮皮降服了谁吗?赶紧去读吧!

读写新天地读后感 篇2

[语文三家村】每期选取国内外3位有作品入选课文的作家谈文章写作过程, 或谈读书、文学及人生的文章, 适合中学生阅读, 好读耐读。

[读者包厢]每期选取精美的小小说、散文、杂文以及古代诗词各1篇 (首) , 并配以精彩的评点, 让每一位读者都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心动的文章。

[三点式阅读]每期精选小小说、散文、社科文各1篇, 从美点、难点和考点3个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力求高效、快速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趣读】每期选取1篇精短古文进行赏析, 并配以注释、译文, 鉴赏文字精美, 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博览群书】精选现当代中外各类美文 (含新诗) , 或以抒情为主, 或以叙事见长, 或以说理取胜, 篇篇精美, 美不胜收。

[本月阅读精练】每期选取1篇现代文, 1篇文言文, 1-2首古诗词, 按标准的中高考命题形式设计训练题, 并附有详细答案和简要解题思路, 供学生进行阅读实战训练。

[开心语文]每期选取1组漫画和数篇与语文相关的有趣短文, 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让学生在幵心一刻里学习语文。

【有意思作文】专门发表中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文, 要么视角独特, 要么语言优美, 要么结构精巧, 强调情调和趣味, 突出有意思, 同时配有精妙的评语。

[同题作文比赛]每期邀请3位作者写同一个题目, 向读者展示同一题目的3种写作思路, 附上裁判亮分, 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热点辩论会]每期选取1个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 由学生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有思想的交锋, 有语言的闪光。

[文学社团巡礼】每期精选2所学校的文学社团进行展示, 并配上社员的优秀习作, 供各校的文学社团交流, 互促共进。

[考场作文回眸】每期选取全国各地中高考作文题目各1道进行解析和评点, 并附上优秀范文, 给学生提供审题技巧和写作范例。

【作文高速公路]每期邀请1位作文教学名师专谈作文写作, 并附上优秀学生习作, 以实际案例, 启发学生写作。

[议论文讲坛]每期刊登1篇关于议论文写作技巧的文章, 针对议论文的特点, 详细论述议论文写作的方式、方法, 为学生考试加油助力。

[作文材料自选厅]专门选取古今中外可提炼作文话题的文字材料, 内容涵盖学习、人生、哲理等各个方面, 能拓展思维、开启智慧, 使学生得到写作灵感。

[港澳台作文传真]每期精选1 -2篇港澳台中学生作文, 并配上精彩的点评, 增强两岸三地中学生在作文领域的学习与交流。

[语言加油站]每期选发1篇语言文字运用的文章, 强调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结合, 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 既有通俗性又有科学性, 深入浅出, 让学生读有所获。

“三走”促读写 作文天地宽 篇3

一、“三走”的做法

1.走下讲台——促兴趣。走下讲台,是针对教师而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反之,就会感到枯燥、厌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激发浓厚的作文兴趣人手。我们认为,激发兴趣的最好的途径是教师走下讲台,放下教鞭,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熟悉学生的生活;还要和学生一起去体验、感悟生活,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教师——学生——作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彻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逆反及恐惧心理。

2.走出教室——寻活水。走出教室,主要针对学生而言。初中生阅历浅,学校生活单一,教室、宿舍是其最大的活动场所,加之阅读面窄,作文的“活水”就非常有限了。即使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争强好胜,善于表现,并有一定的观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大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团体活动,多观察,广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之渠才会清水常流,才有可能真正的去创新。

3.走进自我——抒真情。写作就是实践,就是创新。走进自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文章必须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不容许胡编乱造,言不由衷。否则,文章也就成了一堆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了。走进自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达到这一目的,师生应共建写作目标训练序列。同时,学生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善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善于表达与众不同的情感。久之,学生的作文才有个性,才有真情。

二、“三走”的保障措施

为了把“三走”的做法落在实处,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拓宽阅读渠道,开设欣赏课。我们区各学校阅览室订有大量的报刊,有《语文周报》《中学生读写》《初中生作文》等,我们指导学生如何读报,如何摘抄,学生同学们养成了读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既积累了知识和写作素材,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014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我们开设了阅读欣赏课。做法是每周拿出两节课由学生自由阅读,材料由教师联系图书室集体借阅。有时,学生一人一本材料独立阅读;有时,分小组阅读或选出优秀的文章指名上台朗读。不论哪种形式,学生都要按要求做好阅读笔记。一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积累了厚厚的一本。尤其是各班都有多媒体,收看电视散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动物世界、科技博览、实话实说,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作文时再不愁“无米下锅”了。

2.以说促写。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坚持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初一进行故事比赛、自我介绍等,初二进行口头演讲。方式是全员参加,轮流进行。为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特为课前演讲拟定了几个主题:时间、理想、友谊、文明、拼搏、自信、谦虚、勤奋、理解、爱国、科学、奉献、诚实、青春、减负。四人一个主题,每次一名学生,轮流进行。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校、区两级每学期都举行普通话朗读比赛、语文素养展示比赛及辩论会等。读、说的思路开阔了,写也会“水到渠成”。

3.活动促发展、求创新。能力的形成靠活动。我们经常组织手抄报比赛,报告会、辩论会、歌咏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多由学生查阅材料,自主组织。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工厂、集市,走近社区、敬老院,走向大山的怀抱,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如《语文周报》“三驾马车”征文比赛,《读者》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作文大赛及省市区举行的读书征文活动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

《少年天地》读后感 篇4

读了《可以和你一起去旅游吗》这篇故事,我有很多感触,通过小兔子拉比,我懂得了不能歧视弱者,更不能欺软怕硬,要人人平等。

《可以和你一起去旅游吗》这篇故事主要写了小兔子拉比很喜欢旅游,有一次拉比出去旅游的时候,有许多比他小的动物邀请他一起去旅游,但拉比拒绝了,他说:“你太弱小了,会拖累我的。”因为拉比只想和比他体型大的动物去旅游。当拉比找到一匹马的时候,拉比万万也没想到,那匹马居然会对他说:“你太弱小了,会拖累我的。”拉比很伤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他和小老鼠、小乌龟、小刺猬他们一起去郊游了。

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不能歧视弱者,对强者要尊重,对弱者更要尊重,在你眼中的弱者,在别人眼中也许是强者;在你眼中的强者,在别人眼中也许是弱者,要待人平等。

张兆帅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 篇5

当我看到天上的云和吹来一阵秋风我就会想起你呼出的气息;当下雨听到的轰隆隆的雷声,我就会想起你发出的声音;当我看见太阳和月亮时,我就会仿佛看见你的眼睛;当我走在辽阔的大地,我就会想起你的肌肤;当我看见奔流不息的江河时,我仿佛就会看到你深红滚滚的血液!

我看见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盘古用他的身躯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造成的!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 篇6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脑海里浮现出盘古顶天立地倒下的那一幕,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震撼着。而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盘古一样为了他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今年的疫情,白衣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下,不顾自身安危,救治病人,用他们的爱心换来了人们的平安。还有前段时间南方的雨水,淹没了很多城市乡村,我们可爱的子弟兵第一时间冲上去,没日没夜,用他们的爱心,保卫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他们不就是当代的盘古吗?

读写新天地读后感 篇7

本刊讯每个学期, 我们的杂志发到读者手上, 总会收到各种反馈信息, 有批评, 有建议, 更有褒扬和肯定。综合读者的反映, 本刊编辑经过认真评议, 最终评出《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2014年上半年最有意思作文10篇, 它们分别是湖北襄阳市第五中学赵思雨的《祖母的阳光》、浙江绍兴鲁迅中学张烨成的《活在时光里的深巷》、福建安溪恒兴中学王艺红的《土楼》、浙江新昌中学张至立的《寂寞孤城》、湖北沙市第二中学李可煜的 《卖糖葫芦的老人》、江苏兴化中学沈欣言的《蒸团》、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陈彦羽的《锦城之春》、山东即墨一中朱学成的《蜕变》、江苏扬中高级中学耿书文的 《瞬间永恒》、广东深圳市荔香中学吴双的《妩媚的媚》。

中学生天地优秀读后感 篇8

一本小小的《中学生天地》竟包罗万象,不同期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一件事情肯定相同,那就是讲的都与青少年有关的事情,里面写了关于青少年的烦恼和高考的一些政策和一些青少年的成就,总而言之相同的主题下竟包含了不同的主题内容。

学生们的烦恼呈现在这小小的本子里,心理专家并予以解决方法与其见解,这些书承载了青少年的烦恼,也承载了青少年的梦想,他们将梦想寄托在这些书中,即使不能现在实现,但把梦想放在书中,也是一种虚拟的实现梦想,这是我看完这几本书后的第一感觉。除了青少年的烦恼,还讲述了学生的学习与校园生活,与一些人决心,还有不少国内国外的事呢,作文也有不少,笑话也是源源不断的,总体来说每几页都有不少新意,讲的内容都有所不同,给人以不少的启发,给人以不同想象,这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书,写出了现在青少年的现状,又写出了当代人的想法,又写出了青少年的行动,整本书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懂得很多,更能用之于现实中,青春就有烦恼,就有梦想,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导师在我的时候中导演。

这是我看完这书后最深的感受。

天地民心观后感 篇9

―――《天地民心》观后感 最近我认真地、仔细地观看了电视剧《天地民心》,真是一部好的廉政剧,主人公祁隽藻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刚直不阿的悲壮一生,着实在令我感动。但是,祁隽藻为了坚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为官之道,经常触犯一些朝廷命官,屡遭排解、陷害,并多次打入天牢,又感觉心情十分沉重,难道做个好官就真的这么难吗?

祁隽藻从小就牢记孟子话:“如果一个人读了书,明白了什么是官,却不为官,那就是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置天下人于不顾。有些人即便是为了官,却忘了为官之道,明知道君王施政却不去帮助,明知道天下苍生置身于水火,而不去拯救,反而是结为朋党,鱼肉苍生,那他便不是官,而是盗天下之贼。”并说:“我们是读书人,此身就非我所有。天下苍生,百姓疾苦,就跟我们息息相关了。”可见祁隽藻不仅能深刻领会圣人之语,还能付之实践,鞭策自己。这段话很有现实意义,深刻地道出了读书人的职责,对照检查一下,现在有多少读书人能算是真正的“读书人”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句话不仅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这也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境界。祁隽藻为了坚守他的为官之道,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祁隽藻对“官”字这样解释:“官”字以尧舜的时候就有了。古语说:尧舜官天下。“官”是公有的意思,尧舜的天下是天下万民的,尧舜不是天下万民之主,是天下万民共有的官长。“官”者管也,就是在官字头上加一个竹字头。尧舜在治理天下的时候,茅檐不翦,土阶不修,住的是草屋,门前的台阶是土砌的,日子和老百姓完全一样,只有这样,这个官才能变成管,才能够代替上天管理天下万民。

这个“官”字上加个人字旁,就成了“倌”,就变成了牛倌、马倌的“倌”,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个新郎倌,可是他毕竟还是个百姓。这里面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说,一个官员只要你还是个人,你就不能忘记自己是个百姓。

“官”字加一个绞丝旁,就成了“绾”,绾是缠绕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官员一旦和丝帛有了瓜葛,手脚就被捆住了,就再也不是竹字头的管了。

“官”字加一个食字旁,就变成了馆食的“馆”,是官员们吃喝的场所。

“官”字加一个水字旁,是涫,但不是管。就变成了一锅沸腾的水。

“官”字加一个木字旁,最不好,它既不是管也不是官,而是变成了装死人的棺材。

“官”字上面加一个草字,叫菅字,有一句话叫草菅人命,就是把人命看的比菅草还要低贱。

最后他查了字典,想找一个与“金”字有关系的“官”字,给贪官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没有。他另解释为:古人视铜铁为金,用贝字代表金银,和贝字相关的字就是“贼”,左边是贝,右边是戎,戎字就是动武,是抢夺,就是抢夺别人的金银财产,这样的人就是“贼”。不好好做官,贪图别人的金银,就是做了贼,要下到死牢。

全剧祁隽藻与皇帝的好多对话,令我心潮澎湃。如给皇帝讲何为尧舜之君:“自古圣君从来就不是天下的主人,是天下苍生的奴仆。神农氏为了天下百姓,树五谷,尝百草,中毒而死;大禹治水,十有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尧舜之君,以生民之心为心,以生民之命为命,他们从来不把天下看作一家一己之私,他们把天下看作是天下人的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皇上将天下视作一家的私产,哪里还是明君?”。又如“做尧舜之君须行尧舜之政,以一身为天下,爱民如子,视民若伤,倾一生心血使民小康,养生送死而无憾。而天下万民流离死亡不知拯救,那怎么能说是尧舜之政?圣人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皇上可否明白,以此治天下,这才是祁隽藻心中的尧舜之君啊!。”又如和皇帝谈用人道:“不贪之人,谋国必公;贪墨之人,谋国必私;谋国以公,天下可救;谋国以私,国破家亡。”

祁隽藻宁死不屈的精神也实在令我敬佩。“为了救天下万民,不入仕则已,既然入仕为官,就算有可能粉身碎骨,我也绝对不能退缩。”最悲壮的还是最后,洋人打进北京,皇上逃亡热河,洋人烧了我们的圆明园,祁隽藻没有随皇上离开北京,却手握宝剑,带领百姓与朝军会合迎敌而上,当他喝着杀啊。。的口号冲到洋人面前的时候,他的表情愕然了,心中有太多的无奈了,因为他们手里拿的是长矛,大刀,而对面的敌人手里步枪和大炮的,这简直是一个无法抗争的战

斗,但是,他们没有畏惧,泱泱我中华大国怎么能忍受洋人的欺辱,为了尊严而战,为了民族气节而战,他们还是冲向的敌人。。。那场面可谓悲哉,壮哉,无奈哉啊。。

作为山西人,实为山西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好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最后,我还是没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做个好官真的、真的这么难吗?

《天地民心》是一部历史正剧,讲述了清末山西一代大儒,大书法家,大诗人,农业科学家,军事家,大清官祁隽藻传奇的人生。电视剧的历史背境是两次鸦片战争,其中穿插了祁隽藻惩治科场舞弊案、诛杀贪官保胜和误入歧途的小弟元白、举荐贤才能人、放荒民闯吉林垦荒的几大事件,看起来局势波谲云诡,事件进程结果又柳暗花明。电视剧讲的是清朝末期的事情,当时是朝廷上下无官不贪,民间土地兼并严重,整个大清是民不聊生。祁隽藻虽然想聚集一批清流学士为国效力,可惜积弊深重,无力回天。当时的道光皇帝也想有所作为,勤俭节约克已,励志图新治国,可是帝王思想的局限使他迈不出更大的步子,最后忧郁而死。

天地玄黄观后感 篇10

《Baraka》是一部历时14个月,跨越5大洲深入24个国家150多个地区拍摄的“摄影展级别”的画面组合成的无对白的关于人类礼貌进程及思考,很有震撼力度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界,这是必看级别。在人文主题界,这是经典。

必看在于:摄影发烧友就应都很爱的一部片,从构图,光线上来说,baraka的镜头都很非凡。把影片无限分割,baraka的每一个镜头都能够拿来参加摄影展。无语言的纪录片与配乐的结合,美妙在于,既让镜头活泼起来,也让镜头语言传达更深刻。

经典在于:baraka没有动员很多很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用喋喋不休的略带恐吓的语言吓唬你:看,我们都干了些什么,人类将……blahblah的,跟我娘的唠叨一样没有力量。baraka用的是毫无对白的,用时光上的纵向比较来告诉我们一些事实和警示我们,此刻的人类有点慌乱,未来则不太完美。这样的“镜头语言”才有力度,于是经典。

而我最爱的一个美妙之处是,看似无剧情的摄影作品集合却剪接出了一部纵观人类礼貌发展史的影片。它的剧情有起承转合,有自然过渡,有高潮迭起,有开放性探讨,剧情电影的要素都具有了。在我看来,贯穿整部片的极其隐晦的中心思想是在阐述信仰的重要性。现代人类的慌乱盲目大多是缺乏信仰的指引。但是,信仰几乎是一把双刃刀。它给你带来勇气的同时,却也砍了别人很多刀。那我们该信神马?

一齐

斗转星移,陆地浮现,地球成型,生命的力量蠢蠢欲动。一只猴子忧郁的凝视,人类开始它的篇章。

二承

人类用它喜好的记号记录历史,宗教与建筑。

尼泊尔。四面佛塔的双眼照看着人类的世代交替。巴德刚古都的人民开始一天的忙碌。清晨,信徒用红色颜料祭拜诸神。苦行僧用经文获得能量。

以色列。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哭墙摇摆身体,用最虔诚的姿态无限度的靠近上帝。

土耳其。苏菲教徒用美妙的优雅的旋舞投入上帝的怀抱。一个多小时不停止的旋转,不晕眩?是不是神的力量?

耶路撒冷。基督永远的仆从俯身膜拜他死前最后停留的印记。

西藏。藏传佛教徒在酥油灯下缓缓转动着念珠。

日本。金阁寺的尼姑看着眼前的石头发愣。石头洗去的到底是罪恶,还是罪恶感?

一个带生殖崇拜色彩的岩洞里海水咆哮,也象征着生命之源的骚动。这样的骚动蔓延到不一样国度的史书中。

光线一点一点的移动,离开暹粒古城郊的女王宫,吴哥城里的皇家浴池,婆罗浮屠的佛塔,你说,当主宰生命的光,和热,一齐消失的话,那么,人类会不会也跟着消失?印尼火山脚下的部落用仪式让我们一齐崇拜火山神。听神的话,准没错。跟着神的脚印走,就应很安全。

于是,宗教信仰在古礼貌里占有的主角可见一般。在神秘和不确定事件的摆布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精神指引来消除我们骨子里的不安全感。

但是,信仰也有比较偏门的。也许是超越认知的天象,也许是外星球礼貌真的来拜访过,古老的人类在峭壁上岩画的启示下,掀起了一番图腾崇拜的高潮。这样的印记和习俗在已经算高度发展的.礼貌社会的某些被遗忘的角落里仍旧存在,也许,某些印记已经构成一种记忆,编成基因代码,代代相传。但是,我还是好奇,是什么样的启示让他们发展出图腾和仪式勾结密切的膜拜体系呢?

三转

风云变幻,雷声轰鸣,远方的天空闪过一条条斑驳的伤痕,那是即将哭泣的无助的脸。密林里,当偶尔的采摘变成电气化时代的砍伐,当地球的表面被挖出一道道沟壑,有一个新的世界在挣扎叫嚣着壮大。

那是人类开始它现代礼貌的篇幅。

于是人类的居所从广阔的山头变成水泥砖房里被栏杆围栏住的一个个小隔间,人类的生活资源从广袤的草原森林的狩猎,海洋里的捕捞变成工厂车间流水线上那一个个小小零件的组装。Daybyday,yearafteryear……

这样的礼貌在一开始是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好气势的。谁也不能否认看着人类的群体越来越壮大,本来各个部落自成一派到变成几个高度融合的国家,破落山洞茅草房变成高楼大厦,顾得了上顿顾不了下顿靠天吃饭的运气占极大成分的原始狩猎和耕作方式变成工业化的生产赚取劳动价值的生活模式,人类的超高智慧都足以让天折服让地崇拜。

崇拜容易让人高度近视,看不清这样的礼貌潜伏的黑暗面,也看不见有一些跟不上脚步的人在礼貌的副产物下挣扎求生的模样。

巨大的工业垃圾被一船一船的运到第三世界国家。可笑的是,对这个工业社会贡献不大,得益也不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却要承担他们所制造的工业垃圾。

高速运转的工业发达社会,总有些角落有些不合拍,那是一些被边缘化的人。街边,桥墩下,高级商场橱窗前,如果你有注意到,请别急着鄙视他们。他们只但是跑慢了,跟不上高速远去的那辆快车而已。可恨的是,车上的人总认为,只有上车才有出路,but,那是谁制定的游戏规则呢?

黑夜的街角,站街的女孩,霓虹闪烁的喧嚣场合,浓妆涂抹的少女们,又是因应了怎样的需求而生。有人说,也许人们需要的不是女色,只是一个温暖的慰藉,倾听的耳朵,要不,何来艺妓。我说,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真神的指引,和永远敞开的胸怀。悲哀难过失望寂寞,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去。

但是,一千个人,可能就有一百个神的存在。信仰在诞生的时候绝对猜不到它们会变成打架斗殴战争血腥的根源。以神之名宣起的战事,号召力极为有力,多少人献身于信仰的同时也愿意为神而战。于是人类史上浩浩荡荡的几大战事几乎都与宗教信仰密切关联。但如果宗教纷争演变成一种种族屠杀的工具呢?那么神会不会也想暴走呢?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嚎叫的犹太灵魂也在等待一个答案。

又或者当人类不满足于它所占有的领土和资源所引发的侵略事件,如果你拥有石油,请记得要同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否则,“富得流油”的结局,让你窃喜的同时会不太完美。

不管我们的国家是富得流油,还是穷得只能喝水,我们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君主带领。遇上喜好建筑的君主,我们的后辈能够靠着他流下的美妙建筑收很多门票。遇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君主,我们的后辈可能天生浸淫在罗曼蒂克的传说里,没事耍浪漫。遇上不爱说话的君主,我们可能连话也不能自由的说。遇上残暴的君主,我们可能会流下我们宝贵的骷髅,提醒后人,悬梁锥刺啊。

那,你遇上的是什么样的君主呢?或者说,你愿不愿意信仰别人的信仰,或者share同样的信仰?承认别人的好运气,也承认别人存在发声的合理性?

四合

还是斗转星移,朝代替换,断壁残垣,看此刻闻名于世的世界遗产,几乎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许我们更需要的还是遗忘许久的那股宗教信仰热情的洗礼。就像恒河边沐浴的印度教徒一样,深信恒河水赐予的力量,洗尽铅华,来世远离苦痛和罪恶。

综上,要像气场强大得永生,拥有个人的信仰很重要。让我们用跳跃,用钟声,用旋转,用膜拜,用亲吻,用生命,用一生一次的朝觐,无止境的接近我们永远共有的的唯一的“神”。

最好是“唯一的”,否则,互相比较谁的神厉害,真是一件无聊,伤身又悲哀的事。你不会想遇到的。

《跳出我天地》观后感 篇11

电影《跳出我天地》讲述的就是著名的芭蕾舞大师比利・艾略特的追梦故事。他从小受家庭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被迫在周末上拳击课。一次他意外接触到了芭蕾,并被它深深吸引。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为了实现他要成为了不起的芭蕾舞者的梦想,瞒着父亲刻苦练习,再加上老师的悉心知道和帮助,最终感动了他的父亲并且考上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他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芭蕾舞大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他的梦想。一开始家人一直反对,到后来终被他感动,并尽全力助他考上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这再次见证了梦想的力量――无人可挡,无坚不摧。当我们拥有梦想,不管他人如何看待,如何想,鉴定自己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追随它,实现它。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战胜,再大的障碍也会被冲破,终有一天会感动所有人。比利一开始偷偷跳芭蕾时,家人并不知道,被蒙在鼓里。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比利的父亲还是发现了,并开始百般劝阻。这是,考验一个人对梦想的忠诚和毅力的时候到了――比利挺了下来,依旧勇敢地追逐着梦想,不顾他人阻拦,变得愈发顽强、刻苦。从人到天鹅的蜕变,再从天鹅到人的蜕变……无数的循环,一次又一次,经历无数次的痛苦……真的比死还难受啊……上帝是会给予坚强者和追梦者回报的。比利感动了所有人,连他父亲也被他的舞蹈彻底征服。他也感动了我,身为同年龄的我们,梦想显得那样美好、虚幻。但又有多少人能勇敢地追梦呢?半途而废的人比比皆是,都因困难重重而停止了追梦的脚步,最终人生碌碌无为。我可不想终生遗憾,我也有梦想,它伴随着我十几年,不离不弃――我也不会抛弃他它。梦想的翅膀很坚强,它可以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同时它也很脆弱,任何一个小小的禁锢或者些许功利的诱惑都可以演变成一副沉重的枷锁,让本可展翅翱翔的翅膀瞬间夭折。小比利投身舞蹈艺术的动机是单纯的,因为这可以使他从生活的煎熬中暂时抽离出来,去恣意品尝心灵被释放后的畅快。影片多处展现了小比利纵情狂舞的场面,在那一刻,观众的情感也跟着角色一同挥洒、渐次沉醉,真正感受了“舞蹈的真谛就是让生命中一切欲望自然展现”这一至理名言。

当你真正投入一件事物,并浸淫其中,规则的束缚就消失了,舞蹈如此、生活如此、一切如此

人与自然《天地玄黄》观后感 篇12

导语:《天地玄黄》该片一共分为20个章节,涵盖了诸如雪与冰、非洲与星空之类的主题。讲述地球与人类的进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人与自然《天地玄黄》观后感,欢迎浏览

人与自然《天地玄黄》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个纪录片是在导演基础课上老师放的,当时没怎么认真听讲,只是偶尔抬头瞄两眼屏幕,虽然只是粗略的看了个大致,却足够让我震撼和惊艳,回去之后又下载下来,反复看了几遍,细细体味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配音节奏,感受片子里透出的人文关怀。

这的确是一部很奇特的纪录片,全片没有一句旁白、对白,甚至字幕说明也没有,唯有影像和音乐,但这已足够使人哑口无言,大概就像影片的沉默,虽无表述,内心却是万丈波澜。还要再提一下的还是它的画面,可以说即使随意截取影片任意一帧,都会是构图完整、色彩饱满、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独立摄影作品。当然,也有人觉得,这部纪录片无非是各种自然景观、人文圣地的集锦幻灯片,美则美矣,很难称得上佳作。是那种不需要导演编剧,只需要一个靠谱点的摄影师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能拍出来的片子。但我不这样认为,一部好的纪录片,尤其是文艺纪录片,画面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就抹杀了导演的功底和境界,我们从片子里所感受到的情感、所引发的的思考和喟叹,也是导演通过精心编排所传递的,他让镜头不断来回穿梭在人烟罕至的大自然以及熙来攘往的大都会,以此来挑战我们所认知的世界,说到底,最令人佩服的是导演的眼界和胸怀,他的视觉想象、对自然的敬畏还有人文关怀。所以,我个人对好的纪录片的衡量是,至少每个看完的人,都会有所感触、有所反思,这就是影片的价值,尽管每个人的观感差别可以很大。

看着这部纪录片很自然的会想到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一些思想,可能是片子中要传达的思想太多,或者是我境界还没达到,所以也有很多镜头看不懂,解读不了,所以只能根据它带给我的最直接地感受来这样说。看到片中雪山苍穹之下的苍鹰,日本温汤里的猕猴,澳洲巨石的光彩,瀑布奔腾而下带来的彩虹,再看到纽约街头奔忙的出租车,印度工厂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的女工,忽然想起一句话“人若蝼蚁奔忙世间”,人类确实很伟大,创造了自己的文明,给地球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看到大都市那周而复始的车流,人流,不由得生出一丝厌倦,对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有一丝彷徨。

这部纪录片里确实包涵了太多太多,神、天地、星空、万物、建筑、信仰、流水线、异化、生命、流动、永恒、工业、多元、时间、仪式……

也许这个片子根本就不应该说任何东西,自己看就是了,任何人都能看到不同的内涵。

人与自然《天地玄黄》观后感

这是我看过的最奇怪,也是最经典的纪录片,整个影片过程中没有一句对白,只有屏幕下方寥寥几个字对场景拍摄地点的说明,可是却是那么震撼人心,当你在回味南美印第安风情的时候,画面却把你带进了日本京都的浴室,印第安居民身上的图腾花纹瞬间化为相扑选手背后的刺青,虽然跳跃却发人深省,堪称纪录片之影片通过记录我们身处的地球上的各种场景,把我的思绪带进那悠悠长空,《天地玄黄》纪录片观后感。开场用大场景,全景方式呈现了全球各地最为壮丽的大自然的奇迹,从世界屋脊融化的雪水流到得克萨斯的拱石国家公园,从热带雨林随着季风飘向埃及法老的金字塔,用了30分钟左右的篇幅让我经历了阿根廷的瀑布之水冲洗,阿富汗风沙的吹凌,夏威夷火山的炙烤和澳大利亚埃尔斯岩烈日的威灵。内容涵盖了7大洲40多个地区的70多个奇观,可以说如果做为世界旅游参考的话,没有比这部影片记录更全的了。

之后镜头逐步转向人类社会,用热带雨林的茂密对比香港九龙的钢筋水泥森林,用成群结对迁徙的昆虫大军对比日本涉谷站路口的人群,用全自动养鸡场中在流水线上蠢蠢而动的鹅黄色的小鸡对比美国纽约派克大街上车流,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突兀有不失紧密联系,让人深思,当镜头再一次转移,我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的弹药库,科威特号称死亡公路的81号公路和熊熊燃烧的油田大火,波兰的集中营和印尼的政治犯牢狱,最后在满墙犹太人的死亡照片和成堆的人类颅骨中结束了这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历程。

影片在结尾的部分用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录了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伟大奇迹,有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哭墙,有沙特王国圣地麦加的克尔白神殿,有伊朗的波斯波利斯(古波斯帝国都城遗址),有日本京都的龙安寺,最后回到大自然巍峨雄壮的山景。

看完影片,我静静的躺在床上回想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场景,影片导演用世界各地画面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那壮丽雄伟的自然景观、人类社会的萌动、战争中无辜死亡的平民,狂热的宗教仪式等等……猛然间我醒悟了。

大自然用它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人类这个无所不能的生物,赋予我们灵性,赋予我们资源,赋予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它。可是人类用最恶劣的方式回报自然,砍伐树木,盲目发展工业,用钢筋水泥代替了充满绿色生机的森林,用战争中巨大的弹坑给大地添上累累伤痕,为了一己之私点燃油田,那燃烧的是自然母亲的血液啊。终于有些人悔悟了,发现自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盲目中宗教给了他们信仰,可是他崇拜的却是幻无边际的对象,虽然在精神上找到寄托,但却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过失,狂热的后果是给地球增加了更重的负担。当我们放眼未来,大地将还是如此恢弘,受到惩罚的最终还是人类自己。

人与自然《天地玄黄》观后感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真的不觉得我能写出什么东西可以真实地表达出我的感受,我觉得我的思想达不到这部纪录片的深度。我也看不出这是一部反映你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高深哲学的纪录片,我看见的是这个所呈现的信仰。

信仰,这个看着就让人荡涤心灵的词,我觉得最能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眼睛,这部纪录片也似乎特别注意人眼睛的神态。

虽然看不出拉萨卓康寺的僧人的眼神,但是他专注的点蜡烛的动作就能看出他的心里住着一个伟大的神,一个可以守护整个西藏、喜马拉雅山的山神。

日本僧人虽然只是静坐在门口,但丝毫没有波动,好像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眼神中便可以看出智慧的光芒。尽管日本在现代是一个人潮涌动的地方,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匆忙,等待地铁的女学生的眼神呆滞甚至是有一些的挑衅的意味,但戴着斗笠摇一次铃铛走一步走的僧人却依然遗世独立,他仔细地走着脚下的每一步,像是要踏实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耶路撒冷的哭墙,白色的一片,沉寂,肃杀,看着的时候没有一丝想要哭的气氛,但是当音乐想起的时候,悲伤的情绪开始在每个人的心中游走,悼念每个逝去的灵魂。他们的虔诚似乎可以和那些逝去的英魂交流,只有真正信仰的人才可以吧。

原始的卡雅布族和玛塞族都跳着他们自己的舞蹈,眼神里没有一丝丝的感情,动作僵硬,虽然都觉得很原始,也会不停地想如果他们走出那些原始部落遇见现代文明,那会是怎样的情况?我想更大的一种情况是 难以融入这样的社会,他们所认为的文明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现在所呈现的。我也不知道他们部落的发展是不是会像所有的原始文明一样发生同样的历史进程,一年一年的历史重复,战争,贫穷,反抗,斗争?这是尊重历史的车轮还是固步自封?像是《疯狂原始人》当中的情节,因为死亡所以让人不敢前进,不敢走出那个窟。为了可以吃到东西,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甚至是生命。但如果可以走出来,尝试不同的方法,有一点点的反叛精神,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

我最感慨的就是欧洲在教皇时代几乎花费大量的资本在教堂上,几乎走进每一个教堂都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这个里面所展现的圣彼得大教堂可见一斑,难以言表。文艺复兴,让很多人解放了思想,不再受教皇的控制,但是当时代发展了,人又回到了信教的时代,因为那是人心里根本的东西,所谓的一些主和神是不存在的,但这却是只要你相信就会存在你的心里,别人的言语无法伤害到你,更没有办法拔出在你思想里根深蒂固的东西,至少在一切都很困难的时候,它还在拉着你向前,给你看见曙光的可能。

沙特麦加的克尔白神殿里,众多的信徒穿着他们最神圣的衣服,叩首,拜见着他们心目中的神。这样的场面在中国是罕见的,尤其是在现代,去佛寺似乎都成了一件旅游的事,人们只是抱着一颗去游玩的心态,哪里还有虔诚,哪里还有对于神的敬畏?

当 日食恢复时,一个轮回似乎结束了,一切重新开始,那些美景还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去哪?是继续这样丢失自我的活着,还是该找寻自我,找回自己丢失的信仰?

看了很多期的《开讲啦》,里面的最多一个话题就是理想与信念,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在这个丢失理想和信仰的年代里,大谈理想与没有理想都成为了这个社会最无力的辩白。那些在路上寻找理想踪迹的人声嘶力竭,但他们却总是形单影只,那种空洞与无力感难以支撑,但他们任然抱着那个大爱的心在散播,希望可以点燃我们油尽灯枯的理想与信念。我们会死灰复燃吗?

读写新天地读后感 篇13

作为香港最为大众所知的cult片导演,邱礼涛三十多年来一直奋战在第一线,还拥有丰富的摄影、编剧、和剪辑经验,于各种类型片中游刃有余地切换,涉猎之广鲜有匹敌。那部让无数摇滚迷津津乐道的纪录片《摇滚中国乐势力》也出于他的手笔,甚至《新喜剧之王》片尾他还挂了联合导演的名头。

邱导当年与黄Sir联手的惊人之作

他擅长成本控制,在片场熟练而高效,虽是中小制作也都能赚钱,其快手高产的长处颇受投资人欢迎。近年来他不仅劳模程度直追古天乐,手笔也越来越大,作品已经不是当年的B级片,升级为明星领衔、三观正确的标准商业片。

邱导的cult功力未失,在《扫毒2》中略加施为,便给人强烈的暴力印象。不同于杜琪峰含蓄而克制的冷酷暗黑,也没有吴宇森肆意宣泄的暴力美学,邱礼涛提供的是一种经过严密设计的视听体验,不断以稍显重口味的感官冲击慑服观众,控制情绪,便于推进紧张的节奏。

编剧李敏和邱礼涛合作多年,配合无间。故事整体其实经不起严格推敲,也缺乏有深度的人物刻画,但胜在简单直接,构架了充满矛盾张力的三角关系,适合导演发挥其在视听效果方面的功力,给观众制造畅快的观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很有老式的港味风格。

开场执行家法的那场戏,短短几个镜头切换,便有惊心动魄的感觉,随后女警被杀那一幕也极突然。接下来简要交代三位主角十五年来的人生变化,以轻快的情节安抚一下观众,舒缓心情。之后地藏屠场行刑、余顺天异国寻子,紧张感又伴着血腥味骤然袭来。

影片进度走到一半时,黑帮大佬去世,葬礼上三大主角正面对峙,往事浮现眼前,伤疤撕开,隐秘曝光。于是矛盾全面爆发,局势彻底走向失控。节奏张弛有道,邱导手法之老练可见一斑。

导演的掌控力还体现在精准的镜头语言。通过扔弃断指的动作和关公像的特写,立刻凸显出地藏负气决绝的人物性格。

杀起人来毫不眨眼,多个角色的死都是突如其来,骤然而逝。撞人和坠楼均为第一视角追拍,镜头语言极为凌厉。客串的李灿森出场几个动作后就被撞飞,贡献了一段具备强烈冲击力的画面。

飞车戏极其精彩,让人血脉偾张,从地上飙进地铁站那段尤其有创意。枪战戏的火爆程度也丝毫不输于陈木胜,只是场面调度略逊。

音效也是一流水准,例如私生子从楼顶摔落地那一声响,极具临场感,建议选一家硬件条件好的电影院体验。

作为反角,古天乐的造型略显油腻,某些角度看上去竟与王杰迷之相像。林嘉欣依然甜美,多了熟女的温润。刘德华依然英挺,只是脸庞更加瘦削。苗侨伟虽然扮相苍老,仍掩不住迷人风采。

影片中藏的梗不少。古天乐叫刘德华去找跛豪,便让人想起《雷洛传》和《追龙》。苗侨伟的上司是刘江,小王爷与完颜洪烈别来无恙。影片结尾两位杨过对决,老爹杨康伤心地跪倒……

影片见缝插针地展示了毒品的危害,少男少女吸毒后精神亢奋而轻生,孕妇吸毒生下的婴儿一出生就要在戒毒所治疗,种.种残酷的事实给人真切的警醒。除了《门徒》,没有别的影片肯花功夫在这类细节上。

这纯粹来源于邱礼涛的个人喜好。虽然从业三十余年只在最近才得到一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作品也大多粗糙不工,但他是香港商业片导演中为数不多的坚持在影片中注入个人思想和价值观的异类。

邱导拥有文化研究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钟爱Beyond的音乐,最擅长以香艳和暴力的噱头进行商业包装,在感官刺激的表象下却总藏着几分人文关怀,追讨社会问题,关注边缘人群。混迹内地多年,丰富的行内经验让他在保证影片过审的前提下,继续瞒天过海,夹带私货。

一亿花红放出,四大毒枭立去其三,这本身就是一个黑色幽默。法制真的能彻底铲除罪恶吗?是不是以暴制暴更为有效?邱礼涛隐晦地抛出了他的诘问。

苗侨伟所代表的警方形象在影片里颇为虚弱,想为家人报仇却显得能力有限,束手束脚,在刘德华高效的私自行动面前相形见绌,到后来被迫保护古天乐时,还要忍受对方的愚弄和羞辱。最后甚至黑与白联手,与灰色对抗,充满强烈的讽刺意味。

为了报仇,刘德华的角色选择以私刑代替公器,颇有古人之风,但却让自己失去了更多,同时失控的复仇也给无辜路人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古天乐的符号意义则更为浅显,为仇恨吞噬而显得形象扭曲,内心空洞。三个人身上都蒙着一层悲剧色彩。

片中多次出现居高临下的鸟瞰镜头,仿佛冥冥之中的天眼在俯视这座城市,观察众生疾苦。邱礼涛没有成型的思想体系,但别具一格的影像总能无声地传递一些意味深长的画外音。

过度解读一下,余顺天这个名字代表邱礼涛自己的商业属性,顺天应时,符合市场规律和政策导向。地藏代表邱导私藏的个人趣味,常常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反商业、反类型、甚至反社会的操作。

上一篇:大学本科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下一篇:一节数学课的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