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大会方案

2024-06-30

教育工作大会方案(精选8篇)

教育工作大会方案 篇1

板桥乡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大会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我乡学校的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学校,创建平安校园,与家长达成统一的教育理念,共同探讨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为以后的安全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引导家长关心子女的安全问题,加强家校交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提高我校安全管理水平。特召开板桥乡教育系统安全工作部署大会。

一、活动主题

家校联手话安全,我把安全带回家

二、安全工作部署大会领导小组

组 长:郭学伟

副组长:彭海波

组 员:杨晓宇刘涛刘金学 冯彦红白克友 杨宏瑞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1年10月21日

地点:教学楼前面

四:活动流程

参观校园、功能室——主题讲座——签订安全协议

五、与会人员

乡政府领导、派出所所长、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定祥片负责人、太白坳片负责人和学生家长

六、活动实施过程:

(1)宣传发动:班主任利用集会让学生回家告知或打电话联系家长,确保本次活动人数要求。

(2)准备布置:

A、校园环境:清洁打扫,整洁无死角。(值周教师和班主任)

B、班级准备:教室布置。(班主任、科任教师)

C、安全保卫、纪律巡查:活动期间学生在校园、操 场的活动安全(赵信王新印)

D、各室的建设:温馨,整洁(各室负责人)

七、具体工作安排

讲解员:贾晓霞

会场布置、音响、摄像:杨宏瑞

纪律:高艳 贺小燕 邓亮 杨斓 文娜 王建华 悬挂横幅:王建华邓亮

大会主持:冯彦红

八、活动要求

1、要求全员参与,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

2、召开家长会是沟通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学校办

学成果的大好机会。各工作人员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开好家长会的重要性的认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附:板桥乡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板桥乡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组长:郭学伟

副组长:彭海波

组员:

领导小组(中心小学校长)(中心小学副校长)杨晓宇(中心小学教务主任)冯彦红(中心小学政教主任)杨宏瑞(中心小学政教干事)何辉(定祥小学校长)张天林(太白坳小学校长)张弘(曹原教学点负责人)李永军(柳沟教学点负责人)辛元章(西庄教学点负责人)马凌智(田瑶教学点负责人)贾延祺(唐沟圈教学点负责人)刘兴富(瓦岗川教学点负责人)董百虎(锦坪教学点负责人)李文春(庙堂教学点负责人)杨 娜(金色童年双语幼儿园园长)(小天鹅幼儿园园长)张培鹏

教育工作大会方案 篇2

在美国2016 年存储愿景大会上, 昆腾推出的XcellisTM高性能共享工作流存储解决方案获得2016 年存储愿景专业级系统远见产品奖。存储愿景奖旨在表彰那些推动存储新技术发展, 并展示极富远见的数字存储产品的公司。

针对端到端工作流而优化的昆腾Xcellis, 让用户在交付可促进其业务发展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 能够提高效率和创造力, 整合数据和元数据管理, 扩展连接选项并支持托管的应用, 昆腾Xcellis把工作流存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整合到一个运行在强大的昆腾Stor Next 5 媒体工作平台的单一紧凑型硬件解决方案中。昆腾的解决方案有利于灵活配置和顺利增长, 让用户能够从最小的系统入手, 然后以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性能和容量, 并且无需替换原始硬件投资, 也不会中断正在进行的操作。

教育工作大会方案 篇3

会上,省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坚宣读了《关于成立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决定。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代表审议通过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管理办法》,商讨了2014年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确立了2014年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调研主题及牵头单位。与会代表围绕调研主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举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踊跃报名参与课题调研,群策群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吴念香在会上要求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要明确工作目标,稳步、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计划,并建议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应各有侧重,对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拟定的调研题目表示赞同,希望能抓住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帮助行政部门获得高职教育一线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李小鲁对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寄予期望并提出工作建议。高职教育工作委员会要面向高职院校一线,服务基层,在工作中坚持尽力而为,力所能及,多办实事,以服务联系会员学校,以业绩树立威信,有为就能有位;要坚持学术性,突出群众性,努力将工作向基层延伸,使各院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会组织的活动;要制定周全的工作计划,抓好落实,只要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本刊记者)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培训会在广州举办5月30日,由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培训会在广州召开。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出席培训会并讲话。来自省内近10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200多名分管德育或公共艺术教学的负责人和公共艺术课程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会议由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研会、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承办。培训会旨在学习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和《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卫艺司〔2014〕1号),研讨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

会上,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研会秘书长郝大微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重点介绍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公共艺术课程的经验体会,从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要求及考核评价五方面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研会副秘书长肖敏和研究人员朱晴分别讲解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公共艺术•美术》两本教材的编写思路、主要特色,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的实施提出使用建议。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获奖教师姜晓楠、喻涵分别就公共艺术音乐、美术课程进行示范说课,并由专家点评、交流教学经验。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海东重点介绍了省级公共艺术教改项目的申报情况及基本要求,为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指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哲介绍了《公共艺术•音乐》、《公共艺术•美术》教材(配光盘)的出版情况。

汤贞敏在总结讲话中祝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研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共艺术•音乐》、《公共艺术•美术》这两本教材,走在全国前列,编写水平高、印制质量好,富有广东特色和创新精神,适应中职学生成长特点和专业学习需求,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祝愿全省中职学校开设好公共艺术课程,学校、教务部门和全体公共艺术课程教师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并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艺术赏析与艺术创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省教育研究院及各有关机构将为全省中职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悉,公共艺术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中,公共艺术课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承担着独特的任务。本次培训活动既有宏观背景的介绍,又有具体教学设计的探讨,同时还有丰富的案例展示,对提升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也将为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本刊记者)

活 动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7月决赛5月9日,“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组委会在杭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大赛将于7月举行决赛。

决赛期间将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举办学生科技成果转让洽谈会、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日等活动,邀请风投、创业园区等参加,搭建优秀学生项目与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项目成果落地转化。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本次大赛,将于6月初在杭举行复赛。会上,还发布了大赛标识、会徽,开通了大赛官方网站。

发布会后,举行了“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国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校园巡回分享活动。浙江省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桥吊司机竺士杰、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方块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志方、山东省济南合创天成机械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丽元、天津津利华酒店服务员裴娜等4名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进行了事迹报告会和分享会,并深入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团支部与中职学生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

(本刊记者)

总结大会工作方案 篇4

会议总协调:

一、会议时间

xxxx年2月4日上午 9:00

二、会议地点

机关大会议室

三、工作人员安排

(一)资料组

组 长:

副组长:

职 责:

1、撰写资料

①撰写经济工作报告(邓磊、伍洋);

②表彰文件(娄小平);

③会议议程、主持词(伍洋);

④会议通知拟写(娄小平);

⑤会议通知发放到位(娄小平彭密芳);

⑥制作座区示意图(饶弟明 娄小平)

2、资料打印、装袋(娄小平易梦婷 柳盼仁、文婷);

3、所有奖牌、红花准备(娄小平彭密芳);

4、主席台座次安排——上级领导及全体党政领导(饶弟明);

5、会标制作(伍洋)

5、照相(罗莎);

(二)会场布置组:

组 长:凌 欣

副组长:阳文清、聂 提

成 员:计生办、经发办全体人员、伍洋

职 责:

1、会场卫生打扫、桌椅摆放。

2、座次安排(在座位上贴好与会人员名单)。

3、音响调试(伍洋)。

(三)后勤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

职 责:

1、会议签到、催到:(刘晓利、刘 珊);

2、大会会场茶水准备(彭密芳、文婷、易梦婷);

3、会议伙食安排、开餐(饶弟明 潘海林);

4、奖金工资造册发放(潘亮辉 马铭)。

(四)环境整治组

组 长:xxxx

副组长:xxxx

成 员:整治办全体人员、巡防队

职 责:

1、集镇环境整治;

2、集镇交通疏导;

3、普官公路两侧卫生整治。

(五)安全保卫组

组 长:xxxx

副组长:xx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

职 责:

1、会议期间秩序维护和信访接待;

2、安排与会车辆停放(刘方明)。

(六)礼仪组

组 长:xxxx

成 员:xxxx

职 责:

1、授奖程序安排;

2、组织受奖人员戴红花;

交通大会战决战决胜工作方案 篇5

决战决胜实施方案

2011年是全市交通建设大会战收官之年、决战决胜之年,为全面完成全区交通大会战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完成三年交通建设大会战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一)在建项目

1、厦蓉高速公路。按要求完成辖区内征地拆迁,并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2、桂道高速公路。按要求完成辖区内征地拆迁,并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3、G107郴州绕城公路。按要求完成辖区内征地拆迁,并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4、槐万公路。按要求完成辖区内征地拆迁,并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二)交工验收项目

2011年6月底前完成桂临公路北湖段交工验收。

(三)“十二五”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1、郴州至桂阳公路(X090线)北湖段改建工程。年内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并开工。

2、华塘至保和公路改建工程。年内完成工可批复并完成施工图外业验收。3、107国道北湖段改建工程。年内完成工可报告。

(四)农村公路

1、年内完成20公里县乡公路建设。

2、年内完成30公里通畅公路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决战决胜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北湖区2011年交通建设大会战决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王周任组长,区委、区政府联系及分管交通的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发改局、区监察局、区优化办、区公安分局、市国土资源局北湖分局、市环保局北湖分局、区公路局、区质安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交通局,由区交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开展。

各有关部门及项目业主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交通建设会战精神,圆满完成2011年交通建设会战目标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1、加大财政投入,利用各种平台,千方百计落实自筹资金。

2、加强协调衔接,争取省补资金及时到位。

3、加强工程管理,做好项目工程计量上报工作,确保工程不因计量请款工作滞后影响下拨资金到位和项目建设。

(三)紧抓项目前期工作,夯实项目建设基础

1、成立北湖区“十二五”干线公路建设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公路局,区公路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办理干线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有关手续。

2、相关职能部门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各司其责,各尽其职,通力合作,主动服务。指导和支持业主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成各项报建审批。

3、各项目业主要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办理,切实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协调,按要求准备好报建资料,确保“十二五”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按期完成。

(四)大力宣传造势,营造决战决胜浓厚氛围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决战决胜2011年交通项目建设宣传工作由区委宣传部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副部长负总责。区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今日北湖、北湖新闻网等媒体要明确1名记者进行专题采访报道。

2、高度重视,责任到人。区交通建设大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和专门经费,负责资料收集、稿件撰写,按市会战办要求报送宣传信息。各相关部门及项目业主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收集上报工作,每月上报信息不得少于3篇。

3、严格评比,鼓励先进。宣传信息工作纳入交通建设大会战年终考核评比内容。

(五)开展劳动竞赛,掀起交通建设热潮

1、大力开展劳动竞赛。迅速掀起“六比”竞赛(比工程质量、比工程进度、比安全生产、比遵纪守法、比成本控制、比科技创新),形成劳动竞赛“基层参与、职工要参加、社会支持参与”的良性循环机制。

2、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基层落实、职工参与的劳动竞赛领导管理体现。全区交通建设大会战劳动竞赛由区交通建设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项目部都要成立相应机构,具体组织劳动竞赛的实施。

3、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考核、评比、奖励工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优良率达到省、市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要求,投资控制、形象进度、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达到或超过考核指标。

(六)加强协调配合,优化施工环境

1、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交通建设会战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2、按照职能分工及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三杆”搬迁、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保障等工作。

3、依法依规、重拳出击、除恶务尽,始终保持打击破坏施工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

(七)加强督促检查,实行过错问责

1、成立以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优化办、区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成员单位的督查工作小组,由上述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责任领导,并从各单位抽调1-2人为督查工作人员,负责对2011年全区交通建设大会战市考核项目进行全面督促检查、通报情况。

2、督查采取明查与暗访、巡回督查、挂牌督办等形式。实施“每月―抽查―调度―通报”、“半年―全面督查、年终考核验收督查”制度,对资金筹集、施工进度、施工环境和项目前期审批的工作情况实施全面督查。对配套资金缺口大、施工进度缓慢、施工环境欠佳、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滞后的交通建设项目实施巡回督查。对可能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项目实行挂牌督办。

3、加强监管考核。督查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深入施工一线进行考核,定期通报交通项目建设情况,督促加快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形成推动项目建设落实的积极态势,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日常督查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将项目推进情况与项目责任人的奖罚和提拔任用挂钩,切实做到奖罚分明。

(八)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质量管理

1、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监管、法人管理、社会临理、企业自检”的工程质量保障和监督管理体系。

2、加强质量过程控制,严把“三关”,即严把施工“放弃关”、材料“准入关”、工程“验收关”,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必

须进行严格验收。

3、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4、严格执行质量追究制度,切实加强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以“零容忍”的态度防范质量缺陷和管理死角,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坚决防止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盲目赶进度的现象发生。

(九)强化考核评比,严格奖罚兑现

1、全区交通建设大会战考核评比工作由区交通建设大会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2、制定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目标考核评分细则。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分类考核。

3、坚持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工作方案 篇6

后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一、制定召开教代会方案

按《河北大学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的要求,在学院党、政、工充分调查,认真研究,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召开本次教代会方案,并呈报学校党委分管领导、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

方案的内容:

1.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大会的主要议程;

3.教职工代表的组成、名额及产生办法;

4.大会主席团的组成及名额;

5.教代会专门工作小组的设置、成员人数及产生办法;

6.大会会期及召开的日期;

7.其它事项。

二、选举教职工代表

1.教职工代表的组成。二级教代会的代表是以出席学校教代会代表为基础,根据本学院教职工人数,增选一部分学院教代会的代表(注:学校教代会的代表,同时是学院教代会的代表;而增选的一部分代表只作为学院教代会的代表)。学院党、政、工主要负责人应是学院教代会代表。

2.教职工代表总人数(含学校教代会代表)按下列比例产生:

教职工在50—100人,按40—35%的比例选举代表;

教职工在101—200人,按35—25%的比例选举产生;

教职工在200人以上,按25—20%的比例选举产生;

教职工不足50人,一般召开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教职工大会。

3.教职工代表的产生办法:

(1)教职工代表以系、教研室或科室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工作可由出席校教代会的教职工代表或工会小组组长主持进行。

(2)根据各系、教研室或科室的教职工人数分配代表名额(代表名额应含出席校教代会的代表)。

(3)各选举单位根据所分配代表名额,通过民主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再经无记名投票方式(或举手方式)选举产生。也可由教职工直接提名选举产生。选举会议需要有2/3以上教职工出席,方为有效。被选举人得票数超过应参加选举人数的1/2以上,方能当选。

(4)各选举单位将选出的教职工代表填写《教职工代表登记表》报学院教代会筹备小组,并对代表进行资格审查。

三、确定本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

1.教职工代表大会议题,就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列入会议议程,提交教职工代表讨论审议的各种议案的总称。

2.确定大会议题应围绕以下几方面:

(1)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及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

(2)学院的各项改革;

(3)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4)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及财务收支状况;

(5)教职工生活福利及普遍关心的其他重要问题。

每次大会确定的议题不宜过多,应突出

一、两个问题。

四、征集提案工作

1.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提案,是指教职工代表和群众对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职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问题,提请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2.提案的内容

属于学院行政职权范围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处理的下述内容,可以列为提案:

(1)有关本院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规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有关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改革,教职工生活福利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有关教职工群众关心的其他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不属于学院行政职权范围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处理的问题,不按提案对待:

(1)纯属党务性质的问题和群众组织内部的问题;

(2)应按法律程序由当事人向司法机关起诉的问题;

(3)纯属个人的具体问题或对个别领导者的批评意见。

3.征集提案程序

由院分工会或提案小组负责征集提案,一般在大会召开前一个月左右印发提案表进行征集。

五、提出大会主席团成员建议名单

1.大会主席团的组成。主席团人数可根据学院教职

工代表人数多少自行确定,一般按代表总人数的10%至20%确定。主席团应由学院各方面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学院党、政、工主要领导干部,教师(包括教学、科研人员)应占较大比例。主席团成员必须是本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代表。

2.大会主席团的产生。由学院党、政、工共同协商,并在征求代表们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主席团组成方案和人选建

议名单。主席团人选建议名单须提交大会预备会议选举通过(选举可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3.大会主席团不是权力机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的会议组织领导核心。主席团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不能代替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

六、起草大会文件材料

1.开幕词;

2.领导讲话;

3.院长工作报告;

4.提请大会审议的各项议案文本;

——学院发展规划

——学院财务工作

——各项改革方案

——规章、条例、制度等方案和说明

5.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七、拟定大会日程、议程

1.安排大会日程。大会日程即大会自始至终每项活动的时间顺序安排,通常以表格形式列出。如:

日期时间活动

方式内容主持人参加人员地点

2.拟定大会议程。分大会预备会议和大会正式会议议程。

预备会议议程——

(1)代表资格审查报告或代表增补情况说明;

(2)通过大会议程

(3)选举大会主席团

(4)通过或决定大会其他有关事项

正式会议议程——

1.致开幕词;

2.上级领导讲话;

3.院长作工作报告;

4.学院行政作有关专题报告;

5.分工会作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6.分工会(或提案小组)作提案征集和处理工作报告;

7.大会有关选举工作;

8.通过大会决议、决定;

9.其他。

八、向学校党、政、工发出邀请和向教职工代表发出通知

第二阶段,会议期间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一、预备会议

1.预备会议,由学院分工会主席(或副主席)主持。全体教职工代表出席会议。

2.预备会议时间,根据会议内容来安排。一般情况可放在大会开幕式同一天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进行。

3.预备会议主要程序和内容。参考“准备工作的程序和内容”第(七)项中的“预备会议议程”来安排。

4.预备会议表决形式,一般采用举手形式进行。

二、正式会议

1.正式会议,应根据会议内容分别召开几次全体代表会议。一般情况须召开两次全体代表会议,即开幕式暨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和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暨闭幕式。

2.正式会议主持人由主席团成员担任。主持人的确定和安排,须在主席团会议上通过。

3.出席正式会议的人员,除全体教职工代表外,邀请本院的不是教职工代表的有关人员,还邀请学校党、政、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会议。

4.每次全体代表大会的会议时间,视会议内容定。

5.正式会议主要程序和内容。除开幕式应先唱(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闭幕式最后唱(奏)歌曲(自定)外,其它会议程序和内容参考“准备工作的程序和内容”中的第(七)项的“正式会议议程”来安排。

6.正式会议表决形式,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或者举手表决方式。

三、大会主席团会议

1.在正式会议召开期间,大会主席团应根据情况召开若干次会议。第一次主席团会议应在预备会议结束后召开,主要是通过大会执行主席和主持人,讨论通过其他有关事项。其余主席团会议是在大会进行过程中召开。

2.主席团会议主持人可由分工会主席或者主席团推选某一成员主持。

3.主席团主要职责及会议内容:

(1)讨论审议提交大会的议题、议程;

(2)组织草拟大会的决议、决定;

(3)主持会议及组织大会期间各项活动;

(4)听取各代表团(组)、专门工作委员会(小组)对各项议案的审议意见;

(5)处理和决定大会期间其他重要问题。

四、代表团(组)会议

1.代表团(组)会议由代表团(组)长主持。

2.代表团(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审议大会的各项报告和议题,反映教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3.如代表人数比较少而没有组建代表团(组)时,可以全体代表一起或者临时划分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活动。

第三阶段、会后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一、总结、报告代表大会召开情况

可用文字或口头向学校党委、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汇报本次代表大会的情况。

二、组织代表落实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

1.向全体教职工传达本次代表大会情况,大会的各项决议;

2.组织带领教职工贯彻落实代表大会精神和所提出的任务;

3.听取了解教职工对代表大会的反映、意见和建议。

三、办理提案和检查提案落实情况

1.办理提案工作由学院行政和分工会负责进行。

2.落实提案程序

(1)学院行政是提案的主要落实者。教职工代表所提提案,经审核整理、分类立案后转交到学院行政。

(2)收到提案后,由学院行政领导组织召开提案落实会议,对提案逐条研究落实意见。要做到“四定”,即定落实单位、定承办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

(3)对每个提案的落实意见(即“四定”)及主管院长签署的意见,转院工会或提案小组,再通知给提案人,征求提案人对整改措施的意见。对不能落实的提案,要说明原因,同时退回院分工会或提案小组,并转提案人。

(4)学院行政领导在下次代表大会上向全体代表作提案落实情况的汇报。

3.检查提案处理落实情况

由院分工会或提案小组组织教职工代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提案处理和落实情况,使提案条条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教育工作大会方案 篇7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从德班大会看全球气候治理方案 篇8

不同的国家各怀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便是在被称为“人类为拯救地球达成共识的最后一次机会”——德班大会上,也难以避免上演各个谈判集团之间的拉锯战。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各缔约方在会议上的唇舌激辩、互不让步,再次显示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上升为国际政治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存在地域间的区别,无论哪一国排放多少温室气体,其排放造成的危害均由地球上全体人共同承担。所以,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有限排放,就要求全球各国来共同努力严格执行一套完备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

值得欣慰的是,德班气候大会各国代表经过数十小时最后“加时冲刺”,到12月11日清晨,4份决议艰难降生。它们分别涉及《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绿色气候基金和2020年后减排的安排。这标志着,德班气候大会几经转折后交出了一份积极的答卷,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新期待。

发达国家减缓方案层出不穷

早在德班会议召开前,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对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下减缓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方案,新的方案仍层出不穷。这些方案中多数是发达国家学者设计的,由于受到所代表国家立场的局限,这些方案都难以兼顾公平和可持续原则,即使是为发展中国家利益考虑的方案,也难以从根本上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和根本利益。

英国全球公共资源研究所(GCI)提出的“紧缩趋同”方案,设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现实出发,逐步向人均排放目标趋同,从而在未来某个时点上实现全球人均一致。这种方案从公平角度看,默认了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实现趋同过程中的不公平。虽然符合发达国家占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容量完成工业化进程后向低碳经济回归的发展规律,但对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构成严重制约,客观上并不公平。

巴西案文是考虑历史责任方案的代表。因为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有一定的寿命期,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间温室气体排放的累积效应造成的,因此,在考虑现实排放责任的同时,追溯历史责任,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巴西案文原只针对发达国家,后来发达国家学者将这一方案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但是,这种基于历史责任的减排义务分担方法,只考虑国家的排放总量,而不考虑人均排放;只强调污染者要为历史排放付费,而没有考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当前及未来发展需求,从公平角度看存在偏颇。

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学者提出的温室发展权(GDR)框架,认为只有富人才有责任和能力减排,通过设置发展阈值,保障低于发展阈值的穷人的发展需求。该方法采用超过发展阈值的人口的总能力(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DP)和总责任(累积历史排放)两个指标,对实现全球升温不超过2度目标所需要的全球减排量进行减排义务分配。但是,该方法只考虑各国排放的历史责任,不考虑未来排放需求。而且,发展阈值的假设,累积历史排放的计算,以及所需统计数据的来源等问题也存在争议。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学术界提出了哪些方案?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案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建立国家账户”方案和中国社科院提出的碳预算方案。

国研中心“建立国家账户”方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应对全球气候”成立课题组,并提出卓有建树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建立国家排放账户。

“建立国家账户”方案力图克服《京都议定书》的缺陷,同时又保留其优点。在该方案中,通过明确界定各国排放权来为各国建立起“国家排放账户”,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得以明确界定,所有国家均可以纳入全球减排协议。与此同时,这一方案对现有各种国际合作机制和国内减排机制则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兼容性。参与方案讨论的刘培林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提出的这一套方案首先体现了‘公平’,这样算下来以后,我们中国并没有占多少便宜,但是也不能吃亏,像发达国家以前排的多,以后就得少排,发展中国家反之。”

“建立国家账户”方案包括三个步骤:(T0代表过去——工业革命或其他时点,T1代表当前,T2代表未来某一时点刻——2050年)

第一步:根据目前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总的累计留存量以及人均相等的原则,界定T0-T1期间各国的排放权。各国排放权与实际排放之差,即为其排放账户余额。这样,我们可以为每个国家建立起“国家排放账户”,并将超排国家模糊不清的“历史责任”明确转化为其国家排放账户的赤字,欠排国家的排放账户余额则表现为排放盈余。每个国家排放账户上的余额,明确代表各国的“历史责任”或权利。

第二步:科学设定T1-T2期间未来全球排放总额度,并根据人均相等的原则分配各国排放权。每个国家在T1-T2期间新分配的排放额度,加上T0-T1期间的排放账户余额,即为该国到T2时点时的总排放额度。

第三步:建立包容开放、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国内减排实现机制,对各种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国际、国内方案持开放态度,鼓励其相互竞争,但这些方案的效果,均要最终反映到各国排放账户余额的变化上。这样,现有国际合作机制和国内减排机制就可以广泛包容在国研中心课题组方案之中(IETS、JI、CDM、国际减排公共基金等)。

国研中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课题组认为:目前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讨论,大都假定减排与经济发展存在两难冲突,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替代传统高排放发展模式展现出巨大潜力,新技术之所以涌现,是因为市场为这种创新活动提供了赚取利润的机制。如果各国排放权能够得到明确界定和严格保护,并建立起相应的市场交易机制,则减排就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这将为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长远来看,温室气体减排将会使人类社会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地发展。

社科院的碳预算方案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带领大团队提出碳预算方案,他们依据人文发展理论,从人的基本需求的有限性和地球系统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公理出发,强调国际气候制度应保障优先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低碳发展,遏制奢侈浪费,同时满足公平分担减排义务和保护全球气候的双重目标。

潘家华认为,从全球能普遍认同的公平理念出发,提出公平原则应该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公平的本意是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这与人均排放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尽管当代国际社会是以国家政治实体为单元,通过政府间的国际气候谈判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是,伦理学上公平的本意,不是保障国家之间的“国际公平”,而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公平”。这是因为衣、食、住、行、用等个人消费都要消耗能源,社会的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公共消费也需要消耗能源。在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还难以彻底改变的情况下,温室气体排放权显然是保障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关键是保障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当代人的权利,使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有作为全球公共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温室气体排放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的消费需求,事实证明,控制人口的政策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需要选定基准年人口作为排放权分配的基础。我们认为,当代人是历史的传承,掌控未来人口。因此,以当代人口数量作为排放权分配的基础,符合公平要求。当然,排放权作为一种人权,人口迁移,排放权也相应迁移。

第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关键不是现实或未来的某个时点上流量(年排放)的公平,而是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全过程的存量公平,可以从历史评估起始年(例如1900年)到未来评估截止年(例如2050年)总累积排放量来衡量。温室气体排放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而迅速增加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完成表明城市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和区域性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一旦完成,无需继续增加,只需对存量维护和更新。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进程较晚,历史上消耗排放权较少,积累的社会财富较少,因而当代人的发展水平也较低,基本需求尚未满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未来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排放需求较大。历史排放与未来需求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寻求从历史、现实到未来全过程的存量公平,相比只看未来剩余排放空间默认历史排放不公平的分担方法,更具合理性。

最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公平,需要反映各国的具体国情,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资源禀赋等因子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客观的必要的调整。

上一篇:建议及意见的标准下一篇:独立学院与民办学院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