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纪律检查

2024-08-10

财经纪律检查(精选8篇)

财经纪律检查 篇1

贵德县教育及卫生系统 财经纪律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贵德教育及卫生系统的财经管理情况,查找各单位在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各单位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内控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使全县各教育和卫生部门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贵德县教育及卫生系统在财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执行财政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对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单位收支情况;财会基础工作开展情况(包括会计档案、财务资料保管等);所属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有效性和完整性;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款、财务收支预决算的编报情况;银行账户、现金管理情况;是否存在小金库和账外账问题等进行检查,掲示问题,督促整改,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二、检查范围

2013,教育局及下属13个学校,卫生局及下属11个卫生院所有资产、债权债务、财务收支。

三、检查的内容和重点

(一)调查了解学校及卫生院概况和经营管理情况

1、通过召开检查前座谈会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育局及下属单位、卫生局及下属单位的基本情况汇报。

2、检查单位内部管理情况。主要检查包括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及其他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执行实施情况,内控执行是否有效。

(二)检查货币资金

1、检查出纳岗位与会计是否分离,资金收付记录是否日清月结,印章保管是否符合规定;

2、检查现金是否没有盘点,有无盘点记录,账实是否相符,有无白条抵账;

3、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月是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是否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有无长期未达账项;

4、检查资金收付,所有资金收入是否全部及时入账,是否存在帐外循环资金,是否私设小金库,资金支出是否经过审批,审批程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收付情况。

(三)检查债权债务

1、检查应收、应付往来款项期末余额明细情况,是否存在异常挂账;

2、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有无潜亏损失情况,对账齡较长的款项进行分析、说明原因;

3、应付款项有无长期未清理情况及其原因;

4、应缴款项有无拖欠现象及其原因。

(四)检查收入

1、教育局及下属单位、卫生局及下属单位对收入(例如:卫生院药品销售收入、医疗收入)、上级有关部门各类补助、有关单位协作费、捐赠收入、上缴收入、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等,入账是否及时,是否按实际发生额入账,有无隐瞒、截留、漏记和虚增现象,有无上下转移收入的情况,有无计入“往来科目”隐瞒收入情况。

2、按规定应上缴的收入是否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是否存在截留、坐支、挪用情况;是否存在收款、收费收入不入账,重点检查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

(五)检查购进、存货、成本、待处理财产损溢

1、实地抽查存货,并与会计、库存保管账核对,有无账账、账实不符,有无白条抵库现象,并查明原因;

2、低值易耗品的购置、摊销、报废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

3、属于政府统一采购的,是否按规定办理,是否存在私自采购属政府统一采购的物资;

4、材料物资(特别是药品、医疗器械)购入、领用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购入的材料是否按类别、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5、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及时按规定作账务处理;

6、成本的结转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无隐瞒或虚转成本的现象。

(六)检查各项支出、应付职工薪酬

1、各项支出的列支是否真实、合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是否

及时入账,有无提前、推后及虚列或少列支出情况,是否正确划分各种支出性质恰当记录。

2、检查应付职工薪酬,各项工资、补贴及津贴以及附加是否按规定列支,是否存在乱发钱、物。

(七)检查固定资产

1、实地核查固定资产,并与账(卡)核对检查账账、账实是否相符,是否真实合规,计提折旧是否正确,有无未入账的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是否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报废是否按程序办理;

3、政府采购项目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重点检查违反政府采购规定和未经审批利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车辆和办公设备等有关资产,购置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是否准确,固定资产作价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盘盈、买卖、转让和清理的净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国有资产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降低变价收入。

4、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审批、实施招标、合同签订、监理以及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及决算手续。

5、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闲置浪费使用率不高情况,是否有超期使用的设备.

财经纪律检查 篇2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监督制度多采用直接性和突击性检查, 这种检查方式只能起到一时的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对财政中所产生的资金外流、“小金库”现象并不能有根本性的消除影响。这种在制度上缺乏针对性、科学性、超前性, 严重影响了检查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完善财经监督制约机制是对财政中各种资金流失等现象的重要措施。

财政监督是国家为了保障财政分配活动能够正常有序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凭借政治权力, 在财政分配过程中对直接影响分配关系的相关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监控、检查、稽核、督促和反映的总称, 是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财政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问题, 有分配就必然有监督, 如果组织具有严密性, 管理方式比较科学且相当权威的财政监督机制, 市场经济中财政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就会失灵, 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经济运行的紊乱。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财政监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财政监督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我国进入了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阶段, 为财政监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及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滞后性, 使我国在财政监督的研究与制度建设方面相对落后。

科学的财经监督机制应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 改革预算编制和财经支出制度, 使政府公共预算和公共支出能够反映出“体现政府职能, 公平配置资源;科学编制预算, 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增强公共支出透明度”的特点。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 对各单位设置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 进行全面、彻底、长期的财政监督工作。

完善财经监督制约机制, 促进各级执法部门和业务部门严格遵守财经法规, 从制度上对财经纪律监督起到一定的约束力, 要严格审查每笔财务支出是否完整, 凭证内容是否真实, 有无假公济私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制度是国家各项政策执行和保障的基础, 也是对不法行为制度上的遏制, 起到财政监督中最根本的作用。

二、增强财经监督和财经纪律认识

许多管理者对财经监督和财经纪律观念认识不够深刻, 单纯的以企业经济效益为重点, 忽略财经监督工作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 从而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各种资金项目不明等。因此加强各级管理者和领导对财经监督以及财经纪律的认识显得首当其冲, 贯彻财经监督的法律、法规, 制度是加强认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小金库”现象日益严重, 除了个人利益的索取, 最根本、最关健的原因其实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不强, 对财务工作实行个人主义, 只考虑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和眼前利益, 不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有的通过非法截留、隐瞒和转移收入, 偷漏应上缴资金。有的滥发奖金、补贴和福利, 片面照顾干部职工利益;有的只图用钱方便自由, 不考虑是否违反规定;有的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利欲薰心、腐化堕落, 为满足其私欲, 损公肥私设立“小金库”, 或请客送礼, 或公款旅游, 或大吃大喝, 把“小金库”视为个人私囊, 随意支用。

财经纪律是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法规和相关政策, 是规范各相关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也是经济工作包括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加强财经监督和财经纪律是一次思想上的深刻认识, 也是对个人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思想指导行动, 意志力约束行为。增强财经监督和财经纪律的认识杜绝了单位和个人非科学和不道德的财经错误思想, 对财经监督工作和严格财经纪律工作有着很大的思想意义。

单位管理者和领导需要自觉遵守财经法规, 学习法律知识和财经制度, 营造群众监督和民主理财的良好氛围, 增强每个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企业氛围和文化在许多方面可以塑造一种良好的财经纪律, 个人和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以及相互监督也会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三、对财经决策部门实行权力分解

集权是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集权过于将企业的决策权集合为一个整体或部门, 有个人主义垄断和决策自主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导致许多企业在进行决策的时候缺乏多方分析和依据, 盲目根据自己的想法而进行决定, 使决策失去了本身的作用, 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直接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财经决策部门实行权力分解是指分工不同的领导负责大项支出的政论, 从立项、执行和监督三个决策权出发, 实行三权辅助、三权制约的政策。这种做法结合了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我国现行财经管理制度的做法, 进一步改革财经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

传统的财经管理模式是指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或单位的各项财经支出活动, 缺乏一个监督的机构, 使得财务部门独立行事, 依附于领导的决策或自行判断。实行权力分解将原本的财务部门分为立项部、执行部和监督部, 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立项部根据企业的概况和需求提出财务支出的书面申请, 由部门领导签字和审核后交给执行部;执行部针对该部门的财经需求和企业财政支出制度进行审核, 如果符合标准可以执行,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打回原申请部门进行修改;执行部门的执行过程中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 包括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的全程监督。

进行财经决策部门权力分解后, 企业领导和个人对财经决策的主观影响性减少, 财务部门能够秉公办事, 无需考虑其他主观因素, 因此使得财经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化和制度化。同时这种做法能够加强经济管理, 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优化了财经机构设置, 严肃财经纪律。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市场竞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正确性。

四、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在财政监督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部分, 内部审计是为了指导企业的财经工作中更具有判断性和正确性, 是为了企业良好健康发展的一个措施。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也在逐渐增大, 构建战略性的内部审计不仅能使组织机构增值, 同时也是财经管理者正在研究的关键问题。

内部审计在学术上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这一定义是也是在内部审计进入增值时代的标志和重要意义。

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 在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 又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的价值是当前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内部审计从根本上谈不仅仅是企业监督的作用, 也是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优化的前提, 从企业内部挖掘企业发展的价值和减少企业发展中的阻碍因素。内部审计监督意义上是从企业内部去发现问题从而处理问题, 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 内部审计就是善于发现缺点, 改正缺点, 更好地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地去发展和经营。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认识, 对丰富和拓展内部审计研究、强化内部审计实务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在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对企业自身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

五、建立财税监督绩效考核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的财税监督以对财税专职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组织收入为主, 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 致使监督机构对参检单位的考核也以收缴额为主, 检查业务费的拨付也主要参照收缴额这一指标。这种考核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从表面上对检查单位进行了突击式的监督, 单纯的问题纰漏和罚款做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财经方面的不法行为仍然会继续维持。

财税监督所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遏制违纪行为、规范财政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而这种收缴额为财税监督绩效考核的指标并不能体现财税监督的性质, 甚至存在着财税监督机制以次赚取个人收入的手段。财税监督执行中缺乏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指标和管理体系, 只是简单的数据分类汇总和总结分析, 而针对数据分析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很少触及, 缺乏对违纪问题的科学、准确、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

建立财税监督绩效考核指标是为了更科学地制定财税监督方针, 从根本上解决违纪行为、资产流失和资金使用率低的现象, 而正确的财税监督绩效考核指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第一, 企业规模前提下缴税额的多少, 缴税额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企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状况;第二, 企业资金使用率, 企业资金从财政方面可以看出企业资金使用率的高低, 从而判断企业资金是否使用充分和效率性。

从财政监督的角度来说, 建立财政监督绩效考核指标将财政监督工作更加细致化和条理化, 也避免了财政监督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 更利于找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更能发挥财政监督的积极作用。

六、结束语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关于加强财经监督和财经纪律的对策, 分别是完善财经监督制约机制、增强财经监督和财经纪律认识、对财经决策部门实行权力分解、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财税监督绩效考核指标。至于企业能否从上述的对策中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方针, 这个无法定论, 相信未来企业在财经监督和财经纪律方面的加强会让企业的发展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财政监督管理理论分析与制度优化[M].大连理工出版社, 2003.

[2]陈小玲: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8.

[3]孟建军: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财会通讯, 2004 (1) .

“财经纪律”是有力武器 篇3

皆因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的那句:“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

吕新华在讲上述这段话时还援引媒体的报道称,2013年中纪委监察部对涉嫌违法违纪的中管干部结案和处理的已经有31人,部分是部级干部。可谓是“苍蝇”要打,“老虎”也要打。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严肃纪律,特别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一再被最高领导层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本刊记者针对“财经纪律”这一话题专访了江苏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捍东。

财经纪律突显重要性

《新理财》: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时,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而早前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提出要严肃财经纪律作为今年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一再强调财经纪律凸显出什么?您是怎样理解和看待财经纪律的?

刘捍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充分肯定了财政工作的重要性,也给财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门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依靠财经纪律这一有力武器来指导财政工作、规范财政业务、维护财经秩序。最高层的一再言辞强调财经纪律无不在凸显着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遵守财经纪律的重要性。

财经纪律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个人在财政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有财政纪律、金融纪律、经济纪律等方面,包括法律、规章、制度等多个层次,涉及财政管理、经济核算、基本建设、工资福利诸多内容。从财政部门来看,财经纪律既包括财政收入秩序、支出制度等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又囊括财务会计管理等微观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具体要求。

《新理财》:当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会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刘捍东: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和个人为实现局部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做出违纪行为;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只要不进个人口袋,财政资金可随意安排,这些问题有的直接影响各项宏观经济调控决策重要指标的真实性、有效性,有的消耗和浪费了财政、经济资源,有的甚至让个人身陷囹圄,都给党和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危害和损失。

《新理财》:严肃财经纪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在您看来,执行财经纪律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性保障?

刘捍东:第一要继续完善有效管用的财经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系统性。财经纪律要有所指,明确可为不可为,增强纪律的约束力;要具备可操作性,明确违反的危害及将受到的处罚,让工作更加规范、个人更加自律。对经实践证明有效管用的财经纪律要继续坚持和延续。同时要结合改革的进程,将财政纪律与改革措施系统、协同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财经纪律真空期,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

二是继续规范财政机关内部运转机制。财政机关的运转无时无刻不与财经纪律相联系,上至党纪国法,下至工作规则。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财经纪律,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风险防控,压缩自由裁量权,提高工作透明度。要将财经纪律与信息化建设结合,将财经纪律的约束环节通过信息系统体现。将集体决策精神嵌入内控流程,加快嵌入流程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建设,加强财政权力制约。

《新理财》:遵守财经纪律是财政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您看来,财政干部在严格遵守和执行财经纪律方面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

刘捍东:首先,财政干部要坚持带头守纪严格执纪。财政干部首先要带头自觉遵守财经纪律,财政领导干部既要率先垂范做好财经纪律的严格执行者,也要抓好教育做好财经纪律的有力传播者,带动一批,影响一片。只有财政干部自觉遵守的财经纪律才能成为约束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标尺。要进一步严肃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的财经纪律,以财政干部自身清正确保财经纪律令行禁止。

同时,财政部门还要勇于担当执行财经纪律重任。今年,要按照中央部署积极推动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把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加强预算审核,严格预算调整,防止超预算支出。严格会计制度,坚决制止搞小金库、账外账,铲除腐败的温床。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建立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制度。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约法三章”的要求,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的行为,严禁公款大吃大喝,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中央要求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楼堂馆所。

第二财政干部要敢于维护财经秩序。为国为民理财是财政干部的根本职责,要通过反“四风”教育和学习中央纪委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财经纪律自觉。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人要敢于维护财经秩序,坚决抵制地方虚增财政收入,坚决抵制套取、挪用上级财政资金等行为。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管控政府性债务,坚决防止债务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

严格恪守

《新理财》:您刚才谈到违反财经纪律、破坏财经秩序的行为影响重大,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那么对于江苏省财政厅来说,未来将会做出哪些工作安排以整饬纲纪、及时纠正错误,避免破坏性影响?

刘捍东:一是夯实财会业务管理基础。财会业务和人员是财经纪律的约束对象,财政部门要从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出发加强对预算单位财会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预算单位按照财经法规要求配备具有资质的财务工作队伍,推进预算单位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

二是加强财经纪律执行监督。依托财政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依法理财。不断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紧盯违反财经纪律风险较大的环节和领域,实行事前、事中动态监管和常态抽查,强化事后审计和重视信访举报线索。完善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比、查验系统,防止弄虚作假。进一步推动预决算公开,政府支出决算细化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细化到具体项目。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公开本部门预决算,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三是坚决惩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坚持对腐败零容忍,旗帜鲜明地支持财政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及查办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协调发挥财政纪检监察、财政监督力量,保持对财政系统内、外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高压态势。注重加强警示教育,使财政干部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各级财政部门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或对财政部门声誉和履行职责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纪检监察机构报告,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财政纪检监察、监督机构要敢于动真格,坚决做到有纪必执,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确保各项财经纪律执行有力。

《新理财》:要想贯彻执行您刚才谈到的一系列工作,首先需要提升对其的思想认识。那么,请问您江苏省财政部门该如何解放思想,致力于加强财经纪律能力建设这一软实力的打造?

刘捍东:一是将执行财经纪律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各级财政部门党组织要将抓财经纪律作为中心工作之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环节,与财政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落实。各级财政部门和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是执行财经纪律的第一责任人,始终坚持“一岗双责”,既要管好自己,又要抓好部门和处室内部,更要积极推动本地区执行好财经纪律。

二是财政干部要牢固树立财经纪律意识,加强对各项财政纪律的学习,熟知纪律内容,领会纪律精神。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优良的党风、清廉的政风推动财经纪律的落实,保障财政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财经纪律自查报告 篇4

一、我乡财政所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以20xx年7月6日经乡党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在资金管理方面我乡认真抓好财政资金安全警示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建全资金管理台帐严格各项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做到了专款专用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在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乡分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乡的资金管理进行了自查整改。

1、对强农惠农资金,扶贫资金,以低保、五保、粮食直补、草原补助奖励等各项惠农资金进行了专项自查自纠。

2、对是否存在小项目、大预算、虚假立项或重复立项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

3、对是否严格执行预算编制,是否严格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规定执行绩效工资发放,是否存在挪用预算资金购买商业预付卡和利用购卡进行公款消费进行了自查。

4、对滥发钱物,设小金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情况进行了自查。

三、通过自查,我乡严格执行预算编制,严格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工资发放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在自查中未发现我乡贪污侵占、收受贿赂、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公款消费、损失浪费、滞留闲置、随意调项等现象。我乡未存在无正当理由随意变更专项资金使用用途,不存在对专项资金单独核算和管理,不存在擅自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无滥发钱物和私设小金库的情况,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执行财经纪律工作报告 篇5

1、镇财政向非预算单位拨付经费2276000元。整改措施:以后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确定、批复,原则上不准随意调整。严格按照预算规定支出用途使用资金,非预算单位一律不再拨款。

2、镇财政虚增财政收入7440000元。整改措施:要严格控制财政收入虚列、空转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现状,确保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加大财源建设力度,靠增收来改善收支矛盾,以此从根本上解决虚增收入的发生。

3、一般预算支出列支费用1143300元。整改措施:今后要加强预算支出管理,预算只负责向相关单位拨款,费用支出由相关单位列支,对已经列支的费用,能调账的调账。

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 篇6

——严肃财经纪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深刻反思,充分认识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财政和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财经工作各个方面、符合我县实际工作的制度措施,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加大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力度,创新监管机制,切实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有效维护了正常的财经秩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违规采购、私设“小金库”、扩大开支范围、公款吃喝等行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三令五申,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的,但在个别乡镇、部门、单位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屡查屡犯,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财经知识和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学习不透、掌握不深,单位财务收支不符合财经法规要求;一些单位负责同志顶风违纪、明知故犯,违规采购、扩大开支范围、公款吃请、公款请客送礼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对单位财务管理不闻不问,财务“第一责任人”责任履行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个别乡镇、部门挤占挪用、截留滞留资金现象比较严重,搭车收费、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虚列支出套取资金以及民生、惠农资金落实不到位等违纪违规问题屡禁不止。二是部分财会人员履行职责不够到位。一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玩忽职守或知法犯法,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没有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三是监管措施落实不力。当前,个别单位在落实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等监管措施方面不够严格,存在打折扣、讲情面、走过场的现象,监督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弱化了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从而滋生了一些腐败行为,助长了财经违纪违规风气。四是处罚打击力度不严。近年来,除中央、省、市专项检查、专项审计外,县上每年都安排审计、财政税收专项检查,也实实在在地查出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但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由于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处罚打击力度不够,手段和措施不力,致使部分领导干部思想麻痹,落实责任流于形式,导致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等等。

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重视财务管理的领导就是对自己的最大不负责。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必须从思想深处深刻认识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深刻反思财务管理的不足与漏洞,反思存在问题的性质与症结,反思履行职责的缺点与失误,切实增强做好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财经法纪,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我威宁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政府债务十分沉重,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当前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具体表现在:一是“吃饭”财政的困境尚未破解,产业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后劲较强的财源体系。县级可支配财力较低,支出主要靠上级补贴和转移支付过日子,自身保障水平十分有限。二是还欠账的任务比较繁重。大家都很清楚,我县财政赤字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从2010年以来,县财政收入虽然增加,但社会经济文化及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加快,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贷款项目较多,工作经费增加,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当前,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给我们实现“保增长”的目标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坚决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珍惜每一分资金,用好每一分资金,把全部心思和主要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对于今年及今后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在这里提出如下几点要求,请同志们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虽然前8个月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分税种的完成情况极不平衡。财政支出进度虽然达到均衡进度,但在保障重点建设方面还是力不从心。在剩余的四个月时间里,财税部门一定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税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力争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都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尽最大努力地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强化支出管理,严格落实厉行勤俭节约的有关规定,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民生、保重点”。要严格执行财政支出预算,除一些特殊情况外,未列入预算的项目一律不安排。我们的财政本身比较吃紧,今年支出形势又十分严峻,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都要给予理解,凡事不要一味地向财政伸手,自己要多想办法、多谋出路。

二要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项财政支出都关系到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考虑、精心安排。对涉及民生的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把质量关,用有限的资金切切实实为人民办几件看得见、经得起考验的实事、好事。在项目资金监管上要把好“五关”。即:严格专家论证,把好项目资金申报关;落实廉政责任,把好项目资金使用关;加强审计监督,把好项目资金验收关;强化责任追究,把好纪律检查关;实行资金公示制,把好群众监督关。通过对项目资金分配、项目实施过程、项目询查和核查、项目验收等环节的监督,从而靠实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防止专项资金使用中弄虚作假、侵吞、贪污、截留、挪用等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行了“乡财县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从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门预算管理方面,根据省上的统一部署,从明年起,部门预算将在全县全面推行,将单位收支项目进一步细化,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杜绝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按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集中支付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要提高到80%以上,而目前我县的比例还达不到50%,与改革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明年起,国库集中支付要着重在扩面上做工作,除了将项目支出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外,逐步将所有资金全部纳入集中支付。“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从实施两年多情况来看,乡镇对这一管理体制由于思想认识不深刻,相关制度不落实、不执行,部分乡镇不及时报账,或大额提现,致使财务不能及时反映经济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此,乡镇主要领导要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虽然这项制度已实行了好多年,但这次检查中仍然有一些单位无视财经纪律,发生违纪资金39万元之多,这些问题检查组也做了相应的反馈。下一步财政部门要从强化票据源头控管入手,进一步抓好收支两条线制度的落实。总之,今后财政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原有格局、原有利益、原有做法肯定有触动和调整,各乡镇、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无条件地支持配合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四要认真解决与民争利的问题。当前中央、省、市、县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然而,从一起起上访事件中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党性修养,宗旨意识淡化,与民争利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中,已经推行了“一册明、一折通”发放管理办法,但仍然有个别乡镇挪用、滞留补贴资金;在低保、救济救灾政策落实过程中,执行政策不够严格,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民生为重的思想,切实管好用好民生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五要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2007年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财政局已编印了《财政法规制度汇编》,希望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些财经法规制度,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认识和能力上下功夫,严格遵守财经法纪,彻底杜绝“花钱不管来路、签字不管风险、财务不管责任”的做法。今后,凡是单位办公用品采购以及工程类、服务类项目必须进入政府采购程序,否则,采购管理部门坚决不予以审批。同时,要逐步推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制度。非税收入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必须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或处置,必须按规定予以核批。另外,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管理,所有财务独立核算单位必须分设会计、出纳岗位,必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靠实责任,强化监督,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维护财经秩序,一方面要求我们提高对财经法规及有关政策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监督检查这一有效手段,对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打击,才能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学习,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不论是领导还是财政财务工作者,都要从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对财经法规知识的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照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办事,切实做到说实话、报实数、算实账、办实事、求实效。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会计责任的第一责任人,要掌握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办法和规程,努力提高依法当家理财的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履行好法定的财务会计职责。另外,各主管部门对二级单位财务工作也要负起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强对所属基层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稳定会计队伍,从政治上关心财会人员的成长,工作上大力支持会计人员依法理财、严格管理,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工作环境。要切实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认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增强财经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会计业务水平。

二要加强管理,确保资金规范运行。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民生资金的量越来越大,面越来越广。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资金发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民生资金的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发放惠民资金,坚决杜绝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发生。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督办法,加大对民生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切实保障民生资金运行规范,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要加强配合,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从目前情况看,交叉检查、重复检查、滞留检查,形成监督死角的现象仍然存在。今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司法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互通监督检查信息,及时交换意见,实行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审计和重复检查,以形成监管合力。同时,也要设置举报电话和向社会公布举报信箱,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要依法办事,严厉惩处违纪违规行为。执法不严,查处不深,对违法违纪单位的责任人处理不严,是造成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各执法部门一定要严格执法,重视查处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加大对违纪责任人处理力度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以补代罚,或者以罚代刑。要把查单位违纪与查个人违纪紧密结合起来,把对单位的处罚与对个人的处罚紧密结合起来。对查出来的各种违纪违规的问题,必须进行严肃处理。特别是对于情节恶劣、性质严重、屡查屡犯的违法违纪行为,要按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需要移交司法机关的,要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要通过加大依法处罚力度,真正触及违法违纪者的切身利益,充分发挥处罚措施的震慑作用和教育作用,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

五要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时刻以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依法用权、廉洁从政,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约机制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大额支出集体研究决定,不断加强和改进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同志们,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更要坚定做好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乘势而上促发展,严格规范抓管理,坚持不懈地做好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古浪做出积极努力!

四、明确管理责任、落实财经纪律

落实财经纪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当前必须大力强化财经纪律教育,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财政监管,重视堵漏建制,切实把从源头上推进防治违反财经纪律工作抓紧抓好。当前,是我市全面落实医改任务的关键时期。各单位要在改革过程中,严格遵守财经法规、政策,强化部门预算,完善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总的看来,我市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财务规定也得到了较好的遵守。但是,我市一些单位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单位违反财务管理规定,擅自扩大开支范围,超标准发放各种补贴、奖金、加班费;有的违反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规定;一些单位有的擅自处置国有资产;个别单位还在私设“小金库”;有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较差。少数单位尚未建立内控制度,有的单位虽有制度但多数未遵照执行,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就连最起码的制单和审核应该分设都没有做到。有的会计基础较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每年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中,相关部门都会对此提出整改建议。

这些问题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死角,少数干部法纪观念淡薄;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一些管理措施不够严密;在审核监督方面还不到位,让人钻了空子。加强财务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医疗卫生行业永恒的课题,要长抓不懈。

一是领导责任要到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都要加强领导,引导群众正确走向,明确细化责任,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重要责任人,相关人员为直接责任人。二是医疗卫生机构重大财务事项,要贯彻“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策的精神,任何单位重大经济事项、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的资金使用,必须通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是要加强财务机构、财务队伍的建设。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财务人员在财务方面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二、健全管理制度,推进财务建设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控制、收入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程项目控制,债权与债务控制、票据管理、退费管理等制度。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落实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经济活动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实行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禁止将个人收入与药品及医疗服务收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和开单提成。根据不同科室的业务内容、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劳动强度,服务质量等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分配系数,逐步完善按岗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和重技术、重实绩、重贡献的奖金分配制度。

(三)逐步建立总会计师制度。2010年下达的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我市也已有单位进行了摸索,希望各单位能按照有关政策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规范。

三、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加强财务部门职能建设

(一)狠抓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此次检查的内容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襄樊市卫生局直属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襄卫办[2006]102号)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整改,逐步达到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财经纪律检查 篇7

在两岸热络的经贸往来和高校交流的今天,结合2010年8月台湾立法院刚刚通过的“陆生赴台三法修正案”(“大学法”、“专科学校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ECFA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及生效,两岸财经类高校如何在这股潮流中把握机会,成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深思。

近年来,两岸的交流主轴逐渐从以经贸为主,发展成为以经贸为中心,涵盖文教、军事等多领域。其中以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最为瞩目,两岸间高校纷纷建立双向或者多向交流机制,截至2010年8月底,大陆302所高校与台湾147所一般大学中的115所高等院校签有“姐妹校约”,开展校际交流与教育合作,约有2万名台湾学生来大陆高校就读。[1]同时,大陆也积极组织优秀学生赴台交流、研修,从先期的数十人发展到现今的数千人,增幅显著。

以江苏省为例,省内39所本科院校,78所专科院校中,有近五成的高校与台湾地区的高校或结成姊妹学校,或开展多向交流。从2000年开始,江苏省高校已经接受了超过400批台湾学生团组,约6000余人次学生的访问,同时省内也有近40批学生团组400余人次的学生赴台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仅在2008年南京11所高校就接受了666名台湾学生。[2]

二、财经类高校对台教育交流必要性分析

台湾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发展,形成的独特人文环境和学科优势值得借鉴。岛内高校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跃升“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关键时刻,凭借本土特色教育与国际化办学,成功与国际教育接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财经类学科获得了长足发展,优势显著。例如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在课程上不仅涵盖传统的财务管理、投资证券、金融等领域,同时强化了不动产、财务工程及财经法等各领域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完整的财务金融知识,以应对金融国际化的各种挑战,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国际观。[4]

大陆财经类高校的综合提升需要以两岸财经教育交流为助力。大陆财经类高校都经历了“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两个阶段,在步入“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初期,结合ECFA时代来临后的产业、人才等多方面需求,财经类高校应该集思广益把握此次发展契机。原因在于致力打造国内一流财经类大学必然要在海峡两岸四地发挥重要影响力,在两岸教育交流进入新高潮的阶段,适时结合自身专业学科优势参与到两岸具体事务中,必然能够取得两岸高校交流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有助于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形象,成功将教学、科研、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入世后,国内财经类高校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竞争环境,必然促使相关领域的对台交流。目前,在大陆44所“985”高校中仅有中央财经大学一所财经专业类大学,属于国内“211”工程建设的财经类高校也只有5所, 大量的财经类高校属于地方性学校。地方财经类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 如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各学校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是大陆财经类高校所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3]。面临国内高校以及来自国外众多高校的专业学科竞争,大陆财经类高校必须通过自身学科优势,吸收台湾在财经类高校及相关学科建设中的有利成果,加强专业交流,避免被边缘化!

三、财经类高校对台教育交流可行性探析

(一)教育交流可能性:两岸交流政策逐渐放宽

随着两岸交流政策逐步开放,教育互动环境大幅改善。大陆教育部不仅在2006年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学校学历,同时在双方交流方面鼓励、支持两岸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鼓励两岸学生赴对岸学习,并为此创造良好条件。从政策层面看,大陆全面释出沟通交流善意,地方各省市积极利用自身特色深化交流。如在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就推出了一揽子计划,包括鼓励校际交流、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及课程规划的深入合作等[5],计划组织多批学生赴台进行相关研修。

曾被台湾民主进步党多番阻挠、延宕多年的“陆生赴台三法”终于在台湾立法院顺利闯关后,必将深化两岸教育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对此,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也规划出,从2010年起,将初步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高校求学,初期将承认以“九八五工程”为主的四十一所大陆顶尖大学的学历;开放陆生来台部分,公立大学只能招收硕、博士生,私校则技专、大学、研究所都可招收陆生[6],尽管初期将中央财经大学排除在认可之列,同时并未开放财经类高校,但在此过程中的交流经验亦值得相关高校借鉴,同时也可开拓思维,在现有框架中寻求出一条适合财经类高校的交流模式。

(二)教育交流必要性:两岸经贸互动提供机遇

在处理两岸经贸议题的过程中,大陆财经类高校握有专业优势。两岸经济层面的交流已从简单的进出口贸易,逐步转变成涉及金融、外贸、外汇等多方面的交流框架。在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已经成功商签、正式生效的大背景下,后续的协商蓄势待发。在具体处理框架协议相关内容,如“商品贸易(排除关税和非关税障碍)、服务贸易、投资保障、经济合作以及经贸争端的解决机制”[7]等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制约以及相关产业风险评估与应对,在这样一系列环节中财经类高校必然能够结合自身经济、金融、会计、税务等特色专业参与到两岸商谈的活动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财经类高校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是ECFA协议本身的要求。有鉴于此,如果能够将两岸财经类高校的专业优势成功运用到对等协商与产业重构等领域,将大大加快协议谈判进程,有助于早日打造出两岸共同经济市场,促进两岸科技、人才、教育等多方面的进步。

(三)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论证对台教育交流

1、学校内部需求支持对台教育交流

分析数据图表,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在学生层面,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出“比较愿意成为交换生赴台交流”的意愿(见图1);在教师层面,通过对收到的250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执中,有63.5%的老师对赴台进修、交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希望赴台感受不同的人文气息,而在谈到“当前学校有无必要加强与台湾高校的合作交流”时,高达96%的老师均表示赞成(见图2)。因而南京财经大学师生在对台教育交流上呈现出较高期待;对于可能开展的教育交流多数持正面肯定想法,对台教育交流在财经类高校内存在较大市场潜力。

2、现有合作经验奠定对台教育交流基础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结合南京财经大学对台交流合作的多年经验,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分析矩阵。如下图所示:

由此,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对持矩阵 (Confrontation Matrix) :

四、财经类高校对台教育交流实践模式探索

通过上文SWOT分析矩阵,结合目前国内高校对台交流的成功模式以及高校客观存在的交流基础及经验,笔者提出以“教师为纽带,研讨为平台,学生为主轴”大陆财经类高校对台交流新模式。

1、以加强教师交流为带动, 不断打开对台交流新局面。大陆财经类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优秀教师赴台参访、研修。例如南京财经大学的徐从才教授等知名学者曾多次带团赴台交流,先后参访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等岛内名校,取得较大反响[8]。大陆财经类高校中不乏国内外知名教授,财经方面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对台交流中足以发挥强有力的纽带作用。以两岸教师的互访为突破口, 从而打开对台交流的新局面。

2、学校整体交流层面上,应构建多个交往平台,多管道全方位进行双向交流。随着两岸ECFA协议的正式生效,对于两岸经贸交流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更加迫切,因而财经类高校要在强化已有的,例如“两岸高等财经论坛”的基础上,可加大对ECFA协议后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与探讨,从而在两岸当下最热的经济议题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提出更具实际意义与可操作性的建议。

3、学生交流层面上,财经类院校可以充分借鉴各自在国际合作办学领域的相关模式以及当前内地非985、非211高校的对台交流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国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上的成功探索,开展相关交流:如在两岸财经类院校中可尝试通过“分段对接”的方法,通过建立双向平台采取“3+1”或者“2+1”模式,选派本科或者研究生赴台湾高校进行相关研修。双方院校可协商,由大陆高校最后颁发学生毕业学历学位证书,而台湾高校则出具相关课程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以期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实现当下的财经教育交流[9]至于非“985”、“非211”财经类高校在教育交流中所遭遇的瓶颈,也可以大胆创新,突破原有禁锢,早在2009年秋季入学之初,大陆福建农林大学21名学生赴台中兴大学报到,展开了一学期的台湾大学生活[10]。此举开创内地非985、非211本科学院赴台长期交流的先例,值得借鉴。

当下两岸高校的交流必然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而上升到新层面,在ECFA时代,如何把握契机、顺势而为,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需求则变成摆在大陆财经类高校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题。如何在经济、文教热潮中引领交流之风,也将对大陆财经类高校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目前应当积极主张“勇敢握契机,飞速创发展”的对台教育交流理念,从而扩大大陆财经类高校在两岸四地高校中的知名度,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凌.游学台湾风, 厦门正刮起[J].厦门商报, 2010年9月6日.第A11版.

[2]马原.文化教育交流为苏台合作架设新桥梁[J/0L].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09-11/13/content_8964469.html, 2009-11-13.

[3]吴迪冲.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财经类院校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18卷17期.

[4]杨朝成.台大财务金融学系暨研究所简介[J].台大校友双月刊, 2001年11月第18期.

[5]赖颢宁.大陆与台湾学生同等收费政策三大具体措施出台[J/0L]温州新闻网http://www.fnch.com/INFO/news/show.asp?url=NewsNews/c/2005-08-25/03597585268.html, 2005-8-15

[6]薛荷玉.台湾拟明年开放陆生赴台初期承认41所大学学历[J/0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kong/news/2009/11-18/1970252.shtml, 2009-11-18

[7]张弛.ECFA首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北京启幕[J/0L].中国台湾网http://taiwan.huanqiu.com/news/2010-01/700269_3.html, 2010-01-26

[8]黄刚.东吴大学与中国大陆地区学术机构学术交流活动概况[J/0L].东吴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办公室网站.http://www.scu.edu.tw/acad/Iaxo/acad_xch.htm, 2003-10-7.

[9]张羽.201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将招生4420人[J/0L].福建新闻网.http://www.8minzk.com/mitu_hxpt/live.asp?xw_id=XW2010051111080000.html, 2010-4-27

财经纪律检查 篇8

PISA财经素养主要指的是个人理财素养,涉及个体理解、管理和计划自己及其家庭的财经事务的方式方法,不涉及诸如供需原理、市场结构等宏观经济知识。PISA2015将继续组织财经素养测试,并沿用PISA2012的评估框架。

一、财经素养及其评估方法简介

(一)财经素养的定义

根据OECD的界定,PISA财经素养的可操作性定义是“一种关于财经概念和金融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自信心,以便在各种金融情境中做出明智决策、提升个人和社会的财经保障,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该定义包括两层涵义:一是财经素养的结构和行为特征;二是发展财经素养的目的。1

(二)财经素养的测评框架

财经素养的测评希望回答类似如下的问题:年轻一代怎样才能做好准备以应对日益全球化、日益复杂化的新兴的金融体系?根据财经素养的高低,谁才是年轻一代中的领导者?

为了获得有效、可靠且可解释的数据以回应上述问题,OECD以内容(包括知识与理解力)、过程(包括认知策略与方法)、情境(即知识、技能和理解力的应用范围)三个维度构建了财经素养测评的三维理论模型,并根据参与测评的国家与地区的15岁学生共同面临的财经问题,规划了测评试题在各个维度的分布比例,如表1。

(三)财经素养测评方式与样题剖析

与阅读、数学、科学的测评类似,PISA财经素养测评也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一般每个单元围绕共同的财经素材命制1~3道试题,参加财经素养测评的学生约做40道试题,答题时间为1小时,另外还需要回答约10分钟左右的调查问卷。

财经素养测评试题中包含的财经素材呈现形式很丰富,如:广告、图片、文字描述与说明、表单、统计图、表格等,涵盖了15岁孩子经常接触且能够理解的多种财经信息。

样题:工资单(《PISA2012结果发布第6卷:学生和金钱——21世纪的财经素养技能》中公开的财经素养测评样题)2:

每月,詹妮的老板通过划账到银行账户来支付工资。下面是詹妮7月的工资单。

雇员工资单:西铁城·詹妮

问题1. 7月31日,詹妮老板给詹妮的银行账号划拨了多少钱?

A. 500元 B. 2 500元

C. 2 800元 D. 19 600元

样题分析:本题的内容维度属于“货币与交易”;过程维度属于“识别财经信息”;要求学生识别工资单中相关信息,情境维度属于“教育与工作”。虽然工资单是一种很常见的财经文件,但15岁学生不一定很熟悉。学生需要理解“工资总额”与“实发工资”之间的差异,本题的答案是B,难度水平是4(551分)。

二、部分国家(地区)和组织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做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供求的大规模增加,特别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寿命越来越长,普通家庭越来越承担更多的财经决策的责任与风险。公民不仅需要对收入进行预算和管理、储蓄与投资,还需要规划退休储蓄。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财经素养成为公民管理个人财务、处理财经问题、维系个人生存的核心能力,财经素养教育问题也提上众多国家的议事日程,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先行先试。

(一)OECD的做法

OECD是第一个针对基础教育领域的财经素养教育开展国际性研究与调查分析的国际组织。早在2002年,OECD的金融市场委员会和保险与个人养老金委员会就联合建议,通过财经素养教育促进消费者财经素养的提升。OECD在首篇关于财经素养教育的国际研究报告《提高财经素养:议题与政治的分析》中指出:教学,特别是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正规学校课程,是让一代人在最大范围内接受财经素养教育的最有效、最公平的方法。2008年,OECD创立了财经素养教育国际联合会。至今已有来自100个国家的220多个公共机构加入了该组织,该组织每年组织2次会议,交流各国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状况与经验。OECD还联合其它国际组织,推进国家和地区财经素养教育顶层设计政策的出台。3

PISA开展财经素养测评是OECD的重要举措,通过对15岁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进行测评,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本国公民为未来社会和职业所准备的财经知识和能力状况,有利于推动参与测评的国家和地区尽快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正规课程。

(二)OECD部分成员国的经验

美国联邦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财经素养。1983年颁布的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数学和阅读课程的部分内容;2002年颁布的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第一次强调将财经素养教育整合到基础教育中;2003年美国国会通过《财经素养和教育促进法案》,并成立财经素养教育委员会;2011年财经素养教育委员会发布《促进美国经济的成功:财经素养国家战略》,确立财经素养教育政策目标为:使公民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承担个人理财责任,从而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降低国家经济风险;2012年4月,财经素养教育委员会发布K-12《财经素养国家标准》,规定学生应该在以下六个领域达到基本要求:挣取收入、获取物品与服务、储蓄、使用信用卡、经济投资、财产保护和保险。4目前,美国在中小学开设的财经素养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开设独立的财经素养课程;将财经素养内容融合到数学、阅读等核心课程中;开设以财经素养为主题的活动课程。

英国是欧盟诸国中财经素养教育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中,财经素养教育正式进入英格兰的学校教育系统是在2000年。其小学阶段的实施形式主要是融入到数学课程中,中学阶段则是融入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中。2006年,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启动了“财经素养国家战略”,并于同年4月至2011年3月共实施5年,有4259所中学、超过200万名中学生参与其中,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财经素养教育案例和经验。2013年9月,英国教育部新一轮国家课程审查结束,在新出台的国家课程中,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首次被纳入英格兰国家课程中的法定部分。即从2014年9月开始,所有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课程相关要求实施财经素养教育,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国家课程中涵盖的财经素养教育。目前,英格兰中小学校均采用财经素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5

澳大利亚是较早意识到财经素养的重要性,并从国家层面整体推进财经素养教育的国家之一。2005年出台的《消费者和财经素养的国家框架》,财经素养教育覆盖的学段从幼儿园到十年级,支持将财经素养整合进英语、数学、科学、人文学科(商业、贸易、经济、技术与企业)、城市与公民、信息与传播技术等学科。该文件可以看成是澳大利亚探索将财经素养融入学校教育的标志性举动。自2008年开始,国家证券与投资委员会开始成为负责提升国民财经素养的主要政府机构;2011年,证券与投资委员会研究制定《财经素养的国家战略》,同年开办MoneySmart和Money-SmartTeaching两大财经素养教育网站,如今网站己经成为澳大利亚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的“百宝箱”。6

日本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为日本金融宣教中央委员会。该组织在2005年宣布,该年为日本“财经素养教育元年”,期待通过不断提高学生接受财经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带动日本全社会对财经素养教育事业的关注。日本金融宣教中央委员会在全国指定了100多所学校,作为授权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指定教学点。并派遣教学专家在教育一线实施督导,组织财经素养教育活动展示,以公开课、教师技能培训、“财经素养教育主题日”等形式积极推广财经素养教育理念。同时,该组织还创办财经素养专题门户网站,介绍当前日本的财经素养教育现状,并提供内容丰富的调查数据报告,指导各级教育机构准确获取金融信息开展财经教学。同时,日本部分政府机关也建立了财经素养相关专题网站,采用游戏、猜谜、动画等形式,与参与者实时互动,以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的方式普及公民的财经知识。7

(三)上海的经验

上海学生在PISA2012数学、阅读、科学、财经素养等各项测评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上海教育部门认为财经素养测评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海学生身处国际大都市,耳濡目染,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财经生活经验,较容易理解财经素养试题背景和要求;二是上海学生能够将数学和阅读领域的优势迁移到财经背景中;三是上海部分学校在其他学科中渗透了财经教育的内容,部分学校开设了财经素养试点课程。例如浦东新区于2010年开展“金融知识进课堂活动”,并组织编写了《金融与理财》教材,在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开展金融理财教育试点。但上海教育部门从参加PISA2012财经素养测评中得出结论,认为:只要夯实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因此没有必要再额外开设一门财经素养课程来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8

三、广东省基础教育领域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建议

目前,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虽然没有单独开设财经素养课程,但是在数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中渗透了相关财经教育的内容。总体而言,我国的财经素养教育仍然非常单薄,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居民财富显著增长。截至2013年底,全省居民储蓄存款达5万多亿元,股票、基金等证券投资者超过1200万人,参与人数和投资金额均位居全国前列。因此,广东省的财经素养教育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一)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实施财经素养教育

财经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先行国家的经验,建议我省由省金融办、省证监局、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专门机构(如广东省财经素养教育委员会),具体负责在中小学校协调、促进并推广财经素养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组织(如财经素养教育国际联合会)的有关活动,学习、分享和交流相关的做法与经验。

(二)建议在广州与深圳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试点

广东省内部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其中,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广州和深圳将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在此大环境下,如果在广州和深圳率先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试点,既有利于积累财经素养教育的各种素材、案例、方法和手段,也为在全省推广财经素养教育积累宝贵经验。财经素养教育进入中小学校主要可以采用二种方式:一是分学段与现有课程融合,采用财经素养专题的方式加强财经素养教育与宣传;二是采用编写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方式,把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范畴。建议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试点,探索这些方式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三)建议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

财经素养教育能否顺利进入中小学校,关键在于师资。建议省金融办和省证监局等相关专业机构先研发适合中小学校开展的、普惠性的财经素养教育课程,特别是适合采用教室授课方式、与中小学校教师教育能力匹配的课程,并研发配套的信息资料和工具;然后在全省范围内布点试点学校,选拔种子教师,积极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只有当试点学校拥有可以执教财经素养教育的师资,财经素养教育才能成功地走入试点学校,进而才可能逐步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OECD(2013),PISA 201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Mathematics, Reading, Science,Problem Solving and Financial Literacy. P144.

2. OECD(2014),PISA2012 results: Students and money, financial literacy skills for the 21 century (volumevi). P43-45. www.oece-pisa.org.

3. 刘敏. OECD全球财经教育的第一推动者[J]. 上海教育,2014(2),20-23.

4. 董筱婷. 美国财经素养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J]. 上海教育,2014(2),27-31.

5. 王玉. 英格兰财经教育从“非法定”走向“法定”[J]. 上海教育,2014(2),32-34.

6. 徐星. 澳大利亚致力将财经素养融入国家课程[J]. 上海教育,2014(2),38-41.

7. 王君. 日本金融宣教由点及面[J]. 上海教育,2014(2),35-37.

8. 吴洁瑾,钱睿天. OECD为上海改变推广计划:不一定要专门开财经素养课.东方早报,2014-07-21. http://news.163.com/14/0721/08/A1LQERR10

上一篇:实践部面试试题下一篇:蚊子,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