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共13篇)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篇1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根据《—县20—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工作方案。
通过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完善落实分片到人市场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对督导工作,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的营业性网吧,坚决取缔黑网吧,确保的经营秩序明显改善,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成立由县文广新局党组书记_、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和实施。
(-)加大网吧监管力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落实日常巡查登记。要针对网吧营业特点,调整执法检查时间,把中小学中午、下午放学时间及节假日作为检查重点时段,把校园周边、人口集中居住区作为检查重点地段,特别是在中考、高考、暑假期间要加强对网吧的巡查力度,切实加大市场检查的密度和频度。
(二)强化分级管理、属地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制,签定网吧监管责任状。加大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对违规场所进行行政处罚,切实加强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网吧的管理。(三)深入开展净化文化环境工作。
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稽查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书刊、口袋本、卡通书。要严厉打击含有反动、色情、淫秽、赌博、暴力等禁止内容的网络游戏和网络信息,有效防止含有国家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及服务通过互联网传播。(四)积极接受社会对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强与“五老”人员的协调配合,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五老”开展网吧治理情况督查。
积极接受市民监督,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五)加大对网吧的安全检查力度。
要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认真开展网吧安全检查,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排除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妥善处置网吧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和减少损失。(六)严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
严格依照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和与文化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确保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七)疏堵结合,积极创建“绿色网吧”。
创建“绿色网吧”是为了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文明、安全、绿色上网。要充分发挥好“绿色网吧”的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少儿新闻舆论引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每年“六一”前后,开设新闻专栏,报道我县上下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欢度儿童节的情况。平时也关注青少年方面的动态报道。通过动态新闻报道、新闻性专题等形式加强青少年教育引导。特别在暑期,报道了青少年禁入网吧、暑期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大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内容,丰富青少年教育宣传内容。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专项行动和“绿色网吧”的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营造舆论声势,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大力宣传文化市场有关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升网吧管理工作在群众心中的满意度。
(二)加强—举报电话接听、反馈管理。
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认真记录举报内容,迅速安排执法调查,并作出妥善处理,及时回复。(三)强化依法履责。
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文化市场执法部门要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打击,对违规达到吊证标准的网吧,要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取证,坚决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强力推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四)严格责任追究。
对动作迟缓、工作不落实、成效不明相关人员实行问责。对巡查不到位的责任人和在整治行动中违反工作纪律或有关规定的公职人员,追究相应的纪律或法律责任。(五)建立长效机制。
要将专项治理同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要积极发挥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作用,努力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全县网吧经营秩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双向保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在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在对刑事司法过程中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理念、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双向保护理念”在指导未成年刑事检察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的保护机制方面并没有将该理念全面贯彻到位,还有不少需要健全和改进的地方。本文就“双向保护”理念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展开论述。
一、双向保护理念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向保护理念”在部分地区没有转化为机制
双向保护理念作为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理念,应该体现在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全过程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部分地区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该双向保护理念仍然停留在“理念”状态,没有根据该理念的基本精神,按照高检院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机制或适用机制。笔者认为,不将理念或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适用机制,就不能将该理念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检察工作。这就如科学理论,没有转化成能够应用生产时间的技术,就不能出生产力。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过程中,也是如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不能就是简简单单的犯罪记录封存,而封存的具体工作必须体现该项工作对未成年人的双向保护。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在部分地区流于形式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是一项对涉罪的未成年人的一项特殊保护制度。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机关对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封存。但是,在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没有封存、不知道怎样封存、封存要求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经常见到案卷材料中涉罪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等前科材料附卷,并且在有的法院,还将未成年时的犯罪前科作为量刑的依据。这不仅是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违背的,更有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片面化问题突出
“双向保护理念”是指既对涉罪的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又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保护,不能顾此失彼,出现保护失衡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体现这一双向保护理念,既要对涉罪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也要对被害的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一并封存。在司法实践中,出于对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认识的片面化的问题,也会出现重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而忽视被害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这与“双向保护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与该项制度设置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四)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重封存、轻保密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初衷是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予以保密,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刑事诉讼过程的犯罪记录封存,不能仅仅是案卷材料的封存,更应该是在严格遵守办案保密制度下的封存。因为社会上对有前科的人员是多少存在成见的,没有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这一重要制度,就意味着人人可以知道、人人可以查询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这势必会给未成年人的升学、就业、参军带来不可避免的歧视。从涉罪未成年人的改造、悔过自新角度而言,未来的负面压力对其积极矫治、改造是不利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学校、政府、司法机关都是有责任的。
二、以“双向保护理念”为逻辑起点。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
(一)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过程的监督机制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过程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质量。特别是绝对不允许相关案件记录材料的遗失或者有不应该在场的人在场观看。对此,建议检察人员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过程中,应有该部门的负责人或者内勤人员监督进行。
(二)落实“双向保护”原则,不断细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保管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及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未成年被害人的信息材料,要求由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保证保管的犯罪记录档案的安全,不得遗失或损坏。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查询制度。根据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除办案机关根据相关法律程序查询外,其他任何单位、组织或人员均不得查询。
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信息遮盖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查询,一般不应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信息材料,但实际并非如此。公安机关基于办案需要查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一般不应查看未成年被害人的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涉罪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会涉及到未成年被害人,在不可避免遮盖的情况下,应严格保密。在未成年被害人的信息是独立材料的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该信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遮盖,充分保护好未成年被害人的隐私等信息。
(三)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案件当事人评价机制
1.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评价机制
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的根本目的权利保护,这种权利保护应该是建立在实质正义观点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仅仅是建立在形式正义之上的。这也是刑事实证学派(该学派持实质正义观点)与刑事古典学派(该学派持形式正义观点)的根本分歧。那么,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在各个环节是否实现了实质正义?这不是由检察机关自己来评价的,而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自己的感受来决定的。笔者认为,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来评价检察机关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的优劣、工作的好与坏,对于倒逼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应该具有现实意义。也只有在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评价不断倒逼之下,“双向保护理念”才能更加实事求是地落实为“双向保护机制”,进而使得该项工作更加实实在在的反映双向保护,实现实质正义。
2.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被害人评价机制
司法活动本身就是司法人员与案件当事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司法活动的结果,大多也是司法机关对案件当事人行为的法律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这种司法或法律评价是单向的。那么,事实上,这种评价也可以是相互的。以法院为例,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法院的评价不满意,则可以上诉至上级人民法院。我们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中不妨也参照这一做法,我们工作的好坏,也交给未成年被害人来评价。
因为这个工作的名称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看似只是封存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但是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被害人的隐私也是需要保护的,特别是性侵未成年被害人。这与“双向保护原则”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也要特别注重未成年被害人的相关信息、材料的保密,与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一并封存。
未成年被害人相关隐私等信息的记录的封存或保密處理的效果,由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来评价,进而促使该项封存、保密处理工作不断改进,更加符合“双向保护理念”的精神和要求。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篇3
保护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我区2012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保证《关于印发<青白江区2012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青预青办发〔2012〕3号)落实到位,有力推进此项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我乡近期组成专项工作小组,集中力量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拓宽法制教育宣传途径一是强化法制宣传。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法治意识;针对青少年需求,积极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以案说法”、“巡回法庭”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开展4场以上的“青年法治讲堂”,确保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普及率达100%;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二是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快速建立完善未建或不完善阵地,提档升级已建阵地;进一步加强建设,不断丰富工作形式和机制,充实工作内容,逐步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并切实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职能;三是创新媒体传播。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网络引导平台建设,通过网络社区、微博平台、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传媒手段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文;发挥宣传引领作用,提供法律教育类人才和案例素材,将青
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搬上黑板、舞台、社区。
(二)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扶,切实关爱弱势青少年一是深化闲散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进一步摸清本区和流入闲散青少年群体数量和基本情况,指导村(社区)健全闲散青少年的档案,将个人基本信息、所需帮助、教育管理、学习就业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强化动态管理;建立工作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公安、人社、教育等部门数据平台,定期交换相关数据;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报送工作情况和活动信息,反映工作动态;丰富帮助内容。开展防失学、保就学、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和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强化公益性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培训工作,针对问题和困难闲散青少年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教工作,开展法律援助及司法救助工作。二是打击操控未成年人从事街面劳动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街面、学校周边巡逻查控和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治安管控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并做好调查、取证和解救工作。三是深化开展留守学生关爱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关爱力度,完善“寸草心”家园和留守学生之家等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针对留守儿童需求,以标准化志愿服务站为依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加强协调联动,营造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一是开展“青春自护·有你有我”活动。围绕法制维权内容开展知识讲座、集中授课等,扩大自护教育活动影响面与参与面;围
绕防灾避险、犯罪预警防范等内容,开展知识讲座、集中授课、应急演练等,提升安全自护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优化成长环境”执法行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搭建健康成长环境;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手机涉黄整顿、网吧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遏制家庭暴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文化市场清查及其他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三是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进一步深化与人大、政协的长效沟通平台和联系机制,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接待日”活动,集中力量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贴近青少年实际,形成主题鲜明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提交人大、政协会议,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组织遴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代表旁听人大、政协相关会议,切实保障青少年群体对相关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
青白江区人和乡委员会
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方案 篇4
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强化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积极拓宽流浪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保护内容,探索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流浪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受侵害现象,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动态排查预警机制、分析报告机制、分类保护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工作保障机制、评估督导机制”七大工作机制,形成长效机制,严格分工责任制,准确掌握全区未成年人基本概况,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创新工作载体,解决困扰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难点问题,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保障。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各职能部门、各区镇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深刻认识做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汇总分析各类情况及数据,指导工作开展,督促监护干预保护。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开展慈善捐助、实施公益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营造关心关爱流浪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3、落实责任,长效管理。
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总结 篇5
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校园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一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它领导班子成员和班主任为组员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学校与家庭、警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定期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密切注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各方力量,妥善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宣传教育得力。为了积极营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学校特别重视将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的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养成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学校要求各班利用每周一课外活动时间,开好主题教育班会,让未成年的学生都有一种自我保护、远离危险、紧急避险意识。
三、家校紧密联系。新学期开始时,学校校长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发送了一封公开信,同时规定每月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希望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加强沟通,互通情报,共同营造一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确保我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持续有效和循序渐进。
四、争取广泛关注。为了拓展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层面,让学生受到应有法制保护,学校特意聘请当地派出所负责人任我校法制副校长,负责定期对学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巡防和净化,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行动方面的训练,对学校或学生中发生不安全隐患或事故进行整治和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规范教师行为。学校在开学集训期间,把学习讨论《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了集训的内容,以贯彻落实《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契机,加大对教职工学法、知法、守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禁止教师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让老师们从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高度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六、贯穿工作始终。我们认为:中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和保护工作。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是学生生活吃穿住行,我校始终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高度去履行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工作职责,为关心爱护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设施、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也是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上这些,仅仅是我校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过程中所做的一些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不妥之处,敬请上级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论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完善 篇6
关键词:国家亲权;未成年人;制度完善
2013年5月,贵州省金沙县的杨某多年来虐待、殴打其10岁女儿的行径曝光。行为人用毒打、针扎等方式,致使女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2013年6月21日,南京民警在走访辖区内一吸毒人员时,发现其1岁和3岁两个女儿已经饿死在家中。“贵州父母虐童案”和“南京饿死幼女案”触目惊心,引起全社会极大轰动。2015年2月4日,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我国首例由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父母作为孩子监护人资格的案件。法院判决支持申请人铜山区民政局的申请,撤销被申请人邵某、王某对女儿小玲(化名)的监护权,指定徐州市铜山区民政局为小玲的监护人。此案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颁布并于2015年1月1日实施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典型案例。这一意见首次明确七类严重伤害行为的监护人,将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同时意见第27条规定,有权提起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单位和个人,有未成年人的其他监护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及其设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妇联、关工委等。可见,国家亲权理念已经深入我国司法实践并走进了立法者的视野。
一、国家亲权理论的基本内涵
国家亲权理论是建立少年司法制度指导原则的核心所在。国家亲权,也称为“国家父母权”,是国家作为代替父母的监护人行使对未成年人的监管权力。国家亲权理论将未成年人看作国家的未来资产而非父母的私有财产,国家作为对未成年人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充分发挥其作为护卫的积极作用。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干预和保护不以父母存在与否为标准,而是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管能力和监管的实际效果为依据。当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监管不周时,未成年人的权益被置于各种不利因素之下,国家出于“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并强制介入儿童的成长过程,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憾,使儿童利益得到最大化保护。
国家亲权这一术语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法时期。罗马法时期最早出现的“全人类的父母”,“公亲”之类的术语包含了国家对公民所承担的保护义务,在某一方面接近于国家亲权用来指称“国家对于人民承担的责任”的含义。罗马法时期出现的这些类似于国家亲权的术语可以看作是国际亲权理论最早的根源。
国家亲权作为亲权的现代化产物,经历了从“绝对亲权”到“国家亲权辅助绝对亲权”再到“国家亲权超越父母亲权”的过程。今天,国家亲权理论指导着各个国家关于未成年人司法的建立,扮演着保护未成年人的少年司法制度支撑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国家作为最后监护人对未成年的监管和保护。
二、我国建立国家亲权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家庭自治观念源远流长,家族观念根深蒂固,这既是传统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法律特色,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确立国家亲权制度的“绊脚石”。在一系列案件中,如果存在以“未成年人最大利益”为理念的监护干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有效介入,就有可能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悲剧发生。因而,有必要在我国建立国家亲权制度来保证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
一是弥补我国法律意义上的亲权制度缺失的需要。我国法律虽然在不同的法律中都规定了一些调整父母对子女权利义务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亲权的概念,然而这些规定过于概括抽象,权利义务要求不明确,欠缺可操作性,而且现有条文不足以涵盖亲权制度的全部内容。
二是解决我国实践中日益增多的未成年人问题的需要。随着社会转型,社会问题增多,父母对未成年人的职责会出现一定的疏漏。对于未成年人不能从其父母那里获得应有依靠的情况,国家应该及时站出来对未成年人行使双亲职责,保障他们的权益。
三是发展我国已有的国家亲权实践的需要。我国在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走出了国家亲权的第一步。我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专属于未成年人的司法制度必然要以国家亲权理论为依托。《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亲权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四是保证我国与保护未成年人权利义务的国际公约相呼应的需要。发达国家介入“国家亲权”的实践,其都有严苛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并以国家亲权为理论基础,这是《儿童权利义务公约》所规定的。我国也是此公约的签字国,但在实践中还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措施。
三、我国国家亲权制度的完善
针对我国当前未成年人保护现状,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1.制定公法性质的未成年人监护法律
毋庸置疑,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的立法指导思想中存在着“重私法自治,轻公法干预”的立法理念。《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监护法律多数属于私法,很少有公法色彩的法律条款。然而,事实证明,完全依靠私法性质的家庭监护制度不足以有效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制定公法色彩的监护法律,来引导政府、司法机关、被授权社会组织干预和监督未成年人监护事务。当前迫切需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未成年人保护不仅仅是“家事”、“私事”,还是“国事”、“天下事”。因此,要更新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的理念,使监护法律逐渐从私法领域渗透到公法领域,进入未成年人监护的私法公法化进程。在世界监护立法公法化的背景下,我国可适度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制定公法性质的未成年人监护法律,在社会法、行政法中制定未成年人监护干预的相关条款,如制定《儿童社会福利法》,逐步形成完善、配套的未成年人监护的公法规范体系。
2.设立专门的监护法庭
要更好发挥人民法院在监护领域的司法干预作用,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护法庭,培养专业的监护法官,让法院成为未成年人利益的守护者,让司法真正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后防线。这既是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监护的司法干预制度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国际监护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典型的如德国监护法院。在我国现行法院体制下,设立专门的监护法院在法制程度、司法资源、财政保障上还有一定困难,但是设立专门的监护法庭还是可行的。指定有相关司法经验的监护法官专职负责调查、审理、裁决未成年人监护案件;明确监护法官的职责范围和行权程序;监护法官通过审理具体案件来确定、变更、撤销、恢复监护权,及时处理、宣判监护权纠纷案件;设立专职的监护法官,遴选有处理家庭纠纷或者监护纠纷的司法经验和法律修养较高的法官,使监护法官专业化、职业化。
3.建立健全被授权社会组织监护干预制度
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 篇7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特制定《小吉场镇教育管理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
一、各校点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全体教职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
二、各校点每学期要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一封公开信,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明确家长(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三、各校点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
四、各校点各班级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教育。
五、各校点要按规定开展好防“六灾一渗透”安全教育,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改,协调配合综治、安监、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扎实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六、各校点要千方百计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
七、各校点要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落实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措施。
八、各校点要按照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未成人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
九、有条件的校点每学期至少要出一期“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宣传专刊。
十、各校点要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及有关法律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教职工从教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将师德师风建设考核落到实处,执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
十一、各校点教职工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主动制止侵害行为,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领导,各校点领导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教管中心。
十二、各校点全体教职工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心得体会。
十三、严禁男性人员擅自进入女生宿舍,严禁住校女生擅自外出超时不归。
十四、严禁教职工在非公共场所或非在校学习时间辅导学生、安排事务、处理教育教学等问题。
十五、严禁午间及下午放学后滞留学生进入教师宿舍或办公室。
十六、各校点全体班主任教师每学期对班级所有学生要至
少完成一次以上家访或电访,科任教师每学期对相应班级留守儿童至少完成一次家访或电访。
十七、各校点各班级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篇8
北京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
作者:
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3年第09期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正当时 篇9
在这个颠覆传统的时代,每一个群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权利,应该是什么样的?他的行为规则,或者他的行为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特别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生活在网络的改变下又应该是什么样子?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进行特殊和优先保护。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服务、应用和创新对未成年人而言跟成人没有区别。他们在和成人一起上网冲浪的同时,也浏览着和成人一样的内容,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对待。这些方面,笔者以为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重视。
从注重发展到注重保护
如果说我们过去考虑更多的是网络发展问题,网络给世界带来的创新和革命。那么今后的考虑可能不仅仅是涉及到创新和革命,更多的是对社会上每一个群体的权利保护,未来发展的长期性、持久性,以及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制以保持这一点。
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为例。按照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18岁以下未成年人网民占了中国全部网民的18.7%,达到1.18亿。就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本身而言,有着很强的网络适应性,很容易受到网络应用的吸引。与此同时,未成年人又是非常活跃的网络群体,有非常强的参与性。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未成年人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心理、智力发育阶段,特别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网络的使用和对网络环境的塑造、应该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群体,这些是必须考虑到的。
在网络的实际使用当中,未成年人、青少年已经成为各种网络业务主要的服务接受者。因此,我们在制定规范时必须将这种情况考虑在内。那么,未成年人网络空间需要面对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网络色情。大量网络信息,并不会因为在网络空间当中有未成年人的参与,服务提供者们就会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所有的信息都杂糅在一起。所以,未成年人可能会受到网络色情的影响。其次,网络欺凌问题。目前,系统的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并没有建立起来,未成年人之间、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欺凌时常出现。最后,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问题。我们关注的是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兴趣,包括自身能力的体现,甚至是荣誉感,使得很多人容易受到一些网上信息的诱导,最终走向网上犯罪的道路。此外,对未成年人群体来讲,网络隐私泄露的问题也同样严重。
未成年人保护该如何立法
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权利的保护,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根据对各个国家的保护模式进行总结可以发现:
一种是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主导的管理模式。这样的保护模式有一定的缺陷,受到地域的限制,因为网络本身是跨国界的。对于不同国家制度设计当中所存在的不同理念、不同执法方式,以及不同地域限定当中所产生的冲突,将影响保护的有效性。另外一种代表是行业自律的方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法国为代表。这种模式实际是通过行业组织对行业本身进行了相应机制的设计,具有一定效果,但过多地依赖于企业的自律,能取得多大的效果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需要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
目前而言,我们认为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应该是有法可依的,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尽管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仍然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建设。在建设过程当中,需要理清基础的思路,包括参考或者了解国外相关的立法、学术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法律起草原则当中应当包含几个方面。第一,重点突出权利有限原则,要兼顾考虑行业发展和制度创新;第二,鼓励企业发展,引导其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行业正向成长;第三,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成果和经验,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内加强行业监管,通过设定行业的义务来提升企业的权利意识;第四,理清政府职能范围,改善管理界限不清、职能不明的状况。
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应该是在特殊保护和有限保护的范围当中。网络空间的权利是未成年人的法定权利,未成年人的权利应该受到特殊保护,而这样的特殊保护需要有专门的保护机构予以实施。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权利所涉及到的网络信息隐私的保护,平等使用网络、合理使用网络的权利,获得安全保障的权利等。此外,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需要建立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有害信息禁止制度,要保证网络空间是能够面向我们的未来,面向民族的未来,面向未成年适合的网络环境。
各个主体应该在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保护中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作为主要责任承担者,包括学校作为多种层面义务承担者,也包括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和网络服务业者和社会组织。从家庭层面来讲,需要行使网络监护权;从学校层面来讲,要明确学校的保护地位,也要明确学校在网络安全方面所承担的教育和对于教师的能力培养和相应的自律性要求,以及明确相关的保护义务。
因为未成年人大部分的活动时间是在学校,所以对于网络欺凌方面,学校应该承担相应必要的干预义务,以及协助矫治网络成瘾。当然,网络成瘾的矫治重点主体或者应该由家庭承担。社会组织和政府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职责,例如绿色网站的建设、新闻媒体承担起舆论引导责任、行业检查责任、准入评测机制等。另外,还需要加强上网营业场所的管理,对网瘾的矫治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最后还要建立网络过失行为的删除制度,尤其对未成年人应该予以限权,此外,提供举报有害信息合理渠道都是必要的。司法机关也要注重与诉讼有关的隐私权保护。
不可否认,互联网正让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发生改变。因为互联网,信息的获取方式、生产方式和再生产方式、交易方式、流通方式、安全保障方式,都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人和人的关系,人们在社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在每个组织当中的作用,组织的价值、组织的作用也与以往不同。笔者希望网络的权利应该成为今天中国少年的法定权利,未成年人的网络权利应受到特殊关注、保护。各个社会主体在未成年人网络保障体系当中,应该承担不同责任和义务,并且依法落实,而且对未成年人网络权利侵害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不仅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需要做的,更是面对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共同探索和合作的事情。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10
2014年上半,山西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未保委)在省律师协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实践探索与研究工作,指导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未保委围绕工作计划、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确定工作目标。
1、鉴于未保委人数较少,建议把志愿律师吸纳进委员队伍,消灭未成年保护空白地区;
2、在各地市律协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3、在山西省法律援助中心领导下,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4增加针对未成年人的办案补贴,提高志愿律师积极性等
二、小额爱心捐赠,开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起点。
2014年6月14-15日,省律协未保委与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在定襄举行了“小额爱心”捐赠活动。这次活动为10名特殊家庭的孩子进行爱心捐赠,传递了律师界对这些特殊家庭孩子们的无限关爱,其中多人捐赠2000元,受到当地市委、政府高度评价。
三、考察,座谈,开展助学帮扶项目。3、2014年6月17-与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王毅伟共同到山西省未管所进行考察、座谈,并就未成年犯的助学帮扶工作进行了详细座谈,基本确定了助学帮扶项目。下一步,就助学资金落实和项目具体实施进行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使不懂法、文化水平低的失足未成年人的人生开始了新的转折,对其将来的发展和回归社会创了良好条件,同时对于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四、参加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2014年年会。2014年6月26-28日,未保委参加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2014年年会。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篇1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xx城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促进合作共建等方式,切实改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但校园暴力、未成年人吸毒、犯罪等社会问题仍层出不穷,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xx城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
公、检、法、司,关工委、团委、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积极发展壮大和优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把单位相关人员作为工作骨干。其中团委设立了希望办、妇联设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法院成立了青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庭、检察院成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组,各中小学校全部聘请了公、检、法、司的专业人员为法制副校长,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二)加大宣传,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公、检、法、司,关工委、团委、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分别通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社区及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先后在xx城县思源学校、xx城县七中、xx城县大坪中学等学校公开开庭审理了一批贩卖毒品案,让在校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法律、理解法律和学习法律,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识毒、拒毒、防毒意识。从2019年起各单位联合县教育局,抽出精干力量走进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未成年人”主题活动,通过巡回法制课、有奖问答、发放法制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在校学生普及常用法律知识,进行禁毒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以及校园暴力犯罪预防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三)齐抓共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妇联在全县建成20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和安全知识教育,解决其感情失缺、心理失衡、生活失助等问题,文体广新局联合工商、公安等单位在全县多次开展打击“黑网吧”专项行动,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检察院将一些在未成年人中经常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改编成法治情景剧,在县人民会堂演出并通过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播放,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给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二、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压力大。
xx城县地处偏远山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成为留守学生,加之学校管理存在漏洞,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20xx年以来,xx城县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件35人,受理审查起诉17件35人,其中校园欺凌案件1件2人,依法批准逮捕2件12人,提起公诉xx件26人,报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2件xx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3份、检察建议书5份。(二)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帮教预防体系还未健全。
就目前全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情况来看,学校、家庭、村级三方面未形成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之间司法合作大部分只停留在表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就有公、检、法、司、教育、文化、工商等,但缺少一个综合领导协调机构。(三)非在校未成年人普法教育难度大。
从检察院目前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情况来看,非在校生数量明显比在校生多,脱离学校教育使得这一部分非在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难度相对增加。(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法制宣传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两法一条例“宣传不够深入,从总体上看声势不够大,有的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法制课形式单一,无的放失,空头说教,就事论事,蜻蜓点水,学生听后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听过即忘。三、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节日宣传、活动宣传、主题宣传,要通过对老师的普法教育,带动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宣传常态化。二是要加强立志教育。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三是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努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以健全的人格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腐蚀。
(二)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
关工委、民政、团委、妇联等单位要紧密配合,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犯里预防帮教社合化、一体化体系建设,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无缝衔接。公安、法院、检察院、局法局等政法机关要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共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特点,解决遇到的问题,统一执法标准,形成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合力。《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解读与反思 篇12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反思
在2014“为了明天——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论坛”上,专家学者大多认为法律与现实脱节是眼下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大难题。《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被称作“没有牙齿的法律”。专家学者指出这两部法律“仅仅是一种导向型的保护法和预防犯罪法,它更多属于软法,是一种政策性的导向,缺乏责任条款。
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适用性不强
自《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來,其中的大部分条款都没有得到法院和社会适用,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5年中,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和保护未成年人时,运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款比例极低。在2006年第一次修订以前,法院在审理相关的案件时只有1/3左右的法条。这一研究的结果也正符合一些专家学者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缺乏可操作性,为政策导向型,“没有牙齿的法律”的评价。
笔者在进行论文创作的过程中,积极的在网上搜索了关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发现我国法院适用1991 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审判的案件数为84个,适用2006 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案件数48个,适用2012 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审判的案件数为16个。在1992 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效后的23 年时间里,法院适用该法审理的案件数总共为148个。法院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审理的案件数总共为87个,平均一年不到4个案件,这一调查使笔者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新的认识。
二、缺乏对未成年法律意识的培养
笔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深感现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学校中大家斗殴的现象屡禁不止,在社会上黄赌毒也是扑不灭浇不息。致使现代的中学生深受其害,上网、逃课、吸烟、早恋等现象越来越多,严重的危害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贵州八名少年为了练胆杀人;少年为了索取网费杀害自己的祖母。这些血淋淋案件无不体现了现代未成年法律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这些人间悲剧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学校作为对未成年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对未成年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法治教育的课程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体系之中。
近年来,很多学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科普法律法规,但是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学校中法治教育的教师很多都是其它学科的任课教师代课,教师缺乏系统全面的法治教育经验,有的教师只是大概的翻看了相关的法律书籍,就去进行法治教育,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够照本宣科,没有办法将知识点进一步的细化,缺乏具体的案例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很好的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解时,致使教师的教授杂乱无章,学生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使法治教育流于形式。
现阶段的高中教学,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除了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少量的对法律知识的讲解,长期以往学生在枯燥单板的知识点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致使教师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与时俱进,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配套法律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与未成年人的保护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虐待未成年人、非法雇佣童工、未成年人失学等都严重的危害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于是国家也积极的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订。
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基本法,还意味着对其他法律的指引或者指导作用,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地方性立法的良法的判断提供依据。首先需要明确法律术语的含义。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4 条规定中出现的“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术语的含义应当明确,在这些用语中除了“淫秽”一词可以借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对于“淫秽物品”一词的界定,其他词语均需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予以明确。在审理一些未成年的刑事案件时,由于处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院一般不会公布审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我们也无法考究,但是在民事案件中对于未成年人的責任界定时,往往会因为没有明文规定,而导致到不到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参考。因此对与一些关键术语的界定应当给予详细的批注和解释。为接下来的案件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
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
据研究表明,未成年上网、吸烟、早恋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猎奇和随大流心理,导致很多学生误入歧途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对未成年进行法治教育时,未成年的监护人要加强对未成年的监督,经常和未成年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的发现未成年存在的问题,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近期发生的“17岁少年砍死奶奶”,少年为了筹集上网的网费,以一种疯狂的方式,剥夺了最疼爱他的人的生命,最终酿成了悲剧!究其原因是其家长、教师对其教育和管理的疏忽。缺乏和未成年人的沟通和交流,致使年轻的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此未成年的监护人要加强对未成年的监督和沟通,对未成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对未成年过渡的溺爱和放任自流。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将法律、教育、未成年人现状、社会等因素相结合,才能够使未成年人茁壮成长,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徐霄桐:.《未成年人保护法》 是“没有牙齿的法律”.《中国青年报》.
[2]廖盛芳. 让未成年人真正成人——写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之际[J]. 中国人大. 2007(01).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篇13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中有关学校安全保障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要求,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完善长效机制,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着力强化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安全保障
1.完善政策法规。一是完成《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修订调研起草工作。二是制订出台地方标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治安管理技术要求》,统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化、均衡化发展。
2.完成三项实事工程。一是完成郊区学前儿童看护点规范管理的平安实事工程;二是完成“改善2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园道路安全设施”的市教委实事工程。三是完成郊区中小学消防设施完善工程。
3.不断化解校园风险。一是启动2011至2013年第二轮校园风险勘查三年行动工作。二是指导学校加强校园内部不稳定因 — 1 —
素排查和矛盾纠纷排解工作,完善师生,特别是资优生心理危机发现与干预机制。三是完善校外治安辅导员进校园制度,促进学校“三防”和消防工作落实。对在用校舍、校安工程工地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抽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各区县教育局要指导、督促中小学结合广播操队伍集合的路线、顺序、时间等要求,每周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覆盖面不低于90%。
4.努力提升自护能力。一是要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安全管理手册。启动《中小幼学生伤害事故案例(第二辑)》选编工作。二是落实市政府实事工程,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五个一”活动,即上好一堂消防知识教育课、每周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参加一次消防体验活动、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警示教育、做一份家庭火灾逃生预案并和父母一起开展家庭逃生演练。三是继续举办中小学师生识险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展示和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上竞赛。四是举办第十六届小学生交通安全美术作品评选活动。
5.深入实施安全制度。一是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继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要按照《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规定》加强门卫值守。二是各区县要按照《中小学幼托园所校车管理若干规定》,继续做好校车日常监管、校车登记备案、标牌申领和退出工作,倡导幼儿园和小学使用国家标准校车,提高校车的安全保障系数。三是教育、公安、交通 — 2 —
等部门要继续实施校车、技防、消防每月抽查制;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时段的共同护导制度和双月督导制。四是开展新一轮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评审工作。
二、着力完善保障体系,努力维护合法权益
6.维护合法权益。一是教育部门要继续维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不断加强162所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开展绩效评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教育、司法、青保等部门要进一步形成合力,协调社会力量为困境、弱势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和法律援助,做好2000名品学兼优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帮困助学工作。三是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孤残儿童照料、医护、康复、教育等综合服务水平;公安部门要依照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做好被事实收养和事实抚养未成年人的户籍申报工作。四是民政、公安等部门要继续做好流浪儿童的教育保护工作。五是共青团组织要继续依托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法律咨询等引导和维权服务。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职业培训、就业创业等各种服务。
7.加强卫生保健。一是教育部门要研究修订中小学《体育与健身》的内容和课程标准,不断完善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卫生部门要共同探索建立“医生进校园”模式,通过“一校(园)一医”对接方式,实行专业医生定期进校园指导学 — 3 —
校卫生工作,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三是教育、卫生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托幼机构因病缺课缺勤每日网络直报系统的覆盖率和报告质量,卫生部门要做好中小学、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等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实施新三年儿童眼病防治行动;启动《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规范》地方标准研制,组织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公益性口腔病防治工作。
8.做好关护工作。各区县要继续做好已染不良行为的沪籍留守儿童、因父母犯罪在押且需援助未成年人,以及涉毒家庭未成年人的关心援助工作。继续做好未成年犯和劳动教养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和职技等级的测定工作,研究未成年犯终身教育的相关政策。
9.加强队伍培训。各级青保部门要组织街道(乡镇)、村(居)委和学校青保老师研读《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百问百答》一书,开展案例教育,重点加强对新任青保干部和转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青保老师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青保工作的执行力。
三、着力加强协调配合,不断优化成长环境
10.继续实施项目推进计划。公安、工商、市容环境、文化执法部门要合力完成43所学校周边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工商部门要继续加强学校周边经营活动监管,严厉打击学校周边各类无证无照经营活动和销售不合格食品用品行为。市容城管执法部门对乱设摊反复性较大的学校门口要落实专人固守制度,协调力 — 4 —
量,探索建设地处居民小区内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新机制。
11.深入贯彻“八条措施”。各区县要全面贯彻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开展校园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加大对学校周边道路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12.继续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文广、文化行政执法部门要不断提炼经验、深化措施,把世博会期间涉及互联网等文化经营场所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常态化、长效化,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抓好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场所集中整治行动,清缴淫秽、色情、低俗音像制品和图书报刊出版物。要不断完善网吧和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信息抄告制度,进一步促进行政执法和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建设。继续配合工商部门做好无照网吧整治,遏制无照网吧回潮现象。
13.继续开展教育引领。新闻出版部门要继续优化和丰富“青少年读书网”,加强“绿色悦读”品牌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课余读书指导活动。启动“绿色悦读”网络书评大赛获奖作品选编工作。
四、着力完善预防犯罪工作格局,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5 —
14.继续提高工读学校办学水平。举办上海市第八届工读教育论坛和“拥抱明天”系列活动;继续开展“未成年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现与教育调适”系列培训讲座。启动第四轮全市工读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15.继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重点做好新型毒品预防教育。
16.继续做好教育转化挽救工作。教育部门要继续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和师资的四落实。妇联组织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组建和培训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公安、司法、青保等部门要继续实施非本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告知和帮教制度;做好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的诉前考察教育制度;深入推进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援助工作;加强社团组织参与联防机制研究,推进联防机制建设。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方案09-01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原因07-26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09-30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08-24
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范文06-08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09-26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10-23
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总结10-24
未成年保护法笔记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