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2024-06-07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通用11篇)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篇1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其中,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呢?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

当前,就国内来看,思想文化多元、多变,良莠并存,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文化认同、干部形象、民族和谐等尚有缺憾,歪曲事实、扰乱思想、涣散人心、毒害心灵、污染社会的文化垃圾时见于网络媒体。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那么对内就不利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不利于弘扬正气、振奋精神,不利于团结和谐、增强合力;对外则不利于传播中国声音,不利于树立中国形象,不利于中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最终必然制约中国硬实力的发展。从国际方面来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下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更加紧迫,也使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为国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国家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甚至是必由之路。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在当下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我们不能仅靠既存的传统,而必须要靠传统的新生,否则,只会引来世人以窥奇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呢?中国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了解,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基于辉煌传统的新的文化创造,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优秀文化成果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确立中国文化的现代形象,在崭新的现实境遇中彰显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文化的实力和魅力。

四、加大对外文化传播力度

近年来,除了开设孔子学院以外,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外开展“中国年”活动、电视广播互联网通过多语种传播信息等,这些成绩对逐步建立和完善向世界正面展示中国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们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我们没有进入国际化,我们自说自话的时候很多,这种反差越来越突出。只有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来分享我们的文明成果与智慧,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较为全面客观的声音,才能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我们的软实力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篇2

1 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与体育文化软实力

约瑟夫·奈“软实力”的概念, 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约瑟夫软实力的概念引申出来的, 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体育文化软实力则是一个国家体育文化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2 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我国的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便有了蹴鞠、马球等运动。但是这种文化是封闭的。其影响往往局限于参与者内部, 很难影响到其他人、国家和地区。现代体育这种情况也有所体现。乒乓球虽然是国球, 在奥运会中赢得很多金牌, 但是除了中国之外并没有太多人观看乒乓球比赛, 更别提对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世界产生影响。而反观美国, 四大联盟排名第三的NBA不仅凭借精彩赛事和著名球星用极高的注意力吸引着全世界球迷, 也带动了无数人参与其中, 培养团结拼搏的精神, 更使得人们的体育消费成为自愿自觉。由此看来, 我国的体育文化并不具有一定的文化生产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

3 体育新闻传播较其它影响体育文化软实力因素的优越性

新闻传播具有广泛性, 它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障碍, 在不同地域较为自由地传播。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完善, 新闻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 时效性也大大增强。这使得一个体育新闻事件的报道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而依附在体育背后的文化也可以随着新闻的传播而遍布世界各地。而体育本身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 可以跨越肤色、种族、国别, 甚至意识形态。正是因为体育的这一特性,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没有障碍的参与和交流, 影响越来越广泛。

4 体育新闻传播与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4.1 新闻特性决定体育新闻传播是体育文化软实力表达的基本载体

现代社会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6]人类学博士托马斯·德·曾戈提塔看来, 生活在一个中介化的时代, 最后对事物形成的认识, 只能是一种被中介化的认识, 很难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知和把握。在中介化的情势下, 体育新闻通过调节舆论引导方向、扩大舆论传播范围, 在展示和提高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使之成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4.2 体育新闻舆论引导力决定体育新闻传播是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力量

体育新闻传播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 是当代文化因素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媒介就是信息”, 谁掌握了体育新闻传播的话语权, 谁就占据了“体育文化软实力”传播有利的阵地。

4.3 体育新闻传播对于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3.1 体育新闻促进体育文化内涵传播

在体育赛事中, 和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里, 符合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在人们盲目追求自身利益, 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时候, 体育新闻报道通过体育运动中实现天人合一的相关途径, 对人们解决体育现实问题, 塑造和谐文化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3.2 体育新闻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传播

在漫长而灿烂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许多传统体育项目, 如:武术、太极等。与之相关的体育新闻报道使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同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体育新闻传播更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 活字印刷术、丝绸之路、山川河流无不为人所知。这使得人们更加了解中国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 也使得我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4.3.3 体育新闻促进体育文化精神传播

美国人有“美国梦”, 美国梦需要不断地奋斗来实现。而NBA中每一位球星正体现着这种不断拼搏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不是因为NBA才在世界上占据如此强大的地位, 但是美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 美国的精神之所以为世界称赞很大原因是NBA所传播出来的体育精神。美国的NBA让世界更加认可美国的实力。

4.3.4 体育新闻促进体育文化礼仪传播

跆拳道作为韩国的“国技”成为韩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跆拳道集表演、功力、实战于一体, 给人们留下一种层次分明、简单易学、完整全面的印象。跆拳道技术上给人们的这种稳定、长期、可信、综合的印象是其传播体育文化, 构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韩国通过体育新闻传播跆拳道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跆拳道的练习中, 进而了解韩国的礼仪文化。

5 我国现阶段体育新闻传播的不足

5.1 过分重视速度而忽视质量

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 是体育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 但是有时为了追求速度, 导致体育新闻失真。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后来居上夺得金牌, 但某门户网站体育频道值班编辑却出现错误操作, 将预备代码发布, 造成女排比赛尚未结束即出现标题为中国女排失利的新闻, 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2 娱乐化与低俗化存在矛盾

体育新闻除了可以为受众提供体育信息外还有一定的娱乐功能, 但它主要指与体育有关的娱乐性质的报道, 例如:对于拉拉队等的报道, 且娱乐并不是体育新闻的主要内容。然而, 很多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却过分的追求了娱乐化, 甚至出现低俗的现象。

5.3 体育新闻传播中出现偏离体育精神的现象

体育新闻应该是弘扬体育精神的, 但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却出现了“竞技至上”“金牌至上”的现象。媒体更多的是重视竞技体育新闻的传播而忽视群众体育新闻的传播, 同时在竞技体育中集中报道金牌运动员, 对于那些没有夺得冠军的运动员近乎冷漠, 忽略运动员的感情。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就体育文化的本质而论, 体育文化软实力与体育新闻传播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从不同国家的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中也可以看出, 体育新闻传播对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体育新闻传播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 必须做好体育新闻传播, 丰富传播内容, 拓宽传播手段。

6.2 优化体育新闻传播, 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与路径

6.2.1 体育新闻传播媒体应加强自身建设

媒体作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体, 应该坚持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原则。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 只有坚持体育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虚假信息, 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为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报道成就的同时也不避讳体育领域中存在的不足, 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我国形象, 反而会增强我国体育新闻的可信度, 展示我国强大的体育文化软实力。

6.2.2 体育新闻传播应回归以人为本的体育精神

体育新闻传播应从“商业化”回归到“以人为本”的道路上来, 使体育新闻成为歌颂人性的舞台。同时, 将人置于体育新闻的中心, 拓宽报道视野。使报道更多的对生命进行追问, 注重运动员及其幕后支持者的情感, 使新闻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体现人文主义的同时, 引导公众的行为, 展现我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

6.2.3 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提升全方位工作能力

作为体育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体育新闻工作人员对体育新闻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拥有好的媒介职业素养, 工作能力强的新闻人会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体育新闻传播者应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职业素养, 对新闻负责。

6.2.4 丰富体育新闻传播内容、拓展体育新闻传播手段

体育新闻传播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竞技体育比赛中一些比较有影响力, 在比赛中得奖牌的项目, 比如:跳水、乒乓球等而是应该充分挖掘民族特色项目, 从民族特性入手丰富体育新闻的内容, 从而彰显中华民族的不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 体育新闻传播手段已经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广播、电视等传统领域了, 更多的是一些新媒体手段, 比如:微信、微博等手段。体育新闻应该用更丰富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可以接收到体育新闻。

摘要:以约瑟夫的软实力概念入手推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而对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研究分析目前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通过与他国对比找到不足得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需要提升的事实。通过分析体育新闻传播对于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优越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确认通过加强体育新闻传播建设来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是较好的策略之一。进而分析目前传播过程中的不足来体现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一系列促进体育新闻传播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软实力,体育文化软实力,体育新闻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N].解放日报, 1953-09-01.

[2]李耀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12.

[3]孙烙勤, 崔洪健.遏制中国—神话与现实[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6:36.

[4]李彬.大众传播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250.

[5]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 2008 (9) :44-48.

[6]许浩.信息时代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J].中州大学学报, 2004 (4) :108-109.

[7]托马斯·德·曾戈提塔.中介化[M].王珊珊,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篇3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指标

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文化成果惠及每一个人,这是13亿人民的热切期望。

虽然还很难具体表述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不仅可以提高对外形象,而且能促进其经济发展。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面积,同样的房屋,为什么能卖出不同的价钱?购房者往往看这里的文化软实力:有没有物业管理?物业服务怎么样等。氛围、环境、条件、理念、诚信,都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人大代表冯大中说,提高文化软实力,靠的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靠的是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靠的是文艺精品不断、人才辈出的文化盛世的出现,使通俗性和艺术性、娱乐性和欣赏性有机结合起来。这应当是当代文艺的发展方向。

一位沈阳市民认为: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打个比方就是湖北的年轻人到辽宁定居,觉得自己很幸运;上海的年轻人到辽宁出差,觉得是个好差事;江苏姑娘嫁到辽宁来,感觉非常幸福。

但是,打造文化软实力并非易事。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10个百分点,但问题奶粉的出现却使中国的软实力下降了许多。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增强,绝不会像到银行存款一样,到头来存多少就能取多少。软实力的增强是靠日积月累,而一个反面事件的发生就有可能使已经成功的事情前功尽弃。信誉的丧失,恶习的养成,官员的腐败,制度的欠缺,执法的不公,都是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毒瘤。

经济和社会发展平行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一个地区的核心价值观。

这是个抽象的概念,就如同国家治理一样,“足衣,足食,民信之”,一个地区的发展就好办了,因为本地有才能的年轻人希望留在家乡,外地有才能的年轻人希望到这里来发展。辽宁如果没有凝炼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和内涵,也还谈不上是真正大省崛起,辽宁的振兴、东北的振兴也就没有实现。

以此为例,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也会削弱。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眼前的现实需求,更是一种长远的发展方略。沈阳市提出,把文化产业列入现代服务业核心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加以推进。

近年,沈阳市每两年都要举办一次国家级的东北文博会,为文化企业构建了两大发展平台。2007年,东北文博会实现签约额198亿元,比上届增加50倍。

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牢牢掌握主动权。大连市GDP已经突破3000亿元,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别需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来增强竞争硬实力,使大连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赢得主动。

章子怡和孔子同等重要

暨南大学客座教授杨锦麟说得好:“对于中国的软实力传播来说,章子怡和孔子同等重要。”杨锦麟把“软实力”定义为:涉及到一个国家在国外人眼中的印象,涵盖文化、经济等方面。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发展用一日千里概括也不为过,但总体还比较欠缺。“我们有好吃的兰州拉面,但永远只是加一点菜和肉,一拿到日本就被人家翻新花样传遍全球;葱油饼也不错,但只有国人知道,就不如麦当劳吃香;《水浒》、《三国演义》、金庸的小说变成动漫只有日本版的,中国人的东西都只给其他国家赚钱。不知道翻新、变花样,这也是文化的一种遗憾。”杨锦麟还说到中国好的电视剧、电影只能激励内部,却没法让外国人很自然地接受,也是我们软实力不够。

由于“软实力”比“硬实力”更具原创性、独特性、创新性、持久性,以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全球化间竞争、城市间竞争乃至企业间竞争的撒手锏。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内容很广的概念,举凡宗教、语言、教育、生活方式、民俗习惯、服装、饮食等等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

事实上,软实力的增强有赖于信息的扩散,只有當一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时,其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

据国家对外汉语办公室披露,除中国人之外,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却不能算作强势语言。目前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不多,汉语在国际社会重要交际领域中的使用也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汉语自然不如英语、法语,甚至不如日语。

未来世界是文化软实力竞争

国际社会一个基本共识是,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从战略层面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对外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以抵御其他国家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这充分表明了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当今世界,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篇4

(导引)文化软实力自提出这个概念起,就被各国所重视起来。究其原因,就是它的重要性。假如把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软实力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软实力相对世界各国还是比较强的,但也饱受诟病。首先,中国拥有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套独特的文化流传下来,不仅丰富了我们后代的眼界,甚至影响诸多东南亚的国家。(在这,我很想优雅的骂一下那个欠揍的岛国)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其他大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国际文化传播逆差严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流失这两个方面。亟待解决。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对抗主要体现在现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如果能成功用文化入侵一个国家,那就等同于用思想占领了这个国家,兵法言: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就是这个道理。而对于本国,通过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增加民众的爱国情感,提升民族和国人的凝聚力。外在也可以提升本国的公信力,导向力,吸引力。所以,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尤为重要!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身在中国,我们应该深感自豪。因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等等等等。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却丢掉了老祖宗的东西,逐渐被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侵袭。

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慢慢改变这种现状装。首先,作为一个学生,必须要做好分内的事,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我们要好好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然后,我们可以借助当今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全方位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汉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们向外宣传我们的文化理念和价值精髓,就一定会有很多人投入传统文化的怀抱。而且,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的开展和参加多种对外交流活动,在活动的同时,让他们充分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借此,可以很好的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正如现在遍及世界的孔子学院,通过文化交流让外国人更多的了解中国,了解这个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文化古国。大学生也可以充当这个媒介,我们每个大学生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在世界那个角落,都是炎黄子孙,都能把中国文化的种子播撒出去。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篇5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让职工有家的感觉,让每个职工的心灵有所归属,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所保障,公司是职工的家,要让每位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抓得住心,才能留得住人。试想:在如今物欲横行的年代,当职工对公司说“感恩”时,那是一句多么难得的话语,那其中包含了公司对职工多大的吸引力,那中间又能让职工焕发出为企业作贡献多么大的动力。我想,那将是每位老板、企业家听到的舒心最悦耳的话语。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弘扬企业文化,提升邮政软实力 篇6

杨毅鸣

中国邮政独立运行以来,各地邮政企业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思想谋略、制度和办法,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企业文化方面,一些企业区域性地营造了企业文化的氛围。就中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形势的变化,正日益现实地反映出来。国家邮政局刘安东局长在 2004年 12月 21日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优良传统,不断培育和丰富具有邮政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国邮政企业文化,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企业文化涵盖了组织中被倡导和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但在实践中,往往有的企业关注的只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对深刻反映企业内在的、需要信奉和倡导的精神文化真义却把握不住。

笔者一直以为,中国邮政这个行业历来以诚实守信著称,百年老店的荣誉品牌,“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八字方针,邮政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老老实实做人,用诚信的火炬,照亮前进的道路。这些肯定是中国邮政文化内质的东西,鼓舞着职工,感动着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物质利益满足人们物欲享受,在这种大背景下,邮政人艰苦奋斗,实物相递,开展全面竞争的营销活动,思想力量上的支撑不足。作为中国邮政,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网络的企业,具有整体性、协调性、统筹性,要做到既快又好,对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呼唤,这几年在各层面都体现出来。

我国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缺乏系统科学的调研手段和控制能力,相应的组织保证也很弱,缺少具体事务的承担者,企业文化不能形成体系。国内企业文化借鉴别人、参照西方的多,有自己独到之处、融会民族文化的少,能够在战略、策略和执行层面形成体系的则更少。由此造成了企业文化的“虚化”,随意性与僵化并存。由于企业文化不能形成体系,缺乏经过整合的推进系统,导致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形象、制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缺乏一致性,进而导致其不能转化为企业的管理行为。但另一方面,当企业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企业经营战略已经调整时,不良的文化也在侵蚀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本应成为企业差别化战略的核心之一,但目前在国内,企业间文化的差异大多表现在实践方面,表现在价值观方面的较少。创造学习型企业,这种柔性、成长型的管理类型,有利于中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企业发展理念上,怎样实现既快又好的目标,正确认识到增收不等于增长,增长不等于发展,需要增强原则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克服回避矛盾、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和无为心态,这些依赖于企业文化环境的改善。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篇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思路, 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为各地推动文化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吉木萨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北麓东端,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在历史上吉木萨尔县就拥有西域文化的精髓和活力, 汉朝时为车师后国, 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 曾为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雄峙天山南北一千余年。目前, 吉木萨尔拥有汉唐时期的千佛洞、北庭古城、北庭西大寺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古迹。

西域文化博大精深, 自古就在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繁荣”融合交流中丰富和发展。吉木萨尔县如何充分挖掘和丰富西域文化内涵,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创新, 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 营造各民族和谐友爱氛围, 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为此, 本文将对吉木萨尔县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进行探讨。

二、探讨将吉木萨尔县打造成“中国西域文化之都”

吉木萨尔县可依托悠久的西域历史文化, 努力打造成“中国西域文化之都”。

“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的基本含义:“中国”是指界定区域的范围;“西域”汉代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至中亚、西亚的部分地区, 清代改称“西域”为“新疆”, 特指新疆地域范围;“西域文化”是指西域同中原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 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古代中华文明、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古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西域汇聚融合, 是各民族之间文化大交融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由此, 也促成了横贯东西的亚欧贸易通道, 后人统谓作“丝绸之路”。同时, 在各民族长期不断迁徙、交融中, 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习俗、心理素质、生产方式、生活规律, 以及多民族特有的魄力、开放包容的气度和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如龟玆文化、于阗文化、高昌文化、天山以北地区的游牧文化等都是西域文化的重要分支;“之都”是指“中心”、“聚集地”之意。

“中国西域文化之都”不是惟一的, 可以是多个, 只要符合条件是可以冠名的。但目前, 在新疆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真正打造出来, 这对吉木萨尔县是个机遇, 同时也是挑战。吉木萨尔县可抓住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这一难得机遇, 提升城市品位。同时, 也要认识到真正打造出全国乃至世界认可的西域文化之都, 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对吉木萨尔县今后发展具有纲领性意义:一是“中国西域文化之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集中体现了吉木萨尔县作为汉唐时期西域文化中心的悠久历史地位和为当今社会树立起历史文化品牌形象;二是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能够延续吉木萨尔县的历史文化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脉络, 指明吉木萨尔县发展方向, 是吉木萨尔县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案例专栏——以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为例

乌兰浩特市——“蒙元文化之都”

据专家考证, 今天的乌兰浩特地区, 曾经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定亲、完婚的地方, 也是他转战南北、征服世界、成为世界强人的发源地。同时, 成庙也是一座国际性的纪念成吉思汗的祠庙。蒙元文化是以展现蒙元时期蒙古民族文化为内容, 是成吉斯汗在统一蒙古族语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伟大事业中留下的历史足迹。

乌兰浩特市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蒙元文化”。一个城市只有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出发, 才能因地制宜地作出科学定位, 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 更好地在城市文化方面展示自身的竞争力。乌兰浩特市把发掘与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元文化纳入城市体系中, 在城市建设中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取蒙元文化之精华与现代城市文化有机结合。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的注入有助于提升旅游的质量和品位, 充分发掘蒙元文化的内涵, 注重提升文化品位是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乌兰浩特市注重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把蒙元文化再现在旅游景点的形象设计上, 通过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 塑造一个个特色鲜明而又富有文化品位的旅游景点, 做到旅游环境与文化环境相和谐。

同时, 乌兰浩特市立足长远, 加大对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力度, 对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利用, 统一打造蒙元文化大品牌, 发挥品牌效应。此外, 将有开发前景的重点旅游景点尽早纳入旅游总体规划中, 找准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切入点, 既要突出本地民俗文化, 还要全方位系统性地展现本地民族、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的各种特色和风格, 将有限财力有效利用, 避免小规模的景区开发和浪费, 体现一景一品, 各具特色, 宁少毋滥, 避免旅游产品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和雷同。

三、吉木萨尔县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的依据

将吉木萨尔县努力打造成“中国西域文化之都”,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吉木萨尔县拥有西域文化的精髓和活力。吉木萨尔县在汉朝时为车师后国, 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 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广大西域地区, 雄峙天山南北一千余年, 曾为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连接丝绸之路南北道上的于阗、楼兰——鄯善、龟兹——焉耆和高昌等地, 曾是丝绸之路贸易兴盛时期, 经济最繁荣、交流最频繁的地区。这为吉木萨尔县积蓄了包容、延续、发扬的文化精髓, 拥有对“西域文化”的回归和倡导“海纳百川”的胸怀, 以及“团结、包容、开放”的气度, 具有弘扬西域文化和激发城市发展活力的气力。

二是吉木萨尔县具有众多体现西域文化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吉木萨尔县拥有汉唐时期的千佛洞、北庭古城、北庭西大寺等历史文化古迹, 以及开发建设的文博中心、北庭园、野马繁殖中心、沙洲生态园、古海温泉、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现代人文景观, 已打造成的“丝绸北庭”、“侏罗纪公园”、“大漠奇观”等品牌, 可以体现西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可以充分发挥西域历史文化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三是同吉木萨尔县精神相辅相成。吉木萨尔县政府提出的吉木萨尔县精神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背水一战、争创一流、加快发展”, 同西域文化的“包容、延续、发扬、开放”有相同点, 其本身就蕴含着“创新发展”的精神, 也是“吉木萨尔精神”的真谛。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符合吉木萨尔精神, 以及凝聚全县人民力量, 同心协力加快发展的意愿。

四是符合城乡统筹和营造民族和谐的氛围。西域文化自古就在融合交流中丰富发展, 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繁荣”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愿景。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重大任务, 也是吉木萨尔县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为此, 将吉木萨尔县定位为“中国西城文化之都”可以借助西域文化概念, 围绕历史文化古迹以及文博中心和北庭园等, 大力发展旅游业, 从而带动农民向服务业转移, 增加农民致富的渠道。同时, 在城乡规划、道路交通、产业布局、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生活居住等方面考虑城乡融合, 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有助于夯实城乡统筹的经济社会基础, 促进民族和谐团结。

五是可以实现与周边地区的错位发展。吉木萨尔县与阜康、奇台、吐鲁番等相临市 (县) 资源优势相近、历史文化同脉。阜康早在汉唐时期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奇台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 吐鲁番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三者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 西域文化的重要区域。“西域文化”是广义文化, 其内涵远深于北庭文化和丝路文化。抢先抓住“中国西域文化之都”概念, 可以先入为主, 不仅弘扬西域文化, 带动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 而且提高了吉木萨尔县的品味, 从高度上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错位, 从广度上拓展了就“文化”发展“文化”的局限。

四、吉木萨尔县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的关键举措

吉木萨尔县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挖掘和保护文物古迹为契机, 以传承西域文化为重点, 以开发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 以提高城市文化形象为核心, 努力实现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的远大目标。其具体举措有如下:

(一) 成立“中国西域文化之都”领导小组

——建议由吉木萨尔县委书记或县长担任“中国西域文化之都”领导小组组长, 县发改委、经贸委、文体局、旅游局、广电局、教育局、规划局、建设局、宗教局、国土局、环保局、财政局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建议成立“中国西域文化之都”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作为常设机构。县委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发改委负责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步骤;经贸委、文体局、旅游局、广电局、教育局、规划局、建设局、宗教局、国土局、环保局、财政局等为落实部门。

——建议成立“中国西域文化之都”顾问委员会。有选择的聘请全国、全疆的文化名人、历史学家和一些政府官员等作为顾问。

(二) 将“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纳入规划当中

——将“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纳入“吉木萨尔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吉木萨尔县总体规划”中。

——在煤炭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中, 将“中国西域文化之都”作为制定规划的重要思路予以体现。

(三) 制定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的政策文件

——制定“关于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的有关意见”的政策文件。

——围绕“中国西域文化之都”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如出台资金保障政策、土地指标与土地使用政策、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组织保障政策、技术创新的鼓励政策、行政手续快速通道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四) 成立“西域文化协会”

——成立民间的“西域文化协会”。协会可以由企业、文化团体、民间机构和艺人组成, 负责联络社会人士、搜集民间故事、挖掘民间艺人、筹集社会资金。

(五) 注册“中国西域文化之都”商标并设计相关品牌

——在工商部门和网络域名管理部门注册“中国西域文化之都”商标和网络域名。

——围绕“中国西域文化之都”设计标识标志、品牌形象, 纪念品、纪念册、纪念邮票等。

(六) 挖掘西域文化历史、打造旅游景点和线路

——挖掘同西域文化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传说等, 编辑成册, 并通过展览展示、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论坛研讨等广为宣传。

——打造西域文化景点和设计旅游线路。将千佛洞、北庭古城、北庭西大寺、车师古道以及北庭园、文播中心等, 作为主要景点重点打造, 同时, 围绕文化景点以及同北疆和东疆的重要景点相连接, 设计旅游探险观光线路。

(七) 开展拍摄宣传片、举办文化节等活动

——围绕中国西域文化之都主题拍摄宣传片, 如拍摄《话说北庭》记实电视剧、百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车师古道大营救》等。

——在推出“第三届北庭千佛洞艺术节”、“第二届恐龙文化节”、“中国北庭国际野马节”、“第35界国际美丽小姐全球总决赛北庭才艺大赛”等系列节日过程中, 不断推陈出新, 充分展示北庭文化的厚重与生机和活力。

——开展“我为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做贡献”等系列活动。组织居民参与西域文化挖掘、标识标志设计、展览论坛等活动, 并组织优秀活动单位和优秀活动个人评选等。

(八) 积极申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等称号

——选择吉木萨尔县域内景观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并已形成一定旅游规模、人居环境较好的建制镇、集镇、村庄, 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申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的称号。并选择具备条件的镇和村, 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称号。

(九)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发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企业债券”

——根据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所需城市建设资金的需要, 在财政收入、固定资产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由吉木萨尔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主体, 选择资信程度高的证券公司为债券主承销商, 适度发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企业债券”。

(编辑:何乐)

摘要:文本以推动中国西部城市文化大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方向, 探讨吉木萨尔县努力打造“中国西域文化之都”的内涵、依据和关键举措, 探索城市发展如何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底蕴, 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建立起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有机联系。

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 篇8

一. 建设核心价值 提升文化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狀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作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文化软实力具有团结和聚集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内聚力。提升文化凝聚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关键的是要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将民心、民力、民愿凝聚在现代化发展的旗帜下,引领人民共享尊严、共谋发展、共创美好生活。

二. 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文化支撑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包含在文化中的社会发展理念、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力最突出地表现在一定的价值观念上。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培育和发展正确的社会发展理念和人生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引导社会和人生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要树立有利于发展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培育和弘扬有利于发展的民族精神,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使之成为现代化发展的硬支撑。要坚持不懈地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鼓舞斗志,用开放开明的核心理念引领风尚,不断树立和增强全体人民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三. 增强文明素质 提升文化创造力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释放人们创造激情并提升创造才能的文化环境。文化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人,实现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 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文化竞争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不能仅依靠单纯的文化理念来提高,必须借助于发展文化产业这一有效载体来实现。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键是要把璀璨多姿、内涵深厚的中华文化资源、文化精神底蕴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竞争力是依靠文化产品在市场上被消费来实现的,其前提就是有足够数量的主流文化产品占据市场份额。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证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五. 提高幸福指数 提升文化影响力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不仅能启蒙心智、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更能使人得到思想上的收获和精神上的归依。研究表明,人在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与幸福感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文化软实力。仅仅只有物质上的丰富,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就不能让人真正感到幸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人们会产生更多的思想困惑和精神焦虑,这就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注人民群众精神家园建设的层面,要发挥文化所具备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作用,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滋养人生。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我们要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作者单位:阿拉善盟委党校)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篇9

通讯员 张强福郑志坚 唐育华

10月29日,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省长苏树林在参观考察龙岩市主题馆时,省长苏树林对上杭客家木偶工艺品爱不释手。他拿起一件木偶制作工艺品,饶有兴致地仔细端详着。一边听着参展工作人员有关木偶制作技艺的介绍,一边观看着木偶的表演,苏树林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随后,他被馆内的风情表演所吸引,和大家一起观赏了客家传统的舞狮表演。

作为代表全市参加此次文博会的县,上杭设计的主题馆融入了客家文庙的建筑风格,彰显了闽西客家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全省九个设区市综合评比中,龙岩馆荣获银奖,仅次于福州。这是该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努力打造“文化上杭”,不断提升“软实力”的一个缩影。

大项目大投入撑起大文化骨架

11月6日,作为全省十大客家文化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5亿元客家缘文化中心工地热火朝天,几十台机械正紧张施工。到2015年,一个集客家族谱博物馆、展览馆及档案馆、图书馆、文化中心、会议酒店、市民广场、馆前广场等建筑群组成的综合性城市文化公园将在此崛起。

近年来,上杭县通过“三资运作”、“四大体系”建设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上杭县投入30亿资金用于文化项目建设,解决文化阵地基础设施,这种文化投资力度放眼海西为数不多。

2010年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体育中心,今年11月3日,又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城区市民服务中心。此前,该县还筹资近10亿元先后进行了古田会议旧址群的维修保护、林丹羽毛球馆、毛泽东才溪纪念馆、客家族谱馆、才溪山庄等,该县还对全县其余30多处革命遗址也得到了维修和保护,以及全县22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县逾七成以上的村实施了全民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

大项目大投入支撑大文化,有力解决了文化建设硬件偏软的问题,为打造“文化上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推动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品牌建设贯通大文化血肉

138个姓氏、2300多部近20000册,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先后两次赴台展出,三次参加“海峡论坛”。上杭客家族谱已经成为两岸交流文化精品。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推进闽台族谱对接,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近年来,上杭通过客家族谱的收藏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交流。上杭客家族谱馆自1993年完成台湾知名教授的族谱对接后,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加强两岸交流,先后接待台湾社团组织、台湾客家乡亲及学者6万余人次,在海内外客家乡亲特别是台湾客家人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2009年以来,上杭客家族谱先后两次赴台展出,三次参加“海峡论坛”族谱展,成为海西对台工作的新亮点和开展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上杭还是著名的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彰显,“党指挥枪”、“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等毛泽东著名论断都在上杭萌发形成,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民主建政”的毛泽东思想发祥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革命实践,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革命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旧址、临江楼等。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古田会议会址和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处在全国

第7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今年前10个月,上杭红色旅游人数已突破百万。该县还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平台作用传播红色文化,编辑出版了《上杭苏区永流芳》、《上杭90年》、《杭川英烈》等红色书籍20多套,《生命的高度》等一系列反映红色文化的文学、书画、摄影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多个率先,创作了浓缩上杭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精华的《年年好节节高》、《古田曙光》、电视专题片《古田会议》、数字电影《古田,一九二九》等影视节目,参与《红色摇篮》等电视剧拍摄,组建红色宣讲团队,做到在传承中弘扬发展,著名苏区,红色上杭,声名远播,影响八方。

此外,上杭县委、县政府在旧城改造中高度重视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挖掘、传承,通过对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播客家祖地文化。上杭是客家民系成长的摇篮,在客家民系播迁发展中,从族谱中可以看到,大量家谱提到关于瓦子街迁出的翔实记录,其中就包括了朱德、郭沫若等后来入川的客家家族。瓦子街已成为许许多多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心灵精神家园。

该县在瓦子街改造过程中采取原地保护文物,形成了《时雨记》碑、孔庙、流芳坊、太忠庙、丘氏总祠、丁状元旧居、郭氏宗祠、中共上杭支部旧址等一体的瓦子街,并于今年1月1日隆重开街,成为当地群众重要文化活动场所。瓦子街的改造保留了城市的根脉,传承客家文化,形式独特,增强了海内外客家人对上杭客家祖地的认同感,形成厚重的瓦子街文化现象。

对台交流、红色文化、客家祖地三大品牌交相辉映,形成特色鲜明的上杭文化。

精品力作扮靓大文化的容颜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上杭县既注重“阳春白雪”也关照“下里巴人”,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齐并进,百花齐放,文化建设迎来灿烂的春天。上杭市民热衷文化消费,生活和谐,精神焕发,幸福指标随着该县“文化上杭”建设的推进日益提升。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两次来到上杭慰问演出,中国东方歌舞团深入上杭基层为老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今年以来,上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上杭华喦书画院成立、丘沺丘能鲁父子书画联展暨上杭当代书画作品展、萧山〃上杭友好区县书画摄影作品交流展、文化广场大家乐等一个个高雅艺术展,一出出好戏连台,为上杭市民献上文化大餐。

2010年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在古田镇五龙村过大年,在五龙民俗文化广场与村民跳起节节高舞,现场客家风格的舞龙舞狮、船灯等富有浓郁上杭地方特色的表演受到现场来宾喝彩。五龙民俗文化广场的表演从此也迎来了春天,至今已为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万人次的游客表演,成为该县全国闻名文化精品。

五龙民俗文化广场成功表演得益于长期以来上杭县高度重视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也是该县精品文化与群众文化长期积淀的成果。该县自2006年以来,上杭连续六年每年举办片区农民文化体育节,将文化与体育融为一体,活动主要包括农民运动会、农民书画展、民间文艺调演等一大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项

目,参与活动的农民达60余万人次,成为该县综合性农民文化体育盛会。连续举办两届上杭县客家民俗文化大赛,举办两届中国闽西(上杭)首届国际客属龙舟邀请赛;上杭广场舞文化已深入到最偏远的山村,30000多人参与其中,犹如一缕春风让文明之花绽放于杭川大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杭县先后整合图书馆、客家族谱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客家龙舟、山歌、木偶等传统民间文化项目,重点保护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民间艺术,聘请342位村级文化协管员,拨出专款奖励民间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从2009年开始成立文化发展基金,每年县财政拨款200万元用以繁荣民众体育文化活动。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篇10

国内总装厂书记 原云林

在集团扭亏解困的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推进创建集团优势企业步伐,为集团“一年扭亏三年解困五年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精神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广大职工的基本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要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等精神,同时应赋予企业精神以新的内涵:在广大员工中开展承担践诺使命,扭亏解困为先,永续油田辉煌的精神。

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建设廉洁文化,塑造管理者新形象。国内总装厂结合工作的实际和需要,为了以现实生活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相继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以权谋私利

金钱毁前程》等十篇案例剖析材料,并在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全厂党员集中组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影片《远山的红叶》、近年来的案例图片展、收听收看反腐败光盘等,为了提高职工道德意识,开展了对职工公民道德教育,组织进行了知识竟答测试,在日常工作中,分厂坚持每周召开干部工作会议,逐一总结上周工作汇报本周安排,使分厂的管理人员能够查找到差距、振奋精神,形成良好的廉洁工作风气。

建设安全文化,推进分厂安全生产。文化赋予安全以灵魂,赋予员工以自觉,赋予发展以安全。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勤提醒,勤检查,勤处理”,做到安全理念认同化;严抓“三违”对吊锁具及天车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克服厂房狭小,设备坏、旧等不利安全因素,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力求安全行为自觉化;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到有险情随叫随到。以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安全制度长效化。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

建设学习文化,构建学习型分厂。国内总装厂是一个生产单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学文化、学技术的氛围不是很浓。优质的产品最终是从职工手中干出来的,如何提高职工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突出体现“自觉”,而不是“死看死守”,就我厂而言,我们从实际去锻炼,在工作中学,从理论去升华,在干活中检验。

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文化。分厂基本做到以情感人,把“家和万事兴”的理念灌输到所有的职工思想中。在分厂营造一种家的气氛,形成上下级之间、职工之间互相尊重的氛围。首先,要充分体现职工在分厂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职工参与分厂管理的权利,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行厂务公开,建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广大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增强职工参与分厂管理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职工将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发展的献计献策。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

分厂党、团、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的“向导”和“家长”,从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处入手,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开展“温馨”传递活动。在每名员工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祝福;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为每一位女职工送上一件小礼物。让员工深切感受到各级组织大家庭的温暖及融合之情;职工家中无论喜事、丧事、住院,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前去祝贺、帮助、慰问;帮助关心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有病住院、子女结婚、办理丧事,只要通知单位,都要派领导代表单位前去看望,把组织的一片深情带给他们,时刻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言语行动间处处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努力解决好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职工培养与教育,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职工的特点,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职工的个体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一是要明确培养方向,始终把加强职工的能力建设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主题;二是要丰富培养内容和方式,坚持整体培养和拾遗补缺相结合;三是要拓展培养途径,坚持集中性的理论业务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根据职工的专业特长和潜在能力,赋予职工相应的岗位和责任,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让想干事业的职工有条件,让能干事业的职工有机遇,让干成事业的职工有地位。

分厂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这一主题,在管理上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关心到家,教育到位,形成文明、自然、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分厂内外都更换了贴近实际,具有人性味的企业文化标语,使职工感受到敬业就是敬自己,爱岗就是爱家庭,为了家人多干活、多收入,为了家人讲安全、保平安。在综合治理方面,利用周一职工大会对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职工法制教育,对公司、集团等出现的案例进行剖析,使职工增强法制观念,今年以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

分厂通过各个方面的企业文化宣传和建设将硬实力的竞争优势转化为软实力的“品牌竞争”优势,提高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工程局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要紧密结合分厂实际,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形成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总结提炼已有的技术成果,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不断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篇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灵武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更新,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机制日趋完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状况。

(一)灵武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尚未形成具有灵武元素的在全区乃至全国影响广泛的文化品牌。有1亿6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遗址、有三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遗址、有2200年的县制历史;曾经演绎过唐太宗勒石会盟、唐肃宗登基兴唐室、李元昊称帝建西夏、康熙帝驻跸留诗篇等历史事件。这些都是灵武文化脉络中弥足珍贵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

(二)文化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但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多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文化娱乐市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灵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现有的文化设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与全市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形成鲜明反差,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

(三)全市大型文化活动逐年增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市文化系统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10多名,且普遍存在高职称、低学历、老龄化现象,缺少编舞、编剧、导演、作词和作曲等专业人才,连正常的一般性文化活动都难以开展,更不要说搞综合性的文艺晚会和对基层群众文化进行指导。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四)文化产品产量有所提高,但是没有形成能够代表灵武特色且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对外的影响力不大,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缺少在全国、全区叫得响的文化产品。

(五)文化产业已经起步,但是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条和规模。文化产业规模很小,很多产业都是空白。这些产业还普遍处于分布不合理、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状态,各文化单位之间也缺乏联系与合作,不能形成资源优势互补,难以发挥各种文化资源和要素的综合效益。

二、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机遇和优势

当前,灵武文化产业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和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出台,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增添了内在动力;三是近年来我市文化建设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特色文化、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好的苗头,这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在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独特优势。(1)资源优势。一是灵武历史悠久,有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遗址、3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遗址、西夏古瓷窑等历史遗迹,唐太宗、李元昊、康熙帝等历史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历史遗存。二是灵武自然条件优越。有风光秀丽的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风景如画的长流水,更有享誉国内外的煤炭资源。三是灵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马氏口弦、王天贵葫芦画、烙铁画、唐氏羊羔酒等蜚声区内外。(2)区位优势。灵武位于宁夏中部,沿黄城市带核心区,河东国际机场、空港物流中心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构成了灵武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灵武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潜力。

三、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步骤

力争到2017年,构筑起完备的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使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为实现这个目标,具体分两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2014年,研究制定并着手实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意见和完善扶持文化产业若干经济政策,确立并组织实施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力争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市。

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全市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已经形成先进的文化体制、机制;培育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形成较强的区域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文化普惠于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引导支撑作用得到体现。文化基础设施要有大的突破,文化艺术中心、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等大型文化设施要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社区和农村要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文体娱乐网络格局。

提升文化软实力任务重、要求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措施强力推进。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要重点做到:

(一)以灵武精神为核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文素质。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文化之魂,城市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结晶和城市的“精”、“气”、“神”,代表一个城市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风貌、思维方式,既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文化格局。一是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改变目前城区文化设施落后,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相称,与城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结合沿黄城市带的建设,规划建设具有浓郁灵武特色的文化长廊。二是有序建设经营性文化设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专业书店、游乐园、演艺厅、艺术馆、健身馆、展览馆等各类文化休闲设施,以弥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不足,不断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需求。三是加快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三)抓好文化人才培育,打造人才高地。一是文化专业人才培育。既立足用好现有人才,又要着力培养文化新人;既重视本地人才,又要引进外来人才,努力构筑文化人才高地。在引进文化人才时注重精神产品的质量,实行有别于一般科技人才不同的用人机制。二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育。通过多种手段,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培养能够创新文化理论、培育市场主体和消费群体的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经纪人队伍。三是壮大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大力扶持自编、自导、自演的民间艺术团体,使其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文艺力量。

(四)以“亿年历史、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强跨越、活力灵武”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打造具有灵武特色的文化品牌。在继续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季”、“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等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整合资源打造具有灵武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一是强力打造节庆文化。按照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思路,围绕灵武现有资源,举办“品长枣、走进生态灵武”生态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加强对灵武历史、民族、地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集中力量打响若干个特色文化品牌,成为宣传灵武、推介灵武的“有本之谈”。三是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机构,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抢救、保护、扶持“回族马氏口弦”、“王天贵剪纸、葫芦画、烙铁画、核桃画”、“灵武羊羔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力争成为我市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四、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保障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树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观念。要认清做好科学规划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立足点。制定确立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尤其是重点文化设施的布点规划,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协调有序发展。

(二)明确目标,打造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亮点。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有市场理念的支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超前思维,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科学规划,着力打好五大特色文化品牌。一是打好唐文化牌。加快兴唐苑内部建设步伐,以众多唐历史碑刻、文物为依托,借重唐太宗灵州勒石、唐肃宗灵武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分挖掘唐文化底蕴。二是打好名人文化牌。以弘扬王有德等在全国叫得响的名人文化为切入点,做足用足名人文化效应的衍生作用。三是打好古迹文化牌。对恐龙遗址、水洞沟、西夏瓷窑等历史文化遗迹,做到严加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建设镇河塔文化广场。四是打好自然资源牌。发挥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优势,争取2-3年内,建成一处集沙漠体验、观光旅游、水上垂钓、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五是打造回族文化品牌。灵武回族人口占51%,体现回族风情的文化特色产业必将成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我们要从点上做起,选择合适的地方,打造“回族风情一条街”、回族风情村等特色名片,把灵武回族文化做大做强。

上一篇:赴城关小学观摩学习收获下一篇: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