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提升新渠道

2024-05-23

软实力提升新渠道(精选10篇)

软实力提升新渠道 篇1

“软实力”指的是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结果的能力, 其最高表现形式是一种高端的影响力、渗透力。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和新闻传媒的快速发展, 新闻与网络舆情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甚至影响着一个行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水运行业各种公共突发事件应接不暇, 所面临的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 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应对新舆论环境, 提升引导舆论能力的新闻宣传“软实力”, 成为水运行业管理部门亟需认真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

一、新舆论环境的特点

回顾近年来所出现的涉及水运行业的舆论热点, 从广东运砂船撞桥, 到四川海巡艇上打牌……我们可以发现, 这些各式各样的重大或突发事件, 经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不断传播发酵, 逐步演变为公众所普遍关注的社会舆论热点。这些社会所关注的舆论热点事件, 有的直接涉及水运行业管理部门, 有的虽然另有原因, 但由于其发生在水上, 而使水运行业卷入其中。在这些舆论热点事件的起步、发酵、传播过程中, 由于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反应缓慢、应对不当, 使部门工作陷入被动之中, 对水运行业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仔细分析, 这些事件之所以演变为社会舆论热点, 其所处的新舆论环境是关键原因。新舆论环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 传统媒体转型, 新闻市场竞争激烈。目前, 我国拥有报纸2000多种, 广播、电视台站3000多个, 期刊9000多种, 新闻竞争日趋激烈, 信息传播极为迅速。同一个新闻事件,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类媒体经常争相跟进, 集中报道, 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 强化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和深度。

第二, 网络力量强大, 导向复杂多变。我国网民已达3.5亿, 手机用户达5亿, 网络传播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约束, 具有广泛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 人人都可发布和议论, 随时随地都能传播。值得重视的是, 网络传播对负面新闻具有天然的青睐性, 经过众多网民的汇聚和放大, 到最后往往难以控制, 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小问题、小事件可能迅速演变成焦点问题, 甚至酿成社会事件。

第三, 读者群体复杂, 素质口味参差不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 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 由于读者群体来自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素质和口味差异巨大, 新闻传播的选择方向正趋向多元化, 求新、求异来迎合读者口味成为新闻媒体重要的办报思路。

现在, 无论哪个行业均自觉或不自觉地承受着舆论的压力, 行业中出现的任何差错和问题都可能引起社会舆论, 包括新闻媒体的批评。水运行业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受到的关注度上升并不奇怪。另外, 行业舆论环境也与其自身发展进程有密切关系。交通运输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进程中, 必然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体制、机制、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舆论的强力聚光下, 很容易给整个行业造成严重的声誉损害, 使行业发展舆论环境趋于恶化。

二、应对新舆论环境存在的问题

任何地区和单位都无法确保不出问题, 重要的是能够科学运用媒体, 正确引导舆论, 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甚至化害为利, 树立起负责任的行业形象。目前, 水运行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上看缺乏与新舆论环境的互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宣传工作仍遵循传统思维。

目前, 水运行业相当一部分单位的新闻宣传仍处于传统状态, 一些分管新闻宣传的领导和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看不到媒体结构和传播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仍用老眼光、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新闻宣传工作更看重对内宣传, 主要为贯彻本单位领导的精神和意图。好事不会宣传, “坏事”企图靠封锁消息了事。

2. 用旧体制旧机制应对新形势。

宣传部门体制不健全, 地位不高, 职能弱化。宣传人员东扯西拉, 素质差强人意。宣传装备方面经费不足, 硬件软件设备薄弱, 缺乏开展工作的必要“武器”。新闻宣传人员开展工作按部就班, 特别是出现突发事件时, 负责宣传的同志信息不灵, 面对媒体一问三不知, 没有新闻发言人, 或者新闻发言人不发言、不及时发言, 不能向记者提供最新情况和进展。导致媒体记者自行寻找知情人, 造成众说纷纭。

3. 缺乏宣传渠道和舆论引导能力。

不少单位从来不与新闻媒体打交道, 不重视媒体阵地的经营和培育, 不知道相关新闻媒体跑线记者是谁。“平时不烧香, 临时抱佛脚”, 导致想说的话报道不出来, 报道出来的没人相信, 明知社会舆论有偏差却没有能力没有手段纠正和引导。

美国政治学者、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宣传, 从最广泛的涵义来说, 就是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为的技巧。”如何运用新闻媒介达到宣传目的, 不仅需要技巧, 而且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般来说, 宣传有预先设定的、特定的目的, 做宣传工作所传播的总是某种观念, 如理论、纲领、方针、主张等, 即使传播某些事实, 这些事实也是为上述观点服务的。此外, 为了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发布某些信息, 并且要以相同的内容对宣传客体进行反复的灌输。而对于新闻媒体来说, 新闻讲求时效, 讲求新意, 要以最新的信息沟通社会, 要以不带感情色彩的事实来勾勒事物的全貌。新闻有其特定的规律, 如果无视它, 受到损害的不仅是我们的宣传工作, 更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做宣传工作, 不能简单地认为写个动态稿子交给报社就行, 或者让汇报材料、工作报告在媒体上刊登, 就算是做好了宣传。而当读者拿起报纸时, 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而不是为了了解作者对该新闻的观点, 听取宣传, 接受指导或教育, 一篇新闻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引起他兴趣的信息, 那么, 他就不愿意读下去。同样, 如果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 新闻媒体就无法经营和生存, 更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正确引导舆论, 需要行业拥有强有力的新闻宣传“软实力”。某种情况下, 这种“软实力”对舆论环境的强力干预, 甚至可以决定大至一个行业、小至一个单位的前途和命运。水运行业亟需提升新闻宣传的“软实力”, 以适应舆论环境的新变化, 提高应对能力, 维护单位和行业辛辛苦苦宣传树立的整体形象。

三、提升“软实力”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水运行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可以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是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务院即将出台振兴内河航运的实施意见, 水运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水运行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水运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社会和公众的理解, 创造良好的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舆论环境。

提升新闻宣传“软实力”, 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 要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 转变思维方式, 建立适应新环境的机制。

在新形势下, 要想正确有效地引导庞大、众多的媒体舆论, 就必须尊重新闻规律, 科学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媒体舆论很像一首乐章, 要“唱响主旋律”, 关键在于第一时间发声。在引导舆论中, 能在媒体上第一时间发声, 十分关键。因此, 必须尽快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让新闻发言人能及时准确地“发言”, 新闻宣传部门要尽快亮出身份, 召集组织, 上下协调, 让记者能找得到人, 问得到话, 获得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相关资料。让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权威的回应和解答。同时, 还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平时就要对社会关注的行业热点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编制新闻应急预案。

2. 保持良好沟通, 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

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 是把握舆论主动权, 争取有利舆论环境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始终牢牢掌握新闻发布的“制高点”, 依靠行业主流媒体, 整合中央和地方媒体, 控制和关注网络媒体, 随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 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事件最新进展, 适时、适量、适度地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利用行业主流媒体阵地, 争取每一条最新消息, 我们主流媒体都要最先发布。这样, 即使有人想进行炒作, 也不会产生有效传播, 为问题处理营造一个有利的舆论氛围。

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交往与联系, 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重在平时的积累。因此, 新闻宣传部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并具有一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作为交流对象, 主动培养与媒体间的感情。在舆论热点传播过程中, 的确有一些新闻媒体恶意炒作, 但也有很多新闻是由于记者对水运行业不了解, 造成错报、负面报道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 就应当经常组织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吹风会、座谈会、集中报道等活动, 介绍相关行业知识和情况, 与新闻记者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3. 正确看待舆论监督, 建立民意沟通渠道。

新闻媒体承担着舆论监督的职责, 对个别单位和个别事件进行如实的报道, 是新闻媒体的责任, 也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水运行业应当积极利用新闻媒体, 建立民意沟通渠道, 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水运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 确保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 虚心听取媒体意见, 拓宽民意沟通渠道, 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首先, 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组织撰写引导性文章, 对行业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 引导舆论走向。其次是对行业主要工作, 尤其是新法规和新政策, 做好宣传解读, 通过媒体与服务对象展开互动, 进行沟通。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 尽可能通过媒体沟通解释, 争取行政相对人的理解和支持。再次, 对媒体报道的问题, 主动查找症结, 尽快予以解决, 并及时在媒体上进行回应, 把负面报道引向正面, 通过后续报道、新闻追踪等形式, 展示正面的积极的行业形象。还可适当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对违法违规人员和企业进行曝光, 强力推动工作进展, 树立有作为行业的形象。

4. 提升“软实力”, 培养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一个行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也是新闻宣传“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要着力培养建设能够有效应对舆论热点的专门人才队伍。要有意识地引进人才, 将适合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充实到队伍中来, 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需要, 引进能推动工作的紧缺人才。要大力开发培养后备人才, 通过新闻培训和业务培训, 为有潜质、肯学习的同志创造机会和条件。同时, 还要积极鼓励各类人才为新闻宣传工作服务。不少在业务工作岗位上的同志, 有志向、有意愿为新闻宣传做贡献, 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凝聚力量, 形成合力, 提升新闻宣传队伍的整体实力。■

摘要:水运行业所面临的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 本文分析了新舆论环境的特点, 对水运行业新闻宣传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应对新舆论环境, 提升新闻宣传“软实力”, 提高引导舆论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舆论环境,新闻宣传,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媒介公信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媒介公信论》导论作者:江作苏《新闻前哨》2010.03。

[2].国家形象传播与增强“软实力”作者:饶洪桥《中国记者》2009.03。

软实力提升新渠道 篇2

墩上街道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部20公里处,东与青阳县接壤,南与九华山风景区毗邻,北与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相邻,地处池州市“一主一副一区”城市格局的中心地带。全街道国土面积199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人口3.9万余人,属于农村街道。近年来,墩上街道不断强化全面发展意识,以市、区大文化为基调,以与墩上“东大门”的政治地位相适应、与墩上所处的“大九华”区域环境相协调为要求,按照“农业强基、工业支撑、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的工作思想,加大了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富民,这种“带动”是文化与旅游之间“互动”。近两年,我们把打好“生态、文化、旅游”三张牌作为墩上打造首位产业的主推手,举全街之力,谋定而动。

一、墩上街道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

目前,我街道共有三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罗城民歌”“山湖傩舞”和“祭毛镰”。其中“罗城民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上报文化部,正在审核中;杜氏宗宗祠“祭毛镰”活动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鉴于墩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承载的功能需要,我们把打好“生态、文化、旅游”三张牌作为推动墩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手,精心组织,强力推进。

二、墩上街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特色挖掘不够。现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深度、广度,致使相关产品级别、层次、品味不高。同时,文化与旅游的特色结合不够,没有充分挖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游客体验效果不佳。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更何况是两者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目前,文旅项目多由政府投资,资金受到一定限制。资金投入不足既影响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挖掘,也影响到地方文化建设和旅游服务配套体系的完善。

第三,宣传力度有限。在特色资源挖掘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背景下,文化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等市场运营方面也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资金匮乏,导致难以建立完善的宣传机制,无法进行多角度、大范围的宣传。

第四,专业人才稀缺。文旅产业发展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兼具文化、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导游人员,对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造成一定影响。

三、解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1、建章立制。成立了“墩上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项日常工作制度,重点开展对罗城民歌、山湖傩舞和杜氏宗宗祠祭毛镰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

2、强力推介。随着罗城民歌和渚湖姜村知名度的大幅度攀升,关注的媒体级别也越来越高。在安徽、湖南等知名电视台曾做过专题节目,罗城民歌走进了中央11套,中央4套《远方的家》栏目摄制组又走进罗城。开展文化旅游体验活动。为弘扬与传承罗城民歌,墩上街道连续主办两届罗城民歌大赛,民歌大赛举行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和支持。

3、突出传承。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团体引领作用。为发挥民间艺人其领头雁作用,我们相继成立了罗城民歌学校、罗城民歌许桥教学点、山湖傩舞业余表演队、罗城民歌教研组等民间艺术团体和组织,旨在挖掘、整理、传承地域文化名片。传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我街道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罗城民歌发源地之一渚湖姜村作为古村落保护型被列入全省首批美好乡村重点建设示范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我街道新建罗城村农民文化乐园,该项目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结构进行设计建造,内有罗城民歌传习所、古戏台、广场、文化墙等设施,集中文化演出、民俗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场所等功能。在传承教学方面,我街道一方面委托2名省级传承人在渚湖、许桥驻点教唱;另一方面成立了罗城民歌教研组,将罗城民歌搬进了小学音乐课堂。

4、充分发挥文化站阵地作用。墩上文化站综合楼面积495平方米,正式投入使用以后,我们逐步配套完善各厅室设施,并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组织以罗城民歌、山湖傩舞为主要形式的各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文化站的资源优势和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载体作用。我街道15个村(居)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全面完成。每个村配备了音像制品、书籍囊括政治、科技、文化、生活、少儿五大类,覆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极大满足基层群众图书阅览需求。

5、以招商引资,打造旅游富民新业态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和招引。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墩上特色小镇项目基本功能区,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智慧康养等项目,推进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推动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旅游招引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走到招商引资前台,通过探索新的招商引资方式,强化与大企业的对接,实现旅游集聚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和产业项目发展的新突破。

近年以来,墩山街道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墩山街道乡村旅游投资进一步加大。

一是2016年引进的白龙春茶叶生态园项目位于墩上街道永岭村,计划高标准建设5000亩集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度假区的标准化白茶生产基地。目前已种植茶叶1300余亩,永岭白茶生态休闲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二是罗城民歌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正紧张推进。旅游区预计投资1.5亿,以罗城民歌为品牌,涵盖荷花种植基地、垂钓休闲乐园、四季果园、民歌文化广场、特色民宿、九华天宫度假村、姜氏村史展馆、户外拓展营地等子项目。

三是池州市九华河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已组织申报。

软实力提升新渠道 篇3

软硬兼备已成时代所趋

由主榜榜单可以看出,金融类企业公号你追我赶,遍地开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建筑,在中国企业500强排位三甲的重量级企业在新媒体传播前20名榜单上未见踪影。榜单显示,不仅这些排名靠前的企业没有开通官方微信,一些企业即使开通微信,排名也相对落后,从中可以窥见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

再看副榜,112户中央企业中,有43户开通了微信公号,其中,中国移动、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航天科工网等企业名列中央企业新媒体指数排行榜前10名,从中可以看出,贴近民生服务的央企账号大多榜上有名。

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新媒体应用建立沟通平台、塑造企业形象、拉近公众距离,已经成为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如今,新媒体传播势不可当。而在我国,企业缺乏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企业硬实力增强,而软实力不足,成为国企普遍存在的一个“软肋”。

央企,你的“萌态”昵称是什么?

国资委率先出新,邀请公众一起参与国资监督与管理,共同关注国企改革与发展,其倾力打造的“国资小新”新媒体传播平台令人耳目一新,并且形成微博、微信等组成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成为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央企的参谋与助手。

除了一些央企精心打造微信、微博等公号,揭开了以往在公众心目中的神秘面纱,赢得高关注度而榜上有名。更有许多央企打造卡通代言人,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通过视频、动画、融媒制作,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及时地与公众沟通、互动。越来越多的央企,现在试图以可亲可近的“萌态”显现在公众眼前,在微博、微信上,不少央企都推出了自己的卡通形象。中石化被叫成“小石头”,宝钢昵称“小宝”,神华集团则变身“小神龙”,三峡集团也化名“小微”……

提升文化软实力再铸开滦新辉煌 篇4

一、整合精神文化, 建立价值理念体系

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 开滦不仅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奉献了巨大物质财富, 同时也积淀了丰厚而独特的企业文化资源, 成为企业恒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 开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提出到“十二五”末原煤产量达到1亿吨、营业收入2000亿元、挺进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明确了开滦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向:由管理控制型文化向开放融入型文化转变;由基因驱动型文化向战略主导型文化转变;由注重文化建设和管理向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转变。

在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开滦既珍视一百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源, 又坚持开放的大文化观, 对自身文化加以严格审视, 传承其文化精髓, 革除其病态基因, 让弱势文化变强大, 零散文化变系统, 病态文化变健康, 先进文化变卓越, 使企业文化更好地引领战略、服务战略、支撑战略。按照“铸魂、立道、固本、塑形、聚力”的总体目标, 以企业战略蓝图为导向, 以“特别能战斗”精神为核心, 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改革创新、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优秀文化传统, 全面整合提升了企业文化理念系统, 形成了以“基业长青, 员工幸福”为共同愿景, 以“举力尽责, 强企富民”为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主导型理念体系, 为战略实施提供了明确有力的价值导向。通过宣灌、熟记、认知等环节, 用新目标、新愿景、新理念武装全体员工, 统一全员意志, 逐步使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深植员工心中, 成为推动思想变革、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做实管理文化, 构筑战略执行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由此, 也确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以新的战略为导向, 以“文化制度化”为枢纽, 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企业文化执行系统, 着力将价值理念转化为管理制度和员工习惯, 进而打造具有卓越执行力的杰出团队。

开滦深入整合企业的行为文化, 形成了以三个管理平台、一个保障系统为核心的“三加一”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三个管理平台:一是“精细管理、双向控制” (R M DC) 现场管理平台。它着眼于对企业生产工作现场中的每一人、每一时、每一事、每一处、每一物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实施精确、细致、规范、严格的管理。二是市场化精细管理平台。以市场机制为核心、再造流程为保证、精细管理为基础、自主管理为目标, 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以及各道工序间的经营关系以价格的手段进行链接, 实行有偿结算、自主经营, 以达到激励员工、规范作业、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三是安全文化管理平台。围绕“培育煤矿安全文化,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这一煤矿安全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形成了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三大系统”、“八个导入要素”, 强调人的价值观念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强调启发内因,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安全生产中的功效;强调行为准则对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影响。从而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安全生产。一个保障系统, 即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有机的吸收借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 建立以准军事化训练为手段, 以规范职业行为为重点, 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的执行保障体系。“三加一”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有力推动了企业精神和价值追求向管理实践的融入渗透, 逐步固化成为员工的管理行为和操作习惯, 营造了“精细管理、规范操作、执行到位”的文化风气, 锻造了一支“纪律严明、团结协作、品格坚毅”的过硬队伍。

三、挖掘历史文化,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朝阳产业。开滦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130多年发展嬗变中, 开滦创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众多“第一”, 成就了气势恢弘的非凡业绩, 沉蕴下丰厚的矿业文化和工业遗迹, 堪称“中国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开滦抓住国家和社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机遇, 依托丰富的矿业文化资源, 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转型发展的一条主线和战略产业优先发展。按照“高起点, 高品位, 跨大步”的定位, 以“打造中国的鲁尔”为目标, 确立了国家矿山公园“三点一线”的开发思路, 最终形成“绿色矿山、文化公园、旅游地产”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总投资56亿元, 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为“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 建成开放后填补了河北省工业遗产旅游的空白, 被列为唐山市重点发展的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游”及中国第一佳矿、中国准轨铁路源头、百年达道、电力纪元等工业遗迹, 成为集科普、历史、文物、安全演示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业文化旅游观光园。二期工程为“老唐山风情小镇”, 总投资24亿元。以“城市记忆和文化休闲”为主打品牌, 在采煤沉陷区上方复原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和矿山遗迹, 建成全市全省的文化精品和城市标志性工程, 使之成为中国北方工业文化休闲、旅游、鉴赏、观光的绝佳处。并以文化演艺、广告会展、文化传媒、影视开发、艺术品创造为载体, 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三期工程与矿山公园捆绑建设, 对周边区域进行地产业、商业综合开发, 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拓展项目融资渠道, 实现文化产业商业化运营, 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产业。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自2009年10月对外开放以来, 已接待各级领导、来宾5万余人, 产生了巨大的政治集聚、经济合作、文化传播和生态效益, 成为转型发展的一大亮点。

如何提升职场软实力 篇5

这份据称能充分代表中国职场主流人群的“职场人充电指数”显示:22~24岁职场人充电需求为PPT制作、新媒体运营等技能,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形象打造等;25~34岁(开始进入中层和初级管理层)则为国学、佛学、中医、养生等传统文化常识等。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现代职场竞争激烈,为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加入充电大军,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但与传统充电重视学历、专业技能等硬实力不同,此次职场人却一边倒地“剑走偏锋”,充电诉求变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传统文化常识补习等提升职场软实力,这是一个有趣的新现象。

当然,这一新现象其实苗头早现。近年来,在国内诸多城市,一些看似与职场毫无关系的特长培训班如舞蹈班、茶艺班、歌唱班等备受白领充电一族追捧,生意火爆。

据说,白领们热衷于学习唱歌跳舞等,不仅是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更是提升沟通交际能力等软实力,为职场加分。这与前述职场新生代群体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形象打造突破自我意识强等性格特点,尽快融入职场的充电诉求,与前述职场中坚群体希望通过补习传统文化常识提升与前辈决策层沟通能力的充电诉求,是一脉相承的。

一般认为,在职场,学历、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更重要,软实力只是锦上添花,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职场,硬实力不再压倒一切,软实力也很重要,现代职场已进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硬实力软实力并重时代。有了硬实力,还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协调沟通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软实力,才能走得更远更高。如此,职场人利用业余时间充电提升软实力,无可厚非。

即便如此,职场人提升软实力的时间和方式,仍值得注意。按说,唱歌跳舞、形象打造及传统文化常识是人综合素养的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则属于关注人际交往、协调沟通、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商的一部分,PPT制作、新媒体运营又属于大学技能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素养、能力、技能的培养与提升,本应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现在职场人通过充电提升软实力,与其说是充电,不如说是回炉和补课,补学校素质教育、情商教育、技能教育不足或缺失的课。但是,回炉和补课势必导致教育资源、时间和金钱的极大浪费,尤其是,综合素养、情商、实用技能等的提高难以速成,只怕造成巨大浪费后成效甚微。

现代人注意提升职场软实力值得鼓励,但成年人“补”孩子的课却不值得提倡。智商教育为重的中国教育,有必要强化素质教育、情商教育、技能教育,让职场软实力构建从孩子抓起。

1.解读职场“软实力”

2.职场软实力:分清目的与目标

3.职场如何真正提升自己

4.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自来熟

5.关于职场人如何提升自我价值

6.新职场潜规则“自带车”硬实力

7.职场怎样提升自己的技能

8.职场人:如何利用晚上八点到十点提升自己

9.职场新人如何变身职场达人?

软实力提升新渠道 篇6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联、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提供学术支持,由省文联和临汾市委、市政府承办。举办此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国画这一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形式,以写汾河、画汾河、宣传临汾为宗旨,充分展示临汾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瑰丽的自然风光和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成就,进一步推动临汾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临汾社会美誉度,促进文化强市建设,为率先转型、全力跨越,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市委书记罗清宇表示,我们举办这次艺术创作活动,就是要通过艺术的形式记录和展示汾河的新变化、新面貌。以大美临汾、靓丽汾河为题材,以墨传情、以画达意,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展示出临汾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淳朴的风土人情、独特的资源面貌以及文明开放的城市形象,为加快临汾转型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西省文联主席张根虎希望艺术家们以这次活动为平台,大力弘扬以“信义、坚韧、创新、图强”为核心的山西精神,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建设文化强省的时代使命,创作出更加丰硕的文艺精品,为全省和临汾的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艺术家吴长江认为这次艺术创作让我们有机会能够零距离接触淳朴勤劳的临汾人民,欣赏美不胜收的临汾景观,学习转型跨越的发展理念,对于艺术家来说,不仅要用画笔来画山西、画临汾,更是一次学习重温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好机会、向临汾人民学习的好机会。

省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指出,这次艺术创作活动,对于进一步打造汾河文化品牌,提升临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产生深远影响。

软实力提升新渠道 篇7

普洱市全市电影公司共有各类放映队550个;年放映4万场次;观众达到500多万人次;年放映收入达375万元,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电影队,村村挂银幕,人人有电影看。以前的电影也就是如今的电视的前身,在农村只要提到电影无人不晓、无人不爱,农村也为中小城市电影院输送了大批电影观众;当时县、市影院那种火爆场面90后的人是想象不到的,一个节目一天放映9场都是场场爆满的,买票的人前一天晚上就在电影院门口排队,能认识售票员比认识县长都更得意。电影事业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后普洱市电影市场为何守不住阵地

1995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电影体制的改革,农村电影也就与经济利益挂上了钩。农村电视的逐渐普及,以及各种文化娱乐形式的激烈竞争,加上农村观众的文化需求水平较低,只要有得看、有得玩,慢慢地就不愿出钱买电影看了。农村观众减少了,县、市级影院的观众也随着慢慢地减少,全市县级电影放映队的队伍数量、放映场次、观众人次、放映收入和各项业务指标急剧下降;全市电影行业出现亏损;到2005年全市10县及市公司经营亏损达120多万元;全市农村放映队基本全部解散甚至县级电影院大部分关门,农村又出现了多年看不上一场电影的状况。

三、根据普洱市电影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创新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在全市建立起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及与市场运作相协调的农村电影放映新体系,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生命力,用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增强吸引力,使广大农村群众看到和看好电影,努力把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网络建成普洱市的新兴宣传文化媒体,充分发挥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科技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科学和谐发展的多功能作用。

(一)充分利用政府在电影事业方面的惠民政策

1. 充分利用好这几年国家对农村电影工程的优惠政策,发挥其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就提出了组织实施农村电影工程的目标和要求,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中国的广大农村,每一个行政村每一个月要看上一场电影,且国家及省财政的放映补助资金逐年增加并确保到位。这几年普洱市的市、县配套资金都得到了落实,而且每年都在不断提高放映补助资金;只要利用国家资助的农村数字放映设备和资金将农村电影放映队认真组织起来,布置好每个放映队的覆盖放映点,就能让全市的农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并重新喜欢上电影,这样既落实了国家解决农村看电影的政策又保障了部分电影放映队伍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培养电影观众。

2. 把握好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力争项目及更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资金及时到位,建造有一定规模的放映经营场所,并在各大商场、超市建立各种规模的影城。

3. 在做好农村电影工程与城市影院经营放映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广场、社区、学校的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既能丰富城区文化生活又能培养出大批电影观众。

(二)转换经营机制,广泛引进经营人才

1. 强化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建立电影院“院线”制供片渠道,增加电影宣传力度,使全市电影事业在现代市场中开创新局面并且能够稳定地向前发展。

2. 为了让普洱市的电影行业在经营上能够适应现代的步伐,必须引进在经营方面有经验的专业知识人才,给普洱市电影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改变普洱市电影行业存在的老观念、老思想、老僵化的现象。市电影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展开调研,走出去学习考察电影发展中城市的经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

(三)加强电影宣传工作

公益性广场、社区、农村的免费电影也同样要做好放映前的宣传工作,让群众知道放映时间、放映地点、放映的节目内容等,然后提前张挂银幕、播放音乐,营造放映气氛吸引观众,使广大观众慢慢养成看电影的习惯。

(四)着力推动“四个创新”使普洱市电影事业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在新形势下,普洱市电影行业必须着力推动“四个创新”: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电影放映数字化,让更多的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看到高清晰的数字电影;二是推动体制创新,大力建设好数字电影放映院线,扩大规模、丰富内容、提高质量;三是推动机制创新,努力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补贴机制,把公共产品供给落实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上;四是推动管理创新,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成效,使数字电影发行放映效益最大化,为普洱市的文化建设及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摘要:目前,国家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以重视;电影事业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政府扶持和推广的产业。

国家形象传播提升软实力 篇8

当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 0年的快速发展,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和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时,以什么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社会中展现何种国家形象,则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要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由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主编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论丛》一书就是为这一战略探索而作。该书作为中国外文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的集成之作,汇集了当前国内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国家形象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涉及国家形象定位的核心要素、构建国家形象的渠道、形式、手段等多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塑造和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战略性和紧迫性问题,总结了中国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形象塑造的经验教训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有益启示;下部“关于国家形象的调查分析”,清晰地反映了近年境外舆论和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

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色,有效地回应了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新问题,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设计、传播、危机处理及形象修复等问题,为对外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形象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具体而言,该书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深化了对国家形象的认识,将国家形象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该书提出,要把国家形象管理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明确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加强国家形象的战略规划,协调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系统化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体系。这就突破了以往相关研究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形象传播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是拓宽了国家形象传播的渠道,把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领域扩大到媒体之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传播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大众传媒的范畴,具有多介质、多渠道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产品传播、人际传播正成为与大众传播同等重要的国家形象传播渠道。现阶段,对外经贸交往、对外文化交流、境内外旅游和移民等,都已对国家形象传播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该书提出国家形象“整合传播”策略,强调要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三是兼具学术性和应用性,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效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该项研究整合了国内1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力量,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在研究方法上,该研究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注重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进行了大量的文本分析和实地调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自主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境外公众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研究结论有了坚实的基础。许多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工作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提升常州法治软实力漫谈 篇9

那么, 常州该如何提升法治软实力, 在新一轮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显然,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将法治建设全面融入常州整体发展战略中。

提升法治软实力的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提升常州法治软实力应根据四中全会精神, 在常州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的整体发展战略中,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和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机制, 制定实施方案, 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最根本的保证, 提升法治软实力应将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党委统揽、协调各方, 并形成整体联动的推动合力, 才能最终形成法治服务地方发展大局的软实力, 法治建设也才能取得实效。在此过程中, 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原则, 并坚持立法先行, 发挥立法的引领及推动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立法权适当向地方开放, 指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将为常州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新契机。为此, 常州应积极做好准备,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完善公众直接参与立法机制, 从本地需要出发, 选定立法的重点领域, 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性法规,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 为常州发展开启更大的战略空间。

提升法治软实力的重点是政府依法行政。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要“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2]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法治建设的软实力, 而二者统一于政府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这一重点和关节点。因此, 提升常州法治软实力, 一要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程序;实施政府开放式决策形式, 增加由政府法律顾问参加、列席重大决策工作会议, 对涉法事务进行讨论研究的次数, 为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同时,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二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精简, 规范建立行政审批目录清单;梳理行政权力, 界定权力行使边界, 深化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运行。三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进程,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 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使法治软实力有效地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法治软实力的基础是法治社会建设。法治软实力最终根植于社会的法治土壤。提升法治软实力, 要求把法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 要求把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途径。为此, 一要坚持确保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公平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法治软实力,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规范司法行为,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有效保障群众利益。二要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素养。需提高公民通过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理念, 养成依法办事、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三要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提升法治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是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提升常州法治软实力, 不仅要夯实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更需充分调动公众法治积极性, 搭建更多公众参与基层法治实践活动的平台, 为法治建设和软实力提升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勇.法治湖南新起航[N].湖南日报, 2011-08-02.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篇10

一、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通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所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言的, 它是指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等无形力量。简言之,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要素所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虽然是一种无形的柔性的力量, 但它具有征服人心的重要作用, 是国家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内核。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展开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向内, 它不断地吸收、凝摄外来文化信息、智慧与方法;二是向外, 它敞开为一种实在的竞争力、协调力、融合力、扩张渗透力。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具备软实力, 只有那种拥有生命创造力的文化, 才可生成张扬出软实力, 才能对内产生凝聚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和感召力。比如人类历史上专制统治的绵羊文化, 殖民主义的奴役文化, 都不具有创生力, 所以这些文化不具有软实力品质。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是一种“人化”物, 人类实践是文化软实力生成发展的本原和动力;文化的基本功能则是“化人”, 人是文化发展的目标与归宿, 因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文化软实力”从范围看可区分为宏观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区域性的“城市文化软实力”, 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有着共同的对象, 都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总体上规范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 城市文化软实力则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基础。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又不能简单还原为各个区域的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加和。从国家层面看, 文化软实力更为注重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文化认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本国文化对外的扩展与传播等。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撰文提出,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提高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等三项战略任务。而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 提升文化软实力更注重文化的地方特色, 其主要着力点在提高该城市提供文化成果的能力、制造文化产品的能力、传播信息资讯的能力, 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氛围和智力支持。

二、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地方的发展力

1. 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所在。城市精神, 是一个城市显示出的一种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城市精神这个城市民众群体集体性所拥有的气质和禀赋的体现, 这种气质和禀赋体现着市民群体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城市精神就是在城市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 它镌刻着岁月的流痕, 印烙着清晰的地域特点, 真实地反映了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历久形成的城市精神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演进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 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 所以, 城市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和推动力量, 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 形成有地方特色又能使市民有着强烈认同感的城市精神是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所在。城市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文化内涵。城市的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和人文, 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形象的基本要素。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 城市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个方面。外在形象包括城市的建筑、轮廓、空间、道路等形成的整体印象, 城市的外在形象是城市文化精神、城市文化特色的外在表征。内在形象就是一个城市的政府运作、社会管理、发展模式、对外策略等给外界形成的一种总体印象。个性强烈的城市形象给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塑造好的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其基点, 不能不首先定位于市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市民素质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从近现代许多世界著名城市兴旺繁荣的经验看, 优化和塑造优秀的市民素质非常重要, 它是一个城市长久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2. 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实力。

文化设施和机构是文化软实力的硬件。文化设施和机构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科研院所等, 是一个城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 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成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的因素。有了这些设施机构, 就能吸引高端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人才, 从而也才能有高端的文化、教育和科研成果。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部分。文化品牌包括文化的活动品牌和文化的产品品牌, 是一个城市文化产出能力的表现, 这种能力不是以多取胜, 而是以优取胜、以强取胜。文化软实力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层面的认同, 而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就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实践, 因此, 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社会中, 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和“创意价值”将越来越重要, 而在现代信息革命和高科技发展的推动下, 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经济的核心, 以创意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引擎。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并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 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导、落实和推进。这既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又是扩张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它包括传统和现代的传播手段, 即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网络以及其他传播手段。这些传播和资讯手段, 携带着城市的文化理念, 代表着城市的声音和形象, 体现城市的影响能力。一个文化软实力强的城市, 必然在传播和资讯方面有着强大的实力。特别是在传播和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 更必须建立强大的媒体, 加强城市媒体的传播能力。

3. 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文化软实力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这种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政策环境表现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等。而心理环境是指文化发展所处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等。好的文化环境能有效地配置社会文化资源、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 能够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推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1. 积极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核心价值观随时随地体现在人的精神活动中, 有着历史的、伦理的、道德的、审美的多重精神内涵, 负载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决定着人的追求、信念、理想和情操。对一座城市而言, 决定着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 是市民素质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必然需要揉入时代的、政治的、地域的内涵, 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科学可持续社会发展观, 城市精神以及围绕该精神所折射出的各个方面。核心价值具有原则性、基础性、引导性的意义, 但不应该采取生硬方式, 应研究新形势下核心价值观影响渗透人心的最佳方式, 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同时, 核心价值观不是单一的价值观, 应能最大限度地包容不同的文化因素, 处理好核心价值与价值多元之间的关系。决策部门、职能部门应该在日常工作中, 真正建立起核心价值观意识, 尊重文化, 确保精神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的凝聚力, 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积极建设和谐文化, 大力塑造城市精神, 这是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所在。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著名城市在发展中也十分注重用市民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培育自己的城市精神。例如纽约的城市精神被称为“纽约精神”, 概括为四句话:高度的融合力, 卓越的创造力, 强大的竞争力, 非凡的应变力。纽约城市指南的书名就是纽约精神, 纽约城市网站也以纽约精神命名。伦敦的城市精神有三个方面: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永不屈服的坚强精神。巴黎的城市精神, 强调尊重自己的历史, 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引导城市居民形成共同的人文气质, 成为世界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文化之都及欧洲经济之都。东京的城市精神, 核心是培育和发扬正义感、伦理感、关爱他人的品质, 做到守信誉、爱他人、能自律、负责任、乐奉献,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出发扬博爱的都市合作精神, 建成能为世界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型城市。

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工程, 是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是政府文化责任的重要体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机构、开展活动、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深化社会化运作机制改革, 逐步扩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范围, 推进文化活动的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 形成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社会联动机制。要完善和优化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 重点填补社区和农村未建文化室的空白, 改造提升现有文化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尽快推进大剧院、新电视塔等一批大型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建设, 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拓展公共服务空间, 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公民文化艺术素养培育, 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 (站) 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 广泛开展市民文化艺术普及和再教育活动, 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 为城市文化艺术发展培育新的创造者和消费者。坚持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的原则, 以区域均衡发展为基本要求, 发展文化事业,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也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城市, 具有重大的意义。

3. 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方面与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相关, 另一方面又与信息等高新技术相连, 可以影响和主导世界文化潮流, 传播本土思想, 具有经济与文化诸方面的高附加值, 是各国政府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从国际经验看, 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 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 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都举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持续经济低迷时, 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产业在GDP中几乎都占有较大比重。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伦敦的主要经济支柱, 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产业, 同时也是第三大就业经济领域, 是英国增长最快的产业。

4. 转变文化软实力提升方式。

一要坚持发展文化事业与壮大文化产业相协调。发展文化事业与壮大文化产业, 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缺一不可。文化既有公益性, 又有经营性, 并且都要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与价值体系的指导。因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努力创作出更多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反映人民群众客观状况和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 如果违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鼓吹错误甚至是反动的思想观念, 制造低级庸俗的精神垃圾, 势必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二要使创新内部机制与扩大对外开放相衔接。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陈旧思想观念与突出问题, 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加快建立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改革体制机制与推动产业发展相一致。在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要加快文化的对外开放。既要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又要鼓励文化的对外交流、对外贸易。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文化部门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更有效地创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品牌。此外, 要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产品准入条件的研究, 积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 推动文化企业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或营销机构。

上一篇:骨外科术后疼痛下一篇:区内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