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故障

2024-05-23

区内故障(通用5篇)

区内故障 篇1

摘要:采用理论推导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压直流线路区内和区外故障的电压以及电压变化率的暂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区内外故障的电压变化率最大值出现时刻存在明显差异。利用该特性区分高压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可靠识别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且耐受较高的过渡电阻,所需采样频率较低、时间窗短,可基于现有软硬件平台实现。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行波保护,故障识别,电压变化率

0 引言

近年来,直流输电凭借其输送功率大、距离长的优势,在我国发展迅速,一大批直流输电工程相继投运[1,2]。但实际运行经验表明,现有直流输电工程的线路行波保护的可靠性不高[3],其中耐受过渡电阻能力较低的缺点尤为显著。在线路远端故障时直流输电工程的线路行波保护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将低于100Ω[4],其主要原因是现有行波保护判据只能根据动作量的大小区分线路远端平波电抗器两侧的区内外故障,因此在保证区外故障选择性的前提下牺牲了对区内故障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研究新的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识别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关于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的识别方法研究主要可以分成2类:一类是利用线路两端换流站电气信息在区内和区外故障时的差异性,如基于电流的线路边界计算电压与测量电压的相关性特点[5]、线路两侧正反向行波的幅值特点[6];而另一类则是引入数学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如利用小波变换对故障行波进行分析[7,8]、将数学形态学滤波技术和形态学梯度技术应用于行波保护[9]。上述区分区内外故障的方法虽然能在保护正确动作的基础上提高耐受过渡电阻能力,但也存在采样频率高或需要换流站间通信等缺点,工程适用性不高。

因此,本文针对实际工程要求和研究现状,在对直流线路区内和区外故障的电压波形特征以及电压变化率最大值时刻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判别新方法,并利用PSCAD/EMTDC建立±800 k V云广直流输电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对所提新方法进行仿真验证。

1 现有行波保护判据对区内外故障的响应特性分析

直流线路的行波保护是利用线路故障所产生的行波电气量特征进行故障快速识别,其正负极的判据可统一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du/dt为电压变化率;Δu和Δi分别为电压、电流变化量;Δi(i=1,2,3,4)为对应的保护定值。在具体工程中上述判据的实现算法可能有所差别,但不会影响其本质特性。

为了分析行波保护对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的响应特性,采用PSCAD/EMTDC的±800 k V云广直流工程实际运维分析的详细仿真模型,以整流侧正极线路行波保护为例,对行波保护动作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其中故障点设置如图1所示。

图1中,Zs为系统阻抗;f1、f2和f3分别代表直流线路整流侧始端、中点和逆变侧末端故障,f4和f5分别代表直流线路整流侧和逆变侧区外故障,f6和f7分别代表整流侧和逆变侧的交流系统三相接地故障。在上述各点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情况下的整流侧行波保护动作量最大值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单位说明如下:maxΔumax和maxΔimax为标幺值;±800 k V云广直流工程的采样间隔为0.15 ms,而实际工程中电压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可等效为相邻的2个采样点差分计算,因此max(du/dt)单位为p.u./0.15 ms。本文的分析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故障前直流工况均为通常的双极全压额定运行情况。

由式(1)、表1和云广直流整流侧行波保护定值(Δ1=0.14 p.u./0.15 ms、Δ2=0.3 p.u.和Δ3=0.5 p.u.[10])可知,现有行波保护主要利用不同的判据区分近端和远端的平波电抗器区外故障,即:利用电流变化量判别近端平波电抗器区外故障,利用电压变化率判别远端平波电抗器区外故障。

这是由于发生近端平波电抗器区外故障时,故障电流行波的传播方向与线路故障相反且最大值很小,其极性情况如表2所示,表中以正常运行时电流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而发生远端平波电抗器区外故障时,故障行波经平波电抗器进入线路,波头变得平缓,在金属性接地情况下区外故障电压变化率小于区内故障。但为避免发生逆变侧区外故障时保护误动,电压变化率保护定值必须大于区外故障时电压变化率的最大值(Δ1=0.14 p.u./0.15 ms>0.104 p.u./0.15 ms),这必然导致区内故障时行波保护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降低。在本文模型中,整流侧行波保护在逆变侧区内故障时仅能承受41Ω的过渡电阻,如图2所示(图中,纵轴单位取为p.u./0.15 ms)。因此,现有行波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可靠判别线路故障和远端平波电抗器区外故障,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2 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行波波头特征分析

现有行波保护是利用各个判据动作量的最大值是否大于保护定值来进行故障判别,仅利用了行波暂态量的幅值信号,并没有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大量暂态信息,所以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2.1 远端区内、外故障行波波头特征差异

直流线路发生区内故障时,故障行波的波头较为陡峭,而发生区外故障时,故障行波的波头较为平缓[11],但其具体特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简化分析以突出其本质特征,下面的分析不妨先不考虑线路对行波的衰变作用。则对于区内故障,线路的故障行波表达式UL_in(t)为[12]:

其中,UF为故障分量电压幅值;Zc为线路波阻抗,是由线路参数决定的常实数;R为过渡电阻。

发生远端区外故障时,故障行波将经过由平波电抗器和直流滤波器组成的线路末端进入直流线路。行波进入线路后,经过线路传播到达对端,并再次反射回故障点,相当于分别在故障端和对端发生了一次折射和反射。但直流输电线路较长,区外故障行波传播至对端并反射回来需要一定时间(至少需要几毫秒),若只考虑初始行波阶段,即故障行波折射进入线路,而线路对端的反射行波尚未到达本端的情况下,则不需考虑反射波且可将直流线路理解为无限长。从而得到发生直流线路末端区外故障时的故障行波暂态分析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图中,UL_ex、IL_ex分别为发生区外故障时直流线路行波电压、电流;Ld为平波电抗器等值电感;ILd、Ic1分别为流经平波电抗器和直流滤波器的电流;ZFilter为三调谐直流滤波器等值阻抗,直流滤波器结构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ZFilter为:

根据图3可得区外故障的边界方程为:

根据式(4)并经拉氏反变换得线路行波电压为:

取Zc=300Ω、Ld=0.15 H、UF=1 p.u.、R=0Ω,滤波器参数参考±800k V云广直流工程,利用式(2)和(5)分别计算发生区内(外)故障时的线路故障电压UL_in(UL_ex),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电压均为标幺值)。由图5可见,线路末端区内外故障行波波头的斜率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与区内故障时的行波电压阶跃变化相比,发生区外故障时行波电压有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

2.2 保护安装处的远端区内、外故障行波特征差异

远端区内、外故障行波需经过线路传播到保护安装处,因此会受到线路衰变的影响,但输电线路存在复杂的频变特性,采用集中参数模型误差较大,采用频变模型计算难度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文献[13]提出一种频变参数等值模型,将线路衰减函数e-γ(s)l等效为:

其中,ka、τa、v均为与输电线路有关的常数;l为传播距离。

当故障行波传播至对端保护安装处后,与线路端口元件发生折反射,如图6(a)所示,根据彼得逊法则,保护安装处的故障分量等效电路如图6(b)所示[12]。保护实际测量到的为故障行波折射进入换流站的电压行波Up。

区内故障行波到达时,UL(s)=UL_in(s)e-γ(s)l,式(6)中指数部分esl/v主要起到以故障发生时刻为起点对行波进行时移的作用,但若以行波到达测量点为起点则可忽略该部分,故保护安装点的电压Up为:

区外故障行波到达时,UL(s)=UL_ex(s)e-γ(s)l,则Up变为:

式(7)和(8)的时域解是十分复杂的,且特征应当与式(2)和(5)近似,但可以Up的电压变化率为研究对象,即:

则根据式(7)—(9)可得发生区内、外故障时Up变化率的传递函数为:

图7为根据式(9)得到的d Up_in/dt和d Up_ex/dt(纵轴单位为p.u./s),标志位置表示为曲线最大值点。其中曲线1与图5中的工况相同,线路参数设置为ka=5.606×10-5、τa=5.470×10-7、l=1 418 km;曲线2工况修改波阻抗Zc=400Ω;曲线3工况修改平波电抗器等效电感Ld=0.3 H;曲线4工况的直流滤波器参数设置与贵广2直流滤波器参数设置相同;曲线5工况修改传播长度l=709 km;曲线6工况设置过渡电阻R=100Ω。

由图7可发现,发生区内故障时的电压变化率在行波到达后很快达到最大值,而发生区外故障时电压变化率到达最大值的时刻相对较晚,两者相差0.7 ms左右。而系统参数变化也会对上述特征产生影响,其中波阻抗、直流滤波器参数、输电线路参数和过渡电阻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平波电抗器参数对其的影响较大,平波电抗器等效电感越大,区外故障的电压变化率到达最大值越晚,而考虑到直流工程的平波电抗器等效电感一般为0.15 H或0.3 H,因此本质特征不会发生变化。

前文分析主要集中于理论计算,下面利用云广直流工程中用于运维分析的详细仿真模型,对正极逆变侧发生区内金属性接地和高阻接地故障以及逆变侧区外金属性接地故障3种情况进行仿真分析。整流侧线路保护测量点的电压变化率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20 k Hz采样频率的采样间隔为0.05 ms,而实际工程中电压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可以等效为相邻的2个采样点差分计算,因此图8中电压变化率的单位取为p.u./0.05 ms。在仿真中,为了更好地说明发生区内、外故障时电压变化率最大值出现时刻的差异,采样频率比实际工程要高,取为20 k Hz,而直流线路采用了频变参数模型。

由图8可见,发生区内故障时,故障行波到达线路始端后不再是一个理想的阶跃信号,因此其电压变化率最大值也不再出现在行波到达时刻。但是由于发生区内故障时电压行波的高频含量相对较多,因此其电压变化率依然很快到达最大值;而发生区外故障时,电压变化率则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时刻要明显晚于区内故障,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当然,由于±800 k V云广直流的2个0.15 H平波电抗器分别布置于换流阀的两侧,因此区外故障远端折射进入线路时,平波电抗器等效电感应取为0.15 H,而故障行波到达近端发生反射时,平波电抗器等效电感应为0.3 H。仿真得到的区外故障电压变化率最大值出现时刻应当处于平波电抗器等效电感分别为0.15 H和0.3 H情况下所得理论计算时刻之间。

表3则是不同过渡电阻下,对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的电压变化率最大值出现时刻的仿真计算结果。从表3可见,发生区内故障时,最大值出现时刻基本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而发生区外故障时,最大值出现时刻随过渡电阻的增大而略有增大,其主要原因在于过渡电阻变化会导致行波波形发生一定程度的畸变,但在200Ω范围内电压变化率最大值时刻仅变化1个采样点,因此过渡电阻增加不会导致故障特征发生本质变化。

而发生区内故障时的故障位置变化也将导致最大值出现时刻略有变化,如表3所示,这也是由于直流线路对不同故障位置的电压行波将产生不同的衰变所造成的。但故障距离的改变同样也不会导致故障特征发生本质变化。

综上所述,发生区内、外故障时电压行波的波形不同,电压变化率的波形也不同。而传统的行波保护方法仅利用电压变化率最大值判别区内外故障,实际上只反映了电压变化率幅值的差异性。若能综合电压变化率的幅值信息和波形信息则能更好地区分区内外故障。

3 特高压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识别新方法

3.1 保护判据

基于前文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区内和区外故障时电压变化率在故障波头最大值时刻的差异进行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识别的新方法,其判据如下:

其中,式(11)为启动判据,式(12)为最大值时刻判据,式(13)为最大值判据;du/dt利用电压采样数据差分计算获得;Tmax=(m-n)ΔT为du/dt最大值时刻与启动时刻的时间差,m为du/dt取最大值时的采样点,n为满足启动判据的第1个采样点,ΔT为保护采样时间间隔;ΔSTA、Tset为对应的保护定值。

根据前文,区外故障的电压变化率最大值均出现在故障行波到达后的2 ms以内,因此考虑到暂态保护的速动性,且为了避免控制系统响应的影响,本文方法取数据时间窗长为3 ms。

本文方法通过启动判据判断故障行波到达,利用最大值时刻判断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以区分区内外故障,而最大值判据则用于防止扰动造成的误动。

因此,若上述3个判据均能满足,则认定为区内故障,否则为区外故障。

3.2 整定原则

所提特高压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识别方法需要整定的定值为ΔSTA和Tset。

a.启动判据定值ΔSTA要有足够的灵敏性,可取为线路中点处发生经1 000Ω过渡电阻接地故障时的电压变化率最大值。

b.最大值时刻判据定值Tset需小于区外故障,而大于区内故障时的情况,因此取为:

其中,max(Tin)、min(Tex)分别为区内、外故障下电压变化率最大值时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分别取线路末端高阻接地故障和区外金属性接地故障这2种情况进行计算。

在直流工况改变(如降功率运行、直流电流降低等)时,若直流电压保持不变,则其暂态特性受到的影响不大,所提出的方法依然适用;而当降压运行时,故障行波幅值UF下降,根据式(7)和式(8)可知暂态波形不受影响,此时只需将ΔSTA按直流电压等比例降低,而Tset则不变。

4 仿真验证

采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基于±800 k V云广直流工程实际运维分析的详细仿真模型,以整流侧正极为例,对上述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判别方法进行保护整定和仿真验证,保护采样时间间隔为0.15 ms,与实际工程一致。

保护整定值取为:

测试直流线路整流侧始端f1、中点f2、逆变侧末端f3区内故障和f5、f7区外故障,而工况包括全压额定运行、降功率至额定功率的20%运行以及降压至额定电压的70%运行,其仿真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仿真结果可知,上述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判别方法判断准确、受过渡电阻影响小;且保护判据所需采样频率与实际工程相同,表明该方法完全可在现有软硬件平台中实现,工程适用性强。

5 结语

通过对直流输电线路发生区内、区外故障时电压及电压变化率的故障暂态特性的理论计算和仿真研究,发现发生区内、外故障时的电压变化率波形存在明显差异:

a.发生区内故障时,故障行波到达线路始端保护测量点后,电压变化率很快即可到达最大值;

b.发生区外故障时,电压变化率到达最大值时刻较晚。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压变化率最大值出现时刻差异识别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的新方法。基于±800 k V云广直流工程实际运维分析的详细仿真模型对所提判据进行了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判断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且所需采用频率与实际工程一致,可基于现有软硬件平台实现,工程适用性强。

区内故障 篇2

1 故障情况概述

冯屯500 k V串补站2014年7月9日15时46分, 伊冯甲线发生W相瞬时性接地故障, 线路保护正确动作, 线路重投成功, 故障测距107 km, 故障电流4200 A。伊冯甲线固定串补装置W相固定串补重投成功;可控串补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MOV) 保护动作, 线路保护退W相可控串补, W相间隙自触发保护动作, 线路联跳保护动作, 合三相可控旁路断路器, 可控串补装置退出运行, 未自动重投。在此期间伊冯甲线正常运行, 伊冯甲线可控串补控制保护SOE信息如表1所示。

2 冯屯500 k V可控串补火花间隙及火花间隙自触发保护

2.1 冯屯500 k V可控串补火花间隙结构及触发原理

火花间隙系统是串补补偿平台的关键设备, 是串联补偿电容器组工频暂时过电压和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过载的重要保护设备。由于触发方式不同, 火花间隙可为分压式间隙和等离子间隙两种类型, 一般设计为强制触发型。火花间隙强制触发回路如图1所示。

G—自放电型主间隙;GX—续流间隙;G1—闪络间隙;G2—闪络间隙;R—限流电阻;T1—脉冲变压器;T2—脉冲变压器;C1—均压电容;C2—均压电容;TRG—触发放电型密封间隙

冯屯串补站可控串补火花间隙的触发方式采用强制触发方式, 火花间隙采用单间隙型式, 由触发回路和主间隙组成。主间隙内部又分为闪络间隙和续流间隙两部分。为使火花间隙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火花间隙的自触发电压应高于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的过电压保护水平, 并留有安全裕度, 两者的配合系数一般取1.1, 当MOV的电压保护水平为2.4 p.u, 则保护火花间隙的自触发电压为2.5 p.u。火花间隙触发的导通时间、不触发条件下的最小工频放电电压、火花间隙介质强度的恢复时间以及恢复电压等性能指标需通过试验确定。

火花间隙是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的主保护和电容器的后备保护, 接受到触发命令, 可以瞬间放电, 在线路出现故障、MOV过载或其他需要快速旁路电容器组的情况下, 通过触发调节间隙的距离以满足不同的保护整定值和故障情况[2]。对火花闪络间隙的要求:间隙距离固定, 自然闪络电压稳定, 重复闪络多次后仍能维持稳定的自然闪络电压;触发闪络电压不应受环境条件影响。

火花间隙自放电原理如下:火花间隙两端承受串联电容器组上的电压, 电压平均分配在均压电容上, 当电压达到密封间隙T1的自放电电压时, 两个密封间隙导通;后电压通过电容的充电过程全部集中在电容器C1上, 主间隙M1击穿, 电容器放电;电压过渡到电阻器R上, 主间隙M2击穿, 火花间隙自放电导通[3]。火花间隙自触发动作完全取决于间隙两端的电压, 不依赖与控制保护逻辑和故障点范围。火花间隙的自放电应设置高于金属氧化物限压器建立的保护电压水平。有指令时快速触发, 无指令时不动作。可见, 火花间隙的快速性、可靠性影响了整个可控串补系统的安全。因此, 有必要对火花间隙自触发进行研究分析。

2.2 火花间隙的自触发保护功能及串补保护录波分析

火花间隙工作应在可控触发模式下, 在串补控制保护装置判断MOV电流、吸收能量或温升超过定值的情况下应可靠触发。火花间隙自触发保护是指火花间隙自主击穿, 保护系统在未发出间隙触发命令时检测到间隙有电流, 火花间隙没有自熄灭功能, 则该保护动作, 保护动作闭合三相旁路断路器[4]。火花间隙自触发保护设置主要目的是作为火花间隙的自身保护。若最近两次间隙自触发间隔超过1 h, 则本次保护动作后经延时串补自动重投, 否则禁止重投。伊冯甲线可控串补保护录波如图2所示。

由图2分析可知, 在保护发出间隙触发命令 (低电平有效) 前间隙已有电流, 保护检测到火花间隙电流且此时保护装置未发出间隙触发命令, 故间隙自触发保护动作, 保护动作符合其判据, 动作正确。另外, 在保护最初设计时, 为保障可控串补的安全, 在间隙自触发保护动作后, 若再有其他保护动作如单相金属氧化物限压过电流、单相线路联动等, 则可控串补不再自动重投。线路保护动作退故障相可控串补保护是指可控串补控制保护系统收到线路保护的联动信号, 确认该信号有效则该保护动作, 触发故障相火花间隙 (包括晶闸管阀) , 单相线路联动则闭合故障相旁路断路器 (故障相两侧线路断路器跳闸后, 避免了线路断路器暂态恢复电压超标[5];为了减少潜供电流, 保证重合闸的快速动作[6]) 且经延时自动重投, 多相线路联动闭合三相旁路断路器且不重投。录波器波形开关量信息及保护动作SOE信息表均表明, 这种工况属于火花间隙自触发伴随线路故障 (线路联动) 发生, 与固定串补相比, 可控串补多了晶闸管阀组, 其安全运行条件较苛刻, 故此种情况下固定串补可以重投, 而可控串补不再自动重投。

3 火花间隙自触发原因分析

火花间隙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火花间隙导通的可控性。火花间隙自触发是指当火花间隙两端的电压达到一定的电压水平时, 在未接收到串补保护装置发送的触发命令时, 火花间隙的电极过压击穿, 形成放电回路从而导通, 这是火花间隙本身的物理特性[7]。火花间隙自触发击穿 (包括强制触发击穿) , 电容器组中巨大能量可以释放, 可靠保护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并间接保护串联补偿电容器组。从火花间隙系统及触发原理可知, 导致间隙自触发的原因, 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种。

1) 火花间隙放电电压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火花间隙的触发动作不应受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电磁干扰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8]。球形或半球形火花间隙放电电压稳定性好, 但现场串补装置的火花间隙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 放电电压因而具有一定分散性。

2) 触发火花间隙放电电压的影响。触发火花间隙被密封在瓷套内,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 其放电电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触发火花间隙放电电压与气隙距离成线性关系, 只要气隙距离不发生变化, 放电电压不会发生变化。

3) 电容均压系统的影响。由于串补装置投入运行时间较长, 火花间隙相关元件可能出现缺陷, 如均压电容元件可能发生部分电容击穿, 使电容器电容量减少, 导致火花间隙电压分布不均匀。如果低压侧间隙承担电压高, 就会导致火花间隙在串补未到定值就发生自放电[9]。

可控串补火花间隙自触发, 必将造成可控串补不再重投。冯屯串补站投运以来, 由于夏、秋季气温高, 空气相对密度低, 火花间隙放电电压低, 易放电等多种因素, 先后导致3起线路瞬时性故障可控串补未重投:2009年09月01日, 500 k V伊冯甲线U相线路故障, 重合成功, 串补固定重投成功, 可控未重投;2014年07月09日, 伊冯甲线发生W相线路故障, 串补固定重投成功, 可控未重投;2014年9月25日, 伊冯甲线U相瞬时故障重合成功, 伊冯甲线固定串补装置重投成功, 可控串补未重投。为了保证火花间隙在任何条件下都有触发系统控制放电, 而不发生自放电, 闪络间隙的距离必须根据夏天的最低大气密度来整定。由于线路故障电流较大, 造成电容器两端电压突然急剧增大, 再加上间隙导通受环境、气候等不确定外界因素的影响, 导致主间隙两端绝缘降低而击穿, 进而主间隙导通。保护动作发生在阴雨天气, 依据掌握的其他线路串补装置的运维数据, 在天气为阴雨、下雪或大雾天气情况下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极易发生主间隙在没有达到设计导通电压的情况下导通而引发火花间隙自触发保护动作。因此, 2014年7月9日15时46分伊冯甲线可控串补火花间隙自触发属于误触发。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伊冯甲线可控串补保护录波信息和火花间隙自触发分析结果可知, 伊冯甲线单相瞬时性接地过程中, 可控串补装置控制保护动作正常, 可控火花间隙在没有收到点火触发信号的条件下发生区内故障提前击穿, 属于误触发。火花间隙自触发的原因与火花间隙元件本身和环境因素有关。因此, 为了伊冯甲线可控串补的安全可靠运行, 建议定期对投运的火花间隙参数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维护检试。

1) 间隙的间隙外壳、支撑绝缘子、穿墙套管、各电极以及均压电容器等其他零部件的外观检查, 确认无破损和漏油情况。

2) 各电极、支撑绝缘子、穿墙套管和均压电容器表面需要用布将其表面擦拭干净。如果石墨电极表面有灼烧痕迹, 需用锉刀和砂布小心打磨, 使其表面平整、光滑后再用布擦拭干净。

3) 定期对投运的串补装置火花间隙参数进行测试, 如均压电容参数、触发间隙放电电压、穿墙套管介质损失和电容量及均压电容放电回路的电阻。

4) 火花间隙放电电压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需要在实验室环境做各种温度和湿度下间隙放电电压检测, 研究火花间隙在不同温度、气压和湿度情况下火花间隙放电电压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蒋卫平, 李新年.500 k V固定串补人工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现场结果分析与仿真计算[J].电网技术, 2009, 33 (1) :17-22.JIANG Weiping, LI Xinnian.Analysis on fiel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rtificial single phase grounding test for 500k V fixed series compensator and simulating calcula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9, 33 (1) :17-22.

[2]苏冬雪, 何卫东.串补技术在500 k V冯屯串补站中的应用[J].黑龙江电力, 2008, 30 (6) :441-445.SU Dongxue, HE Weidong.Application of serial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to 500 k V Fengtun serial compensation station[J].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2008, 30 (6) :441-445.

[3]周启文, 潘勇斌.500 k V串补系统中火花间隙系统研究[J].高压电器, 2012, 48 (8) :40-44.ZHOU Qiwen, PAN Yongbin.Improvement of spark gapsy stem for500 k V series compensation system[J].High Voltage Apparatus, 2012, 48 (8) :40-44.

[4]荆平, 武守远.220 k V成碧可控串补装置的保护配置[J].电网技术, 2005, 29 (21) :5-9.JING Ping, WU Shouyuan.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for thyriste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 device in 220 k V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from Cheng county to Bikou[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5, 29 (21) :5-9.

[5]田秋松, 张健毅.大型串联电容器组在特高压固定串补的应用[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2, 33 (3) :33-39.TIAN Qiusong, ZHANG Jianyi.Application of large-sized serial capacitor bank in UHV 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J].Power Capacitor&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2012, 33 (3) :33-39.

[6]钟胜.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加装串补装置有关的系统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电网技术, 2004, 28 (6) :26-30.ZHONG Sheng.Problems caused by adding series compensation devices to EHV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heir solu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4, 28 (6) :26-30.

[7]P.M.ANDERON, R.G.FARMER.电力系统串联补偿翻译组译.电力系统串联补偿[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P.M.ANDERON, R.G.FARMER.Power system series compensat-ion[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2008.

[8]Q/GDW 1917-2013:220~1000 k V串补站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2014.

区内故障 篇3

据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女鞋分会秘书长徐顺络介绍, 1月21日晚, 该鞋楦公司没有和相关制鞋企业老板“打招呼”, 在将军大酒店摆20多桌豪华宴席, 宴请鞋企采购人员, 宴席间设重奖“奖励”赴宴人员, 在行业中引起强烈反响。

1月23日晚,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女鞋分会为此特意召开会长办公会议, 针对原材料供应商“运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拉拢鞋企采购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商讨对策, 最终决定出招整治行业不正之风, 向不正当竞争“开炮”。当晚, 会议决定:第一, 针对该鞋楦公司的不规范行为, 在行业协会内部通报, 警示教育;第二, 要求所有会员单位, 暂时停止与其发生任何业务往来, 并将其列入不诚信企业“黑名单”;第三, 该鞋楦公司必须向会长办公会议提交深刻的书面检查, 以观后效。

区内故障 篇4

无菌洁净区 (以下简称洁净区) 是一种封闭的生物洁净空间, 不仅要求控制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浓度, 还要控制微生物浓度。

空气灭菌是指通过技术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或孢子, 保证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达到标准要求。洁净区内空气灭菌技术主要有甲醛熏蒸法、紫外灯照射法和臭氧消毒法。

甲醛熏蒸法, 对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都有高效的灭活作用, 属于比较悠久的传统熏蒸方法。紫外灯照射法具有杀菌谱广、对物品损害较小、无残留毒性、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臭氧消毒是以空气为原料, 无须辅料和添加剂, 在密闭的环境下产生一定的臭氧, 扩散均匀, 包容性好, 可达到全方位快速高效的灭菌, 克服了紫外灯照射存在死角的固有缺点。

调查发现, 紫外灯照射法认可度高、应用范围广, 臭氧消毒法在新建洁净区里得到了推广应用, 传统的甲醛熏蒸法已完全被高效便捷的新技术取代。

1 空气灭菌技术要求与比较

洁净区内的温湿度指标对甲醛熏蒸法影响明显, 最佳的消毒环境应控制温度在24~40℃, 相对湿度在65%以上[1]。甲醛具有强烈的促进癌变作用, 其蒸发残留物会附着在壁板上, 需要擦除。

文献报道, 温度在20~40℃, 相对湿度在55%~60%的环境中, 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率最强[2]。照射强度是影响紫外灯消毒效果的主要原因, 70μW∕cm2以上才符合要求, 不能认为灯亮就有杀菌作用。

臭氧是氧化性非常强的物质, 可以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生物结构, 达到灭菌目的。空气消毒时要求臭氧浓度>5ppm, 但考虑洁净区内物体表面的消毒要求, 所以在实际消毒时臭氧浓度>10ppm[3]。提高湿度可增强臭氧的消毒作用。

每种技术均可达到预期的空气灭菌效果, 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表1是对不同空气灭菌技术的分析比较。

2 灭菌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甲醛熏蒸法的优势明显已被取代, 成为历史。臭氧消毒法优点突出, 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消毒灭菌。紫外灯照射法的发展时间长, 是被采用最多的灭菌技术。

结合工作, 对紫外灯照射法和臭氧消毒法的使用现状提出了以下看法:

(1) 紫外线的光波为直线传播, 其照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要保障灭菌效果必须保证照射范围, 根据紫外灯的有效灭菌要求, 空气灭菌时照射距离宜<2m[4]。紫外灯通常安置在室内顶板上, 而洁净区内的房高通常建设在2.4~2.8m, 最大距离已超出其有效照射范围。通过加装灯管支架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但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支架尺寸。

(2) 根据紫外灯辐射的有效范围确定洁净区内安装紫外灯的数量, 太少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太多增加管理成本。例如物流气闸室, 紫外灯的作用更多是对进入物料进行表面消毒, 从紫外灯的性能特点分析, 只在顶板安装是达不到安全的灭菌效果。设计紫外灯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时, 要保证能对进入物体表面进行有效的全覆盖照射。

(3) 紫外灯控制开关通常与照明开关合并安装, 开启照明时会误开紫外灯。在照度良好的环境下, 不易发现紫外灯光源, 长时间直照到人会发生损伤。如将控制开关统一置于洁净区外, 即方便控制灭菌时间和管理使用寿命, 更能减少人员出入对洁净区的影响。

(4) 灭菌性质决定了臭氧消毒时的使用浓度。预算臭氧输出浓度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 考虑因素应包括风机系统体积、洁净区内体积、室内常置物品、结构气密性等。灭菌时应减少补新风, 关闭强排风, 充分利用循环风。

(5) 吸入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呼吸道黏膜, 要防范臭氧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与洁净区相连通的前室多为休息区, 在灭菌时会受到泄漏臭氧的污染, 应加强换气通风。灭菌时可降低洁净区对外的压差, 减少泄漏量。

(6) 性能稳定, 寿命长是臭氧发生器的优势。调查发现, 在满足灭菌要求时, 风机系统内只配置1台臭氧发生器。为保障有效的管理, 建议按“两用一备, 一用一备”的原则购置, 以备不时之需。

摘要:空气灭菌技术是保障无菌洁净区内空气洁净度的重要措施。无菌洁净区内微生物的浓度控制, 应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 考虑灭菌环境的现状, 结合灭菌技术的特点, 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灭菌技术,重要措施,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卫星.新版GMP下洁净厂房灭菌设计探讨[J].机电信息, 2012, (35) .

[2]冯秋菊, 吴宁萍.紫外线杀菌灯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 2000, 21 (6) .

[3]张玉冬, 李辉.臭氧灭菌技术在制药企业GMP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 2005, 14 (10) .

区内故障 篇5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小微企业起着关键的作用。以河南省为例, 据有关数据显示, 众多的小微企业贡献了河南省35%的税收、40%的GDP、60%以上的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缓解社会就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与大企业相比, 小微企业由于存在资本规模较小、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市场竞争能力弱等比较劣势, 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众多难题, 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第一难”的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 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政府陆续出台了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政策, 促进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目前, 全省已成立了180个产业集聚区, 在这些集聚区内分布着诸如汽车配件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印刷包装、旅游服务、金融担保、物流咨询等小微企业, 这些小微企业与分布于产业链中上游的龙头企业一起形成了产业集群。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 各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针对产业集聚区内的小微企业, 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融资方案。本文以此为契机, 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 从小微企业、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及债券公司的方面进行研究, 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融资体系。

二、产业集聚区内融资体系的构建

(一) 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产业集聚区的小微企业要解决融资困境的难题, 就要利用与游离的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融资优势, 拓宽视野, 打开思路, 在产业集群效应下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1、企业集合贷款或购买保险。

信贷融资约束一直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单个小微企业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其信用不足, 难以获取银行的信任, 带来签约困难的困扰。产业聚集区内的小微企业, 由于共生于比较一致的产业文化与制度框架内, 具有一致的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 有利于形成中小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产业集聚区内的关联企业可以联合起来组成联保人, 联保人缴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 集体向银行申请贷款。另外, 产业集聚区的关联企业也可以一起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 这样一方面小微企业可以降低保费, 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可以以低风险投保人的收益来弥补高风险投保人的损失, 实现小微企业与保险公司的双赢。

2、利用供应链融资。

产业集聚区内的小微企业与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由于生产上的相关性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业关系网, 这种紧密的联系为小微企业利用产业链融资提供了优越条件。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产业集聚内, 小微企业可以在政府的推动扶持下, 采用“供应链融资”模式来扩大企业的授信规模。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一个大的核心企业, 以该企业为出发点、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用核心企业的良好信誉为供应链创造信誉, 提供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内的小微企业利用供应链融资优势实现与龙头企业的融资共享, 获得更多的资金注入, 解决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 促进其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调关系, 提升供应链竞争能力。

3、集合发债融资。

河南省为加强产业集聚区融资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企业融资新模式, 鼓励小微企业通过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短期融资券或区域绩优债进行融资。结合我国已有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经验, 产业集聚区内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较高成长性的小微企业可以集聚在一起, 在政府主导下, 借助产业链融资效应, 采用上下游大型企业提供一级担保, 若干担保公司集合提供二级担保的方式发行集合债券进行融资。针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 地方政府还可以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担保公司提供支持, 从而从政府、上下游龙头企业、担保公司等方面共同构建一个债券融资新体系, 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 多层次的担保网络

1、政府与龙头企业联合担保模式。

在产业集聚区内, 小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链条的顶端或底部, 因此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往往是被上游企业采用“预收”或是被下游企业要求的“预付”所占用。相比担保公司和保险机构, 这些处于产业链中上下游的大企业具有较大信息优势, 由于生产业务的相关性, 使其对有关联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更具可能性。另外, 政府也可以为愿意提供担保的龙头企业提供一些诸如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 从而增加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动力和信心。

2、信用联合体担保模式。

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可以利用政府的引导功能, 利用产业集聚优势, 与联合集聚区内金融机构及信用协会协作, 共同成立专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用联合体。联合体吸纳一部分信誉良好、管理完善、愿意共担风险的小微企业成为协会会员, 会员加入后定期交纳一定的担保基金, 可以为本企业担保, 也可以为处于同一产业链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 担保时必须用本企业资产进行反担保, 获得担保的额度由缴纳基金的额度及信用评估等级决定。由于小微企业在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资金余缺的季节性也不同, 信用联合体担保方式不仅使集群企业间通过担保基金的方式帮助关联企业调节资金余缺, 而且从组织成本来看, 信用联合体可以有效地解决融资中信息不对称, 缩减征信及监控担保风险的成本, 为小微企业在创造平等融资机会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3、保险公司与担保公司联合担保模式。

产业聚集区内的小微企业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可以尝试保险公司与担保公司联合担保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 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 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 保险公司为担保机构提供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责任保险, 当企业没有偿还能力的时候, 先由担保机构代其偿还, 然后担保机构再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借助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分散能力, 共同承担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通过这种模式, 保险公司与担保机构可以扩大自己的业务量, 并同时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三) 多方位的监管体系

1、政府部门。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小微企业, 并设立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有力保障。在产业集聚区内, 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管委会负责”的项目监管模式, 由管委会负责小微企业的项目建设管理, 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摸清资金需求, 监管资金的流动和使用状况, 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针对小微企业擅自挪用资金, 改变资金永通等不良行为, 可以通过约谈、劝告、警告等手段制加以制止和改正。

2、金融机构。

小微企业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其信用不足, 部分小微企业无法持续经营时舍弃信用, 逃废银行债务, 这是金融机构行向小微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小微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央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将小微企业的信用与主要负责人的信用评价绑定在一起, 若个体经营者以小微企业的名义逃脱银行债务, 对其自身的信用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利用这一措施可以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监管, 预防金融机构因小微企业频繁破产而造成的信贷资金流失。

3、第三方平台。

另外, 在产业集聚区内可以建立一个由政府牵头, 商业银行和各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的第三方监管平台。小微企业在第三方监管平台进行注册, 诚实填写企业相关数据, 第三方对小微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审核, 根据相关数据对小微企业进行动态信用评级, 并且根据相关模型设定贷款额度和利率, 银行根据第三方平台上的数据合理选择交易对象。由于拥有良好信誉的小微企业才可能得到足够的资金, 因此可以促进小微企业加强其自身建设, 建立良好的信誉。

三、产业集聚小微企业区融资保障措施

(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河南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国家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政策, 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聚区利用厂房、设备、商品、股权等贷款抵押、质押政策;鼓励省、市级投融资公司和大型担保公司为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 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产业集聚区的小微企业发展项目。

(二) 加大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这项任务应由央行和银监会负责实施, 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 增量高于上年同期, 另外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 确保用于小微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 建立融资工作机制。

省发改委、工信厅等相关部门应负责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适合小微企业项目融资的新模式, 组织金融机构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小微企业融资方案, 对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融资定期进行指导和培训, 推动组织实施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另外,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行动联席会议制度, 可以设置专门负责小微企业融资的办公小组, 负责对小微企业融资及发展进展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从而进行有针对的管理与指导。

摘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立足于产业集聚区, 在产业集群视角下研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联合体

参考文献

[1]戴鸿丽.产业集群视角下企业融资创新[J].财会通讯, 2010.5.

[2]梁卓, 徐荣贞.民间资本与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P2B网络融资新模式[J].会计之友, 2012.7.

【区内故障】推荐阅读:

区内外故障08-14

爬行故障07-05

试车故障07-15

故障事故07-16

整机故障07-19

复合故障07-22

导轨故障10-15

挡位故障10-15

减少故障10-15

程序故障10-18

上一篇:软实力提升新渠道下一篇:村镇银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