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观后感(共9篇)
软实力观后感 篇1
《提升个人软实力》--------------观后感
现在的职场犹如原来的战场,怎样才可以提升自已的战斗力余世维教授的这堂课给了我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余世维教授从产品软实力、企业软实力讲到个人软实力,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三个软实力进行剖析,同时特别提出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当一项软实力无法按照我们理想的状态具体实现或者表现的时候,我们就退一步,尽量努力达成下一层级的水平要求,如果仍然达不到就再退一步,以此类推,最终要给自己定个底线,要求自己起码达到最基本的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在职场脱颖而出的关键就是个人软实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实力,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胜出。无论你是刚进入职场的新手还是在职场打拼多年的老手,只要你希望自己在职场中出人头地,必须要有对“实力”的重新认识,才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你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主要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硬实力主要是指从事具体工作中所必备的专业技能。这种技能大都可以在大学或专业培训机构里获得,是一个人能够成为合格员工的最基础的东西。而软实力则指通过责任感、主动性、人际关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要素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职场竞争激烈,如何才能在公司脱颖而出?首先要搞好与同事、上司、下级之间的关系,组建良好的人脉关系。其次要有文化,有品德,有思想,有才艺。这样大家才会被你的内涵所吸引,甚至于愿意追随你。再次注重形象。穿衣打扮要职业化,言谈举
止应彬彬有礼,不辱礼仪之邦的名声。另外还要学会沟通,主动讲话,当众发言,化抱怨为建议,变奚落为赞美。有了“软实力”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定能成为职场红人。如今的时代,单打独斗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功,任何成功都不会是孤立产生的。即使聪明绝顶的人,也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不在于他能举起多重的石头,而在于他能够获得多少人的帮助。没有人可以独自成功,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借助团队的智慧,让众人的力量成就你非凡的辉煌!因此,不管你做什么事,都会以某种方式与别人发生着关联。协作产生的合力不可估量。社会是一张无形的大网,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营造和维系好人脉,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营造好人脉需要主动地去关心别人、容纳别人、宽恕别人;营造好人脉需要宽广的胸襟、达观的态度,需要具有拥抱敌人的气魄。只有达到如此的境界才能将自身的实力提升到竞争的前列。
软实力观后感 篇2
一、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构成
教育文化软实力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把教育和文化软实力两个概念混合成一体。一方面,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激发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 提升国民素质和素养并使之成为国家和城市的最根本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小约瑟夫·奈(Nye Joseph.)指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通过武力来得到理想结果的能力。”奈很重视文化的作用并放在第一位并将其视为软实力的根本来源。奈认为文化由一系列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而组成的,它具有普适的社会性意义。当进一步探究文化的内涵及形成因素时,教育在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性意义。夸美纽斯说过“教指的就是教学与教育,借助于它们使人们称为有文化的人”,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张楚廷认为“所谓软实力,实乃文化之力量,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胡弼成认为教育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核心力、 运行保障力以及拓展深化力。
德国教育 家凯兴斯 泰纳 (Kerschensteiner) 将教育视为一种陶冶, 认为它“是由文化价值唤起来的、个性的有组织的价值观念”,并且“只有那些工作,能够在我们的心灵中唤起绝对的有力量的价值的,我们才可以称它为含有教育意义的工作”。由此可见,教育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文化,进而在此基础上传播并创造新的文化,而文化的发扬光大反过来又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王冀生认为软实力包括许多方面,但是最基础的就是教育。由此可以归纳出:教育文化软实力指的是通过教育来促进文化的发展、发扬和传播,以期某一文化被其他的更多的民族所接受和认可,从而形成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吸引力。文化软实力的源头就是指教育。
考察美国的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历史中各种实际数字表明,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对他国进行教育资助、进行留学访问、合作项目,音乐影视剧等方式,致力于向外国传播其所谓的“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的文化价值。2000年克林顿政府在白宫首次举行了“文化与外交”的研讨会。其目的明确地表明了美国政府对教育软实力的重视,呼吁国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美国能够完全利用教育软实力这一丰富的资源来加强美国文化对全球发展的影响力。
二、提升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方式
大学是传承优秀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推进社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要求逐年提高,因此加强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总结众多学者的成果并增加了笔者自己对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认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如何提升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
1.培养大学生精神文化内涵,增加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现阶段大学教育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培养人才, 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规模急剧扩大,随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首先,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并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提升内在素质,从身边事儿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其次,提倡丰富的校园文化,争取用高雅的文化熏陶他们。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向上的高品位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需求,促进他们精神文化的全面发展。最后,为大学生提供多样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构建高效的学习平台,提升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力。提高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需要推进高效的学习平台,推出 “学习型校园”,鼓励师生在工作中学习、 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构建终身学习的机制。首先,教师应该深熟知材, 为学生搭建适合学生的舞台。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这个舞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次,师生之间要构建和谐的关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拓展师生之间的学习和合作。高校可以开展师生论坛、 学习沙龙、师生交流会等形式来拓展高效的学习平台。最后,高校可以通过现代媒体手段扩展学生的学习阵地例如:微信群、腾讯群、邮件往来等以期增强学习效果。
3. 拓展高校的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海内外交流,增强教育软实力的感召力。事实证明,任何办学理念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等问题的大学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培养的人才也就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一所高水平的大学需要加强院校之间的、校企之间的以及国外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一方面,高校应积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全校师生进行讲学、作报告给学校带来新的知识和理念;另一方面, 高校努力为师生创造机会到国内外其他院校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高校应该努力与国内外其他院校及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推进大学文化的环境和设施建设, 增进教育软实力的保障力。全面提高高校的教育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发挥高校的文化的育人价值,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设施作为最基本的保证。高校可以利用教学楼、宿舍楼、走廊等空间开展了文化建设,设立了宣传橱窗和公告栏, 发布信息,也能较好地发挥宣传作用。会议室、教师休息室等可以用来展示高校的历史及特色等。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立师生活动室,提供书报阅览服务及乒乓球等健身娱乐等设施,努力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让师生在宜人的环境中享受身心休憩。这些不仅为师生创立了积极上进的氛围,而且舒适温馨的环境文化向师生提供正能量,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教育和引导作用,成为增进教育文化软实力的保障。
三、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对旅游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
高校教育文化软实力对旅游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努力培养综合的文化人才,为旅游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人才保证。文化人才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人才的匮乏、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综合型的文化人才的缺失对于城市文化的提升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可以积极向地方城市输入各方面的文化人才。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并塑造综合型的文化人才, 高校可以通过产学用合作方式以及定向、 双向、进修等为地方城市提供高层次高水平的综合型文化人才。
2.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许多国家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来看,高校是带动其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依托高校建立起了产业园、科技园等。因此,高校和地方城市可以实施集中有效的合作交流,这不仅能促进地方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且促进了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地方,以教育文化软实力为依托,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地来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3.加大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文化力度, 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繁荣。高校集中了众多的人才和精英,这些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地方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人才来源。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高校人才可以通过讲座和培训等方式去唤起人们的文化意识,成为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渠道。
软实力观后感 篇3
一、关于软实力
(一)软实力的界定
软实力一词最早由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奈认为,软实力指的就是:“一种通过让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这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获得预期目标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说服他人遵从或使他人同意那些能够产生预期行为的准则或制度来发挥作用。”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简单地说软实力指的就是一种诱使他人作出有利于自己利益决定的一种影响力。
(二)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众所周知,软实力的发挥与作用都是建立在一定实体实力之上的。而这种实力被广大的学者称之为资源,产生软实力的资源。相应的资源为某一种软实力的产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对资源的划分也就成了对软实力进行具体划分的一种依据。如,美国在战后一跃升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并凭借其发达的金融贸易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由美元为国际流通货币的庞大的金融秩序,同时依托其强大的黄金储备,长期以来美国的经济都影响甚至左右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其在贸易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更是无可替代,而这种广泛的影响力,就是美国的经济软实力,毫无疑问它是建立在美国经济资源基础之上的。可见,不同的资源构成了不同的子软实力,不同的子软实力又构成了统称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母软实力总和,即国家软实力。
(三)软实力的两极
构成国家软实力的子软实力有很多,通常有政治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经济软实力,军事软实力等等。应当注意的是,软实力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其最大特质当属其国家主权性与价值观的体现,但在诸多子软实力中,只有政治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最具备一个国家的主权特点。同时,政治与文化构成了一个主权国家立足于世界的基本框架,脱离了以上两种因素,则不能称其为一个国家,转换到软实力上亦是如此。
因此,笔者认为,文化软实力和政治软实力构成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两极,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面,也将从这两方面展开讨论。
二、政治软实力
所谓政治软实力,指:“国家以柔性方式运用政治资源去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按照我们之前对软实力的理解,政治软实力也可以宽泛的认为是一种政治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产生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的政治价值观、公信力、执行力、政治稳定性、国家责任感、国民的幸福指数、国家形象、领导人个人魅力等等。但之所以是软实力的表现,就在于它们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影响者自愿支持一国政策。现代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思想和中国古代的仁、义、礼、智、信的政治思想,都是以人们自愿接受为前提,促使别人接受一国政府政策的。
在国际社会提到一个国家的政治,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是与其执政党密切相关的,每个不同党派都有自己党派长久以来标榜的政治价值观,这一套政治价值体系也最直观的展示出一个国家政治在国际上的第一印象。同时,国家政治软实力强的实质是人民的意志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得到体现,变成国家的意志,而这一切也与执政党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政党就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政治价值观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民的立场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政治上的平稳安定,百姓的安居乐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对一个国家政治价值观的最好诠释。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乐于借鉴和学习中国模式的原因,而这一种认可也是一个国家政治软实力的一种表现。
如果说政治价值观更多的是比一个国家政治软实力的内在表现,那么政治公信力则是一个国家活跃于国际舞台,政治软实力的外在重要表现。就像一个人想要立足于社会所需要的一样,一个国家,想要在国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并在国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公信力就成为国家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外在特质。公信力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使公众(可以是其他国家也可以是国内的民众)信任的力量。当一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的都被其他国家所信任时,那这个国家的政治举措将得到很好的回应与支持,进而可知这个国家的政治软实力自然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公信力的产生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秉持国际公平正义价值观,说到做到负责任行为才能逐渐形成的。公平正义是指在国际交往中,以广泛的价值认同而非个别国家的利益诉求作为评价标准,为追求更加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而进行的国家行为。说到做到负责任则是指承担与自身实力相应的国际义务,并在国家交往中兑现所做承诺并为之负责的能力。
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言,政治软实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治软实力之所以成为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一极,是因为它是一个操作性最强的实力要素,其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政治软实力的影响。因此,重视和发展我国的政治软实力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软实力
如果说国家软实力就像一个人,那么政治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就是他的两条腿,只有这两条腿默契的配合,人才能够前进,国家软实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及其软性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整体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体现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同化力和感召力。”可见,文化软实力的产生也是基于文化资源的存在和应用之上的。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成为其生存发展和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一极,文化软实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民族崛起所必须的价值取向。同样,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其首要的反映便是其整个民族的价值的表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文化与价值总是相伴出现。软实力的产生则是让他人或者是别的文化认同这样一种价值。而认同就意味着多方面的含义。产生认同首先要求一国的文化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文化特质,鲜明地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其次,这种文化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或者说创造性。这就意味着,文化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优秀的文化都是善于借鉴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文化,这种发展的关键在于包容和创造,一味保守与排外的文化是不会产生软实力的,当然,也不是说这样一种借鉴与吸收是不加选择的,每一种文化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否则,这样一种吸收将很容易演变成文化的入侵。最后,文化需要走出去,形成一整套良好的运作系统进一步形成文化产业。只有具备了以上三种条件的文化才更容易产生认同感,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
应当注意的是,一个国家产生文化软实力的文化也必须是惠及全体国民,产生社会公益效应的文化,文化的创造性也必须来源于此。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也只有通过人民和吸收文化新元素再加工才能不断创新,基层的广泛的社会文化才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内功。没有内功的文化既是走出去也是不能产生软实力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但这些优秀的文化只有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新形势下的文化竞争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需要看到的是与发达国家的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优秀的文化只有接受竞争的考验才能更加优秀。因此,习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 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软实力观后感 篇4
--全向打造中国电信宽带服务品牌
硬实力是指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的实力和基础,从目前来看,中国电信具有宽带,移动互联网天翼品牌两大优势。但对基层分公司的而言,如何维系这两大品牌的优势,提高服务水平是关键。而对个人而言,硬实力是指积累知识和掌握业务水平的程度,所以,电信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培养员工的融会贯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更好的执行力,才能确保每一项新业务的推广和运用。简而言之,就是打造一支专业化强,执行力高,纪律性严的宽带维护队伍。从接触用户的第一层面给用户最好的感知来提升用户对电信宽带的认同。总而言之,拓展业务、服务百姓的硬件设施是营造信息产业和谐生态环境的必要前提,而员工拓展业务的全面素质营销服务能力这一硬实力才是不竭动力。
软实力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凝聚力,可理解为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关键是人,即如何发掘员工最大潜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服务好客户,吸引住客户,是软实力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要把激励员工积极性与任务量化结合起来,本着科学、合理、公平的原则,特别是在进行营销任务分解时,对于基层员工应本着“从轻”的原则。优化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在员工的职业生涯中挥毫浓墨,把员工的价值体现融入企业利益链。当然,另一方面,公司也要严格考核,配套相应激励措施,通过表彰宣传、奖励激励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努力营造“同工同绩效”的良好工作氛围,真正从经济上激励、生活上关心基层一线的员工,真正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引向深处。
浅析大国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篇5
摘要: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荷兰、英国和美国依次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它们是真正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国家。什么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大国之谜何解?本文从制度创新和科学技术资源两方面论述大国崛起说硬具备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制度创新包括经济制度创新和政治制度创新,而科学技术资源体现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大国;实力;制度创新;科技资源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而其中荷兰、英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更显突出,它们依次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那么什么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大国之谜何解?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利的地缘优势、强大的军事实力、稳定的政治环境、一定的内部凝聚力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大国的兴起,但似乎还不能触及大国崛起的内核。我觉得从下面的这句话可以粗略地回答上述的问题。它是:历史的胸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它总是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它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拥有当时的核心竞争力和顺应历史规则是成为世界大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具体体现在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崛起过程中就是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源。制度创新包括经济制度创新和政治制度创新,而科学技术资源体现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措施。
一、大国崛起的软实力——制度创新
1、经济体制创新
大国之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济体制创新。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正因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的经济体制保障并加速了这三个世界大国的崛起。荷兰人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叩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之后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荷兰第一个称雄世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英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这两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政治体制创新
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荷兰、英国和美国在崛起期的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源于它们在政治体制创新方面的努力。在荷兰,市民自治,实现购买自治权,以及后期荷兰独立战争,废除国王,是荷兰统一,最终成立联合共和国。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极大程度促进了英国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以后,等于是在一个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在美国,《五月花号公约》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契约,高度强调了公民的自我管理。在独立战争中签订了《独立宣言》提出了人权平等。在制宪会议中签订了第一部成文宪法《联邦宪法》,以及在《宅地法》中保障了个人拥有土地的权利,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同时也客观的刺激了农业,工业的飞跃。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大国崛起的硬实力——科技技术资源
1、新兴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历次大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带动,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劳动效率的增长更是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现在及曾经的世界经济中心,荷兰、英国和美国都从科技发展中获益良多。荷兰人依靠一刀取出鲱鱼肠子发明,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利用自己设计的造价低廉且效率极高的商船打败了英格兰,成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英国不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美国在20世界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2、支持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措施
国家文化软实力 篇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广告软实力初论 篇7
传播国家形象, 提升国家软实力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各国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和深入, 在文化和经贸的往来过程中, 话语权和主动权往往掌握在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或地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体现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 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的持久动力, 更是硬实力的基础和源泉, 国家软实力的最高体现是国家形象。关于国家形象的概念, 著名国际战略研究专家王家福定义为:国家形象是国家结构的外在形态, 是国家传统、民族传统与文化传承在当代世界空间的特性化脉动的映象化张力, 是国家质量及其信誉的总尺度, 更是国家软权力的最高层次。[1]106
广告于国家形象, 在于其发挥着构建符号和传播文化的作用, 对于广告的认识应该上升到品牌的层面。众所周知, 广告能够为企业或产品塑造品牌, 一个国家或民族同样也能通过广告而被符号化, 甚至被塑造成一个品牌, 这也正是广告软实力的体现。从微观角度看, 广告塑造产品品牌, 对于产品信息进行解读和重组再到符号化, 其实这一过程不仅仅只是对产品本身信息的加工和解读, 往往在产品的品牌化过程中会将产品使用者所在社会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其中, 也就是对社会主流文化或价值观的提炼和再传播。例如可口可乐,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品牌, 它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内涵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化的代表, 活力、开放、自由, 这些可口可乐品牌文化的精髓也正是美国所推崇的意识形态的体现, 通过广告的传播, 这种代表美国形象的品牌文化也更加容易被世人所认知和接受。我国目前正缺少这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这对于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不利。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广告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 充分认识广告软实力的作用对于产品品牌和国家形象的传播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塑造民族品牌是传播国家形象的辅助手段之一。从宏观的角度, 广告能够更加直接地传播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广告就是广告软实力的另一体现。国家形象广告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广告通过提炼的手法将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观念习俗等进行整合然后再通过广告作品加以再现和传播。2010年初, 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 中国官方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投放了一系列国家形象广告,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广告传播文化职能的认识和重视。现在, 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文化碰撞也更加激烈,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和国家软实力的最高体现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一方面能够强健民族文化根基,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 是国家良好形象的支撑和反映。国家形象更多的是对外的展现和影响, 在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修炼内功的同时还应意识到广告作为传播桥梁的作用, 通过广告将构建完善的国家形象传播于世界。
创造消费文化,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广告是一种由多产业交叉融合所形成的综合产物, 它既有文化属性, 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广告软实力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它能够传播和反映消费文化。广告是对某种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的再现和解读, 同时也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广告能够创造和引领某种特定的消费文化。所谓消费文化, 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 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2]67广告缔造消费文化的方式主要反映在其将商品符号化的功能上,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说过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符号消费社会, 商品的价值已经不局限于物质本身, 商品所承载和蕴涵的各种符号将决定它的最终价值, 人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会更加侧重其符号属性, 包括身份、气质、品位、涵养等等。[2]58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符号消费的渴望和膨胀, 给予了广告极大的发展空间, 广告软实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现代广告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赋予商品以特定的符号意义并将其塑造为品牌, 而一种符号化的产品其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两个层面, 广告对于产品符号价值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终的结果则反映在商品溢价能力的提升上。对于很多奢侈品而言, 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本身的使用价值, 由此奢侈品的溢价能力可见一斑。面对这种看似不平衡的价值关系, 消费者依旧对其趋之若鹜, 这是消费文化使然, 但从根本原因上来看是因为奢侈品承载的符号价值大于其商品本身物质价值的结果, 这种符号价值是无形的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商品最终在市场上的价格表现。我国缺乏在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对于产品符号价值构建的认识。中国很多企业成为外企的代工厂, 在商品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环节中, 中国企业仅仅处在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上, 对于利润贡献较高的符号价值方面几乎完全被国外企业所掌控。因此大力发展和促进广告产业, 充分挖掘广告软实力在提升商品符号价值上的作为, 可帮助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溢价能力, 进而形成某种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消费文化。
广告所创造的消费文化主要是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正面性的刺激消费文化, 这正符合我国提出的通过拉动内需、增强消费以带动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我国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是被动的但同时也是顺从的, 他们在没有任何消费刺激的情况下不大愿意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和高频次的购买行为, 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具备消费能力, 消费者对于市场持保守和消极态度, 所以更愿意将货币存入银行以代替购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 消费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显, 广告创造的消费文化能够唤醒和刺激消费者潜在的购买动机和欲望, 广告有目的地向人们暗示消费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通过画面和影像有意识地向消费者表现消费过后的满足, 这一系列手段的目的就是鼓励消费行为并提振市场的信心。
诚然, 广告所创造的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 但是它与消费主义文化有所区别。所谓消费主义文化, 是一种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 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极端消极文化, 这种文化是对消费文化的扭曲发展, 是一种反文化的东西, 最终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广告所体现的是对消费者起到正面、适当、积极的刺激和提醒作用, 唤醒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望, 而不是鼓动和纵容过度奢侈和浪费的炫耀性消费, 它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激发思维创新,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单独篇章, 从“创新”二字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文化创新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视和鼓励。纵观人类发展历史, 凡是拥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民族总能走在世界发展的前沿, 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可以体现在科技、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原动力。西方很多国家十分注重儿童和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 积极鼓励并引导他们形成创新思维, 目的是为了塑造和巩固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因为先有思想上的创新, 才可能有其后的物质和科技创新, 发展才不会停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教育层面, 社会各个职能部门都可能扮演激发思维创造的角色, 包括广告在内的信息传播产业具有引导舆论和创造思潮的作用, 若将其内容和形式与创新内涵相结合, 将有利于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实现。
广告在推动创造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上的体现需追根于广告的文化属性, 广告既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 同时也是一定特殊历史时期文化观念的反映和体现, 广告业尤其是现代广告业最不容忽视的一个议题就是创意。[3]所谓创意, 也就是对各种文化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并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输出的过程。[4]毫无疑问, 广告业鼓励创新思维, 在很多时候创意是评判一个广告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且广告的制作也恰恰就是对某种创新思维的实践, 所以大力发展广告创意产业, 鼓励广告人投身于创意生产无疑将对整个社会的思维创新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平台。
一个国家广告创意质量的高低可以反映这个国家广告人思维创造能力的优劣,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写照。广告人是创意产业的身体力行者, 优秀的广告作品不仅要能够促进商品销售, 往往还需要有出彩的创意作铺垫。广告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创造性思维的晴雨表。所以将广告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层面, 提高广告产业的地位, 充分发挥广告创意对于广告本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这也是广告软实力对于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又一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家福, 徐萍.国际战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王家福, 徐萍.国际战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刚,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刚,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方茜.广告创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36.[3]方茜.广告创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36.
软实力观后感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经济实力企业精神
1 摆正“道”的位置,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道”即企业经营之道,它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既包涵着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向,又涵盖着企业的经营宗旨和经营手段等。摆正“道”的位置,企业就能脱困、发展、振兴,否则,企业便会裹足不前,甚至走向衰败。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把握不好经营方向,违背或扭曲暨定的经营宗旨,更未采取有效的经营手段。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就是由于摆不正“道”的位置,迫使企业经济萧条、濒临破产或被其他企业“吞”掉或“蚕食”。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经营之道比不懂、不会经营更可怕。关键的问题是一时摆不正莫要紧,怕的是火烧眉毛无觉醒,走到“悬崖”不回头。如能在经营过程中听取正确意见,在醒悟中将经营之“道”摆正,并更新观念,改变策略,便会实现扭亏增盈,摆脱穷困的目标。
2 发挥“魂”的作用,开发员工创造力
“魂”即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犹如人之魂,魂强体健,魂失体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企业的兴旺发达,并要立于全国甚至世界强企之林,必须依靠企业精神作支撑。精神是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我党90多年来战胜困难险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有那么一股拼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建设和发展企业同样需要一种吃大苦耐大劳、敢于创新和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对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精神,不仅能够凝聚人心,凝合力量,而且,还能够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热情,不断激活企业员工的创造潜能,不断开发蕴藏在职工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3 加强“形”的辐射,提升企业影响力
“形”即企业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每个企业都很重要。“形”的辐射有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形”的影响有多大,企业的信誉就有多大。企业形象和其信誉度都是“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当代对企业的呼唤和要求。
一是要求企业树立起国企新形象,要把“塑形育人”工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具体讲,就是党员要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员工树立主人翁形象,领导干部树立公仆形象,使企业从上至下,从下至上融为一体。
二是要提高企业的诚信度。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无信不立,官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亦不立。一个企业,无论是言行或是产品都要从立信开始,坚持诚信到底,并积极和自觉抵制、避免失信行为,使之成为信得过的企业。
三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创品牌、创名牌和优质服务,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巩固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4 坚持“本”的凝合,增强企业凝聚力
“本”即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改进对人的管理、使用,变“行为控制”为“自主管理”的模式,变“滥用人才”为“因人施用”的手段,并不断强化人文关怀,以人情的关爱,人性的理解,人格的尊重,倡导人文精神,融洽人际关系。同时,在坚持人本管理中,要引导广大员工树立企业发展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和主人翁精神,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中,致力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有效调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员工的智慧、力量聚合起来,不断推动企业经济的向前发展。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用无形的资产增值有形的资产。
参考文献:
[1]孙刚.浅议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21).
[2]杨海巍,邹莹.试论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J].价值工程,2006(07).
[3]胡恩华.企业文化创新探析[J].价值工程,2001(04).
硬品牌软实力 篇9
——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党委同业对标打造品牌服务大局
本网通讯员 魏晓庆 娄欣 报道
“‘七一’将至,为了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我们公司以‘科学发展,时代先锋’为主题,将开展‘展示新成就,凝聚新力量,实现新跨越,永葆先进性’系列活动”。6月26日,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与天津高压供电公司通过网络视频对庆祝建党88周年提前进行了交流。
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党委把同业对标理念和方法引入党群工作,与天津高压供电公司、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结成友好共建单位,博采众长,努力打造过硬的超高压党群工作品牌,赋予党群工作新的活力,不断提升公司软实力,为企业中心任务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确保山东电网主网安全稳定运行是我们立足与发展的根本。党群工作只有融入安全生产这个中心,为主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大局服好务,才能具有生命力。”6月26日,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总经理苏建军说。
创出品牌 对标会上赢赞誉
“我非常震撼!这真是一片企业发展的‘红色沃土’,实现了党性光辉与企业使命的完美融合!”2008年12月23日,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基地”内,随着“追逐太阳”、“光辉岁月”、“党旗飘扬”、“纪检之窗”、“职工家园”、“无悔的忠诚”等一组组大型党群工作主题板块在天津、上海超高压同行面前延展开来,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和天津高压供电公司的同行们发出由衷感叹,并打算在各自公司“引进”这一做法。
这是津沪鲁三地超高压公司对标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现场交流会。2007年11月,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天津高压供电公司三地党委签订了《三地党委同业对标友好单位共建协议书》,全面引入同业对标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自愿结为同业对标友好单位,针对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党风廉政建设、工团工作等六方面开展跨地区党委同业对标工作,制定同业对标学习交流指标体系、对标标杆管理方案,设计推出党群工作同业对标品牌logo,建立最佳实践成果典型经验库,通过沟通同业对标工作动态、工作思路和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推广,提升党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同业对标是一种方法。一年多来,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利用与上海、天津超高压公司开展党委对标的杠杆作用,塑造了山东超高压公司异彩纷呈的党群工作品牌。以“实践创新在支部”主题活动为载体,“电网先锋党支部”创建如火如荼;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党员及党务干部队伍;首创SBS培养法,为人才成长打造平台;将“班组管理精细化竞赛”、“流动红旗变电站”、“标杆线路”等竞赛活动纳入到以“工人先锋号”为主题的载体活动中,劳动竞赛热火朝天;QC小组活动星光灿烂,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783万元,员工自身价值在建功立业中实现;“青春建功”系列活动始终凸显其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创造“工作有压力,心情不压抑”的氛围;宣传工作落到实处,让员工时时听到党委的声音,看到企业的行动。
指标说话 异域思维得融通
“我们开展了‘学习实践回头看’活动、科学发展观问卷调查、‘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将学习资料汇编成册,开展‘热爱高压公司,奉献天津电力’主题大讨,、组织中层党员代表参观了天津市规划展„„”
“我们推行‘建言献策——网上绿色通道’,为员工踊跃提供金点子开设平台。员工只需通过简单的点击鼠标,就可以将自己的建议、想法直接传达至超高压公司。”
5月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如火如荼,津沪鲁三地超高压公司通过网络视频对各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做法进行了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三方的不断交流实现了三地党委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异域思维的交流融通。
在三地超高压公司2008年底联合发布的《津沪鲁超高压公司标准化、精益化党群工作同业对标指标交流》中,上海公司的无党员班组率为零,而山东公司的无党员班组有6个,几率高达15%。
面对差距,山东超高压公司紧急把脉,发现6个无党员班组缘于公司每年新上变电站、线路等设备量较大,新成立班组较多。把准了脉,山东超高压公司在2009年上半年积极在新成立班组的党员发展中有所侧重,重点培养优秀分子。半年来,公司新成立班组中的党员比例不断增大,公司无党员班组率不断降低。
充当先锋 创新亮点在支部
“信息中心党支部‘双培、双建、双营’活动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党员黄轶彬孩子刚满周岁,家庭、工作重担一肩挑,他带领信息管理平台工作小组成员,攻坚克难,开发车间管理平台,先后录入数据上千条,为实现车间管理标准化提供了信息化载体。„„”
2008年12月23日,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多功能会议厅内,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信息中心党支部发布的“电网先锋党支部”实践创新成果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这是津沪鲁超高压公司党委在对各地“电网先锋党支部”成果进行发布交流。
四年来,“实践创新在支部”主题活动在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各个党支部遍地开花,“电网先锋党支部”、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有序进行。临沂管理处党支部以推行“支部精益化管理”为总抓手,实践党的先进性建设;济南管理处党支部突出“打造安全生产坚强堡垒,建设和谐温馨家园”主题更加贴近支部工作实际。根据公司属地化管理和生产现场点多面广的实际,他们制定了党务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规划,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采用网上党课方式,督促党务干部自学。
号称“山东电网第一改”的500千伏潍坊站GIS设备改造工程,是集团公司2008重点技改项目。2008年6月,在潍坊站220kV GIS西段改造验收过程中,始终坚守在改造现场第一线的淄博管理处党支部改造工程党小组成员于兆祥,发现母联Ⅰ间隔断路器气室密度继电器损坏,并及时进行消缺处理,保证了改造工程顺利按期完成。如果发现不及时,将检测不到断路器气室压力,会造成断路器损伤的设备缺陷。这正是淄博管理处党支部开展的党员无缝链接管理活动所培养出的党员“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培训员”“人人都是管理员”的大局意识的应用。党员无缝链接管理还使原计划7天完成的500千伏淄潍线大修改造任务提前2天就优质高效地完成。
正如超高压公司党委副书记苏传林所说:“创新实践基于同业对标的党委工作管理理念和模式,搭建员工快乐成长、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平台,为党群专业打造精品工程注入了无限的激情与活力,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赢’。”
服务大局 安全生产拔头筹
超高压公司丰富的党群工作从员工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入手,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应有的大服务作用。如今,电网安全的责任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安全生产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2008年11月5日,员工翟建福在驾驶车辆通过济青高速公路时,偶然遇到一起货车倾覆事故,车上所载钢管全部倾倒在高速公路护坡上。他发现抢救现场的大型吊车作业点就位于500千伏德济线#180-#181导线外侧约五六米的地方,吊车起吊时极有可能因对导线净空距离不够而放电,便立即向公司汇报。公司立即派专业人员赶往现场指导监督钢管起吊,避免了一起可能因外力破坏而造成的线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