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教学经验(共11篇)
化学教师教学经验 篇1
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通过教学反思可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或重复,而是在不断提高和升华。教师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探索,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我,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提高,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目前新课程正在全国各地蓬勃进行。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本文以“元素周期律”实际教学为例,就教学反思谈些看法。
一、做好教学前的前瞻性反思,提高教学分析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应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本节课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根据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本节课课程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活动探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元素周期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课堂中又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达成教与学的目标。若能经过这种教学前的反思,那么形成的教学方案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也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三维目标方面有这样的设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其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结合元素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二、及时抓好教学中的调控性反思,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调控性反思就是及时、自觉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本节课中,在完成活动探究的表格内容后,要求学生对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需要学生开放思维,积极应对。但是刚开始学生反应并不积极并且思维仅局限于对1-18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不停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交流,使学生充分挖掘表中各种数据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进行教学后的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评价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出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评价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中,通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探究,对于元素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规律自我总结和归纳,从而对元素周期律进行初探,然后引申得出元素周期律这个规律。这个环节不仅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培养了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此环节中也有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在观察图表里的数据得到规律时,过快得让学生从直观图形中得到结论,没能充分认识直方图和折线图的图形特征,节奏过快。这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图表是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在进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的环节教学中,由已知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规律推导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过程中,对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这一知识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尝试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学会比较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这个环节较好的穿插了知识点的学习,学生接受的比较自然。但在教学过程当中,较多的采用教师讲解授课的方式,没能让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这段教学处理上,如果让学生在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元素的性质等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其自行分析得出结论,充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历史回眸环节中,让学生了解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漫长的过程,创设情景,以史为鉴,让学生接受了化学史教育、人文教育、德育。课后习题应可能丰富些,这对于巩固这堂的知识点非常有帮助。
进行全面的反思是从不同的视角和新的方式看待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和隐藏在实践背后的各种假设,审视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和假设是如何限制了自己的实践,也意味着寻找一些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化学教师教学经验 篇2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1. 横向交互式授课模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与现代教育理念已经格格不入;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相应地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参与者, 指导者。近年来在《工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探索了“横向交互式”教学模式,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 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提问, 并讨论。这样, 有效增加了师生互动, 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但是, 这种模式需要老师对学生提的问题做宏观把控。即学生提的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 那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大家讨论并在最后给出老师的意见。如果老师认为学生的问题太过简单, 则为了避免耽误大家的时间, 则可以告诉学生下课找老师解决。 (2) 让学生参与授课, 老师作为听众, 为学生做点评。即:老师可以找一些与最新科研动态相关联的选题, 让学生分组去搜索、阅读、整理资料、形成报告, 并参与到课程的讲授中来。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a) 为郑同学将化学与能源工程相结合讲授关于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知识, 体现了《工程化学》这门课程的工程特色。图1 (b) 为王同学结合我校的国防特色, 给同学们讲解化学武器方面的知识, 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 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对我校作为一所国防特色院校的热爱程度。图1 (c) 为任同学讲授太阳帆材料的选取及相关原理, 与我校三航特色密切相连。图1 (d) 为赵同学讲解食品制作中的化学原理, 并结合我校3D打印技术的优势讲解了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食物, 该同学的讲授极大地引起了班上“吃货”同学们的兴趣。另外还有同学将化学知识与人的不同情绪相结合, 讲解了引发人们不同情绪的一些生物物质如梅拉多宁、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对人情绪的影响及其相关化学原理, 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表明, 这种互动教学方法成效显著。这种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让学生参与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
2. 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在我们的教学中, 除了采用传统的邮件, 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外, 还建立了QQ群, QQ群的建立与传统的邮件或电话通讯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 (1) 随时随地都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 而且一个学生提问的问题其他在群里的学生也可以看到, 所以避免了同一个问题很多不同的同学来问的难题。 (2) 传统的电话邮件只限于师生互动, 而QQ群中除了师生互动外,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 相互交流。 (3) QQ群的建立有助于学习资料的扩散, 老师可以将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讲义、课外辅导资料及最新的文献等与学生共享, 为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课外互动平台, 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成效。
如图2 (a) 所示, 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互动群进行讨论, 交流, 同时, 其讨论内容群内所有同学可见, 进而能够使具有相同疑惑的同学也从讨论中受益, 图2 (b) 所示为学生通过QQ群与老师交流, 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机照相并发到QQ里来向老师请教问题, 老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学生答疑, 这样突破了传统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答疑的缺陷。图2 (c) 所示为通过QQ群可以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料, 同时也可以共享学习以外的一些资料, 比如:有一些励志的, 或者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些资料, 也可以在群众共享, 进而在学习之外, 也给学生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与指导。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独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程度的标准, 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考核方式。将课堂提问、分组讨论、专题调研小论文、自主讲课、课后作业等环节纳入考核范畴。分组讨论主要是选择一些工程案例, 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搜索、整理, 而后讨论, 最后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问题, 并形成小论文, 论文分数计入考试成绩。该措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自主讲课是指在该门课程中留出1~3次课给学生, 选取比较简单而又与工程应用比较紧密的内容让学生经过预习、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授,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最后的考试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实验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科研小论文成绩+期末成绩+互动成绩等, 与单纯地以期末成绩作为考核方式相比, 这种考核模式虽然给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 但是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同时能够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一个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 能够更有效地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容易, 但要教好却并不容易, 需要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潜心思考, 像搞科研一样去研究。简单而言, 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 (2)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 信其道”; (3) 教学需与时俱进, 需要与科研相结合, 随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 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穿插到课堂教学中, 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根据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普通化学教研室面向全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体会, 分别从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模式两个层面介绍了我校由普通化学向工程化学转变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教学经验。旨在与国内兄弟院校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及体会以共同提高工程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模式,考核模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林根.普通化学改成工程化学的回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89, (1) :89-90.
[2]王海棠, 时清亮, 张永水, 傅建杭, 李洪涛.《工程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研究[J].洛阳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17) :78-80.
[3]王艳芝, 黄梅莉.工程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展望[J].教学研究, 2000, (23) :353-354.
[4]杨华玲.《工程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J].科技信息, 2014, (14) :19-19.
[5]王斌, 马祥梅, 冯艳, 邢宏龙, 何杰.关于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 2013, (14) :5-5.
[6]吴芳辉.关于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9) :121-122.
[7]原长洲, 候林瑞, 晋传贵, 朱伟长.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9) :131-132.
[8]岳彩波, 伊廷锋, 诸荣孙.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8) :124-125.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方法;主体;探究;创新
我是第二次教初中化学,各方面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这是我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进行的一些反思。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把教师的“授”让给学生“讲”,教师来评,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激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意识要进一步转变。
二、培養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探究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而化学更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人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化学史。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可用如下形式进行课外化学实验活动: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研究实验教学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二是开展化学游戏,寓实验于娱乐之中,定期举办化学晚会,开展化学游戏活动,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以适合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培养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妙,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世平.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
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4
商丘中学高中化学组赵辉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生基础扎实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为高三冲刺打好基础,是我们高中化学组老师经常研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基于此,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体会,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分享 篇5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结合我实施新课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上化学教学的舞台。
二、利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这一化学认识过程来培养和训练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展开,以便学生把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主观形态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未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化学课堂教学
我在一次化学观摩课上接触到多媒体教学。看着平日向学生很难用语言讲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在屏幕上被直观呈现、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的那一刻,我一下子被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所折服,并暗自盘算着,在自己的课上,也要出现多媒体的身影。很快,机会来了。学校要组织一次公开课交流,把课堂是否采用了多媒体作为有无先进教学手段的评判依据。为了能给自己量身定做合适的课件,我参加了“闪客论坛”的网络教学,学会了FLASH课件制作,虽然,初期只能做些简单的动画,但毕竟是自己的,在课堂上,这个课件是按我的意愿安排、展现的。我觉得,自己又一次回到了讲台,回到了用自己做的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讲台。从《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的历史讲述,到《化学平衡》探究的情境创设,从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到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我得心应手地操作着自己制作的课件。它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高2013届化学教学经验交流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由于许组长已经调往一中,我受程校长委托在这里将经验交流换成2013届化学组教学工作汇报。
高2013届化学组共有成员5名,许组长较勤奋,多数资料都是由她准备的,程校长整了些专题复习资料,我们每位成员轮流出周周练、周考、月考题之类的。一轮复习跑教材,主要资料是《创新设计》,在程校长的指导下,我们对教材顺序稍作了调整,先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然后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就差不多一摸考试了。一轮复习过程中许组长将《金考卷》上的相关章节的专题训练配套给学生练习。一摸过后,我们将一二轮复习结合起来,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复习无机推断专题,有机、实验、化工流程等专题,同时配有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主要是网上下载得资料。三轮复习我们把重心放在了选择题训练上,将选择题分成若干类问题进行分类复习,个个击破。同时配有专题定时训练,按照高考的7+4,选择题7个要求学生12分钟内完成,当堂做完就评讲;4个大题40分钟内完成,下节课评讲。
针对新课改,我们利用备课组会时间,认真研读了新旧考试说明,并特别对比了新旧考试说明的不同之处;还将附有大量典型例题的2013年考试说明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另外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选题的时候主要选择与四川高考形式类似的省份的题,如安徽、北京、重庆等省的题。
化学教师教学经验 篇7
1 教材选用
我们认为给大一的学生选用的教材要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可读性。例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选用了是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2]就基本符合这些特点。尽管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但本教材可提供给各专业从中挑选适合于自己的最需要的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其他内容则可作为大学生们进一步拓宽知识的参考。
在 《新大学化学》中有很多特别的栏目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教材中开辟了 “科苑导读和科苑讨论”栏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最新理念和最有趣的故事,同时讨论使其更具有交互性,引发读者的发散思维,把课堂之外的科学教育落到实处; 其次,教材的每章后都开列的“网络导航”专栏用以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上的化学知识,表明网络上的化学资源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我们希望引导学生从网上看到比教材中和教室里展现给他们更大、更生动的化学世界,学生们不仅开阔了化学视野,也能从此举一反三,遨游于更广阔的信息海洋中; 再者,教材在章节标题及化学名词后面附有英文,英文的标注是为了营造一种学习外语的氛围,也与网络应用相配合; 另外,教材还增设了 “化学技术”栏目,其目的在于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学习普通化学课程的学生介绍化学的分离、分析技术,了解化学学科实验科学的水平,扭转学生以为化学的技术就是 “瓶瓶罐罐”、 “没什么水平”的错误认识,为帮助学生在以后进入化学实验室时,不会过于陌生,更加得心应手。
2 教学过程
2. 1 精选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普通化学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结构等诸多基本理论内容,每部分又由许多章节组成。如热力学部分包括反应热的计算、反应自发性、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及原电池的热力学等许多部分内容。如果简单讲授,不仅枯燥,而且往往会有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这门课远离科研,远离现实,难而无用。因此在讲授前,先搭建起大的框架,再由点到面详细讲解各部分内容,不仅讲起来有条有理,更有助于学生弄清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例如,在讲授化学反应普遍规律时,把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总结出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内部能量和物质间的作用力的变化。另外,各章内容貌似相对独立,实则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如酸碱解离常数、配离子稳定常数及难容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都是化学动力学中标准平衡常数在具体问题中的叫法; 酸碱的质子理论中共轭酸碱的一些概念和氧化还原中的氧化还原电对的共轭关系等都是相似的理论;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和和电化学中标准电极电势的求算理论相似等等。前面的内容理解了,后面内容则是一脉相承,承前启后,温故而知新。
我们教学的课程是普通化学,即广义的无机化学,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无机化学与哲学、历史、经济、军事、环境、生物、生活联系在一起,力求既严谨,又生动。例如,原子结构常被认为是无机化学课程中难教、难学的章节,我们按照揭示原子结构秘密的科学史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从居里夫人发现放射现象到氢原子线状发射光谱、玻尔原子结构理论( 电子能量量界失效,经典电磁理论对微观世界失效) ,再到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 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失效) ,最后引入核心内容———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薛定谔方程) 并重点讲述,使整个教学过程与科学发展史联系在一起,在讲科学故事中讲结构理论。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无机化学的理论和知识。
2. 2 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然而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大量引入也不是都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正面作用,需要合理分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数据、色彩、图像的强大处理功能。如采用动画形式,对抽象的原电池两级电子得失和流动过程、原子间 σ 键和 π 键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使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得简单,从而可使学生对诸如分子结构这类抽象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利用播放实验关键步骤视频,实现把生动有趣的实验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切体会。另一方面,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投影仪屏幕比黑板更易产生视觉疲劳,学生上课反应迟缓,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并且还要掌握播放的速度和节奏。因此,我们认为现代化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生动及图表数据清晰、规整的优点,也要保留传统教学逻辑清晰、印象深刻的特点,只有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对于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风格无所谓好或不好; 学生能从不同风格的教师的教学中受益。在课堂上,我们通常都站在学生面前或学生中间讲课,有时候在教室中边走边讲解,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2. 3恰当引入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案例教学能够把学生带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 “如果你是工程师,甘蔗榨糖、西气东输,你指导工人如何操作?”在讲解理论之前,给学生冠以角色,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学生兴趣黯然。、糖0 例如临床上常用KMn O4作为消毒防腐剂,0. 02% ~ 0. 05% 的KMn O4溶液用于冲洗黏膜、腔道和伤口。0. 1% 的KMn O4溶液用于有机磷中毒时洗胃。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浓度的KMn O4溶液可用于饮食用具、蔬菜、水果消毒; 在医药化工中,可用于生产维生素C、糊精等; 在轻化工业中用作纤维、油脂的漂白和脱色等。再例如,在讲解 “金属腐蚀与防护”一节中,可举例:“18 世纪,英国皇家海军为了解决木质舰船船体附着生长海生物问题,特意建造了铜皮用铁质铆钉包覆船外壳,提高了舰艇的航速。可是下海航行后却发生了铜皮大面积脱落的现象,舰船几乎解体了。”这个现象就可以利用即将学习的化学知识解释,铁钉和铜皮在海水这个电解质中接触,铁是比较活泼的、电极电势比铜低的金属,就会形成腐蚀电池,被腐蚀了。再如: “格林太太口腔里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金牙,一颗是不锈钢假牙。自从镶了不锈钢假牙后经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医生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其实,口腔分泌的唾液是电解质,和口中的假牙金属接触形成了腐蚀电池,而产生了微小电流,刺激人的脑部神经,导致格林太太头疼等症状,处理方案就是换掉其中的一颗假牙。像这样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解决来自实际的一个具体问题为案例,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样的运用案例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
3 强化考核
由于大一的学生还没有脱离高中的学习模式,自学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采取考前突击的方法,虽然也能通过考核,但是存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后很快遗忘的情况。因此本门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首先是强化平时考核的力度。在保证正常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用每周随堂进行的5 ~ 10 min小测验代替作业和考勤。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也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测验约5 ~ 8 次,取其平均分乘以10% 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期末考试仍然采用闭卷形式,在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下,如何完善闭卷考核机制,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就要在确定试卷时注重题目的质量,不出偏题、难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普通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4 课程教学效果
注意解决好教学实践中的以上几个问题,将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多年来在化学学院本科课程的教学评估中,被列为学校的精品课程。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从教材选用、教学过程、强化考核等方面总结了通信工程专业作为非化学化工专业类学生的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根据普通化学各章节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恰当引入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内容的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差异化教学经验谈 篇8
有些教师觉得开展素质教育会耽误教学进度,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不然,素质教育和学生考试成绩并不冲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逐渐从单一看学生的应试成绩转变成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科知识。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这违背了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公平的原则,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多元化的人才。要做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化学教师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所以无论在讲解知识,还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要求自然不同,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以便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用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方法,帮助全班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学好化学必须从初中开始,所以初中化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在当今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开展差异化教学,即以学生为中心,让问题来源于学生,经师生讨论后又还于学生。
在备课时,教师要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当遇到课堂突发问题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让学生取长补短等方式,灵活解决问题,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并开展讨论,最后总结出解决方法,并设法通过一些化学实验来解释奇怪的化学现象。
这里要指出的是差异化教学,不是说把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等级,这样做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以有效教学为前提,化学教师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否则就会出现后进生跟不上,中等生停滞不前,优秀生难以突破的情况。
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要求后进生看懂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并能自行组装;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按照书本上的装置自己组装,并制取二氧化碳;对于优秀生,教师除了要求他们按照书上装置做实验之外,还要鼓励他们举一反三,优化书本上的实验装置。
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站在学生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给出中肯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还要反思学生的差异性,并思考如何巧妙地整合学生的差异性来完成一堂有效的化学课。
教师找出学生的差异性是有难度的,要想有效整合学生的差异性就更不容易,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半途而废了。教学失去了差异性,即便教师花再多的精力,教学效果也必定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实施差异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相情愿地认为教师就是课堂的一切,而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放权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探究时间。
化学教师教学经验 篇9
教学案实施的收获与反思
厦门五中化学组
一、实施教学案教学的收获
在2010年学期末,我们学校各学科全面开展了教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化学组的全体任课老师,积极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学习研究什么是教学案,教学案的作用,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哪些问题?经过学习和研究之后,化学组的全体老师认识到教学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通过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也通过教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兵教兵更有依据也更有成效。在思想达成统一认识后,化学组的老师在暑假就开始每人两单元进行疏通教材、把握知识的层次的准备工作,撰写教学案初稿,并于开学初每位老师都拿出自己的教学案进行交流、研讨,进行二次备课,由于每个单元的教学按撰写与每一位主备老师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方式有关,所以每一单元都要与主备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进行深入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达成统一共识,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同时,老师们还约定:教学案是主干线,个人还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取舍,但主线: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这个方面,一仍要保持,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要保留,一定要尝试培养和建立有效的互帮互助学习团队,教学反思《以学案为抓手深入备课——化学组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反思》。教学一学年来,由于是新手上路,(这种模式教学对新老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有些手忙脚乱,出现教学案内容有时过多或过少,上课课时是第一节,还是最后一节课导致课前预习如何得到有效的反馈等等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首先:对中等或中偏下的学生知识掌握很有帮助,中等或中偏下的学生往往比较不会听课,不知道一节课要掌握什么,了解什么,学会什么。但通过教学案,上课除了听之外,还能动手笔记,回去复习也有依据,学习起来比较心中有数,能明确自己应弄明白什么,记住什么;其次,课前预习这一栏目能很好激发好生及中偏上的学生去课前预习,生动求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互相探讨,有了教学案,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有了依据,老师的落实检查、反馈也有了依据。有课前预习的学生,上课时教学案不会是一片空白,会的事先都已经写了,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或老师答疑时,就能有从容的时间,就老师批改的自己出错的地方进行思考、质疑,若老师来不及全批,学生可通过对照老师的投影,就不同处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再给解答,而这时你会发现,老师还末出面,已有学生主动站出来把问题给解答了。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听课更有针对性,能让师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时更有效,结果是学生上课不用总是忙着抄抄写写,老师也不用总怕上不完课而急躁。而对于B组的学生(学困生)来说至少手中有一张教学案,他们也知道这一张是要写的,跟着写跟着抄,不会手中空空,什么都没有,一节课下来,让B组的学生也当场有收获,尤其是课堂10分钟的随堂测评,对于B组的学生也是很有用的。若该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就当场测评,若掌握的不好就当成一份随堂作业当场做,当场来消化知识,因为对B组的学生来说,家庭作业很可能为零,回家后的复习工作也可能为零,这10分钟的随堂检测就是很好的实践巩固知识的机会,今年中考,我们学校的成绩相对较好,及格率有所提高,可能与B组的学生(学困生)通过教学案使学习成效在课堂得到落实有关吧。
二、在实施教学案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首先是若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势必影响到这些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的教学进程应如何调整?如何让这些学生跟上?能否考虑从年段的角度,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形成合力,督促这些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学生交来的预习作业,若遇教师是上午该班第一节课,无法进行批改的时,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指导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篇1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王秀红
自已在教育的讲堂一站就是二十多个春秋,在这么多的岁月中,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在教学上,还是为人上,都有那么或多或少的收获。不敢自居为老教师,但在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还是有一些个人的方法。今年,学校安排我和曾玉香老师结对子,以老带新。在业务水平上,她应该可以当我的老师,但是毕竟初出校园,在教学方面,我也许能传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能是因为年龄相差不很大的缘故吧,我们相处融洽,在教学中处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端正青年教师的职业认识。
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往往失之偏颇。有的好高鹜远,他们干劲大,热情高,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却对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困难估计不足;有的自暴自弃,认为教师职业太辛苦,太琐碎,太枯燥,适应不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把自己的前途描绘得一片暗淡。
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同他们促膝谈心,以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在教学中的实践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教师职业。让他们认识到在诸多灿烂夺目的桂冠下,教师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它琐碎,需要不厌其烦;它艰辛,需要不遗余力;它平淡,需要耐得住寂寞;它清苦,需要挡得住诱惑。更使他们认识到教师职业在崇高的背后是艰辛,在艰辛的背后也有无穷的乐趣。
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最想做的。他们年轻,所以思想先进,对新的事物接受吸收得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更是给他们以用武之地。然而,他们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教学经验太少,无法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为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我从“备、教、批、辅、考、评”诸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备课时,让他们到四个“精心”。即精心钻研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做到精讲多练,及时巩固;精心设计练习,做到梯度、密度合理;精心设计板书,合理运用教具,做到纲目清楚,直观形象。讲课时,让他们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听他们的课我也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价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的方式与方法我也尽自己所知给予辅导。
三、转变青年教师的学习观念。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有新的认识,看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自觉投身于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为此,我同他们一起苦练教学基本功,使教师的普通话、简笔画、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各方面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于继
谈教师化学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语言 特点 化学教学语言能力 培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富于艺术性的语言,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出发点。本文从化学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化学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进行探讨。
一、化学教学语言的特点
艺术性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求、去挖掘,使他们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它不仅要符合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合乎语法和逻辑上的要求,还要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直观性等特点,并且讲究语言的表达技巧。
1.科学性。化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传授化学知识准确无误,用词贴切,正确使用化学术语,语意准确。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对概念或实验进行讲述、分析、综合、归纳、论证时,要认真考虑语言是否科学,举例是否恰当。如一位教师讲“碱的同性”一节中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时,先做了一次演示实验,向盛有苛性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后提问:“谁能说说试管里的溶液是什么?”学生齐声回答:“是碱溶液。”教师满意地总结说:“对了,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若要鉴别一瓶溶液是不是碱溶液,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课堂看起来很活跃,教师讲得也很明白。但分析一下,教师的提问和小结的语言很不准确,学生的回答自然也不科学,学到的知识都是错误的。
2.规范性。要求教师讲课说普通话,语音准确,运用化学术语,注意不要有语病,切忌使用口头禅,不说方言土语,语句要有逻辑等。如有的教师把“溶解”说成“化了”,把“凝聚”说成“冻了”,把振荡说成“摇一摇”、“晃一晃”等,这些都是教学语言不规范的表现。
3.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师讲课的语言要直观、生动、形象、逼真、深入浅出。这样可以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诱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不能或不完全能在课堂上演示,就必须用形象直观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引发联想和想象。例如,在讲“硬水的危害”时,可以联系经常烧水的铝壶,时间长了,壶的内壁有厚厚的一层水垢。讲解硬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形象、直观,以增强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生动有趣的语言是富有粘着力的,承载了信息的这种语言,如同食物有了色和香,能引诱人们去品尝。化学教师讲课应运用趣味性语言、幽默性语言、小诗、歌诀等。运用趣味性语言引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4.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蕴含着潜在的信息內容,富有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联系已知的去解决未知。因此,教师语言的启发性主要体现在教学中运用追补、引导语、商讨语设疑句,等等,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5.节奏性。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有明快的节奏感,表现为:①语速应快慢相间,易懂的地方可略快,发问、重点、难点和叙述概念时要慢。②讲课的声调要高低起伏,富有感染力,声音情切柔和,富于音韵感。③语言要有轻有重,轻重相间。讲到重点、难点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语言速度要放慢,语气加重,提高声调来吸引学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当讲到非重点内容或学生情绪烦躁时,要及时变换声调,语音减轻,以调节课堂气氛。④讲课还要有适当的停顿,不能一气呵成,做到讲中有序,抑扬顿挫。有时讲到重点、难点时,也要进行适当重复,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二、化学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1.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不断查漏补缺。要成为合格的化学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从容应对。具备丰富、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讲好每一节课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化学知识为基础,才能形成较强的化学表达能力。基于这种要求,教师应努力学好化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同时,学习掌握重点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能力。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总结、归纳、更新、运用,继续不断地学习,充实专业知识。
2.加强训练准确的化学语言,并积累词汇。化学语言由自然语言与化学术语、化学用语等有机结合而成,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语言。化学语言的科学性很强,不同于日常用语,来不得半点含糊,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科学性。化学语言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用语等专业性语言,教师要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做基础,才能掌握准确的化学语言。
3.要训练思维和语言的逻辑性、敏捷性。教学语言需要准确和巧妙,准确性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巧妙性则保证了教学的敏捷性和趣味性。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具体方法有:①多与他人交谈(指有目的、有主题地交谈,而不是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闲聊)、辩论问题,以提高思维和语言的敏捷性。②凭提纲发言,即发言前先将发言重点列成提纲,考虑好怎样组织语言,如何阐明观点。发言时力求语言简单、明了,富有条理,以训练思维和语言的敏捷性。
4.要认真备课,细致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如前所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需靠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非一朝一夕而成。对语言能力不太强的教师来说,虽难以在短期内就学好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艺术,难以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富有魅力,但只要认真备课,细致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把教学内容讲正确、讲清楚、讲明白还是可以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5.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协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必须以教材言语为中介进行沟通,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师生和教材的协调一致。在师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协作的情境中,通过相互理解基础上齐心协力的教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范杰.化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化学教师教学经验】推荐阅读:
化学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8-02
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经验总结08-30
化学教师的教学策略06-19
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教师教学用书10-14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新入职教师07-07
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07-30
浅谈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06-1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07-3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09-10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教育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