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2024-09-29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共12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篇1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篇2

1. 出示教材第19页的情境图。

2. 导入:大家来看, 这是五年级某班在上课, 张亮就在这个班, 谁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在哪儿?

生1:第2竖排的第3个。

生2:第5竖排的第3个。

生3:第3横排 (可能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 的第2个。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都需要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

3. 掲示课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板书:位置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4.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表示张亮位置的方法, 显得有些乱, 看来我们得规定一下。明确:大家所说的第几“排”, 在数学上竖着的排叫做“列”, 横着的排叫做“行”。

(教师板书:竖排→列横排→行)

按照习惯, 数列的时候从左往右数, 数行的时候从前往后数。要求学生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都按顺序标上序号, 让同座的同学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一般情况下, 我们在说物体的位置时先说第几列, 再说第几行。

让同学们用我们规定的方法描述一下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

张亮: (第2列, 第3行)

5. 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如王艳、赵雪同学的位置)

让学生同桌一人随便指一指情境图上的某位学生, 另一人说一说这位学生的位置, 然后交换练习。

师:你们知道吗?张亮的位置还可以简单地用数对 (2, 3) 来表示, 表示张亮在第2列、第3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6. 提问:根据人们日常描述的习惯, 大家猜一猜括号里的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向学生明确并强调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让大家试着用数对这种方法来表示一下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 (如王艳、赵雪等)

生:王艳的位置是 (3, 4) , 赵雪的位置是 (4, 3) 。

讨论: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有什么异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1:都是用数字3和4来表示, 不同的是它们的顺序不一样。

生2: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第几列和第几行弄反了。

7. 师引导:现在我们回到现实情境, 说一说咱们班里, 哪一竖排是第一列, 哪一横排是第一行, 并且学着用数对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

可以多叫几名学生回答, 以加强练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8. 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并思考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1)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并讨论。

(2) 引导学生明确:表示前后同学位置的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的相同 (在同一列) , 表示左右邻居的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的相同 (在同一行) 。

9. 游戏活动:指一生说数对, 其他学生根据数对找同学。

1 0.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分组讨论, 再指生全班说一说。

1 1. 练习巩固:

(1) 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题;

(2) 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4题。

1 2. 师: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

生1:我学会了用数对来表示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

生2:我知道了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师:同学们还要注意, 列是从左往右数, 行是从前往后数。

从具体的现实情境入手, 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另一方面为设置矛盾、激发兴趣做了铺垫。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通过描述张亮的位置, 来感受描述方法的不统一带来的不便, 体会到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从而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描述方法, 为学生理解“数对”这一抽象概念奠定了基础。

在未引入“数对”概念之前, 应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充分地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达物体的位置。这样可以为学生引入、理解“数对”概念做好有益的铺垫。

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自己在班上的位置这一教学环节时, 学生开始显得有些迟疑。当时我立刻感觉到, 学生所处的位置和老师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 学生是被观察者, 老师是观察者。我当时提醒学生应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述说。课后, 听课老师对于我的这一说法提出异议, 认为他们听课老师也是观察者, 应告诉学生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来观察述说。我同意他们的说法。

在做巩固练习时, 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让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另一方面反过来让学生根据物体的位置说一说怎样用数对来表示;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对应关系,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对”。

在最后总结时, 应再次特别强调: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 数对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是不能颠倒的。因为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其含义不同。

摘要:本文首先呈现了教学“位置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课的过程, 然后从教后的得与失两方面进行教学反思。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从实际生活到抽象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位置,第几列,第几行,数对

参考文献

[1]数学五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3) .

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 数对;抽象思维;爱国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的实际概念,知道确定位置的普适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建立对数对的思维和表达模式;(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技能目标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埋下空间的概念。

3.情感目标

使数学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具象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和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数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由行列的概念到数对概念的转换的抽象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真热情,我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会合作得很愉快。但老师现在碰到一个难题,你们班这么多同学,老师大部分都不认识,如果我想请某一位同学发言,我该怎么说才能让这位同学知道我想找他呢?

(板书:确定位置。)

二、将问题带入实际生活

1.认识行、列

师:班长呢?他坐在哪里?同学们不用手指,能告诉我吗?

生1:三排第四个。

生2:第三列的第四个人。

……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规定,一竖排叫一列。在教室里统一从老师的左边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这是第几列?

谁来说说,你是第几列?光确定了列能确定班长的位置吗?

生:不能。

师:老师出题考考你们的反应速度。第三列的竖起大拇指说我最棒,第四行的挥挥手,第六列的起立,第三行的也起立,好,其他的同学可以坐下了,这个同学麻烦你继续站着,谁来说说他的位置?

生:他既是第六列又是第三行。

师:还有谁的位置既是第六列又是第三行的吗?同学们学到这后有什么发现吗?

生:只要确定了第几列,从前往后数确定行数,就能确定一个人的位置。

师:在叙述一个人的位置时,通常先说他在第几列,再说行,谁来说说班长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几列第几行)。

设计意图:由实际生活实例引入行列概念,创造矛盾,引入行、列的规定,一脉相承自然连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2.认识数对

师:你们试着写出10个人的位置,一定要用笔写。我看有的同学写到第三四个就不想写了,是不是感觉要写的字其实还挺多、挺麻烦呀?

生:嗯。

师:要变得简练,就得少写点字对不对?那少写字又得准确表达位置,咱们是不是得改变一下表达的方法呢?能用什么方法呢?(停顿)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禁止停车的标志)这个标牌是禁止停车的意思,我画了这个标志,停车的人就知道不可以在这里停车,我也可以写四个大字:禁止停车。你们觉得哪种方法简单?

生:画符号。

师:对,符号还有图形这些是不是比写字简单和快啊?那么请以某位女生位置为例,讨论一下自己想的更简单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写,使学生感到纯文字表达的不便,同时感受数学表达的便捷之处。

3.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创造的方法

生1:3列2行——省略了2个“第”字,由6个字变成了4个字,比原来简练了。

生2:3A2B——用字母A表示“列”,用B表示“行”,字母比字写起来简练。

生3:三2——我用汉字表示“列”,数字表示“行”,这样多简单,一个字都没写。

师评价:的确很简单,你很聪明,灵活运用汉字和数字,但要是列和行都很多就不简练,比如说如果是105列,写汉字是不是也挺麻烦啊?

生4:3,2。

生5:3,2。

师:为了让大家都看得懂,我们也得统一。其实你们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由于它是由两个数,也就是由一对数来确定位置,所以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数对”(板书:数对)。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接着引导学生用数对的方法再表示出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思维活动中,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机会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有这个实际讨论基础,教师再介绍数对,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学习动力。

三、抽象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师:刚才,同学们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了自己所在教室里的位置,那如果在图上,大家还能用数对确定他们的位置吗?这是小强(化名)班的座位图,(课件出示主题图)你能用数对确定小强的位置吗?

生:先数他是第几列,从左边起第一竖排为第一列,往右是第二列……确定第一个数字2(课件出示);再数他在第几行,从前往后依次是第一行,第二行……(课件)确定第二个数字3;(2,3)就是确定小强位置的数对.

师:同学们表述得都很准确,如果我把图片去掉,把图片中的每个学生的位置都用一个圆点来代替,你还会用数对表示吗?这个点的位置怎么表示呢?这个呢?(课件演示过程)我用横线和竖线把这些圆点连接起来,这些圆点正好是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当这些圆点逐渐缩小,缩小到与交叉点一样大的时候,这时变成了方格图,(课件演示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的过程)在方格图上把第一行第一列点定为零点。那每一行每一列是不是都有了自己唯一的编号了,是不是就不容易乱了?

设计意图:从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的点子图和方格图,扩展思维广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再次创作的习惯和能力。跟学生一起经历数学知识与思想的思维形成过程,引领学生架构起“数对”与“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在学生的思维里形成深刻的数对式习惯思维。

四、用举例子融入教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了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呢?

(学生举例。)

老师也带来了些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出示课件)。其实,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也是应用了数对的思想,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如北京、钓鱼岛等。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你们想不想加入到保钓的队伍中来啊?老师现在有两项任务考验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成为合格的保钓者。

(出示课件,可见形式为行列坐标系,内标示有鱼雷位置。)

师:日本在钓鱼岛附近布置了大量的舰艇,请准确报告敌人舰艇的位置,以便我军导弹精确打击。谁愿意来完成这项任务?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保卫钓鱼岛等练习,既巩固学生对数对知识的运用,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总结概括

师总结:同学们,其实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列在生活中有特别大的用处,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数对在科技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广泛的运用,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研究。希望下节课时能和老师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发现和观察的兴趣,同时,下节课分享的设置,起到了督促和创造表扬机会的作用。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平台,彰显个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经历数对形成的过程,理解数对的含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大屏幕,熟悉吗?

你觉得同学们练得怎么样?在这整齐的队伍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看,这是同学们进行队列训练的情境图,看到小强了吗?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追问:是小强吗?谁还想说?还可以怎样说?

谈话:大家的方法都对,但同样是小强的位置,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描述方法呢?

预设:标准不一样。

师:在教室里比划一下,列在哪里?行在哪里?(学生随老师集体比划)师:确定第几列的时候都是从观察者的左边起往右边数,(板书:左→右)谁是观察者呢?(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面对着这张座位图,都是观察者。)

师:我们大家都是观察者,以观察者最左边为第1列,所以第1列在这,课件依次出现第1列、第2列„„第6列。问:一共有几列呢? 师:确定第几行时一般都是从前往后数。(板书:前→后)师:找到第1行了吗?我们一起来数数。课件依次出现第1行、第2行„„第5行。师:一共有几行?(生:5行)

铺垫:指第1行第1列的学生,问:这个学生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老师再指几个位置让学生说出这个学生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师:那小军呢?生:小军在第4列第3行。(板书:第4列第3行)

评价:这么快就学会了,谁能再说说?(板书第三列第二行)

谈话:哪位同学能上来指着说一说,为什么是第三列第二行呢?

(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明确第一行和第一列的数法)

小结:确定位置的时候,我们先说列,再说行。请看大屏幕,第三列第二行交点的之处就是小强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走进军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让学生先尝试描述小强的位置,感受到不同的方法,感受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1.抽象成点子图,初步认识数对。

谈话:请大家观察人物图,有什么变化?这样表示队列有什么好处?

预设:队列变成了点子图;更简洁,清晰了。

提问:在这个点子图上,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谁能上来指一指。(学生运用列和行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第3列第2行)

评价:你们同意吗?太棒了,谢谢你!

追问:小青呢?小芳呢?

2.提炼数对

谈话:同学们都能用六个字描述出一个位置。简洁美,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变得更加简练一些?把你的想法记录到练习纸上,然后再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生写再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扮演展示)

过渡:同学们真的很善于动脑筋,这么短的时间想出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这些方法怎么样呢?说说大家的看法吧!

生说

谈话:看来大家对此的看法都不一样,再仔细观察,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预设:都有数字3和2 评价:你观察的非常仔细

提问: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小结:确定列,再确定行,就能找到小强的位置,两者缺一不可。

谈话:这些方法其实都很简练,非常的有创意。如果让你们选,会选哪种?

总结:老师选

3,2

列数在前,行数在后

加小括号,表示一个整体。

像这样的一对数字叫做:数对。读作:三二。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提问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小亮的位置和小青的位置吗?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代表什么,解释一下?

追问:想一想,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应注意的地方,重点交流,先写列后写行)

过渡:同学们不但会学习,还会思考会总结,真不错。

三、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1.转化成方格图

谈话:继续观察点子图,有什么变化?(课件呈现将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的过程)预设:点子图变成了方格图。

谈话:点子图变成方格图,你又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方格图比点子图更清楚更简单。

2.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

追问:小强的位置是(3,2),在方格图上,你还能找到他的位置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尝试找到小强的位置

追问:你能在方格图中标出小军和小力的位置吗? 学生在题纸上尝试确定位置。

4.生活中应用数对的知识

谈话:大家都认识了数对,想不想知道数对是谁发明的?他是怎样发明的?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

谈话:你了解了什么?

预设1:数对是笛卡尔发明的。

预设2:笛卡尔在蜘蛛捕食的启示下发明了数对。

谈话:看来,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奥秘,大家应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四、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谈话: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拼图中的数对。学生口答。

2.小区平面图中的数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都是数字5和6,表示的却不是同一个点吗。预设:列数和行数不一样。

引导:学校位置的6是第六列,5是第五行。诊所是在第五列,第六行 小结:数对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同学们记住,列在前,行在后。

2.座位中的数对。

1)用数对表示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

谈话:其实同学们的座位中也有数对。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吗?我们先确定列和行,你们想以谁为标准?

第一列在哪?第二列?第一行?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记录到练习本上。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不难,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吗?(2个,起来的人报数,让同学快找,她是你的好朋友吗)

2)让一行和一列的人一个一个的站起来。

谈话:接下来,增加点难度。我报数对,符合条件的同学请你迅速站起来。Ppt依次出示:

提问:这一列的同学怎么都站起来了?我报的数对有什么规律吗?你能不能让一列的同学都站起来。

预设:

追问:你能让一行的人都站起来吗? 预设:

思考:这些数对有什么规律?

3)让一行一列的人一下子站起来(4,X)和(X,5)

过渡:刚才我们是报一个数对站起一个同学,下面,老师报一个数对,站起来的不止一个同学,信吗?如果可能是你,就请站起来。

板书(4,X)

提问:他们怎么站起来了啊?

预设:4确定了就是第四列,第几行没确定,都有可能。评价:他说的有道理吗?

追问:你能像老师这样,让一行的同学一下子站起来吗? 预设:(X,6)

思考:他们应不应该站起来?为什么?

预设:第几行是确定的,但第几列没确定,所以,只要是第六行的同学都可以站起来。

评价:分析的很到位。4)(x,y)

谈话:老师说最后一个数对。请位置在(X,Y)上的同学起立。

提问:为什么大家都站起来了。

预设:X可以表示任意一列,Y可以表示任意一行,所以大家都可以站起来。

评价:同学们既善于观察又善于总结规律,学习习惯非常不错。

【设计意图】进一步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对知识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孕伏与 “坐标”知识的联系。

五、回顾梳理,畅谈收获

谈话:这节课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谁来谈谈你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进行交流。

预设1:我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预设2:这节课我们是先从平面图开始,然后抽象出点子图,最后转化成方格图,越来越清楚了。

预设3:我感到数对的知识与生活关系很紧密。

【设计意图】在回顾梳理的环节中,帮助学生回顾从一维到二维确定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空间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让学生能够说出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理解抽象的“数对”,并能用数对准确地表示出方格图中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我们是来自哪个班? 生:五二班

师:我能不能说五年级? 生:不能,不能确定哪一个班。师:哦,不准确。那能不能说来自二班?

生:也不行,因为六个年级都有二班,不知是哪一个。师:恩,看来啊五二班这样的表达既简单有准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用一种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好,上课!„„

一、创设情境,确定列与行

师:数学上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我们通常用到“列”和“行”。那在我们教室中谁知道怎样就是一列,怎样就是一行呢? 生:(边指边说)一竖排就是一列,一横排就是一行。

师:你的回答非常正确。你是本节课回答问题的第一人,给你组加上勇敢分!我们数学规定确定位置就用列和行表示,先写列后写行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

师:30秒的时间开始。(边转边收起几份能引起错误的写法)师:时间到。我们看几份同学们写的,猜猜他是谁?(师生互动,写得能引起歧义,一个说法找到两位同学。)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从观察者角度确定第几列从左向右数,第几行从前向后数。

师:之所以出现问题,没有统一好从哪开始数的标准。数学上规定,从观察者角度确定第几列从左向右数,第几行从前向后数。(板书:左→右,前→后)

师生互动座次。(目的让学生明确他在第几列第几行,为后面的数对学习做铺垫)

师:我们再以学生军训的队列示意图为例研究,请同学们用刚才所学的标准说一说小强的位置: 生回答(预设:小强在第3列第2行)

再练习几个同学的位置:(两类:用列、行说出位置,根据表达确定位置)同桌相互说一说,选定两组同桌展示,加展示表达分。

二、合作探究,引出新知——数对

师过渡:刚才我们用6个字就能明确表示一个学生的位置,简练吧?其实我们数学上还有更简练的方式,你想不想自己找一找?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创造出能更简洁的表示小强位置的方法!你们可以用数字、图形、符号等。

(课件出示:请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确定好你们小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上台展示。)

(同时台上展示代表作品,4分钟左右)(预设:3列2行;3-2;

3、2;„„)

师:老师太佩服同学们的创意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创造出这么多种表示方法,一起来看看。(师生互动)

师:在交流的时候你用你的方法,我用我的方法,行吗?(不行)那我们去找一个统一的方法,数学就是做这个事的。数学上统一使用方法是,先写3再写上逗号,然后写2,最后打上括号,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一对数,就叫数对。板书(3,2)

师:数学上我们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用数对)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一个物体在第几列第几行。

2.我能说出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3.我愿意和小组内同学快乐合作。

师:有了学习目标,学习就有了目的性,刚才学到了数对的知识,那么我们来用一用。

练习说一说其他几个人的位置。生做作业单1(数对练习)

师生互动教室座次(数对由浅入深:五个数对→站一列→站一行→全体站)

三、检测练习巩固新知

1.第一关:生做作业单2 基础练习1、2题(课件出示)2.第二关:捉迷藏

有小红,小壮,小文三个小战士玩捉迷藏,小红藏在(5,6)的位置,小壮藏在(3,4)的位置,小文得意地说:“我跟小红是一列的,跟小壮是一行的,你能猜出我藏在哪吗?”

3.第三关:有关石榴王的位置

四、拓宽视野,总结延伸

师过渡:生活中我们用到有关数对的知识,请看: 1.补充经纬线的知识。地球仪或地图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º,东经116º。2.数对的历史。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天,他生病卧床,但还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将“点”和“数”联系起来呢?突然,他看见屋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边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发明了数对。

五、自我反思 能力提升

师:你学到了什么? 生谈收获。

借机课件出示拓展题(老师赠言谜底:学好数学 其乐无穷)师结语:希望同学们带着老师送给你的这八个字进行以后的数学学习,下课!

附: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先“列”

后“行”

数对(3,2)

左→右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篇7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养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来确定位置。

(一)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由我和大家上一节数学课好吗?我姓孙,大家可以叫我孙老师,初次见面,老师决定送给大家一份礼物,就是介绍老师的好朋友们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下面有请我的朋友们闪亮登场。(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大家族)

师:喜欢他们吗?你最喜欢谁?他在什么位置? 生介绍。

师: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谁吗?红太狼,她在什么位置? 生:从左边数……

师:哦,你是这样看的。谁还能用自己的方式给老师介绍一下? 生:从右边数……

师:嗯,你是从这个角度看的。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

师:同样是红太狼的位置,大家一会从左边数,一会从右边数,一会从前面看,一会又从后前看,老师听得都有点晕了。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班长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2.认识列与行,学会用列与行表示位置

师: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用列与行来描述一个人或者物体的位置.(板书:列

行)什么是列什么是行?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确定行一般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前往后数。确定好行和列我们重新来确定一下灰太狼的位置。她在第几行第几列? 生:回答

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你喜欢的卡通人物在什么位置吗?我们来做个游戏,你描述位置,其他同学猜,看看能不能猜对。生描述,其他学生猜。

3.认识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1)提出问题

大家觉得用这种方法表示一个人的位置,可以吗?生:可以. 师:比刚开始用的方法简洁了,也更准确了,是吗?但老师感觉老是这么第几列第几行地说,还是有点麻烦,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再简化一下?

下面咱们就4小组一起商量商量,试着创造一下!(2)创造、交流

同学们可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一起来看看。

这一种是哪个小组创造的?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突然发现,咱们创造的这些方法还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什么? 生:都有3和2。

师:你看,多善于观察!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下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那这里的3和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试想一下,如果只给你第3列,能找到灰太狼的位置吗?只给你第2行呢?看来,列数和行数还真是缺一不可。

既然这样,我觉得这几种方法似乎都不错。你们认为哪种更好? 生:我认为……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最终采用了哪种方法?

板书:(3,2)(3)认识数对

师:能看明白吗?3表示?2呢?生:……

大家知道吗?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一对数,叫做数对。认识了数对,我们就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了。(板书课题)4.在现实场景中应用

师: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吗?那好,老师考考你。回到我们这个现场当中来:能用数对表示你现在的位置吗?谁来试试? 生:我在……

师:你是把哪儿看成第1列的呢? 生:……

师:你看,这个同学多了不起,一下子学会了“换位思考”。大家坐着的时候,也要学会从观察者的角度去思考。谁愿意介绍一下你的位置?

能用这种方法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吗? 师:大家赶快找一找,他的好朋友是谁? 5.在游戏中概括提升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学得特别快,下面咱们玩个游戏好吗? 我说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快速地站起来。看谁反应最快!

(3,1)(3,2)(3,3)(3,4)(3,5)奇怪,怎么就正好站起来这么一队人呢?

如果让你来出数对,你能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谁来试试? 生:……

师:也不错!有没有谁能说出点不一样的?

生:(1,1)(2,1)(3,1)(4,1)(5,1)(6,1)师:发现什么了?能说说为什么吗?生:…… 师:也就是说,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他们就都在同一行。接着出示:(4,x)生站。

师:只出了一个数对,怎么站起来这么多人?

生:因为x可以表示任何数,只要是第4列就都有可能。

师:也就是说,(4,x)可能是你,可能是他,还可能是她。这些同学都有可能,所以大家就都站起来了,是这样吗?能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个同学呢?看来,要想确定某一个位置,只知道列数行不行?还得知道?

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对来? 生:(5,x)

师:(5,x)可能是谁?请起立!谁还能换个样,说点不一样的? 生:(x,3)

师:(x,3)可能是谁?

怎样稍微改动一下这个数对,就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可能了? 生:(x,y)

师:觉得用数对确定位置好玩吗?难不难?想不想挑战点更难的?

(二)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位置 1.提出问题

我们的学校特别美丽,这是我们学校的部分示意图,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几个地方吗?

生:不能 师:怎么想的? 生:没有列与行了。

师:没有列与行,就没法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了。听起来好象也有道理。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师:我明白了,你是在头脑中想象出了列与行,是吗?大家说,可不可以在图上画出列与行来呢?

2.画方格图

那我们就来画一画。先用这样一把小尺子,来画出列:这是起点,这是第一列…… 再用这样一把小尺子,来画出行……最后完成下图:

(三)联系生活,应用数对 1.生举例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数对,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 生……

师:真不错!看来生活中用到数对的时候还真不少,老师也找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起来看。(课件出示)

师:其实,数学的美不光体现在图案上,还体现在它更大的应用价值上。请看:这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大不大?

为了确定地球上每一点的位置,地理学家创造了经线和纬线的概念。而且数对在数学中也用处非常大。(课件出示)

(四)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8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具体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截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引入课题,自学课本,认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图,用刚学的知识来描述位置。

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需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

二、 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后感受

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上这样比较简单的一类课,我认为应该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全体参与为导向。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间操的展示活动,这是我们学校某班的同学(课件),在这次活动中小强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你能说一说小强在什么位置吗?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同时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师:有横排,也有竖排,在描述位置时很容易混淆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生1:最左边的为第一列。

生2:最右边的为第一列。

师:你们认为从哪边起为第一列合适?

生:最左边为第一列。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观察的时候一般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这是习惯。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根据人们的习惯,我们通常把最左边的一列称为第一列,请你找到第2列,第3列…(课件)

师:哪为第一行呢?

生:最前面的是第一行。

师:自己找一下第2行,第3行……

师: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小强的位置吗?

生:第3列第2行。

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第2行第3列。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先说列再说行。小强的位置可以说是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不同理解、不同表述,让学生再次体验产生“统一标准”即做出规定的必要性。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三、探讨用数对确定位置

1.抽象点子图。

师:同学们观察,圆点代替学生(课件:人物图渐变成点子图),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找到的吗?

生: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不但找到小强的位置,而且还介绍了自己寻找的方法。

师:小青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生:第1列第4行。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第4列第5行。

师:其它点的位置你能用列和行来表示吗?

生:能。

师:你能说出几个点的位置?

生:所有点的位置。

师:其实每一个点的位置我们都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点子图的变化,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数学的简捷性。

2.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我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这个方法的确很简单。我们能不能用数学上的数或符号等创造出一种更简捷的方法呢?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如果有,请记录在小卡片上。

学生活动,部分学生板书自己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在开始时,大家都皱着眉头,可是后来经过努力都创造出了自己的方法,下面同学们来看这几种表示方法。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表示方法?

(1)3列2行

师:谁创造的这种表示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样表示很明白,而且比第3列第2行更简单了。

(2)(3 2 )

师:这种方法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用竖线表示列,用横线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

(3)3 2

师:这种方法是谁的创意?

生:为了区分列与行,用圆圈表示列,三角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创意。

(4)3、2

师:谁能看懂这种方法?

生:用点把列与行隔开,这样表示非常方便。

(5)3 2

师: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

生:我用竖线把行与列隔开。

师:谁能对这些方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用第4种方法很方便,而且能表示第几列第几行。

生2: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是万一看成三点二怎么办?

生3:如果换成逗号就好了。

师:同学们不但对方法进行了评价,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师:谁还想评价一下其他的方法?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其它方法更容易懂一些,像其它的方法:三角、竖线等还要加以说明,别人看了不明白,而3列2行很容易明白。

师:3列2行看起来的确很明白,可是与其他方法比呢?

生:用3列2行表示不简单。

师:明白了又不简单,简单了又不明白。其实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些方法有共同点吗?

生1:都有3和2。(板书)

生2:都有列和行。

师:而且大家都想到了把列和行隔开,正像刚才大家说的我们用逗号把列和行隔开,因为表示一个人的位置,是一个整体所以再加上一个小括号。像这样用一对数来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小强的位置可以用数对三二表示。

师:小青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生:(1,4)。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4,5)。

师:其它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吗?

生:能。

师:你感觉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

生1:非常简单。

生2:既简单又准确。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探讨了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也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机会。学生个性化表示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数对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概念。

四、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渐变的过程)

生:小圆点没有了,用横线和竖线穿起来了。

师:还有其它变化吗?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生:根据小强的位置用数对(3,2)表示,只要找到第3列第2行就可以了。

师:不仅小强、小青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今天同学们所在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在表示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列几行。

师:哪是第一列呢?

生1:从右边数。

生2:从左边数。

师:我们通常以观察者为标准,左边起是第一列。你认为哪是第一行呢?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然后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记录在圆形卡片上。

部分学生的卡片贴在黑板的格子图上。

师:第一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1,2)。

师:第二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3,1)。

师:你能在格子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生:能。

【设计意图】 将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五、练习

(1)捉迷藏

(2)找到石榴王和石榴仙子在哪

(3)用数对表示各顶点的位置

(4)会说话的字母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验“坐标”思想,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六、小结

确定位置的课后教学反思 篇10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1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通过同学的座位导入,说出同学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XX同学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淘气所在班级的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从导入部分介绍学生开始,到引出淘气所在班级的情景图,然后引出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寻找宝藏的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在教学结束后,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在教学中对(4,2)和(2,4)容易搞混的问题没有重点强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2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1 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 组第3 个”和“小军坐在第3 排第4 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 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列的规则,再有意识让学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即小军坐在第4 列第3 行;然后根据这一描述的方式引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用行、列描述其它的位置,并尝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了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上一篇:15岁我收获了作文下一篇:八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_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