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格式(通用8篇)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格式 篇1
病例报告格式
一、接诊过程 1.接诊途径介绍 : 2.来访者的表现问题:
3.既往治疗过吗?如果有,何时?持续多久?是否用药?既往治疗经历对来访者目前的期望有何影响? 4.情绪状况,心理状态,来访者描述问题的方式
5.诊断和心理动力学考虑。治疗师接受来访者做治疗的原因。
6、治疗设置:方式,频次等 二.个人史
1.个人成长史,家族史,目前的心理社会状况:职业生涯,小学、中学和大学,目前的工作?父母的职业、年龄、结婚时间?有无兄弟姐妹?有几个?各自的年龄?小时候患病、意外事故和创伤的情况?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的死亡? 2.小时候经历的变动?照料者的分离、丧失和变化?频度?何时发生?婚姻状况?自己有无孩子?几个?多大年龄? 病人如何评价自己幼年的抚养情况?
三、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 1.移情/反移情的发展 2.来访者如何对待治疗师? 3.治疗师如何对待来访者? 4.治疗中的重要时刻和变化 5.来访者与治疗师具体互动的结果;治疗师如何与来访者会谈(解释)、来访者的回答/反应是什么?
四、治疗计划和结果
过去和现在计划在治疗设置中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治疗的进展和目前情况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格式 篇2
刘某, 22岁, 大四女生。性格内向、好强。父母务农,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经询问,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焦虑, 总是担心父母会因过于操劳而死去, 无法有效复习, 犹豫是否应该放弃考研而去工作。
个人陈述:父母为老实本分的农民,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自己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份好工作, 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从小学到高中, 成绩一直都很好, 进入大学后, 成绩却只处在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 认为是高中时选错文理班造成的, 以致现在一直对自己的化学专业提不起兴趣, 而自己感兴趣的是文学。大三下学期, 意识到如果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会很痛苦, 于是决定考取文学方向的研究生。父母也很支持, 但因家庭条件一般, 父母的身体状况又不好而犹豫不定。前些日子, 同学的爸爸生病去世, 同学说是劳累过度的结果。事后打电话回家得知爸爸感冒, 开始经常梦见爸爸因过于劳累得了不治之症。内心挣扎, 想要放弃考研, 又心有不甘。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神情焦虑、沮丧, 反复揉搓双手。无幻觉、妄想, 智力正常, 自知力完整, 对自己的现状有一定认识, 并有强烈的求助愿望。目前十分焦虑, 并伴有轻度的抑郁情绪。平时比较安静, 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很好, 学习上很刻苦。
四、评估与诊断
(一) 诊断结果。
一般心理问题。
(二)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个性相对稳定, 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求助者自知力完整, 担忧自己的行为状, 有求治愿望;无逻辑思维混乱,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
2. 求助者心理冲突的特点属于常形, 与现实处境相联系, 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持续时间短, 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较轻, 痛苦程度也不严重, 构不成神经症。
3. 根据求助者焦虑、紧张等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 现实刺激不是很强烈, 心理紊乱只局限在担心父亲得病以致死亡, 内容并未泛化, 未严重影响其逻辑思维, 社会功能尚可, 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只是效率有所下降,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 心理测验:焦虑自测量表 (SAS) , 标准分62, 提示为中度焦虑;抑郁自测量表 (SDS) , 标准分57, 提示为轻度抑郁。
(三)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知情意统一, 有自知力, 主动求医;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协调, 个性未发生明显改变;未出现逻辑思维混乱与精神病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
2. 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虽有情绪低落, 但不是主要症状, 也无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状, 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 预感到似乎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并且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现实事件和特定处境所引起, 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 心理冲突未变形、泛化, 且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 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主要是在考研的现实压力下对负性信息处理不当, 从而影响正常复习, 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病程不足一个月, 未出现泛化,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一) 生物因素。
未见生物学原因。
(二) 社会因素。
1. 早期经历:成长和生活经历健康、顺利。
2. 人际关系:与父母、朋友、老师等关系很好, 社会支持系统良好。
3. 负性生活事件:同学的爸爸生病身亡, 其同学说是过度劳累致死, 求助者受其归因影响, 担心自己的父母也会因此死去。
(三) 心理因素。
1. 错误认知:求助者受同学对其父离世归因的影响, 产生错误联想, 担心自己的父母也会因同样的原因患病离世。
2. 情绪方面:自己不能解决担心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困扰。
3. 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甚至想以放弃考研来避免父母生病去世, 减轻内心冲突。
4. 个性:内向, 自我要求高。
六、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父亲感冒就与我考研有关”和“感冒就会死亡”的错误认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缓解焦虑情绪。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建构合理的自我认知, 增强焦虑应对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
七、咨询方案
(一) 咨询方法与原理。
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人们随意地放松全身肌肉, 以保持心情处于轻松状态的方法。该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如果“躯体”反应改变了, “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合理情绪疗法倡导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情绪体验, 使他们在治疗后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生活, 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担心, 这是错误认知负性信息的行为表现。如果任由其发展, 就会严重影响求助者正常的生活、学习。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有自知力, 焦虑情绪尚未泛化, 只是存在认知偏差和错误观念, 自己难以调适焦虑情绪, 因此适合采用放松训练, 以放松代替焦虑, 进而缓解症状。同时通过合理情绪疗法从根源上纠正其错误认知。
(二) 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安排与费用。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交与求助者一份, 并将另一份贴在墙壁上, 以方便随时查看。来访者若有疑问, 可随时提出。一次/周, 50分钟/次, 共5次。学校咨询, 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 第一次咨询。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进行初步评估诊断, 确定主要问题, 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引导求助者思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 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心理咨询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做SAS、SDS自评量表,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了解求助者咨询的原因, 以及想要达到的咨询目的;发现问题, 作出评估和诊断, 并与求助者一同制定咨询目标;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 引导求助者思考自己的问题;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贯穿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二)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挖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引导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通过会谈加强咨询关系;引导求助者分析自己的问题, 以及发现其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焦虑源于“爸爸感冒是因为我, 爸爸感冒了就会死去”这些不合理信念。
(三) 第三次咨询。
目的:以合理信念代替原有非理性观念;纠正杞人忧天式思维, 客观地看待爸爸生病这件事;缓解因错误归因所带来的焦虑情绪。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的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过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使求助者明白其不合理信念具有糟糕至极的特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 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难以自拔。帮助求助者分析围绕考研的不合理情绪, 使其客观看待父亲生病与考研之间的关系,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具体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 引导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作业:完成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四) 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方法:会谈、放松训练。
过程:反馈作业完成顺利, 继续执行;指导求助者以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布置练习放松作业。
(五) 第五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回顾咨询过程, 使求助者清晰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 认识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再次施测问卷, 发现SAS标准分39, SDS标准分35, 并与咨询前对比;总结咨询成果, 肯定求助者取得的进步;告知求助者若生活中再出现不合理信念时, 可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 求助者自我评估。
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能以正常心态看待爸爸生病, 复习效率提高。
(二) 同学反映。
求助者能专心备考, 不再忧心忡忡和愁眉不展了。
(三) 心理测评复查。
SAS标准分39, 焦虑情绪消失;SDS标准分35, 抑郁情绪消失。
(四) 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可以专心备考。
摘要:刘某, 大四学生, 因情绪低落、焦虑、学习效率下降近一个月, 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改变求助者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同时还配合行为疗法, 对其情绪问题进行放松训练。经过五次咨询, 刘某学习效率提高, 情绪稳定,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焦虑,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郭念锋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锋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基础理论)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篇3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情感问题 ;认知治疗
―、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郑某,女性,24岁,汉族,在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一哥哥。自小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关系良好,由于比哥哥小七岁,家人都随着来访者的性子。形成一种只顾自己的性格。来访者和家人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上学时朋友不多,比较喜欢独处。工作后,就更没有朋友了。
(三)来访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
精神状态:伤感,情绪低落,失落,总觉得生活学习没意思,经常哭泣。自我价值感降低。
身体状况:身体状况不佳,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但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功能:工作能勉强应付,与人交往的兴趣降低。
(四)心理测量结果:
SCL-90:总分115分(分界值为160分),躯体化1.00,抑郁2.46,焦虑2.40,强迫1. 6 (求助者有抑郁问题);
SDS:48分(分界值为53分);
SAS:40分(分界值为50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
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感到孤独空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对自己很失望,没心情,感觉未来生活一片黑暗。
(二)个人陈述:我在某某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有一次单位抽调计生人员下村,大概是三月份,我认识了现在的男友(他是街道管区书记,三十岁,离异,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儿跟他前妻。),他和我不在一处工作,他长得不错,又关心人,做事周全,我依赖他。想留在他那里工作,而他也想将我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我是七月份调到他那里的。十月份我们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我告诉家人,父母均不反对。但一进入十二月,男友就说快放寒假了,要接女儿回来过寒假。我开始烦闷,焦虑,坚决反对。威胁男友说如果让我见,我就打她。我让你家鸡犬不宁。但男友还是让他女儿来了。我无法接受,哭啊哭啊。哭掉一卷纸。我狠心放下这段感情却又难以割舍,内心极其矛盾冲突,情绪低落。对工作感到厌倦。一个多月来,没有和男友联系。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身材高挑,匀称,面容娇好,扎着马尾辫。语言沉稳,气质不凡。但眉头紧锁,目光茫然,神情抑郁,长吁短叹。对人有礼貌,说话有条理。
朋友陈述:她各方面条件还可以,人长得也不错,又有能力,为人较真诚。最近段时间,发现好像心情不太好,不爱和大家说话,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母亲陈述:她从小就非常好强,什么都随着她。家里什么活儿也不让他干。我和她爸爸哥哥都惯着她。
四、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抑郁、焦虑、睡眠障碍。
(二)、对该求助者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进行判断,该求助者知情意三者协调,有很好的自知力,主动就医求助,无精神病的感知觉和思维的异常症状,排除精神病,属于非精神病性的心理紊乱的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病程不长,没有造成很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排除抑郁神经症。有焦虑的现实情况,排除焦虑神经症。没有易激惹的症状,并没有感觉想控制或控制不了的情况,因而排除神经衰弱。
按照许又新的神经症的诊断依裾,来访者患病不到三个月1分,自己可以主动摆脱1分,能正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1分,总分为3分,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自我认知良好,因此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在一个月左右,半年以下。来访者的痛苦情绪持续1个多月。
3、反映强烈。来访者常常感到孤独、空虚,生活没有意义,感到前途渺茫,自我价值感低。
4、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对学习感到厌倦,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下降, 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
5、情绪内容泛化。来访者的情绪低落泛化,对生活感到厭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心理冲突的性质判别,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排除神经症的可能。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具有道德性质;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联系,涉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如果心理冲突限于常形,充其量只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来访者的心理冲突时由于放不下过去的感情而造成的,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具有道德性质。
3、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4、从测验结果来看,来访者躯体化、抑郁情绪明显。主要症状是,心情低落,失望、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低。
(四)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①父母对女儿过于溺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妈妈很少管;②男友的女儿就要来了,不想接受与自己一起分享男友的感情。
(2)心理原因:①从小养成较内向,要强的个性。②行为模式上,较多顾自己,不考虑他人感受。
五、双方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一)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情绪低落状态,主动与外界沟通。打开自己的心胸,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注别人的感受。重新树立自信心,转变不合理认知,提高认知水平。
(2)长期目标及终极目标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关爱家人,增强杜会功能。促进人格成长,促使潜能发挥。
(二)咨询选用的方法与原理
1,支持疗法--通过创设真诚、尊重、温暖的氛围,运用通情达理、解释、安慰、鼓励、指导等技术,给予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尽情地渲泄痛苦、抑郁情绪,使一个月以来的压抑心情得到放松。这种疗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帮助求治者去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 2,合理情绪疗法--运用艾利斯的ABC理论,找出来访者头脑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针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促使来访者产生合理的认知、情绪,并建立新的有效行为。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三)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洵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存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力向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而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5次。收费标准:每次60元。
六、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
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心理帮助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其次,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让其了解和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行为负责,从而努力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并加以运用。
结束与巩固阶段:将来访者在咨询中建立的合理信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咨询)
1,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来访者的症状及其原因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2,方法: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具体化等技术让其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确立适当的咨询目标,制定可行的咨询方案。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木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协助来访者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同时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
(3)了解来访者为什么要进行咨询,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陈述自己的问题出在里,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
(4)发现来访者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
(5)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咨询方案。(6)安排日程。
第二阶段〈1次):支持与领悟。
1、使来访者尽情地倾诉心中的烦恼,渲泄不良情绪,咨询师通过倾听,以言语和非言 语的形式表达理解、共情、支持。
2、使用解释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达到认知领悟,明确自已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这一阶段的咨询,来访者一吐为快,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初步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固然是由负性生活事件引起,但与自身的人格和认知因索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自己过于自私。因此,自己应负责任。既然选择了当前男友,就意味着选择了其女儿。
第三阶段(2次):帮助与改变。通过前几次的咨询,我感到来访者有很多认知方式和观念是不合理的,在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让郑某认识到使自己难过痛苦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她对事件不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第一步:运用理论
1、解释ABC理论,并帮助來访者接受这一理论的观点。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是由于她现在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2、与来访者共同找出其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无论我对别人好不好,别人都应该对我好”等。
3、辩论:咨询师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使其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信念。
4、布置认知家庭作业,鼓励来访者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来访者有很强的领悟力,并能积极配合咨询师,认真完成家庭作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访者逐渐消除了一些不合理信念,建立起积极的合理的信念,并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心中常有踏实而温暖的感觉。现摘取咨询过程的一段,如下:
来访者:我妈妈什么也不管我,什么也不让我干。
咨询师:相对于你哥哥,妈妈更疼哪一个?
来访者:我哥哥比我大七岁,妈妈当然疼我了!连哥哥也不敢怎么样。
咨询师:你嫂子呢?
来访者:她更不敢了,我根本不理她!
咨询师:她是你嫂子,你也不理吗?
来访者:当然不理了,我想理就理,不想理就不理他们。
咨询师:如果他们让你买东西给他们,你怎么样?
来访者:不可能,我才不会买给他们呢。
咨询师:如果爸爸妈妈让你买东西呢?
来访者:我就说你怎么又让我给您买东西?
咨询师:给侄子、侄女买过东西吗?
来访者:(摇头)没有。
咨询师:如果你结婚,我们都需要哥哥嫂子送的,你怎么处理?来访者:(思索)......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咨询师:你说呢?别人家的小姑是怎么做的呢?
来访者:嗯,我明白了,我以后也像别人一样关心家人。
咨询师:我们在包容关心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第二步:鼓励来访者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爱家人,悉心体贴家人。扩大交往,主动向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寻求情感上的支持,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步:确立生活目标。敞开胸怀,拥抱家人,包括公公婆婆,拥抱男友的女儿。接纳生活给予的一切。这是帮助来访者走出情绪低落,真正进入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
第四阶段(1次):结束与巩固。
1、总结收获.指出来访者在咨询中取得的成绩、进步,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2、回顾咨询要点,检查咨询目标实现的情况,进一步巩固咨询成果。
七、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自我评估:情绪变得开朗、乐观,头痛减轻,食欲、睡眠良好,只是偶尔失眠,对自己和其他事物有了重新认识,心态平和,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2、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进步很大,情绪低落明显好转;认知水平显著提高,由于惯性,偶尔还会出现不合理信念,但自己能意识到,并自觉地进行辩论;社会功能增强, 能主动与人交往,并树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3、他人及朋友的评估:家人及朋友都觉得来访者变得比较开朗,跟来访者交流更加顺畅,关系也较之前更加融洽。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44分,躯体化0.08,抑郁1.0,焦虑0.6,强迫0.8; SDS:总粗分35分;
SAS:总粗分28分。
半年后追踪反馈的结果,来访者情绪稳定;人际关系良好,和家人相处较好;和男友已经结婚,能够接纳公公婆婆,女儿只是偶尔见。每天记日记反思自已;能够更加成熟的对待家人。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年版,笫1版,笫15-17頁、第135- 146页.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篇4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名称: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2013年 11 月 30日
一、案例简介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二、研究主题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三、发展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3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最终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完毕,“后发劣势”日渐彰显。在双轨制之下,各种特殊利益集团逐渐成型。经济改革尚未最终完成,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尚待更有效地启动。但不愿继续改革,靠着特权吃市场的“原地不动派”,已隐然成为一股力量。
同时,随着社会自由的增加,民间迅速觉醒,自我治理的要求高涨。特殊利益背后的特权现状,与普遍的平权诉求,发生激烈碰撞。在更现实的宏观层面,权利缺乏导致的消费不足,也使中国经济难以持续运转。中国已不可能不继续改变。习近平和胡锦涛都曾清醒宣示:“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归具体领域,需要明晰土地产权,给农民“更大的财产权利”,以建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成现代市场经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为7019元,增长 1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1986元,增长15.0%。
从数据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2.农民从土地中获益甚少
现在所有的城市土地加在一块也就2.5亿亩,但是农民拥有三大块财产——18亿亩承包地、2亿亩左右农村宅基地,以及不到1亿亩的其他二三产业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城市2.5亿亩土地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一个财产,但是农民拥有的这些资产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产权不明晰,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很少。根据统计数字,现在每年农民从财产性收入得到的收入不到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一般讲的财产权应该有三个权利,包括处置权、转让权、抵押权。所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应该让农民可以进行抵押、出租、出借、转让。
(二)问题分析
要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必须让集体土地入市。早在十
几年前,广东、浙江就有地方提出地方性的集体土地入市法规,全国不少地方也在试点。但由于各种严格的限制,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住房不能作为资本流动,很难带来财产性收入。而现实情况却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用地流转权利缺乏可靠保障,如何打破坚冰,让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也能够真正受益,需要进一步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千呼万唤,而且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土地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用地奇缺,各地正在掀起一场“推山填海”的找地运动,亟盼农地解困;二是农地闲置惊人,下乡走一走,空心村比比皆是,这既是资源浪费,也不符合城镇化的要求;三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政府对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垄断带来了这一问题;四是政府以往的征地方式引发的社会矛盾凸现且成本逐年高涨,在以往的大规模征地进程中,农民却是权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补偿标准按农业用地价值来核算的,与土地最后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所以矛盾重重。有学者统计,2012年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中有60%用于征地拆迁相关费用。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农地和农民长期被差别对待,城乡存在巨大权利鸿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市场要建立健全,就必须依靠要素市场的平等化,必须实现城乡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也要赋予更多其他政治权利。当然,此前农地入市试点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在未来试验改革中针对性地规避或完善。
正如总书记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目前我国群体性上访事件中60%与土地有关,问题不可谓不大。农地直接入市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仍然有待各地的改革深化和具体实践。
(三)方案对策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城乡土地领有同等的产权权利、适用同等的法律规则。这意味着集体土地不需要走变更为国有土地之后的程序、过地方政府的手才能上市。农民持股的村集体,甚至持有单块土地的农户及农民本人,都能同地方政府一样,成为土地供应的主体。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宜走政府拍卖的老路,必须以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农村土地入市要想真正对抑制房价起效,显然更需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利益关系的重
建。而且这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转过程中要始终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用途管制,防止在流转过程中把农地都变成建设用地。此外,《决定》中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地,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是关于承包地经营权,明确要在坚持保护耕地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第二类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即允许的是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第三类是农村宅基地,明确可“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但要坚决遏制“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不合法的根本原因,是其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违反了土地用途管制,冲击了耕地保护红线。这意味着,即便改变集体土地性质,小产权房也无法合法化。
2.农村土地确权:
农民享有的法定财产权利中,土地是其最主要的要素。但是跟农民有关的农村集体土地中,农民的用益物权长期得不到保障。除了农民对自己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上享有用益物权外,对村集体的资产,农民也享有相应的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土地财产权,包括抵押、处置及最根本的交易权。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前提是须明确产权主体及权益分配机制,防止公权力侵占。如科斯定理所说:权利的清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确权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关系的终结,也可以说是市场交易的需求在倒逼产权权利的界定。截至2013年6月,全国林地确权27.02亿亩,已完成99.05%;颁发林权证1亿本,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96.37%。全国农地确权,应像林地确权一样,尽量在物理上确权到每家每户;一些农地如果在物理上确权到户难度太太,那可在物理上确权到村集体,但在股权上仍要确权到户。这样,持有本村全部或部分农地的村集体就是股份公司,村集体持有的农地就是法人财产,农户或农民就是股东。这两种确权方式,均可确保农户或农民对农地的产权权利,在此基础上,村庄治权与产权分离也就手到擒来了。3.治权产权分离:
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治权产权不分:一方面村支书或村主任以村集体的名义,把持了本应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治权,做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与村主任并不鲜见,根本不受任期限制;另一方面这种落到少数人手里的
治权,又延伸到根本没有确权到户的村集体土地上,这些内部人等于变相把持了本应属于农户与农民的农地等资产,可以通过利益输送等隐蔽方式甚至明目张胆的方式化公为私。这是农村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四)评估决策
1.农村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转包耕地、出让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是给农民发了三个大红包。
第一个红包是耕地转包。农民将承包地转包出去,平均转包的费用上海大概一千多元,中部七八百元,西部是三五百元。
“这些地你自己不种让别人种一年拿到七八千块钱。两口子到城市打工,一年挣6万块,加上转包费,一年收入7万,就进入中等收入家庭了。地交给别人种,人家搞规模化经营,效率高,又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你不转包出去,你就拿不到第一个大红包。”
第二个红包是出让宅基地。一旦宅基地商品化,商品价值一下子可以实现几十万亿,就装进农民口袋里了,城乡收入差距一下子就缩小了,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的区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
“现在中国土地最大的潜力是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一共22万平方公里,包括县城和城市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占5万,宅基地却占17万,农村一个人的建设用地是城市的3.5倍。宅基地这么大的红利,这么大的资源不去发挥作用?三中全会把这个金库打开了,谁率先把自己的宅基地转让谁就可以拿到这个红包。”
第三个红包,便是《决定》提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过去农村建设用地是先征地变成国有,再搞一级开发,再进行招拍挂,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了,无论是集体收入也行,分给老百姓也好,又是一个大红包。2.对于此次农村产权改革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农民获得土地产权后,就会受骗廉价卖掉土地而生活无依。这些自诩的聪明人,是把农民当成智力比自己低的非人类。我们要相信农民的智慧,想用一把彩色玻璃珠去换农民的土地无疑是天方夜谭,农民不是短视的,他们会更注重长期的发展。换个角度来讲,虽说“农民不能失去土地”一直被看成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象征,看成是国家根本制度的红线。这个方案正在突破这一禁忌。但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既然农民以前没有实质性地拥有土地,失去便无从谈起。对此前的所谓集体进行“所有权”登记确认,权属人才可以按自己意志,决定“失去”或者是“继续拥有”。如果国家承认农民有一块跟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的土地,并且可以交易,当然比随时可能被拆房赶人要强得多。这就类似于十几年前的“买断”政策,如果不给农民土地“确权”,农民连“买断”的
机会都没有,从前理论上的拥有便成为现在事实上的没有。
还有些人担心热钱会涌向农村市场。放开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后,应该注意热钱向土地市场的大量涌入。最近几年,国际金融资本过剩,导致国际上亿公顷土地被金融资本侵占,形成新的“圈地运动”。而近几年,中国也存在增发货币,金融过剩的现象。一旦农村建设用地开闸,这个政策将对那些“有钱人”成为利好,便于他们将热钱流入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以后,农村建设用地将成为新的投资领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3.土地产权改革的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土地要实施流转,还面临着土地政策法规瓶颈。1986年颁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此,中国 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顾问杨重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我国现行法律范围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不允许出让或转让使用权。放开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的最大瓶颈是法律红线,而所面临的法律瓶颈不仅止于 《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甚至《宪法》都得随之进行修正。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强调,《决定》中提出“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要打破传统的利益固化格局并非易事。一是这种利益固化格局已形成,如果切断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链条断裂。二是农民的权益保障呼声较弱。要想实现“同市同权同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结语
古老的土地,连接过去伸向未来,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走过乡土,走过城镇,走过大都会,又将目光聚焦在了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片土地曾经悲伤,这片土地曾经辉煌;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片土地沐浴阳光,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六、参考文献
1.何三畏,《土地:60年后的又一个巅峰时刻》,《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11月1日第38期。
2.陈斌,《产权治权分离 稳定繁荣之基》,《南方周末》,2013年11月21日。
3.周其仁,《改革土地财政的难点》,,《经济观察报》,2013年11月16日。
4.戴志勇,《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完成现代国家转型》,《南方周末》。5.《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新京报》,2013年11月21日。
6.高远至,《农地入市大势所趋》,《半月谈》。7.王珂,《统一城乡用地市场,赋权是关键》,中国网。8.《中财办:农地流转不能一哄而上》,《新京报》,2013年11月21日。
案例分析报告一般格式 篇5
·案例概况:
列出案例主要人物及其所面临的境况(事件、原因、时间)·讨论主题:
列出案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所引发的一般性问题
按照重要性/急迫性排列、确定出所要讨论的主题及其顺序 ·原因分析:
利用鱼刺图等分析工具,列出每一个讨论主题所存在的可能原因及有关信息 ·可供选择方案:
根据上述原因,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决策点确定:
利用决策树等工具,勾勒出由各种解决方案所组成的决策树,确定出决策点 ·方案评价:
利用各种定性、定量方法,对各方案枝进行评价·可行方案提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可行方案及其可能结果。
·执行计划确定:
确定方案的目标、任务、进度和执行人、时间、地点、方法、考核标准。·注明所缺信息和所做假设:
说明决策方案所可能缺少的信息和做出的必要假设。考核标准
案例分析:重要性与紧迫性、原因与效果、约束与机会
备选方案 :有无备选方案及其定性/定量分析、充分与否
决策方案:方案选择是否合理、执行计划是否可行
逻辑分析:分析与决策过程是否一致、有无逻辑混乱
表达能力:语言流畅与否、图表清晰、适宜与否
创新能力:在分析过程中有无创新、程度如何
基本原则:
–不重对错,重在分析与决策能力训练
–不重经验,重在知识框架应用
–不重教授,重在参与程度
学习要点:
·明确案例主题
·围绕讨论主题,搜索相关信息
·信息分析(构造每一个讨论主题所存在的相关信息)
·根据语境(Context),推理定位知识点
·复习相关知识体系,拟订多种选择方案:
·确定关键决策点(勾勒出决策树)
·评价方案,取得共识(利用常用决策变量)
心理测验报告书写方法及格式 篇6
心理测验报告格式
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2.申请人问题。
3.评估过程。
4.行为观察及访谈结果。
5.相关历史。
6.测验结果。
7.印象与解释。
8.建议。
一、书写心理测验报告引论
(一)“报告”的意义:
1.“报告”是对申请人的回答
2.“报告”是一个交通工具,将测验所获信息检送给申请人。
(二)写好报告的条件:
1.专业知识:对测量的内容(智力、人格、记忆、神经心理测验)和测验工具的熟练程度(分析方法)
2.写报告的技能和艺术(本题内容)
(三)书写“报告”的一般原则
1.讲述信息简单而精确,不啰嗦,冗长。
2.将本来的东西反映在报告中,是科学的,客观的。
3.报告有针对性:(1)谁看它,(2)回答何问题,(3)他需要多少和哪一类信息。
4.少用术语
5.使人能读懂所提出的概念
6.引证权威性:(1)在某方面够权威,(2)他的意见有理由,(3)读者认识的权威。
7.不作范围太大的概括,使评论可适合任何读者。
8.引证因果关系时,注意例外情况。如持续回答与N过程情况,有时因情绪词也可以引起持续回答。
(四)报告基本内容
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测验年月、测验名称。
2.申请理由
3.一般观察,对测验有影响的身体特征,行为表现,态度感情。
4.测验结果:如IQ,可信范围,智力分级,% ile,结果的可靠程度,如为韦氏测验,还有VIQ,PIQ的相差,通过和不能通过的测验属何范畴,影响测验结果的因素(疲劳、不合作、教育、情绪、文化因素、长处、弱点、人格特征)。
5.建议:有针对性
6.总结
二、实施心理测验时的观察技术
(一)观察的意义:
(二)观察的种类:
1.在开始测验以前(包括建立协调关系);2.在测验中。
(三)在测验时观察技术 1.观察范围:(1)仪表;(2)对测验情绪的适应;(3)合作程度;(4)努力程度;(5)对测验的态度;(6)观察到的能力;(7)儿童的语言,(声音高低,词汇水平,表达能力),(8)对测验的主动性,(9)社交能力,(10)焦虑证明;(11)从一种活动到另一种活动的能力。2.行为观察表(1)态度 ① 对检查的态度
被试)与E(主试)的相处如何?害羞,害怕,进攻或友好与否?违拗,正常依从,过于讨好吗?
从开始到末尾,S与E之间的关系有改变吗? 是否试图引起E作出问题的回答?
是否观察E对回答满意不满意的表情? ②对测验情境的态度
轻松随便,紧张被抑制,不停息? 有兴趣,无所谓
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
热望参加测验或马马虎虎。
视测验如同游戏一样有趣,如同取得优胜的挑战,感到有失败的威胁。专心于测验的程度。要重复指导语否?
在分心时容易使他集中注意否。尽最大努力否?
只在E推动时才去一试 迂难放弃,坚持。兴趣有变化否? ③ S对自己的态度
S是否沉着而自信?
S是否常常妄自匪薄,夸大或客观对态自己。(2)工作习惯
S工作作风:快或慢?
S回答思考有组织,冲口而出,不假思索。S修改回答
自言自语,或只在思考成熟后作出最后回答。(3)对测验项目的反应
哪一类测验引起以下反应:焦虑、结结巴巴,红脸哪一个领域内的项目使S感到安逸或不太舒服。S是否对哪些类型的项目比另一类的更加有兴趣。(4)对失败的反应
S怎样对待失败:S是辩解,找理由,承认失败
在难题时:退却,进攻,努力,试图欺骗,含糊其词,公开承认失败。如进攻,指向谁,是什么使得S进攻?如对一个项目进一步提问,S再考虑回答,保持第一回答,沉默。(5)对奖励的反应
是雅致地接受,是尴尬地接受。奖励使他更努力(6)言语
表达自己的意思清楚正确到何程度谈吐流利,吞吞吐吐,发音清晰,不精确
回答直切了当,含糊其词,兜圈子,自由联想
自由的,自然的会话,或只限于对问题的回答。
会话是由于友好的驱使,还是由于想逃避测验情境
(7)视觉—运动
S作出的手、足、脸运动,是如何来处理材料。利手
反应快、慢用尝试错误法
动作灵敏、笨拙
双侧运动精巧灵活否?
三、测验结果分析
1.简单明了,对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有任何怀疑时要指出。
2.报告结果应注意IQ的精确范围
3.要解释的可靠性大,需要有许多材料均一致才可能办到。如行为观察结果,量的分析,型式分析,以往史等均一致。诊断一定在充足材料上作出。
四、建议
1.作出建议的主要依据—智力的长处和弱点的型式,及其所牵连到的治疗和康复等。
2.目的:试图找出一种办法来帮助儿童,包括本人,教师、父母在教育和治疗上发生效应。3.提建议的原则:实际可行,具体和个利化,并鼓励儿童自己投入到影响他的生活活动中。4.建议方面
(1)为刺激和增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提示。
(2)关于发展失调型式的信息
(3)建议要进一步评估时,要提出侧重何方面的评估。
(4)建议治疗或治疗性教育的特殊形式
(5)指出适合何职业的能力和长处。(6)对未来的预测:预测是困难的、冒险的,弄不好,对儿童带来损害。
五、总结
精确简结,抓住要点,有2—3行字即行。
六、书写报告时所要考虑的事项
(一)报告侧重点分两种:1.测验方面;2.S方面 例:×通过了词汇测验的8岁水平—测验
×的词汇知识在8岁的平均水平—S方向
(二)报告中用哪些材料
(1)取舍原则:根据申请中的问题性质,测量对象,被报告人的背景来决定材料取舍。(2)重点描述:无规定,只注意个体化。例如S的服饰,利手身体结构特点等,哪一个重要?得因情况而异。
(3)分测验名称,原始材料一般不提(读报告的也不懂),但偶然也可用来作例子提到。
(三)陈述肯定到何程度
(1)材料充实、可靠、简便肯定。
(2)在不能完全确定预测,结论或推测时,会用“可能,或许,好象等”,但这种提法不能多。
(四)报告扎根据智力水平智力测验的报告,IQ是根子
(五)在报告中应注意如下的问题(1)结果的代表性如何
(2)建议或印象的得出,应根据所有
测验结果,人际行为,以往测验结果,父母报告,教师观察,医学评估,学校成绩。
(3)什么样的建议实际可行。(4)什么样的单位来实现此建议(5)需要追踪与否。
(六)报告中的常见错误(1)抽象
文中术语用句,提法,意义不明确,要去捉模。
例:“3年后复查,以便查明操作水平会不会成熟起来”—不如说,以便观察有无变化,成熟何所指。“从会话中有意撤离”,加以表现出斯多葛性格,给人以社会穷困的印象。一串概念复杂的术语,均不妥。2.模棱两可
例:“×语言能力不足”。指“低劣”?“完全缺乏”?
“×操作不行”。指“低于一般儿童”?指低于自己的言语能力? ”提法一定要精确,否则不仅不能正确传达信息,反而将读报告人弄糊涂。3.不重要的内容
4.概括不当:从有限的材料作过宽的概括。
例“×在一个平均智力者都可完成的算题他却失败了,证明数的推理能力是其弱点。”“×在测验的总智商为110,可预测他在学习体育时会获得好成绩”。
5.规避
有充足证据时也不作明确结论
例:“×的IQ为125,在校毋须很多努力可获中上成绩,可提示他的智力高于平均”,不应只说,高于平均。不应只说高于平均,应该说不应只说高于平均,应该说到了优秀水平。到了优秀水平。
6.不正确的推理:因果关系的支持不够。
例:“×在MMPI和EPQ中L分均高,说明他为说谎”。“×的VIQ高于PIQ,说明他学习机械不会有好成绩”。7.无连续性:缺连接词
例:“×的右手活动有一定限制,他的PIQ为99,只落后于VIQ,7个IQ”应该说×的右手活动虽受一定限制,但他的PIQ仍有99。“×在TPT的时间过长,MIQ为105”。
“应该说×在TPT的时间过长,然而MQ仍然有105”
七、好一个报告的标准 1.描述直入,客观 2.文句文法正确
3.语义不酸涩古怪,同时又公式化。
4.有针对性,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报告。5.“紧束”
6.不在报告中炫耀学识,展览词汇
7.材料,观察紧密结合起作来出解释。
×××心理测验测评报告
一般资料:
姓名:×××测验日期:×年×月×日 性别:女测验实施者:××× 出生日期:×年×月×日 测验地点:××× 年龄:×岁文化程度:职业:
申请检查理由:
本人或家长要求评估智力或性格。评估过程:
由被试独立完成×××心理测验,持续时间约×小时×分钟。一般观察:
被试衣着整洁,仪表良好。言语流利,交谈正常。测验时该被试注意力集中,态度诚恳,努力思考并尽力做答,与主试关系协调,测验结果较为真实可靠。
相关历史:
未进行过相关测验。测验结果:
这部分应写清楚测验得分,有剖析图的应画出。印象与解释:
分析智力或人格的具体特点 建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篇7
王某, 男, 25岁, 汉族, 研究生。父母均为普通工人,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从小性格比较内向, 父母管教很严格, 属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 平时对他要求严格, 总是批评他哪里做得不好, 几乎没有表扬过他, 很少有情感上的交流和关心, 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很自卑。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 求助者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上的总粗分为47分, 说明存在焦虑。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的结果显示, 求助者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临界分, 求助者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自信, 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 对日常事务不敢兴趣, 近期情绪比较低落, 对学习、生活的兴趣降低, 无精打采。抑郁自评量表 (SDS) 的总粗分为45分, 表明有轻微至轻度的抑郁。
个人史:王某是独生子, 出生后一直在与父母同住。父母平时工作忙, 所以放学后, 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家, 父母不允许他出去跟小伙伴玩耍, 也很少让同学来家里找他玩。因此, 他从小到大都感觉比较孤独, 个性比较孤僻, 在学校里经常独来独往, 没有什么朋友。平时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习比较刻苦, 小学、初中、高中成绩都比较优异。考上研究生之后, 交了第一个女朋友, 两人关系一直很好, 直到一个月前, 两个人分手。分手后, 王某非常痛苦, 无心学习, 有一门课不及格, 需要重修, 而且面临着开题、做实验、写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找工作等问题, 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失败,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是一个失败的人, 对未来的生活感到绝望, 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烦恼、焦虑、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家族史:两系三代无脑器质性疾病史及精神病史。
精神检查:求助者穿着得体, 个头中等, 紧缩眉头, 面色凝重, 不苟言笑, 不敢直视咨询师的眼睛, 情绪低落, 声音低沉, 对咨询师的询问回答切题, 说话速度较慢, 对自己的问题描述清楚, 条理性强, 自知力良好, 有求助欲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
求助者自述一个月前和女朋友分手, 自己非常痛苦, 觉得分手都是自己的错, 以前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的快乐时光还是很多的, 自己不爱讲话, 女朋友对自己照顾很多, 可能是自己不太会照顾女朋友的心情和感受, 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有时候也会对女朋友控制得比较多, 对女朋友交异性朋友比较在意, 如果给女朋友打电话, 女朋友没有及时回复自己, 自己就会胡思乱想, 觉得女朋友可能要离开她了, 之后就会对女朋友发火、质问, 常常把女朋友弄哭。事情过后, 自己也会冷静下来, 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可是一旦再遇到类似的情况, 自己的情绪还是控制不住。现在他觉得自己的女朋友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 真的不应该那样对她, 可是想再挽回已经不可能了。自己也曾多次尝试再让女朋友回到自己身边来, 但是女朋友非常坚定地告诉自己, 不可能再和好如初了。
由于分手, 自己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 近一个月来, 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睡眠不好, 几乎每天都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着, 而且睡眠很浅, 比较容易醒, 还常常做噩梦, 食欲不振, 一点都不想吃东西, 感觉几天不吃东西都不觉得饿, 学习成绩下降, 有一门课不及格, 需要重修。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朋友, 现在女朋友离开后, 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很孤单, 总是在想以前和女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同时又不断地责怪自己没有好好守护好她。现在看书看不进去, 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觉得分手后自己的人生一片暗淡, 完全失去生活的兴趣, 非常痛苦, 担心自己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 会影响到自己的开题和毕业论文, 为此前来咨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
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是由重大的现实刺激 (失恋) 引发的, 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不良情绪没有泛化, 对学习和人际交往有一些影响, 但是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二) 鉴别诊断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疾病性症状, 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 与严重心理问题进行鉴别:该求助者症状发生时间在一个月之内, 主要由重大的现实刺激引起, 症状没有泛化, 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可以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 与焦虑症进行鉴别:该求助者虽然也存在焦虑情绪, 但是有明确的焦虑对象, 焦虑的情绪没有泛化, 因此可排除焦虑症。
(4) 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也表现出情绪低落, 但没有自杀、兴趣缺乏、自罪、自责、绝望感、自我评价低等症状, 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四、制定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
通过咨询发现并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 帮助其建立合理认识, 树立自信, 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 最终目标
能运用所学到的, 建设性的应对方法和认知模式调适心理状态, 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
(三) 长远目标
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帮助他实现人格的成长。
五、制定咨询方案
(一) 咨询重点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事件之所以会引发一个人的痛苦情绪和不良行为, 不仅仅是因为事件本身, 人对事件的认知、认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良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都可以从人对事件的认知看法中找到原因。只有改变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偏差, 重新建立新的认知, 并配合行为治疗给予调整, 原先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才会得到改善, 并重新建立适应性的行为。所以, 本案例中, 求助者之所以感到痛苦、情绪低落, 并伴有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 是因为求助者对失恋的看法有所偏差, 他坚定地认为分手都是自己造成的, 不能接受已经和女朋友分手的事实, 觉得恋爱失败, 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因此, 选择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等综合性的方法对求助者进行咨询和治疗是比较合适的。
(二) 咨询设置
向求助者描述心理咨询的性质、方法、原理和步骤;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和限度等。共同商定每次咨询的时间及其他注意的事项。最终确定咨询频率为每周一次, 每次一个小时。并说明针对本校学生, 不收取任何费用, 以消除其负担。
六、咨询过程及效果评估
(一) 咨询过程
1. 咨询初期:第1-2次, 主要是:
(1) 了解病史及基本资料, 包括求助者的成长史、性格特点、病史、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 建立心理治疗联盟:咨询师运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热情、尊重等参与性会谈技巧, 缓解求助者的紧张情绪, 增强他对咨询师的信任度, 从而更好地配合心理咨询的实施, 建立心理治疗联盟。求助者详细叙述了病史、成长史以及相关信息, 并和咨询师共同商讨并制定了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2. 咨询中期:第3-4次, 每周一次, 每次1个小时, 重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失恋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帮助求助者重建合理的认知, 重新建立自信。
(1) 合理情绪疗法。根据求助者存在的认知偏差, 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对求助者讲述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并让求助者找出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从而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信念和认知是不合理的。恋爱失败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一个失败的人, 因为恋爱只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不是全部。他之所以会如此认为, 原因在于他一直以来的自卑心理:他本来就对自己不自信, 此次恋情的失败又给了他一次严重的打击, 再加上后来的学习成绩下降, 让他的自信心再度受挫。经过几次论证, 求助者领悟到了:“其实我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并不是一无是处, 我从高中考上大学, 然后考上研究生, 说明我也不比别人差。我这次的恋情失败, 并不表明我在其他方面也是一个失败的人。”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自己列出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信念, 逐一进行分析, 并找出可以代替的合理信念。
(2) 放松训练。针对求助者睡眠不好的问题, 咨询师对其进行了放松训练。进行训练30分钟后, 求助者反映, 情绪放松多了。然后, 咨询师对他进行了放松技术的指导, 使他掌握了正确的放松方法。同时咨询师嘱咐求助者回家后坚持每日睡前进行放松训练, 每次15-20分钟, 体验放松的感觉,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求助者认为这种方法使他比较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精神也放松了许多。
3. 治疗末期:第5-6次, 每两周一次, 每次1个小时。
这个阶段, 咨询师主要的工作是强化求助者的正性行为, 继续巩固已有的疗效, 并做好结束的准备。求助者在最后一次称:“睡眠已有明显改善, 吃饭也有胃口了。整个人精神好多了, 不会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 能够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了。”
(二) 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6次咨询, 求助者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情绪稳定, 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SAS和SDS测试结果显示, 求助者的焦虑和抑郁分数下降至正常范围, SCL-90测试总粗分96, 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明显下降, 说明求助者已达到所定的具体目标。三个月后电话随访, 求助者称自己现在已经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精神状态也很好, 睡眠和食欲都有所改善, 学习也能够集中注意力了, 顺利地完成了毕业前的相关事情, 并且顺利找到了工作。现在的他能够客观评价自己, 受到挫折也不会一味地否认自己了, 而且他开始积极的寻求人际关系, 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 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 和新的朋友相处不错, 这都给了他自信, 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 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同时, 他也能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 还需要进一步成长, 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客观和积极, 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消极和负面了。
七、小结
本案例是咨询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疗法帮助求助者走出失恋阴影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本案例的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通过倾听、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等技术收集了求助者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等基本资料, 并让求助者做了心理测试, 再加上咨询师的观察, 从而全面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然后和求助者一起制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 最终确定了一个6次咨询的计划。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求助者曾经出现过沉默、阻抗等行为, 但是由于在咨询初期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所以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通过6次的咨询, 求助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能够从失恋所带来的打击中走出来, 并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重新建立了自信。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08) .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格式 篇8
【关键词】自恋 人格 心理咨询 感受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45-02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松,男,大二学生,独生子,汉族,身高1.74米,身材精瘦、结实,五官端正,无重大躯体疾病病史。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售货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2.个人成长史 从小奶奶去世,由爷爷带大。小学四年级时,小姑和小姑夫本来一起开公司,后来出现矛盾,小姑夫有一天找人去抄小姑的家,他和小姑及小姑家的哥哥回家后,黑社会的人就坐在客厅,他想保护小姑,就去厨房拿了把菜刀,小姑让他去卧室休息。他拿菜刀被看到,黑社会的人扬言这个小孩儿不能留,所以家中对他非常保护,每次上学、放学都是爷爷接送,这种情况一直到初中。这件事对他的潜在影响非常深远。自述高中时没有好好学习,所以考上大学后非常用功、努力,在校表现非常优秀,参加学生会,经常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他来咨询的原因是失恋了,女友曾说你们家看来条件也不错,以后要是找不到好的就跟你凑合了。他觉得失恋的原因就是他个子不够高,鼻子长的不好,他对这两点非常介意。但从咨询师的角度看,他的长相端正,看起来很帅气。他自述会关注很多别人不会关心的、但是很重要的事情,如大地生产力、熵,这些词非常的生僻,是一般人不会注意的,而他会非常在意,他认为这些都是会在几十年后影响中国发展走向的。
三、咨询师的观察
来访者关注的事物非常与众不同,思考的东西也非常多,但是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感觉,他自己的最大感受就是“缺”。在他强大的理性之下,感觉到的是他极大的焦虑、茫然。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没有幻觉、妄想,自我认知没有出现问题,知、情、意统一,社会功能完整,初步判断来访者没有精神障碍;来访者没有明显的心理冲突,不存在心理冲突的变形,初步排除神经症;来访者的情况大约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存在,有长时间的适应不良,给来访者带来很大痛苦,符合自恋型人格障碍,但不够诊断标准,诊断为自恋型人格倾向。
五、原因分析
1.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 小松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严格,对他更多的是要求,有的要求甚至是严苛的,如禁止他吃糖,不允许吃方便面、烤鸭等。与邻居贫穷的小孩相比,邻居的孩子有零食、有玩具,而富裕家庭出身的他却很少,反差之巨大、对比之鲜明,由此产生的愤怒、悲伤等不言而喻。但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他很少表现出这些负面情绪,深刻的压抑使他只能用理性来解释一切,缺少感性,性格冷漠而自大,对各种事情的发生没有感受,以致在与前女友谈恋爱期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羞耻感,而在分手后深受其扰,充满着难以表达的痛苦、懊悔和深深的羞耻感,导致高度焦虑。
2.少有同伴 从他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中很少有同龄人的加入。由于小姑家被抄时他的表现,使他在之后的几年当中,失去了很多生活的自由,尤其是失去了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机会,很难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即使有关系好的,也是他为自己未来发展储存的人脉,是他认为很优秀的学长、老师,而对于这些人,他的想法就是利用。
3.缺乏自我价值感 他很容易产生优越感,觉得周围的很多人都是迟钝愚笨的,恃才傲物、睥睨一切。 他无法容忍自己比别人差,对优于他人有强烈的追求,只有在比别人强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如他买昂贵的衣饰、不要命地去学习、当学生干部等等,而这样的价值感通常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
六、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缓解他的强烈的焦虑、紧张情绪;长期目标:塑造更完善的人格。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利用绘画心理咨询的方法,与他的无意识对话,降低理性的作用,缓解不良情绪。
2.与他保持长久稳定的咨询关系,在陪伴过程中着重谈他的感受,温水泡墙,逐渐达成长期咨询目标。
八、咨询过程
本案例共咨询39次,过程如下:
1.第一—五次 他的爷爷是警察,喜欢买东西藏起来,比如买香皂、洗衣服,家里的很多地方都放着这些东西,即使用不上,也会不停地买,不停地存。他总觉得自己很穷,虽然他也知道自己家境不错,但还是有很强烈的这种感觉,他觉得如果毕业后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在一般同学看来就可以了,可是在他看来,就是给他3亿也觉得不够,总是感觉缺。他希望优于别人, 除了表现在学习上,另一个方式就是穿,会买很多名牌服饰,有时一件衣服就是普通学生一学期的生活费。
2.第六—十三次 由于来访者理性强大,所以在这一阶段采用了绘画疗法。开始的时候他画不出来,后来在鼓励之下勉强画了一幅画,但对画却做不了探索。第二次画的时候依然很费力气,他说后脑有一种尖锐的疼,对他的这种“疼”做了处理之后,他说后脑不再疼痛,觉得非常清醒。第三次他画完后自述画给他的感觉就是积极的,有力量。画中的波浪线,让他觉得很温和,弹性,不是那种高频率的尖锐曲线速度很快,是很慢的。从这幅画中他学到的就是要收敛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为。他自述自己原来每天早晨吃饼干,喝牛奶,但现在觉得看着就恶心,他自己也说他的感觉开始恢复了。第四次绘画开始,他不再排斥。他的画中表现出了很多的不舒服,疲累,干扰等,但同时也开始出现生命力。他意识到当下的感受,意识到需要更关注自己,需要充实自己,让自己的能量更大。但他觉得自己的表现方式要学着和其他人一样,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展现出来自己的能量。第十三次的时候,他的状态已经好了很多,在最近的20多天里只花了6、700元钱,和其他同学差不多,而之前他每个月的费用是4000元。
3.第十四—二十九次 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孩,家里很穷,但是小孩每次过生日,母亲都会给买一个小蛋糕,买一把5、6块钱的便宜小枪。而他过生日的时候父母什么都不给他买,不买蛋糕的理由是奶油吃了不好,不买玩具的理由是他天天过的都像过生日一样。于是他就偷钱,买5、60块钱的枪,玩完就扔。他的感受就是你们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你们,报复你们。他说宿舍里的同学都不干活,一直都是他一个人搞卫生,现在宿舍里同学开始帮他打扫卫生。
4.第三十—三十五次 他每次来做咨询都会迟到,从第三十次开始他不再迟到,探讨原因,他只觉得这是自然的事情。自述现在慢慢地变得不再强求外界,自己的底线和要求开始降低,如室友地下扔垃圾以前会很生气,现在就不觉得了。觉得生活上更有信心了,掌控感更强。他说他的幻想世界崩塌了,只剩下断壁残垣,现在不再那么盛气凌人。
5.第三十六—三十九次 从第三十六次开始,鉴于他状况稳定,我们协商后将咨询的次数改为两周一次。自述他一直信奉个人英雄,自己在学校也经常单挑,以前留给小组的作业都是他一个人做,现在觉得应该用团队,做一个作业应该用全组的力量,而不是只靠自己,团队很重要。第三十九次咨询的前一天晚上是他的一场考试,他觉得脑子越来越好使,就是突破了某个东西。以前一到考试就发烧、感冒,现在什么都没有。
九、咨询效果评估
在绘画心理咨询结束后,他的情绪明显缓解,消失的感觉也开始恢复;之后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在持续的陪伴过程中,他的幻想世界开始崩塌,不再沉迷于幻想,放弃了盛气凌人,能够以一种更平常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事。不再那么在乎别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再那么情绪化。开始做自己的事,不操别人的心,能把自己和他人分开,不再像以前那样疲累。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2012修订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37.
[2][美]维吉尼亚·萨提亚,约翰·贝曼,简·伯格,等著.《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2007年第1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79—90.
[3][美]Sherry Cormier, Paula S. Nurius, Cynthia J. Osborn 著.《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第六版.2014年第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3—103.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格式】推荐阅读: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06-29
高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09-24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1-13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 案例分析报告11-17
战士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2014最新原创)07-08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05-16
早恋心理咨询案例07-02
婚姻心理咨询案例07-27
心理咨询记录案例09-20
咨询心理学案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