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2024-05-16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精选8篇)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篇1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活动设计

主题与背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急躁、任性、固执、自卑等倾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从孩子自身来看,由于知识的匮乏、视野的狭窄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育,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心理结构发育的不完整。

从家庭方面来看,小学生的家长正处于生活的奋斗期,抚养孩子的起步期。生活的忙碌,经验的不足,家长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简单,尤其是孩子的心理问题更是缺乏关注。另一方面,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竞争的强烈,他们把更多地期望都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于是,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好多孩子往往顾此失彼,再加上个别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方面来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暴力、不良的的消费观等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刺激,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

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从而以健康的心理去认知自我,快乐而和谐地融入社会尤显迫切和重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心理辅导特点,我以活动为主线,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对学生进行了题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的团体心理辅导。

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根据老师的动作猜猜我要表达的情感。看喜剧小品(做动作:鼓掌)见到朋友(做动作:握手)与朋友再见(做动作:挥手)还有哪些情感可以用手表达出来呢?(学生做动作,老师来猜表达的情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老师可以装作不知以求得学生的帮助)

二、整理出生活中自己记忆犹深的几种情绪

(一)画手掌的轮廓(学生在预先备好的白纸上描画出自己左手的手掌轮廓)

(二)我们接着做个淘宝的游戏!

(游戏简介:有4个盒子,其中两个是装有礼物的。请四位同学生到前面任选一个盒子,并当众打开盒子。其余同学仔细观察四位同学的表情,并用一个词语表达出自己以及淘宝人此刻的情绪,写在手掌图中任意的一个指尖上,并把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写在对应的手指上。)

(三)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情绪经历,也写在手掌图上。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交流和展示,老师可以有代表性地利用多媒体完成一个手掌图,写出5种不同的情绪以及所对应情绪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一)了解不良的情绪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让学生认识到调节自己情绪的重要性。

(二)案例引导,从集体讨论中学习和感悟调节情绪的方法

案例1:王东刚从外地转来。他平日不大说话,几乎没有朋友。别人在一起玩,他只能在远处望。(课件)

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呢?怎样能让王东走出孤单,变得快乐呢?谁有好的方法? 生:与人交流。

师:科学表明,心情不经常梳理的话,很容易患各种心理疾病。而梳理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的方式都有哪些呢?

生1:打电话。生2:、、、案例2:张华和小川是一对好朋友,可这两天,小川却莫名其妙地不理张华了。因为有了心事,张华回家经常发火耍脾气。你来判断张华此时的情绪。小组马上探讨,为他找出解决烦恼的办法。

1组:我们认为应该主动地找小川谈一谈,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不理自己了。如果不能当面谈的话,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法。

3组:可以用音乐疗法。

师:音乐真的有这么神奇的疗效吗?我们暂时不下什么结论,先听几段音乐。

(三)利用所学的知识试着解决自己的烦恼

师:有了刚才这些方法的启示,你能不能解决自己手掌图中的烦恼呢?想想看,也许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们把它写在图中的掌心部分。

学生写后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调节情绪的方法:与人交流、听音乐、写日记、想想高兴的事、做游戏、做运动等,并进行板书。

四、欣赏歌曲《歌声与微笑》,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1、活动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最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更容易唤起他们思维的灵感。因此,以游戏来导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个小游戏的设计还意在暗示学生:手可以表达情感,同样,我们的情绪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是可以进行调节的。

2、体验法:本节课,我多次运用这种方法。

①在画手掌轮廓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右手描画自己的左手,这除了是让学生体验了亲自实践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教师早已从此时将学生的全身心慢慢牵引到活动中来,引着他们身临其境。

②通过淘宝游戏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

③最初,我是通过“名人名言”以及资料展示的形式向学生描绘音乐在调节情绪中的重要性的,后来我发现苍白的说教远不如学生亲身体验来得更直接更深刻,所以就改用了在课堂上听音乐的形式。音乐的选择主要采用对比式,如:欢快与悲伤的,兴奋与宁静的,舒缓与激昂的。学生听完音乐,马上就能产生情绪体验,从而感悟到音乐在调节情绪中的重要作用。

④利用课件将生活场景再现,假设的角色转换,再加上教师入情入境的讲述,这样间接式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切入主题。

3、案例引导法: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首先得让学生知道自己平日生活中有哪些情绪。这一环节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例子,一个引子,打开他们尘封的记忆,让他们整理出自己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情绪。

4、及时肯定,积极引导法:我利用投影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真实地展现出来,通过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真实地感受表达出来,并且不失时机地表扬“大家能把自己的情绪真切地表达出来,说明大家都很坦诚。”阳光性的评价让孩子们有了表达的信心和勇气,这样下面的教学环节就可以如鱼得水了。

5、讨论法:在让学生总结和寻求自己解决烦恼的办法时,我主要运用了这种方法。本环节要把时间充分放给学生,不要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要让学生放开思想的包袱,尽情地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获得资源的共享。

6、暗示法:在本课结束时,我和学生共同歌唱《歌声与微笑》。无论是作词还是旋律,歌曲本身就能给学生一种很好的情绪调节,并且这首歌的出现还在于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让他们永远欢乐——将欢乐留给自己,留给他人。

教学后记

在本次的心理辅导上,我意在通过各种活动,如:游戏、案例、听音乐、绘图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当然,这期间,我运用讨论、体验、案例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活动贯穿始终。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交流的作用有四:其一,能够再次梳理学生的思维;其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反馈信息;其三,能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其四,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答案会产生一种榜样性的力量,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激励;其五,让学生拥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课堂,以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通过“个人班上交流”,“组内个人交流”,“小组代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中明知悟理。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始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使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导向和行为引导,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至高境界。

做最好的情绪调节师

主题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有别于补救性措施的运用,以发展性、预防性为主要基点展开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辅导目标】

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抑郁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并逐步掌握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比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重点】

1.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2.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难点】 合理适时调空情绪

【辅导方法】 体验式教学

【辅导准备】 1.教师准备:(1)调查学生的不良情绪集中在哪些方面。(2)调查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准备: 回忆以往自己在不良情绪调节方面的做法。【辅导过程设计】

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辅导过程:

上课后,老师调查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忆自己以前生活、学习中存在哪些情绪,请同学起来给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锻炼的勇气,无论什么样的情绪都敢大胆的展示出来)

思索感受

老师通过鼓励学生之后,又展示老师收集的画面让学生总结出四幅图中每一幅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学生能从中总结出(喜、怒、哀、惧),然后老师让学生踊跃找出自己,并给同学展示出来。付图片:

走进变幻莫测的情绪世界,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丰富多样的情绪。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多变的。为了让学生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特意展示了 “下雨”图片

学生从中了解同样是下雨,但两个人却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其中,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人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是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喜悦、兴奋等;当人的学要得不到满足或事与愿违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老师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然后师重述: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总结探究

通过展示情绪不同,结果不同,情绪会对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产生特定的影响,展示(李白、冰心)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

老师通过他们的事例能给同学们带来启发——我们要培养积极的情绪

体味思索

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天,小王想再买一张最新的游戏卡,但父母都不同意,他感到非常不开心地上学去了,一篇不长的课文却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背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王的记忆力在情绪不同时会表现的不一样,这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记忆力。

b.小刚和小强是同班同学,平时体育课100米跑的速度一样快,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小刚心里十分紧张,害怕跑不好,而小强则是轻装上阵,结果到终点时,小刚落后小强两米多。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刚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正常水平的发挥。

c.小李未完成值日工作,按班规课后要重扫,重扫时小许叫他的外号,并嘲笑他,小李一怒之下打了小许而受处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李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易冲动,自控能力降低,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理智有影响。

d.曾有这样一例子:一个粗心的医生,将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原本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因为错误的诊断报告,而极度的伤心、痛苦、焦虑,并且情绪极不稳定。没过多久,在医院的再次检查中,果真发现了癌症的倾向。而那位本应有癌症倾向的病人,由于拿到了没有癌症倾向的诊断证明,情绪变得高涨,心情变得愉悦,病情渐渐好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消极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老师同时给大家指出,当看到这些消极的情绪带来的影响不要恐慌,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设计意图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不要因了解了消极情绪的危害而产生恐慌心理)探究方法

老师教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中学生面对挫折时应如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1、面对考试焦虑时,你会怎样调整?老师同时把一些简单的动作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学着做几遍,以加深印象。

深呼吸法、想象放松法(如想象天上是蓝天白云,面前是湛蓝大海。。)、6秒钟放松法(收缩腹部—收拢下颌—扭动身体—打哈欠)这样我们就会把过度的紧张情绪转移到别处,更有利于成绩的发挥。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转移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理想时,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会使人精神振奋,忘却烦恼。把自己困在屋里,不仅不利于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可能加重不良情绪对你的危害。我们把这种方法成为注意力转移法。

生活体验

老师学生提出当同学朋友间出现了矛盾,如何对待自己的愤怒情绪,同时展示生活中的小漫画

学生摆明自己平时的做法(哭、喊、告诉老师)、等等

老师肯定学生的做法后又引导学生可以不可以用行动、用肢体语言表达,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学生照老师的样子拿一张纸、一支笔,闭上眼睛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要管写的什么,写得好不好,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立即撕毁。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就象咱们同学说的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把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成为合理宣泄法

老师要讲明发泄的方法不同于放纵自己的感情,不同于任性和胡闹。如果不分场合、时间、地点随意发泄既不会调控好不良的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调控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控。

小实验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静下心来,在心中默念“喜笑颜开”、“开怀大笑”,并且想象这些情景,问学生会产生什么感觉,(让同学们尝试几分钟。)

设计意图

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语言能对人的情绪产生暗示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暗示作用来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自我暗示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而且可以对已经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

用同样的方法教给学生当发怒时,会怎么做,学生从中领会可以反复地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可以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无济于事,还是振作起来吧”。这种缓解情绪的方法称为自我暗示法。一个人在消极的情绪中,也可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林则徐为了调控自己的情绪,写了“制怒”的条幅,在屋中悬挂,以此告诫自己。这就是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是用理智调控情绪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精神动力。

小活动小收获

老师邀请四个学生(最好是男生)上讲台来要求四个人不能用脚支撑身体也可以使四个人同时比较稳当的支撑在地面上。备注:(较好的方法四个人用手支撑在地上,脚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这四位同学很聪明。然后老师问大家老师让他们这样做目的是什么,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调节情绪就象解几何题一样,同一个问题有两个甚至多个解法

由此看来,如果换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这叫心理换位法。

换位思考

老师提供材料并展示问题:中午,期中考试成绩发下来了,张亮考得很不好,想到回家要挨妈妈的批评,他心里非常难过,也很懊恼。邻座王强考得不错,他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地对周围同学说:“我妈说了,如果这次考好了,就给我买全套的《网球王子》光碟,到时候,我借给你们看。”张亮听到这话,一声不响地走出教室„„ 王强当时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 你能想象当时张亮的心情吗? 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情? 我们在运用一些方法调控情绪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

表面上看,情绪表达似乎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不然。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而且,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感受,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喜怒有常,喜怒有度,这是我们调控情绪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对别人的情绪给与更多的关心,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那么,我们的喜悦将加倍,而痛苦会减半,同学们的情谊也将更加深厚。

升华法:在愿望不能实现时可以学会把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闪光点相联系,把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升华法是一种高水平的发泄,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塞万提斯在早年不幸的基础上,写出了《唐·吉诃德》;歌德在失恋的基础上,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评选情绪调空高手: 老师讲明,幽默同时也是生活中的调味剂,对调空情绪起着独特的作用,让大家看两幅漫画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会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至烟消云散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学习榜样做情绪调控的高手 为什么选她(他)—— 有谁自荐—— 自荐自己的理由——

师:希望大家向他(她)们学习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情绪调控的高手。我要做最好的情绪调节师

播放歌曲《欢乐颂》的同时师生一起总结今天的收获,老师还同时提出自己的愿望,老师希望同学能把这节课总结的方法真正的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用这些方法热情地帮助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屏显9------:板书:

一情绪;喜怒哀惧

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三调节策略﹛

1、转移注意力

2、合理宣泄﹛①哭

②诉

③动

④喊

3、自我控制﹛①自我暗示

②自我激励

③心理换位

④学会升华

4、幽默化解法

教学后记: 以理论提升、心理调适、教学实操、三方面为有机整体,通过开展这节课学生对于自己已经有的情绪和今后可能会有的情绪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从心理上对于不良的情绪也会给予预防和调试.有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做 情 绪 的 主 人

吴家山第五小学 高娜敏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情感目标:通过对情绪的认识,增强对情绪的体验能力;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行为目标:初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课件、彩色笔、情绪气球

三、活动设想:

高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情绪波动较大,但他们又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本节课以认识和控制情绪为线索,初步教给学生控制情绪的方法。

四、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情绪

在心理学中,“情绪”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认识什么是“情绪”,是首要任务。对此,我们设计了特殊的情境,让学生表演“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的情绪。接着引导学生动手画画气球,直观的用颜色显现自己的情绪。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控制情绪

当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六年级的学生又处在青春期,生理、心理正处于特别发展期,情绪波动较大。针对学生的现状,我们让学生在绘画“情绪气球”之后,与同学交流“当你遇到不良情绪的困扰时,可以怎么做?”并且在活动中,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图来表述自己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体会他怎样做才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

五、活动过程

(一)、暖心活动,认识情绪。(屏幕显示课题:做情绪的主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家心里肯定有些紧张? 先让我们来做深呼吸训练运动,放松放松紧张的情绪。(轻音乐响起,师生做深呼吸训练运动。)反思(一开始,以轻松的音乐为背景,教给学生呼吸训练运动克服紧张情绪,学生马上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为下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情绪?并学会控制不良的情绪。老师先请几位同学上台做情绪表演,其他同学猜猜他们表演的是什么情绪?

刚才表演了几种情绪。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高兴、害怕、生气、伤心、兴奋、遗憾、恐惧等等心理体验和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跟“情绪”打交道,刚才表演了几种情绪。除了这些情绪,你们还了解人具有哪些情绪? 如果你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高兴、激动 如果你的同学无缘无故地把你新买的钢笔弄坏了。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遗憾、气愤,愤怒 如果你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忧虑或焦虑 如果你的老师让你代表全校同学在大会上讲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紧张、胆怯甚至害怕

5、如果歹徒持刀抢劫了你的钱包。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惊恐、愤怒

6、如果你的亲人患了重病。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忧伤、难过

是的,人类具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多媒体显示四张面谱及四种基本情绪。)但是,我们对情绪又了解多少呢?究竟什么样的情绪才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呢?

(二)、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老师回忆这两周经历过的事情,了解了自己的主要情绪。我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情绪,用电脑绘画了一束气球。谁愿意猜猜情绪气球的秘密?

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幅“情绪气球”?

好,我们先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这周经历的事,具有哪些主要情绪? 你可以自由地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情绪,动手画画。

请大家拿着自己的画去找好朋友或老师交流自己的情绪气球。谁愿意上台来交流自己的情绪气球?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调节和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三)、共同探讨、总结方法

同学们,我国有句俗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国古代医书上也有“喜极伤心”、“怒极伤肝”、“忧极伤肺”、“恐极伤肾”等说法,这些说法都包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

老师小结:这些说法形象的告诉我们情绪不够稳定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情绪变化吗?

老师小结: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你要学会控制不良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四)、分享经验、心理测试

(课件);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 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里。”

(提问):这两幅对联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作者什么情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胸怀万物,才能容的下人生的喜、怒、哀、乐。面对顺境不会得意忘形,面对逆境不会悲观失望。

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人的情绪就像“神奇果”。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也可以使你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冷静处理各种事务,也可以使你暴躁焦虑,在冲动中做出后悔莫及的蠢事;它可以使你安详从容,坦然自若,也可以使你紧张慌乱,惴惴不安……情绪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又像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我们健康的成长,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甚至后果不堪设想的事情,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的挫折和困难。当你遇到情绪不够稳定时,你可以写日记、听音乐、读书看报、找人倾诉等。你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做。

(多媒体显示控制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写日记、听音乐、读书看报、找人倾诉。)最后让我们随着《健康歌》的音乐唱起来吧!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开,愿同学们都永远快快乐乐。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和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使我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正常理智,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消极的不良的情绪,会使我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分析能力下降,容易失去理智,会影响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使我们产生许多疾病。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永远保持积极的愉快的情绪。由情绪与我们每个人的态度和心理需求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我们要真正做到时时刻刻都保持愉悦的情绪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烦恼、忧愁、苦闷甚至痛苦不可能避免。面对着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办?让情绪任其发展吗?显然是不应该的。如果真是那样,我们就只能成为情绪的奴隶,任由他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知道学生应该成为情绪的主人,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尽可能的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由此可见,情绪与我们每个人的态度和心理需求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设计分享经验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就算达到了真正的目标了,但是学生的体验可能浮于表面现象,所以我只能用自己的感受做相应的总结。

情绪表达应合乎常情、合乎常理,但不能过度,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能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情绪表达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学会驾御情绪,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这就是情绪调节的目标与内容。希望自己能够从中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走出情绪的深渊

荔园小学 郑怀璇

一、活动内容:走出情绪的深渊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缓解消极情绪的方法。

2、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使他们有一个好心情。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12分钟左右)

(一)师: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顺心或者不顺心的事?

当你遇到顺心的事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 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

学生畅所欲言

师:不管是高兴、愉快还是伤心、难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

板书:情绪

师:我们希望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总是难免的,他会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那么不愉快的情绪频繁出现或者延续下去好不好呢?下面我们来看小品表演,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小品中的人物出现了几种消极的情绪?

2、这些消极情绪对小品中的人物有什么影响?

(二)小品表演:

学生甲、乙各自在看刚发下的语文试卷

学生甲自言自语地说:“唉,这下完了,85分,比上次下降了10分,爸爸、妈妈知道后一定会很失望。这道题怎么多扣我两分,老师从来没对我好感过。”然后趴在桌子上闷闷

不乐。

学生乙:“甲,放学了,我们一起吧。”

学生甲瞅了他一眼,不理他。

学生乙上前看学生甲的考卷说:“哎呀,这道题是要我们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老师也讲过了,你怎么又做错了,真可惜。”

学生甲:“是呀,我脑子笨,没本事,有什么可惜的,有些人开心还来不及呢!”

学生乙:“你不要太难过了,我上次测验也只有75分。”

学生甲:“猫哭老鼠,假慈悲。”

旁白:第二天,学生甲的考卷没有让家长签名,看见语文老师总是避开,语文课无精打采,作业也越来越不认真,还常常迟交甚至不交。

(三)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1、学生甲出现了以下消极情绪:

a:愤怒、生气、烦恼 b:悲哀、失望、痛苦 c:紧张、荡然、焦虑

2这样做对他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板书 深渊

学生回答:(略)

(四)小结: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受折,引起心情不愉快,这是人们很正常的一种情绪体验。

二、小结讨论。(25-35分钟)

师:请大家回忆以前你们遇到哪些不愉快的事情。想一想后来你们是怎样变得高兴、愉

快的,请大家各抒已见。

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列举一次曾使自己情绪消极的事件,谈谈此事件留给你的影响,最后用什么方法来消除,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这样每个人都会受益非浅。

学生讨论、交流。

师:刚才这么多的同学介绍了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件,并把这些消极的情绪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在这些方法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吗?

学生补充改进方法。学生说,教师板书:

保持冷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事后讲清:避免误会

适当渲泻:听歌、散步、找人交谈┅┅

换位思考:学会宽容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祝贺他们呢?

教师和全班同学口头对他们表示祝贺。祝贺语:““你你快快乐乐,我我开开心心。””

三、总结:(10分钟)

1、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刚才的小品,小品中的甲有消极的情绪,起原是语文测验下降了10分,他愤怒、烦恼、失望、痛苦,他这样做不利于提高自己学习成绩。通过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法,你能对甲说些什么呢?帮他走出情绪的深渊。

学生答:„„

2、名言相赠

通过这堂活动课经过大家的交流与总结,同学们了解了许多调节情绪的方法,也找到了适合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方法用于学习、生活中,相信你们一定能从情绪的深渊走出来,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让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灵,愉快地过每一天。

3、在《幸福拍手歌》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篇2

方某, 女, 18岁, 商财班学生。

主诉:不想上学了, 不喜欢学校和同学, 每天心很烦, 不想说话, 情绪低落。

个人陈述:我家是农村的, 在没有到学校之前, 我特别兴奋, 心想可以到大城市上学了, 能见大世面了, 也能有大城市的同学了。可我来到学校后, 才发觉一切并不如我当初所想, 我们班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各一半, 城市的学生处处都显得比我们强, 她们说着标准的普通话, 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特别好, 人也灵活、会说话, 感觉老师也喜欢她们。而我, 普通话也不太标准, 说话常常夹着家乡口音, 常引的同学们发笑;上课不敢发言, 平时不敢和老师交流、聊天, 甚至不敢向老师问好, 能躲就躲;以前我们学校根本不重视体育, 上体育课的时候, 我又笨手笨脚的, 常常出丑;自己没有什么特长爱好, 在宿舍中, 大家有说有笑的, 我却插不上什么话, 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现在, 我不愿意和家庭好的同学在一起, 害怕自己说话说不到点子上, 思维和见识都跟不上时尚, 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老土, 本身自己的穿着、举止就显得很土气;班级活动也不愿意参加, 实在不行就跟在大家后面, 不引起人注意为好。我觉得什么都不如人, 但我又不甘心, 想通过学习来弥补, 以前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可以, 可现在看来光学习好有什么用, 其他方面不如别人, 一样让人瞧不起, 况且现在根本学不进去, 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所以我不想上了, 心里很烦。

心理测验结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验结果:

2 评估与诊断

该求助者智力水平属于中等;个性比较内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敏感, 情绪不稳定, 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存在中度的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主要问题是由于认知的不合理和适应性不良而导致的自卑心理。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人际关系紧张

2.2 有较重焦虑情绪和中等程度的抑郁症状

2.3 对环境适应不良

2.4 有自卑心理

3 案例分析

根据对资料的收集, 这位学生的主要问题是自卑心理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由于从农村到城市, 各个方面变化很大, 离开了熟悉的朋友, 到了陌生环境, 心里就失去了很大的支持系统, 加上各个方面的不适应, 要面对自己的独立问题, 学习上的压力, 生活中琐碎事情的不如意, 包括从说话、穿着、行为习惯、自信心等方面自我感觉都不如别人, 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己的弱点, 引起对自我评价降低, 在和同学的交往中缺乏主动性, 往往采取被动的态度, 退避三舍, 加上性格内向, 有不习惯、不舒服的感觉, 闷在心里, 不善于表达自己, 不会正确地表达情绪, 更缺乏主动和人沟通的勇气, 心里渴望能融入同学们当中, 但又爱面子, 怕当众出丑, 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心的尖锐矛盾冲突, 导致了心理失衡, 加之自我意识和认知的不合理, 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较多, 而这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模式, 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 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4 辅导方法

鉴于以上分析, 该学生无论是情绪的变化, 还是行为的异常, 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 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 因此在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上采取认知情绪治疗和行为主义治疗。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 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另外, 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还有她现在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 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认为, 所有的行为 (包括正常、健康的行为与异常、变态的行为) 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且经由强化而巩固。所以对自卑心理造成的退缩性行为可以进行再训练, 使个体做出新的适应的行为反应, 这一新行为的适应反应, 若能带给当事人满足的后果, 则该行为在未来继续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并且保持下来。

依据以上行为主义治疗理论, 采取的咨询方案是:

4.1 改变自己, 建立新的行为阶段

4.1.1 先学着和老师打招呼。让其在下周时间 (周一-周五) 每天碰到老师, 目光先注视老师, 待老师走到眼前向老师问好, 看老师反应。

目的有二:一是练习主动行为, 二是改变老师只是喜欢城市学生的不合理看法。

4.1.2 一周之内找班主任聊天两次。

4.1.3 真诚相待宿舍同学, 真情表达自己情感。

同学之间的交往, 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够建立起来, 就好比温室中的花朵, 需要用“真诚”之水用心浇灌、呵护。要在学习上相互切磋, 生活上相互帮助, 日久才有心灵的沟通, 这都需要用真诚去维系。

4.2 心理帮助阶段

4.2.1 反馈作业, 交流完成过程中的体会。

4.2.2 鼓励其积极的变化, 表达咨询师的感受。

4.2.3 促进学生的领悟。

4.2.4 布置咨询作业:帮助同学做好班级卫生工作并协助班主任做好卫生检查工作;每周为班级做三次力所能及的事。

4.3 巩固自信, 促进自我觉察

4.3.1 交流在班级做事的感受。

4.3.2 反馈老师和同学对其变化的评价, 感受自己新的支持系统的建立。

4.3.3 肯定自己, 巩固自信, 促进自我觉察。

4.3.4 继续发挥自己的潜力:学校经常有服务和接待的实践工作, 安排其参加, 感受自己的变化, 增强自信心。

5 阶段咨询效果评估

5.1 学生本人评述

“感觉自己和原来判若两人, 以前天天不高兴, 不知道怎样才能和同学相处好, 以至于都不想上学了;现在每天很愉快, 和同学关系都很好, 老师和学校也很器重自己, 感觉自己很有价值, 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了, 而且老师经常让城市的同学向我学习, 很自豪”。

5.2 班主任评价

通过几次咨询和后续的安排, 加上班主任配合及自己的积极努力, 这个孩子变化真的很大, 以前的自卑没有了, 现在是一个积极上进, 自信心很强的学生, 在班里很有威信, 并且带动了我们班其它农村孩子也都积极上进, 班里的很多事物都管理的特别好, 成了班主任的好帮手。

5.3 家长的评价

“感觉孩子变化很大, 以前经常打电话说想回家, 心情也不好;现在性格变开朗了, 经常操心班级和同学的事情, 也常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和实践工作, 再也不想回来了, 还说以后要到南方工作, 挣大钱, 孝顺我们”。

5.4 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 咨询已达到预期目标:逐渐消除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 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合理的认知, 改善其不良情绪及行为, 改善了人际关系, 同时也完善了求助者的个性, 形成了自尊、自爱、自强的人生态度, 建立了自信, 挖掘了潜能, 很好的完成了求学过程中的自我成长, 咨询过程较完整, 有条理。

心理咨询案例 篇3

小佳是一个3年级的女孩子,自从进入3年级以后,学习总是原地踏步,没有进步。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有好几次,我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她竟然连老师提了什么问题都不知道。有时看上去好像在听,可是眼神呆滞,老师讲的内容根本没有听进去。课后,我找到她,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听课以后不知不觉地就这么做了,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也控制不住自己,总要不认真听讲。”她的父母是非常关心她学习的,来到学校与我交流,他们说:“我们很为自己的孩子担忧,不知为什么她写作业很慢,别人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要拖到3~4个小时。读书、写字时总要分心,可是她看电视时却很专注。

印象:

她很爱干净,几乎看不到她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梳着小辫子。大大的眼睛很有神,充满了好奇。每到一个环境中总会东张西望,环顾周围。两只小手总是闲不住,一会摆弄衣服和扣子,一会又摸摸身边的东西。

背景资料:

小佳有着一个温暖的家庭,爸爸妈妈平时对她十分疼爱。在上学初没有对她的学习习惯等做任何要求,在写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又怕孩子饿,又怕孩子渴,一会儿给东西吃,一会儿给水喝,一会儿又同孩子说几句话。课外时间,家长为她报了英语班、美术班和钢琴班,希望孩子能多方面发展。

分析与诊断:

正因为家长的溺爱,从不对她的学习习惯做任何要求,而且还有很多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游戏的时间,把孩子累得精疲力尽,为了多玩一会,家庭作业总是一拖再拖。浑身困倦、头昏脑胀的她,哪有心思专心思考,认真计算,于是对于学习就马马虎虎、草草了事,这些问题的造成和家庭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小佳的观察以及资料分析、咨询可以诊断为学习习惯不良。

一、建立和谐咨询关系,进行合理建议

不可以用责备或训斥的语气跟孩子讲道理,要使小佳乐于参与教师安排的咨询活动。建议她说:“一个人一天中要做的事情,比较重要的只有20%,如果我们先做完这20%重要的事情,在心理上就会感觉已经轻松了80%,再去做别的事时,就觉得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玩得更痛快,明天不妨試一试。”

二、故事激励

给小佳讲述伟人专心致志学习和工作的生动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她。

三、加强注意力训练

1.挑豆子。

将红豆和绿豆混合在一起,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两种豆子分开。开始规定的时间为3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训练时间。

2.边读边指。

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四、行为疗法,制定契约

干预方案:

策略实施:

1.循序渐进开展辅导策略。

2.每天严格检查,做记录,对孩子做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当孩子按契约做了,就一定要履行契约,满足契约上规定的条件,不能反悔。

3.取得家长的配合,改善家庭教育中的不足,邀请家长共同监督和辅导。并为小佳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4.邀请各科教师协助完成辅导,对小佳的任何一次进步和改变做出积极评价。

学生变化:

经过3个月的辅导干预,小佳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各科教师都称赞小佳的进步非常大,学习成绩也明显的提高。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并大胆举手发言,作业完成的情况也很好。以前的小佳被认为是个别生甚至有不及格的时候,而现在成绩已经为中上等学生。让老师和家长都赞叹不已。

小佳的变化和进步,已经达到咨询辅导目的。可以终结咨询。

终结时状态: 此时的小佳精力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课间和同学们一起游戏,感觉很轻松、快乐。学习态度认真,充满自信。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小佳的变化很大,但是其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教师和家长还应继续保持契约的规定,不断强化她的学习意识,直至小佳在无监管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按照要求去完成任务。经常加强制定目标,以避免她停滞不前。制定的目标应具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完成,不要制定过大的目标。

案例反思:

这个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问题不是天生的,而是与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人们只有怎样思想才会怎样行动”,行为背后总有一定的动机。所以找出动机以及形成原因是辅导中至关重要的。个案辅导就是要对学生行为的动机作深入的分析。

个案辅导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危机,这既是个案辅导的起点,也是个人辅导的终点。通过个案辅导可以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历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通乡小学)

编辑∕高 伟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篇4

【活动背景】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正处于一个不成熟不稳定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因人际交往或学业成绩等方面的不尽如人意而陷入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中。他们又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负面情绪的不能及时消除,很容易使他们否定自己,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

其实,在情绪上,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无对、错之分。中学生所遇到的种种烦恼,既是成长的“危机”,也是成长的“生机”,人生不能越过“这一段”而跃进到“下一段”,有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以说,“烦恼”是生命成长中的“礼物”,尽管这个礼物的包装有时不那么漂亮。

那么,怎样让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烦恼”,增强面对烦恼时的自信心呢?《驱散烦恼的乌云》一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打开烦恼的“包装”,寻找烦恼事件中所包含的积极性,发现成长中的“珍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来自叙事疗法。叙事疗法以其活泼、温暖的问话风格,外化①、解构、重写问题的技巧,和形成个人良好自我认同的终极目的,可能更适合青少年儿童。

叙事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人,是面对问题的专家。中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有丰富的成长体验和应对烦恼的方法,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珍宝”,需要和学生一起挖掘出来。

所以,本课中,笔者借用叙事疗法中“搭建鹰架式”②的会话方式,设计了10个问题,每个问题均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厘清烦恼事件,到认识烦恼对自己的影响,到调动学生原有的积极体验,一步步抽丝剥茧般地,带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给“烦恼”起名字,和给应对烦恼的“内心力量”起名字的形式,使“烦恼”和“内心的力量”以外化的形式被看到,从而解构、重写了学生对烦恼的认识,也极大增强了学生应对烦恼的信心,增强了学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活动目标】

1、认识、体验烦恼事件中的积极因素;

2、增强应对烦恼的信心;

3、形成对成长中的自己新的良好的自我认同。【活动对象】初

二、初三学生

【活动方法】小游戏、音乐、故事、纸笔问答、交流分享 【活动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指导学生闭眼,放松,默数可以同时听到周围哪几种声音。

【设计意图】处于烦恼中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容易陷进负面情绪中,过分关注自我。这个游戏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细微地体验自己的感觉,从过分关注自我的自我隔绝中解放出来,感受到与周围世界的融合,达到很好的放松和静心效果,为课程的展开作铺垫。

2、播放班得瑞的音乐《春野》,循环播放,做讲课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好的音乐,也是一种治疗。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放松、静心;同时也是一种暗示,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长、希望等。

二、邀请玩游戏——《驱散烦恼的乌云》

解释课题:一般人当被烦恼的乌云困住的时候,很容易只看到乌云,只感到自己整个是被烦恼包围的,是沮丧的、灰暗的和没有力量的,而这节课我将邀请大家去看到自身的力量,让这个力量发出光来,从而驱散乌云。

强调游戏规则:可能我问的问题有时会让你觉得奇怪,没关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注意保密,不经同意,不许随便看同桌写了什么。写完后可以分享,可以交给我看,也可以自己保存。

【设计意图】用邀请玩游戏的形式,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课题的解释,已经带入了“外化”的精神。用“乌云”一词来形容烦恼,本身已经在为烦恼命名,使“烦恼”与人分开。而且用“乌云”来形容烦恼,很形象可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规则的强调,也是为了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下,更自由地宣泄,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接轨。

三、纸笔问答:

1、你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烦恼是什么?

2、给这个烦恼取个名字,可拟人化。比如,自卑兄弟、害怕大老虎、黄金先生(大便)、讨厌的家伙或那个东西也可以。可以给这个烦恼画个图像,看那个家伙对你说了什么话?

讲《汤姆和黄金先生的故事》③启发学生,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笑,而要感谢汤姆的愿意分享。(把外化的技巧带进来,外化那个烦恼,这是整节课的关键。)

3、烦恼的乌云,或那个家伙,你起了名字的那个东西,在什么时候,与什么人在一起时,比较容易找上你?

4、那个家伙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如何影响你和父母、和老师、和同学、和朋友或其他人的关系?它如何影响你对自己的看法?

5、什么时候,那个家伙对你的影响比较小,它显得比较没有力量,而你似乎把它很好地控制住了,或者把它打败了,让它没有影响力了?好好想想,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候。

6、你是怎么做到的?具体说说。

7、驱散烦恼的力量从哪里来?

8、这是哪一种力量?给它取一个名字,什么名字最适合这种力量?举例:有一个动画片叫《希瑞公主》,每当遇到危急关头,希瑞就高举着宝剑说:“宝剑——给我力量!”于是宝剑就发出光来,带给她很多的力量。要是让我给那个力量起名字,我可能就会叫它“宝剑之光”。你喜欢叫它什么呢?

9、带着这个力量,你再看原先烦恼的那个家伙,你和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有没有变化?

10、这个游戏带给你哪些东西,你喜欢这个游戏吗?想象一个星期或十几天后的自己,有什么感谢的话要对今天的自己说?用第二人称“你”或称呼自己的名字,直接说。有什么感谢的话要对那个烦恼说?

【设计意图】纸笔问答的形式,使学生可以用不同于口语的书面语形式来书写自己的故事。而且,“书写能够累积成为智慧”,“能够记录种种发现”,“书写的资讯内容比较高等,比较无法预测”,“促成思想的独立”④。

10个问题的设计采用“搭建鹰架式”的结构,每个问题均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厘清烦恼事件,到认识烦恼对自己的影响,到调动学生原有的应对烦恼的积极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正向力量。给“烦恼”和“内心的力量”起名字的形式,把这两者标记出来,使它们更容易被认出;而借用一个星期或十几天后的自己的眼睛来看现在的自己,更是用了叙事里“时空互证”的技巧,来见证自己的成长变化。到最后一个问题答完时,学生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禁不住要感谢自己和曾经的“烦恼”了。

四、交流分享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宝贵的。我们把故事讲出来,一方面把自己的成长体验和大家分享,一方面也相当于请听的人为我们的成长做了一个见证,所以不管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都应该被感谢。在互相交流和见证中,不同的想法互相碰撞激发,那么我们对烦恼的体悟可能就更丰富了。所以大家尽可以敞开交流,当然,如果有顾虑,你可以选择先在好朋友或小组中交流。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下面是一个班级交流的例子,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

1、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成绩不好,是我最大的烦恼。觉得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可是做完事情后就后悔。

2、我给这个烦恼起名字叫“蛇先生”。觉得这个烦恼很可怕,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3、在我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或和我的朋友在一起时,我会说:别问我借东西、说话。

4、它使我总是对别人发脾气,令人讨厌,使别人都不喜欢我,说我是一个自卑、不自信、乱发脾气的的人。因为一点儿小事情就老是对父母发脾气,觉得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错的,我的举动是对的,事情过后想起来,觉得自己做得很离谱。

5、有一次,我正在写我的作业,就快下课了。我写得很快,然后有人问我借修正液,我打算说“不借”,可是一想,应该帮助别人,就借给了他。

还有一次,妈妈唠叨我,我想对妈妈大发脾气,可是想想妈妈对我的好,就没有发脾气。

6、我是以别人为主,以自己为次,想想别人对我的好。

7、别人对我的爱,在召唤我内心深处的爱。

8、爱。

9、爱会战胜烦恼,让它在我心中消失,让我很好的和别人相处,让我的生活充满快乐。

10、我觉得这个游戏让我认识了我的烦恼,同时也控制了这个烦恼。我相信我以后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很喜欢这个游戏。

谢谢你,媛媛,让我懂得了这么多,我现在的生活很愉快,觉得自己长大了,也更懂事了。

哈,烦恼好像不再是烦恼了,原来它是来帮助我的。谢谢!

五、小结:

烦恼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尽管有时这个礼物的包装不是那么漂亮,但是只要你懂得打开包装,你会发现,里面的珠宝熠熠生辉。

六、作业:

根据课堂上的问答,创作一篇小故事,题目:XX(给自己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可以用小名或网名)和XX(烦恼的名字)的故事

教学后记:

这节课后,我收到的几乎每份答卷都说喜欢这节课。学生们给自己烦恼起的名字那样形象,感悟也那样深刻。比如:

一位同学给考试起了个名字叫“恶魔”,如图:http://bs争辩说,“外化式对话使许多人第一次体验到自己选择的责任,以问题来体验人时,人对问题无计可施,因为问题就是这个人。当问题在人外面时,他就能负起如何与问题互动的责任。”

其中情节的命名是外化问题最有力的辅助手段。为情节或问题命名,是一种建构,这样的建构会影响人们对这一情节的解读。所以,为情节或问题命名,会促使我们发现问题运作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应该如何进行发应。随着治疗的进行,情节的命名和重新命名会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持续下去。

②《说故事的魔力——儿童与叙事治疗》第5页。吴熙娟老师的推荐序中说:“麦克.怀特老师特将苏俄心理學学家雷夫.维高斯基(Lev Vygotsky)的潜在发展区域理念(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发展出搭建鹰架(scaffolding)的叙事理念,这是麦克.怀特工作的精髓。

③《儿童叙事治疗——严重问题的游戏取向》30页。稍有改动。七岁的汤姆的烦恼是,他经常大便失禁。他把大便起名字叫“黄金先生”,并且说:“黄金先生”经常从裤子里偷溜出来,弄臭了他的生活。最后,汤姆在老师和家人的帮助下想出了很多办法,终于打败了黄金先生,不再让他偷跑出来。

心理咨询案例要求 篇5

一、心理咨询案例记录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原因(学习、工作、婚恋、情绪、个性、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疾病困扰或其它问题)3.当前主要症状(程度、频率、发生时间及起因)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可能有遗传或相互影响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或心身反应特征)7.心理测试结果

8.咨询师的一般印象9.诊断与评价意见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

二、每次咨询记录的内容1.求助者来访时的特征2.咨询中的会谈内容

3.总结咨询中的印象4.综合对咨询的话题、求助者主诉的内容、问题的记录。

三、阶段性小结记录每4-5次咨询总结一次。1.会谈的主要内容。2.在咨询室内外求助者的变化。

心理咨询案例-自我失控 篇6

廖某,男,20岁。高职二年级学生。下面是该同学的自述: “我性格外向,心直口快,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说就说,随心所欲,因此经常得罪人。情绪变化无常,时好时坏,高兴起来似乎世界上就我一个人,一切都得意忘形;沮丧起来,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悲观失望,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好比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很烦闷,觉得人活着真无聊,真恨不得死了算了,于是躲在床上,不去上课,狠命抽烟,排遣无聊。”

【分析】 听了廖某的话,推测他属于自我失控。自我意识的第三个层次是自我监控,是指对自己的外部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为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而自我失控就是指随心所欲地发生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言谈失控。有的学生常常不顾听话者的年龄和个性,不看对方的态度和爱好,高兴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可能言者无心,但听者却觉得出言不逊。(2)情绪失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喜怒无常,个人经常成为情绪的奴隶,任由情绪来摆布。(3)行为失控。做一件事情,不考虑行为的后果,冲动、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面对必须长期坚持的学习、工作却半途而废,面临困难的情境临阵脱逃,碰到人际冲突大动干戈等。造成自我失控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认知失调。有些学生无法区分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因此当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认知失调一般是个体观察和学习的结果。如个案中的廖同学,其母性格较泼辣,总是跟他父亲吵闹不休。在家里经常没有好脸色,动辄就是打骂、训斥、责备。廖从小就学到了“失控”的行为反应,并潜移默化地变成了自己的行为。其次意志力薄弱也是发生自我失控的原因。意志是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已的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咨询师:

(1)正确认知,认清危害。个体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即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反应。自我失控的原因首先是认知失调。因此,超越自我失控的关键,首先要帮助其合理认知。以廖某为例,首先必须帮助其认识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并对照其自身的行为进行分析,明确地指出如言谈失控、行为失控、情绪失控所造成的不良的社会效果,并确定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就是我们需要改变的行为,在确定目标行为时必须认真回顾自己过去的行为,了解目标行为的原始状况,注意观察目标行为的出现频率等。一般通过四个问题来确定目标行为:一是目标行为前几分钟的情况。二是当时环境的情况。三是别人的行为及反映。四是自己当时的想法。在了解过程中,最好作一些客观的记录。

一例社交恐怖症案例心理咨询报告 篇7

杨某, 女, 21岁, 中专文化, 父母均为国家干部, 经详细询问、调查,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18岁时从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在一政府部门工作。两年前在工作中发生过一次失误受到领导点名批评, 之后她心里总在想“是不是领导看不起我, ”。从此后走进办公室就不舒服, 见到同事就紧张, 以至于后来怕见熟人, 现在都请假在家一个月了。她想用理智说服自己, 用意志控制自己, 但作用就是不大, 主动来寻求帮助。

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 讲话声音低, 情绪低落, 意识清楚, 接触交谈合作, 言语流利, 无幻觉、妄想, 无智能障碍, 自知力完整。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 都在不断抽泣, 内心痛苦, 有明确的求助愿望。据杨某的父亲反映, 其从小个性内向, 对事敏感。对父母依恋、亲密行为少。成长过程中, 父母对她格外疼爱, 舍不得她经受一点风吹雨打。职业学校毕业后直接把她安置到现在的单位。

心理测验结果

1.做SAS量表 (标准分为75分) , 说明焦虑症状明显。

2.做SDS量表 (标准分为65分) , 说明抑郁情绪明显。

3.做SCL-90自评量表, 结果显示:躯体化1.6、强迫症状2.1、人际关系敏感1.8、抑郁2.1、焦虑2.2、恐怖3.1、其他1.2。

评估与诊断

1.评估:社交恐怖症倾向

评估依据:对上班表现出明显和持久的恐怖, 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恐怖有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且与一定事件有关;社会功能受损较重;有自知力, 能够主动寻求帮助。

2.鉴别诊断: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

3.诊断结果:案例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4.病因分析:本案例求助者的症状无明显的生物学原因;社会性原因是经历了对她来说刺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原因是求助者自卑, 敏感, 认为受到批评是领导看不起自己, 担心上班同事看不起她。

咨询目标的制定

共同经双方商定,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其错误观念和认知;改善当前与人交往时的紧张局面;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到中国常模以下。

2.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促进自我心理的健康发展。

咨询过程

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成长经历, 尤其是重大事件, 并协助其作相关的心理测验, 确定主要问题, 作出评估和诊断, 与杨某商定咨询目标。

2.心理帮助阶段。通过交流之后, 我介绍并建议她接受森田疗法的系统咨询, 她欣然接受, 并约定每周1次, 每次一小时。

(1) 让其理解症状的实质, 不要为此担心、焦虑。首先应该改变“领导的一次批评就是看不起自己, 同事在一起交谈可能是在议论自己”的观念, 让她明白在生活中工作中受到批评是很正常的事, 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事, 有则改之, 无则嘉勉。当然每个人受到批评时心里都不好受, 但是只要改过就好。另外同事在一起交谈并不是在议论你, 况且你从来都没有听到过别人议论你, 你说别人对你的议论连你自己也没找到根据, 这些都只是你自己的猜测而已, 为了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测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 实在是不够明智。让其明白, 情绪及症状, 用意志的力量, 无论如何是不能控制的, 唯有“听其自然”, 以自己的力量去生活才是重要的。

(2) 给予环境适应心理辅导和个性调整支持。根据其实际情况, 建议制定近期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目标, 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 使生活外向化, 逐渐培养顺应现实的态度, 从自我中心的防卫状态中解脱出来, 把困于自身的精神力量, 改变方向使之朝向外界, 使其摆脱精神内部冲突。指导的具体内容, 根据森田疗法的原理, 反复多次讲解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基础、精神交互作用、顺其自然的治疗原理, 目标是使其对精神自我冲突的发病机理产生“顿悟”, 其后以主动的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社交活动, 使其在症状不知不觉消失的过程中恢复自信, 要求其对社交中“胆怯”这一既定事实原原本本地接受下来, 明白这是常人均有的正常心理, 明白对于症状越是想摆脱则越被其纠缠的道理, 强调顺其自然的态度, 为所当为是治疗的关键;并要求其对自己认知行为的过程作笔记, 以便于随时掌握其心理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指导。随着咨询过程的进行, 杨某的症状逐渐好转, 主动开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如自然主动与同事及亲友进行交往, 直至原先伴有的心跳加速, 脸红的情况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

3.结束与巩固阶段。最后一次咨询时, 杨某表情轻松, 带着微笑。自述“领导看不起自己”和“同事谈话时可能在议论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 认识到同事间的交流谈话是很正常的人际交往。目前与单位同事相处、谈话时不再紧张, 与熟人见面时能自然的打招呼。

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杨某自述“领导看不起自己”、“同事在议论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在办公室见到领导、同事不再紧张、与熟人谈话、打招呼时不再紧张, 能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工作上, 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咨询师观察到杨某说话时表情轻松, 面带微笑, 说话音量适中, 可以正视交谈, 不再伴有脸红、气促的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做SAS量表 (标准分为42分) ;做SDS量表 (标准分为45分) ;做SCL-90自评量表, 结果显示:躯体化0.8, 强迫症状1.5、人际关系敏感0.8、抑郁1.5、焦虑1.6、恐怖1.6、其他0.7。SAS量表的标准分已由刚咨询时的75分下降为结束前的42分, SDS量表的标准分也由刚咨询时的65分下降为结束前的45分, SCL-90自评量表中其恐怖、焦虑、抑郁、强迫因子下降明显, 都达到了正常值, 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3]西北宪二.日本的森田疗法[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 (1) .

[4]森田正马.森田正马全集[M].东京:白杨社, 1974.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篇8

王旭东,男,汉族,15岁,未婚,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求助者主诉】

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认为考上一类高中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班级的一次测验,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当天晚上没去上晚自习,无聊的时候翻看同学放在床头上的一本武侠小说,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对小说着了迷,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一个月前学校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老师找我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连二类也考不上。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我,同学们也有议论。我想 “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一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个人成长背景】

王旭东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某公司员工,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王旭东要求很严,希望王旭东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重点高中,将来到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

【咨询师一般印象】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带愁容,述说时眉头紧锁,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

【分析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心理测验

1SAS:标准分60,焦虑症状明显;

2SDS:标准分55,有轻度抑郁;

3EPQ:N65、E30、P40、L40,该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

(三)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王旭东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映强烈,反映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王旭东的心理问题病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表现为漂浮式的,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半年以上。而王旭东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思维逻辑,没有泛化和回避,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王旭东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但是因现实刺激引起,是伴随的,而不是主要症状,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看小说的经历,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求助者分析两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分析中考对人生的意义;

(2)改善求助者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的精神状态;

(3)帮助求助者减少失眠、头疼的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

【咨询方案】

(一)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二)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三)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30元/次。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

第二阶段分三次咨询,首先是第一次咨询是合理情绪疗法的诊断阶段和领悟阶段。在与王旭东交流的过程中找出王旭东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头疼、入睡困难,对考试过分担心的想法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两次失败的考试、家长、老师的批评,进而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连续两次考不好,中考肯定考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我必须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否则会被别人瞧不起……并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然后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咨询师:现在我们具体谈谈你对目前的成绩及中考的认识。

求助者:目前我的成绩真是糟糕透了!这两次考试考这么差,中考时情绪一紧张,肯定考得更糟。那样的话我的人生就完了,谁还会看得起我呀!

咨询师:你是说这两次考试就决定了你的中考成绩,你以前的成绩对中考不起作用?

求助者:也不是。以前的成绩说明我基础打得比较好,但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再说我荒废的时间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咨询师:你认为与以前的考试相比,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你能谈谈这两次考试与其它考试有什么区别吗?

求助者:这个问题我以前真没想过,好象没太大区别,只是两次考试训练……难道是因为我这两次考试失利了才觉得它重要?因为我以前从没在考试中失败过,这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咨询师:按照这种思维,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保证每次考试都成功,不能有一次考试失误。一位成功人士,必须从起点开始就是成功的,不能有一次失败,否则他就不可能成功。事实是这样吗?

求助者:这……好像不是,成功背后会有很多挫折。一两次挫折并不决定成功与否,战胜挫折的人才会成功。所以这两次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中考失败,对吗?

咨询师:你的悟性很高,事实就是这样。正因为你有这种必须的绝对化要求,,所以你才会焦虑、烦躁,出现现在的状况,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求助者:我明白了。但是荒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必定会影响我的中考成绩。一想到我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我就难过得要死。

咨询师: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将考上理想的高中作为自己追求。现在感觉没有把握,所以很难过,这一点我能理解。初三学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每年中考也有很多人考不上理想高中,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求助者:……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有人选择复读,有人考不上学选择打工、学技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周围的人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们。也就是说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依然有很多出路,我以前怎么没想过呢?

咨询师:你说得很好,已理清了自己。的确,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不会糟糕到要死的地步。每个人的面前都有很多机遇,成功不是只用中考来衡量的。

求助者:听了你的分析,我心里亮堂多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

本次咨询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中考目标。

最后一次咨询时,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中考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

【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认为躯体症状已基本消失,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已经能坦然的学习生活,走出了考试焦虑的阴影。通过王旭东的父母和朋友也了解到,王旭东较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上一篇:学生会成立第一次会议下一篇:我家的新成员四年级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