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精选8篇)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 篇1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
一年级专业课表
课程名称 Title of Courses 课程类型Type 学分 Credits 建筑设计初步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必修 Required Course 16 素描 Sketch 必修 Required Course 12 建筑力学I Building Mechanics I 必修 Required Course 2 建筑构造I Building Construction I 必修 Required Course 2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I Theory I:
Architecture Design 必修 Required Course 9 建筑制图 Architectural Drawing 必修 Required Course 2 建筑学概论 Conspectus of
Architecture 必修 Required Course 1 二年级专业课表
课程名称 Title of Courses 课程类型 Type 学分Credits 建筑设计I Architectural Design I 必修Required
Course 16
水彩及水粉 Water Color & Gouache 必修Required
Painting Course 6 建筑力学Ⅱ Building Mechanics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3
建筑构造Ⅱ Building Construction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2
建筑设计理论Ⅱ Theory II: 必修Requir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2 建筑材料 Building Materials0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0 美育与艺术欣赏I Aesthetics of Art I0 三年级专业课表
课程名称 Title of Courses 课程类型 Type 学分 Credits 建筑设计Ⅱ Architectural Design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16
建筑构造 Ⅲ Building Construction 必修Required
III Course 2 建筑设备 Building Equipments 必修Required
Course 3
建筑物理I Building Physics I 必修Required
Course 2
公共建筑设计理论 Principles of 必修Required 1
Public Building Design
中国建筑史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外国建筑史I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I
中大跨建筑结构 Structure of Large Span Building
建筑电工 Building electrical Course 必修Required
Course 必修Required
Course 限选Selective
Course 限选Selective4 2 engineering
Course
创造学 Creation Theories美学与艺术欣赏Ⅱ Aesthetics of Art
II
四年级专业课表
课程名称 Title of Courses 课程类型 Type 建筑设计 Ⅲ Architectural Design 必修Required
III Course 城市规划原理 Principle of Urban 必修Required
Planning Course 古典亭榭及小品设计 Chinese Classic 限选Selective
Pavilions & Urban Furniture Design Course
环境绿化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限选Selective
Course 建筑物理Ⅱ Building Physics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外国建筑史Ⅱ History of World 必修Required
Architecture II Course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Principle of
Housing Design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画 Architectural Painting 限选Selective
Course
环境生态学 Environmental Ecology
学分 Credits 16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 篇2
建筑历史是城乡规划专业必修的一门建筑基础课程, 为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素养积淀。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二部分, 授课形式以理论教学为主。中国建筑史教材的章节划分以建筑类型为主, 如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等, 外国建筑史多以地域和时代为划分原则, 如古代埃及建筑、古代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等。因课程考查重点不仅仅停留在历史部分, 而更应当深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性方面, 章节中会涉及建筑图的绘制, 如唐长安城总平面、北京四合院平面、应县木塔正立面、雅典卫城总平面、流水别墅、母亲住宅等。建筑小图的绘制是建筑历史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极少体现, 对学生提高对建筑历史的理解极为重要。然而, 传统建筑历史课程存在授课模式单一和内容片面的严重缺陷[1]。作为理论课程, 教师多为课堂讲授, 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 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课上讲课、课下画图”的普遍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停留在课程以外, 无法切身融入到建筑历史的氛围之中。因其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局限性, 忽略了建筑历史课程的技术属性——这一属性在中国建筑史木构技术方面尤为突出。
2. 构建TDP应用型课程模式
鉴于建筑历史课程存在的缺陷性, 建构适应应用型大学建设需要的理论充分联系实际的课程模式, 即理论 (Theory) +绘图 (Draw) +实践 (Practice) 。保留传统教学中的理论讲授和绘制建筑小图部分, 并适时在理论学时和章节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实践环节。如要求学生采用电脑绘制或手工制作模型[2]等形式表现古建筑和构配件形制、还原城市风貌, 测绘古建筑和古村落, 组织参观古城、古建等, 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 (如认识实习、传统村镇考查与测绘、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基础、工程测量等) 进行合理、有效地联系。课程教案侧重将古建筑单体融入城市历史其中, 使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学习建筑史的同时体会城市结构、风格、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3. 教学方法的多维设计
其一, 主题讨论。其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 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对课程主题 (贴近城乡规划专业方向) 进行命题,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如《四合院形制特征及对居住区规划的启示》等, 既是对建筑史的研读, 又是对建筑设计和城市住区规划的思考。或者开展古城、古建筑和构件鉴赏活动, 教师选择一系列古城、古建筑和构件进行展示, 学生分组鉴赏, 分别从城市结构、建筑形制、风格特点、历史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综合分析, 得出结论。鉴赏过程是对理论的充分运用和考查, 学生在轻松趣味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其二, 文献参考。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涉及的某一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汇总, 从理论文献中获得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 对教材中解释不够细致的重点进一步挖掘, 以考据法对一些建筑和城市遗址或遗存进行理论重建, 最大程度的实现城市建筑的原真性。这一环节, 教师主要负责解疑答惑,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 使学生成为主导者[3]。
其三, 考察关联。结合理论章节和所在城市、学校的实际条件, 设置古城、古建实习考察环节, 使学生跳出课本, 切实感受古城古建的风貌, 从理性层面掌握建筑结构、形制、规模、尺度、材料等内容, 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与此同时, 立足对实体建筑的感受, 设法从概念层面实现对其他城市规划方面的关联思考, 如古代城市空间与当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多义性、传统村落形式与当今美丽乡村建设的传承性、古建筑与时代建筑单体和群组的设计特异性等。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建筑史纲课程的关联意义, 是对建筑史纲理论的升华[4]。
4. 结语:培养ISE人才
立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 建筑历史课程的转变是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一次改革。从TDP课程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形成城乡规划理念, 增强专业操作技能, 积累设计实践经验, 使学生形成从理论到理念 (Idea) 、从绘图到技能 (Skill) 、从实践到经验 (Experience) 的充分提升, 培养ISE应用型人才。重新审视建筑历史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充分发挥其作为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5]。
摘要:立足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 构建建筑历史“理论+绘图+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 采用多维教学方法, 形成适合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教学理念, 培养具备设计理念、技能和经验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历史,应用型,实践
参考文献
[1]魏守凤.基于A+T·CDIO的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改探索[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4 (2) :89-92.
[2]魏一菁, 卢远征.中国建筑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构——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 (4) :65-67.
[3]刘志勇, 张兴国, 杜春兰, 李震.建筑史体验式教学法研究——重庆大学外国建筑史课程教改实验报告[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 (3) :10-16.
[4]徐虹.多维教学法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大家, 2012 (20) :179-180.
职高建筑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篇3
[关键词]职高教育 建筑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47
建筑专业作为职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进行建筑专业课程学习获得专业系统的建筑课程教育,不仅提升学生的建筑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建筑业务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置对于专业学科教学的实施和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职高建筑专业而言,从课程培养目标来看,是要为当地的建筑业培养和输送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等基层技术管理岗位的专业人才,以及材料实验工、木工、砖瓦工、抹灰工、钢筋工、测量放线工等十个技术操作岗位的中初级建筑人员。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紧紧围绕职高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课程學习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职高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该从课程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出发,做到建筑专业文化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以及专业课、技能课教学等的有机整合与统一,使其在职高建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和协作,共同完成职高建筑专业的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其中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政治、物理、体育等课程,是职高建筑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为职高建筑专业中的专科课程服务,是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职高教育在对这些文化课程进行安排和设置时,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减少和职高建筑的专业课无关的文化课的安排,这样能够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文化课的引导之下,更好的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之中。并且压缩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增加对于文化课程中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和灌输,将文化课课程压缩出来的时间让给专业课程来进行学科教学,突出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地位,使学生更好的集中精力注重点。
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制图、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测量等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面应该使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使其成为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时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进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时,应该以其专业性和实用性为切入点,不过分强调和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突出其专业实用性。专业建筑课是职高建筑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和工程预算等课程,在进行建筑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出发,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实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接受水平,做到课程设置和讲解的层层递进和深入浅出,用平实的学生都能够听懂的语言进行课程教学,尽量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原理和理论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用工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建筑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
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测量、制图、砖瓦、抹灰、木、钢筋工种技能训练、电脑课程等,在对这些课程进行设置和讲解时,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找出教学重点,向学生讲清楚重点,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课程内容,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练习,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取开展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更好的进行技能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在对学生进行上述课程的设置和讲解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当地建筑发展情况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
在对职高建筑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除了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和调整文化课、专业课、建筑专业课和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之外,还应该注重突出建筑专业的学科特点,并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教学。职高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其最终的教学目标也是培养专业建筑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专业的实践性特点,拓展学生的实践渠道,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寒暑假的时间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寻找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企业和公司等,进行实地调研和打工,使学生在学习书本之外能够实地感受到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工作状况,观察工人的工作,并且融入到这种工作氛围中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上去,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找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补充,以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寒暑假的打工实践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行校际之间的比赛等,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竞赛之中,活跃学生的建筑思维,使学生在其他学校建筑专业的设计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自身的建筑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设兴趣班等,使学生学到和建筑行业相关的但是课程设置中没有涉及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开阔学生的建筑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建筑专业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建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建筑制图等,使学生能够较为快速的学习到各种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课程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建筑专业学什么课程 篇4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
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居多)留在高校研究和任教;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不错的;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大学生建筑学专业实习报告 篇5
xx镇政府(第三安置区房地产开发区)
实践时间:
xxx
实践目的:
为了能够锻炼自己,磨练自己,使自己能够变得更加坚强,铁一般的毅力;其次是在大学中所学的理论能够与实际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自己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以及增长自己的见识面,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奉献于社会。
实践内容:
来到了这湘江,美丽的湘江,迷人的风景,古老的长沙,湘人的开朗、纯朴、自信……悠美清辙的江水,险峻的山峰,雄建浩大的城区,使人眼花潦乱,留涟忘返。
当离开了古老的长沙,回到日思梦想的故乡,心中却萌着一丝的喜悦,但也疑虑着甜蜜的忧愁。结束了大学新学期的课程,回到故乡却又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忧伤,面临着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但磨练自己的时刻到了,检验自己的时刻到了。
这一寒假通过了亲戚朋友的介绍,终于有幸来到了建筑工地,经过与施工员的商量,由于我是新来的,最终让我做个打杂工,头顶戴着沉重的安全帽,心中多了一份安全感,肩上多出了一份责任感,每天都披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楼上楼下,但每天我都在努力坚持,每一天我都在充实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
刚开始到工地的我,一去就是抬砖、搬砖、挑泥浆等,干的都是重活粗活,一天下来搞得身体疲惫不堪,实在是太累太苦了,连吃饭都不想吃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你干活很老实时,做到一定程度时,施工员会让你找别的事干。
这一次很荣幸能够得到施工员的赏脸,让我去做了钢筋工,但这还是打杂的;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干的活都是一般的重活粗活,与自己的专业知识一点都不联系,而这次却不同了,能够进一步了解钢筋的布置图以及各种钢筋的`型号,每种钢筋型号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一次对于了解钢筋的布置图,我很有兴趣;通过上料配筋到扎钢筋整个流程我都目睹亲手去做过,有时我看不懂不清楚的,在下班时都向施工员仔细的询问,有时施工员高兴一下子就解答了,有时施工员有点不高兴却一时半会问不出来;人各有个性,名花各有主。
劳动是光荣的,努力劳动的人才是幸福的;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人的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与责任!”努力劳动的人,努力实践的人,才有幸福感可言;没有劳动而那来的财富幸福,幸福美满的爱情也要有经济财富的保障,如果让你选择“爱情,”你也还会选择“面包”的,没有“面包”而那来的爱情,品味生活是人生美好的真谛,品尝爱情也是人生美好的天使,“相逢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分别是人生无奈的选择!”作为青春年华朝气热血的我们,不去实践、不去劳动、不去奉献、不去担当,那怎么能行呢?正所谓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便成了路!”而人生何不此,前途是自己的,路是自己的,而前方的路途是走出来的,“不经历过风雨,怎能见到彩虹!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一色;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总结:这一寒假建筑工地实践自己学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这次实践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我还是觉得很值得,磨练自我,在实践中检验自我。常言道,“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下基层,没有发言权!”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
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工程实习报告 篇6
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介绍 新泰市大明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建设厅核发的乙级工程勘察资格证书及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贰级资质证书单位,目前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028.5万元,注册资本803万元。企业现有大型桩基施工设备10台套,勘察设备16台套,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健全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公司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基础工程、园林绿化、灯光亮化工程、建筑智能工程、水电暖安装、土地整理、防腐保温工程施工、水利防渗加固、水文地质等多领域工作。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致力于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如今已聚集了一大批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积蓄了较先进的装备和较强的施工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二、实习内容 在新泰市街心花园地下商场人防工程基坑支护旋挖混凝土灌注桩实习中主要是对于汽车钻机的钻孔以及灌注工程过程的实习。经过24天的实习了解到对于旋挖灌注桩流程如下: 1、钻孔场地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资料和桩顶标高等情况结合施工技术的要求,需作以下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钻孔桩位,钻孔场地在旱地且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以下大于1m者,应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更换软土,夯填密实。钻机座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钻孔场地在陡坡时,应挖成平坡。 2、泥浆制备:在砂类土、碎(卵)石土或黏土夹层中钻孔,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在黏性土中钻孔,当塑性指数大于15,浮碴能力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利用孔内原土造浆护壁。 钻孔施工时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补浆,维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防止孔壁坍塌。 桩孔砼灌注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池内,利用于下一基桩钻孔护壁中。 3、埋设护筒:钻孔前设置坚固、不漏水的孔口护筒。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cm,还需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在旱地或筑岛时还高出施工地面0.2-0.3m。水中用锤击、加压、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护筒一般用4~8mm厚的钢板加工制成,高度为1.5~2m。护筒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抽线中心埋设。埋设护筒的坑不要太大。坑挖好后,将坑底整平,然后放入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并随填随观察,防止填土时护筒位置偏移。护筒埋好后应复核校正,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应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0mm。 护筒的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在保持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m 以上。 4、由于同一个墩相邻桩基间距较小,为了施工安全,刚灌注的桩不受扰动,选择钻孔桩位时,每两个墩作为一个循环,进行跳跃式施工。 5、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就位完毕,施工队对钻机就位自检,项目部测量队对桩位进行复核,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 8、钻孔过程中应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脚支承地面处的变化情况,发现沉降现象及时停机处理。因故停机时间较长时,应将套管口保险钩挂牢。 9、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10、清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换浆法清孔,用旋挖斗掏渣,同时注入净浆进行泥浆置换。清孔后及时用测绳测量孔深,用钻孔桩测定仪检测孔径、孔的倾斜度等各项指标。下放钢筋笼及灌注混凝土前重新测量孔深,检查是否有塌孔现象。遇塌孔或沉渣过厚时,及时用旋挖斗进行二次清孔。 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此为摩擦桩不大于20cm。 11、钢筋笼制作: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的钢筋焊接性能试验。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或闪光对接焊,其余钢筋宜采用闪光对接焊或搭接焊。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钢筋接头错开35d以上,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笼下端应整齐,用加强箍筋全部封住不露头,使混凝土导管和吸泥管能顺利升降,防止与钢筋笼卡挂。 12、钢筋笼安装:分段吊装时,节间在孔口焊接成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上下节钢筋笼应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必须按50%错开35d以上。 吊放钢筋骨架入孔时,下落速度要均匀,切勿撞击孔壁。钢筋笼入孔后,牢固定位,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底面高程偏差不大于±10cm。在钢筋笼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环或固定杆,以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掉笼或浮笼现象。 13、导管安装:混凝土灌注采用φ300mm的导管。导管组装后要上下成直线且位于孔中央,其轴线偏差,不宜超过钻孔深的0.5%并不宜大于10cm。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升降试验。导管吊装升降设备能力,应与全部导管充满混凝土后的总重量和摩阻力相适应,并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每灌完一根基桩,将导管内、外表面附着水泥浆用水冲洗干净,保持导管表面清洁。 14、灌注水下混凝土:桩孔底部处理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及时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和站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灌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要对水下混凝土面的位置随时测量,保证任何时候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灌注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中途不得停歇,若必须停歇时,停歇时间不超过30min。边灌注混凝土边提升导管和边拆除上一节导管,使混凝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最后拨管时注意提拔及反插,保证桩芯混凝土密实度。混凝土浇筑完毕,位于地面以下及桩顶以下的孔口护筒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 三、实习结果 实习的过程首先是通过现场的观察,了解桩机、钢筋笼制作的工作原理、施工流程,不懂的地方则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资料。另外,透过和现场的领导同事、施工员、监理交流,会有一些更加切实的认识。他们的知识经过实践的筛选,往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抓住问题的要点,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施工流程 :施工法的过程是:清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下放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有桩身的垂直度和桩底沉渣的控制。桩身不垂直,首先会改变桩身整体的受力情况,影响桩的承载力;在钻孔的过程中,偏斜过大会对相邻的桩位形成挤压甚至造成破坏;灌混凝土时,下导管容易触到孔壁,造成导管堵塞。施工现场已多次发生导管堵塞,多半由这个原因造成。桩机定位时通过水平、对中的检验能够避免桩孔偏斜的发生。桩底沉渣会影响桩底部的受力,容易出现建筑物沉降的情况 四、实习总结 在大明勘察公司实习20多天,体会到土建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而我在这两个方面都很欠缺。作为一名毕业于专业建筑院校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有: 一、过硬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同时实践又是对理论的强有力的检验,在实施期间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因为我在《环境工程施工》这门课中涉及到的桩基施工的`内容很少,只是作为了解。在实习的前期我在不断地询问施工工人与技术员,在很多地方都不敢亲自动手尝试,这就是知识欠缺造成的。 二、施工组织管理:对于一名高校走出去的学生来说不能一辈子都待在施工岗位上,将来肯定要有所发展,走上管理岗位。而这又必须让自己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知识。在工地上我观察到,以下两点: 1.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虽然对工程的质量、施工效率无太大影响,但却可以看出一家施工单位对施工规范,对细节的重视程度。 安全不仅是对工程负责,更是对全体施工人员负责。不论什么情况都必须把安全摆在首位,这是项目部每次工作会议都重点强调的,并且在工地各处都有醒目的安全生产的标志。 2.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可以与公司企业中的生产运作相对应,通过统筹安排人、财、物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具体到某一工程应该包括工程各项目之间的衔接,桩机、施工人员的配置,钢筋、水泥、混凝土等生产物资的供应,施工进程、工期控制等。这可以提高公司各方效率,增加利润。 在大明勘察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不少知识,那是必须走出课堂才能接触到的。这必将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是我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前奏,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这也是我以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必须要做到的。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 篇7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筑施工专业, 是培养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等相关产业一线岗位所需求的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势必带动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生正是这支队伍中十分紧缺的重要的基础技术力量。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在校期间的课程内容, 怎样做到学为所用,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这样的学习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教育教学的环节紧紧围绕市场的要求展开, 课程结构以市场需求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开设, 教学内容满足一线工作环境的要求, 构建衔接、融合、沟通的课程新体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施工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 根据市场的需求, 应以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工艺技能, 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的人才为主, 并应以此为特定目标, 开展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育规律、方法、课程设置的研讨, 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施教原则、师资结构、教材体系。建筑施工专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理、工教育, 它应使受教育者达到四个目标:一是技能目标;二是专业理论、审美能力;三是文化知识、综合能力;四是品质培养、市场反应能力。其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合格的建筑施工专业人才, 既是物质生产者, 又是艺术创造者, 创意和制作不能截然分开, 并依赖于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 实现目标的过程应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动脑与动手交替的动作, 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从设计的观点看, 熟悉程序与掌握方法是比结果更为重要的追求目标。
二、中职建筑施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来说, 更应深入地研究市场的需求, 着力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一线技术人才, 必须完全彻底地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随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市场的需求, 因此我们不能因强调学科性、系统性而面面俱到, 必须把教育的重点突出在职业性与多向适应性, 必须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逐步走出以学科为体系的面面俱到的旧套路, 要侧重应用, 发挥优势, 办出特色。
(一) 适应市场, 学以致用。
这应当是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育的首要原则, 对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直接有效地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岗位的需求相一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了, 社会对环境艺术、装潢艺术、平面广告等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 学校应以市场之急需, 即时调整课程结构, 市场需要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比如说,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强化培训就愈来愈明显与紧迫, “手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那么在技能培训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就可以减少手绘的课时, 加大力量重点加强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技能培训, 使学生出了校门就能直接上机操作, 而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正是市场所迫切需求的。
(二) 为了突出学以致用, 必须坚持“实用、够用”的教学原则。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生大多文化成绩不太好, 对系统的理论学习难以静下心来, 因此把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也就是适应一线岗位需求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因此针对性要强, 内容要精选, 重点要突出, 不能庞杂无章。而我国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经济的飞速发展, 个别地方中职学校所用教材甚至是高职学校的专业教材, 内容庞杂且理论性很强, 中职学生很难掌握, 且所学到的施工工艺及认识的一些材料在建筑市场上已经过时, 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同样建筑施工专业的分类是多样的, 中职阶段的学习重点应该是主体施工、水电安装、装饰装修等。总之, 凡是非重点的课程, 都作弱化, 减法处理。
(三) 因人施教, 兴趣教学。
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差, 但对新生事物往往充满好奇, 具有爱动手的特点。在施教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兴趣教学, 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学相长, 互教互学, 摒弃灌输注入方式, 采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任务式教学的方法, 把工厂搬进教室, 把学生领进工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 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
(四) 贯彻项目教学的教学原则。
这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建设作保证, 其中一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目前建筑施工专业的师资结构来看, 教师市场化的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是最紧迫的任务, 我们应按照“热爱职教事业, 一专多能”的标准, 适时对专业教师采取增加投入, 支持业务进修, 鼓励科研, 增加任务, 多压担子, 促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应广泛地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单位联系, 建立选拔、聘任、兼职教师的柔性机制, 广招人才, 为教育教学注入活力。二是实训场地的建设,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 尽早筹建建筑施工专业的专用电脑机房, 材料工艺的展示厅, 操作训练室, 购置供实训使用的材料、工具等。三是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校要争取同用人单位建立合作机制, 寻求一条互惠互利的合作途径, 建立较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 让他们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 真正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就会什么。
三、中职建筑施工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构想
(一) 技能目标。
一是具备熟练的识图能力。通过对基础能力阶段的三视图、轴测图、施工平面图、断面图等的课程训练, 学生掌握识读施工图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具备一定的手头表现能力。二是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知识。其中以CAD和Photoshop为主, 了解3Dmax、Flash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三是具备一线工作岗位所需求的现场施测、勘验和技术指导能力。掌握常见的工艺制作技术和施工规范、工程质量的检验方法, 工艺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处理方法, 施工材料的种类、规格、性质、价格;熟练掌握施测仪器操作流程、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二) 专业理论目标。
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施测的方法、施测原理、施工现场控制的方法、建筑的构成、建筑构件的构造原理等, 使学生具有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审视的态度去对待所从事的工作。
(三) 文化知识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文化知识学习, 促进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例如:语文课重点放在对优秀应用文作品的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培养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表达方法的把握, 启发学生简洁合理地组织语言,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如何简洁、清晰、条理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设计思想, 以及“说明、合同、协议、收条”等文体的写作规范。地理、历史课要结合专业课的需求, 向学生介绍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对色彩避讳、气候特征对环境设计的要求,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家具造型、服饰特点, 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元素;英语课也可以从专业的需求方面开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内容, 如电脑英文菜单中的释义, 广告中外来语的含义, 英文书写、排列、字体的规范等。
(四) 品质目标。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 篇8
关键词:消防工程;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防火材料;建筑结构;防火分区;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摘要:消防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该专业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考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性。鉴于我国城市建筑正在朝大型化、高层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从事建筑防火的人员主要有工程人员与科研人员两大类,因此,设置建筑防火课程应有针对性。对于建筑防火工程人才来说,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应包括房屋建筑学、建筑火灾、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给水工程等课程;对于建筑防火科研人才来说,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应包括阻燃材料与技术、结构抗火工程、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等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2-0050-04
一、引言
消防工程专业是一门探索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火灾预防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该专业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多达十个以上。因此,如何在消防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全面反映其专业学科特点,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消防工程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其课程设置属于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需要考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课程体系就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实现特定功能、开放性的知识组合系统,不仅要使所设置的课程能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而且还必须充分体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系统论强调系统的层次性与等级性,系统的子结构及其单元与整体结构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此外,系统作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要靠结构优化来实现。因此,对于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而言,首先需要根据培养目标、知识范围和应用领域,提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和组成结构的各层次单元,再确定单元中的主干课程,即应构建“课程体系一课程群一主干课程群一主干课程”的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按照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该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并结合我国工科教育的实际状况,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群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群是针对社会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需求而提出的,学生可自主选择2~3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群,以利于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需要。根据消防工程所涵盖的学科领域,专业方向课程群可包括如图2所示的6个主干课程群。
二、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设置研究
1设置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地下建设工程也日益兴起。我国的城市建筑正在朝着大型化、高层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建筑的高层化、多功能化和地下建设工程的发展,其建筑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及电气设备众多,线路布置复杂,消防管理死角较多,发生火灾的概率也较大。
(2)高层建筑及地下建筑内使用了大量塑料装修材料、化纤地毯和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这些材料虽具有轻质、美观等优点,但多为易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由于建筑火灾的危害性非常严重,对建筑火灾的防治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和建筑工程师投入到建筑火灾防治的研究与探索中,这对建筑火灾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相对于建筑火灾的严峻形势来说,仅靠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培养更多的建筑防火的专业人才是消防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建筑防火的历史沿革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正规的消防专业高等学历教育。1981年,山西夏县的武警专科学校最早招生,招收对象为消防部队服役的战士,学历为大专,学制三年,不分专业;其后是在河北廊坊武警学院,1984年开始招生,招收对象是消防部队的在职干部,学历为大专,学制为二年,不分专业。1985年武警院校进行调整,武警专科学校、武警学院(廊坊)的消防专业并入武警技术学院(西安),并分为两个系,即消防工程系和消防管理系。消防工程系设4个专业:建筑防火、消防自动化、灭火工程、石油化工防火,其中建筑防火专业于1985年招生,其他专业于1986年招生,招收对象为地方高中毕业生,学历为大学本科,学制4年。由此可见,建筑防火是消防高等学历教育中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3建筑防火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目前从事建筑防火的人员主要有两大类: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
(1)从科研方面来看,目前建筑防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新型的防火材料,先进可靠的灭火设备,能及时、准确无误地发现火警的自动报警系统以及研究烟气的流动蔓延特性和人员疏散情况等。
(2)从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及施工方面来看,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筑的耐火等级;②基于防火考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包括防火间距的确定及消防车道的布置等);③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及防火构件;④安全疏散的通道及安全疏散出口、消防电梯;⑤消防给水系统及灭火设备(包括消防用水量、室内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及室内外消火栓及消防水泵等);⑥烟气控制系统(包括烟气控制方式、具体的烟气控制系统管道的布置及计算、烟气控制系统设备的选用及安装等);⑦建筑电气(包括消防电源、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应急广播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建筑防火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建筑防火的工程人才为例,需要具备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及空调、电气等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的设计及施工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消防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从事消防工作的大部分人员均不是从消防专业毕业,而是由其他专业转人消防专业领域工作。所以,这些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必然在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缺陷。另外,即使是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的人员,也会由于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的不完全合理,造成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缺失,使得他们难以胜任相关工作。
因此,高等学校的消防工程专业对建筑防火的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注重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设置,以培养出熟悉建筑防火各个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4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设置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于消防工程专业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设置,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针对建筑防火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建筑防火的工程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及施工。一个优秀的建筑防火工程师应具备以下的能力:熟悉建筑的构造;在考虑防火需要时,清楚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包括防火间距的确定及消防车道的布置等);了解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划分的防火、防烟构件;掌握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出口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及方法;掌握消防给水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及施工的相关知识;熟悉烟气控制系统及建筑电气的防火设计及施工的原则、方法等。
因此,高等学校对建筑防火工程人才的培养应有针对性,在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上,应包含以下课程:
①房屋建筑学
作为建筑防火的工程人员,首先需要对房屋建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房屋建筑学介绍了民用与工业建筑的建筑构造,着重阐述了房屋建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它紧密结合建筑的设计规律,并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因此,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对他们日后从事消防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
②建筑火灾
建筑火灾这门课程从系统安全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建筑物的总体安全。它从对火灾规律的认识出发,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设计、建筑物的功能、消防技术的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对建筑物的火灾安全状况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为改进建筑物的火灾安全设施提出合理建议。因此,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③建筑消防设施
本门课程对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的种类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着重从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检测及维修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这对高等学校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④消防给水工程
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对于建筑防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消防给水系统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进而扑灭火灾。故消防工程专业学生应对各种自动喷淋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以及消火栓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设置要求及控制方式等进行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其要领。
⑤烟气控制工程
建筑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这一方面会给救火人员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建筑物内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熟练掌握烟气的特性及其控制方法。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烟气的特性、防烟分区的划分、烟气控制的三种方式(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机械加压防烟),还应掌握控制烟气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
⑥消防电气工程
建筑内的消防电气工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火灾应急广播、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以及消防控制室等。高校消防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熟练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在日后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设计、施工及检测维修等问题。
(2)针对建筑防火科研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建筑防火的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建筑防火工程的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国内外的建筑防火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新型建筑防火材料的研发,新型灭火设备的研发,新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发,烟气流动蔓延特性的研究,及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等。
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建筑防火科研人才时,应设置以下主干课程:
①阻燃材料与技术
随着建筑向高层化、装修豪华化、家用电器普遍化的发展,大量高分子材料被采用。然而,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属易燃、可燃材料,一旦燃烧,速度快,不易熄灭,有些还会产生浓烟和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各种防火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对可燃材料的阻燃处理方法,为日后研究开发新型的阻燃材料打下基础。
②结构抗火工程
建筑的结构抗火是建筑防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行结构抗火的研究能减轻建筑结构在火灾中被破坏的程度,避免结构在火灾中局部倒塌造成灭火人员和被困群众疏散困难,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后建筑结构的修复费用,以及建筑结构功能恢复周期。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关于结构抗火的计算与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实用方法,为日后进行结构抗火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储备。
③火灾动力学
火灾动力学是研究建筑内火灾所引起的环境变化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对室内火灾发展、能量的释放、火羽流与火焰高度、烟气流动等分别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④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建筑的防火系统的性能目标,并对建筑规划、结构耐火性能、防火区划分、内部装修、防灭火设备、防排烟系统及疏散对策作综合考虑后进行总体的防火设计。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学会应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建筑的防火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评价。
⑤火灾风险评估
火灾风险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火灾的风险进行评估。目前,发达国家在火灾的监测、信息分析、火灾危险源的辨识、危险评价技术、火灾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火灾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学会应用火灾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对一些特定环境下发生火灾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该环境下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对该环境下火灾的预防、控制和灭火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三、结语
新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消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立新的火灾科学及消防工程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规划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作为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其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建筑防火工作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课程设置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具体课程设置要与教学内容安排、相关教材的统筹规划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密切结合,同时还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因此,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该子系统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推荐阅读:
东南大学课程论文模板12-05
202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复试经历05-22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地质实习报告08-28
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10-23
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11-17
国立东南大学05-15
东南大学金融考研07-20
东南大学学生课表10-19
山东建筑大学的专业05-28
大学专业课程翻译06-30